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和安排

2024-09-20

组织和安排(精选9篇)

组织和安排 篇1

1 引言

企业的创新和科技成果的商业转化已越来越多地通过企业部门(unit)或知识资产的剥离方式来实现。由于这种剥离促进了经济和企业组织的扩张,故本文称之为扩张性剥离。理解扩张性剥离的概念、角色和形式对企业新创知识和科技成果价值的市场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剥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收缩性剥离,另一类是上述所说的扩张性剥离。所谓收缩性剥离是指企业采取退出某些业务和领域、缩小经营范围和规模的战略行为[1]。自20世纪60年代西方企业发生第三次并购浪潮以来,企业剥离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收缩性剥离,在这一领域西方学者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2]。然而近些年来,许多企业,尤其是高新科技企业,对有价值、有发展前景、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部门,主动采取剥离部门和把科研成果安排到企业外部去实现的战略,目的并非是为了企业收缩,而是为了新知识、科技成果或某种新的运作模式能在组织外得到更好更快的商业实现和推广,使企业得到扩张性发展。近年来这类研究的报道不断增长。在文献中,介绍较多的扩张性剥离是Spin-off(SO),简译为“分立”,它是指企业把部门分离出去成立一家独立法人公司,并将该公司至少80%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母公司股东[3]。SO有一些衍生形式,例如Sponsored spin-off(SSO),它是一种部门剥离行为,即企业把部门剥离出去建立一家新的法人公司,并将新公司的部分股权售予外部投资者,传统的SO并没有引入外部投资者[3]。SSO是一种组织机制,它可以在母公司和剥离部门(新公司)分立情况下发挥各自的优势,并能适应融资和开发新技术的需求,双方能在SSO下增加收益和规避风险[4]。SO的另两种衍生形式是Academic spin-off(ASO)和University spin-off(USO)。它们视大学和科研机构为母组织,把它们创造的知识和科技成果(知识资产)“剥离”出来设立一家新的创业公司,通过新公司的创业运作,实现这些非赢利组织和公共研究机构创造的知识和科技成果的商业化[5,6]。此外,创新部门的“股权切离”(Equity Carve-out,ECO)也是一种扩张性发展形式[7]。它指企业将需要发展和创新的部门剥离出来形成一家新公司,母公司保留其大部分股权并将其余部分股权实施IPO。部门的“管理者收购”(Management buy-out,MBO)也可用于企业的扩张性发展[8]。此时MBO指企业将创新部门的股份全部或大部分出让给这个部门的管理者团队,使之成为与母公司保持联系的新公司。在过去20年中,有几乎40%的被剥离部门又由原企业回购,许多部门被剥离后仍然与母公司保持某种联系,有的学者[9]认为,企业将创新部门暂时剥离出去,等到一定时间再将其回购也是一种扩张性发展的组织安排。这些研究表明,扩张性剥离是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这些知识创造单位实现创新和科技成果商业化的一种现实选择。

一直以来,难以见到把企业的扩张性剥离与收缩性剥离区分开来单独研究,有的剥离形式既可用于收缩性战略,也可用于扩张性战略。本文将对企业的扩张性剥离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在企业创新和知识商业转化中的角色和形式进行讨论,其目的是要理解扩张性剥离在企业创新和知识商业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2 扩张性剥离的定义及理论

企业的扩张性剥离首先表现为一种组织的扩展活动。它是母组织向外分裂出子组织并保持“母子关系”的一种扩张方式。它不像收缩性剥离那样是为了丢掉企业的某个组织部分,或者减轻某部分组织给企业带来的负担,而是为了将企业内某个组织部分剥离到企业外去发展,形成新组织分支,使企业扩展壮大。第二,扩张性剥离是部门创新和知识商业化的一种实现形式。在企业内,部门探索新知识、新业务和新模式,研发新产品并使它们商业化会受到诸多制约,把部门剥离出去,能够挣脱梏桎,为探索和创新的实现创造更适宜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也是检验新创知识是否具有市场价值的有效途径。大学和科研机构由于自身的分工和内部的行政化管理,使新创科技成果的检验和转化困难,通过如ASO的剥离,可能会更好更快地检验和实现研发成果的市场价值。第三,扩张性剥离是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的一种方式。企业要发展某个新产品,开辟某个新业务或新市场,如果把这些活动安排到企业外去自主发展,对企业总规模和经营范围的扩大可能是一条更好的途径。最后,扩张性剥离是一种组织的柔性连接管理形式。被剥离的部门与母公司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剥离交易合同来控制和调节,即这种联系可“松”可“紧”,联系范围可大可小,剥离状态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被剥离部门最终可以收回、放弃甚至脱离母公司。显然,扩张性剥离与出售(sale,sell-off)不同,出售不具有这种柔性连接。因此,本文把扩张性剥离定义为一种通过组织创新来实现知识商业化的扩张战略。它表现为:企业剥离需要创新的部门,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剥离知识产权,使创新和知识在新公司中实现商业化,并对新公司进行柔性连接管理,从而导致所控制的资产规模和产品业务范围增加。扩张性剥离以创新和知识的商业化得到更好更快的实现、被剥离部门和母公司的总收益最大化为原则,而收缩性剥离则仅以母公司实现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为准则。

扩张性剥离活动的发生是由交易成本的变化所决定的。部门的创新和知识商业化活动将增加企业的成本。在交易成本理论看来,如果在企业内部,部门创新和知识商业化的成本大于在企业外部,那么部门就应该放到企业外部去管理,于是扩张性剥离就会发生,反之则不会发生。部门在企业外完成创新和知识商业化的目标后,如果这时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则应将其内部化,否则应继续留在企业外部并对其实施企业外管理。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在科层和市场之间,存在着两者混合的组织形态,企业组织到底取什么形态,采用什么治理结构,应视交易成本是否节约来定[10]。因此,企业与其部门处于什么样的组合形态是由这种形态的交易成本是否节约来决定的。

从相关的组织科学[11]角度来看,统一决策的组织形式和分散决策的组织形式并不是最优的,而介于它们之间的中间组织形式可能有较高的绩效。更重要的是存在着一种组织变革秩序,即先将组织暂时分散,经过一定时间再将分散决策的组织集中。按这种秩序进行组织决策,会取得更优的绩效[11]。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暂时剥离进行创新和知识商业化的部门,以此达到较其它组织安排更好的绩效。

3 母公司与被剥离部门之间的关系

扩张性剥离使母公司与被剥离部门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交易关系。一般来说,企业与其部门有三种关系:○1部门在企业的内部,在企业行政权管辖的范围内;○2部门在企业(母公司)的外部,即在母公司的行政权管辖范围外;○3部门虽被剥离但与母公司仍然保持某种合同关系。扩张性剥离属于○3这种关系,可以用图1所示的模型来描述。企业通过剥离部门,形成母公司和新公司(被剥离部门)两个独立法人实体,并由扩张性剥离交易合同把它们联系起来构成图1所示的虚线框系统。此系统既不是一个企业(纯科层),虚线框内两个独立法人实体之间也不是纯市场关系,而是一种“准市场关系”,从持有新公司所有权的角度来说,母公司可以通过持有适当的新公司的所有权来保持联系。

扩张性剥离交易合同的设计原则是使虚线框系统的绩效最大化,或至少优于○1和○2两种关系。如果扩张性剥离交易合同设计或调整得当,就可使这种“准市场关系”的交易成本低于○1和○2两种关系的交易成本,减少创新和知识商业化的费用,达到满意的剥离效果。

4 扩张性剥离的作用

在企业的部门创新和知识商业化过程中,采取扩张性剥离的组织安排,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隔离母公司和被剥离部门之间相互不利的影响

企业中存在惯性。例如,制度惯性、组织惯性、心理惯性和文化惯性等[12,13,14]。在成熟企业和老企业中,惯性尤为强烈。这些企业惯性阻抗企业的变革和创新。其主要原因是,在企业以前投资形成的稳定制度、组织、心理和文化习惯下,工作的成本小于变革和创新的成本,或者说工作的不确定性低于变革和创新的不确定性。要克服这些惯性,需要付出很高的投入。因此,扩张性剥离交易合同的设计应考虑使创新部门脱离企业惯性的影响(图1中用虚箭头线表示)。比如采取SSO方式,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公司,使被剥离的部门成为一个“特区”,母公司在新公司中的股权应受到适当限制,并在新公司中建立适应创新和知识商业化的治理结构。

企业决策一般是从企业整体经营的“大局”来考虑的,与部门的创新和知识商业化决策很可能不一致。在集权制的企业内部,局部要服从整体,生产要统一政令。但创新和知识商业化往往只是一些计划、项目和新概念,还不是企业成熟产品生产的主流任务,与企业整体经营决策不一致或照顾不到难以避免。部门剥离后,“大局”观对被剥离部门的影响仍可能继续存在。因此,扩张性剥离交易合同的设计应当考虑“大局”观对被剥离部门的不利影响。应给被剥离部门进行创新和知识商业化提供一个自治决策的环境。比如在新公司中,要注意控制母公司在新公司董事会中的代表所占比例,实证研究[15]显示,这个比例与新公司的市场绩效呈负相关。

部门的创新和知识商业化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创新和知识商业化可能失败,这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成本拖累以及增加负债,使企业的市场价值受到损失。因此,扩张性剥离交易合同的设计要考虑隔离或缓冲部门创新和知识商业化给母公司带来的风险,设计必要的“防火墙”。通常的办法是剥离这些部门并建立独立承担创新和知识商业化风险的法人公司,以隔离、缓冲和降低母公司可能受到的损失冲击。另外,应预防和控制母公司在被剥离部门中的投资所面临的风险。由于新公司的决策者可能被创新和知识商业化所产生的巨大利益以及可观的好处所诱惑,驱使新公司脱离母公司,造成母公司在新公司中投资的损失,甚至新公司成为母公司的同行业竞争者[9]。因此,在母公司与新公司之间需要设置一些必要的监督和控制性条款,母公司应参与新公司的监事会工作。既规避新公司创新失败给母公司造成较大损失,又防止新公司完全脱离给母公司的投资造成损失。

企业的资源计划性配置制度制约了部门的创业。在企业内,资源配置具有很强的计划性,部门使用资源受到生产计划和部门分工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资源有限,对实施创新和知识商业化的创业部门,可能会与其他部门分争企业的有限资源。“撒胡椒面”的办法也不能满足创业部门的资源需求。对于外部资源的持有者,通常他们并非对企业整体的投资感兴趣,他们只关注有投资价值和前景的部门,但是他们又无法绕过企业整体对他们感兴趣的部门进行单独投资。因此,扩张性剥离交易合同的设计须考虑解除由上述问题引起的资源配制约束。即通过剥离,消除资源计划性配置对被剥离部门的制约,使其与母公司能够采取灵活互利的“准市场”资源交易政策,并能够自主地利用市场资源。另外,母公司应在被剥离部门的创业初期提供如营销渠道、人才资源、特许经营权和商誉等资源的支持,以减少被剥离部门创业初期所承受的高成本和高负债。

