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的会计监督(精选12篇)
小企业的会计监督 篇1
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深化改革阶段, 众多的企事业单位已经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但绝大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与当前的经济形态还不匹配, 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在财务管理方面则表现为缺乏监管体制、违法乱纪行为频发, 严重得损害了企业和员工的利益, 同时扰乱了会计秩序, 阻碍了国家财会管理工作的开展。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快速有效得解决, 必定会对市场经济环境和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会计监督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企业内部各项财务工作能够在会计政策法规下合理有序的进行, 所以会计监督工作是否到位不仅关乎企业的收益, 还会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由此可见, 企业必须加强会计监督管理工作的研究。
一、会计监督的含义及企业进行会计监督的目的
会计监督是指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和相关财会人员根据会计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通过记录、核算、分析、核查等方法对企业各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管的一种财务管理手段。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国家财会体系赋予企业内部财会人员的一种监管手段, 这种权利的行驶不受企业的约束, 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负责任的财务职权。会计监督与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共同构成我国的财务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的最基础环节, 为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提供依据。所以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监督工作时应站在全局发展的角度, 不应因企业内部决策和管理者的意愿而发生改变。
企业进行会计监督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监管手段使企业内部各项财务工作符合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的要求, 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 从而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利益, 维护国家合法权益。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契约之下, 为了保证经营活动中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杜绝贪污腐败、减少浪费行为等, 需要对契约各方的责权利做出严格的要求。企业的会计工作正是通过财务数据来反应契约各方责权利划分的一种有效手段, 如果人为的通过会计手段向契约的任何一方偏私, 就会导致利益分配的不均, 这也正是徇私舞弊的一种手段。所以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 会计监督的目的就是向契约各方合理的分配收益。不少企业人为的进行会计监督的弱化, 就是为了规避会计监督合理分配的作用, 并从中获得非法利益。由于会计监督的作用始终需要人为操控来实现, 这就给监管带来了无限的延展性, 不光要对会计工作本身进行监督, 还要对行使人员进行监督。
二、企业弱化会计监督的原因
( 一) 企业会计监督意识不强
意识决定行为, 企业通常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市场的开发、财务的核算、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销售与服务上, 从主观意识上对会计监督工作不够重视。企业内的会计从业人员由于供职于企业, 在企业投资人不注重会计监督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很好的坚持原则, 导致会计监督工作执行不到位。
( 二) 内外部监督体制不健全
首先从企业内部来看, 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内部控制体制, 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监管制度, 但执行力度不够, 监管不到位, 导致营私舞弊频发, 并且没有相应的处罚机制, 让不法人员有恃无恐。其次从企业外部来看, 分为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两部分, 社会监督主要是社会团体或个人通过企业公示的各项财务信息的对企业实施监督, 股民联名举报五粮液虚假财务报表就是社会监督的有效实例。政府监督则是根据各项会计法规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过程。政府监督虽然具有法制性和强制性, 也是最有效的监督手段, 但是它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 我国企业数量庞大, 各地的财政管理部门人员数量有限, 无法对所有企业进行一一核查, 导致监管的缺失;第二, 现有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缺乏对“人”的监督管理办法, 致使不少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监督工作上执行不力;第三, 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 企业也随之不断发展, 不少法规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 对于新问题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出现监管空白。
( 三) 利益的驱使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利益最大化, 不少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择手段, 完全忽略的企业的长远发展。从企业所有者来看, 在利益的驱使下, 致使财务人员进行财务造假, 以期获取更大的收益。从企业管理者来看, 企业所有者通常雇佣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同时向其下达任务目标, 不少管理者为了使财务报表好看, 不惜进行数据伪造, 或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业绩的提升, 保证自己能够向上级“交差”。以上这些行为都是人为的弱化企业的会计监督, 目的是获取非法所得。
( 四) 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财务管理人员是会计监督管理的主要实施者, 财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是否能执行到位。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处于 “有数量、无质量”的状态,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获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管理能力低下, 工作过程中唯领导命是从, 不能坚持原则, 或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在利益面前放弃了会计人员的尊严, 帮助不法分子进行财务造假, 中饱私囊。导致企业和员工蒙受损失, 扰乱正常的会计秩序, 危害了市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三、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 一) 统一思想, 增强企业全员会计监督意识
从法律层面来讲, 对企业实施会计监督是有强制性的, 所以会计监督意识本身是一种法律意识的体现。管理者对企业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全员的意识, 所以首先要从管理者着手, 充分了解国家对企业会计监督的各项规定, 知晓各种财务造假的方式和手段, 明确会计监督与企业长远发展的关联意义。从而能够在管理过程中严格要求, 加强监管, 使会计监督行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会计人员也就不必面对领导者与政策法规之间的矛盾。同时还应对企业全员展开会计监督重要性的教育, 敦促全员形成法律意识, 共同参与到会计监督工作中来, 实现企业内部的思想统一和全民监督。
( 二) 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督体制
首先从内部角度出发, 企业除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制外, 还应建立实施监管体系, 监督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施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负责人在会计监督工作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支持会计监督工作, 监督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 不能干预会计监督工作的具体执行。财务部门负责人是实施会计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主体, 监督方法、监督流程和监督内容等都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 并对监督结果负责任。只有明确了企业负责人和财务部门负责人的责权划分, 才能保证会计人员完全在法制范围内开展会计监督工作。其次从外部角度出发, 企业和国家都必须重视外部监督体系的建立。第一是充实各地财政部门员工队伍, 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提高监督检查的覆盖率;第二是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不留监管死角, 保证所有会计行为都有法可依;第三是顺应时代发展, 不断修正和更新会计法规, 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监督管理手段, 使之与市场经济的变化相适应。再次是各个职能部门与企业会计监督紧密结合, 各地财政部、工商部、税务部、审计部相互协调、充分配合, 构建无缺漏、无死角的全面会计监督体系。
( 三) 加强法制教育, 建立信用评价机制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和企业管理者的会计法规教育, 并由他们再对企业全员进行教育。会计法规是约束企业各项会计行为的主体, 财政部门应当依据各项政策法规加大不良会计行为的查处力度, 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 要求其立即整改, 并进行整改后汇报。对于已经危害到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的,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处罚。同时对于屡教不改的企业进行媒体曝光, 体现会计工作的严谨性。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在企业进行工商注册的同时, 录入企业的各项信息资料, 并针对企业日后经营过程中的会计行为和职能部门审查结果进行登记, 逐渐形成完整的信用信息档案, 对于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税费减免, 对于信用较差的企业加大其审查力度, 帮助企业整改。信用评价体系除针对企业外还应纳入对财会从业人员、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的评价, 评价方式与企业相同, 一一对应的建立信用档案, 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可以根据信用档案聘请或选用这类人员和机构。
( 四) 建立培训体系, 重点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实施会计监督工作的质量。从职业道德层面来讲, 良好的道德标准和职业素养能够促使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很好的坚持原则, 能够保证按规行事, 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从能力水平来讲, 只有具备丰富的财会知识和实际管理经验才能做好会计监督工作。介于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各企业必须加强会计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采用内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内部培训主要是由财务部门负责人来进行, 针对部门内部人员进行思想道德和技术水平的教育。外部培训是通过聘请专家、参加学术研讨会、向先进的企业学习管理经验等方式来丰富员工知识, 开拓管理视野。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强化会计监督工作是顺应市场经济改革、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持国家财政秩序健康运转的有效途径。企业进行会计监督首先要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 提高监管意识, 分清责任主体, 同时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督体系, 加强法制建设, 建立惩罚机制, 吸引和培养高道德水准、高能力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 从而保证会计监督在企业中的有效实施。为企业实现永续经营和国民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秀芳.强化会计监督与加强内部控制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02) .
[2]黄少曼.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2) .
[3]王桂霞.论企业如何加强会计监督[J].商场现代化, 2014 (32) .
[4]潘荣标.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4 (35) .
