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人格素养的作用

2024-10-01

教师的人格素养的作用(共12篇)

教师的人格素养的作用 篇1

语文教育与语文教师息息相关, 语文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自我发展。换句话说, 即语文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养。高中语文课改的具体实施主要依靠语文教师, 因此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 是成功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保障,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基本前提, 也是教师适应新课改、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只有切实提高素养, 才能真正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使语文教学真正有效实施。

教师素养中人格是首要的。人格既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 又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熏陶的。语文这门学科强调“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 语文教师要真正把教学中的人文思想和理念传授给学生, 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素养。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有积极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 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因势利导, 通过榜样力量感染学生, 使学生自觉意识到, 并按照教师所体现的道德规范校正或约束自己的行为。反之, 则会使学生的心灵或人格受到伤害。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一定历史时期内, 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具备的品德、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特质。这种特质并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 而是动态的, 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变化,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由此可见, 可以将语文教师素养看做一种稳定的品质, 且独属于语文教师的建立于先天基础上, 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 是一种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能够完成语文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质有机结合的能力。我认为教师要守住平常心, 做好本职工作, 不受各种各样利益的诱惑。

有哲人认为: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看出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 都表现出一种含而不露、丰富深刻而又凝集着平常情怀的灵性境界, 大概就是哲人所说的第三重境界。正是这种坐云端笑看人生的境界, 才使得我们生活得豁达、洒脱与豪迈。

人生最不容易、最快乐的就是守住平常心, 把最简单的、最平凡的事做好。的确, 找准自己的生活位置, 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中, 把平凡的工作看做宏大的世界, 眼睛向内, 脚踏实地, 这样就会越干越轻松, 越干越快乐, 在干中提高素质, 在干中完善自我。相反, 如果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干的是手脚活, 却傻乎乎地思考首脑的待遇, 编制虚幻的精神罗网, 在心理上虐待、摧残自己, 那么最终吃亏的、痛苦的只有自己。这就好比孩子和母亲的关系, 尽管孩子的长相令人不满意, 眼睛是白多黑少, 鼻子是向左倾斜, 嘴巴也没长到位置上, 但对母亲来说, 只能全身心地爱他, 让孩子在母爱中享受人生, 让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体味快乐。反之, 如果母亲每天拿别人的孩子做比较, 看看人家的孩子, 眼睛是眼睛, 鼻子是鼻子, 再看看自己的孩子, 心里就来气, 然后左一个巴掌, 右一个巴掌, 这样最终受伤的仅仅是孩子吗? 我们不要总埋怨环境, 而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正视生活中的挫折、挑战、困难, 并充满激情地战胜它们。

其实, 适合自己脚的鞋才是最漂亮的鞋。只要自己感到舒畅, 那么什么位置都可以。你是一块砖, 在支撑高楼大厦中贡献着一块砖的力量;你是一片瓦, 在遮挡风雨中发挥着一片瓦的作用。正是因为无数的砖瓦, 才有高楼大厦的雄伟壮观。所以, 不要在乎权的大小、位的高低、财的多少, 社会是由无数个你、我、他组成的, 只要每一个人在各自的位置一心一意、无私忘我地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发挥属于自己的作用, 社会就会绚丽多彩;每一个人就会把事业干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快快乐乐。因此, 我们不要总抬头看天边绚烂的云霞, 要用心感受生活, 蓦然回首, 幸福已铺满来时路。抓住现在的、抓住身边的, 其实, 幸福离我们并不遥远。

有的人常常生活在梦想之中, 眼高手低, 怨天尤人, 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脚往哪里迈, 大事做不来, 小事又不肯做, 心浮气躁, 在无谓的自我折磨中浪费美好的时光。我们应赶快放下求不得之苦, 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苦乐观, 从思想意识深处找准自己的位置。要在分分毫毫、点点滴滴中充实自己, 在分分毫毫、点点滴滴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在做中改变观念, 在忙中摒弃妄想, 那么灵魂将不再流浪, 心灵不再漂泊, 就会用平平和和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高效率快节奏地做实实在在的事。

如果不能成为山顶的巨松, 那就做棵山谷里的小树, 如果做不了山谷里的小树, 那就做溪边默默无闻的小草, 扎根土壤, 珍爱自己生存的每个阶段, 好好享受生活。

总之,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师的人格魅力,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和心理素养有积极的影响, 效果显著。它们会感染学生, 启发学生, 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人格, 并让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 不要仅囿于语文课堂教学, 更应该贯穿学生生活的始终, 真正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师的人格素养的作用 篇2

阜阳电大2011届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朱洪静

不言而喻,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当的动作轻则伤害到幼儿的身体,重则伤害到幼儿的身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你可以不“传道、授业、解惑”,但一定不能口无遮拦的指责谩骂;你可以做一名袖手旁观的看客,但决不能动粗打孩子,他的父母都无权利打骂孩子,何况作为教育者的我们?

综观国内外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儿童心理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儿童是否接受教育的关键,他直接影响到儿童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外部动机,甚至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因为儿童身心发展并不完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不强,所以强化外界的刺激,对激起他的求知欲望尤为重要。而外界的强化刺激,一方面来自家庭和社区,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一方面来自于学校,来自与教师的影响。因为教师是维护儿童身体健康的保健师,是开启儿童智力之窗的建筑师,是塑造儿童美好心灵的工程师,是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美容师,是儿童的第二位家长,是儿童的第二依靠人,保护者。所以幼儿教师一定的职业素养是担负起教育幼儿的神圣使命的前提,幼儿教师的健全人格是教育幼儿的关键。【3】 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来谈幼儿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儿童有认知发展的需要,许多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童年期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教师是开启幼儿智力之窗的建筑师,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4-7岁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时期的直觉思维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食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这就决定了他们学习的内部动机不强,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创造性、独立性不强,要满足和强化这种认知需要,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和途径来完成、实现,幼儿教师必须给予帮助和指导,促使幼儿勤于思考,积极反应,主动学习。

而入园儿童都已经能感性或理性地分辨出哪个是“好”老师,哪个是“坏”老师。对其喜欢的教师,儿童愿意听从他的教导,能够以轻松的心情接受知识,进而无形中建构知识体系,对教师给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反之,儿童很难集中心思,愉快接受,甚至害怕、讨厌去那个幼儿园上学。我的大学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她把她的聪明可爱的孩子送到一所私立幼儿园,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孩子无论如何都不愿去那所幼儿园,没办法只好把他转入另一所幼儿园,进入这所幼儿园,他每天都是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但是,每次经过那所私立幼儿园时,他总会愤愤地说:“坏学校,坏老师!坏学校,坏老师!”不要说童言无忌,孩子已能分辨出好与坏了!好的老师,他会“亲其师,信其道”不好的老师,他会尽力排斥,更别说要他“信其道”了!

