充满乐趣的评价

2024-10-10

充满乐趣的评价(共12篇)

充满乐趣的评价 篇1

许多老师经常抱怨学生不爱学习, 为了让学生热爱学习而绞尽脑汁, 其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笔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摸索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就是鼓励学生去阅读。

一、让学生大量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有资料证明, 缺乏阅读能力, 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 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 谁就不善于思考。

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很多教师和家长总担心孩子们读课外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这正如一把相同的种子撒到地里, 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阳光, 有的既干旱又阳光不足, 两种结局不言而喻。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缺乏水分和阳光, 种子会发芽, 茁壮成长吗?

近些年来, 中小学生“偏科”现象屡见不鲜, 不正是向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提出挑战吗?由此可见, 想让学生变得更聪明, 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很简单———大量阅读。书籍犹如一个“法师”, 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法力”。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低年级时, 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随着年级的升高, 没有阅读垫底的同学, 学习起来越来越力不从心。阅读多的学生, 学习能力强, 当他学习的时候, 丰富的语言和背景会帮他轻松学习;而阅读少的学生, 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之学习能力低下, 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 学生更易垂头丧气, 丧失信心。

二、让学生“爱”上阅读

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个困难的课题, 重要的是让学生自愿地拿起一本书。儿童最早的阅读就是听家长讲故事, 从父母给孩子慢慢讲过渡到孩子自己看。作为父母, 我们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作为老师, 我们要让学生觉得, 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当然, 在家庭中没有受到过阅读熏陶的孩子, 不可能为了不比别人落后和家长老师的要求而去读书。所以, 如果想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 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 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 而是“诱惑”孩子读书。儿童靠的是对读本的兴趣, 记住“破坏兴趣, 就是在扼杀阅读”。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速度是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常情况下, 一字一字读的人阅读能力最低, 一行一行读的较好, 能达到“一目十行”的最好。当然, 人的阅读速度既不是天生, 也不是主观上想快就能快起来, 且不可能用某种训练方法轻易获得。速度取决于阅读量, 是在量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同时, 阅读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影响, 在语言上也是这样。背会别人的段落不等于自己就能写出这样的段落, 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风格, 与其背诵一段学生并不喜欢的文字, 不如让学生用这个时间多读一本书。这就是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 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作为一种抽象语言符号的文字, 可以刺激儿童语言中枢的发展, 并且这种符号与儿童将来学习中使用的符号是一回事, 他们在阅读中接触得多了, 到课程学习中对这种符号的使用就熟练而自如。

四、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

不少取得优异成绩的事例表明:凡是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人, 他们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学生, 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平淡。为什么差别会如此之大呢?阅读是一种以语言为符号的媒介, 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 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挥得更好, 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 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可见, 一个阅读贫乏的人, 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 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喜欢学习, 就不能忽视课外阅读。总之, 阅读对每个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家长和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的玩乐中培养起学习的兴趣, 学会学习。

充满乐趣的评价 篇2

时近中午,我意气风发走向奶奶家,嘴还中哼着小调,心中乐滋滋想:今天是新年,许多人都会来做客,那么多人其聚一桌,一定非常热闹。既然是春节,鞭炮一定不会少,噼里啪啦多热闹啊,还有那丰盛可口饭菜,想想就觉得美味。

到了奶奶,果真有了许多人,奶奶在厨房里忙进忙出,爷爷招待着客人,大人们坐在一起,我弟弟妹妹正在玩儿鞭炮和烟花,到也玩儿不亦乐乎。“舅舅新年好”我见有这么多人忙向他们问候,“新年好,新年好”大人们也热情和我打着招呼。

突然,一股饭菜香味飘入我鼻孔里,是饭做好了,我们齐聚一桌,大家有吃有喝,有说有笑,沉浸在一片温馨中。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乐趣的钥匙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乐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作为传统三大主科目一直以来对学生的要求都十分高,尤其对一到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刚刚接触语文接收能力各方面都比较有限所以对语文产生恐惧,导致五六年级的时候语文成绩发生差距明显的情况,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是眼下最重要的问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

将自身的情感带入课堂,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栩栩如生的浮现在学生的眼前,让课堂充满乐趣,情感的投入是重点。西师版的语文课本相对其他版本教材有一个优点,就是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更加容易学习接受,这样不仅缓解了学生的压力,也有益让语文这门课程充满乐趣,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让教师愿意投入更多的于情感教学当中。

