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异地备份(精选9篇)
自动异地备份 篇1
1 前言
当前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一个单位的计算机业务系统正不断增长,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不发生数据丢失, 管理员必须经常进行数据的手动备份工作, 有的系统需备份的目录包含较深的子目录, 有的系统备份数据量较大, 备份过程繁琐, 耗时较长, 有时一台机器有多个应用系统需要备份, 同时有的系统不能在白天工作时间进行备份工作, 而且应用系统的操作系统各不相同, 因此, 有必要实现系统的异机跨平台的定时自动备份工作, 一般的做法是启用几台有大数据容量的计算机作为备份机, 这样就存在一台客户机有多个应用系统数据向多台备份机传送备份数据, 一台备份机可能接收多个不同操作系统的业务备份数据。为此选择跨平台的编程语言Java, 用多线程方式开发基于TCP/IP协议的套接字 (Socket) 网络连接程序, 使用ServerSocket和Socket实现TCP/IP客户端和服务器, 同时为应对备份策略的多变性, 将所有系统参数写入XML文件, 用dom4j进行解析, 当需求变化时, 只需通过更改配置文件进行定制, 为适应将来备份策略的扩充, 程序使用设计模式进行了优化设计, 从而灵活实现了数据的异地定时自动备份工作。
2 系统概述
2.1 工作过程
启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进程, 客户端和服务器分别用dom4j的SAX解析器将配置文件读入内存, 并结合XPATH语言对配置文件进行解析, 客户端获取需要传送的本地目录和本地文件及传送时间以及上传的服务器IP地址及端口号, 并与当前机器时间进行比较, 如果时间匹配, 则试图与服务器建立Socket连接, 连接成功后, 创建处理线程进行数据传送。服务器端进程运行后, 用dom4j读入配置文件并进行解析, 获取两个SevrverSocket端口号, 一个用于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命令传送, 一个用于数据传送。当与客户端建立一个Socket连接后, 创建一个线程进行任务处理, 根据客户端传送的标识, 获取服务器端对应的接收目录, 并将客户数据接收到接收目录。其中客户端通过命令Socket用于传送一系列命令来通知服务端采取相应的操作, 如start:通知传送的是根目录;dir:通知传送的是根目录下的子目录;file:通知传送的是目录下的文件singlefile:通知传送的是单个文件;quit:通知传输结束。当为file或singlefile时, 服务器用accept () 打开数据传输套接字与客户端建立连接, 通过文件输入输出流将文件数据上传到服务器端。
2.2 系统结构
系统采用了桥模式的设计结构, 客户端的结构如图1所示, 采用此种结构可以很好地应对上传周期 (接口Irunfrequency) 和上传方式 (Upload) 的变化。服务器端的结构如图2所示, 采用此结构可以应对接收方式 (接口Ireceive) 和接收目录生成方式 (接口Ireceivetrategy) 的变化。
2.3 开发技术
(1) dom4j
DOM4j是一个开源XML解析包, 支持XML、XPATH和XSLT, 应用于Java平台, 支持DOM、SAX和JAXP, dom4j使用接口和抽象基类, 提供了很好的灵活性, 其性能全面优于JDOM。
(2) XPATH概述
XPath是一门在XML文档中查找信息的语言。XPath用于在XML文档中通过元素和属性进行导航。XPath使用路径表达式来选取XML文档中的节点或者节点集。XPath含有超过100个内建的函数, 是W3C标准。
(3) 桥接模式概述
桥接模式是一种结构型模式, 它主要应对的是:由于类型的固有逻辑, 使得类型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纬度变化。也就是要求抽象不应依赖于实现细节, 实现细节应依赖于抽象。
3 客户端实现
3.1 客户端配置文件:config.XML
directoryupload上传目录, runflag是否启用, runtrategy上传时间, sourcedirectory上传目录完整路径, localemachineident和localeupident分别为本台机在对端服务器的编号和对端服务器的接收目录 (文件) 的编号:
3.2 TransfileClient.Java
用dom4jSAX解析器将config.XML读入内存, 遍历文档, 查找启用上传标志的directoryupload和fileupload节点, 并将其作为参数调用配置中所指明的上传周期类 (Everyday) 进行下一步处理:
3.3 Everyday.Java
判断设置的上传时间 (精确到分钟) 是否和系统当前时间匹配, 是则置正在上传标志, 同时创建上传处理线程:
3.4 DirUpload.Java和FileUpload
分别为具体的目录上传和文件上传处理模块, 上传命令start表示为上传目录路径的最后一个有效目录名, dir表示上传的是一个子目录, file表示上传的是一个文件, 客户机和服务器间将建立一个数据上传soccket, 处理文件数据, quit表示本次传送结束, 遍历上传目录及下属所有目录和文件。Singlefile用于FileUpload传送单个文件:
4 服务器端实现
4.1 receive.XML
cmdport为命令接收端口, datport为数据接收端口, 根据客户端上传的localemachineident和localeupident找到第一个元素directoryreceive, 读其中的参数:
4.2 TransfileServer.Java
服务器端ServerSocket监听, 当与客户端建立一个Socket连接时, 创建处理线程:
4.3 ReceiveFileDir
读入客户机上传的localemachineident和localeupident, 根据上传目录或文件及接收目录封装方式 (WeekCycle) 分别调用ReceiveDir.Java, ReceiveFile.Java。
