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从心开始

2024-07-18

素质教育从心开始(共12篇)

素质教育从心开始 篇1

现在是物质和生活较为丰富的时代,现在的学生从小在祖父母和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吃不了苦,受不得委屈,有的还有自私、任性、孤僻、散漫等性格特点。不少学生家离校十分钟路程,家长都要开车送孩子到校;上学路上,学生双肩空空,祖父母或父母背着书包的场景更是司空见惯,这种娇生惯养所形成的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尤为重要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校教育特色,践行“赤诚心爱国,责任心做事,公正心待人,自信心律己”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一、氛围创设营造好心情

温馨的环境可以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感到身心放松,学校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从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营造了和谐温馨的心理环境。

学校设有“心语小屋”,小屋内有办公区、阅读区、沙盘区、放松区、宣泄区、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阅读区有专业书籍和心理健康书籍200余册,可供师生阅读。沙盘区供学生做沙盘游戏,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质箱里进行自我表现。个体咨询室是学生倾吐心声的地方,排解心理压力。放松区内设音乐放松椅、软垫、毛绒玩具等,学生通过音乐、图片放松,消除不良情绪。宣泄区设有发泄袋,让学生个体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释放压力,舒展身心。同时,学校利用校园电视台、心语频道、板报、讲座等多角度,多渠道向学生宣传“心语小屋”,让其明白“心语小屋”是其心灵的家园,能够敞开心扉,一吐不快。

在班级层面,着重体现“家”文化,倡导教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家里的每个成员都是团结、理解、包容和进步的。一二年级是“我爱我班”班级文化;三四年级是“班级是家”;五六年级是“我们是一家”,和谐的“家”文化让学生幸福快乐地学习、活动。教室外墙新增添“我的一帘幽梦”,玲珑剔透、色彩缤纷的珠帘穿起学生的作品,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展示特长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满怀梦想,心中充满阳光,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

二、多维培训重在修心

作为教育实施者的教师,其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辅导能力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学校注重心理师资培训,通过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心理培训和邀请专家进校开展心理讲座,丰富教师的心理专业知识。学校有兼职心理教师8人,这些教师都具有“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证书,同时每学期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心理培训,并将学习内容与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不断丰富全体教师的心理学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心理调适,为了缓解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压力,学校积极探索教师团队心理辅导模式,运用多种方式为教师减压。为了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施教能力,学校积极邀请专家做高端引领,邀请国家首批职业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高睿老师为教师开展“小学心灵成长”培训和班主任教师团体心理辅导;邀请岛城专家进行“传统文化与心理调适”培训,组织教师观看师德电影《热血教师》《放牛班的春天》《地球上的小星星》,学习电影中的教师如何针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打开学生心结,获得教育智慧,使教师真正树立起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减压了,才能用自身的积极健康且富有活力的状态来支持自己的事业。

三、课堂教学重在育心

课堂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到各学科中,打造“育心课堂”,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把期待效应、激励原则引入课堂;注重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培养健康心灵。这样,学生们在自我感受、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过程中感受幸福、享受幸福,幸福地度过每一堂课。

课堂教学的另一个渠道是每周三的“育心课堂”,结合每学期的心理主题,通过讲述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使学生获得心理支持,及时调整心态,悦纳自我,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在对中、高年级调查“我的烦恼”时,学生们畅所欲言。针对比较集中的问题:父母在课余时间给我报好几个辅导班;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唠叨,甚至打骂;自己取得进步时,家长总是随便表扬一两句就提出更高的要求,等等,学校开展了《经历风雨,方见彩虹》主题活动,通过“挫折讲座”“美文共赏”“心理故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烦恼,在面对问题时保持积极心态,学会沟通,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在良好的情绪下愉快生活、学习。

四、德育活动重在润心

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活动相融合,凸显学校国防教育特色,通过拓展训练、生命教育、体验教育、节日教育等途径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丰富情感、完善人格、学会交往,形成社会性品质。

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学校邀请海军潜艇学院国庆阅兵水兵方队的部分官兵来校,讲述训练中付出的艰辛努力,增强少先队员守纪、知礼、坚忍的品质。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中举行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抗日英雄事迹巡展。各中队开展“校园回声嘹亮”革命歌曲传唱活动,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热爱之情和爱国情愫。开展“国防训练营”“长征训练基地”等拓展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飞夺泸定桥的艰辛、爬雪山过草地的险阻,学生们在活动中身心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磨炼了意志,增强了坚韧的品质,在学习和与他人交往中自立、自律、乐观、向上的品质也不断形成。

五、特色辅导重在暖心

学校还通过开通心语信箱、学生团体辅导、沙盘游戏等多种辅导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空间。

心语信箱由心理辅导教师每天定时收取信件,对于学生的来信,依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疏导。一次,心理辅导教师从一位同学的来信中得知其因劳动委员一职被撤掉非常气愤,甚至不想上学了。教师便迅速展开了解,并积极寻求班主任和家长的帮助,和班主任老师制定疏导方案,适时找他沟通,打开心结,帮助学生走出当时的心理困境。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时间段做不同的团体心理辅导。刚入学的一年级同学,针对他们年龄小,初入新环境面临的不适,开展“认识学校,认识新朋友”辅导;即将毕业的学生会对同学及老师留恋不舍,有一定的浮躁情绪,开展“珍惜小学生活”辅导,通过团体辅导缓解他们的压力,释放压抑情绪。辅导教师有专家、有学校教师,参与辅导的人员有家长、有学生、有普通教师,每一个辅导内容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真正的教育,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触动人心灵的教育也从来都是“当春乃发生”,关注师生心理健康,才能使学校成为师生心灵栖息的乐园,健康成长的幸福家园,师生才会携手驶向幸福教育的理想彼岸……

素质教育从心开始 篇2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叶老的话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教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一句名言,深刻又形象地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不可不重视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比如,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这些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矫治,就会不断恶化、甚至影响一生。正如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所说:“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因此,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应当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会自然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的,那么怎样才能抓好我们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我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

一、从点滴抓起,抓好养成教育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知道《守则》、《规范》,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小学生因知识浅簿,经验欠缺,经历短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应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二、积极组织培训,促进养成教育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同时设计一些简单、易行、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实验证明,一项行为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形成。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晨夕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可以通过“电话”、“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当某种良好的行为或动作通过强化训练,已经渗透到他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经中的时候,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通过培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养成教育

