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格(共12篇)
教师人格 篇1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作为知识的引领者,首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在学生的生活中,与他接触最多的、交往最深的除了其父母外,便是老师,可以说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和最尊敬的人。特别是我目前所教的学生都是一些中专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其人格魅力为学生提供了行为规范的物化模式,容易成为学生的典范,因此,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发展。
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渊博的知识
大量教学经验表明,欲想在教育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并紧紧吸引学生,首先教师必须具有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教师的知识必须是积极的、向上的,而且教师在传承知识时要有判断、有批判。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当然要博览群书,集百家知识于一身,才可以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出现的问题加以解释,才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我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从第一节课,他就昏昏欲睡。出于对他的关心,我应该适时地帮他一把,但又不能伤他的自尊,于是在一节课的课间对他说:“你能问我一个问题吗?”我的这个问题很可能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但他没有浪费这次机会,反问我:“人睡觉能学习吗?”他的这个问题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我的回答恰到好处:“睡觉可以有一定的发明和创造,但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和思考的能力。比如凯库勒,他就是在经过深思之后还得不到苯的结构的时候,却在睡梦中梦到了苯的结构,从而得到了苯的结构模型。试想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作为前导,即使你睡一年或是十年八年,也只能做一些荒诞的梦。”这位学生听后,无言以对,但从那时起,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上课再也没有睡觉,成绩也提高了很多。通过此我认识到,如果没有读那么多的有关科学家的书,我就不会那样回答他的问题,那我也就可谓是一个失败的教师。另外,教师有了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就会游刃有余,对于课堂知识的把握也会有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意外的收获。这样,无形之中就把学生引入更高的知识境界,学生会更好地学习。
二、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学生接受知识最直接的工具,如果语言表述不清就会对学生掌握知识产生障碍。我上课时,特别是对于习题课,在备课时都做特别细致的语言安排,每次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这话该怎么说才能更明白,才能更容易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我认为,教师在上课时,除了专业、标准、透彻的语言之外,还应该有足够的艺术性,使得知识的学习不枯燥和乏味。在课余,与学生的交流也要讲究语言的策略和艺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缩小,给学生足够的与教师交流的空间。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上课习惯于提问学习好的学生,明知道这样不公平,但依然如此行事。问及原因,总说一提问目光就会不自觉地落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再者,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不会耽误时间。其实,这是为教学增加所谓的安全系数。因为成绩好的学生大多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而其他同学如果回答不出,作为学习引导者的教师就必须拿出真功夫启发诱导学生,为此,一些教师选择回避。于是,在公开课上,我们看到只要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就有学生举手回答,好像没有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因此也无需教师的引导启发,一堂课下来,有的学生被提问好几次,而一些手举过头顶身体都离开座位的同学却没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
这不公平的提问,不仅会使其他同学失去发言的机会,而且会刺伤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试想,教师不给自己表现的机会,谁还会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呢?
我认为,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恰当地表述出来,这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曾有一位学生很自卑地跟我说:“老师,我怎么什么都不行呢。”我听后很生气,因为我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学生怎么能这样不自信呢?但我并没有表现出我的生气,而是说:“记住,世界上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你,相信自己就会有胜利,我认为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大专生,不信咱们试试。”这位学生现在已经毕业四年了,后来继续自学如今已出国深造。在她给我的信中曾这样说:“老师,您的自信给我深深感触,我也将会用我的自信去成就我的光辉人生。”
三、教师的德行
德行良好的教师会给学生做榜样,这样才会教出人文素质高的学生。相反,德行很差的教师则会给学生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有的教师上课带手机,还有的教师酒后进课堂等都给学生一些很坏的影响。记得,我高中时的班主任是一名年轻的男教师,我们曾看到他的手指发黄,显然是抽烟的原因,但高中三年我们没有看过他抽一支烟,也没有看他喝一回酒。有一次,班级几个男生问他为什么不抽烟不喝酒,他微微一笑说:“我是教师,难道你们希望我满身烟酒味吗?”这位老师尽管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但他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做人要实在,要有品位。德,在现在社会里好像已经被抽象化了,难免一些学生会产生一些对社会、道德的误解。如果这时教师没有良好的德行,那么势必导致一些学生错误的人生路。所以,教师的道德行为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更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大事还是小情,教师都应该身力行,这样学校才可能培养出有素质的人才。
四、掌握现代的教学技术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延伸
现代教师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是很必要的,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一个重大延伸。现代课堂如果融入高科技的成分,不但课程的内容变得容易,而且课程质量提高了。同时,也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扎实程度提高了。
对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但我们必须认清如果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基础之上的,是不稳固的。如果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的,就相当持久而强大了,这种影响甚至可以强大到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要想真正培养出新一代的栋梁之材,就必须随时随地以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使学生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将会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教师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有能够提高素质,增强个人魅力的手段、机会,就不应该轻易放过,不遗余力地争取,努力成为能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石欧.教育困惑中的理性追求.
[2]陈志强.中小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3]谢维和.素质、发展与教育
教师人格 篇2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人格魅力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和研究。
一、人格魅力的含义
每一个做过学生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经历过的所有老师对我们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是那样的深刻,当我们想起他们的时候,油然而生尊敬之感,时隔多年,他们的形象依
然那样清晰完整,高岸伟大。有的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则平平淡淡,甚至给我们许多痛苦的回忆。是什么原因使得教师在学生的记忆里形成这样大的差别呢?好范文版权所有
每一个正在做着学生的人也都有着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按照学校的要求必须对我们的任课老师做出评价时,有好多时候我们没有纯粹去评价他们的教学水平,而是不自觉地掺和了老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管理、道德品质、为人师表、师生关系、衣着仪表等等许多方面的东西。为什么学生会这样评价教师呢?因为这些东西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这些东西是什么呢?
这些东西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准确地讲,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魅力,是成熟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个人成熟的并能够感染和教育学生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力量。
二、一些触目惊心的现象
1998年5月17日《深圳商报》报道,乌鲁木齐市的新疆自治区建工学校学生李星睿,因为没有完成语文作业被班主任、家长体罚和羞辱,他们第二天看到的情景是:房门的拉手上系着一条红领巾,红领巾系成的套环内挂着李星睿的脖子,他嘴里吐着白沫,躯体软沓沓地掉在地板上。
某媒体报道,湖北襄樊市三中某教师,平时向学生和家长索取礼物,遭举报后经一个班的部分学生和家长揭发,就收受各种礼物价值3644元。
2000年1月《北京晨报》报道,贵州遵义市某小学教师强迫一学生吃下同学唾液和吞食大便。
2000年4月《云南日报》报道,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中学初一晚自习,历史教师连打学生张波12记耳光,当堂打死。
1999年11月《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某中学学生午餐费7元,70多名教师免费就餐,每个学生只能吃到5元。该报道的题目为《老师从学生嘴里抢食儿》。
1999年3月《中国青年报》以《报复与报答》为题报道,天津市某中学因为分发学年奖金需要参考学生评价,某数学教师在班内发动学生给自己打高分,并威胁学生如果告诉学校或家长将进行严厉处罚。
三、教师人格变异的成因
上面列举的现象,虽然不代表整个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但却反映了教师人格某个侧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
1、教师评价的社会误导。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只有教学成绩好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考大学是学生的唯一成才观,帮助学生考上大学是教师的唯一教育观。社会在强迫教师违背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明知不妥,不得不为。教师的教育手段必然走向极端。
2、教师队伍建设重于管理疏于教育。至少在过去的一个时期
里,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十分重视,有许多的制度,有量化的标准,但其核心的东西是经济刺激。在教师的选择方面,又偏于重才轻
德。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消失了,以致于《义务教育法》和《中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许多教师没有通读过一次。
3、教师的待遇问题久未解决。工资表上比较,或每次工资
改革的政策,教师的收入应该是满意的。然而其他行业的实际收入(包括隐性收入)与教师的收入不能同日而语,加之“只出政策不出金钱”的工资改革,已经形成了高强度的智力劳动与低收入的巨大差距。情急之下,不也伸手乎?
