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潜意识

2024-10-14

社会潜意识(精选12篇)

社会潜意识 篇1

随着科技经济飞速发展, 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创新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了国家在国际社会竞争力的保持, 也对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 只有有了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才能有使社会、国家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力。

创新意识的内涵与历史形成过程

所谓的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 表现为对创新的重视、追求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兴趣和欲望, 是理念和思想状态活动。在马克思看来, “创造是一个很难从意识中排除的观念。”“任何一种不是天然的存在的物质财富要素, 总是必须通过某种专门的、使特殊的自然物质适合于特殊的人类的需要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创造出来。”由此可见, 创造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 人类利用这种能力自发和随机的改造着自然, 建设人类社会。但是由于意识的历史实践性, 决定了创新意识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抽象物, 它会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而动态的提高。

从创新意识固有的属性来看, 它具有一个庞大的体系。既然有体系, 那么创新意识就必然有层次的划分。意识也有无意识与自觉之分, 有高级与低级之别, 并且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具体来讲, 创新意识有以下六个层级:一是创新需要: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一旦在原有的常态思维和方法遭到不顺和困难时, 就会产生不满足、遗憾等心里不平衡状态, 就需要寻找新的方法和手段革新旧的方法和手段, 这种意识就是创新需要的意识,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意识”, 需要意识是创新的最初动因和原动力;二是创新的动机, 是指能引起和维持主体创新活动的心理过程, 是形成和推动创新行为的内在动力, 也是产生创新行为的前提;三是创新兴趣, 它是一种积极地情绪和态度, 能够使主体主动地寻求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手段, 创新兴趣源于创新需要, 是创新动机的进一步发展, 是从事实践活动的强大动力之一;四是创新理想, 创新理想是创新意识的理想层次, 表现为人类对创新实践的奋斗目标的持久向往和追求, 它能够调动起人类的全部情感、意志、理性和智慧, 是创新实践更为强大持久的动力。培养创新理想, 关键是要将短期创新理想作为长远创新理想实现的基础, 将个人的创新理想融进群体和社会的创新理想中。同时创新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必然要经历风险曲折, 因此培育坚定地创新信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五是创新信念, 它是人类“知、情、意”高度统一的创新意识, 又是创新理想得以实现的支撑力量;六是创新世界观, 创新世界观是由一系列创新信息组成的人类的逻辑系统, 是创新意识的最高层次, 但又必须建立在前面所述的创新意识的层次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和完善。

人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一个“自发”发展的自然状态, 那么, 人的创新意识也随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才得以形成并发展。“历史表明, 社会物质生活愈是向前发展, 就愈易造成对高度发展的社会意识的迫切需要,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的作用也就更加重要。反之, 社会意识的高度发展, 又转过来促进社会存在的迅速进步。”到了近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革命一波又一波的推进, 创新意识才逐步摆脱自发的状态, 作为人类的认识客体纳入到了探索研究的视野, 而成果又反过来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创新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促成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下创新意识的重塑

21世纪的头二十年, 虽然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但世界多极化继续演进, 世界经济保持增长,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为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重组和流动进一步加快, 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年改革开放形成的综合国力和市场经济体制, 为我们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保障。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我国目前无论从政府还是公众对社会创新意识都有了普遍的认识, 一个有力的例证就是:有关“创新”、“创造”、“创新意识”等名词大量出现在各类宣传报道和政策文件中, 这就表明了人们已经对创造理论有了基本认同。在国家层面, 不断加大对科教领域的发展性投资, 努力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并辅以一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创新的实践以保护, 也有具体的组织机构对此进行落实。创新战略形成于开放之后, 历经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推进, 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指导的科学技术创新观和人才培养观。

创新意识在我国快速发展的30多年中, 虽然取得丰硕的成果, 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与世界上先进的国家相比, 还是存在巨大的差距。这里面固然有发展基础的差别的客观原因, 但也有创新在理论上的不足:创新意识总体薄弱, 理论大多停留在思辨层面, 验证性研究和实践层面发展滞后, 创新意识的自发性不够也就是说自我创新能力的水平还很低;除了理论上的缺陷, 在制度和机制层面:主要表现在创新组织不健全抑或职能发挥受限, 无法完成科学循环。面对这些不足, 要求我们在承认社会创新意识薄弱, 创新素质缺乏创新能力总体不强之外, 还要着重注重创新意识的普及教育以及发生深层次的转变:变意识为素质。

在我国重要发展机遇期的新的历史时期, 国际、国家、社会都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不仅要解决自身的生产发展问题, 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例如此次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中国发挥作用的最好契机。义务与权利相统一, 承担义务的同时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要延续这种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可持续性, 就必须做好自己, 增强综合竞争力, 延伸科技创新观到科学发展的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创新观, 实现社会创新意识的重塑, 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 改进完善生产方式给创新意识的重塑提供精神支持。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给我们提供了分析的基础, 若要想创新意识在全社会得到认同并且发挥其作用, 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考量我国现在社会的状况, 改进完善生产方式要完成这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速改变小农经济在我国仍然占有相当大比重的现实, 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农业化现代化。现阶段, 我国的生产方式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其中农业生产水平差距最为明显。从下面一组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数据中就可见一斑, “在我国农业劳动力占44%, 英国则为2%, 美国与德国为3%, 韩国最高也不过17%”。另外, 小农经济的分散生产, 分工简单, 相互之间合作需求不高, 生产工具原始落后, 农业商贸活动规模化程度低, 这些直接影响到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者既农民, 造成他们长久以来的许多性格上的缺陷:愚昧、守成顾旧、盲从、安土重迁、效率和竞争意识淡薄等。而这些缺陷都与新时期对创新意识的要求或者说创新本身的题中应有之义背道而驰。所以, 要实现全社会创新意识的重塑, 改变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需要和普遍的认同。

二是加速经济体制的彻底转型, 给社会创新意识的重塑提供强大的制度保证。虽然现在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 但是正是由于我们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特色”就给出了很多的含义:说明计划经济或者说其影响仍然将长期的存在, “顺从”就是计划经济最重要的特点。而创新就正好相反, 要求“革旧”与“造反”的品质。

其次, 提高创新意识的理论化水平。虽然中国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从不不乏创新精神, 从古至今都有创新的传统。但是在近代以后, 特别在与西方社会经历了工业革命一波又波的洗礼后, 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 中国与西方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这从中西产业结构类型就可看出差距。要完成历史赋予的厚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必须要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 更好地完成理论的指导作用。在理论领域的“拿来主义”可以更好地被我们所利用, 就像日本当年学习西方一样, 择其创新理论的精要, 尽快在理论水平上赶上西方, 避免理论一直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改变我国的创新理论一直处在文化启蒙阶段的现状, 更多地关注创新的现实问题研究, 提高理论的验证性。当然, 我们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 要做到消化吸收, 完成理论的本土化改造, 实现西方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国家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内各有关部门和机构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网络, 是由经济和科技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创新网络。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创新是生产中最强大的动力, 而组织则帮助支持发挥作用”, 随后又有很多经济学家发现, 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从新思想直接到最后的生产部门, 而是企业内的研究与发展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 以及企业与企业外的研究与发展机构、高等学校及其他企业互相作用的结果。不仅如此, 政府、金融、法律、文化等因素也都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变量。在这里, 政府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国家创新系统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从事创新研究的人员居世界第二位, 其中企业研究和发展人数则位居第四。但是从系统整合角度看,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企业作为社会创新主体地位的合法性还未得到普遍的承认,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至今还未真正形成, 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体制问题仍然成为问题困境, 创新系统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甚理想。面对以上各种问题, 关键在于体制改革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在体制改革方面, 要进行全方位的调整, 包括经济、政治、科教领域的改革;政策法规方面, 要制定一系列激励、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人才与创新主体之间的政策等。这些努力可以使科技资源或者说创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通畅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渠道, 创新的主体地位明确, 从而更好地发挥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 解构中国传统文化, 培育新型创新文化。最后, 要在我国形成现代创新意识, 必须把创新根植于我国的文化当中去, 这样才可以完成创新意识的本土化抑或说是创新意识的民族自觉化。

张岱年曾经说过:“创造是文化的生命。一个民族的文化, 如果停止了创造, 也就归于衰竭了。”由此可以看出, 文化与创造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借鉴了西方先进的创新理念, 这些先进的思想“舶来”之后就与现有的传统文化不相适应, 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我们现在的文化虽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现代化, 但是几千年的传统根深蒂固, 我仍然受着传统的束缚。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创新的本质要求却背道而驰, 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小农经济, 而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乐于满足、安于现状、重视经验清革新等特点严重阻碍了创新意识的本土化。

鉴于生产方式的不断演变, 我们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的结构, 用辩证的否定来对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容进行清理, 建构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社会新文化。

社会潜意识 篇2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两则事例,读后让我感触颇多。

第一个事例是关于一个得了心脏病的司机的故事。当他在开车送乘客的时候,心脏病突发,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缓缓地把车停在了路边,让乘客们安全下车,然后把车熄火,确保交通正常运行。做完这些之后,一个人静静地趴在方向盘上,就这样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个司机姓黄,这个模范的名字已经被广大群众牢牢记在了心里。

还有一份资料,内容是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用“化学武器”烧熊。在北京的一个里,已经发生了好几次“烧熊”事件了,有的是棕熊,有的是黑熊,而令人感到费解的是,“烧熊杀手”都是一个人--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

以上两个正反事例都说明了一个社会公德的问题。那个司机的品质很好,为了不发生危险事件,在他宝贵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保证了那些乘客的安全;而第二个事例中的那个学生令人发指,难道他与熊之间有着血海深仇吗?可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呀,怎么能说烧就烧了呢?难道这个学生就没有想到烧熊的后果吗?为了烧熊而犯法,这样值得吗?这可真是一个有着八九十年历史的清华大学的耻辱啊!

