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会计

2024-09-06

调查会计(精选12篇)

调查会计 篇1

一、引言

政府会计,从学科分类角度应该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本文仅研究财政总预算会计。 政府会计是一门用于确认、计量、记录政府受人民委托管理国家公共事务和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的情况,报告政府公共财务资源管理的业绩及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专门会计。 基层政府会计,我国政府分为五级,最低一级为乡镇即基层政府, 但我国人口众多在管理上村委会代行乡镇政府履行相关职能,同时,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街道办事处的职能相当于乡镇一级政府,因此,本文将城市中的街道办事处及其所属的居委会和村委会的财政资金运动都归为基层政府会计范畴内,其资金运动都属于基层政府会计的核算内容。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强调公共服务的产出,政府接受人民委托,就需向人民表明其公共服务效率,增进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会计公共关系日益被重视, 基层政府为了解除受托责任,加强会计监督势在必行,为了满足需要,基层政府应建立起内、外部会计监督体系。

政府内部会计监督一直在不断完善,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建设进行,外部会计监督一方面要调动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为监督主体所需的会计信息提供条件,本文拟通过调查来分析基层政府外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意愿以及进行外部监督的条件,为建立起外部会计监督体系提供依据。

二、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调查研究设计

调查目的: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着重了解外部监督主体的意愿、监督条件是否满足监督的需要。

调查对象:根据笔者对基层政府会计核算范围的界定, 本次调查对象分为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城市中的居委会两个层次。

样本特征:本次调查发放问卷714份,回收问卷714份,其中有效问卷668份。 问卷内容设计分乡镇( 城市街道办事处) 、村委会( 城市居委会) 二个层次,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包括外部会计监督主体的监督意愿、实施外部会计监督所需信息的满足度及外部会计监督的现状。 基于人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受其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背景和职务的影响会较大的考虑,本调查分析此四个因素对外部会计监督主体的监督意愿以及监督所需信息满足度的影响,以便为后续完善内、外部会计监督体系提供依据。

三、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意愿及获取信息满足度调查分析

1、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主体的监督意愿分析

通过利用EXCEL汇总分析,对基层政府二个层次会计外部监督主体监督意愿调查结果统计的对比分析,掌握外部会计监督主体的监督意愿情况。

体现对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层次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意愿的是:

( 1) 您希望了解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的会计信息吗?

( 2) 您认为您了解这些信息对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会有作用吗?

( 3) 您获得了解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的会计信息, 会主动进行监督吗?

( 4) 您会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监督?

体现对村委会( 城市居委会) 层次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意愿的是:

( 5) 您希望了解村民委员会( 居委会) 的会计信息吗?

( 6) 您认为您了解这些信息对村民委员会( 居委会)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会有作用吗?

( 7) 您获得了村民委员会( 居委会) 的会计信息,会主动进行监督吗?

( 8) 您会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监督?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基层政府二个层次外部会计监督主体监督的参与意识都很强,希望获得基层政府会计信息的比例,乡镇层次的是96.41%,村级层次的是97.02%;进行监督的意愿都很强烈,会主动进行监督的比例,乡镇层次的是81.88%,村级层次的是83.38%;确信其进行外部会计监督会有效果,认为了解会计信息会提高基层政府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乡镇层次的比例是90.9%,村级层次的是92.06%。 二个层次社会公众监督意愿以及相信外部会计监督效果的情况,从比例上看基本一致,意愿都很强烈且相信监督会有效果,这为基层政府建立起外部会计监督体系提供了主体条件。

此项调查的统计结果,两个层次的比例基本一致,可以看到,没有一个权威的监督部门被二个层次的社会公众绝对相信,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各项比例来看,人们更相信公共媒体,以向媒体披露方式进行监督,乡镇层次的比例是29.44%,村级层次的比例是29.41%,相关的管理部门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信赖而使其更依赖新闻媒体,这是值得政府深思和改进的。

2、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主体获取信息满足度的调查分析

( 9) 您是否得到过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的会计信息?

( 10) 您得到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的会计信息方便吗?

( 11) 您得到的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的会计信息能满足您的信息需求吗?

村委会( 城市居委会) 层次:

( 12) 您是否得到过村民委员会( 居委会) 的会计信息?

( 13) 您得到村民委员会( 居委会) 的会计信息方便吗 ?

( 14) 您得到的村民委员会( 居委会) 的会计信息能满足您的信息需求吗?

通过以上三项调查结果表明,基层政府二个层次外部会计监督主体获取信息满足度情况基本一致,乡镇层次的社会公众获得会计信息、获得会计信息方便程度以及会计信息需求的满足度都在60%左右,这与其进行外部会计监督意愿的比例差距很大,说明社会公众对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的条件亟待改善。 为解决此问题,需要找出原因,本文进行了基层政府外部会计监督意愿及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四、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意愿及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通过乡镇层次及村级层次社会公众监督意愿与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差异情况表明,社会公众真正能起到对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的作用还需解决获取外部会计监督信息的问题,为此,要找出影响社会公众获取外部会计监督信息的因素。 我们针对乡镇及以下生活的社会公众,其文化水平相对不高,故选取了影响人们关心社会事物较重要的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背景、职务四个因素来分析其对外部会计监督意愿及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的影响。

为分析相关因素对社会公众进行基层政府外部会计监督的意愿及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的影响,本文建立起逻辑回归模型。 在此模型中通过变量转换,将表达对基层政府进行会计监督的意愿、 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的选项分成二类,令Y服从二项分布,取值为0,1。 Y=1的概率为P( Y=1), 则k个自变量分别为X1,X1,X3,...Xk所对应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

Y———表示对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的意愿、获取监督信息情况;X1———表示监督者的年龄;X2———表示监督者的受教育程度;X3———表示监督者的知识背景; X4———表示监督者的职务。

1、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乡镇( 城市街道办事处) 层次监督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1) 您希望了解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的会计信息吗? ( 2) 您认为您了解这些信息对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会有作用吗?( 3) 您获得了解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的会计信息,会主动进行监督吗?

通过对以上三个因变量与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lo- gi sti 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第一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significant( 显著度) 为2.5%<5%,模型通过检验,而其他二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significant( 显著度) 分别为19% 和5.9%均大于5%,模型没有通过检验。 模型通过检验说明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而模型没通过检验,说明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

从表8可看出,第一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通过了检验, 但四个自变量中只有知识背景这一自变量的significant ( 显著度) 为6%<10%,说明其对因变量影响显著,其他自变量对因变量都没有显著影响。 第二和第三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没有通过检验,且四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sig- ni fi cant( 显著度) 均大于10%,说明四个自变量各自对因变量也都没有显著影响。

村委会( 城市居委会)层次监督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1) 您希望了解村民委员会( 居委会)的会计信息吗?( 2)您认为您了解这些信息对村民委员会( 居委会)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会有作用吗? ( 3) 您获得了村民委员会( 居委会) 的会计信息,会主动进行监督吗?

通过对以上三个因变量与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lo- gi sti 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sig- nificant( 显著度) 分别为5.3%、18.3%和18.9%,均大于5%, 三个模型都没有通过检验。 说明三个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

从表9可以看出, 虽然三个模型都没有通过检验,但第一个因变量模型中X3和第二个因变量模型中X3的significant( 显著度) 都小于10%,说明知识背景这一自变量对社会公众获取村民委员会( 居委会) 的会计信息的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对了解会计信息对村民委员会( 居委会)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认识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个因变量模型中的四个自变量各自对因变量都没有显著影响。

从二个层次社会公众对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意愿的逻辑回归结果表明:社会公众的监督意愿基本不受所设定的四个因素的影响,只有社会公众的知识背景有一定的影响,这说明社会公众对基层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及政府资金利用效率都很关心,这关系到其切身利益,不受自身的任何约束因素的影响,当然,社会公众的知识背景对其监督意愿更有促进作用。

2、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获取信息满足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乡镇层次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满足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1) 您是否得到过乡镇府( 街道办事处) 的会计信息? ( 2) 您得到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的会计信息方便吗?( 3) 您得到的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的会计信息能满足您的信息需求吗?

通过对以上三个因变量与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lo- 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sig- ni fi cant( 显著度) 分别为12.8%、1.6%、 小于0.0%, 只有第一个因变量的模型没有通过检验。 说明在第一个因变量的模型中, 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第二和第三个因变量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

从表10可以看出,虽然第一个模型没有通过检验,但第一个因变量模型中X4的significant( 显著度) 小于10%, 说明职务这一自变量对乡镇层次的社会公众获取会计信息的满足度有一定的影响。第二个因变量模型中X2和X3的significant( 显著度) 都小于10%,说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对获得会计信息的方便程度有显著影响。 第三个因变量模型中的X1、X2和X3的significant( 显著度) 都小于10%,说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对所获得的会计信息满足程度都有显著影响。

村级层次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满足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1) 您是否得到过村民委员会( 居委会) 的会计信息? ( 2) 您得到村民委员会( 居委会) 的会计信息方便吗?( 3) 您得到的村民委员会( 居委会) 的会计信息能满足您的信息需求吗?

通过对以上三个因变量与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lo- gi sti 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sig- ni fi cant( 显著度) 分别为35.8%、0.4%、 小于0.0%, 只有第一个因变量的模型没有通过检验。 说明在第一个因变量的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第二个和第三个因变量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

从表11可看出,没有通过检验的第一个因变量模型中, 四个自变量各自对因变量都没有显著影响。 第二个因变量模型中X1、X2和X3的significant( 显著度) 都小于10%,说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对得到会计信息的方便程度都有显著影响,第三个因变量模型中X2和X3的signifi- cant( 显著度) 都小于10%,说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对获取会计信息的满足程度有显著影响。

乡镇层次与村级层次社会公众是否获得过会计信息受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影响总体上不明显,乡镇层次会计信息获得受职务影响显著,说明社会公众人所从事的工作与乡镇政府接触会有便利条件获得信息。 乡镇层次与村级层次社会公众获取会计信息方便程度受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影响较大,其中乡镇层次受知识背景、受教育程度影响显著;村级层次受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背景影响显著,说明村级层次的社会公众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 由此,促进社会公众参与基层政府外部会计监督,基层政府在发布会计信息的方式要进行改进,以便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知识背景的社会公众都能方便获得所需的会计信息。 乡镇层次与村级层次社会公众获取会计信息满足需求的程度受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影响较大,获取信息的满足度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的影响显著,说明社会公众自身的条件影响其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这又要求基层政府会计进行对外报告信息时,要将信息进行一定的分类,让社会公众更容易理解信息,也可以通过增加文字信息披露的方式来报告信息。

五、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公众对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的意愿很强烈,但进行监督时受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背景的影响,参与监督的现状令人担忧,解决此问题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农村以村委会为单位,城市以居委会为单位, 对社会公众进行会计信息获取方式及对会计信息分析方面的培训; 二是基层政府要完善会计信息报告的方式,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分类信息的报告,可以尝试单记账主体双报告主体的方式,让社会公众更直观地了解各类资金运动情况,同时增加文字信息的披露,让社会公众更容易理解资金的使用效果。

摘要:本文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与会计公共关系理论认为,社会公众更关注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作为受托方的基层政府应该通过会计信息的提供增进社会公众的了解,解除受托责任,建立和谐关系。本文结合实地调查资料总结、分析了社会公众对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的意愿以及其现状,从而提出改善社会公众进行外部会计监督的条件,提高社会公众外部会计监督力度,进而促进基层政府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高其履职能力。

关键词:基层政府会计,会计监督,外部会计监督

参考文献

[1]陈志斌:论中国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选择[J].会计研究,2012(2).

调查会计 篇2

老师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调查作业,需要你们的协助,请你们帮一下忙,回答下列问题,十分感谢!

1.您所教授的的课程是()

2.请问您是否入党?()

A是B否

3.每年的入党新成员都要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这种意义是什么?(简要回答)

4.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成功,带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先驱。请问,党成功的因素是什么?(简要回答)

5.马克思主义是重要的指导思想,请问您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是什么?

6.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必须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请问党员的义务有哪些?(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7.请问您是否经常关注党提出的发展计划?()

A是B否

8.作为当代的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把党的精神传承下去。请问,您会怎样教授学生们?

