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文化建设

2024-10-22

实验室文化建设(共12篇)

实验室文化建设 篇1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实现其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严谨作风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因此各高校都注重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期望通过实验室文化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科研实验水平、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而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建设和其他文化建设一样,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沉淀。

1 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

就“文化”这个词组的定义而言,时至今日,众多的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历史学家一直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它。然而,至今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结果。笔者在这里表述的“文化”的概念为:人类的行为习惯和风土民情营造出来的一种社会群体氛围,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还包括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在这一定义下,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实验室人员以实验室工作为中心,形成一个实验室集体共同的研究方向、价值观念、团队精神以及融洽且创新的文化集成体。

2 实验室文化的内涵[1,2,3,4,5,6,7,8,9]

实验室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2.1 实验室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为了满足其生存和发展,创造出形式各异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内涵文化。为满足高校实验室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严谨作风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实验室必须有一定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实验室所处的大环境(地区位置)、所在的楼房载体、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内部布局等。它是各种不同类型实验室独有的物质文化气息,如文科实验室与理科实验室的建筑区别、布局、功能等,都不相同,体现了不同学科实验室独有的文化氛围。不同实验室物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验室人员的思想与行为,进而形成不同的实验室物质文化。不同实验室建筑应该具有自己的风格,可以给实验室人员一种美的感觉,甚至成为学校的一个地标。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要摆放合理、齐整,美观大方。另外,还可以张贴著名科学家、学科相关的名言警句以及实验室人员发表的较有影响的论文等,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发展、热爱自己所学。

2.2 实验室精神文化

实验室精神文化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实验室形成的,一个稳定的、具有价值取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集成,是实验室体系内部文化,诸如:学习风气、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精神文明建设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高层建筑。良好的实验室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它能大大提高实验室成员对实验室的归属感、忠诚度和认同感,使实验室成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途径

3.1 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保障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一切文化建设,都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基础,实验室文化建设更是如此。实验室是一个高消耗、高投入的地方;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这样才能使实验室文化在丰富的物质土壤上开出美丽的花朵。除了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外,一些投入少,见效快,有利于实验室文化积淀的物质保障也需要加强,如美化实验室的环境,增加一些学科相关的励志挂图,整理张贴实验室的先进事迹,都能为实验室文化建设提供巨大的物质保障。

3.2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保障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实验室文化氛围,需要一套管理有序的规章制度做保障,也只有在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实验室文化才能慢慢形成,可以说实验室制度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化方圆,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准入通行证。

3.3 合理搭配实验室人员梯队,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实验室可分为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等几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的实验室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实验室人员梯队的搭建;实验室领导应该重视梯队的建设,通过传帮带、以老带新,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实验室队伍,从而保证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精神和力量。

3.4 主动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形成学科研究方向

有好的硬件设施、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及蕴含强大战斗力的实验室团队,还需要有好的科研方向,对于大多数高校实验室来讲,主动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也只有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有利于形成学科研究方向,也有利于实验室特色文化的形成,从而区别于各类高校的实验室。

3.5 注重人文环境建设,释放实验室人员的创造力

实验室是实验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因此应该注重实验室的人文环境建设,只有在充满温馨而又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实验室人员才能释放自己的发散思维,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才能为实验室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因此实验室的人文环境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调味品,必不可少。

4 结束语

实验室文化建设途径,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需要建设者的不断摸索。不同的区域、高校、学科、不同背景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大不相同,需要各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摘要:实验室文化建设非一朝一夕可建成,它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沉淀,又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提出了高等院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指出实验室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并从物质基础保障、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研究方向、人文环境五个方面,提出建设建议。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途径

参考文献

[1]柯红岩,钱大益,刘云.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328-330.

[2]姚敏,黄河.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文化模式[J].江西教育,2010,5:6.

[3]张原,李鑫,杜兴号.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建设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5-19.

[4]李晓峰.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之我见[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9):61-63.

[5]张勃.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9):41-42.

[6]王松武,王伞.开放实验室中创建实验室文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154-156.

[7]周本华,张怀红.论高校实验室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及其功能耦合[J].广东化工,2010(8):226-227.

[8]孔凡莉.构建高校质量文化管理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50-51.

[9]金顶兵,闵维方.论大学组织中文化的整合功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93-96.

实验室文化建设 篇2

学院实验室建设坚持“统筹资源、兼顾发展、统一规划、注重内涵、专兼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系统性建设,实现了校内外资源统筹利用;建设方案与学科专业建设及计划进度相匹配,兼顾科研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建设过程中采取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规划管理、统一资源分配、统一效益评估原则,注重内涵建设,打造具备观展性,具备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浓郁的专业元素的实验环境。

在集团现有大环境体制下,为保障学院实验室三期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学院实验室建设重点根据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工程管理三个省级示范专业建设要求,提出了围绕省级示范专业配套实验室建设为主,其他专业实验室建设为辅的建设方向。2017年11月27日启动“实验室专项建设”,12月完成学院评审,并于2018年1月提交集团流程审批。因临近期末,根据集团有关整体规划,建设进度顺延至2018年3月新学期开始。实训与信息中心通过积极同集团沟通,3月14日邀请集团教管委邱主任、王部长到校评审方案。3月21日集团马总、曾总到校评审方案,并将有关意见传达至集团。

根据计划,“2018年实验室建设”于3月7日下发通知正式启动,严格按照希教管〔2018〕12号文件要求,规范学院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要求、流程;3月31日提交建设方案,完成系部论证,4月15日完成学院论证评审,提交集团评审。

同时期我院获得教育部高教司立项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希望会计智能实训建设研究”配套实验室建设项目也已列入2018年实验室建设项目,一同申报建设。5月,实训与信息中心积极会同集团教管委、实践教学部领导洽谈沟通建设事宜。6月12日,“希望会计智能实训建设研究”配套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得学院审批通过。6月19日,学院领导同集团教管委专题会议召开,进一步就实验室建设问题进行沟通。获得积极回应,将集团原万千超市 1200平米左右的仓库(位于学院综合实训楼旁)改建为希望学院核心专业轨道交通学院实验室二期建设(信号、货运、大铁路等)相关专业的虚拟仿真实训室。学院省级示范专业配套实验室建设项目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设重新提上日程。

6月底,实训与信息中心就各专业提交的修改后的实验室方案完成初审,并提交集团实践教学部审批。7月3日,为推动信号、货运、大铁路等专业实验室建设,由信工系王长林教授牵头,学院副院长谭乾带队,集团领导与实训与信息中心、轨道交通学院骨干教师参与,赴西南交大峨眉校区交流学习,并参观城市轨道交通管控一体实验中心,助力推动轨道交通学院实验室建设。

士官院校实验室建设探讨 篇3

关键词:任职教育;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13-01

士官任职教育以培养部队装备操作人才为目标,使受训者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熟练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解决部队训练和作战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士官任职教育特别强调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上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实验室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索适应士官任职教育特点的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职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校正在进行基于任职能力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原来不是主要矛盾的问题也显露出来,实验室运行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对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技术队伍薄弱,实验室教员均由理论课教员兼任,无专职实验教员;实验室按学科分割,实验规模小而全,配置较为分散,部分设备陈旧,跟不上部队装备技术发展;实验项目多以基础型演示实验为主,实验训练脱节,与实际装备操作差距较大,学员兴趣不高,也不利于第一任职能力的培养。

1、实验技术队伍薄弱

当前,我校实验室教员均由理论教员兼任,无专职实验教员。理论教员忙于理论课程的教学,往往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课程的准备,对实验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程度无法与专职实验教员相比,设计的实验内容比较平淡,对学员吸引力不强。随着任职教育改革的深化,矛盾日益显现。

