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创新

2024-10-05

改版创新(精选9篇)

改版创新 篇1

1 针对电视节目改版创新的原则

一是节目改版要以添新为主, 以改造保留为辅。电视节目的改版创新要注意一个误区, 就是形式上的调整和美化不是真正的改版创新, 而改版的真正目的在于创出精品节目、提高节目质量。

二是节目改版创新要个性突出。个性在于别人没有的我有, 要勇于使改版后的节目独树一帜, 有自己节目的独特性。切忌跟风和模仿。

三是节目要不断推出新的兴趣点, 这是吸引观众的持久动力。因此电视栏目要勇于创新, 不断开发出新的兴趣点来吸引观众。

四是在电视节目改版创新中对特色的东西也要进行保留, 在栏目改版或者创新的过程中, 将最初原有的性质和特色保存下来, 将目标观众群体中, 对若干标志容易识别的进行保留, 将栏目的宗旨与理念保持不变。

2 电视节目改版创新的周期及主要误区

2.1 电视节目改版创新的周期

一个电视节目的改版周期通常是一年, 这是以电视受众的收视习惯和收视心理为依据分析得出, 总结为下面三点。

首先, 一个新电视节目的推出, 由最初的策划到最后的播出, 这是一个不断进行智力和经济投入的过程, 因此, 若是短期内进行改版, 那么就意味着前期的所有投入还没来得及产生效益就结束了, 这显然是不符合综合性价比的要求的, 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

其次, 电视节目的确立还要考虑受众的因素。新电视节目的播出, 需要经历培育、巩固、凝聚周期这样一个过程对于节目受众者而言。依据数据表明出, 这个周期至少要经历45天, 在45天之后才能进入节目播出的稳定时期。因此, 在进入稳定期之前如果仓促进行改版, 那么长时间培养起的受众就会随之流失。

再次, 还是从电视受众的角度考虑, 人都会产生审美疲劳, 这就要求电视节目要适时进行改版创新。

根据研究表明, 在潜在的周期限定中存在着“求新求异”的收视心理, 如:普遍来说是9-12个月以内, 如果在短短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播出新的电视节目, 很容易造成不知去向, 昙花一现的后果, 所以, 受众人群会认为节目办的不够严谨、太过随意, 因此, 对节目的忠诚度也会大打折扣。

2.2 电视节目改版创新的主要误区

1) 盲目模仿式的克隆与重复。

在2007年里, 《传奇故事》在江西电视台中“火”了, 因此, 从2008年开始, 《王刚讲故事》在辽宁卫视的播出、《故事》在内蒙古卫视的播出、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吉林卫视的《牛群冒号》等类似的节目。但是, “故事风”节目的背后, 并没有多少节目真正赢得电视受众的认可, 但《传奇故事》首先开河却是胜券在握, “根据SM 2006年1~6月份全国35城市网的收视数据, 《传奇故事》同时段收视率高居全国卫视前三位”, 全国卫视中, “《传奇故事》栏目最能赢得观众的喜爱”。通过这个例子, 体现出具有创新性的电视节目很难做到, 相对于电视节目来说, 要坚持走自己的创新道路, 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2) 对调研与论证的忽视。

依据了解显示, 对受众人群的数据支持进行一定得分析之后, 才能将新改版的电视节目推出, 普通的产生于决策层“想当然”式的决策拍板, 在很多电视台节目的改版过程中常有的一个误区。

3 电视节目改版创新的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

毋庸置疑, 在坚持正确舆论的前提下, 电视节目可以进行改版的评价标准, 将以前靠数量制胜的想法进行彻底的扭转, 在电视改版的工作中, 对于电视节目的生产质量来说, 必须持有一项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 面对电视节目改版思维的变化, 将以前的以数量扩张为主转变为质量提高为主的变化形式, 取决于下面三种客观要求。

3.1 电视受众人群对电视节目的欣赏水平进行提高

随着我国电视机的普及,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 国内的省级电视台上星工作都已完成, 电视观众通过近几十年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的培育, 对新闻、专题、综艺、影视等常见类型的节目形式已经基本的了解和熟悉, 对节目数量的追求不在盲目, 更关注于有质量和有深度的个体节目, 反而, 对相同节目形式中的质量低和没有深度的电视节目没有了关注。

3.2 电视受众收看电视节目习惯

依据数据得知, 2008年初, 以家庭为单位的电视机可以收看到, 由原模拟有线网平均的49个增加到现在数字信号网平均的56个的基础频道数量, 可是, 针对于每个家庭成员来讲, 习惯性的每天收看的电视节目少于11个, 而影响收看此类节目的因素还是节目质量。

3.3 电视受众收看电视节目时间

据调查, 城市居民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多有3.5个小时, 因此, 在这几十甚至上百个可选择的电视节目中, 又有多少电视节目实施有效的进行收看, 显而易见的。

