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检

2024-07-27

中医体检(精选6篇)

中医体检 篇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9年8月《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1]指出:医院文化建设要体现中医药文化, 倡导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 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为践行中医药文化建设思想, 我院体检中心将中医体质辨识运用于健康体检中, 为建立中医医院独特的健康体检模式作初步探索。

1 体质与体质辨识

体质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2]。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带领课题组经过30多年的努力研究, 提出了体质九分法[3], 具体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淤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中国人的体质。其中平和质为理想体质, 另8种为偏颇体质。每种体质都有其不同的形体特征、心理特征、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特定的发病倾向。中医认为人的偏颇体质, 是很多疾病的根源, 若能及时调理偏颇体质, 可降低体质相关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中医体质辨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 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 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 从而制定防治原则, 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保健方法, 是“因人制宜”、“辨体施膳”干预的前提, 是中医“治未病”的关键项目。

2 中医体质辨识弥补现代医学背景下的健康体检体系的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疾病, 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 人们健康保健意识不断提高, 健康体检越来越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及各方面的关注。目前在西方现代医学背景下产生的健康体检体系,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检测人体健康状况的理论、方法和标准[4]。这种主要停留在“查病式”体检模式, 其主要功能是定期检查一些常见多发疾病, 一旦发现某些疾病, 可以早期治疗。

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 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 患有疾病的人占20%, 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5]。对于亚健康人群, 经临床现代医学体检, 一般没有异常指标, 或者尚未达到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准, 不能收入医院接受治疗。同时, 现代医学体检只是反映体检者当时 (即某一时刻) 的身体状况, 而体检者近期生活习惯、膳食水平、运动状态、精神状况等相关因素无法在现代医学体检方法中得到评估。中医的体质辨识可解决现代医学体检的窘境, 针对西医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 但体检者自觉身体不适的亚健康人群, 它能从整体观来把握人体健康状况的本质,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结合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进行体检辨识和常规体检相结合, 从宏观 (整体) 、中观 (症状) 、微观 (生化指标) 全面反映体检者近3个月 (某一段时间) 的健康信息, 进行健康风险评估, 了解体检者的体质类型和易患疾病, 从而在情志、饮食、运动、起居等方面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干预措施, 满足了体检者希望更好地调整身体功能状态的需求。

3 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意义

3.1 体质辨识是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

现代中医体质理论是由历代医家对体质的论述结合现代学者对体质的研究整理后发展而形成的, 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在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讲话指出, 开展“治未病”工作, 对中医药自身发展来说, 既是继承中医药学术、彰显中医药特色的重要体现, 也是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 更是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6], 也是践行中医药文化建设思想, 提高中医医院体检中心的竞争力, 突出中医医院体检中心中医特色的重要手段。

3.2中医体质辨识进一步完善了中医预防保健体系:

中医体质辨识运用于健康体是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适应“以预防疾病为主导, 重保健、治未病”这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在常规指标检测的基础上, 了解个体的体质有助于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评估健康状况, 制定个性化的养生保健方案, 使其少得病或不得病, 从而降低个人健康风险, 减少医疗开支。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与现代健康体检理念的融合, 真正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3.3 培养专业中医人才队伍, 进一步完善中医体质学理论:

推广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最重要的即是培养一批精通中医体质学、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掌握养生保健知识和中医特色技术方法技能、具有预防医学背景的中医人才队伍, 并通过实践指导和科研总结, 提出新课题, 研究方法从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模型建立等多个方面展开, 解决证候的相关研究问题、中医学的评价标准和尺度问题[7], 加强对中医体质辨识的理论支撑,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医体质学理论, 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

4 中医体质辨识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开展情况

我院“治未病”中心是‘十二五’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 中医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体检辨识工作, 体检中心专门设置一间20m2左右的房间作为中医体质辨识室。购置电脑3台、体检软件2套, 配备专门的文件柜存放体质辨识资料。准备桌子、椅子等可供10人同时做体质辨识问卷表。加强宣传工作:将中医体质的相关知识上墙, 使体检者一目了然;将体质辨识相关介绍通过电台、报刊进行宣传, 扩大宣传的覆盖率。制作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表, 培训中医体质辨识人员:参与中医体质辨识的医护人员均参加培训, 由中医专家用PPT形式对体质辨识理论知识进行培训。内容包括九种体质的特征、调养方法, 并举案例分析, 要求人人掌握。同时对资料的录入、保管进行培训。制定并形成了较为系统化、规范化的体质辨识工作流程:体检者到中医体质辨识诊室领表——填写基本信息——在中医师指导下回答问题——医师看舌苔、辨脉象——计算每一种体质的分值——将分值输入电脑转换——根据转换分值结合舌苔脉象判定体质类型——根据体质辨识结论结合常规体检结果, 开具体质辨识健康处方或到治未病中心调理。

