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评估

2024-08-11

疗效评估(精选11篇)

疗效评估 篇1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类型。目前对急性脑梗死除溶栓治疗之外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但因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治疗时间窗及禁忌证[1], 在临床上受到许多限制,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尤为重要。注射用尤瑞克林 (凯力康,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的化学成分为组织型激肽原酶I (hk1) , 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国家级一类新药, 临床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较好地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而且安全性好。现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在神经内科治疗的有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 应用尤瑞克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 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 筛选出90例患者, 90例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 并经CT和 (或) 头MRI检查证实, 其中男54例, 女36例, 年龄在45~85之间, 平均年龄64岁, 发病时间6~72 h, 其中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62例, 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28例, 意识障碍10例, 并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所选病例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最近1个月内无出血疾病或出血倾向。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0.9%氯化钠100 ml+尤瑞克林0.15PNA静脉滴注, 1次/d, 连用14 d, 治疗期间同时常规使用改善脑微循环, 营养脑细胞及拜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 必要时加用20%甘露醇或甘油果糖降颅压治疗。

1.3 评定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 采用NIHSS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采用改良RanKin量表 (mRS) 评定患者伤残或严重程度。

1.4 疗效判定

采用1986年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专题会议通过的标准: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100%, 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 NIHSS评分减少46%~89%, 病残程度1~3级;进步, NIHSS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 NIHSS评分减少或增加18%;NIHSS评分增加18%, 死亡。以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计算有效率。

1.5 安全性评价

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凝血四项, 观察并随时记录各种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包括胸闷、心慌、出汗、血压下降 (血压低于90/60 mm Hg) 颜面潮红、出血。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总有效率85.56%, 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详见表1, 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t检验)

2.2 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凝血四项均无明显变化, 未发现出血事件。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因此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和保护神经细胞是治疗的关键。大量实验证实组织型激肽原酶1 (hk1) 通过产生激肽扩张血管, 在缺血部位诱导新生血管, 从而改善缺血区血供, 因此hk1是一种改善循环的重要物质[3]。尤瑞克林即组织型激肽原酶1是从男性尿液中提取精制的糖蛋白, 能使激肽原释放具有血管活性的激肽, 从而扩张血管, 改善血供;同时它还可以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 从而建立侧支循环;并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促进神经修复。

我们通过观察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的治疗, 发现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 总有效率达85.56%。同时, 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异常, 无出血事件。所以我们认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另值得提出的是应用尤瑞克林需注意以下几点:1、应用本品需注意观察血压, 个别对尤瑞克林敏感病例可能发生血压下降, 药物滴速不宜过快, 特别是开始注射的15 min内应缓慢, 整个滴注应控制在30 min左右。2、本品与ACEI类降压药存在协同降压作用, 应禁止联用[4], 如使用前已应用ACEI类药物, 一般我们要求停药24 h后再开始应用尤瑞克林。以上2点我们在临床应用时严格遵守, 故未遇到血压下降病例, 提醒大家在临床应用中需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孔繁民.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与降纤治疗新进展.中国基层医药, 2004:04.

[2]中华神经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9:379-381.

[3]Xia CF, YinH, Borlongan CV, et al.kallikrein genetransfer protects against ischemic stroke by promotingglial cell migration and inhibi-ting apoptosis.Hypertension, 2004, 43:452-459.

[4]丁德云.凯力康 (注射用尤瑞克林) 临床研究简介.中国处方药, 2006, 11:6465 (孙晓莉)

疗效评估 篇2

(2015.12)

一、临床资料:

2014年1-12月份收治病人726例,平均住院日3-5天。全部病人均采用保留灌肠、穴位贴敷、推拿捏脊等疗法。结果:治愈708例,治愈率97.5 %,好转18例,好转率2.47%,无效0例,治愈好转率100 %。辨证分型:本组病人入院辨证分型以风寒泻最多见,占85.36%;其次为脾虚泻,占14.55%;其它证型占1.09%。辨证准确率为100 %。总治愈率为100%。二.、疗效评价:

临床痊愈:大便次数、性状及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至治疗前的1/3或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

有效: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

三、分析总结:

通过对我科治疗的小儿泄泻病分析,本仍以轮状病毒性肠炎占多数,其次是由于喂养不当等因素所致的非感染性腹泻以及饮食不洁所致的感染性腹泻。这二类腹泻病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与单纯应用西医疗法比较有明显优势。目前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泄泻时还存在一些难点,小儿泄泻变证均属于泄泻中的危重症候,可以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尽管中医药疗法在改善某些症状上也具有独到之处(如恢复患儿肠麻痹情况下的肠动力,以及恢复小肠的吸收功能等方面),但难以保证患儿生命安全并有效治愈疾病,必须采取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失衡、抢救休克等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挽救患儿生命。

四、优化结果:

疗效评估 篇3

【关键词】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37-02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肝炎一般多是由于慢性乙肝患者出现肝硬化导致的,属于病毒性肝炎中的急危重症,死亡率较高,一直是临床上较为重视的一个方面。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尚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患者往往存在预后、转归较差的情况,笔者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和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74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18-79岁之间,平均年龄49.1±21.7岁。并发症包括肝癌3例,肝硬化69例,腹水71例,电解质紊乱73例,肝性脑病22例,感染(呼吸道、肠道、泌尿系统及真菌感染)14例。按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分期,早期患者15例,中期患者39例,晚期患者20例。本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提出的病毒性肝炎诊治标准[1]。

