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健全

2024-06-21

系统健全(共9篇)

系统健全 篇1

一、关于雷击的形成及其防护模块的分析

在变电所工作过程中, 电力系统经常遇到防雷上的困恼, 所谓的雷击现象, 就是由于大气层的距离火丁, 其内部静电摩擦产生的放电, 其内部负电荷与正电荷相互摩擦, 产生空间电场的作用, 带电离子的方向不断的变化, 引起了一系列的正负电荷的积累摩擦, 保证分层电荷的雷云的产生。这与其大气的运动也是密切相关的, 雷云往天空的不断移动, 下方地面产生静电感应情况, 就产生了相反电荷的地面阴影的产生。如果此时出现一个金属球, 就可能产生尖端放电的情况。

所谓的雷云放电理论就是间隙放电理论, 在雷云的地面放电过程中, 其需要进行不同阶段的放电, 比如云中放电模块、对地先导模块、定向闪击模块, 通过对雷击防护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提升雷电保护的效益, 保证感应雷击的有效防护。为了保证对雷电的有效疏导, 进行防雷系统的健全是必要的, 这需要进行相关工作模块的协调, 进行直接雷击防护及其感应雷击防护工作的开展, 提升其工作效益。保证建筑物的雷击遭受的预防, 保证人员的身体安全的保证, 保证其内部防雷系统工作的开展, 进行雷电过电压的侵入避免, 保证设备的积极保护, 避免其内部电击的产生, 进行建筑物内部防雷电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电源系统的设计体系的健全

1在电源系统工作中, 多种多级保护模块的开展是必要的, 这需要进行各级过电压保护工作的开展, 进行电源系统整体配电工作的开展, 进行配电回路的控制, 提升配电回路的管理效益。进行不同级别的电源防护工作的开展。比如进行低压总配电箱安装工作的开展, 进行防护工作程序的协调, 实现对雷电流的有效传输及其疏导, 保证电源设备的有效防护, 这需要进行防雷模块工作的开展, 提升其安装的效益, 保证浪涌保护器的雷击损坏保护, 避免电源的对地短路情况, 这需要进行保护器的积极设置, 更需要进行短路保护装置的应用。

在机房工作过程中, 进行分配电柜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 提升变电站的电能管理效益, 实现电压及其电流的安全交换。这就需要展开变电站工作模块的优化, 进行电压变换工作及其电能分配工作的开展, 提升变电所的工作效益, 进行雷击事故的避免, 从而实现对国家及其人民的有效保护, 这就需要进行变电所防雷工作的开展, 提升防雷的工作效益, 进行不同工作场景下变电所雷击情况的避免。比如针对变电所设备的雷击情况, 展开变电所工作模块的优化, 进行架空线路的雷电感应工作的开展, 实现变电所工作模块的优化。架空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下。直击雷过电压。雷云直接击中电力装置时, 形成强大的雷电流, 雷电流在电力装置上产生较高的电压, 雷电流通过物体时, 将产生有破坏作用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2通过对感应过电压的控制, 进行变电站侵入波防护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 从而保证过电压的积极优化保护, 提升避雷器的安装效益, 进行变电站内部避雷器的安装, 提升电力网络的整体防雷效益, 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变电站雷击防护方案的准备, 从而有效应对电力变压器及其相关设备的防雷保护情况, 保证下序工作的开展。电力变压器防雷保护, 电力变压器绕组各侧设防的耐雷可靠性应一致, 不论哪一侧绕组损坏, 变压器都要停运和修理。根据容量大小、损坏影响程度及供电重要性来决定电力变压器防雷保护的简繁。采用避雷线、避雷针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雷直击导线。同时还有以下作用:在雷击塔顶时起分流作用, 从而减小塔顶电位。

3针对比较高的输电线路进行避雷线效果的提升是必要的, 这需要进行全线避雷线的积极假设, 保证导线屏蔽作用的提升, 进行避雷线的积极保护, 实现避雷线保护角的控制, 但在超高压线路上, 将避雷线经一小间隙对地绝缘。当线路正常运行时, 避雷线是绝缘的;当线路出现强雷云电场或雷击线路时, 小间隙击穿, 避雷线自动转为接地状态。

通过对杆塔接地电阻的控制, 可以保证线路耐雷效益的提升, 进一步的提升雷击跳闸工作的效益, 保证综合成本的控制, 这也需要进行耦合地线的积极假设, 保证避雷线工作模块的优化, 保证导线间耦合系数的控制, 耦合地线可使雷击跳闸率下降50%左右。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我国35k V及以下电网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线路跳闸率约可下降1/3左右。

4通过对线路绝缘工作的开展, 可以进一步的提升避雷工作的效益, 这就需要进行绝缘子片数的增加, 保证导线及其避雷线距离的控制, 避免对不平衡绝缘方式的应用, 保证绝缘子片数的积极控制, 进行耦合电线工作方案的优化, 这也需要进行自动重合闸装置的优化, 进行线路的雷击事故几率的降低。加强监测构建雷电探测系统未来主要的发展重心着力于加强雷电定位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进一步完善雷电定位系统设备, 开发全国雷电监测站网的综合定位技术, 作为今后探测业务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 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 发展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卫星

结语

通过对空间综合探测设备的应用, 可以进一步的提升雷击的防护工作, 进行全国雷电监测网综合定位技术的应用, 保证三维观测模块的正常开展, 这需要进行地面雷电站工作模块的优化, 保证雷电监测工作体系的健全, 展开雷电监测站网的性能展开积极的评估, 保证探测效率的提升。最大限度地发挥雷电探测系统的效益。广泛的应用现有新技术安装线路可控避雷针使由于雷击所产生的过电压超过一定的幅值时动作, 给雷电流提供一个低阻抗的通路, 使其泄放到大地, 从而限制了电压的升高, 保障了线路、设备安全。

摘要:为了提升电力系统的管理效益, 保证电力系统防雷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 基于此, 本文分析了雷击的形成及其电力系统防雷措施, 探讨了电源系统的设计体系的健全。

关键词:电力系统,存在问题,总结研究,变电所,保护

参考文献

[1]赵飞燕, 赵先堃.氧化锌避雷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问题分析[J].科技信息, 2007 (05) .

[2]叶清泉, 林闻达.输电线路防雷处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21) .

[3]冯俊霞.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0) .

