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游戏论文(精选6篇)
舞蹈游戏论文 篇1
摘要:校本课程在现今的发展中,遇到很多值得教师思考研究的问题,本文笔者以舞蹈校本课程为研究对象,找到教育有效实施的出口,结合经验积累从三方面阐述舞蹈校本课程开发起点,对学生兴趣与能力培养方面所遇问题的解决方式。每一种训练都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完成得更好,这才是在游戏中培养舞蹈精灵的目的所在,同时也是校本课程开发初期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校本课程,舞蹈,游戏
我国现在虽然尚未建立较为完整的小学舞蹈艺术教育体系,但小学舞蹈教育的意义已经越来越被社会认可,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意识到舞蹈对小学生的影响及重要性。本文将通过舞感培养、力量培养、表现力培养三方面,阐述舞蹈校本课程开发中舞蹈与兴趣结合点即游戏中培养舞蹈精灵。
一、舞感培养——“森林里有谁”
在校本课程开发初期,最有效的让孩子们认识舞蹈,喜爱舞蹈的方式即趣味性,在舞感培养方面本人引用动物模仿法。孩子们在音乐中,通过语言引导使孩子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你们想做哪一种小动物呢?例如: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带孩子们感受森林里的快乐,提出“如果你生活在这美丽的大森林,你会是什么动物呢?”找到很有姿态的同学让孩子们欣赏他的动作,进一步模仿。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创作的欢乐,还有对孩子基本身体协调性的把控。最后,教师总结动作,带孩子们进行模仿创编,形成一个小型舞蹈。这种游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更提高了孩子们的舞蹈学习热情,孩子们的舞感培养也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力量培养——“勤快的搬运工”
舞蹈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生为主体,以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为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伊始,需打好基础才能有效地继续培养,因此,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先教开胯、压腿、踢腿、甩腰等基础动作,体力耗费大的同时比较枯燥,学生会有倦怠心理。在训练中结合力量训练要求和孩子们爱动的天性,现研究出一个有趣的比赛游戏,既能锻炼各部分肌肉力量,又可以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首先,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每大组中再两人一小组地。然后讲述动作要领:两人一组,先一人趴地蹦脚,同组伙伴双手搬起其脚背,此同学将手臂撑起,向前爬行,到达目的地后换人以同样动作爬回原位。两人小组结束后,换大组中的另一组同学出发。三大组中,全部同学完成任务后,先完成的组获胜。就是这样一个力量游戏,孩子们乐此不彼,虽然很累却还想继续玩。游戏中,孩子们不仅手臂力量有了明显提高,在甩腰中发现腹部力量也有很大提高,这对于基本功、协调性的训练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使孩子们初步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表现力培养——指令与问答游戏
舞蹈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也要在校内各项活动中发挥作用。舞蹈是具有观赏性的艺术课程,需要最精炼的肢体语言、最精确的韵律节拍、最精彩的舞台呈现等,而这些要素对表演者的要求即为“表现力”。对于孩子们表现力的训练本文通过两个游戏进行。
首先,面部表现力,孩子们对于丰富的表情都不陌生,但是将每一个表情做得漂亮又恰当便需要教师的训练来把控。对于表情的把控,在实践中本人琢磨出一段节奏指令词:“舞蹈娃娃笑啊笑——微笑、八颗牙、大笑、找塞牙,舞蹈娃娃上台时——害羞、受惊吓、撅嘴、不高兴……”这一系列训练孩子们可以对照镜子找到最漂亮的自己。在排练舞蹈《欢天喜地》时,需要很多惊讶及大笑的表情,在排练过程中,平时的训练起到很大作用。
其次,肢体表现力,我们在舞蹈的教学中,通常都是“灌注式”教学,学习老师的动作。但是,希望孩子们跳出灵动的感觉,就需要感知舞曲,领悟舞曲,心随乐舞。过程中需要解决动作不到位、跳跃不整齐等问题,现在我以跳跃为例。排练《珠算小能手》这个舞蹈时,需要很多脚尖的跳跃,为避免出现沉重的跳跃,我问孩子们:“你们在下雨天是怎么走路的?”学生开始慢慢地走。“如果我们不想弄脏裤子和鞋子呢?”有孩子回答:“踮脚尖走。”“那万一前面有个小水坑,你怎么过去?”“用脚尖跳过去啊。”表扬孩子的回答后,带着学生一起玩儿起“跳水坑”,孩子们的跳跃也变得越来越轻盈。
舞蹈校本课程的起点上,我们尊崇以学生为本的同时,更要根据课堂需要,精心设计舞蹈教学内容,用游戏的方式启发学生创编舞蹈动作的积极性,既丰富了一如既往以基本功为主的舞蹈课堂,又完善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匮乏状态。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孩子享受到舞蹈教育带来的实效性,舞蹈校本课程也将变得越来越正规。孩子在学习中需要兴趣,需要引导,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谨记这两点,让孩子们爱上舞蹈,乐于表现。找到一条捷径——游戏,更有趣地去完成训练目标。每一个游戏,都具有实效性,能让孩子们越来越有兴趣,能提高孩子的欣赏及舞蹈能力,这样我们才能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让游戏教学法培养出更多的舞蹈精灵。
舞蹈游戏论文 篇2
摘要:如何在快乐教学的基础上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所谓的快乐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主体性的参与过程,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提升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感知,提升自我音乐审美情趣,进而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小学音乐课程开展的最终目的。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理论下音乐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更是促进学生整体音乐素养提升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游戏;舞蹈;融合;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75-01