我国高校会计实验教学调查分析 篇3

[关键词] 会计实验教学 问卷调查 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校会计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知识水平,也要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年来,会计本科教育一直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思考空间较小。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主干课程设置主要分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知识的划分使教学更便捷,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学生掌握知识较分散,对知识的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实用性转变等问题都不能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学生仅从知识层面上了解会计工作,却苦于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以至于不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以成绩衡量学生的能力,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学校对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管理过于松散。由于会计实务工作的特点,联系学生校外实习非常困难。此外,会计工作性质特殊,涉及商业秘密的安全性,及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影响,既便联系到实习单位,也不能取得很好的实习效果。

目前,虽然各大高校已经陆续开展了实验教学训练,一方面,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在实验环境、课程定位、课程设置、实验经费、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也就不能满足于实验教学的本质目的,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国的会计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会计教学改革是必须的,也是紧迫的。

二、会计实验教学的问卷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实验教学的现状,获取第一手资料,笔者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由于在校本科生和毕业生在会计实验教学的认知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因而,分别针对在校生和毕业生设计了内容略有不同的两种调查问卷。针对在校生的问卷侧重于学习情况的调查,针对毕业生的问卷侧重于实验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情况的调查。

问卷调查于2008年9月到10月间进行,采用实地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涉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34所设有会计专业的高校,共发出问卷1170份,收回问卷1034份,其中有效问卷916份。具体问卷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对问卷进行严谨的数据统计,科学的归纳、分析,客观地反映了我国高校会计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对会计实验教学的看法。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反映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

1.我国高校会计实验教学的普及程度

在所调查的34所高校里有24所有会计实验教学,如图1所示。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实验教学的普及程度可以达到71%,许多高校都认识到了会计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会计实验教学已在高校逐渐普及。

2.我国高校会计实验教学的方式、手段及内容

会计实验教学方式调查,是考查各校进行会计实验时,是要求学生按班级或分组在同一时间进行,还是可以随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手段调查,是考查各校进行会计实验是以手工实验为主,还是以计算机实验为主,或者两者相结合。实验教学内容调查,是考查各校进行的会计实验是模拟单一会计主体活动,还是模拟多会计主体活动,且仅模拟会计核算业务,还是加入了相关管理决策等控制性业务。

具体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可见,24所高校中仅中国人民大学采用分散进行实验的方式,其他学校均采用集中进行实验的方式,比例高达约96%,这也是我们急需改革之处。而从实验手段来看,有66%的高校采用手工和计算机结合,有21%的高校采用计算机记账的方式,仅有13%的高校仅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而实地调查中发现有很多用手工记账进行会计实验教学的高校正在进行会计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显然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各高校充分的肯定。最后,从实验内容上看,约92%的高校选用了单一会计主体,且仅就会计核算进行了相应实验,仅有三所高校从会计主体多样性上有所改进,仅一所高校在业务的综合性上有所改进,且在实地调查中也发现这三所高校的改革也还在探索和进一步改革当中。

3.学生对会计实验教学的认识程度

在已经开展会计实验教学的高校中,有81%的学生认为会计实验教学是很有意义的,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学生希望通过会计实验能够有所收获,会计实验教学的开展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4.学生对会计实验教学的希望

学生对会计实验教学的希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手段,二是教学内容。

学生对教学手段更希望采用手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有80%的学生希望采用手工和计算机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计实验教学,17%的学生希望采用计算机记账的方式进行会计实验教学,仅有3%的学生希望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进行会计实验教学。透过大部分学生的希望和目前高校会计实验教学主要方式的现象,不难发现,手工和计算机结合的会计实验教学将会引领未来会计实验教学方式的潮流。

学生们希望会计实验内容能与实际更贴近,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可知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具体结果如图4、图5所示。

对毕业生的问卷进行汇总分析后可知,有62%的学生认为高校会计实验教学与企业实际中的情况不太符合,9%的学生认为高校会计实验教学与企业实际中的情况根本不符合,只有25%认为二者相符合。会计实验教学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导致会计实验教学与实践脱钩,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实验教学还存在一定弊端。而对在校生调查则有779名学生(占总人数的86%)认为如果高校会计实验教学与企业实际情况贴近是最好的,显然,学生对会计实验教学的期望值非常高。

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会计实验教学已经在各个高校逐渐普及,学生对会计实验教学也是很认可的。但由于实验方式不尽合理、实验内容与实践脱钩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目前的会计实验教学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达不到原本进行会计实验的目的。

三、会计实验教学与实践脱钩原因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分析中不难看出,目前,我国会计实验教学和实践脱钩现象严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会计实验教学被冷淡

在大家的心目中高校是一个提升个人能力的摇篮。尽管不少高校都希望通过开展会计实验教学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学生被十余年的应试教育笼罩,根深蒂固,学校最终检验学生的方式也是通过期末考试,成绩便成了学生追求的终极点,而且成绩优秀是评奖评优的必备条件,在高喊素质教育的口号下,校方也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提升学生能力的方案,进而素质教育被淡化,会计实验教学被忽视。高校无法摆脱现实教育机制的怪圈,学生也无法脱离长期应试学习风格,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会计实验教学被学校和学生两个主体所忽略,甚至在不少高校连像样的会计实验教学都没有。

2.实习不到位导致学生缺乏实践

走访沈阳的若干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时,财务人员大多会提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在学校学的会计知识与实务操作差别很大,几乎都得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重新学习。这也难怪,很多重点本科院校的会计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连最基本的会计实务流程都没见过,虽然给出一笔经济业务他肯定能熟练的写出会计分录,并且道理也能说得很充分。这种怪现象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会计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有一点不容置疑,任何一所高校都会给学生安排实习的时间,但会计专业有着和其他专业不同的特殊性,不能像其他专业一样很容易的就被企业接受实习。财务状况是一个企业的商业机密,不可能轻易对外,因此,学生在联系实习企业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碰壁的现象,尽管企业也知道学生不会是商业间谍,但万一把企业的财务状况泄露出去将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企业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拒绝。另外,一个导致学生实习难的重要的原因在于,近年来高校纷纷扩招,会计专业的学生也不断增加,教育资源随之出现短缺,学校和企业都很难抽出更多的人力财力来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

3.实验教学方式和内容跟不上行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在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正已经从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操作。而调查表明我国高校的会计实验教学中,有的高校还没有会计实验,在有会计实验的高校中,有的会计实验使用手工操作,有的用计算机操作,两者结合的比重并不高。调查还发现,在这些有会计实验的高校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实验教学仅仅局限于企业简单的账务处理,而现实的企业是处在一个由供产销、工商、银行、税务等多个环节组成的一条经济链中,这就出现了一个实验教学内容与现实不相符的现象。会计实验教学手段单一,实验教学涉及的内容单一,这些都是导致教学与实践不相匹配的重要原因。

四、会计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从上面几点不难看出,会计教学与实践严重脱钩,会计实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加强校外实习,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会计这一实践性强,社会特征明显的专业,必须得和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充分领悟会计的精髓。企业毕竟是大多数同学就业的主要去向,而且企业的财务核算较其他单位而言更复杂、更具有代表性,只有真正体验到财务人员的实际工作,才能脱离纸上谈兵的魔咒。企业也希望通过实习等方式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关系,企业本身可以借此调高企业知名度,同时还能借机寻觅优秀的毕业生。而搭建者这样一座桥梁就得依靠学校,只有学校针对会计专业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建立起真正的校外实习基地,那么,实习难的问题也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学校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走进企业的平台,一个真真实实对学生有用的平台才能更好的促进会计专业的发展。

2.加强对会计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把会计实验教学纳入学生综合成绩考核之中,让学生意识到实习、实验的重要性。会计实验教学的学时必须充分,只有教学时间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教学效果才会令人满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不再茫然。

3.完善会计实验软硬件建设,设计“立体化”会计实验

目前,有的高校还没有会计实验,有的高校的会计实验室设置简单,和现实工作环境差距较大,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会计实验内容在设计时,可以生产企业为主体,供、产、销、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同时设计岗位,让学生们轮换角色进行会计实验。从实验方式上,强化电算化会计技能训练的同时,为奠定良好的基础和适应小企业的需要,也应保留传统手工会计技能的训练,即采用手工和计算机结合的方式来设计会计实验。实验内容也应更丰富,建议加入管理类的知识,如投资、筹资决策等实验,体现会计的决策有用论思想,增强学生的管理意识。此外,建设立体化的实验室的同时,保证其长期对外开放,可满足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时间完成实验课程。通过上述设计,期望能进一步促进高校会计专业的发展。

五、结语

会计专业的实验教学工作目前来说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改革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加大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提高学生了解、接触和从事实际工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建设综合性、开放式的会计实验室也成为当前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迫切需要。这是一项较新的、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这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应该以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结合自身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使我国的会计实验教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使相关工作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姚嘉凌,闵永军.高校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高教),2007,(3).

[2]陈明.高等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高教),2007,(6).

[3]臧建玲.偏远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培养定位与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高教),2007,(7).

[4]张怡.财税法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和改革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高教),2007,(8).

[5]禾言.会计实验教学现状[J].新财经,2006,(5).

政府会计改革调查 篇4

2003年财政部提出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于2007年将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对此进行多层面的探讨并付诸于扎实的实践。2009年8月, 财政部印发《医院会计制度》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 对1998年开始施行并沿用至今的《医院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试行) 》进行全面修订, 引发了实务界、理论界、决策层的热烈讨论。酝酿多年的政府会计改革, 渐行渐近。

实务界:期待与调整

医院:会计制度改革需要配套支撑

文晓清 (化名) 在一家三甲医院财务处任职将近10年, 目前她的具体工作负责该院的全额预算管理与财务制度建设。

她所在的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培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多项专科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或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拥有一批专家学者和代表行业尖端水平的医疗仪器设备。

文晓清的办公室窗外, 一座在建住院大楼即将竣工, 工作近10年的时间中, 她眼见着医院规模的逐年扩大。而在这名财务工作者眼中, 这家在同行眼中每年门诊人数、住院人数可观的行业翘楚“家大业大不好管”, 随着医院人员、硬件设备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医疗大环境的改变, 财务工作内容逐年增加, 难度逐年增大。

1998年, 《医院会计制度》正式施行;本世纪初至今, 民营医院数量迅猛增加, 公立医院为适应市场竞争, 陆续实行全成本核算。文晓清所在医院的大致办法是将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划分为多个核算单元, 制订医院科室核算管理制度等条例, 通过经济成本调控、医疗质量指标、药品管理效果等系数和指标对科室收支进行核算, 确定科室劳务收入, 促使其加强经济运行成本控制和科室管理。在此基础上, 对劳务收入的分配给予协调和指导, 并将行政、后勤人员的劳务分配纳入了考核机制。

这家医院的收入大体由三大部分组成, 包括财政拨款、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 其中财政拨款占全部收入的2%~3%, 剩余收入来源于后两者。10年前, 公立医院并没有市场竞争意识, 文晓清所在的财务部门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 定时上交报表, “心想着开门营业就有病人来, 有病人就有收入”。随着医疗保险与新农村医疗合作保险 (下称新农合) 的推进, 一批病人从未纳入医保范畴内的该院分流出去。2003~2004年, 该院为适应这一市场变化, 成立市场开拓部门, 负责处理商业保险业务及省内各地、市、州进行医院品牌宣传, 以期争取吸引省内40%左右的参加新农合农民的就医量。作为事业单位的医院, 其运营已带有明显的企业化特征。

与以上时段同时, 按照卫生部提出根据就诊病人数量配置相应医生、护士人数的要求, 该增加了医护人员, 人员编制数量大幅增加。2005年后, 该院在原有硬件资源基础上, 已难以满足医护人员、就诊病人增加的发展要求, 大批基建项目陆续开工。盖楼需要资金, 势必影响到现金流。2000年前后, 医院依靠自有积累的资金, 完成了一部分办公、医疗大楼的建设, 而这仅是大规模基建的开始, 依据财务处提供的数据, 远远不能满足其后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

此时, 正是国内大多数医院不断扩张规模的阶段。当医院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 医院的效益增长幅度将低于规模扩增幅度。在这种形势下, 必须由规模扩充转向项内涵建设发展模式, 从数量攀升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从偏重经济杠杆调控向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转变, 从传统型管理向集约化、系统化管理转变。就营运现状来看, 对数医院的成本管理大多还停留在二级核算和核算科室奖、酬金的初级阶段, 全成本核算还在完善之中, 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控制还未完全成熟。公立医院由于其事业单位属性, 很少以企业的标准进行成本核算, 只是计算实际的收入和支出, 而在市场客观环境的推动下, 其运营已具备企业化特点。许多医院每年毛收入达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 但支出也很大。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控制不合理支出有很大余地。

同时, 新医改方案实施后, 医院靠外延扩张, 追求收入增长, 将会受到约束和控制。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 不断降低服务成本, 将是增强医院生存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将成为医院经营的重要目标之一。公立医院必须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营运成本控制方略, 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提高投入产出的收益率, 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化解高成本带来的压力, 提高综合竞争力和经济运行质量。