由此我又想起了一年前在网上流行的“虐猫事件”,我觉得,我们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还有待提高,做为学生,我想我们也可以做很多,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比如见义勇为抓小偷,制止暴力;比如拾金不昧、帮难助困;等等等等。

社会潜意识 篇3

“神人”其实不神,“特异功能”来自大脑潜意识

这些让人惊奇的绝技,使人们以为刘南江有特异功能。其实,刘南江是普通人,只不过是他挖掘应用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大脑潜意识。

现代研究表明,人类对自身的大脑也才了解1%左右,应用才5%左右。因此大量未知的东西困扰着我们。现代物理学证明,人们的思维以及潜意识都是一种能量。大脑潜意识聚集了人类数百万年来的遗传基因层次的信息,它囊括了人类生存最重要的本能、宇宙法则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即人类过去所得到的所有的生存情报与记忆,都蕴藏在潜意识里,因此只要懂得开发这与生俱来的能力,几乎没有实现不了的愿望。

刘南江认为,人的潜意识能够把整个家庭成员中的一些记忆代代相传,他还认为,宇宙万物都需要平衡和维持平衡。对于家族来说,由于某个祖先的潜意识记忆中带有仇恨、冤屈,为了维持平衡,家族中就会有人患各种身心疾病。只有从潜意识层面将这些仇恨和记忆排解,家族才能恢复平衡。然而我们平时都生活在意识层面,除了做梦,潜意识很难出现。

虽然人们对潜意识的了解如冰山一角、九牛一毛,但自古以来人们就会利用潜意识。比如印度的瑜伽,能够让人强身健体、返老还童。西藏的掘火禅修可以让人在冰天雪地毫无冷觉。通过催眠可以将任何普通的人变成钢板悬空承受几百斤压力。心理咨询导师可以让人回到过去或者走进未来而抚平创伤。这一切,都是利用了潜意识的特异功能。

潜意识是一座没有被开发的宝藏。正因为这样,日本的能量气功风靡全球,印度的瑜伽火热中国,德国的关系修复排列术走向世界。潜能开发让期待在有生之年有所成就的国人如痴如醉。

为了让潜能开发利国利民,同时也为了人们不被神秘的东西所迷惑造成新的现代迷信。刘南江应用自己总结出的新型综合心理咨询法——“彼岸灵性成长法”,开办了“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重点面向“子女教育”、“婚姻关系”、“心灵创伤”、“顽固疾病”、“家庭和谐”、“金钱事业”等方面进行潜意识灵性沟通,能够神奇地化解让无数家族、家庭伤心迷茫的问题。

与一般的心理咨询或者灵性成长不同的是,刘南江是帮助求助者避开表面的假象,找到最深层的根源,而且当事人不一定到场。通过与求助者的潜意识深层沟通,最后让求助者明白人生真相,重新建立和谐的世界观,重归幸福家园。

曾经有一位很有名的心理咨询师,因为有些问题解决不了找到刘南江。

他母亲信佛,他妻子信上帝,他没有信仰。但是他第一次参加“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就成功地解决了他夫妻与女儿的关系问题。他第二次参加是帮一位有几十年烟龄的老朋友成功戒烟。

他带着对刘南江无限的敬意说“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确实是一种全方位疗愈身心疾病的最佳方法。效果神奇,场面震憾!”

开办“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共享成功盛宴

“彼岸灵性成长法”的成功应用,让刘南江声名鹊起,求助者众多,一个人忙不过来。为了让更多的人远离痛苦,走向成功的彼岸,刘南江决定在全国每个城市建立“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他又在广州创建了面积达250平方米、全国唯一专门进行身心灵免费体验的“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同时面向有兴趣者进行“灵魂对话”、“关系修复”、“密码破译”、“幸福秘方”、“潜能开发”、“心理疗愈”等六个方面的特殊培训。并不定期在贵阳、成都、西安、武汉、杭州、北京、岳阳等全国大中城市举行免费体验活动,帮助了一批又一批人。

“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的主要项目有

1、心灵对话:

经过培训的灵性成长师,使用特殊的技能进入对方的潜意识深处,对方无抗拒,不会泄露隐私,让最真实的最原始的事实显现出来,并找到治疗方法。治疗完后当事人好象彻底重生一样,对人生充满信心。适合重大的心理创伤和精神疾病,能够彻底改变人生态度、思维模式和重建价值体系。效果迅速、彻底。

2、关系修复: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其有完整的平衡系统,哪怕受到一点点伤害就会引起全身不舒适。夫妻是一个平衡系统,失去平衡就会出现婚姻危机。家庭是一个平衡系统,某个孩子突然不听父母的话,正是家庭平衡被打破的表现。家族也是一个乎衡系统,患精神病的家族一般会代代都有人患病,或者有早亡倾向的家族也会代代有早亡的人存在,这也是家族失去平衡的表现。孩子有网瘾,家人要自杀,夫妻不和睦,疾病久不愈,事业不顺利,都极有可能是为了系统平衡而“勇敢牺牲自己”。经过培训的灵性成长师能够引领潜意识与家族系统的潜意识进行对话,用慈悲精神忏悔过错,并用爱去化解冤仇。

3、密码破译:

事业成功、赚钱轻松的人总有相同的一面,这就是他们干一样成功一样。他们仅仅是把他们独特的成功秘诀复制一遍就可以。而普通人却只能将不成功的局面一遍一遍地重复。原因在于,我们人类的大脑中有一个“神经语言密码系统”,好好地破译并利用,它就能够把成功的因素放大并且复制,于是你也就成功了。经过培训后的灵性成长师能够破译每个人大脑中的不同密码,利用特殊的技能引导想事业成功、想创造金钱的朋友,轻松走向成功的彼岸。效果超级神奇!

4、幸福秘方:

亿万富翁也许没有一位乞丐开心快乐,水泥板上种西瓜永远不会有收获,一个小学文化的人梦想研究原子弹极其痛苦。那么幸福的秘方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重建价值体系。经过培训的灵性成长师能够引导生活在痛苦中的人们利用自己的潜意识重建价值体系,并许下善意的充满慈爱的心愿,不久其愿望就会实现。对于婚姻关系、人生成长、事业经营有极大的好处。

有志从事以上“彼岸灵性成长”事业的朋友,可以选择性地培训某项技能,也可以全面地培训。经过培训的灵性成长师可以在熟练掌握技能后在当地申请营业执照,开办“彼岸灵性成长xx工作坊”,利用品牌优势以及特殊的技能开展工作。每人每天收费100-200元,专门做个案解决问题每人收费500-1000元。周六周日也可以开展专场咨询工作(专场治疗效果好,宣传效果也好)。也可以采取会员制,当地的会员可以不分时间场次来工作坊进行治疗学习。由于效果显著,只要开办一次,客户会源源不断。因为你从事的是别人无法做的事情,而且是直接与人的心灵对话,因此影响深远,

效果神奇。

“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工作实录一

2010年7月3日,羊城广州。利阳宾馆二楼小会议室。40多个互不相识的入围坐在会议室四周。40多个人除了有七八个参加过类似活动,其他的人都是第一次参加。他们有的非常紧张,有的非常好奇。一番自我介绍后,工作人员就开始宣布纪律,然后就教导大家进行感恩祖先训练。

训练完,就进入“关系修复”治疗环节。

第一个求助的是山西小伙子赵子恒,他要解决的是妻子与他的感情问题。刘南江让他在自己旁边的椅子上坐下。

刘南江让赵子恒放松身体,然后跟着感觉去人群中挑选能够代表自己家人的人。赵子恒挑选山东某学校老师高明才代表自己。又指定武汉的刘月芬女士代表妻子张玉珍。因为有前面的训练,场上的所有人都好像很快进入一种“集体催眠”状态。特别是赵子恒,他好像进入一种深度恍惚状态,他的一举一动以及潜意识的超级暗示作用都影响着场上代表的行动。

此时高明才和刘月芬站上场,面对面相距三四米远。二人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放松身体。很快,两人都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控制住,站立不稳,不由自主地摇晃着往后退。

刘南江对赵子恒说:“看来你妻子确实不想和你生活,想死亡啊。”赵慢慢点头认可了。

刘南江的目光在二位代表身上移来移去,她可能看出来问题远比想象的复杂。于是问场上:“谁愿意做他丈母娘的代表?”

