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评价(通用11篇)
疗效评价 篇1
由胡永成教授、邱贵兴院士、马信龙教授、费起礼教授主编的《骨科疾病疗效评价标准》一书, 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由30多名全国知名专家历时两年多的时间编写而成, 全书共收录304个疗效评价标准, 按部位和疾病情况分为四部分, 分别是上肢、脊柱与骨盆、下肢、专题评价。专题评价包括关节炎评价、骨关节结核疗效评价、骨肿瘤疗效评价、脑瘫评价、Ilizanov技术治疗骨缺损的疗效评价、周围神经损伤疗效评价、疼痛评价、AAOS肌肉骨骼系统功能评价和全身健康评价9部分内容。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a) 绝大部分的评价标准都是根据原始文献撰写。
b) 为了方便读者使用, 我们力求对评价标准进行归类, 如将腕舟骨骨折的评价标准列在一起。
c) 除了问卷和简表外, 其他绝大部分评价标准均由四部分组成, 即点评、分级标准、标准内容和标准出处。点评用以交待评价标准的产生背景, 使用范围和使用情况, 此有利于读者对评价标准进行选择。分级标准是对评价结果进行优、良、可、差的划分, 此有利于不同研究结果的比较和统计学分析。标准出处方便读者查找原文。
d) 对评价标准名称进行了规范。除问卷和简表外, 对于结果以具体分数表示的评价标准统一称为评分系统, 结果没有以分数表示的称为评价系统。
e) 本书力求收录最新版本的评价标准, 如JOA肩关节36项问卷、SF系列健康调查问卷等。
精装, 定价:60元。
各地新华书店和医学专业书店有售。邮购热线: (010) 65264830, 67605754
疗效评价 篇2
我科根据实际情况遴选出了2个优势病种,并制定了相应的中医诊疗方案。通过一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我科在该项工作中尚存在明显的不足,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完善。现将2015年优势病种肛裂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评价优化如下:
一、临床资料
肛裂是消化道出口从齿状线到肛缘这段最窄的肛管组织表面裂开,形成小溃疡,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呈梭形或椭圆形,长约0.5~1.0cm,常引起肛周剧痛。肛裂最常见的部位是肛门的前后正中,以前正中为多。肛裂的发病率约占肛肠病的20%,多以年轻人为主,但肛裂更青睐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我国女性发病率约是男性的1.8倍,肛裂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肛裂由于病程长和反复发作,裂口上端的肛门瓣和肛乳头水肿,造成肛乳头肥大,下端皮肤呈袋状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形成“前哨痔”,肛裂、前哨痔、肛乳头肥大常同时存在,称为肛裂三联征。我科2015,肛裂就诊人数350人次,其中住院50人次,风热肠燥型200人次,湿热蕴结型50人次,血虚肠燥型100人次。在口服中药、中药熏洗、灌肠等特色治疗,手术治疗,换药等基础上,术后采用正确的抗感染,口服润肠通便中药,使治愈率95%以上,术后无大出血病人。在手术配合中医治疗中,使得肛裂治愈率明显提高。
二、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
(2)主要体征:
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多见于初期肛裂;
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多见于陈旧期肛裂。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肛裂的诊断要具备主要症状如肛门部疼痛、便血或伴有便秘,肛裂的疼痛呈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后可缓解,随后再次发生疼痛可达数小时后缓解;便血为滴血或手纸染血,鲜血,量少。肛门部检查有肛管皮肤裂开,肥大乳头和哨兵痔等体征即可作出诊断。
三、疗效评定
肛裂主要是采用肛管后正中松解术或侧方松解术,另辅以中药制剂的熏洗及外敷,中医药治疗率达95%以上,验证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该方案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
四、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中医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价、优化 在实践临床诊疗中肛裂占据了多数病患,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采用口服中药、肛管后正中松解术或侧方松解术,另辅以中药制剂的熏洗及外敷,中医药治疗率达95%以上。保守口服中药治疗尤以风热肠燥型为主,张庆兴主任辨证论治,给予凉血地黄汤合麻仁丸加减。组成:鲜生地15g,炒枳壳9g,当归12g,荆芥炭15g,地榆炭15g,粉丹皮12•g,玄参12g,火麻仁15g,郁李仁15g,生大黄3g(后下)。
麻仁丸: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厚朴(姜制)、白芍(炒)使得患者疼痛便血症状明显好转,肛裂逐渐愈合,临床效果明显。但临床中发现了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泻热通便,驱风凉血为主。
张庆兴主任结合临床将方案优化如下:
风热肠燥型,以泻热通便,驱风凉血为主,但滋阴不足,加麦冬10g,增强滋阴,预防血热肠燥蒸腾所致阴液不足。
湿热蕴结型:清热利湿为主,理气功能不足,加陈皮6g、木香6g。
血虚肠燥型:以养血补血,润肠通便为主,但清热不足,加黄连6g、黄柏6g为妥。
五、难点 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LIS)是肛裂手术的首选术式,其治愈率高达96%-100%,患者满意度较高。但临床研究发现内括约肌切开的长度及深浅度会影响术后愈合和是否影响齿线上方的肛管直肠环损伤导致肛门失禁。这是肛裂的治疗难点
六、解决方案。
我科结合临床不同原因引起的术后肛门失禁,提高手术技术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如下:
肛门失禁亦称大便失禁,是指机体对直肠内液态和固态内容物以及气体的蓄控能力丧失,导致大便次数增多,是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由多种原因引起。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格地干扰了正常生活和工作。肛门失禁分三类:①完全失禁;②不完全失禁;③感觉性失禁。
一、术后肛门失禁原因:术中内括约肌切开的长度及深浅度会影响术后愈合和是否影响齿线上方的肛管直肠环损伤导致肛门失禁。
