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格的特点(精选6篇)
健全人格的特点 篇1
“90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并已成为当前高校在校生的主体。这是真正意义上与中国市场经济相伴而生、在相对富足的物质条件下、在网络时代背景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 时代背景的变迁、社会环境的转换和家庭教育观念的革新, 使得“90后”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
1“90后”大学生人格特点
1.1 自信, 但受挫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90后”大学生大多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 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好, 毫无疑问, 孩子就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和精神支柱。为此, 父母会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除了学校的文化课, 还会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参加外语、器乐、绘画、舞蹈等各种特长班, 使孩子们拥有一技或几技之长。也正是这种物质和精神的相对充足使他们有了自信的资本。但由于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万千宠爱之中, 没有经历任何大的挫折。因此, 他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 面对外界的风雨和挫折, 竟然惊慌失措, 甚至遇到一点小事也会产生反常的心理、情绪和过激的言语与行为, 受挫和心理承受能力差。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72.3%的人在遭遇挫折后, 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 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 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 从头再来。
1.2 独立意识较强, 但团队合作意识较弱
在改革开放以及教育体制改革后, 大部分“90后”的父母受到了较好的教育, 具有较开放的教育理念, 他们不再扮演教育的权威角色, 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 这让90后孩子在家庭活动等事项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90后”大学生思想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他们强调独立思索, 讲求亲身体验, 重视培养自身能力。他们这些意愿也往往会在长辈的迁就下成为现实。家庭的“有求必应”, 使他们形成“成功是理所当然”的错觉, 导致应对挫折承受能力低, 也为自私和专制提供了滋生土壤。在理人际关系时, 不少学生信奉“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 团结协作能力较差, 相互合作的意识淡薄。
1.3 接受和创新能力强, 但网络依赖性强, 实践能力差
“90后”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互联网络, 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大量出现。他们从小就接触网络, 学会了通过短信、网上聊天、博客等新的传播方式获取信息的本领, 尤其是到了高校, 校园网络已达到很大发展, 几乎每人每天都可以上网浏览各种信息, 接触各种新事物, 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新动态, 学习各种专业前沿知识。据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统计, “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主要通过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 其中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 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2]为此, 他们思维敏捷, 思路开阔, 接受能力强,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然而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 在给“90后”大学生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 也带来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现实生活中, 部分“90后”大学生过分迷恋网络, 形成网瘾, 从而很少参加实践活动, 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为此, 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甚至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生活和生存技能都欠缺。同时, 过分迷恋网络的他们还有可能逃避正常的社交活动, 妨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甚至有些同学会产生自闭心理, 形成不健康人格。
1.4 时代观念强烈, 但人生价值观尚未成型
“90后”大学生都非常关心世界风云和国家大事, 思想脉搏与社会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 战争高技术化更能吸引他们的关注与思考;新的国际格局给我国带来何种挑战与机遇数字化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更能引起他们的探讨与展望他们思想活跃, 紧跟时代潮流, 在日常行为中富有开拓进取民主平等的意识, 能珍惜在学校的每寸光阴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充实自己, 完善自我但由于他们的人生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 思想观念尚未定型, 处于最活跃时期, 内心世界比较稚嫩, 对事物缺乏足够的敏锐性和鉴别力, 一些消极思想容易乘虚而入, 易于被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所迷惑, 对灯红酒绿法轮功等腐朽思想文化有时还缺乏思想上的免疫力和行动上的抵制力。
1.5 维权意识明显, 责任意识淡漠
随着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 贫富差距拉大, 社会矛盾尖锐, “9O后”大学生作为社会人, 面临着社会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在解决这些矛盾过程中, “9O后”大学生对自身的尊严和权利意识有更高的诉求, 而且有很明显的契约观念, 在面对权利被侵犯时, 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起“70后”、“80后”, 他们在生活状态不满意或是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往往寻求有关部门维护自身的权利不受侵犯, 而不是简单地服从、听从或顺从。但提及个人本身对于班级、宿舍、家庭、学校等集体的义务和责任时, 不少“9O后”大学生态度淡漠, 认为只要自己管好自己就行。
2 影响“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因素
2.1 社会环境因素
“90后”大学生成长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在发生巨变的时期, 影响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这些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 由此带来利益关系调整、收入差距扩大、公平与效率失衡等社会问题, 深深影响着转型社会中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社会变革的复杂性, 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使正处于思想成长期的“90后”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 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 从而对社会热点问题产生普遍关注。另外竞争机制的引入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利益驱动机制成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加上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 使得“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更趋于务实, 比他们的前辈更早地考虑以后的生存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 “90后”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趋向多元化, 网络也进入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 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网络成为“90后”迅捷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而良莠不齐的资讯令“90后”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应接不暇, 因而导致了价值观的冲突和紊乱。
2.2 家庭环境因素