系统健全 篇2

近年来,台江县委办牢牢把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基层工作服务的方针,进一步增强信息工作意识,健全工作网络,完善工作制度,扩大信息来源,提高工作水平,切实发挥信息在服务中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党委信息工作水平近年来,广大信息工作者始终围绕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县”这个总体目标,实现“全面融入大凯里、奋力争先黔东南”的奋斗目标和更有魅力更具活力新台江建设阶段性目标,不断拓宽信息领域,全面、准确、及时地向各级党委反馈信息,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一)强化精品意识,提高信息质量。质量是信息的生命。提供高质量信息是服务领导科学决策的关键,也是衡量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尺度。广大信息工作者牢固树立强化精品意识,坚持以数量促质量,以质量带效率,努力在挖掘、整理和提报深层次信息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是增强信息的针对性。广大信息工作人员立足高起点,站在领导者的高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上级党委、政府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和下发的重要文件精神。及时了解和正确把握领导的意图,从领导需要了解和需要领导了解这两个方面去开发整理信息,想领导之所想,报领导之所需。根据不同领导

四是打造信息的独特性。特色是信息的品质。各乡镇、各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和部门特点,结合各自的工作开展情况,提报一批“特色”信息。2009年以来,我们突出工业发展、招商引资、旅游发展、民族文化等经济亮点,农村工作规范化建设等新举措,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等新任务,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四帮四促等阶段性工作,同时结合各乡镇和各单位的工作实际,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突出特色。很多信息被委省委、州委采用,进入各级决策视野,主要是“结合”文章做得好,特色鲜明。

(二)严格工作制度,加强信息报送作。重要和紧急信息报送是各级办公室的重要职责。由于紧急信息事关工作大局,事关经济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而在整个信息工作中显得更加重要,对领导的决策和指导工作的价值就更高。为确保紧急信息报送工作有章可循、优质高效,我们建立了紧急信息报送工作责任制,凡是发生重要情况、重大事故、突发事件,所在地的党委、部门办公室必须及时准确地向县委办公室报告。哪一级发生迟报、漏报、瞒报问题,由哪一级负责。县委办公室对乡镇、部门紧急信息报送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对迟报、漏报、瞒报紧急信息的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责任。我们还建立了紧急信息报送工作的跟踪落实制度,各乡镇、各部门根据上级领导在紧急信息上的批示意见和要求,及时进行督办、跟踪、落实、续报,促使问题得到迅速妥善解决。

(三)坚持实事求是,正确处理关系。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是信息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近年来,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报送了一些反映问题的信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应当承认,报喜

发性事件,必须向县委报告,经领导决策后,统一口径向上级党委报告,决不能在报送程序和环节上出现问题。

二、健全队伍,夯实基础,为党委信息开展提供保证

加强信息网络和队伍建设是做好信息工作的基础。我们坚持发展与创新并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推动信息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拓宽信息网络建设。信息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单靠信息股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过去的一年,我们注重构建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各部门、单位以及广大基层信息工作者和群众的作用。主要构建了信息“五张网”:一是州特约信息工作者网。明确州特约信息工作者也是县特约信息工作者。二是县特约信息工作者网。在各乡镇、各部门、单位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信息工作者,统一登记并编印联系手册。三是网络信息工作者网。出台网络信息收集报送处理相关办法,整合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等部门人员力量,明确职责和任务,加强网络的监管。四是社会信息工作者网。出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制度,在媒体公布电话、电子信箱等联系方式,在重点部门聘请隐蔽信息工作者,动员社会力量报送紧急重要信息。五是几套班子信息网。加强与县人大、政府、政协以及组织、宣传、纪检、政法、武装部等部门办公室的沟通联系,建立党委信息会议联系制度,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目前,全县形成以县委办公室为中心、纵向贯通、横向联结、条块结合的信息网络化格局。

(二)健全信息联系机制。基层信息工作者一般都是兼职的,有的还身兼数职,一忙起来信息工作就要往后摆了。为了经常“提醒”基层信息工作者履行职责,我们建立完善了各项信息工作制度。一是经常联系工作制度。编印了《信息工作手册》,加强了与基层员的联系。

要领导向县委写出深刻检查;发生三次的,建议对责任单位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年度考核为不称职,并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参照省州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对重大紧急信息报送中失职、渎职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工作的积极性。

三、几点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党委信息工作的前提。首先,党委信息工作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发挥作用,领导重视是前提。党委信息在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服务领导决策、提高中心工作水平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党委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党委工作的状况。此项工作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就很难搞好。其次,做为党委部门的领导,要经常过问党委信息工作,只有领导同志的认识到位了、措施硬了,党委信息工作者也就增强了做好党委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第三,党委领导要多支持信息工作者如实反映情况,多给信息工作者创造了解信息的必要渠道和条件,多让信息工作者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支持他们撰写党委信息,这样不但调动了信息工作者撰写信息的工作热情,也带动了广大干部人人参与信息工作的积极性。

(二)队伍建设,是做好党委信息工作的关键。首先,要把那些具有强烈事业心、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和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安排从事信息工作,担任兼职或专职信息工作者,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要关心信息工作者的成长和生活,领导要经常与信息工作者交流思想、总结工作经验,从多方面给信息工作者以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对那些多年从事信息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同志,要给予合理使用,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使现在从事信息工作的受到

按规定配备信息人员;有的虽然明确了信息工作人员,但信息人员缺乏搞好信息工作的强烈责任感,敬业精神不够,创新精神不足,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全县党委信息工作的健康发展,影响到信息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系统健全 篇3

本文中所指的教务管理主要是指在教学计划中的一些比较广泛而常规的教学管理, 其任务是在独立学院各个相关专业、各个年级以及相关学科进行分类, 再结合教材和教师的教学, 建立起一个适应独立学院的、科学有效率的、高质量的教学制度。独立学院教务的管理, 很大程度上还包括了学院运行、教师教学档案、学院行政等。教务管理系统就是把这些行为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 通过网络和软件表达出来, 达到对于独立学院教育模式,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要求。

一、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现状与困境

独立学院的教务管理系统出现的时间并不长, 独立学院本身就是一个新生事物, 它相应的教务管理系统更加年轻。当前, 很多独立学院的教务管理系统试模仿母校管理系统而生成, 在效率、功能和适应性上都差强人意。教务管理系统又是协调学院教学各方面事务正常运行的保障, 是综合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工程。因此为了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发挥, 必须做好各个方面的管理, 但是目前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全面信息化不够。在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管理中, 把教务管理信息化, 是教务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提高的一个途径。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载体就是教务管理系统, 而教务管理系统所依存的硬件设备就是独立学院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当前独立学院基本实现校园网络化, 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是, 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网络设备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很多基础设备和学院发展并不兼容, 例如, 很多独立学院在学生选课的时间段, 出现网络断网或进入不了网站;学院网络速度较慢, 下载资料不理想等情况。这些都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调试, 学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以保障基础设备的不断完善。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系统自身软件功能的发挥。很多独立学院购买的教务管理系统最开始并没做好相应的数据和统计, 只是根据当前学生人数购买, 没有考虑到学院飞速发展后的软件性能。在独立学院迅速发展的今天, 很多学院当初购买的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速度, 满足不了当前的学生人数和课程安排, 给教学的各个方面造成一定的困难。

