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精神

2024-10-17

温州精神(共4篇)

温州精神 篇1

经济学界一个公认的观点是, 当代温州人之所以能冒出数百万的富人群体, 与他们身上蕴涵的吃苦、冒险、创新、合作、诚信、敬业的“温州精神”密切相关, 但值得注意的是“温州精神”目前正面临在新一代温州人身上消失的危机。现在的温州孩子养尊处优, 已经很难从他们身上找到他们祖辈所具有的那种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近日, 温州一富商之女出嫁时, 除了豪华婚宴、200多平方米的豪宅、轿车作嫁妆外, 还“陪嫁”了在娘家服侍女儿20多年的保姆。一位研究温州经济多年的资深记者说, 10多年前的富裕家庭嫁女时, 有的会以办齐营运证的出租车作嫁妆, 告诫女儿要不停劳动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财源。而近三五年情况却不一样了, 这表明温州某些富商已彻底抛弃了对子女的危机教育。而父母可曾知道, 正是因为他们这种无处不在的“爱”, 可能会使孩子丧失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 难以养成独立自主的人格。

我们之所以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是因为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与职责。这种心理品质的意义不仅在于他们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更重要的是, 他们学会了思考和认识世界, 善于创造。因而走向社会后, 有能力承担社会赋予的重托。

那么, 应怎样以“温州精神”为依托,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1. 纠正家长的教育观

父母有能力为子女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并不意味着可以培养和纵容子女的“寄生虫情结”。如果有钱, 就无视对子女独立意识的引导、自强品质的塑造和热爱劳动美德的教育, 导致子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这是爱的扭曲。雇保姆, 其实是对孩子的不自信, 而这种不自信必然会导致孩子的不自信, 使其难以培养个人能力和养成独立自主的人格。独立自主人格的缺失将是致命的, 它易导致孩子心理落差过大、难以适应社会。个别父母甚至认为自己家相当富裕, 孩子只要不学坏, 自己遗留的财富足够子女花一辈子, 从而造成孩子不思进取, 学习缺乏动力, 整天浑浑噩噩, 不知所措。为此, 父母一定要看到他们作为孩子和成年人的双重身份。有人把当代独生子女称为“试错”的一代, 是很有道理的:他们的生活应该自己去打理, 他们的未来应该自己去选择, 即使他们犯错, 也是他们的人生履历中不可或缺的财富。独生子、成年人, 这两个符号中倾注了很多父母的心血。但有时候, 这些心血可能会付之东流, 因为这些心血是“错位”的, 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 教育学生重视独立性

教育家陶行知在《自立歌》中说:“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 不算是好汉。”所以, 教师应该多开一些讲座或班会课, 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天有不测风云”, 有可能父母的财富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有可能父母过早离开我们, 我们将怎样生活, 怎样谋生计?另一方面,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孟子也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人的一生当中适当地吃点苦, 是有好处的, 它有助于一个人理解和适应社会, 同时也有利于人格的健全。财产可以继承, 而本领不能自然继承。国外发达国家家庭的经济实力比我们厚实得多, 但有多少“未进校门先找保姆”, 倒是不断听到人家勤工俭学的例子, 甚至总统的孩子上学期间还上饭馆端盘子打工。一个人让建筑工人造一幢别墅, 他只要第二层, 这如何可能?任何事情都是由细节组成的, 理想华美的大厦需要在坚实的基础上构建。“自古英雄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想想这些就会明白, 早经世事早历沧桑, 即便以后不想做轰轰烈烈的大事, 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受益无穷。

3. 学校教育或管理中增强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

具体有以下四种方法: (1) 实行班级事务责任制, 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 如让学生当一天的班主任或值日班长, 班主任在学生当值之前要稍微面授机宜, 在行动中不干预, 当值后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 以使学生今后有更大的进步。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树立班级主人翁精神, 增加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 同时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中。 (2) 实行住校制, 让学生学会生活自理。例如, 现在一些学校在新生军训中实行封闭式管理, 让学生在军训期间一律住校, 这期间让学生在教官和生活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基本生活自理。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脱离对父母的完全依赖, 初步培养学生在生活方面的独立性, 使其有更强的受挫能力和艰苦奋斗精神。 (3)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实行“一天创业”活动, 给愿意参与活动的学生限量的资金, 让其在父母的陪同下进行创业, 让学生在这一天中体验生活和创业的艰辛。之后召开主题性班会, 先让参与活动的学生和家长谈谈经历和感受, 然后展开讨论, 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应重视独立性的培养。 (4) 举办夏令营活动, 进一步锻炼学生自主、独立的能力和与伙伴交往的能力, 使其可以获得课堂以外的新知识, 增加他们的传统美德, 如勤劳、简朴、节约等的教育, 有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

