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格的塑造

2024-08-24

教师人格的塑造(精选12篇)

教师人格的塑造 篇1

摘要:21世纪, 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用渊博的知识、宽容的心、高尚的品德去感悟学生, 去吸引学生, 充分利用好“第一时间”课堂45分钟, 应该是一种值得我们大家探讨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人格魅力,品德,知识,宽容

主题词:人格魅力、品德、知识、宽容

先前的教育家、思想家们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为我们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但是这些理论多为基础理论, 而面对高职学院“生源大战”后的胜利品------生源素质年年滑坡的现况, 却显得多少有点儿苍白无力, 这无疑对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教师自身素质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我认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用渊博的知识、宽容的心、高尚的品德去感悟学生, 去吸引学生, 充分利用好“第一时间”课堂45分钟, 应该是一种值得我们大家探讨的教育方法。

一、崇高的人格

“老师职业需要你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领袖信实的眼睛;永远操着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教师的这种人格形象, 作为教师的职业要求应体现时代的要求, 体现跨世纪的时代精神, 反映出代表着进步方面的价值信念。所以, 我认为, 教师的人格形象, 应该是职业要求和时代要求的有机统一。而且, 也只有具有了如此内涵的教师, 才有资格让学生以其为榜样。

二、以渊博的知识为传输纽带

教师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不仅要系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和自己所任科目的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广博的基础知识。更应具备观察能力、识别能力、组织能力、谈话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造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等。只有这样, 才能完成老师的基本职责,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 让你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发挥作用, 再凭借你的个人魅力, 使学生在与你交流的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 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 师生之间处得象朋友一样, 那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如何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呢?我认为:

一、放下师道尊严, 微笑面对学生。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感情的人, 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如果学生畏惧老师, 则必然会妨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老师在课内外如果放下师道尊严, 多一些微笑, 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 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 坚持“无错原则”, 那么, 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 而课外也会主动与教师打交道, 出现其乐融融的场面。我常常是面带微笑地上课, 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 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 表扬激励的语言不离口。另外, 在校内校外, 见了学生, 我也会热情主动地与学生打招呼, 这些做法使我总认为我的师生关系是融洽的。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我希望学生从我这里得到的不只是知识, 还应该有更重要的东西, 比如善良、宽容、友情等等。

二、切实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更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 他们需要老师的尊重、爱护和帮助。说实在的, 老师关爱学生, 乃份内之事, 我从不奢求得到回报!我想, 教师尊重学生, 无私的关爱、帮助学生, 无形中也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人之师, 又有什么能比培养出有爱心的一代更值得欣慰呢?

三、要对学生耐心细致, 善于换位思考。

如果我们有耐心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 那么很多事情就会顺利解决, 过程中, 时时感受到知识的存在, 感受到知识的无所不在。这是一种熏陶方式, 即通过你的影响, 让学生懂得知识的伟大, 懂得知识的作用。这样做,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中国自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以来, 人们的心态、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纷纷出现了。而现代职业教育是以人文为基础, 以培养人的个性充分发展为特征的素质教育。所以,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实在是没有什么比心理健康更重要了。心理学家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事业成功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心理素质, 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智力水平。”在人生的长河中, 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也是人生中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如何增进心理健康呢?第一是要求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 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 在个人的知识库里储备一些相关的心理知识, 所谓未雨绸缪。第二当你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 你应该进入心理医生的角色, 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为学生排忧解难, 帮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他们保持最佳学习状态的基础。

三、以品德为榜样

孔子说得好:“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以德育人不是空洞的说教, 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教育心理学认为,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他们的可塑造性和可变性大, 模仿性强, 老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所以我们必须注重言传身教。所谓言传, 就是教师要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去说服人、教育人;所谓身教, 就是教师要身体力行, 用自己的行动起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不仅是纪律的约束、道德的规范, 而且是父母的代表、人类的楷模。他们崇拜品德高尚的教师, 并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 模仿其态度、情趣、乃至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 有些学生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了自己的品德, 从教师的威望中提高了自己的素质, 从教师的言行中发展了个性潜能。因此, 教师要注意道德修养, 仪表举止、行为习惯, 完善自身形象, 严于律己, 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既说得让学生信服, 又做得让学生佩服, 才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

教师人格的塑造 篇2

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能尊重学生,懂得呵护学生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学生,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学生„„

对教师来说,“爱”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教师职业之本、“爱”是教育艺术的核心,“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师爱是沟通学生和教师心灵之间的桥梁,师爱是塑造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

一、师爱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课堂教学是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所教的苏教版语文教材,新颖别致,充满童趣。比如在教学《家》这首优美的儿歌时,我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被破坏了会怎样,深入浅出地把环保意识的种子播洒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三个小伙伴》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我通过让学生说、想、演几个环节理解课文,学会评价,使他们懂得了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学棋》、《“黑板”跑了》等课文介绍了名人学习专心致志、刻苦勤奋的事例。通过讨论,我让学生总结出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三新二意,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是素质全面的人才,不是应试教育的人才。所以要让孩子们得到全面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还设计了一些形式丰富的课外作业,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一齐工作。有时是完成一份课外阅读的材料,或是一张报纸。也可以表演一篇课文,背诵一段优美词句。写话是作文的起步,低年级阶段,培养浓厚的兴趣是关键,为此,我选择了与儿童生活贴近的话题。如:假如我是季老师、买菜、我爱„„、孙悟空大闹我家;我还经常利用拼音报上连环画训练学生看图写话。如:钞票刮跑了,一棵白菜等,学生只要把话写完整,写正确就行。同时,我鼓励他们尽量用上自己看到、听过的优美词句,把话写具体、写生动。现在,学生的写话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也不觉得写话是件难事了。

二、师爱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感

教师工作因其琐碎、繁杂而令许多老师烦心,遇到学生犯错误更是一脸怒气。有位老师曾经说过,教室是孩子们犯错误的地方。想想也不无道理,要是孩子们都不犯错误了,个个都乖巧温顺,要你老师又何用?工作中我也曾遇到过挫折,孩子们时常令人气馁的表现,也曾让我十分的生气,难以自制,可每每想起这句话,却总能使我渐渐平静下来。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永远用自己的微笑去面对学生,就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使师生关系变得亲密,使自己成为孩子们的大朋友。低年级的孩子年龄虽小,却也不能因此马虎。在敦促他们好好学习的同时,千方百计,利用各种细节培养他们的能力。七八岁的孩子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力。作为老师理当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无声的行动给他们树立榜样:每天上课不迟到,这叫守时;答应孩子们开展的任何一次课外活动都竭力做到,这叫信用;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板书,这叫认真;不乱扔废纸,不随地吐痰,这叫讲卫生公德。无声的行动比有力的语言更具说服力,孩子们个个向我看齐。

三、师爱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班级是个大家庭,管理当然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权利和义务。也正因此,班级每两周都会进行值日班长的改选。在批评和自我批评﹑表扬和自我表扬的评选过程中,孩子们学着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尝试着变换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角度,试着将更多的目光投注于别人。值日班长轮换制度,已成为我们班上的特色。从督促小朋友早读,做操、课前预备到午间休息直至放学排队,小班长一天的工作量还真不少。刚入学时,有些小朋友腼腆、害羞,当着众人不好意思。经过一年的锻炼,原先比较内向,不愿与人多说话的现在也能在大家目前,响亮地喊口令,熟练地整队了。

理解和尊重是一缕春风,我在班级中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并且尽可能地保护“弱势学生”。首先,我们需要的是要找出后进的原因。一个人生病总有它的原因,治病要从根上治起,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病源,从源头挖起,病才可能除根。学生如果犯了错误,不是一味的指责批评,而是和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勾通,摸清其犯错误的原因和动机。还可直接同家长联系,采用通电话、写信、约会见面、家访的形式,更深层次的了解他这就为转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手,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至于“破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着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后进生往往对老师敬而远之,爱而怕之。江玉祺,班里一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接受知识较慢,学习自信心不强,加上生活条件的优越性更滋生了他学习上的惰性心理。课堂上,他回答问题总是缩手缩脚。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对他“察言观色”,估计他能比较完整地回答出来,就让他利用答对问题的机会在同学们面前赢得自信,调动他的积极性。教学新课自由朗读时,我陪着他一起练习,小组讨论时,我又“鼎力相助”引导他把意见表达完整。我还常利用课余、放学后的时间为他耐心地讲解、补习。渐渐地,他的笑脸多了,作业按时完成了,单元考试成绩跃到前面。

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篇3

1.教师的人格魅力内涵和构成

1.1教师的人格魅力内涵

人格是指人的个性,主要强调人所具有的与他人区别的个性和行为方式,而魅力主要强调人们的吸引力;人格魅力主要是指个体在人格特征上所具有的特别的吸引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基于其出类拔萃的人格构成而升华起来的,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具有个人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诚实、善良、上进的人格。