一、投入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必经之路

1.小学语文情感式教学的特点

从正常人的思维发展来讲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但是从理解知识,分析问题,接受能力等方面而言还是相对有限的。不管是哪个学校的课堂都经历过老式的教学模式,这里模式就是指教师在讲台上不听讲内容,学生在下面听,记分工明确。这种教学模式不是说不好但是太过于死板,让课堂没有生气也样学生没有兴趣去关注这门科目。这样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恰巧将情感投入课堂中这种模式在西师版语文教科书上是受到提倡的。这种情感式教学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摒弃过去的死板教学,将教师的情感放入课本当中,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趣味,让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讲课质量得到充分的改善,这是不可多得好方式。

2.情感投入对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那些大文豪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慕?其实答案很简单他们写的诗词文章是活的,因为它们包含了情感。这就是文学素养,判定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并不是说你读了多少书,而是你投入多少自身情感。教師在课堂上讲课投入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情感,让他们觉得课堂上充满趣味,对那些大文豪憧憬,这样不仅仅让他们对语文感受兴趣,还会让学生明白人生哲理,对于事物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读的是活书而不是认死理,对于他们未来而言好处是极多的。

3.情感式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是最天真的,他们想的很简单就是喜欢你就对你好和你一起玩耍,作为一位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进入他们的生活当中,而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有进入其中了解他们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学习。以往课堂当中都是教师在不断讲解知识,而学生要做的就是记住它们用于考试,师生之间很少有其他交流,关系疏远。将情感带入课堂拉近距离感,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真的把教师当朋友,这样上课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让学习更简单。

二.如何正确的将情感带入小学语文课堂

1.小学语文教学需有规划

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有计划,但是不同情况要用不同方法解决,不能认住一个办法不管什么情况都用,那是得不偿失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以为学生的实际状况为标准,了解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课堂接收能力等具体情况再进行预估制订讲课方案。

2.交流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起到的作用

要想让别人懂你的想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交流,人与人之间有了交流才会发现问题才能进步。在课堂上一味讲授知识是没有意义的,学生的接收能力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与学生进行交流,一起研究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带动学生的情绪,在讨论中掌握知识,达到效果。积极主动是体现一个人对实物感兴趣程度的标准,教学在课堂中要学会建造一个平台,让学生不断交流讨论问题,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主体的感觉,产生积极主动的想法,对这门课程以及任课教师产生感情,这学生已经充分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3.掌握小学语文情感式教学教师是根本

课堂之中学生虽然作为主体,但是需要一位好的教师去引导去调动情感,这也是同样一种教学模式,不同老师却有不同效果的原因。作为一名教师要明白学习无止境这个道理,只有不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改变方法才是教学课堂的关键。一位优秀的教师,讲授课文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中情况学生的情感会百分之百的投入当中,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一位好的教师他的言行举止文化素养都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学生崇拜英雄而教师要努力做课堂上英雄,让学生以你为榜样认真学习,时代在不断变化,不断学习是唯一跟上时代脚步的方式。

西师版教科书的宗旨:降低学生的学习起点,脚踏实地般成长进步。课堂教学是学校中最为重要的,好的授课方式是教师能够为学生唯一能做的,学校要做的除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减少学习压力以外,再有就是积极推动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乐趣,生机。

情感投入教学课堂的模式,不会因为教材版本不同而改变。它存在的目的就是改变传统式语文教学,让课堂充满乐趣,生机不再让学生产生枯燥厌倦。

参考文献:

1.杜洁琼.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00(03)

2.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04)

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乐趣 篇4

如何才能营造轻松且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只有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机会和创设的英语活动氛围中充分地说英语、用英语,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后的愉悦。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强,敢于发现,善于表达。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引导学生按照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表演,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玩具、木偶等自己喜欢的物品来表演木偶戏,自己配音。