在惯性强烈的企业中,部门管理者创新和变革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企业体制、上级部门、人事关系、分配制度和文化习惯等构成了部门管理者的环境,在这复杂的环境中,创新和知识商业化会使部门管理者付出他不愿意付出的巨大精力和成本,很难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扩张性剥离交易合同的设计应考虑被剥离部门管理者的激励问题。实施扩张性剥离,摆脱原企业复杂环境的约束,是对创业部门管理者实行的一种激励安排。比如采取MBO,使部门管理者拥有自主经营决策权和一定的剩余索取权,以激励其积极性。

(2)让母公司和剥离部门之间的互利影响畅通传送

母公司应能顺利地从被剥离部门吸取创新和知识商业化的成果(图1中用实箭头线表示)。扩张性剥离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被剥离部门的创业获得成功,也是为了给母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以及新的知识和经验,促进虚线框系统的发展。所以必须在母公司和被剥离部门之间建立和保持某种畅通的成果输送“通道”和机制[16],把被剥离部门在管理、新产品开发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所获得的新知识、新经验有效地传递给母公司。比如,除了母公司在被剥离部门中的投资收益外,在扩张性剥离交易合同中应设置两者进行人才交流和各种经验交流的制度以及发明专利、新标准和知识创新成果的产权分享制度。实质上,扩张性剥离是一种企业学习模式,通过部门的剥离创业和知识商业化来学习和吸取新知识和新经验。

(3)确定部门剥离后的持续时间和回购安排

在扩张性剥离交易合同中应考虑剥离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当被剥离部门的创新和知识商业化目标达到后,母公司回购被剥离的部门。这时扩张性剥离是一个时间有限的阶段性战略行为;另一种情况是部门的创新和知识商业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长期过程,被剥离部门将长期持续保持“企业外控制”的状态。此外,即使创新和知识商业化目标已经达到,但如果母公司认为部门处于“企业外管理”更有利于母公司和被剥离部门的发展,则仍可以使部门继续处于扩张性剥离状态。

实证研究[15]显示,当剥离形成的新公司从与母公司的联系中受益时,会产生诸多负面的关系影响其绩效。因此扩张性剥离交易合同的设计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在剥离交易的利弊中求得某种平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最终是要降低图1中虚线框系统的交易成本,实现创新和知识商业化的目标。如何在扩张性剥离交易合同中设计出有效的“企业外管理”规则,并实现这种柔性连接管理,是扩张性剥离的核心。

5 扩张性剥离的基本形式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企业的扩张性剥离可归纳为两类基本形式。第一类是“剥离-保持联系”的形式。它是指企业将部门剥离出去形成自治的法人公司,同时依照剥离交易合同的规定对被剥离部门实行柔性连接管理。在现实中,这是企业扩张和创业时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如SO、SSO和ECO都属于这一类型。在我国上市的企业中,有一类高校科技上市公司如清华同方与其母公司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就属于这类情况。另外,我国一些大公司将其有发展前景的优质资产或部门单独剥离出来上市,同时与其保持联系,使母公司和其上市部分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并获利丰厚。这类剥离的特点是母公司恰当地保留了一定的剥离部门的所有权,并适当参与新公司治理,使两者之间形成了合适的产权连接和控制。第二类是“剥离-再回购”的形式。有的将此类扩张性剥离称为“暂时剥离”或“看涨期权”(call option)剥离[9]。它是指将部门剥离出去形成独立的法人公司,并在剥离交易合同中规定母公司对剥离部门拥有回购的权力,即在剥离部门的发展和创新目标达到后,母公司有权将其回购。这种剥离的特点是母公司不必拥有被剥离部门的所有权,给予被剥离部门以更大的自主权利,但母公司被赋予一种“期权”。这种“期权”形成的连接,使母公司可以根据被剥离部门的发展和创新目标的实现情况和需要来决定是否回购被剥离部门。可见,扩张性剥离具有既剥离又适当控制的特点。

6 结束语

扩张性剥离是一种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商业化的机制。近10多年来,企业的发展和扩张越来越多地依靠科技研发和知识创新成果的快速商业化,扩张性剥离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国外,尤其是日本企业,科技知识成果的商业转化大量地采用SO和SSO形式,一些被剥离部门发展所形成的规模超过了母公司,并衍生出庞大的企业宗谱,造就了许多世界知名的大企业[17,18]。因此,对目前我国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扩张性剥离是知识商业转化的一种有效组织战略。

摘要:针对企业的创新和知识商业化,基于交易成本和组织科学有关理论,探讨企业扩张性剥离的概念、角色和形式。扩张性剥离是一种实现知识创新和商业转化的组织机制。它反映企业剥离的一种“准市场关系”。它的三个主要作用是:隔离母公司和剥离部门之间的相互不利影响;畅通有利影响;剥离部门的再回购。它有“剥离-保持联系”和“剥离-再回购”两类基本形式。研究认为,扩张性剥离是能够降低企业创新和知识商业化成本的一种组织战略。

关键词:组织战略,扩张性剥离,交易成本,创新,知识商业化,企业部门

组织和安排 篇2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突出正常教育,真正做到抓在平常、严在经常。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支部要参照全市“两学一做”实施方案,运用“读、讲、看、写、查、改、评”七字工作法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计划安排表,认真组织实施,扎实有序推进,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项目

形式

工作内容

工作要求

读 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1、要创新学习形式,把个人自学、集中学习、在线学习全体党员要重点学习《中

交流结合起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国共产党章程》;学习《中

对党员提出自学要求,可运用微型党课、班组党课、项目党课、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工地党课等方式,满足党员学习需求。党员要结合实际,带着《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

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注重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党小组要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

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不设党小组的,以党支部为单位集中权利保障条例》等;学习

学习,集中学习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次。要利用每月15日的简明读本;学习党的历

党员活动日、班前班后、工间休息、生产调度会等时机,组织史;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

学习。要引导党员利用共产党员网、党员乐e学、微信、QQ典型,并从中央和省、我群和远程教育平台等开展学习。

市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

2、要逐条逐句通读党章。全体党员明确做合格党员的标中汲取教训。学习《习近平

准和条件,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3、要认真学习党内法规。全体党员要掌握廉洁自律准则读本(2016年版)》。

规定“四个必须”“四个坚持”,掌握各类违纪行为的情形和学习总书记《毫不

处分规定。

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

4、要认真学习系列讲话。全体党员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制度 推动各种所有制

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学习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经济健康发展》的讲话

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基本内容,掌握与增强党性修养、践行宗旨(2016年3月4日)。

观念、涵养道德品格等相关的基本要求。

1、邀请党员领导干部、非公工委和社会组织工委委员、党建工作指导员、先进模范到党支部讲党课。

2、利用企业集聚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依托集中式、品牌化“大党建”活 动,组织党员集中上党课。

3、党组织书记、普通党员联系实际讲党课。

4、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

5、开展“让党旗在企业高高飘扬”等主题演讲比赛。

1、党组织书记到所在党支部讲党课,自己动手撰写讲稿,做到“三个讲清楚”。

2、在运用传统的课堂式党课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探索采取座谈讨论、网上党课、车间微课堂、“一刻钟”党课等多种形式上好党课。注重运用身边事例、现身说法,强化互动交流、答疑释惑,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每季度至少安排上一次党课。“七一”前后,结合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活动,集中安排一次党课。

4、事迹报告会、演讲比赛等,可在规模较大、党委建制的企业中组织开展。小微企业、党员人数较少的,可结合实际,有选择的组织开展。看

1.收看历史文献专题纪录片《信仰》、《党章的历程》,以及专题辅导讲座影片《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电视系列片《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

影视资料可从《共产党员网》“两学一做”专栏内选择,等。利用党员集中活动日组织观看;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本着就近

2、举办“红色电影展播”原则,一般要求在本市范围内。活动,收看《焦裕禄》、《杨善洲》《第一书记》、《郭明义》、《雷锋》等先进典型事迹影片。

3、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1、认真撰写读书、听课笔记,以及感悟短语、心得体会等。

2、开展“党在我心中”、“中国梦企业梦我的梦”等主题征文。

3、开展党章、党史知识竞赛或网上测试。

1、分别围绕“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三个专题组织讨论,进行“五查五看”,查找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群众反

映的突出问题。

2、聚焦“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讨论提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

1、要利用笔记本记录参加党组织生活情况,记录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

2、鼓励党员围绕促进企业发展,积极参与征文活动。

3、知识测试或知识竞赛,可在规模较大、党委建制的企业中组织开展。小微企业、党员人数较少的,可在《共产党员网》“两学一做”专栏内组织网上测试。

做合格党员 查

1、党支部要结合实际,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每次围绕一个专题组织讨论。专题讨论要紧密结合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实际、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按照“五个对照”要求,采用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等方式,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

2、要严肃认真组织讨论,不能以学习代替讨论。通过讨论,真正提高认识,查摆出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改

1、结合查摆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认真抓好整改落实。

2、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 展“亮身份、比贡献、树形象”活动,结合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技术大比武等载体,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

1、做要针对问题改,坚持边学边查、立行立改。探索运用党员承诺、集中公示、群众评议等办法,加强跟踪问效。

2、规模较大、党委建制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党委班子和班子成员要针对查摆的问题,制定整改清单。党员个人要对照合格党员标准,制定整改措施,认真抓好整改。要针对党员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注重从源头上查找原因、堵塞漏洞,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规定。

1、会前准备。认真组织学习,开展谈心谈话,撰写简要对照检查材料,列出问题清单。

2、召开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设支委会的党支部要召开支委会,班子每名成员都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支部班

1、年底前,召开专

子及其成员对照职能职责,进行党性分析,查摆在思想、组织、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全体

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对支部班子的工作、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

作风等进行评议。

3、结合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2、结合召开专题组

设支委会的党支部,首先由党支部书记通报支部班子对照检查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展

情况,组织全体党员对支部班子的工作、作风等进行评议;不 民主评议。

设支委会的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先作对照检查发言,听取党员

3、“七一”前,结

批评意见。之后,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合庆祝建党95周年活

评定的程序,对党员进行评议。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个人动,组织推荐优秀共产党

自评和党员互评也可分党小组进行。民主测评采取发放测评表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的方式,按照“好”、“一般”、“差”三种情况,对党员进表彰申报工作。

组织和安排 篇3

1 室内装修图纸施工

1.1 图纸核对预算

当室内装修完全进入到施工前工期准备的时候, 必须做好相应的项目经营管理。然后组织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施工图纸与预算比较, 并且确定好施工项目以及要求范围, 经过施工图纸和施工范围审核之后, 可以进行相关负责安排施工。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必须排列相应的施工计划, 并对于施工计划进行适时更改, 明确整个施工计划和流程、对于施工材料进场、施工人员控制以及材料选择等按照计划执行。

1.2 图纸会审

图纸在会审的时候, 需要组织公司相关技术人员进行集体会审, 并制定出相应的会审规则, 定期对组织外单位相关专业进行协调。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施工项目进行协调处理。图纸在进行会审的时候, 可组织技术人员对于相关施工工序进行会审。当图纸会审之后需要安排相关的施工人员按照施工工序进行进场施工, 图纸会审完成之后, 对于一些不合格或者出现装修问题者必须要进行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接洽。另外在施工过程中, 必须对于重点单位以及重点装修专业进行控制, 另外还应该对于一些交叉性、交错性以及不明确性安全性隐患等进行处理。