该院财务部门已意识到医院规模扩展过快过大带来的风险。医院成本对象按经济内容及用途分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在成本核算的层次上可分为院级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诊次/床日成本核算、单病种成本核算和自制制剂成本核算等。医疗服务具有不确定性, 每一项医学技术和服务的提供都会因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时间、方式选择、应用程度不同, 而使医疗服务的成本有所不同。前些年, 文晓清也与同行进行讨论, 大多集中在选择权责发生制还是沿用收付实现制, 但现在大家发现, 应更多地在探讨重新修订的目标、应当提供哪些方面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更适合采用怎样的核算基础。“仅门诊大楼的升降电梯, 每天的电费就要二三十万。”尽管大医院的品牌效应带来的就诊病人数量, 足以保证相对稳定的现金收入, 但出于谨慎性原则, 财务工作者时常担忧着发生意外情况时, 医院如何应对因现金流减少而带来的影响。

在医院规模扩展的过程中, 1998年执行至今的《医院会计制度》的不适应性逐步显现。该项制度适于十年前医院基建项目少, 设备仪器购置少的状况。2004年后, 该院规模扩张速度加快, 一个月购买设备仪器的投入甚至超过以往全年的数字, 且类型品种不断丰富, 而医疗卫生系统的财务制度对20多种类型医疗设备仪器, 规定了相应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沿用至今。房屋如何折旧, 在这套制度中也没有具体规定。

2007年后, 医院大规模新建大楼, 但建成大楼“按照30年还是20年折旧, 无方法可循”。因此, 房屋资产不能折旧, 若干年后资产数量依然体现在账面, 而每项基建项目投入资金动辄数亿元, 这导致账面上体现的医院资产规模虚增, “随便一家中小型医院资产上亿, 大型医院达到数十亿”。而按照制度中规定的资产折旧方法, 一部分仪器设备使用年限未到, 折旧年限已到, 造成提完折旧后依然空提的现象。

此外, 卫生部部管医院还有50万元以上的支出必须作为专用基金列支, 且不得出现赤字。这家卫生部部管医院动辄上亿元的基建项目所对应的专用基金资金数量, 往往不能满足建设需要, 专用基金又不得出现超支赤字, 导致基建项目竣工后不能结账转账, 很多医院“楼房用旧了, 还不能转成固定资产, 报表上始终反映为在建工程”。现行制度不适应性造成医院资产数量与结构难以得到真实反映。文晓青认为, 此次发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体现出的思路, 正是要着手解决医院资产规模和结构反映不实的问题。

“同时希望征求意见稿形成正式制度前, 在实务工作者中多进行调研, 进行细化完善, 不要成为实际操作中的负担。”她向记者介绍说, 该项制度诸多细节部分与实务工作现实情况的适应性还有待完善, 对于实务工作者而言, 期待新的制度在科目设置方面具有可操作性, 注意新旧制度转换时的衔接过渡, 尽量减少对实际工作的影响。其中, 大多数医院都可自行生产药品、制剂, 并有用药资格,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将自产药品生产成本包含于资产加工材料之中, 可反映真实的收支状况, 有可取之处。此次征求意见稿中, 在生产表中添加了生产成本科目, 记录生产制剂成本, 意在借鉴企业会计准则, 而医院并非生产企业, 设置此类型生产型科目, 有待商榷。

征求意见稿在资产类别中, 仅设置了一项药品科目, 取消了备底科目, 而在实际临床用药中, 根据病人的病情, 一盒药品往往只用到其中的一片或一部分, 形成盘存时的误差, 医疗行业财务工作对此类盘亏盘盈的问题均进行减值准备。取消备底科目后, 新制度实际上要求对医院的资产管理细化到每一片药粒, 无形中加大了财务工作的无效工作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总会计师徐元元说:“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即将出台, 希望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会计制度, 能够很好地满足大家的需求, 使得公立单位的经营行为更规范, 管理更有序, 更有利于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她认为, 在外部环境方面, 医院面临着考验和挑战:财政部要求医院会计核算正确、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物价部门要求收费合理, 成本核算准确;卫生部门要求医院信息公开化, 方便病人选择医院和医生。在内部环境方面, 医院的筹资渠道由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走向多元化, 一方面通过组织收入实现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租赁解决医院发展的资金需求, 对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披露提出更高的要求。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存在会计模式不适应、部分会计原则未被明确规定、净资产反映不真实、医院经营成果反映不准确、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会计核算内容不健全、会计报表体系不完整等多方面的问题。应建立适合医院的会计模式, 满足反映医疗业务和反映日常经营管理的需要, 又要结合我国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达到技能控制和检查限定资源的使用是否符合法律和行政要求, 又能反映医院处于管理需要对自身限制资源使用情况的需求。

徐元元认为, 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医院资产、负债、净资产、和收支会计科目, 真实反映医院各类资产分部状况, 负债构成情况, 净资产情况和各期医疗服务及财务成果, 以便正确计算各类财产比率, 真实有效向医院内部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偿债能力、资本运营能力、收益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有用信息, 提高医院财务信息质量。完善医院财务报告体系, 增加《现金流量表》、《预算收支表》、《基建建设表》、《基本情况数字表》及其他相关附表。

她向记者表示, 希望修订后的《医院会计制度》能满足政府、社会大众、医院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体现会计信息的实用性、准确性、一致性、及时性、清晰性、配比性、谨慎性原则;体现财务监督管理与控制职能;有利于规范医院经营行为。

“如果制度一旦执行, 将来医院也要编制现金流量表, 这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会是一次重大考验。”对医院会计实务颇有研究的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高级讲师吴彦秋向则认为, 医院会计核算将会有很大的变化, 权责发生制将被被作为唯一的会计基础。和同期征求意见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相比, 制度征求意见稿并没有要求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制度的市场化倾向。

高校:细节设置要便于操作

黄静 (化名) 在一家综合性高校财务处负责基础核算工作, 她通过多年的工作经历, 向记者总结了目前现行财务制度在高校财务工作中出现的不适应性。

其一, 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全日制高校实行秋季入学, 按学年收费, 新学年是从每年9月份开始, 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包含两个学期的学费, 即两个会计年度的收入, 所有收费均确认当期收入, 全年收入与支出相抵后为结余。但学生培养工作是跨年度的, 相关支出也许在下年度才发生, 年度间缺乏收入和支出的配比, 掩盖了高校各个时期业务的真实情况, 学年制收费与跨年度培养成本不相匹配, 影响院校收入、支出、结余核算的合理性、科学性。而简单计算教育经费支出, 不进行教育成本核算, 不能生成教育成本的数据, 就没有准确的生均教育成本信息, 不能客观地反映高校运行成本和运行绩效。

高校大额采购活动、维修工程、消费性欠款及基建工程欠款等都是按合同进度支付款项, 有相当大的部分为垫付款未核销数, 实际上已形成了事业支出, 但其欠款数额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下无法进入高校的负债账簿, 会计指标信息也无法反映其负债的实际情况。借入资金的利息、职工的应付工资、公积金等, 没有要求对这部分“隐性债务”在当期列支, 而是在实际支付时才作出账务处理。

其二, 基建财务分开核算, 不能反映会计主体的整体经济活动。由于基本建设资金与学校财务分开, 基建贷款反映在基建财务账目上, 在学校的账目和资产负债表上不予体现, 但是借款是以学校的名义, 还贷还是由学校负责。这样就造成了学校资产负债状况在很长时间内不真实、不全面, 学校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负债率远低于实际情况, 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由基建贷款带来的高校财务风险也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正在建造的项目价值由于不在学校财务反映, 只有到办理竣工验收结算手续后方可登记固定资产, 将项目建设费用同时转为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在实际工作中, 因验收、交接等原因, 经常发生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登记不及时, 有的已经开始使用, 但学校财务账上没有固定资产的记录, 甚至出现好多年不入账的情况, 也使高校的固定资产账目不真实。而新校区建设的金额特别巨大, 如果核算结账不及时, 对学校资产的影响是巨大的, 造成严重资产不实, 这种不真实就是由于制度的原因所造成的。由于分开核算的原因, 在机构设置和岗位配置上增加了人员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自筹基建资金等形成学校财务和基建账户之间往来账目也增加了核算成本, 加大了工作量。

其三, 资产费用虚增, 不能真实反映高校的经济状况。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减少的数额, 编出的资产负债表是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完好程度和实有价值。这使得高校固定资产虚高, 财务状况不真实。由于固定资产在使用中发生磨损或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 其价值逐渐减少, 院校净资产应该也不断减少, 但在现行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核算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状态时, 固定基金账面仍保持原值, 虚增了净资产。

购置固定资产实质上是资产存在形态的改变, 并未引起资产的减少, 而借记有关支出类科目, 虚增了费用支出, 减少了事业结余, 影响了结余分配, 使会计信息失实。发生的设备购置支出既可在“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中核算, 也可在“事业支出———设备购置”等科目列支;发生的福利费支出既可在“专用基金———福利基金”中核算, 也可在“事业支出———职工探亲费/奖金”等科目列支。这样就造成同一教育成本的归集变得多样化, 影响费用的统计和支出的预算管理。

其四, 会计报表信息不足, 不能满足各类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目前的高校会计报表体系从总体来说只是起了统计财务数据的作用。会计报表反映内容及报表体系不完整, 报表项目设置不够科学, 会计信息失真, 对于庞大的固定资产及其使用情况、举借债务的使用及还本付息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等缺乏相关的报告体系进行信息披露。黄静所在高校报送的财务决算报表, 有8张主表、12张附表和2张补充报表, 8张主表中有7张表反映收入和支出情况, 而对高校每年的应收学费总额、学生欠费情况等, 多年来会计报表上一直没有反映, 这部分信息却对分析高校财务状况尤为重要。

其五, 内部控制能力低, 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没有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不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对出售、报废或发生毁坏时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 注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取得的价款或变价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 这种处理方法不能综合反映固定资产清理中的收入、支出以及清理后的净损益, 未能反映固定资产减少所形成的盈亏, 容易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将高校的固定资产以极其“夸张”的低价出售。

“对高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 是非常好的事情。”黄静向记者表示, 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替代了原来的收付实现制, 更符合谨慎性原则;允许高校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 引进了资产折耗概念;提出了后勤支出和后勤收入的概念, 更切合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等, 征求意见稿中修订的会计制度具有超前性, 比较先进。

同时, 她认为, 修正后的会计制度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其一, 应扩大权责发生制使用范围。征求意见稿在固定资产核算和无形资产核算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 收入的确认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高校账面仅能反映已经收到的学费和住宿费, 对于学生的欠费未在账面上反映, 这样就会造成少计应收债权和收入, 财务报表未能反映学生欠缴学费的情况, 而学费的收缴情况对于高等学校的财务报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 建议对于学费、住宿费的核算也应当按权责发生制核算。

其二, 应将负债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未将负债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并且将银行借款全部计入“借入款项中”, 这种做法未能准确的反映高校的负债情况。因此, 建议比照《企业会计准则》, 以1年为标准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并且将“借入款项”拆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此外, 科目设置还应更便于实务工作者把握和操作, 例如费用类中的教学支出、科研支出、后勤支出、行政支出等科目, 初衷是为了反映高校教育成本, 而在高校中教学、科研往往交叉进行, 如何界定发生的费用属于哪种科目, 还应进一步给出划分这些科目的标准, 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思威瑞特联合 (北京) 财税咨询有限公司业务总监、财税专家王骏指出, 本次拟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只适用于国内的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 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 (所) 、疗养院、卫生院等, 并不适用于私立医疗机构。高校会计制度限于公立高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 并不适用于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等民间非营利组织, 制度调整的范围还较为有限。

理论界:深入与提升

关注点的转移

在理论界, 对于政府会计改革的关注点已由选择权责发生制还是沿用收付实现制的技术操作讨论, 转移突出政府受托责任还是便于政府内部管理的改革目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林钢认为, 长远而言改革目标应定位于政府受托责任, 体现政府受人民委托, “为国家和人民理财的理念”。然而, 提供的信息需要为决策提供参考, 对决策形成有用性, 是近期内亟待解决、更应关注的具体问题。

“教室是否安装空调, 反映在报表中的支出是不同的, 这项增加的支出无法直接评价其效益;不需要经济回报的公益事业, 应该如何评价其产生的无形效益。这些事例说明并非支出越少越好。”林钢告诉记者, 此次修订后的《高校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一旦确定, 正式颁布, 依此得出的数据, 应采取怎样的报告方式, 如何评价和利用这些数据;当改革在所有行政事业推行后, 如何评价政府绩效、基本建设投入、公益事业投入、防灾救灾投入, 理论界在这些方面还处于初始涉足阶段。在建立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改革目标要上升到反映整个国家资产规模的最高层面, 这涉及到自然资源、国企投资、在账面反映的基建项目、资源耗费、税收来源和使用去向等, 让这些复杂信息通过简单通俗化的方式传递给公众。

