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压疗效

2024-10-10

眼压疗效(精选7篇)

眼压疗效 篇1

小梁切除术自应用于临床以来,一直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术式,它的应用挽救了成千上万青光眼患者的视力,解除了许多患者的痛苦。研究表明,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手术,会引起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需在术前用药将眼压降至正常水平,一般认为眼压控制在20 mmHg (1mmHg=0.133 k Pa)以下再进行手术较为理想。但临床上常遇到部分患者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在这种情况下如不采用手术治疗措施,将导致严重的视神经损伤,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下降,甚至完全失明[1,2]。是否在高眼压下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目前在眼科界颇有争议,为探讨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疗效,现对我院2001年7月—2008年7月行抗青光眼手术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50例(80眼)住院者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随诊6~20个月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1年7月—2008年7月住院的高眼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术式组25例37眼,男16例25眼,女9例12眼,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0岁;其中闭角型青光眼26眼,开角型青光眼11眼,术前眼压(41.93±16.12) mmHg;改良小梁切除组25例43眼,男14例25眼,女11例18眼,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闭角型青光眼30眼,开角型青光眼13眼,术前眼压(40.68±15.23) mmHg。2组在性别、年龄、青光眼类型和术前眼压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应用各种降压药物治疗24~72 h。局部用缩瞳药:1%匹罗卡品加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应用房水生成抑制剂乙酰唑胺口服,静脉滴入20%甘露醇及辅助用镇静药物等。所有患者均在高眼压下进行手术治疗。

1.2.1 传统小梁切除术:

手术前1小时口服醋氮酰胺,快速静滴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球后阻滞或加上穹窿结膜浸润麻醉。做上直肌牵引缝线,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充分止血,在上方作以角膜缘为基底4 mm×5 mm大小1/2厚度板层巩膜瓣,分离至角膜透明区内1 mm,用一次性15°角膜穿刺刀自9点角膜缘透明区行前房穿刺,缓慢放出适量房水以降低眼压,巩膜瓣下切除包括小梁、巩膜及角膜在内大小约2 mm×3 mm组织,作虹膜周边切除,如发现虹膜突出无法恢复则行虹膜全切除,巩膜瓣缝合2针,由穿刺口注入平衡盐液,根据滤过和前房形成情况,加缝1针或不加。间断缝合球结膜,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 mg、庆大霉素2万U,术眼包扎。

1.2.2 改良小梁切除术:

用0.4%盐酸奥布卡因(倍诺喜)表面麻醉及0.75%布比卡因2 ml Tenon’s筋膜囊下麻醉。开睑器开睑,确定手术部位后,于角膜缘后约8 mm弧形切口剪开球结膜,直视下上直肌下缝线牵引,向前分离至角膜缘。提起结膜瓣,分离并切除与结膜瓣范围相当的球筋膜。分离过程中小心避免结膜穿孔。电凝巩膜表面血管止血,做3mm×5 mm巩膜瓣,约1/3巩膜厚度,分离至透明角膜。0.02%丝裂霉素(MMC)溶液棉片置于巩膜瓣及结膜瓣下5min,平衡盐溶液(约50 ml)冲洗1 min。提起巩膜瓣,在巩膜床做边长3 mm、基底位于角膜缘的三角形深层巩膜瓣,接近2/3巩膜厚度,可透见深层黑褐色色素膜,分离至透明角膜,沿表层巩膜瓣基底部切除深层巩膜瓣。做颞侧角膜缘穿刺切口、2 mm×2 mm穿透性深层角巩膜切除及周边虹膜切除。复位巩膜瓣,其两角处及两边中央10/0尼龙线各缝合1针。5-0丝线连续缝合结膜切口。从穿刺切口注入平衡盐溶液加深前房检查渗漏。

术后常规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术后早期每日常规检查,非接触气体眼压计(CanonTX-F)测量(测量3次取平均值)患者眼压,监测术后早期并发症,如浅前房与前房形成迟缓、前房出血、房水渗漏和葡萄膜炎症反应等。出院后定期随诊,监测眼压、滤过泡形态和有无后期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为6~20月,平均(15.7±2.3)月。

1.3 术后观察

1.3.1 观察指标:

手术前后常规使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段情况,使用检眼镜检查眼底情况,主要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变化、视力、术后滤过泡形态、前房深度、前房积血和眼底表现等情况,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术后第1周每天检查1次,第2~4周每周2次,1~3月每2周1次,以后每年随诊1~2次,随诊时间6~20个月。

1.3.2 疗效标准:

根据眼压情况判断手术成功标准,(1)治愈:不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Hg。(2)好转:眼压<30 mmHg或加用抗青光眼药物1%匹罗卡品和美开朗滴眼液滴患眼,眼压≤21 mmHg。(3)失败:眼压≥30mmHg或加用抗青光眼药1%匹罗卡品和美开朗滴眼液滴患眼后眼压>21 mmHg。

1.3.3 滤过泡分型:

按Honfeld分型,Ⅰ型为微小囊状型,Ⅱ型为弥散扁平型,Ⅲ型为瘢痕型,Ⅳ型为包囊型。Ⅰ、Ⅱ型为功能性滤过泡,Ⅲ、Ⅳ型为非功能性滤过泡。

1.3.4 浅前房分级:

按spaeth分类。浅Ⅰ度:中央前房形成,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Ⅱ度:除瞳孔区的晶状体前囊未与角膜接触外,其余整个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Ⅲ度:前房消失,整个虹膜面、晶状体前囊均与角膜内皮相贴。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处理,以α=0.05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情况

两组术后随诊6个月视力情况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眼压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随诊6个月眼压情况见表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滤过泡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随诊6个月滤过泡情况见表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并发症

传统术式组术后1周内有10眼出现浅前房,其中7眼出现Ⅰ级、Ⅱ级浅前房,2周内自行缓解;3眼出现Ⅲ级浅前房,加密缝合巩膜瓣后前房形成。有3眼出现前房积血,其中2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眼为外伤性青光眼。经过药物保守治疗后,1周内前房积血均吸收。虹膜睫状体炎2眼,经滴用抗生素眼药水治愈。脉络膜脱离3眼,用激素、加压包扎1周后视力与术前相当。

改良术式组术后1周出现浅前房2眼,前房出血2眼,虹膜睫状体炎1眼,脉络膜脱离1眼均经积极处理后治愈。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改良术式组明显低于传统术式组(13.95%vs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造成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眼压增高超过组织耐受的程度,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状态对视神经的损害和预后影响与高眼压的水平及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3]。在进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前,原则上应该让患者眼压降到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手术才安全。但临床上有部分青光眼,在使用局部及全身多种降眼压药的情况下眼压仍不能控制,如不及时手术,不但眼压不能控制,而且可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引起双眼失明。因此,在充分药物治疗眼压仍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积极尽早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视力的惟一选择。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一旦发现在应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和全身高渗剂的情况下,眼压仍无法控制,持续在高眼压水平时,就应该进行小梁切除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药物治疗,眼压控制的可能性甚小,而且这种高眼压状态持续下视功能会遭受更大的损害[4,5]。Onigleg等通过动物实验证明,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与高眼压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眼压>39.75 mmHg,不只是对视神经压迫,而且对眼组织有损伤,导致急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甚至视网膜动脉阻塞,当眼压>70 mmHg时,数分钟内即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萎缩和阻塞,高眼压对青光眼的视功能损害是严重的,其实质是视网膜缺血与再灌注的问题[6]。视网膜是代谢非常旺盛的组织,其耗氧及糖原分解能力超过全身其他任何组织,因此,对缺血、缺氧特别敏感,当眼压升高超过视网膜和筛板的自身调节功能时,即引起视网膜、筛板及视神经的供血不足,从而造成患者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甚至失明。因此,在高眼压状态下给局部及全身应用降眼压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眼压,应积极采取尽早手术,以减少高眼压对眼组织的损害,挽救视功能[8],我院所有持续高眼压青光眼积极应用全身和局部药物治疗48 h后,眼压仍≥40 mmHg者即为手术治疗的临床标准[7]。

青光眼传统小梁切除术于1961年由Sugar提出,1968年由Cairns推广应用,术后早期滤过存在不可预测性,不能有效主动控制前房深度和眼压高低,但术后并发症较其他抗青光眼手术少,已成为治疗各种青光眼最广泛采用的术式,该术式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低眼压、浅前房、视网膜黄斑水肿等。国内学者报道浅前房发生率为16.75%~64.50%[8]。尤其是在高眼压下的青光眼行手术治疗时,危险性更大。

一般认为高眼压下进行手术危险性极大,不但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较多,而且手术效果也不太理想。高眼压下做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前房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因为在高眼压下打开前房,眼内压骤然下降,睫状体血管因负压而通透性增加,引起毛细血管破裂,造成眼内组织出血。此外高眼压下眼球充血严重,做切口时渗血较多;虹膜瘀血明显,做周切时也容易出血[9]。

本组资料中,在高眼压下采取传统小梁切除术及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结果两种术式术后患者视力及眼压恢复情况效果相当,但是传统术式的术后滤泡生成及并发症发生率较改良术式的明显增高。提示改良术式在高眼压下手术治疗青光眼有着较好的优势。

