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评价分析

2024-11-12

疗效评价分析(精选12篇)

疗效评价分析 篇1

相关文献表明, 牙髓病或根尖周病患者行根管治疗术治疗期间, 其成功率45%~96%, 存在较大差异[1]。为提高临床疗效, 笔者对于2013年1-12月我院行根管治疗术后2年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 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3年1-12月对我院行根管治疗术治疗后2年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术前存在牙髓病以及根尖周疾病; (2) 均行根管治疗术治疗; (3) 治疗时间≥2年, 排除标准:病历资料不完整者。本组84例患者中, 男51例, 女33例, 年龄23~67岁, 平均年龄为 (41.362±3.76) 岁。分析本组患者的根充程度, 其中55例为恰填患者, 29例为非恰填 (欠填和超填) 情况。

1.2 临床诊断标准

1.2.1 根管填充评价标准

恰填:行根管填充术后, 填充物与根管之间的距离低于2 mm;非恰填主要包括两种, 即欠填:行根管填充术后, 填充物与根管之间的距离高于2 mm;超填:根管填充技术后, 填充物没过根管。

1.2.2 根尖周指数评价标准

参照PA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若评分结果提示患者为PAIⅠ级或Ⅱ级时, 提示患者未见根尖周疾病, 若评分结果提示, 患者的评分高于PAIⅡ级时, 则提示患者不同程度的根尖周疾病。

1.3 临床观察指标

随访2年, 对患者患牙部位行X线检查, 观察术后2年患牙的使用情况以及松动度, 从而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有效:术后2年患牙未见松动症状, 咀嚼食物无疼痛感, X线检查结果提示, 患牙恢复正常, 且PAI评分高于Ⅱ级。有效:患者存在轻微松动症状, 牙齿功能良好, X线检查结果提示PAI评分为Ⅲ级;无效:患牙存在松动症状, 牙龈红肿, 对正常咀嚼造成影响, X线检查结果提示PAI评高于Ⅵ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见表1

分析表1中相关数据, 55例恰填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82%, 29例非恰填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4.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影响因素见表2

分析表2中相关数据, 非恰填、出现根尖周病变、根管内感染、冠修复不良等增加患者治疗失败的概率。

3 讨论

3.1 牙周尖病变评价

临床研究表明, 牙根周的评价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预后疗效造成不良影响[2,3]。本组研究中, 治疗失败的26例患者中, 11例存在牙根尖周疾病, 占42.31%。对此, 笔者认为临床治疗前未对其进行深入评估, 未对牙周病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行针对性治疗, 可能降低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3.2 根管填充、感染状况

笔者研究中, 根管填充情况、根管内感染等因素均会对患者的疗效造成影响。根管治疗主要通过清除压根管残留的细菌进行治疗, 然而治疗前患者出现牙髓坏死的症状, 采用该方式治疗往往无法完全清除微生物组织, 进而会造成根内出现感染情况。对此, 笔者认为应根据牙髓病变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治疗。除此之外, 根管填充情况也影响着临床疗效。有文献指出, 若根管为恰填, 则治疗成功率高达90%以上, 但是若为非恰填现象, 则根管成功率为低于75%[4,5]。

3.3 冠体修复不良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冠修复不良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既往研究表明, 冠修复不良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填充物渗漏的现象, 容易增加对根管的刺激。本组研究中, 5例恰填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82%, 29例非恰填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4.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这一研究结果, 笔者认为手术过程中, 对患者根管进行恰填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国内相关研究表明, 对压根管进行严密填充, 能够减少根管内细菌滋生, 降低根管炎症的发生率, 笔者研究结果与其相符。同时, 有学者发现根管超填的预后治疗效果低于欠填患者, 并提出根管超填会严重影响根管内的封闭性, 笔者研究结果与该研究相符。国外研究表明, 冠修复情况对根管治疗的手术疗效最好, 若治疗期间存在冠体修复不良的症状, 则可能增加压根病变的概率。

综上所述, 影响根管治疗疗效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临床行手术治疗期间, 应加强术前检查, 提高根管填充质量和冠修复质量, 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摘要:目的 研究根管治疗的远期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3年1-12月行根管治疗术治疗后2年的84例患者根管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并了解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55例恰填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82%, 29例非恰填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4.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的非恰填、出现根尖周病变等情况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患者入院治疗期间, 应加强对根管病变的观察, 并严格无菌操作程序。提高根管填充治疗,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根尖周病,根治治疗术,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陈建洪, 王萍, 彭萌, 等.两种根管冲洗方法联合不同根管冲洗剂疗效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0) :1686-1688.

[2]李鸿志.根管治疗278例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12) :181-182.

[3]范兵, 樊明文.根管治疗疗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口腔医学研究, 2008, 24 (1) :1-2.

