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决策质量

2024-10-14

战略决策质量(精选12篇)

战略决策质量 篇1

引言

随着全球化所带来的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日益增强,传统的 “战略高层观”所持的 “高管团队制定战略而中层则执行战略”的观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在Hart( 1992 )[1]、Rouleau ( 2010 )[2]、丛龙峰和杨斌( 2012)[3]等学者看来,中层管理者并非纯粹的战略执行者,而是在战略决策及执行环节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一方面,与高管团队相比,中层管理者更接近市场和生产一线,可以为高管团队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能够提高战略决策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绩效( Floyd和Wooldridge,1992; Wooldridge等,2008; O'Brien和Scott,2009)[4,5,6]; 另一方面,中层管理者作为联系高管团队与基层的桥梁,既与高管有着直接交流,同时也与基层有密切的联系,起着支持和加快战略执行或者降低执行质量的作用( Burgelman, 1994;Floyd和Wooldridge,1997)[7,8],并且中层管理者参与战略决策有利于形成其对战略的认同,有利于提高战略执行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绩效( Floyd和Wooldridge,1990; Vila和Canales,2008; Raes,2011)[9,10,11]。

中层管理者既是首先发现战略问题和战略机会的关键人之一,又是把企业战略规划分解为计划并转变成行动使之能够按照设定的战略规划进行的负责人,自然在执行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高管团队作为战略决策的主体,也在战略执行中的沟通、人员配置、引导、控制和评价等活动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12],并且当中层管理者接受来自高管团队的信任与支持时,其对组织有强烈认同感,将会激发其执行战略的内在动力进而影响战略执行质量或效果。

尽管上述一些学者表达了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共同参与战略决策及战略执行中的作用,但由于以往的战略管理文献大多将战略决策及战略执行割裂开来,并且深受传统的 “战略高层观”所提倡的 “战略制定于高层,战略执行在中层”的影响,以致以往战略管理文献鲜见对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互动及其对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研究。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两个主要管理层级,二者的互动才是战略决策及战略执行的关键,但研究人员对这种实际存在的互动却有意或无意的保持沉默,从而无法揭示二者对战略决策质量和战略执行质量的影响作用,也无法进一步探讨二者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考察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互动过程维度,在此基础上探讨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互动过程对战略决策质量及战略执行质量的影响。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 1 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互动过程维度

从信息加工理论视角[13]来看,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互动就是彼此信息交换的过程。高管团队身处组织高层,更可能更好察觉社会及组织环境的变化趋势,以及组织内资源总体利用、整合的情况[14],因而在识别战略机会与战略问题时起关键作用,但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外界环境日趋高复杂性和高不确定性,仅依靠高管团队的信息和资源很难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增强对企业发展所需的异质性信息以及组织资源的获取和整合[15],而中层管理者与高管团队相比较而言,更接近生产和市场一线,更加了解产品性能、市场变化及顾客需求,更能深入理解市场环境和组织的具体变化因素以及战略执行过程中信息、资源整合的具体情况。因而在战略管理过程中,需要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进行深入的信息交流,就战略决策与执行的相关议题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调,集思广益,有助于达成战略共识。

从人际交往理论视角[16]来看,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互动就是交互影响的过程。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战略互动使中层管理者能从内心深处体会到高管团队对自己的信任和重视,认为自己不但是战略执行者,还是战略制定参与者,无形中会产生自我决策、归属感、主人翁意识等主观感觉,从而能够激励其更好地准确执行相关的战略,同样,在战略互动过程中,中层管理者积极向高管团队营销基于中低层诉求的战略方案,从而对高管团队产生上行影响。这样的战略互动实质上是在既考虑组织整体战略目标又考虑不同管理层级利益诉求的情况下,彼此通过协商得出战略决策及战略执行方案。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 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互动过程包括信息交换与相互影响两个维度。

1. 2 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对战略决策质量及战略执行质量的影响

由于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组织角色、社会背景与社会网络不同,导致各自所获取的信息量可能不同,而这些异质性信息正是在外界环境日趋高复杂性和高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信息交换能形成信息互补,集思广益,有助于达成战略共识,从而提高战略决策质量。同时,在战略执行过程中,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信息交换也非常重要。一方面,中层管理者只有在高管团队清晰的指导下,在与高管团队有正式地沟通、充分的信息交流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执行战略;另一方面,中层管理者定期或不定期的向高管团队提供产品性能、市场需求、竞争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便于高管团队建议与监控战略执行的情况,甚至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对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战略执行质量。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a: 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信息交换对战略决策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2b: 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信息交换对战略执行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 3 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交互影响对战略决策质量及战略执行质量的影响

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在战略互动过程中是交互影响的,并且这种交互影响对战略决策质量与执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中层管理者参与战略决策,会增强其心理授权感,有助于形成战略共识,激励其更好地准确执行相关的战略,从而提高战略执行质量; 另一方面,高管团队在战略决策过程中,会考虑中层管理者反馈的生产和市场的一线情况,也会考虑中层管理者积极向其推销基于中低层诉求的战略方案,这些将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也将提高战略决策质量。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a: 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交互影响对战略决策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3b: 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交互影响对战略执行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 研究设计

2. 1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文的研究样本包括预试样本与正式测试样本,预试样本来自在校学习的MBA学员与企业高管培训班学员,共发放问卷350 份,回收有效问卷248 份,有效回收率70. 9% 。正式测试样本来自湖南、广西、浙江等省份124 家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共发放问卷550 份,回收有效问卷372份,有效回收率67. 6% 。从上述两个样本统计的信息来看,男性居多( 79. 5% 和74. 8% ) ,年龄以36 ~ 45 岁为主( 36. 4% 和35. 7% ) ,教育程度以本科为主( 40. 5% 和37. 5% ) ,入职年限大多数在3 年以上( 35. 3% 和40. 9% ) ,制造业所占比例较大( 36. 3% 和38. 5% ) 。总体来看,所采集样本及数据信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2 变量测量

本研究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1 代表完全不符合,5 代表完全符合。研究将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互动过程分为信息交换与交互影响两个维度,共7 个题项,其中信息交换测量题项在综合Hambrick ( 1994 )[17]、 Simsek等( 2005)[18]、Carmeli和Schaubroeck ( 2006)[19]等人观点的基础上编制和修订而成,包含 “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之间交流能够产生解决问题的高效方案”等3 个题项,交互影响测量题项在综合Hambrick和Cannella ( 1989 )[20]、Floyd和Wooldridge( 1992a)[21]、Noble ( 1999)[22]等人观点的基础上编制和修订而成,包含 “高管团队向中层管理者传递一种强烈的企业认同感”等4 个题项。在深度访谈与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经3 名企业管理专业的教授及4 家企业的15 位资深的中高层管理者对战略决策质量及战略执行质量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战略决策质量量表与战略执行质量量表,其中战略决策质量量表包含 “战略决策有助于企业达成目标”等7 个题项,战略执行质量量表包含 “战略决策过程中对多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等4 个题项。

2.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2. 3. 1 探索性因子分析

先采用SPSS17. 0 对包含248 份问卷数据的预试样本进行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互动过程、战略决策质量及战略执行质量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互动过程的KMO值为0. 892,战略决策质量的KMO值为0. 834,战略执行质量的KMO值为为0. 810,属于较好水平,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且Bartlett球度检验的 χ2统计量均在小于0. 001% 的水平上显著,进一步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最大方差主成分分析和参照轴旋转,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互动过程最终析出特征值大于1 的公共因子2 个:因子1 是信息交换( 3 个测量条目) ,特征根值为4. 984,因子2 是交互影响( 4 个测量条目) ,特征根值为3. 074,两个因子累积解释71. 392% 的变异( >60% ) ,其中信息交换因子负荷从0. 808 ~0. 965( >0. 7) ,交互影响因子负荷从0. 760 ~ 0. 811 ( >0. 7) 。战略决策质量最终析出特征值大于1 的公共因子2 个,2 个因子分别命名为 “效果因子” ( 3个测量条目) 与 “过程理性因子” ( 4 个测量条目) ,特征根值分别为1. 338、4. 168,两个因子累积解释78. 655% 的变异( > 60% ) ,其中 “效果因子”因子负荷从0. 742 ~0. 900 ( > 0. 7) ,“过程理性因子”因子负荷从0. 726 ~ 0. 915 ( > 0. 7) 。战略执行质量最终析出特征值大于1 的公共因子1个( 4 个测量条目) ,特征根值为2. 864,因子累积解释71. 592% 的变异( > 60% ) 。因子负荷从0. 840 ~ 0. 903 ( > 0. 7) ,这表明各题项均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对信息交换、交互影响、战略决策质量及战略执行质量4 个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各量表因子的纠正条款总相关系数值( CITC) 均大于0. 5,条款删除后的 α 信度系数均小于结构因子的整体a信度系数,且整体a信度系数为0. 808、0. 763、0. 896 和0. 907,均大于0. 7,说明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2. 3. 2 验证性因子分析

采用AMOS20. 0 对正式测试中得到的124 家企业372 份有效问卷样本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来验证其结构效度。Hair等[23]( 1998) 认为,χ2/df介于1 ~ 3 之间为拟合度较好,并且越小越好,RMSEA值应该小于0. 08, NFI、 CFI、 IFI、 GFI等指标应当大于0. 90 且越大越好,验证性因子分析处理得出各变量结构模拟拟合指数如表1 所示。

(效度检验)

从表1 中可以看出,各个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此外,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在进行量表内容设计时,主要基于已有的理论和实证基础,并采纳了专家和中高层管理者的意见后修订而成,因而本研究所采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 3. 3 模型验证与假设检验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本研究共推出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互动过程的3 个竞争力模型,模型M1 是虚无模型; 模型M2 是单因子模型,即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互动过程的两个因子合并为一个因子,模型M3 是本研究提出的两因子模型。模型M1、M2、M3 拟合指标如表2 所示,从表2 可以看出M3 相对于虚无模型( M1) 、单因素模型( M2) 在拟合优度上,χ2/ df的值更小,各项拟合指标也更优。综合上述分析,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互动过程由信息交换与交互影响两个维度构成,因而假设1 成立。

前面论述已明确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互动过程包含信息交换与交互影响两个维度,下面采用AMOS20. 0 对正式测试中得到的124 家企业372 份有效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CFA) 来验证信息交换、交互影响与战略决策质量及战略执行质量之间的关系。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互动过程的信息交换、交互影响与战略决策质量及战略执行质量维度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 所示,路径系数如表3 所示。从图1 和表3 可以看出,信息交换对战略执行质量及交互影响对战略决策质量的路径不显著,因而假设2a,3b成立,而假设2b,3a不成立。

