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住房安全社区建设(共4篇)
地震住房安全社区建设 篇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M7.1级强震,据统计已遇难2 197人,失踪175人,受伤12 135人,大量房屋倒塌,给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1]。
1 房屋类型及破坏形式
玉树地震倒塌房屋多数为农牧民自建房,房屋风格虽然体现出了民族特色,但是结构体系非常混乱,很多体系不能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甚至根本没有抗震能力。下面介绍在玉树震后房屋安全鉴定期间发现的一些房屋主要结构类型及破坏形式。
1.1 土木结构
这种类型房屋破坏严重,基本上全部倒塌,人员伤亡最大。这种结构根本没有抗震能力,但它造价低廉,保温性能较好,在农牧区依然还有大量这种类型的房屋存在。地震土木结构房屋破坏情况如图1所示。
1.2 砖混结构
玉树地区烧结粘土砖生产规模小,地震前结古镇仅有1家砖厂生产烧结粘土砖。砖混结构房屋主要以混凝土空心砌块为主,但是大部分混凝土空心砌块外观尺寸不合格,空洞较大,再加上结构中没有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增设相应抗震构造措施,导致有的房屋墙体倒塌,屋盖完好;有的房屋窗间墙没有设置构造柱,宽度尺寸过小而开裂,如图2所示。另外还有一部分房屋基础与主体没有很好连接,出现基础与主体之间的严重移位现象。
1.3 片石红泥砌筑结构
按照房屋结构类型,这种房屋体系是不存在的,但是玉树是一个特殊的地区,海拔高、高寒,并且还有多年传统的民族特色,再加之地域偏远经济不发达等原因形成了这样的房屋结构类型。这种房屋采用当地片石用红泥砌筑而成,片石之间的粘接强度很低,墙体整体性差,当发生地震时墙体倒塌丧失承载能力。图3中,墙体采用片石红泥砌筑,圈梁现浇楼板屋盖,结果发生地震时墙体大面积破坏。
1.4 混凝土空心砌块红泥砌筑结构
如图4所示,房屋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红泥砌筑,由于红泥粘结强度低,受到荷载作用时结构体失去整体承载能力而破坏,无从谈起设置相应的芯柱、构造柱等构造措施,房屋墙体整体拉裂、倒塌,危害性极大。
1.5 砖木结构
砖木结构由于木屋盖结构轻、造价低也是玉树农牧民自建房体系中的一大特点。但是墙体之间没有设置拉结筋,地震使房屋纵横墙拉裂,墙体局部倒塌。如图5所示。
1.6 其他类型
基础采用片石红泥砌筑,设地圈梁,主体砖混结构。地震后结构体主体基本完好,但基础由于片石松动而破坏, 地圈梁局部受损。如图6所示。
2 主要原因
通过这次地震房屋震损情况来看,多数房屋倒塌和破坏的主要原因为:1)房屋结构类型不能抗震;2)结构体系不合理,无抗震设防措施;3)部分墙体材料不合格或无法作为承重材料使用;4)施工质量差。
3 启 示
1)开展宣传建筑结构基本知识,提高房屋质量意识;
2)加强房屋监管力度,杜绝乱搭乱建;
3)严格施工队伍人员技术考核,提高施工水平;
4)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确保农牧民房屋质量及满足抗震等级要求。
4 结 语
通过这次地震灾后房屋安全鉴定,发现房屋破坏最为严重的是农牧民自建房,由于多数农牧民房屋质量意识差,缺乏结构基本知识,出现房屋乱用材料,乱搭乱建的情况,最终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张旭,张奔牛.地震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反思[J].建筑结构,2010,9(84):21-24.
[2]刘丽君,廉福炎.农村房屋建筑抗震设防初探[J].吉林勘察设计,2008,(3-4):58-59.
[3]郑磊,袁竞峰,朱磊.汶川地震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启示[J].建筑技术,2009,40(3):264-266.