1.2 方法 以上74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常规治疗包括给予患者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以及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中药治疗方法则给予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茵陈注射液以及中药汤剂等治疗措施进行治疗。中药汤剂基本方药组成为:黄芪30g,茵陈30g,金钱草20g,大黄9g,当归15g,川芎15g,麦冬15g,南沙参15g,赤芍12g,白芍15g,丹参15g,决明子15g,甘草6g。此外根据患者的凝血酶元活动情况及白蛋白情况采用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进行支持治疗,出现感染现象的患者则应用人工肝治疗及抗病毒治疗,给予患者拉米夫定0.1g/次·d进行口服,同时采用苦参素0.6g/次·d进行静脉注射给药,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要求患者保持绝对卧床,预防并发症,治疗结束后统计各时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 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肝功能检查显示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或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出现加重或死亡,肝功能无明显改善。以显效+有效统计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对比采用t进行检验,方差值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4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36.49%(27),无效率为63.51%(47),其中包括12例死亡患者,死亡率为16.21%。而从各时期治疗效果来看,早期、中期、晚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14/15)、28.21%(11/39)、10.00%(2/20)。统计学对比显示早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中期、晚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中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目前临床上的危重症之一,也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为严重的临床类型之一,其主要生理病理改变是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变化,同时肝细胞出现大量的坏死导致肝脏出现功能衰竭的现象[1]。患者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明显的乏力及消化道症状,同时出现黄疸或黄疸现象加剧,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意识状态改变。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治疗此类疾病尚没有特效疗法或药物,多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或单纯西医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效果都不十分理想。从本文研究数据来看,越是早期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就越是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但强调提高患者的免疫调控能力和改善血液循环,同时也采用中药治疗的途径进行保肝、护肝、养肝的措施进行治疗,最大程度地减轻肝脏的负担,纠正低蛋白血症,防止脑水肿。中药具有保肝及抗氧化的效果,在改善肝脏血液循环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促进肝细胞修复的效果,与西医的基础治疗相结合效果明显[2-3]。

综上所述,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早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总体而言,尤其是对于中期或晚期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尚不明显。所以在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此类疾病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3-151.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S].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疗效评估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自闭症患儿106例, 其中男82例, 女24例;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 (5.1±3.9) 岁;病程:6个月~7年, 平均病程 (3.6±1.7) 年。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有视听障碍;合并有癫痫疾病;合并有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针刺治疗。将106例患儿按住院编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3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强化、游戏、感觉统合疗法进行治疗, 具体方法为: (1) 强化疗法:训练师将一个动作分解为多个细微动作, 采取1对1的方式, 对患儿下达一个准确、简明指令, 患儿按照口令执行单一动作, 坚持训练2~3 h/d。 (2) 游戏疗法:由训练师根据患儿具体情况, 制订出相应游戏内容, 通过与患儿一起游戏方法, 让患儿充分感受生活, 并培养其生活能力, 使患儿能够学会同周围环境交流, 坚持训练2 h/d。 (3) 感觉统合疗法:治疗对象为感觉统合失调患儿, 采用特殊器材, 如:平衡台、滑板、滑梯、蹦蹦床、推球、脚步器等, 通过玩耍形式对患儿进行行为矫治, 治疗2次/周, 坚持1 h/次。以上疗法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治疗:选取舌三针、足智针、手智针、醒神针、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定神针、四神针等穴位, 并根据患儿具体症状表现, 选取相应配穴。针刺手法:头部穴位用平刺法;舌三针与四肢部位用直刺法。治疗时间:留针30 min, 间隔10 min捻转1次。治疗6次/周, 患儿连续治疗3个月。

1.3 疗效评价指标

(1) 采用CARS量表对患儿治疗后自闭症症状进行评分[2], 其包括的内容有:人际关系;模仿;情感反应;躯体运用能力;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视觉反应;听觉反应;近外感觉反应;焦虑反应;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活动水平;智力功能;总的印象等方面。每项评分值均为1~4分, 总分值为各项评分值相加, 评分值越高表明患儿症状越重。 (2) 采用ABC量表对患儿治疗后自闭症行为进行评分[3], 其共包括57项内容, 每项评分值按轻与重依次为1~4分, 总分值为各项评分值相加, 评分值越高表明患儿行为反应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CARS量表评分相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ARS量表评分为 (32.7±2.9) 分;对照组患儿治疗后CARS量表评分为 (48.6±3.5) 分, 两组相比较,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ABC量表评分相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ABC量表评分为 (75.3±6.7) 分;对照组患儿治疗后ABC量表评分为 (85.1±7.3) 分, 两组相比较,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儿童自闭症在中医学上属于童昏、语迟等范畴。中医认为[4]:该病症多因胎禀不足, 加之后天失之调养, 致使脑髓失充、精血不足所致。其病因虽在脑, 但却与肾、肝、脾、心相关, 因此, 中医治疗原则为通经活络、激发经气、健脑益髓。

本次研究观察组病例选取针刺方法为靳三针疗法, 为靳瑞教授多年潜心研究并经临床实践所证实的有效治疗方法。四神针具有升阳补脑的作用;脑三针具有协调肢体运动平衡的作用;智三针具有促进患儿智力发育的作用;舌三针具有促进舌肌功能恢复的作用, 其主要是用来提高患儿语言功能恢复速度;手智针是调整患儿神志系统恢复;足智针是取其上病下治之法;颞三针位临少阳, 其目的是恢复营卫出入如常。醒神针、定神针其目的是增加患儿对疼痛的敏感性, 诸穴合用, 共奏畅达情志、宁心安神、填精益髓之功。

强化、游戏、感觉统合等治疗, 其目的是促进患儿对环境的适应力, 提高患儿的生活技能与自理能力, 将其与针刺疗法相结合, 针刺治疗可有效提高行为训练效果, 致使观察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的CARS、ABC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其与熊宇航[5]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对于自闭症患儿采用针刺结合行为训练干预, 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 对提高患儿生活能力及减轻患儿家长负担均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针刺治疗儿童自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闭症患儿106例, 将其按患儿住院编号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强化、游戏、感觉统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治疗, 将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量表) 评分相比较, 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儿治疗后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 (ABC量表评分) 相比较, 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将针刺疗法应用于自闭症患儿治疗中, 其通过健脑益髓、通经活络作用, 达到改善患儿神智状态及纠正其行为障碍的目的 , 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针刺疗法,强化疗法,游戏疗法,感觉统合疗法,儿童自闭症

参考文献

[1]洪霖.针刺治疗儿童自闭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3, 21 (9) :192-193.