解决这些问题是艰难的。教师的人格需要培养和保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期,唤醒教师的人格,成为必然的要求。
四、教师人格魅力的误区:
误区一:塑造学生。我们经常说“塑造”这个词,其实想一想,这个词包含了一种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学生是被动的,就向一块泥在我们手中,由我们按照我们的标准去使他们成为某种模型。我们总是对学生要求得太多,我们甚至规定了他们生活中所有的内容,然而我们可能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如果我们不用“塑造”而用“帮助”,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好范文版权所有
误区二:朋友关系。我们一讲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就说朋友关系。如果那样的话,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淡化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是师生关系。过去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即使以发展的眼光看,怎么也不会是朋友关系。
教师人格魅力初探 篇3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52-0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成长、成才非一朝一夕之效,在性格尚未成型的时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的人格魅力由其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素质综合而成,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
一、身体力行,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外在诠释
人格是内在的,但内在的人格光辉总会向外显露出来,并产生非凡的魅力。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劳动时,老师只是袖手旁观“指点江山”,甚至个别老师可能会在学生迟到违纪时惩罚其扫地。这给学生造成这样的印象:劳动只是惩罚的手段。为了让学生树立“劳动是光荣的”这一正确认识,在安排本班清洁区任务时,我都是身体力行,学生擦窗户不够干净,我从学生手中拿过抹布一边擦一边强调;学生宿舍的被褥叠得不平整,我随手拉平,再表扬一下,使学生受到激励。一旦发现有学生迟到违纪的现象,我不是声色俱厉地责罚扫地,而是鼓励违纪同学积极为班级做好事,将“功”折“罪”,以行动来表达悔过之意。渐渐地,我的一举一动影响了学生,良好班风慢慢形成。
二、赏识学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内在核心
优秀教师都善于赏识学生,不因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家庭背景优劣而偏爱或歧视。教师的拳拳爱心,突出表现在对学生的肯定与赏识上。
在课堂上,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合作,让学生在探索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如学习成绩一般但在班里素有“小夜莺”之称的覃静萍同学,在一次期中考试过后,一反常态,郁郁寡欢。于是上课之前,我特地请她领唱一首歌曲,并说道:“小溪叮咚,是因一路坎坷而一路欢歌;人生精彩,是因一生奋斗而一生璀璨。”那一堂课,她若有所悟,听得非常认真。贲海丹同学喜爱体育,但成绩平平,我在她的日记本上写道:“球场上的你积极进取、努力拼搏,老师、同学们都为你喝彩、因你而骄傲,你的成功凝聚着晶莹的汗水,努力吧”,并以其爱好为契合点,以考取体校为既定目标,以教师的信任、赏识为助力,内外兼济,鼓励她勇攀学习高峰。有的同学喜欢玩电脑,我在肯定其特长的同时,引导其探索电脑知识的奥秘,使其明白:未来辉煌的成就,更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总之,教师不应囿于现状,过分苛求学生,更不能因为学生一次考试上的失误便妄下论断,全面否定。优秀的教师不应只看到学生的现状,更应关注学生的未来,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三、宽容信任,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人性体现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孤僻中,他就学会了自私;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优秀教师善于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有许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赞许和认可中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塑造良好行为。
“为学须得先为人”,优秀教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更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过程中更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地肯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校有一个传统,在毕业考过后,要对参加中考的学生重新组合。其中我带的一个班,同学之间经常发生误会猜疑,甚至有一次矛盾冲突一度恶化为打架斗殴。事情发生后,我没有不问青红皂白就严厉斥责学生,而是细心调查,弄清事实的真相,一一与学生谈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消除误会,并肯定他们身上的诸如讲义气、重友情、年轻气盛等优点及平时的良好表现,再指出其行为的不当之处及严重后果。经过教育,这些学生都能主动认错悔改。其实,农村的孩子是可爱的,他们纯朴、善良、诚实、正直、热情,但由于享受的教育资源和受教育的条件相当有限,受指责、冷遇后,更渴望教师的宽容与信任。教师的宽容、信任犹如和风细雨,轻轻抚慰着学生幼小的心灵。
总之,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教师应以自己的爱心赢得学生的爱心,以自己的诚信换取学生的信任,以自己品行之美好塑造学生品行之美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便是优秀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力的真实写照。
四、协作俱进,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升华
教育教学不是一个个体行为,而是一个有机整合的集体行为,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氛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优秀教师不仅善于处理、协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善于处理、协调同事之间的关系。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教育也在与时俱进、飞速发展。新时代需求的人才是开放型、创新型、协作型的,对于作为时代发展人文基石的教师来说当然更不例外。有良好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都善于团结协作,与同事关系融洽。优秀教师,独立性强,抱负远大,适应能力强,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格魅力必将影响、带动一大批教学工作者,进而使整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首先自己心中要有阳光。”教师只有人格完美,才能感召学生的心灵。实践启示我们,一名优秀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在德、才、能诸多方面自觉锤炼,不断提高、完善,从而塑造自己高尚、完美的人格。
教师人格 篇4
一、职业学校教师人格与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一段重要的论述, 他说:“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任何规章制度, 任何人为的机关, 无论设想得多么巧妙, 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力量。”这段话被许多教师人格研究者所引用。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里, 教师的影响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 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而言, 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作用又是不同的。从学生成长过程来看, 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力呈现由大到小的趋势, 这就是说教师对年龄小的学生的影响力大, 随着学生年龄增长, 教师影响力逐渐减弱。
职校生有着不同于同龄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特点。当前, 对绝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来说, 进入职业学校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社会上长期形成的对职校生的低评价依然存在, 使得绝大多数的职校生无成就感地踏入职业学校的大门。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辩证的理性思维水平不高;他们自尊心比较强, 又比较敏感;自我认知水平低, 自信心不足, 自卑倾向严重;他们认识问题往往偏激固执, 评价他人求全责备;他们意志品质和责任感较差, 往往会把责任推给外界, 很少从自身找原因;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相当明显。
职校生在人格特征上的这些消极特征, 有的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前就已形成了, 这与他们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心理发展的视角看, 职校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年龄从16-21岁, 人生的价值观、认知和行为模式都还没有定型。经过几年职业学校的教育, 有的学生会有所改善, 有的则无明显改善。从这个结果来看, 职业学校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职校生不会像心理不成熟的中小学生那样模仿教师的人格特征, 也不会像心理成熟的大学生那样能够理性对待教师的人格特征。职校学生对教师人格中积极的一面, 或许能够认识和欣赏, 有的学生会以之为榜样来完善自身, 有的学生则只停留于欣赏, 鲜有完善自身的行动;而对教师人格中消极的一面, 则体验深刻, 并作为自己身上存在问题的原因, 进一步固化原有人格特征中的消极倾向。因此, 职业学校教师人格特征与学生的人格发展的关系是:教师的积极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积极发展, 教师的消极人格特征会给学生的人格发展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而且, 教师人格特征中的消极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比积极方面要大。
