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服务

2024-10-03

分层服务(共8篇)

分层服务 篇1

自1953年我国基层畜牧兽医站组织成立以来,乡镇畜牧兽医站一直承担着农械畜牧兽医防疫的服务,为农民增收,财税增长以及农村社会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及农村多种养殖业的发展,传统的以政府事业单位为组织形式、以集体为对象的畜牧防疫服务体系日益不能适应。尤其是随着农村财税体制及机构改革的深化,县、乡两级财政的普遍紧张,日益面向市场的畜牧防疫机构面临着财政、人员和技术等等困难。不少机构事业经费乃至工作人员的工资失去保障,出现“人散、网破、线断”的局面。因此,就要求我们国家构建起完善和有效的畜牧兽医服务和防疫体系。

一、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筹资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服务筹资过程正好相反:前者自上而下,后者自下而上。这种战略的弊端因为1978年以来的改革政策得到放大,造成农村社会政府转换职能的同时不仅没有解决资金来源,反而加重了资金匮乏。尤其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和2000年开始进行的以“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为主题的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发生了巨变:基层政府税源萎缩的同时,中央财政以及地方财政的上级财政对基层财政的转移支付规模小、不透明、缺乏规范,难以弥补县乡财政因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财政资金缺口,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缺位现象,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也不例外。

首先,中央政府的财政资金应作战略性调整——财政资金应向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配套倾斜。这样使得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有了国家层面的财政资金和制度保障,有利于克服制度障碍。

其次,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来平衡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乡镇政府由于财政困境,不能担负当地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所需的资金(根据对咸安改革的调查,各类公共服务亦然),而用于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基本上是转移性的,经过中央、省、市县、最后落实到乡镇,由乡镇政府具体操作,提供服务。

第三,为防止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中的渗漏,应该加大专款专用的财政监管力度,建立透明、规范的财政转移制度,防止暗箱操作,以确保资金的最终流向,保障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正常供给。

二、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单一的政府供给或市场供给,在解决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问题上的失灵都是客观存在的。应当根据不同农村环境公共服务的具体经济属性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主体结构,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引入竞争机制等。

农村的畜牧兽医公共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农村公共服务,其收益范围一般来讲是地方性的,但是如果出现重大疫情,就可能影响全国。因此,该服务的主体:(1)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提供该项公共服务的责任和范围,并且按照各级政府所能负责的疫情风险,分层对该服务进行供给,尤其是疫情预警系统应该逐层建立,把服务的供给压向乡镇政府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2)由于畜牧兽医公共服务还包括饲料市场、药品市场等具有竞争性的服务领域,因此,由政府包揽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前面也分析过,缺乏执法的畜牧兽医服务市场会出现无序和失灵,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国民的生命健康,因此,要在加大主管部门监管力度的情况下,谨慎的开放畜牧兽医服务市场。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为辅的供给机制。

三、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

就全国各地该服务体系的改革里看,较有成效的管理机制,一般来讲是实行“以钱养事,定岗定责,公开招聘,动态管理”。将乡镇原来的畜牧兽医站所整体改制,实现人员身份置换,即由单位人转变为企业人,在改制后的服务中心实行竞争机制,进一步将人员分化,一部分成为公益性服务的主体,获得政府财政用于畜牧兽医服务的那部分转移支付资金,另一部分人员则进行较为个人化的经营性服务,每年除上缴中心外,其余的收益归个人所有。上级主管部门即畜牧业局对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有业务监督和指导的权利,并对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进行年度评估,决定现有服务人员去留,以及防、检疫人员的竞岗。

四、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服务模式

强化公益职能,放开搞活经营性职能。加强本地的防疫检疫力度,根据农民的需求调整服务内容,对农民进行防疫知识的宣传,进行养殖技术等方面的讲座。在为农民进行治疗服务的同时,为其讲解该疫病的一般性知识,规范药品、饲料等市场,维护农民的利益。

我国畜牧业的基础地位相对薄弱,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作为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和国家对畜牧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畜牧兽医体系,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学者进行分类研究时一直被忽略,事实上,由于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特殊性以及固有的农村公共服务的共性,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1、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

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历史和现状怎么样?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改革对该体系的构建有什么样的启发?

对于上述两个问题,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历史和现状,剖析了该体系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详细描述了全国公共服务体系改革试点之一的湖北咸安区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并对改革的绩效做出分析,最后对农村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构建进行了深入思考。

通过前文对我国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及其改革的描述分析,我们认为,要构建持久高效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要具备以下条件:

(1)供给机制:根据农村畜牧兽医服务的性质,服务范围以及受益范围,确定政府是该项服务的供给主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谨慎的将其中部分服务投放市场。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来进行公共服务的分层供给。

(2)筹资机制:根据各级政府责任和权利来划分财权,中央、省级财政是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资金的主要来源,同时强调各级财政用于农村公共服务的转移支付不得移作他用。

(3)管理机制: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并上收检疫执法权,防止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兼任检疫员不作为;中心人财物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

(4)服务模式:区分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明确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以公益性为主。

本文的论述表明,研究农村公共服务必然要对整个体系进行分类研究,因为各种服务因其内容、性质、服务方式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供给机制、筹资机制、管理机制等。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则可以成为分类研究农村公共服务的典型。对它的研究为其他种类农村公共服务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向,对进一步从各种视角对农村公共服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尽管本文对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本文还存在不少局限性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由于所用材料有效性的存在,本文列举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数据可能存在于现实的偏差,由于各地进行改革的模式不尽相同,本文关于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分析的解释力可能会有不足。

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性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本文没有涉及或是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有待今后做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研究农村公共服务必然要对整个体系进行分类研究, 因为各种服务因其内容、性质、服务方式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供给机制、筹资机制、管理机制等。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则可以成为分类研究农村公共服务的典型。对它的研究为其他种类农村公共服务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向, 对进一步从各种视角对农村公共服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畜牧兽医公共服务,变量,分层供给

参考文献

[1]熊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 2002 (7) .

[2]叶子荣, 刘鸿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历史现状与重构[J].学术研究, 2005 (1) .

[3]刘保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危机的解决之策[J].决策咨询, 2003 (2) .

[4]张军, 何寒熙.中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后的变迁[J].改革, 1996 (5) .

[5]张曙光, 赵农.决策权的配置与决策方式的变迁——关于中国农村问题的系统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评论, 2002 (1) .

[6]黄志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 2000 (10) .

分层服务 篇2

题目:请举例谈谈您在备课的时候,是怎样进行分层设计,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发展的。

分层备课教学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操作模式的统一体。分层备课教学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是启动学生参与意识的较好方法;是发展个性的良好途径。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正是“因材施教育”、“因时施教”与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较好的结合;是班级教学,小组学习,师徒结对子学习的有机组合;是根据各类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制定教学目标,适合各类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使各类学生能接受掌握规定内容,达到各自的目标,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愉悦、成功的体验,变老师逼着学为学生主动学的质飞跃。“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言,本身就是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差异制定的,符合学生实际,能促进各类学生发展。

在备课的时候,我经过教学实践,按以下的步骤进行分层设计,这样的设计能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分层备课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首先要准备提升全体学生知识能力的“双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我称之为“桌餐”;其次,要为优等生的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可以称之为餐后有些诱人的“水果”,“水果”虽然诱人却不容易吃下去,必尽是在餐后啊!第三要为那些学困生准备一些具体实例,如我们讲运算法则时,并不是从定义出发,而是从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出发,然后总结法则和意义。让他们能够借助这些“点心”的补充,将基本的知识巩固,并求取进一步的发展。但在同一个教室里,三种层次知识的讲授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分隔开来的,只不过需要老师心里有数,哪些知识是为哪一类学生准备的而已。一句话,备课时先得心里有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分层备课,前提在于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

新接手一个班级,应当尽快地了解全班每一个学生。不仅要了解该生对小学数学知识掌握的状况,还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优点特长都有所了解。学生的情况,除了可以通过考试试卷和作业得以了解外,还应当通过个别交谈来加深了解。因为熟悉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尤其对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存在的缺陷,我能及时并坚持为他们设立各自的“知识能力可发展档案”。在教学、批改作业、考试时发现的问题,就会在各自的”知识能力可发展档案”上留下痕迹,结合教学辅导寻求修补的途径。通过师生双方结合,使存在问题得到较快较好的解决。促使班级整体情况不断优化。

三、分层备课,要把握小学数学的以下特点:

(一)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数学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数学课堂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

(二)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

从儿童的生活经验来看,数学学习不再是局限于教室中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任何一个活动场所都应该作为数学学习的课堂。校外的买卖活动、房屋的建造备料、面积的估计测量都含有丰富的数学问题和知识。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是大众数学而非精英数学