比如,教“A Birthday Party”这一课时,课前我把教室左上角精心装饰成 “陈X家”,课桌上摆放着香甜的蛋糕,蛋糕上插着一些彩色的小蜡烛。等铃声响起,就让同学们齐声高唱“Happy birthday to you!”,再郑重说明:“今天恰好是我们班上陈X同学的9岁生日,大家想不想祝贺他呢?”结果, 大家异口同声:“想!”并纷纷向陈X表示祝贺,就在这样的氛围里不知不觉掌握了对话内容。像上面这样的一些情境设置,具有吸引同学们的趣味性,既活用了所学对话,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又如在学完“Shopping”之后,我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了文具、食品、玩具、衣服鞋帽等柜台,让学生轮流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进行英语对话,应用句型 “May I help you ?” “ I want… ” “How much…?”等。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 争先恐后上台表演,大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趣味游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恰当地在每一堂课中安排一两个游戏,将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 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乐而好学;把枯燥的词、句、对话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比如根据学生爱玩、 好胜心强的天性,可以将整个课堂设计成竞技场,把游戏转变成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尽情地施展自己闪光的一面。

记得我在教学“12个月份和天气” 时,设计了一个“哈哈HAPPY”的活动。 我准备了写有月份单词的12张纸条放入一个方盒中,准备了关于天气特征如 “hot”“cold”的纸条,放在另一个方盒中。活动时,一名学生在两个方盒中各抽出一张纸条,把它们连贯起来组织成一个句子。其他学生则不断复述这个句子,如果句子与实际不符,同学们则哈哈大笑。游戏中大家深入角色、积极上台,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进一步发挥了学习能动性,且调节了学习的气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创造愉快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就要想办法使这种兴趣持久地巩固下去。可以适当地做些游戏、唱歌、说绕口令,或根据本节课内容编成“chant”,也可以通过对话时的唱唱玩玩,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关于颜色的单词时,最后老师教学生们一起来唱这样一首儿童歌曲:“小黑熊真顽皮, 小手拿着水彩笔,天空要用蔚蓝色, blue, blue是蓝色;朵朵白云是白色, white,white是白色;青青草地绿油油, green,green是绿色;香蕉弯弯是黄色, yellow,yellow是黄色;蔬菜茄子是紫色,purple,purple是紫色;大家拿出黑色笔,black,black是黑色;面对镜子画一画,胡描乱画真难看,声声啼哭找Mummy。”这样安排,既是对本课单词的一个小结,又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营造轻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说英语和用英语, 达到“学中用”“用中说”“说中学” 的目的,让英语课堂“活力四射”!

摘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营造轻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精心设计趣味游戏,创设愉快的教学方法是营造轻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

充满乐趣的评价 篇5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 张艳丽

【摘要】小学体育应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小学生的合作能力,促使小学体育课堂摆脱传统体育课堂的枯燥无味,充满“团结”的乐趣。

【关键词】体育课堂;小学;团结;合作

体育课程在小学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促使小学体育课堂摆脱传统体育课堂的枯燥无味,充满“团结”的乐趣。

一、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为了让小学体育课堂充分“团结”的乐趣,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借鉴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技巧,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分享达到合作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把自己在体育课程中的所见所思分享给其他的小组,分享自己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在此前提下提高小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师除了课堂还需要把教学延伸到室外,充分发挥室外的教学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室外的大环境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意识的游戏,在设计游戏内容时可以参考娱乐节目中的游戏内容,把新颖的游戏和传统的游戏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当下较流行的“数字抱抱”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代表一定的数字,当主持人说出一个数字时,其他人需要抱在一起,使抱在一起的数字和主持人所说的数字相符。体育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可以借鉴,通过“数字抱抱”游戏锻炼学生的反映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收获友谊和玩耍的乐趣。教师在营造合作的学习氛围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公平、公正及合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畅所欲言,在温馨的大家庭中收获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彼此激励,彼此进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教学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结合体育教学的内容,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促使小学生重视体育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而获得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的技能,让学生懂得与他人合作的快乐和重要性。设计教学内容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且在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和“团结”的`重要性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乐于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让小学生感受到“团结”的乐趣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合作”并不是单独指学生之间的合作,还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扮演着示范动作的角色,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来完成基础的动作。因此,要想高效完成体育教学需求,学生和教师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方法,如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教师通过合作、尝试或者竞赛的方式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达到合作学习和合作教学的目的,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广播体操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在为学生示范动作的同时和学生互动,可以让表现好的学生与自己一起示范动作,和学生适当地开开玩笑,活跃课堂氛围。

