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效

2024-10-04

综合疗效(精选10篇)

综合疗效 篇1

异位妊娠又称宫外孕, 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 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妇科的急腹症中发病率居第一位[1], 严重危害了妇女生命和健康, 是孕产妇早期妊娠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 约占95%~98%。随着B超、血清学检查等诊断技术的应用, 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早期确诊, 为药物治疗争取了时间, 避免了手术治疗的痛苦, 保存了输卵管,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生育功能。笔者对38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 并与同期单用西药治疗的38例患者进行临床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3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76例, 年龄23~38岁, 平均28.5岁;停经时间36~62 d, 平均41 d。根据病史、体征、妇科检查情况及血β-HCG结果, 阴道B超检查证实为异位妊娠。全部病例必须达到以下条件: (1) 临床经过稳定, 生命体征正常, 无内出血或内出血量少 (直肠、子宫陷凹内出血<100 ml) , 无下腹部或短暂下腹痛; (2) B超证实宫内无孕囊, 而附件有包块, 连续多次B超探测, 可排除宫内早孕合并附件包块者, 附件包块直径<3.5 cm; (3) 心、肝、肾功能均正常, 血液动力学稳定; (4) 血β-HCG<2000 IU/L; (5) 无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禁忌证, 要求药物保守治疗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 两组患者年龄、停经天数、孕产次、血β-HCG、血孕酮值及其他基本条件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 给予甲氨蝶呤 (MTX) 50 mg, 单次肌肉注射, 口服米非司酮50 mg, 3次/d, 连续服用3 d为一疗程, 7 d后测血β-HCG, 1次/d。

1.2.2 综合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的中药治疗宫外孕经验方。药物组成:丹参30 g、赤芍10 g、桃仁10 g、当归10 g、紫苏10 g、川楝子15 g、三棱10 g、莪术10 g、蛇舌草20 g;疑有胚胎继续生长者加用天花粉10 g、蜈蚣2条;有出血倾向的减莪术、三棱的用量。加水1000 ml, 浸泡半小时, 武火煎开后改用文火煎至300 ml左右, 2次/d饭后服, 10 d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详细记录下腹部疼痛、肛门坠胀及阴道出血的情况、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每周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B超探查盆腔包块大小变化及腹腔内出血情况, 每周1次, 复查血β-HCG下降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异位妊娠中西医结合疗效标准”评定疗效[2]。痊愈:症状体征消失, 血β-HCG测定正常, B超及妇科检查包块消失;有效:B超及妇科检查包块明显缩小, 血β-HCG转阴或下降;无效:B超检查包块未缩小或增大, 血β-HCG不降反升而转手术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血β-HCG下降比较

综合治疗组治疗后血β-HCG下降至正常的天数为 (13.28±1.25) d, 对照组 (19.15±2.05) d, 明显少于治疗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毒副反应

综合治疗组4例出现胃肠道不适、上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 发生率10.52%。对照组有4例出现胃肠道反应, 3例血肝功转氨酶升高, 5例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表现, 停药后恢复, 发生率31.57%, 综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异位妊娠由于发病急, 病情凶险, 常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的增多, 宫腔操作及手术的增加, 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3], 严重威胁着孕妇的生命安全, 同时影响生殖期妇女的正常生育。由于其胚胎或滋养体种植在宫腔以外, 如输卵管黏膜, 超过一定时间即可使输卵管妊娠破裂而造成腹腔内急性出血导致休克, 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MTX作为嘧啶类抗代谢类抗肿瘤药, 因为能使四氢叶酸合成障碍, 干扰细胞DNA合成, 可杀死增生活跃的滋养体细胞而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5], 但不良反应大, 尤其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的毒副反应更大, 因此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米非司酮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受体而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 从而抑制孕酮活性, 引起膜和绒毛变性, 快速杀死胚胎。西药合用对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剂量、减轻不良反应尚无定论, 其适用指标、用药剂量、用药途径和疗效均在探索阶段[6,7,8]。

异位妊娠属中医的“症瘕”、“腹痛”范畴, 乃因经血不循任脉而行, 停滞淤积少腹、冲任胞脉, 胞脉不畅, 气滞血瘀, 瘀阻伤络, 血不循环而外溢, 其病机本质是少腹血瘀实证。因此, 中医治疗为活血化瘀、杀胚消瘕。本治疗采用的为自拟经验方, 可提高血浆纤溶酶活性和血浆胶原酶活性, 促进单核吞噬细胞代谢, 促进腹腔淋巴管对血浆蛋白的吸收, 抑制病灶出血, 从而促进宫外孕血肿包块吸收, 减轻病灶周围粘连, 有利于输卵管再通和功能恢复。该方中加用的天花粉、蜈蚣亦有杀灭胚胎的作用。本研究表明, 综合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 有效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 缩短治疗周期, 满足年轻患者要求最大限度地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 多数患者可达到输卵管再通、再次怀孕的良好疗效。但综合治疗也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 凡有严重腹腔出血、血β-HCG持续升高、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或胚胎继续生长者, 均应及时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治疗组各38例,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2.10%, 对照组治愈率52.6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血β-HCG值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分别为 (13.28±1.25) d、 (19.15±2.05) 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 安全无副作用。

关键词:综合疗法,异位妊娠,疗效

参考文献

[1]苑春莉, 韩丽英, 夏美慧, 等.应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98例分析及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32) :481-482.

[2]乐杰.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05-110.

