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区管理制

2024-07-21

大学区管理制(精选12篇)

大学区管理制 篇1

随着我国“普九”任务的全面实现,均衡发展成为基础教育“后普九时代”的战略选择。加之民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愈发突出,所以探寻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社会背景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民受教育的基本需求得以实现,2000年我国基本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开始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随着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想方设法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到高中非名校莫属。在此背景下,一部分学校借助自身独特的历史、体制、政策、资源等优势,集中了最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吸引远近各类名师,招收大量优质生源,引发了“奥数热”、“择校热”、“高价学区房”、“拼关系”等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和社会问题,造成普通学校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加速了社会基础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引发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1]基础教育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逐渐成为教育大计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为落实国家相关教育精神和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惠化,西安市2012年启动“大学区管理制”,试点阶段在4个区283所中小学实施,2013年全市推进。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内西安市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性政策导向,也是该地区积极探索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线选择。“大学区管理制”要求优质学校为龙头的学区长学校通过输出品牌、管理、资源以及在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成果交流等多种方式与途径,带动成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根据西安市教育局《关于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解释,“大学区管理制”的基本思路是在区(县)中小学中,以区域内的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吸纳3~5所学校,相对就近,合理组建“大学区”。“大学区”实施“捆绑式发展”,逐步在“大学区”内实施“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让所有学生共享教育资源,同时打破公、自办学校教师管理的机制界限,按比例实行教师校际间交流。可以看出,“大学区管理制”通过区域合作、校际联动,打破基础教育划一、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实践意义

“大学区管理制”是西安市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发展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遏制“择校热”、“乱收费”等教育不公平现象,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应然之举。通过实施优质带动,促进共同发展,加速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基本满足了广大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1.“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追求社会公平、改善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公平正义、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现实生活中引发不公平的因素大量存在,学校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首先是教育,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现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基础教育在区域间、校际间发展很不均衡,即便在校内学生也遭遇不公平教育,由此引发了家长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一系列矛盾,“虎妈”、“狼爸”、“绿领巾”、“红校服”、“择校热”“奥数班”等教育事件被新闻媒体报道后愈发引人深思。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在各种复杂的教育矛盾背后应运而生。“大学区管理制”旨在让区域内所有孩子都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这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举措,是破解教育难题和治理教育乱象的可贵探索。

2.“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

“大学区管理制”打破区域内学校间“各自为政”的界限,克服各种制度障碍和资源共享壁垒,通过紧凑型、松散型或混合型等多种形式,实施捆绑式发展,坚持优质带动,共同发展。学区长对学区实施统一管理,在学区内的人事编制、资金使用和资源调配等方面赋予一定的管理权限;成员学校校长法人地位、行政职级和工资待遇不变,接受学区长学校的管理指导,具体负责成员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学区长学校与各成员校实现管理一体化,在管理结构、资源配置、运转协调等体制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学校人”变为“学区人”,这是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这使得学区长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经验、管理文化等元素广泛渗透到成员学校的各个方面,使成员学校的整体面貌得到迅速改变。

3.“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追求高质量教育的生动实践

学区长学校通过输入管理、输入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在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赛教活动、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学生德育、体育、文艺、军训、拓展等等方面与各成员学校师生一道开展,带动成员学校全方位、宽领域地发展,不断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使区域内教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追求高质量教育的生动实践之中。成员学校师生全面参与学区长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体育文艺等活动,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区长学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对成员学校教师能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成员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成员学校学生通过与学区长学校学生竞赛、观摩学习等活动克服自卑心理,真正意义上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大学区”的温暖,享受到学习和进步的快乐。

三、“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途径

1.政府主导推进,加强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大学区管理制”是西安市政府主导实施的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一年多以来,西安市政府统筹规划,引导和调控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投入大量专门经费和管理,加强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这种引导包括政策引导、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引导、学区长学校与成员学校全方位深度融合的引导等,实现优者更优、弱者变强的发展格局。在保证学区长学校“软实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与途径,带动成员学校不断完善管理水平,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西安市政府的主导下,“大学区管理制”被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细则方案,循序渐进,持久推进。

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作为一种既成事实,西安市教育行政部门没有限制或围堵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向,而是通过“大学区管理制”合理调节教育资源,破除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流动的制度障碍和共享壁垒。从2011年12月西安市教育局关于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意见(试行)以来,积极探索跨地区、跨体制、跨阶段学校,组建紧凑型、松散型或混合型等多种形式的“大学区”,在深化教育手段和方法改革的基础上,把解决资源整合、教师流动、经费投入和教师待遇结合起来,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2.名校捆绑带动,创建与薄弱学校的合作共生机制

学区长学校与成员学校建立互助发展联盟,捆绑带动,合作共生。以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为例,作为学区长学校,陕西师大附中通过向成员学校曲江一中、明达学校、西安市第九十九中学输入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经验,选派优秀的管理队伍和师资力量,开拓各种合作帮扶渠道,深化合作共生机制,全面提升成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陕西师大附中与曲江一中的深度合作已成为“大学区管理制”的良好典范。曲江一中在师大附中全面接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两年时间内已经成为省级标准化学校,使得曲江区域内的民众子女享受了师大附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对于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成员校的曲江一中,师大附中派出了强有力的中层领导组成曲江一中领导班子,校长、副校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大部分由师大附中委派。同时,附中派出优秀专任教师30余名成为了曲江一中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全面管理曲江一中的过程中,附中与曲江一中“统一安排教师、统一教师培训、统一教学研发、统一课程资源、统一集体备课、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全方位合作帮扶。

3.聚焦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过程的动态生成

教育教学实践是检验“大学区管理制”实施水平的最佳平台。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从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布置、检测反馈、问题探讨、德育活动等各个环节入手,注重每一个教学细节和教育要素,聚焦教学实践,提升课堂效率,使陕西师大附中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广泛渗透到各成员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2012年秋季开始,师大附中利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打造各科几乎涵盖各年级阶段所有节次的精品课程,包括:教学设计、配套习题、课外拓展、课堂点评、课后反思文本,以及课堂录像,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输入到各成员学校。通过专家引领、文献学习、教研组讨论,带领曲江一中、明达学校每位老师自觉按照“精品课”的基本要求检验自己的每一节课。帮助各成员校教师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单一化、教条化和封闭化的模式,注重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开放性和生成性,提高了各成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另外,师大附中与成员学校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交流经验,互学共进,共同参与精品课、示范课、公开课、专家讲座、课题研究等教学科研活动,与成员学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分析。在各种学生活动中,大学区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大学区管理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践行,并逐步形成良性互动,在优质教育资源输出与输入的过程中,学区长学校的辐射面和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4.渗透文化元素,与成员校实现深度融合

“大学区管理制”绝非停留在简单的教学活动层面和具有优势特长的项目上,绝非停留在基础性、均等化、外延式、意向性和依赖性层面,而是向优质性、特色化、内涵式、目标性、自主性转化。实现基础教育高位均衡,需要建立长久的帮扶合作机制,实现这种高位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耐力在于文化的渗透,这样学区长学校和成员学校才能达到深度融合。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利用学区长学校百年老校的文化优势,从一开始就注重文化引领,在充分考虑成员学校各自特点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输入科学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优秀的文化元素,通过文化的整合把各种分散的、孤立的、甚至冲突的文化价值力量整合为一种凝结着“学区人”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理想的力量,从而使成员学校师生的教育实践行为充溢着一种健康自觉、追求内涵的目标取向。“文化整合”机制是指学区长学校在输入办学思想、制定规章制度时以文化整合为价值取向,引导成员学校内部的文化力量,与学区长学校外在的文化渗透超越冲突,积极主动合作,促进学区内文化共生。“大学区”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整合体,一个成功的“大学区”是通过学区内各成员学校的文化冲突与超越整合学区内文化,这个整合过程也是“大学区”大文化的创造过程。“大学区管理制”是强弱文化的整合,也是优势文化的互补。[2]陕西师大附中借助百年来积淀下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各成员学校进行文化渗透,不断与各成员校进行文化整合,优势互补,逐步凝练极具特色的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文化品质。

5.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构建资源共享体系

集中备课、集中研讨、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是统一教学资源、实现公平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由于地域距离远、场所限制、时间紧等客观因素,学区内统一教学资源还有些难度,且数量难以保障。为此,陕西师大附中和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合作创建信息技术互动系统,这样师大附中可以和各成员学校实现远程实时视频交流,老师和学生不用来回奔波,通过视频直播可以聆听精品课、示范课、专家报告等。师大附中把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各种教育资源借助互动系统与成员学校共享。在集体备课和共享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同步录制视频文件,可以直接下载课件,可以同步发表看法和提出问题。集体备课、课堂共享、互动教学、统一考试检测、统一讲评都变得非常容易,实现了教学资源统一。不仅学区内教师集体备课非常容易,学生平时在家里或学校也可以登录到这个平台和老师讨论教学内容,目前这个系统可以容纳2000人同时在线,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散式”流动,使薄弱学校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6.拓宽合作领域,创建教学研训一体的高端平台

教育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经验固然重要,但教育教学面对的是个性迥异、思维独特的学生个体,所以,需要不断反思,善于发现问题,深入钻研,做研究型教师。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自运行以来共申报课题30余项,根据各成员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管理等各个领域,进行深入调研,广泛研讨,吸引成员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深化合作水平。例如,师大附中与各成员学校共同承担了陕西省重大课题《高中新课程实施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推动成员学校信息化建设由注重硬件设施向资源建设、信息技术素质的提高转变,促进了各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另外,陕西师大附中从各成员校中精选出一部分师生参与“春笋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为各成员校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学习平台,也为各校的深度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帮助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陕师大附中大学区实施教师统一培训制度,共同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在陕西师大附中暑期全员培训中,成员校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西安市明达学校、西安市第九十九中学部分老师参加,坚持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辅导和合作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开阔教工视野,突破工作瓶颈,探寻师大附中大学区合作路径,帮助各成员校提升师资水平和质量。全员培训特地邀请陕西师大傅钢善教授、心理教育专家杨敏毅、知名律师陈玮等做报告。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知识、技能、素养、品质等综合素质,使之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时代和实践,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7.强化评价督导,不断提升教育均衡的发展水平

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注重评价督导,强化反馈,不断深化合作共生机制,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学区内实行统一评价考核,根据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三级考核标准,认真制定陕西师大附中大学区管理专项考核评价指标,加强对学区内成员学校运行状况的定期监测和督导评估,并以适当方式接受社会的评价和监督,确保陕西师大附中的“软实力”及社会认可度不断增强和提高。“大学区管理制”实施“捆绑式评估”,促进强弱互助、合作共生。在评价督导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帮扶合作的方式与途径,逐步提高成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区域内学生共享到陕西师大附中优质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樊欣欣.浅议优质教育的不均衡表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3):11-12.