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学校一家庭相结合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

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出身在文化层次居中的城市居民,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所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由于周围环境不够适应孩子成长之故,或多或少给我们的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受到特殊的影响。养成教育必须以家庭教育为依托。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任何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重点却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品格的培养。从事教育的人都十分清楚,任何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出家庭教育的程度与效果,每个孩子都会有家长的影子或特征。

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是人们接受教育、德育最长久的场所。家庭德育是一个人接受品德教育的开端,它可为个体人的个性和品德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学校的德育必须要以家庭教育为依托,让家庭德育成为学校德育好的助手与补充。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在学校规规矩矩的好学生,回到家却是一个无规无矩,甚至是蛮不讲理的孩子,听不得别人的意见与教育。也有这样的现象:学校要求的某些行为被孩子说成是在学校才能做的事情,而脱离了学校这一要求就不存在了。所以,出现了手拿红领巾上学,出校门随手扔废纸,甚至出口成脏的情形,都是由于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脱节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想使养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多方面、多渠道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每学年至少上课两次家教培训课,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长的科学文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一方面提高家长对于学生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的教育具有一致性,形成合力,这样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以后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

四、教师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树立师表,蜡炬不成灰。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

五、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们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优秀小组的评比,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教育要从心开始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22-01

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特别是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艺术,因此,教育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招一式”,使育人工作更具艺术的魅力。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营造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作为班主任,课室就是卧室,学生就是孩子,首先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更好得开展教育工作。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垃圾桶,他偏把垃圾往地下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随意吐痰吐口水,甚至采摘践踏花草等。后来,我在课室里粘贴了“课室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健康就是一个简单的动作”等宣传标语。而且我注重言传身教,看到地下有垃圾会及时捡起来放到垃圾桶,学生果然自觉起来了,慢慢改掉坏习惯,连零食也少吃啦。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教师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学会赏识、学会赞美,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首先,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班学生陈国权时常上课没精打采,于是经常找他闲聊,了解到他因学习压力过重,致使学习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结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经过多次的心理疏导,他的情绪终于较为稳定,成绩也稳步上升,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欣慰!看来,高中生心理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善于挖掘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课堂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备课时注重挖掘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如创设情景导入,播放音乐、讲故事、放视频和影片等,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课堂上注意运用幽默语言调节气氛,如遇到学生不会回答时,会调侃道“何不找现场观众帮忙呢?”。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失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对课堂上轻微违纪的学生,可以目代言,使用体态语言,给其警告,以保护其自尊心,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加强与家长沟通,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我时常通过校讯通给家长发短信,把孩子在校表现、学习成绩、心理变化等问题反映给家长。如学生应试心理差,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素质教育从心开始 篇4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教育影响的主导者、支配者, 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

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情姿态、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的表现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 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培养合格人才, 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查阅相关资料, 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抑郁、焦虑、担心、精神不振等几种情况。造成教师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工作负荷过重

据调查, 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 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 如此长期的超负荷运转, 容易使教师疲惫不堪, 身心疾病增加, 心理负担沉重。

2. 社会期望过高

在人们的眼里, 教师被模式化了, 不可逾越规范, 他们必须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刻苦耐劳、兢兢业业、诚实俭朴等形象展示于人, 并时刻检点自己。这种角色期望使教师的心理长期受到压抑, 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处事拘谨, 甚至强迫控制自己正常的需要和行为。

3. 心理压力过大

在一些家长眼里, 学生成绩好坏、能否升入重点中学都是老师一个人的事, 只要孩子不成才就是没遇到好老师。而且, 有些媒体不理解教师所做的工作以及教师的心理伤害, 盯住教师一些失误过分炒作, 给教师带来了严重的心灵伤害, 加重了教师的精神负担。

4. 人际交往狭窄

首先, 从工作性质来看, 教师工作繁重, 工作环境相对封闭, 许多教师每天接触的人只有同事、学生、家人, 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其次, 由于教师的工作繁杂而细碎, 需要认真细致, 长期如此, 易形成过度计较的性格特点。由此造成教师在人际交往时发生障碍, 性格忧郁孤僻。

5. 工资待遇一般

目前教师工资收入与社会其他行业待遇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特别是在跟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 觉得自己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不尽如人意”, 由此产生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便常常侵袭着教师的心灵。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法

1. 教育教师调适生活节律

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 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就要根据四时气候之变化安排生活作息,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才能使人“心安而不惧”。

2. 教育教师追求人生价值

教师要保持自身心理健康, 就要正视客观现实, 确立科学的人生观, 树立崇高的理想, 追求人生价值, 加强自我修养, 自觉把塑造人格、提高思想道德水准作为心理保健的核心内容。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矛盾冲突, 正确对待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3. 教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身为教师,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 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 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达到新的教学要求, 才能寻求新的发展, 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4. 教育教师换个角度想问题

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生活中所谓的“失败”。很多时候, 这种失败实际上只是教师个人主观上体验到的挫折, 不一定是客观的。

5. 教育教师不要盲目地攀比

干着自己的工作去跟人家比生活, 这容易导致教师的心态或心理失衡。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年代, 成败得失, 此起彼伏, 是常有的事, 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 有时候要站得高一些, 看得远一些。这样, 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境界。

6. 教育教师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可以试着在学校之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 比如集邮、写作、建立个人博客等等, 使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教育心得体会之教育从心开始 篇5

关键词:班级管理;高中班主任;用心

一、管理班级要用心,做到了解学生

不管是学生还是成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更要以朋友的身份,用心和学生交流。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除了教会学生必要的学科文化知识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掌握和端正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学习紧张的.高中时期,学生的课外活动相当匮乏,无非是课间时间在走廊里走走,这便是学生的全部课余生活,学生在感到学习压力的过程中无处宣泄,就容易极端行事。班主任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发生,要适当地组织课外活动,如利用十分钟时间,组织学生才艺表演,形式可以有讲笑话、唱歌、讲段子等,通过这短短的十分钟活动,既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又使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为管理好班级提供依据。

