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制造

2024-10-22

设计与制造(通用11篇)

设计与制造 篇1

一、产品的技术要求:

1、产品材料为:ABS, 缩水率为5:1000

2、产品颜色为灰色, 亮面

3、外表面无痕迹, 毛边, 缺料和进胶点

4、未标注圆角R为0.3mm, 拨模斜度为1°

二、模具结构的设计

1、分型面的设计

从产品的技术要求和结构来分析, 产品的分型面只能选择中间分型, 定模一半, 动模一半, 四个侧面滑块抽芯。由于是圆的型芯, 为方便加工采用多个镶块结构。因此, 根据产品的产量来考虑, 决定采用如下图一所示的一模二穴结构。图中各零件名称如下:

1、定模座板2.垫板3.防水垫圈4.定模板5.锁模板6.动模板1 7.动模板2 8.型芯镶件1 9.型芯镶件2、10.型芯镶件3、11.模桥12.计数器13.定位圈14.浇口套15.定模流道镶件16.垃圾钉17.滑块镶件2、18.拉料杆19.垫板20.支撑块21.内导柱22.滑块镶1、23.斜销固定板24斜销25铲机26弹簧27滑块28滑块垫板29 30滑块压板31导正块。

2、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口套采用标准件φ16mm, 主流道小端位为φ4mm, 大端位为φ6.6mm分流道的截面设计为圆形, 定模, 动模各一半, 流道大小为R2.5mm, 冷料穴做成倒扣, 拉住主流道, 开模时把主流道留在动模一侧, 进胶采用潜伏式浇口镶件, 由左右两镶件组成., 进胶点的直径为φ0.78mm。

3、冷却系统的设计

型腔和型芯的冷却有二进二出, 首先水从定模板穿过到型腔下面, 通过零件3防水圈上来到型腔, 绕型腔一圈再经过零件3防水圈下到定模板, 最后从定模板流出。

4、模具结构和工作过程

该模具属于二板模, 模具的最长外形尺寸为350*500*350。模架选用龙记标准模架CI3550 A70 B110C110。工作时, 动模和定模合模, 熔融塑料浇口套注入模具型腔内。经保压, 冷却后开模。开模时, 由于滑块采用斜导柱和弹簧复位, 合模时滑块采用反铲把滑块压回到位。

5、顶出系统的设计:

本产品的顶出采用顶针顶出, 其中在进胶口φ9.05的圆杆部分, 由于较小, 采用φ1.5的圆顶针顶出, 顶断进胶点。产品四周均匀分布四个φ4的顶杆, 中间齿形部分用φ6的顶杆顶出。

中间拉料杆用φ5的顶杆, 由于冷料穴做成倒扣, 拉料杆顶部不用做成Z字形倒扣, 拉料杆的长度做到冷料穴的面平即可。其他分流道顶杆用φ5mm, 长度比分流道低5mm即可。

其他顶杆的长度做到和型芯面平或高0.05mm即可。

6、模具工作部件材料的选择

定模、动模、型芯镶件1、2的材料选为P20, 滑块镶件材料为H136。H136材料预硬, 不需淬火, 加工方便, 应用广泛。P20通用型, 适用于各种大小型塑胶模具。

三、重要零件的加工工艺

定模型腔如图二的加工工艺:精料回来后首先加工好背面的螺丝孔, 加工中心在粗加工时可以锁住背面的螺丝孔, 其他按照普通加工工艺加工就可以。动模型芯的加工工艺和定模基本相同。型芯镶件1的加工工艺:车床车好外形尺寸后 (留分度头的装夹位) 侧面四个抽芯方孔用线切割加工, 固定台阶的定位部分和锥度可同步加工好。型芯镶件2、3的加工工艺和型芯镶件1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滑块和滑块镶件的加工工艺, 按普通工艺加工即可。

四、模具装配

1、装配要求:塑料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 模具非工作部分的棱边应倒角。 (2) 顶出零件、活动零件导向部位运动要平稳、灵活, 不得有卡紧及阻滞现象。 (3) 耐磨块应开油槽, 摩擦面应用黄油作润滑剂。 (4) 开模时应保证制件和浇注系统能顺利脱模及取出, 合模时应准确退回原始位置。

2、滑块抽芯机构的装配:由于型芯是由两件零件组成, 因此装配前应将此两个零件锁紧并用销钉作定位;然后装调滑块与压紧块的配合;最后是滑块与楔紧块的装配, 滑块斜面的加工余量可以按图三下式计算, 然后加工。

式中B——滑块斜面修磨量mm

A——闭模后测得的实际间隙mm

a——楔紧块 (滑块) 斜度角

结束语

经生产实践证明, 该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可靠, 生产出的产品尺寸符合客户要求, 表面无痕迹, 毛边, 无任何影响装配, 达到满意的效果, 该模具目前客户已验收入生产。

设计思维与装备制造的工业设计 篇2

余隋怀:第一个特点是洞察用户的需求。我们制造的产品都有终级的用户,设计思维强调的是洞察用户需求,即发现出用户潜在的需求;第二个特点是设计的产品在市场上如何生存,即如何使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第三个特点就是技术的可行性,即考虑设计的产品在技术上如何实现。

设计思维的这三个特点是由美国IDEO总裁TIM BROWN提出的,他认为设计必须考虑人、市场与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即追求三者的最佳平衡,并不是过于侧重某一方面。他强调:“以造型艺术或视觉为主导的设计还远远算不上一个优秀的设计”,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设计通讯》:您认为设计思维可以在装备设计中起到什么作用?

余隋怀:现在美国在推行设计思维,就是使其在企业中发挥创新作用。我认为,首先是在装备制造企业在创新机制的构建方面作用极大。现在我们的企业都强调创新,但是如何创新,如何运用一个创新机制去创新,研究得还很不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把美国人提出的创新思维方法引入到我们的装备制造企业,目前我们的企业在创新机制构建方面做得还不完善,所以设计思维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第二点,设计思维注重解决复杂问题。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特点基本都是结构比较复杂,设计到制造过程比较漫长,涉及的技术也比较多。那么,设计思维所强调的组成跨学科团队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恰恰可以在这个领域凸显出来。设计思维有助于装备制造能力的提升。

第三点,设计思维有一套成熟的、快速的、有效的研发原则,这对于装备制造产品的研发、定型和量产方面,也会发挥作用。

《设计通讯》:您指出我国工业设计过多地重视轻工产品,与装备制造业脱节,原因是什么?

余隋怀:中国工业设计的从业人员构成来源复杂,有纯艺术的,有工业设计专业的,也有纯工科的。最早从事工业设计的院校,大部分是偏向轻工的。装备制造业的特点是研发周期很长,所包含的技术难度高,结构复杂,涉及的学科很多。如果是以纯视觉艺术为主导的设计,很难胜任完成这么多环节的设计任务。装备制造业应用工业设计,会涉及多种学科,如果狭隘地把工业设计只是当作造型艺术来做的话,很难深入到这个行业。所以我们看到,至今为止,能深入到这个行业从事工业设计的院校并不多,很可能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设计通讯》:当前工业设计服务装备制造的水平如何?还应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余隋怀:我个人认为,现在处于初期水平,刚刚进入到这个行业,任重而道远。那么努力的方向呢?我觉得最先能够突破的是从人机工程设计这个方向,因为装备制造业在这个方面是完全接受的。如果仅仅从美学的角度切入,他们是不完全认可的,会认为这样的作用和价值很小。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高校和一些研究团队,在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应用中产生比较好效果的,几乎都是从人机工程应用开始的。比如我们做过的航空、航天、航海装备的工业设计,以及东南大学的高铁座椅的工业设计,都是集中在人机工程设计方面,这是比较容易努力的一个方向。当条件具备,我们就可以运用设计思维再去拓展,最后达到全面的工业设计应用展开,这是我个人认为的努力方向。

《设计通讯》:您认为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是怎样一种关系?

余隋怀:工业设计关注的是从概念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全过程,工程设计关注的是设计概念“物”的实现过程,是整个设计过程中不能跳开的环节,他们是彼此依托的,不能偏废。不能说,我做工业设计的,只给企业一张效果图让企业去做,这种模式在很多企业已经被完全否定了。我去过很多的企业,他们对这种做法是非常不满意的,这种做法大大影响了我们工业设计的普及。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的关系必须是双向的融合,不要彼此对立排斥,彼此融合才能产生更完美的产品。我们一直持一种观点,如果我们把一个设计的概念抛给企业,让企业实现从概念到产品这一漫长过程,以现在大部分企业所具有的技术水平来判断,那企业所承受的风险太大了。所以工业设计方案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可行性,这就要求工业设计必须与工程设计紧密结合,工业设计师和工程师应该组成一个团队,共同研发产品,这样产品的成功率就非常大。我们做产学研项目就是这样做的,工业设计师与工程师不会产生很大的矛盾,大家彼此都在学习对方的优点,最后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设计通讯》:您认为工业设计师用怎样的方法可以做到技术与艺术相融合?

