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体检

2024-10-01

超声体检(共8篇)

超声体检 篇1

乌鲁木齐市是以汉族人口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而前列腺疾病近几年来成为中老年人群中常见多发病。为了解近年来汉族与少数民族 (以维、哈、回、蒙、俄等为主) 中前列腺疾病发病情况, 对2008年至2010年内共2760人次45岁以上汉族及少数民族干部经腹前列腺超声体检结果进行专项统计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0年市属企事业单位45岁以上汉族与少数民族在职与离退休干部由上级主管部门通知后按批接待, 共计2760人次 (汉2471人, 少数民族284人) , 年龄45-83岁, 平均64岁, 60岁以上为老年组1257人 (汉族1150人、少数民族107人) , 45-59岁为老年前期组共1503人 (汉族1321人, 少数民族182人) 。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AU3PARURCR扇形伪彩双功能超声仪, 探头频率3.5Hz。受检者适度充盈膀胱耻骨联合上纵横向连续扫查。

1.3 诊断标准《

超声医学》为准。横径>4cm前后径>3cm, 纵径>2cm, 或其中一径增大结合临床有前列腺增生症状者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实质内腺区单发或成簇弧形或散在排列强回声小光团伴或不伴声影诊断为前列腺结石。前列腺实质内具囊肿声像特征的诊断为前列腺囊肿。

1.4 统计方法

χ2检验。

2 结果

2.1

老年组与老年前期组前列腺疾病超声体检患病率见表1。

2.2 结果分析

2.2.1 中老年干部健康超声体检中前列腺增生患病率32.54%, 前列腺结石患病率4.06%, 前列腺囊肿患病率0.12%。

三种疾病老年组患病率均高于老年前期组, 且有增龄趋势, 组间患病率P<0.01, 表明前列腺疾病与年龄相关。

2.2.2 两年龄组中三种疾病汉族患病率均高于少数民族。

老年组增生汉族患病率P<0.05, 与族别有关, 余发病与族别无关。

2.2.3 前列腺结石部分人合并慢性前列腺炎及增生病史, 老年汉族患病率时少数民族的两倍多前列腺重度增生百分比老年组汉族与民族相近且远高于老年前期组。

囊肿全部发生于汉族, 青年组与老年前期组患病率P<0.01。中老年组仅见3例汉族患者, 囊肿青年人群患病率为0.62%。全部无主诉自觉症状。

2.2.4

本组资料患病率为健康人群干部超声体检较综合医院腔内直肠超声及尸检患病率低。

2.2.5 三种疾病声图像特点

老年组前列腺增生外形失常及增生程度较老年前期组重, 增生合并结石比老年前期组多, 多发前列腺结石成簇弧形排列或散在排列于内腺区较单发内腺区多, 多数无声影或于汉族, 直径5-20mm之间。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症已成为中老年人群中极常见多发病且有增龄趋势。本组资料统计其在乌鲁木齐中老年人群中超声患病率为32.54%。老年汉族达49.3% (与文献报道一致) , 少数民族达39.3%有增龄趋势, 与年龄有关, 老年组中与族别也有关。前列腺增生病因现在尚无圆满的解答, 目前侧重于性激素、多细胞生长因子、β转换生长因子及细胞的增殖与死亡平衡失调方面的研究。新疆汉族和少数民族患病的差异是否与上述原因及民族生活习俗相关尚需进一步探讨。

前列腺结石在乌鲁木齐中老年人群中超声患病率为4.06%。有增龄趋势, 与年龄有关, 与族别无关。它是腺泡或腺管腔内前列腺分泌物中核蛋白、少量脂肪体与晶体嘌呤及脱落上皮细胞一起构成的淀粉样体钙化而成的, 提示与其退行性变有关;而增生压迫腺导管和腺泡后发生扩张和郁滞有利于结石的形成;炎症引起腺管阻塞和分泌物郁滞也成为结石形成的有利条件。本组资料中除增生与炎症外均无不适症状, 无需治疗。有文献报道腔内直肠超声可将前列腺结石与前列腺癌及炎症钙化灶鉴别。

前列腺囊肿中老年组超声发现率仅为0.12%。同时统计44岁以下青年组超声发现率为0.62%, 全部发现于汉族。前列腺囊肿常见先天性苗勒管囊肿和椭圆囊肿及后天性如潴留性、增生性、癌性、寄生虫性、感染性囊肿。本组资料是否提示汉族前列腺囊肿患病率高且多为先天性, 而与前列腺组织退行性变及内分泌关系不大。

参考文献

[1]王国增, 杨望平, 张爱华, 等.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中前列腺增生患病情况比较[J].实用老年医学, 2000, 14 (3) :160.