夸美纽斯就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他认为学校工作的成功有赖于教师,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学习的潜力,只要教师肯尽力,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造就。“教育人类是艺术中的艺术”所以他要求教师掌握这种教育人类的艺术。

(二)、幼儿园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 情感教育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引起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当代情感教育理论指出:“情感是个体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的适应机制,认识发生的动力机制,行为选择的评价机制,生命的享用机制。”【4】可见情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有着其他心理素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证明:情绪、情感是早期儿童社会性行为反映的一种原始动机系统,具有一定的自然先天性,“它的先天预成的性质决定了它比语言出现的更早,并更早地起作用。”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基本的信任感产生在乳儿期,自主感产生在婴儿期,自动感产生在学前期,如果失去在特定时期对某种情感的培养,孩子的情感就不易得到良好发展。另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对未来一代来讲,即将面临更为激烈,更需合作,更具挑战性的竞争社会,因而从早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就更显其重要。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要萌发幼儿健康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目前众多幼儿园已把情感教育列入课程之中,落实于活动之中。但是情感是个体的内心体验,情感的形成和发展除了要发挥认知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情绪体验的积累,尤其是幼小年龄的儿童,更应该重视情感的引发和体验的积累。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健康情感的形成。

儿童的情绪世界丰富多彩,有着广泛的反应范围,从只会哭和笑到种种高级社会情感的产生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程,每一发展阶段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长期情绪低落或者受到情绪障碍会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环境。我们应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使之健康成长,顺利适应社会的要求,因为良好的情绪还是“个体适应现代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社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5】优秀幼儿教师的形象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往往会激起儿童情感上强烈的共鸣,儿童会从自己的情绪低谷中走出来,观察模仿他们喜爱的教师的情绪情感。为了和榜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儿童会主动培养自己较高级的社会情感如道德感、审美感等,会按照吸引他们的教师(榜样)身上的品质或行为来要求自己,激励自己。见到老师伤心,他们会很悲伤;见到老师微笑,他们会很开心;见到老师生气,他们会为自己做的错事感到愧疚;见到老师高兴,他们会为自己助人为乐的行为感到自豪。

优秀的教师会把儿童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来尊重。她会蹲下来与孩子交流!不要小看这个“蹲”的动作,它折射出一种平等的教育理念(这是教育的一大成功,良好的开端);反映了一个教师的素质;体现了一种丰富的情感世界;传递给幼儿一个积极的信息;老师是喜欢我的,是想知道我的想法的,从而愿意倾诉,渴望表达,这是一种良性暗示,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幼儿爱的情感的形成。

(三)、幼儿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儿童意志品质培养的影响

幼儿可塑性很大,童年期是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奠基时期,应从小培养儿童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儿童成人后适应社会。由于遗传因素、所处环境各不相同,有的儿童胆怯懦弱,有的儿童胆大妄为。这就需要教师悉心引导,帮助儿童向好的方面发展。

具有良好人格素养的幼儿教师,容易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威信,“一般来说,教师的威信高,师幼关系融洽,幼儿就容易接受教师的期望的正面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一般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6】说服力较强,他(她)的言行举止、处事态度、意志品质会潜移默化影响儿童,容易塑造健全的人格。

儿童喜欢听他喜欢的教师的教导,为了让他喜欢的老师高兴,他会极力表现出坚强、勇敢的一面。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都会让儿童高兴不已,甚至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给儿童无穷的力量,坚定儿童的决心。

(四)、幼儿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儿童行为举止的影响

根据皮亚杰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入园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时期的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与时期思维有个特点是:自我中心。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7】加之现代大部分儿童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非社会行为,进入幼儿园,这些儿童往往会受到挫折,感到困惑,幼儿园不再是自己为所欲为的场所,不再是自己的天下了!

于是“幼儿把教师的态度、信仰、特征、价值观作为他们自己的参照系。”【8】模仿、辨认教师的行为,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样教师的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成为他们模仿和学习的榜样。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儿童喜欢模仿他们喜爱的人物,倾向于模仿有能力的、热情的、亲切的教师!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这个实验里教师的热情与教养是受实验控制而变化的。在一个儿童游戏集团里,教师是会教育的,友好的;而在另一个游戏集团里,教师是沉默寡言、干巴巴的。两组教师都担任事前设计好的教育儿童同情和助人的课程。课程结束后,观察在自然情景下儿童的助人行为。那些由热情的教师教过的儿童,比那些由冷漠的教师教过的儿童更加乐于助人。教师的热情显然使教师成为更有效的教师,成为同情和助人的榜样。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讯而在于实行,因而在儿童面前为他们提供一个永久的,优良的范例是极为必要的。

教师就像儿童的一面镜子,为儿童树立了榜样。

一方面,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为儿童提供大量交往的机会,使幼儿逐步学会认识自己和同伴,能正确处理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关系,使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行为举止逐渐适应社会化的要求。

发挥教师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 篇3

关键词:教师 人格 力量

人格即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也就是人的内在、外在的品质表现,那麽教师的人格品质表现就是“为人师表”。这句朴素通俗的词语实实在在地道出了教师的行为规范,给教师进行了人格定位,所以人们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象春蚕,似春雨,如蜡烛……这些美好的赞誉之词是对教师人格品质的颂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高尚的代表,神圣的写照.古往今来那些真正为人师者确实用他们的人格力量引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面对新世纪,新时期,新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对象,教师如何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引导学生,真正成为为人师的典范,不辱使命,完成教书育人的责任?