1.2教师人格魅力的构成

教师在具备以上一般性的教师人格魅力特征的同时,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独特要素。教师人格魅力有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1)品德魅力

教师的道德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惩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无形的教育力量。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教师无私的爱,是教师人格魅力之灵魂。作为教师,应当热爱自己的事业,真心善待每一位学生。品德魅力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做好人,做好学问。

(2)学识魅力

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独立个体,他们追求真理、渴求新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能力;教师还应该具备创新精神,要有创新意识,来带动和培养学生。这迫使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发现和接受专业前沿知识,引领学生去探索高深学问。教师的学识魅力是其人格魅力的核心。

(3)个性魅力

教师的个性魅力体现在教师的兴趣、能力、性格和气质上。教师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态度、幽默的谈吐,使学生放下“心中戒备”,愿意敞开心扉,与之接近并成为朋友。教师健康的个性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影响学生的成长。

2.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缺失问题

由于个人修养与环境的关系,学校中依旧比较普遍的存在着教师人格魅力缺失的问题,在笔者的随堂调查中发现,教师人格魅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在100名参与调查的学生中54%的学生对教师人格魅力评价不高,36%的学生对教师人格魅力评价一般,10%的学生认为满意。这些调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中教师人格魅力的失落和真空。因此,提升和回归教师人格魅力已经被学生所期待。

3.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是学校建设优良师资队伍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校方的管理来提高,更要靠教师自身的努力去升华。

3.1学校应为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提供合适的氛围

学校必须实施“人格化管理”,营造良好的人格氛围,“以人为本” 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来促进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学校管理上要尊重教师的人格,把组织发展内化为教职工认同的理想,把管理纪律内化为教职工自觉的行动,实现规章制度和教职工的思想、理想、情感、追求的同一。同时尊重教师的人格、价值和合理权益,给教师展示个性和个人才能的机会,体现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管理。

学校管理体制在激励作用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适当配合建立绩效收入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其次注重情感的激励。强调了解教师的特点,关注教师的需要,开发教师的潜能,调动全体教师的潜力和创造力。

3.2教师自我塑造

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除了校方的高度重视外,教师的自我意识才是其人格魅力得以有效塑造的关键因素。

(1)塑造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应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要不断完善自己,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让自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问无止境,修身亦无止境,教师应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严于律己,做一个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人。

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教师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个人品格的培养上应该注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和影响学生。

(2)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课程改革业已进入转型期。这对教师的数量和自身教学专业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全面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理论的前提下,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应该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引导和帮助。而且更要时时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现有的教学理念。要不断地去学习,吸收新知识,适应新形势。应该多虚心向其他同行请教,多去听听其他老师的课,以理解其授课方法,以便取其精华,提高自身授课水平。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主动探索改变教学方式,在实现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当“教练员”,有时也要客串“裁判员”,甚至是“运动员的角色”。要充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传授学生怎样学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4.结语

教师应当全面发展个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注重培养个人的人格魅力,用这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去弥补教育中的缺陷。作为教师要结合自身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有效转变教育发展观最坚实的力量,只有教师对教育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看到希望。

论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篇4

一、人格魅力的含义

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人格魅力是多种特质的综合呈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综合素质熔铸而成, 它包括理想信念、知识能力、学识水平、品德修养等、个性情趣, 这些要素正是吸引大学生的主要源泉。

二、高校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

(一) 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够激励大学生树立坚强的品格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 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 克服各种困难, 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坚强的学生, 能够很好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努力学习, 很容易取得好的成绩。而意志薄弱的学生, 害怕困难, 很难自己支配自己, 往往学习成绩较差。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 能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使学生们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不容易受到外界消极的影响。

(二) 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够激发大学生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

品德高尚, 学识渊博, 身心健康的教师, 其人格魅力就越大。在大学的校园中, 高校教师以自身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 因此, 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将激发大学生深入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 在这种热情的引领下, 大学生更容易取得成功。

(三) 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的创新往往是从教师开始的,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多是受到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的启发才获得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会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去影响和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他们的潜能。

(四) 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够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走向成功

榜样的力量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并为之努力奋斗, 通过努力后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 这些将有利于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 进而取得事业的成功。

三、高校教师塑造人格魅力的基本途径

既然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大学生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价值, 那么所有高校教师都应该从各方面完善自己, 塑造高尚道德品质, 让自身的人格魅力在教育实践中发光发热。

(一) 塑造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应树立远大的理想。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 不因社会的消极面而放弃自己的理想。教师要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 完善自己, 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问无止境, 修身亦无止境, 教师应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严于律己, 做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

(二) 精通所教专业, 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

教师在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理论的前提下, 对其他知识要广泛涉猎。深厚的科学文化素养, 不仅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必备要素,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现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 高校教师应该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教师。信息时代对高校教师要求更高, 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 更应该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 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宏观引导和具体帮助, 而且更要时时提升自身素质。

(三) 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增进师生感情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身为教师, 必须关注学生, 做学生的心理医生。当学生因遭遇挫折时, 教师应给予亲切的鼓励;当学生陷于迷茫时, 教师应给予正确引导。教师必须树立“师生平等”的理念, 关心学生, 理解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四) 学习必要的礼仪知识, 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礼仪的首要作用是塑造和展示其良好的个人形象。个人形象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所得到的整体的评价, 是一个人的形象系统。礼仪在个人形象的塑造上讲究的是整体性, 它将产生的是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

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 就要把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魅力作为人生不懈的追求。教师的人格魅力,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我们只有不断地调节自我, 充实自我, 完善自我, 才能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 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改革真正从理想走向成熟, 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带动人类的文明。

参考文献

[1]李红.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及养成[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 2005.

教师人格的塑造 篇5

陈龚 2009-8-24 点击数:299

可能很多老师都有这种感叹,当老师累,当班主任更累。是啊,当班主任,补缺补差、追缴作业、调节纠纷,甚至“破案”……真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但是,在“痛并快乐着”的班主任生活中,只要你善于思考、总结,也是有许多精神享受的。下面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的内心,与大家互勉。

一、以“爱”为核心,“爱”字当头,让“爱”植根班级。

人们说班主任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博爱是弥漫在班级之池的水,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对每一个学生都付与真诚的情感和尊重,使每一个人都获得爱的平等权利。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对待学生不感情用事,不搞下马威,不摆家长作风。如果班主任整天说官话,说套话,严厉斥责学生,表面上似乎得到了学生的“敬畏”,实际上使学生敬而远之,事与愿违。“爱”字当头,达到了师生心灵间的共鸣,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许多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班主任要像慈母一样关爱学生。班上哪个学生病了,我一定会打个电话问候或者探望,哪个学生家庭生活困难,就帮助捐助,到家里走访等等。时间长了,与学生的心自然就贴近了,学生也愿意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喜欢让我的学生写周记,周记,是我和学生之间用心沟通的桥梁。它把我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我批阅他们的周记,就好像看到他们那一颗颗或喜或忧的心,于是我就会把我的心交给他们,给他们鼓励,给他们安慰。让他们感到母亲般的温暖,朋友般的亲切。有时我还常通过作业本上的留言和学生进行交流。逢年过节时,我们常常能得到学生们的祝福,我也不忘向学生祝福。元旦到了,我除了在每个学生批阅完的作业后面写上 “元旦快乐”外,还附上为他们“量身订做”的个性化、情感化、生活化、生命化、激励化的赠言,激励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发奋努力。比如有的写道:“在岁末,让我们一起把自己的敷衍、自己的鄙陋写在岁月的台历上一页页揭去,犹如一只脱壳的蝉,用积蓄了十几年的力量在春天里寻找美丽,寻找生命的理由,去过每一个漂漂亮亮、精神抖擞的今天吧。”对一个资质比较差的学生,我则这样写道:“好好珍惜生命赋予我们的每一个晨昏,好好用心用汗水写我们每一天的历史,因为活着就要有所作为!”我想这样的一份用心,一份爱,一定能被学生领悟到。不然不会有学生在我喉咙不舒服时悄悄把金嗓子喉宝放在我的办公桌上;不会有学生肯向我吐露心中朦胧的情感寻求我的帮助。所以,在学生身上多倾注一些爱心与情感吧,你一定能收获更丰实的心灵回报。