小企业的会计监督 篇2
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提高和进步,小型企业的会计监督也逐渐有了整体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不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社会实践上。现在老旧的会计监督方法已经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一、小型企业的特点
小型企业有利于为社会提供多种产品。在生产中,高、大、精、尖的产品,一般是由大型企业生产的,除此之外的产品则是由小型企业生产的。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缓冲器的作用。在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由于小型企业可以迅速地转移生产经营领域,从而吸收夕阳产业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时所带来的冲击,帮助维持社会就业、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的稳定。
二、小型企业的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即会计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对特定会计对象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监督不但是会计制度的基础,也是经济制度监督的重要元素。在小型企业中,经营分散、业务繁杂,会计监督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中,会计监督的主要目标对象和监察内容是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的具体职能包括以下几点:
(一)监督检查本单位的.各项会计资料,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精确性和合法性,其中包括会计凭证、财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
(二)监督本单位的各种资产和资金情况,保证其完整性并确保资金、资产的合理使用。
(三)监督各项财务支出和收入,保证其符合财务法规和制度的规定。
(四)监督检查本单位合同、财务计划和其他与财务有关的经济活动,保证经济活动的运行和管理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五)监督经济活动的成本支出,保证以最少的投入生产最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达到资金的最有效利用。
(六)监督单位的利润和效益,并监察利润的分配情况,保证按照规定合法上税,同时也保证利润分配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会计制度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三、小型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问题
会计监督这一会计基本职能,对于维持小型企业的正常经济运转,反映小型企业的运营和效益状况,推动小型企业进步和良性发展等方面都有特别的功能和效果。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监督的作用一直被管理者重视。
而在具体经营活动中,特别是小型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会计监督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真正职能和作用。小型企业的会计监督职能呈现弱化趋势,是小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难解的课题。会计监督的具体弱化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经济凭证和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财务凭证的管理混乱是小型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极严重的问题,导致会计工作的难以执行和无法监督。
小型企业领导忽视经济法规,会计无法监督。这种情况使会计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无法有效行使职能和权力,也让会计工作失去独立性,导致会计监督的职能失效。
小型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完善,监督的内部职能实现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小型企业歪曲了经济开放政策的正确意义,让管理工作处在低效甚至是无效状态,使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缺失、责权混乱,导致会计监督无法进行,高度弱化其监督效果。
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松弛。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单位和企业片面理解搞活开放的政策,放松甚至放弃了管理工作,导致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致使会计监督无从人手,大大削弱了会计监督职能。
四、小型企业会计监督的职能的发展方向
会计实现的作用是职能的外化,也是内在职能在特定条件下的转化。会计监督提供的信息具有连续性、系统话、全面性、综合性的特点,不仅能反映出具体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的变化及经营成果,还能以货币的形式再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小型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很大的方便。
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工作中,财务会计能够通过编写定期财务报表,揭示一个小型企业的财务及变更情况和最终经营绩效,也可以通过对这份财务报告的分析,肯定成果、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会计监督可以为经济决策搜集数据、作出信息预测,建立发展目标,并通过讨论选择最佳方案。粗略统计,小型企业在世纪经营管理中所需信息的70%以上都来自以会计监督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在小型企业的决策过程中,会计工作只是为经济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并不能取代经济决策。
预测前景,小型企业为了确定合适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必须搜集大量信息,包括当前和以往的。通过分析会计财务报告中具有预测价值的历史信息,可以预测小型企业的经营前景。特别应提到的是,我国在建全制度的过程中,明确规定在财务报表以外的其他财务报告中应当包括预测信息。
参考文献:
[1]于中一.基层财务管理与会计监督实务全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杨红梅.浅谈会计监督职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
关于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会计监督体制;会计法律体系;企业内部监督;独立监管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4-0049-04
1 背景概述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的生产经营主体在其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因此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其作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所以加强企业会计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保障。然而,目前我国在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中都尚存问题,无法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完全真实反映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情况,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就要求国家、社会和企业这三方合力加强会计监督,完善内外部监督体系,积极探索能够发挥出会计监督作用的途径。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职能互为补充,企业通过会计监督对会计核算的过程进行控制。借助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找到企业在会计监管方面的漏洞,才能保证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真实完整的。
本文通过对企业会计监督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探索更加创新的、有效的会计监督方法,以完善整个会计监督体系。
2 会计监督的含义及要素
2.1 会计监督的含义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一种职能,在我国经济监督体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会计法》对会计监督的定义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验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会计机构及人员正当行使的职权,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的一种最直接、最重要的监督手段。
2.2 会计监督的要素
会计监督的要素主要有五个,分别是会计监督目标、会计监督主体、会计监督客体、会计监督方式和会计监督依据。具体来讲,会计监督的目标是针对企业财产的安全及经营的合法合规性而言的,注重风险的防范。会计监督主体包括有权对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的人员或机构。会计监督客体即承受会计监督行为的对象,主要包括具体会计行为、人员和机构。
会计监督方式指会计监督主体在进行会计监督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会计监督依据包括国家颁布的《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以及其他会计制度、法规和规范。
这些要素都是企业会计监督过程中的关键点,如果在这些关键点上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会计监督出现漏洞。
3 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3.1 我国会计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3.1.1 外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①社会监督
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对委托单位进行的审计。委托单位应该向受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本单位真实的会计信息资料。注册会计师的鉴证使单位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增加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程度。客观独立是注册会计师应始终坚守的原则也是注会审计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仅发展了三十多年,据统计,截至2013年1月我国通过注会考试的人数约16.6万,其中执业注会约9.8万人。然而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具的财报显示,2013年其会员人数突破36万人次。相比之下,我国注会基础还比较薄弱,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作为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为了获取更多的业务,某些会计师事务所便以低价格吸引客户。较低价格的代价便是较低的审计质量,从而导致企业会计监督出现外部漏洞。更有甚者,与客户合谋,向公众提供虚假的审计报表,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其次,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交易事项越发复杂多变,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内就会出现许多新兴产业,这对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来说也是一个考验。目前我国注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师事务所为节省时间和培训费用等无法及时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进行更新。
另外,社会公众及媒体是社会监督的补充力量。然而由于我国并未出台相应的鼓励举报企业财务造假、保护举报者以及对及时曝光财务造假的社会公众和媒体给予奖励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支监督力量在我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②政府监督
我国政府部门在对企业会计监督方面存在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监督部门由于各自部门利益的原因,所制定的监管标准各不相同,管理混乱。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财政、工商、税务、证券、审计等部门。
在确定职权之前未进行有效沟通协商,导致各部门功能出现重叠,对于这些重叠部分,职责很难分配清楚,就会出现企业会计监督不力的问题。一旦企业会计出现作假现象,相应的执法主体不明晰,会让违法企业钻了空子。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出台针对政府监督部门监督效力较低时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法律规范,这也是导致政府有关部门权责不对等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会计法》第25至29条明确规定了违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所应承担的法律責任。同时,《会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上为执法部门严格执法提供了依据,事实上的执行情况却并不是这样。
某些地方执法机构为了保护地方产业对当地企业的会计违规行为进行从轻处理,更有甚者进行包庇或者只进行形式上的监督而不采取严厉的处理措施。政府会计监督部门形同虚设,丧失了法律法规所应有的严肃性。
3.1.2 企业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内部监督主体的身份不独立。会计机构和人员作为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主体,在一方面要受到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和单位负责人的约束,如《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在单位会计管理中的责任。
会计从业人员应严格依据会计法律法规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履行好自己职权范围内的监督责任,并定期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另一方面,政企分开后,单位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也是由其负责人所掌握,这就造成了单位内部监督主体身份不独立的现象。在经济利益的强烈驱逐下,很难保证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完全真实。
内部审计局限于账务收支方面。相比于西方国家来说,我国的内部审计还很落后。1984年,我国首先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起内部审计制度。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而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制度多是出于公司内部管理需要,其内部审计属于经营审计,立足于整个企业各个方面长远发展的需要。在美国英国等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国家,内部审计也成为一种很成熟的行业。
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需要了解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方面。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多由会计人员兼职,不仅独立性无法保证而且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很多公司即使有审计部门也是形同虚设,很难起到加强整个企业监督管理的作用。
