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比较性

2024-07-18

有无比较性(通用7篇)

有无比较性 篇1

近视是危害我国学生健康的突出问题,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预防控制已经越来越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多年研究表明近视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 王志玉等[2]认为长时间学习、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及遗传因素是引起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证实父母为近视者子女的近视率高于父母无近视者[3]。为了解父母有无近视的学生近视发生的不同影响因素, 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近视防治工作, 笔者于2008 年5-6 月对江苏省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江苏省南京市、南通市、镇江市3个城市中小学校各1所进行调查, 共调查小学三~六年级学生1 074名, 初一学生578名, 高一学生659名, 共2 411名中小学生, 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2 311份, 其中男生1 154名, 女生1 157名。

1.2 内容与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问卷由专业人员检索近视眼主要影响因素, 结合工作研究之经验添加可能影响因素设计制定。由经过统一培训的3个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专业调查负责人组织学校学生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统一安排在教室由学生独立填写问卷完成。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近视状况 (近视的判断:以学校视力检查结果为准, 只要任何一只眼远视力低于5.0, 而近视力正常者;或已经配带了近视眼眼镜者) 以及父母近视状况、学生每天学习用眼时间和习惯、体育活动时间、睡眠时间、用眼环境等相关因素。现场调查完成后, 由各城市调查专业负责人对问卷进行整理和质量审核。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 将数据转换为SAS数据集, 用SAS 8.12进行统计分析, 记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父母有无近视学生近视发生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习阶段学生近视率

男生近视率为50.4%, 女生近视率为57.6%;小学、初中和高中组学生近视率分别为33.1%, 55.5%和86.8%, 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 男、女生近视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 (χundefined=253.69, χundefined=230.17, P值均=0.000) ;女生近视率总体高于男生, 初中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小学和高中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检出率/%。

2.2 父母有无近视的学生近视状况

父母双方都不近视、一方近视和双方近视的学生近视率分别为48.7%, 57.9%和68.4%, 随着父母中近视人数的增加, 男女生均呈相同的显著上升趋势。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检出率/%。

2.3 父母有无近视学生近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学生分为父母均不近视组和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 调整年龄、性别,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生每天用眼时间、一次持续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睡眠时间、睡眠后精神状态、做作业姿势、是否喜欢躺着看书等因素与两组学生近视的发生均有关 (P值均<0.05) ;是否患过眼病与父母均不近视组学生近视的发生有关 (P<0.05) ;晚上自习光线强弱、是否喜欢走路或坐车看书与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近视的发生均有关 (P值均<0.05) 。见表3。

2.4 父母有无近视学生近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根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睡眠时间短、睡眠后精神状态一般或差、做作业姿势习惯一般或差是父母均不近视组学生发生近视的危险因素 (P值均<0.05) ;每天学习用眼时间长、晚上自习光线强、喜欢走路或坐车看书、做作业姿势习惯差均为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发生近视的危险因素 (P值均<0.05) , 每天锻炼时间1 h以上是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发生近视的保护因素 (P<0.05) 。见表4。

注:*P<0.05, **P<0.01。

3 讨论

研究表明, 近视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1]。笔者相关学生近视影响因素调查表明父母双方均近视者学生近视率显著高于父母双方均不近视,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学生每天学习用眼时间长、睡眠时间短、睡眠后精神状态差、做作业姿势习惯差、喜欢躺着看书均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 体育锻炼时间长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同时是否患过眼病与父母均不近视组学生近视的发生有关, 晚上自习光线强弱、是否喜欢走路或坐车看书与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近视的发生有关。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父母近视、学习用眼时间长、睡眠时间短、睡眠后精神状态差、晚上自习光线强、做作业姿势习惯差、喜欢躺着看书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 体育锻炼时间长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4]。与我国的一些研究结论基本一致[5,6,7]。但笔者本次研究进一步发现, 有些影响因素对父母有无近视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均不近视的学生和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的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是不完全一致的, 父母均不近视学生近视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做作业姿势差, 睡眠时间短、睡眠后精神状态差;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发生近视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每天学习用眼时间长、晚上自习光线强、喜欢走路或坐车看书;每天锻炼1 h及以上是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近视预防的主要保护因素。一般来讲做作业姿势习惯是日积月累形成的, 做作业姿势差可造成睫状肌的持续收缩引起调节痉挛, 使巩膜逐渐延伸、眼轴加长, 产生近视和使近视度数增加[8]。本次研究发现对父母均不近视学生来讲, 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均能显著降低近视发生的危险性, 而对父母近视的学生而言, 近视发生更容易受到个体用眼卫生习惯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