2、实验室设置不科学

我校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一直沿用校—系—室的三级管理模式。在这种垂直管理模式下,实验室按照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许多交叉学科的实验室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情况;一些实验室的设置不合理,功能单一;服务对象单一,相互协作少,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追求“小而全”,只考虑自身建设,缺乏全局观念,有限的资金投入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在实验室设置中,没有坚持任务、规模、功能、人员的通盘考虑,配置分散,各自为阵,过分纠缠于单位利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解决的途径

我校基于任职能力的教学改革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训模式,其目标是以培养各岗位熟练装备操作号手。实验室在这一过程中担负着演示实验和操作训练双重任务,各实验室的实训内容必须相互衔接,体系配套,才能完成学员的任职能力培养。同时,实验教学也成为整个课程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如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成为基于任职能力的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

1、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队伍素质

以专职实验教员队伍建设为核心,将理论教员与实验教员区分开,理论教员专职于理论教学,不再兼任实验教员,实验教学由实验教员专职实施。实验教员队伍建设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改善实验人员的经济待遇,留住人才,争取拥有一批水平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师资队伍及管理队伍。鼓励高职称的教员进入实验室工作,使实验教学的师资水平得到保证和提高,从而带进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新理念。

2、合理配置

打破目前各单位分散管理实验室的局面,整合全校实验资源,搭建全校共享平台,把原来分散在各系的实验室全部整合为统一的实验训练中心,有利于实验设备的统一调配,避免设备重复购置,使各实验室更加开放和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也有利于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晰各岗位的职责;实现流程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

3、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从专业培养目标的角度,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整体构思。打破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体系,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统盘考虑,构建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其可以涵盖整个任职技能培养体系,达到和加强对学员完整的、系统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从专业培养目标的角度,对各专业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改变以往实验依附于理论课,内容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以验证理论课讲授的原理、理论为主,学员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系统的训练,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功能微弱等弊端。进而形成与理论课互相协调、有自身特色、相对独立的,包含基础验证性实验和操作技能型实验两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三、结束语

实验室是培养学员第一任职能力最重要的场所,也是我校基于任职能力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硬件上主要包括实训大楼、仪器设备及基础设施等物资条件;软件上主要包括实验队伍、技术力量和管理(包括设备管理)水平。只有搞好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其投资效益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才能提高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要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更加努力做好实验室工作,以实验室为起点,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军队任职教育院校的职能。

参考文献:

[1] 徐次萍.浅谈任职教育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0-51.

[2] 贺 歆.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西北职教,2007,(9):21.

[3] 张 婷.任职教育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初探[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4):72-74.

实验室文化建设 篇4

一、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着眼提升实验室文化品位和水平,努力开创文化育人的渠道和途径,以学员为主体,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实验室为主要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创新文化工作内容和形式,使之更加具有时代特点,为学员的健康成长成才营造先进文化氛围,满足人才培养中的文化需求,打造“实践、自主、创新”的文化精神,锻炼学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员的自主意识,拓展学员的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员综合素质。

二、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军校实验室文化是以军校精神为灵魂、以物质为载体、以行为为实践形式,潜在地影响着学员的精神世界。它与学院文化又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作用的,学院文化决定着实验室文化,同时实验室文化又能促进学院文化观念变化和学风的改善。基础实验部成立以来,部党委坚持以军委领导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在学院“崇理尚武正德厚基务实创新臻于至善”大文化背景下,大力培树学员“实践、自主、创新”意识,有力促进学员各项素质的全面提高,引领实验部思想政治建设的向前发展,为学员综合素质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实践平台、自主阵地和创新舞台。

(一)新时期基础实验部文化建设必须树立明确目标

通过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创造积极向上、崇尚科学、文明和谐的实验教学环境,培养军校学员“实践、自主、创新”意识,将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建一流实践平台,出一流设计成果,育一流创新人才,创一流特色管理”的奋斗目标。

(二)新时期基础实验部文化建设必须把握正确方向

1. 努力培养强烈的实践意识

实践教学是将实际工程知识与技能穿插其中,活学活用,使学员由单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实践学习。我部现有38间实验教室,学员通过操作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提高学员动手实践能力,磨炼个人意志,培养学员具有遇到工程问题敢于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努力培养鲜明的自主意识

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把实验任务主动性还给学生,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教师在旁边予以适当的指导。学生靠自己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理解、掌握,并自主完成实验任务。借助教师点拨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改变教师抱着走、喂着吃、只注重课堂学习和书本知识、穷于应付考试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在最大范围内给学员创造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的环境,调动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实验室各种平台善加利用,参与各种设计大赛,吸纳和掌握高端科学技术,从而使学员发生思想的激荡和智慧的碰撞。

3. 努力培养时代的创新意识

学员分配部队后所掌控使用的是信息化武器装备,迫切需要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中以“建一流实践平台,出一流设计成果,育一流创新人才,创一流特色管理”的价值理念作指导,构建开放式实验室,使学员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掌握探究式学习和发现新知识的本领,锻炼独立思考、组织协调和实践动手各方面的能力,使其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实践检验,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真正做到依靠创新增强凝聚力,依靠创新提升战斗力,依靠创新激发战斗力。

三、深化基础实验部文化建设的方法途径

实验室文化建设要以总体建设思路为指导,以培养实践意识为基础,以培养自主意识为途径,以培养创新意识为核心,以提高师生综合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打造品牌实验环境为目的。

(一)努力营造实验室文化氛围

1. 设置宣传栏

利用走廊墙壁悬挂展示牌,写上名言警句、管理规定、文化精神,设置由师生共同举办的实验园地,评选优秀实验报告、实验心得等。

2. 悬挂名人画像

在各实验室根据专业特点,布置知名科学家画像和奋斗历程,共同构建教书育人、崇尚科学的实验教学软环境。

3. 建立荣誉馆

将基础实验部参加军队和地方比赛获奖成果、证书、奖状,利用文字、图片、实物、声音、影像等多样化手段进行展示。

4. 印制《学员创新实践活动作品》宣传册

通过宣传册的形式,展示由身边学员通过参与创新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制作的作品,并记录在研制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全体学院的参与热情。同时,进一步宣传基础实验部开放项目、开放场地、开放时间以及各种国家级、全军级、省级、学院级创新大赛的培训计划,便于学员及时掌握参与。向学员宣传基础实验部开放项目、开放场地、开放时间以及创新大赛培训计划,便于学员及时掌握。

5. 制作基础实验部年度“十件大事”专题片

年终梳理全年基础实验部完成的大项工作,并制作成视频,展现基础实验部工作业绩。

(二)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1. 建立青年教员导师帮带制度,使人人成为“双师”

青年教员与导师结成“一对一”帮带对子,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理思路,通过参与承担军队科研工作,强化师资队伍,使每位教员成为优秀的讲师和工程师。

2. 开展精品实验课评选活动

通过随机查评和定课目评比相结合的形式,评选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培养教员“忠诚党的事业、热爱三尺讲台、献身学员建设、奉献实验教学、争创一流业绩”的品质。

3. 组织赴部队参观调研

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验教学需求,协调附近兄弟部队进行参观调研,掌握部队的现实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三)加强实验室文化制度建设

每年举办一次优秀教员量化考核。为每名教员建立管理档案,将教员政治信仰、教学质量、履职尽责、工作作风、身体素质、群众评议纳入考核内容,全面考核教员德、能、勤、绩、体的综合素质。每学期开展一次实验教学互动座谈。组织教员和学员开展座谈,交流教学和学习心得,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每季度进行一次党委议教,每月组织一次教学质量讲评。

(四)提高实验室创新文化建设

1. 学院创新实践活动

开展群众性“四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制作)活动,全面培养“实践、自主、创新”能力,也为下一步各类大赛选拔优秀学员。

2. 开展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竞赛

将理论学习融合到竞赛中,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员“实践、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各种设计大赛能够促进相关实验课程改革,如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课程。

3. 实验课创新教学观摩

组织教员结合承担的实验课程参与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从而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浓厚创新教育氛围。

4. 升级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功能

固化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深化实验内容改革,更新实验项目,完善实验教材和指导书,提升实验室使用效率。

总之,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是提高高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对学员培养质量和教员的教学科研均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以“丰富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为目标,坚持用丰富多彩的实验室文化吸引学员,用昂扬向上的实验室文化培育学员,用励志育人的实验室文化塑造学员,为学员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顾刚毅.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0,30(5):124.