[4]边专, 樊明文.现代牙髓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

[5]范兵, 边专, 樊明文.牙体牙髓临床治疗Ⅵ根管治疗后疾病[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6, 42 (7) :438-439.

疗效评价分析 篇2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75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和评价症状改善情况。结果75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护理干预有效。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临床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护理;症状

随着临床医生认识水平和诊断水平的日益提高,肠易激综合征已经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已经高达7.5%,该病近年来已引起消化学界的高度重视,对其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明显加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道的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部胀痛、便秘或者腹泻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该病需要经过相关检查在排除了器质性肠道疾病之后方能诊断,也是一种排除性诊断。目前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这三种类型,便秘型较其他两型的发病率略低[1]。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好,但少数患者症状反复,以致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鉴此,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规范性用药,同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作者对1月~11月本院收治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5例,经治疗与精心护理,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现将护理心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月~月收治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5例,其中男27例,女48例,年龄18~72岁;病程6个月~2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均排除了消化道有关的器质性疾病。

1.2疗效判断标准经干预后48h临床症状改善者(腹痛、腹胀减轻或消失,能较顺利排出大便)为有效,超过48h临床症状未改善、未能排除大便者视为无效。

1.3护理干预措施

1.3.1一般护理嘱患者遵医嘱定时按量服药,虽然目前IBS-C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但药物治疗仍是IBS-C治疗的重要一环。

1.3.2心理干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此类患者因为工作、家庭等诸多原因常常出现紧张情绪,尽可能地从各方面予以帮助,以期获得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在确诊之后进行宣教,让患者了解该病的病因病机和病情可能的进展情况,让患者明白这是一种良性疾病,打消患者对该病的疑虑。

1.3.3饮食指导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发作与否跟其饮食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部分患者亦有这方面的经验。就IBS-C患者来说,要嘱其进食高纤维素食物,医护人员将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做成菜末供其方便食用,另外嘱患者每天都要摄入充足的水分,保证24h饮水量在2500~3500ml。

1.3.4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该类患者往往想法多,顾虑多,整天郁郁寡欢,担心病情恶化,这时就要求患者摆正心态,调适心情,加强与患者的思想交流,与患者交朋友;进行必要和适度的体育运动,晚餐后快步行走40min~1h;嘱患者坚持腹部按摩疗法,具体操作为:患者仰卧,自然放松,患者自己用手的大小鱼际于脐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20~30min,于便前30min进行,这样可以加强腹部肌肉的力量,使排便更有力,利于粪便的排除,同时通过按摩,也会加强结肠推进功能,减少粪便在结肠的停留时间。运动本身也能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规劝患者戒除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疗效评价分析 篇3

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药物治疗常常难以有效。近年来,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三腔起搏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对其的治疗,并取得了可靠的疗效。超声心动图是评价三腔起搏器疗效的主要方法。我院对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接受三腔起搏治疗的药物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17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二尖瓣最大返流面积、左室充盈时间速度积分(LVEA)进行比较,旨在评价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的近期效果。endprint

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药物治疗常常难以有效。近年来,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三腔起搏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对其的治疗,并取得了可靠的疗效。超声心动图是评价三腔起搏器疗效的主要方法。我院对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接受三腔起搏治疗的药物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17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二尖瓣最大返流面积、左室充盈时间速度积分(LVEA)进行比较,旨在评价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的近期效果。endprint

疗效评价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住院阴道自然分娩产妇中, 选样近期未用过前列腺抑制剂, 无前列腺应用禁忌证, 高危评分0的阴道分娩者1200例, 随机分米索前列醇组 (600例) 与缩宫组 (600例) 。

1.2 给药方法和出血量计算

米索前列醇组胎前肩娩出后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 (浙江仙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缩宫素组:胎前肩娩出后即静脉推注10%葡萄糖溶液20ml+缩宫素20U。出血量采用容积法和卫生纸发称重法计算。胎儿娩出、羊水流完后, 将有刻度的积血盆置于产妇臀下至产后2h计算出血量, 加上2h后以及24h内卫生纸称重换算法的出血量。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

米索前列醇组和缩宫组:年龄、产次、产程无显著差别 (P>0.05) , 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

2.2 不良反应

米索前列醇组:出现发冷、恶心20例, 腹泻50例, 以上症状轻微, 无需处理, 自行缓解。缩宫素组:恶心17例,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米索前列醇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前列腺素E1 (PGEI) 的衍生物, 近年来发现它同体内分泌的前列素一样, 能兴奋子宫肌, 抑制宫颈胶原的合成, 扩张和软化宫颈的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早孕流产, 米索前列醇对晚期妊娠子宫的收缩作用也得到证实。该药用药方便且口服吸收良好、见效快。该药口服吸收迅速, 30min后其活性代谢产物 (米索前列醇酸) 的血药浓度达高峰。血浆中放射性t1/2为1.5[1], 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 可有效解决产后2h内出血问题。有更强的收缩子宫的作用, 且个体差异较小, 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