[3]陈拉妮, 李维强, 周琼.宫外孕相关因素探讨 (附807例临床分析) [J].中国医师杂志, 2005, 3 (7) :402-403.

[4]刘艳玲.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观察[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2007, 5 (3) :22.

[5]林倩霞.米非司酮与不同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宫外孕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 (5) :489.

[6]华秀兰.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6) :894-895.

[7]王虹.应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3) :2109.

[8]王旭升.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86例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1) :125-129.

肩周炎综合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篇2

【关键词】肩周炎;综合康复治疗;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22-02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累及肩周肌、滑囊、肌腱、关节囊等的慢性炎症,临床多表现为水肿、充血、渗出及疼痛等,给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上治疗肩周炎多采用外敷、小针刀、穴位注射等方法,效果各异。综合康复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可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无菌性炎症,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2]。我院近年来将综合康复应用到肩周炎的治疗当中,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肩周炎患者1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肩周炎相关诊断标准[3],排除因内脏疾病、肿瘤及结核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肩周疼痛。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72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年龄为(53.6±4.1)岁;病程为31~176天,平均病程为(67.4±5.8)天。观察组72例患者,其中男44例,女28例;年龄为45~77岁,平均年龄为(54.7±4.4)岁;病程为25~192天,平均病程为(70.2±5.5)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治疗,持续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综合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如下:①理疗:采用中频电疗仪(北京瑞众城商贸有限公司),功率200W,调制频率1~10KHZ,硅橡胶电极为10*8cm,于患肩前后对置,以沙袋固定。一次20分钟,一天1次,治疗10天,休息1天,再继续下一周期,持续1个月。②功能锻炼:划圈法:嘱患者垂臂弯腰,甩动患臂,以肩部为中心,进行由外向里或由里向外的划圈运动,以臂带动肩关节进行活动。爬墙法:嘱患者面向墙壁,站立,抬起双手,扶在墙上,以手指沿着墙向上缓缓爬动,尽量高举双侧上肢,在达到最大限度后,在墙上做记号,再缓缓向下至远处。如此反复,并逐渐增加动作高度。梳头:嘱患者仰卧或站立,屈曲患侧肘部,做梳头的动作。③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制定针对性的锻炼计划,指导患者坚持体育锻炼,以促进肩周炎康复。营养不良会导致体质虚弱,容易引发肩周炎,嘱患者注意营养摄入,提高自身免疫力。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不要使肩部受凉,受凉之后应及时治疗。

1.3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4]:治愈:肩部水肿、疼痛等症状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患者手可摸到脊柱中线,但是活动时仍有轻微的疼痛;有效:临床症状及肩关节功能缓解;无效:临床症状及肩关节功能没有改善。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小组人数。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22.0处理,对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2%(P<0.05),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人群,因此,又叫做“五十肩”,是肩周肌、关节囊、滑膜、肌腱的无菌性慢性炎症[5]。临床治疗肩周炎多采用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的活动度等方法。

我院近年来对肩周炎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其中功能锻炼可以通过上肢的肌肉运动及肩部肌群运动,来改善肩臂部的功能,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的适应能力,巩固治疗效果,预防病情反复。中频治疗能够有效止痛消炎,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及局部血液循环。健康指导能够有效消除肩周炎的诱发因素,促进患者康复,并有效预防肩周炎复发。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2%(P<0.05),这与李敏雅等[6]的报道一致。

总之,对肩周炎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丽君. 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10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3):100

[2]肖龙焰,杨化冰. 针刺康复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伴肩周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4(36):17-18

[3]周杰初. 综合康复治疗粘连性肩周炎 71 例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2,30(6):521-522

[4]李冬岩,毛银芳.超短波加推拿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156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14(4):32-33

[5]Wei CAI, Gang WANG. Acupuncture at Tiānzōng (SI 11) with Canggui Tanxue method for 60 cases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2012, 22 (3):49-51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2年6月期间, 本院共收治200例患有弱视的儿童, 其中有36例患儿为双眼患病, 164例患儿为单眼患病;包括男128例, 女72例, 患者的年龄在5~20岁之间,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9.3±1.5) 岁。在本院的患者其病例基本符合我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标准, 在患者中, 患有轻度弱视86例, 患有中度弱视75例, 患有重度弱视39例;按照基本的类型进行分类:有89例患者为屈光不正性弱视, 有71例患者为眼屈光参差性弱视, 有31例患者为斜视性弱视, 有9例患者为形觉剥夺性弱视;按照注视的性质进行分类, 有136例为中心注视, 有64例为旁中心注视。根据本院对患者的情况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为100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的重点是必须佩带经过准确测量的眼镜, 每天在使用弱视治疗仪治疗1~2次的同时, 还要有家长陪同完成的辅助训练[2]。比如:刺点训练、集合训练、穿圈训练、刺绣训练和眼肌训练等, 这些锻炼内容需要经常坚持, 每样训练大约要5~10 min, 为此大多数的患儿治疗时间基本为3个月, 还要根据双眼的实际视力, 进行辅助的治疗以及精细训练等。另外在用药物或光学镜片进行治疗的患者, 其基本功能也是以遮盖为主的治疗手段;而对于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的患者, 应使用后像、红色滤光片或海丁格刷等刺激, 来改变其视觉性质, 然后再根据中心注视性弱视来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视力方面的疗效标准为:视力完全恢复为治愈;患者的视力能够提高2行或者是2行以上则为进步;患者的视力出现退步、不变或提高仅1行, 则被认为无效;总有效率= (治愈+进步)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软件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来进行表示, 采用t进行检验比较, 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本院的200例患有弱视的患者, 经过本院的科学治疗, 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2.5%, 在患者中, 包括145例治愈的患者, 40例患者为进步, 15例患者为无效。

