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互联网产品

2024-08-19

电信互联网产品(通用9篇)

电信互联网产品 篇1

随着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3G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 层出不穷的移动互联网产品逐步渗入到用户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微博、大众点评、掌中淘宝等应用在为大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电信运营商产品开发及运营方式。但受以往惯性思维影响, 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大潮面前, 目前在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方面存在不少的提升空间。

1 移动互联网产品特点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从终端、网络到业务等方面的融合。广义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互联网使用相关业务的方式。从电信运营商角度来看, 当前主要关注狭义上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 利用3G和2G网络使用互联网业务的方式。移动互联网产品既有互联网开放、分享、互动、长尾、快速迭代等特点[1], 又有移动通信随时随地、用户身份可识别、基于位置等特征。

基于以上产品特点, 随着以APP store为代表的开放式应用发布平台的高速发展, 新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呈现井喷态势。移动通信网络随时随地的优势大大降低了用户接触移动互联网产品的门槛, 应用商店的完善令电信运营商收费渠道的作用风光大减。双重影响下, 通信网络传统通话的核心价值被快速弱化, 电信运营商在传统电信业务中的核心位置也逐步被边缘化和管道化。因此, 国内电信运营商一方面以日韩运营商为标杆, 亲身介入精细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及内容运营, 陆续推出音乐、游戏、阅读等热门应用的产品基地, 希望能成为“smart operator”, 另一方面也在效仿欧美运营商, 打造第三方应用平台, 向应用开发者提供位置、通信、计费等标准能力, 借此成为“smart pipe”[2]。

2 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存在的主要不足

电信运营商在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过程中, 受传统电信产品惯性思维及运营机制所限,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重上市轻优化

如前所述, 移动互联网产品因其开放、互动等特点, 而始终处于“β版本”状态, 产品开发上市只是一个开始, 需要根据产品推向市场后的反馈意见及运营积累去持续优化改进产品。严格来说, 产品开发永远处于一个运动的闭环状态, 产品优化与上市同等重要, 这点与传统电信产品大不相同。

2.2 重质量轻速度

传统电信产品与电信网络及平台之间存在紧耦合的现象, 产品推出有较高的机会成本和实施门槛, 因此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相比时间要求略高一些。但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产品与电信网络更多的是种松耦合, 移动用户通过各种应用平台能十分便捷地下载使用相关的移动互联网产品, 并能通过评论、微博等方式将使用意见实时反馈给应用开发者, 引导产品的快速优化。电信运营商传统的“产品试运行、推向市场、产品后评估”等方式因其实施周期过长, 已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速度要求。

2.3 重开发轻运营

以往电信业务价值链中, 运营商占据其中的核心位置, 产品开发完成推向市场, 仅依靠粗放的运营模式, 即可在满足大部分用户基本需求的同时, 为运营商创造可观的利润和价值。这种情况下, 产品开发要比产品运营重要得多。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产品数量已远少于其他移动互联网厂商, 加上用户需求长尾的特点, 运营商必须要发挥自身品牌、资金、渠道等综合优势, 依靠精细化的运营才能创造出新增利润, 在移动互联网市场抢得一席之地[3]。

2.4 重自营轻合作

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 电信运营商牢牢把控着向最终用户收费的渠道, 在自行开发产品收取费用之余, 也同时向合作伙伴提供代收费模式, 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计划就是案例之一。对收费渠道的垄断决定了运营商在合作业务上的议价主导地位, 使得其将更多精力花在自营业务的开发上, 对如何更好地向合作伙伴开放、包装自有电信基础能力考虑较少。但是,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商业模式的兴起, APP store应用商店的成功, 打破了电信运营商对收费渠道的垄断地位, 加速了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管道化、边缘化的态势。

3 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能力提升

为适应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特点, 避免被“管道化”的趋势, 各电信运营商纷纷提出应对策略, 如中国电信的“新三者”定位, 中国移动提出“打造综合业务平台”, 避开企业机制等因素不谈, 笔者提出从以下两方面来提升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能力。

3.1 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者提升平台开放服务能力

移动互联网应用长尾的特点造就了大量的应用及其开发者, 如何发挥电信运营商在网络、平台等方面的优势, 向应用开发者提升服务水平, 是目前亟待提升的开发能力之一。

(1) 以开发者为客户, 提升能力开放平台服务水平

传统的电信业务价值链中, 电信运营商把控了产品设计、开发、推广、运营、收费中的大部分环节。对于规模化的、普遍式的用户需求, 如话音、宽带接入等, 电信运营商的产品提供方式能有效发挥规模作战的优势, 便于集中运营集中服务, 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总体的服务水平。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长尾的特点, 众多用户需求无法由运营商一方开发产品来满足, 规模效应已难以奏效。

为解决有限的自主开发能力与繁多的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 电信运营商纷纷提出了“能力开放”的概念, 聚合内部各项信息、内容及能力, 向移动互联网合作伙伴提供包括语音通话、短信、通信录、定位、统一认证、计费等能力调用服务, 如中国移动推出的“中国移动开放平台”, 中国电信推出的“天翼开放平台”, 为广大的中小应用开发者提供便捷的电信能力开放接入手段[4]。但是, 能力开放只是完成开发推向市场的第一步, 相应的运营服务支撑体系也需要随之建立, 从信息渠道、能力调用开发、合作引入等全流程的角度, 不断提高普通应用开发者的合作感知。对合作伙伴的能力开放诉求要建立快速响应、跟踪处理的服务机制, 为能力开放降低引入门槛。

(2) 发挥运营商品牌及平台优势, 为开发者提供精细化运营手段

移动互联网产品长尾和快速迭代等特点, 给产品开发及运营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产品上市后, 用户使用产品的启动次数、用户使用产品时长、页面跳转跟踪、用户使用反馈等信息, 要能在第一时间反馈给产品的开发方, 以便对产品进行快速优化调整;产品运营阶段, 各渠道新增的用户数统计分析、产品内嵌广告管理、不同应用之间的交叉推荐营销等, 也需要及时汇总至产品运营方, 为快速调整运营推广策略提供精细化的决策依据。上述挑战是所有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运营者的共性需求, 对于中小应用开发者而言, 希望有可靠的第三方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能力支撑, 而将自己的主要精力聚焦在核心产品需求的实现和优化上。

在向中小开发者提供服务支撑方面, 无论从企业品牌、公信力, 还是网络平台、渠道能力等各维度, 电信运营商都有着社会上其他第三方公司所不具备的相对竞争优势。借助能力开放平台的建设和完善, 运营商应该多考虑在能力开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为应用开发者提供强有力的精细化运营支撑, 这也是电信运营商避免边缘化, 打造“智能管道”的一条探索路径。

3.2 面向最终用户提升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水平

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特点, 运营商重点要从开发模式、开发规范两方面来提升产品开发水平。

(1) 建立并完善运营商敏捷开发模式

传统电信产品无论是产品开发或是优化, 一般都需要经历需求审批、项目立项、产品设计、产品开发、网络部署、产品测试、上市推广等多个环节, 层层审核把关, 决策链条较长, 传统开发模式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永远β版本”的特点。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产品推出1.0版本后, 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快速优化迭代, 层层审批冗长流程将令产品错失发展良机。为适应新的变化, 运营商需要为此建立并完善敏捷开发模式。

关于敏捷开发模式, 业界已有大量的成功实践案例[5]。对于运营商而言, 引入敏捷开发模式, 首先需要结合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特点, 更加关注产品开发及优化的实施速度, 以此为出发点, 持续优化产品开发管理流程;其次是强化产品经理负责机制, 在对标移动互联网标杆企业的基础上, 加大对产品经理的授权, 加快对产品优化需求的反应速度, 并辅以与产品开发运营结果紧密相关的产品经理考核激励手段;最后是要加强产品开发与运营之间的紧耦合关系, 产品运营推广的同时, 及时将用户需求反馈及运营效果转换为产品开发及优化的输入源, 从而建立起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分析评估体系[6]。