注: ***表示在P < 0. 001 水平显著; **表示在P < 0. 01 水平显著; * 表示在P < 0. 05 水平显著。

将图1 模型中不显著的路径删除,进一步验证修正后模型的整体适配度。反映模型拟合程度的整体适配度指标包括绝对适配度指标、增值适配度指标及简约适配度指标3 类指标( Hair等,1998;Kelloway,1998; 黄芳铭,2005 等)[23,24,25,26],并且Hair等( 1998)[23]、黄芳铭( 2006)[25]等认为这3类指标对以往适配指标作了良好的归类,建议研究者在做模型整体适配评鉴时能够同时考虑这3类指标,因为使用这3 类指标的优点在于对模式的可接受性比较能够产生共识的结果。

根据识别后的模型拟合输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如表4 所示,各项指标除GFI接近适配临界值外,其余指标均达到适配标准,由此可见,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互动过程与战略决策质量及战略执行质量关系模型拟合程度较好,所以,修正后的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互动过程与战略决策质量及战略执行质量的关系模型适配度良好,从表5 也可以看出,信息交换对战略决策质量及交互影响对战略执行质量的路径显著,进一步验证了假设2a,3b成立。

注: 评价标准资料来源: Mac Callum和Hong ( 1997)[27]、侯杰泰等( 2004)[28]、黄芳铭( 2005)[26]、吴明隆( 2009)[29]。

注: ***表示在P < 0. 001 水平显著; **表示在P < 0. 01 水平显著; * 表示在P < 0. 05 水平显著。

3 研究结论与启示

3. 1 研究结论

( 1) 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互动过程的构成维度。本文在以往战略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和人际交往理论的视角,提出了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互动过程的两个维度: 信息交换与交互影响。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也证实了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互动过程二维度的划分。

( 2) 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互动过程与战略决策质量及战略执行质量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信息交换对战略决策质量及交互影响对战略执行质量的路径显著,而信息交换对战略执行质量及交互影响对战略决策质量的路径系数不显著。这说明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对战略决策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二者的交互影响对战略执行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3. 2 管理启示

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对战略决策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及交互影响对战略执行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的研究结果说明,企业战略决策质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换; 战略执行质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因而在战略互动过程中,应加强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广开言路,有助于发现新问题并探索高质量的战略决策方案,同时,应深化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在兼顾组织战略目标、双方甚至多方利益诉求的前提下,彼此通过协商整合得出战略执行方案。而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换及良性的交互影响,关键依赖于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之间的信任。中层管理者信任高管团队,中层管理者会乐于分享自己掌握的生产和市场的一线信息,高管团队信任中层管理者,高管团队也会反馈自己掌握的信息,这样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所掌握的信息将在组织内部得到高效流转和整合,使信息的数量、类型、质量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有助于提高战略决策质量。同时,高管团队信任中层管理者将使高管团队表现出参与式领导行为,这种领导行为向中层管理者释放了一种民主参与决策的积极信号,会给中层管理人员传递一种强烈的组织认同感,使之产生对组织战略决策过程的参与感,从而能够激励其更好地准确执行相关的战略,中层管理者信任高管团队将促使中层管理者积极推进并执行相关的战略方案,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战略执行质量。目前,组织中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之间的互信度还不高,因而对现代组织而言,重塑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之间的互信变得非常迫切。

摘要:本文对包含248份问卷数据的预试样本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互动过程包含信息交换与交互影响两个维度。通过对包含372份问卷数据的正式样本调查分析,验证了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互动过程二维度结构,分析结果还表明高管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对战略决策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交互影响对战略执行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提高战略决策质量及执行质量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管团队,中层管理者,互动过程,战略决策质量,战略执行质量

战略决策质量 篇2

机械1202 马也 3120301052 摘要: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在中国的企业中,华为是一家真正做到了全球化的企业,业务遍布全球五大洲,其管理模式在中国的企业中独树一帜,为人们称道。本文将从质量战略的角度分析华为从一家二十年前的小企业如何发展过来,成为中国新兴企业的典范与标杆。

关键词:质量;管理;华为

一.引言: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质量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有许多新的理念提出,例如“全面质量管理”和“6西格玛管理”等。这些优秀的质量管理理念也不断深入各个企业,被企业接受,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集团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根据IDC的数据,2012年七月华为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仅次于三星和苹果。

三:华为公司愿景、使命

3.1 愿景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3.2 使命

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四:华为质量管理目标及战略

4.1质量管理体系愿景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构筑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改进,追求卓越,成为业界最佳。

4.2质量管理体系中长期目标和规划

(1)瞄准业界最佳,倾听、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

(2)提高全流程质量能力,一次把事情做好,降低质量损失成本,增加公司利润。(3)持续推动质量管理在公司全业务、全流程、全地域的贯通,并实现与客户流程的无缝对接,逐步构建完整、高效、全球化的端到端质量管理体系架构。

(4)在保证卓越的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零偏差交付,力争达到业界最佳的项目周期和产品可用度.4.3质量措施和方法

(1)在公司范围内全面深入推行、有效落实TL9000体系要求,在流程体系上确保质量活动融入到市场、研发、供应链和技术服务等各领域业务,并且实现全流程端到端贯通,同时通过实现指标数据的可收集、可分析和可应用,瞄准业界最佳Benchmark,持续推动业务改进,实现公司与客户共同的最佳绩效。

(2)全面推行、有效执行MM、OR流程,质量组织和业务延伸到市场前端、驻外地区部,加强产品前端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质量在源头上得到保证。

(3)深入夯实IPD和CMMI流程的执行。在流程中清晰地定义产品级、项目级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活动,对每个活动、每个阶段明确严格的进入和退出准则,严格执行检视、评审和审计等活动,实施高质量的设计和开发。同时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可制造性、可服务性等需求,确保产品全流程质量。

(4)通过ISC的运作,在供应商到客户的采购、制造、发货等各个中间环节,通过完备的质量控制活动、成熟的工艺和装备技术、优良的生产设备,实施完整的供应链计划.在制造全过程中设立质量控制点,包括IQC、IPQC、PQC、FQC和OQC等,同时定期对检验能力进行评估、改进,动态调整检验方式,确保向客户提供卓越的品质、及时和柔性的供应交付。(5)通过客户服务流程的运作,在服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全面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点,制订完整的项目计划来实施工程安装的质量保证和风险管理;在全球建立三级客户支持系统,建立800号24小时客户热线,向客户提供对问题快速的响应和优质的服务。

(6)在公司各业务领域、各产品线建立一支专门的质量工程师队伍,负责产品全过程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活动,同时带动业务人员,利用内部评审和专项审计、6Sigma、根因分析和SPC控制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全员开展纠正、预防和持续改进工作。

(7)充分调动和利用公司各级相关平台,通过质量专刊宣传、中基层质量培训、中高层质量专题研讨、部门宣传专栏和内部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强化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的质量意识,并通过公司质量奖评选和产品质量通报等各种质量激励活动,在公司范围内树立结果导向的质量文化。

五:华为质量战略带给我们的启示

华为公司时常主动去做那些一般公司常忽略的事情,强调主动发现问题,而不是出现问题再去救火。

华为始终活在危机中,不断喊“冬天来了”。企业要求员工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的那一点有什么危机。还能改进吗?还能改进吗?还能提高人均效益吗?自从《华为的冬天》问世后,这篇不是案例的文章便成了许多企业家、学者研究的典型案例,尔后借着媒体的传播,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质量管理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企业的各级各类人员都要做好本职工作,关心产品质量,并通过做好本职工作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保证。从对华为的管理模式研究可以看出,华为公司真正实现了全员参加质量管理,质量意识、思想和业务素质贯彻企业上下各类人员,并且提供了丰富的管理工具,为员工创造了优秀的质量管理氛围,鼓励员工积极投入、奋发进取,充分发挥,使他们在为顾客创造价值、为企业增加效益上作出更大贡献。可见华为的质量管理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立足国家战略 凸显质量管理 篇3

2014年12月25日,主题为“精益管理 追求卓越”的“2014全国纺织行业质量与设备管理工作会议”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和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支持、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协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顾问杨东辉,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处长安平,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纺织工作部部长王晓旌,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秘书长助理王娟娟,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局长张善军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各行业协会领导等出席会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产业部主任孙淮滨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副主任张军胜分别主持会议。

高勇分析了纺织行业运行情况,他表示,当前纺织行业主要呈现出运行情况正常、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发展压力仍然突出三个特点,日后仍将呈现平稳发展中实现中低速增长的态势。2015年纺织行业将重点围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兼顾行业结构调整与平稳运行、加快先进管理方法的推广等八个方面开展工作。

另外,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围绕会议主题做了专题报告,对行业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鲁泰纺织等6家企业代表则分享了推动卓越绩效模式、QC小组工作、质量管理与设备管理创新等实践经验与体会。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还颁发了全国纺织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奖、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奖以及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工作优秀论文奖等六大奖项,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质量上升为战略高度

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首届中国质量大会并强调,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关乎亿万群众的福祉。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推动各方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来。要“向管理要质量”,要“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这也让纺织行业质量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动力与方向。

此次会议上,高勇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转变”重要讲话精神,使行业质量和设备管理工作更加全面、深入开展,为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实现纺织强国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此外,安平站在全局角度,强调创新、质量、品牌是工业新的发展源泉,质量是创新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并介绍了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合力创新等几大创新关键点。

纺织行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与国家战略同步,“十二五”期间,全行业Qc小组活动稳步推进,设备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卓越绩效模式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有序推行。在将宣传、推广卓越绩效模式标准放在突出位置,注意发挥企业高层领导的关键作用,以贯彻落实“三个转变”为契机扩大交流三个关注点的引导下,三年评奖实践效果显著。

高勇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行业质量奖评审活动的目的,与国家质量战略高度契合、高度一致。行业质量奖评审活动,就是要激励和引导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与经营管理质量,树立卓越经营的标杆,促进行业经济发展质量与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

管理工作妙招迭出

会上,高勇还提出关于2015年行业工作中先进管理方法推广、组织评审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适时推动质量和设备管理工作标准化等重点工作内容。高勇强调:“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纺织行业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宏观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张善军以“履行纤检职能助推行业发展”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介绍了单位质量执法、行政执法、专项执法等工作方法。张善军说:“这些方式不仅促进企业更重视质量和设备的管理创新,也为消费者筑造了一道无形的质量保障墙。”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王玉琦作了关于“探讨纺织行业设备管理新模式”的主题报告,对于行业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除了行业协会的指导之外,各行业专家的发言更是发人深省。质量和标准化专家韩福荣(GB/T19580标准第一起草人)为大家解析了新常态背景下《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理解和实施,给大家带来了指引前进方向和转换思维的思路。

此外,各企业提高质量和设备管理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百花齐放。会上,无论是鲁泰纺织“推动卓越绩效,寻求纺织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专题报告,还是华茂纺织的“信息化助力节能”思路、美欣达印染的“维修模式创新”方式,都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关注。

引导是创新的

关键力量

访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运营总监陈忠立

TAweekly:企业荣获“第三届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您的感受如何?