二、管理班级要有爱心,做到关爱学生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教师队伍的核心,也是学生解决学习以及生活问题最易求助的对象。所以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想得到其他教师以及自己学生的充分认可,就要做到有爱心,对生活中的小事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正面的形象,使学生信服。

一名有爱心的班主任要有管理学生持之以恒的恒心,学生终归是学生,同样的问题会犯两次,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心烦意乱,急之燥之。例如,当学生因为身体原因迟到时,首先要做到体谅学生,信任学生,再仔细调查事情的原因,要掌握语言技巧,感化学生。另外,对于因故没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作出判断,避免其他学生产生嫉妒、盲从心理。

三、管理班级特别需要有耐心

耐心是一名教师的重要素质。对学生失去耐心就等于失败。优秀学生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跟踪,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后进生的辅导、偏急生的纠正要一次又一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耐心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爱戴,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改变,从心开始 篇6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转化;激励

G64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这是党和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教育的對象是人,人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认知体,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教师必须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就成为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价值追求和根本任务。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来自有着不同背景的家庭,他们的行为表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同家庭状况和成长经历的折射。如何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培育班级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又能兼顾个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这是班主任普遍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但从根本上说,育人的根本在育心;改变学生,首先从改变学生的思想开始。

由于有些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孩子成长经历比较曲折,造成一些孩子在思想、行为上出现某些偏差。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时期,是学生由不成熟的少年向成熟的青年过渡时期。学生心理不稳定但喜欢彰显个性,性格比较叛逆。其叛逆心理表现为有些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喜欢通过暴力的方式,如专搞恶作剧;或通过消极赌气的方式,对师长的教育不予理睬,对老师的指导毫无理由的抵触和反对。如果是家庭背景比较复杂和成长经历比较曲折的学生,这个阶段心理和行为会出现“变态”的情况:如首先是性格孤僻、乖戾,个性极不稳定,处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不择手段来满足个人的欲求,养成较强的破坏欲和损人利己的恶习;其次是情感不稳定,脆弱而且起伏剧烈,喜怒无常,狂躁难以自制,易走极端;再次是造成猜忌心极重,心胸狭窄,报复心强,难容于人。本班有一个女生小丽同学就出现这种情况。这位同学自幼生活在一个亲人关系极其不和的家庭里,母亲因为不堪忍受家庭的压力自杀而亡,父亲再婚。尽管她的家庭因其母亲的死去而平静下来,家庭关系趋向缓和,继母待其也不错,但由于童年的不幸遭遇给她的心灵深深留下了烙印,她恐惧、悲愤、困惑的心理得不到有效的疏导,性情在尚未成型之前已被严重扭曲,出现了“变态”。在日常生活中,小丽同学同学仇视一切人和事物,对任何人都是冷眼漠视,甚至连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在她看来都是不怀好意;外表看来十分冷酷,好胜争强,特别喜欢标榜与众不同,但情感却脆弱而起伏剧烈,有时沉默不语,一言不发;有时却如同癫狂一样无缘无故地大吵大闹,大笑大哭,毫不顾忌;有时肆意地欺负同学,常常把大腿放在同桌身上,经常以撕破别人的作业本、损坏别人的东西为乐,更有甚者,有时殴打同学,把课桌、课凳推倒,踢门打窗以肆意发泄,有较强的暴力倾向。

针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使用强硬的方法进行教育,不但收不到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心理上的严重对抗,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单一的说理教育,又不能从思想上感化她。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想把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去,坚持对其进行“心育”。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理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几个层次:第一、生理需要;第二、安全需要;第三、爱与隶属需要;第四、尊重的需要;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实践表明:需要的层次越高,主体在实现需要后,对主体的情绪、认识和活动的影响就越大。因此,首先笔者想方设法为其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满足其对安全的需要,于是笔者曾屡次专访她的家,与其家长进行详谈,深入了解其家庭情况,并说服她的家人,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从孩子的将来的大局出发,尽量减少生活上的摩擦,要尽量创设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以尽量消除其对生活、对家庭的恐惧的阴影,让其脆弱而孤独的心灵重新敞开,在感到安全的环境下尽量恢复平和;在班里,笔者尽量减少一些条条框框的规矩,尽量减少一些对学生的不必要的约束,创设一种民主、平和、充满人情味的氛围,让他们尽量生活在互相信赖、平等而安详的环境之中,让大家感到舒适和安全,而不是让他们每天回到班级里面都感到学业的沉重压力,而不是让他们每天都生活在对老师的指责的担惊受怕之中。本班通过创设这样的环境,让每一个同学包括这位心灵曾受过创伤并出现变态的同学都受到这样新的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以满足她在潜意识里对安全的需要甚至渴望。

其次,笔者深知开展思想工作必须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因此笔者在与她交往过程中尽量避开其缺点,设法消除其敌视情绪,尽量寻找其感兴趣的话题来谈话,将其视作普通同学,在生活、学习给以朋友般的关怀和鼓励,让她明白自己是受到尊重而不是受到歧视。起先,她还是心怀戒备,但谈话多了,她逐渐消除了心理的芥蒂,也把我视作朋友。然后笔者鼓励其讲出心里话,讲出心里的烦恼,并非常认真倾听其倾诉,然后慢慢地指出她的错误或存在的缺点,让其一点点地改正过来,改正一点在德育评比上给予加分。这一招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恶习形成的时间太长,难以一下子就改正过来,因此,她的毛病屡次“发作”,有时甚至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我深知她的缺点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她的缺点也并非一朝一夕可改正,所以我并没有灰心气馁,并没有因此而对她横加指责,大发雷霆,而是不舍不弃、不厌其烦地引导她、教导她。

而且,笔者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工作上都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学生立下一个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她,譬如在班级的清洁卫生方面,笔者要求班中同学要自觉保持教室的清洁,见到地面的垃圾要主动捡起来,但小丽同学同学却习惯随地丢垃圾,而且屡教不改,每次要求她把她自己丢的垃圾捡起来,她总是说这不是她扔的。于是每次走到她的课桌的时候,我总是自觉地把她丢的垃圾捡起来,如此几次,她终于意识到她的这样的行为的不对,因此此后每次我走近她的课桌的时候,她总是非常紧张地往地面下瞧,看看地面是否有垃圾,她也逐渐改掉养成已久的习惯,我终于用无声的行为而不是用责备和教训的方式使一个性格非常固执的学生非常自觉地改掉不良的习惯。