2 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审核施工图纸之后, 必须明确项目施工预算, 对于进出场的材料进行质量检查, 按照计划进行施工进度控制。需要结合外专业施工单位对于木工施工计划进度设计, 与施工本单位进行施工进度计划融合。设计工程施工计划的时候, 针对施工项目进度安排的时候, 必须实现交叉作业项目明确化。施工进度假话确定的时候, 按照施工人员、专业人员以及基层领导等架构来实现流程化管理, 避免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的时候由于工序不明确而造成窝工、返工问题, 从而对施工单位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项目施工进度安排的时候, 必须要具有识图、管理知识, 根据项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进度安排。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包工头、包公单位进行总体进度计划安排, 另外还需要将进度安排结果通过文字形式发放到各个施工单位组。施工进度计划可以为施工方提供一个日期限定, 对于无法或者不能够正常按照相关的标准进度施工的时候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项目施工的时候由于会存在着施工计划变更, 那么在进度安排上也应该有变更, 所以在进度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类似问题。

3 施工材料验收

材料作为施工单位重要使用品, 其质量是否过关直接影响到建筑质量是否合格。工程质量好坏其源头主要在材料质量是否过关, 对于同系列、同品牌的材料必须进行质量检查, 一旦发生质量不过关问题, 立即停止进场着令生产厂商进行材料质量整改。对于材料进出场管理的时候, 要求控制人员必须牢固掌握材料质量判断标准, 对于施工材料的好坏进行判断, 预测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

材料质量控制重在进出场检查, 施工单位必须委派专职人员进行装饰材料检查, 对于检查不合格材料做好登记, 及时与生产厂商沟通更换材料或者另外寻找优良材料生产商。材料进场的时候, 必须要有合格产品进场签单, 对于进场装饰材料还应加强抽签复查, 一切检验合格之后安排施工人员施工。

4 施工工序安排

建筑室内装修的时候对于施工工序的安排非常重要, 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定对施工工序按照相应标准严格执行。施工方的工序安排人员, 必须按照相应的施工制度进行工序安排, 确保甲方、监理方以及施工设计单位检查合格。

4.1 工序完成之后按照标准验收

施工工序按成之后, 必须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 并且将检验的结果进行上报, 相关的验收部门必须进行质量、进度验收, 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进度顺利实施。一道施工工序完成之后, 必须经过检查合格之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并且将检查结果成文管理, 下面介绍几种工序控制实例。

4.1.1 乳胶漆施工工序控制

例如在墙面乳胶漆施工的时候, 首先采用红外线进行墙面放线, 对于以原来基墙为基础的灰层表面是否存在着开裂、起砂以及鼓空等质量问题。如果发现了墙面存在着开裂、起砂以及鼓空等质量问题, 那么必须对其进行相应处理, 可采用清扫、抹灰等操作, 将表面进行刷漆、找平以及喷涂乳胶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喷漆处理的时候必须要进行基层处理, 为油漆喷涂打下基础。对于墙面进行基层处理, 由于不同的墙面、不同墙面环境问题都会对喷乳胶漆施工造成影响, 施工的时候必须对于每道工序进行检查, 确保施工质量。基层面进行工序控制的时候, 必须对石膏粉质量、石膏粉配比、腻子粉、空鼓现象等进行见检查, 检查墙面的暗管是否完全符合要求, 石膏粉对墙面、柱面阴阳角等是否垂直。每道工序进行控制的时候, 必须检查质量是否合格, 对于工序完成情况进行拍照, 为后续检查提供不个依据。

4.1.2 吊顶案例

室内装修吊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序, 其在施工的时候必须采用红外线进行水平测量。吊顶安装的时候需要打膨胀栓, 安装50副轻钢龙骨、50可上人轻钢龙骨以及吊封石膏板, 石膏板表面采用石膏粉和高仿布进行勾缝, 并且刷三次腻子粉, 腻子粉需要打砂, 最后再喷涂乳胶漆。在这个施工流程中, 控制的主要工序为膨胀栓的安全性, 确保膨胀栓牢固, 吊顶的时候安装50副轻钢龙骨以及50可上人轻钢龙骨必须牢固。工序控制的时候, 50副轻钢龙骨其扣件要连接牢固, 50副轻钢龙骨需要进行对角线测量, 测量其安装是否平直。吊顶之前, 天花板内专业施工必须验收合格, 吊封石膏板检查时应注意是否平直, 对于石膏板的接缝处理则需要使用石膏粉和高仿布进行防开裂处理, 确保房屋质量符合要求。工序施工检查时, 必须对石膏粉、高仿布处理、空鼓以及开裂等问题进行控制, 对于阴阳角的腻粉子进行打砂、喷漆处理。处理的时候要确保施工均匀, 喷漆过程中也需要对基层等进行平直检查, 对于不合格部位进行及时修复。

4.1.3 铺地瓷砖处理

铺地瓷砖作为室内装修的一部分, 施工的时候首先使用红外线进行找平处理, 测量水平线和轴线, 室内修饰的时候要求地面瓷砖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严格铺设。地面瓷砖铺设的时候, 需要从中央十字线向四周铺设, 如果土建结构表面凹凸不平, 则需要使用铁锹找平。对于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的时候, 需要在表面刷108胶界面剂, 并且在胶剂上面铺设硬性砂浆。

根据施工图纸并结合现场实际核实施工线 (水平线、轴线) 。检查室内地面原土建遗留凹凸混凝土清理是否干净, 避免出现瓷砖空鼓现象。检查原混凝土地表面清理是否干净, 保证原混凝土地面与108胶界面剂连接牢固 (注:如果遇到卫生间需铺贴地砖的部位, 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后使用水泥砂浆做一遍找平层, 上部使用SBS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做防水层, 重点处理管道口部位的防水) , 检查1∶4干硬性砂浆配比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瓷砖后粘贴粘结性砂浆灌浆是否饱满, 检查瓷砖铺贴是否水平, 做好瓷砖铺贴后养护工作。每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 建议留照片或影像记录。

4.2 施工各个单位签字确认工序

工序施工的时候, 必须要遵照相关规定执行, 隐蔽在施工工序之前, 必须通知甲方、验收单位以及监理方进行验收和签字确认。后续施工工序必须按照各个专业特点商定风口、开灯洞以及检修口等位置施工。施工的时候各个方面的代表需要出来签字确认, 然后对于重点项目进行施工工序管理。施工方各个单位进行签字确认, 其实也是在室内装修的时候, 各个部门可以根据当前建设情况进行签字确认, 这种办法其实属于质量控制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必须对于重点项目以及重点施工点进行严格控制。施工工序的控制可以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就能够对整体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通过各个单位进行核实签字之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这样可以为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选取、施工进度、施工目标等进行控制。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室内装修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组织协调以及工序安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对室内装修过程中的存在着的问题以及工序控制过程中对于施工流程的具体操作等必须进行清楚、严格控制。不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盲目选择施工技术, 不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忽略检查, 必须抓紧各个工序的质量检查。在实施装饰装修施工的过程中, 要想确保最后呈现出的装修风格与装修质量, 就需要在实现完善装修设计的基础上, 以专业的施工技术、先进的施工材料来确保整个节点问题的顺利解决。通过对室内装修施工组织协调以及工序安排等问题进行分析, 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杜吉权.室内装修施工组织协调和工序安排研究分析[J].山西建筑, 2009, 35∶231-233.

[2]丘斌.浅谈室内装修施工工艺流程的规范[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2, 07∶47-48.

[3]谢惠达.高层建筑室内装修与其它各专业工种的配合施工管理[J].建筑技术, 1994, 09∶544-546.

[4]谢惠达.高层建筑室内装修与专业工种的配合[J].四川建筑, 1995, 02∶29-30.

[5]庄中霞.高层建筑机电与土建装修工程交叉施工的协调与管理[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4∶19-22.

组织工作安排 篇4

为全区发展大局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全区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xx

(2011年3月 日)

同志们:

2011年全区组织工作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集中精力抓好领导班子换届,选好干部配齐配全各级班子 一要积极协助市委做好区级班子换届工作。超前开展调查研究,搞好领导干部进退留转的摸底测算,积极协助市委搞好人选考察,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二要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各级党组织要超前谋划,精心筹备,全面做好党员人数、机构设置情况调查摸底工作。要坚持把换届工作与实现“十二五”规划相结合,与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相结合,要科学谋划未来工作,起草一个科学的工作报告,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明确目标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搞好党的建设和实现经济新跨越上来。三要选好配强领导班子。着眼于增强基层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选配干部,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要正确处理班子年龄结构,合理使用各年龄段的干部。在社区、农村、学校换届选举中推行“公推直选”党组织负责人。四要积极扩大换届工作中的民主。积极完善党代表产生办法,科学确定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及代表和委员候选人差额比例,改进候选人介绍方式和差额选举办法,创造有利于选举人表达真实意愿的条件。研究制定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建立代表提案的提出、受理、办理、答复等工作运行机制。要切实提高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结合考核、平时考核和关键时刻的表现,综合分析民主推荐结果,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取人。

1五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认真贯彻中纪委和中组部严肃换届纪律的通知要求,加强政策法规和组织人事纪律的学习教育,把“5个严禁、17个不准”落实到换届的各个环节。

二、围绕贯彻落实《改革规划纲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一要规范干部推荐提名制度。认真落实省委干部选拔任用推荐提名试行办法,积极开展署名推荐、空缺领导职位预告、提名情况在领导班子内公开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干部推荐提名。二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按照市里要求,上半年,拿出一定科级岗位,组织开展科级领导干部联动公选。三要改进完善干部考察工作。继续推行差额考察、延伸考察,通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征求意见、个别谈话等方法和手段,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考察干部。要突出对干部“德”的考察,注意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客观评价和反映干部的德才素质。

三、着眼于建立健全规范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要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推行重大事项票决制度和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规范党委班子的领导和决策行为。健全完善区党委重大事项公示、重要情况通报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积极推行重大决策论证制度、咨询听证制度,不断提高党委班子的科学决策水平。二要切实做好实绩考核工作。紧密结合区委xx届七次全会确定的森林生态保护、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北纬xxx小城镇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修订完善工作实绩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推进季度考核对标。三要加大干部宏观管理工作力度。加强干部职数职级管理,依据政府部门机构改革方案,严格按照职数职级配备干部。修订完善《干部职务名称表》。四要认真落实好从严管理干

部各项措施。要积极探索完善关键岗位干部的重点管理工作机制,对基层党政一把手、执法执纪、管人管钱管物等关键岗位的干部,要重点配备、重点教育、重点考核、重点监督。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4+2”法规制度操作规程,严防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五要扎实推进干部培训工作。按照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围绕区委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专题性、研讨性培训,突出抓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区委xx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的学习培训。创新培训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及时将公共危机管理、项目建设、城市规划、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知识纳入培训体系。