综上研究认为, 学生近视除遗传因素有关外, 主要与学生个体用眼卫生习惯和体质健康状况2类因素有关。

建议当前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从政府政策层面、学校教育、卫生科研、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采取一切保障措施, 积极改善和去除影响学生近视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强化户外体育锻炼这一保护措施, 从根本上预防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应该针对学生父母有无近视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预防控制重点措施, 即对于父母均不近视学生预防控制的重点是预防控制做作业姿势差, 睡眠时间短、睡眠后精神状态差三大危险因素, 从用眼卫生习惯和提高身体健康体质两方面采取保障措施;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组学生预防控制的重点是强化预防控制每天学习用眼时间长、晚上自习光线强、喜欢走路或坐车看书三大危险因素, 同时积极倡导鼓励他们每天进行1 h以上体育锻炼, 从不良用眼卫生习惯的预防和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两方面采取保障措施。这样采取的近视预防控制措施才是因人而异, 才可能更加科学有效地预防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最终达到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降低学生近视率之目标。

参考文献

[1]丛龙海.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近视发生机制的影响.中外医疗, 20092, 8 (14) :174.

[2]王志玉, 史爱云.福安市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调查及原因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 009, 30 (5) :625-628.

[3]李艳萍.青少年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中国校医, 2002, 16 (1) :578-579.

[4]鲍务新, 杨建文, 姜洪方.江苏省2311名中小学生近视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江苏预防医学, 20102, 1 (5) :43-45.

[5]刘兴科.中学视力低下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1, 22 (6) :570.

[6]章玉坤, 吕美霞, 施侣元, 等.中学学生视近习惯与视力低下的关系分析.华中医学杂志, 2006, 30 (5) :389-391.

[7]张雪飞, 王平, 曾巍, 等.武汉市武昌城区学生近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 (6) :683-684.

[8]欧丽蓉, 保金华, 汪育文, 等.近视儿童阅读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眼视光学杂志2, 008, 10 (2) :84-87.

有无比较性 篇2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首次明确提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建设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实际, 交通运输部制定了《交通行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细则》, 并且颁布了《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 (交通运输部令2008年第5号) (以下简称办法) 。在办法中规定交通运输部负责建立公路交通能源消耗报告、统计、分析制度, 配合国务院统计部门加强对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研究, 改进和规范能源消耗统计方法, 做好公路交通能源利用状况的统计和发布工作[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公路、水路交通能源消耗报告、统计、分析制度。《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指出交通运输是重点的节能领域, 其中在公路运输领域, 规定要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加快发展柴油车、大吨位车和专业车;改善道路质量;加快运输企业集约化进程, 优化运输组织结构, 提高运输效率等。

1 公路运输节能

公路运输节能是指在完成相同运输生产任务的前提下, 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 使能源的消耗量减少, 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公路运输节能包括:公路建设期间的节能和公路运营期间的节能[2]。

公路建设期间的能耗是一次性投入, 主要是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 虽然存在着对能源的直接消耗, 但其比例相对较小, 节能潜力不大。建设时要从综合运输角度, 构建综合运输枢纽, 切实减少旅客和货物中转次数, 努力实现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

公路运营期间的能耗是一种长期的连续投入, 主要体现在运输过程中各种公路运输工具的燃耗。随着公路交通的日益发展, 汽车的燃油消耗越来越多, 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节约运输燃料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的意义。