他认为, 政府会计的推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除会计系统会发生重大变化外, 公共管理、预算、财政、政府绩效评价等方面都会受到很大影响。从国际上来看, 有的国家比较激进, 将推行预算改革, 政府会计改革一并进行;绝大多数国家先改革会计系统, 然后推动预算改革。在我国, 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零余额账户等相关的配套改革已经稳步进行, 政府会计相对来说比较滞后。我国遵循的路线为从下至上, 首先在高校、医院进行试点改革, 1~2年内可见实际效果, 根据实际效果对制度进一步调整, 推广至其他事业单位, 之后, 在行政单位中进行, 最后到总预算会计层面, 对国家的总家底分门别类, 进行梳理。

厦门大学副校长、教授李建发在谈到政府会计改革如何循序渐进时表示, 首先, 可在法律上确定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的地位、作用;其次, 可确立科学的政府财务报告目标, 既要为宏观管理服务, 又要为公共管理服务, 既为内部管理提供信息, 又要接受人大、社会公众监督, 既不逐利, 又讲成本效益;最后, 要改革现行的体制, 完善公共服务治理机制。

林钢告诉记者, 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趋于完善, 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指南、讲解、公告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而政府会计改革有不同于企业的特殊解释性。“是从概念框架还是从基本准则着手, 财务规则如何与会计准则协调, 会计要素如何确定, 实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还是与收付实现制双轨运行, 这些都是要进一步探讨的”。

林钢曾任职于高校财务处和高校资产管理公司, 这名理论研究者对实务工作也有着切身感受, 还从2005年年底起就开始参与财政部组织的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相关调研活动。他说:“政府会计改革的难点已不在技术问题上, 而在实际操作中的观念, 高校、医院财务工作对执行十多年的制度, 已有行为与意识上的惯性, 进行重大调整的新制度确定后, 对实际操作者而言, 需要一段理解、磨合与适应的过程。”

理论界认为, 另一个难点是我国政府会计信息需求不足。政府会计信息提供出来后, 社会公众的关注度不高。而公民对政府事务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影响着政府会计信息的供给。从立法机构的代表来看, 国外的议会有一些专业委员会和职业政治家都在关注政府会计的信息, 但是在我国,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大代表看不懂预算报告, 无法实施有效监督。

成果背后的困惑

其实, 对政府会计实务工作提供支持的理论界, 自身亦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系副主任、政府会计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张琦, 忙碌着与多家财会专业期刊联系, 他正将这些专业期刊有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栏目进行链接, 加入研究所开通不到一个月的网站中。

目前, 我国会计学术界关注政府会计的人数逐步呈上升趋势, 张琦是其中冒尖较早的青年学者之一, 他主持了财政部、教育部以及省级行业学会有关政府会计的多项重点课题, 在行业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具有影响的论文。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九十多名专职教师中, 只有这位30岁出头的年轻学者在讲授政府会计课程。在他开设政府会计课程两年多的时间中, 折射出这一研究领域面临的瓶颈与困惑。“政府会计制度零散、孤立, 没有成体系的法规法律, 在会计教育中又没有合适的教材, 加之选择这一研究方向, 学生面临今后就业路径相对狭窄的现实问题, 这门课程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境况。”

“我曾经就政府会计研究的课题向行业期刊投稿, 但被认为这方面内容可读性、可操作性不强, 而被退稿。”在张琦眼中, 与会计学其他领域相比, 国内政府会计的理论研究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现有研究政府会计的理论工作者年龄偏大, 且人数不多, 缺乏团队, 研究受关注程度低, 比较零散。他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内研究的主要模式:一是, 引入西方国家成功的案例, 分析“国外在怎么做, 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 主张引入FASB (美国财务会计报告委员会) 的CF (概念框架) , 建立政府会计理论体系。然而, 张琦认为, 与企业会计相比, 政府会计有其特殊性, 企业会计改革更多的是技术问题, 需要全球趋同, 但政府会计改革就很难实现全球趋同, 其原因在于, 各国政治体制、经济基础、先天环境千差万别;第三, 就是从财政与预算的角度来研究政府会计。

实际上, 从全球范围来看, 政府会计理论研究也处于弱势地位。国际业界的“政府会计国际比较研究组织” (CIGAR组织) , 专门从事政府会计国际比较研究, 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学术会议, 美籍华人陈立齐教授是发起人之一。据他介绍, CIGAR组织从成立到发展至今核心成员主要以欧美国家的学者为主, 了解CIGAR组织并出席会议的亚洲学者不多。

让张琦们时常感到困惑的是, 我国公共领域的改革到底处于哪一个阶段和水平?政府会计应如何配合现阶段公共领域的相关改革, 到底需要提供哪些信息?改革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预算的合法与合规?还是服务于政府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还是合理的绩效评价?还是履行受托责任的履行?如果没有明了改革的目标, 就不能盲目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他认为, 此外, 政府会计改革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还是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 它受各利益集行为博弈的影响。理论界正摆脱单纯比较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优劣, 避免一味借鉴别国成功经验的藩篱, 结合我国的实际政治经济环境来研究政府会计的改革问题。

决策层:没有具体时间表

记者致电财政部会计司, 获悉《医院会计制度》、《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正在进一步整理之中, 改革方案的最终设计、何时正式成文均“没有具体时间表”, 而新制度推广到其他事业单位的大致时间, 也不能确定。此前,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政府会计改革研讨会期间,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刘光忠面对诸多媒体的提问, 也保持着低调, 数次表示“不能确定, 摸着石头过河”。

其实, 与面对媒体时的低调、审慎相比, 本世纪初以来, 财政部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及其与之相关的改革进程一直在紧锣密鼓尝试和进行之中。2002年, 时任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对外透露, 财政部正在尝试建立政府会计体系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标准体系, 通过几年努力, 建立起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由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三大部分组成的会计标准体系。她还透露, 为适应中国加入WTO新形势, 积极推进政府会计体系改革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标准体系建设, 成为中国下一步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

2003年, 财政部提出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建立规范、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制度体系和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制度。2004年底, 财政部形成《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 2005年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地区和六个中央部门进行模拟试点。2005年12月27日, 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改革方案,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006年, 时任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 中央和地方预算编制在2007年将全面实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实现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加快“金财工程”建设, 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探索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制度体系和财务报告制度, 将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同年, 时任财政部部长助理张通在“政府会计最新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提出, 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是财政管理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变革, 涉及面广、技术性强, 不仅是会计技术变更问题, 更是管理理念更新问题。中国推进政府会计改革主要面临着政府单位界定、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整合、权责发生制适用程度和重大事项会计处理、政府会计人员培训以及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等诸多问题。他指出, 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应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思路, 立足于中国国情, 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 建立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财政财务状况、资金运行情况的政府会计管理体系, 为财政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服务。中国未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应按照“总体规划, 先易后难, 重点突破, 逐步推进”的原则, 重点研究解决界定政府单位范围、构建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制定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确定实施权责发生制的程度以及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问题。

财政部的实际行动从2005年年底就开始了, 组织了多次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调研活动, 历经将近4年时间形成医院与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 其间, 同步进行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

另据财政部会计司向记者透露, 医院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公布后, 该部门与财政部教科文司正就《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沟通, 解决框架层面的问题, 在征求意见稿定下大方向的前提下, 还将对具体内容进行修改。

声音:社会公众寄语政府会计改革

政府会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评价衡量行政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与效率, 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运营效率信息的公开透明又是民主公共事务管理的进程的标志。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 政务信息公开不断扩大, 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意愿不断加强。会计行业应同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从社会公众的角度看会计, 传播会计语言, 使这项改革不仅局限于业界内的切磋讨论, 还能得到业界外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现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尤其对基层单位来说更是如此, 一是基层行政事业不明确, 划分的随意性很大。二是行政、事业交叉, 很多行政单位内有事业编制机构。三是基建资金规模小、不常有、周期短。

———基层行政机关公务员

政府会计改革后财务报告怎么写, 给谁看?公布这些财务数据本质上是受托政府向民众汇报一段时期的工作结果, 因而, 必须以保证具有一定文化层次老百姓能看得懂, 愿意看为前提。应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直观、明了的语言, 少一点“高屋建瓴, 高瞻远瞩”的空话, 多一些底层思维, 不仅可以用来评价政府运营的效果, 也是体现政府与民众之间关系亲疏远近的重要指标。

———高校教师

作为纳税人, 希望政府会计改革能促进政府信息透明, 知晓国家的钱花到何处, 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存在怎样的联系, 还希望这项改革能防范贪污腐败, 用好纳税人的血汗钱。

———民营企业职员

政府会计改革“政府花钱”、“如何花钱”等问题, 是一个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但现在的情况是, 财政预算作为各地、各部门的收支大账,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太粗、太笼统”, 透明度不够。许多预算报告只有薄薄的几张纸, 只见总额, 不见具体明细, 人们从中看不出财政资金的真正用途:政府行政成本有多少, 用于解决医疗、社保民生问题的资金又有多少, 今年和往年相比, 投出去的资金产生了哪些效益, 不清楚, 看不到。此外, 与政府会计改革的效果还与预算编制、审议程序等相联系, 可以适当延长编制时间和审议期限, 让更多的财务、审计行业的代表提前介入, 切实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如此, 才能更好地监督政府“钱袋子”的流向, 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 好钢用在刀刃上。

———媒体从业者

关心财政收支的政府信息, 更关心这些资金的具体用途, 尽管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能领会其中的含义, 希望这样的信息再直观和具体, 多进行横向纵向比较, 披露收入支出的变动情况, 在附加说明中多下功夫。这项改革不是一日之功, 其间的过程中还要付出可观的成本, 现在都不可预期, 因此我对政府会计改革持谨慎态度。

———国有企业会计师

不了解国家机器怎样运作, 不了解纳税人的钱怎么用。对我而言, 政府会计改革很深奥, 太专业。作为一名普通公民, 做好自己的本份, 相信国家、相信政府。

———小企业主

关心政府会计改革后, 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状况的公开程度、公开力度、公开诚意, 有一块能告知财政收入有多少用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 他们的收入与社会整体水平相处出于怎样的水平。

会计调查报告 篇5

关于某装饰公司财务会计方面的调查报告

专 业会计学

学生姓名 张瀚文 班 级 经133-3

学 号 201353503330 成 绩

烟台大学

2016年2月

一、社会调查目的

为了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进一步了解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加深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养成敏锐洞察财务改革并迅速做出相应工作调整的好习惯,认真积极地参与各种会计实习的机会,为今后能够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016年1月20日——2016年1月30日,我在某某装饰有限公司对其财务会计方面进行了社会调查。

二、社会调查内容

在公司实习期间同时进行社会调查,一方面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使自己更加了解会计这份职业,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社会调查增加素材。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在两年半的大学学习生活过后,通过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税法》等几门专业课的学习,对会计这个概念和职业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掌握了关于会计基本的专业知识、理论、方法及构成体系,但如果无法把学到的理论正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所学到的一切知识也只是空谈,我认为这样对于工作只能是一事无成,毫无帮助。我认为在学校学到的一切知识,需要再多的时间也都是无用功。因此我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信真正的实际操作只要结合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我们的大学生活才有了真正的价值。

该公司属于小企业,因此只有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由于我已经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在该公司实践会计一职。但也只是帮助公司会计做账本,对历年账本是否有误。会计与出纳各司其职:出纳工作:现金收支、现金保管、空白支票保管、银行和现金日记账、编制有关现金、银行存款的记账凭证、客户结算单据的保管;会计工作:编制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相关明细账,印章保管,厂家往来账,客户往来账,发货单审核,编制会计报表(包括营业额的计算)。

由于企业的规模小,业务量不多,没有设置明细分类账,直接将逐笔业务登记总账。会计人员每发生一笔业务就要登记入明细分类账中。而总账中的数额是直接将科目汇总表的数额抄过去。由于在月末实习,要提取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计提折旧的分录是借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这个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还要提取税金及附加,实际是地税这一块。就是提取税金及附加,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经历这些,给自己增加实战经验,更加透彻了解自己学过的知识。

公司的老会计首先让我浏览了公司以前所制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本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我认真翻阅了那些会计凭证和账簿。我看完公司以前的会计账簿后,前辈开始让我尝试着填制凭证。起初我觉得填制会计凭证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按照以前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填制凭证就可以熟料掌握了。但是,事实上填制凭证却并非一件易事,需要十分地细心。由于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所以我只能晚上回家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熟透。凭证填制好后,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为之后的记账做好准备。制单后就需要记账。记账看上去像是小学生都能做好的事情,可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旦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擦涂了就算了的,每一个步骤的会计指导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从制单到记账的整个过程就是我在实践期间所要掌握和熟悉的环节,刚开始接触会计工作时,总认为这项工作很复杂,但是一个多月的实践后,也开始对会计工作产生兴趣,但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才可以做好会计。