2.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安全保障性不够。一般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性都不够。首先, 在系统升级方面, 很多独立学院在购买系统的时候, 没有考虑升级的问题, 交付资金基本是一次性买断, 没有后续工作。当系统不能满足学院需要时候, 没有预算资金去升级或购买新软件。其次, 在系统不断更新的今天, 独立学院采用的系统一般都存在很大漏洞, 比如:学生数据的甄别、老师排课的显示、一次性容纳的选课人数都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种误差会随着学生人数、课程门数的增多而加大。最后, 是防攻击性能的不足。基本上, 独立学院的教务管理系统都没有阻击功能, 面对外来病毒入侵只能事后采取补救措施。同时, 独立学院教务信息管理人员一般都缺乏对系统操作的培训, 对系统架构了解较少, 甚至有些部门对系统的适用不够重视, 容易造成业务不熟、经常操作失误等。这样对老师和学生的正常操作有很大阻碍作用, 往往会出现数据的遗失和泄露。

3.独立学院相应配套系统的建设不够完善。目前, 绝大多数高校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模式相对单一, 主要利用计算机负责处理表格、文件的传输等简单日常管理工作。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教学业务的扩展, 高校日常教务管理工作量的增加, 使得日常教务工作任务越来越多, 信息处理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仅仅依靠以往的日常处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网络信息化的高校办公需求[1]。独立学院的这种情况就更加突出, 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就是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务管理系统的配套系统。配套系统一般指的是子系统, 也就是把教务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更加细化和分解, 真正做到人性化管理, 实行无纸化办公。便于老师和学生更好、更灵活的运用这个系统。

二、健全优化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几个原则

1.灵活整合传统教务管理方法。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传统教务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模式能够长期生存下来, 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在当前数据化、信息化的同时, 不能把传统的人工教务管理工作彻底摒弃。要吸取他们的精华为现代化手段服务。可以保留纸质化留档。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不可取代的文件和数据, 一定要留下纸质档案, 对它们进行分类保存, 不要对电子档案过分依赖, 一些比较重要的教务信息, 要对师生本人进行当面的调查时, 可以查询原始资料。

2.资金和人员的保障。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健康迅速发展, 要满足两个特点, 一个是开放性, 一个是灵活性。无论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是自主开发还是在外引进, 都应该具有相应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 要对其进行长期的资金投入和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并在实际的操作中不断地对系统进行完善和升级, 才能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地结合, 提高本校的教学服务。同时, 学院必须每年把系统维修升级的费用明确纳入预算, 每年对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进行合理评估, 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明确领导责任制度, 发现问题, 责任到人。

三、关于建设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几点建议

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务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更快、更好的为师生服务, 更准确、更先进的完善学院教务管理。为此, 独立学院教务管理可以健全完善以下几点:

1.改进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硬件配套, 优化管理系统, 加强系统安全。首先, 学院要投入资金, 改善现有老旧的硬件设备, 配置相应数量的最新设备, 做到硬件使用无障碍。其次, 优化系统网络, 保障管理系统的升级使用, 使系统运行更加高速和畅通。最后, 是安全问题, 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十分重要, 目前, 接触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 一般使用特定的账号就可以在网上进行登录进入。没有相关的检测或保护措施, 一些相关的核心数据例如成绩、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等, 一旦遭到黑客攻击和修改, 后果不堪设想。

2.提高教学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系统管理人员是发挥教务管理系统功能的实践主体, 教务管理系统功能是否能正常发挥, 或是发挥的效果如何, 很大程度上被系统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影响。那么对于系统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是独立学院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 委派工作人员进行外出学习, 提升他们的理论知识, 学习交流其他学院可取的经验知识, 整合出有利学院自身的系统。其次, 加强教务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知识。要求工作人员熟练全面掌握系统相关知识, 鼓励工作人员大胆创新, 通过对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完善教学管理流程, 优化教学资源。最后, 提高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和科研能力。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看, 教务管理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立体复杂系统, 它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 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 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 高效率地实现教务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2], 系统管理人员实际上就是在网络上管理教务相关工作, 那么对他的协调能力就有一定的要求。教务管理系统实际上也是一门科学, 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 研究管理系统, 使教务系统管理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对口研究方向和专业。这样才能提高教务管理者的学术水平, 从而实现专业化, 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完善教务管理制度, 规范教务管理系统权限设置和功能分配。高校教务人员总体上来说学历偏低, 业务能力不高, 工作性质较为烦琐, 工作动力不足, 他们多为高校骨干教师家属, 从很多二本高校来看, 人员流动较快, 严重影响了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这种情况在独立学院中更加明显, 要提升教务管理系统的优化, 必须先制定一套完善的考核和监督机制。明确系统管理人员的责任, 清晰系统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另外, 明确和规范教务管理系统的权限, 设置合理的权限分配制度, 灵活处理功能的分配, 使教学管理制度能够在系统中顺畅运行。

总之, 在信息化的当天, 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直接关系学院整体运行是否正常高效。对系统要求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学院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调整, 做到资源整合, 高效优质的为所有师生员工服务。

参考文献

[1]丁建伟.基于ASP.NET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7, (5) .

[2]周屹.高校班级组织结构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32) .

系统健全 篇4

近年来,论文发表庆安团体以财务治理为中心,以预算治理为重点,积极稳妥地开展各项财务工作,特别是在健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加大执行力度,有效控制了财务风险职称论文发表

一、加强财务监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公司依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中国一航的具体要求,先后制定了《投资治理办法》、《贷款担保治理办法》、《货币资金治理办法》等40多项基本制度和具体会计核算治理办法,作为公司内控制度和财务治理及会计核算的依据,同时关注国家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依据《中国航空产业第一团体公司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治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基本制度和具体会计核算治理办法进行不断修订完善。往年又制定下发了《经济合同财务治理办法》。使广大会计职员在财务工作中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正确履行核算滥督和控制职能。

二、加强资金治理。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公司自组建以来。在由集权到分权的变革过程中。财务资金治理方面有过不少教训,如财权分割,资金分散,财务失控,资产流失。以及多头开户、私设小金库、随意转移收进、资金账外循环等。因此,公司及时采取措施,加强资金集中治理,并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重新修改《货币资金治理办法》。该办法具体规定了公司实行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根据部分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视。