大众数学的理念首先是:数学教育必须照顾到所有人的需求,以促进全体公民数学素养的提高。其次,在数学学习中,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他所需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可以达到不同的数学水平,构筑不同的数学世界。数学教育应该为大众服务,满足全社会各领域的人对数学的不同水平的需求。

从以上三个角度看小学数学,实质上是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的本质联系;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数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强调各种生活化的活动,启迪和诱导儿童的多种智能,为今后在不同领域充分展示其才能作好准备。

四、分层备课,要正确处理构思与成文、材料与专教法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心理准备与文字准备之间的关系。将备课的内容在脑子里进行构思,这是心理准备;将备课的内容在备课笔记上写下来,这是文字准备。心理准备、文字准备之间应当是互补关系。备课光想不写,容易导致虚浮;光写不想,容易流于形式。要使分层教学有成效,就应当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想出新的措施,而不能固守成法,要坚决杜绝“吃老本”的现象。

正确处理材料准备与教法准备之间的关系。材料准备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而教法准备要注意教学实施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教法。要充分调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我就不要包办代替。课堂互动时,既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又不能让课堂全部成为他们表现的舞台。凡是学困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让中等生和优等生去解决。要让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分层服务 篇3

关键词:大众体育,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阶层分化,均等化服务

1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理论分析

1.1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简而言之,就是让“体育回归民生”,是以人为本,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由基本的服务内容和标准、资源配置、供给方式、管理运行等内容构成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一个整体性的服务机制,就如《辞海》中对于“体系”的解读一样,其是由彼此相连的诸多体育资源和要素共同推进、作用下才形成的一种立足基本国情、立足群众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公共服务[2]

1.2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显著特征

1.2.1 公益性特征

我国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在政府主导或支持下,不以盈利为目的,有计划地整合、配置体育健身活动资源、提供体育场馆设施、进行体育运动指导和培训的公益性服务,是服务型政府职能下的重要公共产品,其公益性特征明显。

1.2.2 均等性特征

“十三五”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要求中提出:“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发展”,这预示着均等性已经成为公共体育服务的战略化要求。

1.2.3 统筹性特征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一个覆盖面广、涉及主体多、涵盖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其目的在于提供全覆盖、均等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以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统筹性成为其建设和发展中最关键的特征。

2 分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困境

2.1 分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2.1.1 基于阶层分化的大众体育分层发展的内在驱动

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划分为由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服务人员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等10类阶层结构,这些阶层对于体育的认知态度、价值取向和情感都存在差异性,并直接或间接反映在对其对体育服务发展的需求方向和需求内容上,并最终导致大众体育服务的分层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供给源于需求,需求是供给的主要驱动力量,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不同阶层对于体育服务需求内容和需要程度必然存在许多差异性,在此分层发展模式驱动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必然要以此为发展基点,立足于各阶层群众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服务的多层次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分层化服务体系。

2.1.2 基于城乡差距的大众体育分层发展的必然选择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在城市和乡村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给农村提供的体育服务与民众需求不相匹配,导致公共体育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城市人民享受着较高质量的体育服务,体育活动较为频繁、体育服务需求也更高级化,而农村人民却很难享受同等的体育服务。为有效弥补这一发展短板,未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缩小城乡差距,以保障城乡体育均等化供给为核心,通过统筹规划,加强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健全体育服务网络、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全覆盖、多供给、均衡性发展。

2.2 分层构建公共体育服务面临的主要困境

2.2.1 法律监管体制不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有效保障

目前提及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仅有《体育运动国际宪章》的第1条规定“参加体育运动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21条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而国务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指出“公共体育场所应该达到总比例的53%左右,全民健身人数比例应该达到32%以上,且规定了特定历史阶段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最低标准”,这些规定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但多数规定尚未细化,法规规制效力非常有限。我国目前尚未有充足、详细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相关法规制度,服务实效性不明显。

2.2.2 供给机制不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缺乏多元化供给支撑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向全社会提供场地设施、活动指导等的基本条件,但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分布较多且存在阶层分化的问题,这些无疑加剧了体育服务供给的压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主导,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可运用市场机制,创新供给方式,转变传统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垄断现象,并适当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改变供给运行机制,不断丰富体育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覆盖范围,但一直以来我国都未给予充分的重视,供给机制尚不完善,仍然以政府为单一化的供给主体,参与建设的供给主体数量极少。

3 分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策略

3.1 以政府供给为主导,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当前,人民群众日渐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与有限的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困扰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为有效缓解体育服务供需压力,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系统化、长效能的公共服务体育体系,必须转变传统的以政府为主要供给主体的现状,以开放发展,融合发展的理念为根本指导,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充分调动和引导包括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企业、媒体、社区等在内的各类社会力量以捐助、赞助、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支撑”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

3.2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撑

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逐渐凸显,尤其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扩大趋势使得体育服务非均等化问题不断凸显,这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法律制度的缺失,无法有效督促体育服务主体对公共性不足及资源分配失衡等问题的良好回应。因此,应该推进各项法规、政策、规划、标准、制度等的建设,做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延伸体育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构建完善的监管体制,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3.3 优化体育资源配置,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均等化发展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力量生产更多优质的体育产品,完善政府购买服务能力,以有效提升体育服务能力,并加大公共体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倾斜力度;要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体育服务组织网络、拓展体育活动形式,以确保在体育资源供给总量不断扩大;要充分认识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不同阶层之间体育资源配置不协调、不均等的问题,一方面重点加强体育服务的基本供给;另一方面兼顾体育服务的针对性,强化多元化供给模式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差异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林宇.公共体育服务视域下公共体育文化发展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15.

[2]黄先锋,何轶,李晖.分层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面临的困境与发展途径[J].运动,2015(15):128,133-134.

[3]郑家鲲.“十二五”时期构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2):1-6.

[4]王家宏.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7-11.

分层服务 篇4

呼叫中心保持良好服务水准的重要前提是在相应时间内安排合理的坐席数量, 保证接通率、客户满意度等目标的实现。科学合理的话务量预测是合理安排排班的重要依据, 是呼叫中心实现高效率的运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保证客户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90年代中期以来, 呼叫中心产业在全国迅猛发展, 广泛运用于金融、证券、民航、电信在内的各个行业。关于话务量预测的研究也逐渐展开, 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类是基于时间序列的预测[1,2,3], 包括趋势外推法、季节趋势模型等;另一类是智能类算法[4,5], 包括神经网络算法等。由于供电服务中心建设较晚, 目前重点研究领域集中在供电服务中心应用管理平台的建设[6,7], 而关于供电服务中心的话务量预测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形成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预测模型与算法。

不同类型呼叫中心面对的客户对象不同, 应考虑的影响因素也不同, 其他领域的成功算法并不能完全移植于供电服务中心话务量预测。本文将分析供电服务中心话务量特性, 提出用于供电服务中心短期话务量预测的分层相似法, 从而准确预测次日话务量水平与曲线形状, 为排班优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1 话务量基本特性分析

准确掌握供电服务中心话务量的变化规律, 是做好话务量预测工作的前提条件。影响话务量变化规律的因素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为日类型, 即工作日、休息日, 一般工作日话务量水平较休息日话务量水平高;一类为气象因素, 包括温度、降水量等。

1.1 话务水平分析

为更清晰地展示话务量日类型特征, 本节筛选9~10月较不易受气象影响时期的话务量作为分析对象。图1给出了连续一个月工作日与休息日日平均话务量。可以看出, 日话务量水平与星期类型具有显著关系, 周一到周五话务量水平相似, 周末话务量水平显著降低, 其中周六略高于周日。因此, 在话务量预测时应将工作日、周六、周日区别对待, 根据不同星期类型属性筛选相似日或对历史相关日进行预处理。

1.2 典型话务曲线分析

图2给出了9~10月气象稳定的秋季工作日、周六与周日典型话务曲线。从话务曲线的形状来看, 工作日与休息日上升与下降走势类似, 但程度不同, 每日0:00到8:00, 话务量处于全天低谷, 话务曲线相对平稳;8:00后随着人们开始一天的生产与生活, 话务量逐渐攀升, 在早晨9:00到10:00左右形成早峰, 并达到全天最大值;其后话务量逐渐下降, 在工作日13:00之后话务量又会逐渐上升形成一个午峰, 但午峰水平明显低于早峰, 在休息日则午峰不明显;在17:00后, 话务量呈现逐渐下滑趋势。

在春季、秋季气象稳定时期话务曲线一般存在两个峰值, 包括早峰与午峰, 并且早峰高于午峰。但在夏季、冬季, 当温度较高或较低, 并突破一定极限时, 会出现三个峰值, 包括早峰、午峰与晚峰, 并且晚峰成为全天最高峰。如图3所示, 除去话务水平具有明显差距外, 夏季19:00之后话务量水平并没有继续下降, 反而逐渐攀升, 并在9:00左右达到晚高峰, 并形成全天最高峰。因此, 在短期话务量预测时, 话务曲线形状也应充分考虑工作日与周末的区别, 并且在夏季、冬季等高温或低温日, 应考虑话务曲线发生异变的可能性。