余隋怀:第一,工业设计师与工程师共同组成团队,必要时还要与销售人员相结合,甚至组成跨学科的团队,让工程师知道设计中艺术的价值,设计师也要虚心了解工程实现过程中对艺术带来的约束,学会彼此尊重。第二,还要学会妥协。好的设计,必须是人、技术以及市场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不能过多地强调某一方的优势,只有在这样的平衡下,技术与艺术才能真正做到相融。所以,平衡这一点,是我特别强调的,这也是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得到的由衷体会。

《设计通讯》:有观点认为工业设计应重视科学方法论,您怎么看’

设计与制造 篇3

离散制造业产品定制程度和非标准程度较高,来自不同订单、不同批次的产品有着不同的规格、参数及测试验收标准。产品的生产过程多以流程卡进行跟踪控制,每经过一道工序,由相关作业人员签名、标注日期,由于流程卡全由人工操作,产品质量控制效果受人为因素影响严重,难以满足零差错的出厂要求。此外,产品多样化、生产工艺流程复杂、零部件标准不同导致离散制造业生产测试数据庞大,人工记录生产测试数据需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产品的质量也不便于追溯。生产过程无法实时追踪造成企业上层生产计划无法及时调整,不利于管理者制定运筹计划。

制造执行系统是位于企业上层生产计划和底层工业控制之间,面向车间层的生产管理技术与实时信息系统,它连接着生产计划与制造过程,能够及时反馈生产现场的状况,在计划管理与底层生产控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制造执行系统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把控能力以及管理水平。

目前,对离散制造业执行系统的研究大部分针对功能模型以及软件架构设计方面,鲜有对离散制造业制造执行系统具体的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的探讨。针对这种状况,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离散制造业的制造执行系统,分析了离散制造业对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需求,探讨了制造执行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

1 系统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

1.1 设计目标

目前,离散制造业对制造执行系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实时监控;二是降低生产成本,这其中包括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库存量等;三是产品质量追溯与分析;四是生产任务快速下达。因此,如图1所示,面向离散制造业的制造执行系统功能可以划分为产品质量追溯及防差错系统、产品质量统计分析系统、可视化电子看板系统、智能安灯系统、智能物料管理及配送系统、设备远程维护云服务系统六个部分。

1)产品质量追溯及方差错系统以条码为载体,自动上传、下传、记录产品生命周期的各种相关信息,通过在生产节点对生产信息的查询和比对,实现产品质量追溯和生产过程监控,其可分为生产任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查询模块和过程控制模块四个独立的模块。

2)产品质量统计分析系统旨在实现对产品生产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机器制程能力的分析,其下可划分为生产报表模块、质量报表模块、制程能力模块三部分。

3)可视化电子看板系统将生产测试数据、设备异常信息等生产信息实时显示在车间生产线显示器和管理人员的电脑上,实现车间生产管理的数字化和可视化。

4)智能安灯系统解决设备管理问题,负责将设备异常信息(如缺少原材料、设备故障灯)发送至相关技术人员,并跟踪设备故障的处理进度。

5)智能物料管理及配送系统实现车间、仓库物料管理及配送,可分为库存物料管理模块,生产物料监控模块以及物料配送管理模块三个部分。

6)设备远程维护云服务系统实现使用厂家与制造执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相连,实现设备维护管理的远程化、智能化。

各个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交互运行。系统间的交互关系如图2所示,智能物料管理及配送系统何设备远程维护云服务系统可与智能安灯系统交互,可记录各设备状态信息及物料状态,配合可视化电子看板系统可将信息实时显示,产品质量追溯及防差错系统与产品质量统计分析系统交互形成产品从生产装配测试至出厂售后完整的质量追溯管理。可视化电子看板系统与产品质量追溯及防差错系统交互,可实时显示各工序生产状况;与产品质量统计分析系统交互,可实时显示各生产线产量、不合格率等信息。

1.2 设计原则

基于目前国内离散制造企业的生产现状,此制造执行系统的设计基于以下原则:

1)可靠性:制造执行系统庞大复杂,工作于制造业生产一线,连续长时间工作于工业环境中,要求软硬件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可扩展性:随着制造企业的不断发展,其生产规模也将不断扩大,不断有新设备添加进生产线中,生产线数量也会不断增多。同时,制造业的管理需求也会不断变化。这要求制造执行系统无论在硬件平台搭建还是软件架构设计上都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3)经济性:实现生产测试数据的实时上传下传功能需要较多的采集控制节点,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反馈需要服务器、显示屏等硬件设施,为此,系统的设计在保证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实施成本。

2 系统设计方案

2.1 硬件系统搭建

如图3所示,硬件系统从功能上划分为计划层、执行层、控制层三个部分。计划层主要用于任务的制订和下达,并与企业ERP系统相连接;控制层针对生产线,主要用于数据的采集和生产过程的监控;执行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数据的处理、存储以及传递。执行层与控制层经由无线局域网相连,执行层与计划层间通过路由器相连。

控制层是制造执行系统的核心,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依赖于控制层的数据采集与生产监控,因此制造执行系统的硬件系统搭建主要集中在控制层。制造企业生产线有多个生产区,每个生产区有多条生产线,客户端(生产线上的各种设备)多呈线性或环状排布,为此系统硬件平台搭建设计采用无线方式组建局域网,克服了有线网络的布线工程量大、不易扩展、不便搬移、端口数量有限等缺点,具有网络规划和调整方便,故障定位容易等优点。

生产数据的采集通过无线网络进行,由于生产区域分布可能较为分散,每个生产区域架设一台无线AP作为无线接入点(注:单台无线AP覆盖范围为方圆50米)。所有客户端均留有串行通信接口,通过串口服务器与无线网络通讯,无线接入点以infrastructure模式工作,与客户端交换数据。

系统配置一台无线调度主机,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与所有无线接入点以及数据库服务器相连,作为控制层无线局域网的中心控制点,用于监视客户端运行状态、记录数据误码信息等。每个生产厂区配置一台查询主机,查询主机通过无线局域网可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查询产品相关生产测试数据。每条生产线的最后配有产品确认主机,用于产品出厂前的最后质量确认,确保产品的每一道工序均合格,满足出厂要求,防止不合格品流出。电子看板采用一体机,通过无线接入点访问数据库服务器,灵活地定制显示各客户端的生产状况,克服了传统LED看板内容单一、不便更改、不够美观大气等缺点。

2.2 软件模块设计

考虑到制造执行系统架设在企业内部,系统通信建立在专用的局域网上,且制造执行系统控制实时性、交互性、定制型强,故本系统采用C/S架构模式开发,充分利用两端的硬件优势,尽量为操作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操作方式。

软件的功能模块划分对应于设计目标的6个系统功能模块,本文将介绍部分功能模块的软件实现方式。

1)产品质量追溯及防差错系统

(1)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功能采用UDP通信方式实现,服务器不断侦听端口是否有接收到数据,若接收到数据则进行解析,并向发送生产数据的设备进行回码告知数据处理结果并准备下一次接收过程,其运行流程如图4所示。

为确保数据可靠传输,在UDP通信的基础上,客户端增加了延时重传机制,即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后,延时一段时间,若在此期间未收到回码,则重新发送数据,若数次发送失败,做报警处理。

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的数据包最大为800字节,其中包括工作模式、生产线号、工序号、设备号、工位号、生产测试数据、校验码、连锁标识等信息,生产数据可根据需要自定义数据格式,连锁标识用于防差错功能。

产品的防差错功能在软件中通过两部分实现,第一部分在连锁标识中实现,连锁标识表示产品的上一道工序,若需要进行防差错检验,则数据包中的连锁标识字节写入需要进行连锁的工序编号,每个产品在完成一道工序后,上传生产测试数据,服务器根据连锁标识查询该产品上一道工序的测试数据,并在回码中标识上一道工序合格与否,这样每个产品在经过每一道工序时都会检验上一道工序的完成情况,大大减少了不合格品产生的概率。另一部分防差错的功能在装箱前的确认主机实现,产品在装箱前需要在确认主机上扫描条码核对生产信息,确认主机根据产品条码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服务器根据产品条码返回此产品所有工序生产信息,确保不合格品无法出厂。