二、职业学校教师人格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机制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生人格的形成同样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可见, 教师人格是学生人格形成的众多外因中最重要的因素。
教师人格是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职业人格。教师人格研究专家王荣德认为, 所谓教师人格, 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 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教师人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在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的。这种人格影响不同于教师地位对学生的影响, 它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这种人格影响也不同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教师的学科知识和在学术方面的修养因素, 有的只同教学的有效性有较低的正相关。这些因素, 主要决定其能否有效地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 形成相应的技能和能力。
职业学校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教师人格特征的内化实现的。学生对教师人格特征的内化就是学生将教师人格特征逐步转化为自身观念、情感和行为的过程, 是教师人格特征能否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生影响的机制由学生情感认同和行为实践两部分构成, 其中情感认同是前提, 行为实践是关键。所谓情感认同就是指学生在情感上接纳教师的人格特征。只有被学生在情感上认同, 教师人格的影响才能够顺利地被学生内化, 才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如果学生在情感上不能接受, 教师人格就不能被学生内化, 也不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对教师人格在情感上认同, 并等于最终实现了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 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整合, 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 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因此, 学生人格在教师人格影响下是否发生改变关键看学生的行为模式的变化。如果在教师人格影响下, 学生在行为层面能够模仿和实践, 并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就说明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实现了。
职业学校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教师人格这个外因与学生人格这个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前, 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评价依然不高, 相应地, 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社会地位已依然不高。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 职业学校教师人格难免打上社会文化的烙印, 存在一些诸如焦虑、懈怠、低成就感和责任感等消极因素。因此, 就职业学校教师人格而言也存在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职业学校教师人格特征的复杂性增加了对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复杂性。职校生人格特征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 从这一群体的现实表现来看, 绝大部分在人格上表现出自卑、敏感、固执、懒散、退缩、好冲动等消极倾向。从影响的现实结果来看, 教师人格特征中的消极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比积极方面要大。因此, 需要教师完善人格, 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吸引学生, 赢得学生的情感认同, 以促进职校生人格健康发展。
三、职业学校教师人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方式
职业学校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主要有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的性格特征和教师工作责任心的表达。由于教师个体人格差异以及对职业教育和学生的认知差异, 教师人格也会存在差异, 因此, 每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一) 教师情感态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中考竞争的失意者, 他们人格中的显著特点是自卑和自暴自弃, 但又很在意教师对他们的情感态度, 尤其对教师所表现出的对他们的消极情感态度很敏感。他们希望教师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但过去失败的经历又往往使他们变得保守、退缩。一般而言, 职业学校的教师与学生最初接触时, 在对待学生的情感态度上普遍还是比较积极的。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一些教师在情感态度上会发生变化。因为职校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态度、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缺乏进取心。教师的积极情感态度在影响学生向积极方面转化的效果并不显著。教师付出许多努力之后, 常常会感到一些学生是教而不学、启而不发、屡教不改, 固守着一些消极因素。加上与学生交往、交流时间普遍较少, 一些教师对职校生的评价否定性多于肯定性, 情感变得冷漠。当师生关系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 会出现学生在情感上不认同教师, 对教师的消极情感体验却相当深刻, 会固守自己原来的人格特征。
职业学校教师要全面地、正确地认识职校学生, 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可塑性, 给予积极期待、积极关注、积极评价、积极引导, 做到积极悦纳学生。只有教师率先改变情感态度, 积极悦纳学生, 才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悦纳。
(二) 教师性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相同的应激事件会因性格的不同而使个体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教师性格的不同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表现为不同的管理风格, 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管理风格可分为三种:权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从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 权威型管理风格的教学效果最好, 民主型次之, 放任型最差。因为职校生的自制力普遍较低, 他们的发展需要外界强有力的制约。从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来看, 民主型最好, 权威型次之, 放任型最差。学生在职业学校里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问题主要是由自卑引起的, 教师良好性格所形成的民主型管理风格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平等、理解和包容, 从而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权威型会让学生产生恐惧感, 放任型会让学生产生被教师轻视和漠视的感觉,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良好的性格特征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表现, 它不仅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而且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因此, 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形成平易近人、处事公平、坦率真诚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才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三) 教师责任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高度责任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表现。职校生的人格方面存在责任心不强、进取心不足、自制力较差、行为懒散等许多消极的表现, 教师的责任心能在多大程度上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关键在于责任心的表达方式。有的教师工作十分认真负责, 但引来学生的“怨声载道”。目前的职校生对学习普遍不够重视, 在自我发展上的视野普遍比较狭窄。如果教师的责任心仅表现为“我是为你好”的一腔热情, 而学生因之感到痛苦, 那么, 就不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的教师因此感到无能为力, 在责任心上有所削弱, 反而使学生更加固守原有的消极人格。
教师以自己的认真负责来影响学生发展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这种内化是一个复杂过程, 只有那些符合学生需要的因素才能被学生接纳并内化。所以, 职业学校教师责任心的正确表达是:认真研究学生发展水平和需要;投入爱心和耐心, 赢得学生的情感认同;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只有这样, 教师的努力才可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益明.在校大学生人格特点变化之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2) .
[2]杰普利茨卡娃.教育史讲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
[3]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4.
[4]吴光勇, 黄希庭.当代中学生喜爱的教师人格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3 (4) .