二、临床表现 1.肛门完全失禁
失禁症状严重,患者完全不能随意控制排便,排便无固定次数,肠蠕动时,粪便即从肛门排出;甚至于咳嗽、下蹲、行走、睡觉时都可有粪便或肠液流出,污染衣裤和被褥。肛门周围潮湿、糜烂、瘙痒,或肛门周围皮肤呈湿疹等皮肤病改变。2.肛门不完全失禁
粪便干时无失禁现象,一旦便稀则不能控制,出现肛门失禁现象。3.肛门感觉性失禁 不流出大量粪便,而是当粪便稀时,在排便前不自觉有少量粪便溢出,污染衣裤,腹泻时更严重,常有黏液刺激皮肤。
三、检查
1.视诊
(1)完全性失禁常见肛门张开呈圆形,或有畸形、缺损、瘢痕,肛门部排出粪便、肠液,肛门部皮肤可有湿疹样改变。用手牵开臀部,肛管完全松弛呈圆形,有时肛管部分缺损瘢痕形成从圆孔处常可看到直肠腔。
(2)不完全失禁肛门闭合不紧,腹泻时也可在肛门部有粪便污染。(3)感觉性失禁常有黏膜外翻。2.直肠指诊
肛门松弛,收缩肛管时括约肌及肛管直肠环收缩不明显和完全消失,如为损伤引起,则肛门部可扪及瘢痕组织,不完全失禁时指诊可扪及括约肌收缩力减弱
四、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做出诊断。
五、并发症 肛门失禁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会阴部、骶尾部、肛周皮肤炎症,部分患者还可导致逆行性尿路感染或阴道炎及皮肤红肿、溃烂。这是因为粪便对皮肤黏膜产生刺激,使会阴部皮肤经常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侵袭的状态,加上皮肤间的磨擦,形成皮肤红肿、溃烂。
六、治疗
肛门失禁的治疗应按发病原因及损伤范围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肛门失禁如是继发于某疾病,则需治疗原发病灶,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肛管直肠疾病等,治疗原发疾病,肛门失禁有的可治愈,有的可改进。1.非手术疗法
(1)促进排便治疗结直肠炎症,使有正常粪便,避免腹泻及便秘,避免服用刺激性食物,常用多纤维素食物。
(2)肛管括约肌操练改进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肛提肌随意收缩能力,增加肛门功能。
(3)电刺激常用于神经性肛门失禁。2.手术疗法
先天性疾病,直肠癌肿术后肛管括约肌切除等则需进行手术治疗,可采用括约肌修补术,直肠阴道内括约肌修补术,括约肌折叠术,皮片移植管成形术,括约肌成形术等。(1)肛管括约肌修补术多用于损伤不久的病例,括约肌有机能部分占1/2者。如伤口感染应在6~12月内修补,以免肌肉萎缩。若就诊时间晚,括约肌已萎缩变成纤维组织,则术中寻找及缝合都困难,影响疗效。
(2)括约肌折叠术适用于括约肌松弛病例。
(3)皮片移植肛管成形术适用肛管皮肤缺损和黏膜外翻引起肛门失禁者。
疗效评价 篇3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共4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13例,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8例,慢性心衰21例,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64岁,并发高血压者35例。
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扩血管药口服或静点。
常用血管扩张剂:
心衰时常用的血管扩张剂按其作用机理、部位和程度可分为:①直接血管平滑肌松弛剂,如硝普钠、硝酸酯类、肼酞嗪。②α受体阻滞剂,如酚妥拉明、哌唑嗪。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巯甲丙脯酸。④钙拮抗剂,如硝苯啶。
以上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用法和不良反应在此不一一列举。
血管扩张剂在心衰中的应用及评价如下
适应证:①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以硝普钠为首选,亦可用硝酸酯类静滴或舌下含服。酚妥拉明不宜应用。②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硝酸酯类、硝普钠、吗啡均适用。高心病所致者尚可选用酚妥拉明,疗效均迅速而可靠(心瓣膜狭窄所引起者例外)。③慢性心衰,常选用巯甲丙脯酸、硝酸异山梨醇酯、肼酞嗪或哌唑嗪。硝酸酯类与肼酞嗪合用常可提高疗效,高心病心衰选用硝苯啶较合适。④心脏机械缺损引起的心衰,慢性瓣膜关闭不全,尤以二尖瓣关闭不全是血管扩张剂的良好适应证,用药后使后负荷降低,前向射血增加,反流减少,硝普钠用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可使 前向排血量增加50% 。同理,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乳头肌功能不全,乳头肌或腱索断裂,室间隔穿孔等,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瓣膜穿孔所引起的机械缺损均属血管扩张剂的适应证。用药后减轻返流或分流,改善心功能,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以减少急性期手术的危险性与死亡率。
临床应用中注意事项:①酌情选择:首先需了解患者血液动力学状态,通过临床观察肺部罗音、心率、血压、尿量以及末梢循环状况等判断选择合适的药物。心脏瓣膜狭窄以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出现心衰时不宜使用血管扩张剂,由于扩血管降低了前负荷使心室充盈压不足以维持心排血量及冠状动脉灌注。②谨慎使用a.剂量个体化,小量开始渐增加至有效治疗量。b.注意首剂反应,以口服制剂反应显著。c.防止反跳,可逐渐减量后停用。d.警惕各药严重的副作用,及时处理。
结果
疗效评价:血管扩张剂作为心衰的一种新疗法应用于临床后有以下两方面突出的效益。
①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的预后,据 Weber等对181名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患者比较其常规疗法与扩血管疗法的病死率,前者为72%~100%,后者为42%~53%。本组13例,死亡6例,为46%。扩血管疗法使病死率明显下降。②改善慢性心衰的生活质量。本组21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用血管扩张剂有效的患者症状持续缓解运动耐量提高,因而血管扩张剂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肯定的。
讨论
当心功能不全时,心排血量减低,为了维持心排血量正常或接近正常,机体会产生一系列代偿反应,这些反应包括:①反射性肾上腺素能活性增强,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及周围血管收缩;②心肌肥厚;③心脏扩大;④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后者导致血容量增多,小动脉壁钠潴留,间质水肿,血管顺应性差。
