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疾病患者

2024-10-28

男科疾病患者(精选12篇)

男科疾病患者 篇1

老年人的胃黏膜防御因子减弱、攻击因子增加, 罹患上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肿瘤的风险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年龄不是胃镜检查的禁忌证[1], 但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 而胃镜检查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须衡量检查的风险和受益[2]。笔者通过观察我院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主诉及胃镜诊断结果, 分析不同年龄老年胃部疾病患者的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 01 3年1 0月至2 01 4年10月初次接受胃镜检查且年龄≥65岁的患者84 7例, 男470例, 女性377例;平均年龄 (74.2±6.3) 岁;门诊患者622例 (73.4%) , 住院患者225例 (26.6%) 。

1.2 方法

检查前问诊患者行胃镜检查的主诉, 内镜下多个诊断由两位高年资内镜医生确定最严重的疾病。将诊断为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设为重要疾病组, 诊断为慢性胃炎者设为慢性胃炎组, 诊断为其他胃部疾病者设为相关疾病组, 进行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胃镜诊断结果

①相关疾病4 3 2例 (5 1.0%) , 平均年龄 (74.5±6.4) 岁;其中糜烂性胃炎163例, 胃息肉66例, 反流性食管炎43例, 胆汁反流性胃炎、吻合口炎各37例, 十二指肠球炎24例, 胃黏膜下隆起18例, 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5例, 食管裂孔疝14例, 食道息肉5例, 食道隆起4例, 胃潴留、霉菌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球部憩室各2例。②慢性胃炎237例 (28.0%) , 平均年龄 (72.9±6.2) 岁, 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72例, 患者无糜烂、出血、胆汁反流等情况。③重要疾病178例 (21.0%) , 平均年龄 (75.4±6.5) 岁;其中消化性溃疡116例 (胃溃疡7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7例、复合型溃疡17例) ,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62例 (胃癌44例、食管癌16例、十二指肠或壶腹部肿瘤2例) 。由表1可见, 慢性胃炎组相对较年轻。

2.2 三组临床特征比较 (表2)

重要疾病组男性、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 腹胀、上腹不适发生率低;慢性胃炎组腹胀、上腹不适发生率相对较高, 上腹痛发生率相对较低。

3 讨论

本文结果发现, 慢性胃炎的诊断比例为28.0%, 年龄多较年轻;21.0%的老年患者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由于老年消化性溃疡、肿瘤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青中年患者, 因此对于怀疑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老年患者应积极建议尽早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 恶性肿瘤和消化性溃疡的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2.5倍, 且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 老年患者如有以下报警症状上腹痛、呕吐、吞咽困难、消化道出血、体重下降, 则恶性肿瘤的风险会升高。

综上所述, 老年人群上消化道疾病, 特别是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与年龄可能有关。因此, 男性和有消化道报警症状的老年患者需警惕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ASGE Standards of Practice Committee, Early DS, BenMenachem T, et al.Appropriate use of GI endoscopy[J].Gastrointest Endosc, 2012, 75 (6) :1127.

[2]Zullo A, Hassan C, Campo SM, et al.Bleeding peptic ulcer in the elderly: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J].Drugs Aging, 2007, 24 (10) :815.

男科疾病患者 篇2

制度与流程

一、经费使用及管理制度

区政府建立乌达区严重精神障碍病人救助专项资金,医疗救助工作办公室管理并使用资金,用于患者住院救助与监护人“以奖代补”奖励。

根据目前我区严重精神障碍病患者基数及帮扶救助资金预算,区政府每年拨付专项资金35万元,并根据实际救助情况进行调剂,专项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专户管理。

二、信息管理制度

1.所有登记在管病人均需要录入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有专人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工作,承担信息安全和保密责任。未经授权同意,不得透露患者信息。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妥善保存每位病人的档案资料(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包括个人信息补充表、随访表、体检表、知情同意书等)以备查检。

三、管理工作制度

(一)建立网络

建立街道和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实施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个单位配备兼职精神卫生医务人员1~2人。

(二)职责分工

1.街道精防机构主要职责: ①协助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起草有关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治疗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协助相关部门建立区域内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网络;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宣传。②接受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帮助,协调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信息传递和管理治疗工作。

③协助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严重精神障碍病康复管理工作中的政策支持、部门配合;参与对严重精神障碍病患者康复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督导。

④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街道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

⑤制定管理服务工作方案,工作制度或工作流程;完成乌达区卫计局交办的其他任务。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职责

①落实精防管理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并指导到位。②大力开展当地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工作。③接受区精防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督导。

④对病情稳定的严重精神障碍病人进行随访、个案管理。⑤指导社区内病情稳定的严重精神障碍病人康复训练。⑥督促、管理当地严重精神障碍病人规范服药,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⑦对严重精神障碍病病情反复者,督促其到精神病专科医院正规治疗。⑧指导严重精神障碍病病人家属看护技巧,防止患者藏药、自伤等行为发生。

⑨及时发现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并进行心理疏导。⑩开展当地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四、随访制度

1.随访工作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培训的精防人员承担。2.随访对象为各辖区范围内在管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3.随访包括预约患者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随访时按要求认真填写随访表。家庭访视和调查要态度温和,注意沟通技术,通过随访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4.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5.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6.随访时根据需要,与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对点技术支持工作的对应精神科执业医师联系,在其指导下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五、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筛查、报告、登记制度 1.在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治疗工作之初进行,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位负责,使用《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在辖区常住人口中开展疑似患者调查。

2.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后(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将发现的疑似患者情况填《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立本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信息档案(纸质版和电子版)。

六、紧急住院治疗补助对象的审批流程

1.申请紧急住院治疗补助对象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家庭居住地在本辖区内;由乌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评估为需住院接受治疗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或公安派出所出具肇事肇祸情况证明、需强制住院的贫困患者,实施住院治疗。2.紧急住院治疗补助的患者由乌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定点收治,有变动时由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

重型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制度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切实加强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

按照《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街道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的线索,采取分片包干、入户的方式,逐一排查确认后,建立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健康档案。

二、做好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

严格按照《严重精神障碍疾病观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严重精神障碍病患者的随访工作。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对危险行为级别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三、加强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治疗管理