三、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

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分组是十分必要的。小组相当于一部分学生的团队,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发展要求及自己的意愿进行分组,逐步让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策略,帮助学生在小组中实现价值。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就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性,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小组里“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师需要针对合作教学的教学目的开展知识竞赛的活动,给出具体的竞赛范围,让学生能够在课下自己搜集资料,开拓自己的知识面,为竞赛做准备。通过竞赛活动可以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还能帮助他们在竞赛过程中夯实理论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围绕“体育设施的安全隐患”来设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归纳总结体育设施存在的具体安全隐患,这样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防微杜渐。教师还可以在不歪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教材内容,赋予教材时代气息,根据体育教材的具体内容巧设体育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体育十分钟”的具体活动,根据学生的课余时间,制定具体的活动目标。让学生至少选择一种体育活动,踢毽子,跳绳或者慢跑,从自己的课间抽出十分钟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十分钟”活动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小学生能够定时呼吸室外的新鲜空气,保证小学生能够时刻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开展丰富多彩的合作性体育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的同时感受体育知识的魅力,使学生借助体育活动能真正地爱上体育,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团结”的乐趣。

四、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性

让小学体育课堂充满“团结”的乐趣还需要教师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集体荣誉和教学效率,在开展活动或者实施教学时会习惯性的排斥差生,导致其他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效仿教师的做法,在班级形成小团体,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当今体育教师需要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学优生排斥学困生的问题面前需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还需要激发学优生帮助学困生,使两者都能共同进步。

在体育课堂,不难见到很多个子矮小、身形瘦弱的学生,他们往往会因为身体缺陷而逃避体育课,避免自己在体育锻炼中受到同学的嘲笑。教师为了不使这些学生变得更加胆小怯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鼓励,告诉他们“你能行”。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逐渐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样学生会感受体育课堂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般枯燥无趣,而是充满魅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团结”的乐趣,是现代体育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努力让学生通过合作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互相学习,在此前提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商辉。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J].体育世界(学术版),,(2)。

[2]季昌士。合作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1,(2)。

分享,让识字充满乐趣 篇6

一、确定学习目标和展示方法

在识字学习中,我们尝试把学习目标定位在四个方面:能准确认读生字;会自主识记字形;能正确书写生字;能为字组词,初步了解字义。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分解了“学习任务包”——自学环节:自读生字,为字加拼音、写音序、画偏旁、标结构,揣摩每个字的识字方法,看看字形有什么特点,描出特殊笔画或易错笔画。互学环节:自学后,互读生字,交流识字办法、字形特点、书写技巧。在识字学习中,我们努力为每个学生搭建互学交流的平台,使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互学、群学、小组合作展示,在群体的分享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主动融入富有趣味的学习中。

二、进行小组课堂展示

制定了识字学习目标后,教师还要明确告诉学生如何去直观具体地展示自学成果。在学生明白了识字学习中“做什么”后,我们结合学生情况确定其学习方式,指导其进行自学、互学、组内预展。我们把全班学生按学习情况,均衡地分为若干组,每组内还设有组长,负责全面工作。这样的小组分配机制,利于合作交流和有效分享。

如在学习第五册《庐山的云雾》一课生字时,有学生这样讲解:我认识“景”字,上边“日”,下边“京”。我会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它:太阳照在北京城。然后再领读:景,风景。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自己认为更好的记字方法,教师则在一旁相机补充字源、字义,以激发学生对记忆汉字字形的兴趣。

在小组自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巡视去发现学生中好的识字方法、书写比较工整的小组、遇到困难时努力克服并有所收获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在全班进行展示。在课堂展示时,要尽可能兼顾到多个方面,促进学生同步发展。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分享效率

低年级学生表现欲望比较强,一旦没有被选中发言,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不愿倾听别人发言,这自然会影响学习效果,也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分享群体的智慧。为此,我们采用了这样的合作交流方式:展示过程中,展示组可以和其他同学互动,比如,写完拼音、组完词,可进行领读,也可以在展示过程中留下空白内容,邀请其他同学来讲解。一组展示完毕,会虚心向其他同学询问:“我们组展示完毕,大家有没有补充?”此时,别的同学可以补充、纠错,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对发言有价值者加分。