一位年龄四十多岁的女士李爱华上来了。她和丈夫从来没有参加过此类活动,听说“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能够帮助解决亲子关系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就来了。他们的孩子总是无缘无故的与父母吵架,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让两口子伤透了心。

李爱华上场后,刘南江要求刘月芬左转九十度,李爱华站在刘月芬对面三四米远。不一会儿,李爱华的眼睛开始四处寻找什么,身体不时地发抖。她的腿好像被什么力量牵引着,踉踉跄跄,往左边僵硬地移动着。

刘南江好像又发现了什么,问有谁愿意代表妻子的外祖母。一位女孩举手。她叫陈玉,是新来的。刘南江要求她躺在李爱华和刘月芬之间的地上。她躺下后闭眼,四肢放松。不一会,她突然口吐白沫,头使劲地摇晃,手拼命地撕抓衣服、头发,根本停不下来。接着开始尖叫,叫声中带着无比的哀怨,使人特别难过。

刘南江示意已经被强烈暗示的李爱华对陈玉说:“我尊重你的过去,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用爱看着你,我还有我的生活。我会用我的成功来荣耀你。”

这几句话,不知带着什么力量,让整个会场弥漫着温暖。慢慢地,陈玉静止下来。

这时刘南江又引导刘月芬走到李爱华身边,同样被强烈暗示了的刘月芬突然抱着李爱华痛哭起来。那哭声看得出来是从心底发出的,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揪心的痛。

哭够了,抱够了,刘南江引导刘月芬对李爱华说:“我只是你的女儿,我尊重你,也请你包容我,”

听到这里,正处于深度催眠状态的赵子恒也好像醒过来,情绪好了很多。他站起来向大家致谢。但大家还沉浸在刚才的情景中,会场鸦雀无声。

面对目瞪口呆的大家,刘南江无限感慨地说:“大家认为刚才的场景不可思议。其实,这是通过心理学演化出的一种高超技能,一点也不神秘。例如:感恩祖先训练是进行快速催眠并调动潜意识的一种方法。现代研究表明,潜意识是一种能量,能量永远不会消失。而我们通过感恩祖先就能把他们的能量包括记忆引导出来,凡是抱着恭敬心的人在潜意识态下都能感受到。就好像卫星在空中,只要你主动调整频率,所有手机都能接收到它的信号一样。这就是任何人都能够成功被暗示并代表别人的原因。”

事后向刘南江请教,原来赵子恒妻子张玉珍的外祖母去世吋场景非常悲惨,给她的母亲留下很深的心理创伤。而张玉珍在潜意识中想拯救可怜的妈妈,所以不由自主地想远离丈夫。这一切的…切都是在潜意识状态下的无意识行为。赵子恒经过这场身心灵的发泄与排解,与妻子张玉珍又重新找回了过去的感情。

“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工作实录二

2010年7月11日,江城武汉市双湖园某会议室二楼。这翠正在举行的是“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现场会。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工作,分别为“惧怕男人的刘小姐”,“以为自己是男人的王小姐”、“从母亲、外婆到外婆的妈妈,代代都有人患精神分裂症的郑先生”等3位会员分别解决了问题。她们一次又一次地对着刘南江鞠躬。刘南江每次都是谦虚地说:“其实要谢的应该是你们自己,是你们潜意识中的大爱心帮助解决了问题。”

现在轮到了一位五十岁的母亲,她拉着24岁的女儿梁雨辰来找刘南江做“心灵对话”。她女儿看见父母就发火。母亲带着女儿看过很多心理医生,试过催眠疗法,都没有什么实质效果。听参加过一次刘南江工作坊的朋友强烈介绍,就拖着女儿来了。

刘南江知道这位女儿从内心里反感心理咨询,也在抗拒各种治疗方法。他笑眯眯地问女儿:你能看清我的眼睛吗?女儿点点头。

接着刘南江问了一大串问题,比如:你有点害怕是吗?我不会问你任何隐私问题,如果我不小心问了你可以不回答我,好吗?这样你相信我吗?你能看着我的眼睛说话吗?

就在这不经意的谈话中,刘南江眨了一下眼睛,突然梁雨辰好象在睡梦中惊醒了一样,跟着眨了一下,就瞪大了双眼。刘南江轻声地说:“你现在看见了什么?不用怕,盯着他,盯着他!”

不一会,梁雨辰全身有些发抖,竭尽全力摇头说:“不,不,不!”那惊恐万状的样子好像要极力要摆脱什么。

一会她又抱着头,倦缩身体,边发抖边哼叫,好像在冰天雪地受冻一样。一会儿又呆头呆脑傻笑着。她的母亲看到平日又凶又恶的女儿此时却痛苦万分,心都碎了。

刘南江走上前,小声对梁雨辰说:“你现在几岁?”梁雨辰干巴着嘴无力地说:“九岁”。“好的,事情经过你都看清了!这件事虽然你已经忘记了,但是你的潜意识不会忘记,它一直耿耿于怀。你要解决问题就得勇敢地面对,并忘记这些痛苦的回忆!”

她停止了抖动,好像明白了刘南江的意思。

刘南江用一个指头轻轻地推着梁雨辰的额头说:“我能做的是让你明白事实真相,让不知道的秘密显现出来。但是解决问题要用宽容的心,宽容的心也就是爱心。否则我帮不了你。”梁雨辰现在态度平静多了。

刘南江鼓励说:“很好,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你遭遇严重创伤,但不是你的错。”

刘南江又说:“过去的就过去了。仇恨解决不了问题。勇敢地从头开始才是积极的人生观。他们有他们的生活,你有你的生活。你还要成家,还要把爱传递给你的下一代。”

随着刘南江的话语,梁雨辰的头也慢慢低下来。

刘南江又引导梁雨辰对着空中说:“爸爸,我尊重你的过去,我不再记恨过去的一切,我只是你的女儿,我还有我的生活。”

然后梁雨辰又面对妈妈深深地鞠躬说:“妈妈,我是你的女儿,过去的一切我不再记恨,我愿意为你做一切事。”

说完,两行热泪从梁雨辰眼睛里流出。此时,几乎每个人的眼里

都含着汨花。

刘南江说了声到此为止,场上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起。

虽然大家看得云里雾里,只知道这个女孩遭遇过严重的创伤,但受了什么伤,大家并不知道。这与传统的心理咨询和催眠是绝对不一样的。这位母亲说:“这种神奇的,心灵对话’技术,既能疔愈整个身心,又能极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太好了,太神奇了。你们不知道,像我女儿这样的人好多好多啊,无数的家长伤透了脑筋。我回去一定要介绍你们的神功绝技!”

(注:为保护隐私,本文中的人名均为化名,治疗过程省略!)

“彼岸灵性成长:仁作坊”投资问答

一、“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的投资需要多少?

“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的投资大约2万元,第一年年利十万元,以后随着信誉和技能的提高,收入会逐年增加。并且这是一项可以代代相传的事业,以后不必增加任何投资。

二、“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是不是搞迷信?

这不是搞迷信,而是采取科学的心理咨询方法引入深层的潜意识对话技巧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训时就能发现,这是一整套有理论依据的技能。能够正常办理营业执照,合法经营,受法律保护。

三、”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技术能学会吗?

只要你身体有过起鸡皮疙瘩的经历,并且对身心灵成长有强烈兴趣,对自己和别人的祖先怀有诚挚的敬意,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也能百分百能学会。经过实践后人人都可达到刘南江的水平:开始不相信是正常现象,只要参加一次免费体验,就会发现这一切全是真的。

四、“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市场前景好吗?

只要有人正在经历心理困扰,比如:情绪低落、焦虑、强迫思维、暴躁易怒、强烈的不安全感、孤独感或者常有无力感、好像不足在过自己的生活、觉得生命没意义以及没有幸福感等;只要有人发现自己仍在不断重复自己不喜欢的习惯而无法自拔,比如:暴食、厌食、失眠、上网、抽烟、嗑药及纵欲等;只要有的企业面临着挑战与策略抉择,或者经营总是出现亏欠和财务损失;只要有人想建立更好的家庭生活、生涯规划、工作发展、两性关系、亲于教养、重大抉择、事业经营、组织整合、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灵性成长等,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就是最好的选择!

看看身边人每天的痛苦和伤心事,就知道需要求助于你的人实在太多太多。只要你学会了技术,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试验一次,你的活广告就出现了。一传十,十传百,你的名气会与日俱增,前景十分看好。

五、“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培训需多少钱?

