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的乐趣

2024-07-17

英语教学的乐趣(共12篇)

英语教学的乐趣 篇1

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以达到与人交流目的的一种能力。但据笔者观察,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自己“脸面”的关注, 班里的学生从五年级开始, 就慢慢地不愿在课上主动发言, 长此以往, 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便会退步。

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说:“一样东西若有趣味、有吸引力, 会使其被识记的可能性增加一倍。”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 而故事教学能使学生进入某种角色。现代教学模式下, 教师可以通过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在学英语, 而是在用英语与别人交际。

经过近一年的故事教学, 笔者发现, 利用故事的封面、内容、插图及结尾, 设计符合学生思维能力的活动,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积极性, 同时, 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利用故事封面, 激发学生兴趣, 创造口语表达机会

语言输出要以大量的语言输入为基础。在故事教学中, 引导学生在阅读故事后内化所学语言, 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前提。每个故事都有一个精美的封面, 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 也暗示着故事发展的一些情节。

在学生阅读故事前, 他们会想象故事内容, 因此, 在教学故事前, 我们可以利用故事封面, 让学生进行猜测,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燃表达欲望。如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3《At a Music lesson》的重点内容是情态动词can后用动词原形, B部分的单词为sing、dance、skate、ski、swim、make a puppet、make a model plane、play the guitar、play the violin等一些展示自己能力的词汇。在教完C部分的重点句型What can you do?I can…和B部分单词时, 我选择了一个简单却又充满想象力的故事《Dreams》, 故事内容如下 (图略) :

In my dream, I can fly.I can drive.I can cook.I can run.I can play.I can swim.

【教学片段1】

观看动画前, 笔者出示故事封面, 让学生根据封面进行猜测并导入故事教学。

T:Everyone has dreams.In my dreams, I am a dancer, I can dance.In your dreams, what can you do? (以此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和欲望)

S1:In my dream, I can play the piano.

S2:In my dream, I can drive.

S3:In my dream, I can fly. (一年级的时候学过, 个别学生还记得)

T:Good job.We can do many things in our dreams.Can you guess, what can the little bear do in his dreams?

S1:He can play the violin/cook…

由于猜测前的引导, 再加上猜错也没什么关系, 学生积极性较高, 也更易畅所欲言,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利用故事内容, 唤醒学生旧知, 创设口语表达平台

“故事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能给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语言学习材料”。语言学习是为了运用语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考虑以下三个要素:

1. 提供给孩子可输入的语言;

2. 提供真实、自然的情境;

3. 无压力。

《Dreams》这个既简单又充满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故事正好符合这几个条件, 也适合五年级的学生。I can…句式的不断重复, 为学生提供了语言支架;简单的故事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可输入的语言, 学生不用担心故事太难而表达不出。

【教学片段2】

T:Now, image you’re the little bear.Can you tell you dream to your friends?

S:Hello, I’m the little bear.In my dream, I can fly.I can driver.I can cook…

《Dreams》虽是一个故事, 但梦中的情景学生可能也碰到过, 让学生以小熊的身份, 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讲故事, 不拘泥于图片的先后顺序, 他们容易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交流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便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在学生以little bear的身份熟练讲述故事后, 教师让学生以little bear的朋友身份来讲故事, 学生并没有感到有任何压力, 在人称的转化过程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更达到了灵活运用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利用故事插图, 激活学生思维, 提升口语表达纬度

一幅图画就是一个故事。仔细观察图片, 我们不难发现, 每一幅图画还可以用更多的内容进行表达。如第一幅图, 可以说小熊的职业, 也可以说小熊在哪里及可以从小熊的表情来说一说它的感受。考虑到四年级时职业类单词中只出现了driver、cook这两个, 我决定用5A Unit2《A new house》中刚学过的几个介词进行故事扩充。

在学生熟练讲述故事内容后, 我再次组织学生观察图片, 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如下讨论, 完成练习 (图略) , 以此丰富故事内容。

Dreams

【教学片段3】

T:From the story, we know little bear can do many things in his dreams.Where can he fly?

S1:In the plane.

T:Good.He can fly in the sky.

……

T:Well done.Can you finish the story in groups?

故事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习得与运用语言, 也能让学生体验到运用语言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以下便是一组学生的故事:

Dreams

In my dream, I can fly in the sky.I can drive in the street.I can cook in the dining-room.I can run in the playground.I can play in the music room.I can swim in the water.

好的故事内容很多, 甚至有小组写出了I can drive on the road.I can cook at the restaurant.I can play at the concert.这些没有教过的新内容。

四、利用故事结尾, 丰富学生想象, 拓宽口语表达空间

“拓展运用活动环节要为学生提供语言知识实际运用、语言技能逐步培养的机会与空间”。做梦, 每个人都经历过。在梦里, 学生可以天马行空,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便可以得到提高。

【教学片段4】

T:We all can do many things like little bear do in our dreams.Can you fly in your dreams? (在讲完小熊的梦之后, 教师话锋一转,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梦)

T:Please close your eyes and imagine.When you fly, what will you look like?When you swim, what will you look like?You can use the sentence like this:I can fly like a bird in the sky. (板书句型的同时告诉学生画线部分可以替换)

生动、有趣的梦境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和语言素材, 丰富的想象能力又给学生的口语表达增添了活力。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是一举多得。

一个故事, 一个妙境。在英语教学中利用故事进行教学是一种策略, 也是一门艺术。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 找到适合的故事后, 试着从故事封面、故事内容、故事插图和故事结尾, 环环相扣, 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才能真正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这个最终目的。