以上代偿反应的不良后果为:①小动脉收缩,使心室射血阻抗增大,后负荷进一步增加;②静脉收缩及血容量增多,导致回心血量增多,前负荷进一步增加;③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及心肌肥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和冠脉、心肌供血不足;④前后负荷增加均可使室壁张力增高,心脏进一步肥厚扩大,心肌耗氧和缺血加剧,导致心肌收缩力减退,心排血量下降,酿成恶性循环。
从心衰代偿至失代偿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中,心脏前后负荷与心肌收缩力的恶化,因果相袭,而血管扩张剂更是通过扩张周围血管,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来中断恶性循环,改善泵功能。
血管扩张剂治疗心衰的作用机理是:①扩张小动脉,减低心室射血阻抗心室后负荷下降而增加心排血量;②扩张静脉 ,增加静脉容量而减少回心血量,使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及压力(前负荷)降低,肺充血减轻;③由于前后负荷降低,室壁张力减小,心肌耗氧量减少,供血改善,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概括言之,血管扩张剂对心衰的治疗作用是使血液动力学状态由“高阻低排”变为“低阻高排”而获得疗效。
腰腿痛合剂临床疗效评价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12月共收治经检查确诊为腰腿痛患者230例, 经知情同意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108例, 其中, 男52例, 女56例;平均年龄 (50.6±11.2) 岁;平均病程 (3.1±0.6) 年。治疗组122例, 其中, 男59例, 女63例, 平均年龄 (51.2±10.8) 岁, 平均病程 (2.9±0.5) 年;两组治疗方案患者在年龄构成、婚姻状况、身高体重指数、腰腿痛史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 经知情同意下, 对照组108例腰腿痛患者, 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 0.3 g/次, 2次/d;治疗组122例患者口服腰腿痛合剂, 组方成分:独活15 g、桑寄生30 g、杜仲10 g、牛膝10 g、细辛5 g、秦艽6 g、茯苓10 g、桂枝6 g、防风10 g、川芎6 g、黄芪30 g、甘草6 g、当归6 g、白芍20 g、熟地黄15 g、续断15 g、骨碎补30 g、乳香6 g、乌梢蛇10 g、没药6 g、人参6 g, 煎汤浓缩至300 ml一剂, 分2次口服, 每次150 ml, 2次/d, 摇匀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 进行疗效对比。
1.3 疗效标准
(1) 疼痛完全消失或症状明显减轻, 停用药6个月内未见复发者为有效。 (2) 疼痛减轻或有诱发因素而复发, 延长巩固治疗时间好转为显效。 (3) 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仍无改善或较治疗前加重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用χ2检验分析。
2 结果
对照组108例中, 显效21例, 有效36例, 无效51例, 总有效率为52.78%;治疗组122例中, 显效36例, 有效65例, 无效21例, 总有效率为82.79%, 经χ2检验, 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χ2=23.99, P<0.01) , 表明腰腿痛合剂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见表1。
3 讨论
腰腿痛合剂处方是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独活寄生汤的基础上加骨碎补、黄芪、续断、乳香、没药、乌梢蛇而成。所治之痹证, 乃风寒湿气痹着日久, 肝肾不足, 气血两虚所致, 邪气留恋, 日久入深, 或着于筋脉, 或着于肌骨, 荣卫凝涩不通, 气血运行不畅, 久而久之, 肝肾失养, 气血失荣, 而成肝肾不足, 气血两虚之证[2]。故其病除痹着重痛之外, 并见腰膝酸软, 麻木不仁, 甚则屈伸不利等。正气即虚, 邪气深伏, 治当搜风祛湿, 以止痹痛;益肝肾, 补气血, 扶正以祛邪。方中以独活为君, 取其理伏风, 善祛下焦与筋骨间之风寒湿邪;伍以细辛发散阴经风寒, 搜剔筋骨风湿而止痛;防风、秦艽、乌梢蛇、祛风除湿舒筋;桑寄生、杜仲、牛膝、骨碎补、续断祛风湿而补肝肾;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乳香、没药养血活血、止痛;人参、黄芪、茯苓补气健脾;桂枝心温通心脉;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 祛邪扶正, 标本兼顾, 可使血气足而风湿除, 肝肾强而痹痛愈。腰膝酸痛是中老年人群多见病, 据统计超过80%的人在一生中有过腰腿痛的病史[3]。
腰腿痛合剂经过几年来的生产和临床应用, 从已取得的统计数据显示、市场反馈信息和临床验证表明, 腰腿痛合剂疗效确切, 服用方便, 满足了广大患者的需要, 深受患者和大夫的欢迎, 因此该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空间。在医院临床大量应用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药效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等资料, 进行新药的申报, 以为更广大的患者用药提供方便。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补肾活血中药能够降低血清、关节软骨及滑膜一氧化氮水平, 延缓骨关节炎的组织学改变, 抑制膝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4], 同时还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保护软骨细胞免于自由基损害、延缓关节软骨退变以及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的作用[5,6], 这为腰腿痛合剂治疗慢性腰腿痛提供了分子学理论基础。本观察结果可以看出, 本方能显著改善腰腿痛患者的症状及功能活动, 且安全性高, 胃肠道反应轻微。在治疗半年后随访的患者中, 无一例复发, 说明本方具有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是治疗腰腿痛较理想的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下发第四批医疗机构制剂批准文号的通知[S].鲁药监注[2003]271号.
