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乐趣

2024-09-18

习作乐趣(精选8篇)

习作乐趣 篇1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一提到作文就大喊“难写”,而对于老师来说,一提到作文教学则是连呼“难教”。

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这一现状,让师生共同在习作中寻求乐趣呢?实验证明,“合作式”的习作教学是有效解决“两难”困境的途径之一。

首先,合作教学能刺激学生的写作动机。在合作教学中,学生的个人活动是班级和合作小组活动的组成部分,其活动必须受到班级和小组成员的检查、评估和认可。因此,合作活动本身就是对每个学生的激励,可以激发学生自我确认,自我完善和相互竞争的动机。

其次,合作教学能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合作作为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越来越被学校、家庭、社会所关注,而合作教学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与别人合作共事的心理品质,形成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和合理地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形成深入细致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最后,合作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年龄的影响,学生总是喜欢“闹哄哄”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会感到学习的“安全”和轻松,只有在这时,学生的思维才是最活跃、最开阔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在一起合作对话的过程,也正是学生个性品质、独特体验逐渐形成的过程,并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实现多元化对话。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现“合作式”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与生活对话,积累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与生活进行对话,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指导学生与生活对话。

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写作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通过与生活的零距离接触,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开展活动,帮助积累。

“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有意识地组织各类活动,如召开中队活动,组织学生春游、秋游,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等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的进行当中感受乐趣,积累较为典型的写作材料。

3.广泛阅读,丰富材料。

广泛阅读也是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图文并茂、情节生动、浅显易懂的书籍,让他们在与大量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拓宽视野,丰富词汇,为习作积淀必要的语言材料。

二、师生对话,完成构思成文

习作过程最重要的还是将素材构思成文,即所谓的“打草稿”。与传统的作文教学相比,在构思成文阶段应切实做好以下两点。

1.变“打草稿”为“打腹稿”和“说作文”。

老舍先生曾说过:要先想想说什么,要把说的都在心中盘算过,然后再动笔。因此,可让学生将“打草稿”所需要的时间来“打腹稿”和“说作文”。这样,在学生“打腹稿”时,既使学生发展了选材立意的能力,又训练了布局谋篇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说作文”教程中,既让说的学生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听的学生得到了听说的训练。当然,一个学生在“说作文”时,其他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真正使这一过程成为相互对话,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

2.变独立作文为“合作习作”。

抛弃原有教学中众多的“不准”,让学生在宽松、民主、自由的合作中进行习作。在写作时,允许他们与同学分享感受,共用素材,更允许他们与老师沟通见解,分享成功。合作显现出学生的智慧与灵性,而对话则更见其真情与个性,这也正符合了《语文课程标准》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的新理念。

三、师生互动,学会评赏

学生的习作能力,包括“作文”和“评赏”两部分。但不少教师往往只重视了“作文”的能力,而忽视了“评赏”能力的培养,这实在是作文教学一个很大的失误。对学生的评赏进行恰当地指导,在作文教学中是十心重要的。

1.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习作中的错误或不足,只有学生自己认识了才会改正或弥补,教师若越俎代庖,一改到底,只会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多元评价”模式,即以教师评语为导向,学生互评为主体。首先,教师的导向不可缺少,这是学生把握习作评价的方向,使之少走弯路的有力保证。其次,学生作文的互评互改还是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一方面,自己的习作被同学所肯定,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评改他人的习作,能借鉴别人的精妙之处为我所用,相反,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一经同学评改也会令自己豁然开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变“教师表扬”为“学生欣赏”。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成功的体验,而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赞扬。因此,对于学生的优秀习作,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或书面的表扬上,而应让学生把自己好的习作或段落、句子念出来、贴出来,让大家来欣赏、学习。这样既是对本次作文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今后作文热情的孕育和培养。学生以此为荣耀,以此为目标,以此为动力,乐此而不疲!