英语教学的乐趣 篇2

All the wisdom of the ages, all the stories that have delighted mankind for centuries, are easily and cheaply available to all of us within the covers of books—but we must know how to avail ourselves of this treasure and how to get the most of it.人类历来的聪明才智,世世代代所喜欢的故事,人人皆可从书本里获得,既方便又经济——但我们必须懂得如何利用这些宝藏,懂得如何才能从中获益最多

I am most interested in people, in meeting them and finding out about them.Som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people I’ve met existed only in a writer’s imagination, then on the pages of his book, and then, again, in my imagination.I’ve found in books new friends, new societies, new worlds.我对人特感兴趣,喜欢与人交往,了解人。我所认识的最了不起的人中,有些起先只存在于作者的想像之中,继而出现在他的书中,最后又活跃在我的想象之中。我从书中找到了新的朋友,新的社交圈子,新的世界。

If I am interested in people, others are interested not so much in who as in how.Who in the books includes everybody from science-fiction superman two hundred centuries in the future all the way back to the first figures in history how covers everything from the ingenious explanations of Sherlock Holmes1 to the discoveries of science and ways of teaching manners to children.Reading is a pleasure of the mind, which means that it is a little like a sport: your eagerness and knowledge and quickness make you a good reader.Reading is fun, not because the writer is telling you something, but because it makes your mind work.Your own imagination works along with the author’s or even goes beyond his.Your experience, compared with his, brings you to the same or different conclusions, and your ideas develop as you understand his.如果说我感兴趣的是人,别人感兴趣的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事。书中的人,从史书上记载的第一批伟人,到街头科幻小说中描写的两万年后的超人,形形色色无所不包。书中的事,从福尔摩斯的神妙剖析,到科学的种种发现,到如何教育儿童懂得礼貌,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阅读是心智的乐事,颇有点像运动:心情热切、知识丰富、思维敏捷才能造就一个好的读者。读书之所以有趣,不是由于作者告诉了你什么,而是由于读书促使你思考。你的想象与作者的想象一道展开,甚至超过作者的想象。你的经验与作者的经验相比较,使你得出与作者相同的或不同的结论,而你在了解作者思想的同时便形成了自己的思想。Every book stands by itself, like a one-family louse, but books in a library are like houses in a city.Although they are separate, together they all add up to something;they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other cities.The same ideas, or related ones, turn up in different places;the human problems that repeat themselves in life repeat themselves in literature, but with different solu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ritings at different times.单独一本书犹如一个独家小院,但汇集到图书馆则好似城市中的千家万户。虽然仍是各自独立,结合起来可就非同寻常了。家家户户彼此相依,还与其他城市相连。相同的思想或相关的思想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人生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在文学中也反复出现,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品会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制造学英语的乐趣 篇3

轻松学英语

知行博客Ⅱ是一款绿色免费软件,双击软件目录里的“Afterclass.exe”程序即可运行。在软件窗口中点击“设置/个人设置/创建快捷方式”按钮即可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

选择视听资料

打开软件后,在“节目列表”窗口的节目框中提供了“知行哈哈糖”(英文笑话)、“影中影视堂”(英文电影对白)和“音乐之声”(英文歌曲)等多种类型的英语视听资料,在下方的列表框中会根据你选择的节目类型提供详细的视听资料清单。例如在节目框选中“越狱”,即可在列表框中看到由软件官方根据热门美剧《越狱》制作的42期英语视听资料,选择一个双击即可开始在线播放。

开始学习英语

在“当前节目信息”框中你可以了解该视听资料的简介和学习重点等。开始播放后,会先听到一段《越狱》里的原版对白,在“语言点显示区”窗口中会同步显示对应的英文句子,使你可以边听边读来准确了解英文对白(如图1)。原版对白念完后,会有专门的男声为你讲解这些英文对白,包括每一句的中文解释、重点单词以及语法的使用等等,讲解得一清二楚。一次听不明白,可以反复试听直到学会为止,很方便。

英语随身学

如果你想通过MP3机来学习知行播客Ⅱ提供的英语视听资料,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实现。

第一步:在知行播客Ⅱ窗口中点击“下载”选项打开“节目下载”对话框,先选择节目类型,然后在“服务器上的文件”列表中选中你要学习的视听资料,点击“>”按钮将它添加到“要下载的文件”列表中,再点击“下载”按钮即可将该视听资料下载回来(如图2)。

第二步:下载的视听资料会自动保存在“afterclassBeta2\Data\Program'’文件夹下,在该文件夹下会根据你选择的节目类型分别创建不同的子文件夹,比如“hahaclass”文件夹用来保存“知行哈哈糖”的视听资料,“moviecool”文件夹则用来保存“影中影视堂”的视听资料等,根据你下载的视听资料类型打开对应的文件夹即可。

第三步:在打开的文件夹中可以看到,这些英语视听资料其实就是由MP3文件和LRC同步歌词组成的,你只须将同名的MP3文件和LRC同步文件一起拷贝到MP3机中(如图3),即可用MP3机随时随地学习这些英语资料了。

你也可以先使用“节目下载”功能将所有的视听资料都下载回来,然后再把“afterclassBeta2”文件夹拷贝到U盘或MP3机中,这样就可以在任意一台电脑通过U盘或MP3机来运行知行播客Ⅱ学习英语,使用更加方便。怎么样,有了这个小巧实用的英语老师,再学英语是不是就感觉有趣多了,快去试一下吧。

提示Attention

帮助学生找到英语背诵的乐趣 篇4

关键词:背诵,语感,积累

1 背诵的目的与意义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背诵, 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认为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中国的传统语言教学非常强调诵读,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 学生的眼, 脑, 口, 耳多种感官被同时调动起来, 久而久之, 学习的效果显而易见。其实, 不仅仅是汉语需要背诵, 英语学习更需要背诵。