我们认为在操作时应当注意几点: (1) 术前积极地降眼压很重要。本组病例术前均给予1%匹罗卡品滴眼,口服醋氮酰胺,静滴甘露醇等降眼压治疗,尽量使眼压降低。特别是术者洗手前在手术床上给予患者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使术中降眼压作用发挥到最大水平。 (2) 在预计巩膜手术切口部位要充分止血。 (3) 在做巩膜瓣之后,先用一次性15°角膜穿刺刀自9点角膜缘透明区行前房穿刺,缓慢放出适量房水以降低眼压。 (4) 做虹膜周边切除前向切口内滴1~2滴1‰肾上腺素以减少出血。 (5) 先做虹膜周边切除,降低后房压力,再行小梁切除。 (6) 巩膜瓣缝合后,从前房侧切口注入平衡液,观察滤过情况,促使前房形成[7]。 (7) 术后合理用药:由于患者术前眼压持续性升高,眼球充血明显、炎症较重,术后眼压突然下降,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渗出加重,因此术后需应用激素。所有病人均用复方托吡酰胺滴眼液活跃瞳孔,每日3次滴眼。经过术后用药,炎症反应一般很快降低,未造成严重并发症。

总之,积极地手术治疗是挽救高眼压青光眼病人视力的唯一选择,从本组病例临床分析证明,只要做好术前准备、手术规范细致、术后严密观察,在高眼压下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868.

[2]黄胜.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评价[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8, 30 (8) :638-640.

[3]葛坚.青光眼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中华眼科杂志, 2000, 36 (3) :192-196.

[4]马月霄, 王丽芳, 邹莎莎, 等.扁平部造瘘术联合小梁切除术+MM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6例[J].国际眼科杂志, 2006, 6 (5) :1160-1161.

[5]傅少颖, 刘红玲, 侯勇生, 等.改良青光眼滤过手术在难治性青光眼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3, (21) :942-943.

[6]周文炳.临床青光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91-392.

[7]刘艳斌.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8, 19 (3) :150-151.

[8]黄胜, 饶芒前, 田娅妮, 等.改良巩膜瓣小梁切除与传统小梁切除的疗效观察[J].眼科新进展, 2004, 4 (3) :219-220.

[9]祝伟, 蔚伟, 张季瑾.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17) :2996-2997.

眼压疗效 篇2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高眼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原则上应以药物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才能进行手术, 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但临床上经常有一些青光眼患者经联合用药, 仍不能控制眼压。如果不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将导致严重的视神经损伤, 引起不可逆的视功能下降, 甚至完全失明[1]。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为收治的32例 (33眼)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 术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住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 (33眼) , 年龄48~79岁, 平均年龄66.8岁。其中男12例 (12眼) , 女20例 (21眼) 。入院后经过2~3d联合药物降眼压治疗, 眼压不能控制, 仍然高于40mmHg, 术前视力:光感~数指者9眼, 0.02~0.1者20眼, 0.12者4眼。

1.2 术前准备

局部和全身联合应用降眼压药物, 毛果芸香碱眼液点眼4~5次/d, 噻吗洛尔眼液点眼2次/d, 口服乙酰唑胺0.25g, 2次/d, 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 2次/d, 并给予皮质类固醇及非甾体类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

1.3 手术方法

术前30min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 间歇按压眼球10~15min降低眼内压, 滴爱尔卡因滴眼液 (美国Alcon公司) 行表面麻醉。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 然后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4mm×4mm, 1/2巩膜厚度, 分离至透明角膜内约1mm处, 于瓣基底部切穿入前房, 先切穿一小切口, 缓慢放出适量房水, 切除3mm×1mm小梁组织, 再做虹膜周边切除, 将巩膜瓣复位, 间断缝合巩膜瓣2针, 张力适度, 缝合结膜瓣2针。结膜囊内涂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单眼绷带包扎。

1.4 术后处理

术后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非甾体类药物预防感染和减轻炎症反应, 复方托吡卡胺眼液点眼活动瞳孔, 若内眼反应较重或前房形成不良可加用阿托品眼膏扩瞳。根据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形成的具体情况, 必要时给予眼球按摩, 促进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对于术后预计滤过不良, 不能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患者, 使用5-FU 5mg行球结膜下注射。

2结果

2.1 视力

术后1周视力提高30眼, 占90.9%, 视力不变2眼, 占6.1%, 视力下降1眼, 占3.0%。术后随访1~3个月, 视力较术前提高或不变28眼, 占84.8%, 视力下降5眼, 占15.2%, 视力下降的原因是原有视神经萎缩及晶体混浊加重所致。