21世纪是学生个性张扬的时代, 但学生的独立性却相当缺乏, 让我们以“温州精神”为依托, 唤起学生的独立人格, 增强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R].2004-02-18.

[2]温州一富商嫁女“陪嫁”老保姆[N].东方早报, 2005-08-11.

[3]焦雪琴.灵宝市解放小学:提出培养学生独立性的十大方法及八条途径[DB/OL].http://www.smxjy.cn/news/vie w.aspx?id=6548.

温州精神 篇2

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告诉我:做一个人最要紧的是坦坦荡荡,坚守诚信。那时,我对这句话不是很了解,只到我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我才明白了爸爸话中深刻的含义。

8岁那年暑假,我在少年宫学习作文。中午一点钟,天气闷热得厉害,我准备出门了。奶奶正在房间里忙碌着,我趁她不注意的时候,从桌子上拿了一块钱就出去了。在路上,我买了一根棒冰,吃得津津有味。回到家,我没有把拿钱的事情和奶奶说。奶奶的记性不好,也没有问起桌子上的钱怎么少了。直到妈妈回来,发现桌子上的钱少了一块,还以为是掉到屋子的角落里去了,四处寻找。

我看到妈妈找钱的样子,红着脸没有说话,我想到:如果妈妈知道我拿着钱去买东西了,是不是会狠狠地训我一顿呢?或者爸爸知道了会拉着脸把我按在沙发上打一次……我的脑海里挂上了N个“?”,硬是锁着口不吭声。妈妈终于注意到我了,问:“文柯,是不是你从桌子上拿走一块钱的。”

“没有,我没有!”我感觉连脖子也红了。

妈妈看了我一眼,拉了把椅子在我面前坐下来,语重心长地说:“文柯,一个人做错了什么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撒谎,不欺骗别人。”她没有继续逼问我,转身做别的事情去了。

我吁了口气,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晚上,躺在床上,回味的妈妈的话,想起爸爸和我讲起的许

多关于“诚信”的故事。我睡不着了,摸进了妈妈的房间,把脸贴在她的衣服上,轻声地说:“妈妈,我错了,白天那一块钱是我拿了买棒冰吃了。”

妈妈的脸色很和缓,仿佛是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她知道自己白天对儿子说的话有效果了。

职业教育的大温州精神 篇3

温州市是浙江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它东濒东海,南接福建,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是浙南的经济、文化中心。

当温州人以“智行天下”、“商行天下”而遐迩闻名时,温州早已跳出浙江的版图,以遍布世界的霸气自成各个领域的“温州模式”。无论是山西、内蒙古的煤炭投资,四川、贵州等西部地区的水电投资,还是上海、江苏等地的教育投资,甚至在新疆的棉田、油田都可以见到温州资本的身影。

但是在这座充满活力与故事的城市,却有一个并不与城市发展主基调相协调的音符,那就是温州市职业教育与浙江其他地级市的对比数据。12.5平方米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2.7∶47.3的普职比、0.53的校均实训基地个数……

“我们的职业教育确实因为起步迟、起点低,很多方面落后于浙江省职校的平均发展水平。”温州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处薛昭处长谦虚地说,“20世纪90年代,温州的经济发展以民营企业为基础、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这样的经济模式注定了职业教育小而散的格局。”

温州的职业教育发展囿于历史和经济社会等原因,只处于“小碎步向前”的状态,而且这种状态从20世纪90年代一直持续到新世纪。2005年,当产品阔步走向国际市场,屡屢打赢国际反倾销官司,温州人被称为“可敬的温州人”时,温州市的职业教育也迎来了破冰之旅, 温州市教育局开始着力发展职业教育。