对已确诊为重性疾病疾病的患者,特别是有危险行为的患者,协助民政部门送往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对处于稳定期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应制定院外康复计划,由卫生院定期随访。

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排查工作制度

排查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基础上,必须掌握摸底调查的目的、任务、要求、疾病的识别与确定、统计报告方法等。

1、发现线索 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街道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的线索。

2、确定病例 对于已掌握的线索,调查者必须登门与患者接触,用精神病诊断学的方法进行确诊登记建档。同时,加强精神卫生机构与社区精防康复机构的联系,建立转诊制度。

3、建立严重精神障碍病患者健康档案,排查摸清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病患者底数,进行危险性评估,开展分级随访管理,并将病患者信息及时向社区管理部门通报。对摸排出的严重精神障碍病人,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动员、督促送医治疗。

精神病随访工作制度

1、ⅰ类病人每月访视一次,ⅱ 类病人每季度访视一次,ⅲ类病人每半年访视一次,ⅳ类病人每年访视一次,记录要规范。

2、每季度开一次精神病防治工作例会。

3、每半年对新增的ⅰ、ⅱ类精神病人签订监护责任书。

4、每年二月对上一年所有精神病防治资料整理、归档保存。

5、每月到居委会了解复发、住院、迁出、死亡、走失病人情况,并对居委会精神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共同访视重点病人。

6、每年节前布居委会精神病防治干部对易肇事肇祸病人进行排摸,并上报。

严重精神障碍疾病防治康复工作制度

一、建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并有专人负责。

二、建立各种工作制度,每年要有工作计划及总结。

三、根据上级精防康复领导机构下达的工作任务,部署本街道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

四、对本街道从事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人员及精神病人家属进行培训,并给予技术指导。

五、社区要建立一所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治疗站。为精神病康复者进入福利工厂或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创造条件。

六、规范使用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统一表卡。

七、开设家庭病床,有完整的病历和治疗方案。

八、督导居民委员会建立监护小组。

九、对本街道内贫困精神病人进行救济,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

十、落实解锁方案,对发现的关锁病人解除关锁。

十一、对本街道(社区)内精神病人提供治疗、康复、就业等服务。

十二、定期检查精防康复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三、上报统计报表。

严重精神障碍疾病信息报告制度

各责任报告单位要明确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报告工作的责任人,确保报告信息资料及时、准确、完整,同时必须遵循保护病人隐私的原则。

(一)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排查报告

1、发现线索。通过家属自报、卫生所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街道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的线索。

2、确定病例。对于已掌握的线索,调查者必须登门与患者接触,用精神病诊断学的方法进行初步诊断。同时,填写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报告卡,报告精神卫生中心,由专业机构进一步确诊。

3、建立患者转诊制度,并及时对确诊病例建立健康档案。

(二)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信息报告

1、每月3号由卫生所报告责任人上报本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病人失访、死亡情况,5号前由医院报告责任人向精神卫生中心汇总报告。

2、每季度3号前向精神卫生中心报严重精神障碍病人管理季度报表电子版。

3、按照乌达区卫计局及乌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要求,做好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相关信息的临时性报告工作。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

为了给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转诊治疗绿色通道,建立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发挥基层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机构的作用,做好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监护、访视和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连续、完整的治疗康复服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双向转诊分类

双向转诊分为上转和下转。

(一)上转

1.由场街道卫生院转诊至精神病专科医院。

(二)下转

1.由精神病专科医院转诊到场街道卫生院。

二、转诊对象

患有精神疾病的场街道常住人口。

三、转诊疾病种类

1、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等;

2、老年痴呆、脑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慢性躯体疾患所致的精神障碍等器质性精神障碍;

3、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各种药物(含毒品)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等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4、中度、重度、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以及伴有精神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

5、确已导致患者精神活动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其他精神障碍,如病情严重的强迫症、恐惧症等;

四、转诊指征

(一)上转指征

1.各类精神疾病的发作期,如严重的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思维紊乱的患者;

2.有暴力攻击或明显自伤、自杀行为的患者;3.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或精神疾病诊断不明确者; 4.治疗过程中出现与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急性毒副反应;5.在家维持治疗效果不好,病情复发或加重的患者; 6.病人或家属要求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患者; 7.家庭监管无力需住院治疗的患者; 8.社区“关锁”的精神病患者。

(二)下转指征

1.诊断明确,仅需门诊治疗不需住院或病情较稳定者; 2.住院治疗出院后,需进行社区跟踪随访、教育康复者; 3.主要精神症状控制,愿意参加社区康复活动及职业康复训练的康复者。

五、工作要求

前列腺疾病患者5大戒 篇3

今年春节,前列腺病患者老陈时逢60大寿,席间多喝了几杯。当天半夜,老陈在睡梦中被尿憋醒,不料怎么也尿不出来,小肚子憋胀得难受,会阴部、睾丸也感到坠胀。经检查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发作。医生形象地讲,老陈的前列腺被酒“灌醉”了。

专家答疑:前列腺是一个对酒精十分敏感的器官,当其受到酒精刺激后,就会兴奋起来,局部毛细血管迅速扩张、充血,使细胞组织间液体渗出增多,细胞发生水肿,血液中酒精浓度越高,前列腺水肿程度就越重。充血水肿的前列腺会侵占更多的尿道空间,造成排尿困难,压迫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急性尿潴留、滴尿不出。肿胀的前列腺还可压迫和牵拉分布于前列腺包膜和前列腺周围的神经纤维末梢,导致下腹部和会阴部坠胀酸痛、睾丸牵拉疼痛等。

第二戒:戒无夫妻生活——前列腺向左,老婆向右

李先生,男,28岁,结婚3年来,性功能一直正常,夫妻生活良好,于去年11月份感觉性功能有所下降,被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每次性生活后,他都会感到小肚子疼,会阴处、生殖器根部不适等,这一切的变化都让李先生对性生活产生极度的恐惧感。从那时起,他就基本不过性生活了,与妻子的沟通也明显减少,睡觉总是背对着老婆。

