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返利

2024-07-26

销售返利(共8篇)

销售返利 篇1

摘要:商品销售折扣与折让、销售返利是现代企业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和结算资金及时收回而常用的促销措施和资金回笼管理手段, 是企业商品销售业务中经常发生的会计事项。它们都与销售商品业务有关, 但发生的目的、时间、业务内容和会计处理方法又各不相同, 是企业销售商品会计实务中容易混淆的核算难点。本文就商品销售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返利及其各自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

在企业商品销售过程中, 销售折扣与折让、销售返利是经常遇到但又容易混淆的问题。它不仅涉及会计核算中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同时涉及有关税务处理, 情况复杂, 手续具体, 在企业销售商品会计核算中有一定的难度。商品销售折扣根据其发生的时间和目的不同, 又具体分为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两项内容。销售返利, 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销售折让。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返利, 都与企业销售商品相关, 但其作用又各不相同, 企业应灵活加以运用, 正确组织会计核算。

销售折扣是指企业为了促进商品销售而给予的价格扣除或者为了鼓励债务人在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内及早付款而给予的债务扣除。根据给予折扣的目的、发生的时间、折扣的内容等方面的不同, 销售折扣实际上具体包括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两种情况。

(一) 商业折扣。是销售折扣的一种具体折扣形式, 它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时为了鼓励客户买商品, 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价格上给予的扣除, 是企业商品促销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从发生的时间看, 商业折扣是在商品销售时发生, 开具销售凭证之前;从给予的目的看, 商业折扣是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多购买商品, 促进商品销售而发生, 是企业薄利多销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

由于商业折扣实际发生在开具商品销售发票之前, 因此其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相对简单。企业给客户开具商品销售发票时, 要列明原始售价、商业折扣的比例和金额以及折扣后售价金额。会计核算只需要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 不需要单独记录商业折扣。但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商业折扣在商品销售发票中的体现问题, 要在销售凭证中把商业折扣的比例和金额列出来。

(二) 现金折扣。与商业折扣不同, 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内及早付款而给予的债务扣除, 其目的不是商品促销, 而是企业加快销售资金回笼的具体手段和措施。从发生的时间看, 现金折扣并不是在商品销售时发生, 而是发生在商品销售以后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间;从给予的目的看, 现金折扣是为了鼓励债务人在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之内及早付款, 以便早日收回销货款, 加快资金周转, 减少坏账发生的可能性, 而不是鼓励客户多购买商品, 促进商品销售而发生。现金折扣不是商品促销手段, 而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促进应收账款及时变现的一项有效措施, 现代企业也应该积极加以运用。但应注意的是, 在确定现金折扣条件时, 应通过财务计算, 找出不同付款期间的最佳折扣比率。

由于现金折扣实际发生在销售商品之后的货款结算期间, 与销售商品价格和销售发票本身没有实质关系。所以, 企业销售商品时, 尽管销售合同中带有现金折扣付款条件, 但是对于货款结算期间才有可能发生的现金折扣也不予考虑, 按照销售发票中列明的实际销售价格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和相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如果在付款期内实际发生了现金折扣, 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作为企业的“财务费用”核算。即企业实际收到扣除现金折扣后资金时, 根据收款通知做如下处理:借记“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金额) 、“财务费用” (给予的现金折扣) 科目, 贷记“应收账款” (应收的金额) 科目。

这里需要探讨的是现金折扣入账的原始凭证问题。根据会计核算客观性原则的要求, 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如实反映会计信息。在带有现金折扣付款条件的销售中, 如果债务人在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内付款并发生了现金折扣, 企业应根据销售合同, 自制现金折扣证明单据并连同带有现金折扣条件的销售合同一并作为入账的原始依据。

二、销售折让

如前所述, 销售折让与销售折扣是看似相近但又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谓销售折让, 是指企业将商品销售给购货方以后, 因为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 经购销双方协商同意之后, 销货方在原售价基础上给予购货方的价格减让, 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商品促销, 也不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加快资金回笼的措施, 而是为了避免发生销售退回而采取的措施。

从时间上看, 销售折让发生在商品销售以后;从给予的目的看, 是为了防止发生销售退回。因为一般情况下, 当商品质量、规格等如果与合同不符, 作为购货方是要拒绝付款退回商品的。如果这样, 对于销货方来讲销售将不再成立, 这是一般企业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 作为销货方, 在出现商品质量问题以后, 要积极与购货方沟通, 主动在商品价格上给予一定的减让, 即及时给予销售折让, 尽量避免发生销售退回。

销售折让是商品销售以后又发生的价格减让问题, 势必涉及到商品销售凭证 (销售发票) 的金额变动。但在实际工作中, 有时销售折让发生时销售发票已经开具并且已经确认了销售商品收入;有时可能还没有开具销售发票且没有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因此在具体工作中, 销售折让的会计处理一般要分清以下两种情况:

(一) 已经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且已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的, 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的销售商品收入, 如果符合增值税有关规定, 其销项税额也可以调整。

1. 如果发生销售折让时, 购货方已经将专用发票认证抵扣, 销货方就不能随意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冲销销售商品收入和销项税额, 而应由购货方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并填报《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 其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给其出具《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 销货方见到购货方转交的《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以后, 可以据以开具红字专用发票, 将销售折让金额及其相应的增值税用红字开具, 并将《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和开具的红字发票作为原始凭证, 冲减当期的商品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

2. 如果发生销售折让时, 购货方还没有将专用发票认证抵扣, 并且是在专用发票开具的当月, 销货方可以直接开具红字专用发票, 并将开具的红字发票作为原始凭证, 冲减当期的商品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

3. 如果发生销售折让时, 购货方还没有将专用发票认证抵扣, 并且是在专用发票开具的认证期限之内, 但不是开具发票的当月。销货方应出具发生销售折让具体原因、金额等内容的书面材料, 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并填报《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 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开具《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可以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并将开具的红字发票作为原始凭证, 据以冲减当期的商品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

4. 如果发生销售折让时, 购货方还没有将专用发票认证抵扣, 但已经超过专用发票认证期限的, 不能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给予购货方的销售折让全部冲减销售收入, 不能对销项税额做出调整。此时据以进行账务处理的原始凭证不涉及发票, 而只能是交易双方销售折让的协议等。