[4]GB5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5]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地震住房安全社区建设 篇2
【发布日期】2008-06-12 【生效日期】2008-06-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汶川地震房屋倒损农户住房重建工作的指导意
见
四川、甘肃、陕西、云南、重庆省(直辖市)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建设厅(局):
为保障汶川地震房屋倒损农户住房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帮助受灾群众早日重建家园,按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规定,经国务院批准,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重建工作原则。农户住房重建工作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户自建、政府补助、部门帮扶、社会捐助。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工作、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相统一,与当地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衔接。根据灾区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帮助房屋倒损农户建造有抗灾能力、造价适中的房屋。
二、制定住房重建规划。灾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力量,逐村逐户,重点排查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法居住的危房以及受灾害威胁需搬迁的农户,按照原地重建和异地新建,分类统计,登记造册,逐户建档立卡,为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准确依据。要在摸清农户住房倒损情况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论证,保护生态、节约耕地,经济实用、保证质量,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制订符合当地实际、群众认可的倒房恢复重建规划。
三、科学选址合理设计保证质量。县(乡)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住房重建选址和房屋设计工作,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调集足够的力量,支持受灾地区的规划、设计工作。选址要符合抗震设防和防灾减灾要求,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要无偿向受灾群众提供可选择的,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切合实际的住宅设计式样并附施工图,尽可能体现原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要加强建筑材料质量监督,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重建房屋结构和质量符合抗震设防和抵御灾害的要求。
四、多渠道筹集重建资金。中央财政对汶川地震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家可归的农户重建住房,原则上按每户平均1万元的标准补助,对其他损房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中央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由地方政府包干使用,按照重建规划和建房进度及时下拨。灾区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农户住房重建资金投入力度。受灾省(市)接收的社会捐赠资金,要重点用于农户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对于有偿还能力的农户倒损房屋恢复重建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受灾农户是住房重建的主体,要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广泛开展对口援建、邻里互助、帮工帮料,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农户重建住房。
五、严格重建资金管理。各地要严格按照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发放办法,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四个程序确定补助对象,对重灾地区,低保户、五保户,遇难者家庭、伤残者家庭以及其他困难群众给予重点帮助。县、乡要建立重建工作台账,公开补助人员名单和补助资金数额(含社会捐赠款),保证重建资金发放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使用捐赠资金集中重建的,要以适当方式向捐赠者反馈。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财政、审计部门要对重建资金进行专项审计、检查。
六、加强对住房重建的组织领导。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协调,重建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乡、村负责组织实施。各有关县级人民政府要成立农户住房重建工作领导机构,及时协调解决受灾农户住房重建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提前组织主要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调运,保证建筑材料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建立住房重建进展统计、考核、报告制度。要加强对建材供应、施工组织、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保质保量地完成重建任务。
请你省(市)依据本指导意见,制定房屋倒损农户住房重建工作方案,并抓紧组织实施。
民政部
财政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
地震住房安全社区建设 篇3
住房城乡建设职工队伍特有的精神品质得到充分展现