陈忠立:鑫缘集团作为丝绸领域的骨干龙头企业,始终在持续实践卓越绩效管理。近年来,我们通过质量、环境、测量、安全生产、知识产权、物价诚信等标准体系建立与整合,导入卓越绩效,取得良好效果。领导班子身体力行,分管负责人和员工们的积极性也很高,干劲很足。荣获质量奖,感受主要有三点,一是协会和企业重视基础设备管理,为产品开发和质量提高提供了基础保证;二是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已被纺织企业所重视,通过先进管理方法的导入,促进了企业整体经营水平的提升;三是会议组织有新意,企业交流有启发。

TAweekly:鑫缘茧丝绸还有哪些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呢?

陈忠立:首先,我们通过创新驱动,组建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平台等科技创新平台,开展茧丝绸关键性技术研究。我们实施产业集成创新、工程化和产业化,起草国家行业标准,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次,我们引入先进管理方法,与行业内外的标杆看齐并赶超,提升绩效评价机制,以管理创新推动技术、品牌、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实现了中国丝绸鑫缘创造。再者,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推行茧丝绸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了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发展。企业还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品牌战略、品牌培育方针和目标,实施品牌经营,创建了全国茧丝绸服饰家纺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TAweekly:对企业的质量和设备管理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陈忠立:我认为,最关键的是需要开展质量和设备管理方面的培训,组织专家引导企业真正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加强质量和基础设施的管理。

战略决策质量 篇4

参加座谈会的有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小祥;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支建华;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萍乡市委书记刘和平等二十余位代表、委员,他们来自社会各界,却有着共同的关注点--在今年“两会”中都提出了有关质量工作的提案或建议。有的委员在议案中建议国家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将“质量强国”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员全社会以世界先进质量水平为目标,加快提升我国质量水平,使我国产品、产业和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的代表建议国家制定并尽快颁布实施未来十年的《质量发展纲要》,在理念和诚信、方针和政策、体制和机制、监督和管理、法制和标准等方面,从宏观战略层面认真谋划,推动质量发展从兴到优,经济发展从快到好,国家发展从大到强。还有的代表建议国家尽快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通过统计和考核,推动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由注重数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效益,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座谈会上,国家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指出,当前我国质量总体水平还不高,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质量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人民群众的质量需求与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产品质量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形象,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人大、政协的代表和委员也始终关心质量工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日益关注质量工作。质检总局作为国家产品质量主管部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未来十年我国的质量发展规划,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转变。支树平认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既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强大的必由之路。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我国正处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转折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做好未来十年的质量发展规划,可谓恰逢其时又迫在眉睫。

支树平表示,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将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组织全国质检系统严格履行职责,严格质量安全监管,以维护人民群众安全和健康为己任,做好各项质量监督和检验检疫工作,绝不辜负代表、委员以及全社会的期望和重托。支树平希望各位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呼吁将“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积极为质量安全工作鼓与呼,大力宣传质量安全,强化全社会质量安全意识,并在抓质量安全方面带好头,做好表率。

将“质量强国战略”列入国家战略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发言中表示,应该将质量强国列入国家战略,无论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还是消费者的角度,质量问题都是每时每刻不可回避的。而过去30年,从生产量上来讲,我国已经成了数量大国。正规工厂的工业制品,三十年中已有很大提升,但是在社会规范和诚信体系建设方面,未来还要做很多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支建华指出,质检总局提出“质量强国战略”正当其时。“质量强国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用质量保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目标实现的有力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认为,“质量强国战略”体现了质量领域的发展观。“质量强国战略”要把质量指标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这对将来质量工作的提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萍乡市委书记刘和平认为,国家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阶段,GDP指标体系需要增加新的内涵。“质量强国”国家战略在现在提出具备很好的机遇和条件,质量强国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应设立国家质量奖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提出建议:“国家奖励的制度应从国务院层面做起。科技部抓了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对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研发明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国务院应该抓紧建立以国家质检总局牵头的国家质量奖的体系标准,全面地推动质量安全工作的进行。因为国家荣誉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品牌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应尽早设立国家质量奖”,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也极力赞同这个建议,他指出,设立国家质量奖具有重大深远意义。今年能启动最好,如果今年没有条件,明年无论如何都要做起来。这将为“十二五”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一个很好的保障。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对此十分支持:“我国在质量方面的奖励和约束都严重缺乏。你做的好,没办法激励;犯了错误,处罚力度也不够。所以我们建议要搞质量大会、设立质量奖。对做的好进行奖励,颁发荣誉;对做的不好、不符合要求的严厉惩罚。”

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

“食品安全始终是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党中央、国务院一些重要会议都在讲食品安全。眼下正在召开的‘两会’,食品安全也是关注的焦点。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部门,质检总局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当前,质检总局将以乳制品生产许可重新审核为重点,打好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翻身仗。首先严字当头、从严监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其次大胆创新、科学监管,着力完善长效机制,最后强基固本、强身健体,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讲话中表示。

支树平局长还提出建议:“希望代表、委员们用你们的知识和能力多做一些食品质量安全常识的宣传、客观的宣传。不要因为宣传不当引起人民不必要的恐慌。以皮革奶为例子,农业部从2011年起在监测鲜奶质量的时候,把水解蛋白作为一个监测指标,结果社会上就炒作起来,说是中国出现皮革奶。凡事要有客观的评价,安全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赖明表示,“谈到食品安全的问题,当时我们委员发言的时候就讲,建议把质量全部统管起来,由一个部门来管。我发现总书记对这个情况非常了解,他说全世界现在都是分段管,以食品为例,从农田到生产到销售到餐桌整个过程他也全部讲了一遍,我觉得总书记把这个问题看得很重,而且他说国务院还专门成立的一个机构(食品安全委员会),三个总理在抓这个问题,从这点我们体会到其实党和国家的的确确非常重视这个问题。这个机构也是所有协调机构当中规格最高的。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郸城县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加快 篇5

展步伐

郸城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涛

近年来,郸城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理念,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全面加强各行业质量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金丹公司去年荣获“市长质量奖”,今年又获得了“省长质量奖”,财鑫糖业公司荣获了“市长质量奖”。目前,我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9件,河南名牌5个,省名优产品4个。有15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5家企业通过国家计量检测体系认证,13种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其主要做法:

一、政府推动扶持,健全质量机制。

一是完善质量工作机制。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拉动、企业主动”的模式,建立健全了质量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质量兴县工作领导组,出台了《郸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县战略的意见》。二是开展“质量”活动。采取电视宣传、设点咨询、进企业宣讲服务等多种形式,在全县深入开展“质量兴县、质量兴企、质量兴厂、质量兴业”活动,让广大群众、特别是企业真正认识到质量兴县的重要性及意义,积极参与质量建设,使质量兴县战略 1

真正得到有效落实。三是设立“县长质量奖”。该县设立了“县长质量奖”,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奖励现金20万元,对获得省著名商标、河南名牌、省名优产品的奖现金10万元。去年以来,先后对金丹乳酸、金丹搪瓷、财鑫糖业、迪冉药业4家企业进行了奖励表彰。

二、实施名牌带动,提升质量效益。

一是科学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金丹乳酸公司是一家以玉米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乳酸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属于典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外向型企业,非常符合平原农区发展工业的实际,为发展高效农业、订单农业、标准化农业开辟了一条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路子。目前,金丹乳酸公司的产量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二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财鑫、金丹等骨干企业为依托,促进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县已经创建了金丹乳酸、百年康鑫、天豫粉丝、文玉米线等国家和省名优产品,促进了食品医药、生物化工、服装纺织三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互动发展。三是加快战略合作。大力支持企业强强联合,加快战略合作,引进了山东金正大集团、武汉人福集团落户郸城,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了特色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今年前三季度,三大支柱产业实

现增加值31.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5.3%。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9.5%。

三、提升产品标准,夯实质量基础。

一是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坚持把实施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标准化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优势技术和特色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财鑫糖业公司也是一家以玉米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并已做大做强。该公司和金丹一样都是郸城县实施科技创新和“质量兴县”的结晶和代表。二是积极引导企业起草国家标准。金丹乳酸公司作为第一起草单位起草并发布了乳酸国家标准。目前,正在积极争取财鑫集团起草生物活性肽国家标准。通过参与标准制订工作,深刻体会到了标准制订的含金量,传统产业要做大做强,争取更好的效益,积极参与标准制订可谓是有效之举。三是督促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督促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标准体系。天豫薯业公司制订完善了《脱毒红薯生产技术规程》等21项优质脱毒红薯生产标准体系,申请建立了国家级优质脱毒红薯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并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目标考核,成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红薯示范种植基地。

四、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质量安全。

一是完善质量监管机制。财政投资350万元建立了县质

战略决策质量 篇6

前瞻性思维是每一个政治家和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位极具前瞻性思维的全国政协委员,他就是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青州尧王集团公司总裁宗立成。

“我对质量问题比较重视,我们国家建国60多年以来,工业产品质量一直上不去,我认为原因就在于对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在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么我们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到今天也应该将质量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因为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所有行业都应该注重抓质量。只有当中国制造的产品被全世界人民所认可,我们民族才算真正振兴了。”宗立成委员对于中国产品质量问题感到很焦急,“如果不抓质量问题,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格或者寿命不长,这将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宗立成用了20多年时间,通过三次华美转身,实现了国有供销社商店—私营朝阳公司—青州尧王制药公司—尧王集团的转型升级,其法宝就是前瞻性与以质取胜的完美结合。他认为,要想药品质量高必须有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他今年的一个提案就是关于人才流失问题的。他说,很多到国外的留学生且不说留学经历的艰辛,经济方面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如果他们回到祖国以后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又走了,就造成人才大量流失。据资料显示,80%~90%到国外留学的学生都不回来了,培养的学生不能为祖国建设出力,宗立成觉得这是莫大的遗憾。因此他建议从政策上对留学生给予倾斜,从而留住人才。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不仅要回报社会,更要建言献策,推动政治协商事业的发展。我在全国政协履职,不仅代表我自己,更代表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囿于个人利益这个小圈子,而要将目光放长远,在整个国家大政方针领导下很好地践行科学有序发展的使命。”宗立成在办好企业的同时,将较多精力放在了政协委员履职上。