至今我院体检中心已为3000余名体检者提供中医体质辨识服务, 我们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的方法, 对体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辨明体质, 根据不同体质为体检者制定个性化的养生保健方案, 使其达到不生病或少生病, 真正实现“治未病”的目的。2011年我们对中医体质辨识出的68例阳虚体质者进行中医调护干预, 干预后体质改善率达91.00%[8];2012年我们对中医体质辨识出的80例气虚体质体检者进行中医调护干预, 干预后体质改善率达91.25%[9], 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小结

随着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推广, 对亚健康人的体质分布, 不同疾病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及其调养方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中医院的体检中心如何使中医体质辨识更好地与现代健康体检相结合, 使两大医学体系的优势在健康体检平台上相互补充等等, 是我们在中医医院从事健康体检的工作人员值得探索的问题。

由于亚健康人群的数量大于健康人和患者, 中医医院的健康体检的研究空间与市场空间也十分可观。充分吸收现代医学的成果, 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的特色和优势, 相互取长补短, 可增强中医医院体检中心的竞争力, 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同时传承和创新中医“治未病”两千多年的文化, 形成中医医院健康体检的特色服务, 使中医“治未病”得以深入开展, 进一步推动了“治未病”工程, 开辟中医药服务的新领域。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认为,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身体不同的体质特征有一定的关系。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以预防医学的思想为指导, 将体质辨识用于健康体检, 使其与以现代医学为主的健康体检相结合, 可使两大医学体系的优势在健康体检平台上相辅相成, 形成中医医院独特的健康体检模式, 对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 培养专业中医人才队伍, 完善中医体质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体质,体质辨识,健康体检,治未病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通知[EB/OL].

[2]王琦.中医体质学 (2008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1.

[3]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8 (4) :1.

[4]邓小敏, 陆斌.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及意义[J].家庭医药·医药论坛, 2009, (1) :41-44.

[5]赵瑞芹, 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1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2, 19 (1) :10-131.

[6]杨黛仙.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 (16) :101.

[7]王睿林.多学科发展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方向[N].中国中医药报, 2004-09-06.

[8]周仲芳, 熊廷莲, 徐厚平.阳虚体质者的中医调护[J].中国现代药物运用, 2011, 23 (5) :113-114.

[9]周仲芳, 罗家红, 熊廷莲.气虚虚体质者的中医调护[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15) :61-62.

中医体检 篇2

为做好今年征兵工作,全面完成征兵工作任务,***中医院于7月23日在四楼会议室举行征兵体检工作动员部署大会,湖口县人武部汤部长、人武部严政委、卫生局局长***、卫生局***、院领导班子成员、体检组全体人员参加会议。

曹局长指出*中医院作为九江地区的征兵服务示范点在设备设施、人才技术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为确保征兵体检工作顺利完成,在会上他提出了四个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措施、三是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四是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中医与健康体检 篇3

【关键词】 健康;体检;中医体检

【中图分类号】 R2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92-02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为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和协调保持相对平衡,则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这是中医学用阴阳学说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概括,是对人体健康态的表征。人体的健康是人与自然、社会协调以及自身阴阳动态平衡的结果[1]。

1.健康体检的重要性

在现代生活模式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综合症状,在人群中较为多见,虽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却是导致各项疾病的高危因素。而健康体检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2]。因此做好健康体检工作,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身体保健需求,成为健康体检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健康体检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发挥中医的优势,将中医理论运用到体检之中,我院体检中心从2009年开始,就开展了中医体检,深受群众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如何做好中医体检进行初步探讨。

2.中医体检

中医体检是指在易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的时间生命信息,运用“天人合一”,人体阴阳平衡,五脏相生相克的原理,用传统的望、闻、问、切 “四诊”合参,确定被检者的先天病理体质状况及身体健康状态,针对不同体质和健康状况给出中医治疗的对策和日常养生调理的指导。