[2]刘淑敏, 刘淑霞, 刘纯, 等.前列腺结石三维超声检查[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6, 12 (6) :24-26.

[3]李胜利, 李瑞珍, 刘明辉, 等.高频腔内直肠超声诊断前列腺及其周围囊肿[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 22 (2) :127-130.

超声体检 篇2

【关键词】甲状腺超声、健康体检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甲状腺肿瘤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在以往的健康体检中,体检者大多数没有进行甲状腺常规检查的主观要求,我们关注的体检项目多为肝、胆、胰、脾、肾、子宫、附件、膀胱等腹部器官,对甲状腺等慢性疾病的检查则未受到重视[1]。本文对1359例健康体检人员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挑选1359例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男性825例,女性534例,年龄22—85岁,排除以往有甲状腺疾病史的人员。

1.2 方法:对受检人员进行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受检查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测量甲状腺的大小,记录甲状腺内部异常病灶的部位、大小、边界回声、有无包膜及血流分布情况等,并给出相应的诊断结果。

2. 结果

1359例受检者中发现549例甲状腺异常,阳性率40.4%;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413例(75.2%),回声不均匀56例(10.2%),弥漫性回声不均匀6例(1.1%),腺瘤28例(5.1%),囊腺瘤8例(1.5%),囊肿38例(6.9%)。

3.讨论

3.1 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高,本次健康体检资料显示,甲状腺异常者高达40.4%,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器官。甲状腺是内分泌腺中最常发生肿瘤的组织[2]。

3.2 甲状腺疾病易误诊,正常情况下,甲状腺表面光滑、柔软不易触及。临床医生可通过触诊发现较常见及明显的甲状腺病变,但因受到医生水平及病变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一些较小的病变不易被检出而误诊。

3.3 彩色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有积极意义,随着彩色超声诊断仪性能的不断提高,超声检查能较为准确地鉴别甲状腺疾病,甚至是甲状腺内一些小到数豪米的病变都可以通过超声检查而被发现,简便易行、无创伤、费用低廉,且对甲状腺疾病的良恶性判别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彩超可以作为甲状腺疾病普查的首选方法[3]。

綜上所述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高,常被误诊或不被重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一项安全敏感的检测技术,能为多种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应该列为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

参考文献

[1] 陈振喜,魏洪军,李莉蕊,等.甲状腺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2,34(2):234-235.

[2] 燕山,詹维伟,周建桥.甲状腺与甲状腺旁腺超声影像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0-51.

超声体检发现海绵肾1例 篇3

患者, 男, 46岁, 无明显症状, 既往无特殊病史。使用我院美国GE公司LP5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的使用频率为3.5MHz, 患者取俯卧位及侧卧位经侧腰部做冠状切面及横向扫查, 仔细观察双肾的大小、形态、肾实质和肾窦回声, 并检测肾内的血流情况。

超声体检示:双肾大小正常, 皮质变薄, 双侧肾皮质与集合系统交界处见多个高回声光团, 呈类圆形, 沿锥体呈扇形分布, 后方伴弱声影。超声诊断:双侧海绵肾 (见图1, 2) 。

尿常规:隐血 (-) 、白细胞 (-) 、蛋白质 (-) ;血常规:基本正常。肾功能:正常 (尿素7.5mmol/L, 肌酐54umol/L, 尿酸351umol/L) 。

2 讨论

海绵肾又称髓质肾小管扩张症, 是以集合管广泛扩张为特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其具有家族遗传性, 但发病率低[1], 发病年龄在40~60岁, 而且男性较女性多见, 肾功能一般无影响。虽然海绵肾为先天性疾病, 临床上无症状, 尿检亦正常, 所以早期诊断不易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 超声已在健康体检中成为较重要的检查项目。海绵肾是先天性、良性肾髓质囊性疾病, 虽不是遗传性疾病, 但有家族发病的报道, 被认为可能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报道大多数髓质海绵肾具有家族聚集性发病现象, 家族间海绵肾发病是很常见的, 且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海绵肾是肾髓质的先天性病变, 没有感染因素。大约80%的患者为双侧病变, 约20%的病例为单侧或个别肾锥体受累, 后者多在成年后体检发现, 但是易被误诊为肾结石或尿路感染, 男性与女性的比例约为2.5:1[2]。本病早期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但是由于本病易并发结石及尿路感染, 所以患者有可能出现血尿、尿路梗阻、尿路感染及肾绞痛症状, 该病患者一般肾功能无影响, 部分患者可有肾浓缩功能及酸化功能轻度损害, 可有肾小管酸中毒的表现[3], 严重患者在后期可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超声对海绵肾有较高的特异性声像图表现, 大致分为海绵样增强型及强回声团型。海绵样增强型病变髓质回声强度接近肾窦回声, 部分锥体内可见筛状结构回声。强回声团型病变髓质呈强回声团型, 边缘毛糙, 呈筛状大小一致, 后方伴有浅声影。

