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信息化

2024-07-28

畜牧业信息化(共12篇)

畜牧业信息化 篇1

本刊讯 (记者颛锡良) 10月16日, 河北省畜牧兽医信息宣传暨畜牧业信息化管理培训会在石家庄召开。省农业厅总畜牧师马利民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处长王志军, 省畜牧兽医局综合处处长师校军、副处长杨国恩, 省畜牧业监测预警服务中心主任安金奇等, 以及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 辛集市、定州市农业局 (农牧局、畜牧水产局) 的主管局长、办公室主任 (科员) 等出席会议。

马利民总畜牧师在讲话中, 首先对2015年全省畜牧兽医信息宣传工作作了全面总结。他指出, 今年以来, 我省的畜牧业信息工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信息体系建设、应用水平及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已由过去的期刊及网站单一方式, 发展成为拥有综合信息数据平台、短信预警平台、信息移动互联网等多种传播方式相融合的信息化体系。这些传播渠道的互联互通, 在宣传全省畜牧兽医政策法规、普及推广新技术、促进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全省畜牧业信息化体系已经逐步建立。目前河北省畜牧医综合信息平台已经投入运行, 已经具备数据查询统计、身份认证、安全管理等功能;监测预警工作也正在扎实推进, 自2013年8月建立信息预警平台以来, 发送对象由最初的养猪户扩展到现在的奶牛户及家禽养殖户, 受惠者达到了8500多人, 截至9月底共发布各类预警信息合计85万多条;纸质信息媒体也得到了积极拓展。为满足养猪从业者对定位精准的窄众化期刊的需求, 2013年底, 在《北方牧业》、《今日畜牧兽医》的基础上, 创办了《规模猪场》杂志, 三本刊物定位各有侧重, 发行量逐年攀升。二是全省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目前, 河北省畜牧兽医综合信息平台功能设置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增补了有机畜产品认证模块及示范场模块, 修改了生鲜乳运输菜单的部分功能设置;河北省畜牧兽医网站也进行了全面改版, 增加了通知公告的在线收阅及套红打印等功能;同时, 开发了畜禽预警软件及综合信息移动软件, 实现了即时数据信息上报、更新、管理及信息获取的功能, 适应了移动互移网时代阅读习惯的改变及时间碎片管理的诉求, 为预警平台短信提供了更加详实的数据。三是信息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方面, 对时效性强或突发性工作快速反应, 优先在网站上发布;一方面, 对连续警醒的工作则通过预警平台多次推送, 并对需要深度报道的深挖素材在期刊上刊登。同时, 积极探索与不同性质企业的期刊投寄合作模式, 改变投递形式, 适时对订户的收阅情况进行跟踪服务。

马利民总畜牧师指出, 畜牧业信息化在我省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在发展中有些问题亟待解决, 集中体现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平衡、重视硬件建设, 软件管理及投入不匹配, 信息运用不充分, 以及信息安全意识差, 导致泄密和电脑系统感染病毒等方面。

就如何做好今后的全省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马利民总畜牧师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 各地在今后要进一步强化信息报送工作, 要在工作中当好过滤器和加工厂, 多总结、多提炼, 从中发掘出重点突出、点面结合, 有分析、有建议的高质量信息。在报送手段上, 要始终注意在“快”字上下功夫, 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 建立快速、灵敏的反馈体系, 运用电脑网络报送情况, 逐步淘汰信件邮寄等落后的报送方式。同时, 要加强信息化与畜牧业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合。不仅要做到河北畜牧兽医移动端要与河北省畜牧兽医平台融合, 还要加强预警软件与预警短信平台的协同联动。在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问题上, 他要求各地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 全面做好各单位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特别要注意上网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和移动介质的使用、保密防范问题。对于如何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机制, 马利民也讲了具体意见, 要求大家要不断强化组织领导, 切实抓好人员培训和信息应用, 以及督导检查等项工作。

就如何做好2016年度《北方牧业》《今日畜牧兽医》和《规模猪场》发行工作, 马利民总畜牧师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说, 2016年度报刊发行工作就要开始了, 各地要主动而为, 强化创新机制, 切实加强领导, 认识组织落实, 增强自觉性, 制定具体措施, 明确责任, 确保目标完成。

会议对2015年全省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及优秀工作者名单给予了表彰。

会议期间, 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王志军处长就“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了精彩的报告。

畜牧业信息化 篇2

辉县市畜牧局办公室 2009年4月2日

全市畜牧业生产实现首季开门红

畜牧业信息化 篇3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介绍

1、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技术”是指将计算机科学的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所派生的诸多技术性和经验性成果的总和。“网络通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对图形和文字等形式的资料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等,使信息资源达到充分共享的技术。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运行下,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在我国,最早着手建设专用计算机广域网的是铁道部,1980年铁道部即开始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20世纪80年代后期,公安、银行、军队以及其他一些部门也相继建立了各自的专用计算机广域网。自1994年4月正式接人互联网以来,我国对计算机网络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利用率大大提升。目前,我国网民总数突破了1亿大关,上网人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IP地址总数达到6830万个,排名世界第四,这给中国农业及养殖业信息化程度带来了机遇。

二、计算机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1、养殖场档案管理。养殖场涉及管理的项目比较繁杂,尤其规模场,存栏数量大,品种高端,建立规范档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产业效益。养殖场档案管理包括,养殖场基本信息管理和畜禽基本信息管理两方面:①养殖场基本信息管理如:人事信息、日常养殖事务、财务、饲料兽药库存等信息管理;②畜禽基本信文/高福东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农牧局息管理如:建立畜禽来源、品种、体态特征、存栏数量、种用畜禽基本属性等信息的数据库,随时对畜禽的出生、购入和出栏进行添加、编辑、查询等基本操作,便于统计。

2、畜禽饲养自动化体系建设。畜禽饲养的自动化在是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被应用于奶牛场。20世纪70年代中期,荷兰开始采用奶牛编号自动识别器,是欧洲最早实现奶牛场管理自动化的国家之一。我市一家畜牧有限公司最早采用奶牛场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养殖场。全场采用RFID牛只无线识别,对牛只做实时动态管理,运用DC305软件,对牛只繁育、产奶、防疫等进行全程监控、记录。此外,通过数据采集处理,运用数据库,对奶牛还可以实施体重监测、乳腺炎预防、发情期自助诊断等福利功能。

3、动物遗传育种方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是以农业动物遗传改良为总体目标,以基础研究为主,向应用研究延伸,主要对猪、牛、羊、家禽和淡水鱼类等研究。现代遗传育种主要是由收集和储存庞大的畜禽遗传数据,利用先进统计学计算方法,给出最优育种方案。有了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数据模拟和数据计算就有了更好的工具。如种畜禽家谱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调查、评估管理畜禽遗传资源,使用BLUP(最优线性无偏估计)模型计算机随机模拟方法研究不同群体规模、公母比例和性状遗传力下所获得的遗传进展,寻找并培养出品质高、适应性强、符合人类需求的畜禽品种,取长补短,加快遗传改良进程。另外,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联网共享信息资源,统一遗传评估与联合育种。