2.1体检对象

中医体检具有普遍适用性,男、女、老、少皆宜;但又有重点适用对象:一为亚健康人群。主要表现为情绪紧张、心烦意乱、胸闷憋气、食欲不佳、容易疲劳等,但通过现代医学仪器检测后,却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从中医角度看,七情六欲皆可致气血阴阳失调,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二是欲进补人群。中药进补因人因症而异,不能随意进补。一般来说,需要进补的人皆有阴阳失调,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几种类型,因此,进补前最好先通过中医体检,全面了解个人体质,制定个性化的进补方案,对症进补才能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效果。三是有健康意识的人群,重视自己或家人的健康,希望远离化学药物侵扰,愿意接受中医养生。希望了解自己真实的身体状况,中医体检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择。四是对于慢性病患者。因为长期接受某种治疗或服用某种药物,必然会对体质平衡产生影响。通过中医体检了解这种影响,及时进行中药调理并配合平时饮食调理,对人体功能的一些变化进行主动性干预,就能达到既不影响治疗,又能减少副作用伤害的目的。

2.2体检方法及内容

中医体检以中医体质学理论、整体观、辨证论治为指导,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法对人体作全面的、整体的检查及分析。为此设计了专用的中医体检表,基本内容:①四诊:神、色、形态;面色、头颅五官九窍、络脉、肌肤、手足、胸腹;舌质、舌苔;脉相检查。闻诊:声音、气味。问诊: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家族史、既往史、现在症状。切诊:肌肤、手足、胸腹、脉象。②四诊合参辨别体质类型。③保健指导: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

3.中医体检的优势和特色

3.1疾病预防

中医非常重视未病先防的原则,“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最早起源于两千多年前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该书《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唐代名医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中医“治未病”理论强调:(1)未病养生,防病于先;(2)欲病救萌,防微杜渐;(3)已病早治,防其传变;(4)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开创了天人相应预防观、形神合一预防观、动态平衡预防观、三级分层预防观、防治互寓预防观、综合应用预防观、辨证施防预防观等预防学观点[3]。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与方法体现了积极预防的保健策略,这些都是未来健康保健模式框架的主要内容[4]。

3.2辨证论治重视体质

中医辨证认为人体患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劳逸损伤、七情内伤等导致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易感性,不同的症状表现,不同的生理功能紊乱程度[5]。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的优势在于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辨证施治,综合调理。中医体质学,也是“治未病”理论的重要内容。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根据人体形态特征、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及对外界适应能力等的不同,人的体质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九种[6]。人们通过体质辨识,可知道自己的体质类型,自知现阶段身心健康状态正常与否,自知易患哪些疾病和这些疾病的规律、病变特点和发展趋势,也可了解现阶段干预、治疗、康复后的方法和措施[7]。

3.3中医诊断的整体观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六腑、四肢百骸,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8]。中医理论以人体功能状态为特征,重视整体观,强调各脏腑功能之间的关联协调,阴阳气血的平衡统一。中医认为,人的生存与自然相依为命,息息相通。《素问? 病痛论》云:“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人居自然界,禀天地之气生。四时阴阳消长转化,地理环境都影响着人的生理病理变。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进行自身调整变化的自动稳态系统,人的生命运动随着天地自然的调整变化而调整变化,并由此维持自身的平衡[9]。由此可见,人与自然的统一就是人与自然万物和自然规律的统一。人体每一病证的产生,无不体现整体的失调[10]。中医体检在“整体观”原则指导下的“四诊-辨证”过程是建立在生理、病理状态综合判断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是中医独有的特色。

4.其他疗法

中医调治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中药调治法外还有多种调治法。①心理调理法:中医倡导以“恬淡虚无的境界面对欲望和诱惑;“莫嗔怒养肝气,少思虑养心气”,即调养心神当以“戒怒”、“慎思”为要的理念,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②起居活动调理法:每天起居有一定规律,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每天要有一定量的身体活动,使人体活动能顺应四时而颐养其气。③食疗调理法:中医在食疗、药膳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非常值得利用和开发。有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尝新食养”、“节转食养”等,又有纠正体质偏颇的个性化食疗药膳等。④其他调治法:推拿、按摩、针灸、脐疗等中医特色的传统技术,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中医运动养生方法,都是中医调理的有效手段。

5.开展中医体检的必要性

《黄帝内经》中的健康理念“圣人治未病”,其中的“未病”不是无病,而是一种亚健康状态,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实践,中医对未病的诊断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而且近年来中医健康体检在各大医疗机构和体检中心悄然兴起,并针对不同体检人群提出调理建议,且费用低廉,是一种非常有必要的健康尝试。大多数人对西医体检耳熟能详,但对中医体检却知之甚少,中医对人体的健康检测主要是对受检者进行“望、闻、问、切”,了解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是否良好,收集受检者是否有慢性疾病史,给予中医的辨证分析,确定受检者属于“阴虚型”“、燥热型”、“痰热型”等何种体质,从而用中医中药给予调理,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中医健康体检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中医师的望闻问切,让西医不易发现的亚健康状态显形,然后进行辨证施治[11]。