[2]张释元,朱德全.文化共生:职业教育城乡统筹与区域社会发展互动的体制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2(3):10-13.

大学区管理制 篇2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试点工作在莲湖教育沃土上启动以来,莲湖区金光门小学在小学

西安市远东二中教研室刘鹏老师师德教育专题报告《请让幸福来敲门——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刘鹏老师从用教育智慧成就教师专业成长、良好人际关系与幸福指数、树立良好的职场心理素养提升幸福感、管理细节提升教师幸福感等方面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幽默风趣的语言,走进教师心灵深处,给大家带来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12月15日,大学区邀请西安市心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尚华老师在长安区东大秦龙温泉酒店报告厅为全体教师做了心理健康培训。尚华老师从如何获得幸福,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营造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如何构建心灵成长的社会支持环境等方面,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采用心理测试、心理实验、图表对比、故事分享以及现场互动等形式,使广大教师深刻感悟到幸福在于自己的感受,其实幸福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

2、成立大学区名师工作,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

在大学区精心筹备下,由学区各校推荐,经大学区研究决定,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六个名师工作室,明确了

各工作室的导师及成员。12月15日,大学区在长安区东大秦龙温泉酒店报告厅举行了名师工作授牌仪式,为各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导师及成员颁发了聘书。在这项活动中,金光门小学市级骨干教师、低段语文教研组长赵娟老师被聘为语文学科名师工作室导师,高段语文教研组长赵萍被聘为语文学科名师工作室成员,王稳宁、刘娜、杜晨、许倩分别被聘为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学科名师工作室成员。

3、加强大学区教师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本学期,我校选派教导处副主任杜娟、英语教研组组长张文君两位综合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分别前往机场小学、西桃园小学,机场小学选派大学区美术名师工作室导师张萌老师,西桃园小学选派市级教学能手李萍老师前来我校进行为期两年的大学区交流。四位教师作为大学区校级之间的使者,不辱使命,将各校优秀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进行传递,深受学生喜爱,赢得家长的称赞。

三、借“大学区管理工作”实施之东风,加强教学交流,提升工作水平

1、积极组织开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学区教师专业成长 在学区教学管理中心的精心筹备下,2月23日下午,莲湖区小

优秀教师先后做了英语、数学、心理班会教学研讨课,赵蕾老师教态大方活泼,肢体语言丰富,语音发音标准,课件制作精美,善于创设情境,发展学生能力;王玉洁老师教学语言丰富、具体生动,富有童趣,课堂不仅重视知识的生成,还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赵萍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文学素养深厚,教学设计精妙,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课堂中,善于扑捉情感细节,触动学生心灵深处,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三节精彩的教学研讨课后,还分学科在三个会场进行了评课活动,与会教师都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分别对三节课的优点及不足进行了精彩点评,同时还针对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等问题,进 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

11月中旬,莲湖区

教学研讨活动的举行,使学区教师共享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不仅促进了区内教师教学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又加强了区内教师的密切联系,让教师在走出校门学习交流的实践中,体验到友好合作、共同进步的快乐。

2、加强研讨交流,提高学区教学管理水平

在学区教学管理中心的精心组织下,4月14日上午,莲湖区小学

品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上,学区长张亚梅校长要求学区各校树立大学区意识,加强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结合本校实际,发扬自身优势,争创品牌学校。

3、举办硬笔书法大赛,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在学区教学管理中心的精心组织下,莲湖区小学

1、举行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促进教育质量优质化。

在大学区教学管理中心精心组织下,在上学期期末,统一在五年级举行了学区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学区各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各校也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的考务工作安排。试卷统一采用莲湖进校的期末试卷,考试采用单人单桌形式。考试过程中,各校严格遵守考试规定时间,监考教师认真值守,热情耐心;考务人员认真巡视,工作细致。试卷的密封装订也做到了统一规范。教学管理中心及时组织了统一阅卷,对检测考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本学期期末,大学区还将在五年级进行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2、开展了教学质量考查,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1月8日—9日,莲湖区小学

3、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明确了教育发展方向

为了全面分析学区教学质量现状,进一步强化学区教学管理和监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学区教学管理中心的组织下,莲湖区小学

2、联合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意识

3月12日,莲湖区小学

路更通畅,天空更蓝。活动有序而紧凑,不但得到交警部门的大力支持,而且赢得路人的赞扬。相信大学区的“缓堵保畅”主题实践活动会像水波纹一样: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影响一片街区,文明就这样在我们手中传递,相信我们的道路会越来越通畅,我们的家乡将会越来越美好。

此外,我校还非常重视大学区管理制工作的舆论宣传工作,及时撰写大学区管理制工作简报,将工作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以及较有影响的活动及时撰写信息报道,在我校校园网站、莲湖区教育局网站进行宣传,同时,我校还及时对大学区管理制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装订成册,以备查阅。

“大学区管理制”工作已在莲湖教育沃土上生根、发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还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持之以恒将此次工作做实做好,相信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学区管理制的探索之路会更坚定、更坚实。

一起来上社区大学 篇3

74岁高龄的朱金玉奶奶家就住在福建莆田的汀塘村社区大学隔壁,每天早早来学校报到,等着跟志愿者学习普通话。“我奶奶每天都去村子里的社区大学上扫盲班,回来拿着老师发的教材,让我教她念。每天急急忙忙吃晚饭,说要去上课。”谈到朱奶奶的学习情况,她的小孙女无比兴奋。

社区大学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概念,它在中国大陆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美国48%的大学教育都是在社区大学完成的,社区大学在美国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台湾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与我们当下大学“精英教育”不同,社区大学的大门向每个平民敞开。

■村里办起了社区大学

第一所由非营利组织设立的社区大学落户在海南石屋,但是这所大学由于完全由政府出资,在其发展过程中并未能完全按照非营利组织当初的设想发展成长。

2011年1月8日,正荣集团协同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21世纪教育研究院、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中华三农慈善基金会、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在位于福建龙岩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村培田村共同发起培田客家社区大学。

培田村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建筑,建于明朝初年的南山书院见证着培田村优良的教育传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这所客家社区大学不仅是正荣集团资助的第一所社区大学,更是非营利组织完全独立管理运营的第一所社区大学。

朱金玉奶奶所在的汀塘社区大学,则是正荣集团资助的第二所公益社区大学。2011年暑假,人民大学乡建中心福建基地组织了大学生下乡支农活动。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汀塘村,他们操着普通话热情地和村民打招呼,村民们羞于开口,因为说不来普通话,年龄大的更是听不懂普通话。一些村民说在村里遇到志愿者的时候想打招呼,但是碍于语言不通无法进行,显得很尴尬。连三十来岁的村书记都说,不好意思跟志愿者交流,怕他的地瓜音(莆田盛产地瓜)普通话志愿者听不懂!

在福建,很多妇女不会说也听不懂普通话。汀塘社区大学的负责人张俊娜告诉笔者,“几位老奶奶来社区大学,表达了想学普通话的愿望。因此,我们产生了开办针对成人的普通话班的念头。但是懂莆田话的志愿者不多,于是我们发动夏令营八九年级的学生,动员他们踊跃报名参加扫盲班,成为志愿者的助教。”

第一期扫盲班招收20人。晚上7点半上课,先教拼音,然后教日常用语。用投影仪放PPT和视频,社区大学编制教材。刚开始上课,老师念一句,没人敢张嘴跟着念,经过志愿者二十多天的不懈努力,现在扫盲班每次上课前都要唱歌,歌声嘹亮。

这些妇女担负着全部的家务活,上课出勤率却很高,认真程度不亚于要高考的学生。今年54岁的苏瑞梅,家里卖肉。她学习普通话的热情极高,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除了上课,她还坚持边卖肉,边学习。

一天下午,妇女文艺队的苏红霞,给社区大学打来电话说大家在她家唱歌,希望张俊娜过去教。邻居们都聚在她家,一边拣茶,一边练歌。这首《打靶归来》社区大学志愿者一连教了一个星期,整首歌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现在已经唱得很顺畅了。苏红霞指着旁边扫盲班的一名学员,“她一点半就把晚饭做好了。”大家听了笑作一团。

“阿姨们已经习惯提前到教室,先一起复习前一天的课程,把不懂的弄懂。她们上课是那么的积极,那么的集中注意力,当我在教拼音的时候,我只要说一个词,她们会很快地拿起手中的卡片。课后,一些阿姨会留下来把布置的作业做好,或者是把上课的内容再回顾一遍。”扫盲班志愿老师江丽丽显然对学生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她们俨然成为江丽丽眼中最合格的学生。

为了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社区大学还组建了妇女文艺队。从开始一个人报名,完全依赖志愿者教,到现在村民们不仅踊跃参加还互相教。社区大学的志愿者们还把关爱带给孩子,成长陪伴计划的受益对象就是村子里的青少年。搞讲座培训务农知识,教村民学习使用电脑拓展眼界和信息来源渠道等一系列的活动正依托社区大学有条不紊地开展。社区大学不仅具备很强的教育功能,也承载了促动社会变革的历史使命。

■花小钱办大教育

与美国相比,台湾的社区大学经验更适合我们效仿。目前,台湾有100多所社区大学,并以每年新建10所的速度稳定发展。台湾社区大学的运营资金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政府出资、社会募捐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低廉学费。台湾社区大学的受众,大多是白领和知识分子阶层,业余时间修个感兴趣的学科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

大陆的社区大学还处在一个摸索实验阶段,所举办的活动并不是所有都能被受众所接受。“当下,社区大学还有很多资源不匹配,尤其是研发拓展方面。前一段我们厦门的国仁社区大学邀请大学的教授给工友讲《论语》,我们当初的设想是通过学习提高工友们的文化素养,虽然通过印刷宣传页等宣传措施,但最终报名者寥寥无几。”社区大学创建者邱建生表示,社区大学的资金来源和人才匮乏还是个难题。

研发拓展需要高端的人才资源,但是当下社会“趋利性”和这个行业仅靠理想来支撑,两者之间的矛盾分外突出。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无法给从业者有吸引力的薪水,也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为这个行业服务,人才问题已成为社区大学发展的最重要瓶颈。