专家答疑:部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出于对性生活会加重病情或影响夫妻双方健康等方面的考虑,不愿意或禁止过正常性生活。其实,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严格节制或干脆不进行夫妻性生活,这种想法是有偏颇的。由于患者没有性生活,造成患者腺管内的炎性前列腺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加重了前列腺的负担,而且是形成前列腺结石的重要致病因素。

第三戒:戒负罪感——不要羞于就医,要敢于面对前列腺疾病

小钱,男,在外打工时找过一次“小姐”,两天后,出现尿频、尿急、尿道口流脓症状。医院检查结果为:支原体感染,诊断为非淋菌性前列腺炎。他吓坏了,一是他得的是性病,太丢人;二是4000多元的医疗费相当于他不吃不喝三个多月的工资。小钱承受着巨大压力,心烦意乱,悔恨交加,最终选择放弃治疗,怀着负罪的心情踏上了回乡之路。

专家答疑:负罪感在非淋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中普遍存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长期的负罪感无疑会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不亚于疾病本身的危害,对康复也形成了巨大的障碍,实为前列腺病患者之一大戒。

第四戒:戒滥服补肾壮阳药——一个男人的中国式离婚

李先生,30岁,曾以性欲减低、阳痿、遗精、腰膝酸软、失眠多梦为主要症状到医院就诊。医生为其开了温肾壮阳汤药,服用后性功能开始改善,性欲增加,阴茎勃起有力。然而,两个月后病情复发,于是他再次服用,同时还买了壮阳补肾的中成药。但好景不长,李先生症状加剧,他连基本的性欲都无法唤起。妻子开始还能理解,后来便失去了忍耐力,最终跟李先生离婚了。

专家答疑:前列腺为男性的附属性腺,参与性事,并与性生活密切相关。前列腺病人多伴有性功能障碍,有些患者早期常以腰疼、性欲减退作为首发症状,随着病程迁延,前列腺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和充血,腺体发生病理性改变,前列腺腺体分泌障碍,病人则出现持久的阳痿。像李先生那样的病情,一旦前列腺炎得到治愈,阳痿可不治而愈。然而,如单纯治疗阳痿而不治前列腺病,便是舍本求末、饮鸩止渴了。

第五戒:戒久坐——久坐的男人,其实是坐在自己的前列腺上

老赵,退休后甚爱打麻将。两年前被诊断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并伴有轻度的前列腺增生。他打起麻将来,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过足了牌瘾,却拖累了身体。他小便时经常费好大力气,却尿不出来。大夫诊断,他是因久坐诱发前列腺炎症发作。在处置室插管导尿,这才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男科疾病患者 篇4

1 一般资料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 我院共收治“三无”患者27例, 其中男病人10例 (37.1%) , 女病人17例 (62.9%) , 精神分裂症15例, 精神发育迟滞7例, 心境障碍躁狂发作3例, 人格障碍2例。均符合ICD-10的诊断标准。其中筛查出肺结核、梅毒、感染性腹泻、疥疮各1例, 乙肝3例, 出院22例, 在院治疗的5例。

2 护理问题

1) 有伤人的可能:与携带危险品有关。

2) 营养失调:异食 (捡食垃圾) 、暴饮暴食、抢食等有关。

3) 有感染传播的危险:与皮肤受损、呼吸道、消化道排毒有关。

4)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病原微生物所致皮疹有关。

5) 生活不知自理:与精神症状有关。

3 护理措施

3.1 入院安全检查

“三无”患者随身携带的包裹里常藏有危险物品, 如藏有玻璃碎片、铁片、刀片等锐器。安全检查时必须由两名护士进行, 同时把病人的物品登记在册, 由专门工作人员清点后保存。

3.2 入院躯体检查

这些患者流浪在外无人监管, 多伴有皮肤损伤 (冻伤、溃疡、划伤) , 也常存在呼吸道、胃肠道感染, 结核、乙肝、梅毒等传染病, 特别是女性患者。因此, 接诊护士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为患者做躯体检查, 做好感染性疾病的排查, 有特殊情况及时提醒接诊医生处理, 并详细记录, 告知110或救助站工作人员。

3.3 入院卫生处置

“三无”患者被送来医院时, 大多衣衫不整, 蓬头垢面。所以, 对收治的这些患者要立即给予沐浴更衣, 同时查看皮肤完整性。剪发 (必要时除头虱) 、刮胡须, 修剪指甲防止抓伤他人。

3.4 列入重点监测人群

因有些疾病潜伏期比较长, 所以早期采用床旁隔离, 做好病区的日常消毒隔离, 执行手卫生, 在工作人员自我防护前提下, 重点监测“三无”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记录检查回报异常的结果, 发现有呼吸、胃肠道等部位感染情况, 采取正确处置措施, 以防院内交叉感染。

3.5 给予保护性约束

精神疾病患者多数不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对有行为紊乱、自伤、伤人症状的患者, 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要正确执行医嘱, 服药时避免病人藏药、吐药。

3.6 饮食护理

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制定营养计划。[1]早期餐具单独使用并浸泡消毒;患者卫生意识差, 重点督促饭前洗手;饮食无规律捡食垃圾抢食的患者, 护士要看护好患者;对暴饮暴食、吞咽困难的患者, 要嘱咐其缓慢进食, 避免噎食发生。

3.7 心理护理

“三无”患者在流浪时, 有的受到殴打、虐待, 常常对他人有敌对和恐惧心理。个别人出现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 不能与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 因此要注意做好心理护理, 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主动找患者交谈, 鼓励患者诉说心理需求, 对患者的无理要求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多做解释, 根据其疾病的恢复情况, 随时调整心理护理策略。

3.8 康复指导

1) 鼓励参与工娱活动融入集体生活, 督促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工娱活动等行为矫正,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为今后适应社会活动打下基础。2) “三无”患者随着病情的好转, 有的患者可以自述姓名, 住址等个人信息, 医护人员要及时记录, 帮助患者寻找家人。3) 做好出院前的健康教育, 根据病情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性质, 按时服药, 避免复发。