一、热爱知识,追求知识是教师人格力量形成的重要因素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首先自己得有道,授业,授什麽,怎麽授,解惑,用何解,这些就需要教师有大量的知识储存。如果不热爱知识,,不追求知识,不积累知识,在学生面前只是照本宣科,那不能称为传道、授业、解惑,连起码的教书匠都不配。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网络信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时刻都应有面临知识贫匮的危机感。当学生问及什麽是高速公路、何谓数字地球时,而你的储存记忆中还仍只有教课书中的匀速运动,圆周率,对此茫然无所知,在学生面前该是一种怎样的尴尬!当教师的都知道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这虽然成为陈旧的观点,但毕竟说明了教师储存知识的重要性。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你的学科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课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在此书中他讲了一个有33年教龄的历史老师的事例。这位教师上一堂观摩课,课后邻校的一个教师问他: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有极大的感染力。请问您花费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一堂课?这位教师回答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这位老教师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每一天、一辈子都在不断学习、积累,用自己的知识去感染学生,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学生敬佩和爱戴。面对当今的教育形势,教师必须不断储水,不断充电,这就需要做教师的要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掌握知识,钻研知识,运用知识。这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学生,为事业。所以只有热爱知识,追求知识,才能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让学生举一反三,教师首先要举一反十。一位数学教师每给学生讲一道题,他都要准备几种、十几种的解法,当学生问他上课时为什麽不看课本,不看教案,却能讲得那样生动,那样灵活,他说每道题我课前都要做出十种以上的解法。如果没有一种对知识的热爱,没有钻研精神,何以产生这样的效果,何以赢得学生的敬佩?其实作为教师热爱知识,追求知识就是热爱职业,就是敬业。那位用终生的时间备好每一堂课的老教师不就是因为有对知识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吗?因此才产生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的人格力量应当体现在热爱知识,追求知识上。

二、真诚、平等、宽容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具体表现

教师是教育者,不是权威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应是平等的,一个总是高高在上,让学生不敢亲近,自己的一切都正确的教师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敬重感的,只能产生惧怕感,疏远感,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能引起学生的亲切欲,相处欲,这样你的行为思想才能产生影响,发挥教育者的作用。特别是如今我们面对的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受宠,受重视,在学校如果教师总是以权威者的姿态,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他们是不会真心接受你的,是不會与你交心的。另外,做教师的要大度宽容,要保持一颗平常人的心态,你是教师,你是父母,你是普通人,你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幼稚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可塑性极强,要教育他们上进,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光为他们取得成绩而高兴,也容忍他们犯错误。喜欢好学生,更能善待有错误的学生。人虽无过,何况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要宽容地善待有错误的学生。那些因为一时一事触怒了自己而向学生大发“今天有你我不上课”“你不走我走”的“威力”教师,只能在学生心目中威信飘然,形成不了你的人格,更无法产生人格的影响力量。特级教师魏书生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经常叫他们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写一篇说明文……一些教师深深的体会到,与自己感情最深的学生常常是那些在学校被称为差生的学生,因为你在他身上花费的时间比优生要多,你对他或她倾注的心血多,待他懂事理,明是非之后,自然会记住你为他做的一切。你的宽容能为他们提供改变自己的机会。我们有些教师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经常是一语定位,诸如“朽木”“不可救要”等及伤学生自尊的词语。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在平日里给学生判作业时,对错误的内容从来不用X,都是用 ,他告诉学生,你们的任何错误都是可以改掉的,我的这个斜竖是在期待改错。当学生改正了错误的作业之后,再提上一笔就是一个完整的对勾。他的学生在回忆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时非常感激老师给了他们改错的机会,他说在我们的作业本上没有改不掉的ⅹ,我们总是在老师的期望中不断改错,不断进步。这位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宽容地善待学生的错误,不仅是方法问题,也是教师的个人修养问题,人格问题。

三、淡泊名利是教师人格的真正内涵

一个教师如果能做到热爱学习,热爱知识,一定能做到热爱工作,热爱事业,对工作对事业产生极大兴趣时,也就不再有名利观了。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让人想到“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听起来似乎有些伤感、悲凉,其实不然,这正是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精神的具体写照。有一篇文章题目叫《钓胜于鱼》文中赞赏的那些欣赏钓而不计较是否有鱼,不计较名利的精神品质,因为,工作奋斗的过程比结果更美丽。教师的工作是从事未来的工作,与名利无缘。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面对效益挂勾,面对个人利益的驱使,更应耐得住清贫,守得住清贫。如果为了多上一节课去讨论经济价值,为了八小时以外的付出而挖空心思,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较尽脑汁,就不可能形成你的教师人格,而且有损于人格。一名小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到:“老师听说妈妈在一家皮货店里帮人卖皮衣,就让给他买一件,而且要便宜的,妈妈很为难,但为了我又不能不办,于是用自己的钱满足了老师,可是,这个月我们全家没有吃上一顿肉,妈妈答应为我买的东西也没能实现,我恨他,一见到他我就会想起这事,我真的恨他……”这样的老师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点私欲而不想不顾学生,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样的老师怎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古至今,世人似乎早已读懂了教师的清贫,正是这清贫形成了教师的人格力量,因为在这清贫中有崇高,在清贫中有伟大,在这清贫中培养着未来,孕育着富有。面对市场经济,面对经济效益的诱惑,能否耐得住清贫,守得住清贫,确实是对教师人格的考验,所以说淡泊名利是教师人格的真正内涵。

总之,教师的敬业爱生,严谨治学,真诚热情、包容平等,必然是学生追求敬仰的楷模,因此教师要用高雅的气质影响学生,美好的形象感染学生。既然选定了教师的职业,就要形成自己的教师人格,为了学生,应该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自己的真诚和执着去影响学生,发挥教师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

论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篇4

一、政治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

在人格因素中, 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 它表示在政治教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中。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青年人的心灵, 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政治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 为学生树立榜样,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要知行统一。例如, 教师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自己却不求上进,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 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 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讲大公无私, 自己却为了一点“回扣”强行向学生推销并无多大价值的复习资料, 等等, 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 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可见, 只有教师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学生才会有法可效。因此, 一位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讲“政治”,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糊涂、不迷航, 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自己的理解、认知、体验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 绝不能照本宣科, 人云亦云;必须为人正直、正派, 树立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 面对喧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 守住一片宁静, 不被世俗尘埃所染, 不为金钱物欲所动, 两袖清风。

二、政治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我国近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闻之未闻、业之未精, 有惑而不能解, 则非师矣。”政治教师不仅是学生政治上的指路人, 而且是马列主义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新知识、新技术频繁出现, 新信息、新观念迅速传播。政治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 认真钻研业务,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 孜孜不倦, 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 努力做到学识渊博, 业务精良, 既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 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 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 旁征博引, 成竹在胸, 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 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三、政治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因此,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 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 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在政治课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 就等于抽掉了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和伴随而发的语言, 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 而且能增强说理性, 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政治教师发自内心地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 感染学生, 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 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四、政治教师要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

当前, 在“政治课难教, 政治教师难当”的情况下, 政治教师需要具有执著的敬业、乐业精神。政治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 具有乐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 兢兢业业, 不图名利。特级教师郄禄和曾说:“一个教师要解决三种能力问题即动力、能力、精力。缺乏动力不想干, 缺乏能力不会干, 缺乏精力不能干。三者之中首要的是动力问题, 而动力则来自于对教育的事业心。”可见, 政治教师增强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 才会处理好苦与乐、贡献与报酬的关系, 从而甘心为教育事业献身, 受到学生的尊重, 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综上所述, 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将对学生性格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政治教师要做到“两要”、“两不要”: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教学水平, 在课堂内外以其崇高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不要单靠口头说教;要尊重热爱、理解学生, 与学生建立深厚情感, 不要靠大棒来维持教师尊严。只有这样, 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在教学中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摘要: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将对学生的性格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 政治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教学水平, 在课堂内外以其崇高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不要单靠口头说教;要尊重、热爱、理解学生, 与学生建立深厚情感, 不要靠大棒来维持教师尊严。只有这样, 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在教学中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教师的人格素养的作用 篇5

李 君 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人才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然而,教师能否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也就是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教师应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作别人的榜样。

教学工作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呢?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就对学生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敬佩、依赖、亲切感,教育效果就好。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呢?