传统单一枯燥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亟需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来指引新时期发展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在教学情境、教学方法及教学氛围的重重影响下,快乐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仅适应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更是优化课程结构、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如今社会,音乐逐渐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小学音乐课程的实施,其目的不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伟大的音乐家,而是在于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寻找和发现其中的乐趣,并将这样的快乐持久延续下去。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他们总能通过直观的动作将音乐赋予他们的感受直接表达出来。此外,游戏也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最佳方式,教师可将游戏、舞蹈、儿歌等形式与音乐充分结合,将抽象的音乐元素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表达出来。
1.音乐与故事的结合
故事总能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课上,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始课程的讲授,这样的导入方法不仅新奇有趣,更加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尽快融入到课堂角色当中,积极参与教师安排的音乐活动。同时,音乐与故事的结合还能帮助教师从故事巧妙过渡到课程教学之中,既不显生硬,又妙趣横生。比如,在欣赏歌曲《动物们的聚会》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联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动物大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歌曲的内容也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2.音乐与游戏的结合
学生置于游戏之中应该是最快乐的,游戏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总有着不可拒绝的吸引力,他们渴望在游戏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功,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因此,音乐与游戏的结合也是快乐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科学合理的游戏设置理应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游戏形式应灵活多样化;第二,游戏内容应简单易操作;第三,游戏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3.音乐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高科技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当前形势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在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下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课堂学习素材,创设最佳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多媒体技术不仅包含了文字和图像,更结合了声乐音频与视频的效果,在提供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是现代化课堂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奇有趣的画面,极具震撼效果的视听,正是当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的指向所在。
4.音乐与兴趣的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科学的兴趣指导下,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作为一门艺术类科目,音乐课程给予学生的应是一种感官享受与审美情趣的完美结合,力求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会在音乐欣赏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学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再以这些为依据开展自身的教学设计。找到兴趣之后积极参与是关键,只有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5.音乐与动手能力的结合