2 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除日类型外, 气象因素是影响话务量发展变化的第二大主要因素, 其中温度是影响话务水平和话务曲线的基本要素, 而降水量则是影响话务水平和话务曲线突变的关键要素。

2.1 全省气象指标的合成处理

气象指标一般针对于某一个城市, 而不针对于全省, 但对于供电服务中心来说, 目前是省集中式建设, 全省统一对呼入电话进行处理, 因此分析和预测对象为全省话务量, 这就要求必须有与全省话务量相匹配的气象指标。

全省气象指标的合成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为直接以省会城市气象指标替代全省, 另一种方式为对全省各城市气象指标进行平均处理。根据实际比对效果来看, 省会城市气象指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本文选取后一种处理方式。

2.2 温度对话务量影响

2.2.1 概述

表1列出了全年四个季节日话务量均值对比情况, 可以看出春季、秋季、冬季日话务量均值类似, 而夏季话务量水平有明显上升, 与春季相比增长率达到72.8%, 因此, 本文将重点分析夏季气象因素对话务量的影响方式与影响程度。

2.2.2 温度对话务量影响

温度特征值可以分为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 用相关系数描述夏季非大规模降水日话务量与温度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8]计算公式为

相关系数无量纲, 其值在[-1, 1]范围内, 并且绝对值越接近1, 相关性越强。当rxy=0, 两者不存在相关关系;当rxy>0, 称两者正相关;当rxy<0, 称两者负相关。

如表2所示, 与常规判断不同的是, 日最高温度并没有表现出明显优势, 反而是日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表现出了与日话务量较高的相关性。这主要是由于最高温度仅代表了中午温度会达到的极值, 而夏季温度的持续性更反映了该日的炎热程度, 例如两日中午最高温度相同, 其中一日在下午温度较快下降, 而另一日则温度下降缓慢甚至维持在最高温度附近较长时间, 这两日表现出来的炎热程度是不同的。而平均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天的炎热程度, 最低温度则反映了全天的温差程度, 由于最低温度一般发生在晚间, 当最低温度较低时, 表明当日晚间温度较低, 在下午下班后话务量晚峰会较低或者下降速度会较快。因此, 在话务量预测时, 应优先考虑平均温度与最低温度。

2.3 降水对话务量影响

降水是影响话务量发展变化的另一重要气象因素。图4给出了在温度条件类似的情况下, 大规模降水日 (各地市日均降水量74.5 mm) 、小规模降水日 (各地市日均降水量4.5 mm) 与无降水日的日话务曲线。可以看出与无降水日相比, 降水将带来大规模的话务量增加, 不但影响话务水平, 同时影响话务曲线形状。

进一步分析发现, 降水对话务曲线的影响并不仅仅与日累计降水量相关, 分析话务量与日累计降水量相关系数仅0.2。在考虑降水对话务量影响时, 必须考虑逐时降水情况, 通过分析发现如下特点:

(1) 当降水发生在早晨8点到中午12点 (以下简称为早峰时段) , 或者发生在下午6点到晚上10点之间 (以下简称为晚峰时段) 时, 降水对话务量影响较大, 其他时段影响不大。

(2) 早峰与晚峰时段受降水影响明显, 其他时段受降水影响较小, 可以忽略不计。

(3) 在上述时段内, 当时段内小时平均降水量小于1 mm或时段内小时累计降水量小于10 mm时, 降水对话务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4) 在上述时段内, 当时段内小时平均降水量小于5 mm, 大于1 mm时, 降水对话务量的影响趋同。

(5) 在上述时段内, 当时段内小时平均降水量大于50 mm时, 降水对话务量的影响趋同。

(6) 在上述时段内, 当时段内小时平均降水量大于5 mm, 小于50 mm时, 当小时平均降水在正负10 mm范围内变化时, 对话务量的影响趋同。

3 话务量预测方法

本文将话务量预测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基础话务曲线预测, 第二个层次为特征话务预测。基础话务曲线为在不考虑降水影响条件下话务曲线;特征话务为降水对当日话务量影响的最大值。

3.1 基础话务曲线预测

3.1.1 相似日选择

影响基础话务曲线发展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为温度, 并且从分析结果来看, 包括两个指标, 即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本文引入相似度[9,10]的概念, 描述待预测日与历史相关日的接近程度。设第i日为待预测日, 第j日为待计算相似度的历史相关日, 共有m个评价指标 , 相似度dij计算如下。

3.1.2 相似日曲线标幺化

设第i日第t时刻的话务曲线为Hit, 其中t=1~T, T为每天的采样点数, 该日的话务曲线为[Hi1, Hi2, …, Hi T]。令该日话务量Hisum为基值, 标幺化后的话务曲线为[Bi1, Bi2, …, BiT]计算如下。

3.1.3 相似日基值预处理

话务量具有明显的星期类型特征, 在进行预测时必须对入围的相似日的基值进行预处理。以本年度3、4月份作为基值处理依据, 令工作日日话务量为Hday, i, 周六日话务量为Hsat, j, 周日日话务量为Hsun, k, l为工作日天数, n为周六天数, p为周日天数, 周六基值系数为ysat, 周日基值系数为ysun, 则有

(1) 当待预测日为工作日时, 如相似日为工作日则不做处理, 如相似日为周六, 日话务量为Hsat, 则周六修正日话务量H sat计算如下:

如相似日为周日, 日话务量为Hsun, 则周日修正日话务量H sun计算如下:

(2) 当待预测日为周六时, 如相似日为周六则不做处理, 如相似日为工作日, 日话务量为Hday, 则修正日话务量H day计算如下:

如相似日为周日, 日话务量为Hsun, 则修正日话务量H sun, 计算如下:

(3) 当待预测日为周日时, 如相似日为周日则不做处理, 如相似日为工作日, 日话务量为Hday, 则修正日话务量H day计算如下:

如相似日为周六, 日话务量为Hsat, 则修正日话务量H sat, 计算如下:

3.1.4 基础话务曲线预测

基础话务曲线预测步骤如下:

(1) 基值预测

由于话务量基值具有一定的随机波动性, 并不直接与最近日话务量基值相关, 基值的预测直接选择为相似日基值的平均值, 消除偶然波动的影响。

(2) 标幺曲线预测

根据待预测日星期类型, 分别依据其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特性, 在相似日中选择与之同星期类型的日期进行均值滤波, 而后其均值即为预测标幺曲线。

均值滤波技术主要应用于数字图像处理中, 作为图像的平滑处理方法, 它能减弱或消除图像中的高频率分量, 使图像变得平滑[11,12]。本文将均值滤波技术引入到标幺曲线平滑中, 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该点附近的值通过计算均值来代替原始值, 从而滤除随机变化的数据, 使滤波后的数据在某一数值范围附近上下波动。本文采用3×3均值滤波算法, 它采用模板计算的思想, 将相似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形成一个矩阵, 其中行表示不同日期, 列表示全天各时段, 以待处理的当前话务量标幺值Bit为中心产生一个滑动3×3矩形窗口, 计算这个滑动窗口所包含的话务量标幺值的均值, 用以代表处理后的话务量标幺值Bit。

3.2 特征话务预测

3.2.1 启动原则

当待预测日气象预报降水超过影响范围时, 特征话务预测将启动。根据测试发现, 该启动原则为:当待预测日各地市日均降水量高于1 mm时。

3.2.2 相似日筛选

特征话务预测相似日筛选对象为历史各日逐时降水量。依据待预测日早峰时段小时平均降水量和晚峰时段小时平均降水量分别寻找历史日中与待预测日类似程度降水的日期, 筛选原则参照2.2节描述原则。

3.2.3 特征话务剥离

特征话务预测与基础话务曲线预测不同, 后者是对整日话务曲线的预测, 而前者是对特定时段最大叠加量的预测。

(1) 虚拟预测

对选定的相似日进行虚拟预测[13], 虚拟预测方法为3.1节所述方法, 确定不考虑降水影响时上述相似日的基础话务曲线。

(2) 特征话务剥离

设相似日虚拟预测得到的基础话务曲线早峰时段最大话务量Hmax, mor, 晚峰时段最大话务量Hmax, nig, 实际早峰时段最大话务量Hmax, mor, 晚峰时段最大话务量Hmax, nig, 则早峰期间特征话务Mmor、晚峰期间特征话务Mnig分别为