总而言之, 运营商引入敏捷开发模式, 开发效率的提升不是最终目的, 如何利用敏捷开发的理念, 推动运营商去缩短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与用户需求之间的距离, 并逐步提升产品运营与开发的协同水平, 才是关键意义所在。

(2) 完善产品开发标准, 规范产品开发质量

一般而言, 电信运营商对于自营性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 重点把控了产品规划、设计、运营等几方面, 真正开发的实施过程, 尤其是产品软件代码编写、产品部署、产品测试等工作, 由外部开发商承接完成。因此, 产品的开发交付质量, 往往会因各开发商的经验、实力和对需求理解的不同而难以保证稳定。

为提升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质量的稳定性, 除了细化产品开发需求, 以及上面提到的对外开放短信、通信录、定位、统一认证、计费等基础能力调用外, 运营商还应逐步积累开发管理经验, 建立产品开发控件库, 完善产品开发的交付标准。

以运营商常见的NET、WAP网络接入切换方式为例, 为提升用户的使用感知, 需要在用户打开网络接入开关后, 根据使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特点, 自动切换选择NET或是WAP的接入方式。该功能可提前开发形成标准化控件, 供产品开发商编程时使用。这样做的目的, 既能有效降低开发商的开发难度, 又能规范提升不同产品的开发质量。

又以版本管理为例, 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产品在开发完成后, 需要在短信营业厅、网厅门户、电子市场、外部合作网站、特定营销活动等各渠道推广投放, 为评估各渠道的实际推广效果, 需对产品区分多版本管理。运营商可提前建立版本管理的控件, 提供�产品开发商使用。

此外, 对于移动互联网产品使用感知而言, UI及UE设计都是产品开发的关键环节, 运营商可组织力量, 归纳业界内的通用UI、UE设计方式, 以及用户在使用产品交互时的主要参数 (如点击任一功能模块后的交互等待时间等) , 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当向产品开发商提出开发需求时, 对于上述需求可以采用搭积木的方式进行组合, 提高双方的沟通效率, 以及最终产品的交付质量。

4 结语

本文重点分析了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方面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对如何提升产品开发能力提出了两方面建议, 即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合作伙伴提升能力开放的服务水平, 以及面向最终用户提升产品开发能力。随着3G移动互联网逐步走向开放, 电信运营商已不再是产业链的核心, 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提升产品开发及运营能力, 以此提高对最终用户的精细化服务水平, 是几大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竞争优势, 获取未来发展空间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Chris Anderson译者:乔江涛《长尾理论》中信出版社2006.12

[2]陈正举.日韩运营商满足新媒体用户需求通过平台服务实现价值提升《世界电信》2011.8 p46-p51

[3]张宁.3G时代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竞争与商机分析《通信企业管理》2010年第7期

[4]李耀华.从“单向直连”到“比翼双飞”——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下的双边市场运营策略人民邮电报2011.4.11

[5] Robert C.Martin译者:邓辉《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6]张廷权.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运营评估体系探讨《电信科学》2011年第8期p21-p24

电信互联网产品 篇2

2009年01月12日17:01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1月9日,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移动商务产品推介会,与以往推介会不同的是,参会的嘉宾以来自全川的政企界的精英为主,而且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企业负责人。中国电信推出的移动商务产品在本次推介会上隆重亮相,吸引了众多企业主的关注。众所周知中国电信在推动四川政企信息化建设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务领航”的出现就使得川内不少企业尝到了甜头。如果说“商务领航”的出现是中国电信推动企业发展的奠基石,那么“移动商务产品”的问世就是一场在全球金融危机面临时企业的一个制胜法宝。据了解中国电信移动商务产品中不仅整合了中国电信刚刚推出的移动通信品牌“天翼”,还将原有的中国电信宽带固网与固话业务相应整合,无线互联网的应用与3G技术的应用也在其中,所以说中国电信移动商务产品不仅是中国电信全业务的整合,也是目前先进的通信技术的整合,更特别的是“移动商务产品”的出现开启了高效办公的新时代。

推出中国电信移动商务产品势在必行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相关领导指出:“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严峻,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波及到实体企业,在面临金融危机的时候,企业如何有效地控制管理成本与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将成为企业能否安全度过金融冬天的关键。”

事实上对于已经裁员或延长生产周期以控制成本的企业来说,生产成本与人力成本的控制已经达到了极限,但企业在这个时候并不能有效地改变利润的下滑与来自原材料成本上升之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来说,企业对生产成本与人力成本的控制并不能使得企业的利润上升。

就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国电信适时推出了“移动商务产品”,政企都可使用移动商务产品中的总机服务、综合办公、PPT手机对讲、定位业务、无线全球眼视频监控等业务,有效地控制政企内部的通信成本、管理成本、提高办公效率,将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利润率之间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移动商务产品”的推出也弥补了大多数政企在管理成本控制、办公效率低下等多方面的不足。据了解该产品实际上是一套完整的企业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在此次金融危机刚刚开始蔓延的时候,集中公司优秀技术人员,开发创新,针对中国企业推出系列移动商务办公产品。对此中国电信四川公司相关领导指出:“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企业度过这个金融寒冬。四川各种大小企业不计其数,这么多企业解决了多少人口就业,企业面临危机时势必导致工作人员就业难,甚至导致诸多社会不良现象的滋生。所以中国电信要勇担责任,推动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帮助他们过冬,这也是我们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移动商务产品全面推动企业办公高效化

据推介会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中国电信移动商务产品分为总机服务、综合办公、PPT手机对讲、定位业务、无线全球眼视频监控五大业务。是全面整合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品牌“天翼”、中国电信固网宽带、中国电信固网电话的全新企业商务解决方案。

其中总机服务将实现固话和天翼互联网手机双剑合璧,组合成综合虚拟网,打造无线“办公圈”,实现短号互拨、统一门户、电话会议、来电同振等,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大

幅度降低企业通信成本,据介绍该服务将实现企业内部通话资费全面下降,甚至免费的程度,可使企业办公通信成本降低30%-60%。

综合办公则是全面实现了天翼互联网手机、电脑、无线网络的强强联合!实现手机网上公文批复、邮件发送、通知公告、日程管理等办公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随时随地的轻松商务。

PTT(Push-To-Talk)“手机对讲”,实现专业集群与手机语音通信的完美结合,以强大的对讲功能、灵活的群组管理实现指挥调度、协同工作。接续快速,一按即可通;群组容量大,一呼能百应;尽享协同高效!

定位业务则是中国电信CDMA网络独有的GPSOne定位技术(GPS和基站混合定位),盲区少、精度高,用手机即可追踪外勤作业、实现高效调度!非常适合物流等外部工作较多的行业。

无线全球眼视频监控是将天翼互联网手机的高速数据传输与全球眼远程视频监控平台相结合,让用户视频观看随时随地,监控管理轻松自如!