曾记得有一个后进生在周记中写道:这周真倒霉,在家和老妈吵了一架,因为在校表现不好,老师打电话到家里,可说实在的,从开学到现在我变好好多了,我不管老师有没有看到这一点,但我自己是感觉到了,尽管这一点进步不算什么,但我会一直努力的。说实在的,看这周记之前,刚批评过他,因为他又犯了一点错误。由于这个学生一直表现不太好,我很想让他父母协助教育,但是看到这篇周记后,我改变了想法,他已经有了自我认识,并有努力的决心。他现在要的不是再次让父母看到他的不足而伤心,而是老师对他进步的肯定以及对他的鼓励。于是我在他的周记后面写上了对他进步认可的话,鼓励的话,还有对他以后的要求,并打电话告诉家长,说他小孩在校有进步,并对家长表示感谢。第二天,我看到了他的笑容,让人感动的是,在后来的时间里,他犯错误的时候越来越少,做事也比以前稳重多了。对学生的信任,与必要宽容也是班主任博爱的体现。宽容不是对学生过错的无原则的袒护,而是传达对学生的理解,以自身的博大胸怀去激励学生,使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所以,在任何时候,学生都需要老师用“心”去关怀他们。

作为班主任,我深爱着我的学生,正是这种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很多同学和家长遇到问题愿意向我倾诉;正是这种爱,使我的学生也学会了爱,爱父母、爱师长,爱同学,而这种爱会使他们学会更多的东西,拥有更多的美德,如宽容、大度、乐于助人、乐观、豁达、开朗……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正是这种爱,使班级的凝聚力一步步加强,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良好的班风使每个人都充分地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二、民主意识让学生在教育实例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

中学生思想独立性强,有较强的民主意识。班主任要营造一个民主的班级氛围,就必须注意平等对话。如班规的制定,班干部的产生,以及奖惩制度等都应在民主与对话的基础上产生、实施。我刚刚接手二(3)时,发现教室的卫生状况比较糟糕。原因在两方面:一方面值日同学打扫得不规范、不彻底;另一方面同学们乱丢纸屑垃圾现象普遍,成为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提出教室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地方,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可以说教室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它的环境卫生会牵涉到每一位同学的健康和学习。如果同学们在这样脏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感觉怎么样呢?该不该治理?有没有义务去创造和维护好教室环境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

最后,通过大家讨论,集中起来规定简单的以下几条:

(1)值日同学,不认真的重扫2-3天——由生活委员监督;

(2)每位同学管理好自己位置旁边的卫生——由值周的同学监督;

(3)发现个别同学在公共场所乱丢垃圾的,应参加当天的值日。我称之为用劳动洗刷自己的心灵。

但是就在第一天,班上的学习委员把餐纸丢在地上,全班所有同学的眼睛都盯着我,看我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罚!任何人都一样。” 大家才默认了我的公平,眼中露出了欣喜的目光。既然是大家共同约定的班规,实际上是班主任与同学们之间的一种契约,是在民主平等基础上产生的。民主就是要求班级的事物管理由学生参与,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的加以引导,同时要灌输民主精神,使整个班级呈现一种活泼,自由的空气。如民主的选举就会使班干部更发挥其“小老师”的作用,有利于许多班级事务的布置,民主的决议又会使班级政策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培养一群具有民主意识的学生,不仅使教师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还为社会输送一批具时代创新精神的新人。

班主任民主管理的操作是在对学生尊重和爱的基础上产生的。班主任民主的人格和博爱的人格是密切相连的,没有博爱就没有民主,民主是博爱的继续与发展。而班主任的民主人格和民主处理,让学生在教育实例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在尊重中培养自信,在关爱中得到健康成长。

我曾处理过这样一起科任老师和学生的冲突:两个学生在课堂上互相抢笔,老师点了其中一个学生的名:你为什么不听讲还捣乱?学生:他抢我的笔。师:他为什么只抢你的笔?学生无话可答,只好反诘:你为什么只批评我?结果,批评教育形成僵局。事后,我找了这个学生,对他说:我了解你是不会有意破坏课堂纪律的,可如果你能克制自己,不与科任老师顶嘴,也不会有此结果。你看,现在科任老师认为你强词夺理,同学们也抱怨你搞得大家都听不好课,你看怎么收场好呢?这样,使这个学生感受到了我对他的尊重和信任,重新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最后自觉自愿去找那个科任老师承认错误,并在班级同学中作了检讨,消除了不良影响。

我们常常见到有的班主任看到班上的学生犯错误,就火冒三丈,找来学生,劈头就是一顿骂。诚然,这样的教育方法也可以管得住学生,但是学生从内心里并不真正的认可你,而且找到机会仍会违纪。其实学生也是人,他们犯了错,心里一定也有自责,我们老师要学会挖掘学生内心的那份自责与善。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这样的话:“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我们在谈话时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内心善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让那种上进,助人,真诚,勤奋的脑细胞指挥自己行动,使人重新恢复自尊,自信,使人找到踏实,安全,幸福,快乐的新感觉。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人们常言 “十个手指各有长短”,不能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学生。如座位是个敏感话题,排座位是个棘手问题,同学都想坐前面。有的同学提倡以成绩来排座位,能形成竞争机制。我听了立即予以否定,我认为人格是平等的。安排座位,我以个子高矮为基准,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后进生;课堂提问,我激励成绩弱的学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在爱学生的同时,对其缺点和错误,绝不姑息,绝不袒护。但是,我们不要将这种严单纯地理解为拍桌子,摔椅子,将严格理解为板着脸孔,不苟言笑,甚至动辄惩处。其实,严,并非单纯的严厉,严与爱互相统一,严中有爱,爱中添严,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只有爱严交融,才会产生神奇的教育效果。

四、用幽默彰显你的人格魅力

幽默的班主任通常都很受学生的欢迎。与一般的教师相比而言,学生会觉得班主任比较严厉可畏,如果这位班主任富于幽默感,时不时让气氛轻松一下,大可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还能改善“敌我”之间的亲善关系。有幽默感的班主任,总是能比较容易调动班级的气氛,营造有利的氛围,能够激起学生的热情,所上的课学生也爱听、爱学。

将幽默运用于班级管理工作,可以营造出和谐的心理氛围,提高教育管理效果。因为它是友善、诙谐的,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也使师生关系融洽,亲切,而板着脸孔的说教、训斥可能使学生产生对抗、反感情绪。比如,在一次下午的语文课上,暖烘烘的阳光一照,有几个学生便恹恹欲睡了,为了避免他们在课堂上打瞌睡,我清清嗓子说:“我们每晚睡觉都和周公相会,可昨晚周公接待我的时候,他恳求我说:„陈老师,千万不要让你的学生白天来找我,那可是我的休息时间!‟同学们,大家都愿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吧,所以现

在咱们可不要打扰周公啊!”学生们听完都笑了起来。有次预备铃响后,几个站在教室外的男生看到我从走廊这边走来,便以闪电般的速度弯腰冲回了教室。我走到班里说:“刚才,有同学用实际行动向我解释了什么是„迅雷不及掩耳之更速‟,现在我已经明白这个成语的含义了,所以请大家以后不用再以行动给我做演示了。”这样,几句话就使一些严肃的思想教育变成了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所以遇到合适的教育时机时,碰到突发事件时,都不妨幽默一把,让学生在愉悦中感悟,在笑声在反省。

五、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是一个貌似容易,却难以做到的自我要求。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乏认识,缺乏眼光,而是真正缺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当我们每天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不准迟到的时候,我们的教师是否也存在迟到的呢;当我们每天像个高级保姆检查班级包干区的清洁情况时,我们某些老师却潇洒地“播下”一地烟头……不可讳饰,这些现状的真实存在,无形中降低学生对老师的可信度。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端正自己的思想,纯化自己的师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时时、处处、事事给学生以楷模作用,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至境。我班的不少学生惰性较大,为了率先垂范,正面影响学生,在劳动方面我总是带头在先。打扫卫生时,我不是“监工”,而是劳动中的一员。学生们劳动时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如今他们已经可以让我放心地“退居二线”了。在学习上,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我和他们一起比赛背诵。有时在他们面前示范背诵一遍之后,我会美滋滋地激他们的将:“我都这么老了,还可以背诵下来,你们比我年轻多了,难道还做不到吗?”待他们都背会了,我再抽查背诵情况,从不放松对他们的要求。我明白作为一名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使命的班主任老师来说,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势必都将落入学生眼中,成为学生的效仿对象。因此,我很注意平时自己言行举止的规范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

教师人格的塑造 篇6

【关键词】教师 理想人格 德育

1 前言

教师的理想人格是教师高尚师德的直接体现,塑造符合时代精神的理想人格是教师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由这种人格魅力辐射、积累而成的学校传统与文化是任何教科书,任何规章制度,任何道德说教,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深刻理解、掌握教师想人格塑造的积极意义和方向有助于教师做好德育工作。