四、认真谋划人才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建设人才强区

一要强化保障“造”氛围。不断完善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将人才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和机关各部门,纳入“发展型班子、发展型科室”目标考核。制定《xxx区人才工作十二五规划》,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各项规划部署的贯彻落实。加大人才宣传力度,积极发布人才工作政策、人才供求、招考等各类信息。二要多管齐下“育”人才。积极组织全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农业、卫生、教育、畜牧、工业、财务、多种经营等各类行业培训。抓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人才培养。由人劳部门牵头,与新落户的企业积极联系,为新兴产业培训急需急缺人才。大力实施“科技入户”、“绿色证书培训”等项目,通过“走下去”传、“请进来”教、“送出去”学、“聚起来”训等多种途径,培训林场所、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三要拓宽渠道“引”贤士。加大急需紧缺的特色人才引进力度。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各系统引进人才,优先办理各种调动手续,落实有关待遇,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建立专家联系制度,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专家建立“松散”的关系,及时为我区发展提供新信息、新技术的服务。四要健全机制“激”活力。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把人才与处级领导结

成对子,推进人才干事创业。在人才使用上要不拘一格,选拔适合的优秀人才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和协会组织之中,更好地发挥区级优秀人才的作用。实施人才动态管理,建立人才信息库,及时调整充实人才队伍。对发挥作用较大的优秀人才,区委、区政府计划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党政人才、优秀实用技术人才和引进的特色人才。

五、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一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抓住“xx先锋工程”“xxxxxxxx”这一有效载体,进一步深化党员承诺活动,在抓实、抓成效上下功夫。突出公开承诺、领导点评、民主评议、写实管理等重点环节,建立健全考评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活动长效机制。要进一步深化党群共建工作,充分调动群团组织和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妇女参与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二要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在农村党建上,要继续开展“四创一评”活动,认真落实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和各项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社区党建上,要进一步强化“三有一化”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共驻共建活动,健全完善社区党建协调议事机制和配套制度,探索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在国有企业党建上,要根据今年开始停止主伐、撤并林场所、实施生态移民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探索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实施落实政策过程中的组织保障作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上,要不断加大党组织组建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双争双承诺”活动,做好通讯式培训,加强对党务工作者及业主的教育引导。在机关党建上,组织开展“三进三服务”活动,把机关单位党建与招商引资、优化环境、效能建设结合起来。学校、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党建要继续以“四比三优一满意”为目标,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三要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基层党员培训“百千万”工程,实施党员发展 “五改进”行动,全面抓好困难党员创业扶助基金使用。

组织和安排 篇5

一、农业组织生产方式创新面临的金融环境

1. 农业组织生产方式创新的资金需求呈多元化。

农业组织的组成方式多种多样, 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有“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公司 (企业) +农户”生产模式的各类企业, 有具有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企业联合或企业农户联合。组成方式的多样性, 决定了农业组织金融需求的多元化特征。

2. 农业组织生产方式创新的资金需求地域不均。

不同地域的农业地区, 经济发达程度差异也较大, 具体表现在人均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城乡一体化水平等方面。从金融机构角度分析, 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农业组织不发达,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驻地金融网点放贷困难, 存贷比普遍较低;而靠近城区, 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地区, 金融需求旺盛, 金融网点存贷比相对较高。

3. 农业组织生产方式创新的资金需求存在瓶颈。

农业组织普遍存在抵押物不足, 信用等级难达标等问题。以笔者所在的鸡西地区为例, 目前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都还属于中小企业, 其本身资金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较弱, 这些企业和农户都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物, 而农业作为受自然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的高风险产业, 一般要有相应的抵押和担保, 金融机构才愿意开展业务。另外, 农业地区缺乏具备一定资质的评估机构, 直接影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抵押贷款、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 使得农业组织生产方式创新融资渠道无法有效拓宽。

4. 农村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业组织生产方式创新的多样性需求。

金融机构贷款手续繁锁、贷款额度小等现实问题, 与日益增长的信贷资金需要矛盾愈加突显。目前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户进行的贷款授信一般在5万元左右, 部分机构扩大到10万元。但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组织生产方式创新, 农民大户开始利用土地流转政策, 扩大经营规模, 单户10万元的贷款已经难以满足农村专业化经营, 特别是农产品基地的融资需求。

二、当前金融支持农业组织生产方式创新的部分措施

1. 发挥窗口指导作用, 引导金融机构增强支持力度。

发挥基层央行窗口指导作用, 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创新机制,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各金融机构对辖内的农业组织生产方式创新进行深入调研, 结合地区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贷管理制度和建立支持机制。

2. 积极为新型农业组织生产方式提供信贷支持。

以鸡西地区为例, 涉农金融机构制定了《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方案》, 采取合作社社员联保、农户联保等贷款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贷款利率较普通贷款优惠5%—10%, 同时将贷款额度、期限延长到最大允许范围。部分金融机构与财政、农委等部门合作, 探索开展了农机合作社农机具贷款业务, 以农机具为抵押物, 按照农机合作社自筹、国家财政补贴、银行贷款支持3:4:3比例发放贷款。

3. 创新金融业务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2013年, 鸡西地区的多家金融机构对农业组织中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粮食质押”信贷产品创新业务。如商品融资贷款、存货通达贷款、粮食质押贷款等。其主要特点是, 粮食质押贷款的投放机构增多, 质押物范围和贷款额度得到拓宽, 抵质押比率提高15个百分点, 质押贷款期限延长至1年等。

三、纾解农业组织生产方式创新瓶颈的金融安排思路

1. 培育多元化的农村信贷创新主体, 在有序竞争中开发和运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动力。

一是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民间性金融和其它金融组织的整体合力与竞争机构的作用, 夯实农村信贷服务创新的内在基础;二是继续调整完善政策性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合作组织等涉农金融机构的业务分工与市场定位, 并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 鼓励和支持在农村地区设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新型金融组织和小额贷款机构;三是中央银行要适时出台政策, 规定新型金融组织与小额信贷机构将资金主要运用于当地, 积极引导农村民间融资方向, 促进乡镇区域经济发展。

2. 发挥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 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能力。

一是对农村金融机构继续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 在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结合支农贡献给予优惠政策;二是建立科学的县域金融机构分类监管制度, 建立一套因地制宜, 因行制宜的县域银行监管考评体系和指标, 适当放松对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比例的最高限制, 放松对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的管制, 对农村信贷服务开展较好的机构在机构设置、业务范围、监管费用减免等方而给予支持;三是对信贷服务产品创新多, 信贷投入力度大, 对农业组织生产方式创新发挥显著支持作用的金融机构给予部分税收优惠。

3. 建立农村信贷风险补偿与分散机制, 挖掘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潜力。

组织和安排 篇6

社区银行选择针对小微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作为主导产品是其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基于自身相对于大中型银行的比较优势和出于风险分散考虑的自主性策略选择,并通过高收益率来覆盖高单位成本。在我国当前经济非均衡特征明显、信贷基础设施欠缺的前提下,小微企业信贷难问题很难在中、短期内靠被动机制和基于硬信息的交易型信贷技术来解决,仍需依赖于主动机制和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型借贷技术。鉴于主动机制中信息成本的乘数效应,如何降低成本的获取、加工,传递真实、有效的软信息是主动机制成功的关键,这需要银行信贷技术的创新以及相应的组织结构的调整。但是社区银行不同的经营绩效表明,很有必要对成功的社区银行的信贷技术、组织结构进行深入分析,这对其他社区银行的经营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台州市的社区银行借鉴民间借贷的运行机制,倡导“小客户成片做”的社区化经营模式,界定社区,与社区关键人物构建垂直型社会资本,进而利用社区内部的横向社会资本,来降低软信息获取成本,获取真实信息。具体的信贷技术创新包括贷前信息甄别的“三品三表”(人品、产品、物品和水表、电表、海关报表)调查技术,充分利用同伴审查和监督优势的保证人担保、构建稳定银企关系的存贷挂钩的积数贷款以及需求导向型的信用卡小额循环贷款等。这些技术创新以较低的成本降低了贷前信息甄别、贷后监督和契约执行的信息不对称,满足了小微企业信贷短、小、频、快的需求特征,构建了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形成了关系型借贷和社区化经营的基础,在贷款利率设定上遵循风险、成本覆盖的市场定价方式,并实行不同客户差别化定价的弹性机制,实现收益最大化。这一信贷技术和利率定价方式与基于硬信息的交易型借贷技术不同,这要求银行内部组织结构需要作出适应性的创新。这涉及信贷决策权的配置、监督和信贷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安排以及银行扩张模式等方面。本文拟结合台州市社区银行的实践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内部组织机构安排创新进行研究并从理论上予以解释。

二、软信息生产与向下授权: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

通过主动机制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方式主要是关系型借贷。上文对关系型借贷技术和利率定价机制的详细分析表明,在社区化经营过程中,基于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获取和使用软信息对小微企业风险甄别、道德风险行为监督以及市场化的弹性利率定价机制方面的重要意义。所以,获取软信息、依据软信息做决策是缺乏可信的财务报表和有效、足额的抵押品的小微企业信贷的核心。对于硬信息而言,其可量化、客观性、以及可被第三方确认的特征,意味着信息可在不同层级之间以极低的成本传递,因此,信息生产和信贷决策之间的分离或者合并不会影响对信息生产的激励。而软信息的获取需要客户经理与申请贷款的微型企业、企业主、工人、企业所在社区、相关行业长期多维度地接触,其他人短期内难以观测并确认。所以,由于软信息的难以量化、基于主观评价的随意性以及不可确认性,导致其很难在银行内部,尤其是大型银行内部不同层级之间进行传递。这就涉及软信息生产和贷款决策的分工问题,即在银行组织内部,信息生产功能和贷款决策功能应该如何分布。显然,社区化经营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经营模式,软信息的获取必然依赖于相关人员与社区的长期互动,因此,信息生产功能只能由基层客户经理来完成。所以,现在的问题则集中于贷款决策在基层或更高层级之间的分配。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将在硬信息和软信息的框架内,构建一个简单的委托代理模型来研究软信息对贷款决策权在银行组织内部的分布问题。

(一)已有相关研究回顾

从已有的相关研究来看,Stein(2002)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软信息和硬信息的公司内部投资决策分配分析框架,根据公司内部软、硬信息生产和传递的差异,从理论上严格证明了分权的组织形式适宜于基于软信息的投资决策,而科层组织形式则适宜于基于硬信息的投资决策,因为分权的组织形式能够确保形成对软信息生产的激励。

Park and Shen(2008)和徐忠和邹传伟(2010)则将这一包含软信息和硬信息的分析框架具体应用到银行内部贷款决策权的分配上。他们的结论认为贷款决策权的分配取决于集权产生的信息成本和分权形成的代理成本直接地权衡。他们将代理成本归结为企业和分行结构的合谋以及来自地方政府的压力导致分行向资质不够的企业放贷,降低了银行的收益。但是,我们会在下一小节中证明这种合谋在横向的同伴监督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而政府对产权独立的民营银行的影响力也非常弱。根据上一节的分析,在关系型借贷技术中,软信息的生产成本是不容忽视的。而Park and Shen(2008)的模型虽然引入了软信息生产成本,但是其通过引入承包制(即总行收取固定收益,分行具有完全剩余索取权)的激励安排来排除信息成本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一假定与实际的银行薪酬制度并不一致,因为实际通常采用的是分成制。徐忠和邹传伟(2010)的模型虽然引入分成制,但根本没有考虑这一信息生产成本。