五年的时间对善于经营的温州人来说,能置换出别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作为。围绕温州国际性轻工产业中心和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的产业功能定位和轻型加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新产业、石化工业、效益农业、旅游业等六大产业发展方向,温州市教育局已经在4所高职院校、85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构建出普高职高横向渗透、中职高职纵向衔接、职前职后互为补充的职业教育体系,并初步确立了学校专业化、专业系列化、就业市场化的职教办学格局,基本形成了以服装、机电、计算机、商贸、烹饪等专业为代表的区域中职专业特色。

历经拐点,职业教育应势腾飞的温州决心

召开于2007年1月份的中国共产党温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让温州的职业教育实践者记忆颇深。一项“把温州建设成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心”的论坛牵动着当时在座嘉宾的心弦,“发展职业教育是温州建设国际轻工城的战略举措之一,也是温州人经济转化为温州经济的有效途径。我们温州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企业和社区,及时调整、培育和发展与温州经济联系密切的特色学科专业。”

如此明确的用词、坚定的态度只是为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奏响了序曲。温州市委、市政府紧接着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加强教育强市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

随后而来的资金投入更印证了温州市发展职业教育的坚定决心。从2007年起设立每年5000万元以上的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用于重点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师资培训、校企合作办学奖励等;从2007年开始对民办高职院校每培养一个毕业生奖励800元;从2008年起对自建校舍办学的民办中职学校每培养一名毕业生奖励600元,等等。

双调工程,职业教育做大做强的温州战略

当浙北大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以校网布局、专业调整为内容的“双调工程”完美谢幕时,浙南地区进入了“全面备战”的状态。他们有了可资借鉴的浙北经验,但又必须内化为可供操作的本土方案。作为浙江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温州的职业学校也一度以“遍地开花”之势保持数量第一。

“我们的学校数量虽然多,但是规模普遍偏小,又由于学校间‘各自为战’和散落的布局,师资和硬件投入极其有限,专业重复设置更是无法避免。职业教育的质量并没有与数量成正比而发挥出该有的集聚效应。”温州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处处长薜昭不无遗憾地说。

也正是意识到这个阻碍职业教育做大做强的“硬伤”,温州市教育局在腾手发展职教后,于2007~2009三年间,把原有的107所中职学校撤并成现在的85所。事实上,相比于以2009年为界的后三年,这前三年只是牛刀小试。

“十二五”期间,按每30万左右人口设一所中职学校和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温州市兼顾外来务工者人数,将把现有的85所中职学校整合为32所左右。“这些学校原则上建在城镇或人口比较聚集的大镇。届时,每所学校占地将不小于100亩,在校生基本保持在3000人以上,市区建成占地1588亩的中职园区和544亩的温州市第三职业中专。我们在落成方案的时候也鼓励学校接轨工业区、对接产业带、实现校企联动发展。”在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德忠描绘的蓝图中,这种产学研一体化的布局结构是温州职业教育跨越式提升的第一步。

与学校布局并步调整的还有各校的专业设置。“我们在重构学校主体专业时会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特色,如苍南以印刷、机电为支柱产业,平阳因皮革制造加工闻名,那么我们设置专业就会往这些产业或它们的上下游产业上去靠。”戚局长介绍道,这样一来学校的主体专业将有2~4个,而且自然会形成专业集群。

当学校形成“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态势时,温州市又分梯度地对全部专业“重新洗牌”。首先改造如计算机类的传统专业,授课内容接轨市场需求;其次拓展如能源、环保、社区服务类新兴专业;最后做强与产业结构、产业转型相适应的主体专业,形成专业链,建设核心课程。

内涵提升,职业教育做优做精的温州情怀

双调工程犹如温州职业教育的“上篇文章”,落定了全局架构,为发展谋下一个好开端;承接它的“下篇文章”便是软实力、内涵提升的方方面面。

温州在构建好行政干部、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四支队伍工作上可谓下尽功夫。他们一方面借力借梯登高,把校长送到北师大、东北师大学习,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深入合作,在温州设立教师培训基地、开展职教硕士生培养、中高职互通和全员培训;另一方面广开入口、任师为贤,面向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生和社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师,按实际需要特聘企事业单位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原来在河南工作的烤面包师、在湖南工作的车床技师如今都在温州安心乐教。