三、意见和建议

1、可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网络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化网络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力保证,及时做好畜牧业的监测和预警,同时也便于产品追溯查询。如果我们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等工作,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库,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发布及时准确的信息,既能保证市场的稳定性,又能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同时,也能推动畜牧业提升。此外,通过系统的完善,有利于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便于可追溯查询。例如,我市已经在2014年7月全部实施畜禽动物检疫电子出票,网上填报避免了手写检疫证明不规范、字体不统一、迟报、漏报、错报的现象发生,实时掌握出证情况,便于数据统计与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2、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远程辅助诊断系统,加快物联网的建设。遠程诊斷系统,已在水生动物疫病诊断上应用。该系统是由全国水产养殖权威专家组成的专业防治平台,根据求助者提供图片信息,病症描述等关键要点,专家给出结论。如2011年,我市一家中华鳖养殖户,病鳖出现对外界应急敏感性降低,行动迟缓,不吃食,颈部充血溃烂,腹甲部出现红斑等症状,多次用药不见好转,到了亲鳖繁殖季节,万一操作不当,很可能导致成批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养殖户向我局咨询,技术人员用数码相机拍到病鳖照片,上传到远程系统上,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病害信息,得到专家库的权威专家及时诊治,给出有效治疗方案,控制了病害蔓延,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养殖户的好评。我觉得随着专家库的专家增多,临床病例的丰富,完全可以归纳出专家智能系统。可以将相似症状的疾病归纳在一起,模拟专家诊断思维,通过兽医临床诊断的大量样本结合专家经验和书本知识,对疾病信息进行分值计量定义,找出症状与疾病之间的规律,最后作出诊断,这样也能随时随地为养殖户服务。

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抢抓机遇,将信息技术最新成果运用到畜牧业中去,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把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养殖场所,从而实现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升级,加速提高畜牧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

畜牧业信息化 篇4

1 管理目标

优化畜牧产业链, 提高畜牧生产力, 数据集中, 统一信息化管理;支持和促进部门管理标准化;提高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与管理层的控制能力;提高工作的自动化水平, 减少工作的失误。

2 功能目标

通过使系统功能模块分批应用, 逐步体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1) 项目软件系统将动物防疫的基础信息——饲养场信息、动物信息、防疫站信息、防疫人员信息、交易市场信息、屠宰场信息、动物类型信息, 动物防疫的业务信息——防疫信息、检疫信息、交易信息、屠宰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自动集成。

(2) 结合先进的地理信息 (GIS) 技术, 准确录入并直观的显示铁路、公路、村庄、水系等背景地图信息及养殖场、防疫站、交易市场、屠宰场等场所的位置。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地图信息、防疫数据信息等进行综合管理, 建立准确、完整防疫信息系统, 以满足动物防疫等日常工作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的重大动物疫病控制指挥调度系统, 使用专用地图, 图表等方式准确显示防疫数据, 对发生的疫情在地图上准确定位、准确分析并进行模拟布控。该系统的建立, 将对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暴发和蔓延, 为畜牧业生产和畜牧业防疫实施数据化管理提供良好的平台。

(3) 系统提供灵活的权限控制, 从业务功能、业务数据、操作功能等方面进行控制, 保证每个权限用户只能操作自己或者自己部门的数据, 实现业务的数据的安全控制, 预防泄密。

(4) 系统提供一系列的统计分析报表, 帮助领导及时了解销售的有关情况, 从总体上把控全局, 督促有关业务的开展。

3 应用目标

(1) 提供一个空间信息平台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必须在统一数据源, 合理划分信息责任区的基础上进行。统一数据源保证信息的唯一性和正确性的基础, 它减少了信息的重复录入, 提高了销售部门的工作效率, 划分信息责任区, 是责、权、利正确分配的有效体现。

(2) 为管理者提供一个控制平台

控制平台就是管理者能通过业务控制平台, 即把有关的各项制度、标准, 通过程序控制落实到中心的各项工作活动中去。把销售整个管理全过程纳入计算机管理之内, 规范业务流程, 加强库房环境的监测管理。

(3) 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决策支持平台

决策支持平台即为决策者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分析平台;即通过系统内广域网, 在数据中心的基础上, 建立面向管理层的综合信息查询系统, 形成自下而上的反应灵敏的、运行可靠的信息网络, 把决策者需要的各项数据、指标, 通过程序实时地反映给决策者, 以便决策者及时地经营方针、管理制度进行调整。

(4) 为系统维护者提供一个集中维护平台

实现销售体系营销管理系统联网的完善架构, 把信息化管理全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于全面管理销售过程的数据, 并进行集中管理, 使得有关数据真实完整, 便于管理人员随时进行统计查询时, 能够得到准确、有效、可靠的标准数据, 从保证领导的决策有效性和及时性, 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5) 工作流程定制

在审批流程中, 要求能配置审批环节、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 (也可手工) 流转。即需要系统满足有关业务单据在需要审核时, 能够根据预先设置的流程处理环节进行自动的流转, 在当前审核人完成处理后, 自动传递到下一审核人的系统主页工作台的醒目的位置上, 等待该审核人进行审批。

在业务操作上要求操作界面尽量简洁、操作方式尽量简单, 各子系统尽量独立设计。

(6) 实现国际畜牧资源共享

可以提供跨地区数据对比, 标准化对比, 投资管理优化方案, 疫区控制优化方案, 连接国际A畜牧行业标准化运营平台端口共享国际畜牧行业资源。

畜牧兽医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篇5

指挥GIS系统设计方案

为加快我市畜牧兽医管理信息化工作,有效开展畜牧兽医管理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分析、应用、辅助决策、疫情应急调度指挥和灾害影响评估,现制定我市畜牧兽医管理及动物疫情应急指挥GIS系统设计方案。

一、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为:建成完备的市级畜牧兽医信息化基础设施,以畜牧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建成功能齐全的市级畜牧数据中心,实现 “市、县、乡、企业(养殖场等)信息互联共享”。

系统建成后,一是可建立全市畜牧兽医管理信息数据库,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可实现对养殖场等场所卫星航空定位展示和有关数据信息查询、统一;二是通过分析应用系统对全市历年畜牧兽医管理有关数据信息统计、分析、比较、应用,利用柱状、饼状、趋势图等形式对历年数据直观展示、汇总及分析,为辅助决策提供依据;三是通过对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及模拟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卫星定位展示和有关数据统计,能快速、高效实现对动物疫情的应急调度指挥和灾害影响评估。

二、建设方案

(一)系统总体架构。

1.最初信息来源和信息使用者层,包括办公人员、巡查人员、县级管理人员、视频信息接入等信息来源和指挥平台、监督平台等信息处理和使用者。

2.系统业务层,主要提供系统业务功能,包含畜牧业生产管理系统、畜牧市场运行监测系统、卫生监督系统、动物疫病预警预报系统、应用服务支撑系统、系统维护子系统等几个系统。

3.系统支撑软件层,由各种中间件、服务组件和接口组成,主要包括工作流中间件、GIS服务组件、位置服务中间件、消息中间件和安全中间件等组成。

4.数据层是整个系统业务实现的支撑,并是将来系统功能和数据扩展的基础,保障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包括空间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档案数据库、管网数据库。

5.基础层,包括语音通讯网、公众英特网、政务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和相应的硬件设施。硬件层为系统提供通信、安全等基础设施。