同时规定公司财务部分负责治理货币资金,其他部分一律不能保存现金或设立银行账户。不能保存各种有价证券和票据。出纳职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进、支出、用度、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严禁未经授权的单位或职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将银行预留印鉴分开治理,即出纳保管财务专用章。财会室主任保管预留私人印鉴,以达到互相制约、监视的目的。

2、加强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各级领导按规定对收、付款凭证事前签字审核。财务收支严格按照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和公司相关制度规定进行审批。对所有的资金支出按照公司的、季度、月份资金计划执行。并规定了资金审批权限,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款项进行“联签”审批。

3、加强内部稽核制度。会计工作稽核采取专职复核与相互复核相结合,领导审核与室主任复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库存现金实行每月3次定期稽核。银行存款日记账每月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并及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加强对基层财务工作的治理和监视。公司向有经营和会计核算业务的单位、部分直接委派财务负责人和财务主管。被委派的财务职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指标、财务会计和本钱治理等工作负责,并组织实施与检查考核;对该单位执行国家有关经济法规、制度、政策和内部经济核算制度等相关制度进行检查监视,并汇总分析财务计划、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对违反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及企业财务制度和可能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和浪费等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

5、加强专项资金的治理。将公司基建处(国家基本建设资金)、供给处(材料采购资金)、总务处(职工住房集资款)的各项专用资金同一上收到公司财务部集中治理,对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单独进行核算,做到专款专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资金治理的通知》,清理了非法人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将公司部分子公司、医院、中小学、幼儿园、培训中心等单位的资金结算全部集中在公司结算中心进行。严格了资金治理制度。规范了资金使用及审批程序。

6、抓好现金盘存点及治理工作。公司《货币资金治理办法》中明确规定:(1)出纳职员根据会计职员填制签署的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顺序与当天的现金日记账逐笔核对,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2)公司财务部和各基层单位的财务部分。严格执行现金盘点制度,保证现金的安全。各单位的负责人或财务主管职员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每月至少3次)进行现金盘点,公司财务部分组织职员每年2次深进基层单位进行全面的财务检查工作,并将该项工作制度化。做到检查有记录、题目有落实,确保现金账面余额和实际库存相符。如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3)提取现金时,向银行出具的现金支票必须由两人以上共同完成,即现金出纳员开具现金支票。银行出纳员加盖银行预留的财务专用章,最后由主管该项工作的财会室主任加盖银行预留个人印鉴,同时输进支付密码。以达到互相制约、监视的目的。

7、把好货币资金支付审批程序。公司任何部分和个人用款时,必须提交书面付款凭证,并注明用款用途、金额、支付方式等内容。财务职员严格审查货币资金支付是否按照公司的规定程序进行审批。除小额个人因公预借款等事项外:金额较大的款项支付需同时附上有效的经济合同或与此相关的证实文件,方可办理资金的支付手续。

8、加强采购合同和比价采购治理。采购合同、对外加工合同等均按规定程序审批,5万元以上经济合同须经公司法律部分审查、合同签署人须经董事长授权后方可签署合同。在物资采购方面。实行比价采购,财务部分在支付货款时须由采购职员提供有关审批单方可付款。此外,按照《团体公司重大财务经济事项报告制度》规定,实施重大事项上报制度,以减少风险并进步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系统健全 篇5

一、医疗卫生系统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医疗卫生系统而言,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为了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首先, 医疗卫生系统要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努力做出符合战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

其次, 医疗卫生系统要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的行业和环境, 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 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不断提高营运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益。因此,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是医疗系统加强内部控制的基本目的。

再者, 可靠的信息报告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层提供适合其既定目的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 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和对营运活动及业绩的监控。因此, 提高信息报告质量, 是医疗行业必不可少的控制手段。

二、当前医疗卫生系统实施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一是不少医疗卫生机构并未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只是把它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汇总, 在某些机构, 领导长官意识浓厚, 指示会计人员造假, 违反财经法规, 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二是制度不够完善。财务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现已基本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 但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规定没有成型的文件规定。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但不够科学、严谨, 仅仅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当作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明确, 影响了执行的效果。

2. 内控制度制定不科学

有些医疗卫生系统尽管建立了相关的会计控制制度, 但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实际工作中待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堵塞或予以惩罚, 导致内控成本较高, 收效甚微, 使会计控制失去效力。多数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对常规性业务进行控制和监督, 而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控制, 容易造成对某些环节的疏忽。或者偏重于具体内部会计控制活动, 而忽视内部控制的环境、财务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以及效果评价。具体而言, 一些医疗卫生系统在以下几个业务环节存在内部控制不规范的现象:

(1) 医疗费用审核环节内部控制不规范。由于参保人员覆盖范围的扩大及定点医疗机构的增加, 实现专人审核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支出的合规性已经困难, 复核制约环节形同“纸上谈兵”。

(2) 缺乏规范内部控制系统的条件。目前各地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一般为科级单位, 负责全市参保职工的缴费、增减变化、网络系统维护、I C卡制发及挂失毁损、个人账户查询、医疗费用审核、结算、报销等业务, 规模小, 人员少, 一般都是身兼数职, 很难形成规范的内部控制系统。

3. 缺乏适当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在有的医疗系统里, 虽然已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 但是许多信息被管理当局控制, 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功能, 系统内部各部门各自为政, 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缺失。

三、健全医疗卫生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医疗卫生系统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可以有效增强系统经营管理工作的可控性。在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日益高涨的情况下, 医疗卫生系统内部控制制度更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是医疗卫生系统在安全、有序的经济环境下,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 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方面, 尽快建立起符合医疗卫生系统实际、科学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管理层人员及时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树立风险控制意识, 并在具体行动中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大力支持;另一方面, 要尽快建立评价监督机制, 增强凝聚力, 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岗位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 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2. 建立业务的常规性授权和办理例外业务的特别授权体系

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审批层次、授权审批程序和授权审批责任, 形成责任明确、有权有责的管理控制体系。医疗卫生系统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 应当实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3. 加强过程风险控制

一是控制业务活动中的运行风险。 (1) 规范业务操作规程。着重规范参保登记、缴费申报与核定、账户管理、医疗费用结算、基金财务、稽核监督等环节的操作流程。 (2) 建立业务审核制度。办理医疗保险各项业务应严格审核相关报表、凭证等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二是控制管理活动中人事政策风险。具体内控措施包括:完善内部环境, 通过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建设使职工对系统产生认同感并做到协作团结, 编制、补充整合现有人事制度;加强风险评估, 对人事活动中存在的人事变动风险予以重视, 加强识别和分析;采取多种控制活动, 如培训讲座、职务轮岗、绩效考评、岗位评价标准等;加强信息与沟通, 通过职代会商定重大人事制度、编制发放员工手册、在办公内网上刊登培训信息等方式帮助员工参与制定和熟悉卫生机构人事政策;加强内部监督, 包括工作检查、与员工交流、重要岗位人员离职审查等。