四、构建科学评价机制,引领学生成长

补充完毕,展示组会说:“我们组展示完毕,请大家给我们组打分,打3分的有〓〓,2分的有〓〓。”评价共有5项,包括:书写正确、展示大方、讲解有效、组员团结、进步明显。总分为5分。拼音、词语、偏旁等内容书写正确,加1分;组员展示大方自信,声音洪亮,加1分;组员讲解清楚明白,方法得当(能够根据字理讲解),加1分;组员互相团结、互补、倾听、守纪,加1分;有特别优秀的组员,每人加1分。

这样,激励每个听者都积极倾听,主动参与到评价和被评价当中,使全体学生形成一个大的学习分享群体,在分享中收获知识。

这样的评价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大胆表达的信心和团结合作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受到学习、合作、分享的快乐。

怎样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篇7

一、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课堂是孩子的,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 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 新课程的改革, 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 如果有条件的话, 我们把课桌摆成方形、T字形、半圆形等, 学生可以随意跟好朋友商量、探讨。 从而缩短师生距离, 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一下, 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 我有一个思想, 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个思想。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 主动探究, 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 走近学生, 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 因此, 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 用商量的口气、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 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 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 说:“小朋友, 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 你们想看吗? ”“想。 ”学生欢呼道。 于是我转身一裁, 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 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 ”学生抢答道:“老师, 我们也会。 ”“哦, 真的吗? 我不信, 你们也变给我看看。 ”于是, 每个学生都动手完成了这一过程, 课堂气氛活跃而轻松, 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课堂教学民主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 生命价值不断体现的生活过程。 在新课改中, 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理解、感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 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身的需求。 新教材要求教师关注儿童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 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 让学生学得自由和愉悦。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融入学生喜爱的氛围中,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妙导巧引, 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教学中, 精心设计疑问, 用疑问激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 还可以用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开展各种教学内容的学习。 这样既注重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合作、交流, 又营造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 突出动静结合, 从而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的情感。

三、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著名思想家卢梭曾说:“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 热情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取代, 那简直是愚蠢的事。 ”常有这么一种现象, 有的教师教了几十年书, 上了几千节课, 似乎觉得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学模式, 但要问自己的教学特色有哪些, 都说不清楚。 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经历。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 形成个性化教学。 也就是说,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在教材处理上, 教师要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 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做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 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 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一课时, 我安排两个小朋友进行“谁是小巧手”比赛, 在两个大的容器里放入许多小玻璃球, 在2~3分钟内进行捡玻璃球比赛。 最后让学生说说两人分别捡了多少个, 两个人比一下, 谁捡得多。 这样采用比赛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 不仅是告知学生“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 思考“为什么”, 比较事物的相似性, 发现事物的联系。 另外, 可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童话世界这三方面选取素材,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发他们的潜能。

开放空间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 也许有的老师会担心:一个问题, 你说你的, 我讲我的, 这能学会吗? 要不要优化算法? 其实不然, 学生只有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中, 从不同角度思考, 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如教学“乘加乘减”时, 出示主题图后, 我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条金鱼的? 有的学生说把四个鱼缸里的金鱼加在一起, 可以用算式4+4+4+3=15;有的学生说可以列4×3+3=15;也有的学生说4×4-1=15 (把四个鱼缸都看成是4条, 而第4个鱼缸多了一条, 所以减去一条) …… 这就是孩子个性的展示,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多一些引导、点拨, 少一些讲解, 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教师的行为在变化———课堂开始出现师生互动、 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课堂氛围在变化———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能运用激励性言语评价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会赞赏学生, 课堂气氛民主和谐。 老师们带着尊重, 带着赞赏走近学生。 学生大方多了, 自信多了, 想法多了……课堂教学中的这些变化, 犹如一缕缕春风, 使人感到清新、舒坦。 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是新课程所向往、所倡导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徐增芬.盘活数学课堂培养创新思维[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16) .

[2]林玉夏.如何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生之友, 2011 (07) .