4 电视节目改版创新的对策

4.1 坚持新闻立台的理念

1) 电视节目不管怎样改版创新都不能丢掉电视媒体的本质, 那就是电视媒体是起喉舌作用的, 因此新闻宣传是其自始至终都必须坚持的。尽管最近几年娱乐节目在电视节目中占据较大比例, 但是相对于媒体而言, 娱乐节目依旧占据媒体的鳌头。

2) 相对于央视和省级卫视台的压力之下, 面对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 差异化发展道路在地 (市) 级台的地方新闻中, 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制胜的法宝, 最近几年, 地方台播出了很多的民生新闻栏目和方言新闻栏目, 当然, 收视率和回报率也是有大大的提高, 换句话说, 只要能够赢得观众对新闻节目的喜爱, 就能赢得媒体市场, 所以, 经济效益也会被大大的创造出, 对于电视台来讲, 不可或缺的就是好的新闻节目, 不然, 在媒体市场中就很难立足。

4.2 量力而行, 打造品牌栏目

对品牌节目的打造, 对拳头产品的打造, 必须集中力量, 集合优势兵力, 对于地 (市) 级台来说, 电视节目并不在于多少, 更注重精, 注重影响力, 才能对节目进行认定, 还需大力的支持, 全身心的投入, 在没有完全了解形势或者没有完全成熟的前提下, 可以对一个小的板块进行实验, 等收获一定得效果后, 在进行全面性的推广, 打开市场, 且不能不顾实际情况的进行。

4.3 以民为本, 贯穿大民生的理念

依据国内新闻节目的发展, 《东方时空》中的“生活空间”栏目在1993年央视中播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南京零距离》在2002年元旦开播之后, 一大批的民生新闻栏目在全国各地很快的被推出, 各家电视台创新节目的热点成了关注民生、报道民生。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中, “三贴近”的新闻报道指导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持, 随着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运营和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 由以前的小民生转换为现在的大民生, 将发力点着重于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大民生, 这可以作为民生新闻栏目一个很突出的突围途径。

4.4 节目的准确定位, 节目策划的优化

每个节目改版的核心就是创新性, 节目具有创新性就意味着突破, 创新性首先展现在策划上面, 所以, 对资深的电视工作者以及专家和顾问学者的聘请就尤为重要, 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全方位的参与和策划, 最终进行直接的参与制作, 对节目改版的成功进行一定得提升。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各大电视台里面的电视节目不断被推出, 想要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 吸引住观众们的眼球, 收视率得到提高, 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更新是很有必要的, 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 对品牌的竞争力进行一定保持。本文就电视节目中改版创新的相关要点做了说明。

关键词:电视节目,改版创新,周期,品牌栏目,节目定位

参考文献

[1]汪宇力.谈电视节目的改版[J].新闻传播, 2011 (2) .

[2]刘春霞, 范馨宇.国内娱乐节目走向分析[J].新闻传播, 2011 (6) .

[3]綦曦明.关于电视节目改版与创新的思考[J].现代商业, 2011 (32) .

改版创新 篇2

.

.

.

前段时间在做印像派的全站改版,其中包括首页、列表页、详情页、主题页等页面,整个项目历时较久。前段时间新版印像派上线了,首页初稿由葱头同学设计定稿的,后期由我跟进优化,现在正好以印像派首页为切入点做个设计回顾。

.

网易印像派(yxp.163.com)是网易公司推出的个性产品服务平台,在网易印像派可以网上冲印各类数码产品。随着印像派业务不断扩展,几年前设计的首页无论是在交互还是视觉上都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业务需求,所以首页的改版是一件迟早要提上议程的事情。

.

.

.

.

首页改版是一项历时较久、参与人员较多的工程,所以必须有一个清晰有效的项目流程。

项目流程:

.

1.项目立项

产品负责人写产品计划书,确定产品的市场需求点和功能需求点,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确认需求,随后召集交互、视觉、前端、开发等项目相关人员确定各自的任务时间点。

2.用研、交互

用户研究员根据近一两年的数据走向,重新定义目标用户群,进而细化产品概念。交互根据需求绘制产品原型。

3.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师前期参与项目会议了解需求后,根据产品原型和产品功能策划书进行视觉设计。视觉设计在整个项目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和产品负责人沟通产品需求又要和前后端工程师沟通页面细节。

4.开发

视觉评审会上确认视觉稿后,接下来到开发阶段。在整个项目中此环节耗时最长,因此视觉稿在交付开发前要做好标注和切图,以免延误开发。

5.测试

前端测试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你认为视觉设计师的工作止于视觉稿定稿那就错了,不到上线绝不能松懈,测试阶段经常出现的问题有“浅灰色底怎么变成白色了”、“这里怎么偏移了2像素”“图片和文字不对齐”,所以想要做到线上效果和视觉稿100%吻合,经常跑到技术GG那边校稿是必不可少的。

6.上线

刚上线后要密切关注数据变化,根据数据分析、用户反馈做出调整。

7.跟进优化

成功的产品是在优化迭代中产生的,这是一个从设计到用户数据反馈再回到设计的验证过程。

.