3.2 应用米索前列醇的安全性 米索前列醇口服最快2.5min引起宫缩, 最慢20min, 平均6.7min[2]。因此选择第二产程胎前肩娩出后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 对胎儿无影响。待5~10min胎盘剥离, 子宫收缩而减少产后出血, 过早用药致宫缩过强危及胎儿;过晚用药起不到加强宫缩减少产后出血的作用。本方法与缩宫素20U静脉注入比较, 促宫缩强, 明显减少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 且不影响新生儿结局。效果可靠、安全。

3.3 米索前列醇的不良反应 米索前列醇常规用量每日800μg, 仅少数病人发生轻度短暂的恶心、腹泻、畏寒等。本研究单次口服400μg, 用药后出现症状轻微, 无需处理, 自行缓解;因此该药用法简单, 易掌握, 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3.4 缩宫素的药理作用 缩宫素可直接兴奋子宫平滑加强其收缩作用。但个体差异较大, 对某些产后出血不能有效控制。分析用本药17例恶心者原因, 可能与个体差异及对药物敏感性高有关。

3.5 米索前列醇优点可口服、舌下含化、阴道和直肠给药[3], 具有应用范围广、给药途径多、用药方便的特点。给药后吸收快, 吸收后快速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 不良反隐小, 不引起血压升高, 在高血压患者中可代替麦角新碱[4], 尤其适用于妊高征疾病患者。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作用:产后出血仍然是目前产科主要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子宫收缩乏力又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占产后出血的90%[5,6]。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可使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张, 产程延长、体力消耗过大、妊高征、前置胎盘均可引起子宫肌水肿或渗出, 从而影响子宫缩复功能, 以上均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成功控制产后出血, 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预防及制订适时正确的治疗方案。多年来临床应用缩宫素加强宫缩给药量到40U后, 继续使用其效果已不明显。而米索前列醇具有给药方便、吸收快、作用快的优点, 使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且对缩宫素治疗无效者用药后阴道出血得到控制, 说明米索前列醇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优于缩宫素, 是一种预防产后出血较为理想的药物, 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应用前景:减少产后出血, 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和子宫复旧, 从而降低产妇病死率, 对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米索前列醇能快速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 其应用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欲将, 张进, 宋岩峰.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8, 33:55-57.

[2]赵光俊, 张启兰, 杜娟, 等.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起的临床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 1997, 6:150-352.

[3]张建平.妇产科药物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39.

[4]翁梨驹.前列腺素与引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18 (5) :265.

[5]黄洁敏, 骆一凡.产后出血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35:378-379.

疗效评价分析 篇5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个整体。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分别考查教与学的效果,两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从学业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往往也是教学评价中的不足或欠缺;教学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同样也能在学业评价中得到反映。

一、教学设计方面四条标准

1.正确理解教材;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流程安排体现了知识逻辑活动的设计学生认知规律。

二、教学实施方面七条标准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教学语言精练、生动;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

2.熟练运用板书: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实验、动作示范。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以恰当的方式提问。

5. 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运用重复、板书、提问、语音变化、手势表情、身姿体位等多种手段,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强化。6.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或做出取舍;大体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控制课堂内容的走向,不因偶发事件或枝蔓错误地偏离主航道。

7.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三、教学评价能力方面两条标准:

1.学生的学业评价:能够利用提问、活动观察、态度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学习; 2.具有教学反思能力: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成败,养成反思的习惯并能够根据反思结果提出自己近期改进教学的想法。教学评价和学业评价的目的,在于分析检查教与学中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和学习方式。学业评价可以为教学评价提供分析、判断问题的着眼点,更加准确地分析和判断问题的成因,并为教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教学评价可以为学业评价提供分析、判断问题的佐证,也可以排除学业评价中的非智力因素,更加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客观因素,为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依据。

疗效评价分析 篇6

循证医学,就是基于证据的医学,什么是证据呢?就是你身上有什么疾病表现,包括各种检查指标,通过用药改善的情况,如果这种药物治愈了你身上的疾病,那就证明了这种药物有疗效,这是在世界范围内新兴起的一种医学研究方法。它具有采用大范围、多样本、双盲实验来检验药物疗效的特点。大范围,就是循证医学研究要收入大量的病例,然后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这些病例所患的疾病是相同的,用药组使用同一种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另一种药物治疗,最后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多样本,就是在研究中收入的病例,尽管所患的疾病相同,但各人的自身条件不同,如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只有多样本才能保证所研究的药物适用于所有人;双盲实验,就是医生与患者都不知道使用的是哪种药物,最后按编号统计使用药物后的疗效,这样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药物疗效的客观性。由此可见,循证医学研究是目前评价药物疗效最科学、最公正的方法,因此能得出真正值得患者信赖的用药依据。