本系统由信息采集、分析应用、地理信息应用系统3个子系统构成。

(二)系统组成。

按照总体框架,设计畜牧生产管理系统、畜牧生产运行 监测系统、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动物疫病防控及应急管理系统、应用服务支撑系统、平台维护系统等6个系统。

1、畜牧生产管理系统。

畜牧业生产和市场运行监测体系系统,为宏观调控和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提高监测效率、增强监测时效性和准确性。包括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管理、养殖场管理、兽药及饲料企业管理、畜牧业环保管理、手持终端综合应用管理和综合信息发布管理等几个功能模块。

(1)规模化养殖场管理模块。

利用手持移动GIS技术,系统可以辅助测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经纬度数据,并实现实时成图及数据上传服务。结合航空遥感图或卫星遥感图,系统可以建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GIS现状分布图等,完成畜禽养殖场的空间数字化、可视化工作。

结合现场数据调查,用户可以编辑维护养殖场基本情况、生产情况、经营状况等属性信息,建立起GIS属性数据库。

系统完成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有机结合,实现基于GIS的空间查询、空间统计和空间分析,自动生成分析图表和统计报表,实现打印输出。

(2)兽药及饲料企业管理模块。

系统不仅可对全市目前及往年兽药生产、兽药销售、饲 料生产等企业的现状进行分布显示、信息查询、空间定位,还可以对相应企业的经营生产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自动生成各类GIS分析图表,让兽药、饲料管理部门有直观的了解。

(3)畜牧业环保管理模块。

在畜牧业管理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系统建立了畜禽场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模型、周围生态环境对畜禽场影响分析模型等,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提供辅助决策。

(4)手持终端综合应用管理模块。

通过在手持终端中装入电子地图和规模化养殖场的基本信息,用户可观察到自己在电子地图中所处地理位置,并方便地对周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统计、测量等操作。当需要由系统服务器中获取一些更为详细的数据时,系统会自动进行GPRS无线网络连接,进行无线数据传输,获取并显示详细图形和属性数据。

(5)综合信息发布管理模块。

包括图层管理、图形浏览、图形测量、信息查询、地址定位等功能。

2、畜牧市场运行监测系统。

设计动物及动物产品价格信息采集、畜牧业出口管理、发展趋势管理、发展规划决策等四个功能模块,实现对畜牧市场的运行管理和监测。(1)动物及动物产品价格信息采集模块。

设立若干动物及动物产品信息采集点,在产地每日采集生猪、肉鸡、肉鸭等动物价格以及猪产品、鸡产品等产品价格,形成产地价格监测日报;依托现有动物屠宰加工企业办事处等机构,定期采集销售地动物及动物产品价格,形成销售地价格监测日报。日报形成后,在门户网站等媒体自动发布,形成价格曲线等资料,实时掌握价格动态信息,实现产销对接。

(2)畜牧业出口管理模块。

依据各县区近年来的畜牧业出口方面的相关数据,系统可以利用GIS分析技术直观的反映畜牧业出口情况的增长和变化趋势。

(3)畜牧业发展趋势管理模块。

利用畜牧业发展的历史数据,采用GIS的历史回溯技术和时态分析技术,对畜牧业多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自动实现畜牧业发展趋势的空间分析,寻找发展趋势中的规律,为制定畜牧业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4)畜牧业发展规划辅助决策模块。

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平台中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和多要素辅助决策功能,实现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决策。

3、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包括执法人员管理模块、执法行为管理模块、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模块、畜牧业环保管理模块几部分的内容。

(1)执法人员管理模块。

该模块建立完善的执法人员数据库,录入详细人员信息,可随时查阅人员变动、岗位变化、违规违纪情况等工作信息,自动生成人员信息报表,实行动态管理,与追溯体系人员信息形成互补。

(2)动物卫生证章标志管理模块。

该模块可实现动物卫生证章标志网络化管理,对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检疫验讫标志的入库、发放、使用、回收、销毁等环节进行全程登记跟踪。对发放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准运证等有关证件实行电脑打印输出、自动编号、到期自动提醒等自动化管理。

(3)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管理模块。

该模块可实现:①可通过检疫监管信息的录入,建立我市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管信息数据库,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数字化溯源。②在有识读器使用的情况下,识读器采集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农业部追溯平台并同步传输至省动物卫生监督信息中心,根据个性需求对上传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执法行为管理模块。该模块可实现:①完善执法监督检查文书管理。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后进行定性,录入有关违法信息后,自动生成处理文书,微机打印输出,同时,对案件进行汇总,规范执法文书、执法档案管理。②检疫信息验证。在未实行识读器出证的情况下,在动物卫生监督检查或道路检查站监督检查时,对随车检疫合格证明进行查验,登陆该网络系统门户网站,输入对应信息即可查验检疫合格证明的真伪、动物产品检疫原始信息,进一步增强监督检查工作职能。③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登记。道路检查站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查验,在该系统进行登记,并可形成业务报表,方便工作。

(5)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监管模块。

该模块可实现:①对东营市调入调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养殖、屠宰、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卫生安全情况进行监管,达到全程追溯的目的;②对调入调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信息采集、汇总、统计、分析、查询、对比、预警。

(6)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模块。

系统具有丰富的GIS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图形操作、信息查询、图形编辑、数据输出、格式转换等多个方面,以简单实用的操作对工作人员进行辅助。

4、动物疫病防控及应急管理系统。

动物疫病防控及应急管理系统包括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疫病防治综合管理、畜牧兽医管理、监测预警管理、指挥调 度管理等几个功能模块。

(1)疫病防治综合管理模块。

系统内保存的养殖畜禽种类信息、养殖场分布信息、养殖户免疫、消毒、用料用药等基本信息、兽医分布信息,可以为动物疫情防控和应急分析提供前期的数据调查基础。

当有疫情突发时,系统能够依据用户输入的发生地位置,迅速进行周边情况分析,统计出各级别范围内(1km/3km/5km)所有畜禽养殖场分布及属性信息,动态显示疫病管理部门所在位置及主要人员的姓名、电话、寻呼、手机号码,将疫情区域的相关信息及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系统还可自动搜索并列出距离事发地最近的防控所等所在位置及详细信息,包括它们的人员组成、防控设施、联系方法等。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汇总和整理,辅助畜牧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分析。

(2)动物疫情应急管理模块。

当发生畜禽疫病灾情时,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可以通过手持终端设备直接记录灾情位置和现场状况,并通过GPRS/CDMA无线通信及时上报;疫情防控指挥人员在指挥中心,可通过桌面GIS子系统快速找到疫病灾情地点,查阅野外发回的相关信息,并通过无线数据网络向野外工作人员和现场指挥人员发送防控指挥调度命令,全面提高疫病扑灭的现场指挥调度能力。通过分析疫病的散布速度、规模、地点等信息可以及时提供给分析人员,协助他们做出判断。

根据系统数据库和出事地点信息,系统可快速查询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状况及疫点附近的防控力量和交通设施分布状况,帮助制定疫情控制扑灭方案;