4.4 ReceiveDir和ReceiveFile
接收客户端上传的数据, 并保存到服务器指定目录:
5 安装配置
5.1 解压缩附件
将本文所附代码附件app.rar解压缩到磁盘中, lib子目中包括dom4j类包, 注意程序目录中不能包含中文或“ (”等特殊字符。
5.2 下载安装JDK
到http://Java.sum.com下载JDK, 版本1.6.0。
5.3 下载安装eclipse
到http://www.eclipse.org下载最新的eclipse开发工具, 用于源码的编辑。以解压缩附件目录下的app为workspace进入系统, 选择file菜单中的import项中的General中的Existing Progjects into Workspace, 然后定位到app目录, 提示找到工程文件TransfileClient, 点击finish按钮, 可获得对源码的编辑界面。
5.4 修改注册表
由于用到大量的TCP/IP连接, 修改注册表。使用regedi命令访问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注册表子键并创建名为TcpTimedWaitDelay的新REG_DWORD值, 将此值设置为十进制30。注册表子键并创建名为MaxUserPort的新REG_DWORD值, 将此值设置为十进制65534, 重新启动计算机。
5.5 程序运行
程序安装目录下执行upload.bat运行客户端程序, receive bat运行服务器端程序。
6 结语
本文介绍了基于XML文档解析的Java的Socket编程, 实现了跨平台的数据异地备份, 本程序笔者已成功应用到实际的业务数据备份中, 配合其他的解决方法, 实现了Lotus domino Server、sql server、oracle、Sybase数据库等数据的异地备份, 本程序在Windows、Sco UnixWare 7.1.3、Suse Linux环境下调试通过。
重要档案异地备份问题及对策 篇2
1.1认识与机制问题。由于突发性、地域性灾难发生的频率不是很高,许多单位不愿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进行档案数据备份。有的档案馆管理者担心档案的异地备份保管造成本馆馆藏档案特色的损失。此外,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协调机制不健全。
1.2宏观性指导规范及理论研究的匮乏。目前,我国对于重要档案的划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对档案的异地备份建设提出统一的规范化建议或标准。各地也只是按照要求自愿结对,互为对方建立档案备份库。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和国外关于这方面研究只笼统提及,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1.3档案备份及后期管理耗费人力、财力。档案数字化工作要求高,费时费人,一些档案部门不愿意做。国家拨给档案部门的经费有限,仅够应付本部门日常开支,再抽出资金做档案异地备份,档案部门很难承担。
2档案异地备份工作中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2.1提高异地备份的意识。档案工作人员提高认识,用正确心态去看待档案的异地保管。档案管理者应破除“本位”思想,档案安全更重要。档案部门的各级领导要从“汶川大地震”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高度重视异地备份工作,尽快制订本单位档案异地备份工作计划,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建立健全档案馆之间的协调机制,制定规章制度。
2.2确定需异地备份的重要档案的范围。各地档案馆实施异地备份的档案应包括三类:首先,是本馆拥有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且能够突出本馆特色的馆藏档案;其次,是档案馆永久保管档案中被确定为一级保管级别的档案,可能跟第一类有所交叉;最后,是除去一级永久保管档案之外的二、三级永久保管档案。如个别档案馆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技术基础,可考虑对本馆所保存的其他重要档案进行异地备份。
2.3正确选择异地备份的介质、技术和地点。磁盘是目前档案机构广泛采用的备份载体;缩微胶片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满足确保档案信息长久保存的需求,但缩微胶片成本较高,查看起来不方便,可用来备份对安全性要求高但现阶段利用率不高的重要档案。档案机构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备份介质。重要馆藏档案异地备份技术应有多种实现方式,还要根据具体应用情况,酌情选择不同的技术手段。
保存备份的异地选择以“相距300公里以上,不属同一江河流域、同一电网、同一地震带的地方”为宜。但有些已互建备份库的城市未达到上述要求,不能有效保证档案安全。建议国家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在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城市的综合因素进行评估,制订切实可行方案,为异地备份保存提供保障。异地备份地点的保管条件应符合文件、档案要求,满足《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的要求,力求适宜的温湿度,做到防磁、防水等,延长备份文件寿命。