五大业务都将便捷、高效的管理通过中国电信全方位的通信业务实现,达到了管理上的随时随地即时性强,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好帮手。

移动商务产品将改变大多数企业

到场大多数嘉宾都对全方位整合中国电信通信业务的移动商务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中对总机服务和综合办公两项业务关注的人最多,一位公司老总当场表示:“这两个业务完全是针对目前所有企业量身打造的业务,综合办公将天翼互联网手机、电脑、无线网络一网打尽,将办公流程全部搬到手机上来,这样我走到哪都能处理公务,就算在外面时公司遇到急事也能尽快处理。总机服务就更绝了,将天翼和固话联系起来,使整个公司成为一个办公圈,内部沟通方便又不浪费通信费,对外也是统一的形象有面子又实惠。刚刚我和我们公司的信息专员核算了一下,采用总机服务最低可让我们公司的通信成本减少40%以上,上哪找这么好的事啊,现在经济不景气,我们公司要马上上这样的业务。”

而来自某机关单位的相关人士认为:“五大业务,我们这种单位虽然不能说全部需要,但是可以肯定中国电信移动商务产品将可应用于任何行业,可以看出中国电信在此方面作出了不小的努力。由于我们单位户外工作并不多,定位业务的需求并不高,但我认为该业务不仅适用于物流等行业,任何公司的销售和售后人员如果配备上这个业务,将可以就近原则有效安排最近区域的人员实现对客户的服务。”

电信互联网产品 篇3

近日, 本刊记者从消息人士处了解到, 中国电信正在推动八大产品基地进行独立的公司化运作, 同时, 产品基地原有的员工将脱离中国电信的正式编制。

独立运营是必然选择

近些年, 为应对互联网产业的竞争压力并丰富内容应用产品, 中国电信陆续在南方成立了八大产品基地, 以打造自主经营的移动互联网核心产品。这八大基地包括天翼阅读基地 (浙江) 、协同通信基地 (浙江) 、物联网基地 (江苏) 、爱游戏基地 (江苏) 、爱音乐基地 (广东) 、视讯基地 (上海) 、天翼空间基地 (成都) 和动漫基地 (福建) 。

但受到运营商自身体制机制局限和企业文化影响, 这些基地难以同互联网进行竞争。一方面, 传统电信业务虽然号称“全程全网”, 但是在产品层面却体现出较强的地域差异性, 不同区域的产品结构和资费标准往往呈现较大差异, 而互联网业务则往往是全网一盘棋, 属于典型的“一点接入、集中化运营”模式;同时, 运营商受制于国企的体制, 在管理和激励机制上都与互联网产品高风险、高回报、高激励的特性格格不入, 并使得其在产品创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互联网产业先机非常重要, 等运营商一套计划、招标、审批等流程下来, 机会早飞走了!”运营商人士尚斌表示。

此前已有诸多案例表明, 在运营商体制内运营互联网产品很难取得成功, 因此, 对于此次中国电信放飞八大产品基地独立, 诸多受访人士均表示毫不意外, 认为运营商做互联网要想成功, 这是必然的选择。“这是背水一战, 因为在3年内没有实现盈利的基地将很可能被关闭。”有消息人士表示。

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沈璞更是表示:“独立公司化运作方向其实早在中国电信八大基地成立之初就已确定。”

省公司支持度恐大幅降低

据业界人士透露, 其实中国电信早在去年底就已经开始尝试将八大产品基地独立公司化运营, 目前则是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据悉, 由于产品基地进行独立公司化后, 基地原有的员工将脱离中国电信的正式编制, 因此, 近期已经出现部分基地员工陆续离职的情况, 有的回归电信公司, 有的则是直接跳槽离开, 而相关的技术和运营人才则受到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青睐, 这些互联网公司也想借鉴中国电信的“电信级”技术标准和运营要求。

不过, 尽管受访人士对中国电信八大产品基地的独立运营都持肯定态度, 但对于其今后的发展也有一些顾虑, 即八大产品基地一旦独立公司化运营, 马上将要面临的可能就是省公司在配合和支持力度大大降低的问题。因为独立公司化运营后, 基地和省公司将只是合作关系, 其业务发展指标将不再直接计入省公司业绩中, 许多省公司可能会因此认为基地移动互联网产品与自身关联度已不大。

因此, 有分析师对此表示忧虑, 独立出来的产品基地失去了省公司的全力支持后, 会不会像卓望一样处境尴尬。从中国移动独立出来后, 卓望主要负责两个部分, 一是为中国移动提供纯数据业务运营支撑服务, 二是为中国移动开发运营部分新产品如号簿管家和航信通等。但由于在运营支撑方面盈利性差, 而卓望作为独立的自负盈亏的企业又有盈利要求, 这使得现在的运营支撑效率相比过去在内部时的无条件支撑往往会打折扣;而在部分独立的新产品开发运营方面, 中国移动的省公司方面又往往缺少足够的激励或者考核要求, 对卓望产品在营销层面支持力度不大, 使其产品并未得到大力推广。

集团应先进行协同规划

“八大基地独立后, 若仍是作为电信增值业务体系的一部分, 只是寄生于原有电信业务进行捆绑营销甚至交叉补贴, 则前景堪忧;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作为独立的互联网公司来运营并参与行业竞争与创新。”德国电信咨询公司高级顾问谭炎明表示。

八大基地一旦独立出来成立互联网公司, 则必须面临两大协同问题:一是八大类互联网业务之间的协同, 一是与中国电信原有业务之间的协同。

对此, 谭炎明表示, 电信集团层面对此必须要有统一的发展规划, 在独立出来之前就要明确产品总体架构、各方合作的框架, 账号通行等问题都必须提前解决好, 否则后继协同不畅将带来巨大的问题。他举例说, 中国移动的手机邮箱、飞信和139微博就因为是由不同的公司运营, 未能提前做好协同规划, 以致后来仅仅是打通其账号就花了三年时间。

对于如何调动省公司的积极性, 谭炎明则认为, 应该采取“利益关联, 风险不共担”的方式, 在业务收入上, 实现省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收入双计”, 即互联网公司的成熟产品, 省公司在引进的同时也设相应指标进行考核, 而在产品创新和发展层面, 则由互联网公司独立运营, 省公司不承担任何风险。

市场细分对电信产品营销的启示 篇4

市场细分在营销中起着提纲携领的作用,因为它是制定其他营销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在电信营销中尤其突出。电信运营企业要实现营销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市场细分是重要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市场细分流程中,细分标准的确定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随行业、产品和细分目的的不同,标准的确定是一个权变过程,没有一个完全固定的格式和模板可以模仿。而另一方面,细分标准的误选,将直接影响市场细分的效果,并间接地影响整体营销工作的成败。因此对市场细分标准的探讨,对电信营销有特别的意义。

一、理论界对市场细分标准的争论

市场是特定需求的集合体,市场细分是对需求的细分,而不是对产品的细分,产品细分是市场细分的结果。由于消费者是需求的载体,市场细分最终才表现为消费者的细分。市场细分工作是寻找需求差异,追溯差异原因的过程。从理论上讲,所有可能导致需求差异的内在因素,以及体现需求差异的外在因素,都可以成为细分的标准,因此市场细分标准非常繁杂,营销理论把这些标准归并为4个大类,分别是地理和人口特征、心理特征和生

。活方式、产品态度和利益追求特征、消费行为和价值。下面是各类标准所包括的具体含义和因素。1.地理和人口特征

消费者是需求的载体,需求可能因消费者人口特征的不同而不同。人口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家庭生命周期、收人、职业、教育、宗教等因素。地理特征包括地理区位、行政层级等等。2.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

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是新环境下市场细分的一个重要维度。在物质丰裕的社会,需求往往从低层次的功能性需求向高层次的体验性需求发展,消费者除了对商品的物理功能提出更高要求外,对品牌所附带的价值内涵和生活信息也有所期待。消费者心理和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会导致对价值内涵和生活信息需求的差异。

3.产品态度和利益追求

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都是为了追求某种利益,满足某种需求。利益点的不同就导致需求实质上的不同。例如消费者购买任何产品,都存在不同的利益追求,有的追求价格便宜,有的追求性能优越,有的追求完善的服务。利益追求的不同,就会导致他们有

。不同的产品态度,做出对同一件商品完全不同的评价和购买决策,因而产品态度和利益追求是影响需求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4.消费行为和价值

如果说前3类是导致需求差异的内在因素,消费行为和价值则是体现需求差异的外在因素。消费行为包括对商品的使用频率、使用场合、使用时间、忠诚度等,价值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量以及其所代表的价值,根据这个维度,可以把消费者分为重度用户、中度用户和轻度用户,也可以分为忠诚用户和摇摆客户等等。消费行为和价值维度是目前数据挖掘最经常使用的维度。

对于以上几类标准的有效性,理论界持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在当代环境下,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是一种最为有效的细分方式。这种方式在美国、日本相当盛行,在汽车、家具、化妆品等产品细分方面经常运用。美国相继开发了VALS(Values and Lifestyle Survey,价值观及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调查)和VALSⅡ模型,作为预测消费者行为的一种方法。国内的市场研究界也较为推崇此种方法,有公司开发了基于中国的消费者的CHINA-VALS,把中国的消费者根据生活形态分成了积极形态派、求进务实派、平稳现实派三大派14小类,并以此作为研究消费者分类的基础。也有看法认为基于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的细分方法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并且在操作上有很大的难度,基于产品