因此,我们将在Park and Shen(2008)和徐忠、邹传伟(2010)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信息生产成本(由信贷员支付),并考虑基层在软信息生产上偷懒的道德风险问题,因此需要引入新的激励约束条件。

(二)模型基本设置

假设在一个社区中有N个需要贷款的企业,贷款额度标准化为1,企业得到贷款后经营成功的概率为θ,θ服从[0,1]上的均匀分布,这种分布是公共知识。银行的资金成本为rb>1,贷出利率为rl>1(1),均为外生,在有限责任下,风险中性的银行的期望利润为θrl-rb。显然,只有θ≥θ0=rl/rb的企业才能给银行带来正利润。

企业的成功概率判断依赖于硬信息和软信息。我们假定企业硬信息占所需信息的比重为q∈[0,1],则剩余的(1-q)部分为软信息。企业硬信息比重q与企业规模、财务报表规范程度、企业所处行业和社区的信息公开水平等密切相关。假设银行分为总部和基层两级,均为风险中性,硬信息可以无成本地在两个层级之间传递,而软信息则根本无法传递。出于模型简化的需要,我们假定不存在硬信息的搜集成本(2)。考虑到上一节多提及的、客户经理在社区地方化软信息的搜集和积累上具有明显的规模收益递增效应,一旦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信息生产的边际成本很低,所以,我们假定基层可以通过付出一次性的成本v来获取社区内企业的软信息。一旦付出这一成本,基层可以以概率1观测到企业成功的概率θ,但是,总部只能获得硬信息。因此,类似于徐忠、邹传伟(2010),总部只能以概率q观测到企业的经营成功概率,以(1-q)的概率看到在[0,1]上均匀分布的“噪声”。当然,如果基层不付出软信息的搜寻成本v,其面临的企业信息结构和总部是一致的。在基层报酬方面,总部采取常见的利润分成制,将λ∈[0,1]部分的利润留给基层,λ的取值取决于总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基层的激励约束条件。

(三)软信息比重和贷款决策权的配置

根据上述模型的基本设置,如果贷款决策权配置在总部时,总部只能依据q部分的硬信息做出决策,在这一情形下,总部也不需要、基层也不愿意获取软信息,因而总部也无须与基层分享利润了。此时,银行的预期利润∏C为:

其中,等式(1)右半部分的第一部分是银行以1的概率观测到企业类型、贷给所有需要贷款的θ≥θ0类型企业的收益,即确定性收益,记为;第二部分则是因为没有软信息而给θ<θ0类型企业贷款所造成的损失,软信息缺失成本记为:。很显然,我们有,因此,硬信息的比重越小,或者说软信息的比重越大,则软信息缺失成本越大。根据上述设定,我们有:

当贷款决策权下放到基层时,软信息可以在决策中发挥作用。在基层在支付软信息搜寻成本v后,其能以100%的概率观测到企业类型,从而只给θ≥θ0类型的企业贷款,我们假设RE-v>0,这表明付出努力去获取软信息,从而给确定类型的企业贷款是有效率的,这使得。此时总部的预期利润为:

由于软信息是不可传递和难以确认的,因此基层和总部之间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了激励基层获取软信息的努力,总部需要构建如下的激励约束条件:

这一条件表明,基层付出软信息生产成本v后的收益(λRE-v)要大于未付出软信息生产成本的收益(λ∏C),因而基层会心甘情愿地生产软信息。

从等式(2)和(3)比较来看,对于总部而言,决策权下放和回收之间的收益差别实际上是软信息缺失成本CI(q)和支付基层软信息生产激励的薪酬成本λRE之间的差别。若软信息缺失成本大于软信息生产的薪酬成本,则倾向于向下授权,反之则收权。因此,总部关于贷款决策权的配置和激励程度λ的选择由以下的规划问题决定:

第一个和第二个约束条件分别是银行的参与约束和基层的参与约束,第三个约束条件是对基层生产软信息的激励约束,保留效用简化为0。这一问题的解见命题1。

命题1:(1)当时,银行总部将贷款决策权下放到基层,

时,银行总部将贷款决策权下放到基层,
时,银行将决策权放在总部,
时,银行总部将贷款决策权下放到基层,
时,银行总部将贷款决策权放在总部,λ*=0。(3)当时,银行始终将贷款决策权放在总部,此时λ*=0。

我们通过更为形象的图解方式来解释这一命题。从该命题第一部分来看,θ0≥1/2意味着借贷利差较小,因而只有较高成功概率的企业借贷才能保证银行盈利。在这一情形下,当0≤q≤1-(1-θ0)/θ0时,即软信息比重较大时,如图(a)所示,软信息缺失成本高于RE,总部做贷款决策时的银行收益为负,因此,如果不向下授权的话,银行不愿意参与这个软信息比重高的信贷市场,即形成所谓的“惜贷”。如果总部下放贷款决策权,那么此时的激励约束条件要比参与约束松,因而只需根据参与约束给予基层薪酬v,总部的收益为RE-v>0。此时,向下授权的收益为正,并满足了长期被集权治理结构排除在外的贷款需求。当q>1-(1-θ0)/θ0时,即随着硬信息比重的提升,软信息缺失成本逐步下降,并低于RE,此时,激励约束紧于参与约束,需要根据激励约束给予基层薪酬。根据图(a),当时,对于总部而言,软信息缺失成本仍高于薪酬成本,因此,向下授权是必要的。而当时,即硬信息继续提升之后,软信息缺失成本低于薪酬成本,即向下授权、并激发基层获取软信息的收益低于总部根据硬信息决策的收益,因而回收贷款决策权是合适的。所以,当软信息比重时,对于总部而言,向下授权是最优选择。不难证明,N越大,向下授权的可接受软信息比重的范围越大。这与软信息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增、单位生产成本随规模扩大而下降相关。因此在社区经营越深入,潜在客户越多,则向下授权的可行性也越大,这也是泰隆等社区银行在社区化经营中特别强调在特定服务半径内尽可能提高客户覆盖率的原因之一。

θ0<1/2意味着银行的借贷利差较大,其能容忍风险较大的借款人,此时确定性收益总是大于软信息缺失成本,如图(b)和(c)所示,因而不会因为偏高的软信息程度而导致无市场供给的情形,此时基层的激励约束始终紧于参与约束。当最低的薪酬成本[(1-θ0)v/θ0]低于最高的软信息成本[Nrl(1-θ)θ/2]时,即如图(b)所示,时,即软信息比重较高时,软信息缺失成本高于薪酬成本,因此总部会将贷款决策权下放给基层,并支付vRE/CI(q)来激励基层生产软信息;当时,则软信息缺失成本低于薪酬成本,总部回收贷款决策权。而当最低的薪酬成本[(1-θ0)v/θ0]高于最高的软信息成本[Nrl(1-θ)θ/2]时,即当时,如图(c)所示,此时θ0足够地小,即借贷利差足够高时,薪酬成本始终高于代理成本,对于任何软信息比重,总部直接做出贷款决策优于向下授权。

从实际上来看,我国的借贷利差并不可能达到以至于能够接受成功概率在0.5以下的企业的贷款申请。因此θ0≥1/2的情形可能更符合实际。我们的理论模型结论表明,在关系型借贷中,软信息在小微企业信息中的比重很高,因此,适宜的组织方式是将贷款决策权下放到负责软信息生产的基层。如果决策权不下放的话,当软信息低于一定水平时,银行不会进入这一市场,从而导致软信息比重高的小微企业无法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而在向下授权的组织结构中,银行通过合适的激励约束机制安排可以获取正的利润,从而可以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难的问题。大型银行信贷决策权更为集中,从而倾向于从事信息透明的交易型借贷,而小型银行本身经营范围小,层级少,决策权通常在基层,从而有利于其开展关系型借贷。从台州市各家社区银行的实践来看,小微企业信贷决策都下放到基层。比如泰隆通过改革内部组织架构,加大对分支机构的授权,在充分发挥基层信贷员生产软信息积极性的同时,也简化了贷款申请流程,实现了72%的业务审批在基层一线完成,90%以上的贷款在半天内办妥,“使得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满足了小企业融资需求短、频、快的特点。

三、信贷员之间的同伴监督与道德风险

本部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同伴监督对道德风险的克服:台州社区银行的实践

上文从软信息生产激励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借贷必然要求银行将信贷决策权下放到软信息生产者手中。但是,决策权的下放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由于小微企业信贷主要依赖于软信息,而软信息的不可确认性和不可传递性,使得信贷员有可能利用这种特性进行道德风险行为,比如接受资质不合格企业的贿赂,从而给其发放贷款,造成银行呆坏账上升。这个道德风险问题是导致很多大型银行不得不回收贷款决策权,放弃软信息贷款比重高的基层地区的市场。但是,对于以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台州银行、泰隆银行等台州地区小型社区银行不可能通过回收决策权的方式来解决,因为这也意味着放弃这些目标客户,它们另辟蹊径,引入信贷员之间的同伴监督机制来破解这一道德风险和贷款决策权下放之间的矛盾。

泰隆银行在对5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中,非常强调信贷调查中的“四眼原则”,即要求对50万元以下的首笔贷款申请,必须执行双人调查,除了一名经办的客户经理之外,还需要审查人或审批人随行,审查人或审批人实际上也是一名客户经理。通过双人调查,实现审查人对经办客户经理的监督,由于两位调查人对本社区的情况非常了解,这种监督的成本不高,而且对于审查人而言,其去调查的过程本身也是熟悉本社区的过程,也促进其自身的软信息生产。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控制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降低单个信贷员违规操作的可能性。

台州银行在小本贷款的贷款决策中,引入贷审会决策机制,每笔贷款一般由3名贷审会成员参与决策,除了一名经办客户经理之外,其余是经验更为丰富的、具有审批权限的客户经理,这些贷审会成员对本地区企业的经营状况也非常清楚,从而可以有效抑制信贷员的违规操作问题。显然,在信贷决策监督中,由于软信息的不可确认性和不可传递性,只有对本地区软信息熟悉的信贷员才能花费较少的信息成本来进行监督。一个对本地区情况并不了解的人,比如来自于总部的审查人员,很难以低成本的方式来完成有效的监督。

此外,当地社区银行目前也在大力推进贷款交叉检查制度,即要求各信贷员交叉检查贷款情况,包括对经办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检查,而且建立这类检查的责任机制,即在交叉检查中没有发现问题的贷款一旦出了问题,而且这一问题本身应该可以被检查出来的话,检查者和经办人都需要承担责任。因此,这一交叉检查制度将连带责任也引入到同伴监督机制中,从而为同伴监督行为提供了必要的激励。

在下文中,我们将以上文的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一个包含道德风险和同伴监督的理论模型,分析在连带责任安排下,低成本的同伴监督是可以自我实施的。