超声检查对海绵肾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无创、无辐射等优点[4]。海绵肾的声像图基本特征为肾锥体的回声增强, 应与肾结石、肾结核、肾钙盐沉着症、肾结石等区别。多发性肾结石:可有腰痛、肾绞痛、血尿等症状和排石史, 其声像图显示结石都位于肾盂或肾盏内, 无海绵肾的特征性分布, 多伴有肾盂或肾盏扩张积水。肾结核:可有腰痛和血尿症状。KUB平片和B超可见肾实质内多发不规则钙化灶。但多伴有结核的全身症状和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尿路造影示肾盂肾盏破坏, 输尿管不规则狭窄或闭锁。尿中找到抗酸杆菌可明确诊断。肾钙盐沉着症:为肾锥体部弥漫性钙盐沉积, 其声像图与海绵肾相似, 但为多种疾病在肾脏的表现, 有原发疾病的临床特点, 常伴有肾功能损害。

海绵肾的超声影像表现、静脉肾盂造影学改变及CT检查有均有特异性, 但超声检查具有省时、方便、无创、无放射等优点, 且对肾结石的检查更敏感, 故更适合作为海绵肾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超声,海绵肾

参考文献

[1]李杰, 张香芝.髓质海绵肾合并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的护理[J].河北医药, 2012, 34 (17) :2719.

[2]陈国萍, 黄奇虎, 房仲平, 等.超声对海绵肾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11, 6 (7) :59-60.

[3]霍振玲, 王俊娥.超声对海绵肾的诊断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 43 (12) :1475-1476.

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2009年, 3年间我院接受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共计4265例, 男性2870例, 女性1395例, 年龄21~82岁。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SQU512超声诊断仪, 腹部检查患者晨起空腹, 进行腹部肝、胆、胰、脾、双肾、泌尿系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将检查结果进行χ2检验。

2结果

4265例健康体检者中, 体检异常者683例, 疾病检出率为29.14%, 其中, 男性异常者465例, 占64.3%;女性异常者218例, 占36%。病种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脂肪肝、胆结石、肝囊肿、胆囊息肉、肾囊肿、肾结石、子宫肌瘤、前列腺增生、卵巢囊肿, 其他疾病检出率较低 (见表1) 。

分析总结, 肝肾囊肿检出率中老年组为多见,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肾囊肿是一种退行性病变, 随年龄增长, 发病率、囊肿数目及大小有增加趋势。这种发现与赵氏报道相一致[1]。

3讨论

通过对以上超声检查结果的分析, 患肝胆疾病占总体检人数的11.23%, 其中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肝囊肿的发病率较高, 脂肪肝和肝硬化发病年龄是以中老年男性为主, 且脂肪肝趋于年轻化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脂肪肝的发病率日渐升高。正常肝脏含脂肪约5%[2], 当肝内脂肪含量大量升高, 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时称为脂肪肝。长期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硬化, 早期预防十分重要, 因而体检很有必要。脂肪肝典型的声像图表现为肝脏弥漫性增大, 实质回声增强增密, 前半细而密呈一片云雾状改变, 因肝内脂肪弥漫浸润致远场回声衰减, 肝内血管网络常不清晰, 各级分支多不易显示[3]。笔者在健康体检中追踪部分干部职工的生活习惯、平时少吃油腻、甜食、戒酒及增加运动量, 体重可减轻5~8 kg[4], 超声复查可见脂肪肝减轻或基本消失, 血脂正常, 这正说明了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过程是可逆的, 而超声检查具有独特的优点是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