邱建生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扣除前期的固定资产投入,一个社区大学正常运转一年需要的经费大致是20万元。主要用于行政管理、志愿者补助和教学研发。“国家每年给官办大学拨很多钱,但是我们的传统教育却饱受诟病,新的上学无用论开始抬头。不需要那么多,从这些经费中拔一小撮毛,就够拓展运营很多所社区大学了。农民业余生活匮乏也没有学习途径,这些社区大学给村民带来多少快乐教育啊!”邱老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社区大学表面来看,像是个文化活动中心,实际上创建者们在做更深层次的研究也有比表面做的事情更高的理想。谈起社区大学的未来,邱建生表示,希望通过未来20年的努力,得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理想和信心是必要的,这种等待被政府“招安”的过程却异常艰辛。那么正荣集团作为一个房地产企业,为何选择这样一个还在实验阶段的项目进行资助呢?“社区大学的实验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就像尝试一种乌托邦。即使社区大学失败了,这样的经验价值也是很大的,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经验。”谈起对社区大学的认识,正荣集团企业公民事务主办欧国耀开门见山,“我相信渐渐地像正荣这样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因为社区大学的建设很有意义。但它需要一个过程来成长。社区大学是正荣公益目前的一个重要尝试,近期我们正在江西一个村庄考察,如果条件具备,正荣将在那里兴建第三所社区大学。”

■链接:

我以为

你是那干涸的河道,静静渴望远方

我以为

你是那深邃的烛火,弱弱洞视未来

我以为草地荒芜了,不会再有繁花似锦

我以为冬天到来了,不会再有盈盈绿意

我以为你是那蒲扇飘飘,

我以为你是那藤椅摇摇

今宵月色凉如水

飞蛾虫鸣渡空过

书声高低随流萤

人生曲折向阳阔

你,转不出我的视线

你,转进了我的心里

步履巍巍,你踏入学堂

像孩童好奇,开始了你我他的学习

银发丝丝,你没入人群

像井水透彻,饱含着江河湖的深情

一生的信仰是学习

纵然松皮伛偻

也收之桑榆

我看到你的梦窗开启了,风露迎人

我看到你的笑容荡开了,眉眼喜人

夕阳如你美

你是夕阳红

大学区管理制 篇4

关键词:大学区,名师工作室,优质资源,共享,教育均衡

一、名师工作室诞生的背景

教育的不均衡性体现为教育在全国各地有着差别, 就是在一个市、一个区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尤其是各种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来已久,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高考制度加剧了这种不平衡性, 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

陕西省西安市从2012年在城四区试点“大学区管理制”, 2013年3月在全市实施。在区县域中小学中, 以一所优质学校为龙头, 联合3~5所同一办学层次的学校组成一个大学区。大学区内实行“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质量检测、统一评价激励”, 让所有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学区内通过一定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及考核评估措施, 搭建交互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实施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上的指导与帮扶, 以及教育设施设备、师资和生源的均衡分配, 从而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

二、西电实验小学大学区英语名师工作室的成立

陕西省西安市西电实验小学大学区名师工作室基于上述背景, 在2012年3月成立。由三所学校组成:陕西省西安市西电实验小学、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劳动路小学。“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为三所学校英语教研组长, 以及教学成果显著的中青年教师。大学区教学管理以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示范辐射力量, 带动学区英语教师成长为目标, 稳步推进学区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一年多的运行, 在完善大学区大教研组管理和建设, 促进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扶持和提升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结合自己学区的实际情况, 以品牌活动为突破口, 全面推进大学区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 提升学区英语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 名师引领、全员参与、互相提高, 使教育教学工作落到了实处, 受到了专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和大力推广。

三、具体做法

1. 加强相关政策的学习, 领会吃透精神

认真研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明确了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 确保方向明确;认真学习、领会西安市教育局推进大学区建设的文件精神, 明确任务, 有一个清晰的理念, 作为建设的指南;收集、整理相关材料, 研究相应的建设思路和举措, 尤其学习和借鉴友好学校的经验。

2. 强化调查调研, 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学目标

加强实际调研, 了解了西电实验小学学区各成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学生生源状况、教学管理等做翔实的了解, 做到心里有底。

3. 工作室机构建设逐渐得到完善, 工作室管理机制基本理顺

确定了工作室成员教师名单, 进一步明确了各人工作职责, 不断摸索尝试工作室的活动管理和运作机制。

4. 积极协调, 多途径抓教师队伍建设

(1) 把学区英语教师交流作为工作重点, 对学区老师做了更细致的了解, 为做好均衡调配打基础。交流以相互听课、学区赛教、座谈会、外出观摩为主要活动, 增加教师的互相了解, 互相认识。一年多来, 派出三所学校英语老师参加了各级各类观摩课、培训课13次;“名师工作室”8次亲临学区授课现场, 直接掌握研讨情况, 带动教研组老师开展议课评课, 及时进行指导交流。“名师工作室”的生动实践, 有效拉动了整个学区教师的快速成长。

(2) 学习优秀经验, 在交流中增加与外校教师同行、专家和教授的了解和沟通。英语名师工作室老师于2012年10月前往山西省太原市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次观摩研讨会上, 四位老师听取了观摩课17节, 参与专家报告两场, 参观了大学基地, 并利用休息时间参加了一场交流讨论。通过认真地参加这次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老师的眼界得到了扩宽, 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3) 着力培养年轻教师, 让人人成就“名师”。学区各英语组针对新上岗教师采取措施, 积极辅导, 做好传帮带工作。本着“发挥老年优势、引导中年骨干、培养青年教师”的原则, 大学区英语工作室开展了“搭档小组集体备课系列活动”, 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改变创新, 由老、中、青结合成三人备课小组, “老带青、青促老”, 使更多的年轻教师切实体验备课的基本原则、规范过程、操作方法, 以“互帮互助”的形式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有7位英语老师被相继评为“第十大学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

5. 设立共同研究课题, 鼓励学区老师进行自我发展规划

西电实验小学英语组、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英语组积极开展浸入式英语课程教学研究。劳动路小学英语组也相继开展了“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研究”的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 并于2013年6月顺利完成市级小课题结题工作, 并再次申请了新课题。2012年11月, 西电实验小学英语组与劳动路小学英语组参与研究了“新课标形势下小学英语网络作业形式探究”的“十二五”规划课题。经国家相关部门严格审核, 双双被中国教育学会英语专业教学委员会授予“国家级英语十二五规划课题陕西省首批实验基地”。

6. 建设学生特色英语活动形式, 以活动促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学习、探索、设计, 开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英语活动, 形成学区的品牌活动是我们一个创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设想和目标, 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突出亮点。大学区首届和第二届英语口语大赛经过初赛到决赛, 取得了完满成功, 受到一致好评。活动是由学区长陆锁英校长提议, 亲自指导, 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侯西科校长、劳动路小学张晓丽校长协调组织, 学区各学校英语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的结晶。此次活动先由三所成员校进行班级、年级选拔, 经校级初赛后进入学区级决赛。比赛形式有儿歌、故事、演讲、歌曲、小品剧等。此活动加强了学区英语特色建设, 锻炼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是学区间校际交流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此外, 工作室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竞赛活动, 李阿妮老师获第六届奥林匹克杯作文大赛全国优秀奥林匹克作文教练员称号。劳动路小学在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省级选拔赛中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组织单位”。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在第九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全国总评选活动中荣获儿童A组朗诵类银奖和英语类铜奖, 姚艳敏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劳动路小学在第五届、第六届奥林匹克作文大赛中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三位英语教师获指导类一等奖, 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7.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省、市区教研活动, 拓展视野

2012年10月, 马玲老师受莲湖区教育局推荐参加西安市第二届基础教育资源专家评审。2012年, 马玲老师参加莲湖区第三届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英语学科一等奖;李明明老师教学论文《i+1英语浸入式教学探索》获西安市教科所一等奖;刘清老师、郭晓茜老师、刘磊老师、张筱宜老师的论文获“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 (基教) 论文大赛”二等奖;李阿妮老师教学课件《My home》获西安市优秀资源课件二等奖。2013年5月, 马玲、郭晓茜老师荣获“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一等奖, 刘清老师获得全国二等奖。郭晓茜老师获陕西省最佳语音语调单项奖, 马玲老师的论文获全国一等奖, 另有5位老师的论文获得了二等奖, 2位老师的论文获得了三等奖。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教师 (基教) 论文大赛中, 有9位老师的教案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在西安市教育学会主办的“2012年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征集活动中, 9位老师获一、二、三等奖。

8. 继续办好英语浸入式教学, 推出优秀教师的精品课程

2012年3月“浸入式英语”课题组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在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举行。2012年4月, 英语浸入式课题组专家康叶钦博士来到大兴新区小学指导英语教学工作。2012年11月, 浸入式英语课题组总负责人前往大兴新区小学进行听课指导, 听取了浸入式语音课综合课程, 受到专家一致好评。2012年12月, 劳动路小学与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马庞寨小学的联谊活动中李阿妮老师进行了词汇展示课,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3年3月在西电实验小学成功举行浸入式英语教学观摩活动, 2013年5月在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成功举行浸入式英语教学观摩活动, 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 探索浸入式教学研究提升的途径和方法。2013年5月, 刘清老师代表本大学区参加莲湖区小学英语教改研讨课观摩活动并做示范课, 受到与会老师和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9. 研究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教育的衔接, 提供指导办法

2012年10月, 西电实验小学为一年级新生印制了《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表》, 对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背景、教材的使用、对老师的意见要求、家长对英语学习的认识等情况做了了解和沟通, 为更全面细致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9月, 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英语组为各年级学生印制《英语听读情况反馈表》, 让学生回家后将听读内容、听读时间予以记录, 做好学生在家的听读监督。11月, 劳动路小学针对高段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词汇过关测评卷, 及时了解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 根据测评结果, 进行反思分析, 调整教学方法。各成员校英语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 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予以深层剖析和讨论, 并于课后进行及时的反思。

1 0. 携手国际志愿者, 加快国际化教育教学步伐, 提升办学品位

2012年6月, 美国的大学生志愿者Ten-zen和Mesa来到了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 2013年5月新西兰Mark Taylor, 2013年9月美国加州Anna和丹麦Sara来到西电实验小学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英语老师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此外, 劳动路小学聘请来自加纳的Bobby老师讲授英语课, 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聘请拥有TEFL资格证书的Tanya Blank老师全面讲授浸入式英语课, 接受加拿大浸入式英语课题组专家访问及美国杨百翰大学参观交流团访问, 全面提高了英语教学品质。

大学区管理制 篇5

学生自律委员会保卫部卫生制度

讲究卫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美、雅观的校园,整洁、舒适的办公、学习环境是实施环境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全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和确保全系各处室、各班教室及住宿区整洁美观,给全系师生创造一个洁净、优美、舒心的学习、工作环境,展示管理系的风貌。管理系结合目前学校的相关规定和工作安排,特制定管理系卫生制度,并交由管理系学生自律委员会监督执行。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则:

1、管理系学生自律委员会根据学校方针政策和管理系卫生工作安排,负责组织全系学生参与卫生工作;

2、管理系学生自律委员会形成以保卫部负责,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班级干部日常检查的卫生管理体制;