1、优秀的品格可使学生产生敬佩感。教师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它反映在教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之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业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优秀的品格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会使学生效仿。所以,教育学生是一个过程,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对学生都起作用,产生影响。不是正面作用,就是负面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能是“零”。例如,做几年班主任,有些学生走路,说话,写字都有班主任的影子,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教师应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故此,教师应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

2、用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情感是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或对别人所持态度的体验,往往以鲜明的、热烈的情绪表现出来。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深处的崇高感情,是教师对学生态度上的和蔼和严肃,行动上的严格要求和细致关心的和谐与统一。“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如果把真挚的师爱运用于教学之中,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从而专心地听讲,真诚地接受,甚至会更加勤奋学习。反之,无视学生的特点,感情上产生对立、反感,那么再好的教学都会产生逆反,会被理解为说教,更谈不上教书育人。为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寻找学生的动情点,采用恰当的手段加以逐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向善,向上的健康情感;对学生要亲切,要以鼓励,扶持,肯定的积极态度,去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相互融合的效果。

3、用渊博的知识魅力使学生产生信服感。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甚至是一股“长流水”。教师丰富的智力生活、知识如长流水,才可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杨帆远航。教师如具有较宽知识面或在某一方面的特长,会使学生产生信服感、敬佩感。这种信服和敬佩感就像一种心理磁铁吸引着学生自觉地接受影响。因为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会使学生感到同他在一起,听他讲课会增见识、解难题,排优虑、长志气,就会专心听他的教诲和接受他所讲的道理。反之,如果一个教师缺乏丰富的知识,甚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吸引和好的教学效果了。

4、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有效地运用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本领的表现,是体现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称职的法码。教学能力包括教学的观察力、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示范能力等;但主要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只有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才能写出好的教案,分析、概括和表达出科学的道理,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一位教学能力强,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反之,文字表达能力差,教案写不好,语言枯燥、干巴、词不达意,逻辑混乱,那么,他有再丰富的知识也等于零,花再大的功夫也没有好的效果。

可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做为教师要想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实践中培养和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1、教师人格的自我塑造。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自己就要自觉地积极地自我塑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学识功底扎实,热爱学生,对学生真诚、公正、民主的人。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教师人格是内在的,但内在的人格光辉总会向外显露出来,产生非凡的魅力。教师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使他客观上成为学生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做为教师,就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思想要求进步,品行高尚;谦虚好学,知识渊博;工作认真,执教严谨;作风正派,秉公办事;平易近人,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为教师就应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做到讲课、讲话都能使学生信服,行为举止让学生佩服,成为学生的榜样。

2、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不仅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在岗位上自学锻炼出来的。教师要有育人的本领, 要独立思考、追求真知,为求业务精湛。须知:“教过”不等于“教会”,每个教师都能做到“教过”而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受益,教师就须好学不倦,苦练基本功,要研究学生,对学生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共性要研究,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教学策略。善于把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不断总结经验,把实践中的成功探索上升为理论,并进行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新的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纵深型、复合型,广博精深是现代教师理想的知识结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扩大知识范围,调整自己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且具有广泛的相邻、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政治课教师首先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的社会主义这三部分的重要理论,对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进行广泛的了解,使其溶入教学中。其次,还应具有一定的辅助知识,如伦理学、美学、法学、语言学、文学等。再次,中等职业学校的政治课教师还应了解,本校所开设的专业课,针对不同专业,把相关的知识融于政治课的教学之中。

4、善于运用情感的纽带。感情和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要做到心理相融,爱是最好的融合剂。中学生富于热情。在家庭,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他们更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尤其想得到教师的爱,哪怕只是一丝微笑、一句话、一种眼神,都会激发他们的信心和求知的力量。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师应做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生理状态,知道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因势利导地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各种矛盾和困惑,正确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疑问;谅解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爱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当前,尤其要研究课堂里怎样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施教之功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为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研究如何创设和谐的学习政治课的情景和气氛。如何激励学生生疑、质疑,并积极开动脑筋解析疑难,如何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平等相待,师生互动,如何重视学生的多元智能;因材施教,发展潜能,等等,其中可探索的内容很多,应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来认识,来反思,就能在德行、才学、识见、能力诸多方面获得提高。

总之,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生命融入事业之中,生命和使命同行,人格就能闪发出耀眼的光辉。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曾长时间思考过这一问题:怎样的教师才算是一个优秀教师?我追寻着前辈、师长的足迹,从他们的身上去寻找答案。在一次次的发现中,我认识到了: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就是优秀老师。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其次,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积善成德。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

再次,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

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上。一方面,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人文修养的高低还决定着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学习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熟练掌握。较高的人文修养有利于教师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使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教师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拥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拥有较高的人文修养的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种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性知识,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方面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教师的影响就能更多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一切领域。

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具体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如下的作用:

一是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心中景仰的道德标高,学生都有“向师”的模仿心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教书育人的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校园教育场”,能促使学生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错误与不足,从而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是激励作用。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无一不是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的。这样的老师能让其尊重、理解、关怀、信任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效应。这样就会牢固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精神父母”高尚而可亲的形象,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鲁迅先生为什么总时时记起仅教过他两年的藤野先生,并对他充满感激之情呢?原因就在于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对鲁迅毫无民族偏见,师德感人,使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崇高伟大。这种崇高而伟大的人格又时时激励着鲁迅以笔为武器,为民族的新生而摇旗呐喊,为祖国的光明而奋斗终生。这一事例极好地说明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深远影响。

三是熏陶作用。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优秀教师能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去积极影响和作用于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让学生能够在不断自我完善中逐步形成健康、完善、崇高的人格品质。长期的教育熏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够不教而教,使学生能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促使学生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