2.1 弱视类型与疗效的关系

本院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者, 经过治疗后其总有效率能够达到98%, 患者中, 治愈率达到90%, 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弱视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轻度弱视治愈率为95%, 中度弱视治愈率为79%, 重度弱视治愈率为55%, 各组间的患者进行比较, 其差异都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P<0.01) , 表明患者的弱视程度越深, 经过治疗其效果相对越差。

3 讨论

采用综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总原则为:临床证明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 都不能代替弱视的治疗, 这需要患儿与家长的合作, 以及患儿与医生的密切配合等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作用[3]。目前, 对于中心注视性弱视的患者, 临床以人为因素来遮挡健康眼睛, 屏蔽各种光感和形觉, 来迫使患弱视的眼睛增加工作强度, 加大外界刺激进而达到视力均衡的结果。另外对于旁中心注视的弱视患者, 矫正视力集中点, 刺激中心凹并使之重新建立中心固视区域, 当弱视的视力提高以后, 才逐渐进行双眼的视力练习, 锻炼双眼功能, 患儿要与家长共同完成治疗和功能性的锻炼, 力争使双眼功能尽快提高, 并巩固治疗效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7月第8卷第13期Chin J Mod Drug Appl, Jul 2014, Vol.8, No.13·109·

参考文献

[1]何敏, 李凤玉, 李济育.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观察.海南医学, 2011 (6) :60-61.

[2]李云龙, 顾莉莉, 许谦.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观察.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1 (3) :255-256.

综合治疗肩周炎168例疗效观察 篇4

【关键词】肩周炎;痛点阻滞

【中图分类号】R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06-01

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病,是一种关节囊、周围韧带、肌腱及滑囊的退行性变以及慢性无菌性炎症,可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导致肩关节功能受限和局部疼痛[1],是在骨科门诊中是最常见的、多发的疾病。我院骨科门诊自2008年01月-2009年05月,应用综合方法治疗肩周炎1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68例中,男性51例,女性117例,右肩136例,左肩32例;年龄在36-40岁21例,41-45岁37例,46-50岁56例,51-55岁43例,56岁以上者11例;病程在一个月内者35例,1-6个月者76例,7个月-1年者28例,1年以上者29例,病史最长者为3年。随访6个月-1年,复发31例。

1.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分为两组治疗:甲组:72例、为惧怕局部注射者,口服消炎痛,每日3次,每次50mg,谷维素口服,每日3次,每次20mg,口服维生素B1,每日3次,每次20mg,局部用频谱治疗仪理疗,每日2次,每次30min。乙组:96例,口服消炎痛,每日3次,每次50mg。局部痛点阻滞:取成品当归注射液4-8ml(每支2ml,含生药0.1g)常规消毒后,注入患者明显压痛点,深至骨膜周围组织回抽无血后,做浸润注射,逐步退出,针眼消毒,无菌敷料包扎,2日后去除,每周1次,可连用4次。两组患者均配合肩关节按摩及功能锻炼,30天为1疗程.

1.3 疗效标准:1个疗程后局部肿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者为治愈;2疗程后肿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明显改善为有效;3疗程后肿痛有所减轻,但肩关节活动时伤感疼痛、活动范围仍受限为无效[2]。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甲组病例中治愈25例,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0.94%;乙组中治愈59例,显效27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91%。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差异(P<0.05), 乙组的疗效明显优于甲组。

3 讨论

本病多为肩关节囊、关节软骨及其周围组织退变或无菌性炎症,而导致关节囊粘连、关节容量减少,最终影响关节功能。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女性见多,临床上以肩部有广泛性疼痛,活动受限为主,可引起肩关节僵硬、部分肌肉萎缩,后伸功能障碍。在患侧肩部有明显的压痛点,以喙突处多见,也见于结节间沟、大结节处。疼痛以夜间明显,影响睡眠。软组织外科学认为:肩周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两个主要环节:一个是原发性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软组织疼痛,一个是因疼痛所引起的肌痉挛和肌挛缩,这两个因素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不断加重软组织损害的病变,最后发展成严重的软组织损害。无论是急性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其开始的病变部位不在股或软骨组织而是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脂肪等软组织附着处,各种因素引起的原发性疼痛就产生早期即发性因素的反射性肌痉挛,由于痉挛肌肉的持续性牵拉,使骨骼肌起止点上附着的腱或骨膜进一步发生牵拉性损害,会加剧上述软组织骨附着处的病理改变,特别是其中神经末梢的周围组织所产生的炎症反应,逐渐发展成炎性纤维组织增生,进一步加剧疼痛[3]。祖国医学认为有肾气虚弱、气血不足,加之长期劳累,肩部受寒凉而致起滞血瘀引起。运用当归注射液局部治疗起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作用。

痛点阻滞能阻断疼痛传导通道;阻断疼痛形成的恶性循环,尤其是防治疼痛刺激经感觉神经传人脊髓后导致的脊髓和脑的敏化[4]。 当归具有加快血流、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还具有明显的鎮痛、抗损伤及抗炎作用,局部注射当归可有效改善局部血运,促进新陈代谢,消除局部炎性反应,减轻疼痛和组织水肿,收复损伤,恢复组织的正常功能。另外还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提高机体抵抗力。本药有镇静作用,可改善睡眠,减轻焦虑,缓解疼痛。

消炎痛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谷维素能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精神紧张症状、松弛肌肉、稳定情绪、改善睡眠,维生素B1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三者合用可明显抗炎镇痛、改善病人症状、促进睡眠、减轻焦虑。局部理疗、按摩及功能锻炼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营养代谢,缓解肌肉僵硬及局部疼痛,恢复活动范围,加快了炎症的吸收,对本病的愈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宏伟.四联疗法治疗重症肩周软组织损害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4):114-115.

