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2024-09-27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共8篇)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篇1

青光眼彻底治疗难度较大, 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失明诱导的主要疾病之一。现阶段针对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抗青光眼手术, 治疗基本原则是减轻患者眼压[1,2], 以此对患者视功能进行保护。部分患者手术时眼压持续较高, 对手术成功性有较大影响, 为了探讨针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实施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 本文选取50例患者做对比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50例61眼为研究组, 男22例, 女28例;年龄46~80岁, 中位年龄 (60.11±8.92) 岁。患者均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常规降眼压药物使用后眼压>40mmHg。另列同期50例患者58眼为普通组, 常规降眼压药物使用后眼压<40mmHg, 男20例, 女30例;年龄44~81岁, 中位年龄 (61.01±8.45) 岁, 患者均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青光眼种类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术前降压治疗, 两组患者维持在相应眼压范围内。实施青光眼小梁切除褥式缝线术, 术前均服用醋氮酰胺并滴注甘露醇, 局部降眼压。于显微镜下实施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的使用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差异性使用。术后抗感染, 使用短效扩瞳剂, 并且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以及庆大霉素混合液0.5ml。根据患者前房、眼压等实际情况调节缝线松紧度。

1.3 评价方法

治愈:无药物控制下患者眼压正常;有效:无药物控制下患者眼压控制在30mmHg以下, 或者药物 (匹罗卡品等) 控制下患者眼压<21mmHg;无效:无药物控制下患者眼压控制在30mmHg以上, 或者药物 (匹罗卡品等) 控制下患者眼压>21mmHg[3]。滤过泡1型:微小囊状;滤过泡2型:弥散扁平状;滤过泡3型:瘢痕状;滤过泡4型:包囊状。

1.4 统计学方法

对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见表1。研究组治愈43例, 有效13例;普通组治愈41例, 有效12例,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近,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滤过泡类型

见表2。两组滤过泡类型相近,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青光眼患者眼压差异较大, 而目前很多学者认为在实施抗青光眼手术时, 应先控制患者眼压在合适范围内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否则可能造成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4]。但是实际情况是, 并非所有患者眼压均能在手术前通过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因此部分患者可能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实施手术, 因此权衡此种状态下与正常眼压实施手术的不同显得很有临床意义[5]。

本文对持续高眼压以及药物控制后合理眼压两类患者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临床效果以及滤过泡类型上, 两组并无明显差异, 证明了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实施手术的可行性。因此笔者认为, 对于高眼压患者, 应该及时实施手术, 一方面因为这类患者即使使用药物控制, 也很难达到理想眼压, 另一方面因为手术时机的延误会造成患者视神经受到压迫, 缺血缺氧造成视功能不可逆的损害。

本文研究过程中, 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并发症, 所出现并发症通过改善手术技巧等方法可以有效纠正, 证明手术安全性高, 因此针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实施抗青光眼手术临床效果显著确切,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实施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50例61眼为研究组, 另列同期50例患者58眼 (非高眼压) 为普通组, 对比两组实施抗青光眼手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近, 滤过泡类型相近, 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实施抗青光眼手术临床效果显著确切, 安全性高。

关键词: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眼压

参考文献

[1]Mi XS, Chiu K, Van G, et al.Effect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on the expression of endothelin-1and its receptors in an ocular hypertension model of rat glaucoma[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12, 7 (9) :645-651.

[2]Weinreb RN.Glaucoma at the Hamilton Glaucoma Center and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J].Eye Sci, 2011, 26 (1) :9-15.

[3]唐海华, 陶怿泉, 高铭.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 2012, 47 (10) :917-918.

[4]赵晓芳.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41例的抗青光眼手术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12) :139-140.

[5]Stephen C, Benjamin LM.The east london glaucoma prediction score:web-based validation of glaucoma risk screening tool[J].Int J Ophthalmol, 2013, 6 (1) :95-96.

青光眼手术后眼压仍高怎么办 篇2

我今年初确诊患有“闭角型青光眼”,先后动过两次手术,但至今眼压仍不稳定。请问:我的眼睛应怎样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怎样保养?

新余市·包××

包××同志:

从信中知你患了“闭角型青光眼”,曾先后做过两次手术,但眼压仍不稳定,你问及该如何治疗和怎样保养。临床实践告诉我们,闭角型青光眼一般是应该动手术的。你手术后眼压仍不稳定,如果仅仅是眼压偏高,可以点用降压眼药水治疗。因为该疗法副作用小,可较长时间应用。至于用哪些降压眼药水,可根据眼压的高低情况来选用,最常用的是0.5%噻吗心安眼药水,每日1~2次;若眼压仍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可加点用派立明眼药水,每日1~2次,必要时每晚还可加点一次苏为坦眼药水或匹罗卡品眼药水。至于是否需要再手术,必须请眼科专家检查后决定。