有一个中国人, 叫做辜鸿铭。他精通英, 法, 德, 拉丁, 希腊, 马来亚等九种语言文化, 国学造诣极深, 曾获赠博士学位达13个之多。他是一个学贯中西, 文理兼通的学者, 又是近代中学西渐史上的先驱人物。他是将中国的《论语》, 《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的第一人。他的外语学习法就是背诵法。10岁起, 在老师的要求下, 他花了半年时间就能背诵《浮士德》, 接下来, 又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记熟了。渐渐地, 他越背越有兴致, 到后来, 不仅希腊文, 法文, 即如法、俄、意各国的语言, 文学, 辜鸿铭也能做到一学就会, 触类旁通。辜鸿铭后来对晚清直隶布政使凌福彭说:“学英文最好像英国人教孩子那样学, 他们从小都学会背诵儿歌, 稍大一点就教背诗背圣经, 像中国人教孩子背四书五经一样。”他后来在北京大学教英诗时曾说:“今人读英文十年, 开目仅能阅报, 伸纸仅能修函, 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之式教科书, 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他主张“中国私塾教授法, 以开蒙未久, 即读四书五经, 尤需背诵如流水也。”

无独有偶, 德国著名考古学家谢里曼学会并精通了法文、荷兰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等15种语言。他学习外语的方法是“完全背诵法”。对于学习的方法, 他解释为:“就是多做大声朗读, 不作任何翻译, 每天学一课, 就个人感兴趣的题目写一些散文, 在老师的监督之下修改它们, 把它们背下来, 然后在下一堂课上朗读前一天修改过的作文”他就是用这种方法精通了多门语言。“通过不懈的刻苦学习, 我的记忆力在一年之内得到显著增强, 以至于很容易地学会了荷兰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 每学一种语言只花六个星期就达到流利说、写的程度。”

由此可见,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背诵, 对于初学英语的初中生来说尤为重要。这既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 也是其必经之路。只有大量的诵读和持之以恒的背诵, 学生才能将语言输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能力, 从而学好一门语言。

本人目前任教于预初年级。我所在的中学英语教学颇有特色, 学生学习英语也是热情高涨。从学生入校到现在已有半年多, 在这段时间里, 学生们渐渐养成了背诵的习惯, 慢慢体验了背诵中获得的乐趣。那么, 我们是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背诵的乐趣呢?

首先, 让学生明确背诵的意义。

第一, 通过背诵, 可以积累大量的词语, 句型, 习语, 扩大视野, 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 人文, 地理, 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读得多了, 记得多了, 好的词语句子自然就会储存在大脑中, 在你需要的时候脱口而出。语感就是这样形成的。这一点对于日常语言交流, 甚至是考试, 都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 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是训练学生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的有效途径, 有助于改进语音。通过朗读, 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 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 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 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 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能力提高了, 英语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第三, 与其他学习方法相比, 背诵有其独特的优势。原因有二:其一, 时间的机动灵活性。背诵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背诵的时间, 甚至是等公车, 地铁上, 上下学路上, 学生都可以自由地朗读背诵。其二, 环境的随意性。学生可以独自一人进行, 也可以找同伴一起进行。由此可见, 背诵对于学生来说, 是很方便进行的。这也是背诵可以积少成多产生效果的原因所在。

2 选择合适的背诵材料

明确了背诵的意义,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明确:我们究竟应该背什么。

现在市面上英语学习资料品目繁多, 质量却参差不齐。此外, 各种各样的口语培训班, 英语训练营也是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因此,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背诵材料, 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好的背诵材料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 材料内容贴近生活, 活泼有趣, 时效性强。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较强。生动有趣的背诵材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背诵的乐趣, 还可以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体会丰富多彩的世界, 得到片刻的休息。

第二, 材料长度适宜, 难度适中, 易于背诵。背诵材料的难度应与教材难度相当, 生词以5%左右为宜, 过难则理解困难, 影响兴趣;过易又实现不了学习

第三, 尽量选择原版教材, 尽量选择有声读物;

第四, 最好附有适当的练习或者是词语积累, 以便学生自我检测, 学有所得。

3 帮助学生找到背诵的乐趣

作为教师, 应该结合所学教材特点, 针对学生的智力差异, 在背诵上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指导, 调动学生英语背诵的积极性。

第一, 让学生体会成就感, 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语言。背诵本来就是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一种挑战, 从不会到会, 从会到会背, 这是一个努力的过程。当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 成功背诵了一篇文章, 老师一定要不吝啬自己的鼓励。“背得真不错!”, “你还可以背得更好!”, 也许这些不经意间说出的话, 让孩子们感到自己“被尊重”, 也会对老师心存感激。为了继续得到老师的表扬, 学生肯定会期待下一次的背诵, 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二, 对学生进行背诵方法的指导。没有好方法的强行记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沉重的负担。背诵的方法有很多种, 譬如化整为零法, 化繁为简法等等。除此之外, 对于不同的学生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背诵整篇文章, 能力较弱的可以背诵重点段落, 学困生可以选择背诵一些重点句型, 哪怕只是连续的诵读, 都会收到好的效果。

第三, 帮助学生克服背诵中出现的畏难情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这一点是背诵教学中相当关键的一点。背一篇文章容易, 长期坚持的背诵却很难。有的学生一想到背诵就头痛。由于背诵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它产生的效果并不会马上显现。对于学生来说, 也就是体现在分数上。很多学生会认为, 花那么多时间背诵一篇文章, 考试不考, 分数没有提高, 还不如少花点时间记几个单词呢!这就是急功近利的思想。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背诵的真正含义。背诵, 不是为了某一次的考试, 而是为了日积月累能力的提高。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出明显成效, 但是背诵带给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语感的提高, 词汇量的积累都需要长期的背诵才能够实现。