音乐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听觉的享受,它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打击乐器的讲授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的,也是音乐基本实践技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在快乐教学的理念指引下,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课堂上,教师可安排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来演奏某段旋律,甚至可以让学生自我即兴发挥演奏一段旋律,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尝试和突破的过程。制作材料可以是简单的,例如小瓶小罐或是铅笔盒、小竹筒等,然而学生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作品”。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体现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拓展思维,大胆想象,敢于创造。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快乐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幼儿民间舞蹈与游戏移情教学 篇3
关键词:游戏移情;民间舞蹈;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52-01
一、情节化、趣味化的活动内容是幼儿学民舞的基石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纲要》也多次指出:“幼儿很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要使幼儿对民间舞蹈感兴趣,就必须有趣味性的,适合幼儿的活动内容,使幼儿的兴致导向内化,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幼儿主动从事民舞活动,所以我会选择一些形象性强、节奏感强的舞蹈作品,如:傣族舞《金孔雀》,蒙古舞《绿洲小骑兵》等,以形象地表现动物为主的舞蹈,激起幼儿喜爱动物的本能。
1、视听结合,充分激发幼儿对民舞的兴趣
在民舞教学中,我会结合舞蹈内容,从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成PPT向幼儿介绍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帮助幼儿了解少数民族的服装、生活习惯、民俗民风,增强他们的感性知识,为幼儿学舞蹈打下基础。
我将网上收集来的民族服装的图片进行归类,并制作了三个课件:《傣族服装展》、《新疆服饰展》和《蒙古服饰展》,并配以相应的曲目,分多次让幼儿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孩子们大声讨论,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啊,这个衣服真漂亮,像孔雀的羽毛。”有的说:“啊,像多漂亮的花”……在视觉的冲击下,孩子们感受到民族服饰的美。在活动中,我不仅让幼儿欣赏,还提供机会让幼儿感受一番,我让小朋友带来了碎花小棉布,用简单易行的方法让幼儿打扮自己,做了回“傣族小姑娘”和“傣族小伙子”,孩子们被自己的打扮感染了,拍着手欢呼着:“啊,真好看……”通过游戏的转化,使幼儿成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者,成功的将幼儿对游戏的热情移情到民舞的学习中来,大大提高了幼儿对舞蹈课的兴趣,使幼儿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投入了老师的“圈套”。
2、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感受音乐,激发学习民舞的热情
幼儿对民舞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应该对舞蹈的音乐有充分的感知,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舞蹈,幼儿会变得更为主动、积极。如大班舞蹈《骑上我的小毛驴》是一个新疆舞蹈,动作韵味相对难领会,还有特定的诙谐的感觉。在指导这一舞蹈时,我就充分让幼儿感受音乐本身的趣味性。我和着音乐生动地讲述了《阿凡提的故事》,让孩子从心里喜欢阿凡提的聪明勇敢,幽默诙谐,孩子们笑的前仰后倒的,在轻松的氛围中,幼儿欣赏了欢快活泼的新疆舞旋律,感受到了新疆民族乐的优美与动听,使幼儿产生兴趣。除了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并熟悉音乐,我还让幼儿亲身体验音乐,我为幼儿自制了简易的“小毛驴”体育玩具,让幼儿听着音乐,骑上“小毛驴”做一回“阿凡提”。在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高涨,很快进入角色,能深刻体会到音乐的哪些地方比较有趣,哪些地方比较优美。这一游戏性的角色扮演,使幼儿真正喜欢上了音乐,喜欢上了舞蹈。适合孩子的,孩子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二、道具的使用是幼儿学民舞的推力器
幼儿在接触学习民舞的过程中,我还注重舞蹈的道具及服饰的使用,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会用最简易的方法制作一些头饰、服饰什么的,让幼儿穿上它们学舞蹈,这样幼儿对动作方位的把握、力度的掌握更易理解。
1、服饰可以帮助幼儿感知动作的到位与否
在幼儿学习舞蹈时,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小朋友,要出胯。手上举,动作要到位。”但是在幼儿的世界怎么能明白“到底什么是到位呢?要怎样做才到位呢?”对他们来说没有明确的参照物,是很难达到老师的要求的。幼儿的思维是具体而直观的,只有明确的可以参照的标准给他们,才能明白什么才是到位。如幼儿在学习“三道弯”时,我让每位幼儿准备了一块小棉布,为每位幼儿制作了一条小筒裙,“小朋友穿了筒裙,要做到你的屁股、腿不能往前动了,就说明你的动作到位了。”我这样跟小朋友说。由于筒裙的包裹,孩子们就能体会到胯应该出到哪里?腿应该出到什么地方了,动作到位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
2、道具能帮助幼儿感受作品情感
蒙古舞《绿洲小骑兵》节奏欢快、活泼,充分表现了辽阔的大草原上一群活泼欢快的孩子,其中一组双手挥动摔跤的动作,幼儿很难掌握,表现不出动作豪放的气势,于是我让小朋友拿了条尾巴,一方面可以当缰绳使用,另一方面要求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尾巴从前往后甩,小小的一条尾巴让幼儿很快掌握了从前往后的甩臂动作,而且能很好地将动作的力度表现出来,我在教学中这样引导小朋友:“怎么样甩才会把尾巴甩起来呢?”有的说:“要很用力”,有的说:“要从前往后甩,这样才好看。”“蒙古的小朋友在大草原上跳舞就是这样感觉,很用力的,很有热情的,所以蒙古舞蹈比较豪放……”一个小小的道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添了教学情趣。自那以后,我经常会使用一些小道具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如新疆舞《快乐的阿衣古丽》,我让小朋友戴上帽子,拿上铃鼓来练习,小小的道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很容易地让幼儿体会到动作的要求,幼儿在这种“玩”道具的情景中学的不亦乐乎。当然,在使用道具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道具使用的要求明确,知道怎么拿,怎么使用才能让幼儿挥洒自如,然后将要求明确给孩子,并一一指导孩子使用,道具使用的好也为幼儿学民舞起到了鼓舞的作用。