2.2 眼压

术后1周眼压<21mmHg者30眼, 占90.9%, 眼压≥21mmHg者3眼, 占9.1%, 经局部药物治疗可控制。随访1~3个月, 眼压<21mmHg者29眼, 占87.9%, 眼压≥21mmHg者4眼, 占12.1%。经过局部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 眼压控制<21mmHg。

2.3 并发症

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玻璃体脱出、虹膜脱出无法还纳等并发症。术后4眼出现浅前房, 经局部加压包扎、散瞳、全身或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等治疗后, 前房均在2~7d形成稳定。1眼出现前房出血, 经治疗后出血逐渐吸收。2眼出现虹膜睫状体炎, 经散瞳、抗炎治疗后好转。1眼出现脉络膜脱离, 通过散瞳、应用高渗剂、皮质类固醇等经治疗后好转。

3讨论

研究表明, 高眼压是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眼压越高, 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 导致视神经损害的危险性越大[2]。当眼压超过40mmHg时可造成急性前部视神经缺血或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萎缩。当眼压超过70mmHg时, 数分钟内即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萎缩[3], 造成永久性失明。因此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 在充分使用局部和全身药物降眼压的情况下, 经过2~3d的治疗, 眼压仍然持续在高眼压水平时, 就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以减少眼组织的损害, 挽救残存视功能[4]。

在高眼压状态下, 由于眼球炎症反应较重, 充血明显, 睫状环水肿以及术后眼前段结构的改变, 术中、术后易出现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主要原因是: (1) 高眼压状态下, 手术中眼压骤降, 病变坏死的血管被牵拉而破裂出血, 以及高眼压状态下眼球炎症严重, 充血明显, 毛细血管扩张, 在切开前房时眼压骤降, 毛细血管破裂而造成眼内出血。因此为避免和减少此类严重并发症发生, 在手术前应积极降眼压, 术前30min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 麻醉后间歇按压眼球10~15min, 尽量使眼压下降, 在做小梁切除术前行前房穿刺, 缓慢地放出房水, 使眼压缓慢下降。 (2) 高眼压状态下, 眼部的炎症较严重, 睫状环水肿以及术后眼前段的改变, 手术后容易发生恶性青光眼。通过使用麻痹睫状肌、抑制炎症的药物, 可以避免恶性青光眼的发生。 (3) 高眼压情况下, 眼球炎症反应明显, 术后炎症反应严重, 故术前、术后需用大量激素抗炎治疗。 (4) 高眼压状态下, 患眼炎症反应重, 睫状体充血明显, 术后滤过泡容易形成瘢痕愈合或者包裹样滤过泡, 因此术后当前房形成, 眼压超过10mmHg时, 即可开始按摩眼球[5], 促进房水外流, 防止结膜下组织与巩膜粘连, 有助于功能滤过泡的形成。

总之,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滤过性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较多, 但只要考虑全面, 术前准备充分, 术中采用必要的措施, 重视高眼压时的手术技巧, 加强术后眼压、炎症的观察和处理, 就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为患者挽救对生活有用的视力。因此,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Godfrey DG, Fellman RL, Neelakantan A.Canal surgery in a-dult glaucomas (J) .Curr Opin Ophthalmol, 2009, 20 (2) :116.

[2]惠延年.眼科学 (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31.

[3]牛雪红, 梁辉, 蒋毅萍, 等.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6, 24 (2) :151.

[4]李宏科, 张洪勋, 刘毅.顽固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诊手术26例 (J) .国际眼科杂志, 2004, 4 (1) :155-156.

眼压疗效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6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 女27例, 年龄为33~73岁, 平均年龄为 (53.2±6.3) 岁。术前眼压范围为41~69 mm Hg, 平均眼压为 (53.2±9.1) mm Hg。高眼压持续时间为3~15 d, 平均持续时间为 (4.9±1.1) d。对照组男26例, 女20例, 年龄为35~75岁, 平均年龄为 (54.3±7.2) 岁。术前眼压范围为40~71 mm Hg, 平均眼压为 (54.8±9.2) mm Hg。高眼压持续时间为2~14 d, 平均持续时间为 (5.1±0.9)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治疗方法:

(1) 降眼压。术前半小时静脉滴注20%甘露醇 (厂家:科伦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H22020116) 250 m L。 (2) 术前行表面麻醉。常规消毒洗眼, 进行球后、球周麻醉。 (3) 手术操作。在手术显微镜 (厂家:Carl Zeiss Surgical Gmb H, 型号:OPMI Lumera T) 下, 眼球正上方部位, 做以穹隆部位基底的结膜瓣, 进行上直肌牵引吊线。并于上方做一个以角膜缘为基底的, 大小为3.0 mm×4.0 mm、厚度为巩膜厚度一半的巩膜瓣, 在角膜灰白线后界轻划开巩膜, 于巩膜瓣下切除小梁, 暴露虹膜根部, 行虹膜根切, 回复虹膜, 冲洗术区。随后将巩膜瓣两角处用10-0规格的尼龙线对位缝合一针, 间断性的缝合结膜瓣两针。于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 (厂家: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35140801) 2万U。术眼包扎即可。 (4) 术后处理。术后服用拜阿司匹林 (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批号:20141003) 以减少炎症的发生, 短效散瞳剂托吡卡胺 (厂家:沈阳兴齐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140901) 进行散瞳。术后1周拆除结膜缝合线。监测滤过泡, 若发生扁平, 则给予按摩及眼球加压, 以恢复滤过功能。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同观察组, 但不给予高渗剂。

1.3 判定标准。

显效:眼压控制在21 mm Hg以下, 不需要降眼压药物。有效:通过应用一至两种降眼压物质可以控制眼压在21 mm Hg以下。无效:术后眼压变化较小或者无变化。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n, %) 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P<0.05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有效率情况:

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后, 其中观察组显效例29例 (63.04%) , 有效13例 (28.26%) , 无效4例 (8.70%) , 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显效19例 (41.30%) , 有效14例 (30.43%) , 无效13例 (28.26%) , 总有效率为71.74%, 两组患者对比 (χ2=10.72,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 均未出现虹膜睫状体炎, 观察组出现前房出血1例, 浅前房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对照组出现前房出血3例, 浅前房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但两组患者经适当治疗后, 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两组患者对比 (χ2=8.29,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临床发现, 无论何种情况下, 通过药物治疗都不能有效缓解持续性高眼压[3]。上述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3%,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充分说明了本方法的有效率。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从侧面说明了本方法的安全性较高。本文较以往研究相同的是, 都是由专业医师进行的小梁切除术, 且应用了高渗剂降低眼压。本文较以往研究不同的是, 本文更加注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进行了恰当的处理, 在较高的治疗效果下, 又具有尽可能的保证了整体的安全性。本文建议, 可以定期组织医师, 进行手术操作方面的培训和交流, 从而提高整体医疗团队的水平, 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治疗,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

综上所述, 小梁切除术用于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治疗, 能够显著的降低眼压, 且整个手术过程中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 本方法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用于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小梁切除术, 但是观察组于术前给予高渗剂。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4%, 两组患者对比 (χ2=10.72,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 两组患者对比 (χ2=8.29,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梁切除术用于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疗效确切, 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青光眼,高眼压,小梁切除术

参考文献

[1]陆文.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手术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5) :183-184.

眼压疗效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眼科收治的32例在持续性高眼压情况下采取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采取药物治疗眼压降至正常水平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32例青光眼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 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29~73岁, 平均年龄为 (45.6±2.4) 岁;平均眼压为 (45.4±2.7) mm Hg。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 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28~72岁, 平均年龄为 (45.3±2.2) 岁;平均眼压为 (22.4±2.3) mm Hg。两组患者均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两组患者对比临床一般病例资料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P>0.05) , 但术前眼压的对比结果显示出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手术前30 min为患者快速静脉滴注250 m L浓度为20%的甘露醇,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则要为患者使用爱尔卡因滴眼液滴入患眼角膜、结膜进行表面麻醉, 之后使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以及浓度为0.75%的布比卡因, 以1∶1的比例混合后为患者进行球后麻醉, 之后间歇按摩患者眼球10 s, 5 min后在显微镜下于患眼角膜边缘内侧1 mm处做角膜穿刺口, 并将房水缓慢放出, 以此降低眼内压, 促使手术可以顺利进行, 在穹隆部作为基底做结膜瓣, 将上直肌缝线后进行眼前固定, 并在巩膜表面进行灼热止血, 之后以角膜边缘作为基底做4 mm×4 mm、1/2巩膜厚度的巩膜瓣, 之后将浸润0.3 mg/m L的MMC棉片放在巩膜瓣下, 5 min取出, 并采用眼平衡液冲洗手术野。在巩膜瓣下距离角巩膜边缘约3 mm睫状体扁平部进行穿刺, 并缓慢抽出0.6 m L左右的玻璃体腔内积液, 之后切除1.5 mm×1.5 mm的小梁组织, 再将虹膜周围的组织进行切除, 重建前房后利用10-0尼龙线作巩膜瓣可拆褥式缝合2针, 结膜瓣包埋缝合2针, 手术结束后在患眼球结膜下为患者注射2万U的妥布霉素以及2.5 mg的地塞米松。利用眼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并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1]: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患者未使用其他治疗青光眼药物, 眼压水平在21 mm Hg以下则可判定为显效;眼压在30 mm Hg以下或者使用药物后眼压控制在21 mm Hg以下则可判定为有效;眼压在30 mm Hg以上或使用其他治疗青光眼药物后患者眼压仍在21 mm Hg以上则可判定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前房积血、2例患者出现浅前房, 1例患者出现虹膜睫状体炎, 后经对症治疗均完全消失, 未见严重并发症, 并发症总发生概率为15.6%。对照组仅有2例患者出现浅前房, 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3%, 两组对比结果未见明显差异 (P>0.05) 。