教师的人格魅力 篇5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 陈 冰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吸引人的力量。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教师的理想情操、智慧才华、意志品质等人格特征构成。教师人格魅力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实施教学的有效条件,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和最直接的示范、导向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所拥有的高尚智慧科学的世界观和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能够使教师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充分运用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正确把握事物发展方向,妥善处理教学工作中各种复杂的问题,在探索教育规律实践和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平时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也会深深地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把握各种科学知识的内部规律,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方向,在心理上能健康发展,在学业上能取得优异成绩。
2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家马卡连科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教训他们,命令他们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都对儿童有重要的意义。”马卡连科强调的,也就是榜样的力量,是身教。何以要求学生?因此,教师的崇高品德和良好修养也是言传身教的有利保障。拥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要有献身教育和甘为人梯的精神,要热爱学生,宽容学生,诲人不倦,并能以身作则,以淡薄名利,高风亮洁的良好心态来影响学生。此外,教师的个人兴趣、爱好以及文体、美术等方面的专长,教师的性格、心理素质、举止、仪表等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组成部分,在学生面前都发挥着特殊的功能。
3具有丰富的学识与精湛的教学能力。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才能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吸取知识的琼浆,领略知识的无穷力量。一位学识渊博、言出精辟、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灵动智慧的教师,怎会不赢得学生的敬佩与爱戴呢?教师的学识魅力不仅体现在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上,也体现于其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在学识渊博、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身上,学生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知识的崇尚、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意志和坚韧,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谨、灵活和创新。而这一切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越了知识本身。优秀的教师还善于及时更新和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努力站在知识的前沿。传统的“一杯水与一桶水”的教育哲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飞速发展,今天,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这条小溪就应常流常新。“终身学习”的观念对教师的教育实践已经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重要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的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 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教师人格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职责,以真诚换取学生的真诚,以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并从中享受为人导师的人生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手勤、腿勤、心勤、脑勤。不迟到,不早退,做好充分的课
前准备,备好课,达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要勤于思考,要不断地反思、总结、提高。在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深入钻研,提高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创新,掌握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学生对教师持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对观察教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个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的缺陷,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要使自己尽可能地得到全面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
总之,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股巨大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注重自身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充分认识到它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前提,是有效教育学生的重要条件。教育措施的成败、教育目的的实现将取决于教师的影响力、感染力。
教师人格 篇6
东风劲吹,春风拂面,固然使人感到温暖,令人精神振奋,但我们要警醒的是,《大纲》只有落地生根,结出果实,才能真正起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作用。因此,关键在落实,这也是中职学校广大德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的共识。
中职德育工作停留在发文件、喊口号、造声势的外在层面,没有取得入脑入心的内在实效,可谓由来已久。这固然与德育工作本身的艰巨复杂性有密切关系,但是,当一项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几十年常抓不懈而始终收效甚微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从源头上反思问题、寻找原因了。
笔者愿就上述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职德育工作积累的问题甚多,但从源头上来分析,笔者认为,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人为割裂、教书育人长期断裂、师德师能存在分裂这三个方面。
1.教育、教学人为割裂
在教育领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学生素质应该是融为一体的,它们本来就是同一件事。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个概念之中。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那教学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关于知识的教学也永远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进一步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美国教育家杜威论德育的观点与赫尔巴特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说:“道德教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把这“同一件事”分成了两件事。中职学校的机构也是按照“两件事”来设置的。教学部门负责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学生(德育或政教)部门负责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这种将教育和教学人为割裂的做法,既丢掉了教育的灵魂,也使教学工作沦为“没有目的的手段”。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有谁能把灵与肉、精神与物质、思想与行为截然分开呢?因为“物质生活和意义生活(精神生活)在不同人的生活中分量不同地存在着,彼此内在地对立统一,形成一定的张力并表现为统一的个体生活,即‘德性生活”。我们的学校教育居然做到了把统一体的“德性生活”一分为二,而且长期不懈地予以坚持,于是,德育工作走向了偏离学生“德性生活”主体的歧途。
2.教书、育人长期断裂
教育教学人为割裂是直接导致教书育人长期断裂的根本原因。学科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是德育工作部门和班主任的事情,与己无关。尽管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既要教书也要育人的明确要求,但学校的工作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却没有将学生的德育情况纳入考核范畴。教师的学科教学任务及成绩,有一套完整的工作规范和考核办法,是教师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相比之下,育人就成为学科教师可做可不做的“软指标”。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而且,这些德育内容不是附加在知识上面的,而是其精髓部分。一个高素质、高素养、融教书和育人为一体的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非常自然地、毫无痕迹地把这些德育内容展现出来。反之,如果教书和育人是断裂的,教师的“高素质、高素养”必然会朝着学科知识本身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会对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视而不见。当这种情况蔓延到整个学科教师队伍的时候,我们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们不得不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教学目标中的一维要求教师加以落实,我们不得不对教师提出要挖掘和提炼学科知识中的德育内容。如此一来,对学科教师而言,育人就成了“要我做”而非“我要做”的负担。任何事情一旦成为负担,做起来就很难有效;即使有效,也很难持久。
3.师德、师能出现分裂
教书和育人的长期断裂又直接导致了教师的师德和师能出现分裂。对于一个理性的人来说,“趋利避害”是其本能。中职教师沿着“教书”的路子走下去,不仅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丰厚的课时酬金,而且还有利于自身写论文、做课题、评“双师”、参加技能大赛、职称晋升,可谓名利双收。纵观近年来中职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政策,上述情况就不言自明了。诸如 “教学能手”“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领军人才”“青蓝工程培养计划”等,有哪一项评审不是激励教师在“学科”上取得“专业发展”的?还有精品课程、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激励和奖励政策,就更是如此了。在相当多的中职学校里,普遍存在着“一金遮百丑”的情况,即一位教师一旦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等竞赛项目中获得金牌,不仅可以得到学校的重奖,而且各种荣誉也都不求自来。至于教师通过“专业发展”评上了高级职称,那更是一种“终身成就”了,这是自不待言的。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绝不是反对教师“专业发展”,相反,作为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也是整个中职教育迫切需要的。笔者想分析说明、质疑辩误的是:在这样的机制引导下,学科教师的“师能”得到了激发,与此同时,我们把“师德”建设放在了什么位置?我们为激励教师注重师德修养的提升又做了哪些有针对性的工作?中职教师如果沿着师德师能并重的道路发展,其前景是什么?出路是什么?不竭的动力源泉在哪里?当学科教师只注重发展师能而忽略师德的时候,受伤的不是“育人”又是什么?受害的不是“学生”还能是谁?
所以,各种竞赛只管搞,各种培训只管办,各种奖励只管给,各种经费只管投,中职学校的德育还是老样子,中职学校的学生依然是弱势群体,中职学校的德育依然受人诟病……。笔者认为,只有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得出正确结论,我们才能找准贯彻《大纲》的着力点,才能明确中职德育的出路何在、方向何在。
二、铸就教师高尚人格,提升教师育德能力,是中职德育走出困境的关键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剖析,笔者认为,学校教育是一个整体,教育教学绝不能人为割裂,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有“教育元素”;学生个体是“精神性”和“生物性”的统一体,教书育人绝不能断裂,每一堂课都应该是另一种形式的“德育课”;学科教师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主体,其师德师能绝不能分裂,每一位教师既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人生导师。
因此,笔者认为,铸就教师高尚人格,提升教师育德能力,是中职德育走出困境的关键。
1.铸就教师高尚人格:教师即导师,其人格力量无可替代
教师即导师,这一观念既有深远的历史渊源,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遥想中国早期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怎样教学的?无非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听“老师”海阔天空地神聊罢了。很显然,孔子的教学不是技艺的教学,在弟子们的心目中,孔子就是他们的人生导师。韩愈在《进学解》中写道:“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里的“国子先生”也是在“育人”而非“制器”。
教育思想和体制在不断变革,但教师作为导师的性质、地位、作用却是一脉相承地传承到了今天。20世纪英国教育家彼得斯曾经精辟地指出:“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教师。”事实不正是如此吗?教师每天和学生在一起,无论教师是否有育人的意识、导师的意识,在客观上每一位教师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育人”,这是“自然发生”的事情,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不同的是,有的教师给学生的影响是正向的、积极的、向上的,有的教师给学生的影响是负向的、消极的、颓废的。
教育说到底是一个人影响一群人的关系。因此,教师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德育工作中尤为重要。德育即育德,育人者首先要育己。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这个视角观察中职学校的德育,常常看到令人失望的现象:学校禁止学生抽烟,有的教师在教学区内依然喷云吐雾;学校开展“拒绝脏话”的主题教育活动,有的教师则依然出口成“脏”;学校提倡做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有的教师则鼓励学生去校外翻印考证教材(在香港大学的校园里,有“翻印是罪行”的警示语)。有个学生告诉我,他们在考试时,两个监考教师不停地在聊天,虽然声音不大,但坐在第一排的她,受到了严重干扰。如此等等,不胜枚举。面对上述情景,我都不禁要问:教师的导师作用都去哪儿啦?