3.2 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尚不健全
会计法制建设滞后,会计监督弱化。根据《立法法》:“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由三大部分构成: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法律的效力最高,以下依次是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也是指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注册会计师法》对注会行业管理体制、考试及注册、事务所组织形式和业务范围、法律责任等进行了系统规范,为注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我国当前实施的会计行政法规有两部,分别是《总会计师条例》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了会计制度,包括会计部门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
从这些可以看出,我国现行会计法律还较少,立法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大多数补充规定是以文件形式出现的。缺乏系统完整、分类明确的会计相关法律。这种现象不仅使会计从业人员较难在企业会计监督过程中执行相应的法规,而且也使公众无法及时共享会计信息。具体到法律内容方面,在我国,与会计监督有关的法律条文仍不够健全,不利于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
相关配套法律和政策未及时更改。新会计准则已经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尽管如此,我国并未出台与其相配套的法律和政策。而且新会计准则的启用也没有影响到全部企业,某些企业仍然沿用传统做法进行会计管理。国家鼓励企业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2013),但是在《小企业会计制度》(2001)还没有命令废止的期间,名目繁多的会计制度使企业无所适从,这一过渡时期容易导致企业账务处理上的问题。部分企业始终守着旧方法,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这凸显了我国相关配套法律的缺乏。
会计立法的初衷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的法律监督,然而像这种新法旧法同时起作用的情况实际上削弱了法律监督的作用。另外,在会计监督过程中还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如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概念,两者在监督对象、监督手段上都不相同。
另外,会计监督的执法机构权责也应进一步明确。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还应该健全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否则不仅会影响企业会计监督,还会波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3.3 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欠缺。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当今及未来急需16类人才,而会计类专业人才位列第一。
事实上,大部分企业存在较低学历的会计专业人员甚至是其他专业人员兼职会计的现象。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得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无法保障。迅速变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会计工作愈加复杂。由于专业技术水平低,加上许多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由其占据会计职位实际上是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会计做假账、挪用公款等违法犯罪行为不胜枚举。主要原因是法制观念淡漠,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一些会计人员对于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不熟悉,使账务处理失去条理,产生虚假错账。
会计从业人员本应该把守好企业的财务大门,为各个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而现实情况下,許多会计或主观故意,将集体财产转入其个人名下,或迫于领导的压力,不能够坚守职业道德,与他人同流合污,至法律和道德于不顾,进行财务造假,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等。可见,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均有待提高。
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学能力跟不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产生的账务处理方法和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一方面需要企业组织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需要会计从业人员自己主动去学习,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而许多财会人员由于缺乏自学能力,跟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仍然使用过时的财经法规进行操作,无法保证企业在新环境下资金链条的安全,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4 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4.1 完善会计监督体制
4.1.1 社会方面,维护注会审计市场
目前,在社会监督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注会审计缺乏独立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分两步,首先要注意对注会审计市场的维护工作。其入手点就在其审计的独立性上。而保护注会审计独立性的关键在于改变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联系。
为此,首先应改革事务所的选用制度。事务所只需负责独立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而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决定审计费和程序。这样使事务所免于受经济压力影响而做出缺乏独立性的审计报告。
其次,应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力度。在众多的财务造假案件中,一家家会计师事务所被牵涉其中,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操行受到质疑。因此,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执业质量上的检查,有利于整顿整个注会审计市场的风气,杜绝企业会计造假现象。
尽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国会计学会在强化行业自律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两个组织在监督力量上实际还非常薄弱。
我国现在仍然需要一个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监察部门,对事务所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于经检查发现的违纪违规事务所,应立即严肃处理。同时,对做的较好的事务所进行表扬和奖励。
4.1.2 政府方面,建立监督约束机制
政府作为企业外部监督的一个主体,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针对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会计监督协同能力差的问题,应该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权利,避免重复性监督问题的发生。各个监管部门明确自身的监管重点,在保证各部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使各个职能部门的专业监督作用发挥出来。各监管部门应加强协调,定期对问题进行交流和汇总,防止因执法主体不明而让问题企业钻了空子。
同时,政府政务应该公开,建立社会评价机制,防止官商勾结。通过利用微博等新兴媒体,加强全社会对企业的监督,从而提高会计监督的有效性,使政府监督更加公开透明。
4.1.3 企业内部,加强内部审计建设
企业会计监督的重点在企业内部,首先,内部审计机构是不可缺少的。而我国现存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并不合理,审计机构和人员常常从属于财会部门,或者直接受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根据独立性和权威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与企业经营系统分开,隶属于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下,使其不受经济压力影响。
其次,各个企业,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都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重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职能。内部审计与监督应该贯穿供、产、销全过程,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财务领域。从全方位对企业进行监督管控,以整体的角度进行审计,才能使企业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另外,内部审计无法发挥作用的根源在于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所以要想加强企业会计监督能力,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或缺。而该制度的目标是实现法人治理,简单来说就是使企业的责、权、利实现有机结合。
其中,最终控制权属于企业所有者,股东大会决定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和目标,监事会对经营者行为和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经营者拥用经营权,同时承担经营过程中的部分责任。如此,使企业协调运转,在这种结构下,会计能够通过审核手段对公司治理结构中相关部门的权、责、利进行反应和监督。因此,企业应当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内部审计的建设。
4.1.4 组建独立的监管组织
实际工作中,由于我国的行业自律组织规范并不健全,审计人员的经济利益与企业密切相关,独立性无法保证。现在,我国急需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审核与监管组织来消除企业会计监督中的乱象。这种独立的监管组织是与政府和行业自律组织二者并行的独立第三方。
其资金来源依靠财政拨款或者自筹,没有来自被监管者的资金,因此该组织的目的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其独立性和权威性来自于公众信用和国家财政机关所授予的权力。该监管组织能够直接对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进行审查,确保企业会计监督的客观性与公允性。为方便公众进行监督和检察,应将检查结果公布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该监管组织应与政府监督、行业监督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只有多方联系才能提高企业会计监督效率。
4.2 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建设
4.2.1 按照现实需要修订会计法律法规
对现行会计法律法规如《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进行适当改进。企业会计监督最根本的依据是健全的法律法规,我国现行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仍然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建设。
例如,《会计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进行处罚。”这一规定并未同时规定法条竞合时的处理原则,即未明确规定违反多条法律法规时,具体由哪一个部门对违法行为进行何种处理。这就容易造成职权重叠,多头执法现象。
《会计法》作为一个系统的法律需要具体的实施细则,以满足企业实际经营的需要。要考虑到近年来出现的新兴产业在会计监督方面所特有的问题。另外,要进一步明确会计监督的执法责任和权限,建立公开、统一的行政执法程序,严厉禁止政府部门利用职权包庇违规企业。加大对会计造假企业的惩罚、赔偿力度。
4.2.2 根据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法律
由于企业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多元化,企业会计监督不能只以一部法律进行约束,在整个监督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配套法律予以保护。现实中,配套法律并没有及时制定出来以补充完善《会计法》,一些单位的会计监督因此出现了较大漏洞。例如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核算与传统会计核算存在很大不同,然而现行会计法律并没有专门针对网络环境下会计监督的内容。这就造成网络环境下会计监督保障的缺失。
4.3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单位及会计机构负责 人的监督意识
4.3.1 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应针对三个方面:
第一,要注重对会计法制观念的培养。只有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法制意识,才能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第二,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始终坚守职业操守、廉洁自律,同时要敢于对会计违法行为进行揭露,从根源上消除会计监督隐患。通过以上两方面,将法制的外在约束和道德的内在约束相结合。
第三,要培养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会计人员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最终使会计监督能够得到准确的执行。
4.3.2 提高单位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监督意识
对单位及会计机构负责人进行财经法规方面的长期的、强制性的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以使单位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熟悉会计法律法规内容,强化对会计工作的支持力度,提高其作为单位负责人和会计機构负责人的监督意识,同时可以加强对其自身的监督以减少会计人员受领导迫使进行会计犯罪事件的发生。
5 结 语
通过以上对企业会计监督弱化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监督还不完善,需要社会、政府和企业自身在不断加强监督措施的同时注重相互协调。
其中以注会审计为主的市场力量应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之下,保证其独立性,同时可以考虑建立新的独立监管组织;政府应着力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完善上的工作;企业自身则应注意内部审计制度和机构的建立以及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方相结合,建立起全方位的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未来企业会计监督应该向制度化方向发展,将监督责任明确。注重在会计监督的主体、内容和标准上创新,来弥补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上的缺陷,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会计学会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 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9
[2] 徐永利,韩艳.浅析现代企业监督体系的弊端[J].活力,2010(6)
[3] 刘忠熠.浅析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
(29).
[4] 刘懿,刘炜莎.浅议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会计监督体制[J].中国总会 计师,2009,(01).
[5] 万兰芳.论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02).