.

.

.

1.老版首页的视觉风格过时,需要重新全面包装,提升品牌认知度,

2.版块过多,产品区得不到更好的展示。

3.老版的导航条为二级全展开导航,这种全展开导航的弊端是导航会随着内容的增加而变长,会导致导航条过长,不利于浏览。

4.三栏的页面布局导致信息拥挤。

5.轮播的交互操作不够便捷,视觉样式不够简洁。

.

.

.

.

1.形象色的重新提炼

用户打开一个页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网站形象色的重要性犹如企业的LOGO,一个成功的网站形象色应该能使用户一看到该颜色就联想到该网站。因此视觉改版首先要做的是主色调的提取,只有确定了主色调才能往下展开其他设计。

.

产品设计应该是先理性后感性的。先理性的分析一下用户属性,再感性把握主色调的走向,下面来看看印像派的用户数据分析:

.

.

经过上面的用户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印像派的主要用户为25-31岁的年轻女性,大学本科的学历,收入为3K-5K。这类年轻女性用户的消费能力属于中上水平,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主色调的重新提炼的关键词应是:女人、清新、时尚、小资、活力。

老版的红色饱和度太高,这种大红色辨识度太低,品质感也不够。最终选了饱和度稍低,色相偏粉红的红色,搭配大片留白的页面,新的红色看起来既女人又清新,到达了上文数据分析的颜色需求。

2.重新规划版块

摒弃官方动态、微博、买家热评等鸡肋版块,加强力度突出焦点轮播banner、产品促销区等重要版块,让产品区得到更好的展示。

3.导航栏

原导航栏信息混乱、图标简陋。新版导航条以文字信息为主体进行设计,并重新设计ICON,看起来简洁清爽,而且一级导航比原来的二级导航更利于后期维护。

4.页面布局

三栏布局能在一屏内容纳较多的信息量,常见于大型门户网站。印像派本身B2C的定位不同于门户网站,没有浩瀚如海的信息量,因此应在有限的首页空间里将产品更好的展示出来。

.

旧版印像派的三栏布局从视觉上看起来拥挤混乱,在短时间内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重点区域,用户无法清晰地跟随页面节奏进行有效浏览。因此我们需要量体裁衣,针对网站的定位和容量进行重新梳理,选择适合的页面布局。

5.banner轮播

通过下图可以看出老版的banner轮播样式的操作不够人性化,当前帧和其他帧距离太远,来回点击成本略高。

以上是前端工程师GG给我看chrome/IE6浏览器下的轮播样式测试效果,发现这2个浏览器都无法完全支持视觉稿的轮播效果,而且高级浏览器和IE6下的样式差异很大,这确实是一件让人郁闷的事情。头疼之余,先让我们看看其他网站的轮播是怎么兼容多种浏览器的:

关于电视节目改版与创新的思考 篇3

电视节目改版和创新可以是一次大动作, 以新包装、新风格、新编排重新亮相, 甚至频道定位也会作一番调整, 也可以只是节目的微调, 基本格局未变。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适应媒体市场的发展及受众需求的变化而采取的应对策略。只有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频道节目运作模式,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随大潮前进。

在频道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改版, 节目运作是按一定频道定位进行的, 而改版就是要强化频道定位的收视效果。收视率是靠日积月累的人气来推动的, 需要的是相对固定的节目,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受众的收视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的同时, 形成的收视惯性和固定收视群。无论是综合频道还是专业频道, 除了各自频道定位会有所不同外, 实现节目运作既定目标的途径是基本一致的, 包括频道形象要不断完善, 节目内容要不断出新等。

按受众需求的把握度进行改版, 有了明确的节目定位, 就有了稳定的收视群, 他们是随着节目的成熟而锁定频道成为固定的收视群的。在节目运作中, 有些是在经过精心策划后推出之初就受到了广泛欢迎, 而有些则是经过磨砺完善逐渐被接受的。

从效益评估的考量中进行改版, 节目运作都是为了实现其最终效益, 我们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这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不矛盾, 而是相辅相成的。时代发展会对宣传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弘扬时代主旋律是不会改变的基本方向。形成品牌效应的节目往往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样板。在此过程中, 一定要搞好收视调查, 及时准确地了解分析受众需求与市场动态。