与师资建设并步开展的是一系列教育教学的改革。自2008年秋季起,温州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实行综合学分制,并探索出了一条“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类型为主的专业课程新模式,又结合教学实际,捆绑式开发出适合于温州中职教育教学实际的文化课地方实验教材。在温州,由9位职教教研员组成了校本教材开发组,开发组整合、编写、审定适合各大专业的通识教材,如数控专业和商贸专业学生,他们有各自的语文、数学、英语课本。

“学校层面的改革,‘产品’最终要走向社会试水,所以我们提前引入企业,很多协会的办公室直接设在校园里面。我们的学校根据自身所长,有在校园里办幼儿园的、有开办影棚的。”提到校企合作,戚局长显出如温州人言商的自豪。每当年关将近,外地师傅回乡,五星级饭店总是第一时间向温州华侨职业中专的瓯菜研究所的学生们求援。这坚定了学校“前方车间、后方教师”的办学模式和根据企业、行业的需要构建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决心。

行走在温州的各个校园,记者不时听到引进企业后的隆隆机器声,也常看到成片的文化墙、干净的角落之隅摆放着的学生作品和身着校服、齐步欢声交谈的温州学子。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扑面而来。“摆正做人、求知、学艺三者关系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核心。”谈及品字形的育人模式,薛处长颇有感慨,三年前,他选取五所学校进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毕业一年的学生就业对口率仅为4.8%。残酷的数据让薛处长意识到,职业学校要培养的学生首先必须得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为终身幸福奠基。于是,一场以“做人”为首位的德育改革声震温州。

如今,在温州有这样一句新谚语:太阳每天总是那一个,温州故事每天却是崭新的。试看,在这么一座充满活力与激情、充满魅力与梦幻、充满智慧与故事的城市,将如何演绎职业教育的温州精神。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教育是需要经营的

瓢泼的大雨让温州的街道没有了昔日的车来车往,但其热闹程度却丝毫不减平时,让不少温州市民驻足观望的,是冒雨前进的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们队列整齐、步伐铿锵的身影,他们推开了为自己撑伞挡雨的老师,一个个昂首挺胸,展示了中职学生的顽强意志和精神风貌。就这样,温州职业中专学生冒雨入城参加运动会一事在温州传为美谈。

过去的五年是温州职业中专强而思变的五年,学校抓住了“十一五”时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契机,续写辉煌、力求革新。温州职业中专的发展势头之所以这般强劲,办学理念的与时俱进可谓居功至伟。社会有声誉、学校有特色,温州职业中专正在一步步践行着办有声有色的职业学校的庄严承诺。

“翻天覆地”的管理机制改革

有别于普通高中按年级管理的模式,温州职业中专从专业角度入手,采用二级企业管理模式来进行学校的日常管理。就像大学中以系为管理单位一样,学校在管理中引入适合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低重心地去做一些有助于学校发展的实事,以此来焊接管理链条、缩短管理半径。

陈剑锋校长有个形象的比喻,“家庭生活绕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个元素,其实我们的职业教育也有七大元素,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师资锻造等等都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职业学校有着区别于普通高中的教学任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职业学校有着专属于自己的教育规律,那就是要面向市场办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温州职业中专强调在每个专业中都引进企业元素,让企业领导挂职担任学校领导,让企业的总工程师领衔学校的专业教师队伍,让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成为教师耳提面命的重要内容。“只有跳出职业教育办职业教育,对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的每个元素都经营有方,才能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专业建设中引入企业元素,做成实体,进而形成品牌,陈校长在管理上引入经营理念,使学校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脱胎换骨”的课程建设改革

职业教育讲究理实一体,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让他们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温州职业中专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一举突破了以往课程改革那种难高深旧的局面。“数控项目教学模式、幼师岗位主导模式、计算机基于过程教学等都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典型成果,让教师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课堂、合适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合适的教学评价。”