[2]周哲元,蒋海源,糜承建.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50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12):750.

[3]王宏伟,焦富荣,肖忠军,等. 四联疗法治疗重症肩周软组织损害10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0):696-697.

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135眼弱视儿童中, 年龄3~14岁。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121眼, 屈光参差性弱视26眼, 斜视性弱视27眼。轻度弱视42只眼, 中度弱视83只眼, 重度弱视10只眼。弱视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遵照1996年4月全国弱视防治学组规定的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检查与诊断

弱视儿童均常规检查远、近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屈光间质、眼底、注视性质, 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用1%阿托品眼用凝胶点双眼散瞳, 每日3次连续3d, 斜视者5d后再行裂隙灯检查、眼底和注视性质检查, 最后检影验光或全自动电脑验光, 确定屈光状态, 给予处方配镜。处方配镜原则:远视性弱视可大瞳孔下直接处方配镜, 近视性弱视待21d后复查配镜。处方原则:远视性弱视一般减+0.50~+2.00D给镜, 减+0.50~+1.00D称为全矫处方。合并内斜视、6岁以下及中、高度远视眼者, 给予全矫, 待3~6个月视力提高后, 适当降低眼镜度数, 中、高度近视眼者, 降低1/3~1/2给镜, 外斜视者应以治疗弱视为主, 散光均全矫。

1.2.2 传统遮盖或压抑疗法

单眼弱视遮盖健眼, 弱视眼戴合适眼镜, 每周复查1次。遮盖比例为:3岁者3∶1, 4岁者4∶1, 5岁者5∶1, 6岁以上者6∶1遮盖, 7岁以及7岁以上连续遮盖。双眼弱视, 若戴镜后双眼视力相同或相差两行以下者, 不遮盖;若戴镜后两眼视力相差2行或2行以上者, 根据患者年龄和弱视程度决定遮盖方案。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儿选择压抑疗法, 依据具体情况行近压抑和远压抑, 在遮盖期间定期复诊。

1.2.3 增视功能训练

中心注视者:选用“增视能”多媒体治疗仪 (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中心开发的“增视能”系列多媒体软件, 项目编号2002BA709B12) , 另外, CAM光栅治疗仪、红光闪烁治疗仪、三色光交替闪烁增视仪等也是中心注视的治疗。旁中心注视者:选用后像、光刷和三色光交替闪烁增视仪使其转变为中心注视后再进行其他。

1.2.4 精细目力训练

是对于弱视眼的一种特别应用锻炼, 适用于家庭治疗及巩固治疗。训练方法多样如描图、剪纸、穿针、书法等, 训练要求使用弱视眼, 由简单到复杂, 分阶段进行。家长的重视程度、常抓不懈是治疗关键。

1.2.5 复查情况

我们为所有治疗患儿设立个人弱视档案, 均每周复查一次, 每次检查双眼裸眼及矫正视力, 并予以记录, 3~6个月散瞳验光1次, 再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镜片及治疗方案。弱视基本治愈后, 每1~3个月复查一次, 并逐渐撤出遮盖及训练。伴有斜视者戴全矫眼镜6个月以上, 待视力提高后, 手术矫正残余斜视角, 以巩固疗效。治愈后随访观察1~2年。

1.3 疗效标准

按照1996年4月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斜视弱视学组制订的标准[1]进行疗效评价。

2 结果

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 总有效率达98.5%。其中治愈113只眼, 占83.7%;进步20只眼, 占14.8%;无效2只眼, 占1.5%。

2.1 初诊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1。3~6岁组的治愈率最高89.2%, 7~8岁组的治愈率是75.6%, 9~14岁组的治愈率是63.6%。3~6岁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所以, 初诊年龄越小, 疗效越好。

2.2 弱视程度与疗效关系

见表2。轻度弱视的治愈率最高为97.6%, 中度弱视的治愈率79.5%和重度弱视的治愈率60%。轻度弱视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0.005) 。所以, 弱视程度越轻, 疗效越好。

2.3 弱视类型与疗效关系

见表3。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5) , 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比斜视性弱视组治愈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2.4 屈光类型与疗效关系

见表4。远视性弱视组治愈率85.3%与散光性弱视组治愈率85.7%,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两组与近视性弱视组治愈率55.6%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5) 。

2.5 注视性质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5。中心注视者治愈率与旁中心注视的治愈率比较, 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01) 。