针对我国资源分布状况,他提出西电东输可解决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他认为,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资源分配不均匀。比如煤炭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祖国的西部,长期以来是西煤东运,造成的沿途交通堵塞、粉尘污染、交通事故,运输成本高等问题。目前我国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沿海发达城市缺少煤炭资源,与其西煤东运不如变成西电东输。如果西电东输,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实现节能减排;同时,也拉长了西部大开发的产业链,对西部大开发有重大的意义。“原来卖煤是粗放型的,改为卖电增加了GDP,增加了效益,也能安置更多的人口就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宗立成对自己的这个提案充满信心。

试论企业产品质量战略 篇7

关键词:企业,产品质量,战略,评价,实施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石在于产品质量, 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目光, 首先要放在产品质量上。实践证明, 企业靠市场, 市场靠产品, 产品靠质量, 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市场竞争的重点正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向非价格竞争。质量优良、价格合理、交货及时是市场竞争的“三要素”,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并求得发展, 必须紧紧抓住竞争的“三要素”。而商品质量的优良又居“三要素”之首。质量第一主要是为了加强竞争, 扩大出口, 同时可以降低消耗和成本, 这是今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国际市场上大部分买方宁愿买价高质优的产品, 也不愿意买价廉质次的商品, 这已成为当今国际市场的采购心理和普遍规律。因此, 企业要走向世界市场, 质量就是“通行证”。质量经营已经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应该把产品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抓好。

(一) 质量战略分析

1.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1) 浮法玻璃行业的分析。我国平板玻璃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 平板玻璃产量已连续19年保持世界第一, 出口增长迅速。目前全国已有浮法玻璃生产线约187条, 其中, 浮法玻璃占全国平板玻璃总产量90%以上。全国平板玻璃供应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平板玻璃的紧缺状况已完全消除, 玻璃行业的竞争正在不断升级。

近几年我国浮法玻璃质量虽有长足进步, 但优质品仍十分短缺。众多的浮法线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在工艺技术等各项指标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玻璃深加工所需的优质原片尚不能满足需求, 部分仍依赖进口 (平板玻璃产量中满足高档加工玻璃需求的只占8%) 。国内90%以上浮法玻璃生产线, 其实物质量尚存在平整度差、表面渗锡量高、透光率低、规格及品种少等差距。与国外浮法技术相比 (例如, 上海SYP、大连DFG、原天津日板、原广东GFG、青岛台玻等) , 国内仅有耀华示范线、洛阳浮法一线等少数企业的浮法玻璃达到引进生产线的质量。此外, 电子信息工业所需的超薄玻璃基片, 因国内尚不能提供, 也完全需依靠进口。随着一批高档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投资兴建, 我国玻璃行业的竞争正逐步由低档次低价格竞争过渡到高档次高质量竞争的阶段。

(2) 加工玻璃的市场前景。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以及安全、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给玻璃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国家经贸委对建筑材料行业所发出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所述, 当今玻璃国际贸易市场中产品结构已发生变化, 深加工产品贸易量不断增长, 以原片贸易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加工玻璃贸易为主。工业发达国家已不再追求产量的增长, 而是致力于发展高技术和深加工的玻璃产品;欧洲、北美及其他发达国家大部分平板玻璃是加工后再投入市场。目前发达国家玻璃深加工率已达60%~70%以上, 50%~60%的深加工玻璃用于建筑, 30%~40%用于汽车。我国目前玻璃加工企业有4000多家 (不含台湾) 。以销售量计, 在中国生产的平板玻璃总产量中, 只有约18%至20%为深加工玻璃。我国政府计划提高深加工玻璃生产的比例至30%以上。由此可见玻璃加工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加工玻璃主要有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制镜玻璃、装饰玻璃、ITO导电膜玻璃等7大类。玻璃加工业的发展对浮法玻璃原片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浮法玻璃行业产品实物质量分析。 (1) 引进生产线。根据国家监督抽查和经销商反映, 引进生产线产品质量好, 如上海耀华皮尔金顿、大连浮法、原广东浮法、原天津日板、长江浮法、青岛浮法、深圳南玻。特别是上海耀华皮尔金顿有限公司、大连浮法玻璃有限公司, 这些企业的玻璃板面很干净, 各种缺陷很少, 光学变形好, 斑马角平均在70°左右, 基本都达到制镜级的要求。市场信息反馈显示, 这些企业的产品凭借其优良、稳定的质量占据着高端市场, 在市场上获得远远高于国内生产线产品的售价。以上海耀华皮尔金顿、深南玻的5mm产品为例, 市场售价高出我公司同类产品7元/㎡, 如果按年产量250万重量箱计算, 则每年销售收入高出达7000万元。 (2) 国内生产线。根据历年来国家监督抽查, 国内一些大型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比较好, 如洛玻个别浮法线、秦皇岛耀华国投浮法玻璃线的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接近引进生产线的水平;根据市场反馈, 国内生产线中江门益胜和厦门明达的浮法玻璃因产品质量较好, 因而市场销售价格比我公司的产品高出1元/㎡, 如果按年产量250万重量箱计算, 则每年销售收入高出达1000万元。一直以来我公司产品质量略优于广西周边的几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如萍乡、当阳、株洲的产品, 总体质量大致在同一档次。近几年来随着各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 萍乡、当阳、株洲的产品实物质量在不断提高。据了解, 目前萍乡厂的产品实物质量已经超过我公司产品实物质量, 并且装备有在线产品自动检测设备, 保证了出厂产品质量, 且镜车级率超过50%。

2.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南宁浮法作为国内第三条浮法玻璃生产线, 拥有二十年的浮法玻璃生产经验和一批技术骨干, 曾为国内好几家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培训过一批技术工人。浮法一线的玻璃一度以其平整度好, 透光率高而在用户中享有声誉。97年开发成功的金茶玻以其独特的色泽在同行中更是一枝独秀。500T/D浮法二线顺利投产, 企业实现了规模经营。由于500T/D浮法二线刚投产不久, 要达到优质稳产尚需进一步摸索。公司于2000年建立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 具有坚实的质量管理基础。

根据行业统计报表显示2008年全国29家重点浮法玻璃企业的总成品率和镜车级率的排序, 本公司总成品率在28家中排列第20位, 镜车级率在20家中排列第16位。产品实物质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质量不稳定, 同一等级的产品实物质量波动较大, 缺陷主要有气泡、夹杂物、光学变形波动较大、厚玻璃切裁质量欠佳、色玻贮存过程中易发霉。

经对客户投诉进行统计、分类, 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色玻:主要投诉发霉、纸印, 对板面质量硬缺陷的投诉少。白玻:主要投诉玻璃板面质量硬缺陷, 如夹杂物、气泡、划伤。从公司历次发生的较大范围的客户投诉情况分析, 往往是在玻璃市场下滑时期, 设备发生系统性故障, 生产不稳定, 产品出现系统性质量缺陷时 (尽管符合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 最容易遭到客户的投诉。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该时期生产的玻璃板面质量缺陷较多, 即使经过人工检验选片, 客户仍难于接受符合出厂标准的小缺陷的存在, 而且此种状况下人工检验易出现漏检。随着国内同类装备水平企业的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市场反馈信息表明公司产品的质量优势有所下降。

(二) 质量战略选择

随着社会商品总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以及玻璃深加工行业的发展, 客户对玻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国家标准已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公司制订和实施了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 发展生产优质浮法玻璃产品是企业的乃至行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企业质量战略选择的切入点。公司今后五年内的质量战略为:坚持既定的质量方针, 浮法玻璃产品中60%以上为镜车级产品, 目标市场为玻璃深加工市场;40%以下建筑级产品, 目标市场为普通建筑业市场。各等级产品标准应能满足进入相应市场的质量要求。生产线总成品率80%以上, 并且保持产品实物质量的稳定。争取经过二年的努力, 在市场中树立起南宁浮法玻璃的品牌。

(三) 质量战略评价

公司浮法一线自2004年第一季度冷修投产后, 很快实现优质稳产, 金茶玻产品的实物质量除光学变形指标外, 其它指标达到了国家制镜级标准, 但市场信息反馈表明金茶玻光学变形指标已经基本满足客户要求。正常生产时的总成品率达80%以上, 镜车级率达68%以上。只要浮法一线稳定保持目前的生产态势, 可以达到质量战略的要求。浮法二线自2006年10月冷修复产后, 由于生产工艺尚处于摸索阶段, 产品实物质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质量不够稳定;板面小缺陷如小气泡、小夹杂物较多;光学变形指标波动较大;板面不够清洁;厚玻璃切裁质量欠佳, 切裁率偏低;厚玻璃表面弯曲度大。

公司目前在致力于解决二线上述存在的问题, 并且已经找到了改进的方向。经过分析国内同类装备水平的生产线的产品实物质量, 认为二线上述存在的质量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是能够达到质量战略的要求的。存在的问题:制约公司实现质量战略的因素之一是公司目前的流动资金不足, 从而影响到原燃材料的采购。

(四) 质量战略实施

严格执行公司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 管理职责

围绕此次质量战略, 组织管理评审, 修订质量目标。通过内部沟通, 确保公司质量战略在公司内部的传达, 确保在整个公司内提高员工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2. 资源管理

(1) 资源提供。计财部门做好成本测算,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 在财力上应努力满足实施质量战略所需的资金。

(2) 人力资源。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确保这些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同时针对浮法二线目前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 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攻关。

(3) 基础设施。根据二线投产以来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进行填平补齐和改造, 如改造称量系统, 减少或杜绝配错料的现象产生;冷却部和退火窑保温, 增强温控能力;退火窑进风口改向, 减少玻璃板面的污染;增加在线清洗系统, 使玻璃板面更加清洁干净, 更易于切割和掰断;当生产线连续稳定高产优质时增加产品自动检验设备, 杜绝人工漏检的现象, 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3. 产品质量的策划