如何让中学信息课堂充满乐趣 篇8

一、抓住“开门曲”的关键, 调动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导”是关键, 是一节课的开场白, 也是登场的“开门曲”。我们当教师的, 要精心设计, 让语言对学生有诱惑力, 让他们感到新奇, 有欲望听, 开动思维的“马达”。这样, 才能把要输送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乐意接受, 不感到枯燥, 而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就比较牢固, 不容易忘记, 还能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我在教学中发现:中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变化非常快。这样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有极强的求知欲。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 一些流行软件、网络游戏、QQ及网上冲浪猎奇等对中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 几乎找不到不喜欢玩电脑的学生, 但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却为数不多。作为计算机教师, 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 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 使他们乐学、想学、好学。

本文所指的“导语”, 不仅仅是指“语言”, 还可以是“范例”, 即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成品。比如:讲解WORD时, 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映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 “古诗词集锦”“校园文明牌”“春节贺卡”、以“我的班级秀”为主题的用Word设计的板报……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 学生的思维、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 作为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 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有相同的地方, 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如果我们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 按部就班地老生常谈, 一如既往地滔滔不绝, 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死记硬背, 忽略学生的个性特点, 就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 当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其弊端的时候, 信息技术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在课堂上, 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或探究任务, 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 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 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 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中国戏曲文化的综合性活动课《戏曲大舞台》, 我把“搜集并整理资料, 了解中国戏曲知识”作为教学重点, 提前布置任务, 明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 既要收集相关影碟、录音, 又要查找相关网址, 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如我所愿, 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 对于我补充的内容, 他们也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三、教师要放权于学生, 让他们有很多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 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 扩大知识面, 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我结合多媒体课件, 充分利用“清华泰豪”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 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 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然后, 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 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0分钟~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 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 有感染力。有时还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 也可以分几次进行, 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 等学生掌握后再教授下一个知识点, 做到尽量精讲、少讲, 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上机实践。同时, 在学生操作时, 教师加强巡视指导, 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控, 保证学生能学、能练、能巩固, 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让师生共同参与, 共同提高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 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 我都会借助“清华泰豪”电子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 全班同学共享, 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 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教师一定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 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 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 受到新的启发, 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 我都会根据小组学习、合作的活动情况, 评选出优秀合作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等, 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

五、多激励学生,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意识

表扬是给学生的鼓励信号, 是给他们的“指示灯”, 所以, 我对学生, 一般多鼓励, 少批评。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能行, 能成功, 不会失败的。因此, 要鼓励学生坚定信念, 遇见困难的时候不灰心, 不丧气。由于孩子喜欢被表扬, 我从来不吝惜语言, 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 如:“你真棒”“加油”等。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因材施教, 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 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增强自信心。

总之, 教无定法。作为教师, 要接跟时代的步伐, 与时俱进, 与形势接轨。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 研究新问题, 关注新观念;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教学方式和内容, 优化教和学的方法, 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不断采摘希望之花。

充满乐趣的评价 篇9

一、选取要素, 创设情境

一篇文章要讲的东西太多, 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 所以每节课都有所取舍, 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要素, 运有各种条件和手段, 创设情境, 使每节课都有亮点, 每节课都有高潮,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创设情境便是创设氛围, 调动兴奋点。刚接触课文时, 学生们面对的信息是陌生的, 教师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 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接受。如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为了让学生领会诗中豪迈壮阔的意境和苏轼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 可先引入学生们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画面:滚滚长江向东流去, 激起千万朵浪花。这一雄浑形象可感的画面, 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魂魄。因了《三国演义》片头画面的感染, 学生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壮阔博大, 心中自然也腾起了一股豪迈之情, 而思绪也翩飞起来。凭着自己对人生、社会知识积淀和理解, 他们也能体味到这些语句都塑造了长江东流的开阔境界, 从中也能体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暂, 无论是怎样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都有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则, 必然被历史的浪涛卷走。在这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联想, 积极参与, 然后再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 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自然而然地被调动了起来。

二、走进教材, 追寻诗意

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在语文课堂中, 我们如果和学生一起走进教材、走进作者的心灵, 让学生达到主客体协调, 物我两忘的境界, 那么同学们就能幸福着作者的幸福, 悲伤着作者的悲伤, 在不知不觉中被语文学习中的美所薰陶浸润, 从而达到性格塑造和情感的享受。因此, 在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文章共鸣, 在感悟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比如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的讴歌、对人类的赞美、对真善美的褒扬。如何激发、引领感悟呢?如在教学《故乡的榕树》时, 先以一首深情款款的《故乡的云》如春风化雨般将学生的情感带进了对故乡的无限畅想与回味之中, 紧接着声情并茂地说:“乡思是一曲古老的歌, 背井离乡的游子们从古唱到今。李白‘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杜甫‘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余光中则临海峡而呤:‘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而席慕容更是感叹:‘乡愁是一棵没有年龄的树。’同学们, 你们有些也是远离故乡的人, 有没有想起故乡那绿草如茵的山坡, 苍翠欲滴的小树林, 漫山遍野的蒲公英?……今天, 我们就去看一看《故乡的榕树》。”这样, 学生对故乡的怀念被唤醒, 带着相似的思绪走进了课文。激发了的学生的主体情感直接推动了课堂教学。