新时期呼唤德育新常态,现代化呼唤现代德育。《现代德育论》一书指出:“现代德育是德育现代化的结果,现代德育和德育现代化是对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积极回应。德育现代化作为一种过程,它是在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过程中运行的。”“现代德育是以人为本的德育,就是要突出人,突出主体,突出主体的发展,促进人的革命。这是现代德育的精髓。”
从根本上来说,德育要“突出人,突出主体,突出主体的发展,促进人的革命”,必须也只能依靠全体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革命”。也即我们耳熟能详的“生命影响生命,人格铸就人格”。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我国教育学学者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说:“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假丑恶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 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
2.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教师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爱并不等于教育。同样,教师没有高尚的人格就无法影响学生,但教师的高尚人格并不等于教师的育德能力。教师的爱,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是一种专业化、专门化的素质和素养。这正是教师这一职业不可替代的原因和价值。
①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会自觉地、持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育德能力,永远不会满足,更不会自满。优秀教师是用一辈子来备课的,同样,好老师是用一辈子来提升自己的育德能力的。
②育德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也要善于学习,酷爱读书,从前人的经验和经典书籍中汲取营养,丰富智慧,并结合实践,不断反思。
③育德能力不同于一般的“技术技能”,它是一种对个体生命的高度敏感、高度尊重的高度自觉。从这一点出发,育德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教育智慧。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走进学生心灵,倾听学生心声,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然后和学生一起出发,帮助、引领学生走好幸福人生路;另一方面要广泛涉猎与学生生理及心理成长相关联的理论和知识,教育科学本身自不必说,其他的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宗教、音乐、电影乃至时尚等,都是构成教育智慧不可或缺的养料。换言之,教师这一职业对教师自身有着特定的要求,即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生活中的人”,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爱好广泛、情趣高雅、知识渊博、幽默智慧的人。这样的教师才能“接地气”,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所喜欢、所敬重,才能散发出人格魅力。因此,教师既是导师和教育者,也永远是学生和“受教育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尚人格是好老师必须具备的条件,育德能力是好老师必须拥有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尚人格应该成为教师的禀赋,育德能力应该成为教师的天职。当教师集高尚人格和育德能力于一身时,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影响学生、成全学生、成就学生就会成为教师的自然行为。当每一位学科教师都能成为这样的好老师时,我们所希望的德育成效也就不期而至了。
教师人格 篇7
有人说“学生的心灵, 就如长长的胶片, 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都会在上面‘感光’, 留下永久的印迹”, 我在充分认识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深刻影响之后, 在工作中就有意识地塑造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并用其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打造学生的心灵底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着努力:
1 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因此,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得做到, 通过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去潜移默化感染和影响每一位学生。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 做学生的楷模。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品格高尚, 可以感染学生, 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进而自塑完美人格;教师勤奋工作, 专业精深, 可以激发学生发奋进取、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师襟怀坦白、雍容大度、个性鲜明, 可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身教, 为人师表, 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 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 以期达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教育境界。日常学习生活中, 我要求学生做到的, 我也一定做到, 例如早上要求7:50到班晨读, 我则一定在7:50之前进班, 陪着学生一起晨读;要求学生离开座位必须把椅子推进桌子里, 我在办公室里也一定做到;要求学生上下楼梯时右侧通行, 我也和他们一样;要求学生桌面整齐, 我也会时刻注意把自己的办公桌收拾地干干净净……虽然每一件都是小事, 但是我一直坚信:凡事从点滴做起, 我对学生的教育也一样, 这些小事最终将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这些小事更是无法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 所以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的影响更深刻, 也更直接。学生在看到老师也和他们一样遵循这些规则, 做到这些小事的时候, 他们就不再认为这些事是很难做到的, 是他们不爱去做的了, 他们会认为做这些是理所应当的, 于是就会自觉地执行、去行动。这些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带给学生的无穷的力量和巨大影响。
2 倾注师爱
师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和行为的总称, 它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关怀、理解、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等等。一般来说, 教师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和引导学生的过程, 就是师爱付出和流露的过程。可以说,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伟大的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是师德的核心和精髓,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师爱对于学生, 就像是春雨之于大地, 虽然无声, 却在点滴滋润着, 春雨滋润了花草树木, 师爱滋润了学生的心灵甚至是人生。师爱是教师工作的情感基础, 没有师爱, 如何有耐心去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没有师爱, 如何能细心地关注每名学生的思想状况?没有师爱, 如何有信心去纠正每名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师爱是没有等级层次的, 对所有的学生是没有区别的。在班级管理中, 我努力将自己的爱倾注给全体学生, 而不去给他们贴上“好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在班集体中, 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 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让每一名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努力展现自己, 在班级中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席位。我不会因为学生犯了错而就剥夺他展现自我的权利, 我会给他改正的机会, 鼓励他进步向上;我也不会因为学生日常表现良好就忽视他的一些小错误, 我会帮助他修正前进的方向, 给他积极前进的动力。
对于学生最大的爱莫过于一点一滴地纠正他们的坏毛病, 鼓励他们的好习惯, 肯定他们的好成绩!我在这些细微的琐事中默默付出着我对学生们最深的爱, 而学生也在一步一步地成长中回报着我, 这就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最直接的影响。
3 平等尊重
作为教师, 每天都在与一个个独立自主的灵魂对话, 其中有乖巧懂事的, 有顽劣不堪的;有聪明伶俐的, 也有反应较慢的, 那么我们是否对他们一视同仁了呢?对于一些日常表现不好的孩子, 我们是不是经常对他们批评斥责, 甚至放弃教育呢?
其实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可教的, 我们应用广博的生命之爱、民主思想去尊重每一个孩子, 浇灌他们的心田, 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全的人格。不要因为他们犯了错、不要因为他们比别的孩子犯的错误而歧视他们、贬低他们, 这样不仅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 更会导致学生性格偏差, 进而影响学生的一生。
作为教师, 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犯错误的学生。当我们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时, 应首先考虑对他们尊严的爱护, 多给一点尊重与理解。切不可动辄穷追猛打, 将他们逼上没有退路的绝境。我在班级里有学生犯错误时, 我都是把学生单独叫出来, 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然后自己分析一下为什么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 将来应该怎么做或是应该怎样改正。我都是在学生说完之后进行补充和总结的, 而且很少疾风骤雨地斥骂学生, 我的目的是在思想上改造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 我发现这种批评教育的方式, 学生易于接受, 不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 同时学生也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以后很少再犯。
用尊重学生的态度进行教育, 虽然比较费时费力, 不像以命令的方式进行教育那样简捷便当, 但对学生的进步乃至一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
4 提升素质
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社会发展已经证明:现代化的社会将是信息社会、知识社会, 是科学不断发展, 知识不断创新的社会。时代特点与教师的职业特点都要求着教师的不断进步, 在这个方面, 希冀有着清醒的认识, 因此, 自己注意加强自身修养, 除搞好专业教学外, 还要积极参加业务培训, 坚持自学吗, 不断给自己“充电”, 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摸索和积累适应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下功夫, 在理论知识和教学活动的结合中进一步提高能力。越来越清醒的感受到, 教师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精深的专业技能, 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 变传统教育的重教、重知、重灌为素质教育的重学、重思、重乐, 才能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教育, 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 而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延续。因此, 教师要在每个学生心中撒下爱并播下诚实、正直、善良的种子, 将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 让这份爱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教师要用睿智的学识去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花, 用良好的品格去鼓动学生前进的船帆,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走向幸福成功的人生。
摘要:教师是学校教育责任的直接承担者, 教师的言教与身教同时对被教育者发挥着作用。所以,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被教育者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的举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以身作则, 对学生倾注更多的师爱, 平等对待和尊重学生, 以言教与身教的良性示范作用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教师,人格魅力,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艺术[M].北京:开明出版社, 1999.