3、管理系自律会保卫部根据本制度对卫生工作进行奖惩、考核、检查与评比;

4、管理系学生自律委员会保卫部努力为管理系创建文明卫生单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二、要求:

1、教学楼是教学的固定场所,宿舍楼则是我们生活的最初场所,它们是学校卫生的基础。各专业应当做好卫生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卫生环境;

2、管理系各专业须配备足量的清洁卫生用具,应设置垃圾桶;

3、管理系各专业应设置劳动委员,以便协助学生自律委员会做好卫生工作;

4、管理系学生应当做到:不随地吐痰、不嚼口香糖,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涂抹乱刻画,不乱倒污水、垃圾。管理系全体人人有责任对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进行批评纠正,共同树立良好的管理系形象。

三、评比:

(一)教学楼

1、地面清洁:无垃圾,无痰迹,无水渍,无杂物。

2、课桌桌面无异物,抽屉无垃圾。

3、讲台桌干净整洁,黑板无字痕,黑板槽无粉尘。

4、窗帘统一收好,窗户无明显污渍、干净明亮,窗台、窗棂无积尘。

5、墙壁、天花板洁净,无蛛网,无污痕污迹,无乱贴乱画。

6、桌椅摆放整齐,卫生工具摆放有序。

7、卫生角无垃圾堆放,纸篓无存留垃圾。

8、楼道干净:无垃圾,无积水,无堆积物,无卫生死角。

(二)宿舍楼

1、楼道干净整洁:无垃圾,无烟蒂,无积水,无卫生死角。

2、楼道无悬挂衣物。

3、宿舍门口无乱堆乱放。

4、墙壁无广告。

5、墙壁、天花板洁净,无蛛网,无污痕污迹。

四、实施:

1、教室卫生一天打扫两次。(教室打扫时间: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7:40之前和第四节下课后;星期日为下午五点。)宿舍包干区则为周三、周天打扫。(宿舍楼打扫时间:下午2:00前。)

2、各班级做好卫生保洁工作,确保学习生活环境的整洁干净。

3、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都进行教室卫生检查,每周三下午2点和周天下午5点为包干区卫生评比检查,其他时间为常规检查,常规检查为随机抽查,不提前通知。

4、卫生评比检查工作小组及常规检查工作小组由自律会成员组成,检查人员要秉承认真负责,公平、公正的工作态度。

5、周三和周日卫生评比采用评分制。评比各方面均有相对应的比重,根据卫生情况评出分数,并算出总得分(未打扫的直接记0分)。将周三和周天的宿舍卫生评比检查分数求和算平均分所得结果为宿舍卫生检查结果的最后得分。

6、常规检查只评等级,并不给出具体分数(未打扫的直接登记D级)。四个等级:

90≤A级≤100、80≤B级<90

65≤C级<80、D级<65。

7、教室和宿舍包干区制度实行实名制,生劳委员在周天将下周的打扫人员名单交到管理系保卫部负责人手中,对于没有落实好卫生打扫工作的人员进行通

报批评,严重者扣相应的素拓分并且追责生劳委员监管执行不力的责任,并扣相应素拓分。

8、每周的卫生情况在下一周的星期一给予公布。

五、奖惩:

1、周三卫生检查时凡被登记少于75分或未打扫的,都将把负责的班级公布于公告栏处进行通报批评;

2、一周被登记达2次以上未打扫的,除了公布批评班级以外,还将追责生劳委员监管执行不力的责任,并相应扣2分素拓分;

3、一学期被登记达7次及7次以上未打扫的,该生劳委员扣5分素拓分。

4、若被安排的打扫人员未打扫1次,将把打扫人员名单公布于公告栏处进行通报批评;

5、若被安排的打扫人员未打扫达到2次,该打扫人员扣2分素拓分;

6、若被安排的打扫人员未打扫达到3次及3次以上,该打扫人员扣5分素拓分。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管理系

学生自律委员会

大学区管理制 篇6

总部位于巴黎的法语区国际组织(OIF)表示,将鼓励成员国高等学校免费互通数字化大学资源。6月5日,由法国政府与OIF联合举办的月度会议中,与会高等教育部长围绕四大领域问题展开讨论:第一,世界法语区大学数字化资源的现状,如何应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需求与挑战,以及如何采用最佳方式分享现有资源;第二,如何通过新的教育模式让数字化技术帮助大学更好地应对课程需求、学生特点、专业发展、质量提升,如何分享专业知识以促进法语区高等教育更好发展,如何明确大学教师培训需求和规划培训内容;第三,如何保障学生与教师能够便捷获得数字化资源,如何区分不同国家教学材料和设施的需求与差异;第四,如何明确和寻求所需的财政资源。

根据与会代表在会议闭幕式上所签署的宣言,该计划将依托法语区大学联盟(AUF)予以实施。AUF致力于推动全球法语区大学的高等教育与科研发展,该组织旗下的远程开放学习平台(FOAD)提供超过80门的学士和硕士学位课程,来自44个国家的学生可以通过74个数字化校园学习课程内容。

民国时期大学区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篇7

一不符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

1927年大学区制推行之初,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尚未稳固, 急需收回被政客和军阀把持的教育权。蔡元培提出的“教育部不得干涉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须经过高等教育会议承认, 不受政党内阁更迭的影响” (2) 等要求正适应了国民政府的这一需要, 国民政府也因此逐步实现了对教育的控制。然而宁汉合流之后, 国民政府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大学区制的推行便开始与政治统一的趋势背道而驰。1927年8月, 集中了党、政、军大权的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以党治国”的建国方针, 并宣布“军政时期”结束, “训政时期”开始, 提出要做到军政统一、思想统一。此时大学区制所要求的“经费独立, 立法独立, 人事独立”显然与国民党对各项事业实行独裁统治的目标格格不入, 国民党对大学区制的不满也渐渐表露出来。胡汉民曾说:“教育不可无主义、主义只能归宗一。我们现在即已唯一的三民主义救国、建国、治国, 教育是不可跳到国家范围以外去的……我们不能让所谓‘包罗万象’摇动了我们的教育宗旨!今后我们在唯一主义的民族, 唯一主义的国家, 唯一主义的政治之下, 必不允许教育独异于此唯一的主义, 而有所兼容。” (3) 由此可见, 在国民党的一党独裁下, 大学区制是很难维系的。

从经济角度看, 虽然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在蓬勃发展, 但是小农经济仍占据主体地位, 这一方面使得国内高等教育需求不足;另一方面, 各地不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刚刚起步的高等教育事业中来, 于是各地纷纷起而反对。中山大学区中等学校联合会曾就此上书国民政府:“中央大学为全国学术之总汇, 其经费应由中央政府负担, 而苏省中小学校及地方教育事业不应直隶中央, 其经费来源尤不应与大学混合支配, 以免纠纷。” (4) 可见大学区制建设的经费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矛盾, 该政策得不到地方教育单位的支持。

究其根源, 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政治民主化程度较低, 尚不具备教育独立、学术自由的条件。何况教育作为上层建筑, 既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 又受到上层建筑中政治方面的影响, 因此要避开政治而为教育开辟一片净土的设想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二大学区制体制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学区制的试行就其理论及实践过程来看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 大学区制在理念上存在问题。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 成功实行了民主化改革, 使得当时以北大为首的中国各大学已基本形成了大学自治的理念。然而大学区制推行后, 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受到了很大影响, 办学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可以说, 大学区制将多所大学合并成一个大学区以统一管理的办法与当时大学自治的理念是水火不容的。另外, 当时中国正处于新旧教育的转型时期, 科举时代遗留下来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依然存在, 加之大学区制十分推崇高等教育, 很多读书人便把大学作为当官发财的进阶之梯, 这与大学区制使教育免受政治影响的本意实为南辕北辙。

其次, 大学区制没有处理好与基础教育的关系。大学区制把高等教育推到了很高的地位, 而忽视了当时中国基础教育十分薄弱的现状, 使得高等教育如“空中楼阁”般畸形发展。这一点在教育经费的分配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各地的教育经费由各大学区的中山大学校长负责, 因此经费的分配往往向高等教育倾斜。以江苏为例, “在改革以前, 高等教育部分占全额百分之三十, 普通教育经费占百分之五十四。改革以后, 大学当局声言以原有经费办原有事业……大学经费实已超过普通教育经费总额。” (5) 教育经费分配不平衡激化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矛盾, 基础教育界联合抗议, 表示“大学当局不谙世界教育之趋势, 甘心违背平民化之原则, 造化贵族氏之教育” (6) , 大学区制摇摇欲坠。

再次, 大学区制组织不健全, 行政效率低。要把原本独立的数所大学合并成一体, 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和矛盾。大学区制规定, 各大学区在校长下设秘书长、处长、科长, 实际权力集中于校长一人身上。然而“校长除开会外, 从不涉足教育行政的部门, 各部事务都由秘书长和部长指挥处理, 和旧时的教育厅并无两样”, (7) 这样就造成了大学校长和各教育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 其职责分配不明确, 降低了行政效率。另外, 在这种组织框架下, “往往一件事情, 一处长同意而他处长未同意, 经日累月延, 复甚至训令既发, 收回者有之, 变动者有之, 忽彼忽此, 威信动摇”。 (8) 大学区制行政效率低下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 大学区制体制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这对于其试行的最终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模仿失当, 缺乏过渡

正如时人所言:“ (此制) 在法国施行, 也许有很好的成绩, 若整个的把它搬到中国来, 是否适合于中国的教育情形和环境的需要, 实是很大问题。” (9) 在中国推行大学区制实是引进外国的制度、借鉴外国的经验, 而其是否能植根于中国的土壤决定着该制度在中国的成败。

蔡元培模仿法国的教育行政制度, 并在此基础上广泛吸收了美国、德国、瑞士等国教育行政制度的优点, 在中国推行大学区制, 然而他却并未考虑该制度在中国的可行性。法国自古就有地方分权的传统, 在地方教育行政体制上, 则是“中央集中领导下充分调动省、市、镇的积极性来管理初等教育并保证专家对教育决策和管理的发言权”。 (10) 然而在中国, 自古以来高度的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上的权力, 中国缺乏各地区自治的传统和经验, 因此照搬法国的教育行政制度的可行性很小。

另外, 改革没有过渡期, 缺乏群众基础, 这也加速了改革的失败。作为舶来品的大学区制改革只注重制度层面而忽视了思想层面, 广大民众对此缺乏基本的了解, 加之改革步骤过快, 使得已经习惯了原有教育模式的社会各界一时难以接受。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学更名重组, 北大学生就曾激烈反对:“北大内部之整个严密组织, 及其校内特有校风与精神, 亦因改组或合并而分崩离析, 不是把北大活活枪毙!把一个在本国与国际间文化与学术上有相当位置的大学消灭了。”○11大学区制改革没有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忽视了各大学内部已有的自治理念和凝聚力, 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是急于求成, 其最终走向失败在所难免。