2.6 遮盖方法与疗效的关系

将屈光不正性弱视90只眼分成2组。1组42眼, 在主视眼镜片上用黑布作眼罩遮盖。2组48眼, 用绷带把健眼完全遮盖起来, 上述两组遮盖时间、次数、治疗方案都相同。结果, 1组治愈24眼治愈率为57.14%, 2组治愈35眼治愈率为74.07%,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2.7 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选择用绷带完全包扎健眼92只眼分成2组。1组48眼, 常规遮盖加综合治疗2次, 每次30min。2组44眼, 常规遮盖加综合治疗1次, 每次30min。1组治愈38眼治愈率为79.17%, 2组治愈29眼治愈率为65.91%,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弱视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 其发病率高, 病因较复杂。Von Noorden根据弱视的发病机理, 把弱视分成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和先天性弱视5种, 后2种弱视较少见, 预后也较差, 临床上多见的是前3种可逆性功能性弱视, 即本组综合疗法治疗的弱视。我们体会采用综合疗法效果较好。本组病例治疗最短2个月, 最长4年, 135只眼中基本痊愈113只眼 (83.7%) , 进步20只眼 (14.8%) , 总有效率98.5%。通过资料分析, 弱视治疗效果与诸多方面因素有关, 如初诊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屈光类型、注视性质、遮盖方法及治疗时间都有关系。初诊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 ;轻度弱视治疗效果好, 弱视程度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1) ;屈光不正性及屈光参差性弱视效果好于斜视性弱视, 弱视类型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5) ;远视性及散光性弱视较近视性弱视效果好,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5) ;中心注视治疗效果好于旁中心注视者,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1) ;盖眼为完全遮盖组治愈率高于常规遮盖组,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每日治疗2次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每日治疗1次组,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以上结果显示弱视的治疗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应提倡早期的弱视筛查, 做到早期检测, 早发现, 早治疗;且综合疗法比单一疗法优越;医院内的综合治疗, 其疗效明显好于家庭内的单一治疗。为保证治疗效果要强调的是: (1) 仔细检查眼位并给予充分散瞳, 精确验光, 准确的镜方是治疗的关键和基础。 (2) 遮盖治疗是综合疗法的重要手段, 也是很具体和实际的问题。本文中应用不同的遮盖方法其结果截然不同, 实践证明, 严密整日有规律的绷带包扎遮盖, 效果更好。 (3) 由于弱视群体都为儿童这一特性, 避免其对治疗产生的枯燥厌烦感。我们选用“增视能”多媒体治疗仪, 根据弱视程度不同选择下列训练法, 视觉刺激、视觉精细、同时知觉、融合功能、立体视觉训练, 通过多种模式的刺激, 同时提高手、眼、大脑皮层协调训练, 使弱视眼黄斑功能抑制较快解除而中心视力提高。 (4) 锥细胞对波长640μm的红光敏感, 因此红光刺激治疗要保证所用红光波长准确有效。 (5) 弱视治疗室环境要尽量黑暗, 保证治疗仪器的光度。 (6) 儿童训练要保持注意力集中, 患儿治疗间距适宜, 不吃东西及玩耍玩具等。 (7) 家长与患儿配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甚至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弱视治疗时间较长, 且视力提升缓慢。因此向患儿家长做全面详尽的解释, 让其了解弱视的特性, 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防止半途而废。 (8) 弱视治愈后存在复发问题, 且复发率较高, 因此巩固疗效, 防止复发是弱视治疗中极为重要的问题。要严格执行我国弱视的治愈标准;坚持配戴眼镜, 即使是裸眼视力正常也可能导致弱视复发[2,3,4,5]。复查要遵循:弱视治愈后前半年应每月复诊1次, 以后每半年复诊1次, 直至3年。

参考文献

[1]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弱视的定义, 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1996, 4 (3) :97.

[2]Simons K, Robert D, Reinecke MD.A reconsideation of amblyopia Screening and stereopsis[J].Am J Ophthalmol, 1994, 78 (6) :707-713.

[3]徐国志.联合疗法治疗弱视的初步体会[J].实用眼科杂志, 1989, 7 (5) :265-267.

[4]刘家琦, 李风鸣.实用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99.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90例,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1~67岁,平均44.2±0.5岁,病程1个月~28年,平均14.0±0.5年;夜间睡眠时间1~2小时25例,2~4小时20例:入睡困难26例,晨醒过早或睡中易醒19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2~68岁,平均44.0±0.5岁,病程2个月~28年,平均14.1±0.5年;夜间睡眠时间1~2小时24例,2~4小时21例;入睡困难27例,晨醒过早或睡中易醒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表现为典型的失眠症状,1周发作3次以上,连续1个月失眠;③自愿参与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或>70岁;③由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或药物因素等所致失眠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⑤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或肿瘤患者;⑥晕针及其他不能耐受针刺治疗者;⑦对安定类药物产生依赖者;⑧全身性疾病如咳嗽、发热、疼痛、手术等患者,由外界环境干扰因素所致失眠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于睡前30min给予服用舒乐安定片lmg,每日1次;观察组则采用中药、针刺及耳压等综合疗法治疗,具体如下。