根据疫情蔓延趋势进行影响范围分析及灾害影响评估,并将关联信息进行统计查询,结果可以随时打印输出。

(3)畜牧兽医管理模块。

系统可以对全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兽医检测检验机构、执法人员、检测技术人员、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市境道口、屠宰加工企业、畜牧龙头企业、协会及合作组织、兽医医政(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村兽医、动物诊疗机构)等分布数据进行GIS统计分析,并引入生动的多媒体技术对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查站、市境道口等单位进行多媒体信息展示。

(4)监测预警管理模块。

根据历史和现实对动物疫病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疫病发生规律的分析,及时提供动物疫病发生流行预警预报。

(5)指挥调度管理模块。

借助于便携式GPS卫星定位设备及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系统可以直接获取野外手持终端设备的地理位置,在电子地 图上动态标识目标点,向指挥人员提供现场实时监控功能。

5、应用服务支撑系统。

应用服务支撑系统是整个平台应用服务的技术支撑部分。通过系统可以实现上述的功能模块的应用。

(1)GPS应用模块。

通过GPS卫星定位功能,系统可以在现场辅助畜牧部门对规模化养殖场的位置数据进行采集,以经纬度形式自动保存。当工作人员回到室内后,通过数据上传与数据交换,系统可以自动按记录的坐标数据生成具体图形对象。

(2)遥感影像分析模块。

以系统中原有数据为基础,根据实时更新的卫星遥感资料提取畜牧业资源发生变化的区域,设立样地重点调查这些区域的资源现状,以达到更新这些区域数据的目的。这种途径可以减少野外调查的工作量,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实时或准实时地对资源动态变化进行跟踪式的监测,具有高效迅速的特点,以卫星数据的更新而达到系统中数据库数据更新的目的。

(3)数据接口模块。

结合东营市实际情况,系统可以和周边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接口,形成数据交换,例如与养殖档案的数据接口,就可以根据养殖场及时间要素,获取生猪繁殖、免疫、兽药使用等情况进行统计,打印输出。(4)双向数据传输管理模块。

可以实现桌面应用子系统和手持GIS/GPS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属性数据压缩,形成手持终端下载GIS图形属性数据,上传采集信息,确保了整个GIS应用系统数据更新的来源。

6、平台维护管理系统。

平台维护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各系统的数据字典、人员权限管理以及数据库本身的维护和管理。

平台维护管理系统的用户主要是数据库管理员。根据功能的不同,本系统可以分为元数据结构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备份/恢复管理四个功能模块。具体功能分列如下:

(1)元数据管理模块。

元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提供平台数据的标识、内容、质量、状况及其他有关特征的全面描述,并进一步提供数据集编目信息和信息交换的网络服务。

元数据结构的管理主要是对元数据库数据字典的维护。它不涉及数据库中的实际物理意义上的修改。其中包含对元数据类型的增加、删除和修改,以及具体某一类型元数据中字段的增加、删除和属性修改。

(2)用户管理

A.人员管理: 其中包含对人员(帐户)的增加、删除和编辑及其他(如身份验证等)功能。B.角色管理: 所谓角色就是指用户在本系统操作所具有的功能,如系统功能的使用权限、区域的操作权限等。其中包含对角色的增加、删除、权限设置等功能。

(3)日志管理模块。

它详细记录系统运行的状态。对于重要的操作(地理数据的输出操作、地理数据的打印操作等),均需要记录在日志中。

具体功能包括日志的查询、归档、清除、恢复归档文件等。

(4)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的内容包括数据库中包含的所有数据,具体的功能有:

①数据库备份。可以将指定的数据库按照需要进行备份单独文件。

②数据库恢复。可以将指定的数据库备份文件的内容恢复到指定的数据库中。

③数据库表格同步。可以将两个不同数据库间的表格数据进行同步。

(三)信息模块名称及局属单位设计任务分配方案 信息采集系统是GIS系统的数据库和信息来源,主要由22项母模块和96项子模块构成,母模块分别为:人员(执法、检测、技术)信息、机构(执法、检测、技术)信息、畜牧业生产数据、养殖场(规模、标准化、小区)信息、屠宰加工企业、畜牧龙头企业、协会及合作组织、兽医医政(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村兽医、动物诊疗机构)、兽药管理(生产、经营企业)、饲料管理(生产、经营企业)、进京入沪管理、种畜禽场站、环保管理、生鲜乳收购管理、草场管理、犬类管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应急管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管理、畜产品安全管理、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流通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监管体系。

信息采集系统子模块设计任务分配方案:

1、人事科 管理模块名称:

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信息管理(高级、中级、初级)。

2、计财科 管理模块名称:

全市、半年、季度畜牧业生产情况汇总信息(畜禽期末存栏数、能繁母畜数、当年生仔畜数、当年出栏数)、县区、半年、季度畜牧业生产情况信息(畜禽期末存栏数、能繁母畜数、当年生仔畜数、当年出栏数)、全市生猪饲养规模情况汇总信息、县区生猪饲养规模情况信息、全市蛋鸡饲养规模情况汇总信息、县区蛋鸡饲养规模情况信息、全市肉鸡饲养规模情况汇总信息、县区肉鸡饲养规模情况信息、全市奶牛饲养规模情况汇总信息、县区奶牛饲养规模情 况信息、全市肉牛饲养规模情况汇总信息、县区肉牛饲养规模情况信息、全市养羊饲养规模情况汇总信息、县区养羊饲养规模情况信息、(、半年、季度)肉蛋奶产量信息管理、(、半年、季度)畜牧业产值信息管理、财政投入畜牧项目信息管理。

3、生产科 管理模块名称:

规模化养殖场信息管理、标准化养殖场信息管理、市级畜牧龙头企业信息管理、省级畜牧龙头企业信息管理、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信息管理、生鲜乳收购站点信息管理、畜牧业发展规划信息管理、畜牧生产重点项目信息管理、环境保护信息管理(畜禽粪便等污染源综合治理)、畜禽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协作组织(协会、学会)信息管理、畜牧经济合作组织信息管理、优势畜产品奖励企业信息管理。

4、兽医与兽药管理科 管理模块名称:

兽药生产企业信息管理、兽药GSP经营企业信息管理、兽药非GSP经营企业信息管理、动物诊疗单位信息管理、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执业兽医师信息管理、畜产品兽药残留监测信息管理。

5、畜牧执法检察科 管理模块名称:

兽药经营备案企业信息管理、畜牧投入品信息管理、犬类管理信息、畜牧兽医行政执法人员信息管理、无公害畜产品信息管理、有机畜产品信息管理、绿色畜产品信息管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信息管理。

6、畜牧兽医工作站 管理模块名称: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信息管理、免疫信息管理、人工授精站点信息管理(猪、牛)。

7、动物疫病防治监控中心 管理模块名称:

市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信息管理、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信息管理、乡镇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信息管理、市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信息管理、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信息管理、乡镇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信息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信息管理、乡村兽医师信息管理、进京入沪企业信息管理、生猪定点屠宰场信息管理、动物屠宰加工厂点信息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信息管理、规模养殖场监管信息管理、畜禽检疫证章标志票据信息管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信息管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机构(指挥、办事机构)信息、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备队信息管理、流通动物及动物产品监管信息、产地检疫信息管理、屠宰检疫信息管 理、动物卫生监督检查信息管理、动物卫生违法案件信息管理、动物防疫项目信息管理。