浅谈游戏性幼儿舞蹈教育 篇4
一、幼儿舞蹈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幼儿好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 幼儿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 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 幼儿会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 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联想, 开拓创造性的思路。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 我不单一满足教会幼儿一个动作、一段组合, 而是给幼儿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 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 配之以《雪花》命题, 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幼儿都说出了对雪花不同的感受, 它能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 训练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 使幼儿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从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2.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 幼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式演出的, 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 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久而久之, 幼儿就会自觉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 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幼儿舞蹈还能培养幼儿活泼的个性和毅力, 因为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受到全家亲人的宠爱, 在公共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的表现, 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 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及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 通过参加排练, 幼儿改变了内向、胆小等不健康的心理, 参加艺术活动, 开阔了幼儿的眼界,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培养了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 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 在舞蹈训练过程中, 有些动作必须付出努力才能完成, 就需要幼儿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 有些较弱的幼儿经过刻苦训练, 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3.有利于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增强形体与气质情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 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 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促进了幼儿的骨骼成长, 增强了幼儿的消化机能, 增进了食欲, 提高了身体素质, 在我所教过的幼儿中, 有一些幼儿原来曾有“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更有效地纠正, 受过舞蹈训练的幼儿, 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
4.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感觉
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 为幼儿提供和构筑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 使幼儿习惯于热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 认识真善美, 从而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在强调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 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发挥幼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外形与内质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
二、发挥幼儿舞蹈教育的游戏性
1.幼儿舞蹈教育应与游戏同行