如何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和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形成人格魅力的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只有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塑造出高尚的人格。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看,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还体现在外在言谈举止上。因此教师应选择健康的人格理想作为发展的价值参照系,从点滴入手,自觉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面向21世纪的新型教师。其次要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强化教师人格根基。教师必须不断潜心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提高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知识愈丰富,他个人对知识、科学、生活的态度就愈鲜明,学生就会从他身上看到智慧的光芒,敬佩他们的老师,并且学习他们老师追求知识的精神。再次,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要热爱教育工作,为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自己;要期望适度,步步落实目标,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

浅谈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篇6

一、政治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

在人格因素中,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它表示在政治教师的一切言论的行动中。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政治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例如,教师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讲大公无私,自己却为了一点“回扣”强行向学生推销并无多大价值的复习资料等,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可见,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榜样可效仿。因此,一位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糊涂、不迷航,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必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自己的理解、认知、体验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决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充当传声筒;必须为人正直、正派,树立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面对喧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守住一片宁静,不被世俗尘埃所染,不为金钱物欲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二、政治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我国近代思想家黄宗羲曾经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所以,政治教师不仅仅

是学生政治上的指路人,而且是马列主义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新知识、新技术频繁出现,新信息、新观念迅速传播。政治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使自己的“一桶水”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讲课时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三、政治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政治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政治课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无论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政治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四、政治教师要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

当前,在政治课被认为难教,政治教师难当的情况下,需要政治教师具有执著的敬业、乐业精神。政治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具有乐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不图名利。有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要解决三种能力问题即动力、能力、精力。缺乏动力不想干,缺乏能力不会干,缺乏精力不能干。三者之中首要的是动力问题,而动力则来自于对教育的事业心。”可见,政治教师增强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才会处理好苦与乐,贡献与报酬的关系,从而甘心为教育事业献身,受到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综上所述,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将学生的性格品质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政治教师要做到“两要”、“两不要”,即: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内外以其崇高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不要单靠口头说教;要尊重热爱、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情感不要靠大棒来维持教师尊严。只有这样,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在教学中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谈政治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篇7

4.通过环境保护教学,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环境污染, 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 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为此, 在科学教学中, 通过环境保护教学, 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是每一位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初中科学教材中, 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 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 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 如氧气、酸雨、金属的冶炼、大气层等内容时, 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明白, 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 拓宽视野。如在全球, 臭氧层遭受破坏, 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 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 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 如英国的烟雾事件, 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日本的哮喘病、水俣病等, 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 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遵循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 紧扣教材, 做到有机渗透

心理学告诉我们,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认识和要求。初中学生善于憧憬, 但对腐朽的思想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 (或品质) ”, 或在宣讲知识之后, 加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 生硬地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因此, 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 才能完成寓德育于科学教学之中。根据初中学生喜欢直观、形象、事例生动的特点, 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 向学生介绍我国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相关资料, 及时向学生渗透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科学技术已经取得的卓越成就, 并说明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科学技术已经位列世界先进行列, 使学生深受教育和鼓舞。

教书育人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 它关系到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所进行的思想教育, 必须是学生易于接受的, 而不应是生搬硬套的说教。总之, 教师要做一位教书育人的有心人, 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 又要注重思想品德的塑造, 努力把德育溶于教学之中, 德育、智育一起抓,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为国家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乐清市乐成镇第三中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师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鉴于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无兴趣、厌学等情绪。实践证明, 教师的自身人格力量, 是克服学生上述不良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人格力量, 即政治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的综合表现, 即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 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 然而真理的力量通过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 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一、政治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

在人格因素中, 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 它显示在政治教师的一切言论的行动中。政治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 为学生树立榜样,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要知行统一。例如, 教师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自己却不求上进,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 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 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讲大公无私, 自己却为了一点“回扣”, 强行向学生推销并无多大价值的复习资料等。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 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可见, 教师只有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学生才会有法可效。

一位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讲“政治”,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糊涂、不迷航, 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自己的理解、认知、体验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 决不能照本宣科, 人云亦云, 充当传声筒;必须为人正直、正派, 树立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必须不被世俗尘埃所染, 不为金钱物欲所动, 真正做到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二、政治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新知识、新技术频繁出现, 新信息、新观念迅速传播。政治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 认真钻研业务,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 孜孜不倦, 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 努力做到学识渊博, 业务精良, 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 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 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 旁征博引, 成竹在胸, 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 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三、政治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因此,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 政治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 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 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政治课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 就等于抽掉了政治课教学的灵魂, 无论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 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 而且能增强说理性, 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政治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 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四、政治教师要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

当前, 在政治课被认为难教, 政治教师难当的情况下, 需要政治教师具有执著的敬业、乐业精神。政治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 具有乐

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 在调查中不难发现, 不少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的同时, 师德教育实际效果欠佳, 致使部分教师存在重视教学轻视教育的偏见, 教育观念滞后, 思想行为跟不上时代步伐, 与学生产生代沟, 从而影响教学方法的更新, 影响教学质量。要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一定要加强师德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学质量。

一、思想教育总动员

师德教育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长期有效的重要措施。开展师德教育可采用召开师生座谈会、开展个别谈心等活动, 去掌握教师对开展师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存在问题, 才能结合实际, 有针对性开展师德教育, 使教育落到实处, 收到实际效果。从目前现状看部分教职工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片面认识。一是教学任务重, 没时间, 不想学;二是学校师德状态良好, 不需要认真学;三是师德教育老一套, 没有什么好学;四是师德教育是教师的事, 与员工无关。这些不正确的认识, 如不加以克服, 就会影响师德教育的深入开展。必须要采用有效的措施, 先解决这部分教职工的糊涂认识, 使他们深刻认识现阶段开展师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明白师德教育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内涵与外延, 有其不同的目的要求, 有其不同的学习内容, 懂得师德教育常学常新, 要不断学习, 自觉接受教育, 才能提高自身素质, 搞好本职工作的道理。具体对策可以是:宣讲师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纠正模糊认识, 动员教师自觉参与, 认真学习, 努力提高师德水平;举办骨干学习班, 依靠骨干教师, 推动师德教育。可以请省劳动厅市劳动局领导作关于全省技工教育状况和师德教育、师资建设的辅导报告, 让教师充分了解全省技工学校师德教育状况;还可以召开师生座谈会, 互相启发, 共找师德存在问题, 帮助教师端正教风。要把开展师德教育与学生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进行。先是由学生处召开学生座谈会, 诚意向学生征询师德存在的问题, 然后梳理成条转给教师参考, 使教师看到自己在师德方面的不足之处, 以便教师明确努力方向, 制定出个人提高师德修养的规划。