1.3.1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中医体质予以辩证治疗,均给予中药内服,每日1剂,分别于上午和晚间睡前30min服用。辨证施治:①心胆气虚型。以安神定志、益气镇惊为主,采用安神定志丸联合酸枣仁汤治疗:川芎10g、炙甘草3g、茯神15g、知母10g、生龙齿30g、石菖蒲15g、酸枣仁25g、珍珠母30g、柏子仁15g。②阴虚火旺型。以滋阴降火、安神为主,采用二至丸加味治疗:肉桂3g、五味子10g、麦冬15g、百合15g、生地15g、女贞子15g、合欢皮15g、白芍10g、黄连6g、旱莲草15g。③肝郁化火型。以疏肝泄热为主,佐以安神,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柴胡10g、合欢皮10g、龙胆草6g、生地15g、车前子10g、珍珠母30g、栀子10g、夜交藤30g、香附10g。④心脾两虚型。以生气血为主,兼以补养心脾,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炙甘草3g、酸枣仁15g、党参15g、木香6g、白术10g、当归10g、茯神15g、炙黄芪15g、龙眼肉15g、远志10g。⑤痰热内扰型。以和中安神、化痰清热为主,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枳实10g、竹茹10g、黄连6g、栀子10g、夜交藤30g、陈皮10g、茯神15g、半夏10g、茯苓15g。若有胃气失和证候的患者,可给予保和丸以消导和中。

1.3.2 针刺治疗

取三阴交、太溪、印堂、神门、安眠、百会、内关为主穴,心胆气虚者配胆俞、心俞;阴虚火旺者配照海、列缺;肝郁化火者配太冲、合谷;心脾两虚者配足三里、公孙;痰热内扰配丰隆。皮肤常规消毒后取1~1.5寸毫针直刺或斜刺入穴,留针30min,每15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均在下午进行。

1.3.3 耳压治疗

根据证型选取神门、胃、心、交感、肝、肾、脾、皮质下等穴,将消毒好的王不留行籽粘在医用胶布上,选择4~6个穴位并于其最敏感处将王不留行籽压上,并嘱患者每日按揉2~3次,每次1~2min,尤其睡前应闭目按揉,直至耳廓产生热感和胀痛。

1.4 观察指标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疗效标准。治愈:失眠症状消失,睡眠时间增加大于6个小时或睡眠恢复正常;好转:失眠症状有所改善,睡眠时间增加大于3个小时;无效:治疗后失眠症状无任何改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预后情况

经过3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6.67%,但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24.44%,且出现头晕2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患者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失眠即内经中的“目不瞑”、“不得卧”,是基于卫气循行理论进行阐述,卫气夜行于阴、日行于阳,行于阳则阳气盛,行于阴则阴气盛,阳气盛则无法入于阴,阳盛阴虚,阳不交阴,则导致整夜烦扰而无法入眠。换言之,失眠其诱因为阴阳失调、阴虚阳盛、阴不纳阳或阳不入阴[2],故调整阴阳的偏胜、偏衰是其治疗的关键。

中药辨证施治充分体现了中医的基本思想,通过分证施治从根本上调理体质,从而使患者恢复阴阳平衡[3]。针刺治疗可疏通患者经络,使患者气血调理、脾健肝调、心肾交通,以达阴阳平衡。耳压治疗则通过刺激耳穴以达到大脑网状系统的正常有序化激活和抑制效果,从而使睡眠状态由病理性转化为生理性[4]。三者联合治疗可有效调整阴阳平衡、疏肝养神,促使患者恢复“阴平阳秘”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综合疗法具有理想疗效,且安全可靠,与常明承、张静[5]等研究结论相似。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2]张金霞,顾锡镇.原发性慢性失眠的中医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2010,30(12):1111-1112.

[3]李国成.中医辨证治疗焦虑性失眠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4):113-114.

[4]柴路.经络针刺结合耳针治疗失眠40例[J].光明中医,2010,25(5):821-822.

智力障碍80例综合康复疗效分析 篇7

关键词:智力障碍,综合康复,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15年3-9月收治智力障碍患儿80例, 男45例, 女35例, 患儿年龄0~7岁, 平均 (3.5±2.9) 岁。将80例患儿随机平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长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配合研究。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知言语训练、作业疗法、推拿按摩、经颅磁刺激治疗、普通针刺、药物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训练, 更加强调医教结合, 强调家长培训参与和社会融入实践。具体措施如下: (1) 头针治疗:取穴:运动区, 感觉区, 平衡区, 语言1、2、3区, 百会, 四神聪, 额五针, 定神针。操作方法:采用0.30 mm×2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进针时针体和头皮呈15°~30°, 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 捻转3~5次, 留针0.5~1 h, 行针间隔15~20 min/次, 1次/d, 每周治疗6 d, 持续3个月。 (2) 认知教育课:参与本研究人员不仅有医护的, 还有幼师和专业特教老师, 对患儿进行主题课、圆圈课、个体训练课、感统课等多种康复训练手段。 (3) 社会实践课:幼师和专业特教老师定期组织患儿参加社会实践, 如组织患儿认识红绿灯及各种交通标志, 学会单独过马路, 认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路线, 训练过程中促进患儿与司机、警察人员打交道, 提高其社交能力及应变能力;组织患儿参加超市购物实践活动, 列出需要购买的物品清单, 让患儿自行购买, 培养患儿认知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两组患儿持续治疗6个月。 (4) 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家庭训练、养育技能培训, 强调家长参与训练, 强调家院互动。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 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疗效判定标准:通过Gesell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发育商 (DQ) 进行检查, 以量表的适应性行为的发育商 (DQ) <70分为标准, 对比治疗前后患儿DQ差别: (1) 正常:发育商 (DQ) >85分; (2) 边缘水平:76~85分; (3) 轻度智力落后:55~75分; (4) 中度智力落后:40~54分; (5) 重度智力落后:25~39分; (6) 极重度智力落后:<25分。