[2]黄珊珊,杨振兰.关于实验室文化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5):117.

[3]周守喜,胡毅,石东平.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4):96.

[4]杨忠良,罗积军,杨卫军.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2(S2):171.

[5]郭文龙,朱瑞良,马荣德,等.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2):183.

基层兽医实验室建设 篇5

李世震(石河子市一四二团兽医站,832029)

近年来,师市出台畜牧业三年倍增计划及连队居住区功能转型等相关项目,催生了一大批畜禽养殖企业,使畜牧行业飞速发展。由于现代畜禽养殖业规模化与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动物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变的越来越容易,且致病原越来越复杂,导致部分养殖场老病继续肆虐,新病不断发生,对畜牧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日益加重。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站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常常与各种动物疾病亲密接触,诊断往往凭感觉、靠经验,难免对疾病误判错诊,给畜牧生产上带来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身体健康的损害。因此基层兽医实验室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有效监控疾病发生发展,更能保障畜牧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以一四二团兽医实验室的建设简单谈一下基层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引申的一些思考,以供各基层兽医站参考。

1、一四二团兽医实验室的建设 1.1 基础建设

生物安全是基层兽医实验室选址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实验室应该离生产区较远,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区域,并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处以及排污设施的下游,这样便于实验室废液、废气与废物的处理。一四二团兽医实验室位于团场镇中心800米处,距离最近的有人活动场所有70米远。

一四二团兽医实验室的设计按照国家一级生物安实验室建设标准来设计,实验室工作区域安装门禁系统,保证实验室相对独立,屋顶、墙壁和地面平整,易于清洁,不渗水,密封性、通风良好。室内有洗手池、配有肘动开关和洗眼器,实验台全部采用兵团招标企业产品,牢固、耐热、耐腐蚀、防水。供水和排水管道系统不渗漏,下水应有防回流设计。此外,还配备适当的应急器材,如消防器材、急救器材等。

一四二团兽医实验室明确区分办公区、辅助工作区和实验区,实验室建筑分为三层,地下一层为样品保管室、仪器室、库房,一层为接待室、接样室、解剖室、办公室、会议室,二层为重点实验室,包含洗消室、资料室、病原学实验室、血清学检测室、无菌室、更衣室、研讨会议室。重点实验室是直接从事实验操作的工作间,人员进入其内必须经过更衣室更衣后方可进入。

1.2 硬件建设

兽医实验室每个功能室按照检测工作需要配制相应仪器设备,比如剖检室具有解剖台、剖检器械、消毒清洗设备等;血清学检测室具备离心机、冰箱、微量振荡器、洗板机、酶标仪等;病原学检测室具备生化培养箱、显微镜、生物安全柜、细胞计数仪、恒温水浴锅、ph测定仪、紫外线消毒机、高压灭菌机、储存柜等;无菌检测室配备有Ⅱ级生物安全柜、超低温冰箱、超声波清洗器、细胞培养箱、消毒设备等。为安全考虑,兽医实验室还应配备消防设施、洗眼设施、应急照明灯等应急设备。

1.3 试剂耗材配置 一四二团兽医实验室根据年初制定的检测计划,自费数万元购置兵团招标采购的检测试剂,购置高标准、高质量的实验室耗材,并储备被备用件,便于损坏后替用,不影响实验室检测工作。

1.4 软件建设

技术人员是兽医实验室的根本,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是保障技术人员不断学习进步的基础,一四二团兽医实验室根据检测任务,制定培训计划,开展新知识、检测技能的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成绩90分为及格,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暂停实验室工作,参加学习,直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恢复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室硬件设施配备滞后,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我团建立兽医实验室前期,曾考察周边几个团场,总体来说,周边几个基层兽医实验室建设严重滞后,有些地方只有简单的化验室,甚至有些地方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团场虽然实验室建立了,但是实验室却成为了其他单位的办公室,或者实验仪器设备还尘封于库房之中,惟有冰箱在使用而已,连简单的化验工作都无法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2.2 技术人员普遍偏少、能力不足

每个基层兽医站都配置有7-8个编制,但是这些基层兽医站都是由动物卫生监督所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合在一起的,有些团场甚至还包含有畜牧服务中心,这样就没有专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几乎与实验室工作无关。其次,目前各团场基层兽医站人员基本上都处于老龄化,在实验室工作中,不是眼花就是手抖,无法进行实验室检测工作;新招的大学生往往都被团场当成“重点培养”对象经常被抽调到其他部门,或身兼数职,本职工作不是以实验室检测监测为主。基层兽医站人员均未接受过系统的实验室培训,技术水平不能在既有基础上得以提高,这难以适应现在动物疫病监测任务的要求。此外,兽医工作人员常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不利于其身体健康;部分个体养殖户拒绝监测疫病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采样难度加大;兽医社会地位不高,报酬也相对较低,对工作积极性有一定影响,有的甚至改行另谋出路。

2.3 主要功能发挥不全

兽医实验室的主要功能包括按照规定要求进行诊断,但这项功能有不断弱化的趋势,尤其是在基层。最近几年以来,各级兽医实验室承担的动物疫病监测任务逐年增加,牛羊布病与结核病检测与监测等工作开展较多,而常规实验室检测、疫病实验室监测及细菌染色镜检、病理剖检、病理切片、寄生虫筛检等用于动物疾病诊断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反倒用得比较少,有些团场甚至根本就不会检测操作,从来都没有进行过实验室工作。因为布病、结核病传播迅速、危害大,往往是各级部门关注的焦点,各兽医实验室也以检测监测重大疫病为主线,造成对普通动物疾病的诊断检测不够重视,但是养殖企业更需要的往往是普通疾病的诊断防治,基层兽医实验室以服务畜牧生产为目标,定期开展疫病检测项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基层生产一线的实验室建设,加强指导与经费支持,弥补一线疫情防控力量的薄弱,建立信息联通管理,增加实验室数据的权威性及全面性。

2.4 科研投资强度不足,正常运作经费缺乏保障,经调查了解,八师石河子市基层兽医实验室工作经费几乎为零,科研项目几乎为零,实验室维护及运转经费更是缺乏稳定保障。当前基层兽医实验室工作经费主要来自于兽医站工作经费的拨付。师市机关领导不重视兽医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基层兽医实验室的运行、维护、更新设备等经费都缺乏固定来源。建议与对策