(1) 围绕质量战略, 根据目标市场的现状, 同时参考国内同类装备水平企业产品的实物质量, 修订企业浮法玻璃标准以满足客户要求。

(2) 围绕公司质量目标, 加强生产工艺管理, 稳定浮法一线生产, 保持优质高产;摸索并调整浮法二线的工艺参数, 制订能达到质量目标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根据生产工艺管理的要求和供方的实际情况, 修订企业原燃材料采购标准, 必要时调整硅砂和石头粉料的颗粒度。

4. 采购

做好供方评价, 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的同时, 也要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5. 生产过程的控制

生产部门严格执行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确保生产工艺管理中的“四大稳”和“四小稳”, 从而确保稳产、优质、高产。

6. 产品检验

加强产品检验, 确保不合格的原燃材料不能无故使用;确保出厂玻璃产品达到检验标准, 最低限度降低人工检验的漏检率。

7. 产品防护

采取措施解决色玻产品防霉问题, 延长色玻的安全贮存期。如采用在线水洗降低采装时色玻温度或采用在线涂防霉液的措施。

连铸坯质量控制零缺陷战略 篇8

连铸坯的生产要经过炼钢、精炼和连铸等工艺流程, 它作为一种半成品提供给轧钢, 轧制成不同规格的产品以满足生产需要。连铸坯的种类主要有:板坯、方坯、圆坯等。连铸坯的质量决定轧制产品的质量[1]。高质量的连铸坯,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铸坯的洁净度:主要是指钢中夹杂物的形貌和分布等。

2) 铸坯表面缺损:主要是指铸坯表面的裂纹和夹杂的混合物及气泡等。

3) 铸坯内部缺损:主要是指铸坯内部裂纹和缩孔等。

2 连铸坯质量缺陷分析

2.1 连铸坯夹杂物与产品缺陷

夹杂物对连铸坯的质量有重大影响。夹杂物对产品缺陷的影响如表1所示。

通过表1, 我们可知, 夹杂物的尺寸大小不同和缺陷部位夹杂物的不同, 所造成的产品缺陷状况不同, 连铸坯的夹杂物对产品质量影响明显。

2.2 连铸坯裂纹

连铸坯裂纹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连铸坯裂纹主要包括:网状裂纹和纵裂纹以及横裂纹。连铸坯裂纹的形成要经过热传、凝固和传质等的相互作用。裂纹的产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钢对裂纹的敏感性, 外因是工艺操作和连铸机的工作状态, 两者共同作用使连铸坯产生裂纹。

带液芯的高温铸坯是否产生裂纹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1) 在运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外力作用。

2) 温度影响。

3) 操作行为影响。

4) 铸机的工作状态。

2.3 连铸坯中心缺陷

连铸坯的中心缺陷主要形成于铸坯纵向轴线, 它主要是由带液芯的铸坯传热和凝固的相互运动形成的[2], 如图1所示。

铸坯中心缺陷主要有中心疏松、缩孔和宏观偏析等。连铸中心缺陷也是连铸体质量缺陷的一个方面, 应引起重视。

3 连铸坯质量控制战略

3.1 连铸坯夹杂物和氧化铁皮的控制

针对连铸坯夹杂物和氧化铁皮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 优化加入工艺和中间包覆盖剂的性能, 提高碱性覆盖剂的吸渣和保温性能。

2) 对扇形段的维修与管理要引起重视, 使钢水液面状态保持恒定, 避免或减少保护渣进入其中。

3) 改进连铸坯的清洗装置以改善连铸坯表面受氧化侵蚀[3]。

4) 对中间包液位实行自动控制, 保持液位的稳定, 对钢包下渣进行严格控制。

5) 对连铸保护浇注进行加强, 上层用酸性覆盖剂, 下层用碱性覆盖剂, 分别进行保温和吸渣。

6) 对保护渣的性能进行优化, 提高保护渣排除夹杂的性能。

7) 在使用保护渣之前, 要先对其进行干燥, 起到保温防潮的作用。

3.2 连铸坯裂纹控制

连铸坯裂纹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控制钢水温度, 使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对结晶器的性能进行优化。同时应注意, 不同的铜板厚度和钢种, 他们的冷却水量不同。

2) 冷却水的水质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分析, 对冷却水的水质进行了解, 并及时清除冷却水中的杂质, 防止铜板结垢。

3) 对二冷配水和铸坯横断面的水量分布进行优化和控制, 防止裂纹产生。

4) 要避免不合格的钢水上连铸平台。

5) 控制钢水的温度, 使其保持在某一范围内。

6) 对钢水中的碳含量进行控制。

3.3 连铸坯的版型控制

连铸坯的版型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结晶器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维修和检查[4];

2) 对夹送辊的压力传感器等进行严格检查, 防止由于其失效而导致铸坯产生楔型;

3) 工作过程中, 加强工作人员的检查监督力度, 防止水管漏水导致铸坯起泡等现象的出现。

4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 我们对连铸坯质量的控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 要保证连铸坯的洁净;第二, 连铸设备和工艺因素易致使裂纹的产生, 应优化这两个方面;第三, 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连铸坯的中心缺陷。提高连铸坯的质量, 才能最终保证产品的质量。

摘要:连铸坯的质量缺陷是影响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旦发现问题, 要及时处理, 及时改进连铸坯的质量, 以生产高质量的轧制产品。系统分析连铸坯的质量缺陷, 对连铸坯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连铸坯,质量控制,战略

参考文献

[1]蔡开科.连铸坯质量控制零缺陷战略[J].连铸 (增刊) , 2011, 9 (11) :2-6.

[2]孙彦辉.连铸坯质量控制零缺陷战略[J].连铸 (增刊) , 2011, 10 (2) :3-5.

[3]韩传基.连铸坯质量控制零缺陷战略[J].连铸 (增刊) , 2012, 18 (9) :7-9.

会计信息质量对经济决策影响探讨 篇9

一、会计信息与企业经济决策的关系

会计信息是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而存在。对于企业而言, 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的经济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会计信息贯穿着企业经济决策的全过程, 是企业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在企业经济决策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根据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

企业内部的投资决策分为项目投资决策和金融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息息相关,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帮助管理人员准确的对项目及企业未来的资金情况进行预测, 作出合理的分析判断, 帮助企业进行最大价值的投资。进行金融投资时, 企业需要依靠外部会计信息进行判断, 信息的质量高低对企业是否进行投资、作出怎样的投资决策息息相关。

(二) 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生产经营决策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离不开决策, 在产品的生产、库存、销售各环节中, 会计信息更是显示出重要的地位, 原材料的成本、产品生产的成本和数量、库存的成本与数量、销售数量与收益等重要决策都离不开会计信息的支持。可以说会计信息支持着生产决策的全过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为生产经营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帮助企业实现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 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筹资决策

在企业运转的过程当中, 资金的成本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通常企业资金的来源有负债、股东资金以及企业留存的收益。但是如何对三者进行合理分配是需要企业管理者作出明智决策的。会计信息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无可取代。管理人员通过对相关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出各种筹资方案的成本分析, 管理者依据管理会计信息综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企业的筹资方案进行决策。这一过程中, 会计信息的准确程度越高, 企业未来筹资所需花费的成本越低, 企业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原因以及建议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 可以得到会计信息在企业经济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中, 会计信息的作用有限, 有时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一现象归咎于会计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由会计事项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前者指会计事项本身不真实, 依据该事项取得的会计信息也就不能反映真实的客观经济活动。后者指会计事项虽然真实的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 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了会计信息失真。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

1. 社会道德观念、从业人员道德观念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现代生活中, 存在着某些不良风气, 影响着会计人员的价值观, 某些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 领导对会计信息的操作程度都可能会影响会计工作的进行, 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2. 会计工作的惯性和会计政策的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 企业间的合并、收购、兼并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潮流, 公司不断向集团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传统的会计政策出现了无法适应新社会经济的现象, 部分传统会计观念受到冲击, 为此会计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当中。在这一过程中, 会计工作的惯性和会计政策变化的滞后性避免不了的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3. 会计信息的供需。

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存在不对称的现象。会计信息的需求方为了自身的需求需要真实广泛的会计信息, 但是会计信息的供给方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方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和真实情况。例如在企业面临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不佳的情况下, 为了维护形象, 会计信息供给方提供的会计信息可能回避真实情况, 即会计信息质的不足。会计信息的供需不平衡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对不足。

(二) 会计信息失真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经济决策的影响可从直接和间接角度分析。从间接角度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必然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违规操作引起, 会计信息的失真必然与财务部门、内审部门甚至是企业的管理层有着密切的联系, 也会有个别人员利用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为自身谋利, 因此可以说会计信息失真为行业不正之风的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 易滋生贪污腐败, 从长远角度必然阻碍影响企业经济决策。从直接角度分析, 错误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使管理层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在进行经济决策时缺乏真实、可靠、科学的依据, 在宏观管理上陷入被动的局面, 作出的经济决策也必然无法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价值。长期发展下去, 必然削弱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

(三) 解决会计失真问题的方法途径

现今社会, 会计失真现象已经成为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这里提出一些方法和措施。

1. 加强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做到有法可依, 综合治理, 加大执法力度。

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保证, 我国现有会计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了相关会计人员的职责, 会计职业人员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职权, 但会计法律法规当中仍然存在漏洞, 会计法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实施不到位的现象。对此, 应紧随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 加快会计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对法律未涉及的部分也应当加强会计道德的建设, 在会计法律的建设过程中, 也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并对其行为加以限制, 降低相关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程度, 把企业会计行为真正引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在执法过程中, 有关部门应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几个环节上齐抓共管, 保证法律顺利有效的实施。

2. 从技术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首先, 不断拓展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水平, 面对现代会计制度的不断变化, 会计人员必须加强知识的更新, 提高业务水平, 以保证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能够作出准确应用会计准则, 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其次, 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 财务部内部需要加强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库存的管理, 内审部门则要加强对财务部门的检查, 监督经济事项的真实合法性、定期对财务部相关事宜进行监察。对于集团公司, 母公司实行会计委派制度, 明确了委派人员相对独立的职能地位, 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 有效阻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3. 提高会计舞弊成本, 从利益驱动上消除舞弊现象。

根据经济学分析, 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人总在寻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也即如果相关人员认为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成本小于提供失真会计信息收益的时候, 他们就会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而在我国会计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舞弊的低成本。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加大相关人员提供失真信息的成本, 提高当事人承担的风险和损失, 使舞弊人员自觉远离这一行为。

4. 提高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

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 管理者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水平, 当管理者与企业会计舞弊关联时通常与企业的经营惨淡密不可分。管理者通过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为企业创造效益, 提高企业的实力, 就可避免一时的投机取巧所带来的危害。同时, 经营者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与法律自律素质, 增强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 以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和人的道德水准的双重提升, 承担起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责任。

三、结束语

企业要想获得好的发展, 必须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而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层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 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企业角度明确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 分析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对经营决策的影响, 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提出相关建议, 旨在为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 会计信息在经济社会当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经济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济决策的影响进行粗浅的探讨, 并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经济决策,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辉.会计信息质量对经济决策影响探讨[J].财经界, 2013 (10) .