4 结果

接收“三无”患者后, 采取入院安全检查、躯体的感染性疾病筛查和卫生处置等一系列防范措施, 避免了躯体感染性疾病在封闭病区的交叉感染和大范围的院感暴发。

将“三无”患者列入重点监测人群, 入院后先行床旁隔离, 生活用具单独使用和消毒处理, 对不配合的患者实行保护性约束, 防冲动、攻击伤害他人行为。在四个封闭病区收治27例“三无”患者, 出院22例, 其中转院治疗3例, 临床痊愈被救助站送走或监护人接走的19例, 在院治疗的5例。未发生交叉感染和院感暴发事件。

5 小结

在救治“三无”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中, 我院探索出一套筛检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经验, 较好地完成救治患者任务。在护理中及时沟通和疏导, 改善认知功能, 对早期控制精神症状, 密切护患关系, 后期愉快出院, 巩固疗效, 防止复发等均有明显效果。流浪乞讨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诊治和护送工作, 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助人员需要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尊重, 需要发泄、平衡、疏导的机会, 寻求必要的社会支持和采用适当的应付方式, 对于促进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促使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是极为有利的[2]。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对“三无”精神疾病患者 (以下简称“三无”患者) 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方法:针对本院收治的“三无”患者, 躯体筛查做感染性疾病风险评估, 确定护理问题, 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避免院感暴发事件发生。结论:针对新收治的“三无”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评估护理问题, 采取综合护理措施, 避免了住院患者交叉感染。

关键词:“三无”精神疾病患者,感染性疾病危险性评估,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高宁, 郭元霞, 张小云, 等.肺结核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陈友珍仁心解码精神疾病患者 篇5

陈友珍作为中华精神卫生研究院资深教授,先后承担多项行业内及院内科研课题,在华东地区期刊、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多篇学术论文,其发表的《中西药结合诊疗与精神病理学》,参与编着《NAK-1神经元激活体系临床诊疗289例》等引起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把江西省精神科疾病的治疗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陈友珍主任用心对待对每一位病人,她说,每一个病人都是非常慎重地来找我看病的,当然我也要慎重地对待她们。

明确诊断,用10多分钟辛苦换取病人一辈子幸福

作为中华精神卫生研究院特级专家,陈友珍主任擅长的精神疾病种类很多,在她接诊的病人里面,又以抑郁症、失眠症、狂躁症等神经症和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居多,甚至有不少是从外省、外国过来求医的,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只为求得一个正确的诊断。“最近我们科室就有一个从山西转来北京求治的病人,转来后,我们诊断为重度精神分裂症,经2个多月治疗,目前已达临床痊愈,上周病人回山西,在回山西的前一晚我们为该患者安排了一个全市的临床病例讨论会。”陈友珍主任特别地向我提起了这么一位病人。

明确诊断对任何一种疾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精神疾病更是如此。随便给病人贴上“精神病”的标签是不专业、不道德的表现,可能给患者带来一辈子的影响。陈友珍主任语重心长地表示,每个医生在诊断的时候都必须要认真思考,也许不过是多考虑10多分钟,明确诊断,让病人得到正确的治疗,她的家庭可能会因此得到幸福,若是随便诊断,诊断错误,治疗跟着错误,可能就会让这个家庭从此陷入痛苦和不幸之中。

很多精神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有些精神分裂症甚至是无法治愈的,对病人及其家庭的破坏力极大,不仅病人需要花钱治疗,劳动力受损,家人还要抽时间照顾、陪伴,而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是很多家庭都难以承受的,对我们来讲,可能是多10分钟的辛苦,但对病人和她的家庭来讲,却是一辈子的幸福”。

慎重对待每一个病人,她是患者口中“我们的王医生”

很多病人在谈论起陈友珍主任时,都会用同一个称呼“我们的陈医生”,这让陈友珍主

任感到骄傲和自豪。谈到医患之间的相处之道,陈友珍主任强调了一个词“慎重”,任何一个病人或家属来到医院的精神科看病都是经过反复的思想挣扎,可以说是下了一个非常慎重的决定。“每一个病人都是经过很慎重的考虑才来找我看病的,我当然也要慎重地对待每一个病人”,陈友珍主任如是说。

“同理心”、“设身处地”是心理咨询中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两个重要原则,也被陈友珍主任很好地运用到了医患关系的处理上,并一直默默地坚守着。她说,人们在生病或有家人生病的时候,心情往往不好,脾气也差,经常会碰到脾气很大的病人和家属,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她们。

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疗谱 篇6

木耳姜枣汤。用黑木耳10克、瘦肉50克、生姜3片、大枣5枚。将上料洗净后,加水6碗,文火煲成2碗水后加点味精和盐食用。用法是每天1次。此款适用于冠心病人和预防脑血栓。

蛋黄油。用鸡蛋2个。将鸡蛋煮熟,取出蛋黄,放在铁锅内以小火熬压出蛋黄油。用法是每次喝1个蛋黄的油,每日2次,连喝5日。此款的功效是可防治心脏病、动脉硬化。

参枣汤。用高丽参9克、西洋参6克、大红枣5克。将上料置小瓦罐中,注入清水,用小火在锅内清蒸3小时以上。用法是趁热食用,每日1次,连喝5日。此款的功效是可防治心力衰竭,可消心脏病引起的浮月中。

山楂丹参茶。用山楂10克、丹参6克、白糖20克。把山楂去核、洗净、切片,丹参洗净切片,共放炖钵内,加水200毫升,置急火烧沸,再用文火煎煮15分钟,去渣留汁,加入白糖拌匀即成。用法是代茶饮。此款的功效是活血化淤,适用于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饮用。

三七红枣鲫鱼汤。用三七15克、红枣15枚、鲫鱼1条(约200克)、橘皮5克、调料适量。将鲫鱼洗净、红枣去核后,与其他原料一起加清水炖,煮至鱼肉烂熟。用法是佐餐。此款可辅助治疗冠心病。

双耳汤。用白木耳(银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將双耳用温水泡发,摘除柄,除去杂质,与冰糖及适量清水同置大碗内,隔水蒸约1小时至木耳烂熟。用法是食木耳饮汤,每日1~2次,15天为一疗程。此款的功效是滋阴补肾,可用于高血压、血管硬化者。