(2)生产任务模块:生产任务模块以生产批号为载体,实现生产任务状态运行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任务下传,即将生产任务以及质量控制参数下载至对应的客户端上。任务下传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数据库,下达任务时,无线调度主机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请求查询对应客户端的IP地址和质量控制参数,若质量控制参数无误,便向该客户端下达任务。

2)产品质量统计分析系统

产品质量统计分析以数据库服务器中的生产数据表为核心实现,以CPK的计算为例,其流程图如图5所示。

UI界面中,包括生产批次、部件批次、日、周、月、工序、工位等查询条件,系统将根据查询条件以字符串链接的方式自动生成SQL查询语句,并发送至数据库服务器请求数据。为便于不合格品的搜索,系统专门设置不合格品查询,只需要输入日期、工序、工位等搜索条件,系统便列出所有不合格产品的产品条码,点击列出的条码系统自动调出该产品的生产测试数据。根据需要,也可将数据库返回的生产数据统计为生产报表输出。

3)智能安灯系统

智能安灯系统的功能由客户端与无线调度主机的通讯来实现。如图6所示,当客户端出现设备故障、缺料、质量变差等问题时,可以通过客户端上触摸屏的呼叫按钮选择问题类型并向无线调度主机发送呼叫,无线调度主机自动将问题类型、发生时间等相关信息存入数据库服务器并在生产监控界面上进行提示。

待问题解决,工人只需按下客户端触摸屏上的确认按钮,客户端便向无线调度主机发送完成信息,无线调度主机将数据包解析后更新数据库服务器中相关数据表的信息。

智能安灯系统还具有联系人管理功能,异常问题发生时,无线调度主机可以从数据库服务器中取得相关人员资料,并将呼叫信息发送至相关人员的电脑上。如图7所示,负责处理不同异常问题的联系人可以随时进行修改。

4)可视化电子看板系统

如图8所示,电子看板显示内容包括工序生产完成情况、生产线生产合格率、各工位异常呼叫及处理状态。电子看板显示内容通过实时刷新的方式实现,电子看板通过无线接入点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取出与显示内容有关的信息,刷新显示界面,刷新频率可根据实际生产节拍自定。软件中可视化电子看板系统的编程主要集中在定时生成需要的查询语句,并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考虑到客户端数量较多、数据刷新频率较高,电子看板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利用连接池技术通过短连接的方式进行。

电子看板每次查询请求后,将其与数据库的连接释放回数据库连接池中,供其他线程使用,这样避免了频繁数据库连接频繁建立、关闭的开销。

3 结束语

目前,该制造执行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企业热力膨胀阀车间,如图9所示,该车间有三个生产区域,分别为氩焊充注区、装配测试区和复测装箱区。氩焊充注区进行氩焊、充注等工序,共有30个客户端;装配测试区含有三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有15个客户端,依次进行分选、拧紧、作动、气密性测试等工序;复测装箱区进行作动复测、气密性复测等工序,共有三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有6台客户端。

各生产区域最多可以配置50个客户端,每个生产区域配置一个无线接入点,客户端通过无线接入点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通讯。该制造执行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当新增客户端时,只需将客户端上的通讯模块接入无线接入点即可。当产品或者客户端更换后,系统框架与数据库配置只需根据产品做适当修改即可实现相应功能。该制造执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使得该企业热力膨胀阀车间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摘要:针对离散制造业的生产过程监控困难、数据采集困难以及生产信息反馈迟缓等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面向离散制造业的制造执行系统(MES),探讨了该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模型、网络结构设计、硬件系统搭建、生产过程监控的实现方式等。本系统已应用在某企业热力膨胀阀生产车间。

关键词:离散制造业,制造执行系统,系统设计,过程监控

参考文献

[1]杨敏.浅谈离散制造业MES系统应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4(8):123-125.

[2]肖力墉,苏宏业,苗宇,等.制造执行系统功能体系结构[J].化工学报,2010,61(2):359-364.

[3]刁树民,金喜波,杨明远,等.离散型制造业应用MES系统模型设计[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2):223-225.

[4]黄刚,李晋航,巫婕妤,等.离散制造业可适应制造执行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17(10):2137-2143.

[5]杨文江,刘蕾.面向离散制造业的制造执行系统[J].机电工程技术,2008,37(7):25-28.

[6]刘卫宁,黄文雷,孙棣华,等.基于射频识别的离散制造业制造执行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10):1886-1890.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历 篇4

户口所在: 梅州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65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55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车工/磨工/铣工/冲压工/锣工:

工作年限: 3 职 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1500-- 希望工作地区: 惠州,东莞,广州

工作经历

梅州市丰顺县培英电子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07 ~ 2009-08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检验/检测/认证

担任职位: 质检员

工作描述: 产品质量问题的检测

离职原因: 由于还要学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大专 毕业日期: -06

专 业 一: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 业 二: 模具设计与制造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06 岭南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 计算机辅助绘图员,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 0919000000477796,12749010821285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工作认真负责,凡事有坚持到底和创新精神,

2、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能吃苦耐劳,易于适应环境

4、组织纪律性强

5、开朗的性格,上进的精神面貌

6、喜欢运动,写字,听音乐,交际等等

《现代制造业与设计》读书报告 篇5

关键词:约翰·罗斯金;现代制造业;装饰艺术

约翰·罗斯金(1819-1900)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他的艺术思想对许多国家的现代实用艺术发展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罗斯金总是把艺术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伟大的艺术离不开伟大的心灵,而培养伟大的心灵离不开健康的社会环境。他的实用艺术理论推动了几次重大文化和艺术思潮的发展。罗斯金对待装饰艺术的态度与阿道夫卢斯的截然不同,罗斯金肯定装饰艺术,在这篇讲演稿的第三段,罗斯金这样说道“装饰性艺术适用于某一固定的地方,在那里装饰性艺术或是从属于或是支配着其他艺术品的表现效果。”他认为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最高级的艺术,只存在装饰性艺术。他以拉斐尔、米开朗琪罗、柯勒乔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为例,说明艺术大师的最优秀作品往往都是以装饰性质存在的。罗斯金断言,装饰性艺术绝不是一种堕落艺术,也绝不因为固定在某一个地方就是低等艺术,他认为艺术无低劣之分,有的只是艺术的和谐互补。

文章中罗斯金以荷兰风景画与贝诺佐创作的比萨公墓的绘画做了个比较。荷兰风景画大多是一些小构图的作品。画面地平线很低,天空极其开阔。大多表现一个角落或一个海湾,很少作全景式的作品。色调柔和,多为棕色和灰色的调子。贝诺佐是佛罗伦萨画家,擅长于绘画大幅巨型宗教题材的笔画。显然,荷兰风景画与贝诺佐创作的大型绘画相比不值一提。但是,罗斯金认为荷兰风景画的装饰性却不比贝诺佐的大型绘画低,罗斯金进而得出“所有的艺术都可以是装饰性的,并且迄今为止所创造出的最伟大的艺术也是装饰性艺术。”

罗斯金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师承自然,他说“没有任何人会采用传统艺术来装饰房间,伟大的画家呈现在你眼前的总是自然艺术。装饰就是对自然形状的模仿。罗斯金鼓励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比如对静物、花朵、动物,更重要的是对人物的模仿。罗斯金说:“所有伟大的装饰艺术,不管是什么,都建立在工匠描绘人物时所付出的努力,而在最优秀的学派中,则表现为其成员对自己在周围活生生的自然的描绘上。”从罗斯金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认为的好的艺术应该是以大自然为蓝本,建筑的装饰也应该建立在对大自然模仿的基础上。

其次,罗斯金认为在装饰艺术中,艺术家必须处理好材料、位置和功能三者的关系。罗斯金在《现代制造业与设计》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装饰原则。他认为,材料、位置和功能在装饰中都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需要艺术家做出恰当的处理。在处理材料方面,如果所使用的装饰材料具有局限性而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这就需要遵循传统的手法,即尽可能简化其美,但是不能错误地表现其美”。总而言之,当材料需要我们使用传统的方法时,一切试图避免使用传统方法的努力都会降低艺术品的档次,是艺术家对事实的漠不关心,只能制造出粗糙的艺术品来。在处理艺术品的位置时也会受到一些原则的限制:比如,建筑装饰中,艺术家要考虑到装饰离观众的距离、光线,以及对粗糙的或精细的装饰的选择,使其达到预错误的地点,任何完美的绘画和雕塑都不能被称作是建筑的装饰。”离观众相对较远的雕塑会做得粗糙些,相反,离观众近的艺术品必须使用精细的方法。罗斯金说:“装饰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唯一真正的区别就是它们是否在合适的地方,以及与周围的主要的或者辅助的其他艺术是否协调。世界上所有最伟大的艺术都是因为它们有个合适的地点和目的。”也就是说,装饰艺术的可见性是艺术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即它在什么位置,离观众有多远距离。在建筑装饰中,最精致的装饰往往离观众最近,而在建筑上部,离观众较远的地方最适宜放置比较宏伟的装饰,但不必要精细。