二、严格要求,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 育人是目的。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师者, 人之楷模也。”“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既要教学生学好功课, 更教学生学会做人。也就是说, 教师必须以自己的高尚道德品质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做一个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的楷模。为此, 必须要求每个教职工把为人师表作为一个重要标准, 来衡量检点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合乎规范,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具体策略如下:

首先, 严格要求教师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 做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 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叫教职工做到的事情, 领导自己首先要做到。其次, 加强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严格要求职工遵纪守法, 不计报酬, 无私奉献, 积极从教。要求每个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上好每一堂课, 批改好每一本作业, 教好每一个学生”。不准上无准备、无教案的课, 不准迟改欠改作业, 不准羞辱体罚学生, 不准向学生家长索要钱物, 如有违反, 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 兢兢业业, 不图名利。特级教师郄禄和曾经说过:“一个教师要解决三种能力问题, 即动力、能力、精力。缺乏动力不想干, 缺乏能力不会干, 缺乏精力不能干。三者之中首要的是动力问题, 而动力则来自于对教育的事业心。”可见, 政治教师增强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 才会处理好苦与乐、贡献与报酬的关系, 从而甘心为教育事业献身, 受到学生的尊重, 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发现一个, 处理一个, 决不姑息。

最后还要要求教职工把学生德育工作向教学、管理和生活每个环节渗透, 全方位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弘扬优良校风。良好的师德表现在理论技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结合有关内容, 启发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认真学习, 掌握技术, 提高素养, 使他们成长成才。并把这实施效果作为教师业务考核晋升的主要依据, 这样就能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起促进作用。

三、总结评比, 树立榜样, 发展成果

师德教育是科技兴国的长远方针, 不是权宜之计。学校始终要把它放在各项工作首位, 持之以恒, 长期抓紧抓好。为此, 每学年要结合职工年度考核, 认真总结师德教育工作, 肯定成绩, 找出问题。在总结中要求教师谈收获, 写体会, 撰写发表师德论文。召开师德学习交流会,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在总结基础上, 再进行民主评议, 评出为人师表模范, 树立先进典型, 让教职工在师德教育中, 学有理论, 习有榜样, 巩固发展教育成果, 不断提高师德教育水平。要教育广大教师:

1. 热爱教育事业, 献身教育事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 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 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 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 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 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无论何时, 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 投身教育事业, 我终生无悔。

2. 热爱, 尊重学生。

教育是爱的共鸣, 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教育好学生, 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 缺乏热情, 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 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 是难以培育出新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 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 严要得法, 严要有度, 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 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 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 使学生全面发展。

3. 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 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 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 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 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 光要求学生, 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 反而胡作非为, 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 只有从不同角度和各方面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 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水平,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取得新的成绩,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湄潭县湄江中学)

教师人格魅力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8

一要让学生喜欢上你

小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几乎不带有任何的目的性和功利性, 往往只是因为“喜欢”或“感兴趣”。有时, 学生之所以特别喜欢学某一门课, 不为别的, 只是因为喜欢上了教这门课的那个老师而已——这很有点“爱屋及乌”的意思。因此,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学生喜不喜欢你, 显得尤为重要。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你呢?仔细想一想, 让学生喜欢上你的办法可谓很多。但最重要的倒不是什么技巧, 而是做人的根本——“善”。把“善”具体化推及到小学生的身上, 就是要全心全意地去爱他们。

二调动和保护好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第一, 选材命题要慎重。让学生写什么, 这是必须要慎重考量的问题。只有选对了题材, 学生才会有得写, 写起来才容易, 写出来的东西才会真实。检验作文题目是否适合孩子们去写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教师要与学生换位思考, 先写篇“下水文”试试。只有做到这一点, 才能从源头上调动和保护好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第二, 写前指导要有的放矢, 掌握好火候, 做到恰到好处。题目出来后, 师生可以共同探讨, 写什么, 怎么写;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范文数篇, 以便效仿;还可以放手发动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 找材料——或去图书馆、阅览室, 或上互联网, 或走向自然与社会……这样做, 学生的积极性就慢慢地被调动起来了。

第三, 在作文的批阅点评和课堂讲评阶段, 要做到:评语中肯, 以表扬为主, 提缺点、指不足要措辞委婉含蓄;讲评以赏析佳作为主, 要给写得好的学生以莫大的鼓舞, 与此同时, 也为其他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一定要记住:在课堂上, 千万不要讽刺挖苦学生, 或出学生的丑, 以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力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仰慕你, 甚至是崇拜你, 这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至高境界

1. 做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许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 只要你的言行稍不注意, 有失检点, 万一让学生看在眼里, 甚至是由于道听途说, 你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来的好形象就可能会毁于一旦, 学生甚至会瞧不起你。试想:一个让学生看不起的老师, 还有什么威望可言, 还有什么吸引力和号召力呢?因此, 教师必须时时处处注意, 谨言慎行, 绝不能有半点马虎;教师必须做到“每日三省吾身”, 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力争在学生面前, 树立起自己高大完美、严父慈母般的形象。

2. 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 要想让学生仰慕你、崇拜你, 不仅要德高望重, 还要知识渊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 把教材钻研深透是必须的, 但仅止于此又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挤出大量的时间来博览群书, 做一个涉猎丰富、知识渊博的人。要多读书, 读好书, 尤其是要多读经典名著。“腹有诗书气自华”, 多读书, 是提升教师修养和魅力的好方法,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往往是有什么样的教师, 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 教师的带头作用不可低估。教师不但要自己多读书, 还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带动和指导学生多读书。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大量事实证明:要想写好作文, 仅靠那几本薄薄的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海量的课外阅读。

3. 力争做一个在写作上有点成绩 (或成就) 的人

每一位语文教师, 都应该养成一个好习惯:一有空就练练笔, 写点东西, 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更希望大家通过努力, 能早日修成正果——经常发表点东西。假如有朝一日, 也能跻身于“名师名家”的行列, 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那当然就更好了——毫无疑问, 这也是许多教师一生的梦想。

教师的人格素养的作用 篇9

所谓“格”,通常是指一定的标准或样式。“定格”是为个体的行为设定标准或设定样式。

“人格”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我国法律规定任何公民都是权利主体,都具有独立的人格,受法律保护。不同职业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职业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其所需的价值观和品质也有区别。美好人格从来不是个人的东西,只能在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形成,才能体现。

“人格魅力”是指美好人格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和诱惑力,并使受吸引者向往和效仿。人格魅力体现在美好道德品质的示范之中。

二、教师的职业特性和应具有的美好人格

(一)教师的职业特性

教师劳动的基础手段就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品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熏陶和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的功能,同时把教师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投射到学生身上。