(二) 没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且企业没有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有些情况下, 企业先将商品发送给购货方, 但并没有给购货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也没有确认销售商品收入。但购货方验收商品后发现商品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 而要求给予价格减让, 且销货方同意给予。这种情况可以视为特殊的销售折让, 因为没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也没有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所以不涉及对销售商品收入的调整问题。业务部门只需按照减让后的实际价格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会计处理时将其作为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原始依据, 不需要对减让的价格单独进行处理。

三、销售返利

销售返利是工商企业之间在商品购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销售折让的特殊形式。它是指企业商品销售中, 由于购货方 (经销商) 在一定时期内累计购买货物达到一定数量或者由于市场价格下降等原因, 销货方给予购货方 (经销商) 相应价格折让行为, 销售返利, 是企业促销的一种手段, 更是对购货方 (经销商) 的一种销售让利。销售返利的业务本质是商品销售折让, 并不是对购货方单纯的资金奖励, 所以企业应作为销售折让处理。

对于销货方来讲, 销售返利发生在商品销售之后。所以, 年度内企业销售商品时, 应按照合同价确认销售收入, 不得从销售总额中扣除预先承诺的销售返利。年度终了, 企业在收到购货方 (经销商) 转交的《开具红字专用发票通知单》之后, 根据销售返利合同计算出返利金额, 给购货方 (经销商) 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后, 做如下账务处理: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返利价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根据返利价格计算的增值税额) 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 (返利金额) 科目。

需要说明的是, 销售返利一般发生在年度终了资产负债表日之后, 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所以, 因返利而减少的报告年度“商品销售收入”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核算。

购货方 (经销商) 收到销货方给予的销售返利时, 根据取得的红字专用发票及收款通知, 做如下账务处理:借记“银行存款” (返利金额) 科目, 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已销商品分摊的返利价格) 、“库存商品” (未销商品分摊的返利价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根据返利价格计算的进项税额) 科目。

需要说明的是, 购货方 (经销商) 收到销货方上一年度返利时, 一般都是在年度终了资产负债表日以后, 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所以, 因返利而减少的报告年度“商品销售成本”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核算。如果所购商品没有全部售出, 还有部分以存货形式存在, 那么取得的销售返利价格应在已销商品和未销商品之间进行分摊, 未销售商品分摊的销售返利价格应调整“库存商品”账户。

销售返利 篇2

1、销售返利的概念

销售返利是厂家为了鼓励和促进购货方(商家)对本企业产品的销售,根据销售情况而给予购货方(商家)一定的利润返还。销售返利方式较多,如由供货方直接返还商家资金、向商家投资、赠送实物、给商家发放福利品,提供旅游等。返利是税收“概念”而非会计概念,会计准则对其无明确规定,按其性质应当列作营业费用。

2、税务处理

销售返利虽然从表面形式上称之为“返利”,但本质上仍属于价格上的减让,只是因为该减让需根据供货方(或一段时间)销售情况到年终(或结算期)才能决定存在与否和存在多少。在日常实务中让利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销售方根据购货方购货量的大小从自己的销售利润中让出一定份额给购货方,销售方往往凭购货方的合法票据(或销货方自行开具的红字销售发票)作销售费用或冲减销售收入的处理,这种情形不可以抵减销售收入和销项税。如果是销货方自行开具的红字销售发票还不可以抵减计算所得税的销售收入。所以,这种处理方法对销售方很不利;二是比照销售折扣进行处理。销售方请购货方到购货方所在地税务机关开具《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后,由供货方向购货方开具红字专用发票,这样销货方不但可以凭开具的红字专用发票冲减当期销售收入而少交流转税,而且也可以合法抵减计算所得税的销售收入。

3、销售返利发票的正确开具

按照相关税收政策的规定,生产企业从销售企业那里取得的返利收入 发票有两类,一类是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的各种返还收入,应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一类是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无必然联系,且经 销企业向生产厂家提供一定劳务的收入,例如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应开具服务业发票,缴纳营业税。

在实践当中,不少企业往往把销售返利发票开成“劳务费”,这种做法存在以下四大税务风险。

风险一:生产厂家要多缴增值税

“销售返利”实质上就是企业的销售折扣。生产厂家在销售货物的实际收入为扣除”返利”后的余额。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文件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以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而生产厂家取得的“劳务费”返利发票由销售企业单独开具,这显然不符合“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条件。所以,对生产厂家给予销售企业的销售“返利”部分就不允许抵减其销售额,从而增加了生产厂家增值税负担。

风险二:销售企业要多缴营业税

根据相关规定,销售企业向税务机关申请为生产厂家代开服务业发票时,将按“服务业”税目征收5%的营业税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甚至于还会附征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等,这对于并未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的经销企业来说,额外承受了本不应当缴纳的税收,大大增加了税收负担。

风险三:生产厂家的促销费将不能税前扣除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销售折扣在计征所得税时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

一、纳税人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销售折扣,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征收所得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则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二、纳税人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回扣其支出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因此,销售额与销售”返利“并未在同一张发票上反映,生产厂家支付给销售企业的“促销费”,即便索取的是符合规定的服务业发票,在企业所得税上也是不承认实际支付的折扣额,也就不能享受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进行扣除的税收优惠了。

风险四:交易双方都违法发票管理规定

根据《发票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销售企业为增值税纳税人,如果其为生产企业开具“劳务费”发票,就应当是以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为前提,如果没有,其不论是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的服务业发票还是自开的服务业发票,其发票开具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属于”未按规定开具发票”的税收违法行为;而作为生产厂家,要求销售企业变更发票名称的做法也同样是税收违法行为,属于“未按规定取得发票”。双方都有可能被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销售退回的会计、税务处理例题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销售退回应当在实际发生时直接冲减退回当期的 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等。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涉及的销售退回,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调整报告相关的收入、成本等。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销 售退回,只要购货方提供退货的适当证明,即可冲减退货当期的销售收入。企业年终申报纳税汇算清缴前发生的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纳 税所得额的调整应作为报告的纳税调整。企业申报纳税汇算清缴后发生的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应作为本 的纳税调整。除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销售退回,可能因发生于报告申报纳税汇算清缴后,相应产生会计与税法对销售退回相关的收入、成本等确认时间不 同以外,对于其他的销售退回,会计准则的规定与税法规定是一致的。