超声检查在妇科普查领域也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盆腔肿瘤是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方法, 而超声检查技术优于其他检查。宫内节育器是已婚育龄妇女首选的避孕方法, 超声检查能够明确环的形态、位置, 因此定期对育龄妇女进行检查, 必将对计划生育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主要以子宫和卵巢肿瘤最为常见, 这也是超声检查最适合和容易发现病变的部位。卵巢恶性肿瘤的病死率在妇科肿瘤中位居首位, 只有在日常体检中早期发现, 才能为尽早手术赢得宝贵的时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工作压力的加大, 人类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早期发现身体潜在的疾病, 定期做健康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超声健康体检无疑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对促进全民的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B超对2006至2009年4265名干部职工进行肝、胆、脾、肾检查, 同时女性检查子宫、附件, 男性检查前列腺。结果 检出病种由高到低依次为脂肪肝、胆结石、肝囊肿、胆囊息肉、肾囊肿、肾结石;年龄越大疾病检出率越高;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超声检查具有简便、无创、快速、筛查等功能, 在疾病的早期发现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其对早期发现疾病, 防病治病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健康,体检,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萍.腹部B超在人群健康体检中的作用分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2005, 2 (5) :411-412.

[2]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诊断学.4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895.

[3]陈红娅.腹部B超在健康人群体检中的作用及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8) :128.

健康体检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意义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6月—2009年12月体检发现的87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69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38.5岁。

1.2 检查方法

嘱检查者空腹, 平卧位和侧卧位常规扫查肝脏, 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包膜、实质回声、肝内管道, 并与脾、肾实质回声相对照, 常规显示二维图像, 然后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 状态进行观察。

1.3 使用仪器

使用PHIL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腹部凸阵探头2~5 MHz.

2 结果

87例脂肪肝患者, 男69例, 女18例, 年龄<30岁者8例 (9.20%) ;伴高血压21例, 伴糖尿病7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者69例 (79.31%) ,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 增高者44例 (50.57%) 。根据肝脏声像图特点分为轻、中、重度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肝脏大小形态正常, 肝内实质回声密集、增强, 后场回声减弱不明显, 能显示肝内血管边界及膈肌;中度脂肪肝:肝脏大小形态正常或轻中度增大, 前场回声增强, 后场衰减, 肝、肾对比度增大, 肝内管道或膈肌显示轻度减弱;重度脂肪肝:肝脏增大, 形态饱满, 前场回声明显增强, 后场衰减明显, 甚至无回声, 肝、肾对比度明显增大, 肝内管道、膈肌或右叶后部分显示很差或不能显示, 彩色多普勒不易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的彩色血流信号[1]。

3 讨论

脂肪肝是常见的肝脏异常疾病之一, 系因过量饮酒、肥胖、蛋白质缺乏、妊娠以及慢性肝病、糖尿病、心力衰竭和药物毒性作用等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 导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 脂肪在肝细胞内贮存, 若其贮存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时, 称为脂肪肝[2]。如脂肪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10%为轻度, 10%~25%为中度, 25%~50%以上为重度[1]。近年来,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饮酒现象增多, 体育锻炼活动减少等多方面原因, 造成了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发病年龄趋向广泛, 从年轻肥胖者至老年患者, 患者体重多超过年龄与身高的标准, 特别在肥胖儿童, 且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血糖升高、胆石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增高, 是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多数人患脂肪肝后无自觉症状, 尤其是轻度脂肪肝患者, 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大多数脂肪肝是可以逆转的, 经体检早期发现, 针对性治疗, 脂肪肝会逐渐消失。但是, 若未被发现, 任其发展, 就会使病变加重, 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 但由于是有创性检查, 患者依从性差, 而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脂肪肝, 并且可对已诊断脂肪肝的人群进行动态观察。因此超声已成为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 通过定期超声检查, 及早发现脂肪肝,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将会使脂肪肝对人们健康的威胁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24-926.

超声体检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06年8月-2008年10月经本院超声科常规腹部超声体检小儿共4 568例。体检者来源:①出生后1周内家长要求常规腹部超声体检1 256例;②入幼前家长要求常规腹部超声体检3 312例。其中男2 632例, 女1 936例, 年龄在出生后1周~5岁, 平均2.3岁。

1.2 方法

使用GE-730型、Philips-HD11型彩超诊断仪, 探头频率采用8~12MHZ、5~8MHZ。常规采用仰卧位, 部分病人采用府卧位及左、右侧卧位。常规腹部体检脏器肝、胆、脾、双肾、输尿管、膀胱、腹部、盆腔、双侧腹沟区及双侧阴囊。体检时一般不作空腹要求, 首次检查当胆囊发现异常者, 嘱次日空腹再次重复超声检查, 以确保体检质量。