最后,笔者通常用压力和动力相结合的方法,用激励的方式去促进她的进步,每次她只要有一些进步,哪怕进步只是那么一丁点,我都会特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予肯定和表扬,记得有一次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我要求全班的同學推荐一个进步最大的同学去将文明班的牌匾挂起来,结果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推荐小丽同学同学,结果我让小丽同学同学把牌匾挂起来,她先是感到非常惊讶,然后非常兴奋地将牌匾挂起来,从此以后她变得更乖,变得更加守纪律,用任课的老师的话来评价就是“她仿佛脱胎换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另外,由于她曾经参与一起打群架的事件,还有其他的违纪行为,结果她的德育分被扣严重,分数过低她被转为试读生,所以她除了在本学期内必须不再有违纪行为外,还得争取加分机会,保证本学期的德育分达到及格才能转为正读生。我发现她的写作能力颇强,写出来的文章颇有感染力,于是我鼓励她多写文章,多投稿,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分。果然,她的写作热情被激起,非常积极地向学校的广播站投稿,而且有好几篇优秀的文章被学校录取,我也定期总结,并且都在班会课上表扬她。她的创作热情更加高,向学校的广播站投了更多的稿件。因此,一个学期下来,班里的投稿任务完成,她的德育分也及格,更为重要的不但她的写作水平的得到了长足的提高,而且她也改掉了懒散、无所事事的不良习惯,变得更加追求上进,更加勤奋好学,成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亲眼目睹小丽同学同学在如此短的时间能有如此巨大的转变,我颇为欣慰,也感慨万千,我亲身感受到这样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当不好的老师”。因而,我更加感觉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在于它是一个启迪莘莘学子,指引芸芸众生,培育精神和灵魂,塑造品格和性情的职业。我的思想伴随着小丽同学同学的成长而成长,我深深感觉到育人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但育人的窍门在于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从思想上改变一个人的认识就可改变一个人的一切行为,也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心。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何文杰,女,广东湛江人,1979年10月出生,学历:大学本科;

爱生,从心开始 篇7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 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万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 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 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基本原则。

首先, 要尊重学生。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 所以把人格看得尤为重要, 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 即使学生犯了错误, 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 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谆谆教导, 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地训斥, 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 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其次, 老师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老师爱学生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要管教, 不要把学生当作宠物, 只求他听话, 其余随他去。管要讲原则, 严而有爱。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是“恨铁不成钢”, 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 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器。老师有爱心, 学生才能更加爱老师。只有师生感情不断加深, 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如果你对学生的爱心还不够, 那么你就得去培养自己的爱心, 当班主任不要只是看到烦人的日常事务, 而是要看到教室里几十个活泼的生命。班主任这位学校里的“家长”还必须要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协助。但也有少数家长, 每次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邀请, 都绷紧神经, 戒备重重;如果你能抽出一点时间, 做一次家访, 给家长捎去孩子最近在校做了些什么好事的好消息, 这样不仅能溶解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冰墙”, 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每到期中、期末, 家长会的光荣榜上多列表扬细目表, 多表扬更多学生。试问, 谁不盼望别人赞扬?谁会不肯亲近赞扬自己的人?如果班中的多数学生都因此亲近、尊敬班主任, 这样的班怎会带不好?当然, 德育工作有时也要用到处罚的方法。不少人认为德育工作中只要有处罚, 师生关系就必然处理不好, 其实不然, 只要你公平公正, 罚得有分寸;只要你尊重学生, 不侮辱他们的人格, 学生就能感受到你的爱。当然你还必须要讲道理———不管是处罚前还是处罚后, 你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学生嘴里不说, 但他会知道你是爱他的, 这样师生间就有了信任, 误会减少, 感情会更加深。由于师生关系好, 班里的气氛也会随之好起来, 学生学得愉快, 教师教得也愉快。

二、量化管理抓落实

量化管理原来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方法, 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其可行性和操作性也是很强的。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 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强化的措施。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制力, 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客体, 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 已具备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量化管理, 可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量化管理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 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 通过从整体着眼, 从细处着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如: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为个“迟到”问题, 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 以至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 班级有检查, 罚扫地等管理制度, 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 促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开学第一天, 我就向学生宣布诸如此类简单合理而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 并要切实执行, 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班主任是个言出必行的人。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学习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思想环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教室环境中可布置几张班级集体照、学生专刊等, 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

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 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 我班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互帮小组, 各小组进行评比, 像设立“学习擂台”、“一帮一”、“争夺流动红旗”等, 使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 (这里, 我想说明“竞争”必须是“明争”, 决非“暗斗”。) , 从个人到小组, 从小组到大组, 再从大组到全班, 进行竞争。好的同学之间开展竞争, 中等同学之间开展竞争, 较差的同学也不愿落后, 使比、学、赶、帮在班级蔚然成风。实际上每个同学都愿意向上, 都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生, 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 就能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 就要以学生为主体, 使之获得主动的发展。由此才能形成从自发到自觉、自律、自强、进取的班风, 才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挖掘潜能, 全方位提高素质。

摘要:班主任要以学生为主才能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一个好的班主任要以理解、尊重为基础, 以爱心为出发点, 在班级工作中要量化管理抓落实, 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还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

企业“整合”从心开始 篇8

“整合”一词如此“热销”, 有其深层原因。中国加入W TO已经8年, 众多国有企业正全面经受国际竞争的严峻考验。激烈的市场攻防战由此打响, 没有“准备好”的企业, 来不及探知水深水浅, 就迎战波诡云谲的市场风浪。在这种大背景下, “整合”作为企业主动应对外部生存环境的剧烈变化、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主动进攻”能力的战略思维, 自然成为众多企业领导人的不二选择。道理很简单, 犹豫不决、等待观望, 最终迎来的只能是被动挨打、淘汰出局。