待预测日特征话务即为所匹配的相似日分别在早峰与晚峰特征话务的平均值。

3.3 话务合成预测

当待预测日气象预报无降水或降水范围在无影响范围内时, 基础话务曲线即为待预测日话务曲线。

当待预测日气象预报降水超过影响范围时, 待预测日话务曲线由基础话务曲线和特征话务两部分构成。

(1) 首先不考虑降水影响, 利用3.1节方法预测出基础话务曲线, 其中早峰时段最大话务量为Hmax, for, mor, 晚峰时段最大话务量为Hmax, for, nig;

(2) 利用3.2节方法预测早峰和晚峰时段特征话务, 分别为Mmor, for与Mnig, for;

(3) 利用特征话务对相应时段进行叠加处理, 设待预测日合成话务曲线早峰时段最大话务量为Hmax, for, mor, 晚峰时段最大话务量为Hmax, for, nig。

(4) 话务量的增长是连续的, 在确定话务量早峰和晚峰时段最大增长量后, 还将按照最大值的增长率, 分别对早峰、晚峰时段其他时刻点话务量增长率进行线性插值分摊, 保证曲线的连续变化。

4 实例验证

本文以江苏省95598供电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 对2012年8月1日至8月31日话务曲线进行预测, 如表3所示。2012年8月份平均日话务量为17 956个, 由于8月8日到9日之间台风登陆, 这两日日话务量分别达到74 072和58 216, 已经突破了历年最高值, 因此这两日在预测精度统计中免于统计。

可见分层相似法较其他两种传统方法精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分别较指数平滑法提高4.9个百分点, 较点对点倍比法提高8.1个百分点, 在改善预测精度方面的效果更明显。

图5为8月某日预测效果图, 该日早峰期间小时平均降水为0.8 mm, 晚峰期间小时平均降水为22.1 mm。可见不考虑降水影响基础曲线与实际曲线在降水发生时段有显著差距, 特征话务的纳入正好弥补了该差距, 该日合成曲线预测精度为90.1%, 基础曲线预测精度为83.8%, 可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5 结论

星期类型、平均温度、最低温度与降水量是影响话务量发展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分析供电服务中心话务量基本特性的基础上, 对温度、降水对话务量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话务曲线进行分层预测, 分别寻找相似日进行匹配的分层相似预测法。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供电服务中心短期话务量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待研究与改进方向如下:

(1) 目前仅考虑了逐时降水的影响, 可以考虑逐时温度对话务量的影响;

分层服务 篇5

在高速运转的当今社会, 制造业企业之间信息的有效沟通, 以及制造业资源和知识服务协同共享显的越来越重要, 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深入, 信息技术产品已经成为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学化水平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然而, 在实际的管理应用过程中, 很多相互独立的信息系统之间缺乏功能联系设计和信息交换, 形成了不断在投入, 同时却又不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信息孤岛的资源配置失衡的局面, 企业以及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关联被割裂, 违背了信息系统建设和设计的统一性原则, 大大降低了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效率, 影响了整个管理体系的效能。

因此, 为了提高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及资源和知识共享服务水平, 需要通过新的信息组织和技术应用设计, 整合现有的资源, 改进信息管理方式。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层Web技术架构的制造业信息协同服务系统, 将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企业及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对称性, 进一步加强制造业企业间的协同服务。

1 需求分析

1.1 直接需求

制造业信息协同服务平台的设计以“统一调度、统一交换、数据共享、统一监控”为设计原则, 建立在统一设计的原则下, 构建以各个制造企业及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交互关联与信息共享, 系统功能的合理设计和科学的信息组织理论来实施设计和部署, 真正实现制造业企业之间的信息统一交换, 数据安全高度共享, 统一应用和监督管理。

制造业企业间在资源服务方面主要体现在制造业机构和产品信息库的信息统一对称性, 如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基本信息、产品服务信息和产品配套等信息。制造业企业间在知识服务方面主要体现在制造工程数据安全有序、高效共享方面, 如制造业企业间相互提供制造业工程数据的导航、检索、浏览和下载等服务, 内容涵盖零件图库、设计和制造工艺、通用技术、基本技术参数、企业管理等领域。主要载体包括文档、数据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1.2 隐含需求

在客户需求表象的深层, 实际隐含了直接功能部分之间协同处理的需求, 如:用户需实现一次登录, 即在同一登录平台下实现文件使用管理、搜索等功能;审核人审核发布或者下属某部门一次提交信息, 即可实现此提交信息多方位流向;网站内容审核人, 不必再等待登录网站获知来件, 通过个人的IM终端或IM无线终端扩展, 通过手机短信即可获知来件人和稿件的信息, 登录审核发布。诸如此类隐含需求是多样的。

隐形的需求是深层次的需求挖掘基础上建立协同功能应用, 是信息共享的要求, 是信息组织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是不断上升的管理需求的要求。从技术角度看, 制造业信息协同服务平台的建立其实是在建立制造业企业间的一个“云计算”平台, 我们不需要掌握和了解信息资源的物理引用位置, 不需要明确信息是位于哪一台具体的计算机, 展现在用户面前的只是按照既定设计的功能来提交一个需要被共享的文档。文档提交后, 用户却并不需要知道这个共享后文档同时会被站群引用, 是被内部的文件管理系统搜索引擎收录, 还是被更多的用户通过多种渠道或设计的功能引用等等, 协同服务平台会按照既定的设计来处理信息, 在不同的计算机或者系统内完成查询、计算、综合, 直至输出一个结果给提交的用户一个提示:该文件信息已经出现在哪些位置等等。

2 设计思想

制造业信息协同服务平台按照功能需求统一组织系统内的资源、文件、消息、业务信息接口等基本信息元数据, 负责资源和知识管理、信息发布、数据安全管理、应用系统的整合和接口扩展。

制造业信息协同平台功能组织的表达与交互主要通过企业门户网站来实现。内部用户通过登录用户个人工作平台, 在系统授权模式的干涉和信息元数据安全应用管理下, 在有效的功能组织与穿插设计中实现信息阅读、信息发布、资源和知识的安全使用管理、消息及时通讯、交互及系统横向交联功能等[1]。

3 协同信息平台的逻辑架构设计

基于以上应用思想的设计基础, 本信息协同服务平台在软件结构设计上采用组织功能模块来描述和说明用户所需;在设计实现的层面上, 采用分层Web技术架构设计来实现需求, 主要由表现层、中间层 (应用服务层) 、业务层、逻辑层、数据层以及应用接口这几部分构成。

1) 表现层采用.N E T或J S P与S E R V E R L E T JAVA BEAN来完成与用户信息交互和业务逻辑计算的输出;

2) 中间层狭义指中间件层, 负责表现层与业务层的功能耦合, 以及组件复用和层次内的数据处理与计算等;业务层以OOP设计为主导, 根据业务模式的组织与扩展, 负责与逻辑层、数据层与中间层的交互;

3) 逻辑层设计为抽象层构件, 实现系统组件间的逻辑交互, 应用接口功能的拓展, 采用EJBWEB SERVICE来完成逻辑层构件设计封装以及对象会话接口设计;

4) 底层设计为数据层, 采用应用关系型数据库 (RMDBS) 或对象数据库 (ODBS) 存储设计, 商业化数据库产品实现数据层设计, 完成信息元数据、对象数据存储以及Web XML数据构建处理。

通过以上的多层复用面向对象的结构设计可以轻松实现系统平台内各功能系统的信息协同处理, 也有益于系统功能的扩展, 使得系统具备有良好的伸缩性和延展性[2]。制造业信息协同服务平台的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

4 组织架构设计

要达到一个致密的协同功能组织处理设计, 首先要对现实模型中的组织结构与数据逻辑关系以及信息元数据基本要素等信息系统基本构成元素和逻辑功能关系做一个基础性的架构和层次分析。

4.1 用户组织架构

用户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 用户分类为公共用户与内部用户, 内部用户按照部门组织架构又被划分为不同部门的职务角色;系统内还可按照特定用户授权。

4.2 部门组织架构

部门组织架构按照如图3所示的实现模型进行设计, 从上至下为垂直线性, 每一层为相似结构部署, 可以按照垂直树形划分和功能部门两种划分方式实现信息协同的组织结构分层。

5 个人协同工作平台功能设计

组织架构与系统权限设计为整个制造业信息协同服务平台的基础构建之一, 采用OOP设计方法, 以灵活的组织架构树配合“DNA”系统权限附着方式, 对系统内每一功能模块以及每一用户进行分组设定与权限控制。

5.1 组织架构与权限设计管理

1) 组织结构树形管理:多级层组织架构添加删减管理、灵活适用与系统内多级组织架构管理。

2) 用户管理:用户创建、修改、删除, 用户权限管理。

3) DNA权限控制管理:以组织架构树为基础, 在树架构基础上, 按照不同分属的部门、机构划分权限控制;按照不同的系统功能模块以及文件信息的安全属性要求划分权限控制;按照父、组等形式继承结构模式实现权限的控制与划分[3]。