1、非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销售退回,直接冲减退回当期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等。[例题分析1] 甲公司2008年11月20日销售一批商品,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成本60000元。合同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1/20,n/30。买方于当年12月5日付款,享受现金折扣1000元,12月25日该批产品因质量严重不合格被退回。甲公司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

(1)销售商品时

借:应收账款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60000 贷:库存商品60000(2)收回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116000 财务费用1000 贷:应收账款117000(3)销售退回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00

应交税费——直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

贷:银行存款116000

财务费用1000 借:库存商品6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60000

2、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报告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的销售退回,应按资产负债表日后有关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调整报告会计报表相关的收入、成本等,并相应调整报告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应交的所得税。[例题分析2]

甲公司2008年12月销售一批商品,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200万元,增值税34万元,成本150万元,货款未收到。甲企业按5%比例对该笔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第二年1月10日该批产品及增值税发票被退回。甲企业于第二年2月20日完成2009所得税汇算清缴,所得税税率为25%,城建税税率为7%,教育附加费为4%。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第二年4月10日。

甲公司在发生销售退回时的会计处理如下:(1)借:以前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收入)2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0

贷:应收账款2340000(2)借:坏账准备117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 117000(3)借:库存商品1500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成本)1500000(4)借: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23800

——教育费附加13600

贷:以前损益调整(调整营业税金及附加)37400(5)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6400

贷:以前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86400(6)结转“以前损益调整”科目余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49200 贷:以前损益调整249200

2、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报告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的销售退回,仍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进行账务处理,并调整报告会计报表相关的收入、成本等;按照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交所得税的调整应作为本的纳税调整事项。[例题分析3]]

承[例题分析2],如果销售退回发生在第二年3月10日。会计处理(1)~(4)同上。

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的,不调整报告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直接结转“以前损益调整”科目余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45600 贷:以前损益调整345600

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的,应相应调整报告会计报表的所得税费用。

(5)借:递延所得税资产86400 贷:以前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86400 结转“以前损益调整”科目余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49200

销售返利 篇3

一、什么是非油业务

非油业务是指石油销售公司以加油站资源为依托, 开展的成品油销售以外的业务, 包括便利店业务、闲置场地租赁业务、汽车修理修配劳务、餐饮等业务, 石油销售公司的非油业务紧密围绕成品油业务提供增值服务。近年来, 非油业务在促进油品销售, 提高客户满意度, 增加加油站创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石油销售公司非油业务涵盖便利店商品销售、场地租赁等方面, 其中便利店商品销售占据80%, 主要商品涵盖香烟、汽车用品、包装饮料、食品等22个类别3000多个品种, 商品品类齐全, 销售结构日趋完善, 成为公司建设国际水准石油销售公司的重要力量。

二、A公司供应商优惠的主要形式

A公司目前拥有各类商品供应商50多家, 各供应商提供的主要优惠政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价格折扣, 即在合同价格的基础上, 同时约定一定的折扣率, 双方按照折扣后的价格结算, 折扣与价款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2.供应商返利, 即按照采购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返利, 按季返还, 返利额从当季最后一月的货款中直接扣除, 购货方不提供红字专用发票。3.提供进场费、条码费、陈列费、堆头费等费用。4.赠送实物, 即在采购的同时提供赠品, 这些赠品A公司不留作自用, 全部在便利店销售时赠送给最终消费者。5.专项促销奖励, 即定期开展促销活动, 按照销售量或者销售额给予一定的奖励资金。

A公司对于非油业务收支通过“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核算, 采购商品全部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商品在采购的同时入库。

三、会计处理解析

1.价格折扣。这种方式属于商业折扣, 直接按照扣减折扣以后的价格来确认即可。假设某月采购额117万元, 供应商给予2%的价格折扣, 作为购货方应进行如下处理。

2.供应商返利。对于该种情况下的返利收入, 税法上的规定是比较明确的, 国税发[2004]136号文件规定, 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 (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 的各种返还收入应该按照平销返利的有关规定, 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但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缺乏统一标准, 存在争议, 实务中有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的, 也有认为应冲减“主营业务成本”的。笔者认为, 这种返利收入, 其本质是种价格优惠, 是供应商对采购方的一种进销差价补偿, 应该比照销售折让的会计处理方式, 在收到时冲减库存成本或者销售成本, 同时, 对返利部分已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进行转出, 既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 又能为公司商品后续销售的科学定价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假如与甲供应商签订的合同约定按照采购额的1%给予返利, 返利款从当季最后一个月的货款中扣除, 三季度从甲供应商处共采购商品351万元 (各月分别均为117万元) , 计算的返利额为3.51万元, 则会计处理如下。

7、8月份账务处理分别为:

9月份账务处理

3.进场费、陈列费、条码费、堆头费等一次性收入。该类收入与销售数量或销售额没有必然联系, 应于收到时确认收入, 此外, 按照国税发[2004]136号文件精神, 该类收入不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 应按营业税的适用税目税率征收营业税, 会计处理如下。

同时按照适用的营业税率计算营业税:

4.赠品。第一种情况赠送同样的商品, 如与某酒类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中约定, 购进某型号的白酒10瓶, 赠送1瓶。假设当月采购了120瓶, 单价为58.5元/瓶, 采购金额7020元, 这种情况下, 实际上等于用7020元采购了132瓶酒, 降低了单瓶白酒的采购成本, 账务处理如下。

第二种情况赠送同类不能单独出售的商品:如与某酒类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中约定, 购进X型号的白酒10瓶, 赠送200毫升小包装酒1瓶, 白酒规格为500毫升/瓶, 含税价为58.5元/瓶。这类赠品的财务处理在实务中也存在较大争议, 有的企业作为接受捐赠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有的企业收到赠品时, 不进行账务处理, 只建立备查账, 登记入库和发放事项。笔者认为供应商赠送的小包装白酒同X型白酒是一体的, 实质上是供应商以实物的方式提供的一种返利, 摊薄了X型白酒的实际采购成本, 本质上等同于第一种情况, 因此, 采购时应按照合理的方式将采购成本在X型白酒和小包装白酒之间进行分摊。假设当月采购了120瓶, 单价为58.5元/瓶, 采购金额7020元, 不含税金额6000元, 共赠送小包装白酒12瓶, 小包装白酒的入库成本可以按照升数折算, 具体计算如下。

假设某客户以70.2元/瓶的价格从A公司购买了10瓶白酒, A公司向其赠送1瓶小包装白酒, 账务处理如下。

5.促销奖励。该类奖励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直接挂钩, 应于收到时冲减当月销售成本。如, 某供应商在A公司便利店开展夏季饮料促销活动, A公司每销售10瓶饮料, 提供奖励0.5元, 假设8月份共销售饮料100000瓶, 收到了供应商提供的奖励5000元。

石油销售企业针对供应商不同形式的优惠, 在会计处理上应该区别对待, 既要反应经济业务的实质, 又要满足税法的相关要求。但受限于供应商返还资金形式多样、复杂性, 同时限于文章的长度, 本文仅结合A公司实务, 对供应商五类优惠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简析, 不能一一列举。

参考文献

[1]吴泽民.浅谈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及销售折让的区别与财务处理[DB].江苏财经信息网, 2009.