国务院作出为地震灾区援建过渡安置房的部署后,各有关省(区、市)建设部门紧急动员,迅速行动,10万建设大军奔赴灾区,一场举全系统之力的抗震救灾“大决战”迅速而有序展开。在这场特殊的考验面前,援建队伍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敢于拼搏、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国务院交给的68.1万套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把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的庄严承诺变成了现实,以建设职工队伍全新的精神风貌,使多年来建设系统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
(一)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得到发扬。
地震发生后,频繁的余震使道路经常因塌方而堵塞,给援建工作造成巨大困难。山东省援建北川县,到达援建点要绕行成都、马尔康、茂县进入北川,路途长达1000公里;广东省援建汶川县,进入施工点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和梦笔山,沿途飞石不断;河北省援建任务分布在平武县的23个乡镇115个安置点上,施工材料要用中小型运输车辆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是四次倒运到施工现场;海南省的援建任务高度分散,4330套过渡安置房分布在邛崃市、金堂县共286个点上;湖北省援建的汉源县施工环境恶劣,安置点多在海拔1000多米的萝卜岗上,赶上下雨,泥泞的山路使材料运输十分艰难;吉林省在黑水的施工地点平均海拔3000多米,悬崖峭壁无路可走的现象随处可见;宁夏援建甘肃天水的5000套过渡安置房分布在5县93个乡镇330个援建点上,地形复杂、山路崎岖。面对这样的施工条件,为了保证工期,各援建队伍想方设法,迎难而上,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在第一期援建任务下达时,大多数职工吃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外面下大雨,里边下小雨,天晴时气温高达38摄氏度以上,居住条件比灾区群众还要艰苦。许多同志每天超强度、满负荷工作,苦累紧咬牙关,轻伤不下火线。在过渡安置房建设最紧张的时候,白天炽热的太阳底下,工人们挥汗如雨,很多同志的皮肤被灼伤。晚上挑灯夜战,成群的蚊子叮咬,让人难以忍受。为了让灾区群众早日搬进过渡安置房,不少援建单位组建了突击队、抢险队、服务队,不少地区的施工队伍坚持“大雨小干、小雨大干,不下雨拼命干”,不分昼夜,艰苦奋战。重庆市以敢于“亮剑”的精神,以“提前,提前,再提前”的紧迫感,保一流质量,创最快速度,圆满提前完成了援建任务,第一批移交使用。上海市援建队伍在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最危急的时候,毫不畏惧、处惊不乱,抓住仅有的几个好天气,紧张有序地施工,赢得了宝贵的工期。辽宁省接到援建任务后行动迅速,在德阳地区第一个派出工作组,第一个将全部地块的规划和市政设计图纸报送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第一个制定印发了过渡安置房单体质量验收标准。江苏省抱着“抢出一天工期,早送一天温暖”的信念,施工人员每天工作都在16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援建队伍的拼命精神深深感动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在施工现场每一个指挥部的过渡安置房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锦旗,表达了灾区群众对援建单位的感激之情。他们付出了艰辛,用自己的汗水赢得了不穿军装的“铁军”称号。
(二)无私无悔的奉献精神得到升华。
为了能早一天让灾区群众得到安置,援建人员舍小家、顾大家,把无私的爱和一片真情献给了灾区人民。山西忻州市援建突击队员戎金亮,在工地上连续加班,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倒在了抗震救灾一线,献出了44岁年轻的生命。河南省六建突击队副队长陈红旗,刚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就奔赴前线;省一建副总经理杜少华,天天超负荷工作,病倒在工地上。河北保定市建设局胡双全的父亲重病卧床,接到援建任务后,立即赶赴一线,一干就是60多天没有回家,与老人成了永别。广东佛山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桩基静载室主任徐学忠是都江堰人,地震后,自家的房子成了危房,他顾不上安顿家人,始终坚持在一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个援建人员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是无数干部职工无私无悔的奉献,用汗水和血水铸就了建设者的崇高形象,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彰显。
四川灾区建设部门的同志在这次大灾面前经受了严峻考验。地震发生后,他们快速反应,奋起自救,冒着危险抢修和恢复损毁的基础设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灾区群众解决道路、供水、供气等基本生活问题,稳定了群众的情绪。广元市建设和规划局震后17分钟就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冒着余震不断、山体滑坡等危险,争分夺秒地抢通道路、抢险救人,从废墟中救出被埋群众100多人。全力修复供水管道,为100多万露宿街头的群众提供用水,保证了全市正常的生活秩序。青川县建设局在自身遭受巨大灾难的情况下,迅速投入抢险救人的斗争中,在木鱼镇一所垮塌的学校里,局里的同志含着泪水用双手救出了一个又一个学生。绵竹市建设局办公楼严重损坏,他们在路边搭起帐篷“开放式办公”。在全市50万受灾群众面前,局长王锐顶住巨大压力,连夜指挥抢修基础设施,为城区群众解决供水供气等生活问题。阿坝地区汶川、理县、茂县和小金县建设部门的同志们,在人力、物力、财力都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全县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局领导们在汽车里、帐篷里指挥救灾,面对无数需要他们协调解决的矛盾问题,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他们不等不靠,千方百计、因地制宜安置受灾群众。小金县自建住房达到安置住房总量的91%,理县自建住房占安置住房总量的67.7%。甘肃省、陕西省是除四川省之外受灾最严重的省份,建设部门的同志克服重重困难,行动快捷,组织高效,在自救和恢复重建等项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正是灾区建设部门这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大大缓解了政府在安置群众方面的压力。