有关青光眼的日常生活保养也是很重要的。要使眼压稳定在理想水平上,生活一定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每次近距离阅读时间不要过长,心情要开朗、愉快,防止情绪急剧波动。饮食上应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瘦肉、新鲜蔬菜、水果。所吃的食物都应清淡,忌饮浓茶、咖啡和吃熏制食品。日常摄取液体(包括开水、稀饭、牛奶、汽水等)要有节制,一昼夜的饮水量应控制在1.5公升以内。因为短时间内摄入水分过多,眼压会增高。青光眼病人还应尽量避免在暗处工作,看电影或电视均应有所节制。即使要看,在看前也最好点一次降眼压的眼药水。青光眼病人要禁服阿托品、颠茄酊、胃复安、安定片等能使瞳孔散大的药物,因为瞳孔一散大可致使眼压升高。还有,青光眼最怕环境温度的突变,故不宜在低温条件下工作和生活,冬天外出要注意保暖,禁洗冷水澡。另外,睡眠要充足,睡时枕头要适当高些。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探讨 篇3

1 临床资料

2001年-2008年连续收治了高眼压55例61眼, 男19例, 女36例, 年龄33岁~74岁, 平均年龄60岁。青光眼类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7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7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眼。术前眼压水平在3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 之间, 30~40 mm Hg者38眼, 41~60 mm Hg者23眼。入院后高眼压持续1周, 术前可见视神经萎缩20眼。

手术方式: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下硅胶条植入。术前先行前房穿刺。

2 结果

所有61眼术中无1眼发生玻璃体积血, 或视网膜、脉络膜出血。术后8眼浅前房, 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恢复前房。术后视力无改善13眼, 提高者32眼, 下降者16眼。下降者大多为原有视神经萎缩及晶状体浑浊明显加重。术后1个月眼压<20 mm Hg者50眼, 21~25 mm Hg者6眼, 26~30 mm Hg者5眼。眼压<20 mm Hg者占82%。其中效果欠佳的主要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 讨论

随着公民素质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当前感染性和营养性致盲眼病逐渐减少[1];而白内障[2]与角膜移植术[3]的广泛开展, 又使得大量白内障和角膜病患者得以复明。因此, 青光眼正成为导致我国人群致盲的主要眼疾[4], 且致盲率高、不可逆转[5]。降眼压依然是目前惟一有充分依据表明为有效的视神经保护手段[6]。持续高眼压的青光眼, 药物不能控制眼压者, 应该争取早日手术, 才能挽救视功能。若眼压无法控制或无下降趋势, 可在手术前急诊进行前房穿刺以降低眼压[7]。手术成功取决于积极细致的医疗措施以及患者、家属的理解配合。高眼压的常规治疗3 d后尽早手术。对眼压极高者用药1周, 尽量使眼压下降至40 mm Hg左右。确诊青光眼类型后尽早手术。

我们在术前除全身、局部使用多种降压药物外, 还给予皮质类固醇滴眼液。术前30 min静滴20%甘露醇250 ml, 术前滴3次表麻药, 以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各半做球后麻醉, 用手指压迫眼球3 min。在颞侧角膜缘做前房穿刺, 降低眼压。在颞上侧做结膜瓣, 做结膜瓣时将结膜与眼球筋膜同时剪开, 同时分离, 用剪刀剪开结膜与巩膜表层粘连组织, 切忌紧贴巩膜反复分离而造成较重组织损伤。所做巩膜瓣为舌状, 烧灼止血, 巩膜瓣的厚度不要超过1/2巩膜, 以免影响滤过量。分离巩膜瓣前缘达角膜缘内1 mm, 以免切口偏后造成玻璃体脱出。注意巩膜瓣的止血要彻底, 以免血液流入前房, 加重术后的反应。巩膜瓣前缘切口, 切除0.5 mm×1 mm灰白色小梁组织, 虹膜根切, 硅胶条植入于巩膜瓣前缘。前房穿刺后, 将硅胶条放入, 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缝合巩膜瓣用10-0尼龙线缝合1针, 如对合不好, 再加缝, 缝合结膜时尽量对合, 以免漏水。

手术是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 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前房积血或较明显的葡萄膜反应及浅前房, 所以我们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泼尼松口服, 散瞳。前房积血量不多者, 不必特殊处理;较多者, 患者取半卧法, 术眼加压包扎, 用美多丽滴眼液散瞳。

眼球按摩是青光眼术后降低眼压和保持滤过道通畅的一种简单方法。高眼压青光眼由于虹膜睫状体长期处于高眼压状态, 炎症反应明显, 结膜充血明显, 滤过口及滤过道较常规青光眼手术更容易阻塞, 所以术后1周除局部使用科恒滴眼液外, 应该监测眼压, 如眼压>10 mm Hg则应进行适当的眼球按摩, 按摩部位以下方巩膜比较安全易学。开始由医生进行, 观察滤过泡的隆起情况, 以后指导患者自行按摩。