参松养心胶囊是我国唯一开展循证医学临床研究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该项实验研究在全国各地36家大型三甲医院中展开,包括了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参与的医学专家达500多名。研究结果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具有确切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各种早搏、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等具有超过西药的作用,并且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缓、传导阻滞,以及慢快综合征也具有较好疗效。在进行药物疗效研究的同时,他们还对1609个病例进行药品安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引发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长期用药安全。参松养心胶囊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慌、气短、失眠、乏力等症状,称得上是全面、有效、安全的心律失常治疗药物。

疗效评价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具备下列条件: (1) 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新诊断标准; (2) 尿蛋白定性3次以上阳性, 持续尿蛋白>0.5g/d;血清肌酐 (SCr) <250μmol/L; (3)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和氮质血症。分为对照组20例, 男13例, 女7例, 年龄 (55±9) 岁, 病程 (10±6) 年, 法安明治疗组28例, 男16例, 女12例, 年龄 (54±9) 岁, 病程 (9±7) 年, 所有患者均停用血小板聚集剂, 抗凝剂及溶栓剂至少1周。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降糖 (空腹血糖<6.1mmol/L, 餐后2h血糖<8mmol/L) 、降脂、降压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 (法安明) 5000U, 皮下注射, 1次/d, 疗程4周。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UPE、血清清蛋白 (ALB) 、血清总胆固醇 (TC) 、血肌酐/尿素氮、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 同时观察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 所有数据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治疗组UPE明显减少, ALB明显增加而TC降低, 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Cr、内生肌酐清除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出现皮下注射部位少量瘀斑, 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持续性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标志, 在以往的研究发现在病程超过25年的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肾病的积累发病率达25%~40%。在欧洲, 日本和美国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首要原因 (25%~40%) , 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肾病十分重要。糖尿病肾病的自然病程特征是进行性的肾小球绿过滤下降, 进展快慢不一。肾小球基底膜结构蛋白的非酶糖化是引起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基本病变是肾小球血管和基质中的硫酸糖胺聚糖浓度降低, 导致血管内皮和基底膜的通透性发生障碍, 使白蛋白漏出并可产生过多的细胞外基质蛋白, 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最终发生肾小球硬化引起肾功能衰竭[2]。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脂血症和高凝血症。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促凝因子的释放, 血小板活性增加,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增高, 以及脂肪酸还氧化酶活性的降低, 血栓素增多, 导致高凝倾向, 凝血机制的异常参与了肾脏的损伤。高脂血症可直接通过系膜损伤发展为肾小球硬化。因此减少蛋白尿, 降低血黏度, 抗凝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环节。低分子肝素钠有抑制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从而防止肾小球硬化, 而且它不激活血小板, 不会出现因血小板活化而造成的肾损害, 也不会因血小板减少而造成出血[3]。

本研究结果显示, 法安明治疗组, UPE明显降低, ALB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明显, 说明低分子肝素钠有效的减少尿蛋白的漏出。治疗组治疗后TG、CHO显著下降, 和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除与积极控制血糖血压, 改善机体代谢紊乱有关外, 还跟低分子肝素钠激活脂蛋白脂酶, 促进脂肪分解有关[4]。血小板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纤维蛋白原 (Fbg) 明显降低,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明显延长,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期间, 患者的肾功能, 糖代谢未见明显变化。仅2例出现皮下注射部位少量瘀斑, 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在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低分子肝素钠, 可减少尿蛋白的漏出、降低血粘度、升高ALB、抗凝、降低TC水平、减轻肾小球硬化。且低分子肝素钠出血危险性小, 适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 治疗组28例, 治疗组在常规降糖、降脂、降压等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 (法安明) , 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排泄量 (UPE) 、血清清蛋白 (ALB) 、血清总胆固醇 (TC) 、血肌酐/尿素氮、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UPE明显减少, ALB明显增加而TC降低, 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和TC, 提高ALB, 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凝指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低分子肝素,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952-955.

[2]李慎军.糖尿病肾病基底膜的改变[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0, 20 (3) :132.

[3]张信, 李美华.低分子肝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作用的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1, 17 (1) :27.

疗效评价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录2010-06—2011-09期间我院门诊诊断“失眠症”年龄18~60岁之间的患者109例, 排除脱落者与不愿合作者, 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中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患者主诉入睡困难与睡眠维持困难, 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失眠排除与发作性睡病、呼吸等相关者, 排除因焦虑症、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所致者, 排除因各种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或其他药物所致者, 排除短暂性或因环境变化引起者, 排除不愿合作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52例、对照组57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右佐匹克隆片3mg口服每晚一次, 对照组予以劳拉西泮2mg口服每晚一次, 服药时间4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4周后分别采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 (SDRS) 进行评定, 以SDRS减分率[ (基线部分-治疗后总分) /基线总分]评价疗效, ≥80%为临床痊愈、50%~79%为显著好转、30%~49%为好转, <30%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23%与96.49%,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243, P>0.05, 见表2) 。