2.4选择好异地备份的形式。异地备份形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第一,馆际相互备份。这种方式成本低、安全性高,难度在于合作模式难以长期保持稳定,应特别注重合作单位的沟通,通过签署协议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大多省、市档案馆采用的是此类备份方法。第二,自建或共建档案异地备份基地。优点是可以按照档案馆自身实际情况去设计,建造适合本单位的档案备份基地,管理操作的自由度大,但投资比较大,档案异地备份基地建立后的运营和维护十分关键。第三,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可实现实时备份、互为备份,在紧急情况下可保证正常的档案信息服务。第四,利用移动存储技术进行离线或在线备份,投入少,简便易行且机动灵活,方便突发情况下的转移。
2.5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档案的备份工作。国家档案局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办法,以协调馆际间关于异地备份保管存在的争议,使我国珍贵和重要档案的异地保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6明确异地备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的费用及责任。异地备份保存需要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及利用条件变化不断作出调整,档案寄存者和异地存储单位事先就应明确由谁定期对用于异地备份的介质光盘、硬盘进行检查、维护,确定费用由谁承担,谁是责任者等。
自动异地备份 篇3
1 数据备份
1.1 备份要求
每天对数据库数据进行一次完全备份,备份数据保留2周。
1.2 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作业实现数据库数据的本地备份
具体步骤如下:
(1)在非系统分区建立SQL备份文件夹sqlbak,在sqlbak下建立名称分别为1至7的文件夹,分别储存周一到周日的数据。
(2)针对周一至周日制定备份计划。由于创建步骤完全一致,只介绍一个备份计划的制定过程。
1)打开SQL Server集成管理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点击管理项下的“维护计划”,右键选择新建维护计划,创建维护计划任务,如图1所示。
2)选择要备份的数据库将备份文件备份到磁盘上,如图2所示。
3)指定备份文件存放的文件夹和位置(如:d:sqlbak11.bak),勾选“验证备份完整性”,此选项可修正一些错误,保证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文件保留时间为删除保留的备份数据时间超过1周的文件,因为要保留最近2周的备份数据,所以设置备份计划自动删除早于1周的备份文件,如图3所示。
4)启动SQL Server代理,使其执行“数据库维护计划”作业,并对作业制定作业计划,如图4所示。
设置好各项参数后,在摘要说明栏中叙述了本次作业的详细内容。
重复(2)所述的操作,制定其他6个作业计划,任务名称按执行间隔做相应改动,备份数据存放的文件夹和位置与间隔日期相对应,如图5所示。
2 数据异地传输并存储
在1至7的文件夹中编写ftp.txt文件和run.bat文件,用Windows自带的计划任务调用备份文件夹下的.bat文件,实现数据定时传送到异地服务器上。
其中“ip-address”为FTP服务器IP地址;“username”为ftp用户名;“password”为ftp密码;“backup-data-dir”为FTP服务器上存放备份文件的目录;“d:dbbackdbback1.bak”为本地数据库备份文件的路径;“open”、“user”、“cd”、“prompt”、“mdelete”、“mput”、“bye”、“quit”均为标准FTP命令,作用分别执行连接、输入用户名、改变目录、开启闭合模式的切换、删除、复制、结束对话退出FTP程序,如图6所示。
打开Windows自带的“计划任务”,双击添加任务计划,根据任务计划向导建立任务计划,任务名称为sqlbak1,任务周期是每周,起始时间是2:00,日期为星期一,如图7所示。
单击下一步,输入计算机管理员用户密码,如果用户没有密码,在用户帐号功能中为用户创建密码。
重复前面操作,建立其他6个任务计划,分别调用备份文件夹2至7下的run.bat,任务名称和执行日期做相应改动,如图8所示。
7个任务计划建立完毕后就可以实现一周7天的数据自动备份。系统每天晚上2点对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的数据存储到相应的文件夹中,周一的备份数据会被存储到d:sqlbak1下,周二的备份数据会被存储到d:sqlbak2下,依次周日的数据备份数据被存储到d:sqlbak7下。当数据库出现问题时,管理员可以恢复两周内数据。
3 结语
通过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作业和Windows系统自带的任务计划自动实现数据的异地备份,有效地避免因计算机软硬件的损坏及人为误操作对数据的损坏。
参考文献
档案异地备份应包括民营企业 篇4
笔者所在的河南省中纬测绘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原名“焦作市中纬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测绘行业第一个由事业体制改制的民营专业测绘科技企业,拥有国家甲级测绘资质、国家甲级土地规划资质、国家甲级工程勘察资质,现有员工23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2人。河南“中纬”历经20多年的风雨征程,特别是1998年“改制”以来,以测绘为基础,以规划为先导,以地理信息为核心,延展相关专业,先后完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各种大型项目300多项,每年完成的中小型项目有1000多项。在公司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我们不仅锻造了一支高、中、初级梯次结构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购置了各种高精尖的软硬件装备设施,还形成积累了万余件宝贵档案资料。尤其是在城市基础数字地形测图、数据建库、土地详查、地下管线普查、土地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设计、地图编制等工程中形成积累的纸质、电子测绘成果档案,不仅是公司的宝贵财富,对国家和社会也都具有重要的保存和利用价值。