二、栏目及节目要保持鲜活

如果说频道改版涉及的多以侧重于宏观与外在形式为主的话, 那么栏目及节目改版所要涉及的就是以具体内容为主了。就电视频道播出阵容来看, 就是由栏目及节目通过一定编排连接而成的, 受众不断变化的收视需求, 促使我们必须不断的去“维护检修”这些组成播出链条当中的各个环节, 不断更新完善, 使其保持鲜活、保持吸引力。受众看电视, 关键是要看节目的具体内容怎样, 栏目及节目改版就是要使节目的具体内容怎样, 栏目及节目改版就是要使节目在“好看”的包装下, 内容也要名副其实。具体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打造品牌栏目、节目、栏目及节目的运作, 无论是以成功开始的, 还是在不断改进提高后才逐渐受到肯定的, 要想成为“品牌”, 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且不说前期策划及制作时的大量工作, 就是在推出后效果不错的节目, 也会在运作中面临需要调整的可能。“打造”品牌, 就是要对栏目及将节目进行整体和细节上的“精雕细刻”, 针对播出效果结合节目状态进行改进, 节目才能成长到一定“高度”, 不断改进完善就会使其“生存期”尽可能长。但任何改动都要有的放矢, 不能光图有新的面貌而去盲目改版, 尤其是那些已经形成品牌的节目, 以免得不偿失。

完善节目内容与结构形式。随着受众收视需求的不断变化, 节目运作也要与之相适应。受众常随喜欢的“品牌”而跟着节目走, 这就是品牌效应形成的收视惯性。每个频道都要努力打造几档这样具有支撑作用的栏目, 便可以在留住基本固定受众群的同时, 去吸引部分边缘受众。在改版时, 一定要注意把受众及节目作相应的具体细化, 如综合频道的节目类型, 专业频道的节目内容, 可根据不同受众的收视习惯、作息时间、欣赏风格、心理与实用需求等进行节目策划, 以“黄金时段”、“非黄金时段”及具体播出时间来设置安排节目。

三、节目策划要创新思维

节目改版也是某种形式、内容、理念的创新, 从节目策划到节目的制作、编排、播出等一系列运作过程, 都是在不断地改进、完善中发展的。策划推出新节目, 既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 也是一次创新思维的过程, 新的节目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色, 一般总是频道改版的兴奋点、重头戏。改版旧节目, 同样离不了创新思维, 对于节目运作新的认识、受众需求新的掌握、业务能力新的提高、技术设备新的开发、节目内涵新的挖掘等, 这些因素的积累, 可为节目改版奠定扎实的基础。但节目改版与创新思维二者如何协调进行呢?

改版目的要明确, 改版是在一定的创新意识支配下进行的, 为什么要改?要达到什么效果?我们在实践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情况, 如改版计划、方案看上去很好, 但改版后的节目却达不到预期目标, 有时是因为客观条件制约, 如设备、人员、资金等难以达到要求, 有时却是针对性不够强, 带有一定随意性, 总觉着节目运作一段时间后, 就会变成老“面孔”, 很想有所改变。这种创新思维是重要的, 但也要同时考虑到, 这些没有使受众产生厌烦心理去选择换频道的节目, 其本省就是成功的。改版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提升、保持节目竞争力, 节目内容与结构形式的完美结合需要在发展中改进, 但不要损伤节目原有魅力。

创新理念看落实。创新理念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渗透进改版工作能使节目不断出新, 但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科学合理的开展工作。我们在搞节目时, 常会产生一种困惑, 节目策划中因拿不出可开发的原创型节目而发愁, 选题、内容重复, 形式、风格“撞车”, 翻版、克隆有时也成了无奈地选择, 出新、创新的艰难不言而喻。实际上, 播出“版本”设置, 节目内容策划, 关键是要看整个节目阵容是否有新意、有特点, 是否具有吸引受众的“亮点”。

收视效果有标准。节目改版已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 但在具体运作时, 有的台能够独辟蹊径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而有的则在寻求新的突破。如央视科教频道成功打造了《百家讲坛》、《走进科学》、《探索发现》等名牌栏目, 实现了专业频道品牌化的发展战略, 对于大家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改版其实就是根据市场动态, 承前启后、推陈出新, 从节目的定位、设置、编排, 到内容、形式、风格, 都要紧贴市场变化, 充满朝气的时代精神有利于节目保持活力, 能促进节目随受众需求同步发展。

总之, 改版工作还将继续, 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在实践中勤于思考, 不断分析总结, 坚持用创新理念去搞经营, 求真务实, 积极探索, 为节目改版工作提供有效地经验。

摘要:在电视媒体市场运作中, 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实现效益最大化, 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节目改版, 无论这种运作的周期性如何, 受众对于“新”的收视需求是不会改变的。但这些“新”节目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改版?这是我们电视媒体值得思考的。