罗斯金强调装饰的材料要简朴诚实。他在《建筑的七盏明灯》中对此有大段的论述。比如,他认为教堂的建造要简朴诚实,如果教堂中乱涂上斑驳的色彩,这不仅仅意味着品味差,而且,把虚荣和欺骗带入祈祷之所绝不是无足轻重的,或者是可以原谅的错误。因此,教堂的设备要简朴,不装腔作势,不虚假,不俗气。罗斯金不赞成在建筑装饰中大量使用现代材料,他说:“使用铁材的道理就如同饮酒一样,饮酒也许可以治病,但不能赖以为生。”所以他认为钢材在建筑中应该限制使用。他也不赞成对金属材料的过度使用,因为那样将不仅降低建筑的诚实,而且会削弱其尊贵。他说,如果钢材在建筑中取代了石头,起着防止碎裂的作用,承担着重量,或者凭借自身的重量起着平衡的作用,取代尖顶或扶壁而抵抗侧向推力,或者以杆或梁的形式被用来承担木梁的功能,那么那一刻这座建筑就不再是真正的建筑了。在建筑的装饰方面,罗斯金极力提倡诚实,反对装饰材料使用仿制品。他批评大英博物馆的“壮丽的花岗岩楼梯在平台处使用的竟然是仿制品。”这不免让人对其他部位的装饰材料也感到怀疑,连建筑师本人的诚实都受到怀疑。这种建筑装饰的“表面的欺骗一般可以定义为诱使旁观者相信实际并不存在的某种材料,如常见的在木材上进行绘画,使之与大理石相似,或者在装饰品上进行绘画使之产生凹凸感等等。”

罗斯金的艺术思想是他所处那个时代的特定产物,表达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艺术走向的见解和判断艺术好坏的标准。理解了那个时代经济的发展及艺术的地位也就为我们理解罗斯金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罗斯金所处时代的境况早已发生改变,在今天看来,当时社会的种种困境很多都失去了时效性。但是,只要我们换位思考,把罗斯金的理论放回当时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罗斯金思想在当时的先锋性和超前性。

参考文献

[1] 约翰.罗斯金著翟洪霞,余艳译 芝麻与百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

挤出机的设计与制造浅析 篇6

1 挤出机的种类与结构型式

挤出机从诞生到现在,按照不同的角度与参数区分其种类与结构型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1.1 按真空度

非真空挤出机与真空挤出机。目前非真空挤出机基本上被真空挤出机所替代,非真空挤出机由于其生产性能和现代化企业发展空间的限制将逐步退出市场,真空挤出机适应性强,生产出来的烧结制品具有密实度大、强度高、吸水率低等优点,适合生产新型墙体材料。

1.2 按许用挤出压力(成型水分)

软塑挤出机(JKR):许用挤出压力≤2.0 MPa(成型含水率20%~28%);半硬塑挤出机(JKB):许用挤出压力在2.0 MPa~3.0 MPa之间(成型含水率在14%~22%);硬塑挤出机(JKY):许用挤出压力≥3.0 MPa(成型含水率在12%~16%)。

砖瓦行业虽然制定了这方面的标准,但在具体生产时没有非常严格的定义界限,工作挤出压力一般都小于许用挤出压力,不能混为一谈。以上数值只是很多砖瓦生产企业的一些经验数据,仅供参考。

1.3 按结构组合型式

单级(真空和非真空)挤出机、紧凑型双级真空挤出机、组合型双级真空挤出机。单级挤出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挤出的泥条质量和强度也较差,如图1所示。组合型双级真空挤出机结构较复杂,制造成本相对较高,挤出的泥条质量和强度也相对较高,如图2所示。紧凑型双级真空挤出机的结构和性能介于单级和组合型双级真空挤出机之间,如图3所示。

组合型双级真空挤出机按外形风格还可分为欧式风格和美式风格。欧式风格一般上级为双轴搅拌挤出,下级为双压泥板结构。欧式风格的挤出机上级还有浮动轴型式的,以筛板代替内外锥套,这种形式对泥料的处理效果更好,生产的坯体质量更高,不过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如图4所示。美式风格的挤出机一般上级都为单轴搅拌挤出,下级是单压泥板结构,不过现在国内生产这种风格的厂家大都改之为双压泥板结构了。这两种风格的机型各具特色,目前国内以生产欧式风格产品的厂家居多。

为适应我国墙材革新和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要求,目前开发和生产组合型双级真空挤出机的企业越来越多,也是发展方向和主流,产品外观风格上也越来越多样化,具有各公司的固定特点。

1.4 按传动型式

单输出轴标准减速器配齿轮箱通过联轴器实现多轴输出传动,如图5所示;多轴输出非标减速器通过联轴器实现多轴传动,如图3所示;还有一种型式是下级压泥板采用单独动力通过减速器实现传动,如图6所示。

1.5 按挤出方式

1.5.1 螺旋挤出

该种形式由一组变径或变距的螺旋绞刀通过正旋转向前连续推进泥料实现挤出成型,目前大多采用此形式。

1.5.2 柱塞挤出

该种型式由柱塞返复运动间歇推进泥料实现挤出成型,该种型式目前还没有太大的推广空间。

最近又有某些公司设计制造出了其他型式的挤出机,不过也是在上面几种型式的基础上做了些局部改动设计,如三挤出机、四挤出机、双机头挤出机等等。

2 挤出机的设计与制造

挤出机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从外观特征到内部结构,从产品性能到行业标准,从加工能力到市场定位等等。

2.1 机型的确定与动力的选择

在开发新产品之前要根据每个公司内部具体的生产能力和经济状况及市场发展的空间确定机型及外观特点,然后按照机型和需要的挤出压力由相关的理论工具书籍计算动力配备。表1机型配备的动力是按多家企业的长期实践经验总结的数据(仅供参考)。

以上数据还要考虑到不同的工艺和不同地区的原料性能及制品要求做相应的选择和调整。

2.2 传动部分的设计

该部分在传统方式上的设计有很多种,目前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简洁而适用的设计方式,如外购非标减速器,下级三输出轴(主轴用夹壳联轴器,压泥板轴用链式联轴器或万向联轴器或柱销联轴器),上级双输出轴(夹壳联轴器),如图7所示。

该种方法设计制造的挤出机给砖机制造企业降低了生产压力,缩短了生产周期,减速器部分也有了专门的售后服务和技术保障,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也给砖机制造企业规避了一部分风险。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老产品也都在向这种方式改进。离合器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气动离合器也使设计和制造过程变得简单。

2.3 主轴的设计

一般都采用浮动轴型式,主轴与绞刀联接部位采用四方、五方或六方。主轴设计过程中要着重考虑主轴和轴承的强度及轴承室的密封等技术问题。主轴的材料一般采用45#钢或40Cr,进行调质处理。在设计双列调心滚子轴承和推力调心滚子轴承的安装位置时一定要保证两口轴承的调心点重合在一起,实现最佳调心效果。轴承室的密封最好把封气和封油功能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的空间,这样封油和封气互不干涉,也便于维护。如图8所示。

2.4 螺旋绞刀的设计

2.4.1 螺旋绞刀的转速

式中n2—生产空心砖时的转速,r/min;

n1—生产实心砖时的转速,r/min;

F2—空心挤出的有效面积,cm;

F1—实心砖挤出的有效面积,cm;

K—原料性能系数,一般取1.2-1.5(塑性指数低的泥料取较小值)。

经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螺旋绞刀的正常转速应使其叶片圆周线速度为0.6 m/s~0.8 m/s,塑性指数较低的原料取较小的数值。

2.4.2 螺旋绞刀叶片的螺旋角

绞刀叶片的螺旋角是指绞刀叶片的平均中线与叶片平均周长的夹角。如图9所示。

经长期实践经验总结,α一般取15.5°~21°,对于塑性较高的原料,绞刀的螺旋角取较大值;反之,取较小值。

一般情况下,塑性指数较高的原料采取低转速大螺距,塑性指数较低的原料采取高转速小螺距。每种形式的螺旋绞刀都有一个最佳的转速范围和螺距范围,在此范围内,螺旋绞刀的工作效率最高。