说到教学评价,陈校长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在他眼中,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不比普高的学生差,只是现行的考试方法使他们成为了义务教育中的失败者,成为了所谓的“差生”,其实他们只是文化层级中的弱势群体。而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让他们都从心底里排斥考试、惧怕考试,所以温州职业中专想学生所想,以赛代考,通过常规的技能比赛和技能展示代替考试,让同学们从不愿意考试到盼着考试,“谁不想展示自己的成果和能力呢?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奖,学生们可都是在暗地里铆着劲儿的啊,生怕那奖被别人拿了去!”这就是转变,从陈校长的话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温州职业中专课程改革的显著成效。

“伤筋动骨”的德育教育改革

“以错误的评价制度去评价学生,那结果势必是错误的,不合适的”,谈到眼下的德育管理,陈校长很是激动。因为有着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独特思路,温州职业中专以活动体验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自主教育、实践周、主题教育等等,不但丰富了温州职业中专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也是同学们缘何能做到文章开头那一幕的深层原因。

不仅如此,地处温州的区位优势让温州职业中专特别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培养具有工科的背景、商科的能力和良好人文素养的职业人是我们的办学目标,除了有本地浓厚创业意识的熏陶,我们对每个专业都开设了市场营销等最基本的商科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完成他们的创业体验”。

既强调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又极力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特殊规律,温州职业中专创新管理理念,践行了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同时,也实现了学校自身的强势崛起。

瓯海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以弄潮之势革新职教理念

冬日暖阳,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惬意,不免让人心生慵懒。然而温州瓯海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同学们却将教学楼一楼大厅围得水泄不通,这里正在举行的是美术专业学生的现场技能比赛,虽然驻足围观者众多,但是大家都屏气凝神,生怕打扰了参赛同学的创作思路。

除了正在举行的美术专业学生现场技能比赛以外,阿旺杯美容美发技能大赛也刚落下帷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着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在瓯海职专,有些人拥有兰心妙笔,能将景致描绘成永恒;有些人具备巧手精技,能将维修工序完善到极致,而学校思考的,就是如何转变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和技能发展搭建各种平台,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

布局调整,专业按需重置

以“温州模式”闻名全国,温州的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和行业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地处国内主要的汽摩配生产基地和商贸发达城市,以“适应社会、服务经济”为宗旨的瓯海职专,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指向,瓯海职专积极培育特色专业、着力培养新型人才、深入推进特色强校。

作为全市第一个由教育部门创设的汽修专业,瓯海职专所开设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紧密贴合地方经济的发展脉搏,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成为学校的龙头专业,为社会输送了数以千计的汽修人才。单克胜校长表示:“虽然我们的汽修运用与维修专业已经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实训基地也已经成为国家级实训基地,但是行业在发展,我们不能满足于既得成绩,所以在2009年时,我们将单一的汽修专业进行了内部重组,使其裂化生成了四个全新的专业方向。”現在的瓯海职专已经拥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汽车美容与装潢等四个专业方向,并进一步开展与中国吉利控股集团、温州港华汽修有限公司、丰田汽车合作办学,开设汽车维修2+3“吉利大专班”、“港华班”、“丰田班”等企业冠名班,在不断拓展专业外延的基础上,继续提高专业内涵。

在这样的专业设置理念之下,瓯海职专还根据现代商贸经济的发展要求,以连锁经营专业为统领,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主体专业。主动接轨行业发展,贴合市场经济律动,瓯海职专的发展以需促建、以需谋动,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课程改革,教学理实一体

职业学校的教育离不开技能培训,在单克胜眼中,“中职教育的改革归根结底是课程的改革”,因此,瓯海职专在改革中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教学,将课堂搬进实训室,将教室建在企业,建立起了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

瓯海职专的实训室在设计时就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要求,里面既有实训设备又有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日常教学设施,让学生可以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掌握实践技能。“这样我们不但能够当堂消化掉老师讲的知识点,而且这种对着实训设备的讲解更加形象生动,我们理解起来也没有障碍”,说着这话的同学连头都没抬起来,他的眼神被牢牢锁定在老师熟练操作的双手上。让学生在实训室里对着仪器设备学习,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领悟,瓯海职专不断以课程创新来拓展其发展张力、提高其教学质量。