近年来, 通过积极践行“整合”思维, 成功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以钢铁企业为例, 随着国内钢铁行业的逐步开放, 钢铁业进行深层次整合已势在必行。面对来势汹汹的国际竞争对手、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和钢材市场供需平衡的改变, 钢铁企业必须审时度势, 及时调整战略, 妥善应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上海宝钢、甘肃酒钢、华菱湘钢等国内知名钢铁企业, 都是通过大力践行“整合”思维, 成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现管理优化和产品升级的。毫不夸张地说, “整合”已的确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统一员工思想、凝聚员工智慧、高效利用资源的一剂良方。

“整合”处方须慎用

“整合”是剂良方不假, 可要由此认定它为普遍适用的“万能良药”, 陷于困境的企业只要一“整”就“灵”, 难免有失偏颇。

“整合”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手段, 只是决策者众多备选策略的一种。是否选择“整合”, 要看“整合”需要付出的代价与采取其他能达到同样目的的策略相比, “性价比”是否最优、成本是否最低、对企业的冲击是否最小。

不仅如此, “整合”作为企业重铸发展目标、再造管理流程、增强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发挥各种资源潜力的有效手段, 虽然广受青睐, 但要成功实施, 却绝非易事。这不仅是因为它需要企业高层必须具备坚定信念, 采取清晰明确、行之有效的“整合”策略, 更在于它所追求的“移风易俗”、“春风化雨”般的整合效果。

要成功实施“整合”, 除了必须做到决心坚定、目标明确、策略周详、措施完备外, 还必须把各种影响“整合”推进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估计足, 把各种显性和隐性矛盾分析透, 将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考虑充分。

之所以要考虑得这么复杂, 就在于“整合”本身就是一项风险极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考验着企业领导人的智慧和毅力, 更考验着政策执行者的能力和决心。

具体到运作层面, 可以说, “整”是“破旧”, “合”是“立新”;“整”是“形式”, “合”是“内容”;“整”是扬弃, “合”是重铸。“整”要看“整”得是否彻底、到位;“合”要看“合”得是否科学、融洽。“整”得中途半端、浅尝辄止, 不但无关痛痒、惰性依旧, 还会使企业陷入自相矛盾的“信任危机”之中。“合”得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既浪费了资源, 又人为地制造了新的矛盾, 企业也会陷入内耗之中而不能自拔。

改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整合”也是一样。企业选择了“整合”, 也就等于选择了自己给自己动“手术”, 如此“人命关天”的大事, 事前不进行周密完备的安排, 不对“手术”方案进行仔细充分的研究、论证是不可想象的。

“整合”给企业带来的“阵痛”会是“全方位”的, 如何顺利度过企业的这一“非常时期”, 是“整合”战略实施之前, 就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

绕不开的“心理整合”关

我们常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上的深刻认识, 就不会有行动上的步调一致。思想认识不到位, 行动就不会到位, “整合”也是一样。

如果被整合对象从“整合”伊始就心怀抵触、处处掣肘, 对事关“整合”的各项政令措施是能拖就拖、阳奉阴违, 不仅会增大“整合”的难度和成本, 甚至可能会使“整合”如“泥牛入海”, 最终以失败告终。反之, 如果企业领导人在“整合”伊始就牢牢地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整合”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要完成的任务阐述明确、分析透彻, 对“整合”最终给企业和员工带来的好处知无不言、信息共享, 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化阻力为动力、化抵触为合作, 还能最大限度地坚定企业领导人成功实施“整合”的信心, 达到人心“思整”的效果。所以说, 同样是“整合”, 其结果却极有可能是“冰火两重天”。

员工态度是“整合”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确保“整合”成功的众多关键因素中, 获得员工的“真心支持”最为重要。它是确保“整合”成功的“民意基础”和最终决定因素。而要获得员工的真心支持, 就必须首先获得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 也就是员工对自己是企业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这是企业做好一切工作的心理基础和士气保证。

道理很简单, 员工只有具备了对组织高度的认同感, 才会将精力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去。面对企业“整合”这样的大事, 才不会“置身事外”、“袖手旁观”。看到企业存在的管理漏洞和浪费现象才不会“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而是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保驾护航”, 真正做到“以厂为家”。

反过来,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 只要站在全局的高度, 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为宽广的胸襟”, 在推进“整合”的历史进程中, 变“利益整合”思维为“合作共赢”思维, 变“冰冷”的政令措施为“人性化”的变革宣传, 依靠“开放的信息平台”、“良好的交流沟通”、“妥善的分流渠道”、“得体的心理疏导”, 真正建立起“决策科学、管理高效、反应灵活”的“中枢神经”, 真正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和谐发展环境, 真正形成“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干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绩效考核体系和“新陈代谢”功能, 就一定会赢得广大员工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如果企业在推进“整合”的过程中, 企业高管与基层员工能够“相互理解、密切配合、有效沟通、良性互动”, 在新旧“两种管理思想、两种管理模式、两种经营理念、两种企业文化”的“交锋”和“碰撞”中, 找到“殊途同归”的利益交汇点, 结成一种“利益攸关、命运相连、团结进取、和谐共赢”的特殊矛盾统一体, 大家“同坐一条船”, 就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整合”带来的现实压力, 更能深切地体味出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使企业上下真正实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从而收到“同舟共济”的整合效果。

沟通从心开始 篇9

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感慨, 现在的学生, 越来越难管理。确实, 时代变了, 学生变了, 我们的管理理念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辅导员应本着人文关怀的理念,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其实, 学生很希望与老师特别是辅导员沟通。记得我带的一个班在大一的时候, 有一个来自桃江的男孩子, 性格比较内向, 规规矩矩, 属于不用老师多操心的那种, 所以我也就没给他以更多的关注。有一天早晨他没去做早操, 在床上睡觉, 开始我不太在意, 以为他身体不舒服。第二天早上, 他又没去做早操, 这次我批评了他。结果他在我的办公桌上给我留了一封信, 说他是故意这样做的, 以便引起我的注意, 我批评了他, 他反而感到很高兴。这件事情充分地说明了学生是多么希望老师能多关注他, 与他多交流。可能我们有些辅导员在想, 现在的学生, 哪怕你讲得再多也没用, 他不会听, 甚至他还嫌你啰唆。其实不然, 要看辅导员怎样去教育, 用一句XX公司的广告词就是“沟通从心开始”。