目前,螺旋绞刀的型式有等径变距、变径等距、变径变距、等径等距等几种类型。变径还有正变径和反变径,变距也有正变距和反变距之分。在一副螺旋绞刀中可能有以上几种形式共存的情况,在设计螺旋绞刀时不能只局限于简单的公式,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工艺及原料性能及长期的实践经验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设计。

螺旋绞刀的结构一般为焊接和铸造两种形式,焊接形式所用的材料一般为普通Q235钢板,在叶片前表面和端面堆焊耐磨材料或者喷涂耐磨合金,铸造形式一般采用高铬合金材料以消失模整体铸造成型。

2.5 机头与机口的设计

机头(天圆地方)有钢板焊接和铸钢两种形式,有一节也有两节的,有单泥条、双泥条和多泥条,制造时要在前端与机口联接的四角处要有一定的圆角,保证四角处出泥速度。近几年又出现了双曲线机头,效果也不错,如图10所示。

机口(模具)有很多种,从泥条数量上分为单机口、双机口及多机口;从润滑角度分为水机口、油机口和干机口;从长度上分为外机口、内机口和半机口;从性能上分为传统机口和可调式耐磨机口。目前可调式耐磨机口比较受欢迎,调试和维护都很方面,寿命也比较长,如图11所示。

2.6 挤出机其他部位的设计及耐磨材料的选择

挤出机设计过程中除了上述几个重要环节,其他部分按正常的思路设计就可以了,上级搅拌轴应该加上护套,还可以把上级搅拌挤出加上机座联成一体,运输和安装都很方便。搅拌叶易损部分最好选用可拆卸的耐磨铸件。下级耐磨衬套一般有铸造(铸钢或铸铁)衬套,钢板焊接衬套及非金属耐磨衬套等几种材料,砖机生产厂家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2.7 挤出机制造企业常见的管理问题

能否制造出一台合格的好产品,工程图纸设计是基础和前提,企业管理和生产能力及员工综合素质是平台和保障。中国的砖瓦设备制造行业目前大都是私营或民营企业,高端企业还是占少数,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管理机制不建全,经济基础不强,技术力量薄弱,员工综合素质偏低等等问题,在开发和制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设备制造企业首先完善软件环境,积极培养和储备人才,建立建全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的平面化管理。供货——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各个环节都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成熟的管理模式,建立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外购材料及零部件一定要选择质优的产品,不能为了暂时的利益空间而选择价格低廉的伪劣产品,要根据内部的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工艺流程,建立自检和互检制度,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把一些零部件的热处理等工艺环节省略掉,也不能只是为了保证使用性能而不注意外观的细节处理,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售后反馈的意见及建议要适时应用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合理的结构、优越的性能、美观的外表、清新的颜色等是一款高端产品应该具备的特点和指标。

3 挤出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冶金机械的绿色设计与制造 篇7

1. 冶金机械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概述

冶金机械的绿色设计与制造的“绿色”就说明了冶金机械不能只考虑机械的常规功能, 如机械的基本功能、使用年限多少、机械性能如何以及制造成本等因素, 更要考虑的是冶金机械的制造与使用对环境和资源产生的影响, 只有立足于这点冶金机械才能实现绿色设计和制造的, 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跟上冶金机械行业的发展。与传统设计、制造相比, 绿色设计和制造有更为明显的优点, 就是能够延长冶金机械的寿命, 在可利用的年限里, 最大程度最高效率地发挥其价值, 并且还能够回收再利用, 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这也有利于保护环境。值得注意的是, 针对冶金机械对环境的影响, 冶金机械的绿色设计和制造建立了环境的影响评价模型, 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监测冶金机械对环境影响较为严重的方面做出环境影响评估, 如果发现影响较大的话则予以积极的改进。制作过程也是绿色设计和制造的关注点, 主要考虑如何减少材料的浪费, 以及材料的环保性, 甚至机械的维修、报废以及回收给社会带来的成本等问题。

2. 冶金机械绿色设计与制造的必要性

翻开世界历史可知, 机械的进步对一个名族一个国家而言,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样的, 到了21世纪, 冶金机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表现尤甚。但是, 由于传统的冶金机械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 当前要设计制造绿色冶金机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改进传统冶金机械自身的特性 (缺陷) , 即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污染, 如气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以及噪音等, 机械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燃料, 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的环境, 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因此, 为了避免冶金机械的运行带了的诸多不良影响, 就必须对其进行绿色设计和制造。加之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 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政策的高度, 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冶金机械绿色设计与制造势在必行。从全球的眼光看,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乃至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 这项标准甚至影响到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 如果冶金企业不及时转变观念, 跟上时代的脚步, 实现绿色设计与制造, 则很有可能被世界和时代所抛弃。

3. 冶金机械绿色设计与制造的内容

3.1 前期

在冶金机械绿色设计与制造的前期, 主要内容是对原材料的选择上, 原材料是否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是重要的考量标准。但目前有许多的冶金机械采用的原材料都是对环境有害的贵重金属或物质, 这些原材料在回收的过程中将对环境造成伤害, 而冶金机械绿色设计与制造则是从前期就尽量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使用较为绿色环保的材料, 例如市场上广泛使用的H型钢等。

3.2 中期

冶金机械在制造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产生的噪音扬尘或者泄漏的油液, 都将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损害, 对人类的生活也造成影响。因此, 在冶金机械的制造过程中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量在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严禁超出环境自净能力的废弃物的排放, 这不仅需要冶金企业提高环保意识, 还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 同样的, 噪音扬尘和油液泄漏也是需要企业和政府相互配合之下, 环保意识和法律法规相辅相成, 才能减少冶金机械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 废弃物排放可以控制却不可避免, 但是噪音扬尘以及油液的泄漏却是可以尽量避免的。在使用过程中减少使用振动过于剧烈的零部件, 并且增加减振装置, 就能有效地降低噪音, 处理好吸尘以及密封装置则能有效地减少扬尘。油液的泄漏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这与油箱密封技术和工作人员的检修维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需要长久的研究和坚持。

3.3 后期

一般机械在工作一段时间和强度都要求有弹性而适宜的检查、保养和维修工作, 但是冶金机械较之一般的机械又有不同之处, 冶金机械的维修时间长, 内部清洁度要求高, 因此, 每维修一次, 都可能对机械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冶金机械的绿色合计与制造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 为了减少后期机械维修的次数, 避免不必要的损害, 在设计时提高机械的故障自诊断水平, 从而使得排查故障更加全面, 减少维修的次数。

4.结语

综上所述, 冶金机械制造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 在冶金机械的设计、制造以及运行等环节中都要始终秉持绿色环保的精神, 从而保证良性的、绿色环保的发展, 切勿为一时的效益而损坏环境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姜丽娜.浅谈冶金机械设备绿色设计的必要性及内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15 (04) :152-154.

[2]李公法, 刘安中, 李友荣.冶金机械的绿色设计与制造[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2, (03) :70-71.

PCB可制造性设计与仿真 篇8

印制电路板(PCB)是电子产品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快速、高效的设计出高质量PCB,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由于PCB设计的可制造性问题,在生产现场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PCB的布局不当使得难以装配,封装错误引起焊接不良,布线不当引起短路或开路,丝印覆盖焊盘引起虚焊;PCB设计数据与实际元器件清单不符合,导致焊接错误。

(2)元器件在选型时对可替代品没有评估、对比,选用器件不是最佳应用器件,影响了产品性能和质量。

据电子行业统计,电子产品的制造成本75%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而设计阶段成本占总成本的3%~10%,其对整个产品的制造成本的影响,则需要按10倍原则来考虑。

因此,设计问题必须在 前期彻底 解决。设计PCB时,不但要考虑产品功能、电气性能,而且要考虑可制造性要求,从而缩短研发周期,否则会影响单板的可靠性和系统稳定性,多次返工将会增加研发成本,延长开发周期[1,2]。

1可制造性分析内容

可制造性设计(DFM)不同于传统的设计方法, 它是生产工艺质量的保证,为产品设计制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它从产品设计开始,考虑其可制造性,使设计和制造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从设计到制造一次成功。

PCB的可制造性设计是指板级电路模块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旨在开展高密度、高精度板级电路模块的组装设计、制造系统资源能力与状态的约束性分析,最终形成支持开发人员对电路模块的可制造性设计标准及指导性规范[3,4]。

可制造性分析的内容如下:

(1)装配

解决独特的组装问题,例如:元件的间隙分析, 基准点的分析,测试点的分析,电路板外沿的元件分布分析。运用可制造性软件可以进行190多项,共5个方面的检查:基准点分析、元件分析、焊盘分析、测试点分析、焊膏分析。使用交互式校验表、结果浏览方式、柱状图、局部放大图等方式协助工程师快捷地找到结果。

(2)网络

与电路网表相比后提供一个稳妥、完整的电路, 根据PCB上的物理连接关系快速提取网络表,与CAD系统中逻辑连线相比较后找到不匹配项,如开路或短路。

(3)光板

基于行业印制电路板厂商的加工能力,按加工精度级别分析PCB光板的可制造性。运用可制造性软件涵盖190余项共5个方面内容分析:信号层分析、电源及接地层分析、丝印层分析、阻焊层分析及钻孔层分析。

2可制造性设计的实施步骤

PCB可制造性设计的实施步骤如下:

(1)通过规则管理器建立应用所需的不同规则,以模板的方式保存在系统中[5]。

应当遵循以下一般规范:IPC-SM-782表面贴装设计与焊盘结构标准、IPC-A-610C电子组装件验收条件、IPC-7525模板设计指南、IPC-TM-650试验方法手册、印制电路板制造规范、4-12mil相关规范。

(2)获取元器件清单,建立应用所需的所有元器件三维模型库,可通过供应商协助获取、缺省封装库对应以及 通过库编 辑器自行 编辑这三 种方式实现。

(3)获取设计软件的PCB电子文档及BOM表,通过软件EDA接口读入Trilogy5000系统,将BOM表与企业物料表对应,链接相应元器件库。

(4)板图浏览,可人工分层观察PCB上每个部分。

(5)板图三维视图浏览,预知高度分配,调整布局,避免干涉,如图1所示。

(6)装配分析、网络分析、光板分析。

(7)分析报告输出,审查员挑选检查出来的问题,汇总成相关报告,系统自动生成HTML格式的审查报告。

(8)设计图交由设计人员更改,再审查;通过的设计转交生产加工。

3应用实例分析

图2所示为某电路的PCB图,利用可制造性软件对其进行可制造性分析。

图3和图4分别为PCB正反面三维图。观察虚拟装配完毕的电路板三维视图,可以快速且真实地评估装配组件布局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装配的前期更早地发现设计不合理部分,配合DFM工具实现生产前的快速准确的工程决策[6]。

通过可制造性软件进行分析,共发现69个不规范之处,将其归结成19类不合规则的问题,而涉及PCB在三维方向的问题如下:

(1)裸露铜到绿油下的铜之间的边沿间距太小,易短路。

(2)隔热盘的开口宽度太小,接地性能差。

(3)隔热盘的开口被阻住部分所占百分比太大,接地性能差。

(4)丝印到阻焊的间距太小。

(5)丝印到焊盘的间距太小。

(6)丝印到过孔的边沿间距太小。

(7)器件到器件的间距太近。

(8)器件与丝印太近。

(9)器件到裸露过孔的间距太小,易桥连。

(10)引脚与焊盘的宽度差异(大焊盘—小引脚)太小。

(11)引脚与焊盘或过孔的直径差异(大焊盘或过孔—小引脚)太小。

(12)引脚接触到绿油。

按照分析报告的内容,对不符合可制造性设计的地方进行了相应修改,修改前后的对比图如图5至图8所示。

(a)修改前导线宽28mil(b)修改后导线宽15~20mil

图5中,修改前导线过宽容易与周围的焊盘形成短路风险,修改后导线与焊盘之间的间距适当。

(a)修改前孔线间距8mil(b)修改后孔线间距20mil

图6中,修改前导线与焊盘之间的距离太近,修改后导线与焊盘之间的间距适当。

(a)修改前(b)修改后

图7中,修改前器件XP1到器件C44的间距太近,修改后器件之间的间距适当。



(a)修改前(b)修改后

图8中,修改前的器件到过孔的导线易断裂、易桥连,修改后的器件到过孔的导线适当。

另外,对于个别不规范的地方,由于电路板面积的局限,暂时无法作大规模的修改,在适当放宽条件的情况下,这是允许的,不会对PCB可制造性造成较大的影响。修改后的PCB图如图9所示。

观察修改后的电路板三维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

通过可制造性分析并修改后的电路板,元器件布局合理,高度适当,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4工作可行性分析

PCB可制造性技术研究基于现有的EDA软件系统的PCB数据,结合后续生产(PCB制造、光板质量检测、元器件装配、实装板测试)的工艺要求以及生产、装配、检测设备的加工参数,在设计阶段融入制造规则,对设计数据按工艺规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查。

为了便于开展PCB可制造性分析工作,应当开展如下管理措施:

(1)规范设计部门EDA软件,确认种类,版本。

(2)收集外协单位,如PCB制造厂、电装车间、测试部门的所有设备参数,确定加工能力,提取定量信息。结合IPC规范模板,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工艺审查规范并录入系统。

(3)从设计及物资部门收集PCB设计制造所用的元器件信息并录入系统,在适当的条件下,元器件的三维模型信息可以录入系统中[7]。

(4)在EDA部门指定专人作为PCB可制造性设计分析员,在电装线指定工艺质量审查员,进行可制造性设计培训。

(5)对通过审查的PCB数据,通过PDM流程转入工艺部门,结合各类设备进行加工装配和测试。

5结束语

可制造性设计从产品设计开始,考虑其可制造性,使设计和制造之间紧密联系,采用DFM软件进行PCB可制造性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采用三维图形方式能够评估产品的装配特性和生产线及工位的布局,运用3DView功能可以操控 (缩放、旋转等)三维视图。三维图形所显示的是直接从反映最近信息的设计数据库中获取的,从而验证设计和制造方案的可行性,尽早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的软件分析可以让PCB设计人员在布局、布线的各个阶段并行进行PCB的可制造性评审,减少人工评审的局限,做到真正的并行设计,以达到“零错误,一次性成功”的目的,从而减少研发投板后的改板次数,提高研发效率,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提高单板质量。

铲齿成型铣刀的设计原理与制造 篇9

切削刀具形状取决于工件廓形的铣刀成为成型铣刀。成型铣刀的后刀面经过铲背成阿基米德螺旋面, 在刃磨刀具前刀面时, 这种后刀面的刀齿齿形保持不变。成型铣刀不用来加工直纹曲面和螺旋面, 成型铣刀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刀具, 它和成型车刀一样, 可以将零件的各种形状表面在一次加工中完成, 且操作方便, 生产率较高, 加工后的零件尺寸和形状精度好, 尺寸和形状一致性较强。成型铣刀按齿背的形状, 可分为尖齿成型铣刀和铲齿成型铣刀2种。

1 铲齿成型铣刀的设计原理

1.1 刀齿廓形的不变性

铲齿成型铣刀的刀齿, 可以看成是由无数薄片在直线方向上各差动一段无限小的距离组成。并由此获得必要的径向后角, 刀齿前面每经一次刃磨, 即等于一新的成型刀片参加切削工作。为使铣刀能正常的工作, 并获得所给定的工作廓形, 铣刀刀齿上每一薄片必须都能保证其原始设计的合理后角及其廓形基本不变, 或变化极小。对实际廓形的影响应在允许范围内。

为保证铲齿成型刀具的这一特点, 则铣刀的刀齿必须具有一定的形状。

铣刀的刀齿在铲齿车床上由一定相应廓形的铲刀沿齿背铲削而成的, 只要在重磨时使铲刀的前角保持原设计时的数值, 即可保持重磨后刀齿的廓形不变。

1.2 刀具齿背的铲齿曲线

由于对数螺旋线或渐开线曲线齿背曲线的形式在工艺上难以确保, 故实际生产中并不采用。现在一般采用的是另一种曲线, 即阿基米德螺旋线 (图1) 。

铲齿加工中, 刀具齿背的阿基米德螺旋线是由被加工刀具的旋转运动和径向进给运动复合而形成的 (图2) 。为了保证铲齿的正常进行, 在工件的刀齿部分由1点匀速旋转到2点时, 铣刀应匀速直线进给进行铲削, 而在齿槽部位时, 铣刀则快速退回, 并准备进行下一齿的铲削进给。这样, 铣刀齿背被铲削加工形成的轨迹就是阿基米德螺旋线。

1.3 铲背量K与凸轮

图2中K值为铲背量, K值规定为刀具相邻间半径ρ值的差值 (即图2中的1点到3点) 。铣刀铲背量K值的大小与其铣刀的直径齿数和可取后角的大小有关。其公式为:

式中:D—为被铲铣刀的直径 (mm) ;

z—为被铲铣刀的齿数;

α—为被铲铣刀的后角 (°) 。

在刀具的设计中, 根据刀具的直径、齿数和可要求的后角大小, 按上述公式换算成K值, 并在每个设计的刀具图纸中标注。在刀具的生产过程中, 则按图纸标注的K值大小, 选择具有相应K值的铲齿凸轮。由铲削运动保证其后角。在实际生产中, 铲齿刀具的后角检验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重要的是要正确的选择相应的铲齿凸轮, 而对后角的大小, 可不再进行检验。

铲齿铣刀的后角是以外圆最外缘的顶刃处后角定义的, 一般多选择为10°~12°。铲背量K值越大后角也越大, 为了保证刀齿具有一定的强度, 并方便铲削加工, 后角应以不大于15°~17°为宜。铣刀采用径向铲齿时, 铣刀铲背量与凸轮K值的关系如图3。

当铣刀转过一个齿时, 铲齿凸轮转过一周, 从而控制铲刀由铣刀外径上的A点经过D点到达B点, 完成一次铲齿加工。因此在采用经向铲齿时凸轮K值的选择可按被铲铣刀的铲背量选取。

在凸轮设计时, 已知铲背量K值以后, 还需确认凸轮空行程角φ空值, 一般是按下列关系式求得:

式中:ε工—在铣刀上相当于凸轮“工作行程”的中心角;

ε空—在铣刀上相当于凸轮“空行程”的中心角。

当φ空大时, 铲刀推出过程比较平稳, 但过大则使铲背尚未结束即退出。φ空太小时, 则冲击过大, 通常φ空取值45°、60°和90°3种。

由铲刀的工作运动可知铲齿成型铣刀的齿背按阿基米德螺旋线设计的, 而K值相等的铣刀, 不论其外径、齿数是否相同, 后角能符合K值计算公式均可由同一凸轮铲制而成。凸轮制造也比对数螺旋线的凸轮方便。曲线上个各点后角的变化也在允许范围内, 这就是目前铲齿成型铣刀齿背曲线选用阿基米德螺旋线的原因。

2 铣刀结构参数的确定

一把合理成型铣刀, 既要满足刀具本身的一些技术要求, 又要保证被切割的工件符合图纸要求, 对于正确选取各部的结构尺寸相当重要, 图4是成型铣刀的主要结构参数。

2.1 铣刀的齿形高度h

齿形高h根据工件最大廓形高度h。来确定, 其关系为:

2.2 铣刀孔注d及键槽宽度

铣刀的孔径应根据所用机床刀杆的直径、成型铣刀的宽度及工作条件的选定。选定的孔径和相应键宽应符合刀具标准 (特殊除外) 。

2.3 铣刀外径D

如图4可知外径D:D=d+2a+2m+2h=d+2 (a+m+h)

式中:d—铣刀孔注;a—键槽高度;m—铣刀壁原, 一般m= (0.3~0.5) d;h—铣刀齿形高;h=H-K-r。

式中:H—全齿高, K—锉铲背量 (凸轮K值) ;r—容屑沟槽圆弧半径, 一般取1~5 mm。

2.4 容屑沟槽圆弧半径r的位置和数值

半径r值的位置可按图5确定。r的中心位于中心角θ对应的θ角的中部。r值可按下式确定:

按弦计算:

按弧计算:

式中:R2—铣刀M点的半径, R2=R-h~0.8K。计算的结果r取整0.5。

计算确定的容屑槽θ和半径r的位置后, 需要进行验算齿根厚度。齿根厚度与齿高H的比值C/H太小时, 则刀齿太弱, 强度不够, 且允许刃磨次数减少, 切割也不平稳, 表面粗糙度增加, 一般可按下式选取:

式中:C= (0.8~1) H, H—全齿深。

2.5 容屑槽夹角θ及槽底形式

容屑槽夹角θ (见图5) 应使铣刀有足够的容屑空间, 并保证铲齿工作能顺利进行。容屑槽宽度应约为圆周齿距的1/3左右, 通常取θ为22°、25°、30°, 如外径大、齿数少、齿形高度小的情况下, θ也可取35°或更大至45°。容屑槽槽底形式通常有图6中a、b、c 3种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是a平头形, 如铣刀直径较小, 齿形高度较大时, 若采用a平头形, 将铣刀强度削弱, 这时可根据齿形形式不同, 分别选取b中凸形或c中凸斜形, 来增加刀具的强度。

2.6 齿数Z

铲齿成型铣刀用钝后, 需刃磨前面, 为了使铣刀刃磨后仍有足够的强度, 并且有较多的重磨次数, 铣刀的齿数应取得少些, 能使齿背厚足够大, 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D—铣刀外径;S—铣刀圆周齿距。

粗加工时:S= (1.8~2.4) H (H—容屑槽深度)

精加工时:S= (1.3~1.8) H (H—容屑槽深度)

为了方便铣刀直径的测量, 齿数多为偶数。

2.7 铣刀宽度B

铣刀宽度B根据被加工工件的宽度而定, 通常比被加工工件廓形宽度稍大一点, 一般大1~3 mm

2.8 分屑槽尺寸

当铣刀宽度B≤20 mm时, 切割刃上不需要做分屑槽。当B>20 mm时, 才在齿形面上铲出分屑槽, 分屑槽一般取深度1~1.5 mm, 槽底成R形, 一般取R2左右, 槽底必须和齿形一样具有相同的后角, 铲背采用跳齿铲齿, 铲背量K'取原铲背量K的2倍, 即K'=2K, 槽数Z'则减少一般, 即Z'=Z/2

分屑槽必须采用隔齿错开的形式, 同一齿槽上的间隔根据不同的铣刀宽度B而定, 如图7。

以上是铣刀结构的主要参数, 铣刀的外径D、孔径d、全齿高度H、齿数Z和铲背量K各参数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互制约, 不能单一决定某一参数。初步设计计算后, 还必须考虑各尺寸之间的相互关联因素及实际使用加工情况综合起来, 进行验证计算, 最后取得各合理的结构参数。

3 刀具切割部分几何角度的确定

3.1 刀具前角γ

为了便于设计计算和生产制造, 铣刀前角γ通常选取0°, 确保铣刀齿面廓形的正确性。在粗加工时, 为了改善切削条件, 提高工作效率, 铣刀前角可取γ=5°~10°, 由于是粗加工, 可不必做齿面廓形的修正计算。

3.2 后角α和铲背量K

铲齿成型铣刀的径向顶刃后角α一般可取8°~12°, 则相应的铲背量K由下式求出:

式中:D—铣刀外径;Z—铣刀圆周齿数;α—铣刀径向后角。

计算所得的K应圆整即0.5 mm, 通常成型铣刀的图纸上只标注K值而不标注α值。

对于精度较高的成型铣刀, 其齿背除铲齿外, 还要进行铲后加工。为使铲齿时有足够的砂轮推出空间, 齿背后部应做出深铲部分, 俗称二次铲背, 铲齿时用双线凸轮来完成。深铲部分的铲背量K, 可按下式计算:

计算出的K和K1, 必须符合铲床凸轮的升量。

确定铣刀径向顶刃后角后, 应验算刀齿侧刃个点上是否有足够的法向后角α (图8, 图中x点为侧刃上任意点) , 其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α1—铣刀径向角切削刃上任意点的后角;

φ—铣刀侧刃上任意点的切线与铣刀端面间夹角。

工业设计与工业制造的关系 篇10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工业革命;现代工业;设计思潮

中图分类号:TB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112-1

许多工业设计的准则早在工业社会之前就已经建立起来了。从设计的萌芽阶段,即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并受到材料的限制,人类的设计意识和技能是十分原始的,工匠常常是集设计与制造为一身的。原始人类利用天然的石块或棍棒作为工具,打制出较为粗造的石器,当时人类的设计是在满足生存最基本的需要的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然而,一旦最基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其他的需求也会不断涌现。产品的生产与制造就有保障生存发展到了使生活更为舒适,更为有意义。于是,人类便由设计的萌芽阶段走向了手工艺设计阶段。这个时期,在设计的各个领域,如陶瓷、家具、交通工具等方面,都留下了无数的杰作。这些丰富的设计文化正是我们今天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要源泉。由于手工业阶段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设计的产品大都是功能较为简单的生活用品,其制造方式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生产者和设计者往往是一个人。