[2]尹晓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现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5, 2 (3) :143-144.
[3]冯晓华, 刘国文.运用中药治疗痹证临床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 6 (3) :6-8.
[4]杨平林, 刘德玉, 贺西京, 等.补肾活血中药对膝骨性关节炎家兔血清、滑膜及关节软骨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J].中国骨伤, 2003, 16 (11) :667-669.
[5]姚啸生, 李洪久, 宋雅梅, 等.加味补肾壮筋汤对膝骨关节炎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中医正骨, 2005, 17 (9) :5-6.
疗效评价 篇5
【关键词】显微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性;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5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5-0081-01
Abstract:
Keywords:
回顾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相关研究和报道结果后,我们总结发现[1-2]: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和临床实际疗效,本文选取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并实施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取的1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男性患者50例,所占比例为3676%,女性患者86例,所占比例为6324%,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534岁。
12手术治疗方法
本组1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导入显微镜后,剪开硬膜,缓慢释放脑脊液,逐步显露三叉神经根。镜下确认责任血管,分离松解压迫神经的血管襻,用Teflon垫片将其与神经隔离,术中根据情况应用罂粟碱棉片缓解血管痉挛。部分患者在术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确认责任血管,避免遗漏血管压迫,并用以确认减压效果及垫片位置[3-4]。
13观察指标
观察1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情况和复发情况。
2结果
211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情况
本研究中的136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均有效,疼痛完全缓解121例,所占比例为8897%,部分缓解15例,所占比例为1103%。
221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后的复发情况
本研究中的136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共计复发5例,复发率为368%。
3讨论
在临床实践上,三叉神经痛疾病属于颅神经类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通常情况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从相关的统计研究数据结果上分析,我国三叉神经痛的发病率的大致水平为522/10万。从患者的性别分布特点上分析,一般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从患者的年龄分布特点上分析,一般随着患者年龄的段增长,发病率呈现出了缓慢升高的趋势。患者一旦发病,剧烈性疼痛难以忍受,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临床上针对三叉神经痛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5-6]。
从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和报道病例上分析[7-8]:“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标准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临床优势主要表现在:解除患者局部血管压迫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对三叉神经感觉传导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也保持了患者的面部感觉。
从我院研究的数据结果上分析,136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均实现了有效治疗的目的。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结果并无差异。
同时,有报道称: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情况上比较,老年患者的复发情况略高于青年组患者,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老年患者自身体质情况、基础疾病情况等因素相关。
因此,综上所述,结合本文的数据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实践过程中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和安全性。参考文献
[1]侯满香,张永兴,张仲慧.直接动脉内测压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134-135.
[2]杨德宝,王之敏,蒋栋毅,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与再手术[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3):308-310.
[3]崔丙周,王博,张喆,等.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例手术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5):70-71.
[4]涂锦泉,周利,韦名然,等.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2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2):144.
[5]邓跃飞,张锦祥,郑眉光,等.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纤维蛋白胶固定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5):429-430.
[6]程钢戈,马宏伟,董连强,等.锁孔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附23例报告)[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3):277-278.
[7]王晓民,王凯,郑艳明,等.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探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8):40-41.
[8]ElderW,Glickman-SimonR.Acupunctureandmigraineprophylaxis,probioticsandC.Difficile-associateddiarrhea,preventivegroupcounselingandpostpartumdepression,blackcohoshandmenopausalsymptoms,deepneedlingelectroacupunctureandtrigeminalneuralgia[J].Explore(NY),2013,9(3):188-91.
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评价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门诊利用微波治疗3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 其中男20例, 女14例, 发病年龄16~62岁, 平均年龄39.3岁。病例全部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鼻塞, 流黏脓涕, 头昏, 头痛, 部分有嗅觉减退;前鼻镜检查见下鼻甲肥厚, 呈桑椹状或分叶状, 黏膜呈暗红色, 中下鼻道有黏脓性分泌物, 呋麻液滴鼻黏膜收缩不明显;病程2~15年。对孕妇、哺乳期妇女、重度糖尿病、高血压病、植入心脏起搏器及伴有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排除在外。
1.2 治疗方法
微波治疗术前对患者介绍其全过程, 解除不必要的紧张情绪, 取得患者配合。患者取端坐位, 患侧下鼻甲、鼻道和鼻中隔间用1%丁卡因棉片作表面麻醉, 5min 1次, 连续3次即可。应用微波治疗仪时, 首先调好各项参数, 频率为2 500MHz, 输出功率为30~40W, 摆放好脚控开关, 左手用前鼻镜暴露一侧前鼻孔的视野, 右手持合适的微波辐射器, 从前向后对肥厚的鼻黏膜进行热凝, 至黏膜变性为白色, 脚踩控制开关, 在治疗过程中不要损伤鼻甲骨, 根据鼻黏膜肥厚度, 通常一侧鼻甲用3~5个点进行辐射, 点点间距约为5mm, 辐射时间为4s左右, 术毕, 肥厚的鼻甲黏膜体积会变小, 若有微量渗血, 可用呋麻滴鼻液棉片压迫渗血点。术后口服阿莫西林或阿奇霉素3~5d, 呋麻滴鼻液、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混合后滴鼻, 术后第2天复诊, 以后每隔3d复诊1次, 连续3次, 对鼻甲表面的灰白色伪膜和痂皮予以清除。