。态度和利益的细分维度更为可靠和有效。因为利益追求点与消费选择有直接有因果关系,其他的几种方法都是事后的描述性分析,以利益为基础的细分是事先的因果性分析,对需求的预测效果最好。推崇数据库营销和直销的的人则对以上两种方法均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从数据的可获得性考虑,基于行为和价值的细分维度对企业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大多数企业拥有用户大量的行为与价值数据,基于外部市场调查的利益追求分析以及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细分维度不仅需要耗费企业大量的资源,而且还可能因为操作性误差误导企业的决策。最后,虽然各方对细分标准各持己见,但基于地理和人口统计特征的市场细分在今日仍大行其道,在众多市场细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之对于细分标准,理论界各持己见,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选择模式。

二、从细分效果角度对细分标准的衡量 1.细分市场的5性要求

从理论上,不同的市场细分标准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之处在于采用不同的细分标准,会有不同的细分效果。一个有效的市场细分,首先是各细分市场之间体现需求差异性,同一细分市场内需求差异最小,对相似的营销策略有相似的反应,不同细分市场间需求差异最大。其次是细分市场的可识别性、可达到性、足量性、行动可能性等细分市场的经典性要求。我们把市场细分这5个要求简称为5性要求,只有细分市场符合5性要求,细分

。标准才是理想的。5性要求与市场细分的目的紧密相关,是差异化营销对市场细分的要求,是使用4P手段开展营销的前提。

图1是5性要求与企业经营目的以及营销策略制定之间的关系。需求的差异性,在于确保产品开发和价格策略的针对性,向市场主体递交个性化产品。需求的可识别性和可达到性,在于确保清晰的区分各细分市场的主体,把产品信息及产品实体通过特定的渠道递送给他们,通俗地说就是“是否能找到目标用户,劝说目标用户,把产品送到目标用户所能达到地方”。足量性指细分市场必须能提供足量的利润来源。行动的可能性主要是指企业的资源是否能满足对细分市场的营销需求。

。2.各细分维度在5性要求上的有效性

对于差异性要求,采用行为和价值维度、产品态度和利益追求维度相对有效。行为和价值维度本身就是一个体现需求差异方面,产品态度和利益追求维度则与需求差异紧密相关,是最靠近需求差异的内在因素。其他两类细分标准,只是影响需求差异的可能因素,需要通过分析其与需求的关系才能确定细分效果的有效性,例如收入可能不是进行长话市场细分的有效属性,而户籍所在地属性则可能非常有效,需要依靠市场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技术来检验。

对于可识别性和可达到性,地理人口特征和心理特征及生活方式的细分维度相对有效。职业、性别、年龄等特征使企业能够容易的界定消费者,并通过其聚集的地点或经常阅读的媒体与之交流。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包含了生活习惯、业余兴趣以及所属文化亚群体,也能比较容易的发现其移动轨迹和媒体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营销活动。产品态度和利益追求维度、行为和价值维度,不属于消费者的外露特征,对他们追溯和识别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足量性受细分市场的数量影响,从细分维度看,细分维度的具体水平数量决定细分市场的数量,如采用性别维度,就有男和女两个水平,因此也可细分为两个市场,如果用产品态度和利益追求细分,往往可以分为追求性能、追求方便、追求价廉、追求

。品牌4个水平或更多的细分市场。由于水平与水平之间具有可合并性,因此在一个维度下,细分市场的数量是可以调整的。例如还是产品态度和利益追求,就可把原有的4个以上的具体水平合并为追求价格和追求非价格2个水平。因此足量性至多会影响特定属性内具体水平数量的选择,而对具体细分纬度的选择影响较小。

行动的可能性主要是指企业的资源是否能满足对细分市场的营销需求,这个主要涉及细分后企业对目标市场选择的类型和数量,对细分标准本身的选择并不具有太多的意义。

因此我们看到,在达到细分市场的5性要求方面,不同的细分维度的作用点各不相同,表1是对各维度作用的一个总结。

三、对市场细分标准的重新审视和评估 1.完整的细分标准信息是营销决策的基础

。首先,细分结果要求对4个维度的衡量结果表明,不同的细分维度各有千秋,各有优劣,仅依靠单一的细分维度很难取得理想的细分效果,只有通过几个维度的相互补充进行细分,细分市场才能同时达到差异性、可衡量性、可达到性、足量性和行动可能性5性要求。根据前面5性要求与营销策略制定之间的支撑关系,四个细分维度在营销策略制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新产品的开发和定位,需要市场主体的产品态度和利益追求信息;品牌内涵设计及品牌形象塑造,需要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信息的支撑;媒体计划和渠道模式的制定,离不开生活方式信息、地理人口特征等等。因此,从市场细分后对目标市场的营销决策支撑看,市场主体4个维度的信息都是非常需要的。表2 是不同细分维度在营销决策中作用分析表,★表示某维度对某项营销决策有重要的信息支撑作用。

2.4 类细分标准间存在环环相扣的链条关系

。其次,4个细分维度之间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根据社会科学决定论和消费者行为研究,4个细分维度是相互影响,存在相关关系的。人口特征如性别、收入、教育程度、家庭状况、职业一定会影响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如社会阶层,所属亚文化群体、兴趣和爱好,社会活动轨迹等;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又会影响对利益偏好的追求,全职妇女与专职家庭主妇对家用电器的利益追求会相差很远,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能很好的解释这种影响;前三个维度的综合作用一定会影响最后的消费行为,如消费量、忠诚度等等。因此从理论上分析,任何一个细分市场的市场主体在4个维度上的表现都存在内在逻辑上的相关性,4个维度的属性表现不是各自为政,而是和谐统一的,对消费者4个信息的掌握能使我们对该群体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图2表明4个细分维度间的逻辑关系。

3.市场轮廓细分法是符合现代营销特点的市场细分方法 基于以上两点分析,以单一维度属性对市场进行细分,从细分效果的有效性、营销决策的信息支撑角度考虑都难以满足需求,较为理想的方法是以几个维度的结合体,以多维的消费者轮

。廓来对市场进行细分和理解。消费者轮廓是细分市场主体在几个纬度上的水平值所构成的一个形状,各细分市场之间的轮廓形状和差异越大,细分的效果越好。图3是市场轮廓细分法的示意图,差异就表现为未被重叠部分的面积。在实际的操作上,可以某一个细分维度为切入点对市场首先进行细分,这个切入点通常采用行为与价值维度数据或利益偏好和产品态度数据,因为它们距离需求差异较近,如缺乏这个维度的数据,也经常利用地理、人口特征和生活方式维度,细分完毕后再对各细分市场在其他细分维度的属性进行分析,差异性越大,则细分的效果越好,差异性越小,则细分的效果较差。在这样的方法下,细分市场至少经过了2-3个维度的有效性检验,5性要求能比较充分地满足,细分效果较为理想,对营销支撑作用也能比较有力。

4.市场轮廓细分法在电信市场细分中的举例

。在对流动人口的公用电话需求中,我们使用了这种全轮廓分析法来进行市场细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对流动人口的公话消费行为和价值分析中,我们发现不同的流动人群有不同的行为,而流动人口的生活方式-移动频率和移动跨度-是导致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根据用户的移动频率和移动跨度的组合,公话市场可以细分为4个不同的市场:候鸟型移动人群市场、穿梭型移动人群市场、乡村常住民人群市场和城市型移动人群市场(图4)。4个细分市场的公话消费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对公话终端形式的选择也有不同的要求。

根据移动方式进行划分能较好的满足5性要求,细分的子市场在4个细分维度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通过这些差异分析,我们在公话产品的开发设计、宣传渠道的选择就有了针对性的策略依据。表3是细分市场间差异的详细介绍:。