四其他原因

大学区制改革的失败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

第一, 蔡元培的辞职加速了改革的失败。当时北平试行大学区制后, 北京大学按规定应更名为北平大学, 然而这遭到了许多与北大有渊源的人的反对, 其中便包括主张推行大学区制的蔡元培。但北平大学区教育行政机构坚持改名, 蔡力争无效, 于是辞去政治会议委员、国府委员、大学院院长等职务, 携眷离开北京。蔡的退出使得改革失去了一位有力的支持者, 加大了改革推行的难度。

第二, 该体制内派系斗争严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教育部逐渐沦为各派系争夺地盘和权势的官僚机构。而当时在思想界, 形成了留日派、留法派和留欧美派三个派系, 大学区制的推行使得留欧美派和留法派通力合作, 与留日派产生了矛盾。大学区制的主要领导人也出现了“各怀鬼胎, 各为其主”的现象。

大学区制仅试行了两年便被废止, 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该制度自身的弊端是分不开的。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提出教育独立的主张并付诸实践仍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其失败的原因对今天的教育事业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 全国推行大学区制改革, 然而改革仅推行不到两年便以失败而告终。笔者认为, 改革失败的原因在于其不符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 其体制自身存在的问题, 模仿失当、缺乏过渡等。

关键词:大学区制改革,失败,国民政府

参考文献

①刘正伟.论大学区制的试行及其对普通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 (10) ——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 2009

②周颖.“昙花一现”的教育改革——大学院与大学区制评析[J].现代教育, 2007 (2)

③李立峰.民国时期大学院制存废考评[J].集美大学学报, 2002 (4)

④《中央大学区中等学校联合会关于大学区制忽略中等教育请设法变更呈》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 (第五辑·第一编·第一册) , 第39页, 转引自:李立峰.民国时期大学院制存废考评[J].集美大学学报, 2002 (4)

⑤⑥《中央大学区中等学校联合会为反对大学区事致国民政府呈文》, 原件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转引自:戚如高、张庆军.中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尝试——关于大学院和大学区制[J].历史档案, 1989 (3)

⑦⑧戚如高、张庆军.中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尝试——关于大学院和大学区制[J].历史档案, 1989 (3)

⑨杨卫明、黄仁贤.中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非凡尝试——民国时期的“大学院”与“大学区”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10)

大学区管理制 篇8

本刊讯近日, 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湖南省长沙湘雅医院医疗城竣工验收。“五一”前夕门诊正式开诊, 4月29日新门诊大楼进行全天义诊。新医疗区由裙楼和5座塔楼组成。其中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需要的基本医疗服务, 如门诊、急诊、体检中心、手术室、ICU等设置在裙楼。

就大家关心的直升机停靠点问题, 该院新医疗区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解释:“考虑到施工设计难度太大, 停靠点没放在楼顶, 而是设在新医疗区门诊门口靠芙蓉路和湘雅路交叉处位置。”此外, 新医疗区新建了可泊车近8 0 0辆的大型地下停车场, 大楼前坪还可停放2 0 0多辆, 可基本满足停车需求。

大学区管理制 篇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4 年对在高淳辖区内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 工作的大学生村医全体进行调查,共调查21 人,有效问卷21 份,有效回收率100%。

1.2 调查方法

课题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 大学生村医基本情况( 性别、年龄、家庭情况、文化程度、收入等) 、就职动机、工作情况、满意度情况及职业规划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3. 1 建库双录入并进行逻辑排错,使用SPSS16. 0、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 1 大学生村医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9. 3±5. 5 岁,最大年龄为40 岁,最小年龄为24 岁; 男性13 人( 61. 90%) ,女性8 人( 38. 10%) ;已婚7 人( 33. 33%) ,未婚14 人( 66. 67%) ; 独生子女8 人( 38. 10%) ,非独生子女13 人( 61. 90%) ; 大专及以上达100%,其中本科学历占42. 86%,硕士学历占9. 52%; 大专占47. 62%,生源主要来自江苏省内院校,有11 人( 52. 38%) ; 毕业专业中一级学科为“临床医学”的人最多,占80. 95%,包括中医临床( 占23. 81%) 、西医临床( 占52. 38%) 和中西医结合专业( 占4. 76%) ,全科医学专业毕业占9. 52%; 税前工资水平在1000 至4000 元。 其中2000 元及以下占14. 29%,3000 元及以下占42. 86%,4000 元及以下占比也为42. 86%。

2. 2 大学生村医的就职动机

调查对象就职动机排名前三位的是: 锻炼自身能力,积累基层工作经验( 11 人,52. 28%) 、为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做贡献有意义( 10 人,47. 62%) 、离家近,生活方便( 9 人,42. 86%) 。

2. 3 大学生村医的工作情况

大学生村医日常工作排名前三位的内容包括: 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 18 人,85. 71%) 、初级卫生保健( 16 人,76. 19%) 、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15 人,71. 43%) ; 被问及什么专业最适合当村医,认为全科医学专业最适合当村医人数最多,有18 人( 85. 71%) ; 工作岗位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工作经验不足( 14人,66. 67%) 、诊疗技能掌握不到位( 12 人,57. 14%) 、缺乏专业知识( 6 人,28. 57%) 、不善于与村民沟通( 6 人,28. 57%) 、缺乏医疗设备( 6 人,28. 57%) ; 20 人( 95. 20%) 认为担任村医有收获。见表1。

2. 4 大学生村医的培训状况

大学生村医培训以学术讲座( 9 人,42. 86%) 、学历教育( 5人,23. 81%) 、进修学习( 5 人,23. 81%) 为主,从培训方式看,理论教育占比较大; 52. 38%的人未接受过岗前培训,38. 10%在任职村医前未在医疗机构接受过培训,42. 86%的人任职村医后未接受过培训; 培训时间方面,平均为9 个月,66. 67%的培训时间在半年及以下,培训时间为半年到一年的占23. 81%,培训时间一年以上的比例最低,为9. 52%。

2. 5 大学生村医的满意度分析

总体满意的有8 人( 38. 10%) ,一般满意的有13 人( 61. 90%) 。满意度排前三位依次是管理制度、人际关系、工作量,满意度排名后三位依次是福利待遇、收入水平、培训机会,见表2。

2. 6 大学生村医职业规划情况

调查对象中,对任职村医规划时间为1—3 年的有7 人( 33. 33%) ,规划时间3-5 年的有4 人( 19. 05%) ,5-10 年的有1 人( 4. 76%) ; 10 年以上的有4 人( 19. 05%) ; 还有5 人未规划做村医的时间( 23. 81%) ; 愿意服务期满后继续从事村医工作有12 人( 57. 14%) ,表示未想好的有8 人( 38. 10%) ,表示不愿意继续从事村医工作仅1 人( 4. 76%) ; 在愿意留任和未想好的20 人中,期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给予事业编制和待遇( 15 人,75. 00%) 、给予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 12 人,60. 00%) 、享受当地住房优惠政策( 8 人,40. 00%) ; 以及招聘优先,累计工龄和公务员加分等不愿意留任和未想好的9 人给出的主要原因有: 工资待遇以及福利低( 6 人,66. 67%) 、技术难提高( 4 人,44. 44%) 、社会地位低( 2 人,22. 22%) 、农村生活水平低( 2 人,22. 22%) 。

3 讨论

3. 1 生源不足,影响大学生村医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村医工程已开展3 年,按照计划应招聘90 人,可调查显示目前上岗大学生村医总数仅为21 人。高淳区委托专业机构对1400 名医学院校毕业生的任职意向进行调查,调研结果表明,83. 3%的医学生对农村卫生政策不了解,87. 7%认可农村需要大学生村医,60. 5%表示毕业后不愿担任村医,39. 5%表示可以考虑担任村医[5]。由此可见,大多数毕业生不愿担任村医,而生源不足会影响大学生村医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 2 大学生村医男性占比较大,女性较为不足

从高淳区政府村医基本情况统计资料中发现,该区村医2011 年至2013 年男女性村医比例约为2. 3: 1,2013 年高淳区117 个村卫生室,村医188 人,其中女性村医仅有61 人,平均每个村卫生室仅有0. 5 个女性村医,离《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 苏卫农卫〔2011〕6 号) 》文件“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一名女性乡村医生或执业( 助理) 医师。”的要求有差距,且本调查显示,高淳区大学生村医男女比为1. 6 ∶1,以男性居多。

3. 3 全科医学专业最适合任职村医,但该专业生源占比较低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和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和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明显[6]。据本调查显示,健康教育和卫生宣教为多数大学生村医所承担的主要工作,调查对象认为全科医学专业最适合当村医,而全科医学专业仅占9. 52%。

3. 4 培训机会少,对临床技能的培训需求大

大学生村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工作经验不足、诊疗技能掌握不到位、缺乏专业知识、不善于与村民沟通及缺乏医疗设备,从中可以发现,除了缺乏医疗设备不能通过培训解决,其他问题均可通过培训缓解。虽然从培训内容看,当前培训主要局限于临床的理论培训,而经验不足、诊疗技能掌握更需要临床技能的培训。

3. 5 任职村医规划期普遍较短,难以形成人才梯队

调查显示,对任职村医规划5 年以上的仅5 人( 23. 81%) ,这意味着基层的优秀卫生人才基础梯队很难形成,而基础医疗人才梯队的打造是整个医疗队伍成长的基石[7],这将对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严重阻碍,因此对大学生村医工程长效机制的构建需予以重视。

3. 6 总体满意度尚可,但收入、待遇和发展空间仍需提高

调查中95. 20%的大学生村医认为担任村医有收获,总体满意度调查中调查对象中38. 10%表示总体满意,61. 90%表示一般,没有人表示不满意,可见高淳区大学生村医总体满意度尚可。但待遇低,保障机制不健全是大学生村医最不满意的原因,福利待遇与收入水平在满意度排名中均较低。

4 建议

4. 1 扩大宣传面,与医学院校合作开展多种方式培养

目前大学生村医工程的动员对象仅集中在本区籍医学类应届毕业生和本区医疗机构的编外临床毕业生,生源大多来自南京本地院校或周边城市院校,可见大学生村医制度宣传和影响还不够,建议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展开宣传,将一些优秀大学生村医作为典型案例重点介绍; 走进周边省份的医学院校和招聘会进行大力推介,宣传大学生村医的编制、收入待遇、社保、培训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高淳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现状,吸引医学毕业生,树立他们服务基层的信心。政府可以出台引导和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政策,通过与医学院校合作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启动集中公开招聘医学类大学生计划、选派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医师到基层工作,建立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锻炼与职业成长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4. 2 兼顾男女比例,扩大全科医学专业的招录人数