为保存好这些宝贵的档案资料,在公司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一是实行异质备份,对库存重要的、利用率高的纸质文本测绘成果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另外,对近年来通过测绘软件制作的重要电子成果档案除保存电子档案外,统一要求出两套纸质图交档案室,一套封存、一套备查。二是实行电子档案“多套制”保存,各业务部门的测绘成果类电子文件由专用计算机保存,定期用移动硬盘进行备份,项目(工程)结束或阶段性完工后及时刻录成光盘交档案室保存,档案室同时将数据导入专用移动硬盘封存。
通过以上措施,档案保管和利用都方便了许多。但近年来,一些大地震、大火灾等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把这些重要档案保存在一个大楼里,一旦遇到大的不可抗力,还是无法保证档案的安全。而随着市档案馆将重要档案备份保存到距离较远,处于不同地震带、不同大河流域,地质条件较好、保管条件较完备的专用备份档案库房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经过咨询,我们了解到档案局、档案馆对公司保存档案的重要程度是认可的,也同意将我们的档案进行异地备份。但作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将自己的档案经本地档案局备份到其他地方的档案馆,还是有许多顾虑,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解释,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一是档案的所有权要明晰。集体、私人档案分别归集体和私人所有,对自有档案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具有排他性。但根据《档案法》第16条的规定,集体和私人档案的保管、赠予和出卖等权利受到限制,所有者不能按自己的意志占有和处分档案。所有权被限制的原因是这些档案“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而我公司的档案恰恰符合这两条。现在,档案在公司手里,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如果通过备份的方式,将这些企业的重要资产经本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保存到异地的档案馆,我们还会有主动权吗?对行政机关和其他国有单位来说,将重要档案进行异地备份,就意味着提前将档案的所有权移交给了代表国家保管档案的档案馆,但对于我们民营企业来说,则应是一种寄存关系,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
二是异地备份档案库的保管条件要已知。本地档案馆的保管条件我们知道,但异地备份档案库的保管条件如何,是利用现有馆舍还是新建专门库房,是否防震,库房保管条件如何,装具是什么,是否防磁、防潮、防火、防盗,等等。在这些情况不明了的时候,我们无法下决心对重要档案进行异地备份。
三是电子档案的封存技术要过关。对我公司而言,除少量纸质文本的重要档案外,需异地备份的将主要是以移动硬盘或磁带形式保存的电子档案。而电子档案的易修改性和不易被查觉性,要求我们不仅要保管好档案的载体,更要保存好档案所包含的信息。
四是档案异地备份的收费标准要明确。对行政机关和其他国有单位来说,不存在此问题,由财政支付。但对非国有单位,要不要收费,按什么标准收费,要有个标准。对企业有益的事,我们愿意交纳一定费用,但如果标准很随意或者收费太高,我们还不如去租用商业性的保险箱来保存重要档案。
自动异地备份 篇5
1 常用数据库备份方式
1.1 SQL Server数据库的备份
SQLServer数据库的备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直接拷贝数据库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 二是通过系统提供的备份数据库功能。
1.1.1 直接拷贝方式
使用卸下数据库的命令:Sp_detach_db数据库名, 先卸下数据库, 或者停止SQLServer服务后, 直接拷贝数据 (mdf) 和日志 (ldf) 文件即可。需要注意的是, 必须两个文件都拷出来, 否则无法恢复。通过SP_attch_db命令还原数据库时, 需要指定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存储的位置, 如:
1.1.2 BACKUP DATABASE备份方式
在企业管理器中选择数据库, 在所有任务中, 选择备份数据库, 按向导设备后, 会自动生成并运行备份脚本。这种方法适合在对数据库结构进行变更时临时使用。
1.1.3 通过数据库维护计划自动生成备份文件
通过数据库维护计划创建向导, 选择需备份的数据库、备份数据存放设备、备份频率及备份时间等参数, 形成备份脚本。该维护计划会自动生成形如test_db_201011262216.BAK的备份文件, 从文件名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该数据库为2010年11月26日22时16分生成的备份文件。本方法与Backup database方式其实类似, 只是通过数据库维护计划自动按设定的周期去备份而已。