芹菜粥。用芹菜(连根)100克、糯米100克、调料适量。将芹菜洗净后切细,加水与糯米煮成粥,加调料服用。用法是经常食用。此歉具有降压作用。

花生叶茶。用花生全草(干品)40克左右。将带叶花生全草洗净切段,水煎当茶饮。用法是每日1剂,14天为一个疗程;血压正常后可不定期服用。功效是镇静、降压。

海带绿豆红糖汤。用海带100克、绿豆100克、红糖100克。将海带浸泡后洗净、切成小块,加水与绿豆共煮至豆烂,再加红糖即可。用法是每日1次,连用多日。此款的功效是降血脂。

焙炒芝麻。用芝麻40克。将芝麻高温焙炒。用法是可调成芝麻糊食用,也可做成芝麻饼或将芝麻混在其他食物里食用,连吃4个星期以上。此款具有降低血脂、胆固醇的功效。

精神疾病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篇7

关键词:精神疾病,住院费用

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致残率高,需要长期治疗。据有关资料显示,神经精神疾病所造成的经济负担是巨大的,在全球疾病负担中占第二位[1]。我省2004年第三次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8岁及以上城乡人群中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8.39%;根据最新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省总人口9300万,据此推算我省精神疾病患者人数为1710.27万人。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对精神疾病防控支持的力度,但是住院费用造成精神患者经济负担严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精神疾病已经成为我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类主要疾病。本文通过对2005~2009年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3405例出院精神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了解精神患者住院费用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以便控制医疗费用上涨、降低精神患者负担、解决群众看病贵等问题,以及为医院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005~2009年住院患者。所收集的数据用SPSS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住院患者一般情况

本次共收集数据资料3405份,其中2005年552份,2006年616份,2007年713份,2008年745份,2009年779份。男性占52.4%(1784例),女性占47.6%(1621例)。平均年龄(46.8±11.1)岁,其中30岁以下的占7.5%(258例),31~40岁的占21.2%(723例),41~50岁的占35.7%(1215例),51~60岁的占25.4%(865例),61岁以上的占10.1%(344例)。公务员占1.0%(34例),企业单位职工占52.1%(1775例),事业单位职工占5.9%(202例),农民占10.5%(356例),个体自由职业者占17.0%(579例),离退休人员占12.5%(424例),其他的占1.0%(35例)。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占0.9%(30例),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占0.3%(11例),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占1.8%(60例),精神分裂症占77.3%(2631例),心境障碍占13.3%(453例),神经症占5.0%(169例),应激相关障碍占0.2%(8例),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占0.2%(7例),精神发育迟滞占0.6%(19例),其他精神障碍占0.5%(17例)。住院费用支付方式中公费占40.5%(1380例),医疗保险占34.9%(1189例),农村合作医疗占3.9%(134例),自费占20.6%(701例)。

2.2 住院费用情况

2.2.1 住院精神患者每人次平均费用情况

见表1。其中2005年与2006年日均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年份之间日均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不同性别住院患者费用情况

见表2。

2.2.3 年龄与住院费用的关系

见表3。

2.2.4 疾病种类与住院费用的关系

见表4。

2.2.5 支付方式与住院费用的关系

住院总费用以公费支付的患者均高于以其他方式支付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他支付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日均费用方面,以农村合作医疗支付的均高于以其他方式支付的患者,以公费方式支付的要高于以医保、自费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以医保支付方式的与自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影响每人次日均费用的多因素分析

考虑到住院时间在住院费用影响较为复杂,加之又为偏态分布,因此取对数每人次日均费用为因变量,以年龄、职业、患病种类、住院时间、支付方式等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分析

从近5年资料看,来我院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人次逐年增加,但住院天数逐年减少,而精神疾病患者的出院好转率和临床治愈率也在逐年增加,表明我院诊疗技术在不断提高。住院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其中40~50岁这个年龄阶段人数最多。从业性质方面以企业职工为主。患病种类方面以精神分裂症为主,而其他病种较少,一方面说明精神分裂症是我们防治的重点;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住院病种的相对单一性。

3.2 住院费用情况分析

近5年来,每人次住院总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年平均工资为26404元[2],据此计算,当年每人次住院总费用占其收入的21.8%;此外考虑到精神疾病患者的劳动能力及失业情况,其住院费用所占年收入比例会更大。但从日均住院费来看,远远低于同级别综合医院的费用,仅为110元左右,每人次日均费用虽在缓慢增加,但抛除物价等因素,上涨幅度有所减缓。住院费用以西药费、治疗费和床位费为主,占患者住院费用的75%以上;而诊疗费仅为169.1元,大型设备检查费和手术费几乎没有。因住院天数缩短,住院总费用上升的速度大大减缓。

从住院患者性别来看,虽然男性多于女性,但女性在除化验费和护理费与男性无差异外,其他费用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与有关报道不一致,可能与地区差异和调查手段有关[3]。

从年龄阶段来看,30岁以下的患者最少,到41~50岁这一阶段住院患者达顶峰,以后迅速减少,而60岁以后锐减,说明患者存活亦随年龄递减,但速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死亡速度。41~50岁的患者日均住院费用最低,60岁以上的费用最高。总体来看,60岁以下患者,相邻阶段的日均住院费用差异不大,但均大大低于60岁以上的患者。

从疾病种类来看,精神分裂症患者占绝对优势,总费用相对较高,说明它是造成住院费用的主要负担。

从支付方式来看,公费医疗者明显在费用方面高于其他就医者,这与本身的医疗保障条件有关,由于费用不用自己支付或自己支付比例很小,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资源。而以农村合作医疗支付的日均费用明显高于其他,可能是因为现行有关政策造成的,到省级医院就诊报销比例远远低于在当地报销的比例,致使到省级来就医者多危重患者,而且在病情初步控制后,因经济等压力,多尽早出院,住院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使日均费用明显增高。

从影响每人次日均费用的因素来看,住院时间长短对其影响较大,住院时间短的相对花费较高,这可能是因为住院前一段时间要进行一系列常规检查,加之治疗多,故费用高。而住院时间长的,多数为维持康复治疗,病情相对稳定,检查化验和治疗费相对较低,由此产生了住院时间越长,每人次日均费用越低的现象。职业方面,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相对较高,可能与其本身经济条件较好、用药一般都选副作用少的新药有关。60岁以上的较高,可能与其合并躯体疾病,需要的治疗和护理相对较多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每人次日均费最少,这与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疾病,诊疗技术成熟,病程长有关。这些影响因素中,以不可控因素为主,因此,降低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费用的关键是促进不可控因素向可控因素转变,并积极控制可控因素。