[2]闵萍.实物返利销售方式会计处理及其税收筹划[J].科技信息, 2008 (26) .

[3]唐宗春.对返利销售行为会计处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3) .

[4]唐晓宛.对商贸企业收入返利及费用问题的会计处理的商讨[J].商业会计, 2006 (4) .

销售返利 篇4

1、在淘宝网选好商品并复制商品的网址【注意:在新版的返利网至已经取消了粘贴网址功能,用户请直接搜索商品关键词】

2、将商品的网址复制到商品搜索框,点击“查询返利”

3、点击查询到的商品图片边上的“去淘宝购买”,登录进入店铺拍下付款

4、交易完成后自动将返利到返利网账户里,用户可以选择提款或者在返利网中购买以及还信用卡或者充话费等,

返利营销中财税问题研究 篇5

关键词:二次返利,会计核算,税务分析

一、研究背景

返利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商品销售业务中,供货方将其所得利润部分返还给销售方,以此来刺激销售方积极销售的一种行为。

随着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及其参与者的多变性,传统的供货方(企业)对销售方(企业)这种简单的参与群体已悄然转变,供货方可以脱离一级采购商而直接面对个人消费者,个人消费者可以突破空间局限直接对话供货方,虚拟商铺贸易的如火如荼使得交易更简捷快速。供货方、销售方以及个人消费者的互惠互利显得日益重要,企业生命链不再是行业与行业之间食物链的抢夺,消费者消费对象的受限性及价格的人为抬高转价,更应该是站在平等和谐的基础上进行商谈。

传统的返利营销仅仅强调单一双方是否对价公平,鉴于销售情况的复杂多样,现代返利营销的研究更应尽早提上议程。营销手段的灵活性往往能给企业注入勃勃生机,促使经济的整体提升。因此,营销部门在制定方案时更多地关注销量及盈利能力,方式日渐复杂、名目繁多、日新月异。有经济业务活动就必然有会计核算及税务筹划,许多业务已突破传统财税研究,需要倚仗会计人员业务知识进行合理分析、精准操作。很多会计执业人员出现了疲态,鉴于自身专业素养及工作繁重,无法很好地对新业务进行细致核算,如何做新业务的评判标准也只求不违法即可,在营销部门高涨的“头脑风暴”热情面前,财务部门显得疲于应付。

做真账、做好账,会计执业人员应精准地号企业之脉、开出药方,参与企业管理。本文主要针对线上、线下出现的常见返利类型进行归类,给出相应财税分析。

二、返利类型

返利营销是基于扩大销售量、提升利润、加速收账、品牌推广而产生的,本质是出于营销目的,最终通过企业财务指标进行显性反映。随着网络销售模式的介入,运作电商主体的多样性,流通环节的缩短,返利形式的灵活性,返利营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线下销售

即以实体店为代表,为传统销售形式。常见返利主体源自厂家或实体店,对象则为个人消费者。

目前,实体店销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90%,从业者占三产就业人口约1/5,在促消费、稳就业、惠民生等方面担当重要角色,虽然屡屡传来实体店“阵亡”的消息,但实体店的存在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部分。

但消费者的选择往往是基于个人利益,将顾客吸引至实体店必须要有好的营销策略,其中返利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手段。

(二)线上销售

即依托互联网进行商品销售,为现代销售形式。日趋成熟的网络经济需要新的营销模式才能符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相对线下销售而言,返利主体主要由厂家、网上商城、网络中介平台等构成,对象则由批发商、个人等构成。

国家统计局2016年1月发布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全国网上零售额38 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 424亿元,增长31.6%;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 349亿元,增长42.4%。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越来越偏向于便捷的购货方式、优惠的价格标识、自由的购货时间、详细的货品说明,而这一切网络都能轻而易举的实现。

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网络营销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竞争力,如何吸引消费者,使其产生消费惯性,鼓励后续消费行为,返利无疑是首要选择。

根据常见返利情况,本文主要以表1常见返利类型作具体分析。

三、依据原则

(一)会计依据

返利主要是针对二次销售行为发生,本文着重研究二次销售行为中产生的价格优惠。

1. 视同商业折扣。

在后续购物时直接在价格上给予的抵减,消费者只需按标价扣减折扣金额作为支付依据。在会计核算中只需反映商品实际支付金额即可,无需单独反映被抵减的金额。

2. 视同预计负债。

在发放优惠凭证时,计入“预计负债”,等消费者实际消费时再给予冲减。一般适用于优惠力度较大,消费者会使用该优惠的可能性较大的情况;相反,按重要性原则,一般直接在发生消费行为时进行确认即可,无需单独反映发放优惠凭证数额。

3. 视同销售费用。

返利金额属于企业促销业务产生,因此归入销售费用进行核算。这种处理在企业日常业务中较为常见。

(二)税法依据

返利是针对售后行为的一种利润的再次分配,以一般纳税人而言,不能针对返利部分单独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因并未发生真正的销售业务,故属于违法行为。因此,返利销售下同样必须按真实业务发生时点及数据进行合理确认。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折扣额抵减增值税应税销售额问题通知》(国税函[2010]56号文)明确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3]154号文)第二条第(二)项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金额”栏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未在同一张发票“金额”栏注明折扣额,而仅在发票的“备注”栏注明折扣额的,折扣额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折扣折让行为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1279号文)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并向购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由于购货方在一定时期内累计购买货物达到一定数量,或者由于市场价格下降等原因,销货方给予购货方相应的价格优惠或补偿等折扣折让行为,销货方可按现行《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案例分析