2 结果

2.1 4 568例小儿腹部超声体检阳性结果归类

①肝脏疾病8例, 其中单纯性肝囊肿5例, 多囊肝3例。②胆系疾病16例, 其中胆囊炎[1]8例, 胆囊泥沙样结石[1]6例,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4例 (CT检查证实) 。③脾脏疾病5例, 其中脾囊肿3例, 脾血管瘤2例。④泌尿系统疾病 (含肾发育畸形) 60例, 其中肾囊肿6例, 多囊肾3例, 肾结石18例 (双侧2例) , 肾积水12例 (双侧3例) , 输尿管积水12例 (双侧3例) , 孤立肾4例, 游走肾 (双侧1例) 。⑤脐尿管疾病[2]16例, 其中脐窦9例, 脐尿管瘘4例, 脐尿管囊肿3例。⑥腹部及盆腔肿块5例, 其中肠系膜囊肿[3]3例, 畸胎瘤3例。腹股沟区疾病及阴囊疾病63例, 其中腹股沟斜疝[4]28例 (双侧3例 ) , 睾丸鞘膜积液19例 (双侧4例) , 精索鞘膜积液 (囊肿) 6例 (双侧1例) , 隐睾症[5]8例 (双侧2例) 。

2.2 4 568例小儿超声检出疾病构成比

所有被检出疾病中腹股沟斜疝居首位, 其次为睾丸鞘膜积液, 肾结石居三。总检出疾病172例, 检出率为37.69‰。其中腹股沟斜疝检出率为6.13‰;睾丸鞘膜积液检出率为4.16‰;肾结石检出率为3.94‰。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本文通过对4 568例小儿进行腹部超声体检筛查发现阳性患者172例, 各种疾病检出率37.69‰, 经初步归类阳性患者涉及7大类方面的疾病。针对阳性患者性质不同, 我们与儿外科及儿内科联系商讨, 并征求家长意见后在同意情况下, 采取3种不同的干预措施, 分别为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以及定期随访, 收到较好效果。

3.2 对于阳性患者儿外科把关认为有手术指征82例, 64例征求家长同意后分别已进行手术治疗。尚未进行手术患者18例, 其中分别有腹股沟斜疝7例, 睾丸鞘膜积液6例, 精索鞘膜积液2例, 隐睾症3例。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由儿内科把关, 其中胆囊炎8例, 胆结石6例, 肾结石18例 (双侧2例) , 肾积水12例 (双侧3例) , 输尿管积水12例 (双侧3例) 。经1个月保守治疗后超声复查结果提示:8例胆囊炎患者3例胆囊转为正常, 6例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3例胆囊内未见结石, 18例肾结石患者其中12例双肾未见结石 (含双侧1例) , 12例肾积水患者其中2例未见肾积水, 12例输尿管积水患者其中2例未见输尿管积水。经治疗后3个月后超声复查结果提示:8例胆囊炎患者中有2例胆囊转为正常, 1例未能按时复查, 2例仍有胆囊炎, 6例胆结石患者中有1例胆囊内未见结石, 1例未能按时复查, 尚有1例未到3月复查时间, 18例肾结石患者中有2例双肾未见结石 (含双侧1例) , 其中有2例超声复查右肾仍有结石, 2例患者尚未到3月复查时间, 12例肾积水患者有5例未见肾积水 (双侧3例) , 3例仍有肾积水, 有2例尚未到复查时间, 12例输尿管积水患者其中5例未见输尿管积水 (含双侧3例) , 3列仍有输尿管积水, 有2例尚未到复查时间。我们认为对于3月后超声复查仍阳性的患者以及未按时复查的患者仍应坚持超声复查, 并结合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如仍有肾积水以及输尿管积水者, 建议临床作肾盂造影检查, 寻找病因积极治疗。对于超声体检发现以下疾病, 我们建议半年超声复查随访一次, 如肝囊肿、多囊肝 (建议家族超声体检)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脾囊肿、脾血管瘤、肾囊肿、多囊肾 (建议家族超声体检) , 动态观察。对于孤立肾、游走肾嘱家长平时适当引起重视, 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及避免腹部外界暴力冲击。

3.3本文通过对4 568小儿腹部超声体检发现阳性患者172例。从上述超声体检结果说明, 对小儿腹部进行超声体检,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早期发现疾病可早期采取相应措施。小儿腹部超声较方便, 超声对小儿身体无任何影响, 价格低廉, 开展小儿腹部超声体检对于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技术对小儿腹部进行超声体检, 通过体检发现阳性患者,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4 586例小儿常规腹部超声体检, 检查脏器为肝、胆、脾、双肾、输尿管、膀胱、腹部、盆腔、双侧腹股沟以及双侧阴囊。结果:超声体检小儿4 586例, 发现阳性患者172例, 其中64例已进行手术, 108例根据病因分别保守治疗或随防。结论:通过对4 586例小儿腹部超声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某些疾病, 及早采取相应措施, 有助于小儿健康生长, 促进优生优育。

关键词:小儿,腹部,超声体检,防治

参考文献

[1]周永冒,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第4版, 958-968.