持续高眼压, 药物不能控制者, 尽早施行手术。前房穿刺, 加强术后的护理, 不失为挽救部分患者的视功能的一个有效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下施行青光眼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年-2008年收治55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药物控制不理想, 前房穿刺后手术治疗临床分析。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玻璃体积血, 或视网膜、脉络膜出血。眼压控制在20 m m H g (1 m m H g=0.133 kPa) 以下占82%。结论持续高眼压的青光眼患者、药物不能控制者, 前房穿刺, 加强术后的护理, 不失为挽救部分患者视功能的一个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眼压,前房穿刺,抗青光眼手术

参考文献

[1]石玉, 许作敏.华东地区七所盲校儿童致盲原因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 2002, 38 (8) :747~749

[2]王玲, 张兴儒, 项敏泓, 等.上海市普陀区白内障复明手术效果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7, 29 (6) :420~422

[3]刘应鹏, 闫亦农, 邵运良, 等.自愿捐献模式下的角膜移植[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 19 (6) :178~192

[4]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42~167

[5]庄勋, 朱蓉嵘, 管怀进, 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 2008, 44 (6) :503~506

[6]葛坚.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离我们有多远[J].中华眼科杂志, 2008, 44 (5) :386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6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 女27例, 年龄为33~73岁, 平均年龄为 (53.2±6.3) 岁。术前眼压范围为41~69 mm Hg, 平均眼压为 (53.2±9.1) mm Hg。高眼压持续时间为3~15 d, 平均持续时间为 (4.9±1.1) d。对照组男26例, 女20例, 年龄为35~75岁, 平均年龄为 (54.3±7.2) 岁。术前眼压范围为40~71 mm Hg, 平均眼压为 (54.8±9.2) mm Hg。高眼压持续时间为2~14 d, 平均持续时间为 (5.1±0.9)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治疗方法:

(1) 降眼压。术前半小时静脉滴注20%甘露醇 (厂家:科伦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H22020116) 250 m L。 (2) 术前行表面麻醉。常规消毒洗眼, 进行球后、球周麻醉。 (3) 手术操作。在手术显微镜 (厂家:Carl Zeiss Surgical Gmb H, 型号:OPMI Lumera T) 下, 眼球正上方部位, 做以穹隆部位基底的结膜瓣, 进行上直肌牵引吊线。并于上方做一个以角膜缘为基底的, 大小为3.0 mm×4.0 mm、厚度为巩膜厚度一半的巩膜瓣, 在角膜灰白线后界轻划开巩膜, 于巩膜瓣下切除小梁, 暴露虹膜根部, 行虹膜根切, 回复虹膜, 冲洗术区。随后将巩膜瓣两角处用10-0规格的尼龙线对位缝合一针, 间断性的缝合结膜瓣两针。于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 (厂家: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35140801) 2万U。术眼包扎即可。 (4) 术后处理。术后服用拜阿司匹林 (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批号:20141003) 以减少炎症的发生, 短效散瞳剂托吡卡胺 (厂家:沈阳兴齐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140901) 进行散瞳。术后1周拆除结膜缝合线。监测滤过泡, 若发生扁平, 则给予按摩及眼球加压, 以恢复滤过功能。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同观察组, 但不给予高渗剂。

1.3 判定标准。

显效:眼压控制在21 mm Hg以下, 不需要降眼压药物。有效:通过应用一至两种降眼压物质可以控制眼压在21 mm Hg以下。无效:术后眼压变化较小或者无变化。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n, %) 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P<0.05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有效率情况:

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后, 其中观察组显效例29例 (63.04%) , 有效13例 (28.26%) , 无效4例 (8.70%) , 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显效19例 (41.30%) , 有效14例 (30.43%) , 无效13例 (28.26%) , 总有效率为71.74%, 两组患者对比 (χ2=10.72,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 均未出现虹膜睫状体炎, 观察组出现前房出血1例, 浅前房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对照组出现前房出血3例, 浅前房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但两组患者经适当治疗后, 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两组患者对比 (χ2=8.29,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临床发现, 无论何种情况下, 通过药物治疗都不能有效缓解持续性高眼压[3]。上述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3%,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充分说明了本方法的有效率。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从侧面说明了本方法的安全性较高。本文较以往研究相同的是, 都是由专业医师进行的小梁切除术, 且应用了高渗剂降低眼压。本文较以往研究不同的是, 本文更加注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进行了恰当的处理, 在较高的治疗效果下, 又具有尽可能的保证了整体的安全性。本文建议, 可以定期组织医师, 进行手术操作方面的培训和交流, 从而提高整体医疗团队的水平, 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治疗,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

综上所述, 小梁切除术用于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治疗, 能够显著的降低眼压, 且整个手术过程中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 本方法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用于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小梁切除术, 但是观察组于术前给予高渗剂。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4%, 两组患者对比 (χ2=10.72,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 两组患者对比 (χ2=8.29,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梁切除术用于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疗效确切, 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青光眼,高眼压,小梁切除术