[2]袁青, 刘祎思, 俞裕天, 等.头穴留针配合行为训练治疗儿童自闭症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2013, 33 (7) :609-613.

[3]傅小燕, 曲丽芳.儿童自闭症的中医研究进展.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4) :108-110.

[4]丁一芸, 卫利, 王素梅, 等.自闭症中西医研究进展及中医研究思路浅析.世界中医药, 2014, 11 (6) :820-823.

疗效评估 篇5

2015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 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遂宁市中医院儿科继续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的实施工作。肺炎喘嗽始终是我科室确定的儿科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今年对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优化修订。从2015年5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接受住院患者61例,门诊患者36例,共有97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完成97例,运用中医药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治疗日6.5天,门诊平均治疗日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外敷、中频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21%,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35%,辨证施治率100%。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20例(21%),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6例(78.35%),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7例(100%),中药外敷15例(15.46%),推拿治疗41例(42.27%),中药雾化吸入76例(78.35%),拔罐3例(3.1%),儿科基础治疗97例(100%),其他疗法6例(6.18%)。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0%),中等(20%—70%)和差(<20%),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中药雾化吸入和儿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外敷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解毒法治疗肺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外敷方法。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例病例中,临床痊愈73例(75.26%),好转转诊21例(21.65%),效果不显著转诊3例3.1%)。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100.0%。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对主要症状: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四大主症改善情况的评价

(2)对体征:肺部罗音改善情况的评价;

(3)对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的评价。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为预后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1)改善症状

97例患者主症发热改善94例(96.91%);咳嗽改善89例(91.75%),痰鸣改善95例(97.94%)喘促改善96例(98.97%)综合主症未改善2例(2.06%),3天内转往上级医院。(2)改善体征(肺部罗音)97例患者中,体征(肺部罗音)消失94例,7天内体征(肺部罗音)消失89例,10天内体征(肺部罗音)消失94例。3天内体征(肺部罗音)为改变3例 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

97例患者中,X线全胸片阴影全部吸收73例,X线全胸片阴影大部分吸收转诊21例,X线全胸片阴影未吸收或加重3例(3天内转往上级医院)。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1)风寒闭肺:该型占整个证型分布的2.92%,可出现于本病的早期,以发热相对较轻,咳嗽以呛咳为主,痰量较少为辩证要点。临床治疗多采用辛温开肺法疏风散寒,开宣肺气。华盖散加减或三拗汤加减,该方长于开宣肺气,降逆平喘,尤其对于咳嗽症状缓解明显。(2)风热闭肺:该证型占证候分布的16.25%,多见于支气管肺炎早期,风温重症,多见于风热闭肺向痰热闭肺转化阶段,以发热、痰黄、咽红、舌红为辨证要点,治疗以“清”、“宣”为主,用药轻清宣散,不可过于苦寒。

(3)痰热闭肺:痰热闭肺证是小儿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证候类型,占证候分布的75%,以喘、咳、痰、热四大症为表现,多见于本病的极期阶段,治疗当分清痰重或热重,把握用药时机至关重要。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热、咳、痰、喘、煽”是肺炎喘嗽的典型症状。病初多有表证,但在表为时短暂,很快人里化热,主要特点为咳嗽、气喘、发热。初起辨证应分清风热还是风寒,风寒者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风热者则发热重,咳痰黏稠。痰阻肺闭时应辨清热重还是痰重,热重者高热稽留不退,面红唇赤,烦渴引饮,便秘尿黄;痰重者喉中痰声漉漉,胸高气急。若高热炽盛,喘憋严重,张口抬肩,为毒热闭肺重症。若出现心阳虚衰或热陷厥阴,见肢厥脉微或神昏抽搐,为邪毒炽盛,正气不支的危重症。

绝大多数小儿肺炎经过合理的治疗和适宜的调护,可以较快的康复。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病情迁延,有的甚至经年累月不愈。影响小儿健康。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驱邪要彻底,除恶务尽,不留有遗患。

(二)注重恢复期的治疗,肺阴虚者养阴清肺;肺脾气虚者培土生金;痰浊未清者清化余痰;邪热羁留者继续清解余热。应使患儿体质恢复到健康状态。

(三)治疗小儿肺炎选方用药,在极期要当机立断,用药宜精,药量要足,以求速效,免生它变。恢复期药性宜平,既要防止过热、过燥伤阴耗液;又要防止苦寒伤阳损气,脾胃受损,痰涎内生而使病情迁延。(四)在患病过程中,应注意节戒饮食,不食冷饮、鱼肉、辛辣厚味,饮水要适量。

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

疗效评估 篇6

关键词: 氯吡咯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76-01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了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该类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在临床上,冠心病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冠心病心绞痛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和缺氧而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前些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以口服阿司匹林片为主,但近年来,氯吡格雷因能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而被临床广泛使用[1-2]?在此背景下,探讨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咯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范围46-79岁,平均年龄为54.0±2.4岁?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者的诊断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患者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者无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无意识障碍;患者无精神疾病;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加?

1.2 方法

我们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单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2片,1次/d;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我们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氯吡咯雷治疗,每次1片,1次/d?对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4天?在治疗过程中,对于一些具有特殊病情的患者,可采用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或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我们观察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計算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有效人数+显效人数)/总人数?