(一)线下交易

案例1,A商场为一家大型综合性商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现举行购物返利活动:每实付100元,返电子货币1元,以此类推,若当期销售100 000元(含税价格)。

情况一:若返利金额源自厂家

(1)收到厂家返利,若供货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收到厂家返利,若供货方没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此行为不符合税法规定,在实务中就予以避免,但可以通过下次商场进行采购时予以价格扣除。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业企业向货物供应方收取的部分费用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136号文):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的各种返还收入,均应按照平销返利行为的有关规定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不征收营业税,会计上应按销售折让处理。

若返利金额不单独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直接从下次采购金额中扣除,则视同销售折让处理,抵减当期销售收入及增值税额;若返利金额单独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冲减成本,并将税金转出。

(2)向消费者发放返利

此返利一般不得用于提现,金额计入消费者相应电子账户中,在消费者后续消费过程中直接抵扣,可视作消费当期给予消费者的商业折扣,同时将“预计负债”金额转入当期“销售费用”中,作为当期营销费用。

情况二:若返利金额源自商场

发放返利方一般将返利金额视为促销业务产生,归为“销售费用”。

(1)发放返利,

(2)消费者后续利用返利金额消费,

案例2,A商场为一家大型综合性商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现举行购物返利活动:每实付100元,返抵用券1元,以此类推,若当期销售100 000元(含税价格)。

情况一:若返利金额源自厂家

(1)发放返利券时,可不作会计处理,抵用券的使用与电子货币不同,部分消费者不会因为抵用券而进行二次购买行为,鉴于消费的特性,抵用券的发放与使用出现的不对称性,以及重要性原则的考虑,可在消费者实际使用抵用券时进行会计处理,在发放抵用券时只需进行备查登记即可。

(2)消费者二次购买,视为商业折扣,且在开具发票时,根据国税发[1993]154号文规定,笔者建议将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有助于减轻企业税负。

情况二:若返利金额源自商场

分析与情况一相同。

因为抵用券的返利模式最终受益对象是消费者,是针对消费者产生,作为中间平台的商场并未从返利部分获益,其所获收益也是基于营销活动带来的销量驱动,此部分在会计处理中根据重要性原则可酌情在消费行为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

案例3,A商场为一家大型综合性商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现举行购物返利活动:每实付100元,可以低价1元的价格换购价值10元的货品(成本8元),以此类推,若当期销售100 000元(含税价格)。

情况一:若返利金额源自厂家

(1)发放返利商品至商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

(2)当消费者换购时,收到商场发来的返利金额,

情况二:若返利金额源自商场

(1)当消费者换购时,

(2)若消费者选择放弃换购时,则不需要进行任何账务处理,

结论:在进行业务处理时,要注意具体的流程操作,尤其在进行税务分析时还要特别注意商品是否还需要缴纳其他税负。

(二)线上交易

线上交易中常见涉及的电子货币、抵用券交易类型可参照线下交易案例1、案例2的具体做法。下面我们主要分析网络中介平台产生的相关业务。

1. 团购网。

这是一种网络组织平台,由网络平台机构将商家与消费者联系起来,以形成一种薄利多销的购物合力,商家以低于零售的价格出售商品,团购平台以提成为盈利模式的一种电子购物模式。团购网会计处理模型:

(1)消费者下订单,因大部分网站支持随时退功能,商家不能即时确认收入,团购网将消费者预付的款项暂为保管,因此先通过“预收账款”核算。

若消费者退回订单,

(2)消费者实际消费,通过商家网络确认,实现商家收入确认,进行正常的收入费用确认。但对于团购网而言只是将预收的货款按约定打入商家账号。

(3)根据每单进行返利,形成团购网的收入,

此外,商家与团购网在实务中一般会约定一个清算时间统一清算,本例中没有考虑具体时期差异。

2. 返利网。

通过汇集众多网上商城平台于一体,消费者通过返利网链接进入网络商城购物平台消费后,可得到返利网给予的现金返利。返利网会计处理模型:

(1)消费者通过返利网链接进入网上商城购物时,实质为消费者与网上商城发生业务关系,网上商城需做正常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而返利网只是通过后台有了数据显示做统计,无需进行账务处理。

(2)当购物行为产生后,网上商城按协议给予返利网返利。因为返利网的主营业务即为返利,其并无商品,作为中介平台,提供的仅是服务,因此不同于线上交易中提及的业务处理。

(3)返利网将返利部分提取返还给消费者,可视为返利网的营销行为,根据会计制度可视为“销售费用”,

由此可见,无论是团购网还是网上商城,业务范围均主要为得到商家或网上商城返利,其本身并不提供任何商品,因此区别于线上交易,返利部分应视为“主营业务收入”,所不同的是团购网齐集的是具体商家,团购网得到的是具体店家的返利;返利网则聚集的多是网上商城,得到的是网上商城给予的返利。

五、结论

返利往往在实际业务中有几种:做为后续业务价格扣减;直接支付货币资金;返回实物商品;冲减往来方式等等,本文主要从线上线下业务中共同出现的有关货币资金业务的返利案例,进行会计核算与税务理论的对比分析。

网络中介平台的产生促使业务不受空间地域约束,成为会计人员业务处理中的未知领域,与以往业务不同的是,网络产生的营销案例更复杂多样,触类旁通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5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教材——会计[M].北京:财政科学出版社,2015.

返利中的二级价格歧视 篇6

所谓返利, 就是返还的利润, 实际上是厂家或者供货商为提高经销商的积极性而制定的一种奖励政策。厂家或者供货商会提前根据市场情况为一个地区的经销商制定一定时期的销售任务, 如果经销商能够按时完成该任务, 厂家或者供货商会从自己的利润中或者从经销商回款额中拿出一部分来以奖励的形式返还给经销商。这个奖励一般是现金或者货款。

返利的分类有好多种, 如年度返利、季度返利、月度返利、台返利、直接返利、间接返利、明返利、暗返利、销量返利、销额返利等等。同样的商品, 厂商制定返利政策的时候给不同的经销商甚至是同一个经销商的返点额度是不一样的。

二、返利政策的具体运作

1. 针对相同经销商的具体操作。

就同一个经销商来说, 厂商会根据不同的返利任务给予其不同的返点。一百万的返利任务跟五百万的返利任务的返点一般情况下是不一样的。比如说, 100万的任务是4个点, 500万的任务就成了9个点。否则在签订返利销售任务的时候, 经销商会十分不情愿。