单项培训:“心灵对话”7天12000元,“关系修复”5天8000元,“密码破译”4天5000元,“幸福秘方”2天3000元,“潜能开发”2天3000元,“心理疗愈”半年4800元(要参加全国统考),“灵能修炼”3天2000元。全部培训37800元,优惠价24800元,

也可选学最神奇的“心灵对话”和“关系修复”,优惠价10000元和6000元,学两样13000元。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朋友,强烈推荐先学习“关系修复”,开业赚钱后再学其它项目与技能。以上均免费体验,协助办理营业执照,享用“彼岸灵性成长工作坊”品牌,全程指导,终身督导。

浅析美国社会的和谐意识 篇4

美国这种社会和谐意识并不是从美国建国以来就有的, 而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根据美国“和谐”思潮的代表人物布尔斯廷的理解, 美国社会的和谐意识与美国特定的文化和有密切的联系。在美国早期的移民中, 白人移民主要来自与英国与西北欧, 他们所体现的文化精神构成后来美国文化的主体, 尤其是他们对自由、自治和平等的追求, 以及对个人价值与个人奋斗的推崇, 构成了美国文化的特质。在美国著名的西进运动中, 个人价值与个人奋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许多美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获得了别人的尊重。

美国社会的和谐意识从刚建国时就受到当时立国之父们的高度推崇, 美国《独立宣言》指出:“我们认为下述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他们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 人们建立政府, 政府的正当权力经被治理者同意而产生。”《独立宣言》中所说的自由、平等等原则是美国社会和谐意识的第一次比较系统的阐述。

在美国社会和谐意识确立以后, 美国的历届政府都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护这种和谐意识, 使其不断发展, 保持社会的稳定。在早期, 国家采取的是自由主义的政策中, 国家对社会的发展采取了一种不干预的政策, 国家在社会和谐意识的发展中没有起到太明显的作用。在19世纪末, 美国发起了一场进步主义运动, 这场进步主义运动是社会各界广泛参加、政府与民间一起推动的改革运动。这次运动使大城市中存在的贫困肆虐、劳资关系紧张以及其他社会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使社会冲突得到了缓解, 下层民众的疾苦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这场进步主义运动使政府的形象发生了转变, 政府被赋予保护自由、增进平等、维护公平的新职能, 传统的个人主义价值中也增添了一些理性的成分。因此, 进步主义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乃是一场文化重建运动。

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 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动荡, 社会和谐程度降低到了最低点。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 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新政。罗斯福在推行紧急救济措施的同时, 还关注劳工处境, 着力建设社会保障体制, 从长远来缓解经济波动对人民生活质量的损害。新政的实施, 不仅有助于振兴美国经济, 而且改变了美国社会的面貌, 推动了政治理念、社会发展、劳资关系、种族关系和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的变动, 推动了福利国家的形成, 使社会的和谐意识进一步加强。

美国社会中的和谐意识在社会中发挥着先导的作用, 它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行动和行为方式中, 使社会保持着稳定。现今美国社会, 社会分层的特点是拥有中等收入的和受过良好教育的白领阶层成为了社会的主体, 美国的中产阶级通过积极的竞争和积极进取而成为了社会的主流群体。美国的中产阶级对下层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而对上层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美国中产阶级在社会上起了巨大的引导作用, 强化了和谐意识在社会中的凝聚作用。

对美国社会和谐意识的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尔斯廷、路易斯.哈茨、戴维.波特。布尔斯廷的和谐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美国文明的生成模式和美国文明的延续模式。布尔斯廷的和谐意识的核心是立国之父的理想和联邦宪法在保障美国历史进程连续性和美国社会整体性方面所起的作用。路易斯.哈茨的和谐意识的核心是洛克的自由主义, 洛克自由主义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 强调政府应该保护公民的这两项权利。路易斯.哈茨通过对自由主义的强调发现了美国历经动荡而从未发生分裂的原因。戴维.波特通过从富足的角度对美国国民进行了考察, 他认为富足形成了美国国民的性格, 美国国民的性格体现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 即自由平等原则、个人主义和进取精神等。自从美国立国以来, 美国人民的生活相对富足, 使美国国民的性格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不发生变化。由于核心价值观具有巨大的社会凝聚力, 富足对美国社会的冲突也有很大的稀释作用。

通过分析美国社会的和谐意识, 我们可以看出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现在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建设一种和谐意识, 作为人民行动的先导。一个社会只有有一种占社会主流的和谐意识, 整个社会才能保持稳定。我国和谐意识的建设可以从美国社会和谐意识的发展中汲取经验, 从戴维.波特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富足对一个国家国民的性格有深远的影响。要想培养国民的和谐意识, 必须注重物质财富的创造。我国必须不断发展生产力, 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次, 国家必须注意培养全民族的民族精神,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1]只有这些共识贯彻到人民的实际行动中,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才有了充分的思想保障, 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宗教——社会意识形态 篇5

现代在许多国家,公民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有信这种教的自由,也有信那种教的自由,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中世纪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采取政教合一的制度,国家政权与宗教合而为一,宗教首领就是国家首脑,直接掌握国家政权;设立单一的宗教成为国教,教规就是国法,公民必须信奉和遵守,公民没有信仰其他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否则会被认为是“异教徒”而遭到迫害。但在古代中国,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允许公民有信仰其他宗教的自由,但各种其他宗教必须纳入儒家伦理的框架中。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认定的宗教必须以爱国为思想教条之一。

在当今西方社会,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以它特有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对政治控制、道德教化以及培养公民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往往被宗教组织或统治阶级用来教化民众,从而为维护其自身利益或巩固其统治服务。宗教之所以在西方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同政府对宗教意识形态功能的掌控密切相关。为了有效地发挥宗教的意识形态功能,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措施,这成为西方国家掌控意识形态的一大特色。西方发达国家对宗教意识形态功能的掌控,对我们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具有借鉴意义。研探宗教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策略、方法,意在为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提高人民群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寻求启示和借鉴。宗教的社会控制和宗教意识形态控制“社会控制”一词源于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的《社会控制》一书。他认为,“在人类与社会之间心理相互作用的知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个人优势、二是社会优势。个人优势涉及的是个人对社会的支配,包括领导能力、伟人角色之类的;社会优势涉及的是社会对个人的支配,包括社会影响和社会控制。

而在当代中国宗教承担了其特殊的社会功能。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到新中国成立前,逐步形成了以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等五大宗教为主体,兼有少数其他宗教和多种民间信仰的基本格局。在中国,全国性的宗教团体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中国,全国性的宗教团体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各宗教团体按照各自的章程选举、产生领导人和领导机构。中国各宗教团体自主地办理教务,并根据需要开办宗教院校,印刷发行宗教经典,出版宗教刊物,兴办社会公益服务事业。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在国民教育中,不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部分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各宗教组织开办的宗教院校中,根据各教需要进行宗教专业教育。宗教教职人员履行的正常教务活动,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及按宗教习惯在教徒自己家里进行的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如拜佛、诵经、礼拜、祈祷、讲经、讲道、弥撒、受洗、受戒、封斋、过宗教节日、终傅、追思等,都由宗教组织和教徒自理,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干涉。

发生于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对包括宗教在内的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造成了灾难性破坏。中国各级政府在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过程中,也为恢复、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做出了巨大努力,平反了宗教界人士蒙受的冤假错案,恢复开放了宗教活动场所。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基督教每年恢复、新建教堂约600所;到2011年底,累计印刷发行《圣经》达5800多万册,并受到多种免税优惠;从1958年至今,中国天主教已先后自选自圣主教近200位。近十余年中国天主教培养、祝圣的年轻神甫有900多人。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宗教徒有爱国爱教的传统。中国政府支持和鼓励宗教界团结信教群众积极参加国家的建设。各宗教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如佛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天主教、基督教的“作光作盐”、“荣神益人”,道教的“慈爱和同,济世度人”,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等。

风险社会更需要责任意识 篇6

7月26日,北京市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新聞發言人潘安君通報了“7.21”特大暴雨致77人遇難。

是颱風“韋森特”的危害大?還是“7.21”特大暴雨危害大?我說不準。不過,嚴酷的事實給人感覺,危害該大的沒有大,怎麼不該大的反而大了呢?