三是控制财务活动中的现金风险。目前已经编制完成财务部工作制度与财务部控制制度。例如, 为避免收费人员下班前过多现金压库, 产生挪用和遗失风险, 规定每位收费人员必须在当日银行解款前上缴所有现金收入;对退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欺骗风险, 规定要求每张退款发票必须有医生、患者和两位收费人员签字, 并附退方等原始单据;对核算室的现金风险, 除职务分离控制外, 还有加强教育培训、授权控制等措施。

4. 完善信息系统控制程序

每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每个员工都要了解医疗系统内部控制的有关内容以及进行迅速的信息反馈。完善的信息系统使系统内部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内容, 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并随时获取和交换控制活动中的信息。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资产管理、成本核算、收费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科学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将相关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并统一管理, 以全面评估风险、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资源, 全面、准确、及时提供各方面所需的会计、管理信息, 使管理者了解系统运营状况。

长期以来, 传统会计指标如税后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是衡量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 上市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 这就要求衡量公司价值的指标能反映出为股东创造的价值。E V A指标也因此应运而生。

一、EVA方法的提出

早在20世纪20年代,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就把E V A思想引人公司管理中, 后来曾一度被人们遗忘。到了20世纪80年代, 总部设在纽约的思腾斯特咨询公司将该思想重新引入价值评估和公司管理领域中。思腾斯特咨询公司提出了经济增加值 (E V A) 指标, 用于评价企业创造股东财富的能力。在论述E V A方法上最具权威的是该公司的执行官埃尔巴 (A l Ehrbar) 所著的”EVA:The Real Key to Creating Wealth”。该书在EVA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计算方法及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考察经济增加值 (E V A) 指标解释股票价格变化方面的有效性上, 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 经济增加值指标解释股票价格变化的能力强于传统指标。Uyemura (1996) 研究表明, 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解释能力为40%, 而传统指标的解释能力仅为13%。

二、EVA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虽然E V A理论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

系统健全 篇6

1城市支路的功能分析

1.1城市空间毛细血管功能

如将城市假想成一个有机整体,城市内的道路系统则是构成这一有机体的骨架与血管的基本设施。如同有机体的良好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骨架和血管系统一样,城市的良性发展需要良好、健全的道路系统。城市支路是城市骨架与血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交通服务功能

支路交通服务功能有别于干路交通功能,重点体现在城市慢行交通,主要依靠支路系统解决。在道路空间足够且不影响交通通行的前提下,利用支路来满足因周边土地使用所衍生的停车需求,也是支路系统不同于干路的功能之一。

1)出入服务及连通地块的作用。

支路作为连接干路系统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市政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的内部道路系统的道路,交通的出入是其主要功能之一。支路对地块进行细分,除降低街区尺度外,更有利于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有利于规划管理。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支路承载的混合交通提高了汽车、常规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可达性,促进两侧土地混合开发和多种功能的集聚,提高土地开发的可能性和效益。

2)解决局部区域内部交通。

支路系统还可以供短距离交通使用,防止人流、车流过度集中于干路系统。支路是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重要物质基础,发达的支路系统,可有效降低干路网的交通压力,减少城市对“大马路”的依赖。发达的支路系统能够为城市的“短出行”提供有效服务,使之不必进入干路网络即可达到出行目的。根据国内相关调查,一般城市60%左右的出行行程都<5 km,如果这部分交通量由支路系统承担,将大大降低对干路的需求。同时,发达的支路系统又可减少不必要的长距离出行,从而使路网功能和结构更为清晰合理。

3)提供车辆的停驻空间。

车辆包括机动车和自行车,在土地资源足够且不影响交通运行的前提下,支路系统可以提供相当数量的停车泊位,合理分担所在区域的一部分停车需求,是城市停车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国外城市普遍鼓励支路两侧采用规范化的“路边停车”方式,以解决城市停车问题及促进支路两侧用地开发。

依据GA/T 850—2009《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对于车行道路面实际宽度的可利用性,并使用强度较低、通行功能较弱的支路,在保证支路交通通行功能的前提下,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及其所承担的功能,谨慎、合理地组织“路边停车”,有利于达到支路通行能力与两侧用地可达性的双赢。

1.3城市生活空间功能

从“人”的角度说,支路可提供市民进行日常活动的“交往空间”,是城市开敞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支路有别于干路系统,在城市中有着另一种特殊的生活功能。由于支路的特性,使得道路空间更接近人们的住处,故来往的车辆不再像在干路系统般快速地流动。居住于支路周边的人们,可以用更轻松、自然的态度与道路空间结合,通过相应公用设施的布设,成为城市居民休憩及情感交流的延伸空间。支路本身的小尺度使城市更适宜步行,也使其两侧用地的功能和空间更具活力,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之外的服务功能和宜人场所;支路为城市提供了多种可能,使城市生活的多样性、特色和魅力得以重新塑造。为了满足此功能,并更有效保护路人的安全,国外有人车共存车道、生活化道路等设计手法产生;使用“交通宁静化”(Traffic Calming)技术, 依据交通工程学、交通安全工程、人机工程学等方法整合而成, 改善支路层次的道路交通环境,特别是社区的交通生活环境,以主动型的安全保障替代单纯被动型安全防护。

1.4城市设施空间功能

从“设施”的角度看,道路为各式公共设施布设与摆放提供空间。通常管线等公用市政设施都利用道路地下空间来布设;一些公共设施设置于道路两旁,如道路的信号系统、电力与电信设备、路标等;一些街道上直接设置公共设施,如电话亭、邮筒、座椅等;还可以利用道路周边的空间进行绿化及景观布局,美化环境。

1.5救灾避难和日照通风功能

当城市任何地点发生紧急灾难时,人们可以立刻疏散到就近道路上,进行避难,并且救援的车辆与人力必须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此时支路系统就可以发挥其救灾避难的功能,当紧急情况(火灾、急救等)发生时,道路提供救援车辆、设备与人力通行的空间,阻止灾情扩大及进行急救等。整体而言,良好的支路交通保证了支路良好的交通到达能力,支路对于城市防灾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同时,支路也为周边地块提供了开敞空间,保证了周边建筑的日照和通风,起着日照通风功能。

2杭州市区支路现状情况分析

通过对杭州市主城区现状支路网结构、支路网密度、支路网通达性、支路公交可达性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现状支路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规划支路网密度较低,路网结构不合理。