3.1 充实工作人员名额,加强培训考核力度,提高实验室人才队伍素质

因为受限于编制数、工资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兽医实验室没有专门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人员,通常是身兼多职,既要满负荷开展物防疫工作,又要从事实验室检测监测任务。随着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监测任务的逐年加大,没有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工作人员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因此,政府要重视基层兽医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招收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的大学毕业生或专业技术人才来充实基层兽医实验室人才队伍,做到“岗必有人”。为提高实验室队伍素质,应不定期进行兽医业务培训,提高其检疫诊断水平。要让工作人员了解国家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掌握实验室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并勤加练习从而提高其检测水平,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率和可信度。为确保每次培训的质量,应严格执行培训考核标准,采取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办法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考核。

3.2 加大财政经费投入

各级主管部门要重视基层兽医实验室的作用,加大财政经费的投入。一是建议国家大幅提高对动物疫病监测经费的投入,根据现状按一定的畜禽养殖比例确定经费的数额,每年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或直补到基层。二是兽医主管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监测经费在基层兽医实验室落实到位,防止挪用、挤占经费。三是建立实验室设备淘汰更新机制,所需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四是以津贴、卫生补贴等多种方式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待遇,促进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3 强化生物安全防范意识与管理

由于兽医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农业部实验室考核章程中就对生物安全管理有着严格的要求,各兽医实验室也须按标准制定生物安全手册。但在实际工作中,若操作人员没有良好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未能熟练掌握兽医检验检疫的技术规范,不仅危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还会造成疫病病原扩散,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基层兽医实验室应当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操作程序,完善设备措施,做好生物安全防范意识与管理。

3.4 推行各级兽医实验室的大数据平台管理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利用先进技术,畜牧兽医业也不应落后。建立省市县乡各级兽医实验室大数据平台管理系统,整合动物疫情诊断、疫病监测、检疫流通、地理分布等信息,从而提出科学的防控对策。通过网络化管理,可实现全疆各地疫病监控信息共享,对疫情的防控应对更加及时;通过网络指导基层兽医实验室的检验检疫过程,能有效提高工作质量与管理效率,完善动物疫病监测模式。

3.5 建立健全基层兽医实验室绩效考核制度

产学研实体与实验室建设 篇6

【关键词】产学研实体;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

1.引言

产学研实体的功能是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传播职业文化,实现服务地方和经济发展的宗旨,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而发展产学研实体应坚持“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基本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好教育教学与生产、生产与实习实训、生产与科学研究的关系。我院产学研实体发展应坚持以实习实训性生产和带有产业化背景的研发为主要发展方向,坚持以产促训,以产养训,产训合一,以产促研,以研带产,以产助学的经营管理方针,建立实习实训、职业技能鉴定、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等相关的实验实训场所。产学研实体的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产学研教育形式可以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了解社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产学研实体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研是实训与生产、实验与科研相结合,其实质就是教育面向企业、社会的需求。学校与企业、社会合作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这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系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又成功入围全国100所高职骨干院校。近几年来,院实验室建设以产学研实体发展为方向,以专业特色为龙头,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为建设目标,全面科学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学校入围全国骨干院校的大好时机,规范管理,以改革创新求发展,把实验室建设成为科学研究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

2.整合实验室,优化资源配置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由娄底原五所中等职业学校整合而成,共有各类学科的教研室50余个、实验室138个、实训工厂2个和测试中心1个、电教中心30个、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50多个。从当时的状况看,各校有相同或相近的学科、专业和实验室,且有较强的互补性。如原工业学校有会计专业,但实验条件较差,而原供销学校有实力很强的会计实验室和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如在机电控制方面,原机电工程学校有很好的实验系统,这正好弥补了娄职在这方面的不足;各校都有仪器设备较为先进的测试中心,但由于教学任务不足,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2010年学院成功入围全国骨干院校给实验室的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学院党委及有关部门以此为契机,结合产学研实体,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统筹规划,先后投入资金3500万元,建设了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实训工厂、先进制造技术实验中心、信息技术基础实验室、PLC等实验实训中心和计算中心(CAI微机站),使实验室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和长足发展。在学院未来五年工作计划中将建设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3个研究所,2个公共服务中心,10个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15万m2,仪器设备总值1亿元,生均8000元,仪器设备1.8万余台(件),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2.9%。经过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了仪器设备相对集中管理和使用的目的,提高了办学效益。

3.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打破原有实验室规模小、功能单一、重复建设、利用率低的格局,由合并前的100多个实验室调整为15个基础实验中心和6个系部实验室(中心)。按照“发展产学研实体、加强素质教育和结合能力培养”的原则,整合优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实验室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统一调发展,提升实验室的技术含量,提高了综合实力和效益,提高了实验室的档次和水平;促进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实验室功能拓宽,内涵更加充实;促进了相互间的协作共建,形成了以重点实验室为龙头,院级实验中心为骨干,系部实验室为主体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使实验室管理体制由单一的、分散的和以课程设置的模式,向以学科类别或学科专业设置的模式转变。通过实验室体制改革,全面地推动了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长期以来,高校在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教学模式单纯等问题,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导致了实验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教学手段和方法与生产和社会实际要求不相适应,教学模式与新教育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实验多数开出的是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比例较低,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训练的机会很少,这样不能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此,学院以创新教育的观念对实验教学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总体优化设计”的要求,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技术为主线,配以相应的实验课题,对学生进行系统培养,形成基本实验、开放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创新探索,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一套新实验教学体系。

4.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是学校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建设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事业心强的实验队伍是做好实验室工作的关键。目前,我校有实验人员9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41人,占41%;中级职称人员42人,占45%;本科毕业人员80人,占70%。近几年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推进速度加快、范围拓宽,体制改革后实验室的任务量和工作难度增加。很多实验室主任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兼职的实验室主任,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用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上的时间太少,或管理方法欠缺,给工作带来一定损失为此,将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充实到实验室主任等关键岗位上,选配一名好的实验室主任,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的关键要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必须要有一名好的带头人和组织者,他们应热爱实验室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对相关学科有很深入的了解,并对前沿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对刚分配来院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应规定他们必须到相关实验室工作一段时间,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定,然后再回到教学或研究岗位。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对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以及实验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年龄结构的调整是非常有益处的。同时,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工作,他们的动手能力、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会非常有好处。对现有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既要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又要提高实验能力。培训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集中培训、校内听课、校外进修等。只有实验技术人员的水平提高了,实验室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调动起管理者的积极性,才能有利于培养一流的人才,有利于出一流的成果。

5.实现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实现对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和措施。为确保实验室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有关部门在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制度建设。依据国家和教育部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结合学院的实际,教务处与实训中心先后制定了《实验室工作规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及《实验人员工作量试行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对实验室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使实验室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建设一流的高职,必须建设一流水平的实验室。

6.结语

经过多年实验室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教研及科研成果。多门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多项教研项目获奖,包括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其他奖项。具有鲜明特色的实验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院学生在省级技能竞赛,技能抽查中多次获奖,本人也多次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在我院五年工作计划中,提出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是:建成1个国内一流水平的公共教学实验室。今后实验室建设遵循的原则是“装备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相信有湖南省人民政府和娄底市人民政府的强力支持,有学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有广大教师和实验人员的不懈努力,我校实验室建设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张运波.工厂电气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刘凤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刘凤泰副司长在第二次全军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

[3]杜祥培.2010学院工作报告[R].2010.