1.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的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显效:患者在同样活动状态下,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减少幅度超过80%,而且硝酸甘油使用量减少80%以上;有效:患者在同样活动状态下,发生心绞痛的次数减少幅度范围为50%-80%,而且硝酸甘油使用量减少幅度范围为50%-80%;无效:不符合显效与有效标准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无效10例,有效12例,显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无效2例,有效15例,显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大多患者采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优点有:安全?有效?治疗成本较低?药物治疗是开展其他治疗方法的基础,所以说药物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血小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阿司匹林是常见的抗血小板药,在临床应用中其疗效已得到医生及患者的广泛认可?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作用,能预防血栓形成,并能减轻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凝聚的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其对血小板凝聚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来实现的,进而防止血栓烷A2(TXA2)的生成而发挥抗凝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2)抑制ADP 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 复合物的活化;(3)阻断其它激动剂通过释放ADP 而引起的血小板聚集[3-4]?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理论上能增加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凝聚的抑制作用,这就是本研究为何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的原因?为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吡咯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结果发现: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氯吡咯雷与阿司匹林联用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氯吡咯雷与阿司匹林联用能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本研究为氯吡咯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徐进.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403-404.

[2] 刘明辉.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5):12-13.

[3] 李海峰.阿司匹林与氯吡咯雷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641-642.

疗效评估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7例牙龈异常出血患者, 男48例, 女39例, 年龄6~73岁, 平均年龄 (40.2±10.5) 岁, 病程1个月~10年, 平均病程 (4.5±1.5) 年。

1.2 方法

应用ECO-100型多功能微波手术治疗仪, (1) 先用3%双氧水漱口, 清理口腔杂物, 用棉球压迫, 找到出血点; (2) 局部麻醉 (同时起止血效果) ; (3) 保证手术视野清晰, 用单针状凝固治疗探头, 频率30~40w, 热凝4s左右[12]; (4) 每次操作后都用盐水棉球压迫, 必要时重复热凝, 直到止血 (同时在治疗阶段要减少对组织创面的消极影响, 避免对其造成损伤) ; (5) 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叮嘱患者次日不能刷牙和漱口[2]。

1.3 评价标准

根据文献[2,3]标准进行评价。显效:经治疗后牙龈出血不再发生, 不良现象彻底消失。有效:不良特征逐渐减少。无效:患者的症状仍出现。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 87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人数达80例 (其中显效70例, 有效10例) , 总有效率91.9%, 首次治疗无效7例, 存局部感染现象, 经两次以上恢复治疗后, 均治疗成功, 整体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3 讨论

牙龈异常出血一般量比较大, 患者自身情绪不稳定, 需适当安慰患者, 给予心理指导, 让患者安静下来积极接受治疗。

针对牙龈异常出血的特殊性, 诊断治疗初始, 因局部因素不明显, 需要查询病史, 是否有反复发作现象, 服药类型等。必要时进行血常规检查, 找到出血原因, 以便针对性治疗。在微波手术治疗过程中, 医护人员需要按照技术操作流程进行, 做好前期麻醉工作, 对自身进行约束, 以期达到理想的预后治疗效果[4]。

微波治疗是通过电场、磁场以及热效应等作用, 产生的热效应进行治疗。微波热凝技术的应用能起到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加速了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能力, 能提升组织的免疫反应能力。考虑到微波内生热原理的具体要求, 微波热凝技术不会对原有的组织造成影响, 其止血效果明显, 无臭味和异常反应的特点, 应用优势显著[5]。

本研究如上结果显示, 整体疗效明显, 均治疗成功, 与刘飞等文献报道疗效相一致[6~10]。

综上所述, 微波热凝技术在治疗牙龈出血中优势显著, 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等影响, 术后疼痛感比较轻。

摘要:目的:探究微波热凝在治疗牙龈异常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龈异常出血87例, 给予患者微波热凝技术治疗, 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人数有80例, 总有效率为91.9%, 整体疗效明显, 其中7例首治无效, 有局部感染, 经两次以上的恢复治疗后, 均治疗成功。结论:对牙龈异常出血的患者采用微波热凝术进行治疗, 其效果比较明显。

关键词:微波热凝术,牙龈异常出血,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涛.微波组织凝固法在牙龈瘤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 (5) :71-72, 76.

[2]黄晓斌, 张继伟.微波热凝技术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 :93-94.

[3]关宏程.微波热凝治疗鼻中隔利特尔区鼻出血2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6) :174.

[4]杨雷, 石旭旭, 朴国宾, 等.4种方法治疗不良烤瓷冠引起的牙龈增生性病变的疗效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38 (2) :341-345.

[5]方俊雄.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119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7) :168, 170.

[6]闫志刚.150例口腔良性肿瘤采用微波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4) :207-208.

[7]李广义.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4, 22 (11) :24-25.

[8]王艳虹, 吴联友, 陈定军.微波热凝治疗增生性龈炎50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8) :1193-1194.

[9]刘飞, 史保轩.微波热凝术治疗鼻出血150例[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3, 9 (2) :128.

疗效评估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9月接诊的经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91例作为研究对象, 入院后皆经临床表现、X线片、CT或MRI、组织病理学等检查确诊, 符合手术治疗指征。存有脊柱不稳定、后凸畸形;脊髓与神经受压引发功能障碍;存有较大空洞、脓肿、窦道形成或死骨;耐药或者耐多药[5]。所有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根据化疗疗程不同分为研究组 (超短程) 与对照组 (标准) 。其中对照组91例, 男50例、女41例;年龄20~75岁, 平均 (41.3±5.8) 岁;累及节段1~2节60例、累及≥3节31例;病灶位于颈椎6例、颈胸椎2例、胸椎18例、胸腰段16例、腰椎36例、腰骶段13例。研究组:100例, 男58例、女42例;年龄20~72岁, 平均 (41.7±5.4) 岁;累及节段1~2节65例、累及≥3节35例;病灶位于颈椎7例、颈胸椎2例、胸椎21例、胸腰段18例、腰椎38例、腰骶段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累及节段、病灶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化疗策略

两组患者术前皆予以化疗处理, 时间2~4周, 均值2.3周。经化疗后患者的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得到缓解, 而且一般情况好转, 患者可耐受时方能进行手术。

1.2.2 手术方案

两组患者手术时应将病灶彻底清除, 并将畸形矫正, 同时予以病椎间支撑植骨、前/后路器械内固定术处理。彻底清除病灶时除了清除病椎死骨、肉芽组织、脓肿、窦道、干酪样坏死物质、坏死椎间盘等, 还要将硬化壁、空洞、病变性骨桥等切除[6,7]。