[2]张万兴, 郭玉成.全面提升教师素养[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3][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教师应远离“人格分裂” 篇8
铁岭某初中15岁的小君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了心理咨询室。小君右脸红肿, 眼角充血, 低着头不出声。小君的妈妈说:“孩子前两天被老师打了, 我想孩子是被吓到了, 这两天晚上总做噩梦, 嘴里头还说些我们听不懂的梦话。其实我和小君的老师私下是好朋友, 平时我们无话不说, 我一直觉得她是一个温柔的老师, 虽然身边的朋友不多, 但对周围的人都特别友好谦和。这次她大发脾气, 还对孩子动了手, 我也很意外。我想老师这样做也是爱孩子, 对孩子负责, 只是不小心出手重了些。我们想给孩子压压惊, 做做心理辅导。”
面对小君受到老师体罚的个案, 我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老师, 想法很多。我们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是那么的和蔼可亲, 那么的忘我工作。为了一个孩子的成长甚至放下了老师的职业特征, 变成了一个“家长”。这样的老师真的非常可敬, 但对于受到惩罚的学生来说就有些可怕了。
小君老师的这种行为, 我们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属于分裂型人格。
什么是人格分裂呢, 此类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分为两个极端。一端表现为臆病、过分害羞、过度敏感、小肚鸡肠、神经质、容易冲动、靠欣赏自然与书籍等消磨时光、孤僻、难以接近, 表现上虽有细微差别但都以过分敏感为特点;另一端表现为柔顺、人品好、正直、感觉迟钝、唠叨等精神活动低下, 即以自发性功能减退为特点。
心理老师在与小君咨询过程中了解了老师一些平时与同学相处时的表现, 初步认为老师确实是爱班级的每一个孩子, 但由于她的人格缺陷, 也会给班级部分学生带来人格上的伤害。
心理专家分析:
教师用过度的语言行为教育学生, 我们视这种行为是一种虐待行为。这种问题的产生与教师所受的中国家庭式传统教育“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有关。也许小君老师的成长经历就是在她父母武力教育的形式下才考上大学, 当上老师。这种意识也沉积在小君老师的脑海里, 所以面对不听话的学生, 她的潜意识第一反应就是应该通过武力来让学生听话。
小君的父母对老师打孩子的行为并没有觉得不好, 或者不敢直接表现出来对老师的不满, 但家长的纵容态度会暗示老师“孩子交给你了, 你想怎么管是你的权力, 我们不介入”。这种心理表面上是对老师的信任, 实际也是家长在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很多家长常常会对老师说孩子不长进该打就打, 家长如此“大度、懂事”, 使得老师更加有理由地, 甚至变本加厉地虐待学生。
学生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 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和认知能力有限, 势必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一些古怪的、好奇的行为和想法, 这纯属青少年在成长中的一些自然生物反应, 只要家长和老师能够科学理性地面对, 都可以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根据教育部统计的数字, 全国各类学校老师总数约为1500万, 有常见心理问题的占13.4%, 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5‰, 如果我们的学生遇到这5‰有心理障碍的老师, 纯属一生的不幸, 而小君老师情况属于常见的普遍性人格分裂, 但是只要接受专业心理老师的辅导, 就能回归到正常的教学环境中来。
解决办法:
1. 学校应定期对教师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监控, 并加强心理辅导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从种种体罚案例中不难发现, 教师的施暴行为其实是一种自我的情绪和压力宣泄。教师也是普通人, 也有承受不了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为了避免教师把这些压力化为暴力发泄在学生身上, 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2. 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文化知识, 在家庭中学习做人。家长往往过分看待成绩, 依赖老师。殊不知, 家长的教育对于培养优秀学生也至关重要。家长不能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权交给教师, 自己也要学习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3. 加强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和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杨子老师讲座系列课程:
1. 中小学生学习障碍解决方案
2. “富二代”人格、行为、思维重新塑造
3. 如何让孩子成为家族财富
4. 如何提高孩子生存能力、文化课成绩
5. 中高考全班提分攻略
6. 性格/行为怪异学生治疗
7. 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
8. 教师心理健康集体团训
9. “家长学校”系列讲座
10. 提高班级整体和谐度方案
高校教师道德人格研究 篇9
(1) 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塑造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校教师应该是知识和社会良知的化身, 不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济世情怀, 用自己的良知来感染学生, 以自己的品行来打动学生, 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滋润学生, 使学生们感觉到道德的尊严和人格的高尚对一个社会人的重要意义和存在价值。高校教师只有以高尚的人格情操教育影响学生, 才能使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以后, 对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产生积极的意义。
(2) 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塑造是教育、引导大学生的需要。
高校教师首先必须做到“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教师的人格魅力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教育影响力, 是因为它有直观示范性的特点。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立德行、塑人格的重要时期, 其情感、意志、行为都具有不稳定性, 作为生活在他们周围的师长, 会成为他们最直观的模仿对象。教师高尚的人格、优秀的品行可以为学生所效仿;同样, 教师低俗的言行、不良的习惯等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3)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师的责任更加重要, 师德对于教育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从育人环境而言, 师德的整体状况直接反映了育人环境的和谐程度和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从学校建设而言,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学风。因此, 加强师德建设, 可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从而以优良的教风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从育人理念而言, 任何一种师德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 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 这些观念直接关系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兴衰。因此, 加强师德建设对于促进和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加强和完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应当看到, 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 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积极的和负面的影响都会作用于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意识, 个别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 一些有损教师形象、有悖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尽管只是在个别教师中存在, 但在社会和学校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也对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带来冲击。上述这些问题, 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并在工作中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2 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基本内涵
(1) 道德高尚, 为人师表。
高校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 发挥榜样的力量,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以心怀天下的道德使命感引领学生。用道德的力量和尊严感动学生, 让学生们真切体会到道德虽然是无形的, 但却可以决定一个人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 并发乎自然地践行道德实践。
(2) 对事业满腔热忱, 爱岗敬业。
高校教师必须先对教育工作感兴趣, 并且能够全身心地投入, 而不能随意作为。对于高校教师来讲, 不但要严谨治学, 不断拓宽知识视野, 更新知识结构, 还要富有创新精神,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创新, 才能用渊博的知识充实自己, 用爱心温暖学生, 用真心打动学生, 用真情感动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 要淡薄名利, 志存高远。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培养人才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 教师不能只讲眼前利益, 见利忘义。有些高校教师受利益驱使, 搞过多社会兼职, 不好好上自己分内的课, 到处办班乱收费, 有损教师形象, 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 象这样道德缺失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学生走向社会重导老师的覆辙将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因此, 要纯洁教师队伍, 用榜样的力量去引导全社会的教师重新审视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
(4) 注意身心健康。
对于一个高校教师来说, 健康的身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没有健康的身体, 说起话来有气无力, 就不可能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起到积极引导学生的作用。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感染性,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无形中会产生不和谐的气氛, 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反过来,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能够积极地激励、启发学生, 在人生态度上不知不觉地成为学生的一个好榜样。
(5) 谈吐幽默风趣。
一位好的教师除了精通语言知识, 能够清晰地表达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外, 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把话题说得生动有趣, 特别是要富有幽默感, 能够做各种生动有趣的譬喻, 寓教于乐。幽默可使得平铺直叙的教材变得生动有趣, 易于记忆, 而且当教师的幽默语言得到学生共鸣时, 师生间年龄和权威的隔阂便不存在了。所以“四十分钟教学和五分钟笑声的总效果远比整堂课四十五分钟都从事呆板的教学要高出一倍以上”的说法, 获得了广泛的赞同, 上课只讲自己不顾学生感受的教学是最失败的教学。同时, 还要会恰当运用无声语言, 一个手势, 一种表情, 如果运用得恰当和巧妙, 就可以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 一个眼色, 或一次感叹, 都可以表现出教师赞许什么, 否定什么, 希望并鼓励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得怎么样。