(二)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达到目的,除了要有谦虚、勤奋、忠诚、自信等基本品质外,还要有如下的综合素质,才能形成人格魅力。

1. 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学高为师”。教师是知识渊博的形象。教师应该有渊博的学识,是教育的行家。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通晓教育教学业务,有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风格,体现自我的教学艺术。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人。在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主动“充电”,跟上新时代学生的所思所想,将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教学实践中。

2. 要有高尚的品德,具备师表的风范

“身正为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正确规范行为的楷模。教师敬业是教师美好人格的集中体现,勤勤恳恳、踏实肯干、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典范是无声行动代替有声的指令,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人格才会得到尊重和钦佩。与此俱来的师表风范才能形成,这是每名教师追求的人格魅力之一。

3. 要有拳拳的爱心和高效沟通的技巧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教育成功的基础是教师的爱心。教师拥有爱心才能对生活有一种炽热的情感,只有爱生活才能爱学生,唯有爱学生才能全心全意地教好学生,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才能得到回报。“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交织在人们的思维中成为一种刺激,往往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教师要创造条件,运用技巧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主动、高效、双向的沟通。与学生及家长建立目标一致的情感关系,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多方面方法方式上的帮助。

三、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多重角色:团体领导者,家长代理人,知识传播者,模范公民,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心理卫生工作者。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水平和人格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师的素质必然决定教育教学的总体效果。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关系的基础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与学生及家长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三方达到互敬互爱的良好状态,保持健康、正常的情绪,能创造积极、和谐的教育教学气氛,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效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尊重学生的人格,如自尊心、个性、爱好等,从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发现学生身上的美,并适当地加以赞扬,相信学生,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度,尊重学生的劳动,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现教育教学价值观、人才观统一的保障

对社会有用的人一要做好事,二是做好人。把青年引导好、培养好,确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的。教育界的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已经转化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认可自己的身份,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积极性,体会成功的喜悦。既要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基础上,铸就创新素质,注意接受新事物,勇于运用知识于创新精神去发现问题、探索未知,不断开拓进取,又要承认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学生在这样的价值观、人才观环境下,才能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价值观、人才观实现统一,为同一目标进取拼搏。

(三)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完善学生人格的主导因素之一

学生时期喜欢模仿教育者的言行,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下,学生的人格会更健全、更完善。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拥有更多优秀的品质,例如独立、坚韧宽容等。坚定独立的性格,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尊、自强、自控的品质;坚韧不拔的性格,能帮助学生战胜彷徨,走出逆境,获得成功;宽容豁达的性格,能原谅学生的幼稚与无知,“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改变观点,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能够减少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冲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

摘要:本文浅析了教师的职业特征和应具有的美好人格, 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人格魅力展现的重要舞台, 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感召力能极大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并熏陶和感染学生, 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人格的形成过程。

教师的人格素养的作用 篇10

人格是以人的素质为基础, 通过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事业中, 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人格高尚、完美, 就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 教育效果就良好。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 行可以为表仪者, 人师也。”也就是说, 教师须德才兼备, 智慧如泉水喷涌, 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谈到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这样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 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 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 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 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 有后光, 故能令人敬仰。”这里所说的“人格”, 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李叔同先生具有人格魅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任何规章制度, 任何人为的机关, 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 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 凡是成功的教师, 无论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 无不以人格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育学生是个过程, 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 对学生都在起作用, 产生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言教重要, 身教更重要。《论语·子路》中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故而, 教师修炼自身素养, 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二、教师人格魅力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体现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一门必修课。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也是高尚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充满着诱惑, 许多学生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负面作用的冲击, 极易受周围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从而导致他们人格缺损, 学习成绩下降。这就需要政治教师从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出发, 注重学生心灵的建构, 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用爱心去包容学生, 做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

(一) 以高尚品质陶冶学生。

孔子曰:“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家, 久而闻其香, 即与之化矣。”教师的高尚品质会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 忽视人格培养, 致使许多孩子对家人、对同伴、对集体缺乏应有的责任心, 缺乏行为养成教育, 造成是非不清、善恶不明, 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 导致人格错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 构建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 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技能, 帮助他们掌握各种交往策略, 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 真诚合作, 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多工作, 少索取, 甘做红烛, 乐当人梯,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从而达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效果, 促进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二) 以优雅行为潜化学生。

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优雅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 也可以说是内在美的外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 虽然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意识, 但是由于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缺乏, 他们的思想又具有幼稚型和单向性的特点, 思考问题的层面和角度比较单一, 思想认识往往局限于感性认识。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这一思想特点, 用风趣的言谈、丰富的表情、得体的举止,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可亲、可信、可敬的人格魅力, 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接受教师的行为习惯, 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倘若政治教师言行不一, 仅用枯燥乏味空洞无力的说教来教育学生, 势必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三) 以渊博知识激励学生。

教师渊博知识的涵义不仅是指拥有丰富的书本知识, 还应包含能自如地驾驭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 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方法, 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思想政治课由于理论的晦涩、概念的抽象, 不仅对学习者有较高要求, 而且要求教学者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 引导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 因材施教, 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 让学生喜欢政治。实践证明, 对于90%的学生来说, 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1.根据专业特色分层次教学激励学生。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活泼开朗, 充满青春的活力, 针对她们的性格特点和即将踏上实习岗位的特点, 在讲授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时, 对他们阐述取得电子商务员证书的重要性, 并向他们介绍一些成功经验, 让学生了解到社会需要一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员, 为学生的就业指明方向。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将来要到各个企业担任会计, 可以要求他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要了解经济法方面的法律法规, 特别是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课堂上,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尽可能多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案例进行分析, 在分析中获得知识。教师只有具有渊博的知识, 才能不断更新知识, 丰富知识容量, 优化知识结构;才能在课堂上灵活自如地组织各种专业知识, 旁征博引, 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适应社会的需求。

2.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激励学生。政治课教学中, 要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比如:进行社会调查、到法院旁听、开设模拟法庭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 要知此事需躬行”。

3.提高自身修养激励学生。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无疑会促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但是当你不能以一桶水来浇灌无数朵花的时候, 学生会首先从心理上产生怀疑, 其次从言行举止上表现出对你的不尊重, 最后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 要增强四种意识, 即修身意识, 民主意识, 情感意识, 进修意识;要培养四种心境, 即要有真诚心, 要有公正心, 要有公仆心, 要有谦虚心。当学生在高明的舵手———教师的引导下遨游知识的海洋的时候, 他们会感到知识的殿堂浩瀚无比、缤纷绚丽, 激起他们刻苦奋进、扬帆前行的豪情壮志。