2 基本概念

对于人格,不同学科从不同视野,以不同的方式就其某一维度或侧面下了不同的定义。人格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格的,它所下的定义涵盖了人格的全部本质、内涵和外延:“人格是现实的有特色的个人,是人经由社会化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思想和行动的综合。”此定义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人格是全面整体的人,它既包含人的内在品质,又包含人的外在行为实践;第二,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具有持续性和一致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稳定是相对的稳定,整体是变化的整体,所以人格具有可塑性;第三,人格是有特色的个人;第四,人格是一种内在动力组织,是人们行为实践的推动力量;第五,人格是社会化的产物,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吸收社会思想和行为规范的结果。

理想人格是指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及行为方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反映民族文化精神和理想,并为人们所普遍推崇和肯定的人格模式。理想人格的设定、宣传和推广事关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事关社会发展的导向和目标,意义重大,因此每一社会群体都应重视理想人格的设计和推广。教师被称为社会的良心,其理想人格的塑造就显得更为重要。

3 教师人格与德育的关系

教师崇高的人格修养是实施道德教育的前提,在德育工作中,没有教师个人人格魅力的渲染,一切道德行为规范、空洞说教都只能流于形式和空疏。对于教育工作和教师人格的关系,各国教育都有精辟的论述: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德国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慧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认为:教师的重大作用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灵,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行与智慧的原则,使学生喜爱并模仿优良行为。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进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教育思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儒家教育思想长期居于核心和统治地位,它为中华民族集体主义文化及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儒家理想人格是典型的道德型人格,它的要义是“内圣外王”,要求人们首先要修身养性,在进行道德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再将自己的修养成果推广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实践上去。

4 德育过程对教师理想人格之要求

德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其表现形式上看,有显形教育和隐形教育之分,显形教育指各种学生道德规范,学生行为手册,规章制度及教师的说教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隐形教育指教师理想人格及学校整体育人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在德育工作中,显形教育是“形”,不可或缺,但单靠它总是显得过于刻板、生硬、不尽人情;隐形教育是“神”,是润物细无声之春雨,是德育教育以人为本之体现,它对于自我意识,自主精神越来越强的年轻人来说,更富有成效。孔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是对隐形教育功效之精辟概括。

对于教师个体来说,隐形教育体现在教师理想人格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感化与影响。教育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导人的过程,教师理想的人格品质应反映在教育的全过程中,体现在教育的各个方面。

4.1以理服人对教师理想人格之要求

德育工作是以理服人的过程。现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独立性强,这就需要教师在育人的各个环节中做到以理服人。教师要做到以理服人必须具有以下理想人格:

4.1.1刻苦钻研的精神品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学生到学校主要目的是寻求真理,真理是对客观规律的高度抽象概括,只有具备较高理论思维能力,才能全面、准确、本质地理解和掌握。真理教育要收到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在宣讲时将其具体化、形象化,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钻研的精神,不断学习的精神品质,深入学习。理解科学理论,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以丰富的专业知识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真理。教师渊博的知识、高超的学术水平可使学生产生一种敬佩、信服感,这种敬佩与信服是一种心理磁石,一种人格力量,它在吸引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会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包括道德观在内的意识形态范畴的东西。

4.1.2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创新意识与思想应体现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体现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在当前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思想、新观念、新产品层出不穷,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创新德育手段,以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适时地引导、教育,促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1.3耐心细致的精神品质。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高度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独立,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比较强,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道德观等需在多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不断完善。诚如英国道德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所言,学生必须面临一定程度思想冲突以发展他们的道德潜能。因此,教师应以宽容、珍视的心情看待学生的价值探索,在尊重、爱护学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学识、言行和无比耐心的精神品质去启发、引导他们。即使教育效果出现反复,遇到挫折也绝不因灰心而放弃。

4.2以情动人对教师理想人格之要求

教育工作是以情动人的工作。学生只有以感情认同为基础,才可能接受教育者传播的道德思想与道德观念,执行教育者规范的道德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室应通过以下理想人格品质来实现育人目的。

4.2.1积极饱满的情绪体验。教师积极饱满的情绪能时时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甚至价值观念。因为有了积极乐观的情绪,教师便会热爱工作。热爱学生,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学生会因教师无时无刻不流露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而对教师产生亲近、信赖感。在这种亲近与信赖感作基础,教师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影响便水到渠成;因为有了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便会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并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社会情感感染人,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感;因为有了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才会正确看待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并以主人翁的精神,针对这些矛盾,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向政府提出建设性意见,而不是消极徒劳地发牢骚、报怨。

4.2.2仁爱善良的品质。鲁迅先生有句话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因为爱学生,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并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因为爱学生,教师才会宽容地对待学生在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道德观探索过程中表现出的不稳定性,并以无比的耐心进行引导;因为爱学生,教师才会产生出强烈的责任心,并在这种责任心的鞭策下不断更新知识,拼搏创新。学生一旦体会到教师这种神圣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不知不觉地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4.2.3良好的性格特征。良好的性格特征是理想人格的核心因素。据心理学研究:教师态度温和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教师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学生更容易在感情上接受、认同教师,从而乐于接受其教导。在一个态度温和、善于倾听、作风民主的教师面前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展现真我,这是教师引导与教育的基础。

4.4以行导人对教师理想人格之要求

育人工作是以行导人的工作,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要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教师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导之以行。教师只有具备以下理想人格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引导、示范作用。

4.4.1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育人的过程是曲折的,为使学生接受某一观念,往往需要反复多次做工作;育人效果具有滞后性,教育工作往往是育人在学校,成效在社会(5),这影响到教育效果的评价,教师只有以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态度,以执着坚定的信念,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为支撑才可能尽职尽责地做好育人工作。而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些高尚的精神品质将成为一种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持久地、深层次地影响学生。

4.2.2仁爱善良的品质。鲁迅先生有句话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因为爱学生,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并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因为爱学生,教师才会宽容地对待学生在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道德观探索过程中表现出的不稳定性,并以无比的耐心进行引导;因为爱学生,教师才会产生出强烈的责任心,并在这种责任心的鞭策下不断更新知识,拼搏创新。学生一旦体会到教师这种神圣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不知不觉地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4.2.3良好的性格特征。良好的性格特征是理想人格的核心因素。据心理学研究:教师态度温和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教师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学生更容易在感情上接受、认同教师,从而乐于接受其教导。在一个态度温和、善于倾听、作风民主的教师面前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展现真我,这是教师引导与教育的基础。

4.4以行导人对教师理想人格之要求

育人工作是以行导人的工作,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要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教师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导之以行。教师只有具备以下理想人格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引导、示范作用。

4.4.1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育人的过程是曲折的,为使学生接受某一观念,往往需要反复多次做工作;育人效果具有滞后性,教育工作往往是育人在学校,成效在社会(5),这影响到教育效果的评价,教师只有以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态度,以执着坚定的信念,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为支撑才可能尽职尽责地做好育人工作。而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些高尚的精神品质将成为一种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持久地、深层次地影响学生。

4.4.2高尚的品德操行。品行是影响理想人格的稳定因素,它反映在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它体现在随手关掉教室里的灯上;体现在不经意间拾起操场中一张纸屑,扔进垃圾桶;体现在下课后主动擦净黑板上每一处痕迹……。教师良好的品行修养使学生产生敬意,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美德是对学生无声的命令。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以身作则,胜过苦口婆心的千言万语,令学生敬仰,促学生模仿。

4.4.3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进取精神是人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动力因素。教师在追求更高目标时所表现出的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是一种强烈的震撼和教育力量,它将激励学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如北大已故教授孟二东,即使面对病痛的非人折磨也没有停止奋斗,而是以只争朝夕的态度继续进行专业研究,他的这种进取精神感染,影响了许多学生。

学校德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于师德,教师崇高的人格修养是师德建设的根本。尼采说:“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以每个教师的理想人格以及和教师群体完美人格形成的良好氛围去感染、引导、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陈秉公,《大学生人格学》,长春出版社,1989年10月

[2]周之良,《德育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

[3]任顺元,《师德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0页

也谈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篇7

一.要敢于追求优雅的风度

风度的本意是指人的举止姿态, 是一个人内在实力的自然流露, 也是一种魅力, 是人们最直观的素质。如何成为一个风度优雅之人?