关键词:电视,改版,创新

参考文献

[1]、叶子《电视新闻节目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孙宝国《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研究》新华社出版社.2008年版。

网站改版升级 篇4

公司网站改版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导航条要合理的安排,对客户的所在行业要深度分析,包括行业的特征、客户的特征、客户的需求。

第二、对原有的网站进行整体诊断、分析,并总结所存在的问题,简要制定《诊断分析报告》,制定实施网站改版的方案,

第三、就具体的实施改版方案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确定改版的各个具体的细节。

第四、针对改版后的网站进行用户满意度的调查,及时的修改纠正改版后网站功能和栏目中不太合理或者是不足的地方,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用户所有的需求。

公司网站一般都存在以下缺点:

1.公司的形象展示不到位。网站虽然有全面的业务介绍,但是如果浏览者不能够体会到“公司”这样一个实体的存在,那么单凭漂亮的外观是不能吸引浏览者的,甚至还有可能在公司的主页绚丽的动画效果、图片效果的影响下导致对服务项目以及联系电话等产生视觉盲点的现象,结果造成传达信息失真。

2.业务的介绍缺乏系统化规划。公司在实际开展业务的同时应具有系统化操作流程,然而在公司网站上业务的介绍则缺乏系统性,业务目标比较简单、散乱的罗列在包括“关于我们”、“经典案例”、“解决方案”、“业务范围”等4个栏目当中,没有具备商品陈列的科学性,不利于用户深入了解服务的内容;

改版创新 篇5

创办于1941年5月的《解放日报》在创刊十个月后即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改版,是我国党报在探索办报规律中的一次重要飞跃。这次改版奠定了我国党报的一些基本理念,如确立了党报的性质、任务和作用等,为我国党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我国党报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人民日报》作为我国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在2013年年初,围绕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改文风”的理念进行了改版,意义深远。通过对比两份报纸的改革,可以发现它们的相同以及差异,从而总结出党报改革的规律。

一、两次改革中的不同

(一)社会背景和时代主题的变化

报纸的每次改革都面临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主题,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的改革更要着眼社会背景和时代主题,制定符合当下社会实际的改革方针,使得改革富有时代特征。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我党敌后抗日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解放日报》的创办,在宣传教育、传递信息、舆论引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办报理念存在偏差,在办报过程中,没能从宏观上把握革命根据地军民抗日斗争这个大的社会背景,没有围绕整风运动这个中心展开认真积极的宣传,反而把国际新闻作为头版,这就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当时党的中心工作,脱离了当时的工作实际,没有发挥党报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改革后的《解放日报》头版变成了反映各抗日根据地的要闻版,整风运动成为当时宣传的中心,如毛泽东作《整顿党的作风》报告的第二天,《解放日报》就发表社论《整顿学风党风文风》,介绍报告基本精神,这些都契合了党报的历史使命,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人民日报》面临的时代主题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宏观背景,2013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开局之年,《人民日报》在改版中紧紧围绕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这个主题,在新闻报道中积极把握“改文风”这个理念,减少空话套话,增加实话真话,唱响了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向整个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由此可见,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党报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围绕时代的主题进行。要善于把握社会脉搏,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凸显党报在宣传时代主题中的重要作用。

(二)内容和风格的变化

内容和风格是报纸的特色所在,一张好的报纸必定有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探寻受众需求,才能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服务受众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变得多了,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一份报纸如果不能以受众喜欢的形式和风格出现,就不算成功。当前,党报所面临的媒介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党报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党报要在报道的内容和风格上加以改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应对新媒体时代网络等新技术带来的冲击。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报纸的内容上。《解放日报》改版时期,主要以传递党的主张、传播工作经验、报道时事新闻为绝大部分内容,偶尔会有副刊和专论,也是围绕这个中心,内容显得较为单一。而如今《人民日报》的改版,则进一步丰富了报纸的内容,在围绕宣传党的主张这个中心上,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新媒体、体育、生态等多种多样的内容,不断满足了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从语言风格上说,庄重、大气、沉稳是对党报语言的必然要求。两份报纸在改版中不约而同地坚持了这一原则。由于对报纸权威性以及工作指导性的要求,改版前的《解放日报》往往以官方的语言形式出现,显得比较刻板,一些评论也经常是无病呻吟,不太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在语言风格上有了一定的改变,但还是没有很大的突破。《人民日报》的改版则在坚持庄重的理念上更进了一步,实现了新的突破,语言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实现了向趣味性、平民化、网络化的转变,努力在“短、实、新、活”四个字上下工夫。报道中出现了诸如“航母style”、“走你”、“给力”等网络词语,给报纸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和亲和之感;此外,《人民日报》还开通了微博,以网络化的语言风格对事实进行精彩评论,具有贴近受众的亲和力,赢得了网民的称赞,走出了一条生动活泼、文风朴实之路。