三、结语

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 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 而且要优化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努力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使学生的心灵趋于完美, 人格臻于完善, 为学生未来的前途点亮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摘要: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以高尚品质陶冶学生;二是以优雅行为潜化学生;三是以渊博知识激励学生。所以说,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教师的人格力量在教育中的作用 篇11

一、身为教师,教书的同时更要注重育人,要言传身教,为学生做好榜样

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教师首先应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入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因为学生往往是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的。

要求学生在上课预备铃响时候课,把上课的学习用品准备好,但有些教师自己却还呆在休息室里聊天,不能准时到教室候课;要求学生们集合时做到快、静、齐,而有些教师在集合时不仅迟到甚至还有不到位的现象;要求学生不能迟到,而有的教师下班辅导时却不能准时到位,中途还随意离开教室;要求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要庄严肃穆,教师自己是否也这样做了呢?还是走来走去,谈天说笑呢?要求学生衣着整洁,不戴首饰,不在课堂玩手机,要佩戴好校徽,教师自己是否也这样做了呢?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应坚决不做,这是教师守信的基本立足点。如果一个教师失信于一个学生,可能这个学生便不再信任他所说的任何话,甚至包括他讲的知识;如果班主任失信于全班同学,那么他永远也不能带领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美国有一个很著名的教育案例:1998年11月9日,美国犹他州土尔市的一位小学校长——42岁的路克,在雪地爬行1.6千米,历时3小时去上班,受到路人和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原来,为激发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在开学初,路克对全校师生说:“如果你们在11月9日前读书15万页,我在9日那天将爬行上班。”在此激励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11月9日前完成了读书15万页。路克磨破了5副手套,护膝也磨破了,但他以自身的行动为师生树立了诚信的榜样。

二、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传授做人的道理。学生在课堂上违规违纪,如果教师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尽职尽责了吗?学生如果因此受到学校的批评甚至是处分,教师就没有责任了吗?学生在考试中有作弊苗头,如果教师不提醒、不制止,而让作弊成为事实,教师就没有责任了吗?

不管从事何种职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选择适合你的,做好你适合的。教师职业是我们自身的选择,那么我们就要爱教师这个职业。能不能敬业爱生,反映出的是一位教师的思想水平、精神状态和人格情操。如果只是整天想着个人的小天地,盲目攀比,没有把心思放在学生和教学上;如果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嫌弃教育工作的平凡和枯燥,不能安分守己;如果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送走一批学生算一批;如果好高骛远,总想取得大成就却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干一番事业,这样的教师是不可能上好课,搞好教学的,更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三、要正确看待学生受教育的目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把教育目标定位于让学生接受更多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在肩负着教书育人职责时,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是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请教师们让学生记住,对他们来讲什么是成功?那就是一天比一天进步!也请教师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凭什么留住学生?教师的人格力量在其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优秀职业素养的教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

(作者系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培文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 本栏目责任编辑:黄常棋)

教师的人格素养的作用 篇12

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 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校有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真实的教育情境, 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而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 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教育的成败与否, 除了与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隐形因素有关外, 更多地取决于教师个人影响力的大小。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 是教育过程中最最重要的的教育资源。

因为人类的一切美德只有变成习惯才有价值。我们作为教师, 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美德的行为全部变成习惯, 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生成?

一、教师要强化师德修养的提升

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提升人的道德及人格修养境界。所以要塑造别人的灵魂, 首先要塑造教师自己的灵魂。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是教师高尚人格的集中体现, 也是学生体验社会、感悟人生的重要途径。教之道, 德为先。

教师首先要乐教勤业:教育是关乎他人幸福、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大事业, 在它面前, 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当然是最重要的。所以, 要求教师“淡泊名利”, 以教育人才为乐, 是合情合理的;其次要有“大爱”。师爱能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 增强教师的角色魅力, 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要真诚地帮助学生, 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力, 用爱心换取他们的尊重。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氛围, 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的爱心, 感受到同学的真情, 在共同学习的道路上释放潜能, 张扬个性, 这推动着学生的转变、成功和成长。再次是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 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楷模作用。教师的优秀品质感染了学生, 可内化积淀为学生的品质, 从而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四是教师要亲善。教师善待他人、善待动植物, 都会让学生感动。教师的善良、诚实会让学生觉得公平与尊重, 教师的宽容与大度会使学生释怀, 从而也学会善待他人。教师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取向, 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师提升专业化的素养

教育是一项具有道德性的实践活动, 它要关心人、帮助人、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 就要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以身立德。教师应该有丰富的学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教师要坚持终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先进的育人理念, 走进教育研究, 实现专业化发展, 在提升自己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提升教师个人的素质和道德修养。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做表率, 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 影响学生。

三、教师要做到“身正为范”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下梁不正塌下来。”“身正”是一个包括教师在内的从事教化职业者首先应该具备的主要素养。先人孔子非常重视“身正”的问题。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1]教师的身正首先表现在注重礼仪方面, 也许有些人倜傥风流以不拘小节为荣, 这也无可厚非。然而, 这些人不适合做老师。教师的一个任务就是传授规范, 并作出示范, 因而在言行上是不能苟乱的。在日常礼仪方面, 教师稍有不慎, 就会损害形象。比如:每次看到教室走廊的地面上有种种垃圾, 我都会弯下腰去捡, 然后扔在垃圾箱内。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 学生们却看在眼里, 慢慢地, 学生在我弯腰前的一刹那, 主动地捡起了校园中的垃圾。从教师的身上, 学生们会在无形中感受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另外教师的“身正”还应该表现在注重忠恕上, 所谓忠字具有中、直、敬、诚、厚、德、无私、无畏等含义。它是一种令人称道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 其表现在国家方面就是爱国情怀, 表现在与朋友相处方面, 则是敬心和忠告, 表现在对自己而言, 则是忠于职守, 忠于信仰。因此我们通过身正教导学生忠于操守、直道而行, 反对弄虚作假、文过饰非。

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 却蕴含了足以改变命运的巨大能量。“一切教育最终都将归结为习惯的培养”。因此我们教师平时要从小事入手, 注重细节, 多观察、多督促, 要大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行为, 是教师在各种教育实践中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 我们要做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这是敬业精神的最高境界, 而要达到上述境界, “教师要具备“二心”:爱心和事业心。有了爱心, 就会全身心投入工作;有了事业心, 就会把工作当成生活的需要, 从此乐此不疲。[2]让所有的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论语·子路[M].北京: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00.

上一篇:针对性策略下一篇:地方人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