杭州市主城区规划支路网密度为3.24 km/km2。与规范要求人口>200万人大城市全市平均3~4 km/km2、扣除工业用地、公园等6~8 km/km2、城市中心区10~12 km/ km2的支路标准存在一定差距。规划支路的缺失,导致路网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杭州市规划路网结构中快速路网、主干路网、次干路网、支路网的比值为0.82∶2.00∶2.59∶4.48,与大城市道路密度合理结构1∶2∶3∶8还有一定差距。

2)规划支路网络与用地布局、功能不配套。

规划支路网络与其周边用地布局、功能等不配套,尤其在大型公建区、居住区、城市核心区等区域,未配套设置足够的支路网系统,导致到达性交通过多依赖于周边的干路系统、地块开口设置在城市干路上等情况,造成干路系统交通秩序混乱,通行效率低下。

3)部分支路建设与规划有差距,且规划建设标准不统一。

由于用地、拆迁等因素导致杭州市部分支路建设未按规划执行,存在支路建设宽度未达到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断头路及未按规划要求敷设市政管线等情况,并且建设标准较低,在许多交通性支路上也没有设港湾式公交站和进行交叉口渠化,不能满足城市现在及未来发展需要,造成使用不便和反复施工的情况。

4)支路公交可达性差。

目前主城区公交线路多集中在干路上,支路的公交可达性很差。由于停车配建不足、管理理念等原因,许多支路需承担路内停车等功能,导致缺少合适的支路布设公交线路,所以公交线路不能深入到居住区内部,主城区公交可达性差。这也是主城区公交在居民出行交通方式中比例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5)支路系统路内停车过多,管理无序。

目前,杭州市主城区支路系统多数处于自由式交通状态。一直以来,对主城区的交通组织主要注重主、次干路的研究,而忽略了城市支路的研究和管理。杭州市主城区现状许多支路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量均较大,路况复杂,并且许多车行道路面实际宽度不足的支路均存在路内停车现象,更有甚者是直接停放在消防通道处,既不符合《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也严重挤压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空间,以及消防安全空间,使得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有限的空间中争夺通行权,造成支路交通组织混乱无序,并且具有较大安全隐患。

3支路建设对策

3.1规划对策

1)在规划阶段加密支路网络,合理路网结构。

结合杭州市控规更新,在规划阶段加密支路网络,使规划路网各等级道路比例趋于合理,从源头上保障足够道路资源,保障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所需的行驶空间。

2)根据用地性质、功能,配置合理支路网。

在大型公建区、居住区、城市核心区等区域,往往对支路网需求更大,着重在此区域新增支路,使支路网与周边用地功能相匹配,协调发展。

3)加快支路建设,提高现状支路网密度。

以项目带动为契机,结合支路周边建设项目,加快支路发展建设,缩小支路系统现状与规划之间的差距,满足未来城市发展需要。

3.2建设对策

1)形成统一、先进的支路建设标准,整治未按规划建设的支路。

进行专题研究,统一支路建设标准,在重要交通性支路上设置港湾式公交车站及进行路口渠化,整治未按规划建设的支路,打通断头路,拓宽未达到红线宽度支路,按规划敷设市政管线,完善支路功能。

2)增设公交线路,提高支路公交可达性。

在重要支路上加强管理,增设公交线路,使公交线路能深入居住区、大型公建区等区域内部,提高支路公交可达性,从而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促进绿色低碳交通。

3)区域差别化停车管理政策。

加强管理,实行区域差别化停车管理政策。路内停车引入评估机制,逐步取消严重影响动态交通的路内停车,并且利用经济杠杆控制支路路内停车,保障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通行权益。

3.3管理对策

1)提高公交线路的密度和覆盖率。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公交线网常常集中布置在干路网上,一方面造成公交线网覆盖率不足,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车外步行距离长等问题;另一方面,使干路上的交通更为复杂,影响其疏通性功能的发挥。如果一部分常规公交线路与支路网相结合,那么采用“走街串巷”式的线网布局更能符合实际需求,从而减少步行距离,为普通市民创造更为便捷的出行条件。将部分公交线路布设于支路上,利于居民接近线路,缩短步行到站的距离,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和吸引力,从而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引导城市交通良性发展。

2)组织单行线。

由于支路车道不多,且与相邻支路间距较小,故利于组织单行交通,从而提高支路通行能力。可充分挖掘和利用支路网的交通功能,通过适当的组织、管理、控制手段减少支路对交通流的影响,简化交通节点,减轻周边主次干路的交通压力。支路网规划的目标在于“通而不畅”,不仅要为各个地块提供出入途径,还要减少过境交通对地块的干扰。

4结语

支路作为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路网可达性、疏解城市交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支路系统发展建设应主要从规划、建设及管理三方面入手,三管齐下。从规划上,加密支路网络,合理路网结构,使支路网与周边用地相协调;从建设上,形成统一、先进的支路建设标准,加快支路建设,整治未按规划建设的支路;从管理上,采取区域差别化停车管理政策,减少路内停车,提高支路公交可达性。从而保障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通行权益,改善市民出行条件,还路于民,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摘要:首先对城市支路的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结合杭州市城市支路系统现状,阐述了城市支路系统建设的不健全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最后从规划、建设及管理三方面,提出了支路系统建设的相应对策。

系统健全 篇7

现如今,无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的使用,这一方面促进了电力事业的发展,同时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随着电力的运用范围愈加广泛,电力工程愈加复杂,其运行的不稳定性增加,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也存在着潜在危险,易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必须及时更新电力工程设备,建立健全电力工程自动化安全系统,以保证电力工程的正常平稳运行,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利益,促进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1 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介绍

1.1 电力工程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工程自动化是指在电力生产到电力消费的各个环节和层次都实行自动化控制,电力企业通过各种电力设备进行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并将电力输送给用户供其使用。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特别是在用电需求大幅度增加的今天,电力工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社会各个领域的正常运行,从而促进整个社会高效有序地发展。自动化的电力工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而是一个需要电力技术不断更新优化、各个操作设备互相之间协作运行的复杂工程。

1.2 电力工程自动化实现方式

如今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主要是通过操作者同自动化设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操作,如利用计算机软件、远程控制等。

1.3 电力工程自动化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领土面积广阔、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不同地区的能源分布不同,电力资源的分布就很不均匀,例如我国电力资源分布较广的地方集中在新疆等西部地区。我国实行的“西电东送”工程,从西到东,所经线路漫长,对电力工程自动化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当电力系统在某段发生故障时,如果其自动化系统不够完善,无法准确地进行鉴别,就很容易导致故障范围扩大,并造成严重后果。