1.2 Oracle数据库的备份
Oracle数据库有两种运行模式:归档模式 (Archivelog Mode) 和非归档方式 (No Archivelog Mode) , 归档模式可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时最大限度恢复数据库, 通过日志还原, 可以保证不丢失任何已提交的数据;非归档模式只能恢复数据库到最近的备份点。生产环境下, 强烈建议采用归档模式;正在开发和调试的数据库可以采用非归档模式。实际使用中, 使用较多的是逻辑备份、物理备份, 通过EXP、RMAN或其他第三方工具实现备份。
1.2.1 冷备份
通常发生在数据库已正常关闭 (通过shutdown normal或shutdown immediate关闭) 时会提供给我们一个完整的数据库, 所有相关的数据、日志文件均处于脱机状态, 只需把相这些文件拷贝出来, 低度维护, 高度安全, 恢复时只需把备份文件在数据库关闭的情况下直接覆盖回去即可。冷备份过程中, 数据库必须处于关闭状态, 因此不适用于不能停机的场景。
1.2.2 热备份
热备份是在数据库处于运行状态时进行备份的一种方式, 只能采用ARCHIVELOG方式。在数据文件备份之前, 相应的表空间须使用ALTER TABLESPACE…BEGIN BACKUP命令以备份方式放置。接下来, 该表空间的数据文件可以使用操作系统命令直接进行拷贝, 拷贝完成后, 必须使用ALTER TABLESPACE…END BACKUP命令使表空间脱离热备份方式。
1.2.3 逻辑备份
逻辑备份是通过exp来执行数据备份的一种方式, 与SQL Server的BACKUP DATABASE方式相类似, 也是通过命令, 导出一个数据库备份文件来实现备份。
在记事本中输入以下命令, exp system/manager file=d:db_bakoradb_%date:~0, 4%%date:~5, 2%%date:~8, 2%*.dmp full=y保存成批处理文件, 并添加到windows的“任务计划”中, 该法可以按照需要导出某个表或表空间, 在数据库的转储, 表空间的迁移方面有着相当灵活的应用。做为中小企业的DBA, 使用EXP命令进行数据库备份, 也是惯用的方式。需要指出的是, 通过exp转储数据实现的备份, 采用的也是联机方式, 如果在转储过程中有数据写入, 还原时可能会出现不可预料的错误, 因此比较适合非7*24小时运行的数据库且应在无人访问的时候进行操作。
1.2.4 恢复管理器RMAN备份
Recovery manager (RMAN) 是ORACLE提供的备份和恢复管理工具, 它能够备份整个数据库或其中的部分, 增量RMAN备份是时间和空间有效的, 因为他们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有变化的那些数据块。空间有效的RMAN特性是它只备份数据文件中使用的数据块, 忽略空的, 未用的数据块, 这个对于预分配空间的表空间有很大的好处。
2 批处理实现自动异地备份
上述SQL Server通过数据库维护计划生成的自动备份和通过exp导出Oracle的逻辑备份, 备份文件一般存储于PC服务器本地, 一旦遇到硬件损坏时, 备份文件丢失, 数据恢复也就无从谈起, 而异地备份是将上述备份文件存储到异地服务器。下面就介绍一下如何用批处理实现异地备份。
首先要准备一台ftp服务器, 设置备份用的读写用户帐户, 在记事本中编辑以下命令, 保存为backup.bat。运行该脚本, 可把本地生成的备份文件上传到ftp服务器上实现异地存储。
为了实现自动备份, 可结合备份文件的生成频率, 通过windows自带的“任务计划”定时运行backup.bat文件 (如数据库备份文件每日22:00开始, 可设置计划任务中每日23:00运行backup.bat批处理脚本) 。
3 备份文件的清理
一般备份策略中都规定了备份文件保留的期限, 比如30天, 过了这个天数, 备份文件也就没有保留的价值, 随着批处理程序每天运行, 本地和异地的备份文件都会越来越多。通过Windows自带的forfi les命令可以删除备份文件夹下的过期备份文件。同样, 在记事本中输入forfi les/p D:bak/s/m*.bak/c"cmd/c del@fi le"和forfi les/p D:bak/s/m*.dmp/c"cmd/c del@fi le"存为批处理文件, 分别在本地和远程服务器中, 加入任务计划定期执行, 就可以清理过期备份文件。
4 结语
经过上述数据库的自动备份和批处理脚本的自动操作, 系统按固定周期产生一个本地备份, 并在稍后启动远程传输, 自动将当日备份文件拷贝到远程主机上, 从而实现了核心数据库的自动异地备份, 系统管理员需要做的工作是定期检查备份情况, 并定期做恢复测试。此举在简化管理员操作的同时, 也为提高数据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摘要:本文归纳了Oracle、MSSqlServer数据库的备份方法, 通过实际使用, 总结了通过批处理结合Windows任务计划功能实现异地备份的操作步骤。
关键词:数据库备份,批处理,异地备份
参考文献
[1]郑建峰.SQL Server 2000开发答疑200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自动异地备份 篇6
一、系统备份的基本情况
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数据库文件只能在系统停止运行的状态下才能备份, 按备份方式可分为手动和自动。按实现手段可分为手动、自己编写备份程序、利用第三方备份软件和利用操作系统“计划任务”。手动备份过程繁琐, 耗时较多;自己编写备份程序, 需要编写者对编程语言非常熟悉, 对编写者编程能力要求较高;利用第三方备份软件, 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利用操作系统“计划任务”和winrar压缩打包工具软件, 这种方式最经济、实用和有效, 灵活度较高。
二、系统备份的实现原理