(二)同伴监督对道德风险的克服:基于理论模型的解释

我们考虑基层信贷员与企业之间存在合谋的可能以及分析同伴监督对道德风险的抑制作用。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对前述模型做了简单修改,将一个社区的潜在贷款需求企业数设为2N,一个基层有两个信贷员,都拥有信贷决策权,均分基层总收益。这意味着信贷员的行为会影响其他信贷员的收益。因此一个信贷员的违规行为,会给另一个信贷员造成收入损失,即另一个信贷员负有连带责任。这是同伴监督行为能够形成的基本动机。在付出软信息生产成本之后,两个信贷员对社区内2N个潜在客户的成功概率都非常清楚,因此相互之间的监督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同伴监督机制相对于上级监督更为有效的核心所在。我们将在下面的模型中证明同伴监督的积极作用。

由于信贷员之间信息对称,因此为了避免争抢优质客户,两个信贷员根据客户类型平分这一市场,各针对N个企业,企业成功的概率为θ,服从[0,1]上的均匀分布。因为软信息不能被总部识别,因此,信贷员有可能接受企业贿赂而给资质不合格的企业(θ<θ0)贷款。遵循Park and Shen(2008)和徐忠、邹传伟(2010)的做法,我们假设资质不合格的企业拿出其收益的一部分μθ(rf-rl)贿赂给信贷员,其中μ∈[0,1],rf>fl为企业经营成功后的收益率。在不考虑其他信贷员的行为时,信贷员会在如下条件中给资质不合格的企业贷款:

即受贿收入超过因为给资质不合格企业贷款所带来的薪酬损失(由于两个信贷员分享基层收益,对于受贿信贷员而言,受贿造成的薪酬损失也为1/2)时,信贷员具有受贿微观的动机以及可能会发生这种行为。根据等式(6),我们有:

令有,在信贷员接受贿赂的情形下,信贷员会对成功概率为以上的企业放贷,显然θ1<θ0。

由于基层整体收益会影响两个信贷员的收益,因此信贷员之间的行为会影响相互之间的收益。当信贷员2不寻租而信贷员1利用其决策权而寻租时,信贷员1的收益是:

其中,根据式(6),我们有:

进而我们有:

即在θ≥θ1时,信贷员接受贿赂的总收益要高于不接受贿赂的总收益。而信贷员2的收益是:

同理,当信贷员1不寻租而信贷员2利用其决策权而寻租时,信贷员2的收益也是Wn。当两个信贷员都利用其决策权寻租、接受贿赂时,各信贷员的收益为Wnn:

根据(12)、(11)和(8),我们有:

这表明如果两个信贷员都进行寻租,则都需要承担对方寻租造成的损失,从而其收入低于各自寻租却对方不寻租的情形。不过的符号并不能确定。

根据上述计算,我们得到表1所示的信贷员受贿博弈的支付矩阵。根据这个支付矩阵,得到命题2。

命题2:表1所示的信贷员受贿博弈的纳什均衡为(受贿、受贿)。

我们可以通过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来证明该命题。因此,信贷决策下放之后,信贷员的确会接受资质不合格的企业的贿赂,从而形成道德风险问题,此时,总行的收益为2(1-λ)REn,比不存在这一道德风险的收益2(1-λ)RE低了。这一损失意味着上文图中的薪酬成本曲线以的幅度上移,使得信贷决策权下放的可行区间萎缩,如果上移幅度足够大的话,将导致总部完全回收信贷决策权,此时,在更符合实际的θ0≥1/2时,会有软信息比重在(1-θ0)/θ0之上的企业无法得到任何贷款,因为贷款决策权回收的银行不会参与这个无利可图的市场。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来大型银行纷纷裁撤基层分支结构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社区银行并没有回收贷款决策权,而是引入同伴监督机制。由于基层总体收益会影响信贷员个人收益,因此,其他信贷员的寻租行为会导致自己收益下降,即Wc<W,因此,信贷员具有监督对方行为的激励。在上述模型中引入同伴监督行为。在支付软信息生产成本v之后,信贷员对本社区企业情况非常了解,因此,如果信贷员1监督信贷员2,则信贷员2是无法采取受贿等寻租行为的,反之也一样。假设监督成本为φ,可以得到如表2所示的监督博弈支付矩阵。当相互之间不监督时,不需要支付监督成本,两个信贷员都会采取受贿的道德风险行为,其收益均为Wnn;当仅有一方监督另一方时,未被监督的一方其收益为Wn-φ,而被监督方的收益为Wc;当双方采取互相监督的行为,则各自的收益均为W-φ。根据这一支付矩阵,我们可以得到命题3。

命题3:当φ足够小时,使得W-φ>Wc和Wn-φ>Wnn时,(监督、监督)是表2所示博弈的纳什均衡;当φ足够大,使得W-φ<Wc且Wn-φ<Wnn时,(不监督、不监督)成为纳什均衡。

我们也可以很容易通过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来证明命题3。这表明当监督成本足够小时,两个信贷员的最优选择均是监督对方。而当监督成本足够大时,两个信贷员的最优选择均是放弃监督。同伴监督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相互之间的信息对称,从而监督成本中最核心的信息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对于一个来自总部的监督员,由于缺乏地方化信息,至少支付v的成本才能有足够的信息进行监督。这种高额的监督成本可能使得监督本身就是不经济。而对于长期在同一社区经营的信贷员而言,他们对彼此的客户非常了解,对行业的地方化信息了如指掌,关于对方是否给资质不合格的企业贷款的情况也更容易了解。所以在通过支付v的软信息生产成本之后,就不需要支付额外的信息成本去进行监督了。因此,在连带责任机制下,即需要承担其他信贷员违规所造成的损失,信贷员会利用其低监督成本优势对其他信贷员进行有效监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道德风险的发生,进而保障了贷款决策权下放的可实施性。而且,作为一个纳什均衡,这种相互监督是可自我实施的。

四、客户经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基于连带责任与低监督成本的同伴监督机制和向下授权的组织形式有效地保障了关系型借贷技术的运行。这种组织形式的设计还需要具体化到对信贷员的激励,要通过完善信贷员的激励约束体系来激发信贷员的努力程度、控制信贷风险。在对组织结构安排的理论分析中,我们实际上已经涉及对信贷员激励机制设计的问题。比如需要针对不同的软信息比重,设定不同的激励强度,薪酬必须覆盖软信息生产成本,引入连带责任机制推动同伴监督等。这些都体现在社区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安排中。

第一,建立了一套完整、公开、透明且可直接量化到个人的客户经理薪酬激励办法,与业绩、规模挂钩的绩效薪酬是其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按月考核,上不封顶,从而对客户经理形成了有效的激励。这实际上就是典型银行与客户经理之间的收入分享机制,信贷员的收益与其为银行创造的收益密切相关。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对无积数的小额贷款中,泰隆银行的激励细化到每笔业务,并且非常重视业务的笔数,甚至比业务的总利润(即利息收入)更重视,比如做一笔业务给发多少钱。这和小微企业的小额信贷的特征密切相关。一是,笔数考核可以避免客户经理放弃小微企业而去追求大、中企业,后者不是社区银行经营的比较优势所在。二是,在控制经营半径之后,笔数考核可以激励客户经理在社区化经营中提高市场覆盖率,形成稳定的客户群,有效占领目标市场,并增加软信息生产量和降低软信息生产成本,从而在推动规模扩张的同时有效控制信贷风险。三是,根据笔数考核,可以有效覆盖软信息的生产成本(3),这是小微企业客户经理薪酬设计的重要原则。

第二,信贷员个人的收益和其自身业绩相关之外,也和其所在团队的收益密切相关。这一安排也适应了小微企业关系型借贷、社区化经营的要求。在一定地理半径内提高社区覆盖率是社区化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关系型借贷是“个人化”的交易,无法实现完全批量化生产,因此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需要由一个团队来完成“啃透”市场。一旦某一客户经理与社区关键人物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之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与该关键人物的垂直社会资本构建的成本则小得多,从而有效降低了总体的软信息生产成本。但这需要该客户经理的“牵线”。这种“牵线”只有在“休戚与共”的激励体系下才可以自我实施。此外,我们在上文中强调的同伴监督机制,也需要建立在“休戚与共”的连带责任下才具有可实施性,不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第三,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信贷内控制度。比如台州银行制定了“贷款三查制度”、“第一责任人制度”、“终身风险问责制度”和“信贷事后监督制度”四项核心制度,形成相应的问责体系,并由法律责任、经济与行政责任、尽职责任三个层次构成。信贷风险控制指标作为绩效指标中“质”的部分,具有一票否决效力。在该地区,同业之间地理距离极为接近,同业信息流动性强,信贷员在银行业的声誉至关重要,因此增加了其道德风险行为的机会成本。此外,如上文所述的,目前台州银行、泰隆银行等也在推行交叉检查,尤其是在相同级别之间的交叉检查,信息对称和低监督成本有效控制了内部的道德风险问题。

第四,鉴于小微企业信贷个别性的风险水平相对较高,泰隆银行、社区银行更新了其信贷管理理念,在收益覆盖风险的前提下,允许存在科学、合理的坏账容忍度。该理念认为:“不发放逾期贷款的信贷员不是一个好的信贷员,不但不利于信贷员的成长,而且会因信贷员的过于保守行为而丧失了许多放贷盈利的机会。”比如,台州银行相应调整了对信贷人员的约束机制,其免责制度规定在授信尽职的情况下,对所放贷款逾期率在2%以内的客户经理不予处罚(吴杰,2009)。

五、结论

针对信贷技术创新和弹性的利率市场化定价方式,这要求银行内部组织结构需要作出适应性的创新。这涉及信贷决策权的配置、监督和信贷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安排以及银行扩张方式等方面。本文利用委托代理模型证明了在关系型借贷中,软信息在小微企业信息中的比重很高,适宜的组织方式是将贷款决策权下放到负责软信息生产的基层。否则,当软信息比重高于一定水平时,银行不会进入这一市场。但是,决策权的下放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信贷员有可能利用软信息不可确认的特性进行道德风险行为,比如接受资质不合格企业的贿赂,从而给其发放贷款,造成银行呆坏账上升。这个道德风险问题是导致很多大型银行不得不回收贷款决策权,放弃软信息贷款比重高的基层地区的市场。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论证了具有信息优势的信贷员间同伴监督和连带责任机制可以避免这种道德风险的发生。此外,组织形式的设计还需要具体化到对信贷员的激励,要通过完善信贷员的激励约束体系来激发信贷员的努力程度、控制信贷风险,这包括:建立一套完整、公开、透明且可直接量化到个人的客户经理薪酬激励办法;信贷员个人的收益和其自身业绩相关之外,也和其所在团队的收益密切相关;建立相对完善的信贷内控制度,推行交叉检查,形成由法律责任、经济与行政责任、尽职责任三个层次构成的问责体系。

参考文献

[1]吴杰.目标与激励:两种小额信用贷款模式比较[J].上海金融,2009(1).

[2]徐忠,邹传伟.硬信息和软信息框架下银行内部贷款审批权分配和激励机制设计[J].金融研究,2010(8).