3 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形成的基本思路
(1) 营造外在氛围, 发挥环境优化作用。
高校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 使广大教师在思想上对自己的言行有所认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手段, 创新活动载体, 坚持不懈地进行师德建设活动, 树立师德典型, 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功能, 以校园精神铸造师魂, 用校园文化培育师德。要大力倡导党员和学术骨干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以党风促教风, 以党性铸师魂。同时, 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 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有关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 完善和优化高校教师道德人格成长的社会环境。
(2) 发挥个体自省作用。
高校师德师风作为高校教师的行为规范, 主要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 主要依靠教师在师德师风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要求高校教师一方面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特别强调教师在对待人生上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 能够以身作则, 言行一致;另一方面, 要求高校教师要终身学习, 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坚定理想信念, 强化献身精神;学习教育理论, 更新教育观念, 遵循教育规律;学习专业知识,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教育法规, 增强法律意识, 施行依法执教。
(3) 身体力行, 发挥道德实践的作用。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自觉地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 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四有”人才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做到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三是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 既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也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要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 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 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融会于日常工作中, 做到“美其言, 慎其行”, 在道德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人格素质。
总之, 高校教师要自尊自励, 以高尚的道德人格促进育人环境的和谐, 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灵魂工程师, 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摘要:高校教师人格高低直接反映大学育人环境的和谐程度, 铸造高校教师高尚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把握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内涵, 并通过发挥环境感化、个体自省和道德实践的作用, 促使高校教师铸造高尚的道德人格, 促进大学育人环境的和谐。
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篇10
1 用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
德行, 在教师人格中起灵魂作用。教师的德行对学生德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作为教师, 首先注重的应是自身职业道德的体现, 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 教师不应把教书仅仅看成是工作, 而是要毫无私心地投身其中, 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 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其次, 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 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
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热爱教育, 献身教育的精神, 要不断提高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作为教师, 课堂教学是我们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我们人生价值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学生的认知发展, 但是, 我们不应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弃之不顾, 或者完全依附于认知教育。正是课堂教学的隐性价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完善。它的成功与否, 体现在学生身上, 就是高尚道德的培养, 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 远大理想和目标的建立等, 这都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能将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规范、交往意识等等每一项, 都巧妙地与认知活动联系起来, 以培养学生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和蔼谦逊、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的人格品质。
2 用优雅文明的行为影响学生
优雅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 也可以说是内在美的外化, 教师的言谈举止最直接和感性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以求真、至善、达美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事事为人师表,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 豁达乐观的胸怀, 高尚的理想情操, 崇高的敬业精神, 坚强的意志品格, 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 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震撼。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的不同, 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在我看来, 对这句话中的“语言”理解, 应是更深层的, 更广泛的, 包括无声的, 有声的。从用语的准确规范、文明礼貌、真诚精美, 到和学生说话的态度以及回报招呼的语气表情, 都传递着教师人格的魅力。言教重要, 身教更重要。言谈举止比一切大道理都具有说服力。当你用手纸包住卡出的一口痰时;当你弯腰捡起横在地上的一把扫帚时;当你背对着同学吹下讲台桌上的粉笔灰时, 我相信, 这些文明的举止都会为他们树立效仿的榜样。这是健全人格的具体体现。
3 用良好的精神风貌感染学生
良好的精神风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精神的象征。它不仅体现学校的特色、风格和办学理念, 同时也反映时代的精神、地域和历史文化积蕴, 它巨大的同化力和约束力, 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是任何物质力量都无法替代的。对个人而言, 良好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的高尚的性格品质、坚定的意志信念和高雅气质的展示, 而性格品质又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 也是学校德育的题中之义。
作为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一种良好的精神风貌, 具体做来:教师应细心酝酿好每一堂课的情绪, 从衣服的穿着得体到色彩搭配和谐;从语言清新爽朗到表情自然流露;从课堂知识讲授到课本之外的观点阐述分析。要知道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豁达睿智的意志品质, 坚定自信的人生信念, 会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 如潺潺泉水清澈照人, 如深沉古潭发人深省。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是点燃学生头脑的明灯。良好的精神风貌是健全人格的坚实基础。
其次, 我认为学校应设法为学生创造更多优雅的校园文化生活, 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 如;为他们介绍并提供一些精品书刊, 并开展读书心得讲评。组织一些高雅的文娱活动如演讲比赛和诗歌朗诵等, 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竞争意识、自制力和友谊感等优良的个性品质。
4 结语
一位教育学教授曾经说过:未来的教师职业将不在只是外部的责任和奉献, 而是充满科学与艺术创造的、彰显个性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教师的劳动应逐步同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职业一致起来。多么富有哲理!
总之,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不负重托, 要本着以做人教育为基础, 以立志成材教育为主线, 以人格完善教育为目标的办学理念, 全方位开展工作, 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优雅的仪表, 高尚的品德, 得体的言行, 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 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塑造他们完美健全的人格品质。
摘要:近几年来, 人格教育在社会上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尤其是学校。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最直接的参与者当数教师。作为教师,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应注重自身人格的培养和流露, 用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用文明的言谈举止影响学生;用良好的精神风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塑造完美健全的人格品质。
浅谈教师人格魅力 篇11
【关键词】教师 人格魅力 影响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赞誉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可见教师工作的重要。正如一个人在童年时代能够遇到一个好教师,对其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高校人民教师,面对一群性格迥异、张扬个性、正值叛逆的青少年大学生,肩负的责任更重,我们应在继承和发扬敬业和奉献的传统美德的同时,还应在学识、能力、仪表等方面完成自我更新。在育人的同时,不断地“自育”,用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和影响学生。
每一个做过学生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经历过的所有老师对我们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是那样的深刻,当我们想起他们的时候,油然而生尊敬之感,时隔多年,他们的形象依然那样清晰完整,高岸伟大。有的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则平平淡淡,甚至给我们许多痛苦的回忆。是什么原因使得教师在学生的记忆里形成这样大的差别呢?