作者简介:马国伟(1975—),男,实验师,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实验教学和研究工作。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实现途径 篇7

一、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功能

实验室文化建设是实验室发展的需要。实验室文化应该是激励人们追求科学理念、追求无私奉献、树立良好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只有实验教职人员树立良好的价值认同感和科研的使命责任感才能够促进实验成果的产生和发展。

(一)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实验室文化是各种不同特色的实验室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综合反映。我国实验室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都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积极的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实验室文化的内涵从不同的方面来看, 有着不同的层次之分, 可以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广义上的实验室文化指的是实验室的环境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统一, 相互交融。狭义上的实验室文化指的是实验室人文精神上的建设, 是一个单一的层面。而实验室文化建设不论是广义上的理解还是狭义上的理解, 都是其不同层次的、辩证的组成部分, 只有相互统一、相互协调, 统筹兼顾才能够促进实验室文化的健康发展。

实验室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如实验室内外主体建筑、实验室的技术设备以及设施等等都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而以人为中心, 环绕实验室进行的一切实验工作所构建而成的价值观念、技能观念、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各种实验室行为准则和各项规章制度等等都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在实验室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种与自身相适应的实验室文化, 它是实验室的灵魂,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对于实验室的管理而言, 都将实验室文化建设作为整个实验室工作的重中之重, 必须高度关注并落实抓好。

(二)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功能

优秀的实验室文化能够培养人、激励人和熏陶人, 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促进实验人员的精神层次的提高和自身的文化建设的升级。其实, 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也是实验室整个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只有锐意创新, 积极改革才能够把实验室的文化发挥出来, 才能促进实验人员的整体精神文化水平和科技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第一, 实验室文化的建设能够把整个实验室人员团队的荣誉感和凝聚力激发出来, 能够促进整个实验室文化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能够在制度上保障实验室的人员都能够在积极乐观的环境下约束的自我意识, 更好地为实验室的科研目标服务, 也能够促进实验室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促进成果的产生和成长。

第二, 通过一些文化符号或者典故能够把科研人员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比如悬挂一些名人名言或者科技界的前辈以及泰斗人物, 能够激发研究人员想要和他们比肩的一种拼搏精神和进取的决心。

二、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整个实验室文化的构建要以整个实验室的发展方向为依托, 要符合实验室的指导纲领, 并能够在实验室的指导纲领下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其中,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而且, 要把实验室文化的建设和高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统筹兼顾之中形成一个和谐的、流畅的、长效的实验室文化建设系统。

(一) 倡导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实验室的实验人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优秀的人才。实验室的文化建设要尊重人才, 要做到以人为本, 要对实验室的人员做到一视同仁, 要关心他们。因为人才是实验室的关键因素。实验室的文化建设重点是引导实验室的人员, 使他们树立良好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和为科技的未来服务。

(二) 强化实验室文化和高校文化的结合

可以说, 实验室文化是高校文化的一部分, 在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和高校的文化相互结合, 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验室的文化会是高校文化的一个支流。实验室文化的培养和高校的校训和文化理念相互承接, 把实验室基地建成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

(三) 加强实验室的环境建设

实验室文化建设要以实验室基地的环境建设为依托, 其对于实验室的实验员有良好的身心放松的作用。实验室里面的相关的科研设备也要做到安全高效, 做到有标准的统一规划。实验室的整体的风格要相互协调, 要和整个校园的文化相一致。在环境的空间设置和建筑整体设置上也要美观、协调。这样的目的就是通过环境的建设, 促进实验室高雅文化的形成, 并调动实验室人员学习上的积极性。

三、结语

实验室文化建设对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十分重要, 它不但对实验室整体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且对校园文化的整体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验室文化建设能够使其自身的所在环境产生强大的文化感染力以及浓厚的科学实验氛围。

摘要:实验室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都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健康积极的文化建设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实验室文化建设要表现出实验室丰富的内涵及其相应的技术功能。我国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在长期的实践之中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抓住实验室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得出思路和解决的方案十分重要。

关键词:实验室,文化建设内涵,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忠良, 罗积军, 杨卫军.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1 (S2) .

实验室文化建设 篇8

1 和谐实验室文化的内涵

和谐实验室文化构建的主旨是将整个实验室建设有效整合, 科学分配和管理, 追求多元素的共有性和共享性, 注重艺术, 体现特色, 寻求价值取向、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的共同点并以此营造和谐。

2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科学发展观,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这一构建宗旨。注重和谐, 科学管理, 合理统筹, 营造氛围, 体现特色, 打造和谐实验室。

3 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室和谐文化包括:和谐的环境文化、和谐的精神文化、和谐的管理文化、和谐的制度文化4个方面。

3.1 和谐的环境文化

和谐的环境文化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实验室整体布局、仪器设备摆设、宣传橱窗、室内设计、实验室安全环境和卫生环境等方面。现代高等教育应体现综合性、学术性和人文性的“三位一体”, 为社会发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技能, 又博学多才、有独立人格、能独立思考和探索的人才[1]。实验室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 良好、和谐的环境是其重要保障。其构建要注重合理、实用、协调、资源共享, 与社会环境接轨, 体现专业特色和相应的文化艺术、精神追求。

3.2 和谐的精神文化

和谐的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核心。主要指实验室团队构建合理, 工作氛围轻松、愉悦、和谐, 学术氛围浓厚。师生在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等内容。该文化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 是由室风、学风、教风、人际关系体现出来的师生共享的价值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文化传统、认同意识, 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学习、教学、科研和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对师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学习风尚、创新精神和治学态度的培养等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2]。其形式主要表现为积极开展实验、实训技能教学改革和竞赛, 积极开展集体备课等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 积极参加和组织各项培训, 优化实验室团队等。

3.3 和谐的管理文化

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实验室文化建设内涵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为利用高效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规范教风和实验室管理, 倡导文明、卫生、和谐的实验室文化。做到学生有秩序, 教师有督导, 课程开出有记录, 仪器设备有保障。

3.4 和谐的制度文化

和谐的制度文化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具体是指进入实验室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该文化的建立体现“人性”“实效”和其本身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具体体现在:完善实验室基本制度, 包括实验室工作守则、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技术安全与卫生管理条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大型仪器使用规程等。完善安全制度, 做到实验室有制度, 安全有措施, 责任有标牌。

4 建议

(1) 实验室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长期且涉及面广的工作。实验室文化建设工作要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进行, 实验中心统筹规划, 各系部负责制定建设方案, 各实验室具体实施。做到长远规划、总体设计、分工协作、分步建设、精心打造、求真务实。

(2)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定位要准确。高职高专院校学制较短, 定位应是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 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切忌好高骛远, 方能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实验室不能一味追求豪华、大气, 需讲求实用、够用原则。

(3) 实验、实训项目的统筹管理。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出现各院校盲目扩招现象, 以致实验、实训资源及教育人力资源短缺。很多实验、实训项目只能以示教为主, 不能保证学生动手操作, 影响和谐文化的构建。因此迫切需要优化课程结构, 统筹管理实验、实训项目, 创建实验、实训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实验室, 在保障教师指导的前提下倡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4) 注重利益分配的合理性, 体现人性化管理。在实验室工作中常常出现重理论轻实验、重教师轻实验技术人员的现象, 实验技术人员在晋级、职称评聘、评先选优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以致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合理的利益分配不但不能对实验室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反而会削弱它的基础[3]。

(5) 重视学生的建议。华裔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曾说:“我在美国30年, 学会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与人的平等相待, 所以我与学生讨论问题也是完全平等的。[4]”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可以帮助教师获取更多、更有益的资讯和知识。对学生的培养效果是检验实验室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所以, 学生在实验室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建议是实验室建设和改进最重要的依据, 也是构建和谐实验室文化的重要环节。

(6) 完善奖励和评估制度。此制度的完善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奖励与评估。奖励是激励师生积极创新和改革最有效的手段, 评估是对效果最直接的评价方法, 也是收集反馈意见, 获得资料最有效的手段。

摘要:从和谐的理念出发论述构建和谐实验室文化的内容、基本要求和措施, 旨在探讨和完善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体系。

关键词:高职高专,和谐,实验室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徐华平, 赖平.浅论新形势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 (2) :24~26.