会计人员在期初应将企业前期的余额正确反映在总账及明细账中,凭证填制好后,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为之后的记账做好准备。然后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交给主管签字后,按本月所发生的会计业务,依次序正确登记在总账和明细账中,这个过程一定要认真仔细,一旦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擦涂了就算了的,每一个步骤的会计指导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可以作废。而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时我们写字总觉得应该要写正中间好看,可是摘要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记账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账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账的借贷余额就不能结平了。最后按照会计准则填制会计报表。

公司的老会计就耐心的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之后又向我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上岗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要领,对我多提出的疑难困惑,她都有问必答,尤其是一些会计的基本操作,她都给予细心地指导。

在这期间,我明白会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会计可以加强社会对经济的管理,还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实习期间,学会了开支票、银行汇票等票据,运用软件进行记账,学习编制财务报表。也才洗了关于公司企业的会计制度,对人员岗位设置有新的认识。

三、社会调查的结果

通过这短时间社会调查,该公司的岗位设置基本合情合理,账本设置基本建全,基本做到了账账、账证、账实相符,还总结了以下几点应该在以后工作中必备的工作要求:

1.仔细认真。在体验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会计数字都是比较多的位数,这样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以十二分的精神对待这些数字,不要产生错误的数据录入,避免产生较大的事故。对于做账的会计人员来说,需要先将凭证仔细查看清楚,并正确地将所有凭证按类分开,认真查看无误后将分好类的凭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好,然后确认无误后,仔细录入账簿。对于电算化会计人员来说,应对照账簿认真无误地将摘要与金额录入计算机。会计工作本身就有仔细认真的要求,每一位从业者都应遵从,确保不给所在的单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从容应对。会计工作是忙碌的、不可间断的。会计人员对于公司的账目要做到日清月结。特别是到月末,会计事务更加繁忙。而我实习时间正好是月末,所以恰好体验了一下。在这期间,当有人员离职时,就需要管理人员从容的任命他人接替工作,不可耽搁。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如果出现问题,也需要会计人员从容处理问题,改正错误数字,重新填写凭证,做到月末清账且正确无误。3.真实,不弄虚作假。不做假账,不掩盖任何人贪污罪行,但更要以身作则,工作过程中一丝不苟,有错误及时承认,勇于担当。4.耐心。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至于录数据录得错漏百出。越错越烦,越烦越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去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待繁琐复杂的数字,这是作为一名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也对该公司有以下几点要求:

1.及时总结以往年度的工作得失,并进行得当的褒奖改进。

2.决算前做好以下工作:认真盘点存货、固定资产、现金等实物资产;向业务往来单位询证对账;清理内部往来、职工欠款等。3.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预算管理制度。4.会计核算要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5.加强对资产的监控,确保无误。

通过社会调查,对会计学和会计职业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要认真按照国家制定的会计的规章制度办事,不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不做假账,不隐匿、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凭证、财务会计报告,不贪污、挪用公款。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算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账。按照银行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贷款,加强现金管理,做好结算工作。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财务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果,揭露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妥善保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资料。

四、总结

在这次的社会调查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体验工作的辛苦,了解社会的残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改正过来。因此,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然后提高自己、锻炼自己,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后会更好地适应社会。

附:教师评语

调查会计 篇6

【关键词】 会计准则;调查;会计制度

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率先在上市公司实施,中央直属企业截止2008年底已全部执行新准则。自2007年起全国各省市已逐步开展省属、市属企业国有企业执行新准则试点工作,部分地区要求在2009年年底前国有企业执行

新准则。新准则在全国全面推行已经为期不远。

一、新准则执行情况的现状调查

通过对近百家非上市公司的调查,发现在没有国家强制要求的情况下,主动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微乎其微,甚至有些企业还在执行1993年的行业会计制度。执行新准则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准备进行社会融资(准备在国内或国外上市)的企业、母公司执行新准则的企业、主管部门要求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如商业银行、电力企业)和一些按照财政部门要求进行执行新准则试点的企业等。

一些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甚至不清楚新准则与旧制度的区别,尽管也参加了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就准则的学习,但并未系统全面掌握新准则,不知道怎样做才算执行了新准则。一些企业仅仅把应付工资科目改为应付职工薪酬、把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科目合并为应交税费就认为是已经执行了新准则;还有一些企业在日常会计处理中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按照新会计准则进行了调整,即形式上执行新准则,实质上执行原会计制度。

从以上可以看出,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对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具有决定性作用。会计的目标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决策有用),采用什么样的会计制度、会计标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至关重要,仅靠财政部门的行政命令很难解决问题。通过对企业执行新准则情况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一般中小企业不存在社会融资问题,会计报表无需对外公布,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仅限于银行、税务部门、国资委。这些相关信息使用者对执行新准则无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一般中小企业对执行新准则动力不足。

二、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需要计提的资产减值计提不足。在会计检查中,只有1家按照准则要求计提了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其他企业未提取任何资产减值准备。原因是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不允许税前扣除(07年以前坏账准备允许扣0.5%),计提资产减值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工作量。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未按新准则规定确定,按照税法规定标准确定,也是为了减少纳税调整。另外部分企业对于建筑物与所占用土地未按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进行区分,全部做固定资产核算。

3.政府补助与专项应付款区分不清。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主要包括国家给予特殊行业或企业的政策性补助、科技专项拨款、税收返还、政府拨付搬迁补偿款,专项应付款是指企业取得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与原会计制度(核算企业接受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拨款,如专项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以及从其他来源取得的款项)相比,核算范围缩小。部分企业将应计入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计入专项应付款。

4.在所得税核算方面,由于大部分企业无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在会计核算上未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未提取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等方面与税法要求一致。故不存在暂时性差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应付税款法结果一致。

5.在执行收入准则方面,部分企业未按《准则讲解2008》规定“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同时授予客户奖励积分的,应当将销售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在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产生的收入与奖励积分之间进行分配,与奖励积分相关的部分应首先作为递延收益,待客户兑换积分或失效时,结转计入当期损益”执行。

6.部分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维简费,未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的具体要求处理,在所有者权益“盈余公积”项下以“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列报,而是列作长期应付款。

7.在合并报表编制方面,部分企业的做法“四不像”。新准则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报表时按权益法进行调整。但部分企业将这一过程简化,即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报表时直接用长期股权投资抵实收资本。

8.在执行财务报表列报准则方面,少数公司财务报表格式随意性较大,部分公司报表附注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

企业普遍认为,新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等加大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另一方面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企业支付的财产保险费等又不允许一次税前扣除,新准则中的一些变化增加了企业纳税调整的工作量,会计核算成本提高。新准则在非上市公司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财务机构负责人对实施新准则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到位。制定和颁布新会计准则,不仅包括会计处理方法变化,还包括会计理念的转变。由于囿于传统的观念,部分企业负责人和财务机构负责人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的重要性,过分关心的是收入、成本费用、纳税额,认为只要税务部门认可,至于企业执行什么制度、采用什么处理方法,是无关紧要的事。这些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在学习、执行新准则中缺乏自觉性、主动性。

其次,有些会计人员受自身素质所限,对准则理解把握不够准确全面,会计处理存在偏差。执行新准则过程中的一些新费用、新收益的出现,会计处理方法也要相应改变,如公允价值的使用、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确定等等。有些会计人员对一些基本科目概念的理解较肤浅,使用时照本宣科,甚至使用新科目核算旧内容,造成会计信息出现偏差、失真。

再次,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环境不够优化,尚未形成政府监管部门联合推动的合力。各级财政部门贯彻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既需要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积极响应,也需要负有监管职责的政府其他部门的配合,特别是像税务、国资委、工商、金融等部门,形成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强大合力。目前的情况是,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门一家“单打独斗”,联合其他部门不够,未形成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合力,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环境不优。

三、全面推行新准则的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力度,组织进行学习培训。财政部门应当结合《会计法》等法制宣传活动和《会计法》执法情况检查,深入企业进厂入户,加大新准则的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认知度。在新准则培训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过程中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财政部门、会计学会等组织应当利用新闻媒介特别是报纸,通过开辟新《企业会计准则》专栏的形式,不断介绍新《企业会计准则》内容,组织已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介绍实施体会、经验,营造良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环境。

2.加强对贯彻执行新准则的组织领导,改变财政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新准则的贯彻执行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应当由财政部门牵头,国资委、经贸委、工商、税务、审计、中小企业办等相关部门组建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贯彻执行新准则的组织领导。从大型企业、财经院校、中介机构聘请专家、教师、注册会计师成立专家工作组,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反馈,解决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3.以点带面,拓展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面。以规模以上企业为突破点。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按照先上市后一般、先国有后民营、先大中型后中小型的推行思路,稳步推进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

高级会计人才素质要求调查分析 篇7

一、调查情况及统计

(一) 样本数据及分析方法

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 向不同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 会计、税务审计事务所的项目经理和资深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江苏、浙江、安徽多所高等院校的财务会计与审计教师等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工作从2007年3月开始, 2007年6月结束, 采用直接发放纸张问卷和网上问卷两种方式, 共收回有效问卷279份。问卷将高级会计人才需要的素质分为知识、智力、能力、沟通、道德与心理五个方面共19个问题, 每种素质要求分为六个需求层次, 0为不需要, 5为需求程度最高。全部问卷由调查员核实后编码, 输入计算机, 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分析类型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和用于比较均值差异的独立样本T检验。

(二) 描述性统计结果

将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所要求的素质分为知识、智力、能力、沟通、道德与心理五个方面19个指标, 各指标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三)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收回的调查问卷中, 教师问卷79份, 企业财务人员与事务所注册会计师问卷200份。教师组与企业事务所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在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决策能力方面高校教师组与企业和事务所组人员的观点存在显著性差异, 教师组的均值低于企业事务所组。教师这种观点可能会渗入到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 导致这些方面的培养可能达不到社会需要。在创新科研能力方面, 教师组的评分显著高于企业事务所组。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目标

我国已有100多个会计学硕士点, 加上其他硕士点设置的会计学方向, 很多院校有能力培养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笔者认为这些不同的院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一般性院校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会计学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综合性院校及重点财经院校以分类培养为目标, 既培养将来有潜力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从事会计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又培养综合应用型硕士研究生, 直接服务于各企事业单位。

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侧重于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主要是缘于以下原因:第一, 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导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 对师资质量有了严格的要求, 一般高等教学研究单位不太愿意接受硕士毕业生;另一方面, 从硕士研究生从业的意愿看, 据王浩等 (2005) 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5%的人都渴望成为应用型人才, 85%的人选择毕业后工作。这意味着硕士生毕业后只有少数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更多的人走向实务界, 并且, 会计学博士毕业生也不一定选择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有的博士放弃学术研究, 进入政府部门、金融证券行业工作。第二, 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应当具备实用性、创造性、外向性、通用性等主要质量特征, 实用性指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创造性指能够创造性获取并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通用性指学生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能胜任各种行业和企业单位的会计工作, 胜任各种会计职业工作;外向性指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 会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国际经济交往所必需的知识, 应较全面地了解国际通行的会计概念和惯例, 并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交往能力。受学制和生源等因素的影响, 本科教育已难以满足这些要求, 应由研究生阶段来补充完成。

(二) 设置体现专业特色且兼顾多学科渗透的课程体系

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构建知识结构的关键, 而创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是研究生创新的基础, 因此, 在设置课程体系时, 首先要建设处于学科前沿的研究生核心课程, 其次是规划好有利于自学的大量选修课程, 再者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课程教学方式。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满足以本专业为主, 同时尽量兼顾多学科渗透。通过对调查表中“知识需求内容”分析, 反映出新的社会经济环境对高级会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 不仅要求知识的深度, 还要求知识的广度。这无论是在企业组还是在高校教师组都得到了共识, 在“知识需求内容”项目中, 将知识分为综合知识、经济与管理知识和财务知识与技能三个分项目, 企业组的均值分别是4.08、3.98、4.37, 教师组的均值分别是4.1、3.99、4.35, 企业组和高校教师组的观点一致。为此, 应加强综合知识及财务知识与技能课程设置, 设置体现专业特色且兼顾多学科渗透的课程。

由于硕士教育是在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展开的, 这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并且具备了比较宽广的会计基础知识。在硕士阶段主要是对以上社会需求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培养, 适当开展专门化教育。鉴于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 硕士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提供高层次的、在实际工作中直接可用的会计知识和技能, 使毕业生将来在某一专门领域提供有价值、合格的服务。会计学专业可分解的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现代会计理论、财务会计、公司理财、审计与咨询、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中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相关专业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必修课的学分比例,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选修专业课程。 (1) 专业必修课。各研究方向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有:会计理论、现代审计理论、企业会计准则、现代公司理财、成本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 (2) 相关专业选修课。相关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体系研究、组织行为学、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国际金融与贸易、国际商法、多元统计分析、逻辑学等。 (3) 专业选修课。根据专业方向选修专业选修课, 如财务会计方向应设置的课程包括高级财务会计、国际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等;审计与咨询方向应设置的课程包括高级审计、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内部控制设计与评价、税务筹划等。公司理财方向应设置投资学、公司治理、证券上市与交易实务、报表分析、资金管理等课程。