“90后”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已经成为家庭的中心, 父母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 给与他们最好的物质条件, 并逐渐以民主方式对待自己的子女。这类家庭往往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 导致孩子自我意识增强, 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等不足。另外“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 随着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环境也产生了很大差异, 身处经济社会变革中的父母对社会现状的看法和情绪,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同时部分“90后”大学生的家长工作压力加大, 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 甚至有一部分家长遭遇失业下岗, 家庭生活境况发生了改变, 这些都对“90后”大学的成长产生了一定影响。
2.3 学校环境因素
在市场经济化和信息化的今天, 我国高校都把提大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无论在教育模式、教学内容还是教材编排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90后”大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带动下, 表现出独立思考、自信务实等优势, 并富有较强的创新理念, 这些都使“90后”大学生更能适应国家和时代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 应试教育仍占中国教育大环境的重要领域, 以考试科目为准的教学内容单一化、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简单化、以知识掌握为目的的教学目的片面化、以升学为目标的培养目标唯一化, 这些应试教育的弊端使教育者无暇顾及学生在道德理想的追求, 导致入学时仍然存在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心理, 对大学自主学习模式不适应, 在与人沟通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3“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3.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正处于青春期的“90后”大学生在人格养成上将逐步完成向成人的过渡与转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深入, 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人际环境日益复杂。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实际困难和思想矛盾, 由此产生的困扰和冲突并不少。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或不够及时, 就有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格上的裂变和扭曲。在这种情况下, 高等学校要坚持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要引导“90后”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 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之中,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和智慧能力, 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增强塑造健康人格的自觉性, 养成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高扬远大的理想风帆, 形成奋发向上的人格风貌。
3.2 注重“90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培养健全人格
所谓人文素质培养是指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 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 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是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 一般来说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人文知识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语言 (符号) 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大学生理性的、理论的人文知识是通过学校专门学习所获得的, 学习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科学等都可以获得这种系统的、理论的人文知识。人文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 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 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文素质的培养还需要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与生活煅炼中, 自觉地把握和主动地养成, 这在大学生人格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3 优化育人环境, 熏陶“90后”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中环境的熏陶至关重要, 一个优美舒适拴心留人的物质环境和一个格调高昂健康向上的精神环境, 可以润物无声地影响大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 使他们自觉地追求积极健康的文化, 从而达到对其精神心灵人格的升华洗礼。因此, 学校一定要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 营造催人进取, 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 使先进的文化精神和思想借助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入耳入脑入心,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情励志, 完善自我。当前,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在抓好物质环境建设的同时, 还要重点营造好三种氛围一是营造浓厚的政治氛围, 组织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方式手段, 树立国盛我荣, 民富我乐的高尚情怀,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实现报国之志二是要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要坚持党性原则, 严格按组织程序办事, 牢固树立公仆意识, 努力为学生办好事办实事, 让学校形成乐于奉献者光荣的良好风气。三是要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 要净化荧屏、书刊音像等文化教育载体, 大力开展读优秀作品、诵读中华经典、唱优秀歌曲、看优秀影视片等活动, 经常举办人文讲座、音乐鉴赏、历史点评、文化沙龙等活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营造一个活泼生动、丰富多彩、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让学生通过审美娱乐活动, 磨练意志, 陶冶情操, 提高思想觉悟, 塑造健全的人格。
2.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培养“90后”大学
生健全的人格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健全、高尚的人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养成和完善。参与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最根本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参与社会实践, 才能在利益关系和道德关系等这些具体社会关系面前, 检验出个人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 大学生也才能对自己行为的善恶美丑进行反省, 使得人格不断完善和升华;也只有参与社会实践, 才能检验个人的人格是否做到了“知行统一”。在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往往有认识与行为脱节、知行不统一的矛盾, 因此, 要促进行为与观念的互相强化, 倡导知行统一的人格模式, 必须通过实践来推动。
2.5进一步加强“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90后”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 坚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针对不同的个体情况, 采用当面交谈法、电话咨询、网上答疑、QQ聊天、飞信等多种形式, 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其次,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项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朋辈辅导、心理游戏、体育、娱乐活动, 通过心理知识的学习和日常各项活动的相结合, 让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得到教育与锻炼。第三, 充分发挥心理测评手段的预测和监控作用。同时不断加强心理辅导的师资力量, 系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 既是学校、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针对“90后”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坚持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理念, 尊重学生的品格和个性, 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才能培养“90后”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管金标.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0, (6) .