2. 针对不同经销商的具体操作。

对于不同的经销商, 因为回款的金额不一样, 厂商给予的返点也应该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是打款多的或者返利任务多的返点就较多。比如家电行业, 国美、苏宁给海尔、美的、格力等家电厂商的回款额度远远要比有些市区或者县城的家电经销商要大的多。所以, 海尔、美的和格力这些家电厂商在制定返利政策的时候, 给予像国美、苏宁这样大客户的返点也是比较高的。

3. 返利协议的具体制作。

返利协议是一种附条件的双务合同, 协议的双方都具有先履行抗辩权。该协议的格式条款的拟定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 因为制定返利协议的时候要考虑到经销商所在地的市场含量、竞争对手情况、消费习惯、经销商的特点等因素。一个好的返利协议可以抑制经销商的窜货与乱价行为, 刺激其销售等。因此, 返利协议的制作也是一项意义重大但也很复杂的工作, 限于篇幅的原因, 本文就不再赘述了。

三、二级价格歧视在返利中的具体应用

价格歧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又称为非现行价格歧视, 指的是厂家针对同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不同消费数量段向经销商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厂家或者供货商在制定返利政策的时候, 肯定会对于销售额或者回款额较高的经销商给予较好的返利优惠。甚至对同一经销商, 对于其销售额或回款额会制定不同台阶的返利政策。这种“分段”定返利的政策中就体现了二级价格歧视。

下图演示了厂商分段定返利的情形。

该图横轴表示经销商的提货量或者打款金额, 纵轴表示厂家制定的返利水平。厂家规定了三个不同阶段的返利水平。在经销商第一个提货阶段上 (0M1) , 厂家规定的返点最低, 返利最少, 当然, 产品的实际价格也最高。假如此时的提货量为M1的话, 提货价格即为P1。同理, 当经销商的提货数量或者回款额增加到第二个阶段 (M1 M2) 时, 返点提高, 返利增加, 产品实际价格下降。若此时经销商的提货量为M2, 则相对应的提货价格为P2。当经销商的提货数量或者回款额继续增加到第三个阶段 (M2 M3) 时, 返点最高, 此时的返利政策最好, 产品价格也最低, 若经销商的提货量为M3的话, 则提货时的价格将为P3。

正是由于返利中存在二级价格歧视的缘故, 厂家或者供货商的利润才会在经销商提货数量或者回款额度不同的情况下达到最大, 而在现实生活中, 不同的经销商其回款额或者提货量始终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返利中没有实行二级价格歧视, 那么这个返利政策就是不大成功的, 当然, 厂家或者供货商所获得的总收益不会达到最大化。由上图可知, 如果某返利政策中不存在二级价格歧视, 则厂家或者供货商的总收益仅相当于面积。当然, 此时经销商所得到的消费者剩余也最多。如果实行了二级价格歧视, 则厂商利润会大幅增加, 如上图中利润增加量相当于阴影部分的面积, 而S2正是厂家或者供货商从经销商手中拿走的一部分消费者剩余。

参考文献

[1]、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罗伯特 S 平狄克 丹尼尔 L 鲁宾费尔德 《微观经济学》 (第六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黄耀文 《价格歧视在营销决策中的运用》[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第28期

[4]、王雯婧 徐晓莉 《价格歧视及其应用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7年第17期

返利网站商业模式文献综述与评析 篇7

本文主要从发展现状、缺陷分析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返利网站商业模式的文献进行梳理, 并在综述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分析, 以期为返利网站今后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返利网站商业模式的发展现状

辛凯 (2009) 研究发现, 目前, 51返利网、淘宝返利与商城的合作模式, 主要是用户从其网站的链接去Bto C网站购物后, 网站将给购物用户一定比例的现金回馈, 直接与Bto C商城进行合作, 提供api接口。返利网在与广告联盟合作获取广告代码后, 根据cookie跟踪用户的订单。杨杨 (2011) 认为, 返利网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渠道营销, 通过与大型电商网站合作, 成为电商网站的入口。其盈利一部分来自电商网站的合作提成, 另一部分来自广告。返利网与电商网站之间实行按效果付费的合作模式, 以降低电商网站的推广成本和风险。王晓星、陈光 (2011) 认为, 独立于商家的第三方返利网站的商业模式, 是一种三方共赢的经营模式, 如图1所示。

郑齐翔 (2012) 提出, 返利网的运作模式, 主要是帮助用户发现并实现网购需求, 另外, 根据用户网购的成交量结算佣金, 并把佣金按照相应比例返还给用户。其间, 佣金相当于电商支付的一笔可量化广告费, 即CPS效果营销费。王晓艳 (2012) 从双边市场角度, 对返利网站的定价机制进行了分析, 认为返利网站的定价, 需要同时考虑定价水平、定价结构以及市场的定价规律。定价水平, 即从双边市场两边收取的总费用, 主要由 (a-b) 大小决定。 (a—b) 的大小成为返利网站和双方博弈的过程, 如图2所示。

Paul Nikkel (2008) 提出, 返利网的出现, 将隐藏在消费者背后的联营网络拉出了水面, 其优势在于, 为网络营销提高了透明度, 帮助商家提高客户忠诚度, 更加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对品牌的需求偏好。他还认为, 返利网站的崛起, 会不断挤占比价网站和搜索营销网站的市场份额。Simon James (2009) 、Adam Russell (2009) 认为, 在线零售商的“最后点击盈利”模式, 是指只有最后那个将顾客链接到电商网站的返利网站, 才能获得电商网站的佣金, 而佣金比例从旅行产品买价的1%, 到零售商品的5%, 甚至金融服务产品的更高比例不等。Will Cooper (2009) 认为, 返利网站的经营模式亮点, 主要在于给予了顾客直接的指引, 培养了潜在的低价热衷者, 这部分热衷者更能起到口碑营销的效果。这使得很多消费者会先去返利网站上看促销信息再决定购买什么, 而不是先决定购买什么再去返利网站找促销信息。Sarah Shearman (2011) 认为,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越来越多的返利网站开始扩展它们的经营模式, 比如借助电视节目、保证尽可能高的返利额度、不收取用户注册费用等。典型代表是Top Cash Back和Quidco。