[2]黄国英, 林其珊.小儿超声诊断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94.

[3]贾译清, 姜玉新.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第2版, 657.

[4]董卫红, 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 13;395-396.

超声体检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乳腺体检的妇女2 065例, 职业包括科研人员、公司职员、公务员、教师及个体等, 入选者年龄为20~68岁, 平均 (45.6±2.2) 岁。

1.2 方法

应用ALOKA 3500、GE LOGIQ P5、PHILIP IU22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7~12 MHz。受检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双侧乳腺, 以乳头为中心逆时针或顺时针做多方面连续扫查, 或由外向内呈发射状扫查, 认真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乳腺各层次的组织声像特征, 同时扫查腋窝, 查看腋窝区域有无肿大淋巴结, 若发现可疑病灶, 应做至少互相垂直的两个切面进行进一步确认。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表示计数资料。

2 结果

经超声检查, 2 065例受检女性中, 乳腺异常者752例, 检出率为36.4%, 其余病例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752例超声异常病例中, 乳腺增生结节 (485/64.5%) 所占比率最高, 其次为乳腺囊肿 (202/26.9%) , 纤维腺瘤 (36/4.8%) , 局部导管扩张 (21/2.8%) , 导管内乳头状瘤 (4/0.5%) , 乳腺癌 (4/0.5%) , 乳腺疾病构成见表1。本组4例乳腺癌中, 3例肿瘤直径<1.0 cm, 1例肿瘤直径<2.0 cm。后对上述部分病例进行随访, 超声诊断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6例纤维腺瘤、4例乳腺癌接受手术治疗, 结果显示, 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相符, 符合率达100%。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健康体检已成为人们的普遍需求。对女性体检者来说, 乳腺疾病的筛查尤为必要。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分辨率高、定位准确、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 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乳腺组织的细胞结构可通过高频超声的图像清晰显示, 当其出现病理性改变时, 超声声像图上可显示出相应的变化, 同时还能显示出病灶内血液供给状态, 以及病灶与周围比邻血管、组织、器官的关系等[1]。而乳腺良性病变具有内部回声均匀、血供匮乏、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等特点, 使得乳腺超声能较准确地诊断增生小结节、乳腺囊肿等病变。本研究显示, 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局部导管扩张的检出率较高, 并且对部分病例进行跟踪随访后发现, 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相符, 符合率达100%, 这表明, 乳腺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较高, 可作为乳腺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本次检查中, 乳腺增生的检出率为64.5%, 其中以25~45岁体检者的患病率最高, 可能与目前人们生活的环境及饮食习惯的变化, 以及现代女性较快的生活节奏有关。

乳腺增生性病变是乳腺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以30~50岁的育龄妇女较为多见, 其患病数约占乳腺门诊患者的50%~70%[2]。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乳腺增生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分类, 其主要表现为乳腺中小导管扩张及乳腺导管上皮增生。有学者指出, 导管上皮增生与乳腺癌关系密切。研究指出, 乳腺囊性增生症具有恶变可能, 恶变率为2%~4%[3], 大大增加了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因此被认为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近年来, 乳腺导管内癌随着乳腺超声技术的发展, 其检出率逐渐提高。其中导管内癌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则为导管扩张型, 可表现为局部乳腺导管扩张, 或可见强回声光点或低回声小光团。另一种情况, 超声可显示为单侧乳房增生, 此时须与具有局限性肿块及浸润性变化的乳腺癌相鉴别, 难以鉴别者, 应做进一步检查或定期随访观察。当检查中发现囊肿或乳管扩张时, 应在超声图像中注意其内部回声的特征。

乳腺癌是妇科常见肿瘤, 具有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 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乳腺癌具有无痛性肿块的特点, 在发病早期常易被忽略, 随着时间的延长, 肿块逐渐增大, 触到时肿块分期大多偏晚,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疾病的预后[4]。因此,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对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乳腺超声配备高频的超声诊断仪, 具有高分辨率, 能准确判断乳腺内肿块位置、形态是否规则、大小、内部回声特点、边界是否清晰及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等, 可初步区别良恶性。对于临床不能扪及的肿块, 超声检查亦能检出。目前, 超声对于小至3~5 mm的乳腺微小病灶亦能有较高的检出率, 甚至对乳腺簇状钙化点及乳腺微小钙化也可进行科学判断, 从而及早发现乳腺癌, 有利于医师及早制定出治疗方法, 并进行有效干预,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