2 建立健全电力工程自动化安全系统的措施

从上文不难看出,在不断优化的建设环境中,电力工程自动化的安全系统也因其自身占据的特殊位置在电力工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对电力工程加强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对自动化安全系统进行严格要求,在不断提高其信息化水平和设备质量的前提下,从操作者与风险分析等多个方面建立健全电力工程自动化安全系统。

2.1 提高电力工程的信息化水平

同传统的通过电磁波对电力工程进行调控的技术相比,使用计算机对电力工程进行调控,更能提高系统自动化的安全水平。使用计算机对电力工程进行调控简单易行,操作方便,计算精准,可以通过远程调控对电力工程进行监控,以及时快捷地对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分析,进而使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

现今很多电力企业想要建立一种对电力工程的情况进行实时调控的装置,这就需要解决2个问题:装置的监控内容是电力工程的实时情况,这种实时获得的数据信息从何处而来,怎样保证数据信息的及时更新;装置需要通过对监控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电力工程的情况,判断电力工程是否运行正常的依据是什么,怎样让装置所依据的标准能顺应实时情况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一些国家采用了数据收集和监控软件,可以提供电力工程运行的实时信息,再根据这一软件提供的信息开发出与之相配合的系统软件,从而使警报系统更加准确无误。

2.2 提高电力工程中自动化安全系统装置的质量

电力工程中自动化安全装置决定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必须要提高装置的质量。在电力工程中自动化安全系统装置的选择上,一定要遵循安全稳定、实用可靠的原则,选择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保证电力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同时,要保证装置与装置之间的相容性,使装置在发挥测算、保护、远程调控作用时可以协调配合,共同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电力工程中自动化安全系统装置质量如果比较好,电力企业扩建改造也比较容易进行,但在使用时,旁边应有监管人员监管,以便装置失灵或发出错误信号时可以及时进行维修和调整。

当然,装置本身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弊端可能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有些装置容易受到雷击,这就需要在装置周围加强对避雷装置的安装,如安装雷电吸收器等;有些装置容易受到干扰,这就需要在电缆的屏蔽层上下功夫,将其两端接在地下以抗干扰;有的装置容易进水,这就需要调节装置所在地方的环境,以保持装置干燥。另外,在使用设备之前,一定要进行试运行,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操作规范,从而保证各个装置都能顺利运行,同时也要对备用电源的供电能力进行评估,将电力工程中自动化安全系统装置的相关资料上交给相关部门,从而为以后的维修和养护做好准备。

2.3 提升操作者的专业素养

电力工程中自动化安全系统的装置再自动化、再高级,都需要通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操作才能实现其价值。操作者的专业素养对电力工程自动化安全系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应当提高其基础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培训、教育保证其熟悉装置的性能、运行方式等,并具备一定的经验来应对系统运行中可能因天气、地质条件等的变化而出现的各种问题,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及时地解决问题,防范因装置故障带来的危害。

2.4 严格分析面临的风险

要严格分析电力工程中自动化安全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以保证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使损失降到最低。风险分析过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操作者的经验收集风险事故的类型,然后确定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从而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出风险指数,如果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可以忽略不计,如果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外,就需要对系统进一步优化,采取措施防范风险,从而保证电力工程的安全运行。

3 结语

总之,电力工程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必须提高电力工程的信息化水平和自动化安全系统装置的质量,提升操作者的专业素养,严格分析面临的风险,才能保证电力工程的正常平稳运行,推动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帆,肖红亮.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浅谈[J].科技信息,2010(21)

[2]夏明超,黄益庄,吴俊勇.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现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

健全台账夯基础 篇8

为此, 江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除了从政策、体制、机制、投入、执法监督等诸多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外, 把健全企业基础台账列入全区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区安监局针对全区安全生产压力大、任务重的特点, 高度重视企业安全基础台账建设, 把健全企业基础台账作为夯实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特别是近几年来, 围绕健全企业基础台账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从强力推进矿山、化工等高危企业健全基础台账入手, 继而在全区企业中推广基础台账建设,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年来, 全区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南京市下达的控制指标内。2009年, 江宁区政府被南京市安委会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一等奖。江宁区健全安全生产基础台账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统一思想, 形成共识, 充分认识基础台账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江宁区安全生产台账管理始于2006年, 当时安监局组建时间不长, 建立企业基础台账是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的, 要求全区所有企业和单位都要建立健全安全基础台账。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企业基础台账工作出现了由热到冷、由重视到忽视的变化。

2009年5月, 江宁区安监局组织了一次调查, 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基础台账工作不健全, 有的企业台账用完了没有及时添补, 有的甚至没有台账。这次调查使安监局工作人员十分震惊, 反映出工作不到位及存在的问题。

为此, 局领导班子认为, 要改变目前的安全管理现状, 提高全区安全管理水平, 必须从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着手, 完善各项日常安全台账记录管理, 建立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安全台账管理制度来夯实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首先, 统一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 通过召开局长办公会、中层干部会及全局人员会议, 提高全局人员对健全企业基础台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求全局所有人员都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其次, 召开10项专项治理牵头单位负责人和安监站 (所) 长会议, 分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解剖事故企业基础台账不健全案例, 并请分管区长讲话, 强调立即健全企业基础台账工作的重要性。

第三, 组织宣讲小组, 结合宣讲《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把宣讲《条例》与宣讲基础台账重要性结合起来, 到各镇、街道、园区及单位共宣讲24场, 4 800多人系统地受到培训。

第四, 以安监局的名义, 给全区3 000多名企业厂长 (经理) 发去一封信, 信中主要突出这样几项内容:一是依据《安全生产法》和《条例》, 阐明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二是阐述近几年来区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 区委区政府对安全生产标本兼治的工作要求, 把建立企业基础台账作为治本的关键措施来抓;三是举例说明近3年来全区发生因公死亡事故付出的资金将近3 000万元, 这还不包括停产整顿等间接损失, 健全企业基础台账, 就可以花很少的钱, 打实企业安全基础;四是阐述健全安全生产基础台账的重要性, 特别强调基础台账是安全责任追究的基本依据, 发生事故后, 为分清责任, 首先要查看原始记录, 责任人对相关安全工作讲没讲?做没做?什么时候讲的?什么时候做的?做了多少?等等, 都可以通过台账清晰地反映出来, 使人一目了然, 做到有案可查;五是就如何健全企业基础台账提出明确要求。

实事求是, 讲求实效, 科学地设置适合当前企业管理的安全基础台账

安全基础台账是一个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 是安全规章制度的具体反映, 是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力保障, 是安全工作实绩的真实记录, 是安全责任追究的基本依据。根据基础台账在安全管理中的功能作用, 江宁区安监局对全区安全基础台账进行了升级换代和规范统一, 研究制定了一套适合当前企业管理的安全基础台账。