返利网站商业模式的缺陷

于雷 (2008) 认为, 返现类网站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有顾客粘性不足、拓展新业务模式门槛较高、以及Bto C商家的认可度有待提高三个方面。王晓星、陈光 (2011) 提出, 返利网站的问题, 主要在于返利周期过长、商家借机提价和返利网站鱼龙混杂三个方面。张权 (2012) 和黎冲森 (2012) 都认为, 返利网遇到的最大障碍是消费者信任问题。这主要是返利周期一般不低于一个月, 对会员来说安全感不足导致的。会员希望返利越快越好, 而合作方则希望越安全越好。这需要返利网站不断调节以达到平衡。鲁振旺 (2012) 认为, 返利网站容易误入传销歧途, 其威胁主要有电商依赖度下降、互联网巨头的进入、比价模式后来居上和社会化电商的崛起四类。Sean Hargrave (2007) 认为, 返利网站的负面影响, 是用户只能在有限的促销优惠中选择, 购物选择面比较狭窄。Simon James (2009) 、Adam Russell (2009) 认为, 返利网站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激烈竞争迫使商家降低价值, 对同类竞争的商家造成竞争压力, 由此影响商家的运营价值链。二是客户浏览记录的跟踪问题。由于返利的确认主要根据用户的点击痕迹, 这其中涉及的安全问题和技术问题不容小视。Sean Hargrave (2009) 认为, 返利网站目前面临的问题, 主要在于处理好通过返利网站购物频率不高的顾客注册更新和返利更新问题等。

返利网站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

对于返利网站商业模式, 于雷 (2008) 提出了两点发展趋势:一是CPS返还比例应在20%~30%左右可鼓励用户;二是返现网站可以与社区游戏类的网站相结合, 与其他网络消费行业合作进行利益共享。辛凯 (2009) 则提出了三点发展趋势:一是降低用户提现门槛。返利网规定, 除第一次可小额提取以外, 必须要积累至五十元以上才可以提取。这样用户粘性虽好, 但用户体验有待完善;二是缩短返利时间。可以通过更改返利订单查询用户体验, 在订单后增加“预计返利金额”和“预计返利日期”, 使用户对自己的返利有直观的了解;三是添加“比价搜索”功能。王晓星、陈光 (2011) 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强与商家合作。通过与有信誉的商家深度合作, 进一步拓展营销渠道, 降低交易成本;二要完善返利模式。进一步优化返利流程, 缩短返利周期, 最大程度地方便消费者;三要建立品牌, 不断完善客户体验。张权 (2012) 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找准自己的产业链环节定位, 在导购环节上做精细化运营;二要根据需要设计好模式, 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 培育出“整合营销服务”、“资深网购买家社区”、“优惠券流通平台”等极具潜力的资产和能力;三要做好系统支撑, 让参与各方时刻都能看到效果和收益。黎冲森 (2012) 提出了两点发展趋势。一是通过打造品牌及口碑来赢得顾客, 积累会员资源和提升会员的忠诚度;二是打造规模优势, 以获得更高的佣金比率从而提高返还比率。鲁振旺 (2012) 认为, 单纯的返利对用户来说价值有限, 纯返利网站急需转型来应对竞争, 形成以比价为核心的CPS生态体系, 以电商和用户之间的交互式价值传递为返利平台的价值链核心。Sean Hargrave (2007) 建议, 对返利网站的客户进行优惠细分, 即对不同消费群体采取不同的返利组合, 比如对返利网站的新客户给予额外折扣优惠等。Will Cooper (2009) 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网站要及时提示消费者清除cookies痕迹, 以保证每次购物时显示的都是最新的cookies, 方便返利的确认;二是返利要和商业模式相对应, 利用返利在业务更新时吸引消费者;三是有选择地对竞争激烈的商品选用返利模式, 提高竞争力;四是及时创新返利模式。Sean Hargrave (2009) 提出了完善返利网站品牌和返利社区建设两点发展趋势, 并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根据网站会员的类型和地理分布进行混合和匹配, 提供差异化服务;二是考虑只针对新顾客的返利优惠, 开拓客户群;三是定位每笔生意的点击价值, 促使品牌商给予满意的网站更高的佣金;四是和品牌商共享客户的购物数据以更好地了解顾客需求。

总结与探讨

1.返利网商业模式的核心与分类

国内外文献中讨论的返利网本质, 是独立于商家的第三方返利网站, 其主要功能分为两部分:一方面, 网站为合作电商提供CPS (效果营销) 广告服务, 要做好推广自身、树立品牌, 提高顾客流量价值;另一方面, 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导购服务, 通过抽佣返利来吸引消费者, 并且要在交易后保障服务和产品的质量, 最终实现网购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双赢局面。返利网站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1) 第一种分类方式, 是根据返利的表现形式分为现金返利和电子优惠返利。现金返利, 指的是当消费者通过返利网购物后, 直接免现或者后期返还。电子优惠返利, 指的是以优惠券或折扣的方式返利。电子优惠返利又分为固定额度返利与浮动比例返利, 前者指的是消费者通过返利网进行消费后有固定数额的返利, 而浮动比例返利, 则意味着消费者消费的愈多则返利也愈多。

(2) 第二种分类方式, 是根据返利的时间性将返利分为直接返利与到额返利。直接返利, 指的是当消费者在购买时直接减免费用, 而到额返利, 则是指当消费者将款额打进商家账户后, 返利网将其承诺的返利额度还给消费者。

2.返利网站消费者的价值诉求

基于返利网站的导购本质, 消费者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返利网的知名度和服务质量。而返利网的返利质量主要通过返利的额度、条件、周期三方面来衡量。

(1) 返利额度。同一商品, 某一返利网提供的返利额度越高, 消费者获得的实惠越多, 网站的竞争力越强。而不同行业利润不同, 返利额度也存在相应差异。如服装类返利比例可以高达30%~40%, 而食品、数码类商品则较低, 在1%~2%之间。

(2) 返利条件。为保持用户粘性, 返利网会对返利现金提取设定条件, 通常是返利额累计达到50元或是100元的整倍数, 用户才可以通过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或网上银行提取资金。这一门槛容易引起消费者反感, 降低门槛能够提高网站的竞争力, 但也增加了丧失用户粘性的风险。