幼儿舞蹈是幼儿为自己而舞蹈的, 一切都发自天然, 没有丝毫的造作和扭捏, 一切都是为了娱乐自己和娱乐伙伴, 每一个幼儿都有好乐的天性, 在玩中学、乐中学, 学的东西特别容易接受。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有了这样的过程, 才能达到“不亦乐乎”的目的, 把学习的结果视为唯一, “学而时习”的过程变得索然无趣, 甚至变得痛苦不堪。据说, 古希腊时, 柏拉图的学员, 主要是为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而创立的。东西哲人在这点上竟然是如此不谋而合地把学习看作是件快乐的事, 与游戏合二为一的事。可以说, 初始意义上的教育是与游戏密切相关的, 这应该是教育的本来面目。社会的发展, 人们附加在教育上理性的东西太多, 渐渐的, 教育变了味, 成了工具, 成了手段。幼儿舞蹈教育这样的本身具有游戏性特征的艺术教育也基本与游戏没有缘分了。教育, 尤其是舞蹈教育, 本身就比所谓的主学科更具有游戏性, 教育中多一点玩乐, 多一点游戏, 教育就可以换上一张可爱、可亲的面容了。
2.幼儿舞蹈教育与游戏相融的多种功效
幼儿游戏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的, 伴随着紧张和愉快, 有别于日常生活, 它只是对生活的一种模仿, 目的就在游戏本身, 不在游戏之外。
幼儿舞蹈教育在结合游戏进行教育时, 应作出更多的探索和尝试。舞蹈教育是在于提高幼儿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 包括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以满足人对美的高层次的追求。通过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 美化身段的目的, 从而提高人的自我欣赏能力和自信心。
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音乐和舞蹈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 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自豪感, 使幼儿在教育中得到健美挺拔的肢体、高尚的情操, 高雅的气质、端庄的仪表。例如, 每次有舞蹈班新班开课, 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有些幼儿兴高采烈地来, 因为他们喜欢舞蹈, 有些幼儿是哭哭啼啼的, 因为他们胆怯, 对舞蹈没有丝毫的认识, 是被父母勉强带过来的。但是不管怎样, 我想办法让每一个幼儿都盼望来上舞蹈课。在课堂中, 我利用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教学, 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小兔比赛、老鹰抓小鸡、小树长大了等, 幼儿兴致勃勃, 很乐意接受。另外, 我还会采用一些竞争的办法, 分成小组按规定的音乐节奏从一个方位到另一个方位, 看哪组幼儿完成得又快又好, 幼儿非常有团队意识, 会主动帮助那些动作或音乐节奏不准确的幼儿, 他们愿意以他们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舞蹈, 体验舞蹈的乐趣。
总之, 舞蹈是一门艺术, 它不仅是舞蹈专业工作者的事业和追求, 也是舞蹈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根本立足点。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在于提高专业教育的水平, 也在于提高幼儿素质教育。要使艺术教育回归幼儿生活, 就要将艺术教育与幼儿特有的、热爱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让艺术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 既体现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 有发挥了艺术教育最大的发展效益。艺术与游戏, 在幼儿生命初期, 本来就是一体的, 游戏愉悦与审美愉悦, 有着极大的相似, 因此用游戏的方式来设计组织艺术活动, 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成长, 发挥创造的潜力, 是当前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走向, 我们要很好地持续这个良好的状态。
摘要:以幼儿舞蹈教育为出发点, 明确幼儿舞蹈的作用, 从幼儿的天性和年龄特点出发, 探讨了如何在幼儿园舞蹈教育中充分发挥舞蹈教育的游戏性, 使幼儿在舞蹈游戏活动中体验快乐、发挥想象、尝试创新。
关键词:幼儿舞蹈,素质教育,幼儿教育,游戏性
参考文献
[1]朱畅.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07) .
[2]刘燕敏.孩子的权利[J].基础教育, 2005 (11) .
[3]陈平.德国幼儿园的玩耍的权利[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2011 (05) .
舞蹈游戏论文 篇5
舞蹈游戏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把舞蹈表现出来。单纯的幼儿舞蹈教学比较枯燥,趣味性小,有时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而舞蹈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舞蹈游戏可分为生活道德舞蹈游戏、形象模仿舞蹈游戏、创造性舞蹈游戏、开发智力舞蹈游戏等。
一、舞蹈游戏有利于幼儿的生理发育
幼儿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快,长时间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动作、姿势会使他们感到疲劳和厌烦。在舞蹈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多次重复他们所感兴趣的动作。例如,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舞蹈与游戏》中身体部位相互挨着的游戏,歌词是“小朋友小朋友头碰头,小朋友小朋友肩碰肩,小朋友小朋友脚碰脚,小朋友小朋友膝盖碰膝盖”等,每个乐句前都有间奏,间奏时要求小朋友自由跑动,到“头碰头”或“肩碰肩”这样的歌词时,小朋友自由结组按歌词要求进行挨贴,挨贴时小朋友随便做出动作造型。在这个舞蹈游戏中,幼儿对自己身体各部位器官名称有了大概的了解,在跑动过程中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对幼儿的心肺功能是一个良好的锻炼。在舞蹈造型时锻炼肌肉的控制力使其更加灵活和协调。舞蹈游戏需要一定的体能消耗,经常活动能促进幼儿食欲,增强消化机能,促进身体微循环,提高身体抵抗力,增强免疫力,促使幼儿骨骼的生长。所以学习幼儿舞蹈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