总之,在合作中习作,让学生进行习作的全程训练,不失为一条走出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绿色通道”。

习作乐趣 篇2

小时候总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她可以“义正言辞”地和商人讨价还价,可以烧出可口的饭菜,会织花样繁多的毛衣,脏衣服在她手里会被洗得干干净净再叠得整整齐齐......。那个时候我多么渴望长大,做个和妈妈一样能干的人!于是我开始兴致勃勃地帮助妈妈做家务,其中我最喜欢的家务是洗衣服。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将一盆水兑成温水,加入洗衣粉,搅拌使其融化,再放入待洗衣物,按压,使衣物充分浸湿,浸泡十分钟过后,轻轻揉搓,顽固的污渍再打肥皂重点揉搓。当然,万事开头难。记得我第一次尝试的时候,衣服没充分搓干净,水却溅得满地都是。我把洗好的衣服拿到妈妈跟前,还特地强调自己用了很少的洗衣粉,这样她就会夸我洗得又省资源又干净,她果然微笑地夸赞了我,自己的劳动能得到妈妈的肯定,我又是喜悦又是满足,连梦里都萦绕着洗衣粉的清香。

上初三以后,因为升学压力大,母亲几乎不再让我插手家务,只一味督促我学习,我只有用“劳逸结合”这样的理由争取一两次洗衣服的机会:用指间感触、调和水温,将全家色彩各异的衣服浸泡其中,再用双手的“软硬兼施”恢复它们原先的洁净和鲜艳。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个奇妙的转变,一个不亚于把树皮造成纸的过程。最后,当我一件件把它们抻平,挂在晾衣绳上的时候,微风吹拂得它们轻轻摇摆,我突然觉得:那些熟悉的衣服不正如同我们一家人吗?永远在一起,恬静而温暖。

洗衣服对于我从始至终都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它最初是一个小女孩对于成长的渴望,现在是一个青少年对于家庭的担当。我多想告诉母亲,这样的乐趣,书本里没有,是她最初用爱的方式在我的心里埋下种子,然后生根发芽,告诉我勤劳朴实的珍贵。

很多同龄人也许没有我这样的经历,他们热爱讨论犬夜叉,游戏,或是爸妈给新买的礼物。但是我要自豪地说,洗衣物也是一种乐趣,陪伴、感恩父母的每一天都趣味盎然。

沈青

在人文关怀中体验习作的乐趣 篇3

一、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拓宽写作的题材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多样化的,每个人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学生缺乏对生活,对社会的感知认识,作文就无异于橼木求石,纸上谈兵了。打开学生的作文本,很难找到学生发自内心的真话、实话,没有天真烂漫、妙趣横生的奇思怪想,没有能感染人,打动人的童真,只有满堆的套话、假话和一大堆自己都不知所云的华丽词藻。因此,让学生走进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自然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生活中的举手投足,忧愁喜悦,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体验到的,都是写作的好素材,都会有独到的人生感受。

现在,许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这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好契机。综合实践活动丰富的主题和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使学生的习作题材丰富、内容充实、趣味十足。如在三年级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在中秋夜吟诗赏灯观月,五月初五探究端午节文化……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积累了丰富的人文素材,写作时就自然反映出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价值追求,表达出他们对多彩人生的深切感悟。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规律,降低写作的难度

我们提倡学生作文要“我手写我心”,张扬自我的个性,但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也不排斥模仿练习。教材中的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都蕴涵着写作的基本规律。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知其意、明其格、懂其法,然后在片段中进行模仿运用练习。这不仅加强了课文对学生的人文熏染,而且也实现了由认知到技能的迁移。这样学习作文,对于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能有效地降低写作的难度,体现出由易到难、由模仿到创新的学习规律。

片段模仿运用练习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仿写内容;二是仿写思路、结构;三是仿写作特点、表达方式。学生经常进行这样化整为零的片段练习,他们的作文便会逐渐变得言之有物、下笔成章,从而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写作的欲望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没有真挚的情感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其写作的欲望。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的还是美。”为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以自然美、人文美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

人教版第八册《语文园地五》中的“口语交际、习作”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所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分三个步骤来安排。

第一步:在学生下笔之前,引导学生回忆关于生命感悟的文章,激发学生的情感。

第二步:联系实际,点拨感悟。运用电教设备配着抒情的音乐照片,让学生边阅读课文边联想现实生活中那些让自己获得生命感悟的人或事,同时笔者娓娓道出自己想到的一些难忘的有关生命的人物或事例。

第三步:向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将自己想到的生命感悟,通过自己的笔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结果,孩子们被音乐与语言所感染,某些深有感触的生活经历如电影般地在脑海中浮现,并自然而然地在笔下流露出来。有的学生写自己失败不气馁的经历,有的学生写亲人别离的依依之情,有的学生则写在母爱中认识到爱与活着的关联……笔者被学生真情实意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这才是真正直达学生心灵的、充满人文精神的作文课堂!在这样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精神空间里,学生们展开情感和思维的翅膀,体验着、想象着、创造着、发展着。