综上所述, 乳腺超声能较准确地诊断乳腺占位性疾病, 并且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作为乳腺健康体检的一种检查方式, 有利于乳腺疾病的早诊、早治, 从而改善乳腺疾病患者的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体检中采用彩色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乳腺体检的妇女2 065例, 观察其乳腺疾病的检出率。结果 经超声检查, 2 065例受检女性中, 乳腺异常者752例, 检出率为36.4%, 其余病例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752例超声异常病例中, 乳腺增生结节 (485/64.5%) 所占比率最高, 其次为乳腺囊肿 (202/26.9%) , 纤维腺瘤 (36/4.8%) , 局部导管扩张 (21/2.8%) , 导管内乳头状瘤 (4/0.5%) , 乳腺癌 (4/0.5%) 。对上述部分病例进行随访后发现, 超声诊断的36例纤维腺瘤、4例乳腺癌、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结果显示, 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相符, 符合率达100%。结论 乳腺超声能较准确地诊断乳腺占位性疾病, 并且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作为乳腺健康体检的一种检查方式, 乳腺超声有利于乳腺疾病的早诊、早治, 从而提高乳腺疾病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乳腺体检,彩色超声,乳腺增生结节

参考文献

[1]贺梅婷, 勇强.自动乳腺容积成像与手动超声及钼靶诊断乳腺疾病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1 (5) :344-347.

[2]贾姝妮, 康春松, 陈晓燕, 等.超声“萤火虫”成像显示乳腺钙化灶的价值和意义:与钼靶X线对照[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5, 24 (1) :50-54.

[3]刘齐, 赵婷, 李超, 等.钼靶X线成像与超声弹性成像对良恶性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J].河北医药, 2013, 35 (13) :1989-1990.

[4]王俊玲, 秦石成, 崔可飞, 等.对比超声“萤火虫”成像与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肿瘤微钙化的检出率[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28 (2) :297-300.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单位进行健康体检的8 340例受检者, 其中男性4 589例, 女性3 751例, 年龄19~73岁, 平均年龄 (45.6±5.1) 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麦迪逊6000CMT彩色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为3.5MHz。体检部位为肝、胆、脾、胰、双肾。检查方法:受检者检前禁食12小时, 取仰卧位及左右侧卧位, 适度充盈膀胱, 充分暴露腹部。对各脏器进行横切、纵切多方位扫查, 记录阳性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和图像特点, 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疾病检出率=每种疾病患病数/体检总人数×100%) 。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腹部疾病的检出情况

在对8 340例的腹部超声检查中, 发现患病者3 556例, 疾病检出率为42.64%。检测出脂肪肝1 108例 (13.29%) , 肝囊肿612例 (7.34%) , 肝血管瘤156例 (1.87%) ;胆囊息肉395例 (4.74%) , 胆囊结石151例 (1.81%) ;肾囊肿803例 (9.63%) , 肾结石131例 (1.57%) ;脾脏肿大200例 (2.40%) 。检查中脂肪肝、肝囊肿、肾囊肿、胆囊息肉检出率较高。

2.2 疾病的性别分布

肝囊肿、肾囊肿主要发生在男性体检者中, 尤其是老年人中。其他疾病在男女中均有分布, 脂肪肝、肝囊肿、胆囊息肉、肾囊肿、脾肿大5种疾病的患病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 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肝血管瘤、胆囊结石、肾结石3种疾病的患病率男性和女性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体见表1。

2.3 疾病的年龄分布

结果显示, 胆囊疾病的患病率有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肝脏疾病在40~49岁和50~5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P<0.05) , 脾脏疾病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 但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体见表2。