对桃源县育才幼儿园月亮班(5~6岁幼儿)进行研究,月亮班每周进行两次舞蹈游戏活动课,四个月后,对体态、适应能力、骨骼的生长和耐力进行检测结果如下:①体态:能使幼儿的形体更加优美,腰背挺拔了,腿伸直了,脖子也拉长了,更加自信了,气质也变好了,纠正了一些弯腰、驼背、端肩等不良习惯;②适应能力:抵抗恶劣环境能力增强。例如,昼夜温差变化大时,有较少幼儿感到身体不适;③骨骼的生长:平均增高了三厘米。耐力:能够较长时间运动或保持某种姿态。
二、舞蹈游戏有利于幼儿的认知发展
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心,这种兴趣与好奇心是理解环境、影响环境的需要,舞蹈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这种认知发展的需要。在舞蹈游戏中幼儿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来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如开火车这个舞蹈游戏,火车怎样用身体来表达呢?幼儿们开始通过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展开想象和探索,火车是长长的、一节一节的……哦,原来是这样,那就行动起来双臂搭肩排成排,最前面当火车头的幼儿双臂小臂上下叠起,踏着音乐的`节奏玩起来,设计旅行的场景。设想火车穿森林、山川、河流、村庄、桥梁等,让幼儿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记忆、联想、模仿,去感受自然界的事物用肢体动作来表达森林、山川、河流、村庄、桥梁等,通过舞蹈游戏让幼儿亲近自然、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
对桃源县育才幼儿园月亮班(5~6岁幼儿)进行实践研究,对观察力、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记忆力、想象与模仿进行检测如下:①观察力:能够用肢体语言表达能够物体的大、小、形状及事物变化。②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能够很快投入到周围环境中去,并积极和小伙伴一起探究;③记忆力:通过观察和实践获得了经验并能参与到舞蹈游戏中去。④想象与模仿:模仿准确度在逐渐提高,敢于大胆展开思维表现自己思想情感。
三、舞蹈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期让孩子收获一生的良好习惯和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良好行为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礼貌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举止。例如,《我有一双小小手》这个舞蹈游戏,歌词是: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有了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首先,幼儿们手拉手围成双圆,内圆和外圆的幼儿面对面,边唱边拍手,按歌词的意思伸出左手和右手,小小手时,面对面的幼儿手拉手,内圆和外圆的幼儿交换位置,然后做出会穿衣、会梳头的动作,幼儿相互伸出大拇指鼓励自己事情自己做。音乐间奏时内圆幼儿顺时针走,外圆幼儿逆时针走,唱歌词时停下来面对面继续做。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分辨左和右,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生活习惯。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的乐趣,通过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易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对当前独生子女中存在的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和交往恐惧症、自闭症的孩子,都有很好的帮助。使每一个孩子通过活动实践,接受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引导,与周围人能够和谐相处,让孩子更加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对桃源县育才幼儿园月亮班(5~6岁幼儿)进行实践研究,对交往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行为能力进行检测如下:①交往能力:能够很快适应陌生的面孔和环境,()甚至没有陌生感,主动和小伙伴玩并进行沟通交流;②日常生活能力:很愿意自己完成日常生活动作例如吃饭、穿衣、睡觉等;③健康行为能力:见到长辈能够主动问好,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例如吃饭时要排队等。
四、舞蹈游戏有利于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性发展
舞蹈游戏对于幼儿不仅仅是“好玩”或娱乐,更重要的是当幼儿在舞蹈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体或他人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例如,过家家这个亲子舞蹈游戏,分角色用玩具进行表演,幼儿做洗菜的动作,妈妈做切菜的动作,妈妈和孩子默契的配合,不一会儿做出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来,得到了老师和小朋友的称赞和夸奖;还有一个典型的亲子舞蹈游戏《我的好妈妈》,在这个游戏中讲述了妈妈工作一天回到家,孩子给妈妈倒茶、让座、做按摩等动作情节,展现了孩子关爱母亲的情怀,幼儿在舞蹈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可以满足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亲子舞蹈游戏是成人与孩子最初交往的典型形式。与成人共同舞蹈游戏,幼儿可以体验到成人的爱,让家长们也停下来放松身心抛开各种压力和孩子一起舞蹈一起游戏,体验孩子对父母那一份稚嫩的孝顺,形成对成人进一步的信任与依恋,建立社会交往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l]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陈帼眉.游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3]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9).