三、融入生活, 拓展外延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 是日用交际工具,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因此语文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之中。“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 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开拓学生视野, 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四、调动感官, 活跃思维

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有了兴趣, 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 在这种欲望驱使下, 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 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我在上《雷雨》 (节选) 时, 把课堂变舞台, 以课本、桌椅为道具, 学生分别扮演剧中的角色, 边朗读、边演示, 通过课堂即兴表演, 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话剧艺术的特点, 充分体会富有个性化和动作化的话剧语言特色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传统的课堂中, 教师是演员, 学生是观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转换角色, 充当导演, 让学生充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 科学、合理地利用演员 (学生) , 调动各种因素, 让舞台 (课堂) 充满光彩, 使演员投入其中, 乐在其中。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 还可以把艺术形式 (如音乐、绘画、诗歌、雕塑、戏曲、电视音乐片等) 和语文教学有机融合, 拓宽审美信息量的传递通道, 加大审美信息容量, 使审美信息的传递达到最优化, 从而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接收这些信息, 以适应学生的审美需要, 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 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 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 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 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在语文教学中, 给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 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地方, 让学生在幸福的感悟中愉快的学习, 健康成长。感受语文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扬辉.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多一些情感体验.中学文科, 2007.6.

[2]蔡?勤.语文课堂与情境创设.新课程研究, 2007.11.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乐趣 篇10

1. 创设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励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中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引入教学中,“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2. 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生活,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3. 抓住趣味性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生动的问题情境或是有趣的活动情境,都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出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境的实践活动环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4. 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越具体形象的东西就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直观教学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据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挖掘教材本身“快乐因素”上下工夫,尽量使用好直观教具。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就问学生:“你们跟爸爸妈妈到超市去买过东西吗?”学生回答:“去过。”“你自己买过东西吗?”有的说买过,有的说没有。我又说:“那你愿不愿意自己买一次东西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毛巾、牙膏、香皂等物品摆放出来,并标上价格,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想买一条价格为4元9角钱的毛巾,你应该怎样付钱?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说:“付两个2元,一个5角,两个2角。”另一个说:“付四个1元,9个1角。”还有的说:“付5元,让售货员找回1角。”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说出了很多种付钱方法。这样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时,我运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兑换钱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情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5.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在偏远山区,教师的话在学生心中好比“圣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师生关系好,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所教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师生关系好,学生的崇拜度高,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给学生以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同时,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的默契配合。

6.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乐于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最重要途径。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仅使数学学习妙趣横生,而且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比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开展拍球、跳皮筋、记成语、默单词、背诗词等活动。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既体验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又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尽可能地使教学游戏化,不只是乐学的需要,更应该是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7. 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导入阶段的竞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胜负原因分析中寻找规律,从而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新知过程中的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动脑的钻研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巩固阶段的竞赛,对于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是十分有益的;拓展延伸阶段的竞赛活动,则属于数学兴趣活动的范畴,可以培养学生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及多种实践能力。

8. 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让教学充满生机与乐趣 篇11

一、激发兴趣,走近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达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文内容。

二、把握课文特点,围绕文本展开阅读

不论是阅读教学最初的切入,还是渐进的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师都须紧密联系课文的特点,尽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文本的内容与情感,做到富有针对性、灵活和机动的引导,以便学生的阅读学习既能有所侧重,又能把握文章特色,以此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譬如,《秋天的雨》(三年级上册),文后也有一个关键句子——“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找到这个关键句子是相对较为容易的,但是,仅仅找出这个句子却还远远不够,因为“丰收、欢乐”常见而又空泛,它们虽然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所概括,但对于能够丰富和阐释“丰收、欢乐”的内涵从而给予读者以文学的审美愉悦却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文学作品的文本所提供给读者的,除了文字本身的典雅、华丽、质朴等等风格所引起的触动之外,更有一种具体、丰富可感的意象,而“丰收、欢乐”等字眼则枯燥有余、鲜活不足。于是,教师则必须结合文本中的其他段落,寻找源于文本自身的对于“丰收、欢乐”的注释——那五彩缤纷的颜色、那沁人心脾的味道、那秋雨过后的变迁。逐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三、尊重个人感受,鼓励自我解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四、走出课内,引领孩子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从课内走出来,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

1.开发利用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我校拥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2.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而不要让师生皆处于一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尴尬境地!