1. 加强自身的修养

如果我们成为了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威严, 但学生又敢亲近你的辅导员, 那么我们的沟通就成功了一半, 所以要想沟通成功, 首先我们辅导员得加强自身的修养。比如言而有信、做事果断、不歧视“差生”等。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服装系一班, 开始学生不太讲卫生, 乱丢垃圾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趁做眼保健操的时间, 我就到教室里检查。第一次, 发现学生座位下有垃圾, 我告诉他座位下有垃圾, 并帮他拾起丢进垃圾桶; 第二次发现垃圾, 我警告他, 要他亲自捡起; 第三次, 扣分、罚扫地。所以, 每次做眼保健操时, 只要我一站在讲台上, 学生就会边做操边检查座位下有没有垃圾。我这样做, 就是为了要让学生认为我是一位既爱卫生又有责任心的辅导员。再比如安排座位, 大一我班上实行轮换制, 到了大二、大三, 为了达到既适当地保护“优生”, 又不歧视“差生”的目的, 我就采取了按成绩和轮换相结合的方式。每次考试成绩前25名的同学坐前面, 进步特别大的5名同学也坐前面, 其余的座位实行轮换制。结果既实现了公平, 又鼓励了学生努力学习。

2. 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

有些辅导员, 学生一犯错误, 就大肆批评, 导致学生对其敬而远之, 这样以后再沟通的话就难以进行。有些辅导员可能大谈特谈大道理小道理, 结果学生会认为你婆婆妈妈。记得有一次上地理课的时候, 我班上有一个同学由于老师不是很严, 又加上他地理成绩不是很好, 结果他一节课就在操场上打篮球。那天放学后, 我把他喊到我办公室, 搬了条凳子让他坐下, 然后我就一言不发, 做我自己的事情。开始前30分钟, 他也低着头, 一声不吭。后来他终于沉不住气了, 说: “王老师, 对不起, 我错了, 下次不会了。”然后我只问了他一句话: “下次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怎么办? 请你把它写下来。”然后我拿了本子叫他在上面写好后就要他走了。结果从那次后, 他改变了很多。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不见得要说得多, 有时沉默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同时, 我发现, 大部分辅导员的沟通教育通常是在学生厌学或犯错之后进行, 结果造成了师生间的矛盾和冲突。如果, 反过来, 我们在事发之前进行沟通教育, 那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 最让人烦心的是“双差生”的教育。他们不仅成绩差, 性格品德也存在问题, 还要影响其他同学。老师说话重点, 他还会顶撞老师。对这样的学生, 我个人认为, 辅导员要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并且公开在班上表扬, 让他们找到自信, 同时也使他们不好意思再去犯错。

3. 付出真诚的师爱

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 不能去训斥甚至去挖苦他们, 而应该在情与理方面多做疏导工作。在学生犯错误后对学生进行教育时, 要先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分析问题, 与他们真诚交流, 给予他们宽容、尊重、理解, 等他们消除抵触情绪后, 再从老师的角度以及社会的角度给他们分析问题, 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就很乐意接受老师的观点, 往往能够心悦诚服地去改正错误, 事情也就能得到完满解决。

总之, 与学生沟通是一门艺术, 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摘要:辅导员的班级管理, 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这是管理好班级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想沟通成功, 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 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 并付出真诚的师爱。

沟通从心开始 篇10

企业是个有生命的有机体, 而沟通则是机体内的血管, 通过流动来给组织系统提供养分, 实现机体的良性循环。管理沟通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实质。管理不是门艺术, 也不是科学, 而是实践, 其业绩目标的最终完成来体现企业的价值。

企业管理有四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而贯穿在其中的一条主线即为沟通。沟通为实现其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没有沟通, 就没有管理, 没有沟通, 管理只是一种设想和缺乏活力的机械行为。沟通是企业组织中的生命线。好像一个组织生命体中的血管一样, 贯穿全身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 促进身体循环, 提供补充各种各样的养分, 形成生命的有机体。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离不开沟通。日常管理工作即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全部借助于管理沟通才得以顺利进行。业务管理的核心是在深入了解顾客和市场的基础上, 向企业的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群提供适合其综合需要的服务和产品, 而与市场进行互动, 就需要沟通。财务管理中财务数据的及时获得和整理、分析、汇总、分发、传送, 更是企业管理层监督企业运行状态的权威依据, 为典型的沟通行为。人力资源管理更是直接以一刻也离不开沟通的人为管理对象, 只有良好的管理沟通才能打通人们的才智与心灵之门, 激励人, 挖掘人的潜能, 更好的为企业创造价值。

管理沟通是创造和提升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主要方式和工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创造出一种企业独有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使企业管理的外在需求转化为企业员工自在的观念和自觉的行为模式, 认同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及使命。而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塑造, 其实质是一种思想、观点、情感和灵魂的沟通, 是管理沟通的最高形式和内容。没有沟通, 就没有对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理解与共识, 更不可能认同企业共同使命。

管理沟通更是管理创新的必要途径和肥沃土壤。许多新的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出台, 无不是经过数次沟通、碰撞的结果, 以提高企业管理沟通效率与绩效为目的, 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率。

某种意义上讲, 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沟通, 沟通的确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实质和灵魂。

在企业管理中, 无论是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认识的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外界的交流, 都离不开沟通。对生产工人的研究表明, 他们每小时进行16到46分钟的沟通活动, 甚至16分钟的最低数字也是每4分钟进行一次沟通。组织等级越高, 花费在沟通上的时间也就越多。对于完成生产任务的基层主管来说, 各种研究表明, 通常工作时间的20%到50%用语语言沟通。当通过文字工作增加沟通时, 这些数字增加到29%到64%。用于中层和高层的管理人员, 我们发现, 经理时间的66%到87%用于语言 (面对面和电话) 沟通。

当今受到企业家信赖的走动管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知识员工管理等管理创新, 不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沟通效率与绩效为目的, 就是以加强和加速企业管理沟通为途径。可以说, 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而管理沟通的效能和效率, 也就是企业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的那样, “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 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

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 不难发现, 在管理学的范畴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这三个阶段, 其总的趋势是管理的软化。而在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管理的软化就是沟通的升华, 即沟通从硬性向柔性的转变, 从物性向人性的转变。二十一世纪,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的企业所实施的文化管理大都包含着很大的一部分人性管理。