参考文献

[1]陆文.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手术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5) :183-184.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篇5

关键词:持续性高眼压,抗青光眼手术,小梁切除面积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风险大、并发症多, 为了防止视功能进一步受损, 宜及早手术[1]。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眼科医生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手术时小梁该切多少, 各家意见不一, 李春武[2]等认为切1mm×3mm;赵家良[3]认为切 (1~1.5) mm× (1.5~2) mm。切除较少, 如此高眼压会不会滤过功能太差, 降压效果不良;切除较多, 恐滤过太强、术后浅前房所致并发症对视功能影响也不亚于高眼压对眼球造成的损害, 为探讨其不同切除面积对高眼压术后浅前房、眼压及视力的影响, 笔者对近3年来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13年3月诊断为急性青光眼药物保守治疗眼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18例21眼, 其中男8例9眼、女10例12眼, 年龄45~81岁, 平均年龄63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1例1眼、继发性青光眼2例2眼, 术中小梁切除1mm×3mm 9例10眼作为对照组, 小梁切除1mm× (1.5~2) mm 9例11眼作为观察组。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术前经联合药物控制眼压仍持续在40~7 0 mmHg, 视力为光感、手动或指数。隔日球侧注射地塞米松5mg, 观察5~7d (1例因故观察10d) , 术前0.5h常规肌注苯巴比妥注射液0.1g, 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 口服醋甲唑胺50mg。

1.2.2 小梁切除术手术方法: (1) 0.5%丙美卡因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球周麻醉, 按摩眼球10~15min, 上直肌固定, 角膜缘内0.5mm前房穿刺, 缓慢放出房水至眼压接近或低于正常水平。 (2) 作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面烧灼止血, 做4mm×5mm的1/3~1/2厚度的巩膜瓣, 瓣根部以接近角巩膜前缘为宜。 (3) 对照组切除1mm×3mm小梁组织, 观察组切除1mm× (1.5~2) mm小梁组织 (1mm的显微小梁咬切器, 咬1.5~2下, 更快捷) 。 (4) 做虹膜根切、恢复虹膜。 (5) 以10-0尼龙线于巩膜瓣顶角一侧置可拆除缝线, 另一侧间断缝合, 埋藏线结, 缝线不宜过松。若巩膜瓣较薄, 两侧腰部需加缝两针, 达到平整水密。 (6) 结膜瓣两端以10-0尼龙线严密缝合, 浅层角巩膜缘固定。 (7) 前房不注入液体, 涂典必殊眼膏, 单眼加压包盖。

1.2.3 浅前房诊断标准:浅Ⅰ级:中央前房形成, 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Ⅱ级:除瞳孔区外, 全部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Ⅲ级:前房消失, 晶状体前囊和全部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贴[2]。

1.2.4 观察指标:观察术后第1~2天、第3~4天、第7天前房、眼压及视力情况。

2 结果

2.1 术后浅前房形成情况

术后第1天, 两组前房形成均良好。对照组术后第2天, Ⅰ级浅前房2眼, 占20%, 第3~4天, Ⅰ~Ⅱ级浅前房3眼占30%, Ⅲ级浅前房1眼占10%。经常规加压包扎、阿托品散瞳等治疗后, 第7天, Ⅰ~Ⅱ级浅前房好转2例, 余1例继续治疗, 术后第14天鼻侧前房形成, 颞侧出现角膜与虹膜点片状前粘连;1例Ⅲ级浅前房, 头痛、眼痛逐渐加重, 眼压Tn+2, 观察48h无改善, 急行后巩膜放液+前房形成术。再过48h, 头痛再次加重, 前房再度消失、角膜水肿, 晶体膨胀, 眼压Tn+2考虑为恶性青光眼, 建议行晶体摘除术+玻璃体切除术, 患者因故不愿再次手术, 故放弃治疗。观察组术后第2天, 前房深度正常, 术后第3~4天, Ⅰ~Ⅱ级浅前房2例占总数18.1%, 未出现Ⅲ级浅前房。术后第2天以及术后第3~4天两组浅前房的对比有明显差异 (P<0.05) , 1周左右, 观察组前房均形成, 对照组除1例恶性青光眼放弃治疗外, 余前房基本形成, 无明显差异 (P>0.05) 。

2.2 术后视力

术后第1天大部分病例视力即有不同程度提高, 除1眼视力无变化、1眼视力下降外, 其余均提高至0.1~0.4, 19眼 (90.5%) 的视力明显改善。

2.3 术后眼压

术后1周内指测眼压, 1周后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术后第1天, 有3眼Tn+2、余均为Tn, 其中2眼口服醋甲唑胺后1周内眼压渐降至正常, 出院时眼压各为14mmHg、15mmHg;1眼为恶性青光眼, 眼压56mmHg。