[3]Berger,A.N.and Udell,et al.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J].The Econimic Journal,2002(112):32-53.

[4]Stein,J.C..In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capital allocation:decentralized vs.hierarchical firms[J].Journal of Finance,2002(57):1891-1921.

[5]Berger,A.N.and Udell,G.F..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ME Finance[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6(30):2945-2966.

[6]Malhotra,M.,et al.,2006.Expanding Access to Finance:Good Practices and Policies for Micro,Small,Medium Enterprise[R].World Bank,Washiongton,D.C.

谈暂缓起诉的必要性和制度安排 篇7

一、暂缓起诉的内涵

所谓暂缓起诉, 是指检察机关公诉部门, 对于触犯刑法的犯罪嫌疑人, 根据其犯罪性质、危害程度及犯罪情节、认罪态度、犯罪后的表现等情况, 依法认为没有必要立即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作出的在一定期限内附一定条件和期限暂时不予提起公诉, 待一定期限届满后根据被暂缓起诉人履行和遵守义务的情况再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的一项制度。

二、我国推行暂缓起诉的必要性

1、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 实现诉讼经济的需要。

当前, 我国的刑事司法资源满足不了日益攀升的犯罪率需求, 案多人少的矛盾在基层检察机关特别突出, 一个轻微的刑事案件在公诉部门所经过的程序和重大复杂的案件所经过的程序没有多大的区别, 效率低下, 资源浪费, 无法保障法律适用的社会效果。检察机关公诉部门所办理的案件中, 有一半是三年以下的轻刑案件, 虽然现在审查起诉环节建议法院实行简易、简化审等程序, 但其决定权在法院, 法院往往根据各种理由决定不适用简易程序和简化审理程序, 仍然要求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 庭审讯问、举证、质证、发表公诉意见、辩论等程序不能缺少, 因此, 简易程序和简化审理程序没有完全达到刑事司法审查的繁简分流目的。由此, 暂缓起诉的构建就很有必要, 它可以在审前有效地分流案件, 缩短诉讼时间, 减少控辩双方的投入, 避免案件在审判阶段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 能有效提高诉讼效益, 节约司法资源和成本, 体现诉讼经济原则。

2、弥补我国现有起诉制度缺陷的需要。

我国的现有起诉制度可分为两种:起诉、不起诉。其中不起诉分为三种:绝对不起诉、存疑不起诉、相对不起诉。这种起诉制度存在缺陷, 尤其是对三年以下轻刑案件, 大多数是检察机关公诉部门起诉到法院, 法院判决了事, 很少一部分作不起诉处理。即使作不起诉处理的案件, 也只是对不起诉之前已经赔偿、退赔和退赃完毕, 被害人、被害单位放弃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相对不起诉, 而对那些犯罪情节轻微, 犯罪嫌疑人认罪、悔罪较好, 在审查起诉的时候无力赔偿、退赔、退赃, 但其承诺在一定的期限内能够赔偿、退赔、退赃和履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给付的案件却不能作不起诉处理, 有违法律适用的公平正义。另外, 检察机关作出一个不起诉的案件后, 实际上具有终局决定的意义, 之后不论被不起诉人有何表现, 都对其没有影响了, 这种缺乏监督制约的制度不易让其吸取教训, 真正改过自新。因此, 推行暂缓起诉制度, 对轻刑案件根据一定的条件暂缓起诉, 有利于克服不起诉制度中的缺陷, 促进对犯罪人的改造。

3、减少、控制犯罪。

现代世界各国都日益认识到, 减少和控制犯罪的首要问题不在于惩罚犯罪, 而在于预防和改造犯罪。一个案情简单、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不深, 往往为初犯、偶犯, 案发后悔罪表现好, 并能或在一定的期间内能积极主动地履行一定义务, 恢复被其侵害的社会关系, 但由于他们不具备刑法规定的“不需要判处刑罚和免除刑罚”的情节, 检察机关不能做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 以及不起诉制度控制严格, 不起诉程序启动和实施较复杂, 不起诉案件在司法实务中比较少的情况下, 只能依法提起公诉。一旦提起公诉, 判处刑罚, 贴上犯罪的标签, 足以使一个人的名誉和前途受到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这一“前科劣迹”增大了其回归社会的成本, 本来是主观恶性不大的初犯、偶犯, 一旦被判刑投入监狱很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 尤其是未成年人其人格尚未最后形成, 被判处刑罚或投入管教所后极不利于其人格的矫正, 也与我国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工作方针不符。暂缓起诉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促使犯罪人改过自新, 回归社会, 更好地预防犯罪、减少犯罪、控制犯罪、实现刑罚的目的。

三、暂缓起诉的制度安排

适用案件范围:首先, 主要是法律定刑为三年以下的轻微刑事案件及少部分可能判处三至五年的刑事案件。但以下案件不能适用:1、危害国家安全及严重的恶性暴力犯罪案件;2、有犯罪前科的案件。其次, 适用对象限于初犯、从犯、偶犯、预备犯、中止犯、防卫过当犯、避险过当犯, 数额较少犯、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有严重生理缺陷的人犯罪, 以及亲友、邻里、夫妻、同学、同事等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 犯罪嫌疑人认罪, 悔罪表现好, 在暂缓起诉期内能够赔偿被害人、被害单位的损失及采取有效措施恢复被其破坏的社会关系。最后, 必须是构成犯罪且犯罪嫌疑人同意接受暂缓起诉的案件。防止把不构成犯罪的案件利用暂缓起诉制度处理, 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暂缓起诉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不起诉, 它还存在起诉的可能性, 实体上也涉及到犯罪嫌疑人有罪的问题, 而且在考验期间还将承担一定的义务, 这种决定必然影响到了犯罪嫌疑人的权益, 所以检察机关作出暂缓起诉的决定理应征得犯罪嫌疑人的同意。 (下转第50页) (上接第101页)

暂缓起诉的考验期及应承担的义务。为了加强对被暂缓起诉人的制约, 也为了保障被暂缓起诉人的合法权益, 避免其承担过重的诉讼负担, 有必要确立一定的考验期限。暂缓起诉的考验期限根据案情的需要和罪质的不同, 可在6个月以上2年以下设置。在暂缓考验期内被暂缓起诉人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 取得被害人和社会的谅解, 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 完成对自己的改造。被暂缓起诉人履行和遵守的义务应是:1、赔偿被害人、被害单位的物质及精神损失, 向被侵害的社会公共利益管理机构支付一定的金钱或履行一定的修复、维护、重置劳务;2、赔礼道歉, 立保证书, 进行相关的心理治疗, 参加学习和劳动技能培训, 为回归社会创造条件;3、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按照执行机关规定, 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 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暂缓起诉执行期间, 应由公安机关对暂缓起诉对象进行监督和考察, 了解考察对象的表现, 并写出有关考察材料, 送交作出暂缓起诉决定的检察机关。

旅游活动的时间安排和疲惫度研究 篇8

一、调节旅游活动的时间

(一) 受环境的影响

旅游活动安排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比如季节, 天气, 气温等外在因素。夏天南方温度高, 偏热, 又恰好是梅雨季节, 这在很大程度会影响游客的出行。众所周知, 在南方有很多可供游玩的景点, 比如云南大理、丽江, 以及江浙地区也有许多有名的景点, 但是在选择出行时间时, 需考虑到炎热的天气给身体和精神带来的不良反应。旅游的景点同样也受到季节的影响, 有些旅游景点适合冬天去, 比如东北三省, 冬天去东北看雪景, 获得的旅游体验会比夏天去更难以忘怀。

还有少数民族一些比较特殊的节日, 如果游客对这些少数民族的节日感兴趣, 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赶到固定的场所参加节日, 否则就会错过, 还需要再等一年, 比如傣族的泼水节,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中旬, 持续的时间在三到七天, 这是在特定的时间里的旅游项目, 因此必须调节好旅游活动的时间。

(二) 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

旅游是对压力的舒缓, 现在工作时间越来越长, 休息的时间越来越短, 工作压力也大。一般最长的假期, 也就是国家规定的假期, 主要是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这两个时间段, 因此大部分人喜欢在这两个时间段携家带口去各地旅行, 每年都使各地的旅游景点达到负饱和状态, 比如九寨沟在国庆的时候就达到了游客高峰期, 在2014年国庆节第二天, 九寨沟就有4万多名游客, 超过了景点的负荷, 尤其是报团和自驾游的游客比例不同, 导致景区混乱。丽江是云南著名的旅游区, 在2014年国庆假期, 进出丽江的车辆达到613771辆, 在七天的时间里就达到了40万游客, 而在玉龙雪山景区就有9万游客, 根据记者采访游客得知, 国庆黄金周期间, 不仅丽江的旅游交通工具已经爆满, 而且在丽江居然找不到可以住宿的地方。除此之外, 有时还因为游客太多发生事故。例如在2013年重阳节那天, 江西庐山西海风景区对本地居民实行免费政策, 结果导致游客超量, 每天达到7000人, 在上午十点的时候, 在一个本来只能通过15人的通道站上了100多人, 且互相拥挤, 导致桥面坍塌, 结果18人落水受伤。以上说明应该慎重选择出行时间。

旅游一般是受工作时间的限制, 如果计划去旅行。可把工作时间和假期进行调动, 避免黄金周出行。或者可以去一些未被发掘的景点, 但是又有其特色的地方旅行, 比如一些较偏远的乡村, 不仅空气清新, 可以使自己全身心得到放松。还可以避开拥挤的人群。

(三) 设计合理的出游路线

合理的出游路线可以提高旅行的效率。减少在路上浪费的时间, 在出行之前, 可确定自己何时出行, 又何时结束旅行, 及时在出发前定好来回的火车票, 免得到时候因为买不到返回的火车票而耽误工作。确定旅游的景点, 以及下一个要去的景点, 在网上了解当地的天气以及交通情况, 做好心理准备, 除此之外, 还需在网上定好酒店, 方便自己一到目的地就可以休息。许多游客在旅行之前没有明确的计划, 结果到了目的地后, 因为找住宿和旅游路线耽误了旅游的最佳时间段, 而且容易使游客产生疲惫状态。

(四) 自身因素的影响

旅行需要耗费自己大量的精力, 如果自己身体不适, 不建议去较远的地方旅行, 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 容易出现未知的风险。游客在计划旅行的时候, 应该充分考虑自己身体素质, 在什么时期, 自己适合出行, 把自己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例如有些人因为感情上受了打击, 而没有目的的去旅行, 这既不能达到出游的效果, 反而会让亲戚朋友担心。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充分感受到旅游带来的体验,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二、剖析旅游疲惫度

(一) 疲惫度影响旅游活动体验

在我们潜意识的思想中, 游客的体验是指人的精神和体力达到一定阶段时, 存在于人的意识中美好的感觉, 是一种内在的反应。但是出现疲惫状态时, 尤其生理方面的疲惫, 人的体力会下降, 同时也会影响人旅游的心情和智力。在旅游的时候, 因为心情不佳, 而导致错过一些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点, 或者独特的传统的有特色的节目表演, 或者没有跟上导游要讲解的速度, 没有体会到旅游带来的享受。