8、草原监理站 管理模块名称:

生猪及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息管理、草场信息管理、全市草地建设利用基本情况汇总信息、县区草地建设利用基本情况信息、草场防火应急管理机构(指挥、办事机构)信息、草场防火应急物资信息管理。

9、饲草饲料工作站 管理模块名称:

饲料生产企业信息管理、饲料经营企业信息管理、秸秆青贮信息管理。

10、畜牧兽医检测检验中心 管理模块名称:

市级畜牧兽医检测检验中心信息管理、县级畜牧兽医检测检验中心信息管理、市级畜牧兽医检测检验人员信息管理、县级畜牧兽医检测检验人员信息管理、猪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管理、动物疫病监测信息管理、免疫效果监测信息管理。

11、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中心 管理模块名称:

畜牧业“阴霾”两面看 篇6

通过调查发现,鄂州市除了牛羊产业外,生猪、蛋鸡、肉鸡等产业都出现较大面积亏损。这种大范围、宽领域的无序波动实在让人忧虑,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造成困境的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产能过剩、进口增加、消费不足、疫情影响、销售制约等。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畜牧业已从“中国畜牧业”演变为“世界畜牧业”,把鄂州畜牧业放在世界格局中进行推演,同政治经济走势相联系,就不难理解现在的畜牧业形势了。

畜牧业的困境不仅仅表现在市场行情下跌方面,还承受土地制约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压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问题日益突出。国务院颁布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模化养殖场必须拿出一大笔资金解决养殖污染问题,这已经成为养殖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对于畜牧业的困境,笔者分析,从短期看,畜牧业的震荡,给养殖企业带来一定困难,但从长远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促进畜牧企业的重新洗牌,加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

近期来说,当务之急应该稳定物价,降低生产成本,化解养殖风险。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实行保护价收购,进一步研究落实收储政策,加大保护力度。同时尊重市场规律,通过“无形的手”淘汰落后产能。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应该积极推动、支持畜牧大中型企业开展期货贸易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支持企业参与屠宰,定期发布生产信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指导生产,防治疫情,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畜牧业信息化 篇7

1 国外畜牧业信息化现状

当前世界诸国, 都非常重视畜牧信息化, 纵观其畜牧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不难得到以下启示。

1.1 政府加大投入进行畜牧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为促进畜牧业信息化发展, 无论是欧美等发达国家, 还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不断地加大畜牧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为本国畜牧业信息化提供最基本硬件保证。

1.2 重视畜牧业信息化人才培训

各国非常重视畜牧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他们针对本国实际, 建立了牧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 为畜牧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1.3 形成完善的畜牧业信息体系

当今, 发达国家已构建了完善的畜牧业信息体系。如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形成了多层次畜牧业信息服务格局, 服务主体多元化;又如美国、日本形成了从畜牧业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到发布的健全的、完善的畜牧业信息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再局限于某一独立的畜牧业生产过程、单一的经营环节或某一有限的区域, 而是呈横向和纵向拓展。同时一些国家进行了畜牧业相关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立法, 为畜牧业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

1.4 建立了强有力的管理体系

在畜牧信息化发展好的国家中, 都强化对畜牧业信息化的组织管理, 确定部门职责并分工协作。如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各州、各县政府都注重在组织上加强对畜牧业信息工作的协调与管理, 形成以农业部及其所属的国家农业统计局、经济研究所、海外农业局、农业市场服务局、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以及首席信息办公室等机构为主的信息收集、分析、发布体系。美国农业部与44个州的农业部门合作, 设立100多个信息收集办事处, 以及相应的市场报告员, 每天负责收集、审核和发布全国农畜产品信息, 然后通过卫星系统即时传到全国各地的接收站, 再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和报纸传递给公众[3]。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千里之外畜牧信息。

2 对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积极推进畜牧信息化的发展, 不仅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更是国家畜牧产业总体布局的调整和国家畜牧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推进畜牧信息化的发展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加强服务, 采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 引导生产, 开拓市场, 搞活流通, 依靠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改造现有的产业, 使之适应国际经济大环境, 并融入其中参与竞争。基于以上认识谈一下关于对辽宁省畜牧业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2.1 总体布局, 做好规划

作为畜牧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完善过程, 因此, 在畜牧业信息化建设上, 应由畜牧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牵头, 首先组建畜牧行业专家组, 针对畜牧行业的核心业务、特点、问题、效率进行信息化项目规划, 概括出影响本行业产业发展的根本结症点, 用信息技术加以突破。分类进行信息项目规划, 对于生产企业, 组织专家结合产业核心业务及特点, 编纂一套适合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大纲, 作为行业产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 使得各个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2.2 政府加大投入, 加强畜牧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在畜牧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可借鉴国外成功做法, 针对我国实际进行畜牧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投入方面可采取省、市、县按比例方式投入, 确保硬件支撑, 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 建立以各省畜牧信息中心为枢纽, 上联农业部, 下通至全省各地市县乡村的畜牧信息网络体系, 并使畜牧信息网络与畜牧业龙头企业、全国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养殖大户及畜牧业科研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

2.3 建立畜牧业信息资源数据库, 完善网络建设

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数据集合。内容丰富、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源是畜牧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 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保障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库。同时, 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 增加一些对用户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 还要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普及, 农民养殖户是畜牧信息使用的主体, 必须使他们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 使网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产实际中, 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2.4 加强畜牧业信息员队伍的建设

要建立适应现代畜牧信息建设需要的专业信息员队伍, 政府部门可开展畜牧信息员培训, 就如何操作计算机、搞好信息采集发布, 信息推广等工作进行专题培训, 真正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畜牧信息采集、整理、发布的队伍。

2.5 发挥网络平台对重大疫情的防控作用

畜禽的疾病防控, 不仅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 更关系到当今社会和协及稳定。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这些都对人民生活健康、对防疫检疫提出了新的挑战。畜牧行业的防疫检疫工作历来是包括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的问题, 防疫检疫工作的落实除了要依靠广大的生产一线人员的努力外, 各级政府还要建立一个自下而上的对疫情、疫病信息采集、存储、发布、共享的平台, 来严格地对各类疫情疫病进行监控和管理。

2.6 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系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一条信息可以兴一方经济, 也可以毁掉一个企业。正面的信息文章, 都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和协稳定, 发挥积极的作用。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因此, 全省应建立自上而下, 纵向和横向多个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管理体系, 确保畜牧信息更好地为我省畜牧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鲁敏, 唐秀萍.论畜牧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山东畜牧兽医, 2009, 8:56.

[2]徐祖泽.信息化在畜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饲料博览, 2008, 9:11-13.