1、多读书, 强化思想深度。东坡居士在《和董传留别》诗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罗曼·罗兰也说过:“多读一些书, ……你自然就会有一种从容不迫、雍容高雅的风度。”清代学者金缨编的《格言联璧》云:“读书即未成名, 究竟人高品雅。”多读书, 可以提升气质才华, 可以增加自信与豁达, 可以开阔眼界与胸襟, 即使功名不成, 也能成为品格高雅之人。

2、重和气, 增强亲和力。孟子说:“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师生之间也理应如此。老师和气对待学生、尊重学生, 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定会充满感激与希望, 从而相信、感念老师, 进而主动亲近、配合老师。正契合马卡连柯所言:“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3、常反思, 德行服人。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常反思, 知不足, 而后更知教海无涯, 教法无形, 必能理性地认识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长期坚持, 必能提高课堂效益, 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二.要敢于呈现教师的创新能力

特级教师王栋生说过:如果教师没有创造意识, 没有创造的激情, 学生从我们这里学到的只不过是死的知识, 我们的工作将是普通工匠都能完成的无趣的活计。

语文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发挥创造性思维, 时刻想着带给学生新鲜的感知, 以更强烈的创新手段, 促进学生潜力的发挥。

1、问题创新。创新的问题, 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使学生由对课文的单向理解渐向内心感悟过渡, 形成真正的阅读感知。

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我提出三个小问题: (1) 文中提到了几位老师? (2) 面对学生问问题时的态度有何不同? (3) 你比较喜欢哪类教师呢?诚然, 第一问更具创新的特点, 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整体把握的能力。

2、板书创新。创新的板书可以让学生封闭的思维迸发、跳跃起来。讲授《凡尔赛宫》时, 我在黑板上写了“凡尔赛”三个字, 学生有所怀疑。当我把在品味语言环节中摘抄的词语连起来之后, 一个大大的“宫”字竟形成了, 学生豁然开朗。教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 形成的板书是一柄剑的模样;教授《七颗钻石》, 形成的板书是由反映小主人公七种品质的词语勾联成的北斗七星的模样;教授其他诸如情感类的文本时, 最后形成的板书多与心型、love型有关的图案。

3、活动创新。教授朱自清《春》时, 我开展了配插图比赛活动, 入选者还要准备解说词, 以备台上展示时阐述, 然后再让部分学生进行评述, 指出优缺。教授虞世南的《蝉》时, 发现了此诗蕴含的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 自能声名远播。我就让学生写一篇《蝉颂》, 以抒情的笔调, 高歌蝉之高洁。

4、解题创新。讲解《松树金龟子》的题目时, 我巧用英语单词给学生解释了金龟子的发音原理。金龟子的英文单词是“chafer”, 即为动词“chafe”和词缀“er”的合成, 而“chafe”中文意为“摩擦”。若按中文直译, “chafer”应为:摩擦者, 摩擦的人 (物) 。所以, 通过对单词“chafer”的分解可以很容易地使学生明白金龟子的发音原理:其声音是靠 (腹部的伸缩来) 摩擦 (鞘翅后翼) 而发出的。

三.要敢于展示教师的特色技能

肖川教授曾建议:在教学中, 擅长创作的教师, 可以用创作来丰富学生的想像力;爱好诗词的教师, 可以用诗词的魅力来启发学生;有音体美特长的教师, 可以借之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不妨追随诗歌文化, 让学生接受诗歌文化的熏陶。或写现代诗, 或拟写古诗 (绝、律均可) , 或赋曲小唱。

1、拟写现代诗, 贴近生活。教授《诗人谈诗》之前, 我写了一首现代诗《别故乡》, 作为学生谈诗论文的“靶子”, 效果不错。

2、拟写古诗词, 提升素养。学习《冰心诗四首》时, 涵泳之下, 顿觉字字珠玑。诗虽小, 却有刻骨铭心之感, 恰如一股清泉自心头妥贴地流过。感于斯, 遂赋诗一首叹之, 题为《咏冰心》:晶莹剔透婉莹心, 凭寄相思秋水深。艳羡莫如脚踏地, 功成勿忘献青春。此诗既贯穿了四首诗之脉络, 申明了主旨, 又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浓厚了课堂的文学氛围。

教师人格的塑造 篇8

关键词:教师,诚信行为,人格塑造

何谓人格?从本体论角度来看, 人格主要是指做人的基本准则或基本品格。而良好人格则是指被社会普遍认可、赞同的健康的、合理的、自觉的做人准则或品格, 是展现人格魅力的行为范式。诚实守信是一种在理性认知真实的信用行为、可靠的信任态度、高度的信誉价值中所形成的受到社会普遍认可、赞同的行为取向, 是有利于经济和社会活动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的行为范式。因此, 诚实守信与良好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诚实守信既是良好人格的内在要求, 也是良好人格的具体显现;既是良好人格的价值取向, 也是良好人格的文化积淀。教师不仅是追求良好人格的倡导者, 更是追求良好人格的践行者。

1 教师人格塑造的关键定位

讲求诚信作为人们对良好伦理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和取向, 在调整、改造和升华人们的行为活动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相对特殊和优秀的群体, 同样不应偏离社会伦理规范的轨道。恪守诚信是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良好行为, 更是教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人格体现。这一行为规范和人格体现, 来源于教师对信用、信任、信誉等属性和价值的理性认知、评价和取向。而这种理性认知、评价和取向并不是自发产生的, 必须经过良好的人格塑造才能确立。因此, 大力加强教师的诚信教育, 既是维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要求, 也是塑造教师良好人格、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由于诚实守信是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可、赞同的行为范式, 既具有时代的延续性指向, 也具有社会的广泛性指向, 因此, 诚信行为对塑造教师良好人格的积极引导, 对全体教师都具有普遍作用和意义, 并且这种普遍作用和意义还应是持续化的。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相对特殊和优秀的群体, 同样不应偏

诚实守信对教师行为活动的规约, 主要体现为引导教师建立普遍的、持续的做人诚信观。无论是讲授自然科学的教师, 还是讲授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 无论是大学教师, 还是中小学教师, 都应当对诚信行为有一种起码的认知观念和需求愿望, 并且不断积极地加以强化和提升。这种生发于不同教师群体的对诚信行为的普遍认知和需求观念, 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社会心理、社会舆论、社会思潮等几种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诚信意识现象。这几种对诚信行为的普遍认知和需求的意识现象, 尽管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自发成份, 未上升到缜密的诚信意识理论体系, 然而在不同方面反映出了社会期盼教师诚实守信的普遍愿望, 也在不同方面发挥促进教师形成良好人格的积极作用, 既是积极引导教师建立广泛的、深刻的、持久的诚信观的重要基础, 也是进行教师人格评价的重要因素。

首先, 从教师良好人格需求诚信行为的社会心理上看, 教师良好人格与诚信行为的内在联系体现为在个人需求诚信行为心理基础上, 形成社会需求教师诚信行为的群体心理。这是构建教师需求诚信行为认同意识体系的社会基础, 主要包括社会各界对教师诚信行为的认知和需求心理, 如社会各界对各类教师都有要求诚信行为的认知和需求心理。实践表明, 认知和需求教师诚信行为的社会心理, 在构建教师良好人格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其作用更具重要意义。由于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矛盾尤其突出和激烈, 各种价值观的变化和碰撞也尤为复杂和激烈, 加之尚未形成十分完善的社会法规制度, 诚信认同意识的理论形态在短时期内也还难以建立。因此, 在这一特定的社会时期, 认知和需求教师诚信行为的社会心理对于积极构建教师的良好人格, 维系有序的社会活动秩序, 无疑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 从教师良好人格需求诚信行为的社会舆论、社会思潮上看, 教师良好人格与诚信行为的内在联系体现为通过较为广泛的社会传播渠道和积极的舆论引导, 以促进教师形成反对弄虚作假、推崇诚实守信的风尚。这也是积极构建教师良好人格的重要方面。近段时期新闻媒体对“教师作假行为 (如谎报学历、论文抄袭、虚报成果等) ”的曝光;许多学校开展的“教师诚信教育”活动;一些曾靠弄虚作假获取一时名利而导致更大难以弥补损失的教师, 对其行为后果展开的“教训反思”活动, 等等, 都可以说体现了社会舆论、社会思潮呼唤教师良好人格的广泛性和倾向性, 对推动教师形成良好人格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当然, 为了更加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社会思潮对营造教师讲求诚信氛围的作用, 还应当加强对社会舆论、社会思潮的积极引导, 把参与的普遍性同活动的持续性、认识的深化性相结合, 积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激励机制, 将教师需求诚信行为的社会舆论、社会思潮引导到更高的层次, 使之成为促进教师形成良好人格的更加重要而巨大的社会力量。

此外, 还可从社会公德的角度, 把握教师良好人格与诚信行为的内在联系。“社会公德”亦称为“普遍性道德”, 其中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尊重公共规则、规范。如果教师不违反公共规则、规范, 也就是说, 教师具备基本的社会诚信意识, 能够较为自觉地遵守起码的公德准则, 那么, 教师良好人格的生长便有了重要的现实基础。当然, 在强调重视社会公德的同时, 还应高度重视有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手段, 以多方面促进教师认同诚信观念、培育诚信教育作风、体现诚信科研行为。