随着对生活质量及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保健养生,希望能让自己的生存质量更好,中医体检所提倡并应用的保健方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非药物疗法等丰富的调治经验,疗效显著的大量方药,显示其在调整不良状态,改善体质,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等方面的优势[12]。同时,中医学弥补了西医的不足,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它的优越性在健康的防治上十分明显。我们应深入发展中医的优势,逐步建立有现代特色的中医健康理论体系,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做出更进一步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蓝毓营,唐振宇.浅谈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和方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4):81.

[2] 周战,李俊孚.健康体检浅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2,2(23):203.

[3] 洪蕾,冼华.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2):92-94.

[4] 洪净.中医药解决生命科学重大问题的前景展望[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6):4-6.

[5] 陈孔斌,金灿道.《内经》“治未病”理论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3):250.

[6]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41.

[7] 王旭东.中医养生康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 45-49.

[8]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0-70.

[9] 张登本.百花通解黄帝内经[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18-19.

[10]邓铁涛,郭振球.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95.

[11]冯永惠.健康体检的发展[J].现代护理,2005,11(9):2.

[12]王琦.调治亚健康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

作者简介

中医体检 篇4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2011年参加体检的3 200名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 男性2 220人, 女性980人;年龄20~70岁, 其中20~29岁240人, 30~39岁840人, 40~49岁1 200人, 50~59岁660人, 60岁及以上260人。

1.2 方法

使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 检测血脂水平。

1.3 诊断标准

血脂异常的判断以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1997年推荐的标准为依据, 如果符合以下四项中的一项或几项, 就患有高脂血症:总胆固醇过高 (≥5.72 mmol/L) ;甘油三酯过高 (1.70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 (≥3.64 mmol/L) ;TC+TG为混合型高脂血症, 出现高TC、高TG中的一种即为高脂血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 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见, 男性检出高脂血症642例, 占28.92% (642/2 220) , 女性检出110例, 占11.22% (110/980) , 高脂血症检出率男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8.02, P<0.01) , 不同性别男性高TC检出率与女性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7.26, P<0.01) , 高TG检出率男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0.35, P<0.01) , 高TC+高TG检出率男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55, P<0.01) 。随着年龄增长, 高TC、高TG发病率升高, 60岁以上逐渐减低, 这可能与老年人的饮食有关。

3 讨论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 本次体检人员调查表明, 高TC、高TG、高TC+高TG患病率中年组明显高于其他组, 提示血脂异常发病趋向年轻化[1]。男性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P<0.01) , 可能与男、女生活方式与生理特点不同有关, 男性应酬多, 吸烟、饮酒, 工作压力大, 对自身健康关注少, 而女性应酬少, 同时部分女性为防止发胖在饮食方面有意识控制。雌激素能够降低体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 具有保护女性心血管的作用[2,3]。

高脂血症目前发病率逐年上升, 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的促进因素。因此, 研究有效的降脂方法对防治动脉硬化及其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变具有积极的意义。由此推荐以下中医降脂方法。

3.1 滋肝补肾降脂法

一些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体形消瘦, 其发病多为素体肝肾阴虚所致。故拟滋肝补肾降脂法治疗, 常用药物为何首乌、黄精、桑寄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草决明、泽泻等。若兼肝阳上亢者, 加珍珠母或鳖甲、龟甲。

3.2 滋肝补肾活血降脂法

有些高脂血症患者, 本因肝肾阴虚而发病, 却屡次使用化痰燥痰之剂, 致使肝肾精血更伤, 阴涸成瘀, 形成阴虚夹瘀症。故在治疗上既要滋肝补肾, 又要活血化瘀, 常用药物为何首乌、黄精、桑寄生、桑椹子、泽泻、丹参、生山楂、赤芍、当归、泽兰、大黄、红花、水蛭等。兼气虚者, 加太子参、黄芪;兼痰湿者, 加郁金、石菖蒲。