畜牧业信息化 篇8

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畜牧业基础设施更新、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经营主体素质提升、管理方式改进等多个方面, 以及政府、畜牧企业、农牧民等多个主体层次。

1. 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畜牧养殖产业体系中, 农业和牧业相结合的农牧业结构仍然是目前畜牧养殖业的主体, 而在农牧结合的畜牧业中又以非专业养殖户的传统式散养或小规模圈养为主, 这种养殖方式产量低、产能更低;效率差、收入更差。畜牧业整体上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增长方式粗放、防疫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弱、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流通加工发展滞后等问题, 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的现代畜牧业发展。

2. 畜牧信息化的概念

畜牧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网络技术, 对畜牧信息和知识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处理, 准确地传递到农民手中, 实现畜牧业生产、管理、畜产品营销信息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 是传统畜牧业发展到现代畜牧业演进的过程。

畜牧信息化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

(1) 发展精细管理的养殖业利用数据库等技术对动物特定生产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 包括建立记录与存贮畜禽个体与群体水平生产性能信息数据, 并进行分析、计算, 制定生产计划等方面的计算机化管理信息系统。

(2) 畜产品安全追溯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 建立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 提高畜产品安全的监控水平, 实现“从农场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3) 在屠宰加工阶段对企业信息、检疫检验情况、屠宰分割加工卫生条件、产品抽检结果等信息进行档案记录, 并与饲养阶段信息相对应, 对畜产品进行标记。

(4) 销售与物流环节产品冷藏与运输、销售去向、超市货架阶段等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一一记录, 并将信息上传至网络服务器。

(5) 建立数字化畜牧业服务体系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 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向社会和用户提供全面的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

3. 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 加快产业信息化是党中央的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 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道路;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也对着力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信息化做出了具体部署。如何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来支撑产业现代化, 既是惠及长远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2) 信息化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条件信息化是克服畜牧产业粗放、低效、竞争乏力的关键, 只有借助先进的畜牧业信息技术, 才能为农牧民提供透明、及时、权威的产销信息, 提供完善的服务, 才能有效传播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生产标准和管理方法, 有效提高畜牧业的科技装备和监管水平, 推动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现代产业转型升级。

(3) 信息化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畜牧产品要有竞争力, 关键是要有品质优势、规模优势, 而品质优势、规模优势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优势。任何一项畜牧业科技的研究、突破、推广, 无不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结果。要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 就要大力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这个过程的完成需要大力研制开发科技成果, 不断引进消化科技成果, 高速转化利用科技成果。真正把畜牧业的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畜牧从业人员素质的道路上来。实现这种转变, 一定要有雄厚的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化可以起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作用, 它是推动畜牧业科技进步、加速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4) 信息化可以促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产生质的变化信息经济是以现代科技为核心, 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上。它一改过去那种资源与资本的总量和增量决定经济成败的模式。而将谋略和决策意识深化到创新和集约化利用资源上。畜牧业科技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生产成本, 节约了资源消耗, 在产出增加或产出不变的情况下, 信息化可把资源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以增强效益, 这既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害所在。

4. 畜牧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我国畜牧业信息化的建设暂时还处于探索和未成型的阶段, 在其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畜牧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传递、利用等环节, 目前还处于分散的、单干的、粗放的和手工的自发阶段。信息资源的分散性、信息服务的内向性、信息联系的纵向性、信息更换的滞后性都直接影响了畜牧业信息的利用率。由于地域的限制和传统畜牧业的束缚, 畜牧业资源环境信息量巨大、信息分散、数据形式多样, 同时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缺乏、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造成了目前的畜牧业信息化普遍存在不足。

5. 畜牧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

畜牧业信息化 篇9

素有内蒙古“旱码头”之称的赤峰市, 拥有丰富的天然草场资源, 畜牧业一直是其主导产业之一。近几年, 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市场的直接拉动下, 畜牧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由此, 我们选择了其比较典型的三个地区进行深入调研:赤峰市政府、赤峰市畜牧科技开发公司及元宝山牧场。调查结果表明,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 赤峰市的畜牧业信息化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表现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 在其畜牧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与赤峰市畜牧业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相比, 元宝山牧场的信息网络建设刚刚起步, 信息服务缺乏有效的平台支撑, 除区畜牧局组建了一个局域网外, 其所属5个镇畜牧局的电脑仅用于日常打字复印, 大多都没有接入因特网。目前全区尚未有一支专业的信息员队伍, 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能力落后, 大量信息资源不能及时有效地整合、开发。由此可以看出, 目前, 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项目的普及在内蒙古畜牧行业中还比较落后。内蒙古的畜产品已呈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 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畜产品的生产、技术、加工、流通信息不灵所致。

二、内蒙古畜牧业信息化体系构筑的制约因素

(一) 牧区信息化水平低, 接收手段相对落后

内蒙古农牧业信息化水平总体偏低, 农牧民的信息接收手段也较为落后。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其它省市相比, 内蒙古的网络化水平最低, 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延伸不足, 信息资源不能及时被牧民利用。2010年1月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09年12月, 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28.9%, 网络用户中农、林、牧、渔业用户占全部用户的2.8%。全区上网用户为575万人, 而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上网用户只占全区的1.8%, 位于各行业比率的最低。农牧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3.8% (见图1) 。

注:由2010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中摘取、相关数据计算制作得出。

根据相关资料, 目前内蒙古农牧民获取信息主要还是依靠一些传统手段, 如电话、电视及广播, 其普及程度远高于互联网。显然, 农牧民主要依靠这些途径获取信息更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但由于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的牧业方面的信息相对有限, 牧民还是被动地获取信息。电话虽然可以主动获取信息, 但可利用的信息资源有限。因此, 这些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无法满足牧民对信息的需求。

(二) 畜牧业网站建设城乡差距大, 发展不平衡

据2010年4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2009年12月底, 我国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44.6%, 在农村仅为15%。2007年城乡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仅为202%, 2008年差距扩大为23.5%, 2009年差距拉大为29.6%。可见, 农村互联网发展速度明显慢于城镇发展速度, 城乡互联网差距持续拉大。

截至2009年12月, 我国网民数已达到38420万人, 城镇网民人数为27739万人, 占全国网民总人数的72.2%。而农牧区网民人数只有10681万人, 占全国网民总数的27.8% (见图2) , 低于2008年、2009年的增长速度。中国的网站数达到323万个, 内蒙古建立的各类网站数为3673个, 只占全国的0.4%, 而农牧业信息网站数量则更少, 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自愿登记注册的仅有47家, 几乎都集中在城市。通过我们对赤峰市实地调查, 也证明了这一点。内蒙古赤峰市的网站建设数目占全市的89%, 而元宝山牧场拥有的网站数目2%都不到。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 而内蒙古12个盟市中目前还有四个盟市没有建立农牧业信息网, 其他8个盟市的农牧业信息网建立的时间也较晚。

注:由2010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中摘取、相关数据计算制作得出。

(三) 牧民文化素质低, 无法有效吸收和利用信息

牧民自身的文化素质是决定其吸收和利用信息的重要因素, 文化素质越高, 其信息意识就越强, 就越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去指导生产。牧民作为信息服务的接受者, 必须要具有对信息吸收及利用的能力, 否则就失去了信息服务的内在意义。目前, 内蒙古地区尤其是牧区的牧民文化素质较低, 劳动力受过培训的只占10.2%, 初中程度及以下的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占到了86.58%。调查表明, 初中文化的牧民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畜牧业信息部门的信息传播, 对信息资源的需求缺乏主动性, 造成信息传播效率不高;而文化素质高的牧民对信息采取主动接受方式, 他们开始逐步认识到多种渠道收集畜牧业信市场信息的价值, 不再盲目生产, 并有意识地利用媒体推销其畜牧产品。所以, 提高牧民的文化素质是提高内蒙古牧区畜牧业信息化传播效率的瓶颈所在。