让小学生英语学习充满乐趣 篇12

一、合理把握学生心理,激发维持学习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激励浓厚兴趣,激发坚强意志,从而进一步促进学习、掌握英语的能力。在英语学习的最初阶段,教师要适应他们的新奇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维持英语学习动机。例如: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时,往往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都想掌握这一门语言。此时,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运用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有趣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新增加趣学元素

(一)Warm-up环节

我们常用日常问候、自由交谈、唱英语歌曲、听口令做动作等一系列活动作为热身活动。某教师教学《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3B Unit 4 What's the time时,在热身活动中运用了猜谜游戏:I have two hands but no feet,I have a face with 12 numbers but no eyes.Who am I?在相互问候后,教师就用谜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不仅得到了一次小小的听力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注意力转向了教师所说的谜语。由于谜面很好理解,答案就很容易想到,在新课之前让学生小小地体验一下成功的快乐,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兴趣。

(二)Presentation环节

小学阶段呈现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词汇和句型,对于不同的内容和知识点,可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某教师教学《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5A Unit 9 Shapes时,师生均准备了一张菱形的纸,学生跟着老师动脑动手,将纸进行裁剪折叠等加工,首先把纸从菱形变成长方形,然后从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又从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在这一系列的动手过程中,师生合作,将图形设计出来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呈现了新授的单词。让学生在动手探索中学习的效果,远远超过枯燥地、单纯性的呈现,而且这一方式在平常的上课中不常用到,让学生感到新颖。

(三)Practice环节

玩游戏,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开展游戏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又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英语练习中不知不觉地习得语言,学得知识。如英语课前,教师在发出指令“Simon says”,让学生根据指令做动作,反应慢或做错的同学罚唱英语歌曲。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其过程中虽然只有老师在说句子,但是学生听了老师的指令后首先要进行判断反应,这时学生就会模仿老师一遍一遍地进行发音,从而达到操练熟练的目的。同时,这一游戏属于小组竞赛游戏,学生好胜心强,在游戏中就会集中精神思考防止出错,这时学生自身就会去强行记忆五官的单词,在游戏操练中得到强化记忆。

(四)Consolidation环节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老师们往往喜欢让学生抄写英语单词,少则3~4遍,多则6~8遍,学生们对于这种枯燥、乏味、机械的抄写活动早已厌倦,多数学生是应付了事。在我所听的许多公开课中,老师所设计的巩固基本上是根据课文完成填空以帮助理解课文的意思,或者就是拼读、拼背单词。殊不知,用大量的抄写来巩固知识,没有了单词的语言使用环境,学生更容易出现刚刚抄写完就忘词的现象。所以,科学、有趣、高效的知识巩固过程显得更为重要。

三、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有效营造乐学氛围

英语毕竟不是母语,除了英语课40分钟里使用到英语、课后完成英语作业外,学生基本上就不会使用到英语。但是英语学习首先需有一个感受语言的大环境,既然学生在家不太可能都有感受英语的氛围,那么作为语言学习的实施单位——学校,就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如在校门可竖立牌子:Welcome to school!See you tomorrow!打出节日问候语:如Happy New Year!Merry Christmas!Happy Children's Day!等等。还可在每幢教学楼、各科室、生活场所镶上用英语打印的牌子标明,树木花草注上英文翻译。

另外,在校园一些显眼处可定期贴上一些画报:可以是英文漫画、智力小游戏、谚语俗语名言,也可以是英语小故事、小百科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学校里开设一个英语角或英语俱乐部,并规定成员定时交流学习英语的经验和体会,还可组织一些游戏或活动,寓教于乐。

上一篇:传统零售业企业下一篇:主成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