观察组患者22例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6.9%, 对照组患者24例显效, 8例有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两组对比结果显示未有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 (5.4±1.5) d,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 (8.3±1.3) d, 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滤过泡情况为:Ⅰ型23例, Ⅱ型7例, Ⅲ型0例, Ⅳ型1例;对照组滤过泡情况为Ⅰ型25例, Ⅱ型7例, Ⅲ型以及Ⅳ型0例, 两组对比结果未见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曾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在持续高眼压下对患者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会为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故临床治疗该病症往往先采取药物治疗, 将患者眼压降至正常水平再行手术治疗[2,3]。但临床上常有患者存在药物控眼压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如在该种情况下未能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则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视神经损伤, 甚至失明[4]。高眼压对于眼组织的损伤较为严重, 实际上是缺血与再灌注的问题, 若眼压过高则可能导致视网膜血液循环障碍, 严重损伤患者的视力, 故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应尽可能控制眼压并尽早进行手术治疗[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持续高眼压的状态下进行了小梁切除手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则在眼压降至正常水平后进行了小梁切除手术治疗, 从研究结果来看, 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滤过泡情况等治疗的对比上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显示出明显差异。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在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并发症, 且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 在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与正常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相似, 但在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下进行手术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并发症, 故应对药物控制眼压失效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尽早进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眼科收治的32例在持续性高眼压情况下采取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采取药物治疗眼压降至正常水平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32例青光眼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概率、住院治疗时间以及滤过泡情况。结果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未见明显差异 (P>0.05) ,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 结果显示差异显著,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与正常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相似, 但在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下进行手术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 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故应对药物控制眼压失效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尽早进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

关键词: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静慧, 张丽萍, 左朝晖, 等.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附19例报告) [J].山东医药, 2012, 49 (30) :78-79.

[2]罗涣涣.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 24 (4) :467-467.

[3]黄胜.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评价[J].眼科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 30 (8) :234-235.

[4]刘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 2013, 4 (5) :934-935.

眼压疗效 篇5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5例 (75眼)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9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 年龄在40~60岁之间不等, 平均年龄为 (50.3±5.6) 岁。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在医院的体检结果中确诊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 且排除了心、肝、肾等器官发生严重病变者。

1.2方法对75眼均进行24 h的眼压测量 (从接诊的早晨9点开始至第2 d的早晨9点结束) 。具体的研究措施:所有患者均统一选用同一型号的非接触性眼压计进行眼压测量, 分别选取测量时间为9∶00、11∶00、13∶00、15∶00等时间段 (每隔2 h测量1次, 共测12次) , 每次测量3次, 并取得3次结果的平均值, 以此确保结果的准确性[1]。

1. 3 观察项目对所有患者测得的眼压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

1. 4 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AS 17.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其中,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用百分比表示, 计量资料用t检验, 用 (  ± s ) 表示。

2 结果

75 眼中, 有25 眼 ( 33. 33 % ) 的昼夜眼压差在正常范围, 且眼压波动在5 mm Hg之内, 有50 眼 ( 66. 67 % ) 存在异常情况, 其中有13 眼的眼压差在正常范围, 但眼压波动大于5 mm Hg, 有9 眼的眼压波动小于5 mm Hg, 但夜间眼压高峰值在21 mm Hg之上, 有28 眼的眼压波动大于5 mm Hg, 夜间眼压高峰值在21 mm Hg之上。见表1。

在所有患者中, 平均的昼夜眼压最低值为 ( 14. 01 ±0. 97) mm Hg, 出现的时间在19: 00 ~ 20: 00 之间, 平均最高值为 ( 19. 02 ± 0. 73) mm Hg, 出现的时间在夜间2∶ 30左右。