2 教师人格塑造的特殊价值

现代社会是讲求人格、崇尚人格的社会。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相对特殊和优秀的群体, 更应成为讲求人格、崇尚人格的楷模。由于恪守诚实守信规范原则是教师人格塑造的关键定位, 因而教师努力践行诚实守信良好人格, 对于引导学生乃至全社会树立诚实守信风尚, 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 教师良好人格是形成良好教学科研风尚的重要基础。以强固诚信意识作为教师良好人格塑造的关键定位, 就是要把诚信意识体现在教学、科研活动中, 充分发挥诚信意识对于形成良好教学科研风尚的能动作用。从社会意识的根本属性上看, 社会意识被社会存在所决定;但是, 社会意识并不因此而成为完全被动的东西。社会意识一旦形成之后, 就具有了自己特殊的内容和形式, 即具有了与社会存在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重要意义和反作用。正确认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 有助于深刻把握诚信意识的生发机制和对现实的巨大能动作用, 确立诚信意识的实践性原则的重要认识。诚信意识作为一种对诚信行为活动的认同观念, 同样在根本上被社会存在所决定, 离开了诚信行为活动的社会存在, 诚信意识就失去了生发的基础。例如,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运行中没有诚信行为的社会活动, 就无法生发教师的诚信认同意识。但是, 作为教师诚信活动的一种反映, 诚信认同意识也并不因此而丧失相对独立性, 或者成为完全被动的东西。教师的诚信意识一旦形成, 特别是理论形态化后, 诚信意识便有了特殊重要的内容和形式, 即有了相对独立的意义和作用, 其突出的体现就是对于规范、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行为活动具有特殊重要价值和巨大能动作用。因此, 树立诚信意识并非最终目的, 而切实发挥诚信意识的能动作用, 积极规范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行为活动, 有效促进教师良好人格的形成才是最终目的。

其次, 教师良好人格对于学生形成良好学风具有重要示范作用。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效仿榜样。然而, 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都能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效仿榜样。只有那些真正具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优秀素质, 表现出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 才可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效仿榜样。目前, 一些教师的身教存在很大问题, 如在科研活动中或是为了追求个人名利而剽窃他人成果, 或是为了完成规定任务指标而取巧造假;也有的教师召集学生为他做科研项目, 事先对学生许下诺言, 而项目完成后却不兑现承诺。有人认为, 一些教师的身教靠不住, 言教也大有问题, 即便是教授有的也是如此。尽管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 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 但由于有的教授只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 不把教育部的话当真, 教学越来越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鸡肋。有的教授随便缺课、请研究生代课;即使上课, 也信口侃山, 随意对付。如此问题严重的教风状态, 必然会对学生的学风产生恶劣影响。这一恶劣影响, 不仅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方式造成极大危害, 而且会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产生极大危害。当然, 造成学生不良学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而一些教师缺乏诚实守信的良好人格, 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 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塑造教师的良好人格, 充分发挥教师良好人格对于学生形成良好学风的重要示范作用。如果学生在教师良好教风的示范作用下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不仅教师的良好人格得到认可, 而且学生的良好人格也得以展现, 教书育人才会取得越来越大的良好成效。

其三, 教师良好人格对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由于教师职业是社会中一种具有特殊重要作用的职业, 因而教师是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社会群体。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 教师的言行既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也是社会其他群体效仿的榜样之一。因此, 教师良好人格对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首先, 教师的良好人格具有社会认同性。从人格的社会层面上看, 社会是由不同类型的人所构成的, 构成社会的人具有多样性, 因而人格也具有其多面性, 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就教师来看, 一个具有良好人格的教师, 一定是能够融入社会并被社会所赞同的人。如果教师脱离社会、厌恶社会, 或只向社会索取而不讲社会贡献, 那么, 其良好人格就没有生发的现实基础。其二, 教师的良好人格具有一定先进性。教师不仅仅是在相对特殊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更是一个相对优秀的社会群体。因此, 教师的做人标准应当具有更高的规范要求。所以, 教师的人格必须表现出一定的先进性, 才能充分展示其良好形象。其三, 教师的良好人格具有示范带动性。由于教师被人们认为是较优秀的社会群体, 其良好人格具有社会认同性和先进性的属性, 因此, 教师的良好人格对其他社会成员便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性。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孔子、孟子、蔡元培等著名教育家,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高尚人格, 无不为教师提供了人格提升的榜样。当然, 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优秀和先进者也有值得教师学习的积极东西, 因此, 教师良好人格的体现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先进的过程。其四, 教师的良好人格具有群体整合性。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更为便捷, 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而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互相砥砺而又相对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情状, 十分有利于教师产生共同的心理活动趋向, 营造教师努力向上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 形成带有共性的积极的精神品质和人生价值观, 因而使得教师的良好人格表现出群体整合性的特征, 从而对于促进社会形成良好风尚而发挥积极的群体效应。

参考文献

[1]查有梁.给教师的20把钥匙[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68.

教师人格的塑造 篇9

人格, 也称个性, 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它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 即个体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敢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和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交往水平等优良的人格特征。

一、结合知识教学, 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有位教育家说得好:“以人格培养人格是最简单, 最明了,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双师型”教师正是这个教育方法的典型代表。他们用健康的、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 以科学的理论、实践的操作引导学生, 以自己高尚的灵魂和言行感染、影响学生。只有具备了“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 满腔热血育英才, 才能对学生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 并拥有持续的影响力。

而“双师型”语文教师在塑造建全人格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 语文学习可以长期一贯地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 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课本所选的内容包括社会各个方面, 有充足的教育素材加以利用。再次, 写作训练可以使对理想人格的认识和体验得到逐步的加深。

在教学中, 结合一些课文的教学, 激发全心全意的道德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 学习《秋水》一课, 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 启发学生应该正视自身的渺小与不足, 不断扩展自己的眼界与学识。学习《正气歌》, 则是教育学生品质正直、蓄养浩然正气的绝好材料, 通过学习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习文天祥身处逆境, 不屈不挠的精神, 学习文天祥为人忠正, 为国忘我的民族精神;学习《命若琴弦》, 则是教育学生要敢于同逆境相抗争, 启发学生不甘为命运所拨弄的好文章。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 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他们。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引导学生塑造优良人格

“双师型”教师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 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 结合有关的模型、实物和挂图等,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 同时“双师型”教师本身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 能通过现场演示及实际操作,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 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能将理论知识与教具紧密结合, 在车间实习中的体会又能及时得到理论印证,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随时得到教师的指导,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步提高。

例如:在学习《都江堰》时,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把都江堰如何灌溉、如何分洪展示出来。都江堰有三大部分: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鱼嘴分水, 利用岷江转弯之势将岷江水引入内江灌溉良田, 宝瓶口控水, 如一扇大门将需要的水放入, 再将多余的水从前面的飞沙堰排出。飞沙堰不但排水, 更重要的是飞砂。岷江洪水向来挟带大量砂石, 飞沙堰的高低很重要, 横向水流甚至可以驱使数千斤的巨石从飞沙堰上飞过去进入外江。如此都江堰才能在旱时引水入成都平原, 洪水时将砂石洪浪从飞沙堰上倾泄出去, 拒之天府之国门外。这些内容如果只用语言讲述, 学生很难理解, 但通过多媒体展示, 学生很快了解了这座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李冰不愧是我国古代出色的水利工程专家, 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品质。

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

师生关系紧张无疑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影响他们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发展。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 创造和谐﹑有感情的教学氛围, 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 在渗透上下功夫,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民主的﹑有感情的教学氛围

民主化的教学氛围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沃土, 失去了这个条件, 学生个性的发展就会受到束缚, 只有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 才能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 大胆的发言﹑自由的讨论, 想己之所想, 说己之想说, 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引起共鸣, 达到提高人格水平的目的。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把微笑带入课堂, 把快乐带给学生, 树立“以情感人, 以情服人, 以情育人”的教学观念。

2、找准切入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对于作品和社会中的人和事, 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评价别人和被人评价的机会。找准切入点, 也就是找到语文教学与人格教育的最佳契合点, 只有找到这个点, 渗透才能顺利实现。例如, 在教学《项链》时, 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玛蒂尔德身上存在的人性的弱点与人格缺陷, 我把切入点放在对这一人物的分析﹑评价上, 组织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在讨论中, 学生认识到了什么才是健全的人格, 并能结合自己存在的问题, 取长补短, 不仅掌握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而且使学生真正的进入了角色, 从而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而且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人格教育。

摘要:作为未来新时代的有用人才, 不仅要拥有全面的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要拥有健全的人格。而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方面, 双师型教师有其独特的优势。