“韋森特”使我滯留香港,目睹了“韋森特”的肆虐香港時的雨暴風狂、和摧枯拉朽的陣式;也目睹了香港全城、社會各界所建立起來的行之有效的,並且是“心照不宣”的應對方式。據香港媒體同仁介紹,香港電臺、各大電視臺都有工作守則,風暴來臨時候,播音員需要向公眾以每15分鐘一次的頻率播報。內容包括:幾號風球、風速、走向、防風措施、本地當日至第二日的天氣預測、天文臺警報、水浸報告、紫外線、溫度、濕度等。甚至連紙媒都要通過自己所在企業的網站快速及時地向公眾傳遞著災情和天氣資訊。如此一致而有序的行動背後,香港政府到底擔任了怎樣的角色?同仁的話語讓人為之一驚:政府從來不給我們發什麼“指示”,這是一種使命與長期形成的默契。有關部門除了對色情、暴力及粗言穢語的節目進行監管外,一般不會對香港媒體的運營做任何干涉。颱風及自然災害情況播報,是香港電臺、電視臺重要使命之一。這叫守土有責。

面對自然災害,國內的政府部門、職能機關、公共機構應該向香港學點什麼?我們國家、政府、官員、職員的責任究竟在那裏?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7月20號,北京剛剛發佈了新的《北京市防汛應急預案》,裏面規定了各部門應該做些什麼,這次的應對理應更加積極。遺憾的是,現實似乎與這個“理應”背道而馳;應急預案明確執行分級預警機制,每提升一級預警,職責部門要做什麼更加清晰。北京市下凹式立交橋排水部門把所有排水能力投入到最有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還是出現了問題,這只能說明他們的能力與這場特大暴雨的需要不匹配。 除了排水能力不夠,那暴雨預警準確發佈呢?這也不難看出,《北京市防汛應急預案》中還存在模糊地帶。龐大的特大都市,遇到這樣的挑戰時,一份預案再詳細也可能不會被執行。這就需要國家、政府部門、職能機關、公共機構,在這個浮躁的風險社會,要有警鐘長鳴的責任意識。

與其說這77人死於被漠視的特大暴雨中,不如說她死於因細微技術與管理失誤而釀就的巨大風險。我們必須從制度供給的角度,來反思其背後風險的生成與消弭,並加以切實的改進。否則,我們無以告慰一個無辜者之死。77人的逝去,檢驗出了我們社會孱弱的風險抵禦能力。它映射出的既有公職人員尊重生命意識的嚴重缺失,也有當下風險防範、善後制度上的漏洞和不規範。這種孱弱是如此不堪一擊,甚至經受不起一次熱力管道的滲水事故;這種孱弱是如此觸目驚心,轉瞬之間,一條活生生的生命就遭遇滅頂之災。

央視緩緩讀出了每一個個遇難者的名字,無非是讓我們記住這些遇難者。我們不僅要記住遇難者的名字,更要吸取這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教訓,弄清每一個生命的死亡原因,拿出具體措施補救那些沉痛的“意外”。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在災難中警醒,增強社會的防災意識,在城市建設上和衷共濟,補缺制度短板、重整防災體系、集結自救能力。

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略论 篇7

关键词: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育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已经步入到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此时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尤为关键。当代青年具有高度的创造与革新精神,他们是改革的主力军,是我国实现社会繁荣、民族富强的中流砥柱。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青年的聪明才智,但同时也要求青年必须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重点强调:“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而青年要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必须要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青年也只有在自觉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才能够增强对于社会的深入了解,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培育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首先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教育的内容、方式以及目标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航标,是开展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力支持。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必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理论中汲取宝贵的营养,必须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作为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有效指导。培育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提升教育的内涵与高度,通过潜移默化地奠定和巩固青年的理想信念,从而提升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此外,还必须要用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增强青年的使命感,使之自觉肩负起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神圣责任。

二、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方法的创新

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逐渐显露出诸多不足,在当前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教育方法的创新,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思维是人的创新活动得以进行、创新成果得以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创新活动的关键和核心。”对于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而言,必须要抓住青年的年龄和性格特征,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教育方法的优化和升级。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领网络阵地,通过微博、微信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使青年无时无刻都可以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同时要依托新媒体积极树立榜样先锋人物,例如为救学生而被汽车撞倒造成高位截瘫的“最美教师”张丽莉,为确保全车乘客生命与财产安全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最美司机”吴斌等等,这些人物在践行社会责任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崇高人格,必须要在新媒体平台得到弘扬,从而使青年接受到良好的责任与道德意识的熏陶。

三、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培育社会责任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青年只有深入社会、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才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于社会的情感体验,才能够了解自身的社会角色和定位。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因此,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仅有理论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必须要集思广益,开辟社会实践的新平台。可以鼓励青年积极参与支援西部开发活动,加入青年公益社团,赶赴灾区、走进福利院、养老院等机构去帮扶弱势群体,使青年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建立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建立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实现多方联动的教育体系才能够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家庭是青年心灵的港湾,父母社会责任意识的高低以及践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对于子女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父母必须要从自我做起,用负责的态度做人、做事,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学校针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必须要贯穿日常教学的始终,要通过专题讲座、名人演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周等活动,积极为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对于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最后,社会团体、企业以及社区等单位也要为青年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必要的帮助,使青年能够拥有参与社会的机会。

社会潜意识 篇8

我们国家现在社会管理的问题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正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的发育程度与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政府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社会管理的国际经验是以社会自我管理与社会自治为主,进行秩序管理和社区管理。但其核心本质是提升公民的道德自律素质和社会诚信度建设,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社会管理的诸多难题才会迎刃而解。本文从这个角度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利用技术为辅助手段和工具,以健全道德培养的法律为基准和方法,来达到社会秩序管理、公共意识培养和道德管理的新突破,最终达到无为而治,民众自治的境界。

1 我国社会管理应走的方向

我国现在面临的情况是民众公共意识差,许多违反道德层次问题难以管理,民众在一个到处受到自私行为危害的环境里缺乏幸福感。新加坡在六七十年代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于是便将大量道德规则纳入了法治的轨道,并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国家治乱兴衰的大事来抓,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注重用法律制度保障东方道德思想,特别是儒家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社会公德方面,制定了数以万计的法律条款,严惩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加大判刑打击力度和累积犯罪的条款,推进社会的文明和管理。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社会秩序管理,而秩序管理首先要发动全民制定全面制度及完善的法律体系,完善的制度及法律体系是保证养成良好素质和习惯的基础,由此才能达到第三个阶段实现协作治理和社会社区化、人文化。其次要增加技术手段监管替代人力管理以弥补其人员不足,使社会管理处于全民参与监管之中,才能实现全民自治管理,最后达到无为而治。

2 完善社会秩序管理的公共道德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建议

我们一直在宣传和提倡提升公共道德和民众的公共意识,但靠人为提倡的作用是有限的,公德和自我管理口号提了很多,现实效果却不甚明显,研究者抄报纸和领导的宏观精神的多,提供具体可执行措施的少。在我们这个处于信仰转型期的人口大国,民众的自律素质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完全靠自我管理的出发点是错误的,这直接导致危害社会的行为十分普遍却难以管理,这是我们制度设计上的定位错误。部分人要靠动物性的条件反射来培养其自我管理的公德意识,正是由于他们内在的认知境界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这就要靠法律和措施制约来逐渐培植这种意识,而在这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2.1 法律空白

在社会秩序管理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这样那样的困扰:办假证、枪支、黑车、替人复仇行凶的广告到处乱贴乱发,骗钱黑私募,非法推销,没日没夜地电话骚扰,垃圾短信,响一声就没的骗钱电话等,这些违法行为横行的原因就是通讯手段不需身份确认,连最基本的实名制都推行不了,这么大的国有垄断通信公司不仅没有承担社会责任,还助纣为虐去挣这种违法犯罪分子犯罪产生的通信费,为了这种不义之财成为罪犯的帮凶还无法可依。例如计划生育的配套法律政策的漏洞和不合理性导致由此产生的现象与其初衷背道而驰,农村“越生越穷,越穷越生,越穷越缺乏教育,越缺乏教育越落后”的现象仍较普遍。又如网络管理方面的法律空白导致网络色情、欺诈十分猖獗。

2.2 法律体系定位错误

我们的法律对犯罪嫌疑人的过度保护使得受害人总处于弱势地位。到处报道,小偷抢劫侮辱妇女等旁观者多,见义勇为者少,这其中少不了制度缺陷所致。我们的立法太少,取证太难,导致立案破案难;办案人员太少、执法力度不够,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法律缺乏对举证人、举报人的保护,旁观者怕打击报复,使见义勇为、诚实守信、说真话的难度和损失很大,而且并没有相应的回报。一个企业破坏环境的收益远远大于罚款数额,导致环境污染处罚与犯罪同时进行,相当于变相激励对环境的破坏和犯罪,在这种边罚边干、邪已压正的情况下还奢谈什么社会管理!