3 讨论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是指与青光眼相似的眼部视盘损害, 或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 并且患者在未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 其24 h眼压均低于21 mm Hg, 除此之外, 患者的房角结构正常并完全开放, 且不存在其他的眼部疾病[2]。目前, 临床尚未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病理机制做出明确的阐述[3]。据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显示, 利用24 h眼压测量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进行诊治, 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眼压水平和眼压曲线, 以此作为评判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最佳眼压状态, 从而大大提高了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诊断率[4]。根据本文的研究中, 也可以发现: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最高峰值会在夜间出现, 即夜间2: 30 左右, 这种现象的出现意味着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应该接受夜间常规性眼压检查, 尤其是在白天检查中显示眼压正常的患者, 不能排除夜间出现眼压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因此, 夜间眼压检查应作为诊断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基本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 24 h眼压测量可以有效提高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眼压最高峰及其波动最大值的检出率, 以此大大提高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诊断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育慧, 吴良成, 周志超, 等.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24小时眼压测量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 30 (4) :428-430.

[2]肖明, 孙兴怀, 孟樊荣, 等.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4小时眼压曲线的比较[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1, 13 (3) :187-190.

[3]肖明, 孙兴怀, 孟樊荣, 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24小时眼压波动规律[J].中华医学杂志, 2011, 91 (7) :441-444.

眼压疗效 篇6

关键词:眼压,非接触眼压计,YZ-30压平眼压计

眼压计是临床用于测量眼内压的工具,它在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用的眼压计有Schioz压陷眼压计、Goldmann压平眼压计和非接触眼压计(NCT)。1954年Goldmann在法国眼科学会上提出一种压平眼压计(Goldmann),由于压平面直径为3.06mm,眼球容积改变仪为0.56mm3;故不考虑眼壁硬度对原始眼压的影响,因此可克服压陷式眼压计的缺点[1],因其是公认的眼压测量金标准,测量结果准确。多年来本科一直沿用苏州医疗器械厂,根据Goldmann压平眼压计的原理设计生产YZ-30压平眼压计,经检验两种眼压计的准确性基本一致[2]。2004年开始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为了比较NCT与YZ-30眼压计测量结果的差异,分别用两种眼压计对同一患者进行眼压测量;现将150例(300只眼)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月至10月在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普通患者,排除眼压>60mm Hg(1mm Hg=0.133kPa)和不能合作者。共150例(300眼);其中男性66例,女性84例,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44.7岁。仪器:非接触眼压计(Canon Tonometer TX-F日本),YZ-30压平眼压计(YZ-30苏州医疗器械厂)。

1.2 方法

1.2.1 分别用NCT,YZ-30眼压计进行眼压测量

(1)均先用NCT测量眼压。缓和取坐位,每只眼自动连续测量3次,自动打印3次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一律先右后左测量。(2)间隔5min,患者取坐位,滴爱尔卡因2次行表面麻醉,滴药间隔时间2~3min,然后用YZ-30眼压计测量眼压3次,取平均值。两种方式测量时均要求患者情绪稳定,全身放松,采取适合的坐位,呼吸自如。用NCT测量前需预先告知患者测量时会有气流喷出,以免突然喷气时引起患者紧张而造成误差。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计算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

2 结果

300眼中右150眼,左150眼,眼压范围10~56mm Hg。

2.1 两法眼压高低相差比较(同一眼眼压测量值的比较)

NCT与YZ-30眼压计所测量眼压值(mm Hg)相比较,300眼中NCT眼压值低于YZ-30眼压计眼压值244眼(81.33%),NCT眼压高于YZ-30眼压值16眼(5.33%),NCT眼压值等于YZ-30眼压值40眼(13.33%)。两种眼压计测量值的r为0.844。t值为4.451,P<0.001,即两种眼压计对同一眼的测定结果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2.2 分组眼压测量值比较

根据眼压的高低分为正常眼压(眼压≤21mm Hg)组242眼,高眼压(眼压>21mm Hg)组58眼。见表1。

两种眼压计测量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眼压计测量结果相差不大。

P<0.01。

2.3 两种眼压计的测量正常眼压分布情况

YZ-30压平眼压计测得眼压分布于9.5~18.5mm Hg,NCT(下转第77页)分布于7.8~17.33mm Hg。YZ-30压平眼压计与NCT测得结果的相关数为0.784 9,YZ-30正常眼压均值为15.0mm Hg,NCT测得正常眼压均值为13.0mm Hg,与文献报道相似[2]。