3.3 清肝利湿降脂法

有些高脂血症患者, 既嗜食辛辣香燥、肥甘厚味, 又沉溺于酗酒之乐, 终致肝失疏泄, 湿热蕴积而发生本病。其不仅血脂升高, 并有脂肪肝。症见体形肥胖, 口干口苦, 胁肋胀满或疼痛, 头晕心烦, 舌质红、苔厚腻而滑。故拟清肝利湿降脂之法, 常用药物为茵陈、栀子、黄柏、泽泻、龙胆草、黄芩、山楂、草决明、郁金等。

3.4 滋肝补肾祛瘀清热利湿降脂法

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本属肝肾阴虚的体质, 却偏又喜肥甘厚味, 嗜酒酗酒, 造成湿热内生。症见头晕耳鸣, 腰酸膝软, 心烦失眠, 口干口苦, 舌苔厚腻而黄, 舌有瘀点、瘀斑。故拟滋肝补肾、祛瘀、清热利湿降脂法, 常用药物为何首乌、枸杞子、冬虫夏草、桑寄生、生山楂、草决明、丹参、姜黄、茵陈、泽泻、黄柏、黄连、大黄、石菖蒲等。

3.5 益气健脾祛瘀降脂法

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 其发病机理为先天脾胃虚弱, 脾胃运化输布水液功能失调, 以致痰湿内生, 血脉瘀阻而发病。运用益气健脾祛瘀降脂法, 可振奋脾胃, 疏通脉络, 达到降脂目的。常用药物为党参、白术、茯苓、黄芪、赤芍、当归、丹参、生山楂、桃仁、红花等。痰湿重者, 加陈皮、法半夏、泽泻、郁金;瘀阻甚者, 加蒲黄、大黄、三七;胸闷胸痛明显者加全瓜蒌、薤白、延胡索。

3.6 化痰活血降脂法

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因过食肥甘厚味, 滋生痰湿而发病。患者体形多见肥胖, 舌质紫暗, 或有瘀点、瘀斑, 舌苔厚腻。故拟化痰活血降脂法, 常用药物为苍术、白术、半夏、茯苓、郁金、薏苡仁、胆南星、丹参、生山楂、蒲黄、泽兰、川芎、桃仁、红花等。气虚者可加党参、黄芪;肝肾不足者可加何首乌、黄精;血虚者可加当归、赤芍。

参考文献

[1]赵文华, 张坚, 由悦, 等.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 39 (5) :306-310.

[2]卫生部, 科学技术部, 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4, 2 (12) :919-922.

中医体检 篇5

根据区教育局、卫生局部署,今年高考体检工作于2015年4月8日开始,4月25日结束。对矿区所辖范围的高考学生按要求进行了体检。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准备充分。

高考体检是对考生身体状况的检查,关乎到考生的切身利益。我院接到高考体检任务后,院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高考体检专项会议,成立了以高升平院长为组长,以医务科、检验科、放射科及部分职能科人员为成员的矿区中医医院高考体检组,体检组分:内科组、外科组、五官组、眼科组、放射组、检验组、抽血组等。对体检工作所需检查设备、人员组成、体检内容、体检流程都做了周密布置和安排,为确保2015年高考体检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标准,坚持原则、端正思想。

4月7日下午,组织参加体检的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了解《普通高等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各项内容及体检表格正确填写等。

参加2015年高考体检的医护人员,大多数都曾参加过此项工作,他们在学习时介绍往年经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精心组织、密切配合、秩序井然。

体检前,对各学校体检表进行统一编号,并将体检前注意事项印发给每位学生。此次体检主要从检验、内科、外科、耳鼻喉、口腔、眼科、胸透7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体检,医院本着以考生为中心的原则安排体检日程。针对高考学生多、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为了不影响学生吃早饭,我院每天派出20余名服务质量高,专业技术精,工作能力强的业务骨干由副组长带队早上6:30出发到各学校利用学生早自习时间为学生采取化验血样,带回医院化验。然后由学校安排学生吃完早餐后,再来医院进行其它项目体检。来院进行其它项目体检时,为了不影响考生学习。医院安排一个班体快检完时,电话通知下一班出发。做到了检查秩序井然,还不影响考生上课。每个科室标记清晰,流程合理。医务科抽调30余名具有体检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集中进行,体检站实行封闭式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体检流程和醒目的提示标语,让学校、学生对体检流程一目了然,并由10名导检员挂牌引导学生有序检查。组织6名业务骨干利用休息时间对当日的体检表进行整理汇总,汇总后及时将体检表送达区招办。并为未按既定时间参检的学生安排补检。