(三) 增设训练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素质和能力的课程与教学环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可知, 在判断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决策能力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重要程度时, 高校教师组与企业和事务所组人员的观点存在显著性差异, 教师组的均值低于企业事务所组。为此, 要增设训练这些能力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以满足社会需求。

一是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讨论培养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时, 应了解成功的领导者所具备的一些重要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具有引导他人的愿望;热情以及将热情恰当传达出去, 给人希望和鼓舞的能力;表里如一、自知、公正和成熟的人格;值得信赖, 充满好奇心, 愿意学习新事物, 并敢于承担风险等。为培养这些能力, 在研究生阶段应创造一切条件, 让学生培养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 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主持专题讨论活动, 鼓励每个学生在任何讨论活动中不能总是听人讲, 不发表意见, 而应该学习公开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是语言、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善于与外界沟通和交流, 能够在未来将自己的思想驾驭企业和市场, 要求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超的分析思考能力。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我意识强、与人沟通协调能力不足、文字水平不高等情况, 要对学生加强“逻辑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写作”的教学, 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贯穿在每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平时要求学生多写分主题的研究论文, 最后交总结性论文及进行综合性考试等。

三是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当前的研究生同样面临许多心理压力, 如生活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及交际压力等, 研究生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影响其未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加强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树立责任心。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有较高层次的追求、明确研究生教育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保持进取向上的个性, 培养其适应和改变恶劣环境的能力, 使其既能忍受磨难, 又有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良好意志品质。 (2) 从小事做起。做好日常小事是锻炼意志的基本途径, 如克服胆怯讨论问题等都是在平时的学习、生话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3) 培养自我分析问题、解决困难的习惯, 以及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习惯。经常自省、检查、批评自己的不足, 并克服不足, 有利于培养自己勤奋进取、严谨负责、积极自信、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有利于克服懒惰、盲目、草率等不良意志品质。另外, 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培养耐挫能力。只有积极地投身于改革的实践中, 在磨炼意志品质的最生动的大课堂中, 通过正反对比, 自我感受才最为深刻, 自我认识也才最为透彻。为此, 学校应该重视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 如投入一定的财力与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签订协议, 定期选派学生去基地实习, 这有利于学生提早认识社会, 了解掌握社会应用实践工作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既培养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又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虽然在创新能力方面, 教师组的评分显著高于企业事务所组, 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因为只有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去完成未来的工作。硕士研究生阶段培养的学生有两大去处, 进一步深造和直接走向实务界。各类学校可以因材施教, 有能力的财经院校侧重于培养有志于理论研究的学生, 注重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 而一般性院校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管理、决策等应用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辉:《对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2]王浩、杨彩虹等:《会计学硕士培养路在何方——我国会计学硕士培养调查报告》, 《财贸研究》2005年第2期。

[3]李心合:《论会计教育目标》, 《会计研究》1998年第3期。

《会计英语》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篇8

这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会计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因素;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本次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10年5月, 共发放问卷80份, 回收80份, 其中有效答卷80份, 回收率为100%。被调查者为在校会计专业大三的学生。被调查者正在学习《会计英语》, 而且该课程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 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想, 所以, 本次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能够反映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有助于我们推进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 影响《会计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找出影响《会计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因素, 以便能够从这些方面入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我们设计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的英语水平等六个选项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各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教学方法、学生英语水平、教材、教学内容、教师英语水平、教学环境和条件。该结果表明,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教学方法是影响《会计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最主要的因素。

(二) 教学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会计英语》应该包括哪些教学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和英语会计软件基本操作的需求分别位于前三位, 为90%、57.5%、51.25%。这符合《会计英语》本身的特点。财务管理是对会计信息的运用, 和会计的联系很紧密, 在教学中适当增加财务管理的知识, 是非常有必要的。会计本身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 增加英语会计软件基本操作的教学, 能够帮助学生熟悉英语环境下基本会计业务的处理, 而且能够将所学的会计英语知识运用于实践,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会计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材的调查与分析

学生对教材选择倾向的调查结果如下:51.25%的学生选择中英文双语对译教材, 30%的学生选择根据原版英文教材改编, 对专业术语、定义、难点和重点等配以中文注释的教材, 只有18.75%的学生选择原版的英文教材。中英文双语对译教材的学习难度最小, 原版的英文教材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高, 是三种教材中学习难度最大的。大部分学生偏好难度最小的中英文双语对译教材, 这反映出学生对英语的畏难情绪和畏惧心理。

(四) 教学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我们结合其他院校和自身的教学经验, 总结出了六种可供《会计英语》采纳的教学方法, 了解这些教学方法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调查结果显示, 案例教学最受学生欢迎, 为71.25%, 其次是实践教学, 为61.25%, 然后是情景式教学和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法, 为47.5%, 提问等启发式教学和任务法分别排在第5和第6, 为25%和22.5%。上述调查结果为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

(五) 学习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了解学生对《会计英语》学习效果的具体期望, 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想法, 以缩短与学生学习期望的差距,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学完《会计英语》之后, 达到以下几方面的学习效果: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 能够用英语处理一些简单的、基本的会计实务, 能够看懂并能编制英文财务报表, 能够用英语交流 (包括听、说、读、写) 会计知识和信息, 能够阅读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文章, 了解国外的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了解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这体现出学生对会计英语知识应用的强烈需求。这也给了我们启示, 教学不能只是传授知识, 而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应用知识, 教师应在教学中为他们积极创造应用知识的机会和条件。

三、对《会计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 合理拓展教学内容

《会计英语》课程的特点是集“会计课”与“英语课”于一体, 用英语讲授会计学的知识。传统《会计英语》的教学内容只涉及基础会计, 即介绍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会计循环、主要会计要素的基本核算以及基本财务报表的编制, 大部分内容均是学生在基础会计中已经学过的。这样的教学内容过于狭窄, 难度较低, 学生会由于教学内容缺乏挑战性, 逐渐产生厌烦感甚至丧失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教学内容难度相平衡时, 教学才能产生最佳效果。结合上述教学内容和学习效果的调查结果, 我们提出如下建议:第一, 对只开设《会计英语》而没有开设《财务管理英语》等其他专业英语的院校, 《会计英语》教学内容应以基础会计学为主线, 同时增加涉及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等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基础知识, 以扩展学生专业英语的知识范围, 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对在《会计英语》之外还开设了《财务管理英语》等其他专业英语的院校, 应加大《会计英语》教学内容的难度, 在基础会计之外, 应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主;第二, 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和趋同的背景下, 增加对国内外会计处理差异较大之处的比较, 使学生对国内外会计处理的差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具备国际化的视野;第三, 在教学中介绍英文版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 并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 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 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用英语来处理会计业务的应用能力, 弥补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不足。

(二) 精心选择恰当的教材

英语不仅是《会计英语》主要的教学媒介语言, 同时, 也是学生学习掌握的对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该实现专业学习和外语学习的双重收获。因此, 《会计英语》教材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选择, 其难易程度应与学生英语水平相当。从难度来看, 英文原版教材、配以中文注释的教材和中英文双语对译教材依次降低。所以, 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 则适合选择英文原版教材;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一般, 为了避免学生对中文翻译的依赖,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则应选择对专业术语、定义、难点和重点等配以中文注释的教材;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差, 则应选择英语学习难度最小的中英文双语对译教材, 使学生有耐心和自信将教材通读。但要注意, 为了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 培养英语思维, 后面的两种教材必须保证是从英文原版教材或原版经济类书籍中摘选并编辑, 除对文章的长短删减外, 不得对原文进行改写, 因为改写后就会失去纯正英语的味道。当然, 也可以根据我国的国情补充一些国内的规定和实务。

(三) 根据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前面的调查结果显示, 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情景式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很受学生欢迎。我们建议,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这些教学方法。

在《会计英语》教学中, 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教学法,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还能将英语的听、说、写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 促使学生用英语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主动用英语表达的习惯, 提高学生应用会计专业英语的能力。教师可以将二者结合, 用于讲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报表分析和中外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等内容。比如, 学完财务报表分析之后,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 要求各组从纽约证券交易所等国外网站上选择一家外国的上市公司, 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撰写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述, 然后请其他组的同学提问、总结其观点, 最后再由教师集中讲解和点评。但要注意, 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尽量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

实践教学法和情景式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场所参与实际工作, 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 能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基本会计实务的能力。会计循环、主要会计要素的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的讲授就适合采用实践教学法和情景式教学法。比如,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会计英语原始凭证、日记账、分类账和财务报表等直观道具, 组织学生到外企的财务部门参观学习, 在会计实验室进行外企账务处理的模拟实践, 或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 让学生扮演出纳、记账、财务经理等角色, 进行会计信息的交流和处理会计专业问题等。这些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宁夏地区会计继续教育调查分析 篇9

(一)调研内容

为全面了解宁夏地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现状,笔者对宁夏地区部分会计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13份。由于企业对会计人员在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方面的要求相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更高,所以本次调研选取企业会计人员较多,为354人,占总数的57.79%;事业单位为77人,占总数的12.56%;行政机关为71人,占总数的11.56%;其他性质单位111人,占总数的18.09%。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问卷共10道题,包括两大部分:会计人员基本情况,包括会计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包括会计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目的、对继续教育的看法以及所希望参与的培训方式、内容等。配合问卷调查,通过访谈和实地考察,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1)性别和年龄的调查分析。调查发现,345人是女性,所占比重较高,占56.28%。年龄在30岁以下的会计人员为265人,占43.23%;年龄在50以上的会计人员为8人,占1.23%;同时30岁以上、50岁以下的人的会计人员为273人,占到44.54%。(2)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的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初级职称250人,占40.78%;中级职称129人,占21.08%;高级职称25人,占4.01%;无职称209人,占34.13%。学历方面,中专及以下学历37人,占6.05%;大专学历297人,占48.46%;本科学历279人,占45.48%;硕士及以上学历0人,占0%。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专及本科学历的会计人员达到总数的93.95%,这是由于许多会计从业人员通过在职学习取得了大中专或本科学历,使得我区当前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较过去有了显著提高。在调研数据中还发现,硕士及以上学历占0%,高级职称占4.01%,这说明我区缺乏高学历和高职称的理论型和实务性人才,科研能力薄弱。

(三)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态度的调查分析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1)对继续教育目的的调查分析。调查问卷中,318份认为会计继续教育是为了会计从业年检的需要,占总数的51.92%;有261份认为是会计人员自我提高的需要,占42.58%;有29份认为没有必要参加继续教育,占4.7%;有5份没有参加过继续教育,占0.009%。可以看出,财政部强制要求每个会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会计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确实具有促进作用。但也看到,超过二分之一的人对会计继续教育认识有偏差。(2)对参加培训类型的调查分析。调查问卷中,有444份确认是企业派送去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占72.5%;有197份确认是自己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占32.13%。

(四)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看法的调查分析

调查分四个部分:(1)培训内容。调查问卷中,有576份认为其参加的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为会计方面,占94.01%,有240份认为其参加的培训内容为审计方面占43.15%,有150份认为其参加的培训内容为税务方面占24.47%。至于投资融资决策、公共关系、国际贸易、会计案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合计不超过1%。可以看出,继续教育对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继续教育的内容偏重会计专业知识,很少涉及相关专业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国际管理做法等最新知识,造成内容设计上不够全面,无法满足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要求。(2)培训教师。调查问卷中,有441份确认培训教师是高校教师,占72.5%;有180份确认培训教师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占29.36%;有160份确认培训教师是企业高级会计师,占26.10%;有6份确认培训教师是公务员,占0.01%。可以看出,目前培训教师多数是高校教师。(3)培训效果。调查发现,有35.53%的会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是上级和领导安排的,不得不来;有35.03%的会计人员认为,不管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如何,所有的培训人员呆在大礼堂里,听培训教师面授讲课,继续教育效果不大,收获很少,还不如自己看看书;有7.11%的会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没有效果,感觉什么也没有学到;有22.33%的会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有很大效果,可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的会计人员从继续教育中获益,绝大部分会计人员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说明继续教育重数量、形式,轻质量。(4)考评方式。调查发现,有50.33%的会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应以结业考试作为考评形式;有48.03%的会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应以结业论文作为考评形式;有1.44%的会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应以案例等作业形式作为考评形式。看来,会计人员对于会计继续教育的考评方式也存在争议。

二、宁夏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原因分析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法规约束力不强,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终身教育”的法律,《会计法》中虽然提到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但只是宏观性和原则性的规定。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有些问题规定的不够具体,有关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组织方式、培训市场、培训学时、奖惩措施等没有统一的法律约束,大多数管理部门也没有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条例,给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执行起来约束性不强。同时,在组织方面,没有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系统化运行的管理体制,没有形成完善的继续教育考试和监督检查制度,使得会计管理部门在监督考核时难免会有疏漏。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考核监督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会计管理部门对从业人员监督考核管理只有会计证年检一种形式。