3 讨论

3.1 两种眼压计的测量原理

NCT与YZ-30压平眼压计同居压平式眼压计。前者角膜压平面积直径为3.60mm,10mm Hg眼压所需力量为1.4g,后者角膜压平面积直径为3.06mm,10mm Hg眼压所需力量为1.0g,二者单位面积受力是一致的。前者根据气流压平时间的长短即可转换成眼压数值[3]。后者是以可变的重量压平一定面积的角膜,根据所需的重量来测定眼压[4]。

3.2 影响眼压测量结果的因素

影响NCT与YZ-30测试准确性的因素比较多。如:眼睑痉挛、频繁瞬目、过度紧张、固视不好、角膜斑痕以及操作者对眼球的压迫、熟练程度等人为因素。从测得结果来看,其两种眼压计均值相差2.0mm Hg,其准确值与YZ-30压平眼压计相似。

3.3 临床应用

非接触眼压计的可靠性已有较多文献报道[5]。其优点有:(1)不要表面的麻醉。(2)避免眼压计与角膜接触时造成的角膜上皮损伤与交叉感染。(3)对眼压干扰少,重复测量不会引起眼压的下降。(4)减少因手动测量引起的误差。特别适用于内眼手术患者、心衰老人及麻醉过敏者的眼压测量。因省时、省力,有利于大规模普查,是筛选青光眼和高眼压患者的理想平台。

本文用YZ-30与NCT所测得的均值相似,准确性基本一致。NCT是一种简单易操作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的眼压测量方法。其结果可信,适合于临床及门诊检查。

参考文献

[1]周为炳.临床青光眼[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陈彼得,夏小平.WYG-1压平眼压计对正常眼压的测量[J].实用眼科杂志,1998,6(8):485-486.

[3]何守志.临床眼科科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79.

[4]晏晓明,李海明,王捷.三种眼压计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应用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 (6):612-615.

白内障术后高眼压的高危因素分析 篇7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高眼压,原因

白内障术后高眼压是白内障术后的并发症之一, 其对于治疗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如能降低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则对于改善患者的综合疗效和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1]。本文中我们就白内障术后高眼压的发生原因进行研究分析, 以为其预防提供依据, 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26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652例, 女性874例, 年龄35~79岁, 平均年龄 (62.1±3.2) 岁, 其中年龄>65岁734例, <65岁792例, 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554例, 无其他合并疾病者972例;高度近视159例, 非高度近视1367例;眼外伤者98例, 无眼外伤者1428例;合并眼部炎症者101例, 无眼部炎症者1425例。

1.2 方法

将1526例白内障患者中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并将其与年龄 (65岁为分界) 、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否高度近视、是否有眼外伤及是否有炎症等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3.0进行处理,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处理, 检验水准α=0.05,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1526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共发生高眼压34例, 发生率为2.23%, 将其与年龄、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否高度近视、是否有眼外伤及是否有炎症等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 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 年龄65岁及以上发生率高于65岁以下, 合并基础疾病者高于未合并基础疾病者, 高度近视者高于其他患者, 眼外伤者高于无眼外伤者, 合并眼部炎症者高于无合并疾病者,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以往较多研究显示, 白内障术后高血压的发生对于临床预后起着极为不良的作用, 因此降低白内障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对于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要降低其发生率对其高危因素的了解非常重要[2]。本文中我们就白内障术后高眼压的发生原因进行研究分析, 以为其预防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发现, 年龄、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否高度近视、是否有眼外伤及是否有炎症等均与其发生率有着较大的相关性, 高龄、合并基础疾病、高度近视、有眼外伤史及炎症史均是提高白内障术后高血压发生率的高危因素, 这些因素在以往的一些研究中也已经得到证实[3,4], 在治疗的过程中对这些因素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及相应的对策, 对于不能避免风的因素, 如年龄等则应积极改善患者的体质及免疫状态等, 使患者能够以较佳的状态进行治疗, 尽量降低其发生率, 对于能够避免的因素则应采取预防性的措施。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白内障术后高眼压的原因较多, 在围术期应引起重视, 以尽量降低高高眼压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秀青, 翟军印, 贺翔鸽, 等.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 2007, 7 (2) :429-431.

[2]何素红, 陈战巧.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内障术后并发急性高眼压23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1 (6) :435.

[3]Skorkovska S, Michalek J, Maskova Z, et al.Effect of viscoelastic substances on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in phacoemulsifi-cation:casopis Ceske oftalmologicke spolecnosti a Slovenskeoftalmologicke spolecnosti[J].Cesk Slov of Talmol, 2005, 61 (1) :13-19.

上一篇:Windows10下一篇:青少年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