4 总结与结论

背诵需要氛围。对于初中生来说, 如果班级里的同学下课了都捧着一本《新概念英语》或者是《空中英语教室》, 或朗读, 或背诵, 即使他没有养成这个习惯, 也会慢慢地向别人学习。经过半个学期的铺垫和指导, 现在我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基本养成了背诵的习惯。背诵, 仿佛成了他们每天的必修课, 和作业同等重要。为了鼓励他们背诵, 我准备了一些章, 背完就敲章, 按照文章难度敲不同数量的章。到了学期末, 评选出得章最多的“背诵积极分子”。每次学生背诵完, 我都不忘叮嘱一句:“要坚持啊!”

英语教学法权威胡春洞曾说:“朗读和背诵, 对于语感的发展史很有好处的。很多老知识分子, 语文学得好, 外语自然也学得好, 就是因为他在学语文的时候, 养成了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那么他在学英语的时候, 就把这个方法迁移到英语的学习中来, 就取得了成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道真也指出:“英语学习, 我一贯主张跟在录音带熟读, 背诵。”实践证明, 背诵的确是学习英语的好办法。希望英语教师注重对学生背诵意识的培养和背诵方法的指导, 希望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到背诵的乐趣!

参考文献

[1]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2]Widdowson H.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M].Applied Linguistics, 1989.

[3]蒋永红, 先宁, 赵应吉.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方法初探——“有声英语系列教学法”的教学实践[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 .

[4]李萍.课文佳句背诵——英语学习提高的阶梯[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 .

看地图的乐趣教学设计 篇5

东湖中心学校 邱崇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11个要认的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认识1个新部首。会写1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地图的相关知识,体会看地图的乐趣,知道看地图能增长学问。

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涉及较多的地理方面的知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节课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相关知识使学生更易于课文内容,从而达到随文识字的目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及地理图片。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图,(大屏幕出现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知道这是什么图吗?看地图能让我们视野开阔,看地图还能获得无穷的乐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地图的乐趣”。认识“趣”。

活动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老师想先来读读课文,请同学们用眼睛仔细看字形,用耳朵认真听字音,能做到吗?

2、也想像老师这样读读课文吗?就请你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当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多读几遍。

活动三:学习课文,随文识字,体会看地图的乐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看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五彩”,并指导朗读。

1.在地图上究竟有哪些乐趣呢?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评价读)

2.在生活中你喜欢什么颜色?把同学们说得这么多颜色汇在一起就是“五彩”,在这个词中有个生字“彩”,谁来读读?强调平舌。

3.“采”“菜”“彩”这三个字读音和字形都差不多,能用组词的方法区分一下吗?

(1)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五(彩)的天地。(2)今天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蔬(菜)。(3)我和姐姐在草地里(采)了好多的野花。

4.这样一个“五彩”的天地,你们想看吗?仔细看!(大屏幕播放世界地形图)果然是一个“五彩”的天地。通过读文,来说说蓝色的什么?(蓝蓝的大海)绿色的呢?(绿油油的一片平原),再读读个词“平原”,生字“平”,组词。读词“高山”,生字“高”,高山是什么颜色?

5.这么多的颜色汇在一起,让我们美美地再来读一遍这段话,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是什么。(把表示颜色的词重点强调,并要注意断句)

6.总结:刚才我们通过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把这句话读得很好,看来,在一句话中强调重点词语,能让我们把句子读得很有感情。

学到这,你们已经掌握了一种看地图的方法,那就是在地图上通过区分不同的颜色来记住地形特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地图上,我们还能找到什么呢?谁来读读第三小节的第一句话?在朗读时强调了一个词“所有”,世界上有260多个国家,每一个国家都能在地图上找到,多神奇呀。读词“所有”,生字“所”平舌音。

2.每个国家的形状,大小一样吗?谁来读读这句话?(大屏幕)。

3.谁来把这段话再读一遍。想看看吗?只要观察就会有发现。

(大屏幕播放地图)意大利像一只高跟皮靴,索马里像数字7。

4.我们的祖国呢?再读这句话。报晓的大公鸡把头抬的高高,我们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的公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骄傲吗?带着自豪和骄傲再读这句话。

5.总结:学到这,我们又学会一种看地图方法,就是在地图上通过它不同的形状来记住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名称。

6.在祖国的地图上,找到了什么?谁来读读这句话。(大屏幕出示)

这段话中有很多生字。“京”扩词,“京”老师这也有个“京”,你得仔细看,谁认识?这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认识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设计者很巧妙地将“京”字和运动相结合,让全世界看到这个会徽就会想起我们的首都北京,骄傲吗?只有我们的汉字才有这样的魅力,那“京”字在虚宫格中是不是要好好地写一写呢?范写。

7.看屏幕找到北京,台湾,家乡,气势磅礴的黄河,长江,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这段中这么多生字,认识吗?指名读,小声读。“乡”“名”组词。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们感受到了看地图的乐趣,我更喜欢看地图了。一起读最后一节。“许许多多”扩展AABB式的词。