1.2.3 化疗策略

(1) 对照组:本组患者91例采取标准化疗, 即疗程9~18个月, 平均 (12.3±0.9) 个月, 方案2SHRZ/7-16HRZ。 (2) 研究组:本组患者100例采取超短程化疗, 即疗程4~6个月, 平均 (4.6±0.3) 个月, 方案2SHRZ/2-4HRZ。其中S为链霉素, 为20 mg/ (kg·d) , 肌注, 1次/d, 最大剂量不能超过1.0 g;H为异烟肼, 为5 mg/ (kg·d) , 顿服, 最大剂量不能超过300 mg;R为利福平, 为10 mg/ (kg·d) , 顿服, 最大剂量不能超过0.6 g;Z为吡嗪酰胺, 为25 mg/ (kg·d) , 顿服, 最大剂量不能超过2.0 g。

1.2.4 直接督导下短程化疗 (DOTS) 改良应用

根据WHO推荐标准, 改变短程化疗策略为超短程, 将直接观察变为以下几种方式: (1) 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应用方法, 并将优劣详细解释给患者; (2) 专人负责监督与指导; (3) 建立随访卡, 填写详细资料后交给患者, 叮嘱按照随访卡上的医嘱服药与随诊; (4) 随时采取电话或网络联系方式掌握患者术后情况[8]。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皆予以≥5年随访, 平均 (5.9±0.3) 年,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随访5年时后凸Cobb角、C反应蛋白 (CRP) 、血沉 (ESR) 、神经功能ASIA评分, 以及统计化疗副作用情况, 并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后凸Cobb角比较

研究组术前与随访5年时后凸Cobb角分别为 (22.14±9.46) °、 (8.47±4.97) °, 对照组术前与随访5年时则依次为 (21.93±8.46) °、 (7.98±5.26) °, 两组患者随访年时后凸Cobb角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随访5年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CRP与ESR比较

两组患者随访5年时CRP与ESR均降至正常范围, 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随访5年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与本组术前比较, P<0.05

2.3 神经功能ASIA评分比较

研究组运动功能与感觉功能评分术前分别为 (72.36±12.63) 分、 (180.25±25.69) 分, 而术后分别为 (97.21±5.46) 分、 (221.03±9.56) 分, 对照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评分术前分别为 (72.63±13.25) 分、 (181.02±30.22) 分, 而术后分别为 (98.11±5.92) 分、 (218.93±12.57) 分, 可见两组患者随访5年时神经功能ASIA评分相较于术前有一定提高,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随访5年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药物化疗副作用比较

研究组化疗副作用发生率为8.00% (8/100) , 包括过敏、恶心呕吐、肝肾损害及位听神经损害各2例, 而对照组则为19.78% (18/91) , 包括过敏2例、恶心呕吐4例、视物模糊2例、位听神经损害3例、肝肾损害7例, 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脊柱结核符合手术指征患者采取手术疗法并化疗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而且标准与短程化疗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化疗时间过长, 部分患者难以坚持, 而且化疗副作用较多[9,10,11,12]。本次研究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经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91例进行对照研究, 根据化疗疗程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91例采取标准化疗, 研究组100例采取超短程化疗, 两组患者皆随访≥5年, 结果显示随访5年时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降低,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随访5年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随访5年时CRP与ESR皆降至正常范围, 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降低, 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随访5年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随访5年时神经功能ASIA评分相较于术前有一定提高,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化疗副作用发生率为8.00%, 而对照组则为19.78%, 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脊柱结核患者采取手术并超短程化疗治疗, 可明显改善后凸Cobb角、CRP与ESR水平、神经功能, 远期疗效显著, 同时可明显降低化疗副作用, 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评估脊柱结核患者采取手术并超短程化疗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9月接诊的经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91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化疗疗程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91例采取标准化疗, 即疗程918个月, 方案2SHRZ/7-16HRZ;研究组100例采取超短程化疗, 即疗程46个月, 方案2SHRZ/2-4HRZ。结果:两组患者随访5年时后凸Cobb角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降低,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随访5年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随访5年时CRP与ESR皆降至正常范围, 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降低,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随访5年时神经功能ASIA评分相较于术前有一定提高,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随访5年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化疗副作用发生率为8.00%, 而对照组则为19.78%, 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脊柱结核患者采取手术并超短程化疗治疗, 可明显改善后凸Cobb角、CRP与ESR水平、神经功能, 远期疗效显著, 同时可明显降低化疗副作用, 值得借鉴。

疗效评估 篇9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推拿手法,超短波理疗,张口受限

颞下颌关节紊乱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 是指累及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 以颞下颌关节和相关肌肉在开闭口运动中出现疼痛、弹响和开闭口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疾病的总称[1]。TMD多见于青壮年及女性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多认为是精神心理、解剖、免疫和关节负重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治疗TMD的原则为首选可逆性的非手术的保守治疗, 而保守治疗又可分为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大类。推拿手法和超短波照射是常见的对症治疗方法, 但现有文献研究推拿手法用于TMD治疗存在纳入分型不明确、缺少对照和评价指标不客观等问题[2]。为了科学评价推拿手法的疗效, 该研究2011年9月—2012年9月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来比较推拿手法和超短波理疗对改善患者张口受限症状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患者, 其中男18例, 女42例, 年龄19~6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及相关肌群疼痛和张口受限。