(二)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单一

在座谈中发现,关于继续教育的形式,我区主要采取大课堂的面授方式,缺乏灵活性,缺乏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交流。由于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会计人员,工作都十分紧张,另外,行业的不同特点还造成继续教育的时间和会计人员的工作时间经常发生冲突,严重挫伤了会计人员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培训单位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采取计算机网络开展远程教育,采取业余培训、滚动培训等方式。改变传统的教育形式,使会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工作特点来安排继续教育学习。

(三)培训内容陈旧且设置不合理

会计继续教育一般侧重于对财经法规的培训宣传和基础性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等专业技能的培训与提高,很少涉及相关专业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另外,从调研和座谈情况看,大家普遍认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内容设置大都没有考虑会计从业人员知识水平高低与工作职责的不同,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不同级别的会计人员和不同对象的会计人员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培训对象的需求,不但严重影响了会计继续教育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了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每年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前培训是按不同的层次进行的,但参与人数有限,培训内容也仅限于考试大纲之内,教学目的带有很大的功利性,无法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四)培训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培训教师多数是高校教师,一般采取大课堂教学,教师讲授,培训人员听、记,教学大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更多地倾向于会计理论或简单的学习文件,继续教育职能被机械地作为学校教育的强化和重复。事实上继续教育具有其特殊性,不仅要求能传授知识、传播会计文化,更重要的是提供咨询,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继续教育的职能不仅是拾遗补缺,使学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便尽快的将会计知识转化为会计生产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实现个人的智能更新和改组,发展个体创造力和创新力。但是未接触实际工作的教师不擅长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很难将培训内容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员。

(五)领导和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思想认识不足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中还发现,绝大部分会计人员坦言(包括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自我发展那部分的会计人员):如果不是为了跳槽、加薪、升职、饭碗等原因,不会这么辛苦地学习,这在中青年或职务中等偏下的会计人员中表现比较集中。少部分会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既不影响晋升又不影响加薪,参不参加无所谓,即使参加学习也是敷衍了事,在新知识、新政策面前表现出茫然或事不关己的态度,不愿进行知识的自我更新,这在年龄大或职务高的会计人员中表现尤为突出。这说明会计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由于会计继续教育在时间和资金上的投入都很多,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很模糊,简单地认为继续教育投入是一种消费性投资,会加大企业教育经费投入,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使企业的负担增加。有些会计人员也认为继续学习经济投入太多,即使想参加,但由于个人负担成本偏高而放弃。

三、宁夏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对策与建议

(一)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根据今后经济和会计形势发展的要求,当前会计人员的培训必须转变原有的指导思想和思路。(1)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对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否则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和专业知识的更新。今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应与终身教育体系相配套,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会计人员参与培训的权利和责任,完善会计人员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使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成为会计人员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2)在培训思路上,必须从以学历提升为主的培训转移到以专业提升和专业发展为主的轨道上来,努力提升会计人员理论水平,增强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和水平,提高会计人员科研能力。这是社会发展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也是我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发展到现阶段之后必然趋势和选择。

(二)树立“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

成功开展继续教育需转变观念,应将学习的控制权交给学习者并建立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学习机制,使学习者由外部刺激强迫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培训教师应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由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将“会计人员是学习的主体,社会、企业、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是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观念逐步整合到会计继续教育的各个环节,注重从传统教育方式向个性化、探索型培训教育方式转变,从教学内容提供者向会计继续教育有力推动者转变。

(三)改革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方法和形式

会计继续教育应根据会计人员成长阶段特点,构建分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系;立足会计专业化,合理规划调整培训内容,面向会计人员的真实需要。笔者认为,由于我区各地经济和企业发展程度不同,培训内容应根据企业发展规模和会计人员自身条件的差异体现出不同。另外,为保证培训内容适合会计人员的需求,会计人员培训的计划、内容及实施最好有会计人员的参与。会计人员提出自己认为最适宜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方面的要求,培训机构将各企业会计人员的要求和意见加以汇总,结合会计这个行业的特点制定出培训计划的草案,草案再交于会计人员征求其意见,这样能保证会计人员的需求得到认可和满足,使培训与企业和会计人员的实际需求联系在一起,保证质量和效果。

(四)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多种方式并存的继续教育方式

首先,加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继续教育方式,从考试内容引导从业者的学习取向,提高职业技能要求。同时也可以借鉴国际四大会计公司继续教育的主导方式,实施在岗培训、在线课程,将培训内容融入工作程序和公司文化,使员工在完成正常工作程序的同时能得到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继续教育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其次,创建会计远程教育网站。利用远程教育网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使会计人员不出家门就可以接受高质量的培训,可有效避免培训过程中效能递减的现象,同时可以节约培训经费以及会计人员脱产培训的时间。但是对于远程教学尚未实施的地方,要根据会计人员个别差异和实际条件,尽量采取小班和分散培训为主的培训模式,提升会计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培训教师和培训对象的交流、沟通,便于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促进培训效率的提高。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

一是要建立统一的高质量的师资库,会计协会要对教师进行筛选,把那些理论水平高、实务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录入库中,逐步建立教师的考核、进出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竞争意识,同时还要为教师们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到国外一些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学习机构学习先进的方法和经验。二是要提高教师待遇,稳定、较高的待遇才能有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编委会:《2006年宁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

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调查研究 篇10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 市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 在近年来推行的政府财政体制改革中, 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以及国库集中收付这三项制度的相关改革给我国财政管理, 包括各项财政资金流动状况的记录、查询、审核等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为我国财政资金的规范利用和国库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 与此同时, 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国库统一支付制度的改革也在很大程度上给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使我国原来的预算单位会计制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如果不尽快落实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只会使我国的财政管理出现更多的信息漏洞和效率低下问题。本文在研究财政体制改革对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相关措施。

1 财政体制改革对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1.1 部门预算改革给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带来的冲击部门预算的改革可以说拓宽了政府在财政预算方面可以直接管理的范围, 通过部门预算改革后, 以往只要与财政预算中的款项发生交易关系的部门, 现在都有政府直接管理, 政府能够第一时间清楚地了解到各项预算拨款在每一个部门的使用情况, 避免了长期存在的各级部门预算不相符、脱节、预算交叉、重复等情况的出现。预算主体的地位由上级政府牢牢掌控, 但是该政府会计必须满足一级政府的条件。这样一来,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失去了原有的效用, 预算编制的公开化使其暴露出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缺陷, 因此, 难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准确管理。

1.2 政府采购改革给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政府采购改革的落实于深入开展催生出了很多以往没有的业务项目, 使原有的预算单位会计制度面临新的境况。其一, 政府在货物采购和付款过程中经常遇到相互不符合的情况, 不是款项已支付后未收到货物, 就是无法在货物运到时及时支付款项。在这种情况下, 预算单位采取收付实现制无法将已收到货物但未付款项的物资记到账上, 使物资管理相对滞后, 在核算过程中就会出现相关的信息漏洞。其二, 预算单位现行会计制度对单位年终结转事项的处理无能为力, 经常会出现年终结算虚增的现象。其三, 自政府采购改革开展以来, 出现了比以往更多的资金来源, 而不同的来源作为不同的试点存在着会计处理方面的相互差异, 但最终都是由政府集中支付, 因此容易出现预算单位资金流入政府财政的趋势。

1.3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对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给政府提供了直接下达预算单位应求资金的渠道, 使得政府成为直接管理预算单位各项款项的主体, 直接将预算指标和用款额度下发到预算单位, 或从国库中拿出资金直接拨付给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商, 预算单位无需自己进行收付款项, 同时也改变了过去主管单位拨款中截留下拨款的情况。这种由间接变直接的支付手段使原有的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措手不及, 无法应对改革中带来的新问题。

2 深化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措施

2.1 调整会计预算制度, 端正会计主体地位由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政府会计主体的越发突出, 必须端正政府的会计主体地位, 明确会计主体的结构组成。行政单位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统一合并为政府会计, 扩大政府会计体系范围, 纳入以往属于预算管理范围内的预算单位。

2.2 制定全面规范的政府预算准则预算会计的地位逐渐被政府会计取代, 为此, 必须建立起规范统一的政府预算准则, 来规范会计核算的行为。以为各级政府会计核算提供便利为基准, 设计通用的政府预算准则, 准则应将业务放在主体地位, 参照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以及《企业会计准则》, 使以往独立的会计制度融合统一起来。

2.3 用权责发生制监管预算参照西方国家经验, 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 已成为现代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趋势, 对预算单位的会计监管意义重大。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结合国外经验和国内实际, 将预算会计账户作为政府会计的主体, 配以足以反映资产负债账户情况的体系, 促进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2.4 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在预算单位会计制度不完善的今天, 实际上只存在预算会计回报体系, 而缺少规范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没有报告的提供, 就无法对政府财务资金流转具体信息的解读和分析, 政府财务信息得不到全面、精准的信息反映, 无法给公共财政机制改革提供信息数据的借鉴。必须要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将政府财务收入与支出详细、完整地呈现出来, 升级会计报表形式和内容, 完善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以及其他附注表。新增现金流转表、政府营运表和其他会计报表。与此同时加强各方面对政府财务运用的监督。

2.5 为预算单位会计改革匹配完善的设施深入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不仅要从体系制度上下手,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明确政府的会计主体地位。保证政府财务运用得到有效全面的监督, 更要着眼于相关的配套设施, 保证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是全面彻底的。加快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与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步伐, 关注政府职能的转变, 从根本上加快政府的会计改革进程。当然, 别忘了与时俱进, 利用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带来的方便条件, 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多起用现代化人才, 坚固预算单位的发展根基。

综上所述,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推进给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 以往的预算会计体系以及会计核算方法已经远不能满足现阶段政府财务预算管理要求。为了提高政府财务预管理质量, 必须深入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突出政府的会计主体地位, 引入权责发生制, 从制度上和方法上规范预算单位的财务预算。

参考文献

[1]沈丽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 (01) .

[2]张文.预算会计制度变迁的价值分析[J].中国市场, 2015 (40) .

调查会计 篇11

【关键词】山区职校、会计实训教学效果

【分类号】F230;G712.0

课题编号:(QYZX20150602)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笔者所在职校地处粤北山区城市,教学条件、就业环境及学生知识面等与大城市的职校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地找到提高山区职校会计实训教学效果的方法,笔者对会计实训教学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以期探索出符合山区特色的、能与企业会计实操有效对接的会计实训教学方法。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笔者以所在职校会计专业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的形式对部分学生进行会计实训教学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的摸底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山区职校实训教学总体效果不尽理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实训设施配置及教材资料方面——设备需改进,设备开放程度要提高

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4个了解学生对本校实训设施配置及教材资料方面情况的问题,其中有58%的学生认为本校实训设备、设施配置情况只是一般,有62%的学生认为实训设备需改进,33%的学生认为实训指导资料质量不高, 50%的学生认为本校实训、实验室开放程度只是一般。由此可见,学生对学校现有的实训设施配置及使用方面仍有更高的需求,要实现会计实训教学与企业实操对接,提高实训设施配置及教材资料水平非常重要。

(二)实训指导教师方面——对指导教师较满意,希望改进实训作業的内容和形式

问卷中有一个学生对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指导教师的操作和指导水平的评价,有56%的学生选择了部分教师水平较高;有30%的学生课外操作技能训练或社会实践作业量很少;在实训活动形式方面,多达81%的学生选择了“基础专业技能训练”;而选择“模拟或仿真实训”的仅有30%;以上数据显示,学生对实训指导教师满意度比较高,而对布置的实训作业量及内容形式等方面,仍有改进或完善的空间。

(三)实训技能培养方面——学生喜好多样,注重动手能力培养

在以会计实训教学对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效果评价方面,有55%的学生认为初步学会操作技能,26%认为操作技能明显提高 而认为培养操作技能较差的有15%,认为获得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只有12%;其中,在对最喜欢学习的三项技能的选择方面,54%学生选择了计算机操作,51%选择了点钞,44%选择了其他,39%选择了会计电算化,还有小键盘录入、珠算等技能的选择也有部分学生;这一结果充分体现了当前中职生学习喜好的多样性,以及对能培养动手能力等技能的喜爱程度。

(四)校内外实训基地方面——实训时间不足,校外实训效果不明显

在对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评价方面,46%的学生选择进行专业实训的时间不足,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中的收获一般;23%的学生选择没有什么收获,而选择收获很大的只有10%;在对校外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情况评价上,有24%的学生选择没有任何人指导,靠自己干;对目前校外实习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工作评价方面,73%的学生选择了还行,不太完善;校外实习实训的形式选择里,只有39%学生选择是顶岗实习,选择专项学习及观看式实习的各有24%,还有10%的学生选择只进行了观摩见习。由此可见,目前我校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方面的建设各方面均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学生学习方面——学习困难明显