活动四:巩固复习。

老师把本节课所学的生字组成了一些新的生词,考考你,有信心吗? 活动五:小结

让师生共同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篇6

一、热身激趣,导入新知

我首先与学生互致问候,用学生熟悉的歌曲——《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1中的“Who’s that girl?”来复习有关职业(student、teacher、nurse、doctor),学生们边听边做动作,有节奏地吟唱。然后,采用师问生答、互问互答、自由表达的形式进行与新知相关的Free talk,用已学知识“Are you a student?”“Who’s the man?”等与学生交谈家人的job,就像日常生活中谈话聊天一样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消除学生的畏惧紧张感。再利用动感的多媒体自然导入新单词farmer、policeman等。如:先出现一个无明显职业特征的人物,让学生利用原有句型“Are you a teacher?”向其发问。此时,屏幕中的人物手中出现一把锄头,同时出现声音:“No, I am a farmer.”成功地完成了新词farmer的教学。

二、启发诱导,教学新知

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形象的动作教学driver(手握方向盘)、farmer(锄地),以及让学生自行设计policeman(指挥交通)、cook(炒菜)、waiter(端着盘子)、worker(拧螺丝),学生们边说英语边做动作。他们说的方式多种多样:预设地雷的方法(读到单词下面设有地雷的话,任何人不得跟教师读,否则即被爆炸)、看动作猜职业,以及抢答等。由于改变了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方法,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练习使用语言,学生学习的兴趣倍增,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学句型“What’s your job? I’m a...”时,我则先利用学生自身的身份“I’m a student.”启发他们设想自己正在向父母和亲戚询问他们的职业,然后以不同的语调带读。如:以病人呻吟的语气读:“What’s your job?”然后换一种关切的语气读:“I’m a doctor.”以奶声奶气的语气模仿急需帮助的小孩读:“What’s your job?”然后换上粗声粗气的威严的警察叔叔的语气读:“I’m a policeman.”再启发学生由单数句型改为复数句型“What are their jobs?”“They are...”把学生自然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乐于模仿,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实际运用语言。

三、师生互动,巩固新知

通过一些小组游戏活动What’s missing?(少了什么)、Guessing Game(猜一猜)、Hide and Seek(捉迷藏),巩固学生对单词和句型的掌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小学生好奇、好玩、好动、好胜的心理必定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从而大量使用语言。在此基础上,我再设计灵活多变的听力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

四、适时迁移,发展新知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20年后”这一场景,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并和他们共同想象:20年后每个同学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回到母校参加30周年校庆(2011年为建校十周年),那时将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大家见面会说些什么。为了使学生充分领会此处的教学意图,我先“采访”一个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

T(teacher): Excuse me,are you Wang Xiaofan?

W(Wang Xiaofan):Yes,I am. Are you Ms Pei?

T:Yes. Nice to see you again.

W:Nice to see you,too.

T:What’s your job?

W:I’m a doctor.

T:Great!...

这样的示范不仅使学生像看电视剧一样感到轻松愉快,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于是他们三三两两自由交流,充分运用新旧语言自编对话。在此,我还准备了一些有职业特征的服装或道具供学生表演使用,如警帽、白大褂等,尽量创设真实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此项活动中去。我认为,此项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我用多媒体展示了水稻专家袁隆平的生活照,他的生平及对人类的贡献,同时附上格言警句“Where is the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课后我还请学生运用所学句型询问父母及邻居的职业,通过课后实践,延续新知。

通过以上环节,我尽可能地做到环环紧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表达的积极性,既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新知,为下一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让合作的乐趣充盈化学教学课堂 篇7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寡闻。”可见, 合作的思想也是儒家的教育思想精华之一。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而且化学教学的内容涉及生产生活的多方面,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而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和开放、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小组合作学习也已经成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的组织形式, 成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问题的常见策略。

笔者在必修二《原电池》的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 力求通过合作学习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性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课前准备

教师将班级同学分成8组, 每组6人。分组时按成绩好、中、差搭配, 兼顾男女比例及情感因素。每组由学生选出组长, 组长的责任是给组员明确的分工。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合理分工, 应注意这几个方面: (1) 尽可能使各小组的构成均衡, 即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上好、中、差的协调,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小组发言机会相当; (2) 事先应建立一些基本的合作规则, 如实验时进行分工, 可分为动手操作的、观察的、记录数据的等, 并且这些角色分工按一定的次序轮换, 以确保每个成员都能有不同的角色体验, 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

二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指导学生完成以下三个实验: (1) 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2) 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3)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扮演好协作者的角色,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假如把两块锌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又有什么现象?学生如果实验不成功, 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规范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组内讨论, 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在合作过程的价值, 处理好个人作用与集体作用的关系, 不夸大也不贬低自己的作用, 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 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 (2) 氢离子转变为氢气所需的电子从何而来?

在这一阶段, 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有电流产生?如果把锌换成铜是否有电流产生?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 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阶段, 师生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他们彼此交流、分享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 是一学习共同体。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主动中发展, 在合作中增知, 在探究中创新, 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第三阶段:教师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这一阶段, 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 通过前面的学习讨论, 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原电池工作原理, 并灵活的应用这些原理解决问题。

第四阶段:知识反馈: (1) 依Fe+Cu SO4=Fe SO4+Cu反应, 自主设计原电池。 (2)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此原电池反应。 (3) 成果展示:学生写出有关电极反应方程式, 进行练习。 (4) 学生总结出原电池的设计思路, 形成整体思维模式。 (5) 学生评价原电池:电流不稳, 引出新发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组织者、指挥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合作学习中, 尽可能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发现、合作交流、体验成功, 使他们充分的展示自我, 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教师的评价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 也要肯定小组的学习态度与能力, 以评价来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反思

在必修二《原电池》中合理使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策略, 使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 它减少了课堂讲授时间, 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同时也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大幅提高了化学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 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积极参加, 教师时间不易控制, 以致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所以笔者认为合作学习的形式不一定要贯穿在整个化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合作学习。 (2) 合作内容过于简单, 单个学生就可以独自完成, 没有体现群体的力量。所以在合作内容的设计上要有一定的难度, 单个学生难以独自完成, 但能有些粗浅的想法, 可以起步, 应当通过群体的努力基本能获得问题的解决。 (3) 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能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欲望,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不能马上解决,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寻找语文教学中的乐趣 篇8