5.2 个人协同应用平台

个人协同应用平台涵盖了系统内所有角色用户的功能入口, 提供给每个角色用户的统一进入的工作平台, 平台是集合文件管理、站群管理、RTX即时通讯、SDK接口部分简单信息提示功能的应用协同平台, 通过平台所集合的功能, 使各个系统间实现按既定功能设计的信息协同处理与信息共享, 从而改变信息利用低下的状况, 实现用户与数据的最大程度的共享和最大透明度的信息资源应用。

1) 文件应用管理:具有多条件组合查询搜索功能;历史查询搜索记录;搜索词条提示;文件提交保存功能;引用与评价 (对系统中某文件可做评价或标识此文件的引用或由来) ;分发标记 (对文件的传播或使用范围勾选标识) ;打印、下载、在线浏览文件、预览。

2) 文件综合管理:编目管理;文件信息维护标识;安全权限管理;搜索管理维护;数据统计与分析;备份、恢复与系统维护。

3) 网站应用管理:站内关注栏目订阅;提交稿件文件、栏目管理;来件审阅审核、提交发布、栏目内容管理。

4) IM消息及时通讯:重要文件送达阅读通知、系统通知消息发布与接收、RTX Web在线简单消息接口功能开发。

5) 个人管理:用户登入UI设定。

6) 组织架构与权限控制管理:组织架构树管理, 用户单位编码管理;用户管理、角色与授权管理;权限控制管理。

6 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

文件管理系统设计是协同功能结构的处理和功能组织的处理、索引和存贮的基本功能体, 是协同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中的一个基础构件。本设计中核心技术采用J2EE技术, 遵循文件管理系统参照系设计和面向对象设计思想,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文件基础性构件的设计和开发。

6.1 信息元数据结构

按照信息组织架构设计的元数据模型, 在信息传递、流转设计功能环节上遵循各元数据模型、指标系、基本系、扩展属性、限制系、维护系等指标要求与实现, 直至构成完备的文件信息元数据的集合, 成为系统的知识管理库。

在信息元数据传递的流程中, 设计了以下七个功能系作为知识管理库的应用。信息元数据的模型结构如图4所示。

1) 文件来源:在用户与安全设计的条件下转录或创建提交产生文件来源, 标识出文件标题、创建日期、关键字、作者、发布者、唯一标识编码、分类编码、分类名称、发布范围。

2) 文件审核:通过获得初始的提交文件, 经过审核策略, 标识出审核人、日期时间、确认通过或退回标注。

3) 安全限制:通过审核标识, 标识安全限制、访问和使用限制、适用性限制、应用范围限制、密级限制等。

4) 发布与应用追踪:公共浏览发布、内部范围适用发布、根据相应的发布模式设计引用和阅览以及下载的次数、用户信息、引用标注等标识。

5) 文件质量:缺少体系化的情况下, 采用简单设计指标和文字标注来完成质量的说明和标识。

6) 文件维护:定期的更新和文件的变更说明标识。

7) 参照系:由产生者标识和文件质量系构成补充写入参照文件或参照出处[4,5]。

6.2 文件管理“引擎”

文件管理引擎是文件管理系统的核心处理组件[6], 按照模型系统设计, 完成如下功能设计。

1) 分类、编目组织:良好的开放性编目结构体系, 可按照用户的需要定义创建文件编目编码, 并可实施增删管理等。

2) 存贮:文件存放、文件数据索引快照、URL路径存储。

3) 文件来源:按照文件类别、编目、属性、附加属性等关联系要求, 创建文件收录于存贮。

4) 管理维护:文档管理员对文件系统编目存储索引结构进行管理;对文档进行单一或批量维护管理。

5) 限制:以访问权限划分和文件安全体系划分, 限制相关用户访问的安全操作设计。如:创建、修改、删除、授权、完全控制、可见、私密等。

6) 搜索:在管理搜索方面, 主要体现在文件系统维护和管理中使用对文件系统进行搜索、统计、汇总的功能;在文件应用搜索方面, 主要体现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支持多条件组合查询搜索和自动类比功能。

6.3 消息管理器

消息管理器是组件间通讯与协同组织的消息传递和管理单元。消息系统管理中的文件消息器担负着协同各个系统中以用户为传播基础的模块间或系统间的消息传动和消息管理, 消息器设计统一消息编号, 采用XML作为消息格式的载体。下面是一个具体样例:

7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Web技术架构的制造业信息协同服务平台的设计方法, 此种信息协同服务平台可以很好的克服信息孤岛等问题, 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信息功能体系, 能够有效提高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效率, 完善整个管理体系的效能, 从而达到推进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目的。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制造业信息协同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若干缺陷, 从逻辑架构设计、组织架构设计、信息元数据设计、个人协同平台设计、文件管理系统设计几方面提出了基于分层Web技术架构的制造业信息协同服务平台的设计方法, 在制造业信息系统数据共享、高效协同方面提出了比较科学的设计理念, 能够有效提高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效率, 完善整个管理体系的效能。

关键词:Web,制造业,信息协同,信息元,J2EE

参考文献

[1]冯博.基于协同网络信息的多指标决策方法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 2009.

[2]韩娜.内网协同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 2012.

[3]孙洁香, 黎晓东, 杨书评, 王姗.王思斯.制造产业集群信息化协同服务平台设计思想及运行模式分析[J].制造业自动化, 2012, 34 (11) :72-74.

[4]孙忠林, 崔焕庆.面向多类用户的电子政务信息协同模式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8 (1) :79-82.

[5]刘世清, 肇洋.网络信息元及其基本形态与组织模式[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32 (6) :115-117.

分层服务 篇6

随着保障性住房的大量产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习惯、不同方言、不同职业和不同受教育程度等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居住群体,必然产生文化碰撞。这对物业服务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充分地了解这类群体的价值观和需求层次,相应地提供最优和最有效的服务,使业主满意,使社会认可;抓住机遇,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品牌;面对挑战,提高服务效率,增强品牌知名度。

一、社会学分层理论概述

社会分层理论是社会学理论所研究的地位、身份等存在差别和不均等的现象。利益、地位的差别和不均等是一种客观事实,对于它可以有不同的观察和判断角度。不同的分层理论家也有着不同的研究视角。比如,考察收入、权利、教育水平、职业、声望等方面的差别,由此便形成了社会分层的多重标准。社会的分层旨在调和各种利益群体或阶级,并且为社会问题分析提供基本参考。其划分标准较为宽泛且相互有所交叉,不同阶层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按社会资源在各群体中的分布情况来划分的。如生产资料资源、财产或收入资源、市场资源、职业或就业资源、政治权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关系资源、主观声望资源、公民权利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十种主要标准[1]。从阶级的分层到阶层的分层是一个历史的变迁过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社会变迁阶段[2],客观的分层结构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基本分界线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基础,构成了社会集体行动的基本组织原则和社会矛盾及冲突的基础,也就是说,构成了集体行动的基础。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阶层的划分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有利于政府决策、协调各阶层利益的基本依据之一。

二、社会分层和保障性住房的关系

社会分层的不同使得不同阶层的人在住房产权、住房面积及住房质量上面有明显的不同。市场体制下,住房是商品,住房分配本质上是一个阶层分化现象:收入、职业和其他一些阶层变量决定着人们的住房产权、面积大小和居住质量[3]。比如高等收入人群一般可以拥有高档住宅(豪华别墅、高档小区等),中等收入人群一般可以拥有中等住宅(较高档公寓、中档小区等),而中等收入以下人群以及最低生活水平线以下的人群却只能租赁房屋甚至无正式居所(保障性住房出台以前)。

按经济收入为标准而划分的阶层中,中低收入阶层往往没有足够的金钱购买合适的住房或者没有能力购买住房,居住区远离市中心,且居住条件相对一般或较差。而中低收入阶层却占整个社会总人数的绝大部分,他们在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无论是构建和谐社会还是促进经济发展,这一阶层的利益都是需要重点考虑和研究的。作为以经济收入为基础划分的中低阶层具有:(1)经济上处于就业或半就业状态,职业多样化的特点;(2)消费心理较为保守但同时又具有极大的消费潜力;(3)生活上渴望安定、充实,希望通过努力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阶层流动性强;(4)容易产生一系列社会不满情绪,如失望、愤怒、嫉妒、不安等。正是这类人群的特点赋予了保障性住房出现的重要意义,保障性住房政策是对社会中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权利的认同,是一项动态工程,是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创新之举,也是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正确实践。保障性住房政策有助于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能有效地拉动社会经济指数、社会稳定指数和社会信任指数[4]。