拓宽“读者群”享受习作乐趣 篇4

一、传统读者群平台的推陈出新

在长期的作文实践过程中, 我们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作文反馈机制, 从增强互动、拓宽反馈渠道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提供各种平台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 也开拓了“读者群落”, 使学生乐此不疲。

1. 享受“习作出版”的乐趣。

让学生自己办报编书, 享受发表文章的乐趣。有班级出版的“公有制”报, 三四人自成小组的“集体制”报, 也有“自我”出版社的刊物等等, 开展了积极的作文活动。学生对这些报纸都很好奇, 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出现在报纸上, 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2. 享受“集体习作”的乐趣。

组织趣味作文竞赛活动, 如接龙作文, 词语成句接龙, 句子成段接龙, 段落连篇接龙;组装作文, 给每组发一些零乱的“纸条”, 让其组装成一篇流畅的作文;班级“循环日记”, 以小组为单位, 一组学生合用一个日记本, 小组中的成员依次轮流记日记。由于这种日记方式一改以往的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 满足了学生的交流欲望, 而且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借鉴, 因此深受学生欢迎。这些活动既有个体学习又有合作学习, 使学生明白写作文既要考虑个体感受又要确立写作目标。

3. 享受“作文生活”的乐趣。

如果能将作文融进日常的生活中去, 必能大大增进学生的表达欲望。特级教师魏书生处处运用作文工具,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如“三分钟作文”:上课的礼貌仪式后还让学生站着, 老师出题《今天的天气》《昨天的动画片》等, 让学生异口异声口头作文。“道德长跑”:每天记日记, 记自己的思想经历。办《班级新闻时报》:全班同学轮流担任主编。作文时面对全班的读者, 大家都在听着、看着, 学生怎么可能会胡编乱造呢?

二、非线性读者群平台的构建

1. QQ群互动交流聊起来。

班级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有QQ, 于是我建立了一个班级QQ群, 起初只用来与班级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后来根据家长的提议逐渐把班级的美文、优秀的范文、教师的文章、家长的文章等放在网上, 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虚拟社团。

2. 虚拟班级美文亮出来。

由于QQ群交流的局限性:面不广、读者有限。“三人行虚拟班级”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班级中每个学生和家长都可以申请自己的个人主页。有了个人主页, 学生就有了发表自己思想的舞台。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在自己的家园里“栽花”“赏花”的兴趣, 我采用了一些“小伎俩”:

———“请栽花吧”。在作文、周记、心情日记的批改过程中, 我只要发现有精品文章, 就一定加上“请栽花吧”这句短语, 这是对文章的赞赏。

———“精彩继续”。这是我浏览学生的“家”时经常留下的一句话。学生自从学了“童话单元”就迷上了编写童话。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闹钟”历险记》的童话故事, 我留言:“精彩请继续!”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提高学生习作乐趣教学策略初探 篇5

提提供情境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将作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高为生活主体参的生活背景中, 与的强烈欲望以激发学生作, 学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进而将教学的目的要。因此求转化, 教为生师要努力创设与○的情境或氛围, 吸引学生广泛作文训练相关习福建参与省与学, 生互动起来真正使学生, 以引出与老师、学生学生作春达的欲望, 永的情感体验, 触发学生探究进而帮助学生兴、味表乐县桂盎然地完成作文训练任洋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那务, 么从, 趣心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呢中如何创设有效互动的?情境, 拨教学小一、活动展现情境, 丰富学学徐生写作素材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策志伟他们的感官去的来创造活动、含英咀华展现情境, , 捕捉调动略写作素材活动, 这是, 学生的天性和触发写作灵感。共性喜欢, 初容活, 加动之中学蕴生含是着活动的参与者丰富的作文内, 探章自然会将“活动”“言之有物与写作结合, 言之起来, 有文

情”。因此, 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 贴

近社会, 贴近生活的活动。如参观名胜古迹、田园风光、工业园区, 访问市场商厦、旧城新村、科技台站, 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田径运动会, 举行升旗仪式、演讲会、颁奖会等, 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 更多地增强感性, 丰富写作素材。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 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 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 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 让观看者亲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 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 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如上海浦东师范附小贾校长在全国情境作文教学研讨课中, 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让学生据词造句, 据句构段, 据段扩篇。在处理据段扩篇这一教学重难点时, 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情节, 登台表演。表演者和欣赏者都入情入境, 体察细微, 表演者的创造性反映出文章的新颖性, 表演者的多样性反映出情节内容的丰富性。