一、精心设计导读,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艺术性的导语, 能轻松自如地敲开新课的大门, 巧妙地激发学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反之, 平淡无味的导语, 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反而会起到抑制作用, 以致台上讲得津津有味, 台下听得昏昏欲睡。虽然导语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头, 却熔铸了教师的智慧, 凝聚了教师的心血, 体现了教师的素质。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是从不忽视课前的导语设计的。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就是这样的典范, 她在教《孔乙己》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 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而易子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悲剧往往催人泪下, 但孔乙己这个悲剧呢?学习这篇课文, 从课文含蓄深沉的描写中, 细细咀嚼, 深入体会, 我们是可以获得解答的。”这样的导语设计造成了学生心理的悬念, 引起了学生的阅读需要,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 会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钻研课文, 寻找答案。其他的像宁鸿彬、魏书生老师, 他们在上课之始也善于运用各种方法触及学生兴奋点, 使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善于留出课堂空白, 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文学作品的妙处, 在于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带来的空白现象, 它所给人的是广阔的想象空间。语文教学也是艺术, 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该像一幅意境深远的画, 浓淡相宜, 虚实相间, 让人体味再三, 欲罢不能, 恰到好处的留空, 可以使学生进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所以, 我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 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如在教学《乡愁》一诗中, 首先让学生阅读词三首:贺铸的《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 , 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 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 然后让学生找出每首词表达的“愁”的意象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激发, 学生在欣赏中都能找到相关的意象, 如“烟草”“风”表示丝丝情愁, “双溪蚱蜢舟”表示国破家亡之愁沉重而难以舟载, 而“一江春水”则表示亡国之愁汹涌如春潮。所以, 在教学中, 应把握文章特色, 抓住关键语句巧妙引申开来, 帮助学生开启想象, 调动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 填充空白。

三、仔细研究课堂提问技巧, 开启学生心灵的智慧之门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 更是一门艺术, 并且是教学中用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只有重视课堂提问, 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 才能够使思考不再是学生的重负, 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 才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启学生心灵的智慧之门,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条条大道通罗马。”“文无定法, 教无定法, 而贵乎得法。”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美术教学充满生活的乐趣 篇9

关键词:美术教学,生活乐趣,融入社会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让美术充满生活的乐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美术教学充满生活的乐趣

教学在于创设情境。学生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生活情境进行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产生新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继而进行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我们的现在和将来》一课中,先展示多媒体课件老师幼时的照片。提问:大家猜猜这是谁?同学们,你们想想老师除了相貌、身高的改变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改变呀?总结:同学们小小年纪就了解到了各个领域的知识,真让老师佩服。的确,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都是以前老师没有想到的。由此可见未来是未知的,是不可预测的。那么今天我们上的这一课就跟未来有关,出示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又如在教学《泥条人像》一课时,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出示一个完成了的泥条人像,让学生来拆分它、破坏它,观察它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它除了外面看得到的五官发饰,中间原来是一个空的瓶子。你还能想到利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呢?引导学生逐层的思考过程。这样的生活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感到亲切好奇,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知识的情感。

教学中创设生活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形式也是多样的,目的都在于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适时根据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背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思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另一方面又时刻感到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从而引起对学习美术知识的强烈欲望。

二、理论联系实际,将生活中的知识引入课堂,让美术教学充满生活的乐趣

美术学科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有着密切联系,当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能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时,就会意识到学习的价值,学习就成为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所以,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达成对知识的理解,更是学以致用,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

1. 将生活中的常识引入课堂。

如在《刷牙》一课中,先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段。动画中的主人公一手拿牙刷,一手拿杯子,满嘴的泡泡正在刷牙的场景十分有趣。让学生观察他的表情、发型、穿着都有哪些特征,使学生产生共鸣,回忆起自己刷牙时的动态,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再通过教师的示范、优秀作品的赏析,使学生在脑海中将平时生活里天天在做的刷牙一事,定格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最后的作业是把自己脑海中那幅美丽的图画画下来,让学生来展示,评出最佳美术之星。

生活中处处都是美,我们可以用画笔把它们记录下来,送给我们最亲的人。这样既可以提醒学生讲究平时卫生,也让学生用特别的方式对家长表达了自己的爱心。

2. 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

如在《生命之源—水》一课中,用问题引入:你每天喝水吗?你知道你为什么喝水吗?不喝水会怎样呢?告诉学生:人可以七天不吃东西,但不能三天不喝水。人的生活离不开水,水被称作生命之源。老师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水的资料;再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有水的风景和被污染的河流江海进行对比,揭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展示手抄报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最后布置课堂任务,学生完成手抄报并进行评分。课后在校园内发起倡议,倡议大家都为河水的清澈尽一份责任和义务,以培养学生学会关心社会生活,并尝试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

三、走进现实生活,融入当代社会,让美术教学充满生活的乐趣

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才会变得深刻。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教师应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增进知识与社会的联系。

例如,在《我的收藏卡》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收藏卡的理解。我课前组织各小组组长负责,把同学们的收藏品收集起来,统计它的来历和用途等。又如在《拓印树叶真有趣》的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树叶形的理解,课前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里的树叶进行了一次调查,主要关注树叶的大小、形状、颜色、纹理。小朋友们都花很多时间收集了一些漂亮的叶子。“把你精选的树叶举起来给老师看看好不好?选一张你最喜欢的一片树叶,说一说你喜欢它的什么。”设疑激趣,使生直观感知拓印与其他绘制手法的区别。“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片树叶,想不想看?一片枫树叶、一张枫树叶的拓印画和一张枫树叶的手绘作品。谁能说一说,这三片树叶有什么不同?”……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小游戏大乐趣 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词,语法,听力训练,游戏,趣味课堂