面向创新驱动战略的创新质量分析 篇10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说, “创新就是创造性的破坏”,它表现为用新的游戏规则打破旧的利益格局,表现为对现有状态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进行重新配置,其中涉及到相关成本的投入和调整。从数量上看,创新项目和创新产品可能多,也可能少; 从质量上看,创新活动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技术前景不确定和市场前景不确定,可能失败,可能成功; 因此,创新活动的影响有大小、正负、优劣之分,创新程度有高低之别,存在效果大小之异,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破旧”与“立新”的冲突,“旧”与“新”的差别,正是站在这个角度看,创新活动一定会涉及创新质量问题。

Swann ( 1986) 认为质量创新与创新质量是即有联系却又相互不同两个概念。Darby ( 1990)研究杜邦公司研发问题时,将研发的质量定义为“创造、预计和满足顾客的需求程度”。Garfinkel( 1991) 研究通用电气公司研发问题时,认为研发质量涉及到技术性质量、影响力、与企业经营业务的相关性与适时性。Keogh & Bower ( 1997)提出了创新质量的概念框架。Haner ( 2002) 认为创新质量是创新绩效在潜能———过程———结果每个领域的总合。他指出,创新质量不等于质量创新,创新质量通过创造新的产品、工艺或管理模式来体现,质量创新代表产品、过程和经营管理创新的特殊型式。A. Endres ( 2003) 探讨了研究的质量、 开发过程 的质量问 题。Prajogo( 2006) 认为创新质量包含了创新所产生的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运作创新的过程质量。Sohal( 2006) 则强调创新与策略间的相关性,突出创新的利润和产品市场份额。Pan S ( 2009) 认为“创新”和“质量”两大问题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变革成功的关键要素,己经变得非常重要和值得调查。Iukim ( 2009) 根据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创新战略、组织创新、创新绩效关系,研究了创新质量,认为创新战略与组织创新作为考察对象,一定会通过创新质量影响创新绩效。

国内研究创 新质量的 文献较少。蔡 华麟( 1996) 从质量的概念和发展趋势引出创新质量这一概念,从质量含义方面探讨了创新和突破的内涵, 并分析了 质量重建 工程[1]。李延昌( 2001) 分析了技术创新和质量创新的关系,涉及到创新质量问题,但主要研究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国内与此相关的研究比较少,现有的文献中,张古鹏、陈向东、杜华东 ( 2011) 研究了中国区域创新质量不平等问题,对区域、产业和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创新质量从专利视角进行探索性研究。崔有祥、胡兴华、廖娟、谢富纪 ( 2013)在《科研管理》上发表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测量评估体系研究》一篇论文,内容涉及到从质量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实施创新战略的评估。杨幽红 ( 2013) 认为对质量的需求对产品生产过程和创新过程都适用,并对创新、质量概念发展与演变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创新质量的内涵及特点[2]。总之,目前对创新质量的文献研究较少,仅仅从概念和内涵上进行分析,涉及到创新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问题更少。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创新驱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创新数量,更有必要关注创新质量,本文通过对比创新质量和质量创新、创新绩效的关系,界定创新质量的内涵,为创新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奠定基础。

2 基于质量创新的创新质量分析

从字面上看,“创新”+“质量”,形成质量创新或创新质量。其中,质量创新是质量管理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质量管理就是不断变革产品或服务的目标、对象、范围、方法等,不断满足顾客、员工、供销方和社会的需求,包括或明示、或隐含、或应履行的需求和期望; 质量管理是从最终产品性能指标要求的关注逐步演变为对设计质量、制造质量、使用质量和废弃物回收的关注,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管理还要求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

从质量工程学的过程机理来看,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广义质量的形成过程。质量管理经过5个阶段。在以单一的手工业为主的工业革命来临之前的生产方式下,质量主要依靠工匠的实际操作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自身的质量管理”;在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化大生产时代,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质量检测部门,专职人员负责制定标准,专职人员负责制造,专职人员负责质量检测工作,这属于质量检验阶段;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管控产品质量的各种要素,由事后的质量检测演变为事中的过程质量管控,产品残次品占有率大大降低,劳动生产率大大提升,属于质量统计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面对大量出现的“高、精、尖”产品和大型复杂产品,企业管理和数理统计方法有机结合产生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全面管控生产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保证用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属于全面质量管理 ( TQM ) 阶段; 国际标准 化组织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的颁布实施,采取企业自律、政府监督、市场竞争齐抓共管的方式,标志着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的形成。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对象都涉及到原材料、生产工艺、检测手段3个方面,都强调产品的科学性、安全性、自动化、智能化,因而都涉及到创新管理。创新是一系列反馈回路运动,从创意产生→样品设计和开发→原材料采购→试制加工→生产装配→包装贮存→产品销售→用户意见→维修服务→创意,整个过程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是不断应用创新的过程。设计、加工制造等与管理相互交叉融合,高新技术改变了产品原材料的采购,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对集中了生产过程中的工序,学科、专业界限逐渐淡化,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库存管理、作业管理、交货期管理和人员管理等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质量管理从围绕质量功能与质量成本展开,逐渐演变为围绕质量价值的实现而展开。为了减少质量损失,市场定位、技术定位、组织结构和组织流程不断创新,质量管理的优化技术和方法的选择、扩散和渗透改变了竞争优势的格局,成为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终点,因此质量管理必然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也就是提高创新质量的过程。

上述各个阶段的质量管理框架和内容核心是产品的质量,即使是全面质量管理 ( TQM) 也偏重于“减少错误”、“堵绝隐患”,局限于维持和控制产品质量方面。在频繁技术创新的条件下,质量管理演变为全面质量创新 ( TQI) 。质量创新的核心在于强调顾客、员工和社会三方受益,强调产品中所蕴含的科学技术成分,强调产品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包含了新颖的外观、绿色的设计、全新的功能,包含了人们需求的不断满足。也就是说,相对于传统质量管理强调的产品质量在现有水平的改良和改进,质量创新突出的是通过全新的产品类型、功能、设计、概念和服务来满足人们的消费心理,让产品更符合人们的需求和习惯。如何通过市场让消费者接受,或者说通过全新服务等市场创新来引导消费者需求,就是为顾客提供更大的质量效益,也为自己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个过程就是“创新质量”的问题。质量创新不仅要求消除产品中隐藏的质量问题或隐患,更强调重新设计产品,使其包含更多的科技含量,这正是创新对质量管理的要求。

质量创新注重于整体优化而不是局部优化,不是传统质量管理假定的通过局部优化来实现整体优化。朱兰博士的质量螺旋理论把产品质量的每一个环节都放在链条之中,总是关键的极少数因素制约或主导链条的良性运转,必须保证分析、设计、协调、处理、反馈等每个环节的产品质量水平都处于优值。这就要求企业时刻坚持质量与效率、完美、合理、进步是同义词的理念,强调质量与成本的统一,强调质量文化、质量道德,强调质量创新。可见,质量创新是创新在质量方面的显著特性,是现有质量的提高和性能增强,是质量的改善以及绩效提高的方式。

综上所述,质量创新并不是创新质量,二者即有联系却又相互不同。质量创新是在现有空间的品质或特点的新产品的维度。质量创新有利于降低创新的成本,降低产品差错率,减少半成品返工和浪费,减少生产现场失效,提高产量和产能,缩短新产品面市时间,减少产品保修费用,减少顾客不满,改进交货绩效。创新质量实际上是所有质量创新的总的结果,表示通过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满足客户,员工和供应商的利益,是创新的“品质”。

3 基于创新绩效的创新质量分析

创新绩效是指创新水平和创新结果,也指实际的产出和服务。创新绩效的内涵一般有过程论、结果论、作用论3种观点。过程论强调创新绩效产生过程中的获得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的行为过程; 结果论强调创新绩效是通过变化产品和服务的变化而实现的利润指标; 作用论强调创新绩效是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结果论的观点,该观点主要将有效性和效率作为考查创新绩效的主要内容。有效性是指创新的满意程度、服务创新或产品创新的研发速度、市场开发速度等; 效率则指单位时间内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成本和满意度[3]。Christensen ( 1995) 分析了产品创新绩效和过程创新绩效两种类型。Moorman ( 1999) 提出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应当包含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时间长度、专利数量、获利率等8个要素。Prajogo ( 2001) 认为创新绩效的衡量应包括产品或服务创新的种类、占比、成本、速度、新颖程度等内容来研究。Alegre ( 2006) 提出应从产品或服务创新的替代率、市场份额、创新投入产出比等来衡量。

从定量评价 的角度看, Tzouvelekas et al.( 1997) 、Mathijes和Uejza ( 1999) 、Dhehibi et al.( 2007) 研究了农场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 Semenic ( 1997) 、kalam ( 1998 ) 和Sickle ( 1999 )等研究了航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 Bhandar( 2000) 和Kavces ( 2000) 等研究了纺织产业技术创新的绩 效评价; Doganes ( 2003 ) 、Fausten( 2004) 等研究了银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Arcelu ( 2000 ) 和Arcelia ( 2001 ) 、Nasierowskig( 2003) 、Arcelus ( 2004) 等研究了国家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 池仁勇 ( 2003) 、周勇 ( 2006) 、朱永国 ( 2007) 等研究了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上述专家学者对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设计具有代表性,引用率比较高。此外,其他专家学者还从创新对象、创新过程、创新网络、创新团队、创新情境等角度,利用统计与数学方法、综合加权评价方法、软计算方法、元分析方法、新型评价方法和组合法等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有关创新绩效内涵有了较深入的分析,评价方法和工具也越来越多,较多侧重于对影响因素和创新绩效关系的测量,多是从数据和方法中寻找研究切入点,主要从宏观因素、结构因素、组织因素影响创新绩效的角度出发,而创新绩效对于创新活动的影响还没有检索到相关文献,也就是说创新绩效与创新质量的关系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无论是理论深度还是研究广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创新绩效与创新质量究竟什么关系? 我们认为,创新绩效与创新质量的关系就是创新活动的质和量的关系。创新质量是创新活动内部的规定性,是由创新活动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是一种创新活动区别于另一种创新活动的本质规定。创新绩效是创新活动的规模、程度、速度,是创新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数量规定性,如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技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创新绩效才能处于良好状态。在一定范围内,创新绩效的增减并不影响创新活动是否发生变革。外显的创新绩效标志着创新活动的规模、广度、范围,内显的创新绩效标志着创新活动的程度、等级、深度。研究创新质量是认识和了解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研究创新绩效是认识和了解创新活动的深化和精确化。创新质量一旦消失,创新活动也就不复存在,也就不会产生创新绩效。创新活动是包括多种复杂因素在内的统一体,所以,创新质量具有多方面的维度,应当尽量注意创新质量的各个方面,力求全面,但可以按照需要着重了解创新活动特定方面的质量[4]。