公路运营中燃油消耗的影响因素很多, 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车辆本身的燃油经济性, 这是车辆本身的构造和制造工艺决定的, 即在出厂之前就已是定值。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源, 其能耗的高低对汽车的燃料消耗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开发节能高效的发动机一直是汽车制造行业追求目标。

第二类是车辆的行驶状态, 这取决于车辆运行具体环境以及驾驶员的操作技能, 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方面:车辆特性、道路条件、交通状况、地区因素[3]。

2 公路项目节能计算方法与步骤

由于公路建设期的节能主要在建设方案时重点考虑, 本文主要考虑在公路营运期间的节能分析, 评价期采用项目设计年限, 即项目通车后20年。公路项目建成后的油耗节约效益的计算将采用“有无比较法”, 无项目时的汽车燃油耗量与建设此项目后新老路汽油燃油消耗之差额即为油耗节约量[4]。

对于改扩建公路项目, 燃油节约的计算只考虑改扩建项目本身即可, 即燃油节约只考虑公路升级所产生的油耗节约;对于新建公路项目, 则需要把与新建项目平行且存在竞争影响关系的公路与项目作为一个通道考虑, 即将无新建项目时相关公路的燃油消耗和有新建项目时相关公路的燃油消耗进行对比。公路项目节能计算步骤如图1。

3 案例分析

3.1 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渝南大道是连接渝中区和巴南区的交通“大动脉”, 起于学府大道七公里, 尾部连接鱼洞长江大桥, 渝南大道A段工程是渝南大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于已经通车的渝南大道B段终点炒油场, 止于鱼洞解放村牌坊, 全长8.25km。渝南大道A段现状为双向四车道, 水泥混凝土路面, 设计改造为城市I级干道, 双向6车道, 路基宽度54米, 6车道路幅分配为路幅分配为13.0m (人行道及侧分绿化带) +12m (车行道) +4m (中央分隔带) +12m (车行道) +13.0m (人行道及侧分绿化带) , 道路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项目建设成本为56036.36万元。该案例属于改扩建项目, 所以只计算公路升级所产生的油耗节约。

3.2 基础数据准备

(1) 预测公路项目营运后20年的交通量

该工程属于改扩建道路, 交通量预测采用四阶段预测法, 即进行交通量发生吸引预测、方式划分预测、交通分布预测、分配预测。预测结果见表1。

(2) 车辆在道路条件下的油耗

车辆在实际道路条件下的油耗由基准条件下 (平整度IRI=2、路拱坡度i≤2%、行车速度V=50Km/h) 的基本消耗乘以因道路和交通条件不同而产生的修正系数而得。平均燃油基本消耗量见下表 (表2) 。

车速对车辆油耗的修正系数见表3。

3.3 公路升级所产生的油耗节约

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 使得车辆单位里程的燃油消耗减少而节约的燃油量。计算方法为:

B1= (Co-CN) ×LN×QN×365

式中, B1为公路升级的燃油节约量 (升) ;CN为新建项目上的平均燃油消耗 (升/公里车) ;Co为无本项目时, 老路上的加权平均燃油消耗 (升/公里车) ;QN为新建项目上的年均日交通量 (辆/日) ;LN为新建项目的全程 (公里) 。

通过计算小客车、大客车、货车在有无项目情况下的燃油消耗差分别为0.008升/公里车、0.03升/公里车、0.02升/公里车。

计算过程见表4。

3.4 单位成本燃油节约量

单位成本燃油节约量是燃油节约量除以项目建设成本所得到的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YC为单位成本燃油节约量 (升/万元) ;Y为燃油节约总量;C为项目建设成本 (公路建设项目的残值忽略不计) (万元) 。

根据车辆现行燃油均价6.32元/升来计算, 每万元的投资可以获得公路的节能效益是5798.16元。

4 结论

本文是在道路运输行业党和国家提出的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背景之下产生的, 近几年我国也颁布了道路方面相关的节能政策, 旨在指导交通运输行业如何节能。利用“有无比较法”对渝南大道A段公路项目节能的具体计算, 得出数据结果。从数据结果看出本公路项目的建设共可节约燃油5140.96万升, 单位成本燃油节约量为917.43升/万元, 每万元的投资可以获得公路的节能效益是5798.16元。

参考文献

[1]朱伽林《.公路水路交通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办法》解读[J].交通建设与管理, 2008 (09) :1-5.