新课程标准倡导构建学生乐于参与的高效课堂。生态课堂、互动课堂、高效课堂等,都是新课改下的高频词,也引发一线教师们的探讨,同时,也总结了一些行之可效的方法和策略,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也投身于课改的大潮,对提高小学教学课堂效果做了不懈的追求、深入的探讨,经过实践验证,游戏融于英语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构建乐学的氛围。下面从游戏在单词、语法、听力等教学中的运用,谈谈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运用和实践操作策略。

一、运用游戏教学英语单词

小学生记单词时,记得快,忘得也快,有时记住了,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遗忘的也不是少数。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将单词掌握得更加牢固。单纯的背诵很枯燥,仅靠死记硬背也不是理想的教学方法。若将游戏运用在单词的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例如,新译林Our new home的单词有:home,bedroom,living room,sofa,hungry,come,kitchen,clock,fridge,table等。在学生会读这些单词以后,组织开展抢读游戏活动。笔者出示卡片,最先读出这个单词的学生就可以得到奖励。学生听后非常兴奋,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每出现一个单词,他们都会大声读出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当然,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错误,这个时候他们不仅得不到奖励,还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将这个单词表示的意思用动作或是事物表现出来。“奖惩分明”的游戏,使单词教学寓教于乐。

单词教学中的游戏融入方式有很多,常用的还有Guess游戏、Brainstorming游戏、词语接龙游戏、表演游戏等,都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小学生有了一定量的词汇之后,词语接龙不仅可以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增加学生词汇量等。如:

S1:no S2:out S3:three S4:ear S5:red S6:desk S7:kiss

S8:six

这个游戏的开展,必须说明游戏规则:下一个学生说的单词的首字母,必须是前一个学生说的单词的尾字母;接不下去的学生以及导致下一个学生无法说出单词的学生,一同“受罚”。如上一个游戏的8号学生说出了six,小学阶段以x开头的单词并没有,因此,导致游戏无法进行下去,所以也应该“严惩”,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自己说出单词后,也会想到让下一个学生能说出单词,如S7说出kiss后,S8可以不说six,而说出sit,seven,sorry,stop,snack,scream等,这样的游戏,兼备了为他人着想的情感因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游戏教学可以将枯燥的单词背诵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游戏的吸引下,高度集中注意力,为了在游戏中取得胜利,会拿出十分的努力去学习。总而言之,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品尝到了“玩”的乐趣,还认识了陌生的单词。

二、运用游戏开展听力训练

小学生天性好动,很难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尤其是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打扰,注意力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喜欢游戏,如果将听力训练与游戏结合起来,那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如,在教学In class时,笔者在课堂上组织游戏活动,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又帮助学生重拾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如,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Are you ready?Stand up!”学生一时间反应不过来,搞得“人仰马翻”,有的坐,有的站,还有的摔了跤。随着一个个指令的发出:“Sit down!Open!Come in!Close...”学生的兴致越来越高,动作也越来越熟练了。

除了上述的游戏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英语听力竞赛等,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三、运用游戏,学习语法知识

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以及“主语+动词+副词(原级、比较级、最高级)”这个句型:“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A or B?I like A better than B.Which do you like best,A,B or C?I like A the best.”笔者在课堂上组织了一个小型的游戏竞赛,让学生以生活中的事物为材料,围绕“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A or B”这个句型展开练习,看谁说出的例子最多,获胜者可以得到奖励,说得少的学生要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这样,孩子们乐在其中,趣味性浓厚,升华了课堂教学。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科特点,也是新课标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游戏与英语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只要注意使用的“度”和“效”,把握使用的“时机”,注重游戏过程中的“评价”,英语课堂会因游戏而精彩,因游戏而有效,英语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刘静.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的运用策略初探[J].读与写(中旬),2016(8).

化学教学中的情趣与乐趣 篇11

一、精心巧设 趣味实验

中学化学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设置趣味实验要求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必须紧扣教材内容,从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出发。实验原理对新学知识有映射、铺垫作用,或者能用所学知识予以解释。这样不但可以激活学生情趣,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向一定方向探究,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比如在复习盐溶液的化学性质时,我利用2分钟增做了这样的趣味小实验:上课前我先切了一小块金属钠并将其藏入酒精灯芯内,然后在导课前往灯芯上滴一滴水,灯就点燃。于是奇怪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同学们一时目瞪口呆,这时我就顺势引导:“欲知其理,且听本节分解。”接着我顺利的展开新课。小结时我问及“水点灯原理”时,他们争先恐后解释,效果很好。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如在讲到浓硫酸性质之前增做“白糖起火”之谜实验等等。这些趣味小实验占用的时间只有2~3分钟,但却能给学生创设一个乐于学习的情境,提高学习效果。设置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切忌繁琐,不能拖泥带水,贵在简便、省时、趣味、安全,同时积极诱导,使学生的思维向着有利于教学目的的方向发展,方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生动幽默 善用妙语