2.4 出院时眼压情况对比

患者出院时, 对照组平均眼压为14mmHg, 观察组平均眼压15mmHg, 两组对眼压的控制程度无明显差别。恶性青光眼病例未统计入内。

3 讨论

3.1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

(1) 滤过过盛; (2) 结膜瓣渗漏; (3) 脉络膜脱离; (4) 恶性青光眼; (5) 虹膜睫状体炎及房水生成减少[2]。其中滤过过盛引起的浅前房最为常见, 为了防止其发生有人在手术方法上进行了改良, 如改良巩膜瓣小梁切除术采用巩膜瓣可调整缝线, 控制巩膜瓣的缝合松紧度来调控房水滤过水平。

3.2 持续高眼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风险

可能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大出血、玻璃体脱出、较重的葡萄膜反应等, 其成功率为50%[4]。所以是否手术、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效果以前一直是大家争议的话题。近年来观察发现及早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但如何才能既有效控制眼压又尽量减少并发症是我们需思考的问题之一。

3.3 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面积

关于小梁切除面积众说纷纭:有1mm×3mm、有1mm× (1.5~2) mm等。对于药物保守治疗数日眼压仍居高不下的这些病例, 其机理不得而知, 但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早手术和注重每一环节均至关重要。

3.4 两种切除面积的比较

小梁切除面积较大, 滤过口即较大, 滤过即强, 术后浅前房发生时的加压包扎使结膜愈着粘连不一定能尽快地对抗较大滤过口的滤过功能。小梁切除面积较小, 滤过口即较小, 只要滤过口是通畅的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房水经滤过口流至结膜下, 加上术后适时适宜的眼球按摩, 部分滤过口是不易粘连的, 瘢痕体质等特殊情况除外。

本文中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并发症也明显减少, 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1周眼压均在14~15mmHg, 两组无显著差别, 并不会因小梁切除面积较少而导致眼压控制不良。其中3例发生并发症, 1例为恶性青光眼;1例为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其发生可能与葡萄膜炎症有关;1例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继行小梁切除术, 早期一切正常, 后期眼压时而6~8mmHg, 时而14~20mmHg, 考虑可能与睫状体炎症导致其分泌房水不平衡有关。

综上所述, 对于持续高眼压性青光眼, 及时手术、术中前房穿刺缓慢降低眼压及小梁切除面积的多少都十分重要。小梁切除1mm× (1.5~2) mm较切除1mm×3mm可明显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 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挽救了患者的视功能。当然, 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临床样本进一步实践和验证并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对于术后眼压的控制水平可望通过改良巩膜瓣、可松解缝线技术[5]及丝裂霉素的运用等方法来实现, 找到一个真正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此项工作的最好手术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470.

[2]李春武, 奚寿增, 主编.眼科显微手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08-309.

[3]赵家良.眼科手术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97.

[4]陈彼得.抗青光眼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和再手术问题[J].实用眼科杂志, 1991, 9 (9) :514.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9例, 女31例;年龄45~80岁, 平均 (55.8±6.5) 岁;病程2~15 d, 平均 (5.2±1.5) d;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查确诊, 均为前房角粘连超过2/3周, 瞳孔发生扩大并固定, 均经联合应用降眼压和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非甾体类药物进行点眼治疗3~5 d后, 眼压仍维持在30~65 mm Hg范围内, 均需要进行手术处理。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手术治疗, 术前30 min均给予醋氮酰胺口服, 250 m L的20%甘露醇进行快速静脉滴注, 并给予前房穿刺术放出少量的房水。患者在局部麻醉状态下进行复合小梁切除术, 术后常规给予消炎、抗感染以及散瞳治疗。术后给予患者优质护理, 具体护理方法见下。

1.2.1 病情观察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眼睛胀痛情况, 使用裂缝灯每天观察患者的芥末伤口、角膜后沉着物、房水混浊、前房深浅、滤过泡的形态以及功能等情况。对瞳孔变化以及虹膜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要注意观察虹膜周围粘连、瞳孔闭锁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向医师汇报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每天对患者进行非接触性眼压计进行眼压测量, 如有必要可以给予B超进行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眼压、前房形成情况以及滤过情况在其术后5~14 d分别进行拆线, 控制眼压在7~15 mm Hg内。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血糖监测以及相关症状的观察, 以对患者糖代谢变化情况进行掌握与调控。

1.2.2 眼球按摩护理

患者高眼压状态下虹膜血管的通透性有所增加, 炎性渗出也有所增加, 加上手术对其的刺激, 增高了术后纤维膜发生率, 这就极容易造成滤过通道被纤维阻塞导致手术失败, 故应及时给予患者手术按摩, 使滤过通道得以通畅。患者如在术后4 d眼前房形成, 未发现出血, 眼压在10 mm Hg以上的即适合进行眼球按摩。专业护士在患者术后4~7 d给予其眼球按摩, 患者取坐位或者卧位, 眼球向上固定直视, 用食指指腹放置在患者手术后的眼下睑并紧贴眼眶下缘, 对眼球6点的位置进行压迫并缓慢向上推动眼球, 患者会感到有轻微的胀感, 压迫2 s后停止2 s, 15次/min, 持续按摩3~5次。7 d后指导患者自行进行按摩, 持续6个月时间。在按摩时要注意用力均匀, 要注意观察前房、滤过泡的形态, 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过程中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给医生并及时给予处理。