1.2 诊断标准

参考美国口腔医学研究协会RCD/TMD标准[1]进行诊断。 (1) 主诉颌骨、颞面部、耳前区或耳内静息时或下颌功能运动时疼痛, 相关区域压诊有痛觉敏感。 (2) 疼痛伴有下颌运动受限和肌僵硬感。 (3) 关节盘在髁突与关节结节之间发生移位弹响。风寒湿痹型TMD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痛证诊疗大全》[3]。下颌关节疼痛、开合不利, 遇冷痛重遇热痛减, 表面不红不热。湿盛者或有肿胀, 可伴有全身关节疼痛, 舌淡红, 苔薄白, 脉玄紧。主症结合次症、舌脉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RCD/TMD标准第I类及Ⅱa类的诊断标准, 表现为肌筋膜疼痛并伴有或不伴有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 (2) 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 (3) 年龄大于18岁并小于65岁的患者; (4) 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临床疗效观察。

1.4 排除标准

(1) 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孕妇或脏器衰竭不能耐受刺激者; (2) 不属于风寒湿痹证; (3) 正在接受其它相关治疗 (如药物或物理疗法) 可能干扰治疗效果评价者; (4) 颞下颌关节有外伤史及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1.5 治疗与观察方法

1.5.1 分组与基础治疗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手法治疗组 (A组) 和超短波理疗组 (B组) 分别治疗。

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为健康教育指导, 包括TMD的病因、疾病转归与常规治疗手段, 告知病人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强调注意面部保暖, 忌食生冷硬性食物, 避免偏侧咀嚼和张口过度。

1.5.2 治疗方法

1.5.2. 1 手法治疗A组

患者取仰卧位, 调节头枕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医者一手固定患者头部, 使头部略向健侧倾斜。依次施推法和拇指点按法于患侧阿是穴、耳禾髎、颊车、上关、下关穴, 时间5 min。着重推按压痛敏感点。手法宜缓慢渗透, 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 达到解痉祛瘀的目的。施示中环三指揉法于颞颌关节局部, 时间2 min, 以疏筋通络缓解张口受限。对于疼痛症状明显者施拿法于外关合谷穴1 min, 以解痉止痛。手法力度以患者出现酸胀得气感并能承受为度。上述手法治疗3次/周, 2周为1疗程。为保证治疗的一致性, 所有医生统一培训取穴位置和手法力度。

1.5.2. 2 超短波理疗B组

采用上海产WG-1五官超短波电疗机进行理疗, 选取5cm电极放置于双侧颞下颌关节疼痛处, 以微热量治疗10 min, 治疗3次/周, 2周为1疗程。

1.5.3 观察指标疗程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量患者最大开口度。

测量方法:患者端坐主动张口至最大位, 医生用直尺测量患者上下中切牙近中切角直线距离, 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最大开口度≥35 mm者提示患者已经解除张口受限。

1.6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纳入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手法治疗组中患者治疗后平均开口度增大, 3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解除了张口受限。配对t检验显示手法治疗后开口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 (t=-2.7, P<0.05) 。理疗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开口度也增大, 配对t检验显示理疗后开口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 (t=-2.3, P<0.05)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种治疗手段治疗后患者开口度改善效果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5, P>0.05) 。

治疗前后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张口受限会造成咀嚼、言语困难, 严重影响TMD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推拿手法和理疗等手段已经用于TMD张口受限的治疗, 但是以往研究多缺少客观数据评价。由以上表1可知, 两组中, 手法组患者治疗后的最大开口度值 (29.9±7.6) 与治疗前 (28.6±6.7) 比较有明显改善, 超短波理疗组治疗后最大开口度 (30.6±6.5) 与治疗前 (28.8±5.6) 比较也有明显改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哈华云[7]、王永泉[8]、李国衡[9]等学者, 曾进行过TMD手法疗效的临床观察。这些早期研究多为临床经验总结, 缺少对照研究。在研究对象纳入时缺少对TMD患者进行进一步分型, 而且疗效评价以无效、好转和痊愈作为定性研究标准, 缺乏客观的统计数据。马东[12]等发现局部封闭后推拿颞颌关节可以有效改善张口度及缓解疼痛, 患者由治疗前平均20.8改善至35.2, 提示在推拿术前配合激素类药物进行局部封闭可能有更好疗效。沈峥嵘[11]等的研究治疗前患者开口度 (18.10±6.50) , 治疗后平均开口度 (38.44±3.40) 。认为穴位推拿后患者的张口度和VAS疼痛评分优于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TMD包含了症状相近的一系列疾病, 肌肉痉挛、关节盘移位、滑膜炎和骨关节病均有可能发生。不同学者治疗前后患者开口度存在较大差异, 可能是研究中采用的诊断和分型标准不同, 影响了纳入研究对象的标准造成患者开口度数据存在较大差异。纳入病例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甄别分型, 其研究结果才更有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A组采用推拿手法施于合谷、下关、颊车等穴位。其中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主治头面部肿痛, 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下关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穴位, 根据“经脉所过, 治所及”, 取值以通经活络、开关止痛, 祛风止痉, 舒筋止痛。依据刘瑾等的针灸解剖学研究[4], 下关穴位针刺止于翼外肌, 而颊车针刺止于咬肌。目前普遍认为翼外肌和咬肌功能失调是TMD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通过对穴位所在肌肉施以手法按摩, 可发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解除痉挛、松解粘连的作用。打破了疼痛--痉挛--疼痛的恶性循环, 可放松痉挛肌肉, 改善关节活动度解除开口受限, 缓解疼痛恢复颞颌关节的咀嚼、言语和吞咽等生理功能。

超短波电疗机是一种较成熟的理疗仪器, 临床中将其用于TMD有较好的效果, 但有关张口受限的研究较少见。超短波电疗机采用电子管振荡产生超短波高频电场, 将患部置于电极之间, 在高频电场的作用下, 使病变部位的分子和离子在其平行位置振动, 并互相摩擦而产生热效应。这种热效应使患部的表层和深层组织均匀受热, 能增强血管通透性, 改善微循环, 加强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 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 从而达到抑菌、消炎、止痛、解痉, 促进血液循环和修复治疗目的[10]。蒋永健[5]等报道应用于TMD时有较好镇痛解痉效果疗效。张培勇[6]等的临床观察认为对于解除疼痛、关节弹响和张口受限均有一定效果。

TMD早期以肌肉功能性紊乱为主, 尚未发生结构性紊乱。推拿为非损伤性、非侵入性的保守疗法, 在TMD早期应用手法治疗患者有非常好的治疗依从性, 而且不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涉及的病例均为短期疗效观察, 部分患者有效, 也有患者疗效不佳。这说明本病的病因复杂, 需要进一步祛除潜在病因。另一方面现有的诊断分型标准仍需完善, 依据分型辨证施治方能取得满意疗效。由于门诊患者流动性大, 长期观察易出现失访, 对于部分疗效不佳的患者, 经常会出现在多家医院同时就医的现象, 多种无法控制的治疗手段叠加后将对研究结果造成不良干扰, 所以长期疗效需要调整研究方案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傅开元.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RDC/TMD标准化诊断[J].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9, 12 (2) :55-57.