高淳区目前大学生村医中男性所占比大,若要把大学生村医作为高淳区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续的招聘需要考虑到男女比平衡的问题,这也会有利于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同时应适当增加全科医学毕业生的招录比例。

4. 3 保障收入待遇,解除大学生村医的后顾之忧

鉴于大学生村医认为目前收入和待遇较低,建议区财政继续加大投入,设立专项基金保障大学生村医收入待遇水平不低于当地事业单位人员平均收入,还应寻求省级或国家层面的资金投入。

4. 4 加大培训力度,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开展培训

由于大学生村医普遍认为培训次数少,且培训主要集中在理论,因此需要增加培训次数和临床技能培训,建议由区政府出面协调组织大学生村医进入县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所等机构开展为期一年的规范化培训,为他们指定带教导师开展一对一指导,通过传帮带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4. 5 根据规划任职期长短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4.5.1针对规划期为1-3年的人才

对规划任职期短的大学生村医采取流动性开发,开发的重点在于吸引优质生源参与扩大影响力,让基层人力资源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在流动上给予优先政策,如在基层工作一定年限后,对于表现优秀的,优先交流到条件较好的地区工作,区级医疗机构新进人员时优先选调。

4.5.2针对规划期3-5年及未定规划期的人才

对规划任职期3-5 年和对是否留任持观望态度的大学生村医采取融入性开发,使其尽快适应基层工作与生活,帮助其规划职业生涯,给予更多培训机会,以期留住人才。建议在收入、福利待遇、编制、未来孩子教育、住房定居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使其、更好适应农村生活,产生归属感,不断给予其职业提升所需要的各种岗位培训,使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

4.5.3针对规划期5-10年及10年以上的人才

对规划任职期长的大学生村医采取成长性开发,系统科学的对其进行长期开发,在全方位的人本关怀让其产生归属感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其在工作中获得到的成就感,给予晋升,职称方面等的激励措施,如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专业类别的考试,提前转正定级,并高定薪级工资; 对多年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岗位服务锻炼的优秀人才,将列入业务或管理骨干重点培养。

4. 6 做好顶层设计,从更高层面推进大学生村医工程

目前高淳区大学生村医工程主要是区政府主导,由区政府出台政策文件,设立专项基金、协调区人民医院组织培训,但这项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还需要动员更大的力量,争取更多的资源,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规划。2009 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布“澳大利亚农村卫生人力发展策略”就是从国家层面来设立和开展一系列边远地区卫生人力建设项目,从卫生人员的招聘、吸引、教育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设计人力资源开发项目[8]。夏迎秋等人也认为高淳区大学生村医工程的一些关键因素( 比如生源、编制、待遇等问题) 已超出了县级层面的决策范畴,需要层次高、范围广的统筹规划,仅靠个别区县的努力,难以持续,需在省级或国家层面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行政推动[9]。因此未来要保障大学生村医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求和开发区级以上更高层面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参考文献

[1]田疆,张光鹏,任苒,等.中国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2):127-129.

[2]王上铭.基于泰尔指数的我国地区卫生资源分布公平度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3):71-73.

[3]陈国钧,陈家应,冷明祥,等.江苏医学人才培养与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272-274.

[4]陈芸,赵斌,茆庄,等.创新农村卫生人才机制,实施“大学生村医”工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2-94.

[5]陆方,张至刚.医学本科生任职村医的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学,2013,(28):2638-2641.

[6]郝申强,田庆丰,李中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社区医疗的科学定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9):11-13.

[7]宋月雁,孔祥洪,王建一,等.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品牌打造基础人才梯队[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4):1-3.

[8]Australian Government.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ing[R].Report on the Audit of Health workforce in Rural and Regional Australia,2008

大学区管理制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村医,乡村医生,农村卫生

1前言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逐年增加, 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十分有限,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的供给显得尤为重要,而加大基层卫生人力投入、提高卫生服务水平无疑是其中关键的环节。

2009年开始的新医改提出要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其中“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着手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四项改革与乡村医生密切相关。随着改革的深入,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卫生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卫生室的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村医学历较低,年龄偏大,再加上卫生室服务能力有限、卫生设施、环境条件较差难以吸引学历层次高、技术能力强的卫生技术人员[1]。一旦年龄较大的村医陆续退休,很多村卫生室将无以为继,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网底将不在[2]。

2高淳区基本情况

2014年南京市高淳区卫生室为111个,乡村医生188人,其中48人为退休后返聘人员,按照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2名乡村医生计算,全区还缺61名乡村医生,卫生人才短缺严重,由于现行政策对乡村医生提高了资质要求,但相关待遇还未落实,所以很难招到新的乡村医生。村医队伍青黄不接,难以保证农民基本卫生保健需求的满足。

为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问题,高淳区以卫十一项目平台为契机,借鉴“大学生村官”的经验,结合本区实际,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大学生村医”工程[3],通过宣传引导,吸引医学生在农村基层就业,对于提高村卫生室卫生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实施现状

从2012年实施该工程以来,高淳区卫生局面向社会组织了5次公开招聘,共招聘大专及以上医学类毕业生21人,其中专科10人、本科9人、硕士2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7人,经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目前已有10多人结束区医院的培训至村卫生室工作。近三年来大学生村医人数呈上升趋势,学历层次不断提高, 原来大多是省外人员求职,现在省内应聘人员也在增加。

3.1政府重视支持、出台相关政策

区政府2012年12月正式发文《高淳“大学生村医”工程实施意见》原则上大学生村医在村卫生室服务期限不少于3年,区卫生局为聘用的大学生村医建立基本信息档案,每年对大学生村医进行年度考核,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将予以解聘。3年内仍未能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者,也予以解聘。

3.2部门协作配合,落实资金、人员编制

区人事局确定全区乡村医生专项编制按照服务人口的1.2‰比例设置。区财政安排被聘用的大学生村医每人每年5万元专项资金。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医,即可纳入专项编制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时间连续计算工龄, 并可在全区范围内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流动。

3.3简化招聘程序,灵活掌握政策

由于应聘人员大多不在本地,往来不太方便,报名时间较为分散,不适宜集中招聘,因此,区卫生局采取分批次进行的方式,邀请人社、编办等部门共同参与招聘面试,对于应聘人员条件,考虑到现实情况,学历要求设定为大专及以上,同时对一些成熟型人才,后学历能够达到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并具备执业资质,我们也将其作为符合应聘条件的人员。目前已组织了5次招聘活动,共招聘到21名大学生村医,其所学专业涉及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等专业。

3.4开展岗前培训,严格考核管理

区卫生局与区人民医院为主体组建的华圣医疗集团签订了协议,委托其轮训录用的大学生村医。华圣医疗集团也与招聘的大学生村医签订了培训合同。目前已有10多名大学生村医培训期满,顺利通过了考核,并与镇卫生院签订聘用合同,现已安排到辖区内村卫生室工作。

3.5设立人才基金,保障合理待遇

区政府专门设立了“农村卫生人才基金”,用于解决大学生村医的基本待遇,每人每年5万元,由区财政安排。培训期间,大学生村医比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见习期工资标准,月薪在2 000元左右,正式聘用的大学生村医月薪已达到4 000元左右,包括基本工资2 480元,考核工资1 200元,社保金600元, 交通费200元。

4主要成效

4.1拓宽了基层卫生服务范围

在村卫生室里,年龄偏大的村医往往电脑的操作技能较弱,由于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推进,特别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收费、配药必须利用电脑操作,对他们难度较大。大学生村医的到来解决了这一问题,居民电子档案、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 疾病控制、健康教育、传染病上报率有了明显提升。

4.2巩固和加强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通过“大学生村医工程”的实施,老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科班”出身的医务人员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提高。相比老村医,大学生村医年龄轻,学历层次较高,他们的加入改变目前乡村医生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也可以给基层医疗带来崭新的气象。

4.3提升了基层卫技队伍整体素质

大学生村医接受过系统的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理论基础扎实,对国家卫生政策方针的理解较为明晰,能够较快适应新环境,基层卫生技术队伍中有了他们的加入,就像管理中提出的“鲶鱼效应”一样,对于激发基层卫技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激情,提高基层卫技队伍整体素质起到了较好作用[4]。

4.4开辟了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新渠道

“大学生村医工程”的实施,为医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也为他们搭建了实现自身价值和抱负的广阔舞台。通过对招聘的大学生村医进行调查发现, 他们普遍认为目前的工作很有意义,通过村医工作,锻炼自身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为我国农村卫生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可以为自己将来打下基础。

5思考与建议

“大学生村医”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要立足需求、把握方向、着眼长远,根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完善。

5.1争取政府支持,加大部门协同

村医队伍的人员短缺与素质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均等性目标的实现, 这一现象已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纷纷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措施对策。由于村医队伍的补充,涉及教育部门、 医药院校的学科设计、招生政策[5]、编制人事部门的核编定岗、财政部门的经费保障等等方面,需要协调的部门多,需要统筹规划的层次高,一些关键因素(比如生源、编制问题)已超出了区级层面的决策范畴,急需在更高层次政府部门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行政推动。

5.2大力宣传推介,扩大社会影响

根据对于医学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医的调查发现: 本地生源、有过志愿者经历的医学生、中医和全科医学专业生源更愿意任职 村医[6]。因此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邀请本区籍医学类当年毕业生参加大学生村医招聘,服务家乡群众;二是到医学院校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学校网站、校园招聘会等多种形式发布大学生村医工程的简介及招聘公告,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同时加大对中医和全科医学专业学校的宣传和推介, 扩大“大学生村医”工程的知晓面,提高参与率。

5.3加强一体化管理,统筹基层卫生人力资源

实施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推行 “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实现乡村卫生人才统筹管理,统一安排,轮岗使用,盘活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实现乡村卫生人才联动。

5.4建立与高校合作机制,开展村医委托培养

区卫生局可以与南京市高等医药院校合作,以高等医学教育资源为依托,通过“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方式[7],针对农村基层服务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农村基层的适宜卫生人才,从而缓解目前村医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的困境,为农村基层卫生发展注入活力,壮大乡村医生队伍。

5.5健全村医在职培训机制,满足技能提升需求

一校多区财务管理模式 篇11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改革的推进,国家为提升和优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资源配置,通过合并和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因而多校区现象越来越常见。一校多区的建设和实践拓展了教育发展的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学校的竞争优势,解决了一些难以调解的矛盾,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财务管理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财务管理是对学校资金流动及财务关系所行使的直接管理。它包括对资金的核定、筹集、运用、收回和分配;它必须围绕学校资金的预算(决算),资金的核算,资金的内外安全以及学校各类资本保值增值的高效运行;它所起的作用是优化财务状况和提高财务成果,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多样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财务管理体制是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组织财务活动,划分财权和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根本制度。一校多校区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即在校长负责制的学校由校长统一领导,学校财务科对全校各种资金的收支活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负责统一调度、安排学校资金,区别不同情况统筹安排学校的预算经费,给各校区一定的自主权,并对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学校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集中管理即在严格执行学校财务收支计划和财务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核定的预算经费范围内负责管理使用。集中管理能集中资金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其效益最大化。