[2]郭恩棉.浅谈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学理论, 2009, (16) :208~209.

[3]张棣.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思考[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1999, (1) :74~101.

实验室文化建设 篇9

加强实验室建设, 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建设需要, 是高校一直追寻和探索的奋斗目标。

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整个教学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具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比较稳定的实验技术师资队伍, 是实现我国高等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教育和科研水平的一件大事,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验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和科研质量, 因为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将直接走向社会, 参加生产实践。因此, 在大学阶段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具有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素质。

2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做好规划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都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切实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起来, 应该树立“没有一流的实验室, 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就不会培养出一流的人才”的观念。逐步理顺实验室队伍的管理体制, 完善其管理机构。首先, 学校应成立校院两级实验室建设专家委员会, 对实验室资源调配、人才引进、岗位聘任等重大问题起到决策作用。其次, 学校人力资源部门应制定和修改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近期和中长期规划,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规划的实施。

3 科学设置岗位, 实行岗位分级, 设立关键岗位

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与一般教师, 他们既是实验室的管理者, 实验教学任务的执行者, 实验技术创新的实践者, 也是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者。工作头绪多, 技术含量较高, 所获得的成果形式多样。因此, 人力资源部门应针对其工作差异性, 按教学实验任务、常规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等项目,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全面核定其工作量, 做到科学定岗定编。在此基础上, 分级设立不同的岗位, 如:设立实验室关键岗位。即在部分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型公共测试平台等岗位上设置关键岗, 与学校最高的岗位津贴相同。首席实验岗位的设置有利于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才, 稳定实验室骨干队伍, 尤其是可以鼓励部分水平高、素质优、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去实验室工作带动实验室整体上层次、上水平。

4 加强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培训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是确保实验室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首要因素。高校实验室队伍是教学、科研和对外社会服务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们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保障工作。这就要求实验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内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发展趋势。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加大培训力度, 抓好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培训, 让他们尽快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内先进的实验技术和实验室管理经验, 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适应教育与科技发展的需要。实验教学师资业务水平主要表现在:a.实验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验教学水平, 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b.在实践性教学改革中所表现的创新精神, 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c.对实验室工作在教学中的地位有深刻认识和理解, 以及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d.参与工程实践工作的经验积累, 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培训可采取短期和长期进行, 或以业务交流的形式分批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骨干实验教师或技术人员到相关领域内有突出成就的院校或科研院所就该领域前沿的先进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才能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和社会生产服务。

5 鼓励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创新活动

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是当今实验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对此, 可采取由院系、教研室组织实验及主讲教师针对这方面的问题, 定期举办讲座和开展观摩研讨活动, 激发和开拓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实验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实验、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所以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系统而又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 并及时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实验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培养成严谨、求实、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 学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仪器设备和改进创新实验方法。对简单的仪器设备、教学模具能够做到自制、自改, 对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和更新研究项目, 学校要组织专业同行人员联合攻关。真正作到把引进和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有突出贡献者要给予表彰奖励。

6 制定有利于引导实验课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工作中, 实行“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合理流动”的管理机制。吸收一部分优秀教师组建成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基本合理的实验教学骨干队伍。淡化实验课教师和理论课教师的界限, 提高实验课教师待遇和地位, 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理论课教师一视同仁, 以促进教师向一专多能发展, 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7 结论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管理层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缺陷, 建立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用人模式和长效激励机制, 把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理论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同样重要地位,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努力提高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 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具有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针对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问题展开论述。

实验室文化建设 篇10

因此,实验室的建设能否达到标准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此,以我校新校区实验室建设情况为例,对现阶段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常规建设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生物实验室的总体布局规划

根据教育部在2006年以标准的形式发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提出“4~8个,8~12个,12~16个平行班的学校,其生物实验室数量的基本要求分别是1~2,2~3,4~5间,其规划要求分别是2~3,3~4,4~6间”。因此,目前规划建设的学校新校区基本都应达到最低限,才符合要求并满足教学需求。为了保证实验开展过程中的顺畅性、安全性,根据《规范》要求,生均使用面积应不小于90 m2和96 m2。除实验室在数量和面积上的要求之外,在总体的规划布局上也应注重位置安排的合理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一是仪器室的位置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实验员工作开展的便利性,应根据实验室的总体数量及功能场室的分布及真正投入使用的情况进行仪器室位置的设计;二是功能场室的布局应合理化、多样化、专一化,在数量达标的基础上,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将初、高中常用的同功能实验室分开,这样有利于实验员的管理及仪器的分配,同时将场室固定,避免学生因实验室过多而导致走错教室耽误上课的情况发生。

二、生物实验室前期建设中的细节设计

生物实验室前期建设中的细节设计关系到功能场室的完善程度,因此土建时,在这些方面应作充分设计,避免给后期工作造成麻烦。

1. 实验室的用水设计

实验室的用水主要涉及前期的管道预埋和入水、排水问题。在进行实验楼建筑设计时,可考虑是否通过楼层沉降进行管道预埋。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布管方便,同时保证实验室的美观。但是这种建筑设计费用较高,需根据现实因素加以考虑。在图纸设计时,实验教师应明确哪些功能室需要用水,以免后期施工时出现漏装,给后期工作造成困扰。

对于实验室的入水,一般建议在每间教室的入水口设置总水闸。除此之外,学生桌上的每个水槽下方也各设置水闸。这样的设计目的是教师可控制学生用水,防止学生随意玩水。

由于生物实验的特殊性,常会使用到新鲜材料。因此,实验中产生的实验垃圾如果排入下水道,极容易造成堵塞。所以,实验室应选择口径较粗(≥5cm)的排水管,保证排水通畅。在埋管时应注意有一定的倾斜设计,避免管内积水。由于有些生物实验也会产生酸碱等废液,因此排水管的材料应选择耐酸碱,延长水管的使用寿命。

2. 实验室的用电设计

实验室用电主要涉及线路设计及用电功率。首先,应明确各功能场室的用电需求,尤其是显微镜室的用电设计,如桌面插座的位置、规格、数量等。其次,为了保证学生的用电安全及避免学生乱用实验室电源,可在讲台设计带密码的总电源开关。最后,仪器室等可根据仪器数量及用电情况设计一定插座量,以供用电仪器使用。

由于仪器的用电功率不同,所以实验室在前期设计时应考虑哪些实验室可用正常电压,哪些需配备较高电压等不同情况。同时,明确学校总电源的控制点,以保证实验室的用电安全。

3. 其他细节设计

(1)实验室应布置排气扇

在审核实验室的设计图时,应留意是否预留排气扇的位置。因为在开展部分实验时,可能会使用带刺激性的实验试剂。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到的汽油,带有强烈的气味,需排气扇加速室内空气的流通,保证开展实验的安全性。

(2)实验室前端设计加热台

如果空间允许,在每间实验室靠讲台的前端,可考虑设计加热台。主要用于放置水浴锅等仪器,同时实验教师可放置备用实验材料,利于授课过程中材料的及时补给。

(3)准备室设计滴水柜用于晾干仪器

生物实验用到较多的玻璃器皿,因此清洗后如何加速器皿的干燥,是实验教师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而通过配备一定的设备,便可轻松解决。如滴水柜,通过悬空、漏孔的设计达到排水的目的,可通过在侧边增加小抽风机,加速空气流动,缩短干燥时间。