本次体检共收到体检表4203张,实际体检人数3591,有14人未检,1人自带体检表检查。肝功能异常154人,占体检人数3.7%,裸眼视力未达5.0占体检总人数93%,色觉异常23人,单眼晶状体摘除术后1人,血压异常6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3人。本次体检提示视力已经成为影响考生健康的重要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大同市矿区中医院高考体检组

“中医体检”之五:观小便知健康 篇6

中医很重视通过观察小便的情况侦查疾病,因为小便的变化是反映孩子是否健康、有无疾病的“窗口”。

正常孩子的小便

尿量:3~7岁的孩子每天排尿量约600~700毫升。这个数值是一个平均数值,并不是所有的孩子每天都排一样多的尿,尿量的多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同。

次数:3~7岁的孩子每天排尿次数约6~7次。

尿色:3~7岁的孩子的尿的颜色大多呈无色、透明或浅黄色。

如果尿放置片刻后有白色沉淀,尿检查除盐类结晶外,无其他异常,这不是病态,可让孩子多喝水,适当少吃含无机盐多的食物,沉淀就会消失。

尿色若呈金黄或深黄,可能与孩子在服用黄连素、维生素B2等药物有关,停药后即能恢复正常。

如果是乳白混浊的尿,若加热后颜色变清,则为正常现象。

尿色的深浅还与排尿时间、孩子饮水的多少及出汗有关:早晨第一次排出的尿,颜色要较白天深,而喝水多、出汗少的孩子尿量多而色浅,饮水少、出汗多或发烧的孩子则尿量少而色深。

孩子小便的异常情况

次数异常!

3岁以上孩子尿的次数每天多达10次以上,伴有尿急、量少,可能患了神经性尿频;若排尿时还伴有疼痛哭闹,可能患了尿路感染或尿路结石。中医认为孩子气虚或湿热下注可导致尿频。

尿色异常!

1.深黄

中医认为尿呈深黄,为湿热黄疸。刚出生的小宝宝尿色发黄,通常是由新生儿黄疸疾病所致。如果较大的孩子尿色变得深黄,同时伴有发烧、乏力、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等不适,并在腹部肝区的部位有触痛,则可能是患了黄疸性肝炎。

2.发白

如果只是发现尿发白,没有其它伴随症状,一般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病理性乳白色小便一般是由于肾脏及尿道感染造成的脓尿,也可由丝虫病所致淋巴管阻塞而引起。中医认为尿呈乳白色多为脾胃虚弱。因此,当孩子小便发白时,应去医院做检查以明确诊断。

3.血尿

中医认为尿呈鲜红为血热妄行,若呈淡红色,为气不摄血。血尿是许多疾病的信号,可因泌尿道自身的疾病所致,如各种肾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尿路损伤、尿道畸形、肾血管病等,也可由全身疾病引起,如心力衰竭、出血性疾病及VC、VK缺乏,也可由于服药或邻近器官疾病导致血尿。孩子出现血尿,一定马上带他去医院检查。

尿味异常!

尿味异常的话,可以检查一下尿常规,看是否是尿路感染导致的。夏天容易尿臭,因为夏天天气炎热,只要孩子稍微活动,立即汗流浃背,为了应对水分从汗腺大量流失的情况,肾脏必须浓缩尿液以保存水分,于是尿液变浓、尿量变少、尿味变臭。另外,吃葱蒜、火锅等食物也可能导致尿臭。

孩子小便异常的饮食疗法

1、取猪肝、黑大豆各30克,糯米15克,洗净,猪肝切成极薄片,加清水适量,共煮成粥,作为晚餐食用,有补肾的作用,适用于孩子尿频。

2、取核桃仁150克开水浸泡,去皮,切碎。大米50克洗净,红枣50克洗净,蒸熟去皮核。三者用水浸泡之后磨成细浆,过滤去渣。锅内放清水500毫升,置火上,把细浆倒入锅内,烧开后加入白糖250克,煮熟成核桃酪食用,有健脾补肾作用,适用于孩子尿频。

3、取白木耳30克,黄花菜(即金针菜)150克,加水5碗,煎成2碗,每次1碗,日服2次,疗程7天,有凉血止血作用,适用于孩子血尿。

4、取炒黄糯米30克,槐花20克,煮粥,加冰糖1匙。每日服食一次,有健脾止血作用,适用于孩子血尿。

5、取绿豆、黑豆、白茅根各30克,加水两碗,煎至一碗,取汁饮用。每日两次,有凉血止血作用,适用于孩子血尿。

上一篇:分布预测下一篇: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