[2]许典利.试论当代青年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梧州学院学报, 2011, 21 (3) .
[3]陆高翔, 徐宁平.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思考[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0 (4) .
[4]许宁.浅析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9, 10 (3) .
[5]那挺.90后"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创新教育模式[J].中国外资 (下半月) , 2011 (6) .
[6]戴长澜.全国首份“9O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 2008-11-12 (3) .
[7]庄瑾, 杨浩.把握“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2 (2) .
健全人格的特点 篇2
1、缺陷类型:胆怯
此类人天性胆小,学习起来怕承担失败的风险,动辄害羞脸红,性格腼腆。
运动处方:建议参加游泳、溜冰、拳击、滑雪、单双杠、跳马、平衡木等运动项目。
理由:这些活动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跌痛等种种心理畏惧,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方能越过障碍。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相信你的勇气会逐渐增加。
2、缺陷类型:紧张
此类人一遇重要场合或考试就惊慌失措,严重时大脑一片空白,从而导致正常水平无法发挥。
运动处方:这些人要克服性格缺陷,应多参加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特别是足球、篮球、排球等比赛活动。
理由:赛场上风云变幻,紧张而激烈,只有拥有沉着冷静的心态,才能从容应对。若能时常经受这种激烈对抗的考验,人在遇事时就不至于过分紧张,学习就会更加从容。
3、缺陷类型:孤僻
这种人天生不大合群,不善于与人交往,容易被社会孤立起来,一不小心就使学习和生活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运动处方:建议少从事单人的运动项目,多选择足球、篮球、排球或是接力跑、拔河等团队性体育项目。
理由:坚持参加这些集体项目的锻炼,能增强自身活力和与人合作精神,使运动者更加热爱集体,逐步适应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从而逐渐改变孤僻性格。
4、缺陷类型:犹疑
犹疑者不论大事小情都时常犹豫不决,办事缺乏果断,瞻前顾后,结果往往会错失良机,甚至做出错误抉择。
运动处方:建议选择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跳高、摩托、跳远、击剑、跨栏、角力等项目。
理由:以上项目要求运动者头脑冷静、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当机立断,任何多疑、犹豫、动摇都可能导致失败,因而久练能帮助人培养果决的性格品质。
5、缺陷类型:急躁
此类人缺乏耐性、急于求成,往往因一时冲动犯下错误。
运动处方:要克服急躁情绪,可选择下象棋、打太极拳、慢跑、长距离散步、游泳及骑自行车、射击等运动项目。
塑造学生完美健全的人格 篇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树”字,明确了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这就注定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班主任要讲究工作艺术,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教育的技巧,要具有教育的灵活性。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 给力洞察孩子的行为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要有洞察秋毫的能力。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掌握了学生的特点,便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要了解一个学生,除了与其谈话外,还可通过观察其衣着打扮、眼神、交往的朋友、行为习惯等等来判断他的特性,因材施教。另外,亦可通过观察学生在不同时期中学习上、生活上的变化,以判断其变化的方向,挖掘其思想根源,及时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当然,一个班主任面对几十位学生,很难对每位学生都观察细致入微,班主任可以尝试培养一些信得过的学生,让他们也留意和观察班里出现的现象及同学发生的变化,及时向你汇总,也可让任课教师、家长、同桌一起洞察,让你更全面地了解班中的情况。
二 给力倾听孩子的心声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倾听。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
晨会课上,我不分青红皂白先把两位打架的学生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然后责令喊加油的学生站立,并歇斯底里把他们大骂一通,最后把喊加油的三位班干部撤职。孩子们目瞪口呆地看着我,一个也不出声。我发泄完心中的愤怒,就让他们写心理日记,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读完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日记,我感动了,我后悔了。原来两个孩子打架是因为一个学生开玩笑说自己班是“二流子班”,另一个学生觉得开玩笑也不能这样侮辱自己班集体的形象,就想教训他。开始推推搡搡,后来两人竟动手动脚。围在他俩旁边的同学也不服气,觉得被打的同学有损我班的形象,就喊起了加油。听到加油声,有些学生觉着有趣就跟着起哄,更有一部分学生不知前边发生什么事(以为几个同学在比赛),也跟着一起喊。就这样,加油声越来越大,越来越齐。结果被办公室的老师们捉住了……原来孩子的加油声中没有恶意,我们只是从成人的行为推测他们的动机,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世界,用成人的心理推测他们的想法。孩子的想法总是那么天真,那么幼稚,那么可笑,与我们成人有天壤之别。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正想法。