四、对电信市场营销的启示

1.不仅要研究用户需求,还要研究用户自身属性

对细分标准的探讨表明,市场轮廓法是较为理想的细分方法,因为它不仅使细分市场更为清晰,更为针对细分市场的营销提供了完整的用户信息。根据市场轮廓细分法,市场细分的过程,实际就是对消费者的需求及消费者本身的一个认识过程。这种认识是多角度的,多方位的,既包括对与企业营销紧密相关,体现需求差异的价值和行为特征、产品态度和利益追求特征,也包括看似与企业不相关,属于消费者自身属性的消费者心理特征与生活方式、以及地理和人口特征。电信企业对消费者的认识越全面,对细分市场间差异认识也就越深刻,细分的效果就会越好。从更高的层次看,细分标准信息不仅在市场细分中发挥作用,在企业其他营销决策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从上文的讨论可

。看到,细分标准的探讨实际也展示了企业营销决策与用户信息是如何环环相扣的,新产品开发、定位、定价、促销、品牌管理、渠道设计诸多营销环节等,无不依靠消费者信息的支撑。现代营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理念与企业日常经营,就是通过营销决策与用户信之间的循环反复中得以结合的。中国移动的M-ZONE之所以在深受目标用户群的追捧,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客户品牌,也不仅仅是短信和语音价格折扣,关键是M-ZONE真正满足了目标用户群的期望,在产品开发、形象塑造上对目标用户群的产品态度、利益追求、生活方式、心理特征等进行了生动的交互和响应。

2.不仅要充分利用内部数据,还要注重补充外部调查 市场轮廓法能取得较好的细分效果,但对用户信息的要求较高,两者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目前电信企业的用户数据库拥有其中部分信息,如部分的行为和价值以及地理和人口特征信息,电信企业需要做的是对这些信息的整理、传递、共享和挖掘。统一完备的数据库和IT系统,以及既有商业理解,又掌握数据挖掘技术的信息分析师群体,是实现内部消费者信息价值最大化的两个条件,电信企业在此方面需要做很多的提升工作。对于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利益追求和产品态度信息,不可能也不必要通过企业内部数据库收集,如有需要,也是只有对少数高端用户的个性信息进行关注。大量的心理特征以及产品态度信息,则需

。要企业通过外部的渠道信息获得,通常的手段是市场调查,为保证市场调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电信企业需要有自己长期稳定的市场调查合作方,要求拥有严谨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而这首先就要求电信企业本身就拥有市场研究方面的经验和常识,对市场调查拥有管控能力。

3.电信营销人员要了解一点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

电信互联网产品 篇5

1 趋势一:扁平化整合实现快速协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跨界竞争异常激烈,单个业务或单个平台,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多个业务或多个平台间需要快速而灵敏的协同,扁平化的管理方式成为这几年运营商组织调整的一大潮流之一。而且,运营商的利润空间不断下降,削减成本成为当前要务,把原有分散的财务、采购、IT、企业支撑等功能抽离并统一管理,根据企业战略方向,优化资源配置,能够有效帮助运营商削减相当一部分运营成本。

运营商的扁平化整合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区域性的整合,如按照企业的战略重点合并跨国/跨地区的业务,整合区域间资源;二是功能性的整合,将同类功能部门进行整合,如数字业务部门、ICT部门、支撑部门;三是综合支撑的整合,如将战略规划、市场指导客户部门组合成综合模块或独立中心指导企业整体战略与战术;将采购、IT、网络运营组合成另一模块,支撑企业日常运营所需资源。

Telefonica在2012-2013期间的组织架构调整完完全全体现了这三大特点,区域的整合(拉美公司、欧洲公司)体现了其市场战线的收缩与调整,重点关注其主力战场拉美及欧洲地区的竞争,其它地区传统业务大幅收缩或出售;功能的整合(数字业务部门)则体现了其拓展新业务的野心与渴望,数字业务部门负责对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集约运营,提供统一平台、统一服务、统一推广展示;综合支撑的整合(企业中心全球资源部门)显示出其在财务成本压力下,对综合调控方面的思路改变。全球资源部门整合了为跨国企业提供ICT解决方案的TMS公司、全球网络批发业务、全球漫游服务业务,将呼叫中心公司、集团的网络规划、IT系统和采购部门也并入该业务单元,为全集团提供共享服务。其它运营商如Do Co Mo、德电的架构调整也有类似的举措。如图1所示。

2 趋势二:垂直化管理实现专业运营

由于众多移动互联网应用是传统行业与移动手段的结合,因此,更需要由专业的部门或企业通过深度理解与挖掘客户的需求,将移动信息化手段与行业应用功能点相结合,才能获得用户的青睐。对于运营商而言,有客户基础而又有基本能力储备、而且更具发展空间的重点领域主要有物联网、移动医疗、云计算等几个领域,对于这些专业领域,运营商无不通过垂直化管理、专业化运营的方式推进客户与业务拓展。如图1 Telefonica组织图所示,数字业务部门下不断细分与填充的垂直行业就是其战略发展重点,具体到各垂直行业,专业化运营则是大势所趋。

以物联网为例,从2008年开始,已经有多个运营商成立物联网专业部门,采取联动或虚拟团队的运作模式,综合响应行业客户的需求。如集团总部成立一级或二级的物联网事业部,直接由高级副总裁管理,负责对区域运营分公司的业务规划与考核、与解决方案部门协同为大客户制定业务方案、与研发部门协同推进技术研发;区域运营分公司负责销售、本地市场营销、售前咨询、项目管理、客户服务、服务运营以及面向客户的出帐和收费工作;垂直行业项目团队负责具体M2M项目运营,项目经理牵头并通过虚拟团队方式推进M2M运营,实现中心管理部门与运营公司直接的协作。

运营商另一个战略重点——移动医疗领域,则是运营商在传统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延伸,全球40家最大的电信运营商超过90%积极进入企业医疗保健市场,收入规模排名前列BT设有垂直的全球医疗业务部门,通过团队的专业协作为获取本国国家医疗体系服务合同,以及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Verizon的医疗解决方案以美国为中心,逐步扩展至其他市场,并进行了企业、医疗保健垂直业务和移动业务部门的整合,以打造更专业的团队;Telefonica则将电子医疗纳入了西班牙电信数字业务部门的创新业务中,收购巴西最大慢性病医护管理公司Axismed的控股权拓展巴西及巴西以外国家的移动医疗业务。专业化运营对特定重点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 趋势三:传统业务部门整合,智能服务成为资源倾斜重点

在不少运营商的新架构中,传统的按照有线、无线的业务部门的划分方式已开始整合成区域型业务部门或分客户群部门,而新的数字业务部门或智能业务部门成为组织结构调整中的最大亮点,也成为企业资源的重点倾斜方向。以Do Co Mo为例,其在2013年新成立的智能生活业务分部作为最重要的一级部门之一,直接向CEO汇报与负责;分部下设5个二级业务部门,分别是移动零售部、内容业务部、金融业务部、智能生活解决方案部及智能生活规划部,垂直分管不同业务领域的规划与运营,对相应领域内的平台、内容及服务负管理责任。众多的智能生活业务,围绕用户的整个生命周期与日常需求,整合通信手段和生活应用,将传统的话音、数据、有线、无线进行了融合,因此传统业务部门的重新整合也成为必然。

4 趋势四:收缩战线,控制持股比例以降低投资风险

在上一个电信时代,不少运营商纷纷投资互联网企业以实现跨域业务拓展,尤其日本韩国企业,曾经非常热衷大面积撒网地投资到各类互联网企业中实现持股甚至控股运营,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内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且不被股市投资者所看好,再加上财务成本压力,即使日本韩国运营商,也在悄悄降低在投资企业中的投资比例,以均衡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如SKT在韩国移动市场一直占据领先优势,但近年来也在逐渐收缩业务战线,从原来的全线撒网,到逐渐收缩业务战线,以提供方案型、平台型服务为重。SKT重点发展App商店、移动商务以及LBS业务,内容型业务(如视频、音乐、娱乐类)业务,交由专业企业LOEN Entertainment负责,并将在LOEN的持股比例一再降低。无独有偶,日本市场如KDDI,也将其3G时代的移动数据业务交由其收购的专业企业KKBOX负责内容的聚合、分发业务。在运营商对产业链最为强势的日韩市场,也出现这种状况,显示运营商掌控全产业链条的时代已经过去。