[2]杜杰.公路项目节能评价分析[J].交通标准化, 2007 (07) :37-39.

[3]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三版) 》.

申请离职有无补偿? 篇3

答:《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可见, 因用人单位未缴纳保险,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有权获得经济补偿。

但对劳动者离职形式的判断 (自行辞职还是单位过错解除) , 主要通过证据加以确认。你在离职申请单上填写“公司没有达到当初承诺”, 缺乏具体内容, 仲裁机构可能做出对你不利的认定。

领军气度有无间 篇4

年初的丰田汽车“刹车门”事件曾引发全球瞩目。作为汽车市场的新晋领军者, 丰田危机很具有代表性。“过分追求市场份额而忽视了质量控制”, 这是丰田汽车CEO丰田章男的反省。日产汽车某高层则认为, 原来日本企业一直采取“跟随战略”──跟在西方企业后面走, 但是当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已经走在了队伍最前面, 反而慌了手脚, 迷失了方向。

中国通信业与丰田的状态极为相像。此前他们一直跟在欧美领先企业后面, 可以心无旁骛地谋求发展。并且, 依托庞大的本土市场, 他们也实现了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检视过去一段时期的行业、企业发展曲线, 让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这样的论调:国产力量成为行业领军者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丰田“刹车门”也给予中国通信人两点警示:其一, 后来居上者要储备足够的领军气度和底蕴, 否则会跌得很惨;其二, 市场规模并不代表一切, 它有时甚至会起到掩盖问题、遮蔽视线的反作用。从此种标准来看, 走过2010年的中国通信业虽然可以在个别数据上实现超越, 但是相距掌控格局、做行业领军者还差之甚远。

软实力

任正非在今年年中的一次内部讲话里提到:“思科在创新上的能力, 爱立信在内部管理上的水平, 我们现在还是远远赶不上的, 要缩短这些差距, 必须持续地改良我们的管理。”一贯居安思危的任正非点到了中国设备制造业的软肋。从某种意义上说, 当下的中国通信企业可以做到在市场层面挤压甚至是击败欧美对手, 但是提升管理等软实力, “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手法显然在此无用武之地。而对于那些还存在体制性问题的国内通信企业, 软实力的储备与提升无疑难度更大。

在运营商那里, 贯穿2010年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用户投诉频繁, 并屡被放大为社会热点话题, 使得运营商的公众形象不断恶化, 用户的不信任感愈发强烈。其内里反映出的是他们在管理、服务等诸多层面的问题。在用户关注点正从价格转向应用、服务和体验的当下, 国内运营商们需要补习的基础课还有很多。

在这方面, 反面教材是诺基亚。移动互联网是未来, 苹果看到了, 诺基亚也看到了;应用商店、开发者联盟, 苹果想到了, 诺基亚也想到了;在地图、导航等业务上, 诺基亚更是不惜血本早早布局。但结果是诺基亚至今仍在下降通道里挣扎, 苹果公司则风光无限。起大早赶晚集, 只在于诺氏忘记了一个根本问题:用户体验。在它看似最擅长的手机上, 用户获得的是比苹果糟糕得多的移动互联网体验。“诺氏傲慢”代价惨重。

当下, 中国的运营商在新业务、新应用方面不可谓不努力。并且, 他们似乎更愿意打造一个网络端到端、业务端到端的全产业链, 以此来保持原有的强势。但是到目前为止收效甚微。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在于:在所有环节都试图把用户口袋里的钱吃干抹净, 这种思维和行为注定不会有市场。