1.2.3 并发症的护理

①角膜水肿, 患者中度、重度的浅前房造成角膜和虹膜内皮之间接触的面积较大且时间比较长, 再加上眼部炎症、高眼压以及手术的刺激作用下造成角膜内皮功能受到严重的损害, 故患者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并发症的较多, 严重的会导致角膜大泡的产生。鉴于此种情况可以给予患者局部或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对眼部炎症进行治疗, 使用50%的葡萄糖滴眼液滴眼, 1次/2 h, 以补充眼部营养, 加快愈合进程。给予患者局部吹氧治疗, 注意在吹氧治疗过程中要嘱咐患者要保持自然的睁眼和眨眼, 避免出现视疲劳的情况。②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 患者手术后容易造成滤过通道闭塞以及瞳孔闭锁的并发症而影响手术的效果。患有以上并发症的患者一般在术后会表现出前房闪辉、虹膜后粘连、角膜后有沉着物以及瞳孔区膜状物生成的症状, 可以给予患者充分散瞳、消肿止痛、预防并发症的处理。轻度炎症的患者可以给予0.5%托吡卡胺眼液进行治疗, 中度炎症可以给予2%的后马托品滴眼液进行治疗, 重度炎症患者可以给予1%阿托品滴眼液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口干舌燥、皮肤潮红以及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的, 可以在滴眼治疗时对泪囊区进行压迫5 min, 以减少药物流入到鼻腔中经鼻腔吸收到体内。给予患者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削减葡萄膜发生的反应而有效促进炎症的吸收, 避免发生滤过通道的通畅。要密切观察糖皮质激素应用后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③脉络膜上腔渗漏, 该种并发症通常是由于在高压状态下切开前房造成眼压骤然下降引起的。患者会出现眼压突而增高后骤然下降到正常水平的情况, 患者眼底呈灰白色隆起、脉络膜脱离的状态。发生该并发症的患者要注意休息, 适当限制日常活动, 加强抗炎治疗。如经保守治疗其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考虑给予巩膜切开放液术。

2 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 术后发生角膜水肿并发症的20例, 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9例, 脉络上腔渗漏症状1例, 经对症处理后均逐渐消退, 恢复良好。

3 讨论

对于患有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避免进一步损害视功能[3], 术后给予患者精心护理, 能够确保手术治疗效果,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孔科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不同处置方法的手术疗效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 2011, 3 (16) :47-49.

[2]庄晓彤, 肖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治疗方案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 2013, 1 (86) :48-50.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篇7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高眼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原则上应以药物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才能进行手术, 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但临床上经常有一些青光眼患者经联合用药, 仍不能控制眼压。如果不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将导致严重的视神经损伤, 引起不可逆的视功能下降, 甚至完全失明[1]。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为收治的32例 (33眼)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 术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住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 (33眼) , 年龄48~79岁, 平均年龄66.8岁。其中男12例 (12眼) , 女20例 (21眼) 。入院后经过2~3d联合药物降眼压治疗, 眼压不能控制, 仍然高于40mmHg, 术前视力:光感~数指者9眼, 0.02~0.1者20眼, 0.12者4眼。

1.2 术前准备

局部和全身联合应用降眼压药物, 毛果芸香碱眼液点眼4~5次/d, 噻吗洛尔眼液点眼2次/d, 口服乙酰唑胺0.25g, 2次/d, 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 2次/d, 并给予皮质类固醇及非甾体类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

1.3 手术方法

术前30min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 间歇按压眼球10~15min降低眼内压, 滴爱尔卡因滴眼液 (美国Alcon公司) 行表面麻醉。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 然后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4mm×4mm, 1/2巩膜厚度, 分离至透明角膜内约1mm处, 于瓣基底部切穿入前房, 先切穿一小切口, 缓慢放出适量房水, 切除3mm×1mm小梁组织, 再做虹膜周边切除, 将巩膜瓣复位, 间断缝合巩膜瓣2针, 张力适度, 缝合结膜瓣2针。结膜囊内涂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单眼绷带包扎。

1.4 术后处理

术后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非甾体类药物预防感染和减轻炎症反应, 复方托吡卡胺眼液点眼活动瞳孔, 若内眼反应较重或前房形成不良可加用阿托品眼膏扩瞳。根据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形成的具体情况, 必要时给予眼球按摩, 促进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对于术后预计滤过不良, 不能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患者, 使用5-FU 5mg行球结膜下注射。

2结果

2.1 视力

术后1周视力提高30眼, 占90.9%, 视力不变2眼, 占6.1%, 视力下降1眼, 占3.0%。术后随访1~3个月, 视力较术前提高或不变28眼, 占84.8%, 视力下降5眼, 占15.2%, 视力下降的原因是原有视神经萎缩及晶体混浊加重所致。