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方面,有50%的学生认为内容太多太难,37%的学生认为内容理论性太强,33%的学生认为基础太差,33%的学生认为学习方法不适应,32%的学生认为内容太陈旧,脱离实际。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对改进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意见和建议上,提出增加专业实训,特别是专业对口实训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也充分说明了实现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与企业实操对接的必要性。

三、改善会计实训教学现状,提高山区中职学校会计实训教学效果的对策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显示,山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目前,在大多数中职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即使学校开设了相关的会计实训课程的,也大多是虚拟的实训,与企业会计岗位的实操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不能将会计教学与企业实操真正的无缝对接起来。要解决此种不利局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一)深入研究企业对会计岗位人才的需求

要针对企业具体的岗位需求展开相对应的实训教学,在探究有效的实训教学方式方法时,我们首先必须去企业做相关的调研,熟悉企业具体的会计岗位对会计从业者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通用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从而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

(二)改进顶岗实习期间的实践教学

目前,很多学校对顶岗实习期间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笔者认为,顶岗实习期间的实践教学对加强学生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缩短学校与社会、课堂与岗位的距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变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期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跟踪管理和辅导,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形式,让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到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中,既能为企业节省人力,对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在实现会计教学与企业实操真正的无缝对接上一定会有一个关键性的突破。

(三)改进在校期间的实训教学

首先,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物质载体,实训教材的选择,应针对山区学生知识面不够广、计算机操作水平偏低的弱点,紧密结合会计相关政策法规更新内容及当前会计岗位需求特点,选购相应实训教材,或选用一套高度仿真的企业账务资料来编写校本教材,从实训内容上弥补校内实训与企业需求脱节的差距。其次,为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在校内应安排不少于40%的课时作为实训教学课,并进行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以培养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出发点,强化基础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结合的实训。最后,是重点研究改进会计专业仿真实训,特别是手工实践教学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分别从校本教材的编制或实训资料的积累整理、校内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法学法改革、课程设置调整、评价模块改革及课时安排调整等各方面进行研究改进。

龙江县会计代理记账情况调查 篇12

一、第一种形式:会计核算中心代理记账

(一) 基本情况

龙江县于2001年12月成立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 实行代理记账, 自2002年1月1日起对101家县本级一、二级预算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自2003年6月份起, 在8个乡镇成立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办公室, 对八个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集中核算试点, 2004年1月1日起对剩余的八个乡镇也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

县会计核算中心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办公室, 其代理记账的主要职能是:统一办理资金结算, 包括纳入核算中心单位的商品和劳务结算、资金支付及政府采购业务的结算处理, 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统发工资的核算工作, 集中对纳入统一核算的报账单位进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和保管会计档案, 定期对核算单位的辅助账进行核对和检查。

(二) 会主核算中心代理记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经过6年多的改革实践, 在强化财政的监督管理,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为进一步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但在运行中也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

1.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 撤销会计机构后单位的会计责任淡薄, 对报账员的标准降低, 有些专业不对口、业务素质较低的人员被选用做专、兼职报账员, 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单位会计机构撤消后, 有些单位对专、兼职报账员的待遇不予肯定, 一人兼多职, 报账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报账单位也对财务管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为有会计核算中心把关, 在支出管理上不严格。

2.会计核算中心对预算单位在支出的合理性上也难以控制, 发票反应经济业务的真实性难以把握, 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 财政部门长期重视财政资金分配过程, 轻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问题也未得到根本解决, 过分依赖会计核算中心, 导致财政管理恶化, 监督力度不够。

2008年3月龙江县人民政府为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需要, 积极推进财政收付制度改革, 根据财政部《关于深化地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和省、市财政厅、局关于改革的要求和部署, 制定了《龙江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内容:一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支出全部纳入县级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二是规范支出、拨付方式和程序, 预算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支出, 按照不同的支付类型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形式。具体操作上, 撤销会计核算中心, 取消委托代理记账业务, 各行政事业单位重新组建会计机构, 配备会计人员, 计划到2009年12月底逐步完成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案下达后, 会计核算中心将各预算单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 移交给原单位。为积极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 2009年2月龙江县人民政府又制定了《龙江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进方案》, 推进方案坚持“一结合三不变”的原则, 即坚持会计核算与国库支付改革相结合, 建立现代国库支付管理制度, 保证单位的预算主体地位、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不变。到2009年末所有在会计核算中心集中代理记账的单位, 均已重新建立了会计机构, 配齐了专、兼职会计人员。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代理银行等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 业务衔接良好, 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平稳过渡。

二、第二种形式:村财民理乡代管

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稳定的焦点和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 也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 一直是乡村两级领导最关注的问题。全省执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及“村财民理乡代管”以后, 村级财务在收支管理上、财务核算上、债务化解上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近期, 我们就龙江县“村财民理乡代管”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 基本情况

龙江县行政区划调整后有5镇9乡, 共158个行政村, 农业人口48万人。执行“村财民理乡代管”体制以前, 全县有23个乡镇, 304个村, 设有608个财务人员, 担负着村集体经济的收支核算工作。多年来, 由于受政治因素、经济形势及财政体制的制约, 村集体经济不但要自身发展, 还要担负着各项农村、农业的晋档达标工作。如绿色农业、白色革命、畜牧一条街等, 加之为农民垫付农业税税款等, 使村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由于村级财务人员均为农民身份, 大多数人员未受过专业的财务知识训练, 支出由村长“一支笔”审批, 根本体现不出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机制, 在财务管理核算上非常混乱。

实施“村财民理乡代管”以后, 一举扭转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目前, 龙江县各乡镇均成立了农村财务代理中心, 负责全县村级财务的管理与核算工作, 从事村级财务管理人员也由原来的608人压缩到198人。乡镇经管站会计人员大多数都是财务专业人员, 基础好、素质高, “村财民理乡代管”也使村级收支核算步入了电算化, 规范化的轨道。按照省“村财民理乡代管”的有关要求, 在坚持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财务审批权和民主监督权不变的原则下, 进一步完善操作程序。目前, 村级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一事一议”资金、村本级收入、省对村经费补助资金 (三奖一补) 等。在支出上由各村提出支出申请, 大额支出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小额支出由村主任审批, 列支的原始凭证, 由村民理财小组盖章后到农村财务代理中心登记入帐。执行“村财民理乡代管”短短几年间, 村级财务管理有了很大提高, 村级债务逐年下降, 有部分村已经出现了零债务并略有结余的良好局面。

(二) 村财民理乡代管存在的问题

事实证明:“村财民理乡代管”是解决农村财务监管难题的治本之策, 尤其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 “村财民理乡代管”模式为乡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 广大农民对此反响很好。但在执行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乡与乡之间, 村与村之间仍有一定的差异, 有些措施尚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1.对“村财民理乡代管”的核心认识模糊。

“村财民理乡代管”对于乡镇来说核心是“代管”, “代管”不等同于“监管”, 更不是“直管”。近几年, 乡镇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是对的, 但必须在坚持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财务审批权和民主监督权“五权”不变的原则下进行管理。有的乡镇对村级财务管理权限过大, 每花一笔钱都要乡镇领导审批, 有的乡镇领导还要在原始凭证上签字后方可列支, 违背了“村财民理乡代管”的真正含义, 群众对此反响很大。

2.“民理”很大程度只是形式。

开展“村财民理乡代管”的目的, 在于强化民主理财, 增加村集体经济支出的透明度, 让老百姓知道资金都用在了哪里, 扭转村长一人管钱的弊端。然而, 在实际操作中, 多数村在“民理”上只是形式, 民主理财审批章由领导保管, 民主理财小组人员不在时, 并不影响支出。

3.乡镇挤占、挪用、截留村级财力严重。

近几年, 县对乡镇在核定体制上, 始终坚持倾斜于乡镇的原则, 对应属乡村两级财力全部下摆到乡村, 做到了不截、不占, 乡镇财政经济形势有了根本的好转。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乡镇债务沉重, 尤其乡村往来数额较大, 在村级财力好转时, 乡镇开始加大了对村回收债权的力度。如:由财政担保的基金会贷款, 世行养牛贷款等, 县财政抵扣乡镇的同时, 乡镇便转嫁到了村级。因此, 有些资金形式上下摆到了村级, 其实是以回收债权等方式又收回到乡镇, 执行“村财民理乡代管”以后, 由于各别乡镇领导“直管”了村级资金, 混淆了国有资金与集体资金的界限, 截留、挪用村级财力司空见惯。

4.抵扣、摊派不应由村级承担的费用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国家对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有明文规定, 对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等问题更是三令五申。近几年, 总体看来, 乡村两级财力清晰, 列支范围合理。但仍有个别乡镇或县直部分单位, 将不应由村集体经济承担的费用转嫁到村级。如:超标准的报刊费、农业普查费等, 使原本资金紧张的村级经济雪上加霜。

5.“村财民理乡代管”程序中有些业务尚须进一步完善。

一是按照“村财民理乡代管”的要求, 撤消村级财务以后, 只留一名报帐员, 负责本村的一切财务业务。由于农村财务代理中心在银行为所有村只开设一个帐户, 各村报帐员只申请资金报帐列支, 不记现金流水帐, 因此, 对自己的银行存款余额不清, 影响了村级总体财力安排。为解决这一问题, 建议各村增设一名兼职出纳员, 并登记现金流水帐, 与农村财务代理中心对帐。二是往来帐款管理需经常核对。农村财务代理中心在登记往来帐时, 只负责登记总帐, 往来明细帐由各村报帐员负责。因此, 必须要求双方经常核对, 目前, 已发现个别村报帐员疏于管理, 造成上下数据不准。

(三) 采取的几项措施

农村财务制度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 加之农村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和复杂的财务问题, 运行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 在农村财务管理上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加强乡村两级领导对“村财民理乡代管”工作的思想认识。

认真学习有关文件, 加强对“村财民理乡代管”工作的领导, 解决和消除思想顾虑, 坚持“村财民理乡代管”的工作原则, 使“村财民理乡代管”真正发挥作用, 完全按规定程序办事。

2.要提高农村财务代理中心的服务意识和监督意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乡镇领导和农村财务代理中心领导要强化服务意识, 规范监督行为, 在服务中不能颠倒主次, 更不能越位、错位。服务中心要强化内部管理, 改善服务态度, 强化服务措施, 教育村干部树立按程序理财, 按规定使用资金的意识, 引导村干部树立责任意识, 积极组织收入, 规范支配支出。目前, 个别领导认为工作烦琐, 业务量大, 矛盾多, 有的乡镇开始放弃了“村财民理乡代管”, 使村级财务核算工作又放回了村级, 形成了“代而不管”。

3.树立化解债务也是政绩的思想。

当前, 乡村两级债务沉重, 由债务引发的矛盾屡见不鲜。目前, 后任领导不管前任事问题非常普遍, 片面的认为前任的债务不是由我形成的, 因此, 有能力偿还也不积极的化解债务, 至此, 乡村债务矛盾仍很尖锐。

4.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要把“村财民理乡代管”作为农村改革的配套措施, 进一步明确责任, 建立各项监督机制, 定期开展对村级财务管理及执行“村财民理乡代管”工作的检查, 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村财民理乡代管”即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尚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目前, 龙江县乡村两级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 也在积极的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 进一步完善“村财民理乡代管”工作,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使乡村两级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合理。

三、第三种形式:代理记账服务中心

(一) 基本情况

龙江县民营企业 (含个人独资企业) 约1万余户, 涉及工业品加工制造业、商业批发和零售业, 修理修配服务业及粮油、化肥、种子、石油和医药等特殊行业, 既有一般纳税人, 也有小规模纳税人。按照国家会计制度和税法的有关规定, 一般纳税人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并依法建账。全县民营企业中已办理一般纳税人的达400多户, 已建账的只有一半多, 还有将近一半企业没有建账, 另外属于政府采购的定点单位也没有建账, 政府采购定点单位的商品价格控制和财务管理受到制约。为加强会计管理, 规范会计行为, 改善建账监管和税收征管等工作, 堵塞漏洞, 县财政局依据《会计法》等法律法规, 大力开展依法建账和会计代理记账工作。

代理记账中心成立以来, 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需要, 办理全县民营企业验资、年审、改制等工作, 提供咨询服务, 并对委托单位进行代理记账。先后为10多家企业代理记账, 并为多家企业提供服务咨询业务。代理记账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 业务素质高, 不但会记账、报账、算账还能帮助企业进行管理, 他们业务精通, 服务热情, 收费合理, 赢得了委托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 代理记账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上一篇:健康带菌下一篇:砖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