1.3疗效判定标准
经过微波治疗后, 鼻塞、流黏脓涕、头昏、头痛消失, 嗅觉灵敏, 下鼻甲黏膜呈淡红色, 弹性正常为治愈;鼻塞、头昏、头痛好转, 黏脓涕的量减少, 嗅觉减退, 下鼻甲黏膜暗红色变淡, 弹性稍差为有效;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相同为无效。总有效率 (%) = (治愈+有效) /总例数×100%。随访患者3个月和6个月的治疗效果。
2 结果
微波治疗术后3个月, 治愈26例, 有效7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1%;术后6个月, 治愈23例, 有效9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1%。在治疗期间未出现鼻腔出血和粘连, 6个月时无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
3 讨论
目前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很多, 效果各异, 若治疗后病情得不到缓解, 会引起嗅觉功能减退。采用血管收缩剂滴鼻, 可以暂时缓解部分症状, 但后期治疗效果较差。应用激光或电凝治疗可使鼻黏膜表面形成瘢痕, 甚至会结痂导致鼻塞[2]。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可以使鼻黏膜上皮功能得到修复[3]。有学者认为慢性肥厚性鼻炎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不错[4]。但笔者运用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率比较高, 疗效很好。
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主要是利用高频电磁场的改变, 使鼻黏膜组织中的水分子高速转动并与周围分子撞击形成生物热效应, 肥厚的鼻甲黏膜通过辐射, 组织会变性、坏死, 鼻甲体积会变小, 黏膜的正常形态得以恢复, 从而纠正鼻腔的通气引流功能。微波治疗后的鼻甲黏膜表面形成一种凝固膜[5], 它对周围环境中的细菌、病毒等起到屏障功能, 并且可以保护好新生的黏膜层, 有利于黏膜生长, 治愈后此膜会脱落。
微波治疗具有不出血、界限清晰、加热部位均、气雾小、用时少等特征。在用微波治疗时需对如下注意事项加以重视:治疗时间和机器输出功率要严格把握好, 若治疗时间过长, 输出功率过大, 会对鼻黏膜产生较大创伤;对于首次治疗无效者, 宜在30d后进行二次治疗;治疗点不可太多, 避免出现萎缩性鼻炎;禁止微波治疗鼻中隔偏曲和下鼻甲骨质增生肥厚患者。对于术者而言, 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其注意事项, 熟练操作此技术, 避免出现难以恢复的后遗症。
微波治疗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相比, 易于让患者接受, 操作不复杂, 术中和术后的疼痛感不重, 费用少, 在门诊治疗即可。此次用微波治疗3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 随访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有效率都较高, 未出现不良反应, 适合临床推广采用。因笔者文章病例不多, 还有待临床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董晶, 曹建国, 金杰, 等.慢性鼻炎下鼻甲黏膜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4, 20 (1) :28-32.
[2]Zborayova K, Ryska A, Lansky M, et al.Histomorphologic study of nasal turbina-te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a comparison of laser surgery and radiofrequency-inducedthermotherapy effects in animals[J].Acta Otolaryngol, 2009, 129 (5) :550.
[3]Giyab A.Sail, 左可军, 许庚.鼻用糖皮质激素对缓解非变应性持续性鼻炎鼻塞症状的疗效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 44 (9) :739-745.
[4]李悦, 朱亚军, 李俊平.慢性肥厚性鼻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4, 20 (2) :140-142.
粗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评价 篇7
1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共60例, 均来源于2008-09~2010-04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和针灸科门诊。随机分为粗针组30例, 男17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70.60岁, 病程1.60年。对照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70.10岁, 病程1.67年。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0.05) 。
2治疗方法
2.1 粗针组
患者取坐位, 双上肢交叉趴于桌上, 头微前倾, 术者定位取身柱穴, 常规消毒, 双手夹持直径1.0mm、长100mm粗针, 与上背部成30°角, 快速进针约0.2~0.4mm, 然后使针与脊柱平行, 沿督脉向下进针, 只留针身约0.5cm于体外, 留针4小时, 每周3次。
2.2 对照组
服用吡拉西坦 (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每次1.2g, 每日3次。
两组均治疗观察90天, 并于180天时回访。
2.3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 评分
参照文献[1]进行。
2.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表达用 (±s) , 统计分析用t检验。
3结果 见表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P<0.01
4 讨论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VD) 是发生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系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学习记忆力、视空间功能、情绪或人格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1]。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性[2]。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环境污染及饮食结构等的变化, 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将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的一个严重问题。世界各国的老年病研究机构也将其列为未来10年的研究重点。我国已将其纳入国家攻关课题。目前已有一定的治疗手段, 但临床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
笔者在临床中将“九针”中大针和长针结合而创新研制成粗针, 试用于临床治疗了部分血管性痴呆患者,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痴呆症状。观察结果显示, 粗针治疗组评分与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评分升高, 痴呆症状好转,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P<0.01) 。提示粗针疗法可以明显增加血管性痴呆病人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 改善痴呆症状, 使病人的智力大大提高, 提高了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但长期的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血管性痴呆属于祖国医学“痴呆”、“呆症”的范畴, 本病多因中风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不能荣养脑髓, 神明失养而发病[3]。督脉络脑属肾, 循身之背, 统摄一身之阳气;身柱穴为督脉之要穴, 具有补气壮阳、益智健脑的作用, 故选取身柱穴, 并沿督脉向下透穴, 一针多穴, 依次透过神道、灵台、至阳, 《经穴释义汇解》云:“神道…应心, 心藏神, 穴主神…”;灵台穴为心灵居处, 内应心, 心藏神;至阳穴在七椎之下, 为阳气至极之处, 具有振奋宣发全身之阳气, 疏通经血, 安和五脏的功用, 诸穴合用共奏补肾助阳、益智明神的作用。但督脉穴位针感多弱, “针之要, 气至而有效, 气不至无问其数”, 若用细针, 刺之多不易气至, 气不至疗效则差, 故用粗针刺之。其针体粗, 作用于人体时刺激强度较大, 感应明显, 则易气至, 气至即可达到其治疗的目的[4,5,6]。
运用粗针从督脉的身柱穴向下透刺并长时间留针, 具有取穴少、透穴多、刺激强、感应明显, 可达振奋阳气、益肾填髓、健脑醒神、平衡阴阳气血之功效。
参考文献
[1]田金洲.血管性痴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59.