4 建议

4.1 加强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截至2005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仅为30%左右,精神卫生知识的匮乏使得社会上还普遍存在对精神患者及家属的歧视,甚至对从事精神卫生职业的人员都另眼相看。90%以上的精神疾病患者都是在综合性医院辗转多次才来我院治疗,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也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要加强宣传,大力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诊疗效果、减轻患者负担。

4.2 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大力增加经费投入

一般来说,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国民收入在政府部门的分配比例应减少,但我省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加之政府主导经济模式使得投入到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医疗行业的资金严重不足[4]。而对精神疾病防治投入就更少,加上精神患者住院费用又很低,远远不足弥补医疗成本。每人次日均住院费用仅为108元,甚至低于普通宾馆的标间费;即便这样,由于住院精神患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医疗保险又不健全,许多患者都得不到治疗,其中能住院治疗的仅占需要住院治疗的30%左右。因此,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政府要加大对精神专科医院的经费投入。

4.3 加强医疗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医疗资源利用存在不公平现象,因此要加强医疗制度的改革,强化其社会公益性,保障人人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结合精神患者这一群体的特殊情况,这就是他们大部分为青壮年,患者劳动能力丧失不但让家庭失去主要经济来源,而且因病求治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许多家庭因病返贫,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精神病患者不但给家庭带来不幸,也成为社会的负担,一些无家可归的精神病患者甚至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不断制造社会不良事件。因此,政府对他们应给予照顾,提高他们就医治疗的保障水平,并协调多途径予以救助,充分体现医疗卫生救死扶伤的社会公益性。

4.4 强化社区建设,健全防控网络

精神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治疗等特点,借鉴国外防治经验,要大力引入社区防治措施,不断充实基层力量,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减少患者花费。此外,患者在社区进行康复,能更好地回归社会。改变目前以住院治疗为主的模式,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4.5 提高诊疗水平,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诊疗水平,能尽快控制病情、缩短治疗时间。而住院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患者的花费,此外加上非医疗费用、住院时间越长,总成本越高,缩短住院时间对减轻患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加强医院有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齐小秋.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报告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

[2]倪化桥,薛艳.2008年山东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情况分析[J].山东统计,2008,3:23.

[3]娄振春,吴锐源.3952例精神病患者住院费用调查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9,(1):48.

肛门直肠疾病患者的麻醉后护理 篇8

1 全身麻醉护理

(1)一般护理:手术后患者回到病房,护士应立即协助将患者搬至床上,动作要轻稳。全麻患者应取平卧位,头转向一侧,便于呼吸道护理。同时测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并记录。当面点清液体、输血量及各种药品,检查引流管及导管的通畅,检查伤口有无渗血。(2)全麻患者应备清洁盘1个,内放开口器1个,舌钳1把,纱布若干块,另备氧气、吸引器等。(3)保持呼吸道通畅,全身麻醉后或麻醉中辅助药物应用过多,或用量过大,均会致患者延期苏醒,为了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患者置于侧卧位,插入咽或鼻咽导气管。每10~20min需要检查周围毛细血管床的反应、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湿润度等,观察呼吸频率,有无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呼吸急促、表浅、紫绀、鼻翼煽动和呼吸衰竭。气管内全身麻醉后要注意有无喉头水肿、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者应面罩给氧。注意呕吐,发生呕吐后立即清除口腔内呕吐物、防止误吸。长期不清醒者,检查瞳孔反应、大小、脉搏与呼吸的变化。(4)全麻患者在苏醒过程中要经过兴奋期,必须妥善护理,防止发生坠床。要防止患者扯去敷料或拔掉治疗插管等。(5)小儿全身麻醉未清醒前,取头低足高位,侧卧45°,每隔2~3h更换体位1次,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与体温,注意防止呕吐、误吸,监测护理直至患儿完全清醒为止。

2 腰椎麻醉护理

(1)做思想工作,取得患者配合。(2)体位:腰椎麻醉、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去杭平卧位6h左右,以免引起头痛,每2h测微血压、脉搏、呼吸与体温1次,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防暑。待患者血压稳定后,方可酌情改变体位。总之,任何体位都要使患者感到舒适。(3)伤面的观察:术后应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伤口有无感染等情况,伤口渗血、渗液要及时更换敷料,加压包扎,注意丁字带的松紧度。如果因为腹带包扎过紧出现呼吸困难或急促时,应先检查腹带松紧度,给予适当调整后再继续观察。

3 局部麻醉护理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心脑血管疾病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因起病急, 病情重,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极大, 是否能用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 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很大, 现分析如下。

1患者的心理动态

1.1

恐惧、焦虑、情绪低落、对陌生环境的影响, 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 还有各种仪器的使用时发出的震动声, 如:血压的测量, 心电图的检测, 输液, 采血等等, 再加上突发的症状, 如:疼痛, 胸闷, 肢体活动不灵活等等, 患者出现烦躁, 不安, 紧张, 焦虑, 恐惧。

1.2 心理变化。

有的患者不爱说话, 恐慌, 想通过医生与护士的表情, 语言来观察猜疑自已所患疾病的轻重, 错误的想法, 整天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之中, 因此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3 心理的依赖性。

患病后, 体力不支, 需要别人的帮助, 时间长了, 就形成了依赖性心理, 特别是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 活动以后有胸闷、气短, 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 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 在家人的细心照顾下, 往往错过了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好时机, 更有个别的患者病情反复发作, 而表现出对药物和对医院产生了依赖性。

1.4 任性的患者。

特别是自尊心很强的患者, 患病后, 以自已为中心, 需要家人和医务人员的特殊照顾, 所以稍有一点不甚, 便会不配合医生治疗和在饮食上受到影响。

1.5 求生的心理状态。

人患病后, 求生欲望特别强, 总希望能尽快的得到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希望最好的医务人员为自已服务, 希望在短时间内得到满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1.6