三、适于生物新课程的几种实验室模式

1. 显微镜实验室

该模式的实验室,桌面配备光源及多功能插座,既可满足普通光学显微镜,又可满足带电源显微镜的使用需要。同时,根据实际功能需求,本实验室的台面不设计水槽,而是改在教室的后方,统一设计八个连通水槽。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可增大实验桌的使用面积、提高用电的安全性、在必要时候也可适应其他学科的实验[1]。由于生物实验开展的特点,有些需小组合作、有些需单独操作完成,因此该功能场室可以尝试不同的实验桌组合。既可以有常规的教室双人同桌的设计,也可以有以小组合作的多人圆桌合坐设计,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2]。

2. 解剖实验室

生物解剖实验室的最大特点就是“水电到桌”,在4人桌的中间设计水槽,方便解剖过程中的用水。在教室的后方设计展示柜,可呈现各种常见的解剖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各个解剖结构。

3. 生物探究室

该模式的实验室基于96 m2大小设计,特点是6人双侧,“水电到桌”,共9组,适合的实验内容包括显微镜观察(电源),解剖或检测实验(用水方便),适应的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同时,该室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生物实验教学[3],达到数字化生物实验室的标准。主要配备有传感器、数码显微镜、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及其配套软件。通过优化实验条件,解决相关的教学难题,同时加强教学互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实验的乐趣。

4. 组织培养室

组织培养室的建设,包括了准备室、仪器室、恒温光照培养室以及无菌操作室。根据《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该功能室应防止人流交叉感染。因此,应注意各个功能室的顺序安排,一般无菌操作室应设计在场室的尽端,不宜开设外窗[4]。采用紫外灯灭菌,带通风净化系统,及时排出灭菌产生的臭氧等污染物,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恒温光照培养室应利于观察,可采用全玻璃隔断。在准备室中,可通过设计带试剂架的边台,节省空间又方便各种试剂的配制。

四、生物实验室延伸到生物园建设中

生物园可作为生物实验室的延伸,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又可借助教学和学校文化相结合作为建设理念,美化校园。那么,生物园的建设如何能在满足教学的同时与园林艺术结合起来,便成为生物园设计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此次的设计实践中,在以下几点做了一些尝试。

1. 考察园区环境合理设计各分区位置

设计前期,明确校园中的日照时间、日照强度等环境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区设计,如阴生植物应选择背阴地块[5]。生物园必须排水良好,土壤具一定肥力,避免过多建筑垃圾,防止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甚至引起植物死亡。

2. 分区贴合教学融入校园文化

生物园的建设可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在保证贴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搭配种植各种乔木、灌木、花卉等,使生物园与校园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直接接触生物园,认识生物生态环境。但在建设过程中,应避免模式的单一化,如各区物种相差不大、无法呈现植物种植的层次性、科学性等。

3. 植被多样化可供实验教学

植物配置应多样性,并根据实际种植一些珍贵保护植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在设计各区植被时,可按从低等到高等的方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物种种植,辅以动物的进化历程,让科学体系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6]。不仅如此,生物园的植物栽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如在水生生物区种植黑藻等水生植物,可作为初、高中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等的实验材料;校园随处可见的酢浆草,可用于观察叶脉导管、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等实验;颜色浓绿的海芋可用于高中提取色素的实验等。让生物园不仅是提供观察的实验基地,还能成为提供实验材料的场所,大大缩短实验教师寻找实验材料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

五、结束语

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在保证基础实验开展的情况下,应注重各场室的功能化,让其功能更具科学性、现代性。同时,实验室在规范化建设中应特别注意安全性,如过道安全距离、用电安全、防火措施、药品安全等等。生物园的建设,应注重在保证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分区,与教学交融,体现科学性,展现园区的美观。

摘要:结合新校区的建设情况,简单介绍了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常规建设。主要阐述了生物实验室的总体布局规划、前期建设中的细节设计、几种实验室模式、生物园建设四方面内容。在介绍每个方面的具体设计时,主要体现新校区在建设上面的创新性和现代性。

关键词:常规建设,实验室模式,细节设计,生物园

参考文献

[1]刘俊波.中学生物实验室建设新思路[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1,17(11):33-34.

[2]刘俊波.高中生物实验室及数字化实验装备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8):43-46.

[3]王斌.生物实验室数字化建设刍议[J].建设管理,2010(2):60-63.

[4]陈琳.浅谈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安全建设[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2,28(1):50-51.

[5]彭敏.浅析中学生物园设计与园林艺术审美的统一[J].广东园林,1997(3):23-25.

对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

[作者简介]李永刚(1956- ),男,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陕西西安710089)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5-0066-01

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任务,就必须坚持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切实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由于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关系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实验室建设的原则,解决实验室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以利于实验室作用的发挥。

一、对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特征

1.实践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既要懂专业实验的理论和原理,又能实际操作、开展实验。因此,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就要充分考虑能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实验室工作条件是否能满足以上要求,以及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是否合理和先进。强调实验室的实践性,是因为学生“可以从实践经验中得到一些结论和通则,指导未来的实践,使人们更有效地行动”。突出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实践性,既是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后续综合技能训练的基础。

2.职业性。在实验室建设中,其职业的针对性越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越可以得到训练和强化。如学习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就应当广泛掌握普通机械制造范畴内的各种加工工艺,了解典型机械、机构的工作原理。从目前在校学生的情况看,多数学生都是从普通中学到大学,没有实践方面的经验和生产实践的感性认识。因此,突出实验室的职业性是十分必要的。

3.技能性。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科型人才培养目标而言,职业院校更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试想,一个职业院校材料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会做材料的压力实验、拉伸实验,到企业怎么能开展实验?又如何指导实验员开展实验呢?所以,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建设上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

二、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原则

1.具备高新技术内涵。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企业的生产装备也在朝着智能化、电子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在实验室建设上要有超前意识。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上要不断投入,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体现真实的实践环境。职业训练的环境越接近生产实践的环境,学生对专业和工作的适应性就越强。如高职院校的黄金首饰加工专业实验室,它的布局和加工设备基本上是一般黄金加工车间的“仿真型”或“模拟型”,有关这方面的专业理论课也可以在实验室开展。西方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中提出了“合法化的周边参与”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知识从实践中来,知识与行动有关,知识会通过参与活动得以发展。”其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实践学习应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消除学生就业后的“陌生感”。

3.科学的组织管理。实验室的建设除硬件投入要到位、认识要清楚外,还应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如实验室的中长远发展规划、配套的实验教材、对实验室的评价和督导机制等,从而把实验室纳入规范管理之中。

三、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规划、突出特色。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不仅要注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而且应注意突出特色。合理规划,就是要求每个实验室的建设都应明确自身所服务的专业和开展的实验项目,注意设备和人员的配置;突出特色,就是要求在学生技能培养方面,实验室能发挥关键的作用。实验室应该寻求企业和社会的支持,这也是实验室建设特色的重要方面。

2.配备精干、优质的师资队伍。实验室能否发挥积极的作用,重点在于教师的技能和教学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要克服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把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放在同等的地位;要重视实验教师的学历和素质的提高。尤其要提倡理论教师能上实验课,使实验室成为“教、学、做”的课堂,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可以从企业聘请一定的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担任学校的兼职实验教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总之,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构建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也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美)琼·莱夫,艾蒂安·温雅.实践社群中合法化的周边参与[M].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2003.