三 给力赏识孩子的发展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班主任要学会欣赏学生,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宽容大度是一种长者风范、智者修养。当你怒气冲天时,切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或者多想想自己读书时也曾做过蠢事、说过错话,将心比心来提醒自己。宽容是开启学生自省与自律的大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温床,是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位置的最佳通道,也是人文阳光、处世的基本法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包括伟人,更何况正在接受教育的小学生!他们正在成长之中,心理、生理还没有成熟,认知水平低下,生活经验缺乏,社会阅历肤浅,偶尔犯点错误在所难免。教师无需对他们大发雷霆,而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样,蹲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看他们,宽容他们的过错。何况有许多并不是错误,只是违背了一些成人的意愿或成人制定的条文而已。
教师在心情愉悦的时候,宽容一个学生的错误一次两次恐怕不难;而在心境不佳下,宽容班上四五十位孩子的错误,尤其是不懂事孩子或处于逆反心理中孩子的故意犯错,是很难的。这就要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中首先确定“学生到校是来犯错并改正错误的”原则。
班主任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他不歧视任何一个孩子,对每个孩子都以一种平和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班主任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为学生才华的显露和锋芒的显现创设一个理想的心理环境,为学生自信的形成和增强“推波助澜”,让他们在被欣赏的幸福感中时时摘取“成功的小花”。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星星之火,也要及时鼓励、表扬,以促其形成燎原之势。
四 给力关注孩子的自尊
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是指在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动产生的影响,使其产生与暗示者相一致的结果。人的自尊心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一旦得知别人想要干涉、控制自己,便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抵制的力量,不愿就犯。而暗示的过程是一种双向心理交流的过程,暗示者不明确表示用意,用含而不露的方式影响他人。暗示是对孩子一种无声的教育。当我们暗示孩子“你一定能行”、“你一定会”、“你做得对”、“你做得十分出色”时,他们就会信心倍增,就会努力去做好你所期望他们去做的事,证明他的确行。所以班主任要利用暗示性评价这种优越的特点,引导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暗示可以通过非言语的形式进行。如通过眼神、表情、动作、行为、体态等身体语言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次点头,一个微笑,握一握手,摸一下头,拍拍肩膀,弯一下腰……都体现出对学生的鼓励、关心和期待,从而收到“无言之教”的奇效。
如:一次语文测试中,一男生少写了一个标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他偷偷添上这个标点,来找老师要分。老师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是没有挑明,他满足了那个孩子补分的愿望。不过老师在那标点上重重地画上一个红圈。男生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惭愧不已,以至多少年后还难以忘怀。
老师之所以采用“点到为止”的处理方法,是因为他觉得用含蓄的责备方式对这个孩子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再丢孩子的面子。老师的一个红圈,看似瞬间偶得,实为长期教育艺术的结晶;表面上明示了补分的缘由,实际上是一种暗示:“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当然,也可能还有一种警示:“仅此一回,下不为例。”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篇4
高 迪
摘要: 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必备的品质,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助推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参与和努力。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关 键 词:大学生人格健全人格
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灵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给我们一个正直、清澈的灵魂,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的心灵,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它是一个人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人格是大学生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指其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对待他人具有开阔心胸,能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面对人生能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团结、合作和自我创造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1)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阶段是人格完善定性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将自己心理水平和道德素质提高,与人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大学生将以一种愉快的心态享受生活。(2)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一个国家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发展、进步,才能在世界竞争中掌握竞争主动权。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目前大学生由于学习、就业、社会、家庭造成的压力,在人格上出现失衡现象,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大,信心不足,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孤独,自卑。因此,学校要提供条件和时间、空间,努力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坚信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不足分析