二、运用画面再现情境, 激发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多媒体以画面的形式再现情境, 更具有表现力。在图画面前, 学生看得清楚, 感受得真切, 从画的颜色、明暗中能迅速立体地感知内容, 易于接受和理解, 涵养美感。当然, 在运用画面再现情境时, 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 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 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 进入情境。比如, 指导学生写《我爱家乡的橘子》这篇作文时, 课前我让学生从家里带一些橘子来上课。上课时, 首先播放欢快的轻音乐, 用大屏幕展示橘子园的景色。声画同步, 把学生引入迷人的境界, 让学生领略橘子园的美景。在乐曲声中学生观形:出示图片———橘子的成长过程:幼果 (黄豆大小) ———成果 (拳头大小) ;察色:学生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橘子, 四人一组观察、品味:教师引导, 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品尝着、议论着。最后谈橘子的作用, 抒发赞美之情。和着音乐, 同学们进行口述作文。下面是一位孩子的习作片段:”……我扒开橘皮, 看到橘瓣像一群小伙伴低着头围坐在一起。它们是橘红色的, 一牙儿一牙儿的, 排得很紧密。我用手一捏, 发现它们软软的, 还有汁水跑来跑去的。我掰开一瓣儿仔细一瞧, 它像个小月牙儿, 放到嘴里一尝, 呀, 又酸又甜, 味道好极了。听着音乐, 尝着美味, 好惬意啊!音画同步, 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美的情感, 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增强了观察的兴趣, 培养了孩子们多思、善思的观察习惯, 学会了全面细致地看待问题, 捕捉事物的特点, 发现事物的本质, 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三、充分运用阅读材料创设互动情境, 引导学生感悟、作文

有许多文章生动感人、富有哲理, 阅读它们可以让心灵受到洗礼, 触发写作的灵感。在作文教学中, 可以提供这些文章的书面材料,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想象、感悟, 而后交流讨论, 进而当场作文。如:母爱、父爱、亲情类的作文是老生常谈了, 学生经常写, 就是写不出新意, 不能从平凡生活的点滴细节中体会其可贵。因此, 课堂上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文章, 如《爱与身体一起生长》、《母爱给了我力量》等,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感受、联想, 敲开学生记忆的闸门, 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 再进行交流、作文。有些文章能激发想象, 可以进行再创造。提供给学生, 引导他们认真阅读、思考、揣摩, 而后进行想象, 大胆地重编。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的情感、思维被激活了, 通过由读到感、由读到仿、由读到创, 学到了作文的方法, 增加了间接的生活积累, 提高了作文能力。

多途径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 篇6

一、设计导入, 求新、激趣

写作前,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 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 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为了写好《我的老师》这篇课文, 我带来了小时候和老师的一张合影, 通过投影让学生欣赏, 这时学生一个个盯着照片, 好奇地欣赏着, 并窃窃私语, 争着猜测照片上的人是谁?这时, 我打开音乐, 满怀深情地说道:“同学们, 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普通的照片, 每当空闲时, 我都会端详这张照片, 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 那就是我的小学老师, 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上的中年妇女。”这时, 只听到学生不断地发出惊讶声, 稍停片刻, 我接着说道:“同学们, 我的小学生活已过去了很多年, 但照片上这位老师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下面请同学们听这样一个故事……”这时, 台下鸦雀无声, 学生屏息凝听, 讲完后, 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自发地响起, 我有些许感动, 没有想到这一创新设计会带来如此效应, 接着我要求学生回忆并说出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老师, 只见学生托腮沉思, 满面春风, 继而畅所欲言, 课堂气氛一下子调动了起来。这样的导入“动之以情”, 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 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 使之迸发出真实的情怀。

二、亲近生活营造氛围

回归生活, 注重实践, 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是习作教学的“生活本源”。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 让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生活, 参与社会实践, 并从生活中得到启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第》是一首表达浓浓思乡之意的诗。在上完课文内容时, 我交代学生写一写读后感受。其中有一位女学生这样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 今天, 当我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第》这首诗时, 我不由得想起了远在珠海打工的你们。你们还好吧?我在家里还行, 可是特别地想念你们, 夜里经常做梦梦见你们, 可每次醒来时四周却是黑漆漆的, 我只能伤心地大哭……”这是一位“留守儿”真实的内心世界, 也是千千万万“留守儿”的心声。让学生亲近生活, 热爱生活, 从生活中积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 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情可泄, 是解决习作教学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的最佳办法。