三、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保障性住房的出现为中低收入者的居住环境提供了优惠的政策条件,无论是在房价、租金上,还是在物业费上,这一阶层的人群都享受着极大的经济优惠,但其中也显现出了不少问题。对于保障性住房的物业服务来说,中低收入人群有着自身的需求特点和需求层次。下面从政府、企业、社会方面分别提出建议。

(一)政府方面

保障性用房和商品房不同,保障性用房的购买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更多地承担着社会责任,是稳定房地产市场、保障中低收入公民住房的必要手段。保障性用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的物业服务也有其特殊性,尤其体现在物业费上。保障性住房的物业费须严格实行政府指导价,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限制了企业的利润,更多地强调了社会责任。因而政府对这类企业要更多地给于支持和关怀,不同于其他物业企业,政府做得更多地是监督和规范其市场行为。同样,保障性住房领域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政府应更好地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并且加大执行力度。而普通商品房的历史深远,法律法规众多,政府更需要做的是完善和执行。

首先,政府要完善物业服务内容,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政府首先在保障性住房问题上处于主导地位,所谓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中低收入阶层居住问题而投资兴建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在我国,保障性住房具体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三大部分。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而提出并执行了这一住房政策,并在2009年以来的发展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在关于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这一部分的内容上,虽然出台了一系列诸如有关经济适用住房物业管理服务办法的条例,但是在政策的执行力度上却不够深入,缺乏完善的执行机制和监督体系,使很多政策法令成为一纸空话,没有真正落实到提升保障性住房的物业服务的实际中来。经过长期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业主对于政府的政策和立法等方面的工作是表示满意的,特别是对物业费政府指导价这一项内容表示十分支持,但同时,业主并没能享受到政策实际带来的优惠和产生的成效,因而更加期望政府能够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督促和规划物业服务企业的各项管理。比如不定期地对物业企业管理服务状况进行调查监督、监管小区门口环境状况(如打击不法商贩)等,都是业主所期望的,真正让法规政策落到实处,切实保障业主的权益。

其次,要对物业企业和业主加大关怀和支持力度。保障性住房的物业服务,利润空间十分有限,承接项目的企业更多的是承担着社会责任,政府在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的前提下,要对这类企业给予更多的照顾和支持。同时,由于保障性住房的购买者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业主大多为中低收入者,政府应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让他们心态平和地共建和谐社会。

(二)物业服务企业方面

为保障性用房提供物业服务的企业更多的是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意义,经济利润不是他们唯一的追求。因而,在有限利润限制下,企业应该更好地了解业主的需求,而不是盲目地套用一般小区物业管理的模式,更好地为业主提供服务。与普通商品房的物业服务相比,保障性用房的物业服务有其一致性,更有特殊性。一般的服务商品房的物业企业立足于在提供常规性服务的前提下,更多地考虑扩展业务,提供特约服务、多种经营,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而保障性用房的特殊性要求企业在有限的资金支持下,更好地了解业主需求,更好地提供常规性服务,满足业主的基本生活需求。立足点、着眼点的不同,必然使企业在提供服务的内容、形式和标准的侧重点不同。

企业应当在基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物业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标准。承担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的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服务对象的集体特征性和人群特殊性,如中低收入阶层的人群在安全保护、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急切需求。企业应通过实际的业主调查来调整各项服务所占的比例、内容和相应的标准,多与业主进行沟通,了解和及时反馈工作情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保障性住房的居民对于小区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其次是关心设备维修问题和环境卫生,然后是社区的康乐设施。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需调整服务内容、标准,提高服务效率,在有限的资源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努力使业主满意。

安保问题是小区业主关注的重中之重,这主要是由于大多保障性住房建在郊区或比较偏远的地方,安全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又由于利润的有限,许多物业企业为降低成本,敷衍了事,没有注重安保人员的选聘、培训和安保基础设施的配套建立,使小区处于裸露的状态,安全问题便时常发生,小区业主对此都提心吊胆,因而,格外希望企业在安保方面下足工夫。

当然,企业都是追求利润的,毕竟企业家不是慈善家,再大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义也不能使企业长期在负利润的情况下超负荷工作。那么,企业可以在经济能力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重要位置安装监控设备,必须的安全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小区的安保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物业企业的保安雇佣要严格审核和选聘,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放弃原则,选聘不合格的保安队伍和保安人员,弃广大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还要严格培训保安人员,合格才能上岗;同时,企业要制定严格的人员登记和车辆出入条例,尽最大努力保障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仅如此,物业企业要更加重视细节的管理,在尽最大努力下减少任何可能对业主造成损失的机会,增加保安队小区的巡视次数,实行保安轮班制,24小时监控小区安全;对于小区的紧急安全通道,要定期清理和检查,不能让任何物品挡住重要通道。

在配套设施设备方面。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利润少,开发商在有限的利润下最大可能地榨取剩余价值,从而尽量减少成本投入,因而,小区的配套设施设备很不完善,导致业主很不方便。既存的仅有的设施设备也没因有专项维修资金对其进行定期养护和维修,使其损坏严重、利用效率降低,削减了其使用年限,导致更大的费用支出。

首先,物业服务企业在接管验收时应及时与开发商沟通,完善小区的基础设施设备,以方便业主的日常生活,为业主闲暇时间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去处。同时还可以适当组织小区业主参加集体健身活动,如组织业主跳集体舞、召开小区运动会,这样既不需要很多设备支持,减少了资金支出,又能丰富业主的日常生活。

其次,公司可以联系银行,在小区内多设立ATM机;与通讯公司联系,完善小区的通讯、网络设施设备。这些举措都能为小区业主带来便利,提高业主对企业的满意度。

当然,对于所有的设备设施,保养、维护是最重要的。加强设备设施的养护,可以有效地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长久而言,能节省很多的设备更新的费用,同时也能方便业主,使企业和业主达到双赢的目的。

在物业费方面。物业费的使用应透明化,要定期公示物业费使用情况。作为中低收入者,居民对经济利益方面的重视度很高,虽然小区居民对政府指导价格持满意态度,但是却对其他一些收费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满,同时期望能得到物业公司的费用透明化信息。因此,在此基础上,物业公司应该坚持定期进行物业服务费公示,且保证公式内容的清晰和公示形式的公正合理;对于其他收费项目一定要事先说明,且表示清楚收费的理由和标准,让小区居民能够放心地“购买”服务。

(三)业主方面

作为社会的中低收入人群,面对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生活的压力使这类人群变得敏感和脆弱,因而这类人群应该摆正心态,社会应该对这个阶层的人群给予极大的鼓励和重视,减少歧视和不公平现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少数人一听到保障性住房小区就带有偏见,主观认为其居住环境较差而缺乏实际的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业主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能因为少数人的不理解和歧视就产生诸如“仇富”之类的心里状态,要乐观努力地生活和工作,改变自身和家庭的环境。

同时,业主要积极配合物业企业的工作,理解企业在提供物业服务过程中的困难,与企业建立平等、互信合作的关系。应通过成立业主委员会,更好地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保障自身的利益。当然,凡事都需要磨合,企业为业主提供物业服务同样也需要一段磨合期,在这个特殊时期,业主要给以企业更多的信任和支持,与企业一起更快地了解小区情况,以提供最好的服务。不断地更换物业企业是需要成本的付出,加快更换企业的频率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小区物业服务的境况,从长远来看,了解小区实际需求的企业正是业主所需要的企业。所以,业主要以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来对待物业企业,帮助企业更快地走过磨合期,更好地为业主提供物业服务。

然而,保障性用房业主的自身维权意识以及知识水平不足的客观现实使得业主们无法自主地选择反映大多数业主愿望的管理模式、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所以,各地房管部门要大力推动保障性安居小区的业主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积极维护社区以及业主的权益。通过业主的民主协商,使得保障性用房社区业主们能够更加自主、积极地向物业管理企业提出问题或疑义,以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学理论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每个人,其在物业服务行业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社会学分层理论对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的服务工作起着指导性理论的作用。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政府、企业和业主三方共同努力,更好地推进物业服务向前发展,将提高业主生活的幸福感,增强其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李强.试析社会分层的十种标准[J].学海,2006,(4).