财务管理流程:

二、规模效应和办学成本的关系

规模产生效益。对于一个多校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说,建立多校区管理模式可以拓宽学校的办学空间、做大做强学校的办学实力。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多校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存在着规模效应。所谓规模效应,即意味着学校在规模增大后由于资源的整合总体上可以降低办学成本。但办学成本的增长、资源的浪费和设施的重复建设在很多情况下也是这种办学模式带来的结果。为了建立新校区,有的学校在举债运行,资金链非常脆弱,财政面临巨大压力,因而在各校区的建设中,不能盲目地扩张,应该将成本和效益联系起来,在建设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资金在各校区间的合理配置,每个财务人员都应该有强烈的成本意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办学成本核算,树立效益观念。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更应建立办学成本核算体系,核算生均支出或生均成本,掌握培养学生实际耗费的资金量,寻求降低办学成本的有效途径,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壮大学校的自身实力,为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服务。因此,成本问题是涉及到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笔者提出“统一领导,统收统支,统一采购,统一调配”的决策。学校由校长负责,成立财务科、总务科;资金收支、预算管理由财务科负责,物品请购、采购、调配由总务科负责,各行其是,各负其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所有物品统一采购、调配,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校区间物品或设备的相互调剂、借用,物尽其用,极大提高了设备物品的使用效率,充分体现了管理也是生产力,通过加强管理,也可以达到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校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财务管理要想不断适应、选择和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就必须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改善学校的人力资源状况,提升财务管理对学校人力资本管理的水平,它是学校的生命线和学校财务管理的根本。在人力资本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其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科学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首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把财务人员教育、培养成符合现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需要的管理者。学校财务管理人员除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财务管理人员要经常钻研业务,更新观念,努力学习、掌握全面的财会知识和熟练的工作技能,善于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不断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创新的关键。做好这项工作的核心是选好、用好、育好财务科长。选好人是注意挑选政治思想可靠,业务素质较高,服务意识较强,廉洁奉公的财会、经管专业技术人员到财务科工作,严把进门关。用好人意味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遵守政策法规及财经制度下,放手让他们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要高标准严要求。要育好人,搞好岗位培训和业务进修,开拓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法律政策水平,爱岗敬业,做好服务工作。

(二)确立用先进制度管理的理念

财务管理工作要变革和创新,制度是保障和关键。没有适应学校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创新就得不到制度的保障,就会失去生命力。随着学校的合并、扩大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旧的适应单一校区的财务制度弊端将逐渐显现出来,而且由于合并前各校都有自己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由单校区发展为多校区后,没有配套的制度是行不通的,没有各校区统一的财经方针政策以及财务制度,将会导致财务混乱。为了避免学校的财务管理失控,也为了解脱旧的、不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束缚,应该建立健全全校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制度来管理大型、分散、多功能、多种类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使制度具有规范性、操作性和引导性,这是学校可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一校多区财务管理的宗旨和方式

在多校区财务管理中要把诚实守信作为管理的宗旨。诚实守信是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中始终不变的宗旨。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管理的刚柔并济,在和谐中达到管理的目的。

财务管理方式是: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由财务科负责,财务科在校长领导下独立行使管理职能;财务科分别设出纳、会计;各校区配备专职或兼职报账员;校区内收款人员向报账员报账,报账员在票据存根上盖章,以示款项已收讫;然后报账员向出纳报账,出纳在票据存根上盖章,以示款项已报账;出纳将原始票据及记账凭证递交给会计,会计复核、记账,并在已复核的票据存根上盖章,以示款项已进账;财务科长最终把关、审核,各环节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作。

三、如何在多校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加强财务管理

(一)学校机构设置及其作用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财务科岗位设置应本着适用、精简、高效的原则。建议校本部设立财务科,各校区配备专职或兼职报账员,校区的业务由报账员办理,校区报账员是学校资金在校内流动的第一控制节点。财务科既是审核学校资金在校内外流动把关和循环过程的关键点,又是财务管理过程的支撑点。为了加强对学校内部资金的计划、控制和管理,大幅度提高学校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利用学校的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来提高学校的整体效益,按经济、合理、效率原则,打破校区区划,可以提高整体效益,完善内部控制,达到财务科各岗位、业务环节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自动防止和纠正差错,消除弊端的目的。从业务的岗位分工和职责上达到双重控制和交叉检查的效果,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不留空白,确保只要有业务活动,就有制约,就有责任牵制,以便完善授权制和加强授权管理的科学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最佳理财效果,达到学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即:学校财务管理价值的最大化。

(二)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指对纳入国家预算的拨款资金及纳入预算管理的其他资金,按照国家的有关预算开支规定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项目分解、使用、综合控制和分析总结的过程。

预算管理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财务管理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学校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关系到学校的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能力。财务科必须合理编制财务预算。首先是合理预测收支;其次是搞好科室、校区协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好预算,提高编制预算的质量。通过预算管理以体现经费使用的计划性,反映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当年计划,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实质上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标志。编制学校预算的过程实际上是全面落实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步骤,也是进一步优化学校资源配置的过程。学校要细化预算编制工作,加强预算管理力度,强化预算约束机制,使编制的预算更加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在预算编制的方法上要推行零基预算等先进方法。收入预算要切实可行,要广开财源,增加收入渠道;支出预算量力而行,要建立和完善以定额定员管理为主的基本支出预算分配机制,以解决传统单一的基数加增长预算分配方法在各个部门之间造成的分配不均的问题,充分体现预算的公开、透明和规范,最终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同时,实行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年度预算,从而有利于合理使用和控制经费。

预算更多的是充当一种在战略与绩效之间联系的工具。预算体系在分配资源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衡量与监控绩效,以确保最终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因此,对预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据不是预算本身,而是与战略目标相一致的各种方案成功的标准。这就要求在预算的编制、实施和考核时注意以下问题:在编制预算时,要对各方案的成功标准进行清晰的定义,分析和确定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在预算期内,以成功的标准为依据监控预算的实施,在预算期末,以结果导向的思路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差异的性质和原因。将评价指标建立在科室、校区业绩和学校整体业绩的基础之上,以便激励管理者最大限度地付出个人努力和更广泛地在学校内部共享有价值的信息。

如今,学校财务管理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远程报账、报表和监控,财务管理可以延伸到经济活动的任何地方,财务数据的取得更加快捷和全面,财务预测、财务分析等方法的运用更加科学,计算更加准确,能最大程度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财务人员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准确性,预算分析的及时性,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要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

学校财务管理要树立风险意识,随着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学校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也在加大。一是建设方面的风险,学校为了谋求自身快速发展、做大做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搞基本建设,一般的学校国家投入的建设资金很少,学校只能通过自筹资金解决,主要渠道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如果不能根据学校自身的偿债能力有效地控制贷款规模,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本息,就会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二是运行方面的风险,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作为公共事业已逐步进入市场,财政拨款每年虽有增长,但在学校总收入中的比例却在下降,自主办学收入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而这种收入具有不确定性,它受到生源状况、国家的招生政策和收费政策、学校的知名度、学校所处的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学校日常运行的风险也在逐渐加大。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刻不容缓。

四、结语

如何加强多校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应该充分利用多校区资源整合带来的“规模效应”,同时改进过去单一校区的财务管理模式,在管理上下功夫,在管理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和以先进制度管理的理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具体措施上,一方面在校本部设立财务科,各校区配备专职或兼职报账员,调整学校财务管理机构和岗位,使学校的财务管理真正实现业务归口、权责对等、财务公开、相互制约,进而使学校财务管理程序明确化、制度规范化和要求具体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管理体现学校经费使用的计划性,反映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当年的规划,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学校健康地持续发展。

大学区管理制 篇12

关键词:美术类,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国儿童、青少年发展纲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具体体现[1]。特别是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全面推进,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了我国全民健身的终极目标。但是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前几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明显的特征就是高校体育课越来越难上,学生身高体重增加,心血管与心肺功能及运动素质明显下降。2006年9月18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公布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至22岁的学生中重与肥胖检出率仍在增加,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学生的肺活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素质水平均呈下降趋势[2]。

1 华南区美术类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综合评价分析

我国近年来艺术类招生数量剧增,美术类考生更是其中的主力军。广东省2010年美术类考生人数是3.2万人,2011年参加美术类高考的学生数量更是达到了3.7万人,美术类专业院校的招生人数也逐年递增。美术类院校因为专业特殊性,学生身体运动能力以及学生的运动机会相对更少,处于“静态”状态的时间相对较长,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对美术类院校的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指标进行研究,旨在指明现在美术类大学生部分指标的升降情况,寻找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原因,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作参考。广州美术学院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一所美术类本科院校,每年招收美术类本科生1200多名,全院在校生5000多人,华南地区生源的在校大学生比例超过了80%。根据主观抽样原则,抽取2006年至2010年测试数据中的两份(2007年测试数据和2009年测试数据),其中包含9875份健康测试结果,经过整理,得到有效数据9794份。

在所有测试的9794份标本中,总平均得分仅为65.5分,共有70人获“优秀”等级,优秀率为0.7%;获“良好”等级有2256人,良好率为23.0%;“及格”等级人数为4430,及格率为45.2%;“不及格”人数为3038人,不及格率为31.0%。这一成绩与原来执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相比,优良率和及格率略有下降,不及格人数大幅增加,这主要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的评分标准略抬高以及各项指标权重系数改变有关(耐力素质测试不合格,总分为59分)。总之,华南区美术类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没有达到完全意义上的体质健康标准。

2 华南区美术类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分析

2.1 身体形态指标分析

“*”“**” 数据引自张琴,肖国强等,《中国临床康复》,2000 年数据[3]

身高、体重指标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并且是最明显、最直接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通过数据对比显示,美术类大学男、女生身高均超过了全国和广东省2000年数据。但是被测试学生中属“正常体重”的学生共2390人,仅占到测试总人数的24.4%,其中男生1322人,仅为男生总人数的25.4%,女生1068人,占女生总人数的23.3%;而“较低体重”人数则达到了4462人,占到了测试总人数的45.6%,其中男生2186人,占男生总人数的42.0%,女生2276人,占到女生总人数的50.0%;“营养不良”的学生2124人,占到总人数的21.7%,其中男生1062人,占男生人数的20.4%,女生1062人,占女生总人数的23.2%;“肥胖”和“超重”共818人,男640人,女178人,女生的比例为2.7%,男生为8.8%。测试结果说明华南区学生身体形态特征较差,“豆芽菜”体形仍然十分突出,这与整个区域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域有关,大部分区域处于北回归线之南,气候炎热,个体偏瘦易于散热,生命相对全国别的地方偏早熟有关[4]。测试数据也充分说明了家庭和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力度不够,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急需改善。