疗效判定标准: (1) 显效:患儿治疗后的DQ (发育商) 或IQ (智商) 提高超过15分; (2) 有效:患儿治疗后的DQ或IQ提高范围为5~15分; (3) 无效:患儿治疗后的DQ或IQ提高<5分。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并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DQ比较:两组治疗前DQ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得分 (75.6±9.4) 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7.9±7.6) 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治疗1个月时的治疗情况比较:在治疗1个月后,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70.0%, 较对照组的52.5%显著提高 (P<0.05) , 见表2。

两组治疗3个月时的治疗情况比较:在治疗3个月后,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72.5%, 较对照组的55.0%显著提高 (P<0.05) , 见表3。

两组治疗6个月时的治疗情况比较:在治疗6个月后,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7.5%, 较对照组的60.0%显著提高 (P<0.05) , 见表4。

讨论

在临床上, 智力障碍是儿童的常见疾病和好发疾病。智力障碍患儿的智力发育迟缓, 或智力停留于某一水平, 停止发育, 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正常儿童[1,2]。由此可以看出, 智力障碍对于儿童的危害之大, 所以找到治疗智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意义重大。

本研究对智力障碍儿童采用了综合康复疗法, 其中, 头针治疗既能起到疏通头部之经脉、活血化瘀、醒脑开窍的作用, 又能激发全身诸阳经脉经气, 调理脏腑功能, 使精气能上荣于脑而奏益智之功。其次, 本研究实际参与人员不仅有医护, 还有幼师和专业特教老师, 观察组更注重医教结合, 认知教育课、社会实践课的开展, 能够促进患儿主动思考, 提高患儿的认知能力, 切实提高患儿的自我生活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应变能力、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课、圆圈课、个体训练课、感统课及家长辅导等治疗手段均对提高患儿的生活能力及智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1、3、6个月后,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05) 。

综上所述,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智力障碍儿童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袁海斌, 李理, 成莲英.“靳三针”治疗脑瘫患儿智力障碍86例临床分析[J].中医儿科杂志, 2008, 4 (5) :44-47.

小儿急性腹泻综合护理的疗效观察 篇8

关键词:急性腹泻,小儿,护理措施

小儿急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 极易导致营养不良, 发育障碍, 甚至死亡[1]。所以在临床中除了及时正确的治疗还应给予合理的综合护理。笔者在临床对小儿急性腹泻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 疗效显著, 现回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94例, 并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 男26例, 女21例, 年龄3个月~5岁, 平均 (2.03±0.36) 岁, 病程2~4 d, 腹泻大于6次/d;对照组47例, 男24例, 女23例, 年龄4个月~4.5岁, 平均 (2.24±0.42) 岁, 病程1~4 d, 腹泻大于6次/d, 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退热、抗感染、抗病毒、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综合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2综合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卫生, 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要定时通风, 交换室内空气, 医护人员态度要和蔼, 多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流, 避免患儿出现情绪焦躁不安等情况, 给患儿家属交代患儿目前的病情、治疗方案及愈后转轨, 使患儿家属了解病情, 避免出现误解, 符合隔离的患儿要施行隔离措施。

2.2 饮食护理

传统的治疗方法要求禁食, 但是现在主张继续进食[2]。因患儿在急性腹泻时常常伴有发热等, 腹泻和高体温可以使患儿体内的水分大量丢失, 使患儿呈脱水状态;另外患儿正处于快速身体生长发育期, 给予丰富的营养物质, 防止患儿发生营养不良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患儿在急性腹泻时胃肠功能常常紊乱, 消化能力下降, 故应给予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并且少食多餐, 不宜给予牛奶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当患儿饮食恢复正常时也应该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 逐步加量的原则。在母乳期内的患儿, 应使患儿母亲调整饮食结构, 使患儿母亲多饮水、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 并适当缩短喂奶的时间以减轻患儿胃肠道负担。

2.3 臀部及会阴部护理

由于腹泻中的患儿的大便酸碱性不定, 因此对臀部的皮肤刺激很大, 轻者臀部皮肤发红, 重者表皮破溃, 导致溃疡及感染[3], 所以腹泻患儿的臀部及会阴部护理显得非常重要。患儿每次腹泻排便后应用温水擦洗干净, 保持患儿肛门周围的清洁干燥, 特别是女婴的会阴部更应该注意干燥、清洁、卫生以防尿路感染。患儿应该勤换尿布, 使用柔软、清洁、干燥、吸水性强的尿布, 或穿舒适、干爽、清洁的衣物。假如腹泻的患儿臀部皮肤出现湿疹则应该给予制霉菌素软膏及40%氧化锌油交替涂抹患处, 同时应保持患处干燥。

2.4 康复健康指导

给患儿家属讲解指导加强家庭护理知识以及防止腹泻的一些方法和措施。注意给患儿合理饮食, 使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吃生冷刺激食物以防胃肠道感染的发生。对患儿所使用的玩具及所使用的餐具要经常进行消毒。关注气温变化, 避风寒, 给患儿穿戴适宜, 夏季要防晒, 冬季要保暖,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防止日常生活中小儿受惊吓或精神紧张等, 避免不良刺激。

3结果

治疗组治愈25例, 好转20例, 无效2例, 总体有效率95.7%;对照组治愈15例, 好转23例, 无效9例, 总体有效率80.9%。两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经χ2检验P<0.05,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小结

小儿急性腹泻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多发病, 其起病急、症状重, 如不及时治疗, 往往会造成患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于小儿是特殊的患者, 其语言表达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所以在患儿住院治疗期间不仅临床治疗要及时正确, 同时临床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亦尤为重要, 通过本次临床观察可以看出, 对腹泻患儿进行一般护理、饮食护理、臀部及会阴部护理及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疗效, 提高临床患儿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赵秀君.基层医院61例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9) :19-20.