教师人格的塑造 篇10

人一生的成长要受到三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每一种教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学校教育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 所以有责任心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在良好的学校教育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 因为, 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任何规章制度, 任何人为的机关, 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 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品德、治学态度、气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当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一文中, 作者指出, 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是对学生无形而最有力的教育。

二、教师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也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人格是以人的素质为基础, 通过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

教育学生是一个过程。不论教师自觉或不自觉, 都会对学生起作用, 产生影响。言教重要, 身教更重要。《论语·子路》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因此, 教师修炼自身素养, 完善自身人格极为重要。教师人格完美, 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力。教师人格是内在的, 但内在的人格光辉总会向外显露出来, 产生非凡的魅力。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人格魅力是教学提高的活的动力和源泉。

三、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人格魅力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与时俱进、言行得体、专业精深, 要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 高尚的师德。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学岗位, 对教学有热情, 对学生要有耐心和热心。有强烈的责任心, 抱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讲授每一堂课, 认真对待每一项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教书, 而且要“育人”。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有用之人的使命, 因此教导学生成为社会所认可的有用之人也是教师的重任。

教师要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必须为人师表。因此, 只有教师言传身教, 学生才能敬其师, 信其道。美国语言学家Douglas Brown说:“情感因素决定第二语言学习的成败。”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带有情绪倾向, 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产生情感效应, 学生从情感上就愿意学习, 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此, 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交朋友, 融入到学生活动中,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在教育工作中,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注重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关系, 平易近人, 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鼓励学生刻苦学习, 勇于创新, 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对学生应该公正公平, 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学生, 尤其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 注意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微小的进步, 给予鼓励,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作为学生成长的导师, 在生活中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教师要宽容, 以宽阔的胸怀对待学生的错误及问题。

2. 学识渊博, 思维敏捷。

教师要有教书育人的真本领, 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活到老, 学到老”, 现在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 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 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更新观念, 吸取新知识, 研究新问题, 努力跟踪本学科的理论前沿, 并且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学而不厌, 有丰富的智力生活, 向他人学习, 学习先进的教学成果和经验。教师要独立思考, 追求真知, 力求业务精湛。“教过”不等于“教会”, 每个教师都能做到“教过”, 而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使学生真正受益, 苦练基本功, 研究学生, 因材施教, 独立思考, 善于发现。养成思考、探索、研究的习惯, 学生看问题就能深入底层, 有创见卓识、能力。

3. 言行得体。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每个人一生当中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角色有着相应的期望, 只有我们达到了这个期望才能充当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教师也不例外, 在课堂上, 在学生面前, 教师就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要合乎规范, 穿着打扮要端庄大方;恰当使用课堂用语, 尽可能地把复杂的知识明了化, 简单化, 讲解要准确;对课堂的操纵应该适度, 呆板枯燥的课堂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教师就要使用灵活的方法吸引学生。课堂上恰当的幽默已经是大家认可的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 教师应该学会“幽默”。教师能否巧妙地处理课堂活动中的突发情况也是对教师本人示范素质和思维及能力等方面的检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艺术, 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科学, 有示范性, 要力求准确、到位, 不能含糊不清, 更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正所谓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破的、一语激情。优美、科学的语言能给学生丰富的营养、智慧的启迪。当然, 人无完人, 教师也会犯错误, 应该勇敢面对, 大胆承认自己的错误, 并作自我批评, 但是要尽量避免知识性错误。

4. 专业精湛。

传授知识是教师最起码的任务, 所以教师要对本专业、本学科的知识熟练精通。专业知识扎实, 师范素质过硬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比如, 英语教师就应该语音标准, 口语流利准确, 对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有足够的了解, 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时刻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和信息, 把这些最新的信息融入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既然为人师, 知识渊博是必备的素质, 在渊博的基础之上必须有个前提, 那就是“活”。有的教师学识渊博, 可登上讲台却讲不出;有的登上讲台滔滔不绝, 可学生昏昏欲睡;有的照本宣科, 十分卖力, 可不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就是这部分教师的知识老化, 与现实相脱节, 即缺乏“灵活性”。反之, 如果这部分教师能很好地与当前形势联系, 注意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现今的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不能仅仅只会讲课, 还应该在教学或教育理论上有一定的研究和思考, 特别是高校教师。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 科研水平现已经成为衡量教师的标准之一, 教育科研就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 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思考和反思教学过程, 善于总结先进的理论及方法, 并把它们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四、结语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要使教学效果良好, 做一名称职的教师, 就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在师德、知识、才能、专业水平等方面不断努力, 有爱心, 有热情, 有能力, 有方法。教师的人格不是本来就具有的, 需要教师自身点滴地积累。教师平时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正确的思想观念, 良好的心态, 乐观的生活态度,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不断地学习提高, 善于归纳总结, 紧跟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荣德.教师的人格魅力[M].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1.

[2]王杰.论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

[3]吴丽萍.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J].中等职业教育, 2005.

优美而深邃,人格的塑造 篇11

这其中,茨威格的书让你深刻地理解狭隘的民族主义会给人类带来何其可怕的灾难;奥威尔的书准确地预测了极权主义对人类生活的全面管制;福柯的书让你看到一个离经叛道者的不羁灵魂;夏瑜的书让你体悟处于黑暗地下的矿工的精神求索;库菲的书从亲历者的角度讲述阿富汗的一切。法拉奇的书告诉你,什么样的男人值得去爱。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作者:(奥)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舒昌善 孙龙生 刘春华 戴奎生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作品完成距茨威格1944年于巴西自尽仅隔两年,它是茨威格“出于绝望”而写作的历史,记叙了这位蜚声国际、经久不衰的作家一生所经历的时代跌宕和精神痛苦。在茨威格看来,以往历史有节制地分配给不同世代的不幸——饥馑、杀戮、战争、流亡,都在他的一生中纷至沓来,从自在逍遥的战前生活,到满目疮痍的战后复苏,从繁荣期充分的个人自由,到战争中最大的不自由。几十年的家国动荡,使他青年时所亲历的、繁荣和平的艺术之国所具有的富庶和生机消耗殆尽。如同背负着民族苦难的犹太人先祖一样,他为自己民族在二次大战中的不幸哀号,这个失落了故土的族群,一代代四处漂泊,唯一的愿望就是不再流浪,在和平安稳的土地上生息,然而,即使这样简单的要求,也在一次次的迫害和驱逐中化为乌有。

没有故乡的犹太人在与世界各地的其他族群融汇的过程中,滋养了一种超越国家意识的世界主义情怀,他们看到国界事实上成为阻隔不同民族交流的铁丝网,在这道屏障之外,仇恨和误解在不断滋生,民族主义的狭隘视野成为战争和暴虐的温床,它培植着种种的不信任,而使各民族的彼此善待举步维艰。在目睹整个欧洲愚蠢放纵着希特勒的野心,从而遭受空前劫难的过程中,茨威格看到了个人权利和种族平等前所未有的沦陷。不愿忍受自己一生对于人性和欧洲精神统一的热望落空,茨威格选择主动终结生命,与战争的炼狱作别。

《一九八四》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

译者:董乐山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奥威尔在1948年写作《一九八四》之前是一个贫病交加、没有多大名气的作家,《一九八四》虽在他患肺病去世前出版,但它随后引起的轰动已经不能为这位作家所知了。对奥威尔的一种习惯误解以为,《一九八四》是一本反苏的作品,实际上,他是一位反对极权主义的社会主义者,在他看来,只有彻底清算了极权主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胜利。

奥威尔出生于英国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供职于印度的英国殖民地政府的下级官员,无力供养儿子回国进贵族子弟学校读书。奥威尔靠成绩优异,才免费进入了一所二流寄宿学校,随后,又因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进入伊顿公学。然而他在那里既遭受校长的歧视,又与贵族子弟格格不入。毕业后,他一无上层关系,二无家庭经济支援,上不起大学,只好远走缅甸,为帝国警察效力。这些经历给予他的贫困体验和失败感,在奥威尔心中滋生了强烈的对权威的憎恨。

奥威尔写作《一九八四》的灵感来自他参加西班牙内战以及与各种变种的社会主义者的接触,当时,他目睹真话被封杀,真相经过严密的改写程序之后,在世界上销声匿迹了。

奥威尔对极权主义的揭露,向世人敲响警钟,让人们看到它的危害性。为了表达这种可怕前景的迫在眉睫,他把“四八”颠倒成了“八四”就有了《一九八四》这个书名。

《福柯的生死爱欲》

作者:(美)詹姆斯?米勒

译者:高毅

出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1984年6月25日,被视为法国国宝的福柯与世长辞,当时,他几乎是天下最闻名的知识分子。