大学时代既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人格发展不足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1、无聊。无聊心理的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其核心在于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太低,人一旦失去目标的牵引,生活就没有动力;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就会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对生命意义的否定发展到极端是对生命的否定;幻想是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或者目标太
多而导致的心理负担,实质是对责任的恐惧;被动是由于目标不是自己内心的渴望,未获得内心的自觉与认同,只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考试,疲于应付,学习生活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克服无聊心理的根本方法是确立恰当的人生目标,并由人生目标牵引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不良意志品质。不良意志品质是指意志发展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生活缺乏目标,随波逐流,无所事事,懒散倦怠,浑浑噩噩,醉生梦死;还有的意志发展不成熟曲解意志品质,把刚愎自用、轻率当作果断,把犹豫、彷徨将作沉着冷静,把固执己见、执著一念当作顽强等等,不良意志品质一经形成,会带来很多性格缺陷最后发展为人格缺陷。克服不良意志品质的办法是矫正自我认知中的非理性观念,正确理解意志品质的内涵,发展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是人奋斗的动力之源;确立适当的行动目标并付之实践。
3、懒散。懒散是指一种慵懒、闲散、拖拉、疲沓、松垮的生存状态。主要表现在:活力不足,什么也不想做,没有计划,随波逐流;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学业中,无法从事自己喜欢的事,百无聊赖,心情不爽,情绪不佳,犹豫不决,顾此失彼,做事磨蹭。在大学生活中常常是踏着铃声进教室,生活中的“九三学社”会员,常为自己的懒散寻求合适的解释,做事一误再误,无休止地拖下去,虽下决心改正,但不能自拔,不接受教训,对任何事没有信心,没有欲望。克服懒散的办法是从小事做起,自我监控,学习运筹和管理时间。正如学者所言:你是容量极大的水库,里面蓄积了从未使用过却随时随地可以供你使用的你的天赋与才干,但如果拖拉和胆怯使你永远无法打开那智慧的闸门,那水库也就如同空的一样。
4、退缩。退缩是指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怯懦与畏难的心理恐惧,选择逃避与后退。主要表现是: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气和信心,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敢承担责任,不敢冒险,不敢与坏人坏事做斗争,回避困难,逃避责任等等,这样的人常常抱怨自身的不幸,却宁愿忍受痛苦而不主动追求。克服退缩的办法是:鼓励自己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发现自己的优点,变被动为主动。克服退缩需要勇气与毅力。
5、偏狭:偏狭是人们常常说的“小心眼”,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耿耿于怀,挑剔,嫉妒。偏狭是一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人格特征。偏狭人格多出现于性格内向者,尤其是女性。偏狭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因而,克服偏狭人格首先要学会宽容,能够容人容事,正确看待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对事不对人;其次要开阔心胸,拓展视野。人一旦心胸狭窄,就容易进入管状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6、虚荣:虚荣是指过分看重荣誉、他人的赞美,自以为是。虚荣心往往与自尊心、自卑感紧紧相联。没有自尊心,就没有虚荣心,也就没有自卑感。虚荣心是自尊心与自卑感的混合产物。虚荣心强的人一般性格内向,情感脆弱,自尊敏感,虽然有些自卑,又担心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分介意别人的评论与批评,与人交往时防御性强,喜欢抬高自己的形象,他们捍卫的是虚假的、脆弱的自我,克服过强的虚荣心,首先要对虚荣心的危害性有明确的认识,其次要正确看待名利,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再次是树立健康与积极的荣誉心,正确表现自己,不卑不亢,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与他人评价。
7、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指考虑问题、处理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将自我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表现为一切以自己为出发点,目中无人,甚至自私自利,遇到冲突时,认为对的是自己而错的是他人。特别是那些自尊心强、优越感强、自信心高、独立的大学生,比较容易陷入自我中心之中,当这种倾向与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如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和心理特征如过强的自尊心、唯我独尊相结合,自我中心与自我膨胀便呈现出来。改变自我中心的途径主要有:一是正确估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既不自我贬损也不自恋;二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将自己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筹考虑,从狭獈的小天地走出来。三是学会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懂得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真诚待人。