(三)受众新闻接受习惯的不同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受众的接受习惯、信息需求和思维能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党报的改革一定要不断适应受众不断变化的新闻接受习惯。《解放日报》改版时期,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特殊性,许多读者缺乏对事件的理性思考,文化修养也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党报在新闻报道中明确展示出想要表达的观点,使受众一目了然,迅速接受党的主张,此时的报纸扮演了信息的权威发布者的角色。到了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受众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知识变得更加丰富,思维变得更加理性,不再习惯报纸那种高高在上的信息发布者的角色,而是希望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读者进行交流。在这种前提下,《人民日报》的改版就必须不断改革,在语言风格、报道内容、版面编辑上不断贴近受众,加强与受众的交流与互动,从而达到契合受众接受习惯的目的。

二、两次改革中的坚持

(一)遵循办报的新闻规律

报纸的改革发展一定要顺应新闻的规律,作为党报来说,新闻性、指导性、群众性等特点是对办报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党报的重要特征。党报的改革必须坚持这些理念,顺应办报的规律,以促进党报在宣传党的主张、服务人民中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从两次改革中可以看出,改革都遵循办报的规律,在不断探索和革新中深化对新闻规律的认识,并将之运用到实践中。首先,都坚持了报纸“新闻本位”的理念,加大了新闻在整体内容中的比重。尤其是《人民日报》,在改版中扩充了版面,周六、周日由每天8个版增至12个版,节假日由每天4个版增至8个版,这一举措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不断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符合报纸发展规律。其次,两份报纸在改革中都加强了对评论的建设。改版之前的《解放日报》,一天一篇评论,很大部分社论的质量不高,脱离群众,八股文风很浓,显然不符合报纸评论的写作规律。改版后的《解放日报》提高了评论质量,改进了文风,在对人民群众的引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日报》的评论改革则加强了文风建设,针对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加以客观实在的评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改版后的《人民日报》在对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中也呈现出更加遵循新闻规律的特点,注重具有新闻性的事实,而不再是限于突出领导的活动。两次改革在报道中都继续遵循了新闻的客观性、群众性、时效性、贴近性等原则,充分发挥新闻传递信息、引领舆论的功能,符合报纸的建设规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坚持“人民至上”的受众观

受众是新闻报道的主体,是否受到群众欢迎是衡量一张报纸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两次报纸的改革都坚持了“人民至上”观念,改进了文风,凸显贴近受众、服务受众的理念。群众性的增强是《解放日报》的改革成果之一,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在“群众办报”理念的指导下,大力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反映群众生活,报道普通受众的先进事迹,开创典型报道之先河,使新闻报道大大贴近百姓生活,赢得受众的欢迎。

同样,在《人民日报》的改版中,其报道风格、内容以及版式设计,都是围绕“人民至上”展开的。正如其在2013年元旦《致读者》的信中写道,“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仍将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一起苦,一起干,一起过”,“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就要切实改作风改文风,好好听群众说话,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说真话、写实情,让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更具亲和力感染力,更有可读性可视性,千方百计方便读者,实实在在服务读者”,这些语言都在新闻界刮起一股清新之风,彰显出党报对受众的重视。

作为报纸尤其是党报,就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只有坚持朴实的文风,改变宣传腔调,少说官话、空话和套话,提升新闻的亲和力和亲民性,坚持正确的受众观,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才能赢得受众,获得受众的青睐。

(三)坚定改革的党性原则

党报是与坚定的党性原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报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发出正确的声音。《解放日报》改版之前,其在宣传党的声音上存在很多问题。组织性、纪律性不强,有自由主义闹独立的倾向,对一些重大问题不向党中央请示,就擅自表态,宣传报道与党的方针政策不一致,有时甚至对党中央的政策提出了异议,违反了党报最基本的原则。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增强了自身的党性和组织性,在宣传党的思想和政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围绕整风运动撰写社论,并刊发在显著位置,宣扬了党的整风运动的伟大意义。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思潮出现了多元化,作为党报来说,更要在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上发挥独特的作用。《人民日报》在改版过程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的积极作用,努力向民众传递出党的声音,实现了有效的舆论引导和良好的传播效果。

综上,党报的改版要有传承和坚持,也要根据现实情况改革和创新,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实现突破,才能在传递党和人民的声音、推动社会改革发展、引领社会舆论中实现其历史功效,发挥其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琦.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人民日报2013改版观察[J].新闻实践,2013(4).