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学语言是重要的媒体。教师语言精确、形象、生动、幽默,语调抑扬顿挫,往往会使课堂的氛围很快活跃起来,使学生思维活跃,精神振奋,很快投入到探索情境中去,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乙醛银镜反应前,我这样创设观察演示实验的情境:“同学们想发财吗?今天我教大家一招致富技术,谁观察仔细,谁就能学到手,谁动脑探索其中的奥秘,谁就能掌握秘方。”简短几句话把同学们带进了一个积极探索、乐于求学的情境中去了。他们聚精会神地观察,我提出有关实验问题,他们积极思考,当光亮的银附着在试管壁后,我拿出试管给他们看。同学们个个惊叹不已,带着兴奋的心情探索其中的奥秘,我顺势点拨引导,使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并讨论得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语言生动风趣,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力求言简意赅,否则会影响概念的准确性。

三、联系实际 走进生活

化学与社会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学生身边存在许多化学现象,而他们对这些现象往往熟视无睹。而当他们能根据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现象时,往往感到很强的精神满足感,这种满足会极大的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去揭开生活中的一个个谜,获得极大喜悦,转化为强大求知欲。例如,在学习氮的氧化物性质时,先提出谚语“一天一个暴,田埂都长稻”,这里面隐含什么道理呢?学生学习后,讨论热烈,情绪高涨,解释准确。而在讲氢氧化铝性质之后,则提出课外思考题:做油条时添加纯碱、明矾的作用是什么?等等事例,不胜枚举。这些身边现象的分析解释,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四、趣味总结 化难为易

化学知识比较零散,系统性和条理性差,学生普遍感到难记,一些化学理论显得枯燥难理解。如果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总结,编制富有韵律的顺口溜、谜语、化学小故事等等,就会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易于理解,从而提高知识迁移效率。例如在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前讲述一个小故事:一个人带着一条狗走进一个山洞,走着走着,狗突然倒在地上死了。于是我就提出一个问题: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虽然暂时答不出来,但却兴趣盎然,积极用脑。又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结构之后,我强调两句顺口溜:“七主七副一八一零,三长三短一不完全。”学生记下此口诀后,增强了对周期表结构的全面认识,记忆牢。同时也让许多同学感到化学学习的轻松,进而爱上了化学课。

五、真诚关怀 以情动人

“亲师信道”是亘古不变的教育规律。亲师即尊师爱师,和老师情感交融,心理相通;信道落在教学活动中,就是爱听老师讲课。这无疑能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早日形成。这就告诉我们各位老师要用父母般的爱心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同学,在生活上多一份关怀,精神和心理上多一份理解,特别是对双差生更应多一份希望。这样我们一定会和学生达到情感交融,心心相印,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条件。

英语教学的乐趣 篇12

一、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 建立高效课堂

叶澜教授曾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 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合作能力与质量, 发表的建议和观点, 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的回答等等, 无论是以言语, 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 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但是, 是否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生成性的资源、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呢?在《教学的乐趣》中, 彼得·法林对教学的看法是:教学不应该像“棒球比赛”, 教师向学生“投掷”思想, 学生要么“击中”, 要么“出局”, 而应该像玩“飞盘游戏”, 教师邀请学生参入课堂活动, 学生“接住”掷来的观点, 再把它“传递给”别人。每一节课, 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 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同六月的天气——时刻变化, 不是教师能够完全控制的。倘若一节课按照固有的教学设计, 教师出示教具, 学生们跟着一起说一说也并不是不可行。至少这样的课堂在大多数人看来也算是条理清晰, 层次清楚了。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上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必须充满智慧, 容许错误答案的出现, 容许学生质疑、争论, 鼓励学生想象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师生在了解彼此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二、了解学生背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已有经验, 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学生所学的内容见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的背景, 确认学生对学习内容已具备的知识经验, 找出可能阻碍学生的难点作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彼得.法林在书中提出“一分钟反馈表”, 其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内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将前测和后测置于同等重要位置。可以采取不记名、不计分方式在开始本学期的授课前测试了解一下该班学生已有经验和水平, 结合“一分钟反馈表”, 意在通过这样的流程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同时方便教师反思自己在每个教学流程的有效性。在了解班级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教师应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首先, 以“奇”激趣。课堂中的“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奇”是学生学习内部动力的源泉。学生对没有接触过的事情和知识总是带着好奇的心理, 心理学上将这种特征称为“潜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并使之在快乐中学习。其次, 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激励策略指用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 保持学生参与的方式和措施, 是一种普遍性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采取不同方式来激励学生。

三、提倡感恩教育,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彼得·法林在本书的下篇“课堂之外”的第一章节论述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章节描述了多种非正式的师生关系, 并且讨论如何在课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电子邮件的方便快捷使得师生关系变得模糊不清, 看不到学生的肢体语言, 师生之间的交流无法变得生动亲切;但是课堂之外师生频繁接触、关系亲密则会一定程度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判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权衡非正式师生关系的利与弊, 处理好各种关系。阅读完彼得·法林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 笔者不禁联想到当下的“感恩教育”。教育家陶志琼博士指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 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教师要以人为本, 热爱学生;学生尊师重教, 提高道德修养。通过感恩教育, 共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堂之外, 教师和学生一起商讨开展一些活动, 在活动中民主平等、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在活动中点亮学生感恩的心灯, 教会他们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通过课外的系列活动增进师生情感,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生活世界也会更加美好。

《教学的乐趣》于我而言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 陪伴着我, 和未来将要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一同欣赏并享受沿途的美景。本书很大篇幅讨论的是笔者乃至大多数新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应对的挑战:如何拟定课程计划、如何教学、如何处理与学生与同事的关系……细细品味这本著作可使很多新教师的教学之路走得轻松便捷、成效显著和愉悦怡人, 让你成功地做一名快乐的教育者。

参考文献

[1]彼得·法林著, 姚晓蒙译.教学的乐趣:大学新教师使用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王小青.论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沟通理论与高校师生关系的调谐[J].煤炭高等教育, 2012.

上一篇:开口英语下一篇:规划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