论企业会计监督的完善 篇4
一、会计监督的构成
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会计工作的监督, 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控制、督促, 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在我国, 会计监督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一) 国家监督
国家监督即政府监督, 主要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部门的职责权限, 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政府会计监督是以政府法定机构为监督主体所实施的宏观监督, 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及税务监督等类型。财政监督是财政部及地方政府各级财政依法对企业会计活动所实施的监督, 是最主要的国家监督形式。
(二) 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民间审计监督或社会中介机构, 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社会监督包括法定监督和非法定监督两种类型:法定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依法实施的监督, 监督目标由审计准则来设定;非法定监督的典型表现是群众监督, 《会计法》赋予了社会公众检查的监督权利, 但并未规定其监督义务。
(三)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 实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 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
二、企业会计监督现状
(一) 外部监督效率不高
外部监督滞后。我国已形成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外部监督体系, 但大多为事后监督, 事前、事中监督较少, 使得有些违法乱纪现象很难消灭在萌芽阶段。
外部监督未形成合力。各种监督功能交叉、标准不一, 加之分散管理和缺乏横向信息共享机制, 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
(二)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
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 达不到有关要求。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 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 对有关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 但却没有不敢造的报表, 没有不敢花的钱。
会计人员的各种利益受制于本单位。会计人员属于单位的普通员工, 会计人员的命运往往攥在单位领导的手中。为了个人的利益, 他们往往顺从领导意图办事, 面对不正之风不敢坚持原则, 甚至与违法乱纪行为的制造者沆瀣一气, 从而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三) 约束机制不健全
目前, 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 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 伪造会计凭证, 办理违法会计事项, 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 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 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
(四) 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
企业相当一部分单位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有的单位注意了本部门、本单位的制度建设, 却忽视了对下属二级单位的监督控制;有的单位的内控制度只停留在现金收支管理的低层面上, 没有将内控制度全面融入到物资采购、投资和各项资产管理等较高层次的管理上来。
企业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流于形式、有章不循。企业由于习惯于按经验和传统办事, 或考虑个人的利益, 对自身不利的制度消极抵制, 难以实现政令畅通。
三、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 加强法制建设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要不断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 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 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 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 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 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 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 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加强法制建设, 强化会计监督, 除了健全《会计法》之外, 还应修订相关的刑法、公司法等其他的法律法规配合《会计法》实施, 真正树立《会计法》在会计工作中的权威。
(二) 加强国家监督
赋予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一要把监督工作融会于财政收支分配管理的全过程, 建立跟踪反馈机制, 把握监督主动权。二要切实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 建立健全记账规则、核算手段等基础管理制度, 从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管理上来。三要把加强监管与帮助企事业单位完善管理紧密结合, 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四要完善法规, 严格执法, 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 把处理事务与处理责任人结合起来, 追究责任人责任, 彻底改变过去对违法违纪部门的对事不对人, 违法单位交钱了事, 责任人安然无恙, 违法问题屡查屡犯的局面。
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要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授权及部门职责分工, 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加强监督, 并与财政部门分工协作, 互通信息, 形成合力。同时应避免重复查账, 以免影响监督检查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形象。最后, 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 执法人员要不断学习, 提高业务水平和检查能力,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首先应全面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就必须从法律上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将行政权力的垄断保护改为政策、法律上的扶持。其次是注重培养注册会计师队伍, 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 建立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最后应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自身建设。加强职业道德观念和风险意识, 提高业务水平, 注重执业质量, 向企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 在社会上树立起使外行人信赖、内行人尊重的公众形象。认真遵循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 与工商、税务、证监、国有资产管理等执法机关齐心协力严格执法, 共同做好会计监督工作。
(四)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实质上就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形成“产权清晰, 代理关系明确”的公司治理结构。
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 企业的所有权在股东和董事会, 经营权在总经理, 总经理受股东的监督。
2. 完善单位内部会计制约机制。
各单位应制订好会计监督的实施细则和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出台失控、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和违规处罚制度, 使会计行为有据可依, 会计监督有章可循, 并造成一种执行制度的氛围, 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3. 实行网络化管理, 加强会计监督。
网络化管理在规范会计行为、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方面大有可为。首先, 实行网络化, 利用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的信息系统, 可以提高企业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 并且杜绝了业务流程中的人为因素, 保证了会计系统按业务实际情况真实完整地进行记录、核算、反映。其次, 可以采用网络财务软件在互联网上建立企业集团内部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 对分支机构的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有效实施会计监督, 同时通过网络财务软件将企业的部分会计行为和会计资料置于受保护的特定区域内。社会中介机构或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在自己的权限内实施监督, 外部会计监督的效率和作用将大为提高。
(五)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
1. 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
会计人员作为单位的理财人, 掌握单位的财权和经济秘密, 稍有不慎, 就可能给国家、集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会计人员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牢固树立为国理财、为民理财的思想, 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2.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工作政策性强, 专业性强。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会计人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应不断努力学习, 钻研业务, 提高技能。会计主管部门或单位领导应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对会计人员从严考核, 从严要求,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3.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工作经常处于各种利益的交叉点上, 因此, 会计人员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 公平地对待利益各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已刻不容缓,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综合治理会计秩序, 加大力度净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 树立会计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四、结语
有效的会计监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会计监督, 建立国家监督、单位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才能保证会计行业良好的工作秩序, 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会计监督的完善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建设之一,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企业会计监督的构成及现状, 提出完善会计监督职能, 必须从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加强外部监督、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等几个方面着手, 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
参考文献
[1]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2
[2]林丽玲.对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 (9) .
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篇5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管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合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①。然而,近年来一些单位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导致造假账、违法违纪行为屡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及企业各方面的利益,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尽管国家采取了许多整顿措施,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只有认真分析造成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遏制会计监督弱化的趋势。本文就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遏制会计监督弱化有所裨益。
关键词:会计监督 法律制度 企业制度 企业领导人 会计人员素质 引言
会计监督是对经济活动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监察的手段.强化会计监督是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却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怎样看待会计监督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什么样的会计监督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使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
2.1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参谋的财会部门理应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和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一些会计人员按照企业负责人的意图在会计核算中进行所谓“技术处理”,造成了会计数据虚假,会计信息失真。
2.2 偷逃税款现象严重
从每年的财税大检查中可以看出,不少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不清、数字不实,存在偷漏税现象,所查出的违纪金额令人触目惊心。
2.3企业中个别人收受回扣屡禁不止
有些单位为了促销,采用“回扣”的形式,这本是薄利多销,扩大销售的一种经营策略,然而,有些人不是将正常意义的回扣降低采购成本,而是乘机损公肥私,个人收受回扣,慷企业之概,流入个人腰包,甚至于某些不法分子,为贪图高额回扣不惜高价购入残次品、假次品、伪劣品,以次充好,造成产品质量、工程质量低劣。严重的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性错误。对此,财务部门本应加以监督,然而由于行使监督权不力,回扣现象已成为我们树立廉洁作风,加强廉政建设的一大障碍和社会毒瘤,为广大群众所深恶痛绝。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下面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论述导致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3.1 外部原因
a.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和会计准则不完善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市场经济深入人心,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新问题、新矛盾也层出不穷。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则过于笼统,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不相适应。目前,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往往还以各种文件形式出现,显得尤为零散,缺乏系统归类,不便于会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及时掌握,也不利于公众对会计信息的共享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会计法》为会计从业人员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没有随之配套,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如上市公司出具虚假的会计信息,按现行《证券法》的规定,要严厉处罚造假者,但对虚假信息使用者所遭受的损失却没有要求造假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赔偿。
b.国家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监督,如财政监督、税收监督、审计监督,应该说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家监督中存在部门多头监督的问题,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都有相应的监督权,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而且各职能部门权责脱钩,即只重权利,不重责任,只注重我能管的对象,我应管的范围,却不管因工作失误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出了问题就相互推委。再者,接受地方政府领导的财政、税务机关更多的是为地方利益考虑,对与地方经济有密切联系的企事业单位往往制约不够,在进行监督时,深度及力度就打了一定的折扣。
c.社会监督质量低下
以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依法对被审计企业进行审计为代表的社会监督,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而出现的。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者。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部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出于自身的利益,争抢业务,往往过分地顺从被审企业的要求,审验质量差,签证可信度低,起不到应有的公证、监督作用,有的注册会计师在利益的驱动下甚至为企业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这无异于为企业内部经营者的会计作假开了“绿灯”,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
d.处理问题时没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很多情况下,即使已经查出某个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但是最终对其的处罚力度通常都相当轻,没有严格按照法律办事。《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②)。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出了问题往往是以罚代法,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会计人员按照法律办事,抵制领导意志往往遭到打击报复,但却没有人对此进行追究。这使得会计人员在法律与领导命令冲突时往往选择后者。《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都明确规定,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违规操作,编造假账,出具虚假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等违法违纪行为,都应受到行政处罚和法律的制裁。但在现实生活中,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不仅没有受到严格的监管,而且即使出了问题,往往也是以行政处罚代替司法追究,以经济处罚代替法律责任,甚至对责任人的处罚“点到为止”,从而丧失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3.2 内部原因
a.企业缺乏系统有效的内部规章制度
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建全企业内部系统的、有效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强化会计监督的首要前提。然而有些单位为了应付检查和考核,流于形式地模仿抄搬一些空洞的制度挂在墙上;或者是很费神地制定了很多好的内部监督控制措施,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真正执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目前企业的会计监督的手段普遍还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事后稽核、会计检查上,定性检查的多,定量检查的少,工作缺乏规范。例如,我国财政支出实行的是国库分散支付制度,财政经费按期拨付到各单位或各部门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由其自主使用,这种支付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支出过程脱离财政监督,财政部门只能靠各支出部门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监督,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支出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b.企业领导人观念落后,强行干预会计工作