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应备份的目录和文件为:备份data目录下用于保存所有用户数据库邮箱、公共通讯录、管理进程、验证日志、公共邮箱等系统文件;备份服务器ID、验证字ID、管理员ID、用户ID等文件。这里我们以备份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整个安装目录为例, 介绍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异地备份。分三步实现Domino Server系统异地备份:压缩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数据库文件, 释放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存储空间;停止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运行;异地备份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整个安装目录并重新启动domino服务器系统。因这三步需花费不同的时间, 要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服务器运行速度、网络速度及异地备份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安装目录所需时间, 合理设置这三个任务的启动时间。
三、系统备份的实现步骤
在这里我们以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的操作系统环境为Windows 2000 Server, 存放备份文件主机的操作系统环境为Windows XP, 向大家介绍Lotus Domino Server服务器系统自动定时异地备份的实现步骤。
(一) 清除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服务器标识符ID的口令
要想使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在没有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启动, 必须清除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服务器标识符ID的口令。如果服务器的标识符口令安全性等级为零, 则本服务器管理员可以自己清除其口令 (先把服务器标识符ID拷贝到Lotus Domino管理客户端;进入管理员客户端, 选中“配置”选项, 在“验证”菜单下选“标识符属性...”, 选择要清除口令的服务器标识符ID;输入服务器标识符ID口令, 单击“更改口令 (P) ...”按钮;再次输入服务器标识符ID口令, 单击“无口令 (N) ”按钮) , 如果服务器的标识符口令安全性等级不为零, 则需要权限更高的系统管理员 (例如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第一台服务器的管理员, 对人民银行来说, 就是总行系统管理员了) 将此服务器标识符口令安全性等级更改为零, 然后我们就可以按上述办法取消或更改口令了。
(二) 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主机上“任务计划”的设置
1.在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主机上用记事本创建Yjpact.bat、yjexit.bat、yjbackup.bat备份用的三个批处理文件。内容如下所示:
在yjbackup.bat批处理文件中第一行的含义是:备份文件存放的主机IP为180.1.1.22, 其备份用的共享目录为yjgwbf, 登录用户名为backman, 密码为zddsbf28, 将该共享目录映射为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主机的S:盘;第二行的含义是用打包压缩工具软件WinRAR.exe将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主机上整个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安装目录备份到S:盘下的dzyjbf目录中, 以格式“lotus YYYYMMDDHHMMSS”生成备份文件, 例如:lotus20080920031401.rar;第三行的含义是备份完成后, 将建立的共享连接删除, 提高目标主机的安全性;第四行的含义是共享连接删除后, 启动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
示例中使用的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主机的安装目录为:d:lotus, 实际应用时请根据自己Lotus Domino Server系统主机的安装目录做相应更改。
2.根据实际工作环境中完成每个批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在Windows的“任务计划”中, 合理安排这三个批处理任务的启动时间。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打开“控制面板”, 再打开“任务计划”。
(2) 打开“添加任务计划”, 会出现一个“任务计划向导”对话框, 按照对话框的提示点击“下一步”。
(3)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显示“单击要在windows上运行的程序, 要查看其它的程序, 单击“浏览”, 选择我们创建的批处理文件。
(4) 确定任务运行时间及周期, 如果系统有登录密码, 请在下一步输入登录密码, 点击完成即可。
(三) 存放备份文件主机的设置