性格特别的患者心理动态, 如:孤僻、怪异的心理, 有些患者, 特别是丧偶, 子女照顾不周或经济困难的患者, 因长期一个人生活, 缺少亲人的关心, 没有家庭的温暖, 患病后那种脆弱无奈的表情, 会使患者出现孤僻, 不爱说话, 心态异常的心理。

1.7

心态异常, 就有很多不良症状的频发出现, 如:抑郁悲观, 绝望, 有些老年患者, 因各种脏器功能出现减退, 患病后涉及多个系统并发症特别多, 病情久治不愈, 而且易反复发作, 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连累患者家属, 漫漫的患者就失去治疗的信心, 情绪就会变化, 如:易怒、烦躁、不安、焦虑等等, 表现出一种无奈的绝望感。

2心理护理

2.1

对情绪不稳焦虑的患者, 应给予心理上的安慰, 各项检查和技术操作动作耍轻柔, 耐心向患者解释各种检查及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要有家人护理陪伴, 及时解除患者的焦虑, 恐惧等不稳定的情绪, 解除患者痛苦。

2.2

对疑心重的患者, 护士在为患者处置或交谈时应表现的大方得体, 常与患者交流, 及时解除患者的疑问, 做到有问必答, 达到患者满意。2.3 对于依赖心理的患者, 在对患者病情充分的了解下, 随时提供合理化建议, 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 嘱其要适当的活动, 要以身体适宜为最佳;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为其说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要用成功的病例了来感染患者, 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对病情易反复的患者, 为患者讲解易发病的机理, 症状及各种应急治疗方案, 使患者对病情要有充分的了解,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配合治疗。

2.4

任性的患者, 应尽力顺从患者的想法, 维护患者的自尊心, 要耐心的与患者沟通, 要以良好的心态和轻松的动作来为他们服务, 经常与患者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帮助患者解除疑问, 及时与其家属沟通,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 有助于病情尽快恢复。

2.5

对于求生欲望强的患者, 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 耐心的为患者解除所有的心理疑虑, 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 每次检查及治疗的目的, 尽可能的让患者满意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

2.6

对性格特别的患者, 需要护士更加耐心、诚心, 经常接触患者, 常与患者交谈, 提供适当的帮助, 使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 家庭般的温暖。

2.7

对心态异常的患者, 对抑郁悲观绝望的患者, 更需要亲人般的关心和密切的配合, 使患者感觉他存在的重要性, 家庭的幸福所在, 家庭离不开他, 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 勇敢的面对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肛门疾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 篇10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患者术前有恐惧、紧张心理, 害怕手术疼痛, 担心手术的效果, 能否出现术后大便失禁、肛门狭窄等后遗症, 常表现出焦虑、失眠等。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 护士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主动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治疗的过程中都采取哪些相应的止痛措施, 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 配合临床治疗。

1.2 术前准备

①皮肤准备:术前会阴部清洗, 常规备皮;②灌肠:术前用0.5%肥皂液清洗灌肠;③饮食:术晨给高热量、易消化、半流质饮食, 不食蛋、奶类食物。④术前给予镇静剂。

2 术后护理

2.1 观察病情

2.1.1 肛门直肠血管丰富、且手术多采取开放性切口, 易出血, 所以术后必须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手术创面有无出血、渗血, 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内痔结扎、缝扎术, 术后7~14 d为脱核期, 易引发大出血, 故应指导患者避免剧烈活动, 减少或降低大出血的发生。

2.1.2 肛门直肠是消化道末端, 具有丰富的末梢神经, 故肛门部手术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因此根据不同情况, 我们采取静脉置入止痛泵、口服止痛剂、肛门内置入止痛栓等方法, 可有效的缓解术后肛门疼痛。

2.2 饮食 指导患者术后进行柔软、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防止便秘。

2.3 排便 患者术后因担心排便会引起肛门疼痛或创面感染, 常减少饮食, 控制排便, 护士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一般患者术后第2天晚开始服缓泻剂, 使大便松软易排, 而肛裂术后的患者不应服缓泻剂, 以保持成形大便, 起到自然扩肛的作用。术后第1次排便前, 给予甘油灌肠, 润滑肛管、软化粪便、防止和减轻排便时引起的疼痛, 同时还要指导患者排便时不宜久蹲或用力过猛, 以免腹内压增加, 引起脱核出血或水肿, 影响创面愈合。

2.4 坐浴 每日早晚用本院自制中药洗液坐浴, 坐浴不仅能促进肛门部血液循环, 防止创面水肿, 促进炎症消退, 而且能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 减轻疼痛, 预防和治疗尿潴留。坐浴水温39~45℃, 时间10~15 min为宜。但内痔脱核期, 缝合切口没拆线的患者不应坐浴, 以免引起出血或感染。

2.5 换药 每次排便后应坐浴, 清洗、消毒、换药。换药前肛门局部喷雾自制止痛剂, 保留2~3 min, 换药时要注意观察手术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手法要轻柔, 药条要上到手术创面的基底部, 避免创面出现假性愈合, 肛周脓肿应保持切口引流通畅, 及时更换无菌敷料, 对肛瘘挂线术的患者应注意胶线的松紧, 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并随时与经治医生保持沟通。

2.6 术后活动 患者术后1周内, 需卧床休息, 取侧卧位, 可使肛门肌肉松弛, 以减轻疼痛, 利于创面愈合。1周后, 可指导患者离床活动, 可提高食欲, 促进肠蠕动, 以防止便秘。

男科疾病患者 篇11

否认肝炎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无家族性遗传病、传染病史,无冠心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界不大

窦性心律

心功能I级(NYHA分级)

PCI术后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腔隙性脑梗死

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症

高脂血症

高尿酸血症

抑郁伴焦虑状态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

双膝关节骨关节炎

入院治疗:密切监测血压及血糖,持续低流量吸氧;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积极安抚患者情绪;美卡素80 mg,1次/d;拜新同30 mg,1次/d,降压;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晚;倍他乐克片12.5 mg,2次/d;舒降之40 mg,1次/晚。同时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给予希刻劳0.25 mg,3次/d,抗感染治疗,沐舒坦30 mg ,3次/d,化痰治疗,给予左洛复50 mg,1次/d,口服,进行抗抑郁治疗。