创新活动特定方面的质量规定都具有一定的绩效,创新活动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绩效,一定范围内的绩效变化不会引起创新活动的质量改变。在这个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内,创新活动是创新质量和创新绩效的统一; 创新绩效超出了特定的限度,创新质量就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创新不足和过度创新的度的问题。所谓过度创新是指产品或服务的某些功能根本用不上,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而且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体现不出来创新的价值,影响到投资回报。铱星计划的破产是过度创新的典型例子。20世纪90年代,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开发的铱星科技系统是一个空前绝有的创新构想。在当时移动电话设备价格高、通话质量差、通话范围小等诸多限制的情况下,铱星科技系统的通信网已经覆盖到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铱星系统的科技过于先进而产生了过度创新,成本和时间超支,相关产业不成熟,产品的转换成本高,创新产品由于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消费者不敢贸然尝试,可供发挥功效的基础设施缺乏,计划耗用的金钱和时间超过预定界限,铱星科技系统运行仅1年多,便宣布破产。创新不足在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都有所体现,我国制造业大多处于价值链最低利润的加工环节,核心技术缺乏,在标准制定中没有话语权,创新质量低下导致创新绩效低下。

总之,创新绩效变化是创新质量变化的前提和准备,创新质量变化是创新绩效变化的结果和必然,创新绩效变化与创新质量变化相互渗透,创新绩效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创新质量的部分变化,创新质量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创新绩效的提升。当创新质量开始变化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在展开一个新的创新活动,而是先突破一点或几点,然后迅速创新绩效,最终完成创新质量的飞跃。

4 基于内涵与外延的创新质量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创新质量是指创新要素的边际投入与边际收益的对比差距,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创新活动要求的程度。创新要素边际投入越是小于边际收益,满足创新活动要求程度越高,则创新质量越高; 创新要素边际投入越是大于边际收益,满足创新活动要求程度越低则创新质量越低。创新质量不仅与直接的接受者有关,而且关系到生产安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社会问题; 创新质量不仅涉及到技术指标,而且涉及到成本、价格、使用价值、消耗等指标; 在评价创新质量水平时,不仅要考虑创新上的先进性,还要考虑社会的条件和需要,考虑使用上的经济合理性。我们提出创新质量的概念,目的在于改变传统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关注创新数量,忽视创新质量; 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负面影响; 追求顾客满意,忽视相关方要求等一系列弊端,将创新要素与质量要素、技术要素与非技术要素、内部创新资源与外部创新资源、顾客满意与避免负面影响集成,并作为创新管理的新方向,推动创新活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质量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系统,受到创新类型的影响,与创新活动内部因子和外部因子有关。这些因子主要包括创新资源、创新组织、创新能力、创新战略、创新环境、创新机制、创新融资、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政策等,具体而言包括技术、人才、资金、装备、信息、组织形式与功能、管理能力、投入能力、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决策机制、沟通与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培训与学习机制、预防风险机制、企业文化、领先战略、跟随战略、人才教育、人才流动、融资渠道、融资策略、科技水平、科研体制、技术市场、中介组织、产品生命周期、行业标准、知识产权制度、调政策等,所以说,创新质量是一种大质量观念,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过程是包括制造创新、支持创新和业务创新在内的所有创新过程,创新质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管理问题; 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而且适用于服务业; 创新质量低劣所发生的成本不仅指创新绩效低下,而且指创新设计、开发、推广、服务及辅助的每个环节的绩效不均衡; 创新质量的水平不仅指基于要求、程序和标准的符合性,而且指利益相关方的满意度。在创新过程中,能够影响创新目标的实现或被创新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组织或群体可以看作创新的利益相关者,如企业、顾客、供应商、大学、科研院所、政府。任何研发、试验、生产、验证、调试、维护和再创新等活动都有许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创新活动投入的资源存在差异,其实现程度或者说满意度也不同,利用扎根理论编码方法对某一具体的创新活动进行分析,可以获得相应的数据。通常情况下,创新质量高,创新活动投入也高; 追求一定水平的创新质量就是要降低失误率、降低投入成本、减少浪费、减少失效、提高满意度、提高创新绩效。追求创新质量,实际上是追求创新管理[5]。创新质量是能够满足特定的需要而达到一定满意度的创新活动特征。创新质量不仅集中于创新活动的内部过程、要素、部门之间的管理与协调,而且注重创新活动的外部过程以及外部关系; 不仅要强调要素的创新质量管理,而且要注重非技术要素的创新质量管理; 要求创新活动应当满足全生命周期、全过程、集成化管理的需求,同时也要求全员、全时空和全过程创新质量管理。创新质量是一条连续的、通畅的质量链,上下游节点之间被相对开放的“质量白箱”连接起来,节点内部的质量过程具有开放性与信息共享性,注重整体优化与控制,节点之间不断进行质量管理方面的合作与协调,摒弃传统的基于项目约束和验收约束的质量关系。目前,我国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层面和各省市实施的创新驱动战略,国内以创新驱动为主题的文献也呈现加速态势,但从相关报道可以就看出来,对创新质量还缺少足够的重视,有可能造成创新成果的浮华。

5 简要结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仅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而且也需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不仅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6]。创新驱动发展是一种合力,对创新驱动的管理怎么样从口号变为行动,这就需要有一个抓手,这个抓手就是通过创新覆盖面、创新持续性、创新影响性以及各类创新一致性等变量来控制实施创新驱动的质量; 借助一系列评价指标和计算模型来判定广度、深度、强度、时间维度、一致性等变量,通过监控创新驱动发展的质量来发现创新驱动过程中的软肋与短板,才能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创新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创新质量问题处于认识起步阶段,其内涵一定会存在不同的解释。本文以质量创新、创新绩效为基础,分析了创新质量的概念,探讨了创新质量的内涵和外延,为后续创新质量评价、控制与提高的研究奠定基础。特别是针对创新驱动发展的管理变得日益重要的情况下,对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甚至业务创新的创新驱动集合,都需要具有整个行业或全球的视角, “开放式创新”和“分布式创新”更强调创新管理需要具有结构化或系统化视的角[7]。针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际,我们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管理的质量理论,着力点在于创新驱动的质量控制,在此理论基础上,我们试图为创新驱动发展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摘要:创新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创新活动要求的程度,目的在于改变传统创新管理中注重创新数量,轻视创新质量;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负面影响的弊端,以推动创新活动高质量发展。在创新质量的有关文献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质量创新、创新绩效与创新质量的关系,认为质量创新是创新质量的基础、创新绩效与创新质量是质与量的关系,创新质量的水平不仅指基于要求、程序和标准的符合性,而且指利益相关方的满意度;结合我国创新驱动战略,认为追求创新质量实际是追求创新管理。

战略决策质量 篇11

学校传承“真”“朴”“信”“勇”的校训,坚持“每位学生都发展,每位教师都成功,每位家长都满意”的办学理念,高举“质量、服务、特色”三面旗帜,倡导以“健康快乐、寓学于乐、乐此不疲”为基本内涵的“三乐”教育文化主张,促进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一、实施文化立校战略,培育学校气质

1.明确“三乐”教育的文化使命,统领学校高位发展

“三乐”教育是在追求学校“质”的飞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近年来,学校通过追溯历史,寻找地域背景,梳理办学传统,自觉认识自我存在的特点,寻找与其他学校的异同,甄别发展差异,挖掘独特资源,坚守鲜明个性,并通过在新校建设中的适度表达,形成了“三乐”教育的显著特质。

学校提出了以“健康快乐、寓学于乐、乐此不疲”为基本内涵的“三乐”教育文化主张。核心价值是幸福教育,长远目标是培养幸福的儿童,为儿童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因此,“三乐”教育不仅仅追求外在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拥有稳定的、深刻的幸福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儿童充满阳光,充满幸福,一路有“乐”。

2.架构“三乐”教育的完备体系,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学校用文字表述的方式,逐一确立“三乐”教育的具体内涵、理论支撑和操作系统,辨析了一些概念性的用词,以“乐感”文化、认知学习理论、需求层次理论为支撑,完成了“三乐”教育的整体设计。

“健康快乐、寓学于乐、乐此不疲”这三者构成了“三乐”教育的整体,彼此照应。“健康快乐”是目标,“寓学于乐”是方法,“乐此不疲”是过程。目标、方法、过程,涵盖了教育教学理念的基本要素。

将“三乐”教育渗透到课程建设中。通过教学改革、课程资源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环境课程、阅读课程、活动课程、体验课程”这四大实施“三乐”教育的校本课程。

将“三乐”教育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培养教师积极向上且处事平和的心态,组建教师团队,创新“六+”培训模式。

将“三乐”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用具体的“乐读、乐友、乐行”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尊重、理解、民主、平等的欢欣氛围,唤醒学生自觉成长的品质。

3.开展“三乐”教育的文化活动,推动学校创新发展

在“三乐”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正践行着“培养幸福儿童”的教育理想。营造“三乐”教育良好氛围,发展“三乐”学生,成就“三乐”教师,构建“三乐”课程,展示着一种独属于金阊实小的幸福的教育表情。

校园环境充盈了“三乐”教育的理念,楼宇、庭院、标识、指向系统、室内软装等,都蕴含着浓浓的“三乐”教育的文化元素。在教师中开展“成如”论坛“言说三乐”的活动,让教师充分展开自己对于这一文化主张的理解。在学生中开展“晶晶昌昌学‘三乐’”的实践活动,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去了解那些布置精美的墙面,去读懂校园内一物一品的意蕴。通过“校园小导游团”“校园小广播”和在地方课程中设置单元学习内容等,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接受着“三乐”文化的熏陶。