(3) 返利周期。在最基本的退换货期限之上, 返利网与电商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沟通, 拉长了返利周期。缩短周期、提高效率是返利网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结合相关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 返利网站在与消费者的利益平衡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返利周期过长、返利条件苛刻、相关功能和提示有待完善等。返利网站今后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便是不断完善用户体验。

3.返利网站与合作电商卖家的博弈

(1) 返利网站对合作电商具有正负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 是返利网站有助于提高零售电商卖家的知名度和客户忠诚度。返利网的消费者可分为既有客户和潜在客户两大类型。对于既有客户来说, 他们的网购模式通常是先决定要购买的产品, 然后到返利网上确认该产品是否存在返利促销, 最后决定如何购买。对于潜在客户来说, 多为低价热衷者, 这些消费者主要是受到返利网的直接指引, 他们的购物模式通常是先从返利网站浏览促销信息, 再决定购买的商品。这些低价热衷者能通过口碑营销提高电商卖家的知名度;而负面的影响在于, 电商卖家与返利网站的合作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电商卖家通过与返利网站的合作, 本可以达到增加浏览量的广告宣传效果, 但仍然存在返利网站吸引的浏览量未达到电商卖家预期的可能。在这种可能情况下, 电商卖家就有遭受成本高于预期的负面影响。

(2) 合作电商对返利网站同样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在于, 电商卖家在与返利网站的链接合作过程中, 可以利用电商卖家本身的品牌效应, 推动返利网站的推广。尤其是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信誉度的电商卖家, 可以将该品牌的固定客户转换为返利网站的固定客户;而消极的影响在于, 返利网站也可能由于合作电商卖家的商品或服务质量问题, 而遭受连累名誉受损的风险。不可否认的是, 电商卖家群体鱼龙混杂, 确实存在一些信誉不高的电商卖家会通过偷工减料等方式牟取利益。因此, 与这些电商卖家的合作将给返利网站带来名誉受损的负面影响。

浅析生产企业收到返利的财税处理 篇8

一、采用销售折让方式

依照销售折让方式支付和结算返利的企业, 通常在年初的购销合同中确定日常开票结算价格、货款支付方式、返利条件、计算方法等, 其中返利支付方法则明确要求采取销售折让方式。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折扣折让行为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6]1279号) 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并向购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 由于购货方在一定时期内累计购买货物达到一定数量, 或者由于市场价格下降等原因, 销货方给予购货方相应的价格优惠或补偿等折扣、折让行为, 销货方可按现行《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有关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方可凭购买方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开具红字销售发票冲减销售额和增值税额。

在这种模式下, 收到返利的企业应首先依据双方确认的返利协议, 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并交销售方, 销售方据此开具红字发票, 收到返利的企业依据销售方开出的红字发票, 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 根据所采购货物的库存状态, 同时冲抵当期原材料成本或主营业务成本。

例1:甲企业为乙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 2009年初, 双方签订《商务合作协议》, 规定2009年度若乙企业的某规格的产品采购额超过3 000万元, 甲企业给3%的返利, 4 000万元以上的部分, 甲企业给4%的返利。年末, 经双方确认的该规格零部件采购额为4 500万元, 乙企业装配该零部件的产品已全部实现销售。

乙企业的处理程序如下:

计算返利金额4 000万元×3%+500万元×4%=140万元。

双方确认返利金额并签订协议, 乙企业持协议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140万元的折让证明, 交付甲企业开具红字发票。

根据甲企业开具的140万元的红字发票, 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若乙企业已将装配该规格零部件的产品售出, 销售成本已结转, 建议作如下账务处理:

二、采用销售折扣方式

在销售折扣方式下, 销售方在增值税票上直接列明销售额和折扣额, 购买方向销售方按扣除返利后的差额付款。将全部折扣额和有关销售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 那么销售方可以按照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购买方按照折扣后的实际金额计算原材料采购成本、应交税金进项税和应付账款。采取这种方式的企业应特别注意遵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折扣额抵减增值税应税销售额问题规定》 (国税函[2010]56号) :折扣额必须填写在同一张发票的“金额”栏, 若填写在备注栏, 不予冲减应税销售额。购买方也应按照扣除折扣后的金额抵扣进项税额, 注意不要多抵扣进项税额。

例2、甲企业为乙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 2009年初, 双方签订《商务合作协议》, 规定2009年度若乙企业的某规格的产品每达到100件, 赠送3件, 甲企业产品售价117元。某月乙企业采购量恰好为100件。甲企业应在同一张专用发票上开具103件的兰字销售额12 051元和3件的红字折扣额351元, 实际价税合计为11 700元, 平均单价为11 700÷103=113.59元, 折扣率为3%。

乙企业应凭甲企业的专用发票, 作如下账务处理:

三、采用折扣销售的方式

折扣销售模式相对比较直观, 一般适用于返利金额较小的购销合同, 销售方按扣除返利后的实际收款额开具增值税票, 购买方向销售方按扣除返利后的差额付款。

例3、甲企业为乙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 2009年初, 双方签订《商务合作协议》, 规定2009年度甲企业A产品售价117元, 为加强双方合作, 鼓励乙企业采购的积极性, 甲企业给予乙企业合同价九五折优惠。某月乙企业采购量为100件。甲企业应在专用发票上开具100件, 实际价税合计为117×0.95×100=11 115元, 平均单价为11 115÷100=111.15元。

乙企业应凭甲企业的专用发票, 作如下账务处理:

在实务中, 为了操作简单, 年度内按正常结算价开票结算, 年末计算返利金额, 一般在次年的第一笔结算发票中体现返利。当然, 财务人员应依据合同和返利计算结果, 设立相应的备查台账。

四、采用债务重组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 就是按照购销双方确定的返利数额, 签订债务豁免协议, 采用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方法, 双方在营业外收支中核算返利金额。严格来说,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规定, 这种方式不属于会计上的债务重组, 因为债务人没有发生财务困难。但这并不影响购销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 也无涉税风险。

例4、甲企业为乙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 2009年初, 双方签订《商务合作协议》, 决定年末给予乙方采购额2%的返利, 合作协议中未明确返利支付方式。年末, 乙方的采购额达到500万元, 货款尚余50万元未结清。双方协商确定, 2%的返利共计10万元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处理, 甲方豁免乙方10万元债务, 余款40万元协议生效后立即支付甲方。

乙企业可根据债务重组协议作如下账务处理:

上一篇:工艺安全评价下一篇:有效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