8、环境适应不良:环境适应不良主要是指大学生对大学学习、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等方面表现出的不适应。表现为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事实上,在构成环境的诸多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要素,个体既受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又影响与改变着环境,因此大学生要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并成为环境的改造者。
三、大学生健全人格包括那些的内容
一是自我悦纳,接纳他人。人格健全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囿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是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者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吸引人,深受大家的喜欢。
三是独立自尊。人格健全者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人格独立,自信自尊。
四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
四、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
1.重视人格培养
作为当代大学生,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又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心灵教化,努力使自己成为既有改变自然世界之技能,又有心灵自我唤醒的能力的人,在个体人格中,做到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精神、知识与道德的协调发展,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2.注重人格熏陶
所谓“熏陶”就是被某种思想、品行、习惯、风气所濡染而趋向同化,对被熏陶对象而言,这是一个将外在影响逐渐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人格培育的过程是一个由外及内产生心灵感动,从而影响其品德、提升其人格境界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格培育的过程既是人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人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浸染又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环境),也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教育客体因主动参与组织活动变成教育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被教育者的意识、观念及品德可以通过认知、践履、体验等程序得到升华,进而完善其人格。梁漱溟说:“道德习惯非德”“道德为理性之事,存在于个人之自觉自律。”但从现实道德教育的实践看,却存在着仅仅满足于道德习惯的浅层的倾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于主客体对立的位置,忽视了由外及内的心灵体验和人格境界的塑造,长此以往,必然弱化道德教育的效果。另外,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看,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反差太大,一方面拒斥框框、说教、约束,表现出极强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他们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基本公德意识又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因此,很有必要在改善环境、营造氛围等方面下功夫。
3.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品位
大学校园的文化品位,既可以从校园的硬环境上体现出来,也可以从大学的人文传统和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人格魅力、工作理念、目标、方式、作风,以及各种制度等软环境中体现出来。哈佛管理学院有一句名言:“决定一件事情最终成败的因素不是知识、经验,而是思维方式。”所以在硬软环境建设上,我们应改变以前的思维方式,着力于文化品位的提升。品高人自殊,有什么样的成长氛围,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人格气质。在这方面古人就非常重视,例如,孔子曰:“里仁为美。”又如孟子的母亲为了儿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不惜搬了三次家,其目的就是为后代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4.运用多种途径鼓励大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体验内化来促进自我人格的完善
情感体验是构成品德的重要因素,也是行动的动力之一。让大学生广泛参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享受;既可陶冶情操、升华境界、获得启示,又可在成功与失败中磨砺自己、坚强意志、健全人格。例如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不仅使他们获得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广阔空间,而且还可以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进而成为栋梁之才。
5.自律与他律结合作为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加强个人修身的主动性、自觉性,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坚持以自律为主,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不断提高思想境界。今天,市场经济已经使人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这种主体性要求现代人具备全面发展的、完备的人格素质,要有独立性及创新性、规范性、道德性等方面的人格特征,而这种人格特征是需要经过人们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才能实现的。当然,我们不是说不要社会客观因素的帮助和制约。个人修养不仅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自我完善的,而且也需要借助社会和他人的力量才能完成,他律是人生修养的重要条件,只有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在教学中健全学生的人格 篇5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良好的个人”实际上就是具有健全人格的国民,而培养国民健全人格的任务,主要由教育完成。