[2]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分层服务 篇7

研究提出基于分层结构的Web服务与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整合的中间件(DACMS),其目的是解决代码重用、结构重用以及异步性、实时刷新页面,使开发人员将精力全部集中到具体功能开发上去。其方法是封装、打包Web服务技术、WS-*相关规范和Ajax的特性等,在J2EE框架下并采用轻量级开源件:Hibemate、Spring、Struts Portlet实现DACMS层次软件结构来满足企业级分布式软件系统开发的要求,并使DACMS具备跨平台、跨语言、异步的、实时的性质,以及如何调整中间件层次结构保持一致并以一种松散耦合的方式彼此作用来屏蔽低层的技术细节来满足不同领域的信息交换的需求,从而解决复杂软件系统的重复繁杂的工作。

1 相关技术

1.1 Web服务技术规范

Web服务技术是由XML、SOAP、WSDL、UDDI、ebXML等实现分布式交互计算,而Ajax的异步性、实时性是通过JavaScript调用SOAP Web服务来实现的。Web Services之间扩展关系与交互图如图1所示。

在DACMS库中,是采用Web Services自描述特性和耦合性来发现和使用其他应用程序以完成任务,以及动态定位网络上其他组件并与之互动以提供服务。在图1中,实现工具通过库提供的接口访问UDDI注册库以发现哪些服务可用,注册库中的所有注册项是公开的,也可以是私有的。在注册库中有可用服务的描述,其中WSDL格式的项描述了服务和接口,这个方式是静态查询,但应用程序是采用动态查询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在图1中,通用、发现和集成(UDDI):定义了Web Services的发布与发现的方法且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的商业注册中心的方法,其信息描述格式是基于通用的XML格式。

白页(White Page):包括地址、合同和已知标识。

黄页(Yellow Page):包括基于标准的行业目录。

绿页(Green Page):有关由企业公开的服务的技术信息,还包括对Web Services规范引用和URL的目录机制,其形式可能是一些指向文件或者是URL的指针。

WS-*系列规范是实现Web Services标准的约束,在DAC-MS中的API设计都是源于WS-*系列规范提供的方式和方法进行设计的,且这些规范都是相互逻辑、相互约束的,因此这些规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2 Ajax技术

Ajax技术是为了解决现今基于Web的应用系统所遇到同步等待问题的一种Web技术,其实Ajax并不是一门新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整合体,它采用客户端脚本(JavaScript)与Web服务器交换数据完成实时刷新页面,采用XML完成异步处理。其组成技术为:①XHTML和CSS提供了基于标准的表示,其中CSS可以表示为:选择符{属性:属性值};②文档对象模型(Domcument Object Model)提供动态显示和交互;③XML和XSLT(XSL Transformations)提供了数据交换和操纵;④XMLHttpRequest提供异步数据检索,XMLHttpRequest JavaScript对象实现实时异步处理;⑤JavaScript把每一样东西绑定在一起。在客户端使用JavaScript进行交互处理数据,但编写JavaScript有代码复杂、结构性差等缺点,而且很多应用程序是JavaBean程序,因此出现了DWR(Driect Web Remoting),它是Apache许可下的开源码的Java库,用于构建基于Ajax的Web应用程序,其目的是向开发人员隐藏Ajax细节,在服务器端使用普通的JAVA对象(POJO),DWR就可以把POJO动态地生成JavaScript代理函数供客户端调用,DWR是由一个Java Servlet和utils.js、engine.js两大部分组成。Ajax技术与DWR运行时序图如图2所示。

2 DACMS封装方法

DACMS主要由WsEngine.js、WsFamily.js、WsServerBean和ServletLibrary四部分组成。DACMS结构图如图3所示。

(1) WsEngine.js

封装一系列浏览器底层XML不一致情况和异步实时处理刷新的Ajax方法,从而能使其直接处理Web Services数据,概括定义如下:

WS.Call:一个封装了XMLHttpRequest的Web Services客户机,实现JavaScript代理异步实时刷新处理,包括调用Web Services方法和与XMLHttpRequest对象进行交互,并处理UDDI、SOAP、WSDL等对象。

WS.Qname:XML限定名实现,实现规范XML/ebXML数据交换。

WS.Binder:自定义XML序列化/反序列化器的基础,提供序列化的选择和实现方法。

WS.Handler:请求/响应处理程序基础,为请求/响应提供连接的句柄。

WS.LookUpUddi.*:定义一组查询Web Services的标识,以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求的服务。

WS.LookUpUddi.WhitePage:封装定义查询白页属性。

WS.LookUpUddi.YellowPage:封装定义查询黄页属性。

WS.LookUpUddi.GreenPage:封装定义查询绿页属性。

WS.LookUpWsdl.*:提供一组指向URL的方法,进行分布式服务。

WS.SOAP.Element:封装XML DOM的基本SOAP元素。

WS.SOAP.Envelope:SOAP Envelope对象扩展了SOAP.Element元素。

WS.SOAP.Header:SOAP Header对象扩展了SOAP.Element元素。

WS.SOAP.Body:SOAP Body对象扩展了SOAP.Element元素。

WS.XML/WS.ebXML:用于处理XML跨平台实用方法

(2) WsFamily.js

是WS.-*系范规范通过DWR动态生成JavaScript供浏览器访问的一系列约束程序集,都是通过WS.-*系范规范文档进行定义的。其概括定义:

WS.Family.*·*:定义WS.-*系列处理接口和方法的对象,第一个“*”表示不同规范的名称,第二个“*”表示不同规范名称的不同处理方法。

(3) WsServerBean

封装服务器中的一系列处理方法,包括封装DWR的接口进行Java类向JavaScript转化和UDDI注册,为浏览器提供服务。其概括定义如下:

WSS.Adapter:—组Web Services的适配器,提供正确的连接服务。

WSS.DWR:—组封装DWR接口的转换对象。从而让浏览器通过JavaScript访问数据。

WSS.Uddilssue.*:定义一组UDDI注册方法。

WSS.XML/WSS.ebXML:定义一组WSDL的服务描述。

WSS.Aceess.JDO:—组数据访问对象。

(4) ServletLibrary

运行在服务器上为服务提供异步处理调用的库,该servlet访问服务器端对象并通过采用规范化的数据总线格式的HTTP响应发回所需的数据,并允许Web浏览器中的JavaScript解释程序直接创建本机JavaScript对象。其概括定义为:

WSS.Servlet.*:定义servlet异步处理方法对象。

WSS.Attemper.*:定义中间件调度机制。

WSS.NewOldSys:定义实现新旧系统兼容的接口和方法。

WSS.Remoting.*:封装DWR远程处理控制接口和方法对象以及DACMS的远程控制接口、方法。

3 DACMS层次结构实现

如图4所示是实现DACMS的层次结构图,各层使用相应的开源件完成。

3.1 持久层

用Hibernate实现访问数据,Hibernate是基于传统的POJO的开源代码持久性框架,它通过XML配置文件提供POJO到关系数据库表的与对象相关的映射(OR)。Hibernate框架是应用程序调用的、用于数据持久性的数据访问抽象层。同时Hibernate还提供了从Java类到数据库表(以及从Java数据类型到SQL数据类型)的映射以及数据查询和检索功能。Hibernate生成必需的SQL调用,还负责结果集处理和对象转换。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Xdoclet工具来生成Hibernate的XML映射文件,通过创建的DAO接口交换数据。在实现接口操作时,通常首先得到Hibernate的session对象实现对数据对象的相关操作。而Spring框架对Hibernate良好的支持,在事物管理、session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封装,然后通过配置hibernate.cfg.xml实现Spring的Bean与Hibernate通信。

3.2 业务层

采用Spring框架来实现业务层,它是一个开源框架,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程序开发复杂性而创建的。框架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其分层架构,分层架构允许您选择使用任何组件,并为J2EE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集成的框架。并通过DWR完成向JavaScript转换供浏览器显示。其主要是构建DACMS的业务对象(BSO),用来执行程序逻辑、调用持久层。同时使用Spring框架来管理该层,能给应用程序带来极大的灵活性和松散的耦合度。首先建立业务适配器实现Spring框架中Bean注册,在实现Bean时必须注重接口与具体类型的松散耦合度,因为Spring框架是采用面向方面机制(AOP)和依赖项注入(DI)简化构造业务Bean的,面向方面编程和依赖项注入是互补的关键技术,这样有助于企业Web应用程序中简化、纯化域模型和应用程序分层,其依赖项注入封装了资源和协调器发现的细节,而方面可以(在其他事情中)封装中间件服务调用的细节,如提供事务和安全性管理,同时方面可以帮助把依赖项注入的能力带到更广的对象和服务中,而依赖项注入可以用来对方面本身进行配置,而且是基于动态AOP机制实现的,为了实现AOP机制,Spring默认情况下使用Java Dynamic Proxy(JDP),但是JDP要求代理的对象必须实现一接口,该接口定义了准备代理的方法。而没有实现任何接口的功能,其Spring通过CGLib实现这一功能。在实现数据访问时,用DAO来实现数据访问,并将DAO注射到Service对象中,其调用这个DAO对象和与持久层通信,并通过Spring把DAO对象与BSO实现关联,同时进行UDDI中心注册供BSO发现以及WSDL描述相关的事务,供集成层进行异构集成。