颠覆力

2010年的中国通信业, 反转市场格局的力量潜滋暗长。作为领先者的中国移动, 在全业务运营以及网络融合的大背景下, 固网资源相对匮乏、3G技术成熟度相对不高的弊端开始显露。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国内运营商2010年的3G用户数基本相当, 但ARPU值却有着天壤之别。经过2010年真刀真枪的市场实战, 占有3G产业链成熟优势的中国联通正在不声不响地夯实基础, 极具后发潜质。

见微知著, 中国移动当下的尴尬犹疑在Wi-Fi上可见一斑。今年5月, 其高层明确把Wi-Fi定位为作用不大的业务──“手机上用不着Wi-Fi网络那么高的速度”, 但是到了下半年, 风向大变, Wi-Fi成了中国移动大干快上的重点项目。前倨后恭的根本原因似可归结为3G业务境遇尴尬。另外, 今年携号转网试点的启动, 无疑会给整个电信运营业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

种种事态都在说明:市场对中国移动的考验已真正来临, 也许这一切只是暂时的, 或者历史正在关闭那扇上升之门?

2010年的中国通信业, 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依然没有值得称道的表现。运营商裹足不前, 设备商对北美市场久攻不下。对于后者, 每一次他们似乎都触摸到了那最后一层纸, 但时至今日, 那层纸依然如钢筋水泥般坚硬。

当然, 此种问题已经不完全属于单纯的市场范畴。如果中国通信企业依然无法借助“外力”突破目标市场, 那么他们的下一个国际化跨越将会耗时弥久。当今的中国制造业, 调整产业结构很重要, 但产业升级完成之后, 如何形成良性的政、经互动是一个重要命题。这是中国通信业, 也是整个中国需要面对的问题。

性格究竟有无好坏之分 篇5

笔者认为, 关于性格, 之所以有这样争论, 是因为人们站的角度不同。如果从成就事业上说, 性格也许真无好坏之分, 因为性格似乎跟人的智商没有多大关系;若从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出发, 有些性格特点就是不好的。而对于我们心理辅导工作者来说, 在心理课堂上应该从是否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这一角度来看待性格特点。

为了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性格特征的相关分析研究, 笔者对我校高一某班34名学生 (男生18名, 女生16名) 进行SCL-90和EPQ自填问卷调查, 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SCL-90上各因子与EPQ上的E、P、N三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由下表可知, 性格各维度中, 内-外倾 (E) 维度与10个因子均呈负相关, 而且与躯体化、抑郁、恐怖等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p<0.05;精神质 (P) 维度与强迫 (p<0.01) 、精神病理 (p<0.05) 及其他 (p<0.05) 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 (N) 维度除了与人际敏感因子相关不显著外, 与其他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 其中与精神病理因子的正相关非常显著 (p<0.001) 。

从本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 内-外倾 (E) 维度与10个因子均呈负相关, 而且与个别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 在E维度上得分越高, 一些症状越不严重。这说明外向性格的人比内向性格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一些, 外向的人更活泼开朗, 喜欢交际, 容易释放自己的消极情绪, 这些都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而内向的人则相反。

第二, N维度与SCL-90中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 即N分越高, 症状越严重。这说明情绪越不稳定, 心理健康水平越容易降低, 相反, 稳定的情绪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也是正确的, 情绪不稳定的人易焦虑、担忧, 常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 有强烈的情绪反应, 如易怒、好斗等;而情绪稳定的人则镇静、温和, 情绪波动小。因此, 稳定的情绪状态能保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由以上两点可知, 外向的性格特点比内向的性格特点易使人保持健康心理, 稳定的情绪比不稳定的情绪要好。

对于一个人来说, 性格特点是比较稳定的, 而心理健康状态只代表阶段性特点, 因此是不稳定的, 所以,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外向稳定型性格特点有利于心理健康。在课堂上我可以很确定地跟我的学生说, 也许我们不能简单地给性格究竟有无好坏之分下结论, 但若从是否利于我们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态来看, 性格确实存在好坏之分, 而且结论是外向稳定型性格特点最有利于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郭凤霞.培养学生性格--提高英语教学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25) .