5 趋势五:设立创新机构与机制,提升自身竞争力

在电信运营的新阶段,电信价值链正在趋向去中心化,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词,为了有效对抗OTT的竞争,越来越多运营商增加创新投入,并深化组织结构调整,推动创新发展。AT&T、德国电信、Orange、Do Co Mo等标杆企业,纷纷通过设立创新部门或增设首席创新官的方式,来推动创新机制或创新流程的实现。如德国电信在设立首席创新官的同时,升级创新实验室、创新中心,与运营部门、网络业务直接对接,直接推动创新概念的产品化与市场化。在运营商确定的重点创新领域中,面向云、开放平台、面向重点行业及中小企业的产品及服务创新是发展焦点。

从上述众多组织结构调整实践上看,电信运营商也跟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潮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变革,虽然不可能像互联网企业一样做出快速反应,但也迈出了稳健的一步。如《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所言——“传统的组织架构最终都会消亡。我们能够在未来会看到有一种新的企业形势,这是一种分散化的甚至是蜂窝化的组织形式,比如说有一千万的远程办公的人一起来干一件事情,那你可能会惊叹于这个事业有多么之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多的新的变革正在等待着运营商去进一步挖掘。

摘要: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电信运营商正在被动或主动地进行战略定位、组织结构及商业模式的调整以作应对。通过分析国外标杆电信运营商的组织结构转型实践,揭示其发展方向与趋势,为国内电信运营商调整转型提供参考与借鉴。

电信互联网产品 篇6

当前,伴随着《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的逐步实施和《“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的正式发布,中国物流业迎来了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对物流企业来说,如何将提质增效落到经营实处?首先,这离不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于中国电信来说,这不仅意味着商机,更意味着助力国家战略实施的使命。从“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向“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的定位转型以来,中国电信在物流信息化的探索实践上更加深入全面,而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以下简称“无锡电信”)作为中国电信推动物流信息化应用的一支先锋队,更是在助力“互联网+”高效物流的实施上树立了典范作用。

打造“智慧物流”无锡样板

从与无锡市邮政管理局签订合作协议共推无锡市快递企业信息化发展,到将无锡五大本土物流企业请进门听需求优化服务,再到近日签约“易代收”(易代收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E-COD)项目解决物流企业资金归集难题提升服务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无锡电信以信息技术推动物流增效的脚步从未停歇。

7月19日,无锡电信与E-COD在无锡签署战略合作携手共建“智慧物流”,为国内物流企业和货主提供融合物流信息化、支付及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的全方位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E-C OD第三代物流专用智能终端E3正式面世,结合中国电信的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内增一张电信天翼手机卡就实现了移动支付、高速打印、电子签名、通信导航等系列功能。双方负责人表示,合作后将充分利用电信在通信资源、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方面的优势以及E-COD的研发推广实力,开展互补性合作,扩大E-C O D和电信业务在市场的覆盖面,打造“智慧物流”新样板。

说起电信助力物流企业增效的案例,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总经理张华林如数家珍。以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配套的物流服务为例,消费者越来越关心快递的速度,也关心网购商品的位置。“电信作为信息服务运营商,既看到这里面存在商机,同时也承担着助力国家战略实施的使命。”日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张华林指出。在去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近期于7月29发布的《“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如果说在物联网技术的探索和发展上,无锡市走在全国前列。那么也可以说,在电信系统以信息技术促进高效物流的发展上,无锡电信也走在了全国电信的前列。近期,无锡电信协同研发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在众多企业中颇受欢迎,并应邀加入无锡市快递行业联盟型组织,为百余家物流企业提供一揽子信息化服务手段。

2009年,依托于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正式批复成立,研究院围绕物联网产业国家战略和重大科技计划,促进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同年,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以及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无锡挂牌成立。2014年,中国电信在无锡设立物联网分公司,全面布局物联网行业。此外,无锡电信两年前就已经组建了专门的大数据团队,致力于大数据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

用信息技术为物流增效

随着无锡“全光网城市”以国内高标准手段建成,无锡电信进一步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和成熟的多元化产品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为物流企业提速增效。

具体而言,一是城市配送综合解决方案,重点关注人、车、货的全过程管理,满足配送全程可视化、资金安全管控、车货定位跟踪、车货配载、智能调度、条码扫描、移动支付等核心需求,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企业管理目标。“只要物流公司有需求,我们就会有相关的配套产品。比如,无锡的消费者在当当网买书,上午下单下午就可以送货,这涉及到快递的速度问题;同时,消费者也关心网购商品的位置,现在基本上发货后经过查询就可以知道商品位置;另外,从物流企业的角度来说,还可以知道运输工具(车辆)所在的位置。”张华林向记者所列举的快递提速和物流可视化,无一不与无锡电信在背后所提供的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相关。

“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物流降本增效都有很大的好处。而所需要的成本并不高,主要是硬件设备和流量费用。”他向记者补充介绍说,“大批量的流量是很便宜的,比如我们对货车驾驶员会提供套餐服务,提供很低的专用流量资费。”

二是构建电商物流云平台,打造电商时代面向大件、非标家居品的全物流供应链平台,专注于服务和满足物流链条上的电商商家、物流公司、安装公司的关键需求。其产品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随时可以通过手机查看货物运输及配送安装状态,减少电商、运输、安装企业的客服工作量,提供货损仲裁依据;而商家的角度来说,则为电商卖家和家具厂家提供物流服务商的选择依据,有利于促进物流服务商提供物流服务质量,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

三是推广“云存储”服务,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云备份、企业网盘、大数据存储一体化云存储备份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应对爆炸式增长的存储备份需求,整合保护数据资料,统一存储资源管理,降低管理复杂度,减少投入成本。具体而言,包括偏重于备份的“云备份”,重点解决数据协同问题的“企业网盘”,以及重点解决海量数据存储问题的“对象存储”。

此外,无锡电信还设计了“一呼通”应用,即借助CTI(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针对企业外呼营销需求所打造的平台,并通过推广“外勤助手”业务,研发“综合办公”应用,开展大数据分析,加快“翼支付”发展等,促使通过智慧物流平台这种全新的技术手段更好地缩短物流环节、提升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及水平,从而充分改变传统物流随意散漫、资金管理松懈等现象,树立现代物流通畅、高效、便捷的新形象。

浅议电信互联网的安全体系 篇7

当前,威胁网络安全的主要有木马程序病毒、蠕虫病毒、电子邮件攻击、Web攻击、软件漏洞、拒绝服务攻击、IP地址欺骗、即时通信攻击、端到端攻击、缓冲溢出等。

从上述威胁网络的种种可以看出,黑客与病毒的目的不外乎是破坏系统和窃取信息。面对这一形势,目前电信网络如何增强其安全性呢?