因为强调“术业有专攻”,瓯海职专就想方设法将企业中的技术好手请进课堂;因为深谙“生产出人才”,瓯海职专就选派教师到企业里挂职锻炼、顶岗培训,校企双方合作办学,共同制定教学大綱、合作开发校本教材,让学生做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不仅如此,因为遵循着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学校采取了分段实习、全班跟进的实训形式,即:第一、二学期安排两周时间分批次让学生到企业体验生活;第三、四学期分别安排一到两个月到企业拜师实习;第五学期顶岗实践;第六学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签订就业协议。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但符合学生对技能、对工作的认知,更是学校注重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体现。

理念先行,瓯海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办学格调、锐化教育风姿,立足当下,瓯海区职业教育正走向一个轰轰烈烈的未来。

永嘉县职业中学

扬逆向思维 办幸福教育

在永嘉县职业中学的橱窗里,一块块大小各异、栩栩如生的鹅卵石画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这些出自学生之手的鹅卵石画都是就地取材、现场描绘而成的。在这个群山环抱、绿树掩映的校园里,学生们用脸上的笑容诠释着这属于他们的青春岁月,用手中的画笔尽情描绘着这培育了他们的菁菁校园。

在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永嘉职中与其他学校的区别,那就是学生的幸福指数特别高。用校长谢建钊的话说:我们的面积不大,舞台却很宽广;我们的历史不长,收获却颇丰硕。永嘉职中转变办学理念,以逆向思维引领学校发展,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职教振兴之路。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

当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喊出“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口号之时,永嘉职中重新定义了教育的本源。他们认为促使学生学会知识技能,提高社会责任感,养成健康、高尚的人格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最终指向,学校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才能实现让人民满意、让社会满意的美好愿景。“我们首先努力摒弃市场经济和知识商品化带来的浮躁与纷杂,致力于创造一个‘宁静的校园’,让健康的师生关系、蓬勃的校园生活、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情怀。我们把更多的热情给予普通学生,更注重创造平等、和谐的环境与条件,为更多人成才创造条件”,谢建钊校长表示这是学校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最贴合市场的教育、最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教育的原则导向。

学校立足永嘉的经济发展实际,以泵阀、制鞋、商业流通等支柱产业为依托,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逐渐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和文化艺术为龙头的专业集群。为了培养学生对所选专业的学习兴趣,永嘉职中注重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管理意识、团队精神、经营理念等企业文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感知企业;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永嘉职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采取多元办学的形式,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素养。

在永嘉职中,“奥康班”“泵阀联谊班”“企管班”“营销班”“幼教班”等特色班级成绩卓著、生源不断,是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引进企业活水,采取订单式培养,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氛围,让企业按自己的生产要求培养学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产技术。学生毕业时“遭到企业哄抢”,喜人的就业形势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相信职业教育、选择职业教育。

让学生成长的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课成绩比较差,心态相对消极、行为习惯略有偏差,因此很多学校都提倡“成功教育”。但在谢校长看来,“成功教育”的出发点固然很好,可是我们这个社会急功近利,人们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成功就等于成名,成名就等于成功”,所以,过程的努力往往被掩盖在了结果的锋芒之下,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而不是正在努力着的人,一夜成名成了许多人的梦想。他认为,学校是培养“人”的,不是培养“名人”的;教书是为了学生成才,不是成名。职业教育该看重的当是学生的成长与收获,成人而后成才,让学生在成长中体会到快乐才是教育的真谛。

因为秉持着“成人比成才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的教育理念,永嘉职中淡化了功利和数据,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氛围,以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去体验成长、感受提高,争取每天都有进步。学校坚持让学生自己做主,以生活的实践来塑造学生,以学生会、团委和学管会为主导,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有三千多在校生,没有一名生活管理员,但是我们的学生也能把自己的生活管得井井有条,使整个校园看起来整洁有序。”

除了德育工作上的理念转变,永嘉职中还在教学中大胆引入实训基地的产业化建设实践,为学生的技能养成提供了更多可能。“我们利用专业师资和设备资源优势,让实训基地对外开放,其中创收的大部分资金主要用来进行设备的维护、购买等基地建设活动。我们还在校内创办了一家超市,由学生经营并担任超市的工作人员。课余时间,他们就来这里经营他们自己的事业,除了现场销售以外,他们还将销售触角延伸到了网络,活学活用电子商务知识,不但提高了销售技能,还强化了创业意识,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一个创业榜样”,看到学生们的优异表现,谢校长眼中满是欣慰。