3 讨论

目前治疗失眠症的常用药物有苯二氮类与非苯二氮类。二者均作用于GABA/BZ受体复合物结合产生药理作用;药物与GABA/BZ1受体结合产生镇静催眠作用, 与GABA/BZ2受体结合会出现认知与精神运动功能损害[1]。目前应用最多的苯二氮类药物非选择性地作用于GABA/BZ1受体与GABA/BZ2受体, 除有镇静催眠作用外会出现认知与精神运动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这些药物可延长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 却减少慢波睡眠和快速动眼睡眠, 未能真正改善睡眠质量, 其不良反应多, 容易产生耐受性、依赖性与戒断症状[2], 有逐步被非苯二氮类取代的趋势;右佐匹克隆是佐匹克隆的右旋体, 非苯二氮类的代表药物之一, 与苯二氮类药物相似, 通过与GABA/BZ受体复合物结合产生药理作用, 但它选择性地作用于GABA/BZ1受体, 发挥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总睡眠时间延长, 而入睡潜伏期、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缩短, 觉醒次数减少, 睡眠效率提高[3,4,5], 同时不产生肌肉松弛、认知与精神运动损害、耐药性及药物依赖等。右佐匹克隆是治疗失眠症具有疗效肯定但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是苯二氮类较好的替代品。但服用右佐匹克隆与服用其他镇静催眠药类似, 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异常想法与行为改变, 亦有中枢抑制作用, 与其他精神科药物、抗组胺药、抗惊厥药、酒精等同用有相互叠加的作用, 故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仍需详细了解病史及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录本院门诊“失眠症”患者109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右佐匹克隆片3mg口服每晚一次, 对照组予以劳拉西泮2mg口服每晚一次, 采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 (SDRS) 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时, 评分较基线均有显著下降, 两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右佐匹克隆片能够显著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 临床效果明显, 而不产生肌肉松弛、认知与精神运动损害、耐药性及药物依赖等, 是疗效肯定而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关键词:失眠症,右佐匹克隆,疗效

参考文献

[1]于楠.佐匹克隆与阿普唑仑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 2010, 39 (4) :346-347.

[2]赵忠新, 张红菊.失眠的治疗药物及其使用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药与临床杂志, 2007, 26 (11) :851-856.

[3]王尚君, 王济良.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症7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 2010, 27 (8) :562-563.

[4]任怀山, 孙忠.百乐眠与右佐匹克隆合用治疗失眠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0, 50 (43) :76.

疗效评价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 共20例, 并以其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10例。研究组中男6例, 女4例, 入院时程1~360 h, 平均入院时程 (105±86) h;对照组男4例, 女6例, 入院时程1~361 h, 平均入院时程 (106±87) 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高频通气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具体的治疗方式如下。1.2.1

1.2.1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性机械通气, 并将仪器设备值调为常规性指标之间, 即吸气峰压调为0.225 k Pa左右, 呼气末压调为0.045 k Pa左右, 呼吸频率调为50次/min左右即可[1]。

1.2.2 研究组对患儿的机械通气中的仪器值调为高频率, 即提高净气末压至10次/min, 并增加仪器振幅, 以看到患儿的胸廓有了明显的振动为度。调节机械通气设备, 使血氧分压 (Pa O2) 维持在6.67 k Pa左右, 但呼吸频率不予以改变。在患儿的病情稍有稳定之后, 可逐渐将其设备值降低, 直至撤机。在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 应密切关注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 若发生异常状况, 应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2,3]。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将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儿的生命体征基本稳定, 且在胸片检查中显示为正常;有效:患儿的生命体征大致稳定, 且在胸片检查中显示为好转;无效:不属于显效或有效的患儿, 均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研究组未有患儿发生不良反应, 即发生率为0, 对照组中有2例患儿发生了胃胀气状况, 即发生率为20.00%,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据相关的临床医学调查显示, 近年来, 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重症呼吸衰竭症, 因此, 重症呼吸衰竭症已然成为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 在临床治疗中, 对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主要治疗方式是以机械通气的方式为主, 该种治疗方式能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 有其巨大的潜在价值。而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高频通气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范围越发广泛。高频通气是一种开放式结构的呼吸器, 通气时可插小管, 呼气时呼出气从气道两侧口溢出, 进而减少了呼气阻力, 以此吻合了小儿呼吸道狭长、生理死腔大的特点。它采用时间循环压力调节制式设计而成, 由于该类呼吸机的特定设计要求其喷射针及空氧混合针座均设计在气道口端, 故呼吸机在给患儿送气时具有较高的流速且流量易调, 是一种具有压力支持的理想的恒流式的呼吸设备, 适用于肺无动力学改变的婴幼儿及儿童的呼吸生理要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 研究组为90.00%, 对照组为70.00%。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 其中, 研究组为0, 对照组为20.00%。由此证明, 与常规性机械通气相比, 采用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 有其更为显著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采用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 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 提高患儿的治疗效率, 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高频通气在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10例。研究组采用高频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 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 提高患儿的治疗效率, 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高频通气,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

[1]郭少青, 单若冰.高频机械通气治疗晚期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的效果.齐鲁医学杂志, 2012, 27 (4) :368-370.