中国有无必要开征遗产税 篇6

一、何为遗产税

遗产税是政府对遗产的征税。一般认为, 遗产税有助于舒缓贫富悬殊。遗产税是以被继承人去世后所遗留的财产为征税对象, 向遗产的继承人和受赠人征收的税, 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征收的一种税收。但也有国家和地区出于吸引投资、吸引资金流入或其他考虑而特意不设立遗产税或者废除遗产税。

遗产税, 按课征的方式不同可具体划分为总遗产税、分遗产税和总分遗产税3种。其中前两种居多。

(一) 总遗产税是对财产所有人死亡后遗留的财产总额综合进行课征。规定有起征点, 一般采用累进税率, 不考虑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亲疏关系和继承人的个人情况。

(二) 分遗产税是对各个继承人分得的遗产分别进行课征。考虑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亲疏关系和继承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采用累进税率。

(三) 总分遗产税, 也称混合遗产税, 是对被继承人的遗产先征收总遗产税, 再对继承人所得的继承份额征收分遗产税。两税合征, 互补长短。

二、国外征收遗产税情况

目前世界上开征遗产税的国家和地区约有74个。大多数经济发达的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征收遗产税和赠予税, 各国征收遗产税的具体情况如下:

美国:遗产税制属于总遗产税制, 遗产税和赠予税合并采用统一的累进税率, 最低税率为18%, 最高税率为50%, 后者适用于遗产额达到2500万美元以上的纳税人, 当中包括其个人在世界各地的所有资产。另外, 遗产额在60万美元以下者免征遗产税。而对于非居民, 只需对在美国本土内的资产支付遗产税, 最低税率为6%, 最高税率为30%。

日本:典型的分遗产税制, 采取继承税制, 以继承遗产数额的多少课税。对居民而言, 不论其继承的遗产在境内还是境外都要承担纳税义务, 而非居民仅就其在日本继承的遗产征税。日本的遗产税率从10%到70%分13档。

意大利:先按遗产总额征收遗产税, 再按不同亲属关系, 征收比例不一的继承税, 即混合遗产税制。纳税人分遗嘱执行人和遗产管理人, 继承人和受赠人这两类。对第一类纳税人统一采用第一种累进税率, 对第二类纳税人则根据其与死者的亲疏关系采用不同累进税率。

英国:英国居民在全世界各地的所有资产都需要支付遗产税, 而非居民仅就其在英国国内拥有的资产才需要支付遗产税。目前的遗产税率是40%。

德国:分遗产税制, 实行7级超额累进税率, 其税率从7%到50%不等。

三、在中国开征遗产税的利好

美国富翁比尔·盖茨夫妇以及沃伦·巴菲特倡议全美的亿万富翁宣誓, 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一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 这被称为“日落条款”, 规定捐赠人应设定一个最后期限, 届时他们或者其继承人必须将资产直接支付给慈善机构。《财富》杂志估算, 如果他们取得成功, 那么将募得近6 000亿美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 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41.4%的财富;中国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美国, 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社会主义制度强调社会公正, 经济公平。征收遗产税, 对富人而言, 可提高其对国家和国人的贡献意识;对“富二代”而言, 可促使其摆脱对父辈和遗产的依赖;对社会而言, 可以维护社会公平, 促进社会和谐, 维持社会稳定。

我国人均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 政府需进行调节, 但个税的调节力度非常小, 政府未来要减少个税的累进层级, 这更将降低个税的累积性。目前政府的转移支出手段尚不健全, 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另外, 征收高额的遗产税, 可加大消费, 这对拉动内需亦十分有效。