1. 依据《条例》要求, 科学地制定台账

在设置安全基础台账时, 一定要从企业本身实际出发, 切忌华而不实、盲目模仿和照抄。江宁区在制定企业安全基础台账时, 以2002年较为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 结合《条例》的要求, 特别是《条例》第十一条明确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8项内容, 力求全部反映在台账记录中, 从台账中反映企业落实《条例》的工作内容, 反映企业落实《条例》的所作所为。在具体编制台账时, 江宁区安监局还结合政府以及行业标准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 力求做到科学合理, 避免设计不周、内容短缺、项目不全, 记录人随心所欲、马虎敷衍等行为。

2. 突出必须、合理、实用的原则

在制定安全基础台账时, 坚持从实际出发, 紧紧抓住企业每日安全检查、隐患登记整改两大重点, 分层次、分类型进行合理设置。按照必须、合理、实用的原则, 使制定出的台账既具有针对性, 又具有普遍性, 突出可操作性, 避免花架子。同时, 兼顾上级部门的安全要求和企业必须履行的安全职责, 尽可能使台账分类合理、设置合理、操作简便。经过多次研究修改, 江宁区安监局制定的基础台账共1套9本, 内容涉及到企业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

安全生产检查台账:包括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安全生产标准规章制度、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工伤保险、劳动用品保管发放、提取安全生产经费等13项内容。

安全生产会议台账:包括安全生产例会记录、安全生产会议确定的隐患整改情况、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会议、年度安全工作目标计划实施进展、表彰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8项内容。

危险源管理台账:包括运行管理档案, 对设备设施的专项检测检验、安全评价、应急预案的演练、危险源监控措施等7项内容。

事故隐患台账:包括隐患登记、隐患查出时间、隐患部位、隐患整改及防范措施、应急处理预案说明、隐患整改责任人、整改验收情况等8项内容。

特种设备台账:包括使用单位、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出厂日期、启用日期、使用许可证、发证时间等7项内容。

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评价和“三同时”台账:包括项目名称、投资总额、建设单位、评价情况、“三同时”审查验收情况等7项内容。

特种作业人员台账:包括特种作业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工种、从事特种作业时间、特种作业证号、发证日期等9项内容。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台账:包括受训单位、培训主办单位、受训时间、受训对象、培训主要内容、考核情况等11项内容。

事故管理台账:包括事故单位、性质、主管部门、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报告人、原因及经过、整改措施、处理意见、调查组成人员等14项内容。

通过台账规范化建设和科学设置, 从一个侧面集中体现企业安全有目标, 管理有规章, 操作有规程, 检查有记录, 考核有依据。

3. 严格标准、规范记录

对一些涉及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重大问题的, 注重在台账中充分体现国家的法律法规, 企业经营管理层对安全工作的要求和意愿, 使之成为指导企业开展安全工作的原则和依据。

例如, 在编印事故管理台账时, 把《条例》第四章“事故调查处理”部分的第37、38条全文印在台账的第一页, 以警示企业在发生事故时必须按照《条例》要求执行。在编印特种设备台账时, 对特种设备进行名词解释, 对特种设备中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逐一解释, 提出安全要求和行业标准。在编印特种作业人员台账时, 对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进行说明, 以便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的了解。在隐患整改台账上, 设计整改回执, 订立复查时间和复查意见, 对检查部门查出的隐患, 以整改通知单形式及时发出整改通知, 确保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做到有整改通知、有责任人签字、有回执、有复查。

4. 统一印刷、统一发放

为便于企业完整记录和执法检查, 江宁区安监局对安全基础台账进行升级换代和统一规范, 统一台账封面、统一台账内页, 由安监局负责监制, 做到统一印刷、统一发放、统一使用, 从管理上要求达到“四个规范”, 即规范要求、规范记录、规范检查、规范考核。一改企业基层单位安全台账各自为政、形式多样、没有标准、无所适从的状况。这样, 形式有了, 内容也有了, 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

长期坚持、重在治本, 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江宁区安全生产监管走过两个阶段, 现在开始要在“治本”上下功夫, 由过去的“事后处理”进入到现在的“事前防范”, 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必须增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 只有企业真正重视安全生产, 真正抓到边抓到位, 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才会打牢, “事前防范”才能收到效果。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江宁区安监局才下决心把健全企业基础台账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来抓, 通过健全企业基础台账,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实现“治本”上的突破。

对今后的工作, 江宁区安监局一是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利用培训班和到企业检查时间, 把健全基础台账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说深说透, 使之变成企业自觉行动。二是严格检查督查, 到企业安全检查, 首先要检查企业安全基础台账是否健全, 记录是否规范, 对台账不健全企业当即提出整改要求;对没有基础台账企业视为安全生产不合格企业, 当即下发整改通知书;对没有基础台账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企业, 加重处罚和罚款, 通过严厉手段, 督促企业真正重视基础台账工作。三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推广先进企业典型和好的做法, 2009年6月份组织全区开展了一次健全企业基础台账工作交流会, 2009年底召开了总结表彰会, 对2010年台账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同时, 江宁区安监局还将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培训, 使规范管理和遵章守纪成为全体人员的自觉行为, 为全面推进企业的安全生产打下扎实基础。

健全制度强化监督 篇9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制度, 对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对于企业应如何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的有效落实, 笔者认为, 应从健全制度、全员参与、强化监督、绩效考核4个方面展开工作。

第一,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时, 必须根据“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及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明确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安全生产所应负的责任。简单来说, 就是要把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到每个人。企业、部门、班组都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具体细化, 不能一概而论。

第二, 全员参与。企业应通过逐级签订岗位安全承诺书和安全生产责任状, 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虽然常说“安全第一”, 但在一些企业、一些班组, 安全生产工作仍未引起全体员工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 学历偏低的老员工, 虽然工作经验丰富, 但对一些安全培训、考核往往存在抵触情绪, 总觉得用处不大, 认为他们工作了几十年, 并没出什么安全事故。笔者认为, 这种观点是万万要不得的。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全员参与, 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管理层有管理层的责任, 一线员工有一线员工的责任,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只有保证每个岗位都安全了, 才能谈及整个班组、整个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安全。

第三, 强化同级、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 共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在安全生产工作中, 有些员工的安全意识比较低, 时而有意无意地违章作业, 例如, 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安全操作规程、没有看到违章操作的危害性而违章作业;因为经验主义或者争时间抢进度而忘记安全操作规程;因为精神疲倦或者工作之外的烦心事导致注意力分散而顾不上安全操作规程等。这时, 就需要强化同级、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 共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当然, 相互监督并不是目的, 只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种手段。

上一篇:卫生干预措施下一篇:薄膜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