三、开导学生用“心”去揣摩, 提高写作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 学生常常表现为就事论事, 刚刚动笔写了个三五句话, 就觉得已经说清楚、写明白了, 绞尽脑汁, 抓耳挠腮也写不出来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根据观察引发联想。他们看到的只是眼前之景。要想让学生有话可写, 必须教会学生根据观察引发联想。我们再以《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作为例子来说明。福楼拜在开导莫泊桑如何揣摩时这样说:“光仔细观察还不够, 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比如你要描写一段篝火或一株绿树, 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的篝火、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记在心头, 平时不仅用心去观察, 更用心去揣摩, 积累了许多素材, 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习作乐趣 篇7

阅读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 从不会到会, 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说从低年级就应引导学生阅读, 它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而且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还给学生的写作奠定良好基础。这正如诗圣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就告诉我们要先读后写, 然后再读写相结合, 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本条件。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学生的阅读引导。

(一) 注重课本阅读积累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低年级阅读教学不但做到以读为主, 以读代讲, 还要激发学生积累课文中好词好句。在教学中, 遇到优美的词句, 我让学生及时用笔勾画出来, 然后再反复地去读和背。课外让学生把认为好的词句摘抄下来。经过一两次的指导, 每学完一课, 学生都能及时把好的词句摘抄到摘抄本上。

(二) 注重课外阅读指导

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 能给学生提供学习和组织语言的范例。但仅仅学好教材上的课文是不够的, 我们还应当启发学生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面, 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在教学中, 我首先将拼音读物推荐给他们, 告知学生应读些什么书, 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将自己喜欢的背下来或者抄下来, 每周在班上进行一次交流、汇报, 展示学生成果。让学生通过抄写文章好词句逐渐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这样, 积少成多, 日积月累,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都会有明显提高, 为写话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说话训练, 打好写话基础

叶圣陶曾经给语文下过这样的定义:“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 就是平常说的话, 嘴里的话叫口头语言, 写在纸上的叫书面语言, 语就是口头语言, 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起来, 就是语文。”这就决定了说话和写话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低年级的学生说话没有条理, 想到哪就说到哪, 思维跳跃性很大, 要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首先应教给方法, 让学生会说。一旦学生学会了说话, 那么“写”也就顺其自然的产生了。

(一) 利用生字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良好时机,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生字时, 除了让学生会读会写, 我还特别要求, 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两个词语来说话, 要求把话说完整。我以扩句的形式, 逐渐训练学生写话, 由浅入深, 逐步提高。

(二) 利用口语交际进行说话训练

口语交际教学重视学生课堂发言, 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每一个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 引导学生大胆地把想说的话说给同伴听, 再从小组内推荐几个在班上发言。学生在班上交流时, 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听完后寻找他们成功点和给予他们帮助, 从而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 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中的说话, 只有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在写话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有话可写, 为写话打下基础。

三、循序渐进, 写话从最简单入手

(一) 写话从造句着手

造句是小学语言文字训练的一项重要形式, 也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造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根据小学一二年级的认知水平, 要求学生一个词写一句完整话。如用“认真地”造一个句子。有的学生这样写:我认真地观察。像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是不够完整的, 为了让学生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我引导学生以扩句的形式, 引导学生我认真地观察什么呢?这样由浅入深, 学生写话的能力逐步提高。

(二) 坚持每天写一两句话

写话教学要从小培养, 在教学中我从一年级抓起, 在他们学完拼音进入识字阶段, 我就开始引导他们进行写话, 每天布置学生写一句话的作业。有时我也会给他们指定的句型, 但我更注重让他们不限题发挥, 让他们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起初学生的写话句子的用词极少, 语言表达也不通顺。为了让学生对写话更有兴趣, 我还常利用校本课为学生展示自已的句子, 慢慢地, 学生写话越来越好了, 有的学生一天可以写三句话, 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写话兴趣也越来越高。我相信, 只要学生肯坚持写下去, 他们的写话一定会有收获的。

(三) 利用图画进行写话训练

看图写话, 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会学生要认真地看, 清楚地说, 明白地写的习惯, 根据画面, 引导学生想象与写话。

1. 借助图画, 引导学生想象与写话

“图画是鼓励学生写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在低年级的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形象生动的图画, 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写话的兴趣。

2. 利用简笔画引导学生写话

低年级的看图写话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指导学生选自己喜欢的简笔画图, 说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写出谁干什么, 在哪里干活, 他们的表现如何。接着, 让学生加上合理的想象。