这个时期,生产者可以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制造出的产品具有丰富的个性和特征,而装饰成了体现设计风格和提高产品身价的重要手段,这一点与现代批量生产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由于设计、生产、销售的一体化,是设计者与消费者彼此非常了解,这就在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感,使设计者有一种对产品和使用者负责的责任心。此时的实际与制造是一体化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业设计更是增加了科学性,并有较大的发展,各种工程技术、机械的发展相当发达。技师们勤苦研究运输方法、军用机械及水利工具等,以求提高生产效率。文艺复兴的巨匠达芬奇甚至设计了飞行器,并绘制了飞行器的结构原理图,但是因为条件所限,未能建造。建筑师桑加洛在1465年的笔记里画着12种建筑用的起重机械,而且都使用了复杂的齿轮、齿条、丝杠、杠杆等。

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使一切都处于动荡之中,不仅打破旧的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促使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也克服了长期禁锢思想意识的封建传统教条,使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得到传播。工业设计的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紧密联系的。工业革命后,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功能要求不断出现。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富足和批量消费成为现实,商业得到很大发展,设计成了工业过程劳动分工中的一个重要专业,并成为社会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设计的思潮也开始转变。至此设计与制造业逐渐分体。新旧思潮开始斗争,新的技术与功能不断促进设计风格的变化。

产品的设计与投产之间的时间延长,生产过程也标准化了,导致了对产品进行仔细规划的风气,设计师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视。而在这一阶段设计与产品密切相关的有名人物并不是艺术家或者设计师,而是诸如切普代尔、魏德伍德和保尔顿这样的企业家和发明家,他们率先在艺术与工业之间架起了桥梁。在19世纪,机械化一直是人们讨论设计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焦点。人们一方面为机制产品寻求一种合适的美感,另一方面也是在思考机器对社会各方面带来的深远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是现代工业设计在经历漫长的阶段之后走向成熟的年代。在这时期,设计流派纷坛,杰出人物辈出,推动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形成与发展,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设计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战后的工业设计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理论上、实践上和教育体系上,都有极大的发展,与工业设计密切相关的一些基本学科,如人机工程学、市场学、设计心理学,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而制造技术也在二战后得到迅速发展,制造业的发展让设计更好地发挥到极致。

产品造型设计是在研究人机协调,并运用艺术规律和科学技术手段,设计和塑造产品形态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而中国的设计正处在一个尴尬境地,作为制造大国,却很少有高新科技产品,设计型人才创新能力低下。目前世界每10双运动鞋中有1双是“中国制造”,电脑整机95%以上的零件在中国加工。中国制造在为国际知名品牌“打零工”,收获漂亮数据的背后,却是中国制造缺少自主品牌、受制于人的尴尬现实。美国人说“重视设计,可以富国”,苹果公司的产品风靡全球。其手机或平板电脑是市面上很具设计感的产品,苹果公司在iPhone的设计中创意地引进了Multi-touch触控屏幕、重力传感器等,加上其独特的使用接口设计,让iPhone一举在操作界面上大幅领先其他品牌手机。

综上所述,工业设计与工业制造相辅相成。制造技术是设计实现的基础,设计又是提高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所以工业设计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作用不容置疑。设计是一种生产力,能够提升品牌、促进销售、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中国制造要摆脱“世界工厂”的困境,就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

[1]何人可编著.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2]刘观庆主编.工业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0.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作者简介:

机电产品绿色设计与制造方法探讨 篇11

经历了几百年的工业发展之后, 世界经济高速发展, 人类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这也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目前, 种类繁多的机电产品不断更新换代, 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 而废旧品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 从而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的极度破坏。近年来, 陆续出现资源短缺、温室效应、土壤污染等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 人类逐渐意识到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影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问题认识的加深、地球资源合理使用的关注, 各国开始开展新的环保战略,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计划, 全球掀起一股“绿色消费浪潮”, 绿色设计应运而生, 同时成为众多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绿色设计有别于传统设计方法, 传统设计主要以满足产品的功能、工艺、质量和成本要求为主。而绿色设计以环境资源保护为核心, 不仅要满足传统设计中的功能、制造工艺等需求, 还强调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 把产品的基本属性与环境属性紧密结合。

现代产品很多都是机电结合或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密集型产品[1]。在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领域中, 笔者将“绿色设计”定义为:在产品生命周期中 (包含原材料的选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回收、再利用) , 充分考虑将其对环境的总体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 且满足生产者与消费者需求的设计。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 即REDUCE (减低) 、RECYCLE (循环) 、REUSE (再用) , 目的是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及有害物质的排放, 产品及零部件要便于分类回收、循环利用[2]。

2 机电产品绿色设计与制造的思想与方法

2.1 基于环境意识的绿色材料的选择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讲, 绿色材料选择是指选择能满足产品功能与生产要求、满足消费者要求、支持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材料。绿色材料, 最早由日本的山本良一教授于1992年提出, 其要求材料在开发、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对环境产生最少的副作用或无副作用。在选择材料时, 除了要考虑产品的使用性、工艺性与经济性以外, 还应考虑:优先采用可循环再生的材料;优先选用易加工且加工过程中污染少的低能耗材料;减少产品中材料的种类, 以便于拆卸回收等。绿色材料的选择是绿色设计与制造的起点。

2.2 基于环境意识的产品结构的拆卸设计

机电产品往往由很多不同成分的材料组成, 产品结构复杂, 零部件数目繁多。在产品淘汰废弃以后, 如何进行有效的拆卸分类, 回收利用其零件或材料是机电产品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拆卸式产品回收和再生的前提是产品具有良好的拆卸性能, 这就必须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产品的结构及其拆卸的难易程度, 即拆卸设计 (Design for Disassembly, DFD) 。拆卸分为破坏性拆卸 (Destructive Disassembly) 和非破坏性拆卸 (Non-destructive Disassembly) 2种, 目前对DFD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破坏性拆卸。

对现代制造业来说, “装”不是主要问题, “拆”才是难题。在产品结束其使用寿命后, 或拆卸困难, 难于回收重用;或能够拆卸, 但过程费时费力、经济性差。可拆卸设计是在机电产品开发设计的早期阶段, 对其可拆卸性和拆卸工艺进行量化分析和研究, 减少零件数量, 改善拆卸工艺性, 降低拆卸成本和时间。同时, 可拆卸设计方法在产品维护和回收方面起着双重作用, 在产品维护过程中, 零件能方便且无损坏地拆解以及重新安装, 而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进行回收时能保证各零件、材料迅速分离, 以实现资源回收、优化利用, 减少了环境污染。

拆卸的原则主要有: (1) 零部件应不是被损坏性拆卸, 提高零部件的循环使用率及其可靠性; (2) 优化产品结构的设计, 降低拆卸难度, 缩短拆卸时间, 简化回收过程, 提高回收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 难免会与上述原则出现冲突, 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产品的结构、功能与使用场合等因素, 优化设计决策。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拆卸设计准则如表1所示。

2.3 基于环境意识的产品制造工艺的优化

工艺过程是指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 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3]。一种产品在投入生产前, 需要进行工艺设计, 包括生产纲领、毛坯种类、工艺过程和各工序所需的设备、装配工艺、质量检测等。传统的工艺规划原则就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而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的一种补充与发展。

绿色工艺规划主要通过对加工方法和加工过程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 来改善工艺过程及其各个环节, 以达到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绿色性的协调优化。然而绿色制造工艺涉及多个学科的技术支持与研究, 应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进行全面的开发应用与推广, 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4基于环境意识的产品包装的设计

在包装发展史中, 人类曾经使用各种方式和器皿来盛放物品。过去我们的祖先用树叶来包裹食物, 现在产品被各种各样的材料包裹着, 包装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绿色的包装思维成为人类设计制造的一个挑战。

绿色包装也称为“生态包装”或“环境友好包装”, 是指其在生命周期内对生态环境无害, 能再生利用, 易于降解, 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产品包装在功能上要体现出: (1) 包装减量化, 在满足产品的保护、物流与销售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少耗材。 (2) 循环利用或易于再生, 可以多次使用或再生其他制品等。 (3) 可降解性, 对最终无法回收的包装, 通过生物技术等降解材料, 净化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 机电产品绿色设计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有效协调和平衡。产品的绿色设计与制造不仅能提高产品质量,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而且通过各行业技术的结合, 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绿色设计涉及的学科领域繁多, 需要横跨多个学科领域进行研究, 如机械学科、材料学科、环境生物学科等。绿色设计目前还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 其实施还需要社会、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共同推广。

参考文献

[1]楼锡银.机电产品绿色设计技术与评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2]Salah El-Haggar.可持续工业设计与废物管理——“从摇篮到摇篮”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上一篇: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下一篇:维护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