1 电信互联网的特点

1.1 电信网络的特点

传统的电信网络是基于电路交换的方式,面向连接,网络QOS有保证。其网络的安全性体现在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网络的可靠性涵盖了传输系统和相应的设备,可靠性的指标很高,设备间的连接电路也有相同的可靠性要求,并且还设计了冗长备份和保护倒换等技术来进一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PSTN对用户的信息是透明的,网络保证不对用户信息进行任何的修改和破坏。用户信息也不会对网络节点设备构成任何冲击和危害。

PSTN的网络安全还包含运营网络不得随意使用加密技术,而对于个人用户的私人保密是以不危及国家安全为限的。在传统的电信网中用户数据加密是有规定的,普通用户数据是不准加密的,商密用户,普密用户,绝密用户可以使用密码技术加密,但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1]。

1.2 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是基于分组交换的方式,面向无连接,网络QOS保证较差。互联网又可称为IP网,传统的PSTN网由于是面向连接,一条链路接通与否,问题容易发现也容易解决。而IP网是无连接的,其网络的路由和流量分配都是随机的,不同的流量分配带来的网络效率也不一样。IP网络攻击源无处不在,难以追踪和查找,使IP网络维护的复杂性大大增加。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业务及传统业务的迅速IP化,终端设备的智能化,网络规模越来越大,网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上互联网的不可管理,不可控制,网络只保证通达,而把安全问题交给了用户的一些网络设计中,这样就进一步恶化。上面所谈的一些威胁安全的种类都是由于互联网及其业务的发展所引起的。而当今互联网已把PSTN和移动网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如Vo IP业务的迅猛发展更是和每个网络有关系。这样上述网络安全的种种自然也带给了电信网络。

2 互联网对安全防范的要求及安全隐患特点

2.1 网络安全防范的要求

网络安全从用户的要求,主要是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要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窃听,冒充,修改和非法访问等。

网络安全从运营商的要求,主要是对本地网络的信息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被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

网络安全从政府主管的要求,主要是对非法的,有害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避免这类信息从网络上泄露。此外,对不健康的内容和对社会稳定有影响的信息也必须加以控制[2]。

2.2 网络安全隐患的主要特点

即使在使用了现有的安全工具和机制的情况下,网络的安全仍然存在很大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每一种安全机制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环境。防火墙是一种有效的安全工具。它可以隐藏内部网络结构,限制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访问。但是对于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防火墙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于内部网络到内部网络之间的入侵行为和内外结构的入侵行为,防火墙是很难发觉和防范的。

2)安全工具的使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个安全工具能不能实现期望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包括系统管理者和普通用户,不正当的设置就会产生不安全因素。例如,NT在进行合理的设置后可以达到C2级的安全性,但很少有人能够对NT本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合理的设置。虽然在这方面,可以通过静态扫描工具来检测系统是否进行了合理的设置,但是这些扫描工具基本上也只是基于一种缺省的系统安全策略进行比较,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和专门的应用需求就很难判断设置的正确性。

3)系统的后门是传统安全工具难于考虑到的地方。防火墙很难考虑到这类安全问题,多数情况下,这类入侵行为可以堂而皇之经过防火墙而很难被察觉;比如说,众所周知的ASP源码问题,这个问题再IIS服务器4.0以前一直存在,它是IIS服务者的设计者留下的一个后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浏览器从网络上方便地调出ASP程序的源码,从而可以收集信息,进而对系统进行攻击。对于这类入侵行为,防火墙是无法发觉的,因为对于防火墙来说,该入侵行为的访问过程和正常的WEB访问是相似的,唯一区别是入侵访问在请求链接中多加了一个后缀。

4)只要有程序,就可能存在BUG。甚至连安全工具本身也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几乎每天都有新的BUG被发现和公布出来,程序设计者在修改已知的BUG的同时又可能使它产生了新的BUG。系统的BUG经常被黑客利用,而且这种攻击通常不会产生日志,几乎无据可查。比如说现在很多程序都存在内存溢出的BUG,现有的安全工具对于利用这些BUG的攻击几乎无法防范。

5)黑客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地更新,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系统安全问题出现。然而安全工具的更新速度太慢,绝大多数情况需要人为的参与才能发现以前未知的安全问题,这就使得他们对新出现的安全问题总是反应太慢。当安全工具刚发现并努力更正某方面的安全问题时,其他的安全问题又出现了。因此,黑客总是可以使用先进的、安全的工具不知道的手段进行攻击。

3 网络安全防范的体系研究

网络安全的防范是一个体系和系统,必须协调法律,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要集成防护,检测,响应,恢复等多种技术。网络安全的防范是通过各种计算机,网络,密码和信息安全技术,保护在网络中传输,交换和存储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并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进行控制。网络安全的防范从技术层次上看,主要有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和数据恢复技术,此外还有安全协议,安全审计,身份认证,数字签名,拒绝服务等多种技术手段。现阶段为了保证网络工作顺通常用的方法如下:

1)网络病毒的防范。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合于局域网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校园网络是内部局域网,就需要一个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防病毒软件和针对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如果与互联网相连,就需要网关的防病毒软件,加强上网计算机的安全。如果在网络内部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换,还需要一套基于邮件服务器平台的邮件防病毒软件,识别出隐藏在电子邮件和附件中的病毒。所以最好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升级,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2)配置防火墙。利用防火墙,在网络通讯时执行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允许放火墙同意访问的人与数据进入自己的内部网络,同时将不允许的用户与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自己的网络,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网络上的重要信息。

3)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利用审计记录,能够识别出任何不希望有的活动,从而达到限制这些活动,以保护系统的安全。

4)漏洞扫描系统。解决网络层安全问题,首先要清楚网络中存在那些安全隐患、脆弱点。面对大型网络的复杂性和不断变换的情况,仅仅依靠网络管理员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安全漏洞、做出风险评估,显然是不现实的。解决的方案是,寻找一种能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

5)IP盗用问题的解决。在路由器上捆绑IP和MAC地址。当某个IP通过路由器访问Internet时,路由器要检查发出这个IP广播包的工作站的MAC是否与路由器上的MAC地址表相符,如果相符就行。否则不允许通过路由器,同时给发出这个IP广播包的工作站返回一个警告信息。

6)利用网络监听维护子网系统安全。对于网络外部的入侵可以通过安装防火墙来解决,但是对于网络内部的侵袭则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对各个子网做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审计文件,为管理人员分析自己的网络运做状态提供依据。设计一个子网专用的监听程序。该软件的主要功能为长期监听子网络内计算机间相互联系的情况,为系统中各个服务器的审计文件提供备份。

7)网络管理是电信网络运营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监控网络话务量及路由繁忙的情况,以及设备及链路的可靠运行。网络管理在网络内部安全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它可以通过对网络流量发生异常的分析及深度检测,通过网络管理中增加的安全手段还可对多数安全设备顾及不到的4—7层的内容安全与网络行为的法律取证等采取有效措施。因此,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管理想结合将使电信运营商能更有效地保障电信网络的安全。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依靠防火墙等单个的系统,而需要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并将各种安全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系统。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入手,结合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分析了保障网络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对策

参考文献

[1]吕铁军,王洪慧,史国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几点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3).

中国电信布局下一代互联网 篇8

此外,中国电信将深入研究推进计划及试点方案,明确试点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实施,为今后全面、系统、大规模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建设开放、安全、可扩展、广覆盖、满足未来业务需求的下一代互联网总体目标。

下一代互联网是以IPv6为核心,包括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全新互联网架构,具有地址资源丰富、速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可有效支撑物联网、智慧地球等新的信息化应用,促进电子商务、电子银行、智能生活方式的普及,推动全社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电信互联网产品 篇9

关键词:产品,创新体系,建立,细化

完善和优化现有电信产品创新体系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何才能创新以及怎样创新的问题。

产品创新体系方面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客户需求的准确及时获取, 二是对客户需求如何准确及时实现。这样就需要建立客户需求收集体制, 以激发创新的源泉, 同时还要求完善后的产品创新体系具有周期短、效率高、全程可管控的基本特点, 保证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能够落地实施。“信息化”在创新体系方面的实现为电信产品创新路线指明了方向。

1 电信产品创新体系现状

1.1 电信产品创新能力分析

电信运营商 (如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 2006年与国际14家标杆通信企业的对标报告中, 在创新能力方面采用了新业务收入比重、研发投入占企业收入比重、新增自主专利数量、获得创新奖项、每年重点新产品推出数量、员工培训时间等六项指标, 与AT&T、Verizon、France Telecom、Vodafone、NTT DoCoMo、Telefonica、Deutsche Telecom、Sprint&Nextel、Telecome Italia、Singtel、BT、SKT、KDDI、Bharti等标杆通信企业进行对比, 排名都比较靠后。而中国电信也同样存在着类似问题, 创新能力和国际标杆通信企业有着很大的差距。