(四)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得到弘扬。
这次抗震救灾中,有26个省(区、市)承担了过渡安置房的建设任务,涉及的地区多、行业多、单位多、人员多,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庞大社会工程。很多同志说,是抗震救灾、过渡安置房建设这一特殊的平台,使建设系统20多个省、几百个单位汇聚到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配合、并肩作战,密切了联系,增进了感情,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凝聚力大大增强,在地震灾区上演了一曲团结协作的胜利凯歌。
在与大家座谈中感到,在灾区开展大规模活动过渡安置房建设,不管是援建方还是受援方,都面临巨大困难。是省与省、援建方和受援方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给完成任务奠定了扎实基础。天津市援建人员充分理解当地政府的困难,打破分工,主动承担了场地清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争分夺秒做好前期工作,成为德阳地区第一个开工的单位。北京市前线指挥部与当地政府联合办公,会商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当江油市政府提出无力组织场地平整时,他们二话不说,主动承担了场地平整工作,垫付资金达2亿元。大连市建委考虑到灾区的情况,抽调了大型工程机械到灾区,自己组织场地平整。湖南省援建指挥部与当地建立了一日一联系、一周一碰头的沟通机制,共同研究、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在抢险救灾、过渡安置房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生力军作用。中建总公司、中铁工总公司、中铁建总公司、中核建设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在抢险救灾、过渡安置房建设中,不分你我,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在最艰苦的地区承担了最繁重的任务,表现出了优秀的品质和优良的作风。
四川省各受援地市建设部门在奋起自救的同时,克服困难,积极为援建方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便利条件。他们加强与援建省市的沟通协调,积极配合援建队伍开展工作,提供相关服务,及时解决过渡安置房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过渡安置房建设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是建设系统的整体优势、集体智慧以及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为夺取抗震救灾、过渡安置房建设的重大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充分体现。
广大援建人员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灾区群众需要作为最高原则,以受灾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科学规划、精心施工,以人性化的设施建设和精湛的技术,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灾区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北京市对规模较大的安置房小区规划设计了主干道和次干道,住宅组团和商业、公共服务区合理组合搭配,使其基本具备城市社区的功能,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上海市援建的过渡安置房考虑了防雨设计、公共照明、厨房通风排烟,公共卫生间充分考虑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天津市为保证灾民能住得“安逸”,在钢架式过渡安置房内特地安装了吊顶,既保温隔热,又舒适美观。河南省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山区潮湿多雨等实际情况,在配套设施上体现人性化思想。周口市还在工期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当地村民修建了一条300米长的灌溉水渠,保证了下游60余亩水田的用水。福建省在配备床、窗帘、隔帘等日用品的同时,还为屋檐加设防雨篷,为集中供水点加设防晒网。山东省基础设施建设从长计议,舍得投入,基本解决了渗水问题。山西省援建点甚至配备了太阳能热水器,设立了小区监控室。深圳市援建的过渡安置房平面布局合理,配有消防水池、取水点、消防栓等设施,满足了消防要求。青岛市以灾区长远建设发展为目标,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人性化设计、人性化施工。宁夏回族自治区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确保了过渡安置房结构安全可靠适用。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发挥,凝聚力增强
在活动过渡安置房建设期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后有16790名共产党员奔赴抗震救灾一线,501个临时党组织在过渡安置房施工现场成立。在地震灾区,哪里有过渡安置房建设工地,哪里就有党组织,就有党的工作,一面面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把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建队伍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
(一)特殊的主题实践丰富了党组织的活动内容。