2.2 眼压

术后1周眼压<21mmHg者30眼, 占90.9%, 眼压≥21mmHg者3眼, 占9.1%, 经局部药物治疗可控制。随访1~3个月, 眼压<21mmHg者29眼, 占87.9%, 眼压≥21mmHg者4眼, 占12.1%。经过局部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 眼压控制<21mmHg。

2.3 并发症

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玻璃体脱出、虹膜脱出无法还纳等并发症。术后4眼出现浅前房, 经局部加压包扎、散瞳、全身或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等治疗后, 前房均在2~7d形成稳定。1眼出现前房出血, 经治疗后出血逐渐吸收。2眼出现虹膜睫状体炎, 经散瞳、抗炎治疗后好转。1眼出现脉络膜脱离, 通过散瞳、应用高渗剂、皮质类固醇等经治疗后好转。

3讨论

研究表明, 高眼压是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眼压越高, 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 导致视神经损害的危险性越大[2]。当眼压超过40mmHg时可造成急性前部视神经缺血或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萎缩。当眼压超过70mmHg时, 数分钟内即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萎缩[3], 造成永久性失明。因此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 在充分使用局部和全身药物降眼压的情况下, 经过2~3d的治疗, 眼压仍然持续在高眼压水平时, 就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以减少眼组织的损害, 挽救残存视功能[4]。

在高眼压状态下, 由于眼球炎症反应较重, 充血明显, 睫状环水肿以及术后眼前段结构的改变, 术中、术后易出现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主要原因是: (1) 高眼压状态下, 手术中眼压骤降, 病变坏死的血管被牵拉而破裂出血, 以及高眼压状态下眼球炎症严重, 充血明显, 毛细血管扩张, 在切开前房时眼压骤降, 毛细血管破裂而造成眼内出血。因此为避免和减少此类严重并发症发生, 在手术前应积极降眼压, 术前30min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 麻醉后间歇按压眼球10~15min, 尽量使眼压下降, 在做小梁切除术前行前房穿刺, 缓慢地放出房水, 使眼压缓慢下降。 (2) 高眼压状态下, 眼部的炎症较严重, 睫状环水肿以及术后眼前段的改变, 手术后容易发生恶性青光眼。通过使用麻痹睫状肌、抑制炎症的药物, 可以避免恶性青光眼的发生。 (3) 高眼压情况下, 眼球炎症反应明显, 术后炎症反应严重, 故术前、术后需用大量激素抗炎治疗。 (4) 高眼压状态下, 患眼炎症反应重, 睫状体充血明显, 术后滤过泡容易形成瘢痕愈合或者包裹样滤过泡, 因此术后当前房形成, 眼压超过10mmHg时, 即可开始按摩眼球[5], 促进房水外流, 防止结膜下组织与巩膜粘连, 有助于功能滤过泡的形成。

总之,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滤过性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较多, 但只要考虑全面, 术前准备充分, 术中采用必要的措施, 重视高眼压时的手术技巧, 加强术后眼压、炎症的观察和处理, 就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为患者挽救对生活有用的视力。因此,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Godfrey DG, Fellman RL, Neelakantan A.Canal surgery in a-dult glaucomas (J) .Curr Opin Ophthalmol, 2009, 20 (2) :116.

[2]惠延年.眼科学 (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31.

[3]牛雪红, 梁辉, 蒋毅萍, 等.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6, 24 (2) :151.

[4]李宏科, 张洪勋, 刘毅.顽固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诊手术26例 (J) .国际眼科杂志, 2004, 4 (1) :155-156.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眼科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状体浑浊患者120例, 均为急性发作期 (93例) 和前驱期 (27例) 患者。患者入选标准[4]:无抗青光眼和其他内眼手术史,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前房深度小于21 mm, 前房角开放小于180°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A, 其中男20例, 女45例, 平均年龄 (58.21±5.21) 岁, 平均发作时间1.3 h, 平均就诊时间1.23 h;前房深度大于21 mm, 前房角开放大于180°的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B, 其中男21例, 女34例, 平均年龄 (62.31±2.12) 岁, 平均发作时间1.2 h, 平均就诊时间1.34 h。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且所有患者入组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病眼局部滴入甘油并使用前房角镜检查, 记录手术前前房角形态。对于滴入甘油通过前房角镜仍不可见前房角结构的病眼, 可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进行前房角结构的测量。眼压过高的患者可进行前房穿刺, 待患者眼压下降、视力改善、角膜水肿消失, 再进行前房结构检查[5,6,7]。