3.3 域模型层

该层主要实现需求中的业务对象(BO)组成和相关线程调度机制,在实现时一般不用管DTOS,主要关注来自域对象的数据,为它们公开相关的结构类型,如Hibernate允许将数据库中信息存放到域对象中,这样即便连接断开的情况下也可以把数据显示到表示层,而那些对象同样可以返回给持久层,从而达到数据库里数据更新。在该层建立XML映射文件来管理持久性对象和保护值的对象,使之与数据逻辑和业务逻辑分离和增强数据访问的安全性,从而提高逻辑访问的松散耦合度,顺利使BO在集成层中控制完成分布式数据交换和控制管理。

3.4 显示层

采用Struts框架的Portlet实现,使用Web Services for Remote Portlet(WSRP)规范呈现Web服务进行交互,这些服务处理用户交互,并且为门户集合提供标记片断,用来管理用户请求,作出相应的反应,聚集显示。Portlet通常表现形式是用户访问各种不同来源的信息和应用程序位置,从本地或远程数据源获取信息,这些数据源包括数据库、事务处理系统、信息内容提供者或远程网站等。而WSPR定义了通用的、设计良好的接口,可以插入,面向呈现Web服务进行交互,同时WSPR依赖于标准的Web服务技术。虽然Web服务解决了后端服务能力,而WSRP却能够重用整个用户接口,因此可以通过UDDI注册、发现一个或多个Portlet进行访问处理数据。用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实现交互,这样通过UDDI注册中心提供Portlet服务的WSRP提供者和寻找新应用程序的WSRP消费者集中在一起。Portlet分两个阶段进行处理,即操作阶段和呈现阶段,使用Ajax技术能够使这两个阶段方便地把请求对象传递给消费Portlet,然后DOM把数据解析成JSP形式呈现给用户。在执行过程中,Spring框架初始化web.xml和struts-config.xml,并初始化自身的Context对象,并将这个对象保存在ServletContext中给Action表单调用。如图5所示是DACMS时序图。

4 结论

通过对Web服务和Ajax的特性整合,然后在J2EE框架下用轻量级开源件构建一种DACMS,并在实现DACMS时,用层次软件结构思想把相应的特性和开源件的特征分配到各层中去。构成一款跨平台、跨语言、异步实时的新型分布式中间件;DAC-MS屏蔽了Web服务和Ajax特性的低层技术细节,使开发人员操作更加容易。

摘要:随着信息量日益增多以及应用系统开发复杂度增加,用基于Web服务的解决方案来构建系统就出现重复繁杂的工作,并且通过Web的方式也难以解决页面异步性与实时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分层结构的Web服务与Ajax整合的中间件(DACMS)来解决这些问题,其整合Web服务制定的相关技术、规范和Ajax的异步性、实时性等特性,并且用软件层次结构来构建DACMS;各层采用不同的轻重级开源件:Hibernate、Spring、Struts Portlet框架实现,这样开发人员就不必关心开发具体细节。

关键词:分层结构,中间件,Web服务,Ajax

参考文献

[1]Philip McCarthy.Ajax for Java developers:Build dynamic Java appli- cations[EB/OL].http://www-128.ibm.com/dev-eloperworks/java/ library/j-ajax1/?S_TACT=105AGX52&S_CMP=cn-a-j.Sep 2005.

[2]Joe walker,Mark Goodwin.Direct Web Remoting[EB/OL].http:// getahead.ltd.uk/dwr/ajax.

[3]Hibernate Reference Documentation Version:3.2.0.ga.http://www. hiber-nate.org.

[4]JSR-168.JavaTM Pottier Specification.

[5]Rod Johnson,Juergen Hoeller,Alef Arendsen,etc.Spring2.0.http:// www.s-pringframework.org.2004-2006.

[6]Richard Jacob,Andre Kramer.WSRP-UDDI Technical Note Version 1.0.OASIS.12/09/2003.http://www.oasis-open.org.

分层服务 篇8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 而作业布置的技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完成质量, 同时它也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等。传统的“吃大锅饭”似的作业布置即每个学生都布置统一的作业, 这样让学生感到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 学生从心理上感觉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要求, 一样的期待。对于优等生来说, 很轻松地写完了作业, 觉得没有太大的挑战性, 在作业中没有显出自己的优势, 没有在作业中体会到钻研问题, 探究真知的乐趣, 即所谓的“吃不饱”;中等生对于教师布置的统一作业还是拍手称快的, 因为他们大多数是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对于“学困生”, 统一的作业就成了他们的障碍, 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 很多题自己解决不了, 不会做。

因此, 对作业产生极大的畏惧, 不愿意做作业, 如果教师要求不严他们就会“逃作业”, 如果教师查作业很严, 这类学生就只有投机取巧找学生的作业, “顺手拈来”了。久而久之, 作业成了他们的负担, 衍生出的是对数学的厌倦。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就必须改变“一刀切”的作业布置, 施行弹性作业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作业, 增加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者布置要体现层次性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教师要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 精选设计作业, 分层布置、分层指导, 不搞一刀切, 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在分层之前, 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应当注意保护差生的自尊心, 不要让他们感到这种分层作业的方法是教师在歧视他们。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循序渐进的, 只有打牢基础才能去解决更难的、综合性的问题。

课后作业分为三个等级 (A, B, C) , 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 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 记为A等级;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 重在技能训练, 提高速度, 记为B等级;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讨性问题, 重在提高综合能力, 记为C等级。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 要求是选择学生可以完成的一个等级的作业, 认真完成, 记为基础作业, 可以思考高一级的作业, 如果有想法也可以写。学生一听, 作业是自己选择的, 很多学生都非常兴奋, 不同水平的学生自己去选择, 教师不做直接定位, 不直接指派哪些学生写哪类作业, 让学生自己选择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也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水平, 让不同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作业找到了成功的体验。学困生能把A等级的作业完成, 他们不会感到数学是负担, 是听不懂的天书, 是爬不出的数字迷宫。

实际上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很重要, 只要学生对这个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 我们总会看到学生的进步, 让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乐于在课后完成自己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 从而找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 也是教师教学的成败所在。

三、分层评价, 分层指导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表现欲, 成就感特别强的年龄, 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乐趣, 又不断地给自己一些可及的目标, 调动学生去学习, 这才能紧紧地抓住学生, 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提高。

因此, 在作业布置上经常给学生以学分的评定。对于不同学生所选择的作业等级, 结合学生的作业质量给学生评定, 如果一个优等学生选的是C类作业, 而且是完成很好, 教师给记10分;如果这类学生做了针对自己来说没有挑战性的B类作业, 虽然完成质量较好, 也只给记8分;如果学困生选择A类作业, 而且是完成很好, 教师给记10分。以次形式来让学生更准确地给自己定位, 同时鼓励学生要敢于挑战。通过这种分层自选作业, 教师以积分的形式给学生评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既没有给学困生造成学习的障碍, 丧失学习兴趣, 又使优等生有更多的提高的空间, 让他们通过拓展的C类题, 真正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

学习贵在坚持, 教学手段要不断更新, 评价形式也是不断改进, 让每个学生都在尝试着超越自己的极限, 一个月教师进行一次总结, 看哪些学生在作业选择的等级上有变化, 有提高, 我再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 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 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课堂作业, 我让优生与优生比作业的速度, 比作业的准确性, 比作业的思维质量, 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评价,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对有疑惑的题目共同分析, 共同解决。通过分类评价优生的作业, 在优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 使他们永不满足。不断地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 在小组中形成了比、学、赶的学习氛围。我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 在检测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 要求基础题每个学生都要完成, 中档题前20名要完成, 拔高题优等生要完成。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 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教学中的分组是流动的, 可以一段时间就改变一次,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向教师申请高一级的组别, 在小组考核之后就可以晋升, 这样学生形成了“一人带一组”, “优胜组带全班”的学习氛围, 学生不会因为自己不会做题而沮丧, 学生只要在自己的学习组中完成作业, 就是对当天的教学有收获, 而在不断地积累和竞争中晋升一级又是更大的进步。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 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 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 要尽量缩短学生的差距, 缩小学困生的范围。学困生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 大部分就是无数的学习打击而造成。他们在学习上很难有成功的体验和尝试, 渐渐地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从心理上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 有的甚至是“谈数色变”, 这样的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数学学习。教学中我采用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指导真正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从作业安排上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 消除他们心理上对数学的紧张情绪, 轻松地参加数学学习, 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终收到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分层服务】推荐阅读:

分层布置07-20

分层体系05-08

分层压裂05-12

分层设置05-18

隐性分层05-22

动态分层05-23

分层采油05-24

分层设计06-14

分层协议06-17

机械分层07-03

上一篇:直接调节下一篇:可靠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