抗震救灾过渡安置房建设的实践为各援建单位党组织创造了更大的工作空间。安徽省建设厅的同志在去往灾区的飞机上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召开了第一次支委会,部署过渡安置房建设工作。他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施工队伍中倡导知恩图报的大爱精神、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率先垂范的奉献精神,在过渡安置房建设的关键时刻鼓舞了斗志。重庆市建委现场指挥部临时党委为了啃下虹口镇过渡安置房建设这块硬骨头,以党员为骨干成立了5个突击队,队员们不分白天黑夜,冒着山石随时滚落的危险,把一块块板材背到山上,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浙江省在9个援建市指挥部成立了临时党总支,在59个援建企业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越是任务重、困难多的时候,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越丰富。他们集中开展了“支部做堡垒,党员树先锋”活动,在党员中开展“比进度、比质量、比安全、比贡献”的立功竞赛活动,七月一日与受援地党组织共同召开誓师大会,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指挥部在施工现场成立了“党员先锋岗”,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吸引了许多党外同志向党组织靠拢。天津市指挥部临时党委制定了援建工作六条禁令,公布了援建工作“十不准”,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了“五带头的具体要求,组织党员面对灾区群众宣誓。北京市各施工企业集团党支部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组织施工人员捐款捐物,进行过渡安置房建设“大比武”。江西省指挥部临时党委结合正在进行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学先进、找差距、定措施,把抗震救灾作为广大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现实课堂;开展与受援地党组织的“互学、互促、共建”活动,和他们一起过组织生活;邀请在抗震救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队英模和当地群众代表到现场指挥部作报告,用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教育感染援建人员。
(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使党组织凝聚力增强。
在抗震救灾一线,一个党支部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紧要关头,党组织的声音最宏亮、最有号召力;艰难时刻,党组织负责人关心慰问职工,为他们鼓劲加油。施工现场浓浓的政治氛围,净化洗礼了人们的心灵,教育感染了职工群众,不到三个月时间,援建队伍中先后有3592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不少同志向党支部写了思想汇报,1315名同志经受考验,“火线入党”。在党组织的感召下,杭州市参加援建的一位民主党派的同志,郑重地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很多党组织在灾区的废墟上、工地里组织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一些同志激动地说,在灾区的过渡安置房里面对党旗宣誓,心情格外激动,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对个人来说,是毕生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这次抗震救灾、过渡安置房建设中,先后有951名同志受到各省(区、市)表彰;有74人参加了各级组织的抗震救灾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
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在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下达后,全系统先后有2045名领导干部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其中厅局级领导干部252人、处级干部1793人。作为援建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受了考验。
(一)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在过渡安置房建设中,各援建省(区、市)建设行政部门都在一线成立了由厅局领导挂帅的前线指挥部,强有力地指挥协调工作,为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证。北京市建委主任隋振江前后4次前往四川绵阳、德阳、什邡和甘肃陇南施工现场,召开会议,听取汇报,沟通情况,部署解决材料运输、资金保障、施工建设等问题。上海市建设交通党委书记甘忠泽亲自主持绵阳过渡安置房的开工仪式;主任黄融同志数次到绵阳指导工作;现场指挥部的领导靠前指挥,辗转于6地24县,成为“流动指挥部”。江西省建设厅厅长陈俊卿长达两个多月吃在工地,住在帐篷里,白天在现场指挥,晚上研究解决问题。安徽省建设厅厅长倪虹先后5次入川,28天在现场指挥督战;副厅长李建连续33天在都江堰市组织落实援建工作。江苏省建管局局长高学斌年已60岁,也亲临一线指挥,嗓子喊哑了,就用笔写手画指挥施工。福建省援建指挥部总指挥周武进冒着余震山体滑坡的危险,奔波在各援建点上。在选址阶段,亲自在现场拉尺测量,在施工的紧张阶段,经常忙到深夜还要到工地慰问加班的工人。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局长阮跃国,在一线一个多月,条件艰苦,经常自带盒饭亲临现场协调指导工作。山东省建设厅总工程师宋培杰在灾区的40多天里,奔波于各工地之间,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甚至通宵达旦。在此期间,河北省建设厅厅长朱正举、河南省建设厅厅长查敏、吉林省建设厅厅长柳青、山西省建设厅厅长王国正、陕西省建设厅厅长李子青、云南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叶建成等厅领导也都亲临一线,查看灾情,组织指挥,协调解决过渡安置房建设中的问题。
(二)同甘共苦,共渡难关,带头奉献。在过渡安置房建设现场,哪里困难最大,哪里就有领导干部的身影。他们以实际行动为一线职工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顾小平和徐学军的爱人都身患重症,但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冲到第一线。6月3日,顾小平副厅长突发心脏病,简单治疗后又回到了施工现场;南京市建工局局长贾德裕患有糖尿病,每天身揣胰岛素注射液坚持在现场指挥。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局副局长陈高鲁被大家称为“狂人”,白天和工人们一起干活,每晚九点召开例会,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个多月没有理发,从温州来的同志见到他都大吃一惊,说他像从万里长征走过来的人。河北建工集团总指挥李立勇吃苦在前,把过渡安置房让给职工住,自己最后一个离开帐篷;副总指挥叶重农的脚被蚊虫叮咬后红肿发炎无法穿鞋,被特批穿着拖鞋在现场指挥。广东省副厅长刘锦红在阿坝州担任现场指挥,作为女同志,她克服了很多别人不曾遇到的困难。