每一个正在做着学生的人也都有着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按照学校的要求必须对我们的任课老师作出评价时,有好多时候我们没有纯粹去评价他们的教学水平,而是不自觉地掺和了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管理、道德品质、为人师表、师生关系、衣着仪表等等许多方面的东西。为什么学生会这样评价教师呢?因为这些东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这些东西是什么呢? 这些东西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呢?它是如何表现的呢?大家众说纷纭,个人在认同这些观点的同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用真心关爱学生
“爱”是高尚师德的核心本质,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的具体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一个“爱”字,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經常听到一些老师说某某学生不懂礼貌、不尊重老师。当老师因个别学生而气的愤怒发火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我们是否发自真心的去爱这些学生了呢?他们离开父母,远离家乡出来求学,每天朝夕相处相处的都是老师和同学,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棘手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老师,我们是否第一时间去安慰他们,是否待他们如亲人般的爱护和帮助呢?如果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真心的关爱,必以真心和行动来回报,他会认真听你的讲课、积极的发言、乖乖听从你的训导。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曾说过:“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二、扎实的专业功底
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愿意听他讲课,个人认为这里的喜欢很大程度与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有关。如果是一位博学多才、满腹经纶的老师,那么他的课堂内容肯定十分丰富,而不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枯燥难懂,并且能够把高深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讲的深入浅出,便于全班学生理解和接受。习近平说:“过去讲,要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我们在对学生传经布道的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利用各种可能的资源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一个与时俱进、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合格教师!
三、学会适当幽默
幽默是性格的一部分,幽默可以是后天的,可以是先天的,幽默性格的人通常是通达、乐观、积极、向上、热情的人,他们就像开心果,时时刻刻给身边的人带来欢声笑语!试想如果一个教师是幽默风趣的人,那么他的课堂是多么的富有吸引力!幽默教学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学生也会觉得教师可敬又可亲。因为幽默的笑声能填平师生之间的地位差异,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使师生间形成人格平等、心心相通、共同求索的和谐气氛,从而在心理上、认识上及情感上产生共鸣。幽默不是搞笑,不是滑稽,而是闪耀在言语光芒中的光芒,是绽放在脸上的微笑!
四、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
有些老师专业能力毋庸置疑,但每堂课下来,都是累得筋疲力尽,却效果甚微。究其原因,是不注重教学方法!如果是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而课堂因缺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令作为听者的学生头昏脑涨、昏昏沉沉,学习的能动性发挥不出来。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让作为讲授者的老师口干舌燥、声嘶力竭,体力消耗很大,讲课效果还不好,可谓是费力不讨好。可见教学是讲究方法的,善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才会浪费少,教学效果好效率高,学生的能动性和潜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它是老师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成果和经验的总结。
五、注重仪容仪表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一个教师都有尊重自我的需要,也想获得他人的关注与尊重。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注重仪容仪表,从个人形象上反映出良好的修养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才有可能受到师生员工的称赞与尊重,才会对自己良好的仪容仪表感到自豪和自信。良好的仪容仪表既能表示对师生的尊重,也是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能体现教师的自尊自爱。如果衣冠不整,不修边幅,憔悴潦倒,只能让他人认为是生活懒散,作风拖沓,责任感不强,不尊重别人的人。因此,教师适当的形象设计,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是影响其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显然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来自多方面的,除上述表现特征,教师的人格魅力还来自于那一份从容淡定,来自与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还与教育观念、品德修养、性情、学识、能力等有关,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会在成功中沉醉,也不会在失败中停滞不前,他们会总结经验教训,确立新的方向和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杨丽,教育论坛.
教师,当心偏执型人格障碍 篇12
晓松前年从师范大学毕业后, 到一所中学教地理。虽说工作快两年了, 他在单位却没有交到一个朋友, 而真实情况是, 晓松很不受周围的人欢迎。他喜欢文学, 下班后每天晚上都要看小说杂志或者写东西到深夜, 同室的几个年轻教师怪他开灯看书影响睡眠, 他不但不注意, 反而看得更晚, 有时还故意把书翻得很响。平时自负清高, 不苟言笑, 别的老师得了奖励或受到表扬他却冷言冷语或讥讽嘲笑, 所以大家都不愿和他交往。他做事我行我素、说话随心所欲, 根本不考虑旁人的喜怒哀乐, 不考虑影响。如在公开课评课活动中, 晓松总是指责执教老师教法陈旧传统, 没有创新, 不符合新课改精神, 误人子弟云云;他自己在教学中一些很偏激的做法, 引起学生和家长接二连三的投诉。教导主任批评他, 他不是极力辩解就是大声反驳。比他高一届毕业的校友邱老师好心规劝了晓松几句, 他也怒目以对, 叫邱老师把自己身上的屎擦干净不要多管闲事。未婚妻很担心他, 这样下去怎么办?她甚至怀疑晓松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晓松表现出的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偏执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 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 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 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 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 妒火中烧, 不是寻衅争吵, 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 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 自命不凡, 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 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 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 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 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 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 主观片面性大。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 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融洽相处。
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 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以男性较多见。
对晓松这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调节和治疗建议采用心理治疗为主, 以克服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认知提高法。
由于晓松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 不愿接受他人善意忠告, 所以作为晓松比较信任的未婚妻, 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 向他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 使其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认识, 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
2. 交友训练法。
鼓励晓松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 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 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
(1) 真诚相见, 以诚交心。本人必须采取诚心诚意、肝胆相照的态度积极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和比较好的, 可以信赖的, 不应该对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见和不信任态度。必须明确, 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 寻求友谊和帮助, 交流思想感情, 消除心理障碍。
(2) 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朋友各种帮助。这有助于以心换心, 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巩固友谊, 尤其当别人有困难时, 更应鼎力相助。患难中知真情, 这样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赖和增强友谊。
(3) 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则。性格、脾气的相似和一致, 有助于心理相容, 搞好朋友关系。另外, 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兴趣爱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条件是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相似和一致, 所谓志同道合, 这是发展合作、巩固友谊的心理基础。
3. 自我疗法。
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 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 要改变偏执行为, 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如:
●我不能容忍别人一丝一毫的不忠。
●世上没有好人, 我只相信自己。
●对别人的进攻, 我必须立即予以强烈反击, 要让他知道我比他更强。
●我不能表现出温柔, 这会给人一种不强健的感觉。
现在对这些观念加以改造, 以除去其中极端偏激的成份。
●我不是说一不二的君主, 别人偶尔的不忠应该原谅。
●世上好人和坏人都存在, 我应该相信那些好人。
●对别人的进攻, 马上反击未必是上策, 我必须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击。
●我不敢表示真实的情感, 这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
每当故态复萌时, 就应该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 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表现出了偏激行为、事后应重新分析当时的想法, 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 然后加以改造, 以防下次再犯。
4. 敌意纠正训练法。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 采取以下训练方法, 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
(1) 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 待人处世时注意纠正, 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
(2) 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 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 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 更不能不理不睬。
(3) 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很不习惯, 做得不自然, 但必须这样做, 而且努力去做好。
(4) 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 冲突、纠纷是难免的, 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 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
如果使用上述方法仍不能奏效且偏执倾向越来越重, 那就必须求助心理医生并辅以药物治疗。
下面是一个检查偏执程度的小测试, 老师, 请快来检查一下你的情绪是否“过了火”。
●对别人求全责备
●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感到大多数人不可信
●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和念头
●自己不能控制地发脾气
●感到别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
●别人对你的成绩没有做出恰当的评价
●感到别人想占你便宜
答案:10分以下不存在偏执情况, 恭喜你, 你是个心平气和的可爱的人。
1 5 分~24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执, 如果总觉得环境不顺心, 要注意警惕原因是不是在自己哦!
【教师人格】推荐阅读:
教师人格的塑造08-24
教师的人格魅力08-25
教师人格力量的形成05-09
体育教师与人格培养07-23
幼儿教师‘职业人格’09-02
小学教师人格研究10-23
教师人格魅力的构建10-24
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09-05
幼儿教师人格适应问题07-18
教师的人格素养的作用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