四、在中国开征遗产的难点

(一) 理论研究的空白

我国没有遗产税造成了理论上的空白, 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否有征收遗产税的必要?是对全民征收还是只对富人征收?起征点多少合适?税率多少合适?是否会给大众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是否会伤害富裕阶层?是否会造成富人将财富向海外转移?中国的税务机关是否有执行的能力?所有这些问题在征税前都需要做通盘考虑。

(二) 国人对遗产税的抵制情绪

在当下的中国, 开征遗产税具有相当的难度。国人没有遗产税意识, 长期没有设立遗产税, 对遗产税不了解, 害怕开征遗产税剥夺自己的财富, 天生有抵制情绪。

有专家分析指出, 暂缓征收遗产税, 甚至不排除不征遗产税, 这一考虑符合中国目前国情, 且具有国际视野。征收遗产税成本高, 且有可能冲击民营经济投资热情。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和资本积累尚处于初级阶段, 这些致富者基本上处于青壮年阶段, 大多数的遗产继承人只是潜在的, 因此, 即使开征遗产税, 近期征收其收入也不会太多, 还可能对民营经济造成冲击。另外, 一旦开征, 潜在的纳税人会采取多种避税行为, 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遗产扣除额一般都比较高, 如日本各项遗产平均扣除额为1.2亿日元 (折合96.5万美元) , 这些因素可能会带来内地资金外流、畸形消费、生产积极性下降等负面影响。

当前, 总的趋向在不断弱化遗产税。部分发达国家陆续取消了遗产税或调整了遗产税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指出:现在开征遗产税是不可取的, 而且我们对高收入人群还应该降低税负。目前, 中国在税制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一个好的税制首先要照顾穷人, 也要吸引和留住富人。

(三) 遗产税征管困难

遗产税征管要求很高, 是国际上公认的复杂税种。与国际情况对比, 中国开征遗产税在征管上还存在以下难点:

1.个人财产登记和申报制度不健全, 难以确定遗产真实数目;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成熟, 法制环境规范, 而在中国对个人财产很难了解清楚, 监控手段较弱。存款实名制尚待完善;在个人不动产方面, 一人究竟有几处房产无法核实。遗产税出台后, 真正调节效果如何, 很难估计。

2.较难及时获得死亡人信息, 无法保证遗产在计征遗产税前不被分割或转移。

3.遗产形态多样, 在目前的征管环境和征管条件下, 难以综合掌握死亡者的全部遗产。

4.财产评估制度不完善, 遗产价值确认困难, 且评估费用开支较大。

除此以外, 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征管问题不解决, 征收效果将大打折扣, 有可能出现有名无实、征不到税的情况, 影响税收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遗产税本身规定也比较复杂,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大城市与乡村界定财产价值的标准很难掌握, 技术操作上存在诸多难点。

参考文献

[1]钟华波.遗产税应针对资产过千万富翁群体.新华网, 2010-8-24.

[2]全国政协委员争论:征收遗产税时机是否成熟.2009-3-12.

[3]蔡经.中国距离遗产税还有多远.中国网, 2010-8-9.

国家有无关于保胎假的规定 篇7

问:我因怀孕需要休息, 听说可请假保胎。请问是否可以休保胎假?

答:根据《国家劳动总局保险福利司关于女职工保胎休息和病假超过6个月后生育时的待遇问题给上海市劳动局的复函》规定, 职工按计划生育怀孕, 经医师开具证明, 需要保胎休息的, 其保胎休息的时间, 按照本单位实行的疾病待遇的规定办理。保胎休息和病假超过6个月后领取疾病救济费的女职工, 按计划生育时可以从生育之日起停发疾病救济费, 改发产假工资, 并享受其他生育待遇。产假期满后仍需病休的, 从产假期满之日起, 继续发给疾病救济费。因此, 女职工确需保胎休息, 可向单位申请病假, 按病假有关待遇处理。

上一篇:恶性肿瘤并发症下一篇:管理和保护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