四、实施赞赏评价, 培养学生写话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写话也是如此,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写话刚刚起步, 不能让他们在起步阶段写作积极性就受到挫伤, 否则他们以后将会对写作产生畏惧感。在教学中要不断发现亮点, 关注细小进步, 真诚地激励他们, 唤醒他们的潜能, 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写话训练十分重要。每次习作评讲时, 我都以激发写作兴趣为主, 对学生是“鼓励, 鼓励, 再鼓励”。只要学生能把话写下来, 就能得到“小星星”, 如果出现优美词句, 他们得到的“小星星”就更多。我还写上简单的评语, 如“你真棒!”“表扬你!”“老师欣赏你文中的用词”等, 以此简单的评语, 来激励学生写话热情, 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低年级写话训练是习作教学的基础。只有为学生创造自由宽松的天地, 学生才能体验习作的快乐。通过以上的做法, 我相信, 我们的习作教学一定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用书》

[2].《小学语文教师》, 2011

习作乐趣 篇8

一、训练说话,厚实写话根基

叶圣陶曾经给语文下过这样的定义:“什么叫‘语文’? ‘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上的就是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起来,就是语文。”这就决定了说话和写话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下笔之前,让学生先把想的说一遍,让他们把话说得有条理、有重点,然后把所说的写成文字,这样,学生从会说自然过渡到会写。小学低年级是训练说话的良好时机,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词语运用练习 :在教学生字时 ,除了要求学生会读会写外,笔者还特别要求学生选自己喜欢的一两个词语说话,要求把话说完整,这样,既可以促进对词语的理解,又提供运用词语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写话中运用词语的能力就增强了。

2.完整句子 练习 : 句子的完整与连贯是把文章写好的基础。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完整句子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说完整的话。比如,学习《小鹿的玫瑰花》时学到“惋惜地”这个词语,笔者让学生用这个词说话,刚开始有学生这么说:“妈妈惋惜地说。”笔者问:“妈妈惋惜地对谁说,说什么?你能说完整吗? ”那个学生想了想说:“妈妈惋惜地对我说:‘这道题你丢了一个零, 不然就考满分了。’”这样说,显然比前面的话更完整、更具体。接着,其他同学纷纷模仿。长此以往,学生说话越来越规范,为文章打好基础。

3.有特色的句 段模仿练习 :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 ,我们应根据这一特点,及时抓住文本中一些有特色的句段,让学生模仿练习。如《假如》一文中:“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文中连续三句都用这样相同的句式写小女孩美好的愿望,在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后,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句式说说: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为谁画什么? 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发言:“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画美丽的学校。”“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爸爸画一辆小车。”“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奶奶画一把轮椅”……这样的模仿练习,提高了孩子们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注重积累,丰富写话资源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可见积累对创作尤为重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以丰富写话资源。首先注重课本阅读积累,要求每个学生带一本积累本,教学中,遇到优美的词句,让学生及时勾画出来并抄在积累本中,头几次要适当指导,后来每学完一课,学生都能自己找到一些好词佳句积累下来。其次,注重课外阅读积累,鼓励学生每天至少看课外书30分钟, 每周一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课内外结合,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积少成多、日积月累,丰富写话资源,为写话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放飞想象,激发写话兴趣

儿童的世界是童话般想象的世界, 想象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能把想象的画面说一说、写一写,真正让想象为写话导航。例如,《坐井观天》一文,最后一句话是小鸟对青蛙说:“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句话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笔者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学生立即活跃起来,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口,看见了天果然是无边无际的,还看见了清清的小河,五颜六色的鲜花,又高又壮的树木……它惭愧地对小鸟说:‘对不起,是我弄错了,我早就应该跳出井口来看一看了’”……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再让他们把说的写下来, 是让学生由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的再一次创作。

四、激励评价,树立写话信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写话兴趣,使学生对此“好之”、“乐之”。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尤其低年级学生,更应该及时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验点滴进步的快乐,树立写话信心。所以,我们评价时要尽可能挖掘写话中的闪光点,多说一些鼓励的话,特别对那些写得不好的学生,评价时要以不伤害孩子积极性为前提,哪怕他们只有一个词、一句话用得好,我们也要给予表扬,使学生对写话更有信心。

五、结语

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老师,在写话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孩子写话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开拓写话新天地,让学生体验习作的乐趣,让学生爱上写话、乐于写话。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训练说话的良好时机,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内外结合,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积少成多,日积月累,丰富写话资源,为写话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脉冲电沉积下一篇:可信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