旅游是一种体验, 而不是去享受旅游服务, 体验和服务最大的不同是服务带来的是外在的商品体验, 而体验是自我内在的升华, 体验是消费者自身的享受, 所以游客是体验的主体, 如果主体出现了疲惫现状, 身体上出现了不适, 精神状态不佳, 在心理上出现了认知功能下降的现象, 同时在社交方面, 也变得力不从心。这些因素会严重影响旅游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效果。

游客体验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 比如吃、住、行带来的一系列困难, 所以说旅游体验在于人的行为特征与外在环境因素的互动。旅游的核心字眼是一个“游”字, 因此在旅行中, 如果刚好碰上旅游“黄金周”旅游景点的游客会非常多, 这会增加游客视觉和听觉上的疲惫度, 作为有经验的导游, 在这个时候应该对游客做一些心理的辅导, 或者事先通知游客景点内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这样即使游客会出现疲惫, 也不会责怪导游。疲惫度确实会影响游客的体验, 为了让游客能更好的体验旅游, 企业可以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 让游客亲身参与到活动中, 让游客亲身经历, 难以忘怀。也可对游客疲惫度影响因素做一个调查, 在旅游景点建立可供游客休息的场所。

(二) 疲惫的主要影响因素

游客的疲惫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个是生理上的疲惫, 另外一个是精神上的疲惫, 而心理疲惫会导致人的审美出现疲劳状态, 导致心理疲惫的主要因素有, 长时间不休息的旅行;在旅途中长时间步行;在景点或买车票时等的时间过长;睡眠质量受到影响;饮食不当或不按时饮食等。引起精神疲惫的因素有:生理上疲惫;人群过多, 过于拥挤;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过多无法辨别的信息量;环境的吵闹等。

长时间在旅游景点徒步旅行会增加游客的疲惫度, 根据对旅行社旅行活动的调查, 比如在贵州旅游的游客徒步的时间一天需要两到三个小时;在比较小的景区一般步行需要半个小时以上;而在比较大的景区, 例如在黄果山景区, 如果你要去看黄果山瀑布、陡坡塘瀑布和天星桥等景区, 采用步行的方式, 最少需要四个小时。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采用各种各样的交通方式, 比如飞机、火车、汽车等, 一般去一个地方旅行一天需要坐三到四个小时的车, 在坐车的时候, 因为保持不动的时间较长, 身体缺乏伸展运动, 导致身体会出现不良反应。

等候排队现象也会影响游客的旅游情绪, 在旅游的时候, 如果报旅游团, 就需要等待游客团体的集合, 在旅游高峰期的时候, 堵车等待的时间比较长, 容易引发游客的烦躁情绪。还有在景区的等待现象, 比如在景点买票, 排队等候观光电瓶车, 还有就餐等候时间, 在旅游旺季的时候, 不仅等待的时间长, 而且就餐的地方拥挤等。旅游时等候的现象很普遍, 在各种需要等候场合, 有些修建可供等候的休息区, 比如机场, 观光旅游车的座位, 就餐的餐厅, 企业在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的有限的长椅等, 但是等待不是休息, 如果等候时间过长, 会引发游客焦躁等情绪。导致游客体能消耗, 出现疲惫状态。

三、疲惫度的应对措施

(一) 游客可合理安排自己的旅游活动强度, 建立优质化的旅游体验

游客选择旅游活动, 是各种旅游活动和服务组合起来的一套全方位的体验, 选择产品的时候, 每个游客都希望自己有一次愉悦的、印象深刻的旅游体验, 为了让游客能完全享受到旅游景点带来的视觉感受, 一般旅行社会设计好路线, 一天可游览一个较大的景区或两个稍微较小的景点, 但是, 如果在比较短的时间, 将全部的旅游景点一次性观光, 很容易会使游客产生生理上倦怠, 从而也会影响游客精神上的享受, 出现审美疲劳。因此在旅途中, 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游客要学会“舍”和“得”的原则, 时刻保持自己的体力。只有在良好的体力精神状态下, 才能更有效的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 比如在选择旅游景区的时候, 如果是大景区, 可以首选一些最有特色、最有吸引力的景区去观看, 在精神状态比较好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去选择一些其他的景点, 除此之外, 游客还可以选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帮助游客放松的工具, 比如眼罩、环颈枕头、耳塞等等。借助这些产品可以使游客得到比较好的休息, 及时恢复自己的精神状态。

(二) 旅行社设计路线时应考虑到休息的场所

在安排旅游活动和设计路线时, 需充分考虑到游客的身体素质, 安排休息的时间段刚好有休息场地, 一般在三个时间段需要有休息场地, 包括在景点游玩时, 需要安排一个休息的时间段, 在路上堵车或等车的时间段, 以及旅游过程中等待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设计好合理的路线, 旅行社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 进行简单的估算, 至于时间点的计算可以根据一些旅游景点开放和关闭的时间, 或者以观看比较有特色的节目表演为时间点。以及可能因为交通方式而耽误的时间, 比如火车开车的时间或飞机起飞的时间。时间段变化性比较大, 但是时间点一般是可预见性的, 而且是比较固定的。因此旅行社在设计路线时需考虑到休息的时间点, 这也是游客的需求。为了让旅行社能合理的利用资源, 在设计路线时不至于走弯路, 走原路, 需充分考虑到其中的影响性因素, 否则再完美的旅行线路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 在景区增加可休息的场地

在景区建大量休息的场所是不科学的旅游管理, 因此在增加休息场所时需考虑到各种因素, 比如旅游旺季时游客预期达到的数量, 旅游景点的布置和设计的要求, 不能为了增加休息场地而破坏景点的完整性。但是游客在游玩时如果身心疲惫, 就会影响游客旅游的心态, 比如有的游客会因为疲惫寻找休息区, 例如一些坑洼的石头, 或破旧的椅子, 根本无暇顾及身边美丽的旅游景点, 即使没有找到, 游客也会继续找。所以为了方便游客的游玩, 可在景点适当增加一些休息地, 这也是满足大众的呼应。

在景区设置休息地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不能影响游客观看旅游景点, 考虑到游客在疲惫时休息的需要, 不能破坏景区里面的资源, 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 以及大部分景点的设计是完整的, 蕴含着时代意义的, 是不容破坏的。因此设计一个比较成功的休息地, 既可以为景点做到增加吸引力的效果, 又能衬托景点的美丽。这样游客在休息和调整状态的时候, 也能观赏到赏心悦目的景色, 给游客留下深刻的体验。休息场所也是景区的一部分, 不能盲目修建, 可以一些新的科学技术, 采用生态无污染的新材料, 这样可以使外观与景点的理念相互配合, 也可以从侧面达到宣传的效果。

四、结语

在假期的时候, 一些有名气的景点人满为患, 每次旅游结束, 带来不是享受的体验, 而是增加了无形的疲惫度, 但是旅游的人群还是趋之若鹜, 在传统的想法中, 旅游应该是完全放空自己, 获得身心的享受, 但是现在旅游却是让人身心疲惫, 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旅游时间, 享受旅游带来的体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人平均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消费思想的改变使得旅游成为了重要的娱乐消遣方式, 在假期的时候,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旅游, 旅游的地点已不受空间的限制, 去国外旅游也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在假期旅游容易碰到旅游高峰期, 尤其是在十一和五一期间, 旅游景点可谓人山人海, 因此安排好旅游活动时间, 可以减轻旅游带来的疲惫度。

关键词:旅游活动,时间安排,疲惫度

参考文献

[1]侯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人体舒适度动态特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2]陈霖.景区服务质量、旅游者体验、旅游目的地形象关系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 2013.

[3]李杰萌.基于时间分布特征的主题公园旅游者感知差异研究[D].华侨大学, 2014.

[4]佘赛芬.福建世界级自然型旅游景区客流时空特性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2.

[5]毛爱云.赴湘会议旅游者行为研究[D].广西大学, 2013.

组织和安排 篇9

关键词:小学,体育活动,课外活动,措施

一、开展体育活动的必要性

现在教育部已经有了相关的文件, “每天开展一小时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了小学体育活动发展的具体的指导。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阶段, 但是现在的小学生近视、身体素质差、肥胖情况非常普遍, 如果不能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加强的话, 就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1. 有利于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

很多习惯都在很小的时候养成的, 体育活动也是如此, 如果学生在小学的时候不能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 相应地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的话, 那么体育运动的兴趣就难以养成, 这对以后的体育运动的价值观都存在一定的影响。体育运动带来思维活跃、心情舒畅、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好处, 有利于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的身体血液流动加快, 新陈代谢加速, 脑部供氧量充足, 这样对于学生的思考、思维有更大的帮助。经常运动的学生相比那些总是坐在教室里读书的学生来说思维更加活跃, 掌握知识速度更快。有了良好的身体状态, 才会激励学生去做很多事情, 相反的, 如果学生的身体状态非常差的话, 身体本身的负担就比较重, 更谈不上思考、交流了。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开展体育活动已经迫在眉睫。

二、体育活动的安排措施

1. 更新观念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 学习成绩至上的影响, 现在很多学校还不能认识到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性。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必须要加深思想认识, 要使学校的管理层到教师都认识到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以往观念的影响对我国小学比较深, 所以在开展相关的措施的时候, 需要对小学的主要领导干部进行必要的思想传达, 使其能够理解教育部开展体育运动的长远考虑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然后经由校领导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教育, 使小学教师在具体落实上能够保质保量, 并将其计入到教师的考核里面, 保证其具体的实施。

2. 总体目标

加强思想认识之后就需要实行, 在实行过程中需要对活动进行时间上的规划, 这样才能保证计划顺畅实施。首先要确定活动的总体目标, 由于小学的学习实践安排相对比较紧凑, 大课间时间比较充裕, 主要的目标就是抓住大课间进行体育活动,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适当进行课外活动, 不论课间或者课外体育活动, 都必须严格保证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的目标。

3. 具体执行

为了体现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 需要由校长任课间活动组长, 并由相关领导以及班主任组成课间体育活动小组, 加强对于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控制。

具体的时间安排为:上午的第一节课后的大课间, 进行为时30分钟的广播操、自编操、冬季跑操、素质练习等活动;上午第二节课下课进行眼保健操的练习。下午第一节课下课后进行五分钟的眼保健操练习, 如若当天有体育课, 只要完成40分钟的体育课程, 就能够确保每天进行体育活动一小时的目标, 如果当天没有体育课, 下午的第三节课就是学生的活动课, 学生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这主要根据教师的具体特长来安排, 如果班主任有相应的特长或者是可以联系到其他的教师参与体育活动, 就可以由老师们组织;如果没有老师在这方面擅长的话, 可以为学生准备跳绳、篮球等, 由学生自由支配。整个活动工程应由音乐来发号令, 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中快乐地享受体育活动。

综上所述, 对小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育活动以及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 而且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领导及教师都应该加强认识, 层层进行思想教育, 使体育活动能够切实地推行。

参考文献

[1]陈文卿, 谢翔主编.学校体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图书管理员的自我培养下一篇:交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