1周后(2012年2月20日)停用抗感染及化痰药物;2月24日患者血压、血糖控制平稳,病情稳定,准予出院。

根据《应用中国冠心病政策模型预测中国未来心血管病流行趋势》的数据显示,2010~2030年,由于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增长,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上升幅度将超过50%,血压、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的增长趋势导致心血管的发病人数将额外增长23%。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在2030年,中国心血管病患者将增加2 130万,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将增加770万。注意精神心理因素的潜在作用,尤其是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系统对心血管疾病转归的影响,并提出干预建议。

精神心理因素在心脏病发生发展上起重要作用,心脏病和精神心理疾病目前均为高发性疾病,现代医生需要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病理生理学特点以及抗抑郁治疗和高血压、冠心病之间的风险关系。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抑郁焦虑的重视,鼓励患者在疾病控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分析本文患者,老年女性,入院主诉看似简单,实则症状繁杂,存在多种伴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多脏器损害;此次发病与入院前呼吸道感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有关。治疗中矛盾较多,需平衡因素多,并且患者在入院时用药种类较多,自觉胃肠道负担较重。如何抓住治疗的主要矛盾,简化优化治疗方案,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内科疾患的诊疗非常重要。患者睡眠差,烦躁不安,有抑郁焦虑病史,入院后评估为中度抑郁伴焦虑状态。在该状态下会导致临床症状加重,血压不稳定,同时血糖波动,除高血糖外,临床还容易发生低血糖。初步治疗方案为在控制血压、血糖基础上,联合冠心病基础治疗,去除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应用抗感染同时加用抗抑郁焦虑治疗,并帮助患者调整睡眠。

尽管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对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更小,安全性较三环类药物高,但由于从肝脏P450酶代谢,与某些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在老年人中应用应从小剂量开始。老年人肝、肾代谢减慢,合并用药较多,不良反应易较年轻人明显。还应注意到该类药起效慢,一般2周开始有效,部分患者因服药后感到乏力、恶心、头晕而放弃治疗。多数情况下,SSRIs安全有效应作为首选,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具体方案。

目前迫切需要开展针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慢病的系统管理治疗,做到能够及时识别、恰当处理,让患者得到最有效、最全面、最准确的治疗。同时经积极开展老年心血管患者共病精神心理问题的研究,为科学规范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注:由于版面限制,参考文献已略,如有需求,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编辑:张宏娟)

“PCI网络学院”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会隆重召开

3月3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主办,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支持,北医仁智网络科技公司承办的大型公益培训项目——“PCI网络学院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会”在广西南宁隆重召开。

“PCI网络学院”以“预防为主,循证指导,规范诊疗”为主题,计划于2012年3月至12月,分4期开展该项目。通过现场会加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对全国100所大型医院,3000余名心血管医生,开展关于介入诊疗规范化管理和经验分享的培训活动。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已被医院确诊为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100例为调查组, 男女性别随机, 年龄为25~50岁, 病程1~3年;同时选择100例消化系统健康的社会志愿者为对照组, 男女性别随机, 年龄25~50岁。

1.2 调查方法

制作调查需要的表格。填好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 其中包括病程、年龄、心理环境等信息。做出调查对象统计表 (1) 和抑郁自评表 (2) , 统计各项指标的人数, 以及不同抑郁程度的人数。

1.3 评价标准

总分小于19分, 为无抑郁;总分50~59分, 为轻度抑郁;总分60~69分, 为中度抑郁;总分在大于70分, 为严重抑郁。

2 结果

本次调查中, 调查组男性患者45例, 女性患者55例, 25~35岁的患者共36例, 36~45岁的患者24例, 46~50岁的患者40例;对照组男性52例, 女性48例, 两组调查对象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调查组内无抑郁患者30例, 轻度抑郁者25例, 中度抑郁者16例, 严重抑郁的29例;对照组内无抑郁63例, 轻度抑郁18例, 中度抑郁13例, 严重抑郁人数6例。可见, 健康人群的心理抑郁程度远远低于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人群的抑郁程度 (表2) 。

3 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心理抑郁的例数多于普通健康的人群, 且抑郁程度也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抑郁程度与身体机能的损坏以及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是有密切关系的。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由于长期遭受病魔的折磨, 首先感官上受到负面的刺激, 加之病痛引起的不适感, 会加剧患者的负面情绪。生活满意度也因此降低。若长期处于这种状态, 患者便容易出现暴怒、紧张、焦躁不安等, 造成情绪起伏不定, 负面情绪逐渐累积, 使人体免疫机能降低, 造成亚健康。

人类的心理机能和身体机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患有疾病的患者, 其心理状态通常都会比健康人差很多。这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愈, 还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怎样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 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是非常重要的。权威研究表明,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与环境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3]。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 心理学治疗法在医学领域上逐渐被广泛关注, 同时, 相关部门对患者精神健康也开始高度重视。生理机能障碍给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并对患者的家庭、工作和学习带来相对较大的影响, 且精神状态不佳也会引起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发生不良反应, 从而出现恶性循环。进而出现内分泌失调、肠胃功能变差、失眠多梦、肝火旺盛等一系列反应。因此, 时刻关注患者的精神状况, 出现问题尽快调节是治疗该类患者的首要任务。为此, 医生应尽量不让患者产生怀疑、紧张、抵抗、恐惧、忧郁退缩、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 在疾病正常治疗过程中, 适当加用一些抗负面情绪的药物以辅助治疗, 帮助患者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

摘要:目的 分析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已被医院确诊为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100例作为调查组, 另外选取消化系统十分健康的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 同时做问卷调查, 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心理抑郁要比健康人群心理抑郁例数多, 同时抑郁程度上也高于健康人群 (P<0.05) 。结论 心理状态与身体机能是相辅相成的, 身体机能的损坏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增大, 从而引发抑郁症的产生。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心理状态,健康,情绪因素

参考文献

[1]杨建雄, 张忠民, 焦静, 等.心身医学视角分析下的疑难杂病[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 7 (1) :34-35.

[2]赵莲, 沈守荣.消化系统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辩证关系[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10, 31 (7) :56-57.

上一篇:采油工艺下一篇:设计类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