[2]Roman GC.Facts myths and controversies in vascular dementia.J Neurol Sci, 2004, 226 (12) :49.
[3]李涛, 田桂杰.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6 (3) :334.
[4]宣丽华, 王丽莉, 侯群, 等.粗针神道穴平刺促进面神经炎面肌功能恢复的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7, 14 (1) :6.
[5]张海蜂, 宣丽华, 徐勇刚, 等.粗针治疗帕金森病30例疗效评价.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9, 16 (4) :317.
微波治疗皮肤病235例疗效评价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皮肤病患者235例进行临床观察, 其中, 男性患者141例, 女性患者94例, 患者的年龄最小5岁, 最大65岁, 患者平均年龄为 (46.1±9.6) 岁。选取的所有患者在进行微波治疗之前均接受过常规皮肤科治疗, 但是, 治疗效果差, 所有患者均没有痊愈。选取的235例患者的病种分布为:71例患者为传染性软疣, 52例患者为尖锐湿疣, 45例患者为寻常疣, 35例患者为皮赘, 8例患者为腋臭, 疣状痣及扁平疣患者分别有4例, 其余16例患者为其他皮肤科疾病患者, 如蜘蛛痣、黑头粉刺、皮脂囊肿、粟丘疹等。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皮损面积大小、深浅程度及特征等, 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 并且还可以针对患者上述指征选择相应规格的辐射器进行治疗, 确定上述所有事项外, 对微波辐射器的使用时间及功率进行确定, 并且还要采用麻醉剂浸润微波辐射器的局部。
首先, 常规消毒病损皮肤, 给予病损皮肤麻醉, 采用浓度在1%-2%的利多卡因作为麻醉剂, 如果患者病损数量少并且病损范围小, 可以直接省略麻醉步骤。之后, 根据患者病变大小、性质及病变严重程度决定微波治疗时间的长短。另外, 微波治疗探头及微波辐射器输出功率也可以根据上述因素来确定, 确定好上述所有指征后, 在患者病变皮肤内部刺入微波治疗探头, 或者使用微波治疗探头接触患者的皮肤内部, 直到患者的皮损部位凝固发白后, 才能停止上述操作。通常, 如果患者的皮损凝固范围小于患者皮损边缘的2mm处, 那么经过治疗后, 可以将浓度为2%的红汞涂在患者皮损局部, 观察患者皮损康复状况;如果患者的皮损凝固范围较大, 可以给予患者红霉素软膏进行治疗, 将其涂在患者的皮损部位, 防止患者发生感染。
在微波治疗过程中, 要保证微波辐射器的功率在5-40W之间, 确定好微波辐射器功率后, 可以将其插入患者的皮肤组织中, 一直到患者的皮损发生凝固后才将上述所有操作停止。如果患者的皮损部位组织较大, 可以在同一个皮损部位中, 采用多点凝固的方法进行微波治疗。另外, 如果患者皮损部位的直径小于0.5cm, 微波治疗时, 可以给予患者单级微波辐射头进行治疗, 选用这种辐射头时, 就要将微波辐射器的功率调整在25mA左右, 保证辐射器持续治疗5s。如果患者的皮损部位直径在0.5-1cm之间, 给予患者微波治疗时, 可以选取双极微波探头, 这时要将微波辐射器的功率调整在30mA左右, 持续加热时间一般在3-7s之间。如果患者的皮损部位直径超过1cm, 在选择微波探头时, 可以选择钩状双极的, 而这时的微波辐射器的功率需要调整在40mA左右, 加热时间一般在5-8s之间。
另外, 如果选用微波治疗阴道内尖锐湿疣患者, 就要对患者多加观察, 根据患者的病变大小状况选用不同的微波探头, 如双极或者长柄单级微波辐射头, 一般将功率调整在30mA左右, 加热时间在4-5s之间, 主要是为了避免由于治疗不慎导致患者阴道壁发生穿透伤。
经过微波治疗后, 将龙胆紫液或者浓度为2%的碘伏涂在患者的皮肤表面。一般来说, 患者的凝固组织变白后5min左右, 皮损部位周边就会发生肿胀及充血现象, 大约三周后, 患者皮损部位就会愈合[2]。
2 结果
经过治疗, 总有效率高达90.6%;其中有165例患者为一次治愈, 比例为70.2%;有45例患者为二次治愈, 比例为19.1%;有3例患者为三次治愈, 比例为1.3%。其中, 只有4例患者在微波治疗过程中出现小问题, 在患者的皮肤局部留下了较浅的伤疤。
另外, 有2例尖锐湿疣患者经过治疗后, 在2个月内出现三次复发, 还有1例化脓性肉芽肿患者在经过微波治疗一个月后复发。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微波治疗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微波治疗是通过电磁波的作用产生生物热效应, 结合生物效用, 作用于患者皮损部位, 通过内加热的方式, 将患者局部皮损皮肤加热, 使患者皮损部位组织发生变性, 继而凝固, 最终皮损部位组织坏死,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给予患者微波治疗的过程中, 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微波辐射器具有稳定的功率, 能持续稳定在患者皮损部位进行内加热, 发生热效应, 显著提高疗效。尤其是微波治疗患者的一些特殊部位、局部处理困难的部位或者较小疣体, 给予患者微波治疗, 效果更加显著。并且, 类似于微波治疗这种无碳化臭味、无出血、具有多样化的辐射器及准确对位的治疗方法, 患者更容易接受。
在给予患者微波治疗的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并且操作人员还要做好消毒工作, 全程戴上手套与口罩进行操作, 避免由于不规范操作导致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及出现并发症[3]。
从本文的治疗效果来看, 如果患者的皮损较浅、体积小, 只需要给予患者一次微波治疗就能够痊愈, 但是, 像化脓性肉芽肿这种体积大、基底深的皮损, 往往需要给予患者多次治疗才能够治愈。总体来说, 微波治疗皮肤病效果显著, 并且能尽量减少术中出血量, 不会留下疤痕, 伤口愈合速度快速,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给予皮肤病患者微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皮肤病患者235例进行临床观察, 给予患者微波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 总有效率高达90.6%;其中有165例患者为一次治愈, 比例为70.2%;有45例患者为二次治愈, 比例为19.1%;有3例患者为三次治愈, 比例为1.3%。结论 给予皮肤病患者微波治疗, 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并且微波治疗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波治疗,皮肤病,疗效
参考文献
[1]解黎波.微波治疗13种皮肤病212例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 10 (4) :267-268.