犯罪嫌疑人和无辜者及受害人按照一个标准作量刑起点是对罪犯极大的放纵和鼓励,诸多刑事诉讼法都是在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而无视无辜百姓的权利。比如穷凶极恶的罪犯反抗有可能逃脱制裁,从博弈角度讲就是有收益,而无辜平民本来就没有什么要逃脱的,犯罪分子都是有准备有组织甚至大多有格斗能力的团体犯罪,将其与没有组织准备和格斗能力,没有必要打斗的无辜者放在一个界定线上,明显是对犯罪嫌疑人的过度庇护。如伤害了小偷要判刑,而小偷伤害了无辜者后逃跑这种情况,大多数这样的小案子由于警力不足和取证困难就不了了之,加上执行的难度,谁还敢管,无事找事吗?只能任由偷抢,任由犯罪嫌疑人扩大暴力罪行。对犯罪分子反抗甚至扩大犯罪的量刑太小,导致罪犯反抗的收益远大于损失,而无辜群众只有损失,没有收益,而且这种现象还在发生。对少数犯罪嫌疑人人权的过度保护就是对广大群众更大的伤害。应当建立对举证人、举报人保护的法律,加强对危害社会人员的处罚力度并细化法律条款,增强判决的执行能力。

2.3 道德层次要求太低,法律量刑标准太松,没有公众道德的管理制度

国外人口密度小,有宗教信仰的比例很高,完全照搬所谓国外“人权”,在这个守法百姓生活尚有难度的人口最大国完全不适用,纯粹靠自我约束对部分素质很低又没有信仰的人基本没有约束力,例如欠钱不还,排队加塞。大罪没有,小错不断,到处可以看见刚修好的公共设施被人破坏,在自然美景和古迹上乱扔垃圾,乱刻乱画,随地吐痰就更普遍了。简单的少量罚款对有钱人的不守公德行为没有起到制裁的作用,对没钱人更起不到作用;罚款数额太少致使执法成本远大于违法成本,社会管理成本高,社会信用风险很大,防骗,防抢,防盗方面投入太多,导致中国人勤劳却不富裕。

2.4 执法难度大

执法人员不足,素质也不高等导致执法难度加大,管理不过来,受害人取证困难,打官司成本太高,赢了官司无法执行等情况导致轻度违法犯罪属于放纵状态,导致此现象的核心问题就是辅助手段太少且此方面管理措施不足。管理人员数目不足,可以发动社区,群众乃至全民管理,取证难可以靠技术支持帮助,采用视频监督网络查询。

3 利用技术手段增加社会管理措施

利用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力度,监督力度和执法力度,解决辅助手段的不足。

3.1 首先要统一规划,请遥感、GPS、GIS、RID、电子政务、规划管

理的专家,共同研讨制定规划,将技术、政府组织、管理职能、管理制度设计、管理人员规划一起考虑设计,避免出现重叠或空白及未来的返工和重复劳动,按市、县或区、镇小区和村子进行网格化管理。

3.2 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

在现有或规划要建立的城市及新农村格局上,利用现在主流的网络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些区域统一规划、标准布线,利用企事业、政府单位的内部网、局域网,光纤入户(FTTH)、无线接入(WAN)、光纤同轴混合网(HFC)接入、电话铜缆新技术(XDSL),以目前最新的网格化计算技术为基础,实现以更远距离、更大效率、更大范围、整个区域为节点整合成的一张大型计算网格。建立各种综合服务网站,为各方在一个广泛的平台实现以下功能:(1)各种电子信息化公共设施的建立为监督、管理和帮助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也减轻了城市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2)在各网格的每一个角落而不仅仅是繁华地区布上无线网络,实现移动无线接入,从而轻松办公学习,为广大居民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和办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3)GPS的运用和电子交通地图的运用为交通、旅游提供了贴身的向导服务;(4)网络电话等软交换的实现和成功应用,预示了移动方式连接的可行性和便捷性。

3.3 实行网络化配套机构的改革

为避免社会管理中出现的多头管理以及政府机构的臃肿,可将整个社会管理机构划分为分明的四层架构:战略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指导、监控、反馈层,再造社会管理流程。为了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简便、透明和高效”,建议优化组织结构,理顺社会管理中的条块和分权。建议设置独立的管理机构,把分散在许多部门的社会管理机构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捏在一起,组成一个社会建设委员会。

3.4 进行视频监督设施建设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监控系统,是利用通信网络,基于宽带互联网,实现图像、声音的远程监控、存储、检索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对监控目标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它的做法是:(1)在每个网格化小区最少有一个视频监控点,关键地点及主要区域场所都分布安装足够的视频和传感器,利用成熟的Voip技术实现音频、视频的传输和接收。使各种信息系统相互连接,集成在一个系统中,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联合共享使用。建设公共信息监控和通报系统,利用网络视频系统监督和管理社会各网格,公安、城建和卫生等系统可以共享一个数据库,减少重复投资和管理盲区。(2)对不文明的现象进行全民监督,发现后电子公告牌曝光、罚款、进行卫生清理等劳动直至找到下一个违规者接替,从而强制改变部分人的恶习和自私行为,改变中国人在世界上出名的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的坏名声。具体做法是城市执法、环卫和公安联合治理,学习110的应急和联系系统,当有人违规从事不道德行为时,可以利用人人都有的手机照相取证,对破坏公共物品危害社会的人和事一旦发现,立即举报,(举报电话作为公告牌展示让每个人都知道),由联动的报警信息系统通知距离其最近的执法人员快速跟进对其进行跟进处理,对举报人有奖,如果能用手机取证,给取证人一定奖励,罚款额度超过所有成本。执法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登陆数据中心,并查询、记录、上报,并做出三重处罚措施,罚款除了赔偿所有直接间接损失以外,还要记录在案,在本人所在的单位和社区公布。

3.5 实现网格化的管理

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电子政务、人口交通、社区环境、城乡土地,在建立管网数据库的基础上,将其与办公自动化结合起来(即采用GIS与MIS相结合),利用网络和视频以及GIS、GPS等技术设施建立核心应用系统,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如建立规划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减灾系统,社区治安管理系统,智能交通信息及违章管理系统,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综合减灾管理信息系统,对大气成分的监测,对噪声热污染的监测,水污染监测,病虫害的监测,垃圾处理的管理),对诚信管理系统(网络查对假单据、发票、偷税),管网的系统管理子系统(如供电子系统、给排水子系统、广播电视光缆子系统、通信设施子系统、燃气子系统等),进行综合布局与配置管理。

结合网络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电子政务,实现了政府办公的透明性和群众参与性,在很大程度上遏制黑箱操作、人治大于法治等现象。增加公众参政议政的机会,对政府的监督更有效。优化政府工作流程,使政府机构设置更为精简合理,从而解决职能交叉、审批过多等问题。可以使政府信息资源利用更充分、更合理,有效地提升政府监管能力。使政府服务功能增强。推动传统的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控制转向宏观指导。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办事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

3.6 给每个公民建立电子数据库,实现电子身份证管理

过去农耕社会,村民的流动性不强,靠当地舆论可以约束,之后的工业企业档案管理和人员调动对个人历史有记录,都对人员诚信和道德有一定约束力。现在城乡流动大,企业类型多,流动对档案的管理也少,社会管理出现很多盲区,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可以随处查询的电子身份和不同级别的电子网络档案来管理。给每个社区公民建立电子身份证件的数据库,给每个人建立电子档案,其中一级信息包含基本信息(出生日月、性别、出生地、血型、身份证ID)、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及能力、特长等;二级信息包括生理特征(DNA、牙齿、指纹、视网膜扫描)面部识别技术,信誉额度、个人银行信用、工资及纳税史;三级信息有医疗史/病例史、家族关系、家庭历史,劳教经历,犯罪史。通过授权设定一般人可以查询基本信息,单位可以查询到二级信息,公安机关可以查询三级以上信息。任何处罚都要记录在电子身份证上,包括交通处罚、道德违规、破坏卫生、破坏公物等。由执法人员将相关数据按类别用随身携带的读卡器记入其身份证,类似与司机违章记录一样,用手提电脑记录在公民身份卡内,将来可以通过人口普查结合统计入户新生人口来逐步实现更换第三代身份证。将被统计对象的出生地编号以及身份证号以及一些生物特征,例如指纹、视网膜扫面等作为该人数据库对象的唯一标识主键,并将此标识与个人全部经历,如教育、医保、工作、生活、学习、信用度等挂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每个地区将该标识加入当地的数据库中,最后汇总到全国的中央数据库中保存。这样不论这个人将来走到哪个地方,都能有唯一标识自身的方法,就如他自己把档案背在身上,就像联网的计算机都有唯一的硬件MAC地址一样。居民电子身份证卡可以减少假证,减少重复设置,便于查询和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和历史查询困难,鼓励诚信,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执法成本和经济转型期档案管理的空白等问题。用一种比较缓和的方法解决了户籍制度的取缔进度,避免将来再出现城乡二元化的局面,同时解决了外来打工人员的就业、就医、接收再培训,子女入学的问题。鉴于现目前收取个人所得税不利的情况,可以根据身份认证中记录的收入信息,进行合理的扣除。居民的电子身份证还可改进对重婚、假文凭、罪犯逃脱、换名、改年龄、假证等现象的管理和不同地区管理衔接的空白区域。人员在进入一个另外城区或网格时进行电子快速扫描登记,将所有的人口进行统一规范的统计监督,电脑自动统计每个网格区域人口数量、性别、职业、就业、收入、技能水平,实现人口管理的自动化,为社会管理和宏观经济控制提供即时准确的在线数据,实现社会管理质的飞跃。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的运用和法律监管的不断完善,培养民众的公共道德和自我管理意识,一个和谐自律的自动化管理的社会就一定能够实现。

摘要:社会管理问题由公平、福利到现在秩序几个关键阶段,政府在自由市场环境下的职能主要是社会秩序管理,核心问题是培养社会道德和公共意识并最终提升为自发管理和自我管理,在这个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利用现代先进的实用技术作为辅助手段会取得更大的效果。这就需要政府首先用统一发展的市场观进行全面战略规划和公共设施的投资规划,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建设电子身份证、电子政务、视频监视和面部识别系统,更新和整合社会管理体系,同时配套建全法律规划体系和执行的联动体系,最终引导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以自动化管理为手段、以全民自治管理为核心的和谐社会。