卫视改版:集体跃进 篇6

浙江卫视8个月改版, 6档综艺节目急速闯关, 一个打通晚间黄金时间综艺节目带的“综艺6+1”集群构架脱颖而出。一片惊呼“疯狂”的声音背后, 启迪与担忧同在。

深圳卫视开播5周年之际推出了全新改版的内容。全新推出“1+1+1”晚间收视带概念, 强化高端资讯节目。

6月11日, 东方卫视2009年度改版新闻发布会举行, 东方卫视改版注重三点:一是国际性需求, 二是前沿性需求, 三是时尚性需求。

本刊观察:

金融风暴的危机效应之下, 全国各大卫视都遭遇发展难点:同质化竞争更趋惨烈, 《团长》风波、魔术节目之争都是最直接的表现。为在时段排名的胶着缠斗中胜出, 各卫视纷纷改版、出新, 使出浑身解数。

卫视的白热化竞争有三点延伸意义:

第一, 从各卫视的大胆改革、改版来看, 虽然国内卫视已经入第四年的高速稳定发展时期, 但体制机制障碍依然是阻碍卫视升级的重要因素。在老牌强台新招迭出、观念更新, 富裕地区又有大量资金作为资源采购的坚实后盾的新竞争环境下, 排名靠后的卫视若想急行军, 也许只能采取浙江卫视式的跃进模式。

第二, 在卫视的竞争中, 剧已成为决胜招。不论是原本强势的, 还是新近崛起的卫视, 都向剧回归。电视剧的竞争观念、资金实力和资源储备对于省级卫视越来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度依赖电视剧与卫视的品牌化发展极不相称。正是考虑到资源的垄断和品牌的打造, 强势台投入电视剧制作日渐成势, 电视剧制播的开放性合作有了从广度到深度的全面推进。如推出《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江苏卫视便是典型代表。未来, 这种直接参与影视制作的卫视模式将成为趋势。

第三, 卫视的纷纷改版看似热闹, 有些措施不能不说是激进, 谋求排名的靠前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确实, 很多卫视在改版之后或是播出一部好剧之后, 往往能有立竿见影的排名上升效应。但目前的卫视竞争依然脱离不了惟收视率和盈利模式单一的大背景, 从量变到质变实现真正的品牌化发展, 对于国内的大多数卫视来说, 还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改版并非灵丹妙药 篇7

近日, 毕福剑去给广电总局培训班上课, 台下听课的恰好有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一位女制片人。女制片人提问:“面对国内高涨的买国外节目版权热潮, 《星光大道》是否想过要创新, 要学习国外新模式?希望能给《快乐大本营》一些这方面的建议。”

毕福剑爽快回答:“几年之内, 《星光大道》不会做大的改动, 也不会搬来国外节目模式。对于《快乐大本营》, 你们比《星光大道》成立还要早, 现在不是很好么, 内容上可以常变常新, 形式上没啥必要改变吧。”

的确, 查一下近半年的全国上星台综艺节目收视排行表, 《快乐大本营》、《星光大道》、《非诚勿扰》基本占据前三位。今年四月, 《星光大道》有三期收视率是全国第一。不过总体来看, 近期《快乐大本营》拿全国第一要稍多一些, 《非诚勿扰》收视不如前两年, 拿第三更多。

多有意思, 目前收视率最高的娱乐节目, 冠军《快乐大本营》成立16年, 基本没啥大变化, 亚军《星光大道》成立9年, 也没啥大的变化, 至于季军《非诚勿扰》也成立4年了, 也没啥大的变化。

可见, 模式不是绝对的, 节目成功需要很多条件。

1999年, 我参加了央视最早一批引入国外节目模式的《幸运52》的创作, 尽管操作完全像英国原版, 然而半年内节目惨败, 收视率不好, 经营也不好, 面临关门。至今我还记得《幸运52》的投资人、北京其欣然广告公司的王总有一晚上跟我谈:“宝海, 我可能不做《幸运52》了, 不瞒你说, 这几年我一共挣了500多万, 全赔进去了, 你是节目组的, 如果停了, 你是跟我走, 还是跟节目组走……”

当时的最大问题是卡片发行。那是原来英国原版节目的精髓, 一种博彩卡片, 上面印着商标, 每张可以用四周 (每周13个商标, 四周正好52个) 。随着每周节目的播出, 你可以手持卡片, 对着电视中的《幸运52》看看这周节目中出现的商标, 是否也在你手中的卡片上, 如果有, 就中奖了。然而节目播出半年, 从没有人来兑奖。这种卡片造价每张1元人民币, 国内印不出来, 都是英国印的, 半年来损失巨大。

后来我才知道, 这种卡片兑奖的游戏, 在英国已经有了上百年的传统, 难怪电视节目一推出, 马上大家热烈响应, 认为这种让当地人熟悉的模式肯定会火。

王总问我:“如果卡片停了, 你想怎么做?”我模棱两可:“回老家哈尔滨找朋友们商量吧。媒体人很多, 都很聪明。”