[2]孙卫国, 赵如萍, 李秀兰.微波治疗增殖性皮肤病255例[J].皮肤病与性病, 2009, 27 (3) :34-35.
根管治疗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3年1-12月对我院行根管治疗术治疗后2年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术前存在牙髓病以及根尖周疾病; (2) 均行根管治疗术治疗; (3) 治疗时间≥2年, 排除标准:病历资料不完整者。本组84例患者中, 男51例, 女33例, 年龄23~67岁, 平均年龄为 (41.362±3.76) 岁。分析本组患者的根充程度, 其中55例为恰填患者, 29例为非恰填 (欠填和超填) 情况。
1.2 临床诊断标准
1.2.1 根管填充评价标准
恰填:行根管填充术后, 填充物与根管之间的距离低于2 mm;非恰填主要包括两种, 即欠填:行根管填充术后, 填充物与根管之间的距离高于2 mm;超填:根管填充技术后, 填充物没过根管。
1.2.2 根尖周指数评价标准
参照PA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若评分结果提示患者为PAIⅠ级或Ⅱ级时, 提示患者未见根尖周疾病, 若评分结果提示, 患者的评分高于PAIⅡ级时, 则提示患者不同程度的根尖周疾病。
1.3 临床观察指标
随访2年, 对患者患牙部位行X线检查, 观察术后2年患牙的使用情况以及松动度, 从而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有效:术后2年患牙未见松动症状, 咀嚼食物无疼痛感, X线检查结果提示, 患牙恢复正常, 且PAI评分高于Ⅱ级。有效:患者存在轻微松动症状, 牙齿功能良好, X线检查结果提示PAI评分为Ⅲ级;无效:患牙存在松动症状, 牙龈红肿, 对正常咀嚼造成影响, X线检查结果提示PAI评高于Ⅵ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见表1
分析表1中相关数据, 55例恰填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82%, 29例非恰填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4.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影响因素见表2
分析表2中相关数据, 非恰填、出现根尖周病变、根管内感染、冠修复不良等增加患者治疗失败的概率。
3 讨论
3.1 牙周尖病变评价
临床研究表明, 牙根周的评价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预后疗效造成不良影响[2,3]。本组研究中, 治疗失败的26例患者中, 11例存在牙根尖周疾病, 占42.31%。对此, 笔者认为临床治疗前未对其进行深入评估, 未对牙周病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行针对性治疗, 可能降低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3.2 根管填充、感染状况
笔者研究中, 根管填充情况、根管内感染等因素均会对患者的疗效造成影响。根管治疗主要通过清除压根管残留的细菌进行治疗, 然而治疗前患者出现牙髓坏死的症状, 采用该方式治疗往往无法完全清除微生物组织, 进而会造成根内出现感染情况。对此, 笔者认为应根据牙髓病变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治疗。除此之外, 根管填充情况也影响着临床疗效。有文献指出, 若根管为恰填, 则治疗成功率高达90%以上, 但是若为非恰填现象, 则根管成功率为低于75%[4,5]。
3.3 冠体修复不良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冠修复不良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既往研究表明, 冠修复不良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填充物渗漏的现象, 容易增加对根管的刺激。本组研究中, 5例恰填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82%, 29例非恰填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4.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这一研究结果, 笔者认为手术过程中, 对患者根管进行恰填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国内相关研究表明, 对压根管进行严密填充, 能够减少根管内细菌滋生, 降低根管炎症的发生率, 笔者研究结果与其相符。同时, 有学者发现根管超填的预后治疗效果低于欠填患者, 并提出根管超填会严重影响根管内的封闭性, 笔者研究结果与该研究相符。国外研究表明, 冠修复情况对根管治疗的手术疗效最好, 若治疗期间存在冠体修复不良的症状, 则可能增加压根病变的概率。
综上所述, 影响根管治疗疗效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临床行手术治疗期间, 应加强术前检查, 提高根管填充质量和冠修复质量, 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摘要:目的 研究根管治疗的远期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3年1-12月行根管治疗术治疗后2年的84例患者根管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并了解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55例恰填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82%, 29例非恰填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4.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的非恰填、出现根尖周病变等情况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患者入院治疗期间, 应加强对根管病变的观察, 并严格无菌操作程序。提高根管填充治疗,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根尖周病,根治治疗术,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陈建洪, 王萍, 彭萌, 等.两种根管冲洗方法联合不同根管冲洗剂疗效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0) :1686-1688.