人性的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而有效的沟通又离不开必要的管理, 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 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内部而言, 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的企业, 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 因此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 为了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 人们则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对企业自身而言, 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 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对与个人而言, 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 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身处一个贸易公司, 公司内部沟通现出现严重问题, 虽然领导层的每一个领导都深知一切结症均源自各级沟通不畅, 但又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来解决沟通。公司没有一个切实的方法进行沟通, 而平时的沟通又仅限于聊天, 只达到了“沟”的目的, 却无“通”的结果。

管理人员中大多数人认为沟通是工作的一部分, 没错但沟通的内容不一定全是工作内容。要想沟通达到很好的效果, 首先谈话人的价值观要基本符合, 否则越沟通问题越复杂。应该尽快分清是哪部分人员沟通不太理想。首先应该与各部门相关人员单独谈话, 了解部门经理们的想法和其是否拥有良好沟通意识。若没有应该先培养, 得一层层培养所有的员工有沟通的意愿。

由上而下的沟通和由下而上的沟通, 看似为一类沟通的两个方向, 实质却大有不同。因为地位上的差异, 以及因此而生的微妙心理, 由上往下的沟通比较快也比较容易, 由下往上的沟通比较慢也比较困难, 这也被著名的管理培训师余世维称为地位差异而导致的障碍。

由下而上的沟通一旦严重积累到一定程度, 必然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够充分, 除此之外, 也可能会压抑下层员工的积极性, 甚至导致内部产生消极态度和对抗情绪。很多企业都存在着沟通不善的难题。分析其原因可以看出领导对沟通的反应是一个比较大的绊脚石。领导对于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回馈表现的不热情, 不重视, 合理化建议抛掷一边。不断的打击员工的工作热情。长此以往公司就变得毫无生机。公司内部小人当道, 领导宠信打小报告的员工。每个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性质不同, 所以在工作过程中都会有鸡毛蒜皮的事发生, 而一些小人就会加油添醋, 领导就盲目批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建立互相信任的沟通环境。作为一个综合管理的经理要表现出应有的魄力, 查找本公司沟通不善的根源, 并有力的予以解决。如果领导知道问题的所在而不进行改正那这个公司就是毫无生机的机器人公司。

加强沟通没有一个强硬人物促使公司形成沟通环境是不行的。问题如果主要出在领导身上, 领导不重视员工的呼声, 对一些建议无动于衷, 挫伤了员工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导致谁也不爱说实话, 因为说了也是白说, 况且切中时弊还有可能会触及到个别人的私利, 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何苦呢?面对面都不想说, 去搞电子论坛、网上信箱一定是白忙。解决这个问题有几个思路:

(1) 说服领导, 从公司的利益出发。不过这样面对面地否定他以往的做法, 有一些人不一定能接受。因为根据你的描述, 他一定是一个自负且武断的人。

(2) 让同仁信任你, 只能证明给他看他提的建议得到了落实。要做到这一点刚开始也许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还得讲究策略, 不能直来直去。这一步应该从你关系最好的同事开始, 引导他讲实话, 提练出最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就这个敏感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在适当的时候向领导提出来, 争取他的采纳。

(3) 只要他开始采纳一个合理建议, 则同仁们会相信沟通的效率, 逐步引导, 慢慢扩大沟通的范围, 从而形成员工喜爱沟通的良好习惯, 为公司经营管理的持续改善创造条件。

沟通不畅也可能是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造成的,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 最好的方法是优化机构。环境是领导风格和公司文化决定的问题, 对沟通的影响只有客观帮助。沟通的跟进, 但是善意应该是所有管理手段的态度而不单指沟通, 复杂的沟通必须用书面来转达。任何有效管理都应有的原则, 但以利益说服领导并不一定有效, 判断领导是否武断还是太早。建立信任感, 引导坦诚沟通, 建立个人的利益感, 争取天时地利人和, 逐渐培训领导, 这些都是任何有效管理中应对抵触情绪的一些激励手法, 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沟通技巧。管理原则是尊重。

首先要分清沟通问题最严重的环节在哪里?是部门之间的沟通?还是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如果是部门之间的沟通问题很大, 要考虑是不是公司的组织结构或者管理体系的问题。同时要对公司的沟通环境、沟通渠道、员工的沟通技巧进行审视。沟通环境指的是企业文化, 公司从高层管理者开始的各层管理人员是否鼓励员工畅所欲言, 是否真正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渠道包括比如例会制、电子公报板、建议箱等等这些是否建立?公司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是否掌握比较好的沟通技巧, 这一点可以通过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而获得提高。建立一套沟通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包括:例会、工作组沟通会、特殊任务组等, 个人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也有助于内部沟通。当然沟通不在于你要说什么, 而在于你说的被人如何去理解, 必要的管理培训、沟通“体系”的建立更有助于管理层的意思表达。

目前, 我国企业, 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 管理层和员工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沟通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建立起由现代化技术支撑的、通畅有效的沟通网络已经成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 研究我国企业的沟通管理, 即具有科学建设的长远意义, 又具有一定的现实紧迫性。对于个人而言, 沟通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课程, 提高自己的沟通技能应该上升到战略高度。每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沟通, 重视沟通的主动性和双向性, 只有这样, 才能够进步得更快, 企业才能够发展更顺畅更高效。

沟通从心开始 篇11

如何沟通,这是我们特别关注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能平等地与孩子交换意见,即使孩子做出了在大人看来不可容忍的事情,也应该心平气和地去认真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地去理解孩子……

一、多样沟通方式让孩子信任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烦恼或郁闷时,应该耐心地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真实的、细微的想法,并进行恰当的鼓励,使孩子克服自卑,看到希望,增添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产生“我能行”的良好感觉,满怀信心地向前走。

首先是平等协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向你提出各种各样的精神上、物质上的要求。对孩子的要求,我们应该及时地、仔细地关注和重视,想一想这些要求是否合理,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动机是什么,通过与孩子商量的办法进行沟通,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支持孩子。