2.2 身体机能指标分析

2.2.1 肺活量分析

“*”“**” 数据引自张琴,肖国强等,《中国临床康复》,2000 年数据[3]

肺活量反映了人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综合反映胸廓的发育程度、肺的用力呼吸能力、呼吸肌的强弱和全身的体育锻炼水平。肺活量指标作为评定心肺功能中呼吸系统机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数据越大说明心肺功能越强。由表3得出,广州美术学院男、女生肺活量指标都远远低于全国和广东省2000年统计数据,说明华南区美术类大学男女生心肺功能机能都有明显下降,尤其是男生下降更为显著。青春期人体肺活量指标与体重有关,华南区美术类大学男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为与广东省2000年指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与BMI指数的下降相响应,女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全国比较差距更大。

2.2.2 耐力素质(男子1000米和女子800米)成绩分析

1000米、800米跑体现了人体进行一般工作的抗疲劳能力,同时也客观准确地反映人体的心肺功能。在测试中,男生1000米的平均成绩为4’20”,女生800米的平均成绩为4’10”。广东省美术类大学生1000(800)米测试的不及格人数达到1970人,占所有测试人员的20.1%,及格人数4364人,占所有测试人员的44.6%,良好人数2658人,占所有测试人员的27.1%,优秀比率8.2%。与全国12%的不及格率相比,差异显著,这说明华南区美术类大学男女生心血管系统机能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及格人数中,男生人数仅为726,女生人数为1244人,这与女生身体素质差,吃苦耐劳精神差有关。这也说明相当一部分美术类大学生耐力素质差,同时也反映出这部分学生心肺功能、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心理抗挫折能力较差。2005年-2008年连续三年的台阶实验测试,由于要求降低,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减少,考试相对较为轻松,降低了耐力素质教学的比例也对造成此后果有相当的副作用。

2.3 身体素质指标分析

2.3.1 立定跳远成绩分析

“*”“**” 数据引自徐焰等,《体育学刊》,2008年数据[5]

力量是在体育运动和日常生活中都非常需要的身体素质之一,腿部爆发力是以腿部的力量为基础,对下肢肌肉爆发力进行合理评价,可以综合反映肌肉速度力量情况。立定跳远主要是测量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华南区美术类大学男女生爆发力水平较高,立定跳远成绩增长显著。立定跳远作为衡量人体爆发力素质的重要指标,立定跳远水平越强爆发力素质越好。由表4可知,华南区美术类大学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均高于广东省2008年统计数据和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男生增长12cm,女生增长10cm,女生增长比例高于男生,与表1女生身高增加幅度大于男生相吻合。华南区美术类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华南区人群短跳成绩较好相吻合。

2.3.2 握力(男)成绩分析

“*”“**” 数据引自徐焰等,《体育学刊》,2008年数据

握力指的是手和前臂部肌肉收缩用力时所表现出的最大能力,握力的大小不仅反映了这些用力肌肉收缩的多少,而且也反映了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能力,测定握力可方便、间接地反映出机体体能的衰退情况和体质变化状况。表5显示华南区美术类男生握力平均水平高于广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该结果是否与美术类学生从事专业有关有待研究。握力与体重有关,握力体重指数越大说明相对握力越强。由表5可知,华南区美术类男生握力体重指数高于广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比握力更明显。这与表2的华南区美术类男生体重水平低于全国水平相吻合。

2.3.3 仰卧起坐(女)成绩分析

“*”“**” 数据引自张琴,肖国强等,《中国临床康复》,2000 年数据

仰卧起坐作为反映机体柔韧性和腰腹力量素质的重要指标,数据越大说明柔韧性和腰腹力量素质越好。由表6知,华南区美术类大学女生仰卧起坐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2000年广东省平均水平,这与当地坚持初中升高中体育加试选考项目有一定关系。华南区美术类大学女生柔韧性水平较高这与女生追求人体纤瘦美的时代潮流吻合,与表2中的华南区女生身高增加较大,体重相对增加较少吻合。

3 影响华南区美术类大学生体质健康原因的分析

3.1 学生体质测试态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结果都是通过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测试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结果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对体质测试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测试的结果。问卷显示47.7%的学生对进行体质测试的积极性处于无所谓状态,30.6%的学生测试态度不积极,93.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是必要的。研究发现,接近1/3的大学生没有重视体质测试,甚至有“及格不及格无所谓”、“只要及格就行了”等心态,完全敷衍了事,没有尽全力进行测试,最明显的就是耐力素质测试和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上。

3.2 膳食结构对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

营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适宜的营养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合理的营养来自于合理的饮食,通过合理控制饮食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人们改善体能和保持良好的体态。研究表明目前影响我国学生正常发育的主要问题是饮食结构不合理,膳食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者摄入量不均衡,维生素的摄入被忽视。大学生的肥胖多为单纯性肥胖,主要是能量的摄入大于消耗,多余的热能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体内所导致[6]。“偏食”是对食物有特殊的喜好及厌恶感,而对食物选择有所偏差的行为。有研究表明平时饮食偏肉食类会导致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积聚过多而产生超重和肥胖,对于偏素食类者会导致体重较轻和营养不良的现象[7]。目前的大学生生活中,油炸食品、膨化食品、洋快餐和过多的饮用碳酸型饮料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有较大的影响。问卷显示男生偏肉食类43.3%,高于女生21.3%。女生偏素食类为53.6%,高于男生的33.1%。调查中发现在超重、肥胖男生中约有61.2%的学生有偏肉食类的习惯,在营养不良的学生中有70.3%的学生有偏素食的习惯,可以认为偏食习惯是影响学生体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3.3 学习压力对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

社会学研究者认为,生活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和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8]。生活方式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内容的总称,不同的生活内容表现出不同生活方式的特征,它包括人们的劳动生产方式、日常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物质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而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激烈的学习竞争和就业竞争,承受着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要想解决上述难题,大学生就必须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信息时代,学校、宿舍内有条件的学生都配有电脑,长时间在电脑前查找资料、学习,缺乏体育活动,使大脑和视力处于紧张疲劳状态,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失调,眼睛过度疲劳,从而导致神经衰弱、视力减退、体质下降。美术类院校的情况更是特殊,学生因为画画、设计经常通宵达旦的工作,休息睡眠时间不足,更使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在对美院大学生学习压力调查中,有41.8%的同学感觉到学习压力大,仅有12.1%的学生感觉的压力很小,有87.9%的学生都感觉到了学习有压力。从好、中、差三种不同体质健康水平的学生中可以看出,压力较大分别是:29.5%、47.6%、49.1%;无压力的分别是:19.6%、3.8%、15.3%。

3.4 体育教学方式对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体育教学目标的近期效益,过分强调学生的现实锻炼,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及教育目标只集中于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育状况上,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自觉锻炼能力方面的培养。学校体育教学大都还沿袭着“课堂为主、书本知识为主、教师主导作用为主”的“三为主”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多数是“命令式、模仿式、检验式”的“三式”教学过程,近几年虽有些改变,但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仍然较少,过于强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与体育活动所具有的特征不符,由此造成了部分学生离开课堂后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如何去强身健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另外,过高的专项技术和考试要求削弱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热情和欲望。在选项课教学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教师要求学生掌握好统一技术,这使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水平高的吃不饱,水平低的吃不消,从而影响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各项目之间发展不均衡,学生选择不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而所谓热门项目人数过多,供学生选择的项目偏少,加之受场地限制,学生选择的项目得不到满足,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3.5 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

当今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但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的体育锻炼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同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占28.7%、不经常参加的占52.3%,不参加的占19%。因此缺乏经常有效的体育锻炼是造成艺术类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美术类院校学生作业压力较大,并且完成作业需要充足的时间,学生没有完整和规律的锻炼身体的时间,加上学生健身意识不够强烈,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基本不参与体育活动,即使参加体育活动,活动的时间也相对较短。

4 提高美术类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策

4.1 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指导思想

在加速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应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加强对健康教育的宣传,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意义、测试、操作、成绩评定的过程与要求,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运动与营养教育,指导学生合理膳食与运动,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运动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身体形态向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方向发展。

4.2 革教学内容,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高校体育教学应以“终身体育” 和“健康第一”为主导思想,以适应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质开展教学,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和单纯的竞技体育教学观中解放出来,使学生从各角度接受体育教育。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体育意识等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要求和指导,突出健身性,实用性,娱乐性,增加些同学们喜欢的时尚性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们的爱好和需求,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4.3 加强课余体育运动开展,增强学生体质

根据美术类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和发展状况,必须重视和加强体育工作,除上好体育课外,体育活动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校园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要积极地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使体育更好地为校园文化服务,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充满生机和动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加学生的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促使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投入到锻炼身体的热潮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加强和完善教学评价手段,选择易于锻炼、有助增强体质的课外辅导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广泛的体育兴趣,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4 改进测试工作,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耐力素质测试中,台阶实验的测试要求较低,使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减少,考试相对较为轻松,但也导致了学生心肺功能的训练水平降低。从长远来看,也会导致学生吃苦耐劳和承受压力的能力降低,不利于学生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此项标准的指导思想忽略了当前心血管系统疾病增多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吃苦耐劳精神的缺乏和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弱的现实。另外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5 小结

广东省美术类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不及格率达到30.9%,其中20%是因为耐力素质测试不达标导致总成绩不合格,说明美术类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很差,特别是学生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没有达到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中“健康目标”的要求,总体情况并不乐观,学校体育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待加强。青年学生身体形态指标有所提高,身体机能较差,与全国水平有相当的差距,而身体素质测试的立定跳远、握力和仰卧起坐与以前相比有比较明显的进步。缺乏良好的锻炼习惯,没有足够的锻炼时间、没有适宜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是影响美术类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最主要原因;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美术类大学生肥胖和较低体重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良生活习惯、繁重的学习压力是造成相当大一部分美术类大学生较差体质健康水平的消极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75-76.

[2]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8,15(1):66.

[3]张琴,肖国强.广东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15(7):22,56.

[4]李力研.人类种族与体育运动[C].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论文集,2000:21-23.

[5]徐焰,等.广东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8,15(3):84-86.

[6]戴瑞美,等.山东省大学生肥胖与体质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

[7]2004年江苏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报告[J].江苏省教育厅,2004,(11).

上一篇:现代高校下一篇:退步自适应滑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