三、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中的信息化体系构筑

(一) 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方式及信息服务主体

通过我们调查分析, 牧民收集信息的过程中, 往往是多种方式并存, 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见图3) 。

由图3可以看出, 牧民获取信息的方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电视、和其他牧民交谈、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 换言之, 目前内蒙古牧民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前三种方式并存, 而通过网络模式获取信息的方式显然不足。所以, 各级牧区政府在设计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 有所侧重, 坚持走信息服务方式多元化的道路。形成包括畜牧业服务专业网站、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畜牧产品生产基地等在内的, 集互联网、短信服务、广播电视等服务手段为一体的多层次畜牧业服务网络。

在注重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方式的同时, 给牧民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畜牧产品市场信息已经成为当前牧民关心的主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内蒙古牧民信息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市场供求信息和农产品价格信息。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 要求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参与信息服务。

(二) 着力构建内蒙古牧区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缩小城乡差距

结合调研结果及当前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着力构建一个覆盖全区, 自下而上的“三网合一, 多网融合”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当前的紧要任务。即将互联网、通讯网、广电网三个基础网络结合在一起, 以内蒙古农牧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基础, 以盟市农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中心, 保证全区所有乡镇 (苏木) , 村 (嘎查) 都能接入这个大平台, 将畜牧业信息有效传递到牧民手中, 为牧民构建一个集农牧业、教育、科技为一体的信息服务体系, 加快畜牧业信息化建设, 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三) 加强畜牧业科技队伍建设, 培养掌握现代畜牧业信息的新型牧民

要推进现代畜牧业信息技术的运用, 就要积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首先要对畜牧业科技人员进行计算机等信息工具的培训。其次要培育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的新型牧民, 用现代技术手段指导牧民生产, 现代信息手段引导牧民经营, 促进畜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如一定的奖励政策。针对当前牧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牧民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 为农户免费安装全套终端系统, 普及“电视机+机顶盒+ADSL”的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四) 加强政府与畜牧企业及基层牧户的互动

IT企业掌握着丰富的信息技术, 但是IT企业不知道牧民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技术, 同时, 需要信息技术的牧民也不知道从哪里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导致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传播到牧区。究其原因, 是由于内蒙古畜牧市场体系不完备, 政府和IT企业、牧户之间没有建立起必要的交易平台。所以, 各级政府要搭建平台, 启动和培育基层牧户的需求, 激发基层牧户参与的积极性, 形成多向互动模式, 使各种相关信息技术能够真正应用于草原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如果只是一味地依靠政府单向传播信息技术, 而牧户不愿或接受不了更应用不了信息技术, 那信息技术再先进也体现不出它的价值。可以先引导利用信息资源服务于信息经营活动的牧民经纪人、畜牧业经营大户、畜牧业龙头企业等介于牧民与市场之间的中间层, 进而带动基层牧户整体参与, 形成互动效应, 使信息技术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畜牧业在内蒙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积极推进内蒙古畜牧业信息化进程, 建设完善的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是内蒙古畜牧业和牧区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对目前赤峰市城乡畜牧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牧区社会发展状况, 合理构建了内蒙古畜牧业信息化体系,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内蒙古,畜牧业,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赵丽霞.基于农户信息需求的内蒙古农牧业信息体系建设[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2]陈智广.内蒙古草原畜牧业信息化初探[J].前沿, 2007 (11) .

浅析我国畜牧业信息建设与应用 篇10

1 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归功于网络的发展。可以说网络是整个信息的载体和基础。当前我国的畜牧业网络化的程度有所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畜牧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的畜牧业信息化网络的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当前在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当

中, 往往都是片面的追求计算机的使用数量, 各个单位都是大量的采购计算机, 而这些计算机设备在实际的使用当中大多都是缺乏互连性, 只能够进行单机信息的处理, 而没有做到真正的网络化。当前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应的信息建设, 网络上相关的资源相对比较少, 也缺乏稳定的信息发布平台, 这些都使得我国的畜牧业信息化进程受到一定的阻碍。

1.2 畜牧业相关的网站在建设的过程当

中缺乏总体的规划以及明确的目标, 只是机械的进行相应的信息的累积, 这就使得大量的无用的信息堆积在网站上, 而有价值的信息却不能够及时的得到发布。很多部门的网站建成之后就没有再进行维护过, 不论是信息还是网站本身的机构都十分的陈旧, 根本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多网站的资源和信息缺乏原创性, 只是收集网上已经存在的信息或者是各个网站之间互相的转载, 这就使得信息缺乏相应的价值和时效性。

1.3 当前的畜牧业信息建设过程当中还

有一个问题就是, 大量的单位将精力放在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普及上, 而对于市场行情以及畜产品的销售等方面却较少的重视, 这不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的畜牧业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是很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更多的是需要有完善的市场信息, 从而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进而提升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产品销售不出去, 也就失去了畜牧业信息化的意义。

2 建设方法和内容

针对当前我国畜牧业信息化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 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畜牧信息化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做好畜牧业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

在进行畜牧业生产和建设过程当中, 应该从我国畜牧业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对市场进行消息调查, 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对我国的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在真正的意义上为我国的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2 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和实施畜牧业信息资源建设标准

在做好畜牧业信息化硬件建设的过程当中, 应该注意完善相应的软件的建设, 大力的加强相关的信息资源的建设。为此国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建设标准, 从而有效地防止建设过程当中出现的大量的重复建设, 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从而在真正意义上确保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价值。

2.3 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体系

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 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行业并不能完全、系统地掌握某一个行业的信息资源, 必须要从有关单位进行采集, 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信息采集体系。信息采集体系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如何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地信息采集范围;二是如何保证信息采集的持续性。

关于信息采集范围的问题, 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进行采集:一是从传统媒体 (期刊、图书、公文) 和网站上选择与信息资源建设有关的信息, 二是选择与信息资源建设有关的生产、市场信息。下面笔者就第二个方面提一点个人看法。

在生产与市场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 必须选择和建立一支有高度责任心且对信息有一定基础的通讯员队伍, 以保证采集来的信息真实可靠, 同时保证这支队伍的稳定、巩固和扩大。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 建立规章制度, 以保证信息采集的质量、数量和持续性。

3 畜牧业信息的应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畜牧业信息的建设, 一方面是为了对畜牧业信息进行系统、科学、客观、实用地建设, 在充分认识畜牧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对畜牧业实现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更好地服务于畜牧业, 发展畜牧业;另一方面是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 实现畜牧业信息产业化建设, 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3.1 网站用户收费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以网站形式提供服务的畜牧业网站已进行了初步的建设。随着网站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建设, 网站可以采取适当向用户收费的办法, 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3.2 为企业制作并发布网站

以网站形式提供信息服务的行业网站, 可以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站在行业内的知名度等有利条件, 为行业内有关企业制作并发布网站。这一方面为信息建设和网站的持续发展补充了资金和信息资源, 对企业来说, 也节省了相应的网站建设、维护、宣传等费用。

3.3 提供信息咨询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对信息的掌握成为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经过系统、完善、科学、实用的信息建设, 信息建设单位可以为国内外相关管理部门、教育科研单位、行业组织、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3.4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势, 开发信息产品

经过对信息资源一定阶段的建设, 在系统掌握某一专题领域的信息之后, 信息资源建设单位可以充分开发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出版系列图书、光盘等信息产品, 还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开发一系列的PDA, 在PDA上安装用户端程序和下载更新系统, 在网站上提供用户下载更新的数据,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结束语

畜牧业信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们必须从畜牧业、信息和信息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地研究、建设、开发与利用。科学、合理地制订建设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建立统一、科学的信息资源建设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信息建设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根据信息资源的特色和市场定位来进行建设, 并注意信息建设的内容和质量。只有这样, 才能建设起科学、完整、实用、可行的畜牧业信息。充分利用畜牧业信息和信息技术, 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同时, 保证我国畜牧业信息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畜牧业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对于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如何将实现畜牧业的信息化, 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我国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畜牧业信息建设的方法, 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畜牧业,信息,信息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琼, 金映红.新疆畜牧业网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农业网络信息, 2010, (04) .