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比如“郑百文”“红光实业”等诸多案例表明,在企业造假过程中,企业领导人扮演了指挥人的角色。为了包装上市,指令会计人员虚报瞒报,坑害了广大社会公众股东,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
在扩大企业自主权,采取多种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搞活企业的同时,经济领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股份经营等。一种要搞活经济,会计人员必须让位的论调和思潮在经济领域有所滋长。一些单位和个人视会计监督和财政纪律为“紧箍咒”和“绊脚石”。打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幌子。置会计法规和财经纪律与不顾,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办法来“搞活经济”。由于处在新旧体制交替之时,企业的领导人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的作用,导致会计监督的严重弱化。
c.企业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
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惟命是从,那么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在领导的指使下,很容易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措施
上述现象及原因,直接影响着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进程,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强化会计监督,引导和监控一切经济活动依法进行
4.1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
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是一切会计工作的指向针,是衡量会计操作是否正确、得当的标准。我们必须进一步充实、完善它,为企业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一套高质量会计准则将能消除信息不可比与不透明,可以导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但我国至今尚未出台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与相关法规,所以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已是迫在眉睫。另外,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但还没有相关比较明确的实施细则,我认为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成立专门的准则制订小组,充分考虑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特点,并结合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法规。
4.2加大国家监督力度,明确职责
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税收、审计等经济监督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加强会计报告管理,严肃查处编造、篡改会计报表和弄虚作假的行为。为解决多头监督问题,财政、税务、审计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责任制,各负其责。第一,税务监督应当是政府部门对各企业会计工作监督的主要手段。税务监督的对象是纳税人依法纳税情况,财务会计资料是其监督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如果税务监督的职能到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问题。第二,财政监督应当以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对象。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上的社会经济秩序,财政部门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承担起管理和监督的职责。第三,审计监督主要承担国家投资项目的监督。在具体操作上,审计监督应当与财政部门有明确的分工,避免重复;第四,财政、税务、审计监督应当加大处罚力度,树立监督权威。
4.3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经济警察作用
尽管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质量方面不尽如人意,但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看,仍必须不断发挥注册会计师的有效作用。财政部门必须切实抓好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督管理。最近几年,财政部门在理顺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培训注册会计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监管,关键还要靠规则和约束力。注册会计师再多、水平再高,执业中不守规则,只会发挥负作用。因此,要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必须从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管抓起,刹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歪风;在操作上,可以由财政部门会同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逐一进行审查,一经发现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即予以重罚,以纯洁注册会计师队伍,树立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信誉。同时,扩大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规模,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扩展查账、验资的范围,保证整个社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4加大执法力度,彻底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任何经济活动都要依法,并且出现违法行为时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充分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对于会计监督来讲,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也需要法制来引导。《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②。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出了问题往往是以罚代法,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会计人员按照法律办事,抵制领导意志往往遭到打击报复,但却没有人对此进行追究。这一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使《会计法》的尊严受到损害;另一方面也严重挫伤了遵纪守法人员的积极性。
4.5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为会计监督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劣对于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分明、目标明确,内控制度严密,则其会计管理水平就会较高,会计信息的揭示就及时,会计监督职能作用就能得到有效发挥。
具体说来,我们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考虑:
(1)控制成本与控制效果之比应小于一,防止实施的成本大于收益而产生经济损失。
(2)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割并且相互制约,杜绝相互串通作弊。
(3)在岗的各环节业务人员要精干,要充分体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切忌任人唯亲。
(4)要制订相关条例防止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营私舞弊,尤其是企业领导人越权管理。
4.6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加强法制意识建设和会计职业道德
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也是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使其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优秀的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会计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具有客观、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并且敢于坚持原则和勇于执法,在处理会计事务中坚持秉公办事。另外,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业务知识,还应具备参与管理、决策、进行分析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全面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第四章 第二十七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第一章 第五条
[3] 刘玉.关注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问题.广西经贸,2003,(1).[4] 陈玉媛.对会计委派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入思考.财经问题研究,2003,(1).[5] 刘杜屏.会计监督弱化成因分析.中州审计.2001-12
[6] 潘泓君.浅谈会计监督.管理科学文摘.2006(2)
健全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探讨 篇6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对策
企业是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实体,会计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成效的优劣,不仅牵涉到企业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而且与社会公众的切实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深入进行,国有资本已大幅度地退出竞争性较强的行业。从目前的企业所有制形式上看,大部分企业是股份制企业或私营企业,其会计监督工作与改制前的国有企业的相比,无论是会计部门设置、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还是内控制度建设,各方面都比较薄弱,这不仅影响到本企业的根本利益,而且还对市场经济秩序产产生了不良影响,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一、当前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到位
部分企业没有严格根据会计法律和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具备实际,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要求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应该建账的没有建账,缺乏书面会计资料。二是物资的采购和消耗没有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控制,主要是由企业负责人或相关经办人员个人去实施。三是对现金等货币资金管理不够严谨,未能按照规定使用。四是对企业产成品的入库、出库,未能建立规范的记录。五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对客户信用评价的制度和科学的收账政策等。六是企业的内控制度在执行上存在一些差距。部分企业确实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是执行力度不大,存在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现象,甚至出现企业负责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现象。
2.会计人员执法难度大
一是企业会计人员根本无法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虽然《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权利,但是,在实际上,因为会计人员是企业负责人领导下的员工,其各方面的利益都是由企业负责人所决定的。如果企业负责人非法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就难以真正行使监督职权。一旦会计人员按照原则办事,极有可能被企业负责人刁难、打击报复。因为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的手段较为隐蔽,且多有正当理由,处理起来很麻烦,而且政府部门也无法有效地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这就会挫伤会计人员严格执法的积极性,尤其在私营企业,会计人员的职权和地位更加难以得到保证。二是企业会计人员故意违规。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由于个人利益的驱使,不仅不顾及自己的职守,或知情不举,或通同作弊,甚至还监守自盗,以身试法,其后果是大量违法违纪的企业经济活动顺利通过了会计监督关,使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3.外部监督不到位
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属于内部监督的范围。对于企业会计的监督,除了内部监督之外,还有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目前,由于企业改制的原因,国有企业数量大为减少,经济主体组织形式出现多元化趋势,财政部门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和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也比计划经济时代大为减少,联系也相应地减少,财政部门对企业会计工作的了解,甚至还停留在会计报表、会计报告上,难以掌握到第一手材料。从社会监督上看,由于社会上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在进行社会审计时,容易丧失原则、立场,不据实出具审计报告,或者与企业联手参与做假。
二、健全完善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针对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分别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对策,以求让会计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1.加强相关法律体系建设
会计监督要发挥作用,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必须得到健全完善。目前,我国的《会计法》已修订达十年之久,但会计法规体系仍在建设之中。要按照《会计法》的规定,结合会计工作的具体情况,不断修订完善与《会计法》配套的各项法规,如《经济法》等,使会计监督具备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要明确法律法规中会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违反会计监督的处罚和执行办法,对企业相关责任人要进行依法处罚,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不力,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没有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而造成会计监督职能弱化,会计信息不真现象不断发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是形成企业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的运行机制和改进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对于会计监督能力的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为会计监督营造很好的内部环境。如何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按照建设现代企业的要求,形成“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的公司管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都要切实发挥出自身作用。二是形成单位内部会计制约机制。参与企业经营业务过程的员工要分工负责,互相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三是实施信息化管理。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在会计监督中完全可以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在规范会计监督行为等方面发挥优势。
3.发挥外部监督作用
在企业会计监督中,除了内部监督,还应当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有效作用。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主要是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要严格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管理职责,对相关企业的会计材料进行监督审查。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机构,是政府部门开展会计监督的主要部门,必须认真承担起应付的职责,妥善处理在企业会计监督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加强对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业务指导。社会监督主要是注册会计师依据委托,按照相关规定,运用独立身份对委托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对依法公开披露的企业会计报告的真实有效性承担责任。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和指导,监促注册会计师认真开展企业审计监督,使社会审计监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明确企业会计责任主体
在企业的会计监督中,要明确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这是确保会计监督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环节。要高度重视企业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重要责任。企业负责人不仅要注重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依法管理,而且要制定与企业业务特点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实施意见,并做好实施工作。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积极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执法自觉性,防止企业负责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非法干预,保障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负责,要确保内设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认真履行好职责,不能让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有关事项。为与现代企业管理相适应,企业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应当具备相当的管理、业务和财务管理能力,能够对企业负责。
5.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要依法强化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必须大力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是加强和重视企业会计监督的关键。因为企业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影响到会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所以,要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培养具备较高会计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有效,使会计监督工作顺利得到执行。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会计监督已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必须加大会计监督的力度,不断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确保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宋 薇:如何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J].会计师,2009(7).