王总跟我去了哈尔滨。

记得策划会上, 黑龙江最大的晚报《生活报》一位朋友说:“你们就跟我们报纸合作得了, 我不要你钱, 你也不要我钱。再到别的省找当地最大的晚报, 一省一个, 找十个省, 凑他个500万发行量的概念, 起码宣传力度上去了。”

第二天, 我去《生活报》广告部签了合同, 我要的是每周五《生活报》最后一版的八分之一通栏 (这个报价跟《幸运52》当时的5秒广告报价相当) , 上面刊登《幸运52》的商标游戏, 每期更换。

过几天, 我主动去了杭州, 跟《钱江晚报》签了合同。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 前几年的《幸运52》还有报纸形象广告, 最初就是这么来的。

过了一年, 我离开了《幸运52》, 这时, 《幸运52》逐渐成了全国收视最高的节目, 而且广告满满的, 据说王总挣了一个亿都不止。几年后, 王总在开会时说过一句话, 有人转述给我:“最初《幸运52》有个策划薛宝海, 发明了报版竞猜, 给公司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是4千万!”

有人帮我算了账, 这4千万是怎么挣到的。因为一年后《幸运52》的电视广告已经满了, 王总就想了办法:捆绑销售。如果还想上《幸运52》电视广告, 必须得同时上全国那十家晚报的报版竞猜 (因为有商标) 。500万份报纸的发行, 其价格远远高于电视广告……

会刊改版,面貌一新 篇8

好漂亮啊!改版后的封面设计清新、淡雅,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急不可耐地翻阅刊物, 由衷地为“会刊”的变化感到高兴。

一、服务理念更加个性化

改版后的“会刊”, 编者花费了不少心思。新年第一期办成了“口语交际教学专辑”, 这是破天荒的重大改观, 必定会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欢迎。“专辑”, 既有理论的深度, 又有实践的广度, 还有可操作的力度, 便于语文教师理解和把握。相信, 新的学期, 口语交际教学会有新的改观。

二、理论表述贴近口语化

《小学语文教学》 (会刊) 今年第一、二期刊登了两篇访谈录。前者是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访谈录———《调好口语交际这根弦》, 以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为题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由于是面对面的访谈, 所以被访者完全是用口语化的语言回答了记者所提出的所有问题, 包括比较高深的理论问题。这样一来, 小学语文教师读得来、看得懂, 又便于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 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的尺度。

更令人欣慰的是《擦亮语文的本色》这篇访谈录。作为著名特级教师, 贾志敏老师完全透明地把自己内心的真知灼见亮了出来。“语文课就应该做语文的事, 很简单。”进而, 毫不客气地指出“审视近年来的语文教学, 太多的资料补充, 太多的媒体演示, 太多的‘非语文’‘泛语文’活动, 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大组发言……都或多或少减损了语文教学功能”。真是一针见血, 痛快淋漓啊!有多少年没有听到如此敢于直面现实的谈话了?这才是真正的语文人的品格!至于怎样上好语文课, 贾老师说得很明白:“阅读教学重点就是‘读’。”“读书有三个要求 (标准) :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拖腔拖调、不一字一顿、不装腔作势。读书就像说话, 不过是说书面语言而已。”

如此有真知灼见的特级教师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良师益友。我衷心地希望会刊经常刊载这样的“访谈录”。

三、课例选择更加经典化

《当代职业教育》改版啦! 篇9

视觉效果:以蓝色为基调奠定设计的整体风格, 突出“当代”二字, 体现w职业教育”的内涵。

■构成诠释

标题设计:“当代职业教育”六个字, 重在突出“当代”二字, 强调刊物要紧握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信息, 时刻关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在标题的具体设计中, 保留原有的放大“当代”二字的设计方案, 既保持刊物的历史传承, 又增添了新的元素。

色调定位:封面色调以蓝色为主, 意指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一一蓝领。

图片选择:以开放式、板块式的地球图案为底, 辅以能够体现职业教育学科内涵的代表元素, 既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 更进一步说明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设计语汇:当代、职並教育、开放、技能型人才。

LOGO设计:红色标识的LOGO设计理念来源于刊物英文简称CVE, 并且都以‘V’的形态呈现出来, 其中“E”也是“川”字的变形, 代表了刊物源于四川, 立足西部。

L〇G〇整体形似熊熊燃烧的火炬, 既展示了期刊蓬勃发展的态势, 又表现出职业教育欣欣向荣的形态。同时, L〇G〇的外形构成采用前后穿插的方式, 凸显层次感。L〇G〇的色彩是红色与白色的组合, 红色代表热情活泼, 富有生命力, 而白色代表朴素、严谨, 体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

上一篇:德育功能素质教育下一篇:迎角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