温州精神 篇4

一、篮球运动促进大学生体育观念的培养

首先篮球运动可以使参与者更加健康, 在娱乐的过程中可以解放身心、减缓压力和培养自信心, 并且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培养自己独特的个性, 在进行篮球运动的同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篮球运动项目训练中, 需要做到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 在此同时身体的各部分必须要承受更加合适的运动量和运动负荷, 这也就伴随着无形中刺激了各器官系统, 间接地提高了免疫力, 因此篮球运动可以促进参与者更加健康;在篮球运动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 便于学生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篮球运动时需要调动身体各部分的身体积极性, 比如:手脚的灵活配合、躯干和四肢的合理运用等, 然而我们在进行战术和技术的高效结合时无疑对大脑智力发展也是有利的;在校园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会遇到各种压力和困难, 这时完全可以参加到篮球运动中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在新的运动环境中结识新的朋友, 学习其优点, 便于培养自己个性。

二、篮球运动促进大学生体育风尚的形成

大学生的体育风尚指的就是在这所高校中盛行的体育锻炼规律和习惯, 其中包括该高校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广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大学生的体育风尚的较好的话, 其学校的精神面貌就会高一个档次, 师生之间乐观、开朗、健康、积极向上, 学生学起来高兴、老师工作起来轻松, 也有利于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三、篮球运动有利于学校体育目标的更好实现

在百度百科中, 学校体育目标的解释是增进学生健康,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形成运动的兴趣和锻炼的习惯, 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明确的学校体育目标, 将给予教练员无限的压力和动力, 更好地激发学生前所未有的运动热情, 而且在篮球运动过程中更加注重团结协作能力, 可以更加充沛地挖掘属于集体的潜能;广大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的同时也有利于自己体育目标的实现, 这样自身体育目标和学校体育目标相结合, 还能促进校园体育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在篮球比赛中, 比如代表班级参加校、院两级的篮球中, 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篮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大学生正能量

在我平常篮球训练过程或对温州大学现阶段篮球运动学生参与调查中发现篮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学生正能量, 养成学生拼搏进取、努力奋斗的顽强品质。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各行业的快速崛起, 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滋生出很多负面的东西, 比如: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会使学生自信心受挫, 如果我们面对这种挫折和失败不能正确处理, 而是逃避或者盲目抱怨, 在学习或日常生活中就缺乏了主观能动性。篮球运动是作为园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运动过程中不仅仅起到基本的健身作用, 而且能造就学生良好的社会品质。在篮球锻炼中学生可以客观地面对运动中的得失, 理性地面对比赛的胜负。参与者在比赛中为了自己团队的胜利可以进行团队协作、激烈对抗, 帮助其造就一种为了达到目标持之以恒的毅力。

五、篮球运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遵守校规校级的习惯

篮球运动有其独特的游戏规则, 运动员只有在规则范围内展示自己的运动技术和鲜明个性, 裁判员只有秉公执裁比赛才能更加趋向公平和公开。当运动参与者超出规则的红线, 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如:记犯规、罚球, 甚至被驱除赛场, 当大家热爱这项运动在参与过程中就会遵守属于这项运动的一系列规则, 而这潜意识里就培养了大学生在校园生活遵守校规校级的意识, 体会那种有运动自由而不是绝对自由的意识。

六、篮球运动对培养大学生组织纪律性的正面作用

这里主要体现在篮球比赛中, 因为要代表班级或学院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 每一个篮球参与者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再加上篮球比赛参加人数较多, 在比赛前期要科学合理地组织篮球队员训练, 这过程中怎样有组织、有纪律地组织成一支“亮剑”般的运动至关重要。特别是现在校园中盛行的学生自发组织的篮球协会等, 虽然依靠团委, 可是更大程度上依靠部分学生对篮球的挚爱和日常篮球习性构建基础。又通过该团队之间良好的默契和集体荣誉感长期生存, 所以, 大学生能够在参与篮球运动中养成大局意识, 在团队比赛中服从组织的安排, 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七、参加ZUBA增强了学生集体至上的体育道德

上一篇:手绘图形艺术下一篇:ISO管理下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