[2]黄蓉.小儿腹泻1O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1) :274-275.

综合疗效 篇9

肩周炎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肩部疾病,常發生于40岁以后。肩周炎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所发生的一种广泛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以及这些组织的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软组织纤维性粘增厚,韧带轻度挛缩硬化等病理改变,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特点是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多无明显外伤史,以夜间痛为多,在喙突、肩峰下、三角肌、结节间沟、肩胛骨外缘有明显压痛。肩部活动范围逐渐受限,主要是外上举、外旋和内旋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质量。自2008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超短波、激光、磁疗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带状疱疹早期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 其中病程2~7天患者45例为A组, 男24例 , 女21例 , 年龄13~83岁, 平均48岁, 发病部位:头颈部4例, 胸胁部21例, 腰腹部20例;病程8天至1个月患者35例为B组, 男19例 , 女16例 , 年龄25~72岁, 平均45岁, 发病部位:头颈部2例, 胸胁部18例, 腰腹部15例。

1.2 诊断标准

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出台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蛇串疮”的诊断标准[2]。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3.1 抗病毒治疗

聚肌胞注射液2mL, 肌肉注射, 1次/2日;注射用干扰素, 100万U, 肌肉注射, 1次/日;0.9%生理盐水 250mL+阿昔洛韦注射液0.5 g, 静脉滴注, 1次/日。

1.3.2 营养神经治疗

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 肌肉注射, 1 次/日, 维生素 B12注射液500mg, 肌肉注射, 1 次/日。

1.3.3 中药辨证论治治疗

对于早期肝经郁热证患者, 治宜清泄肝火, 解毒止痛, 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对脾虚湿蕴证患者, 治宜健脾利湿, 解毒止痛, 使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对晚期气滞血瘀证患者, 治宜理气活血, 通络止痛, 使用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1.3.4 外用药治疗

季德胜蛇药片, 研末后冷开水调敷患处, 3~4次/日。

1.3.5 止痛治疗

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 口服, 2次/日。

1.4 疗效判定

治愈:疱疹结痂脱落, 疼痛缓解, 症状全部消失;好转:疱疹基本干瘪结痂, 部分消退, 疼痛轻微, 症状减轻;未愈:疱疹无干瘪结痂, 疼痛无缓解, 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45例患者, 经过6~14天综合治疗后, 治愈39例 (86.7%) , 好转6例 (13.3%) , 治愈率86.7% (39/45) , 总有效率100% (45/45) ;B组35例患者, 经过6~14天综合治疗后, 治愈23例 (65.7%) , 好转11例 (31.4%) , 治愈率65.7% (23/35) , 总有效率97.1% (34/35) 。

两组治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组治愈率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后, 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 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 (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 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潜伏病毒被激活或开始繁殖, 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群集性水疱, 同时使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 产生神经痛[3]。

及时有效应用抗病毒药物, 不仅能够快速减轻疼痛, 缩短病程, 而且可以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4]。同时使用干扰素以提高患者免疫力, 增强抗病毒能力, 阻止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神经造成进一步的严重破坏[5]。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 以营养神经, 减少损害促进修复。应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治疗, 体现了个体化治疗, 更有针对性, 疗效显著, 副作用少[6]。季德胜蛇药片具有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的功效, 一般用于毒蛇、毒虫咬伤, 现今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以本品和水外搽, 药物和皮肤直接接触, 不仅消肿止痛、干燥皮肤、有效缩短病程, 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发生[7]。因病毒侵犯神经, 故疼痛剧烈, 患者常常难以忍受, 应用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同时应用止痛药物减轻患者痛苦。

本研究共80例病例, 对不同病程长短的患者施以相同的治法, 结果病程越短的患者临床治愈率更高, 与病程较长的病例组相比, 疗程短、效果满意。说明带状疱疹患者应早期发现, 早期应用综合疗法, 能及时抑制病毒, 提高患者免疫力, 减少对神经的损伤, 加速受累神经细胞的修复, 对治疗带状疱疹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病例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80例病例按病程长短分为两组, 其中A组病程2~7天患者45例, B组病程8天至1个月患者35例, 两组采用相同的抗病毒、营养神经、中药内服、外用药外敷、止痛剂治疗。结果:A组总有效率100% (45/45) , B组总有效率97.1% (34/35) 。两组治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尽早发现, 采取早期综合疗法疗效显著。

关键词:带状疱疹,早期治疗,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张红星, 黄国付, 杨敏,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 (29) :5810-5813.

[2]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审委员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44.

[3]盛文婷, 唐亚平.老年带状疱疹早期综合治疗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08, 2 (9) :1026-1030.

[4]王德全, 吴玉莲, 陈玉明.带状疱疹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J].新疆医学, 2008, 38 (8) :28-29.

[5]王锁杏.早期综合疗法防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症[J].现代中医药, 2008, 28 (2) :24-25.

[6]唐黎明, 张丽.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3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20) :165.

上一篇:美好心灵下一篇:非知识型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