几点启示
回顾抗震救灾过渡安置房建设实践,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干部职工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年来,我们在建设系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在广大建设职工中形成了知荣辱讲奉献的良好氛围,正是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思想基础,使干部职工在关键时刻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抗震救灾过渡安置房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第二,必须始终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坚强的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就能发挥出来;有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就能把力量凝聚起来;有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群众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500多个临时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一万多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使抗震救灾过渡安置房建设有了坚强的思想组织保证。
第三,必须坚持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干部,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的领导干部队伍。要带好几千万之多的建设职工队伍,关键要有一支过得硬的领导干部队伍,他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精神面貌对广大职工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这次抗震救灾过渡安置房建设中,各级干部始终在一线指挥,与工人同志们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是他们的表率作用感染了职工群众,无声的命令保证了抗震救灾活动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按时按质完成。
第四,必须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运用榜样的力量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在过渡安置房建设中,不少援建地区向一线派出记者,把焦点对准援建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创办了工作简报、现场快报,每天发稿、天天见报,不间断地报道援建队伍中的先进事迹。各援建单位党组织在施工工地开辟了光荣榜、宣传栏,召开表彰大会,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大大鼓舞了职工的斗志。正是强有力的宣传思想工作和先进典型的力量,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战胜了困难。
抗震救灾过渡安置房建设实践使多年来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得到检验,也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下一步要继续认真总结、深入挖掘它的时代内涵,大力宣传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宣传先进集体、模范个人的事迹。
社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工作计划 篇4
创建工作计划
一、目标:
增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居民的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能力,早日创建成为一个软硬件齐备、防震减灾综合防御能力强硬的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二、重要工作:
1.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避难通道规划。查验应急水源和下水道,测量场所面积、与小区距离。确定功能区划并绘制《应急场所平面图》。
2.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组建。必要装备(志愿者的应急备品:手持式喇叭,安全帽、应急救护医疗备品等),疏散与救护的培训。标明特殊被救助人方位,指明各楼负责人,标明逃生路线、避难场所位置等。
3.社区应急预案,洪山社区家庭应急预案。家庭室内避震、逃生技巧,应急准备,应急演练。需提供:《社区防震减灾组织机构名单》《社区防震减灾志愿者名单》《社区空巢家庭登记表》电子文档,居民数量,社区居住面积和占地面积等。
4.确定宣传栏和图书角(可利用现有资源)。
5.社区硬件
A.现有房屋建筑情况。联合建设部门对小区的居室进行一次调查,熟悉房屋结构、质量,确定抗震性能。
B.应急准备、应急通讯设备(广播和高音喇叭)。
6.软件建设。制度与活动设施方面。建设长效制度和设计活动载体。(制定每年扶持计划)
A每年的开展相应的宣传和演习活动。
B志愿者组织每年都要有培训和演习(地震局、消防局)。C每年对社区特殊家庭和志愿者变化情况进行普查。D对应急通道和避难场所及标志牌的定期检察和维护。
三、社区准备工作:基础情况调查、确定宣传栏、社区预案编写、家庭应急手册编写、志愿者队伍组织和培训。
四、实施步骤:
1.方案审批:确定方案
2.组织专题会议,确定分工,制定进度,开展工作
3.先期准备:基础情况调查(包括居民和建筑的基本情况)、绘制社区和避难场所平面图
5.社区预案编写、家庭应急手册编写
6.志愿者队伍组建工作
【地震住房安全社区建设】推荐阅读:
地震安全社区06-1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署“安全生产月”活动07-10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地方05-16
住房建设09-18
地震安全知识06-13
廉租住房建设10-10
社区消防地震救援演练10-08
住房城乡建设09-10
保障性住房建设08-15
地震台站的数据安全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