3 讨论

(1) 本次体检中, 脂肪肝检出率最高, 达13.29%, 脂肪肝可能演变成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 甚至发展成为肝功能衰竭, 所以早期预防十分重要, 体检很有必要。弥漫性脂肪肝超声图像具有其独特的表现, 声像图表现为“明亮肝”, 肝脏弥漫性增大, 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声衰减。脂肪肝患者建议少食油腻食物、甜品, 并戒酒及增加运动量, 体重减轻后超声复查可见脂肪肝声像图的相关表现减轻或者基本消失, 血脂正常, 这说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过程是可以变化的, 脂肪肝是可逆的[3]。超声检查具有经济简便、准确无误、重复性强、便于随访等优点[4], 故在临床上应用超声检查是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本次体检肝囊肿检出612例, 占7.34%,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一般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者可有孤立性肝囊肿和多发性肝囊肿, 后者可有外伤性、炎症性、肿瘤性、寄生虫性等肝囊肿之分, 绝大多数无明显症状, 临床不易被发现。随着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广泛应用, 肝囊肿已成为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 典型的声像图为圆形的无回声区, 内壁光滑, 后方回声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 肝囊肿的发病率、囊肿数目及大小均有增加趋势, 检出率逐渐增高, 以老年体检者多见, 多提示为退行性病变。本次体检肝血管瘤检出156例, 占1.87%, 它是肝脏肿瘤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是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肝血管瘤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 典型的表现呈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稍强回声结节, 边缘清晰、锐利, 与正常肝组织界限分明, 有浮雕感, 其内部为点状回声与条状强回声形成的细小网格状结构, 其后方回声无衰减;亦可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周围常有强回声包绕, 内部为不规则分布的网格状强回声区及斑片状低回声区, 有时可见斑点状钙化及大小不一的无回声区, 其后方回声增强。一般人群发病率为1%~20%, 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 多在健康体检时发现。本次体检发现脾脏肿大200例, 占2.40%, 检出率亦较高。此病多为继发性改变, 病因繁多, 主要有肝硬化等引起的门脉高压症;感染性脾肿大如败血症、伤寒等;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及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声像图表现为脾脏增大, 形态饱满, 长度、厚度均增大, 脾静脉系统扩张。脾肿大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2) 本次体检中, 胆囊息肉的患病率也较高, 检出395例, 占4.74%。该病的大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 或仅有间歇性右上腹不适或伴有右肩放射性疼痛, 仅少数有恶变的可能, 提示人们要对其密切随访观察。目前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 其能够显示息肉的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及附着处囊壁的改变, 对<5 mm病变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对体检发现的病例应进行随访, 观察其动态变化, 以防恶变。本次体检发现胆囊结石151例, 占1.81%。体检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胆囊收缩功能下降, 胆汁淤积, 易形成结石,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 肥胖的患者逐渐增多, 导致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胆汁中的胆固醇处于饱和状态, 易形成结石。因此, 胆囊结石患者要养成定期体检和门诊随访的习惯, 以便动态地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肾囊肿主要在老年体检者中多见, 本次体检共发现803例, 占9.63%, 提示肾囊肿也是一种退行性病变, 随年龄增大, 其发病率、囊肿数目及大小均有增加趋势, 与肝囊肿的发病有相似之处。超声诊断肾囊肿的准确率高,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检查既能显示占位性病变的大小与形态, 又能确定其物理性质, 可免除昂贵的CT检查和具有一定损伤的肾动脉造影, 对少数超声显像不能确诊者, 可进一步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做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本次体检发现肾结石131例, 占1.57%, 多见于成年男性, 结石引起尿路阻塞或肾盂、输尿管平滑肌强烈收缩导致肾绞痛。超声检查具有独特的优点, 尤其对X线不显影的阴性结石或骨骼重叠、胃肠道气体及粪便掩盖者, 可较清晰地显示结石的大小、数目和空间位置,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 腹部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 它的简便、无创、快速、筛查等功能在疾病的早期发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具有准确率高、可重复检查、检查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 且能清晰显示各个脏器的病变形态结构及动态变化, 大大提高了早期病灶的检出率, 使一些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8 340例健康体检者的腹部超声结果, 比较分析人数、性别、年龄等信息。结果 本次健康体检的腹部超声检查中, 脂肪肝的检出率最高, 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P<0.05) , 肝囊肿、胆囊息肉、肾囊肿、脾肿大4种疾病的患病率也是男性高于女性, 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胆囊疾病的患病率有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肝脏疾病在40岁和50岁年龄段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P<0.05) 。结论 健康体检是发现疾病的重要途径, 腹部超声检查能发现多种隐匿性疾病, 对预防疾病以及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腹部超声,健康体检,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战, 李俊孚.健康体检浅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3) :203.

[2]李秀明, 顾美红, 苏庆海, 等.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8, 30 (6) :1051-1052.

[3]常玉洁, 米晓斌.14 057例健康体检者B超检查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 (10) :1953-1955.

上一篇:机电设备安全性下一篇:纳税人权利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