简论母系社会的生殖崇拜意识 篇9

生殖崇拜是普遍流行于原始社会的一种风习, 也可以说是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臆测, 是人们给那个时代所表现出特定的艺术形式的一种称谓。它是由那个时代特定的历史环境所孕育, 在人类朴素的思想意识下, 对大自然中的生物及人的生殖机制尚没有科学的认识的情况下, 产生的对自然界繁殖能力的崇拜和向往。藉此希望自己的氏族人丁兴旺, 以便有战胜自然的力量。

二、生殖崇拜产生的社会背景

告子说:“食、色, 性也。”人类对生殖的探索应该是一个生命体最原始的冲动, 是本能的表现。他们虔诚的祭祀生育之神, 生殖崇拜便成为原始人类普遍的宗教信仰。恩格斯说过:“根据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中的决定因素, 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 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反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 即种的繁衍。” (1) 心理学已经证实, 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是互相统一、互相一致的。皮亚杰认为, 动作的内化而形成了思维的逻辑结构。大自然赐予万物生长的基本环境, 但却没有给生物以安全的保障, 也没有特别的眷顾人类。在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的漫长的原始社会中, 天灾、饥馑、病疫、野兽的袭击以及人类自身抢夺物质材料的战争, 使得人类的生存处处受到威胁, 懵懂地产生了一套对世界的认识。而人类的繁衍, 人口的增殖, 成了氏族长久永存的希望。普列汉诺夫在他的著作《论艺术》中曾经说到:“氏族的全部力量, 全部生活能力决定于他成员的数目。” (2) 自然而然这种自然的原始行为也就上升到社会性行为上了。从行为到观念, 生殖崇拜的产生也成了必然。而在母系氏族社会, 母体崇拜成为主要形式的生殖崇拜。

三、母体崇拜产生的原因

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直到今天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我们无论是从史籍还是从社会现实中所得到的, 都是女性的地位低于男性, 以致于有人断言历来就是如此。其实不然, 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的几万年前甚至几十万年前, 无论中外各族, 都是女性的地位高于男性。今天我们提出“男女平等”, 也不过是女性在忍受了几千年的压迫下坚决提出来的, 与之相比, 那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马克思在谈到原始成员关系时说过:“最古时, 过着群团的生活, 实行杂乱的性交;没有任何家族, 在这里只有母权能够起某种作用。” (3) 而母权的基础, 自然是人类对生命的孕育。母体崇拜的历史根源是因为在原始农业条件下, 人们生活资源的来源, 主要依靠由妇女担任的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在经济上的重要作用, 使得他们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地位。

四、例证母系氏族社会中的母体崇拜

人类历史的演进中外的发展方向都是一致, 母体的崇拜也是如此。母体崇拜遍及世界各地, 在法国、奥地利、意大利、埃及、希腊、印度等国家都有发现。杨堃先生认为, 母性崇拜在母系氏族社会是普遍存在的。中国也不例外。1975年5月, 在辽宁西部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山嘴遗址中发掘出两件小型孕妇雕像和两块大型人物座像。与其他的母神雕像一样, 他们也是圆满的腹部, 宽大的臀部, 无头无足, 全身比例较匀称, 对女性的生殖崇拜表现无遗。

在国外广为人知的便是奥地利的维伦多夫出土的一件很摩登的妇女圆雕像了。这件高11厘米, 通常称之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的作品。大约创作于公元前两万五千年到二万年之间。该作品面部的刻画直接省略, 而着重表现女性特征。它的刻画比红山文化出土的雕像更夸张, 更细致。丰满的乳房, 硕大的臀部, 腹部更是浑圆, 一个健壮的孕育生命的母亲形象便呈现出来。母体崇拜作为人类共同的意识形态, 遍及世界各地, 从西欧直到西伯利亚的广大范围内, 都发现了原始时代的母神雕像。只是形象的表现形式不同, 而这样的母体崇拜形象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乳房的高耸, 腹部的圆实, 臀部的丰满, 都省略了与生殖无关的部分。

现代心理学认为, 人类感知的产生, 从生理过程上看, 是在人的感觉分析器和运动分析器的相互配合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原始人祈求生育, 而上述的母神的形象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祭祀女性——母亲, 是母权制特有的现象。在这个众所周知的父权制之前的发展阶段, 只按母系计算亲族关系妇女在部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妇女这种地位反映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宗教观念中。 (4)

五、结语

在纷繁浩渺, 没有史料记载, 仅靠考古发现了解的原始社会。生殖崇拜的研究, 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大门。使我们能够复原那段历史提供了可能。

摘要: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女性崇拜。而这些生殖特点突出的女性雕像 (高耸的乳房, 浑圆的腹部等) , 也是原始人类生殖崇拜思想意识的表现。

关键词:生殖崇拜,母系氏族,母体崇拜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版.第4卷.第2页

[2]普列汉诺夫著, 曹葆华译.论艺术[M].上海:三联书店, 1973年版.第58页

[3]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M].第10页

社会潜意识 篇10

一、“环境道德”的内涵

道德, 原本是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 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一般情况下, 道德被认为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约束。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迫切的今天, 有必要把传统的道德约束力, 延伸到自然环境的保护领域, 促使人们建立起环境道德体系, 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

所谓环境道德就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环境道德规范的核心主要是人类应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共同发展。环境道德的建立把道德行为的领域从人与人、人与社会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 将善恶、良心、正义、义务等道德观念应用到处理人与自然、生态关系中去, 从人类能动性的角度出发, 倡导人们主动承担起对自然界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它是新形势下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

环境道德观念要求遵守两条环境道德原则: (1) 平等互爱, 即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享有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 保证健康自下而上和持续发展的权利; (2) 保持互利, 人类每一个成员都应保护生存环境, 保证地球上所有成员的和谐共处, 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环境道德的本质, 就是人们在生存发展过程中, 在感知自然界和他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后, 自觉约束自己的物质贪欲, 善待自然环境, 协调人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关系, 达到人与社会环境及人与自然环境长久共生共荣的一种道德良知和伦理道德规范。

二、环境道德建设现状及保障体系的建立

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共同物质基础。一个地区、一家企业乃至一个人, 如果只图眼前局部的经济利益, 只图个人的某些方便, 而不注重环境保护, 尽管只是单方面的行为, 但集中起来, 就会增大对环境的破坏力, 损害环境有限的承载能力, 制约可持续发展。

(一) 环境道德建设现状

环境道德中的环境道德规范有如下几条:

(1) 自觉防止和消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损害, 采取有利于环境的行为; (2) 从局部入手, 自觉服从全局对环境保护的需要; (3) 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 自觉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行动; (4) 支持和维护有利于环境的公共行为, 批评和抑制破坏环境的言论和行为。

可惜的是, 这种环境道德观念, 在近些年不但没有得到强化, 反而在不少人的头脑里荡然无存了。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 把好端端的环境弄得满目疮痍, 破败不堪。市民在街道和公共场所乱扔垃圾 ;大排挡、小摊点占道经营, 污水随地泼洒;小商店店主在路边乱烧废纸和塑料包装袋, 怪味刺鼻难闻;收获时节焚烧秸秆, 烟雾弥漫……种种危害生活环境的陋习在城镇随处可见。有些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令人担忧, “白天不排, 晚上排;晴天不排, 雨天排;检查不排, 事后排。”这样的谚语便是目前企业对待环境态度的生动写照。 排污企业在对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有所了解的情况下, 与环保部门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姑且不去谈论其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 但不能不令人掂量这些企业的环境道德水准。这些年各地都在加快经济建设, 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这是求发展的大好事。但是, 就有部分地方惟GDP为上, 一些企业惟经济利益为上, 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 以后再拿钱来补环境破坏之“火”, 于是置国家法律于不顾, 肆意排污, 环境建设出现了“寅吃卯粮”的现象。这些年, 不少地方都走过“为了银子污染环境, 花费金子治理污染”的弯路, 这样的教训值得世人警醒。

(二) 构建环境道德保障体系

环境道德是企业或个人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环境道德要求企业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 树立新的行为准则。企业和个人在经营和社会生活中, 要摒弃“重利轻义”的义利观, 树立“以义取利, 义利并重”的义利观, 在谋取自己利益的同时, 要考虑他人关系及社会的综合效益;在追求企业效率的同时, 要多考虑经济行为的实际影响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在追求家庭和个人生活质量的同时, 要顾及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利益。从环境道德角度讲, 企业不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 个人不随地吐痰、不乱抛瓜皮果壳、不乱倒垃圾等, 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1.企业的环境道德建设始终是环境道德体系建设的主体。

一方面, 任何企业都存在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能, 而污染治理又需要成本甚至是高成本, 这就导致环保执法刚性不足、手段不硬。企业这种逐利的本能在急欲摆脱贫困的背景下, 得到了放大。企业粗放经营和肆意排污, 将环境成本社会化, 让公众和企业周边居民忍受和承担污染, 这就缺乏起码的环境道德责任。