在存放备份文件主机上创建一个受限用户, 比如我们将该受限用户取名为backman, 并设定相应的登录密码, 接着再创建一个备份用的共享目录, 比如yjgwbf, 取消目标主机的简单共享, 将共享目录yjgwbf指定为只有backman才能登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在备份文件存放的主机上创建一受限用户。
打开“控制面板”, 再打开“用户帐户”, 创建一个新帐户, 输入用户名backman, 选择用户类型为“受限用户”, 完成帐户的创建后, 点击该用户并创建其相应密码。
2.在备份文件存放的主机上取消“简单共享”。
打开“我的电脑”, 点击“工具”, 选中“文件夹”选项, 将“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条目上的“√”去除, 再点击“应用、确定”即可。
3.在备份文件存放的主机上创建备份用的共享目录。
自动异地备份 篇7
本文首先提出开发该软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然后针对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1 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运营安全考虑, AFC处于一个独立的生产网中。拷贝TVM日志文件, 只能够通过有权限的用户从车站计算机 (简称SC) 中拷贝, 最终通过第三方介质拷贝至其他网络。需要解决四个问题是各TVM与SC的网络通讯问题, 总结对技术人员作用大的纸币日志内容, SC磁盘空间开销问题, 软件自动运行问题。
2 异地备份和精简TVM纸币日志软件的实现
软件运行于各站SC, 根据读取配置文件中TVM地址、日志源文件目录、存放文件目录等信息正确、统一收集纸币日志文件信息。
2.1 实现的关键问题
(1) 各TVM与SC的网络通讯问题。确保SC可以连通各TVM且拷贝TVM内容, 需要开通四种端口, UDP:137、138;TCP:139, 445。
(2) 总结对技术人员作用大的纸币日志内容。通过研读日志发现, 日志中存在重复、空闲等待的信息, 这部分内容为主要删除的目标。同时, 确保保留TVM售票时正常运转的内容以及出现异常情况的信息。
(3) SC磁盘空间开销问题。根据配置文件中设定的磁盘空间最小值, 删除SC客户端270天前的拷贝日志和300天前的精简日志。
(4) 软件自动运行问题。 (1) 系统开机运行后, 定时获取日志并解析;但在运营时间段工作, 将对TVM造成一定的负担。 (2) 利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计划任务功能, 定时运行软件, 完成工作后自动关闭。该方案可设置软件在非运营时间段工作, 比如每日凌晨1点在SC客户端上自动运行, 大概2个小时完成工作后, 软件自动关闭。对TVM设备影响不大。
2.2 软件处理流程
2.2.1 处理流程图
网络通顺且精简成功的情况下, 按照图1控制流程处理。
若是网络或者精简过程出现问题, 软件将开展第2、3次工作, 按照图2控制流程图处理。
2.2.2 详细说明
(1) 拷贝历史未拷贝的日志。在SC上设置《BIMLog》文件夹, 下设三个子目录:“解析新日志”、“已解析”、“未解析”。其中“解析新日志”下放置精简日志;“已解析”下放置本次拷贝且被精简过的源TVM日志;“未解析”放置本次拷贝但是未被精简过的日志。在软件中设置Log.txt文件, 该文件负责记录今日前本需拷贝而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拷贝的日志文件名。读取该文件内容, 然后从TVM中拷贝日志。
(2) 拷贝昨日TVM纸币日志。拷贝昨日TVM生产的纸币日志文件, 若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拷贝, 将文件名记录在Log.txt中。
(3) 精简日志。对已拷贝日志进行精简。删除不需要的字符串。
2.3 可行性分析
(1) 本软件是独立于AFC软件的一款自主研发的软件, 仅仅对TVM源日志进行拷贝, 不在TVM上对其文件作任何删除、修改操作。
(2) 选择停止运营时间段凌晨1点-3点间运行该软件, 运行完毕后, 自动关闭软件。不影响本站的AFC设备正常运营。
(3) 若SC和某台TVM出现网络问题, 通过记录未拷贝日志名至Log.txt, 以备下次拷贝。每次在网络异常情况下, 采用三次拷贝机制, 保证不遗漏拷贝和精简纸币日志文件。
(4) 逐台拷贝设备纸币日志, 某设备处理过程出现问题, 不影响其他设备的处理。
3 结语
异地备份和精简自动售票机纸币日志软件在停止运营后工作, 先拷贝源设备的日志文件, 再对拷贝日志进行精简。因此, 该软件不仅安全、可控, 而且精简后的纸币日志对技术人员快速分析设备运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摘要:首先介绍实现异地备份和精简纸币日志软件的现实意义, 然后提出开发该软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其次针对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最后进行可行性分析。
自动异地备份 篇8
在医院HIS的运行过程中, 备份数据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设计健全的HIS系统来说, 服务器一旦出现故障, 备用系统应当立即投入运行, 这时备用系统所使用数据库应当是最新的, 否则就需要手工补录数据。一直以来, 在各类基于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中, 都会遇到数据库安全方面的问题, 然而要想保障数据库的安全, 最主要的方法还是做好数据库的备份工作。
备份数据库有多种方法, 笔者了解到几家地方医院的HIS, 都依赖服务器自身的数据备份功能。但是这是有严重安全隐患的, 当服务器自身出现故障无法启动时, 服务器中的数据库无法拷贝出来。这种备份数据库的方法并不符合“异地备份”的要求:备份介质应存放在与计算机设备不同的地点, 以免机房发生意外时, 备份介质与计算机设备一同损坏。