舞蹈游戏论文 篇6
一、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的舞蹈活动对幼儿的身体素质、情操和智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和舞蹈的想象和表现力,并通过对舞蹈的充分表现,抒发情感,享受美感。然而,现阶段的幼儿园舞蹈活动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使得这些舞蹈的作用都大打折扣。
(一)方法陈旧,过度注重技能的训练
幼儿园教师教学方式较传统,缺乏新观念、新理念,采取“指挥”和“遥控”的方式,只注重让幼儿机械化地模仿、练习舞蹈动作,而忽视引导幼儿去理解舞蹈本身及背后所蕴涵的意义。这种过度注重技能训练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幼儿的身心,使其失去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
(二)机械教学,缺乏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舞蹈的创作源于对音乐的感知欣赏,但这恰是教师容易忽视的环节。教师的机械教学,使舞蹈教学缺少情感的融入和渗透,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难以表现音乐内容,缺乏灵动。
二、游戏化策略的运用
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不透彻,他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感知、体验舞蹈内容。而幼儿的天性好玩游戏,游戏天性与舞蹈教学相辅相成,能使舞蹈动作的学习与教师游戏方式的运用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从而调动幼儿的情感参与,对舞蹈产生的“语境”形成情感共鸣,并将枯燥的技能学习转变为生动有趣、形象化的游戏学习,让幼儿成功地体验舞蹈带来的快乐,进而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一)融入自然,融景于情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为避免以技巧性为目的舞蹈训练,自然地接触舞蹈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教师在教授舞蹈时采用游戏的口吻帮助幼儿去观察、想象、创造舞蹈动作,让幼儿易学、易记、爱表现,有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发展。
1. 自然之美,解放天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在《下雨了》韵律活动中,幼儿利用户外观察下雨的情境,以“下雨了”的游戏形式进行引导,使幼儿进入舞蹈情境,幼儿通过自我观察做出自己理解的下雨动作。例如:有的幼儿轻点手指身体缓缓下蹲,当成是蒙蒙细雨;有的幼儿抖动小手垂直下滑,当成是小雨沙沙;有的幼儿夹紧身体上下跳跃伴有旋转动作,当成是狂风暴雨等。在足够的空间、时间里,让幼儿自然地观察,从而自主、自发地表现、创造,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活动更具童趣。
2. 和谐氛围,展开想象。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给幼儿提供自由、民主的舞蹈活动氛围,能使幼儿怀着愉悦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经验自由探索、展开想象、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舞蹈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应鼓励认可幼儿一定程度的“脏乱、吵闹、自由”。当幼儿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时,教师应在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化的口吻鼓励、支持和欣赏幼儿的创造表现,使幼儿在游戏化情境中自然地将自身的感知和体验融入自己的舞蹈动作中。
3. 自主模仿,丰富语言。
模仿是幼儿学习的必经之路,但所谓的“模仿”并不是纯粹地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模仿”往往只是一个辐射点,幼儿通过辐射点来明确活动中可供创造的因素和进行创造的方法。如:学习舞蹈动作绕手腕,因该动作属于精细动作,需要重复练习。教师可引导幼儿对该动作进行想象,说说这个动作像在干什么?让幼儿发现手腕的绕法,并表现出“采茶”等游戏动作,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快乐游戏,融情于景
舞蹈作品都蕴含着思想和情感,只有让幼儿充分熟悉、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感情、意境,幼儿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中并表现出来。
1. 欣赏装扮,感知内涵。
如舞蹈《金孔雀》,幼儿需要表现出小孔雀“喝水”“嬉戏”等情节。但是如今传统民族舞蹈教育缺乏普及性,幼儿对民族舞的动作和神态要求没有概念可言。教师在进行民族舞知识普及的同时,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展示民族服饰,让幼儿感知舞蹈表达的思想情感。
2. 捕捉细节,梳理情节。
很多舞蹈元素都是来源于生活。例如舞蹈《妈妈可以这样爱》,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妈妈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上下班的状态,对自己的关爱等,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幼儿梳理、回忆妈妈的行为,帮助幼儿理解舞蹈中所要表现的情景,更好地展现舞蹈情节。
3. 情由心生,抒发情感。
幼儿乐于表现他们所喜欢、所崇拜的事物。教师可利用幼儿的这一心理,在舞蹈教学的游戏过程中激发其情感的共鸣,由内而外地抒发、表达舞蹈情感。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幼儿热衷于自身的装扮,并在舞蹈过程中,夸张形象地表现喜羊羊的勇猛,让舞蹈表现更加生动,富有童趣。
幼儿舞蹈教学肩负着提高幼儿身体素质、陶冶情操、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的重任。在教授过程中要坚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兴趣,满足活动需要,教师要把控好“教”与“学”的度,给予幼儿选择与表现的权利与机会。在游戏过程中放飞心灵,解放幼儿的身心,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创造美、享受美、传递美。
摘要:幼儿园舞蹈活动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韵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深受幼儿喜爱被广泛运用。就幼儿舞蹈教育的现存问题及游戏化策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游戏化,情境,身体素质,想象
参考文献
[1]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阿斯茹.幼儿舞蹈教育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曾大地.幼儿舞蹈教育及意义浅析[J].大舞台,2010(01):142-143.
[4]高伊依.幼儿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重难点问题[J].青春岁月,2011(0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