福柯1960年代以《疯癫与文明》成名,该书中,它针对不同社会对待疯子的方式,指出现代社会那些看似人道的手段实际上是阴险狡诈的社会管制新形式。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分析了现代监狱,他狂放不羁的观点震动了人们:监狱制度注入了更多善意、更多尊重、更多人道,实际上是个圈套:正因为它成功柔化了体罚的外观,使其变得不再严酷,现代监狱才体现了一种谦和的、基本上无痛苦的强制,而这正是现代世界最典型的强制。

福柯的声望在他死后一直呈上升趋势,用一位专家的话来说,现在他在学术界拥有一种几乎无人可以匹敌的地位。研究精神病学、犯罪和惩罚、性生活和家庭的历史学家,如不参考他的著作简直寸步难行。

《黑暗的声音》

作者:夏瑜

出版:新星出版社

前南周记者、现在身为职业作家的夏瑜,所有的作品都无法绕开那段矿工的记忆。也许那已是20多年前的往事,但它不断在他的心灵深处浮现、翻滚、发酵和淬炼,成为永远无法抹去的创痛和症结。那段记忆炙烤和塑造着他,使他的精神生活总是负重前行。

人的一生中,反复咀嚼的往往只是那几个碎片,然而它们却构成了生命的骨架和基调。有些岁月平静无澜,有些岁月却刻骨铭心;有些岁月了无痕迹,有些岁月却足以脱胎换骨。

夏瑜的每本书都情不自禁地追溯过去的困苦和绝望,而每一次的追述又各自不同。对他来说,写作是正视过往和自我的必由之途,也是赋予自我生命以价值和尊严的合理选择。写作被用以对抗虚无、落寂和罪恶感,同时,对一个不适应社交之芜杂的人来说,写作是不必会面的大胆敞开,它使人获得直面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勇猛和力量。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

作者:(阿富汗)法齐亚?库菲

译者:章忠建

出版:中信出版社

法齐亚?库菲出生于阿富汗的一个政治世家,3岁时在政府工作的父亲被反苏的游击队所杀,此后颠沛流离,历经游击队统治和塔利班统治时期,最终在美国击退塔利班后竞选成为国会女议员和副议长。

法齐亚给女儿的信件,既是出于担忧自己作为阿富汗极少数的女政治家可能面临的杀身之祸而预先写下的遗书,也是她个人的自传。这个在战乱中长大的女子,九死一生,历经丧父、兄长被杀、母亲去世、丈夫病死等厄运而意志弥坚。她继承了父亲的政治家血脉,立志要为国家的民主自由、女性的权利、教育的普及而奋斗。

在法齐亚看来,9?11之后,美国军队进入阿富汗,驱逐了塔利班,将阿富汗从残酷、愚昧的塔利班“中世纪”统治下解救了出来。然后,美国军队的撤出,给阿富汗留下了隐忧,塔利班的势力并未彻底清除,阿富汗依旧面临着国内势力内讧和塔利班回潮的威胁。她认为,美国的撤军是置阿富汗人福祉于不顾,必然给这个国家留下诸多后遗症。

在一个女性地位低下的国家,法齐亚是在开明的母亲的支持下读完高中的少数受过良好教育的幸运的女性,而她那只与她共度了4年短暂婚姻生活、最终死于在牢狱中染上的肺结核的丈夫,则给予她超脱世俗眼光的支持与爱。丈夫去世后,她将所有的精力倾注于抚养女儿和政治事业。就任议员之后,她多次险遭炸弹刺杀。她在性别歧视、政治敌视的腥风血雨中铤而走险,随时准备像曾担任国会议员的父亲那样死去。她那永不妥协的气度震撼人心。

《男人》

作者:(意)奥里娅娜?法拉奇

译者:毛喻原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这是一本以法拉奇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希腊英雄阿莱克斯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如法拉奇在书中所说:“这是一个单打独斗、孤身搏击、遭迫害、受欺凌、不被人们理解的英雄的故事。”

书的主人公阿莱克斯是一个失败的男人,他因刺杀希腊军政府首脑失败被捕,并经受了6年酷刑,出狱后一度在希腊家喻户晓。他在接受采访时,与比他大7岁的法拉奇一见钟情,且以异乎寻常的激情,获得了后者的挚爱。

从出狱到被暗杀的3年中,阿莱克斯极其痛苦,作为一个执着地与独裁政府作对、将揭露政治的丑恶作为终身目标的人,阿莱克斯孤军奋战。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阿莱克斯一直将精力投注在揭露独裁政府之后的“民主政府”的虚伪性,他多方面搜集情报以证实现任政府不过是独裁政府的另一个面具而已,两者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掌握的揭露高级官员不堪历史的资料最终使他直接遭受了人为车祸的杀害。

阿莱克斯有永不妥协、殊死抗争的品性。法拉奇常常面临这样的诘问:既然每一次的革命,诞生的都是一个帝国,都是以一种新的滥用权力代替一种旧的滥用权力;既然总是有一种特权代替另一种特权,只不过更完善而已,那么,你为什么要受苦受难,还要坚持斗争?阿莱克斯回答:“如果一个男人是一个男子汉,而不是羊群中的一只绵羊,那你就有一种要去搏斗的求生本能,即使你知道他的搏斗是徒劳的,即使你明白他将以失败告终,也在所不惜。”

教师人格的塑造 篇12

一、专家疏导, 活动减压

我园成立了心理工作室, 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国家心理咨询师担当工作室心理辅导教师, 开展心理咨询、矫治服务, 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案疏导;开设了心理健康讲坛, 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讲座, 为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把脉, 指导教师进行心理的自我维护;我们把舞蹈房、图书室、多功能室开辟成心理减压室, 让教师在业余时间来跳舞、打球、下棋、读书, 丰富各自的兴趣爱好, 消除工作、生活中产生的烦恼;幼儿园还定期组织卡拉OK、交谊舞、打扑克、养生美容经验交流等休闲娱乐活动, 缓解教师们的精神压力。通过一系列活动, 教师们的心情舒畅了, 情绪稳定了, 心态阳光了, 青春的容颜和童心母爱又回到了她们的身上。同时, 教师们还懂得了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和情绪, 提升了工作效率。

二、班子感召, 影响带动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让教师拥有阳光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 园长首先要积极地塑造自我、完善人格, 成为热爱生活、情绪饱满、充满激情、笑对压力的人。园长心理健康了, 人格健全了, 对教师的心灵就会产生感召力。

我园一直注重领导班子自身的人格修炼和心理健康, 倡导“修炼素养, 塑造健全阳光的人格魅力”。在领导班子建设上, 我们提出了“六个态度”的目标:一是人格有硬度, 做到坦诚做人、严以律己、爱岗敬业、率先垂范;二是思想有高度, 做到理想坚定、理念前瞻、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三是形象有亮度, 做到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情绪饱满、精神振奋;四是心态有光度, 做到人际和谐、心胸开阔、诚实守信、乐观豁达;五是待人有宽度, 做到善于倾听、广开言路、民主决策、包容汇通;六是专业有厚度, 做到学识广博、业务精湛、善于实践、勤于反思。领导班子努力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热情开朗的阳光心态、创先争优的工作热情和厚德载物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带动着每一位教职员工, 全园因此呈现出和谐奋进的环境氛围。

三、宽容理解, 引导激励

教师团队中汇聚了不同性格和气质的人, 有的教师直率热情、不怕困难, 但做事浮躁, 缺乏自制力;有的教师多愁善感、沉默寡言, 但做事谨慎踏实。作为园长, 应当有容人之短的雅量, 以宽容的心态善待每一个员工, 同时更要有用人之长的见识, 善于发现并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让性格各异的人能够组成一个和而不同的团队。我们仔细分析了每位教师的性格特点, 尽量把性格不同的教师安排在一个班级, 做到共生互补。同时, 我们还注重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教师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如每周五的业务学习, 专门安排5分钟~10分钟时间集中分享价值观积极向上的美文;团支部、工会经常组织开展展示团队精神的心理拓展游戏;在幼儿园论坛“阳光驿站”栏目里提供“好书美文推荐”平台, 供教师选择阅读, 并召开座谈会交流阅读体会;开展“我班的家长工作”“夸夸我的配班”等专题演讲活动, 提升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增强她们的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对工作中出现的消极现象, 园领导主动、及时与教师交流, 做好疏导工作;对因家庭、生活等原因而引发的一些心理问题, 园领导从不视而不见, 简单处理, 而是弄清原委, 给予精神慰藉, 尽力抚平教师的心理伤痕, 让教师感受到来自幼儿园的关心和温馨。

上一篇:生产决策系统下一篇:加强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