[2]龚兆荣, 沙国强, 文运衡, 等.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价值探讨.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19) :45-47.

疗效评价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①采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或前置胎盘等的临床研究文献;②研究类型:随机对照实验或准随机对照实验(quasi-RCT);③研究对象:孕周小于28周存在宫颈机能不全或前置胎盘的孕妇;④干预措施:试验组采用宫颈环扎术,对照组采用期待疗法或药物治疗。

1.2 文献排除标准

无对照的临床试验、历史性对照临床试验和病例对照试验。

1.3 疗效判定指标

新生儿存活率、平均分娩孕周、平均延长孕周数、新生儿体重。

1.4 文献检索策略

1.4.1 数据库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1月至2009年10月)、万方数据库(1989年1月至2009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1月至2009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至2009年10月)。

1.4.2 检索关键词

宫颈环扎、宫颈机能不全、宫颈缝合。

1.5 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1.5.1 纳入和排除文献方法

两名评价员各自检索,通过阅读文题与摘要,排除明显不符纳入标准的文献后,对可能纳入的文献阅读全文,以确定是否纳入的方法。两名评价员分别独立地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出现意见分歧时通过协商解决,如协商未取得一致则与第三方讨论决定。

1.5.2 资料提取内容

两名独立的评价员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录入统一表格。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及排除标准、干预情况和结局指标等。

1.5.3 临床试验的质量评价

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所表述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9]。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进行评价后再综合评定。主要评价项目包括:①随机方法是否正确;②是否做到分配隐藏,方法是否正确;③是否采用盲法;④有无失访或退出,是否采用意向性治疗(ITT)分析。若4条质量评价标准均完全满足,则研究存在偏倚的可能性最小,评为A级;如其中任意一条(多条)质量评价标准仅为部分满足,则该研究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中度,评为B级;如其中任一条(多条)质量评价标准完全不满足,则该研究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最大,评为C级。

1.6 统计学方法

①采用RevMan 4.2.10软件进行分析,首先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如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数资料采用合并OR值及95%CI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及95%CI表示,取α=0.05为检验水准,P<α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将数据输入软件,产生“森林图”。森林图中每一横线代表一项试验结果的可信区间,横线越短则试验精度越高,结果越肯定;垂直线代表OR=1。对不利结局,若横线分布于垂直线左侧表明治疗结果有效;若横线落在垂直线右侧则相反。若横线与垂直线相交则表明不同治疗措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利结局则相反。③敏感性分析:换用统计模型对文献进行重新合成,如果结论与敏感性分析前一致,证明敏感性低,结论的稳定性好;④对Meta分析方法学不足进行讨论,如发表偏倚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共收集文献1993篇,进行初步学习筛选后得到25篇文献。由两名评价员分别再次阅读文题及摘要,重新学习此25篇文献,剔除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共9篇文献[10,11,12,13,14,15,16,17,18]进入本次Meta分析。

2.2 文献质量

进入Meta分析的9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分组,但未描述具体随机方法;9篇文献均未提及分配隐藏方案;限于临床实际情况,9篇纳入文献均未能采用盲法,文献评价均为C级。见表1。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新生儿存活率

5篇文献进入本部分的分析[11,14,15,16,18],异质性检验(Q=5.81,P=0.21),研究间具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宫颈环扎术组共计168例,新生儿存活数为153例;对照组共计165例,新生儿存活数为105例。合并OR为5.21,即可以认为宫颈环扎术组新生儿存活较对照组高5.21倍(95%CI 2.81~9.64,Z=5.2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2 平均分娩孕周

4篇文献进入本部分的分析[10,12,13,17],其中杜成杰[10]的资料仅提供了平均分娩孕周的均值(undefined)而未提供标准差(s),不符合软件要求,被剔除(以下评价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存在,不再赘述)。对余下3篇文献异质性检验(Q=0.97,P=0.62),研究间具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WMD为3.36,即宫颈环扎术组孕妇平均分娩孕周较对照组长3.36周(95%CI 2.40~4.32,Z=6.88,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①n/n为存活例数/样本数

2.3.3 平均延长孕周数

5篇文献进入本部分的分析[10,12,14,15,17],软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对余下3篇文章异质性检验(Q=4.84,P=0.09),研究间具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WMD为2.76,即采用宫颈环扎术组孕妇平均较对照组孕妇延长孕周2.76周(95%CI 2.59~2.93,Z=31.38,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3.4 新生儿体重