其次是牵线搭桥。有时候当家长与孩子在某种不能沟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孩子的知心朋友,也可以是孩子最信任的大人来做工作,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是笔墨沟通。某些家长一发现孩子犯错误,特别是犯品德上的错误时,往往恨得“咬牙切齿”,认为必须严厉惩罚,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家长应该及时指出孩子所犯错误的性质,让他知错就改,并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当面不好说可以通过写信的形式,让他认识到错误。这样做,不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加深了父母之间的情感,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

二、丰富沟通内容寻找对话窗口

父母与孩子沟通,不仅要通过多种渠道,讲究多种方式,还应有丰富的内容。现在,一般家庭主要是通过“饭桌形式”或晚上“陪谈”与孩子沟通,而内容则主要是学习情况或生活起居,其他则很贫乏。学习型的家庭,交谈内容是很广泛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沟通的内容,而在此过程中彼此都可开拓视野,实现知识上的互补,思想上的互启,情感上的互通,彼此相得益彰,既感到融洽,又能达到素质上提高的目的。一般来讲,可有以下内容:

1.市场信息反馈。父母有意识地与子女一起接触市场,或观察,或购物,回到家中,一起讨论商品的品种、质量、价格,营业员的服务,新产品的式样包装等,父母再通过比较、鉴别、分析、褒贬等方式,向子女灌输市场、质量、服务、信誉和科技等观念,并听取子女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取得共识。

2.讨论新鲜事物。父母和子女把在社会上、单位里、学校中所接触到的特殊、有趣、奇怪的事物列举出来一起叙述、判断、推测其因果缘由,从而开拓信息渠道,获得较多的间接知识,学会科学分析的方法。

3.活动交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活动数量增多、内容丰富,如家庭成员的生日,祝贺升学、参军等,家里总要热闹一番。借此机会,父母应该有意识地鼓励、促进孩子去进行一些社交活动,在活动中让子女成为小主人,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立的能力,增强其责任感。

4.影视评论。影视为大家所喜爱,应充分利用影视手段提高子女和父母自身的美学素养、道德修养和鉴别能力。父母乐于和孩子一起观看他(她)所喜欢的影视片,注意选择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的片子。观看时,父母要善于透过影视情景,去引导子女进行评论,从中发现他(她)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一旦有误,及时矫正。

5.共同解决困难问题。为提高孩子的智力,锻炼其独立自主能力,父母应设置一些疑难问题让他们去解决,在解决过程中,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确立效率、质量的观念。如母亲缝被子,让子女穿针,每一次计算时间,激励其努力,穿快穿好;再如烧菜,让孩子解决作料按怎样的顺序放比较好的问题;拆散的玩具怎样既快又好地复原等,让子女既尝到解决问题过程的艰难,又尝到解决困难获得成功后的愉悦。

沟通,是相互尊重,认可对方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对方的思想和意志,企图越俎代庖,以自己的心境代替对方的心境,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代替对方的价值标准。作为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活动空间。

沟通,是彼此敞开心扉,进行心灵对话,真诚倾听和倾诉,既增进相互了解,更努力理解彼此的心境和思维方式,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特别是正在读中年级的孩子,更应以和蔼的目光唤起子女倾诉自己心中感受和困惑的愿望,并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认可。当然,在此过程中,父母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因势利导,巧妙地发挥引领和提升的作用,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育人当从心开始 篇12

读完这则故事, 笔者深受触动。“拿掉些”与“再添点”看起来仅仅只是售货方式的不同, 但给人的却是不同感受, 它闪现出经营者智慧的光芒。虽然艾丽莎的“再添点”, 售出的糖和别人是一样的、量也是一样, 但它却符合了顾客的微妙心理, 让人感到分量给足了, 自然就乐于登门。这也带给我们教育人一些更多的思考, 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我们平时的教育, 为什么我们教育总是收不到理想的效果?为什么学生总是对我们的教育置之不理?甚至还会产生逆反情绪……其实, 原因很简单, 更多的时候我们也是和故事中其他售货员一样,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根本没有照顾抑或是考虑过他们的心理感受, 自然就很难滋生出理想的教育效果。育人者难道不应从以上的故事中警醒吗?有效的教育当从心开始的。

首先, 育人者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尝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的年龄、知识和经验, 与我们老师都不在一个层面上, 所以在认识上也必然与我们存在许多的不同之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要学会正视这些差异, 切不可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更不能仅凭自己一时直观感觉就将学生简单地定性为“思想有问题”, 而是要尝试站在当事学生的立场对事件重新进行整体审视, 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此做的本意是在于故意“搞破坏”?还是因为好奇抑或是其他原因, 要顺着他们思想的脉络攀援而上, 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在充分感受其情绪体验和内心变化的基础之上, 顺着其“长势”自然校正学生思想上的认知偏差, 只有这样们的教育行为才会为学生所接受, 做到“良药适口, 忠言顺耳”, 进而有效地实现管理育人的目标。

其次, 在育人实践过程中育人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语, 不能伤及学生的人格和自尊。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违纪学生虽然有时没有是非观, 但却有着很强的自尊心, 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就是这个道理。所以, 当学生出现一些问题和错误的时候, 我们老师不能一味地对其挑剔、不满, 抑或训斥。而是要给予其适当的宽容, 但这里的宽容不是简单的纵容, 更不是放任自流, 而是要在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健康的承受能力基础之上, 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对其进行正向“点化”和“引领”, 这样学生就会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氛围中切实感受到老师的教育甚至是批评惩罚的良苦用心, 自然就会乐意接受我们的规劝和帮助, 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

再次, 育人者要及时修正自己的育人技艺, 让自己的教育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事业, 教育也是一种隐形的、综合渗透思想甘露的艺术。也就是说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生硬的说教, 而是情感的交流与交融。因此, 在平时的育人实践中育人者必须要跳出传统思维的定势, 及时修正自己的育人技艺。用自己敏锐的教育意识, 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出现错失的事件作为培养其良好品格的契机和素材, 让学生在探究和体验中及时找到心灵的共鸣点, 进而唤醒、激活其内心所潜藏的进取意识, 让思想的甘露真正渗进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像春风化雨一样, 让孩子在悄然间生成自律能力, 进而完成主动提升自我的美丽蜕变。

上一篇:abaqus数值模拟下一篇:情非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