[2]朱军, 麻硕士, 毕玉革, 崔红梅.我国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机化研究, 2010, (04) .

现代畜牧业的“松桃样本” 篇11

连续3年被贵州省政府认定为“全省引领型重点园区——盘石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正展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松桃自治县出台优惠政策,成功引进德康牧业、贵州努比亚牧业、梵净牧业,这3家国家级标准示范场“远看像别墅,近看似花园”,实行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养殖、现代化管理、产业化生产,已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领头羊”,被业界誉为畜牧业的现代“松桃样本”。

松桃成功引进“全国500强企业”、“国家级生猪标准示范场”,松桃德康农牧有限公司在盘石园区落户后,总投资11亿元,于2014年5月建成“国际标准化5000头高端种母猪繁育场”,年产优质仔猪10万头,良种母猪养殖规模在贵州第一。该企业采取人工授精的繁育方式,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商品仔猪10万头以上,通过“公司+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1000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实现户均养猪增收5万元以上。该企业的成功引进和投产,对松桃积极实施创建全国60万头生猪调出大县、提升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水平、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具有积极作用。

松桃成功引进全国100强牧业、全国十佳标准化肉羊示范场,贵州努比亚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盘石园区总投资1.75亿元,于2013年在园区“黔东草海”已建设标准示范场2000余亩,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存栏种羊3000多只,年产种羊7000多只,年出栏商品羊5000多只。该企业入驻松桃后培育并注册的“贵州努比亚山羊”新品种,获得专家认可,种羊已获国家商标总局“贵州努比亚山羊”注册商标,在去年“全国十一届羊业发展赛羊大赛”会上,通过对其身高、体型、体重等特征进行评比,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该企业目前已在松桃建立8个养殖专业合作联社分社。计划2015年,在松桃28个乡镇成立40个努比亚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公司对下属的所有养殖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免费提供种羊的保健药品和预防疫苗以及技术资料,定期集中培训和技术交流,统一饲养管理模式,统一免疫程序,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种羊饲养标准和选育标准,统一定价回收种羊、商品羊,统一销售价格,实行三级管理机制,确保合作社成员能够健康、良性发展。

松桃成功引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肉牛标准示范场”,贵州梵净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该园区总投资1.2亿元,在园区的“黔东草海”内建设有肉牛草食动物产业体系。成立了肉牛产业技术研发团队,集肉牛良种培育、肉牛标准化饲养、疾病防控和高档牛肉生产、产业技术研发等于一体的领航团队。建标准化圈舍、饲料加工、办公等基础设施用房23栋12000平方米,养有日本和牛、西门塔尔、思南黄牛等优质种牛和肉牛1200多头,为解决草料来源,带动园区村民种草增收,发动村民种草5000多亩,企业与当地村民签订种植牧草回收合同,由企业与县畜牧兽医局免费给农户提供草种、技术和肥料,让农户自己种植和管理牧草,成熟后由企业按保底价格回收,让村民在家门口挣钱致富。

浅谈畜牧信息化建设 篇12

全面提高畜牧业经济运行效率、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畜牧企业竞争力, 在畜牧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电脑、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整个畜牧信息化建设中, 硬件 (电脑、网络等设备) 是基础, 软件 (办公软件、各种应用软件) 是条件, 信息资源 (资料、消息的收集过程) 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1 锦州畜牧业信息现状

辽宁信息产业虽连续快速增长, 是辽宁省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但目前锦州市在畜牧方面信息化水平同发达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信息资源缺乏, 尤其是能提供给用户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畜牧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 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 这也正是锦州市当前实施畜牧业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锦州畜牧兽医在线网络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是, 不能为用户提供有效信息、虽然锦州畜牧兽医网站上的信息量并不小但是访问、点击量并不大。

2 制约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因素

2.1 信息化意识不强

有不少的干部与公众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清, 部分单位工作人员对统计出来信息产生、传递、服务、作用认识模糊, 对计算机使用仅停留在文件打印上, 认为信息化是高新技术, 还不知如何着手来抓信息化, 利用信息资源来提高工作效率。

2.2 资金投入有限

各级部门的本身业务经费就有限, 如果从有限经费中挤的话, 也是非常少的, 所以在设备更新、网络升级、网站更新上都难以跟上社会发展。

2.3 专业人员缺乏

从区域所信息统计人员看, 要即懂畜牧知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太少。懂计算机的人员也只是停留在简单操作计算机、录入、汇总操作上, 而网络技术的方面几乎空白, 精通畜牧知识与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锦州动监网络信息化建设成败。

2.4 信息数据库资源缺乏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存储设备

上的数据集合, 内容丰富、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源是畜牧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 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要保障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库。为锦州畜牧业服务。

3 统计信息化建设与对策

对于锦州市畜牧方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应立足实际, 充分挖掘有利条件, 实行扬长避短, 分步实施的策略, 逐步加大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力度。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 增加一些对用户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 要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普及, 农民养殖户是畜牧信息使用的主体, 必须使他们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 使网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产实际中, 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这也是建立锦州动监网站的最终目的。

3.1 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好各种宣传工具 (锦州畜牧兽医在线网站) , 及统计动监知识, 让广大畜民了解锦州动监工作, 支持动监工作。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 把畜牧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用户手中, 实现畜牧生产、管理、畜产品营销网络化, 加速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和升级, 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生产水平。3.2大力度进行统计信息化硬件建设畜牧报表工作都要由计算机来完成, 因此计算机就是他们的工具, 报表录入计算汇总都离不开, 只要有了先进设备, 先进系统, 工作效率才能提上去, 才能让区域所的工作人员既“勤奋”又“聪明”地工作。

3.3 加强信息人员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 提高操作水平

信息化建设, 人是关健, 有了设备和系统, 还需要操作员, 要利用办公自动化完善畜牧信息网络建设要加强畜牧信息员队伍的建设, 开展畜牧信息员培训, 对在职工作者进行充电, 针对网络技术空白, 更要找时间找机会让操作者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较深层次的知识, 拓宽信息渠道, 推广信息来源, 搞好信息采集工作, 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畜牧信息采集、整理、发布队伍;通过开展人才培训活动, 造就一批精通畜牧和计算机的动监队伍, 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又熟悉畜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上一篇:音乐对话论文下一篇:安全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