一个完善的HIS系统, 数据库不仅备份在服务器上, 还应当定时备份到异地PC上, 我院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医院局域网实现多台PC自动备份服务器数据库。
2 通过局域网实现自动备份数据库的具体方法
为了减少网络传输时间, 在网络备份前服务器应当对医院数据库进行压缩, 我院服务器是Linux系统, 对于数据库文件his.db, 使用tar命令进行压缩即可:
启动并编辑Linux的定时任务程序crontab:
crontab –e
在末行添加定时压缩数据库文件的任务, 比如设定每天上午8点到晚上21点之间每半小时压缩一次数据库, 并保存在/var/ftp目录:
为了方便网络传送, 我们在Linux系统中安装并配置FTP服务软件VSFtp:
然后用vi编辑/etc/vsftpd.conf文件, 完成必要的设置, 限于篇幅不再叙述。
这样在服务器端已经运行了FTP服务。
下面进行工作站端的配置, 我院工作站PC的操作系统都是XP, 在选定准备执行备份任务的PC上, 在D盘hospital文件夹创建批处理文件autoftp.bat, 文件内容为:
在这里用到了ftp命令的运行脚本功能, -s参数后为ftp运行脚本文档。
然后在同文件夹创建ftp.txt自动运行文档, 用来登录服务器并下载数据库文件, 服务器IP地址为192.168.0.1, 请注意必须设置bina以便传输二进制文件。ftp.txt文档内容为:
然后在工作站XP电脑, 用鼠标点开:控制面板->计划任务->添加计划任务, 按对话框的提示, 选择D盘hospital文件夹中的autoftp.bat文件, 设置运行时间为每天8点。可以通过重复添加计划任务, 设置在每天不同的时间运行批处理文件。
这样就完成了服务器端和工作站端两方面的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运行测试, 服务器和工作站均运行正常, 服务器的数据库每天定时备份到了数台工作站PC硬盘里。
3 总结
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数据库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 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做好数据库备份尤为重要。因此, 必须要有完备的备份与恢复策略, 并通过模拟故障对每种可能的情况进行严格测试, 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 保证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
网络传输的方式其实是很多的, 本文介绍的FTP是基本的文件传输方式, 在Linux或Windows都可以简单地实现。对于其他情况, 如果工作站PC运行的是Linux系统, 那么可以使用pscp命令定时进行网络拷贝;如果医院服务器运行的是Windows系统, 那么工作站的PC可以在使用net use共享命令进行网络拷贝, 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讨论这些方法。
对于自动备份的时间策略也是需要注意的, 服务器压缩数据库和网络备份数据库应该避免医院业务量高峰时间, 利用服务器和网络相对空闲的时机进行备份比较好, 这一点可以根据医院自身的工作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参考文献
[1]余丽娜.SQLServer数据库异地备份的研究与实现[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09, 9:40-43
自动异地备份 篇9
日前, 江苏省档案局 (馆) 在南京召开全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暨档案抢救技术工作座谈会, 积极探索档案异地异质备份的有效途径。国家档案局科研所所长马淑桂应邀到会指导, 并就档案异地异质备份知识作专题讲座。
江苏省档案局 (馆) 副局 (馆) 长齐丽华说, 开展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工作是确保档案安全的必要手段, 是新技术条件下确保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迫切需要。做好这项基础性和常态性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安全可靠, 因馆而异。“安全第一”要始终贯穿于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工作的各个环节。备份工作不强求统一, 不拘于一个模式, 要实事求是。二是充分论证, 保证条件。要制订完善的备份策略, 对备份范围、备份技术、备份介质、备份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 并解决所需要的经费和技术保障。三是循序渐进, 突出重点。按照先重要档案、先历史档案、先利用率高的档案的顺序, 分步实施, 持续推进。四是手续完备, 注重维护。要落实备份制度, 认真做好档案备份交接工作。加强备份复制件或备份数据的维护, 确保安全, 不能一劳永逸, 完事大吉。
无锡、淮安等13个市档案局 (馆) 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县 (市、区) 相关人员近100人参加会议。南京、南通、扬州、常熟4市档案局 (馆) 就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和档案抢救保护工作作了交流发言。与会代表在分组交流中对《互为档案异地备份基地协议书草稿》、《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指南 (讨论稿) 》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