[2]李鸿志.根管治疗278例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12) :181-182.
[3]范兵, 樊明文.根管治疗疗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口腔医学研究, 2008, 24 (1) :1-2.
[4]边专, 樊明文.现代牙髓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
疗效评价 篇1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西医治疗组4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服用奥美拉唑加左金丸加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西医治疗组给于标准四联[PPI+2种抗生素+铋剂]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西医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多发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这类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自从幽门螺杆菌[Hp]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在胃粘膜组织发现幽门螺杆菌[hp]并在1983年顺利的从人体中分离出来,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机构[IARC]正式将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成为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重要课题。目前,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国内报道仅70%。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内科脾胃肠病症的痞症范畴,病位在胃腕,病变脏腑在脾胃,以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职为基本病因。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症状迁延,西医治疗差,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低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中医辨征中属脾胃湿热证居多,这符合六淫病中湿邪特点,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粘滯,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疗效优于单纯用西医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本院患者80例。随给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应用标准四联治疗各组4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20~55岁平均37.5岁,西医治疗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20~60岁,平均年龄40岁。
1.2 选例标准,13c-尿素呼气实验[BUT]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电子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胃湿热证。
1.3 治疗方法,西医治疗组服药方法,给于标准四联,[PPI+2种抗生素+铋剂],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奥美拉唑20mg+左金丸和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分2次饭后服,两组均治疗四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13c-尿素呼气实验[BUT]检测为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减轻,13c-尿素呼气实验[BUT]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13c-尿素呼气实验[BUT]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
1.5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中显效3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西醫治疗组40例,显效29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
讨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西医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全球各地差异甚大。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属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估计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40%-70%左右。人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经济落后、居住环境差及不良卫生习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成正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几乎无例外的引起胃粘膜炎症,感染后机体一般难以将其清除,而变成慢性感染,因此,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患病率与该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是平衡的。
治病求本,只有针对病因治疗才是治愈疾病的最佳方法。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大力提倡和宣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就餐习惯,是预防消化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疗效优于西医治疗。一方面,奥美拉唑具有强大持久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另一方面,中药黄连、黄芩、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除了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外还可提高机体抗幽门螺杆菌的能力,苍术、吴茱萸、半夏、陈皮、藿香、茯苓、厚朴具有理气健脾、祛湿之效,可以调节胃肠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抑杀幽门螺杆菌。这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徐艺、叶柏、单兆伟等中草药单味与复方对幽门螺杆菌 抑菌作用研究 [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微波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篇11
关键词:微波,宫颈炎,临床疗效,评价
宫颈炎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 其主要发病人群为育龄女性, 临床主要症状为脓性白带增多与异常出血, 多伴随下腹疼痛与腰酸。宫颈炎临床病理改变主要为宫颈内膜炎、宫颈糜烂与宫颈肥大, 患者病程长, 易反复发作, 难以根治, 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1]。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为微波治疗, 此治疗方式能够治愈局部炎症, 但难以控制出血与渗出。近年来, 我院对收治的宫颈炎采取微波联合西药治疗, 成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8~55 (34.5±2.1) 岁, 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腰骶部酸痛、白带伴血丝、小腹坠涨痛与接触性出血情况, 均确诊为宫颈炎。其中, 轻度22例, 中度31例, 重度27例, 单纯性宫颈炎19例, 颗粒性宫颈炎23例, 乳突性宫颈炎38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使用BYK-50型微波治疗仪 (北京博医康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管械 (准) 字2002第3250882号) 配伍银尔舒治疗, 患者月经后3~7d予以微波治疗, 取截石位, 对阴道与外阴进行常规消毒, 用棉签擦拭宫颈分泌物, 用微波探头接触宫颈炎症面, 输出功率0~100W连续可调, 频率2450MHz, 脚踏式启动, 定时器控制操作时间 (秒) ,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使用双极或单极探头。设置功率40~55W。从宫颈管周围移动至正常组织, 治疗完成后观察组织渗血情况, 若发生渗血则及时涂抹龙胆紫。术后1d使用银尔舒进行治疗, 置于阴道深处, 1次/d, 持续10d[2];对照组采取单纯微波治疗方式, 方法同观察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术后根据患者阴道出血时间与阴道分泌物变化情况判定临床疗效, 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种。治愈:患者宫颈表面光滑, 无糜烂症状, 临床体征与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或缓解, 炎性面积缩小;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炎性面积从乳突型变为颗粒型, 炎症面积缩小;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2.5%,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宫颈炎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 其发病群体主要为育龄女性, 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异性出血与脓性白带增多, 伴下腹痛与腰骶部酸痛, 临床病理表现主要为宫颈糜烂、宫颈肥大与宫颈内膜炎, 此类患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征, 常难以根治。为提升宫颈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必须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目前, 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微波治疗, 即通过高效电磁波烧灼宫颈炎表面, 促使单层柱状上皮坏死与脱落, 但在微波治疗过程中也会导致新生血管与腺体的形成, 继而导致术后分泌量与出血量增加, 难以控制出血与渗出情况[4,5]。
银尔舒为非抗生素杀菌剂, 可有效抑制局部炎性反应, 促进伤口愈合, 微波治疗联合银尔舒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抑制局部炎性反应与宫颈炎复发。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2.5%, 显著优于对照组 (62.5%) ,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 微波联合西药治疗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治疗有效率理想,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曾昌黎.微波治疗250例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9 (28) :86-87.
[2]谢胜群.微波联合双唑泰栓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4 (15) :185-186.
[3]蒋智.微波联合西药治疗宫颈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5 (10) :115-116.
[4]耿慧, 王波.微波治疗宫颈糜烂123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2 (30)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