4篇文献进入本部分的分析[10,12,13,17],软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对余下2篇文章异质性检验(Q=6.40,P=0.01),研究间不具同质性,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WMD为616.81,即宫颈环扎术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较对照组重616.81g(95%CI 74.48~1159.14,Z=2.23,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2.4 敏感性检验

对以上各项结果进行换用统计模型进行分析,其结论的一致程度可反映合并结果的可靠性,可以看出换用统计模型后OR(WMD)值和95%CI均变化不大,提示结果合并性较为稳定。见表6。

2.5 发表偏倚

因研究个数较少,漏斗图不能直观体现发表偏倚的大小,因此以失安全系数(Nfs 0.05)评价发表偏倚。依照公式Nfs 0.05=(∑Z/1.64)2-k计算各结果的失安全系数(Z为各独立研究的Z值,k为研究个数),Nfs 0.05越大,说明发表偏倚越小。计算出新生儿存活率Nfs 0.05=46.67,即需要其他47个阴性研究的结果方能逆转本次Meta分析的结果。同理计算出平均分娩孕周Nfs 0.05=49.13,平均延长孕周Nfs 0.05=654.98,新生儿体重Nfs 0.05=21.16。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平均延长孕周数的发表偏倚最小,新生儿体重的发表偏倚最大。

3 讨 论

3.1 自宫颈环扎术临床应用以来,关于其疗效就一直存在争议。Lazar等[4]对506例孕妇进行随机调查研究,其中268例采用宫颈环扎术, 238例不手术。结果显示:无论是宫颈环扎组还是非环扎组,在预防早产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93年英国皇家学院妇产科医学调查委员会调查研究发现:1292例孕妇根据随机原则,647例孕妇选择了宫颈环扎术,另外645例则没有。宫颈环扎术组在孕中期(平均为15.9周)接受环扎术,结果宫颈环扎组在33周前发生分娩比对照组要少(83/647 vs 110/645,P=0.03)[5]。因此在目前的临床应用当中,有关宫颈环扎术是否应当应用于早产、孕晚期前置胎盘或流产的患者至今尚无定论。导致宫颈机能不全的原因复杂:反复流产史、双胎妊娠、宫颈手术史等均有可能造成宫颈损伤进而引发宫颈机能不全。由于各地对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标准不太统一,宫颈机能不全可能存在着人种及地域差异,各个研究中心的辅助检测水平参差不齐(主要依赖于超声检测结果)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在调查研究中实验对象的纳入存在偏差,间接地导致了研究结果与事实可能不符。

3.2 本次研究发现,在改善新生儿存活率、延长孕周等方面宫颈环扎术均有一定的作用。其结果显示,宫颈环扎术组的新生儿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分娩孕周数和平均延长孕周数均长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同样高于对照组。

3.3 Meta分析的偏倚(bias)是影响Meta分析正确性的重要因素[19]。最常见的是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即研究者倾向于发表阳性结果的研究,且阳性的结果容易被杂志所接受,阴性结果则因各种原因减小了发表的概率,这些未发表的文献被称为“灰色文献”。本次研究虽然检索了国内主要的几大数据库并尽力收集了所有的文献,但仍有信息无法获取(如会议论文等)。而且在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文献中,所有的文献均是阳性结果,这也与国内目前科研的现状有关。国内学者在科研中经常存在较为功利的现象,为了阳性结果而进行实验,得出的结论常常不令人信服,提示本次研究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倚。

3.4 尽管本Meta分析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参考了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工作手册[9],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纳入文献仅9篇,最少的研究仅纳入2篇文献进行分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如结果中的新生儿体重部分,95%CI过宽,提示可能精确度较差)。②部分纳入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临床试验,试验质量不能保证。③所纳入的临床试验均为低质量文献,且存在较大的发表偏倚,可能降低Meta分析结果的可信度与证据强度。因此对本次Meta结果应谨慎看待。

摘要:目的:评价中国孕妇行宫颈环扎术的疗效。方法: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关于宫颈环扎术的RCT研究,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文献质量评价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环扎术组新生儿存活率(OR=5.21,95%CI2.81~9.64,P<0.00001)、平均分娩孕周(WMD=3.36,95%CI2.40~4.32,P<0.00001)、平均延长孕周(WMD=2.76,95%CI2.59~2.93,P<0.00001)、新生儿体重(WMD=616.81,95%CI74.48~1159.14,P=0.03)均优于对照组(期待疗法或药物治疗)。结论:宫颈环扎术在增加新生儿存活率及体重、延长孕周等方面明显优于期待疗法或药物治疗。