《教学大纲》指出:“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这里的“健全人格”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符合社会时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全面的人格标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这里显得十分重要。中学生有元健全的人格,决定了他们能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拥有了健全的人格是我们学习成功的一半”。为此,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结合个人的认识,从教学与健全人格培养的关系的角度做一些论述。
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缘于崇高的理想、强烈的责任、果敢的行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因此,我在教学中从爱国主义、人文意识、科学精神三方面来教育学生,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
一、以爱国主义为主,增强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爱国主义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人民建设祖国的使命感的强大动力,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教育,并以此为主线贯穿于品德、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各学科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脉络,结合学科特点和德育个性,潜心挖掘,抓住教育点,找准切入点,寻找结合点,把握中心,在课堂四十五分钟有机、自然、和谐、适度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只有这样,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才能发挥其主渠道作用。
二、以人文精神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怀人生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培植和拓展内心的价值需求,并且努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实践这种需求的精神。它包括人对自然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和人对自然、对生命、对超自然的态度。
由于商业主义、功利主义的侵蚀,“现代教育陷入了功利主义,这是可悲的事情。”人们惊呼“精神沙漠”,一切腐朽的东西沉渣泛起。我们的教育面临经济、文化双重扭曲的压力。由于人文精神的泯灭,带来了学生人生理想的迷惘,对生命的漠视,价值取向的短视。小学生花钱请同学代扫教室、代做作业的事情时有耳闻。同学之间因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拳脚相向屡见不鲜。中学生自杀、杀母、砍杀老师的事情触目惊心。是非观的丧失,对生命的漠视无不暗示着一个真理:“‘人的因素应作为超过其他一切目的的首要问题来考虑。”培养学生“具有人文价值的素养”。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追求真善美的教育
真善美是健全人格的基础。真。就是热爱真理,坚持正义的品质;善,就是对人类进步的社会责任感;美,就是在真与善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崇高现象。三者的统一,才能达到人格的理想境界。而教学中要挖掘学科特点,从中找出人文精神的内涵,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塑造学生真善美的人格,实现人生价值。
2.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
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国民素质的外在体现。2001年,中共中央公布和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应作为现代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蓝本。
3.热爱自然、关注生命的教育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生活中一切物质消费都来自于自然,因此,关注我们居住的星球,关注星球上的生物,关注一切生命体,实际上就是关注人类自身,--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尊重生物体的生活方式。尊重生物体的生命价值,其实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在学科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之中应贯穿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关爱美好事物的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弥补人格的缺陷,促使学生向健全人格的升华。
三、用科学精神规范学生实践探索的指向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今天,这句话对已加入“WTO”的中国来说,更显其重要性。有了科技意识才会有创造、有发明、有技术进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科技实践的能力至关重要。
1.崇尚科学、崇尚真理、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精神
坚持真理、献身科学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居里夫人为了提炼镭忍受着放射元素的煎熬,李四光为勘探石油,常年生活在人迹罕见的山区……一个个感人的事迹都是对科学精神最好的诠释,也是我们教育学生最好的实例。
2.敢于怀疑、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
怀疑是发明创造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大胆的怀疑就没有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没有哥白尼的大胆怀疑,就没有“日心说”的确立;牛顿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后人推翻了牛顿的理论,不都应归功于大胆的怀疑、百折不挠的探索吗?