[2](美)西奥多·刘易斯.认可的知识与实用工艺课程的问题[M].陈耀辉,等,译.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2003.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实验室文化建设 篇12

1 我国高职院校物流实验室建设概况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物流实验室建设都采用“电脑加投影”模式 (以该校实验室建设问题为例)

根据调查发现,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的物流实验室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脑加投影”模式, 即以物流软件模拟为主构建的物流模拟平台。以该研究者所在学校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较早前所建的物流实训室为例, 实验室只装配了物流相关模拟软件, 即一个课室为一个平台, 每个学生一台电脑, 与普通电脑课室一般, 如货代软件平台等, 学生的实训的内容都是通过软件系统的模拟进行。通过物流软件模拟, 让学生学习物流业务流程及物流管理的方法和原则, 可以说学生仅仅只是通过这么一个模拟软件将老师上课的理论知识重温了一遍而已。而这些软件平台基本上每个步骤都是通过软件进行了设置, 学生也只能按部就班, 根本不可能发现学生的实操能力及创新操作。学生也根本不可能体会到实际物流操作过程中的相关设备及流程, 只能体现一种理论的加强。根本谈不上实际过程中的实操。

2 现实型实用物流实验室优化与建设方向

物流实验室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配合理论教学, 提升学生对专业理论的认知和实践动手能力, 让学生对现实物流过程有较强的操控能力。因此, 物流实验室整体规划的出发点应该是模拟现实企业的实际过程实践。由于物流涵盖面广, 与电工电子、数控实验室的建设有一定区别, 因此很难把物流的全部环节纳入实验室建设体系。一般意义上, 实验室里更多的是物流中心仿真, 对于其它环节可以通过系统演练和沙盘的观摩进行补充。以我校管理学院物流专业现实验室建设为例, 共分为实操室 (物流仓储等) 、物流智能车辆调度室、物流沙盘室、快递配送中心及生产物流实操室等, 每个实验室都分布在学校不同的位置, 学校就是一个大的社会环境。

2.1 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应基于该校物流专业的特色或方向

通过了解, 在我国物流实验室建设较早的一些院校在一定程度上都缺乏整体规划, 实验室的建设都是为了充实学校的教学条件而建设, 无论什么学历、什么特色, 基本以自动化设备为主, 设备越贵越好, 越先进越好, 所以多则投入上百万甚至更多, 少则也要投入几十万元。实验室花大钱建设完后, 绝大多数院校只是摆设或者只是为了迎合学校教学水平建设而建设的不实际的东西, 根本达不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建设目的, 不用说学生实践了, 一些设备学校教师都不会操作。所以在攀比、浮躁的大环境下, 不上自动化设备的院校却成为了“异类”, 在领导拥有绝对话语权的院校, 基本是外行指导内行。

2.2 以物流教学模式的创新指导物流实验室的整体规划

应该以物流实验室建设为契机, 开展物流教学模式的创新。物流实操性强的特点要求改变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的特点压缩课堂讲授时间, 增加实训、实战推演、观摩等课时。真实模拟业务运作过程, 实物演示验证业务处理效果。为避免肤浅、游戏型的虚拟实验环境, 实验室必须有硬件与软件配合, 即既可用于物流运作管理, 又可真实模拟演示物流运作过程。如自动仓储系统作业演示、分拣系统过程演示、订单处理系统模拟。配套辅助课件的应用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3 实用型物流实验室建设原则

(1) 实用性原则。物流实验室建设前应深入其他已建成物流实验室院校进行考察, 实地听取专业教师、相关企业负责人的建议, 切实了解哪些环节是教学难点, 哪些是大多数企业急需的技术, 哪些能在科研中得到充分利用。我校物流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就得到了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 如海程邦达物流公司等, 目前我校物流专业作业广州物流职教集团重要理事单位, 在这些资源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所以在实验室实用性建设上具备了这样的思想与创新。

(2) 创新性原则。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 都给师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创新空间, 让他们可以自主设计, 完成一些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如我校的实物实操室, 各项物流设备齐全, 实验室经常性开放与学生, 让学生可独立自主的进行操作。又如我校的配送中心就由我院物流专业的学生独立运营, 老师只提供参考性意见, 充分赋予了学生全面的创新环境。

(3) 互补、共存性原则。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考虑多重性原则, 即一切社会活动都应该视为一种物流过程。那么我们的实验室的建设就应体现使用者的多层次。能为我们学校的所有人等提供学习研究场所。与其它专业共享, 如其它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将它视为一项物流工程, 让我们的学生进行实践物流过程的思考与操作等方面的思考。

(4) 校企共建原则。校企合作是我们现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所以我们必须摆脱由学校统包的陈旧观念, 树立开拓创新的理念, 探索一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联合共建的新模式, 通过物流实验室建设探索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我们学校物流专业就参与了广州物流职教集团的合作。

4 创新思路, 以实用为目的建设物流实验室

4.1 以学生实操能力为向导, 重塑实验教室建设的目的

实验室的建设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知识水平, 而实用型实验室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所以实用型高职院校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搭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物流实验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实用型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服务企业人才需要的能力。所以实用型高职院校的物流实验室建设应该结合院校本身的优势, 统筹完善物流实验室基础建设。实验室的建设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实验设备的配备以及设备维修三个方面的内容, 但要充分考虑实用性, 而不是“高上大”。

4.2 以校企合作为导向, 加强物流实验室“软环境”的建设

在各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中, 物流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一直被放在了重要的地位, 而忽略了物流实验项目开发、物流师资培养等的“软环境”的建设。重视“硬环境”、轻视“软环境”建设必然导致实验室教师队伍素质与快速发展的实验室建设不相适应, 过时的物流试验项目与企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重硬轻软”的根源在于对实验室建设的目的不明确, 对实验教学的定位不清楚。要转变实践教学服务于理论教学的观点, 在实践中重视实践教学, 通过调整实验教师待遇、强化物流实践教学项目开发等手段, 加强物流实验室“软环境”建设。在软件环境建设方面, 关键一个在该院的实践中可以总结为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 因为通过与校外企业的合作, 老师可以到相关物流企业中去, 实地进行考察和学习, 与社会时时接触, 时时接受最新的物流技术, 更新知识, 以更好的理论、实践知识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4.3 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 实现物流实验室设备资源共享

开放式实践教学使得学生不再受实验室安排、实践学时安排和实践项目安排的限制, 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发展的需要自行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其实践内容从单一的实验作业转化为综合性的创造性实践, 实践形式更加多样化, 实践结果更具有实用性和吸引性。如该校的物流实操室及配送中心, 基本上都是由学生独立成力相关部门进行运营, 这样学生就能及时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地运用。

5 结语

该研究者认为高职院校物流实验的室建设始终要以满足市场人才需求为前提, 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为方向, 充分考虑自身专业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和物流实验室的实用性, 这样才能使院校物流专业得到长足、健康、快速的发展, 并能够培养出符合的、有较强实操能力的, 受社会认可的专业的物流人才。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用, 对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对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那么作为实用型教学院校, 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即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 以体现其“实用”二字, 那么要培养实用型物流人才, 就应具备一定的实验技术设备, 因此实验室应具有为学生提供在课内外进行操作演练的场所,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所以实验室的建设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但实验室如何建设、怎么建设的问题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物流教学,实训平台,实验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曹毅, 贺卫红.物流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8) :92-94.

[2]张玉松.以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促进物流实验室发展[J].嘉兴学院学报, 2005, 17 (S1) :65-67.

[3]张广敬, 邵青东.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物流技术, 2005 (10) :300-303.

[1]林巧, 孟悦.浅析高等院校物流实验室的建设[J].西昌学院学报, 2007, 21 (1) :122-125.

[3]陈子侠, 傅培华, 蒋长兵, 等.物流实验室建设要融合新技术[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 (14) :64-66.

上一篇:预防羽毛球运动损伤下一篇:电净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