简析我国企业的会计监督体系 篇7
一、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经济起步晚, 发展快。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已经带动了诸多产业的逐渐完善, 受其影响, 我国的跨级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虽然会计工作已经实现了监督的基本职能, 但是由于时间短, 经验少其体系还不够完备, 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一, 受经济的影响, 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假公济私、以假乱真、做假账, 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 会计工作不合理, 不仅不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也给国家的金融管理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会计监督的职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
二、我国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分析$
我国会计监督不力,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
一般是通过法规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察三个环节来进行内部会计监督的。在法规制度的执行环节, 法规制度靠基层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来执行。但由于会计人员具有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监督又代表企业行使经营管理权监督的双重责任, 在国家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很可能首先考虑自己所在企业的利益, 利用法规制度中的漏洞, 甚至采用各种违法手段来维护企业利益。而在企业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 也往往是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如实际工作中, 面对企业管理当局违法或者违规行为, 会计人员如果知情不举, 就会违反会计法要负法律责任;如果向有关部门举报, 日后又有可能受到管理当局的打击报复, 从而使会计人员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位置。$
2、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机制失调。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 主要表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机制, 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 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以致会计秩序混乱, 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内部控制是核心, 外部控制是关键, 只有内部控制真正的得到了落实, 会计监督工作才能进一步完善起来, 否则所有的建设性举措都难以实现, 一切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3、企业单位负责人自我约束意识不强, 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目前, 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 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 伪造会计凭证, 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 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因此在新《会计法》中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完善性、真实性负总责。这样从法律的角度, 加大了对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 加大了自我监督。$
4、会计人员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一:会计监督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监督意识, 而目前的会计团队, 内部的工作人员不能对相关的法律文件进行清晰的解读, 不懂法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工作人员以不懂法为借口, 做一些违法的事情;第二: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够遵循自身的职业操守, 没有客观的为企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监督, 相反却阿谀奉承, 以领导的意图和指示为行动指南, 常常以主观的判断为依据, 缺乏客观事实理论;第三:会计工作理论知识和会计工作的操作设备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逐渐更新, 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在工作期间进行及时的技能培训和业务能力学习, 并随时解读国家的最新相关法律文件, 以便于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会计监督职能。
三、完善我国会计监督的建议$
会计监督工作在我国运行的几年里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完善, 针对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笔者提出了如下几条具体的建议:
1、提高会计监督地位, 加强法制建设。
加快法律法规建设, 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准则, 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 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强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 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并给予处罚;同时强化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 并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 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控制。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使会计监督落到实处, 发挥到位。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定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严格进行财产清查, 定期进行检查和审计等措施。并在实施电算化以后及时适应新的环境、更新控制措施,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会计监督。完善的内部制度, 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的必要条件, 也是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保证。$
3、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 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 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 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4、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加强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 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是加强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首先, 要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 使会计人员在国家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其职责;第二, 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讲诚信、说真话, 这是会计职业本身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第三, 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并为之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及时更新知识, 适应形势, 将新政策、新规定武装到会计从业人员头脑中。$
四、结语
浅析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健全 篇8
我国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得也非常快速。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将重点转移到经营管理上来, 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仍然存在于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中, 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变而改变监督思路和制度。国际国内市场在不断更新着, 如果跟不上其发展变化, 那么企业的自身效益自然而然无法提升,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监督机制。
2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健全机制和有效内控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会计监督体系中的基本要求和保障, 我国在会计监督体系上始终不完善乃至成为企业经济的一大弊端, 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首先,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现存的会计制度虽然屡次修改但仍然跟不上其发展速度, 不能根据我国企业自身特点来建立出一套符合企业经济发展的法规。其次, 因为相关责任主体不明确,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没有确定, 对于防范和约束会计失真现象, 只能明确主体责任, 不能使企业在约束体制制约下构建会计监督体系。
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需要内控机制。我国财政部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的定义: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确保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贯彻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式、措施和程序。如果企业自身内控存在漏洞, 就很难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在企业中经常可见的就是企业内斗事件, 出于个人利益或虚夸主体的财物状况或合规情况等不法企图, 拒绝监督政策或程序, 这也充分说明了完善内控和有效会计监督之间的关系。我国企业缺乏内控不外乎两点原因:不完善的规章制度;没有有效的普及电算化会计, 部分会计人员没有接触过电算化会计。
2.2 缺乏对主体的监督力度
首先是内部的监督力度,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是会计机构和企业会计人员构成的。许多人认为企业的会计监督都是企业的经营者负责人, 不能正确理解会计监督的含义。对一些经济违法行为不能体现出会计人员应该有的监督作用。其次, 会计人员自身因素也影响内部监督力度。一些企业仍然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会计工作上, 对于监督体系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观念, 我国多数会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综合素质能力欠缺, 法律意识淡薄和缺乏正确的判断是非能力, 从而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建立的难度。再次, 外部的监督力度也完全不足。政府和社会构成企业的外部监督, 他们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有着无可厚非的监督权利。现在对于外部监督, 面临的问题有政府责任划分不清, 各机构对所负责任的事项大多不明确, 缺乏和企业的良好沟通。企业的发展也决定着城市的经济水平走向, 如果缺乏沟通, 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外部监督力度, 也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安全发展。最后, 由于法律的约束力力度不够, 社会监督方面没有对企业有效地实施社会监督, 对企业的约束性也减少, 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2.3 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养
会计人员应该有着客观公正和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会计监督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良好的职业道德, 但是有的企业在利益面前, 往往会丧失道德观念, 单纯的法律已经不能对企业产生有效的制约。随着我国会计人员的不断增多, 会计这一行业也是当下就业的热门行业, 对其就业的素质有着一定调整, 社会大环境面前, 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越来越低, 有的企业甚至为了图自身利益, 聘用一些缺乏从业资格证书和缺乏系统专业学习的人员。可能有的非专业的会计人员在某些公司的潜移默化影响下, 道德观念也有所松弛, 自控管理能力不足, 丧失会计人员应有的监督行为和基本作风, 使得会计监督发展效率越来越低。
3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健全措施
3.1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一是要根据我国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建立起一套符合事业特点的法律体系。不仅要明确法律监督的职责, 也要明确会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完善会计法律制度, 有利于保证企业经济的安全运转, 随着国家新的会计法颁布, 也为会计的监督机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法律制度也在逐渐进步。
二是为了保证会计人员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 应该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 使会计人员所在的企业经济制度更加严谨。同时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 对涉嫌经济违规的企业和人员给予严重处罚。还要强化会计法周边的法律, 比如经济法和证券法, 加快会计监督机制法律的建设, 明确各监督主体的责任, 各方面加强配合管理, 让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可以采取奖惩结合的方法, 对于业绩表现突出、职业道德素养水平过关的会计人员进行及时奖励, 对于玩忽职守、工作态度懒散的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同时, 在企业内部形成举报制度, 对于非会计机构人员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人员也要进行积极奖励, 促使全体的企业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会计监督工作的全过程中。
3.2 完善内外部监督制度
完善内部监督制度主要在于企业涉及经济事务的工作人员, 要相互制约以及相互分离。对于重要的经济决策要相互监督和互相制约, 为企业实现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保障。明确对会计审计材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程序, 加强会计法律操作的可操作性, 让会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严格审查会计人员的各项资格和凭证, 依照企业会计制度办事, 降低人为因素对会计的影响, 提高工作效率。同时, 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宏观面上, 要落实在具体工作中的各个细节中, 比如对会计在最基本工作过程中处理的发票、账目等进行不定期、不定时的抽查, 确保会计严格按照从业要求进行日常业务处理, 杜绝不规范现象出现。
外部监督主要在于政府和社会的职责, 社会方面, 加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 塑造严谨的人格和加强道德建设, 同时也要具备熟练的业务水平, 保证其在不违反法律监督的同时监督好企业的经济工作, 提供报告要具有真实准确性, 提高其外部监督质量。政府方面要负起相应的职责, 加强和企业的沟通, 双方互通信息, 政府要及时统计相关的会计信息, 共同努力, 推动城市的经济增长。
3.3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有力构建在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使企业监督机制安全实施, 必须保证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对于会计行业来说, 不但有专业的技能, 还要具备高素质的职业道德水平,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监督企业的经济运转。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和道德素质的考核与培养, 使其在公平公正和勤俭、廉正等相关方面择优上岗,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结论
随着企业不断面对国内乃至国际的挑战, 市场开放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断要求企业会计监督体制的完善, 会计监督机制保证了企业的会计质量, 在国内以及国际的发展都能处于优势的地位, 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如何建立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 是我国企业会计目前最值得思考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关于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思考 篇9
1 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督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 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
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 保证流动资金的合理使用与使用效率的提高;监督产品成本的发生, 促使其以尽可能的投入, 取得尽可能大地产出;监督收益和利润, 促使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拟定的利润计划指标;监督企业遵守财经纪律的情况, 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可以说, 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全方位的监督, 而这三个方面的监督必须相互协调, 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
2 我国目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够, 违规成本偏低
虽然新会计法对企业的会计违规为加大了对企业负责人的处罚, 但威慑力仍显不够。许多企业仍然甘愿冒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而由此原因惩处企业负责人的案例很少。即使被发现后也往往是付出一些经济代价, 但和他所获得的利益相比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2.2 企业管理体制不全,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造成会计内部监督形同虚设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会计监督就难以发挥其作用。有的企业领导根本不重视管理体制的建立, 还停留在人管的层次上, 这个特征在一些民企的身上尤其突出。他们的工作重心是抓销售、抓生产。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持可有可无的态度。即使有些企业建立了有关内控制度。但只是摆设, 并没有依照执行。
2.3 企业外部监督不力
我国的社会审计工作独立性不够, 由于社会审计部门往往是由经营者来聘任的, 为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他们就会从企业的需要出发, 为企业出具片面的、虚假的审计报告。丧失审计的公正性。
政府部门的审计工作, 首先受到工作面的限制, 不能面对所有单位。而且, 发现问题后往往讲人情, 不讲法律, 大事化小, 小事化无。使有关单位和个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戒。同样不能体现外部监督的严肃性。