健全人格的特点 篇6
关键词:塑造 学生 健全人格
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班主任首先要以身示教
班主任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最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1.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以身示教。我们班主任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哪怕是微小的细节。比如,要使学生注重仪表,你自己必须保持衣着整洁,行为端正;要教育学生勤俭节约,你得默默关好正在流水的水龙头;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你得口语“干净”不出秽言,举止文雅,不显粗鲁,有学生在场不直呼其他老师姓名。要养成学生严谨治学的习惯,你得兢兢业业备课,认认真真上课,严肃对待学生作业,哪怕是一个错别字也不放过,等等。我们要善于抓最易疏忽的细微处,给学生以耳濡目染的影响,从而规范他们的言行。
2.在行为活动的关键处以身示教。关键处就是节骨眼上,有一次我在教室发现有个学生满面怒容,坐立不安。一询问,才知他的笔记本被另一个学生弄丢了,他准备兴师问罪,而且非要他自己的日记本不可,理由是那日记本是他的过生日时,爸爸送的,意义非常大。我找了一本还是十年前师范学校毕业时同学署名相赠的非常精美的日记本送他,并说:“这个日记本,我珍藏了十多年,虽然舍不得,但你现在失去了心爱之物,我也只好把同学之情珍藏到心里,而把我心爱之物给你,让你也分享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快乐!”此情此景,令那个学生感动得泪水横流,并当即表态:老师,我明白了您的用心,我知道怎样处理这些事情了,我决不会索赔我的日记本了。这件事,如果只给他讲大道理,他就算表面没事了,心里肯定会不舒服,我们不如以自身为榜样,让他感动之余,自己认识到错误,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在思想行为的困惑处以身示教。学生受其知识水平、行为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特别是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时,思想上难免会有一些模糊不清、困惑不解的地方,行为上难免会有惶恐无措的时候。这时,班主任除了语言教育开导外,更重要的就是以自己的无声行动去为学生做个“样子”,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比如常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分析赞美社会的美好现象。不谈论是非,不诋毁其他老师,而是经常流露出自己必须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的优良品质。面对极个别同学的过激行为和言论,班主任不训斥,不报复,不动怒容,报之以诚心的微笑,辅之以交心感化,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纠缠学生的缺点错误,表现出为人师的宽宏大度和虚怀若谷。
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要因人因材而施教
西方哲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同理,社会中也没有两个人的人格完全一样。因此,有经验的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教育,达到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对于不同秉性的孩子必须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比如,有的孩子活泼、敏锐,情绪反应迅速,适应环境,但容易变化,没有足够的自控力。有的孩子行动比较缓慢,情绪反应也较慢,可是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自我控制力不错;有的同学性急如火,粗心大意,做事马马虎虎。我们就要安排他们去做那些需要细心、耐心、细致才能完成的工作。以培养他们坚韧、持久、谨慎的人格特征。
三.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要优化育人环境,积极协调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形成人格教育合力
学校良好的校风校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班级活动以及社会性服务活动的开展,都有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对巩固小学生良好人格特征,预防与矫正小学生不良的人格倾向十分有益。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促使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格修养。家庭的教育和家长的配合,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一方面要密切配合学校,优化育人环境,积极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几方面的教育,促使家长、社会对小学生的人格教育都引起高度重视,形成人格教育合力,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担负起指导家长、提高家长人格素养的责任,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格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健全人格的能力,改变家长只重视智力培养,轻视人格塑造的思想倾向。同时要坚决抵制社会环境中污染小学生良好人格的消极因素,努力把社会正面、主导教育力量正确引导到小学生人格教育体系之中,以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几方面的教育和谐统一。
总之,加强学生健全人格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长抓不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人格素养,潜心治教,勇于探索创新,为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而努力。
基金项目: 2016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立项课题《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053)》的研究成果。
【健全人格的特点】推荐阅读: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07-08
健全学生人格06-05
学生健全人格08-17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09-05
培育学生健全人格07-02
培养健全人格教案10-27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健全孩子的人格11-27
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07-03
小学生的人格特点11-11
健全人大监督机制的思考人大政协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