在两组眼压稳定3 d后进行手术, 在术前1 h给予患者托吡卡胺滴眼液 (合肥利民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4022708, 规格:6 ml:15 mg) 和盐酸去氧肾上腺素 (深圳沃兰德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3866, 规格:1 ml:10 mg) 滴眼2次, 两次滴眼间隔10 min, 后进行表面麻醉。在正上方做球结膜瓣, 球结膜瓣的基底为穹窿部, 止血后做巩膜瓣, 巩膜瓣大小为4.0 mm×4.0 mm, 进入角膜缘内1 mm后进行分离。做透明角膜切口, 位置在颞侧, 在角膜2点位做旁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 用撕囊镊充分分离, 斯囊直径控制在5 mm, 利用切削法超声乳化晶状体核或采用囊袋内分法[8]。观察组A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观察组B采用青光眼、白内障双切口联合手术。超声乳化功率调到30%, 时间控制在8~40 s, 负压吸附引力压为200 mm Hg。残留皮质通过自动吸收系统排除, 前房内的黏弹剂保持不动, 将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待完成小梁切除后再将前房内的黏弹剂吸除[9]。患者术后给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国药准字:H20050784, 规格:0.1% (按双氯芬酸钠计)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江西珍视明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3299, 规格:5 ml;妥布霉素15 mg和地塞米松5 mg) 进行滴眼, 滴眼4~5次/d。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前后观察患者的前房角、眼压、视力, 在术后6~24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并记录手术眼的眼压和视力变化、并发症情况。前房角检查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患者房角粘连范围分级标准[10]:全部开放:无粘连, 粘连I级:关闭粘连<90°, 粘连II级:关闭粘连在90°~180°, 粘连III级:关闭粘连>180°。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并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前房角情况对比

研究对象在就诊时前房角均关闭, 前房角宽度为0°~20°, 脱水降压治疗后, 观察组A房角关闭范围小于90°36例, 范围在90°~180°29例;观察组B房角关闭范围在180°~270°32例, 范围大于270°23例。随访时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观察组A前房角全部放开率大于观察组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眼压、视力对比

术前, 两组患者的眼压及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两组眼压均明显降低, 视力均明显提高, 且观察组A改善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表3。

2.3 两组并发症对比

治疗期间, 两组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为角膜红肿、浅前房、虹膜睫状体炎症等, 观察组A、观察组B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3% (8例) 、10.9% (6例) ,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57, P>0.05) 。

3 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其是由房角突然闭合所致的眼内压急剧升高的眼科疾病, 多发于中老年人, 患者发病急且症状较为明显, 临床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恶心呕吐、眼睛疼痛、同侧偏头痛等, 重者会出现失明[11]。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治疗, 但治疗前需保证眼压处于平稳状态, 因为持续的高眼压会导致视网膜和视神经不可逆的损伤, 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愈后。有研究证实[12], 待眼压稳定时手术治疗青光眼, 可减少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38%~10.00%。该研究中患者在术前也同样稳定控制高眼压, 术后并发症与上述结果较接近, 为10.9%~12.3%。因此, 在行手术治疗时, 综合考虑多种临床指标, 可为临床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13]。

前房穿刺术为眼科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 多用于眼内药物注射、外伤性前房积血等病症治疗。前房穿刺降虽可快速降低眼压, 减少眼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也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的情况下多为前房浅, 并且角膜伴有一定程度的水肿, 通过前房穿刺降压均有一定的难度, 并且极易损伤到角膜、虹膜及晶状体[14]。在前房穿刺释放液体降低压力时, 增大了前房前后之间的压力差, 导致虹膜晶状体的位置发生偏移, 使前房进一步变浅, 从而加重病理改变及病情恶化。

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患者, 要在术前全面考虑, 做好术前准备, 并于术中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注重手术技巧, 术后密切观察眼压、炎症等,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待患者眼压稳定后, 可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和青光眼、白内障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 其中前者在释放前房角、降低眼压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后者在提高患者视力方面具有较好效果。该研究根据患者前房深度不同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术后随访发现观察组A前房角全部放开比率大于观察组B;术后眼压降低幅度高于观察组B;但观察组B术后视力提高幅度大于观察组A。治疗期间, 两组常见并发症主要为角膜红肿、浅前房、虹膜睫状体炎症等,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研究证明[15], 较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往往会使临床医师对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青光眼较谨慎, 因为在药物无法控制的情况下, 持续的高眼压会造成患者视神经的损伤。

综上所述, 临床上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时, 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前房深度选择具体的手术方式, 从而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前房深度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状体浑浊患者120例, 其中前房深度小于21 mm, 前房角开放小于180°的65例患者为观察组A, 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前房深度大于21 mm, 前房角开放大于180°的55例患者为观察组B, 采用青光眼、白内障双切口联合手术, 两组均在眼压稳定3 d后进行手术。结果术后随访发现, 观察组A前房角全部放开比率多于观察组B (P<0.05) ;术后眼压降低幅度高于观察组B (P<0.05) ;但观察组B术后视力提高幅度大于观察组A (P<0.05) 。观察组A、B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3%、10.9%,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前房深度选择具体的手术方式。

上一篇: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下一篇:专业培养目标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