另一方面, 企业始终是环境保护的主体, 控制污染必须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最熟悉生产工艺, 最明白自身环保的软肋在哪里, 什么地方存在大的环境隐患, 采用什么方法最能解决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环境监管和执法中, 一方面强调企业的环保责任, 同时也要注意调动企业实施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我们要充分肯定和维护企业的环境道德, 倡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自觉承担环境责任。

2.消费者的环保素质高低, 是企业等社会组织环保素质的基础。

公民或者说普通消费者的“环境道德”, 能通过消费关系, 直接的影响或匡正一些企业的“环境道德”, 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旦企业的某些认识偏离了消费者的道德和社会企盼, 那么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消费的形式, 通过市场行为的方式予以惩罚。任何一个企业, 如果不能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如果不能正视其责任, 而一味地钻在钱眼里, 那么也必将得不到社会大众和消费者信赖, 也就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3.广大市民应当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 树立一种努力改善和爱护环境的信念和责任心。

加强环境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 逐步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讲环境道德的大环境。同时, 还要引导公众把环保意识自觉融入到自己日常的生活当中,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起,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保护人类自身, 克服破坏环境的陋习, 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促进环境道德建设

要将环境道德观付诸实践, 环境道德教育是一个首要和必要的有效途径。要把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而提出的环境道德标准, 普及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内化为每个人的“良心”, 内化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从娃娃抓起, 从领导抓起, 确立信念, 培养习惯。努力把保护、改造、建设宜人的环境形成社会舆论, 变成大家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

1.树立全新的道德价值观念

道德对象从人与人扩展到人与自然, 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大大拓展了传统价值观的内涵。首先要向人们揭示自然的内在价值, 使人们能够将自然视为人类的伙伴, 并产生一种尊重自然的态度, 产生对自然的亲近感情和关怀。其次引导当代人要自觉维护下一代的发展权利, 学会正确处理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子孙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 从而在平等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2.树立合理的利益理念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道德与利益是统一的。正确对待利益问题也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环境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 其基本原则就是生态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高于一切。在利用和改进自然引导各种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 要注重自然界各个要素的互利共生、协调发展。培育环境道德并非是可有可无的精神游戏。人类应重新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利益分配, 以生态优先的原则重新定位一些产业。这就要求我们抛弃一些物质理想, 即我们的生活应达到一定的水准以及为了维持这种水准应该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环境道德作为人类道德整体的一部分, 从表面上看, 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 着重强调人对自然界的态度, 实际效果却是对人类的保护。现代社会需要培育环境道德, 这不仅是道德自身的要求,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的支持。人们应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了解自然, 与自然为友;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 才有可能正确利用规律, 满足人类自身需求, 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4.建立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观念

在消费中考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应作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必须考虑它们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即使可以再生, 也必须给它以喘息的机会, 让其能够休养生息, 否则人就在吃子孙饭、断自己后代的生路。我们应大力宣传和引导人们购买那些生产使用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 培育绿色消费的情感和市场, 从根本上杜绝一次性的消费。

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是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其次是在处理自然关系时, 引发的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关系。对这些矛盾和关系, 无疑要用法律来规范, 但是大量的矛盾和关系不能用法律, 而需要用道德来规范。这就是说, 在处理环境问题时, 要讲究“环境道德”, 要建立“环境道德体系”, 用“环境道德”来为人类建立一个宜人环境的目的服务。当前, 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是提高全社会的环境道德意识。要通过大量的道德活动, 形成人人都能接受的道德认识、道德理想、道德情感, 使“环保”不再被视为单纯的技术问题, 不再是单纯的生产活动, 甚至也不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只有建立了一个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新文明, 我们的居住地, 我们的地球, 我们的家园, 我们的环境才会更安全、更美丽、更繁荣, 我们建立生态文明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马桂新.环境道德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徐冬青.环境问题:21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J].学海, 2002, (5) , 184-187.

[3]曾建平.试论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J].道德与文明, 2003, (3) , 60-63.

社会潜意识 篇11

在各营业网点柜台前均摆设征信宣传材料,在宣传栏张贴征信查询流程,在LED显示屏上滚动播出本次活动的宣传口号,客户经理走出柜台,向群众介绍征信知识,号召群众珍爱信用记录从关注信用报告开始,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同时,利用LED宣传车在城区流动播放征信宣传片,增强了宣传效果。

在嘉陵区王府花园广场,嘉陵联社设立了“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宣传服务站,布放了宣传展板,公告了怎样上网查询征信信息,能查询哪些信息和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金融知识,吸引了过往群众前来咨询。宣传人员身披绶带,围绕“什么是征信?如何拥有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怎么在网上查询个人信用记录?信用报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经济身份证”等问题,耐心细致地向广大群众讲解。

在各贷款客户部,客户经理首先向前来办理信贷业务的客户发放征信宣传折页,讲解征信知识,介绍个人信用的重要性,向客户普及信用报告的网上查询方法,传递诚信理念,引导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关心自身的信用记录,关注自身信用行为,在信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慣,呼吁大家要珍惜信用记录,积累信誉财富。

活动当天,嘉陵联社共100余人参加宣传,接受客户咨询500余人次,散发宣传资料3000余册,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良好效果。

社会潜意识 篇12

在此次调查中, 社科院蓝皮书课题组对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广州等7个城市的1900多名居民进行了详细访问。结果显示,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下降, 超过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 从行业和部门来看, 人们对商业、企业信任度最低。同时, 不同阶层、群体间的不信任也在加深和固化, 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程度也在进一步加深。

尽管蓝皮书的结论只基于7个城市不到2000份样本的调查数据, 是否能客观反映出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状况, 还有一些质疑, 而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 这个调查结论却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很多人的切身感受。

快递来了不敢开门, 查水表的不让进屋, 入户人口普查不得不改成去居委会报到, 买菜时习惯性地要把小贩的秤搬到眼前, 买肉时总要用手按按有没有注水, 去超市买牛奶面包看不清保质期绝不会轻易埋单……不记得有多长时间没串过门儿了, 上一次街里街坊一起分享美食是在什么时候, 如果不是几次夜里被刺耳的脚步声吵醒, 你又怎么有兴趣知道楼上住了六七年的邻居是谁?

2009年, “三鹿毒奶粉”事件已经把食品企业的诚信缺失推向极致, 接下来不断曝光的染色馒头、皮革奶、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更是让消费者和企业之间毫无信任可言。2011年, “郭美美事件”引起轩然大波, “慈善”两个字的神圣光环也日渐消散。近年来, 让公众频频质疑的还有政府或相关机构组织行为透明度不高, 比如财务收支、公车数量等。

当所有的不信任集中在一起时, 社会氛围就会改变,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冷漠。蓝皮书指出, “小悦悦事件”、“南京彭宇案”引发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热议, 甚至刘翔奥运会摔倒后的质疑, 对击毙周克华是否真实等的质疑, 都成为社会信任恶化的注脚。

是什么原因导致社会总体信任降到了“不信任”水平?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俊秀认为, 首先是由于社会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逐渐脱离原来的熟人社会形态, 改变了原来的信任格局, 人际信任下降是自然的结果。由于社会转型中市场经济秩序不完善, 法律法规不完善或得不到很好执行, 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在资讯发达的今天, 人们获得了更多的间接上当受骗经验, 这一切使得人际信任不断降低。至于民众对基层政府、政法机关的信任度不高, 对广告业、房地产、食品制造、药品制造、旅游和餐饮等行业的信任度很低, 很大原因是由于一些政府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或贪污腐败。

在王俊秀看来,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 社会价值观更加多元。社会价值观多元一定意义上缘于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下人们的不同利益、不同需求、不同的知识体系、不同信息接触和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价值观念多元的背后也存在着另一个突出的问题, 就是共享价值观念的缺乏。“如果社会无法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 没有每个社会成员都遵守的核心价值, 社会的道德体系就会失守, 社会就会没有底线, 社会的互信无法实现, 社会进步也无从谈起。”王俊秀说。

“诚信讲的是道德问题, 而信任是中性的事实判断, 我们不应该简单把社会信任问题归结为社会道德滑坡或民众素质低, 要看到社会信任下降主要是由于人们的信任风险提高了。”王俊秀认为, 必须要从制度层面来解决社会信任问题, 从制度上、法律上和管理机制上降低信任风险, 特别是从公权力这个社会信任的核心环节入手重建社会信任。

“在人们道德和诚信严重缺失的关键时刻, 我们应该拿起法律武器。”在一些专家看来, 要想挽回社会诚信, 必须依靠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格执法, 提高违法成本。在西方社会, 维系诚信的力量首先是法律, 而在中国, 诚信的维系主要靠道德约束, 法律的威慑力还远远不够。比如, 与人们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行业, 要加强监管, 可以设立企业诚信评级机构, 一旦企业出现不诚信行为, 应该将其录入黑名单并通报, 通过罚款、整改等方法提高企业的品质;政府和相关机构更应该杜绝背信、失信的行为和权力滥用, 社会监督完善了, 公信力自然也就加强了。

上一篇:战略决策质量下一篇:捕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