1.2 电信产品创新体系现状及诊断

目前关于电信产品开发步骤较完整, 流程的相关规定也相对清晰, 但是存在流程细节不完善和执行无效的情况。如在对主流程需求收集、产品筛选、产品开发、产品试点、产品推广进行梳理时存在图1显示的问题。

在创新流程诊断中, 不同部门的不同岗位的员工会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归纳出困惑, 通过对现有电信产品创新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表象, 这些问题的诊断以及其将带来的不良影响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作了分析, 具体内容见表1所示:

2 电信产品创新体系的建立和细化

2.1 电信产品创新体系视图

产品创新体系是在市场和客户需求为驱动力的前提下, 各部门进行协调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而保障这些部门有力配合, 资源充分利用, 流程顺利进行是整个组织的制度, 包括合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设置, 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高效的项目管理等。

2.2 电信产品创新流程细化

针对湖北电信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重新优化了湖北电信新产品开发的流程, 优化后的开发流程主要从客户需求出发, 更加注重各部门间的协调, 也更强调效率。优化后的产品开发流程见图3。

2.2.1 需求筛选

(1) 收集整理新产品构思。产品构思分为两种:一种是客户群部门根据市场竞争和客户反馈提出产品创新需求, 另外一种是产品开发部门基于技术发展趋势或我省已有产品的开发、推广趋势提出的产品创新建议。根据产品创新需求的性质可分为新产品创新需求和产品改进需求两类。

新产品构思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

集团公司:从集团的工作通报、经营分析等方面收集信息;

竞争对手:从竞争对手网站、营业厅的宣传单张、促销活动、杂志、报纸等渠道收集信息, 或从客户经理和社区经理在拜访客户时从客户那得到反馈;

兄弟省份:从与兄弟省份的工作交流中获取重要信息;

国外运营商:从通信网站、期刊上了解国外运营商的产品、营销方式

合作伙伴:定期组织SP研讨会, 行业交流会;

市场调研:通过走访客户或进行行业研究挖掘客户需求;

员工思路:员工创新思路是新产品构思的重要源泉。

(2) 新产品思路初步筛选。由于提出的产品开发项目建议较多, 但同时受时间、人力、资金各项资源的约束, 不可能所有的项目都同时进行开发, 因此须确定各个开发项目的优先次序, 对于优先次序较高的项目, 作为重点首先进行开发。确定产品开发的优先次序, 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但最终取决于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产品利润高低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 所以主要考虑5个方面的因素:

市场需求的紧迫程度:对于用户已经表现出较高需求偏好, 而且消费习惯可以迅速形成的产品, 其市场需求的紧迫程度就越高, 需要优先考虑进行开发。

竞争需要的紧迫程度:对能够有效抑制竞争对手市场侵蚀、促进客户保持和提高客户忠诚度的产品, 或者能够争夺对方市场的产品, 优先考虑进行开发。

产品开发的成本:对于不需要投入资金对网络、后台支撑和管理系统进行建设的产品, 或者只需要少量投资进行升级的产品, 优先考虑进行开发。

产品开发的难度:对于技术开发难度不大, 开发管理工作较为容易协调, 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开发工作的产品, 优先考虑进行开发。

产品的盈利能力:对于能够快速占领市场, 获取可观收入, 并且对运营维护成本增加不大的产品, 优先考虑进行开发。

(3) 产品思路分类。经过筛选的新产品思路, 按其业务类别、拟开发时间、开发难度、优先级别等作出分类, 形成新产品思路分类库, 并形成新产品开发年度滚动计划。需要由合作伙伴来开发的产品进入投标流程;属于公司规划产品和标准化的成熟产品, 直接进入开发实施流程;能够由公司开发的非标准化产品则进入立项审批流程。

2.2.2 立项审批

(1) 明确产品需求。对经过初步筛选的新产品构思进行市场调研, 结合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和产品管理具体要求编写《新产品业务需求书》。需求书既要对产品需求进行分析, 明确产品的背景、业务机遇、业务环境、目标市场、用户群;还要明确业务定义:如业务功能、业务描述。

(2) 产品开发预评估。在产品开发之前, 由市场经营部牵头对各客户群部门递交的产品需求书进行预评估。

(3) 审批立项。由市场经营部向产品委员会提交《产品需求说明书》和《产品开发预评估报告》, 经由产品委员会审核后确定是否立项。由市场经营部牵头需求提出部门编写《项目建议书》交由产品委员会审批。项目建议书需包括市场分析、业务介绍、业务特点、目标客户群、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营销方案、营销目标、投资效益分析以及项目计划等内容。审批通过后, 市场经营部下发《项目任务书》, 成立项目小组。一般来说, 项目责任部门为需求提出部门, 项目经理由项目责任部门指定。

2.2.3 产品开发

(1) 制定和实施开发计划。项目小组制定项目开发整体计划。整体计划包括技术方案确定、合同签订、工程建设方案确定和实施、业务规范和业务管理办法制定、计费结算规则和流程的制定、客户服务流程的制定、维护流程的制定、新产品业务技术测试、新产品技术业务培训等内容。

项目组需划分项目实施阶段, 制定各阶段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确定关键控制点、里程碑和各阶段工作成果。项目经理确认后交所在市场经营部审核, 并报产品委员会审批。新产品开发整体计划的实施应纳入相关单位、部门和项目小组成员的月和年度工作绩效考核项目。

(2) 业务开通准备。在开发完成前, 项目组制定出业务受理流程、业务宣传文样、售后服务流程和维护流程, 保证下一步人员培训和业务推广顺利进行。项目组制定好流程后, 交由市场经营部审核。

(3) 产品开发初步验收。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小组成员对产品进行初步验收, 并对相关技术和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这一环节非常重要, 能保证业务推向市场前对开发中未考虑到的问题进行再开发, 也保证了业务推广时能迅速准确向用户推介产品。

2.2.4 产品试点

(1) 制定和实施试点方案。项目组负责制定新业务试点方案, 确定试点对象、试点时间、进度安排等, 并提交市场经营部进行审核, 并上报产品委员会审批。审批通过后, 市场经营部向试点局和相关支撑部门下发试点通知, 并同时下发业务管理办法和业务推广方案。

试点对象要根据新产品的特性进行选择, 在湖北电信内部要特别注意地区之间的差异, 尽量避免由于地区差异导致试点结果的偏差。

(2) 综合分析试点结果。项目组负责监测试点情况、分析试点结果, 并将试点结果提交给相关部门。

(3) 产品改进和交付。项目组应根据试点分析结果进行新产品改进。项目小组应最终落实改进工作。新产品试点周期一般为1-3个月。

项目经理在新产品试点结束后15天内, 召开项目小组会议, 确认各项开发工作已经完成, 项目组成员在《新产品开发完成确认书》上签字。项目经理审核签字后将《新产品开发完成确认书》交市场经营部审核, 再提交产品委员会审批, 确认是否进行市场推广。

2.2.5 优化推广

(1) 推广审批与执行。项目组在新产品试点同时制订新产品的营销推广计划书, 包括新产品介绍、市场分析、营销目标、产品资费、宣传文档及宣传方案、促销方案等内容。

市场经营部新业务开发管理人员接到《新产品开发完成确认书》后, 将营销推广方案和推广前准备情况报市场经营部审核, 并经产品委员会签批后成文下发。

(2) 正式推广。在新产品推广前期 (一般3—6个月) 每月需要定期向市场经营部提交专题情况汇报, 包括业务量、业务收入、系统维护、客户服务、客户意见、竞争对手反映等内容。市场经营部根据专题情况汇报的内容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新产品做出必要调整。

(3) 跟踪评估。产品试商用后, 市场经营部负责对新产品开发项目进行评估。对新产品开发项目评估从市场、质量、效益、发展和落实等方面进行评估。新产品开发项目评估报告市场经营部负责编写。

上一篇:度假旅游产品下一篇:机制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