[2]张何威, 孙武权.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推拿, 治疗研究进展[C]//.第十三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2:310-312.

[3]韦绪性.中医痛证诊疗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2:238-239.

疗效评估 篇10

关键词:鼻出血,高分子止血棉,碘仿纱条,前鼻孔填塞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可出现于任何年龄的患者, 不受时间、季节的影响, 可由鼻病引起, 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 既可发生于单侧, 也可为双侧, 可间歇反复出血, 也可持续出血而危及生命, 因此迅速有效的止血处理十分重要[1]。传统的止血方法是使用碘仿纱条填塞。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推出多种新的各具特色的鼻腔填塞材料, 医用高分子止血棉就是其中的一种。我科在临床上应用碘仿纱条或高分子止血棉进行前鼻孔填塞后, 对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于门诊、急诊、住院治疗的110例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 (分组方法:单日就诊患者纳入碘仿纱条组, 双日就诊患者纳入高分子止血棉组) 。碘仿纱条组和高分子止血棉组各55例。碘仿纱条组用碘仿纱条进行前鼻孔填塞治疗, 男38例, 女17例, 左侧鼻腔出血31例, 右侧鼻腔出血24例, 最大年龄76岁, 最小年龄14岁, 平均年龄56岁, 其中有过1次以上反复填塞病例4人。高分子止血棉组用高分子止血棉进行前鼻孔填塞治疗, 男37例, 女18例, 左侧鼻腔出血36例, 29例, 右侧鼻腔出血最大年龄77岁, 最小年龄17岁, 平均年龄59岁, 有过1次以上反复填塞病例7人。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立即行前鼻孔填塞, 填塞期间对患者的舒适度如头痛程度、鼻胀痛、溢泪等症状作为观察指标;填塞48h后抽取鼻腔填塞物, 均行鼻内镜检查, 观察鼻腔局部情况;抽取鼻腔填塞物1周后均行嗅觉检查 (分辨:生理盐水、酒精、白醋) 了解嗅觉恢复情况。

2 结果

2.1 患者舒适度

头痛程度、鼻胀痛、溢泪等症状[2]。见表1。 (1) 头痛程度:无疼痛 (-) , 轻度痛 (+) , 剧烈痛 (++) 。 (2) 鼻部胀痛症状:无疼痛 (-) , 轻度痛 (+) , 剧烈痛 (++) 。 (3) 溢泪。无 (-) , 有 (+) 。 (4) 取出填塞物后鼻腔创面渗血情况分为:无渗血 (-) , 少许 (+) , 较多 (++) 。

注:采用秩和检验P<0.50, 说明填塞后患者出现的主要症状中头痛程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以患者鼻腔填塞物后止血情况为指标

48h内出血止、止血无效、取出后二次出血。见表2。

注:采用χ2检验, P>0.50, 说明在48h内止血与止血无效2项指标即止血效果上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χ2检验, P>0.50, 说明在取出后二次出血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填塞48h后抽取鼻腔填塞物后鼻内镜检查结果

见表3。

注:采用χ2检验, P>0.50, 说明填塞后高分子止血棉组鼻腔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小于碘仿纱条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抽取鼻腔填塞物1周后嗅觉恢复情况

见表4。

注:采用χ2检验, P>0.50, 说明填塞高分子止血棉组嗅觉恢复程度明显优于碘仿纱条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本组研究显示碘仿纱条与高分子止血棉在填塞止血效果及取出后二次出血概率上无明显差异。碘仿纱条填塞后患者自觉症状及痛苦程度均明显高于高分子止血棉。碘仿纱条填塞鼻腔粘膜损伤明显高于高分子止血棉, 且填塞后嗅觉恢复程度明显低于高分子止血棉。虽然碘仿纱条价格低, 且填塞压力较高分子止血棉高, 但如填塞过紧, 可导致患者极度痛苦, 部分患者甚至无法忍受疼痛, 另外, 如果碘仿纱条填塞时间过长, 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如鼻中隔穿孔、过敏甚至中毒性休克。同时碘仿纱条压迫止血操作过程较繁杂, 难度较高, 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 患者因感到痛苦不太愿意接受[3], 同时考虑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情绪均较紧张, 填塞操作时间过长极易导致患者神经源性休克, 因此应用受到限制。高分子止血棉虽价格较高, 且不具有抗微生物特性, 对于先前存在的感染, 既不抑制细菌, 也不预防出现新感染, 临床使用需联合鼻腔局部抗生素, 故最长填塞时间较碘仿纱条短。但高分子止血棉作为一种新型止血材料, 可吸收生理盐水后迅速膨胀给出血部位适当的压力, 起到有效的止血效果, 同时患者自觉不适症状明显优于碘仿纱条, 填塞后鼻腔粘膜损伤及嗅觉障碍等并发症的程度较碘仿纱条小, 同时患者依从性高且操作手段易学易掌握。经本组研究提示显示高分子止血棉是较理想的前鼻腔出血的止血材料。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伟明, 陈容升.利特尔区顽固性鼻出血四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 13 (21) :26-28.