二、实施专业发展战略,打造骨干队伍

1.“一缕阳光”品牌,铸师魂

开展“一缕阳光”这一师德品牌系列活动,在教师中树立师德优秀是教师首位的认识,通过学习师德典型、评选身边榜样、阅读涵养品德等方式,落实师德建设五项制度。每学年由教师和学生投票评选“感动校园十佳教师”,家长投票评选“最满意教师”,由此开展系列学习活动,形成师德教育品牌。

2.“六+”校本研修模式,促成长

学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师培养模式,“师德+业务”“走班+教研”“ 聊天+科研”“读书+言说”“引领+自主”“团队+个性”这六个教师培养的加法题,做得有声有色。

3.骨干教师认定,搭平台

贯彻校骨干教师认定条例。35周岁以下的教师申报发展型教师,侧重于课堂教学技艺的提高;35周岁以上的教师申报实践型教师,侧重于师德修养示范;获区级教坛新秀以上称号的教师申报研究型教师,侧重于教育科研。执行过程中,评审组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及时修订评比条例,在学期末严格考核,认真认定,大力奖励完成申报任务的教师。

4.团队协作活动,乐交友

学校成立有学术团队、走班团队、管理团队、年级部团队、辅导员团队、班主任团队等十几支教师团队,每个团队都有自己响亮的名字,都有团队的组织愿景、奋斗目标和活动机制,都有骨干教师引领,团队成员交叉分布在学校的各个岗位上,形成了学校独有的交际方式。

5.“细水长流读好书”,提品味

“读书沙龙”“好书演绎”“品读聊天”“晒书会友”等活动丰富多彩。学校精选《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宝贝宝贝》《回到每个人的生命化教育》《国学引导工作》等书籍在年级部中进行漂流。“点灯人讲读书故事”系列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6.“成如”论坛“言说”活动,勤表达

学校设有“成如”论坛,鼓励骨干教师通过言说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感想。本学期以“三乐教育”和“我眼中的儿童文化”为主题的言说活动更是精彩纷呈。通过言说,把别人的感受变成自己的感受;通过言说,把别人的思想化为自己的思想;通过言说,形成金阊实小教师独有的话语系统。

三、实施以德为先战略,提升学生素养

1.“德育导师制”重构德育管理网络

构成“德育领导—政教处—年级部—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外人士”六级梯队。其一,做好“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课题研究,举办班主任培训讲座,组织德育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德育创新专题研讨会。其二,树立任课老师也是“德育导师”的思想,让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学生德育工作。其三,通过家长义教、家长督导、家长义工、家长义导等形式,开创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家庭、社会各方参与德育教育的工作格局。

2.“善小德育”有计划地培养小公民素质

学校制定的“善小德育”素养要求,包含“礼貌、卫生、节约、守时、守秩序”五个方面,逐条分学期具体落实。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为素质养成教育宣传周。学期中,按月细化《金阊实小“晶晶昌昌”德育素养目标》,通过“自评—生评—师评”的方式,开展“晶晶昌昌”德育素养评比活动,期末总结评出德育特长生。

3.三大仪式教育引领德育特色活动

每学年开展一年级“授砚立志”仪式、三年级“生日成长”仪式和六年级“毕业感恩”仪式,让学生体会成长的过程。不断创新“在感恩中成长”这一德育系列活动的内容、方法与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

4.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能力不断提高

“成长树”社团是学校一大教育品牌,至今已拥有各类专业社团46个。每个社团都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去设定目标,积极创意,开展活动。“金实杯”艺术展示活动,体育节、乐读节、高士其科技节活动,经典诵读活动,感恩教育活动,“新蕾”“小荷”“蒲公英”三大作文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在校生活,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锻炼中自觉成长。

5.改革三好生评比条例激发学生特长发展

学校修订三好学生评比条例,细化德育、智育、艺术、体育特长生的评比条例,将特长生作为竞争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德育特长生与每月“晶晶昌昌”德育素养评比挂钩,采用考级制评出智育和艺术特长生,而体育特长生则在校级以上的各类体育竞赛获奖者中产生。

四、实施教学研究战略,开创课改格局

1.多项教学策略研究改变教与学方式

进行“基于学生学习经验的差异性教学实验”,进行学生自助—互助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速度,尝试分层作业,分层练习。实施效度策略,“精讲精练”,科学合理地分配讲、练、做的时间。实施教师服务行动策略,将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化为服务行动,指导教师明确补差不等于补作业,补差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

2.“磨课”行动计划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实施以“创新教学理念,提炼课堂特质”为主题的“磨课”行动计划。近年来,开展了“评头论足谈备课”活动、“潜心推敲上好课”系列活动、“我眼中的精彩课堂”系列活动、“独立备课,同题研讨,选出好课”活动、“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常态教学也精彩”系列教研活动、“信息技术展风采”活动、“电子白板走进常态课堂”和“超大IPAD,我的课堂我做主”系列活动,努力实现“目标达成,手段优化,细节完善”的研究目标。

3.“草根化、平民性”的科研模式初见成效

“走班+教研”“聊天+科研”是学校近年来总结运用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模式。全体教师运用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叙事研究、经验交流、沙龙研讨等方法,实质性地开展与课题相关的各项校本研修活动,形成“学习—探索—交流—创新”的科研研讨氛围。学校还开展以“名著导读、名师引路、名坛献艺、名刊立说”为主要内容的“四名工程”,组织“希望杯”论文大赛,强化理念浸润和学术言语,培养骨干教师中的科研精英梯队,逐步涌现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4.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融汇教学资源

学校开设集科学教育、环保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吴文化教育、校史教育等诸多内容在内的校本课程,逐年开发数学校本教材《走进数学王国》、英语校本教材《乐读英语》全六册、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健康读本》、社团校本教材《印心》和《古韵》、校史教材等。

学校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努力成长为一所高质量、高品质的品牌学校。

资本运营质量与企业投资决策研究 篇12

企业资本运营是相对独立于生产经营、属于价值层面的经济行为, 是一种高层次的价值创造活动。资本运营是企业以所拥有的资本为对象, 通过资本更大范围的流动, 实现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经营活动, 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层次。

提高资本运营质量, 做好投资决策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 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 适时调整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资本资源, 调整投资方向和产业结构, 重组资本结构。其次, 有利于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第三, 有利于资本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企业实施资本运营战略, 通过兼并和收购, 形成更大的经济实体, 实现纵向的、横向的、混合规模的资本扩张, 向集团经济和规模经济发展, 逐步实现企业经济的规模化、国际化。

二、提高资本运营质量促进投资决策能力提升的对策

1、调整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资本的产业结构关系。企业通过多个产业的投资, 既可以避免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 又可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二是资本的产品结构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将资本投放在不同的产品上, 使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三是资本的空间结构关系。企业应考虑不同地域的资源条件、自然条件、投资环境和市场需求, 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四是资本的风险结构关系。资本收益总是和一定的风险相关的。因此, 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要综合考虑上述关系, 做到:运行协调、供求平衡、资产流动和风险适度。

2、拓宽融资渠道进行多种经营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单纯依靠企业自身资本的积累和传统的融资渠道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可利用自身的法人财产权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 也可以股权出让和转让的形式以及以存量资产出让、土地置换、发行债券等形式筹资。此外, 企业在资本运作过程中, 可以将多元化发展和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以降低企业风险,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建立企业资本运营的联动机制

企业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扩大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的规模, 使企业商品生产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因此, 企业的资本运营应该有利于剥离企业非经营生产, 提高企业资本质量, 使商品经营成果直接转换成资本经营成果, 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商品经营效率。资本运营要在有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 尽量减少无关联企业的兼并, 以合理的市场结构, 形成企业适度的竞争状态。抛弃或防止资本运营中一哄而上的做法, 将资本运营行为和商品生产经营的切实需要紧密结合, 规划出有序的、渐进的资本运营轨道。

4、完善资本运营的决策机制

企业资本运营必须正确定位, 明确决策的权限和管理责任, 形成良好、快捷、有效的决策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资本运营决策的分权模式, 明确划分决策权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的决策权, 应限于当企业资本运营涉及资产所有权在不同性质的主体之间重组或变更时做出明确选择;而当资本运营在相同所有权主体之间发生, 则只需企业法人批准;至于企业的资本运营只涉及所有权的派生权能如经营权、占用权, 则其决策权利属于法人。二是明晰企业资产决策的责任, 构建资本运营决策的风险约束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资产运营决策的任务是促进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价值保值和有利于提高资本的生产配置效率, 降低资本运营风险。三是建立资产运营决策的价值实物协同机制, 促进企业资本运营质量的提高。

5、健全投资约束机制

全面、可靠, 直接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进而影响整个投资项目的效益性和风险性。在实践中, 可行性论证一般可采取单元论证和联合论证相结合的方式。投资建议一般由业务部门或投资管理部门提出, 经投资建议部门单元初步论证后报企管委申请立项, 企管委经审核同意批准立项, 由投资管理部门组织联合论证, 联合论证一般由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基建部门等联合进行。有必要的应邀请金融部门、财政部门、资源部门参加联合论证, 使可行性方案更科学, 联合论证通过的投资方案报企业决策机构进行决策, 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依据性。此外, 还要建立相应的签证制度, 即联合论证方案必须经联合论证部门负责人的签字。另一方面, 健全投资运营的约束机制, 必须建立和完善投资决策责任制。确立责任主体, 明确投资目标, 落实投资决策各环节岗位责任制, 遵循责任目标具体可计量和讲求资本金安全性和效益性的原则, 确定责任目标, 加强审查监督, 改变投资运营无人承担现象, 减少因投资运营不善造成资不抵债, 破产倒闭带来的风险, 确保企业资本良好运作。

三、结束语

企业进行投资和控股决策, 一方面意味着企业未来利润的增长, 同时也意味着企业风险有可能扩大。因此, 企业必须综合提高资本运营质量, 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避免和减少投资运营风险, 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鹏翼.灵活运用资本运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J].中国经贸, 2003 (01)

[2]、杨林广.企业资本运营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 (03)

[3]、许如宝.论我国企业的资本运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2)

[4]、樊淑红.试论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的途径[J].新西部, 2007 (06)

[5]、章继刚.战略资本运营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途径[J].江苏电器, 2008 (09)

上一篇:人力结构下一篇:社会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