2.4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一般说来, 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会计之手, 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 不能辨别经济业务的真伪, 缺乏敏感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会计人员的的监督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职业风险意识, 自我管制能力差, 惟命是从, 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意识下, 有意造假。
3 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
3.1 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建设, 为会计监督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我国新《会计法》加快了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 但仍需要提供进一步的实施细则, 从而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以保证《会计法》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明确会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 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坚持查处一个, 严惩一个。强化社会对会计监督认识。
3.2 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关键,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企业建立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建立审批制度。
加强对企业法人的内部控制监督, 建立企业重大决策集体审批制度。对资金的流出, 应建立相应的审批制度, 以杜绝管理者的独断专行。
(2) 建立相互牵制制度。
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 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制度, 以杜绝部门权力过大导致集体徇私舞弊现象的产生。
(3) 建立轮岗和定期稽查制度。
加强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 建立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和定期督查制度, 杜绝企业内部重要岗位人员以权谋私或串通作案情况的发生。
(4)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参与重要经济业务的工作人员的各自的工作职能应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明确重要经济事项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建立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建立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制度。这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使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得到有效的落实。
3.3 加强外部监督
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 还必须强化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鉴证的一种监督制度。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是一种外部监督, 是单位内部监督的再监督。其特征是监督行为的独立性和有偿性。社会监督是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法律的认可, 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为提高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成效, 要避免企业经营者直接聘用会计师事务所, 改由股东大会决定聘用或由第三方聘用。同时也要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该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道德素质, 淘汰那些业务素质水平低, 职业道德低下的人员。从而提高社会监督的力度。
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代表国家对各单位和单位中相关人员的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是一种外部监督, 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点。财政部门要在《会计法》赋予的职权范围内, 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查处力度, 将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 营造会计工作法制氛围。政府监督还必须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各司其职, 协调配合, 严格按制度办事, 依法查处, 敢于动真碰硬, 维护经济秩序。以体现会计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4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质量依赖于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因此, 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会计主管部门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及《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 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与拜权主义, 依法进行会计业务。保护企业资产安全。除了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外, 各地会计管理部门还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分层次、分批的进行业务素质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尽量减少由业务水平低下带来的会计信息错误的问题。
总之, 在新形势下强化会计监督非常重要。而此项工作需要全社会的重视, 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配合。
参考文献
[1]方开信.浅谈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J].财会研究, 2006, 3.
[2]汤秀梅.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思考[J].财会通讯, 2007 (7) .
[3]陈辉, 李毅.论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J].理论观察2005, 10.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研究 篇10
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会计工作的监督, 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控制、督促, 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在我国, 会计监督主要由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部分构成。
1.1 国家监督
国家对于会计活动的监督体现了国家的整体意志, 有强制的不可抗拒性, 主要体现在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进行强制管理, 是所有监督构成中最为核心与主要的监督部分。政府对于会计监督有着专门的监督审计机构, 主要负责财政、税务与审计的监督, 其中财政监督在所有监督项目中作为重要的部分, 它关系到国家财政的安全, 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 因此, 也是国家监督最主要的部分。国家监督的意向直接影响着整个会计监督行业的动向, 是会计监督的风向标, 其对于会计活动的监督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
1.2 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民间审计监督或社会中介机构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社会监督作为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企业的会计活动有着实时、广泛的监督效果, 社会监督的广泛存在对于维护会计活动的正常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社会监督中由注册会计师为主体构成的法定监督对于会计行为进行依法监督, 其对于会计行为的准则有着专业性的建议, 对于监督的深入开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以群众为主体的非法定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很多会计违法行为中, 都是群众的举报或是从群众当中获取的信息才得以实现监督效果的, 群众对于会计行为的监督有着多维度的优势, 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因此, 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有利于严肃会计行为, 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起到良好的遏制作用。
1.3 企业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 实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 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企业的内部监督作为会计监督的末端部分, 对于会计监督起到细致、微观的监督作用, 是所有监督构成中最为具体的, 对于会计监督的效果有着关键性的意义。企业的内部监督一般有专门的部门或机构实施, 监督部门配有专业的会计监督人才, 从而使会计监督能够深入的进行, 为会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2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
2.1 外部监督效率低下
国家的外部监督对于企业实现会计监督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对于会计行为的规定对于社会与企业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家外部监督的不力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会计监督行业标准混乱, 不能为会计监督提供良好的准则作为依据, 这就大大降低了会计监督的效果。当前, 我国的法律法规在很多方面仍不健全, 法律对于会计中的行为与活动没有给出完善的明确规定, 这给会计监督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由于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 会计监督的很多措施都趋于形式, 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其次, 国家对于违反既定法律法规的会计行为没有规定相应的明确惩罚措施, 这就使得会计监督在发现问题与漏洞时不能很好的行使监督的惩罚机制, 对于违规的行为不能进行惩罚, 从而降低了会计监督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2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自主性不高
我国的会计监督在企业中都是企业进行自我监督的, 这种形式的开展对于国家与社会来讲减少了不小的工作压力, 对于企业来讲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企业的自我反省与自我督促。但在会计监督实践中, 会计监督部门由于受到企业其他管理部门的控制与约束, 这就使得企业的会计监督在很多情况下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 更有甚者, 企业的会计监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护身符, 通过造假账来展现自身的工作业绩, 使得会计监督沦为管理者的管理工具, 失去了监督的本质功能。会计监督部门的这种工作自主性进一步导致了会计监督人员职业素质的下降, 尤其是在中小企业, 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很多会计监督者为了讨好上司, 故意通过弄虚作假来赢得领导的赏识, 这对于会计监督的正常开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2.3 会计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
在很多的企业中根本没有专门的会计监督机构或部门, 会计监督的职能都是由其他部门进行机制管理, 在企业中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 专门的监督机构没有建立就很难使得会计监督实施得正常化、制度化。由于传统的会计观念的影响, 监督制度的执行机构隶属于其他的管理部门, 监督机构没有足够的工作自主权, 这就大大限制了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不能使其正常行使监督的权力。传统的会计观念没有对监督机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对于监督缺乏足够认识, 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建立对会计监督的科学理解, 这就造成了机构设置的不合理。监督机构没有独自进行监督的权力, 其工作甚至要听从上级管理者的要求, 这就大大降低了监督的效果, 使监督成为管理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护身符, 使监督制度趋于形式。
2.4 会计监督人员的准入资格不健全
当前, 由于缺乏相应完善的会计监督准入资格的规定与要求, 很多的会计监督人员很多都是通过各种人际关系进入到监督职业当中, 这些会计监督人员没有完善的会计监督知识储备, 不能应对会计监督中的各种行为, 不能胜任会计监督的工作。在会计监督中, 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职业素质是会计监督顺利开展的基础性条件, 对于会计监督机制实施有着重要影响。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 经济活动形式的日益复杂, 给企业的会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失真现象严重, 会计违规行为的隐蔽性越来越强, 这对会计监督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作为现代企业的会计监督人员, 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使自身的能力能够适应当前会计监督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水平,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当前, 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业务道德与素质仍然较低, 距离现实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 监督人员掌握的现代技术手段还太少, 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会计监督的需求。
3 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具体对策
3.1 转变会计监督理念,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经济制度的不断转型, 会计监督理念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脚步, 才能更好地进行监督职能的实现。传统的会计监督往往是对企业的经济发展做一个简单的调查与总结, 监督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真正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不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的会计信息与参考, 不能给企业管理者发展的科学建议。这种传统的会计监督理念虽然大大减少了会计监督的工作量, 但收效甚微, 不能够很好的发挥会计监督的价值, 导致企业上下不能给予会计监督足够的重视, 使会计监督的发展缺少动力的源泉。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会计监督只有树立全新的会计监督理念, 将会计监督视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 会计监督者高度重视自身的工作, 建立顺畅的信息反馈与沟通渠道, 将会计监督的信息与内容及时有效地反馈给企业的领导者与决策层, 实现会计监督参与企业决策, 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这样会计监督工作必然会受到企业的重视, 有利于会计监督实现跨越式的长期发展。
3.2 加大会计监督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会计监督从业人员对于会计监督活动的进行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是影响会计监督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对于会计监督的顺利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企业应高度重视会计监督人员素质的提升, 不断加大会计监督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 对其进行适当的再培训, 创造更多的继续教育的机会, 让更多的会计监督人员接受最新的会计监督理论知识教育, 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不断增强其业务能力, 使其适应时代的要求。随着物质社会的不断发展, 利益的诱惑会导致很多违规会计监督行为的发生, 由此可见, 会计监督人员的道德素质对于会计监督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这就要求企业不断重视会计监督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定期举办思想道德培训, 在企业内部树立道德先进模范榜样, 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模范作用, 让更多的员工进行学习, 使其改进自身的道德行为, 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 这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促进良好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谁在竞争中拥有最先进的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与话语权, 因此, 加大会计监督人员的在职培训就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隐性投资。
3.3 加快现代科技与会计监督的融合
现代科技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对于会计监督同样也是如此, 如何将现代科技更好地融入到会计监督当中是企业会计监督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于会计监督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技术的媒介作用得到了各界日益重视, 技术优势是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 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开发, 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将技术的研发纳入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 不断强化现代科技与会计监督的融合, 使现代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会计监督。加大技术研发与运用的激励机制, 不断激发有能力的员工进行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 从而获得更多的技术自主权, 赢得市场竞争的先机。企业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会计监督人员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与理念, 为会计监督的跨越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会计监督的完善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建设之一,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企业的会计监督在监督观念、人员素质、制度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 因此, 探索会计监督的完善措施对于会计监督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现状
参考文献
[1]金峰州.企业会计监督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 2007 (11) .