[2]王志霞, 朱爱云.2种鼻腔填塞材料止鼻出血方法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8) :84.

疗效评估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自2014年1月—2015年5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小儿尿道下裂患儿, 按照抽签法将患儿分为传统组 (37例) 和尿道板组 (38例) 。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所有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该次研究。其中传统组年龄最小7个月, 最大15岁, 年龄平均值 (6.73±1.28) 岁。阴茎型、冠状沟型、会阴型、阴茎阴囊型分别为15例、10例、7例和5例。尿道板组年龄最小7个月, 最大14岁, 年龄平均值 (6.24±1.21) 岁。阴茎型、冠状沟型、会阴型、阴茎阴囊型分别为15例、11例、7例和5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经χ2检验、t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传统组施以传统横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尿道板组施以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于阴茎头顶端缝一条牵引线, 常规导尿, 将导尿管作为引流管、支架管, 从阴茎头隐窝两侧沿着尿道板两侧作纵行切口, 尿道板宽度0.5 cm, 近端绕尿道口近侧0.3 cm汇合成为U形切口。游离尿道板, 将包皮切开至筋膜浅面, 对套背侧皮肤向下牵引, 直到阴茎根部, 将腹侧部位游离, 将纤维条索组织切除, 两侧阴茎头翼瓣钝性分离, 使阴茎伸直;常规矫正阴茎下弯现象, 并以尿道板中央部位作纵行切口, 确保可直至阴茎海绵体白膜层, 对切口两侧组织结构进行锐性分离, 缝合尿道板, 形成新尿道。转移阴茎背侧皮下浅筋膜瓣, 使其可以完全覆盖新形成尿道, 并完全切开背侧包皮, 转移和修剪至腹侧, 最后缝合切口并常规消毒包扎[3,4]。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1手术效果;2手术时间、出血情况;3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痊愈:症状消失, 可正常自行排尿;好转:症状改善, 可自行排尿, 存在轻微疼痛;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5]。

1.4 统计方法

小儿尿道下裂患儿一般资料和护理结果等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 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行χ2检验[n (%) ]表示, 手术时间、出血情况行t检验 (±s) 表示。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比较

尿道板组患儿手术效果显著比传统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1。

2.2 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比较

尿道板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显著比传统组好, 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2。

2.3 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尿道板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比传统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3 讨论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效果满意, 可发挥尿道下裂处尿道板丰富血运、组织弹性良好的优势[6], 且尿道板容易紧贴阴茎白膜, 因而容易建立翻转皮瓣血运, 可避免因血运不足导致尿道再次狭窄。临床治疗尿道下裂的目标为实现阴茎下弯的完全矫正, 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其尿道口位于阴茎头正位, 外观满意, 排尿正常, 且不会对成年后性生活造成影响。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的难点是分离阴茎头两翼, 操作的关键是找到正确的平面, 彻底止血, 可采用锐性分离、由近到远的方法, 从冠状沟处锐性分离, 找到阴茎海绵体白膜表面, 再向阴茎头尖分离切开。另外, 需充分止血, 海绵体渗血可以双极电凝止血;活动性喷血必须缝扎止血。阴茎头成形时, 将阴茎头两翼根部 (即分离的远端) 与新尿道口深缝数针, 可有效止血。

该研究中, 传统组施以传统横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尿道板组施以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结果显示, 尿道板组患儿手术效果100.0%显著比传统组81.08%高, 手术时间 (40.23±6.34) min更短传统组为 (68.72±8.95) min、出血 (32.53±7.44) m L更少传统组为 (79.46±11.25) 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比传统组少, 其中, 传统组尿瘘5例、排尿困难4例、阴茎下弯3例, 尿道板组则分别为1例、1例和0例。王伟[7]的研究显示, 在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治疗中,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可以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与我们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

高晓芸, 徐迪, 贺晓伟[8]等人的研究显示,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小儿尿道下裂应用后, 术后随访3~14个月, 患儿阴茎形状正常, 尿道开口正位, 排尿通畅, 并发症少, 其中, 两组患儿尿瘘发生率分别为5.7% (2/35) 和9.0% (3/33) , 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2.9% (1/35) 和6.0% (2/33) 。说明TIP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可靠, 可作为小儿尿道下裂治疗的首选方法术, 跟我们的研究结果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效果确切, 创伤小, 操作更简单, 并发症更少,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自2014年1月—2015年5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小儿尿道下裂患儿, 按照抽签法将患儿分为传统组 (37例) 和尿道板组 (38例) 。传统组施以传统横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尿道板组施以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评价:1手术效果;2手术时间、出血情况;3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尿道板组患儿手术效果100.00%显著比传统组81.08%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尿道板组手术时间 (40.23±6.34) min更短、出血 (32.53±7.44) m L更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尿道板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比传统组少, 其中, 传统组尿瘘、排尿困难、阴茎下弯分别5例、4例和3例;尿道板组分别为1例、1例和0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效果确切, 创伤小, 操作更简单, 并发症更少, 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尿道下裂,临床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吴涛, 李晓英.小儿尿道下裂手术治疗分析[J].河北医药, 2013, 35 (7) :1048-1049.

[2]王锋.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 2013, 7 (3下旬版) :136-137.

[3]刘云, 张少锋, 贾洪涛等.Snodgrass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61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 2011, 17 (4) :636-637.

[4]许小良.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5, 21 (18) :76-77.

[5]陈小朋, 杨艳芳, 李骥等.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23) :75-76.

[6]陈锋, 魏孝钰, 陈小华等.TIP术与Flip-flap术在尿道下裂再次修复中的疗效比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3 (5) :577-579.

[7]王伟.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 2015, 5 (2) :38-40.

【疗效评估】推荐阅读:

疗效试验05-12

初步疗效05-13

疗效对比05-19

护理疗效05-31

药品疗效06-02

疗效满意06-12

疗效机制07-10

疼痛疗效08-12

疗效随访08-14

价值疗效09-03

上一篇:临床检测下一篇:创设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