疗效评价分析 篇11

【关键词】养阴益气法;口腔扁平苔藓;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33-01

口腔扁平苔藓为临床中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其患病率已经达到了4%,而发病年龄具备着较大的随机性,且病损形态是丰富多样的[1]。在临床中,依照病损基部黏膜的具体情况可把其分成充血糜烂型与普通型,其中充血糜烂型则会对患者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口腔扁平苔藓往往被称之成癌前状态,相关研究显示,口腔扁平苔藓的癌变率大概为0.3%-1.6%[2]。因此,临床中则应该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以此使患者尽早的得到康复。本研究中主要探讨分析了应用养阴益气法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有4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中,男性患者为18例,女性患者为25例,其年龄为19~70岁,平均为(42.9±8.6)岁;而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23例,其年龄为21~69岁,平均为(43.2±7.5)岁。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白芍总苷实施治疗,其剂量为每次2片,每天3次;而治疗组则采用养阴益气法,其选择药物为养阴益气合剂(药方组成为紫草、黄芪、黄精、党参、玄参与北沙参等)实施治疗,其剂量为每次10毫升,每天3次。全部患者都坚持用药三个月,详细的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

当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而患处外观显著的得到改善,则视为治疗痊愈;当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消失,而患处外观有所改善,则视为治疗显效;当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而患处外观得到些许缓解,则视为治疗有效;当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或者继续恶化,则视为治疗无效,其中,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中治疗组患者中,获得痊愈的患者为20例(46.5%),获得顯效的患者为12例(27.9%),获得有效的患者为8例(18.6%),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0%;而对照组患者中,获得痊愈的患者为12例(27.9%),获得显效的患者为8例(18.6%),获得有效的患者为9例(20.9%),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7.4%;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3.讨论

虽然中医学中没有口腔扁平苔藓的病名,而依照多发部位与临床特征,同中医学的口疳、口藓、口糜与口覃等非常相似[3]。其中中医学认为人体口腔脏器作为其机体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与各脏腑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相关研究显示,口腔扁平苔藓的癌变率大概为0.3%-1.6%。因此临床中应该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其中,养阴益气法主要通过养阴益气合剂实施治疗,其药方组成主要为紫草、黄芪、黄精、党参、玄参与北沙参等[4]。此药物既可以有效的使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局部血液循环等得到改善,还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并使患者糜烂部位尽早得到愈合[5]。

本研究中主要探讨分析了应用养阴益气法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其疗效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中治疗组患者中,获得痊愈的患者为20例(46.5%),获得显效的患者为12例(27.9%),获得有效的患者为8例(18.6%),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0%;而对照组患者中,获得痊愈的患者为12例(27.9%),获得显效的患者为8例(18.6%),获得有效的患者为9例(20.9%),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7.4%;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养阴益气法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是一种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较高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周刚,刘宏伟,林梅,唐国瑶.口腔扁平苔藓(萎缩型、糜烂型)疗效评价标准(试行)[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20(15)∶106-110.

[2]王莒生,刘欣,李萍,梁代英,苑惠清,刘薇.养阴益气合剂对正常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J].北京中医,2009,25(16):121-125.

[3]李佳瑜,黄颐玉,陈颖,李航.苔藓冲剂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0,17(26):83-86.

[4]许海军,刘礼华,朱爱勤.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15(11)∶66-69.

疗效评价分析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 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其他类型脑出血患者、存在肝、肾器官严重病变的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 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40-79岁, 平均年龄 (57.8±1.4) 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 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41-78岁, 平均年龄 (58.1±1.3) 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并不具有明显差异, 故本次研究具有可行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 其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并在参与研究之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 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 (对患者进行脱水降颅内压, 并对患者血压进行调控, 以防止继续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

(2) 观察组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确定血肿位置, 并将血肿最大平面中心点作为穿刺点, 并测量该点与血肿中心的距离;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并利用YL-1型穿刺针进行颅内血肿穿刺术) .

1.3观察指标

(1)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标准[2]:ADL评分结果在50分以上, 且患者经治疗后可以进行正常活动则可判断为显效;ADL评分结果在20分至50分之间, 且患者经治疗后可在家人的辅助下进行日常活动则可判断为有效;上述症状均未得到明显改善或病情有加重迹象则可判断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

(2)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预后良好率.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应几率以及预后良好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预后良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下表2.

3讨论

脑出血属于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其病情发展十分迅速且极易导致患者死亡,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非创伤性脑出血中较为常见的原因, 其发病率较高且预后较差.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缓解颅内压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3], 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而言, 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水肿反应轻等特点.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了保守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进行了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 从研究结果看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预后良好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良好疗效;但从本次研究结果中笔者发现微创治疗后再出血几率较高.故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血肿大小.

综上所述, 相较于保守治疗而言,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提高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 观察组患者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良好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预后良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上述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相较于保守治疗而言,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提高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发斌, 游潮, 李浩.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18) :3822-3823.

[2]侯晋生.6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2014, 35 (13) :2813-2814.

上一篇: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下一篇:教师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