小企业的会计监督 篇11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一、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目标
(一)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督,能够对施工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岗位人员,分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发现错误及舞弊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财产物资及相关记录的安全和完整,减少甚至杜绝腐败的发生.
(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科学合理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是建筑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健全的内部会计监督应该能够处理好单位内部各部门协调,员工之间的岗位分工责任和经济利益关系,以确保经营活动协调有序地进行,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
建筑企业要降低成本,关键是要加强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的财务预测、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对各类经济业务管理进行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分析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作为企业的基本管理活动,构健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质量效益型成本管理模式,加强技术经济与成本监督的紧密结合。
二、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现状分析
为了构建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督,要从整体上对建筑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现状进行分析,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建筑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现状进行说明。
(一)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内部会计监督是一个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过程,但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往往只重视事后监督,对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则忽略了。
(二)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执行力度不够
部分企业对内部会计监督不重视,有些管理人员自身都不能遵守有关制度。企业管理层存在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管理的思想,甚至把内部会计监督看作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情;有的员工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强,造成人为失误;有的高层领导者越权管理,使原本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督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规章制度制定的比较严密,但未贯彻执行,形同虚设;甚至出现内控关键环节失控或串通舞弊导致内控失灵的现象。
(三)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难度较大
建筑企业有其自身的行业特点,比如:在项目施工中技术含量高、工艺比较复杂、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迅速等等。各种工程材料的品种多,材料也因质量规格的不同而价格差异很大,很多材料无法从厂家直接采购,而且新品种的层出不穷也使价格不易监督,增加了施工成本。同时,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情况的出现,也使监督难度加大。
三、加强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应考虑的因素
(一)企业制度:内部会计监督的前提
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运行制约关系,只有以良好的管理机制为前提,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内部会计监督应与企业的管理结构相一致。
(二)预算监督:内部会计监督的基础
全面预算要以明确经营目标为前提,采取分权管理和监督管理的模式,将决策权进行分解,并通过适当授权进行内部监督。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等为重点。要科学规范建筑企业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执行程序、对预算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并对预算差异进行监督。
(三)内部牵制:内部会计监督的保证
内部牵制是指在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及各岗位间所建立的互相验证、互相制约的关系。坚持牵制制度,需要明确各单位和部门的职能与性质,明确各部门及人员应承担的责任范围,赋予其相应的权限,职责与权力必须尽可能以规范文件的方式明确地授予具体的部门、岗位和人员,以免发生越权或在出现错误或舞弊时相互推诿扯皮。
四、构建和完善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措施
(一)加强建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会计基础工作体现在会计业务记录、监督、管理的全过程中,它使企业的业务过程在会计业务中真实反映,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对这个过程合法性、合规性的监督、检查、评价,一个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做得好,就为内部会计监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反之如果会计基础工作做得不好,连最起码的监督也无从谈起,通过会计工作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内部监督环境,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
任何企业的监督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监督环境之中。监督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监督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建筑企业内部监督,首先应注意企业内部监督环境的建设。企业为了适应监督环境的变化,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信息技术,要重视公司进行网络化管理的整体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建立诸如储存系统、存货监督系统等几个孤立的信息系统。首先要加强系统的组织监督,其次要调整内部监督方式,重新界定内部监督中的内在关系。最后要关注员工的培养和创造内部监督良好氛围。
(三)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促进内部监督制度不断完善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管理部门对由计算机产生的各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些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监督下,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只有在严格的监督下,才能預防和减少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内部监督机构对每个岗位、每个部门和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监督反馈,实现与行政管理交叉监督,建立规范多层次的会计监督。
(四)实施重大施工项目的监督
建筑企业最重要的经营活动就是施工建设,对于一些重大施工项目,企业应加强对其管理和监督,可以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对施工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为了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除了提高销售额,还可以通过减少各项投入,进行合理的工程预算。
(五)实施实物资产监督
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实物资产是建筑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工具,对其定期进行盘点,查找盘亏、盘盈并跟踪监督,是避免额外支出的有效方法,同时对实物资产实行永续记录,定期将其与实地盘点数核对也可减少贪污偷盗毁损等现象的发生,对实物资产也可通过购买保险,来保障意外事故发生后损失降至最小。
【参考文献】
[1]徐耀成.工程建设领域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1)
[2]韩清字.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期刊论文]现代商业,2010(27)
关于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思考 篇12
一、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由于会计按其报告对象不同可分为财务会计和成本管理会计, 所以, 会计监督的内容也由财务会计监督和成本管理会计监督两部分组成:
1. 财务会计监督。
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特定主体财务会计活动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其主要特点在于:一是以提供正确、相关、可靠和可比的财务报告为目的;二是以公认会计准则为标准;三是以复式簿记系统为基础;四是坚持以实际交易价格为计量属性。因此, 财务会计监督寓于财务会计核算中, 核算的过程就是监督的过程, 核算的内容就是监督的内容。
2. 成本管理会计监督。
是会计主体内部按照自己的管理标准, 对其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监督和督促。成本管理会计监督包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三个部分。即经授权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 在制定预算和计划前应广泛收集各方面相关的信息, 并运用科学的预测手段, 制定备选方案, 供管理当局选择;在预算和计划实施的过程中,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通过连续不断的信息反馈, 及时发现执行中与原定目标的偏差, 立即向管理当局反映, 并提出建议;在预算和计划完成后,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根据各种核算资料, 分析预算和计划的执行情况, 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向管理当局提出改进意见。
二、我国现阶段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国会计监督不力,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比如, 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 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 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 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 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 会计管理混乱。再者, 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 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 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
2. 企业管理体制不全, 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 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 有的则是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 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以致会计秩序混乱, 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如巨人集团, 它就是缺乏相应的控制制度, 从而使公司违规违纪、挪用贪污事件层出不穷, 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集团陷入财务困境的步伐。
3. 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 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目前, 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 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 伪造会计凭证, 办理违法会计事项, 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 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 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4.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一般来说, 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 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 很多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三、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的主要措施
我国现已加入W T O, 会计工作与国际接轨力度将会加强, 因此要防范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 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力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监督:
1. 加快法律体系建设, 为有效实施会计监督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 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 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 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 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 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 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 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 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 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 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 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 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基础。
4.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 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 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 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5.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小企业的会计监督】推荐阅读:
煤炭企业的会计监督10-08
企业会计监督的论文大纲07-21
企业会计监督机制07-02
完善企业会计监督09-02
企业会计监督问题09-19
现代企业制度监督会计06-20
企业会计监督现状思考11-19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执行《企业会计08-22
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的比较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