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及成因(精选12篇)
财务风险及成因 篇1
摘要:财务风险是公司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公司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 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只有通过对公司财务风险类型分析, 从中找出不同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 才能探索出解决各类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司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它在给公司经营活动造成威胁和压力的同时, 又给公司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因此, 公司对于财务风险和风险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 公司要有监测风险的机制和应付化解的措施,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财务风险,现状,成因,措施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财务管理在公司的各种管理中处于战略核心地位。其中, 对财务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公司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财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财务活动本身及其环境的复杂性、人们认识的滞后性以及财务管理可控范围的局限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要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 就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通过公司内部制度设计、技术方法以及其他各种措施来减少风险损失, 增强风险承受能力, 使公司能在险中求胜。“风险”这个名词来源于西方经济理论。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兴起, 公司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一个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险中求胜, 就必须着重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因此, 对财务风险的性质、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 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风险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这对公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针对笔者暑期社会实践单位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及类型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 由于内外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 使公司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而形成的使公司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如, 市场价格的不稳定、供求关系的变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外部环境及人、财、物等内部环境的复杂性都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的存在。正确认识财务风险, 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健全财务风险机制, 是公司提高经济效益、保持稳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公司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 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 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
1、筹资风险:
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公司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
2、投资风险:
是指公司投入一定资金后, 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公司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证券投资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形式。
3、经营风险:
又称营业风险, 是指在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公司资金运动的迟滞, 产生公司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
4、存货管理风险:
公司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但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 占用公司资金, 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 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 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 影响公司的信誉。
5、流动性风险:
指公司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公司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可以把公司的流动性风险从公司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分析与评价。
二、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财务风险现状
(一) 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无锡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作为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 是2001年1月由无锡建筑工程总承包公司与无锡市中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合并重组成立的。公司坚持以“质量第一、信誉为重、用户至上、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 积极培育规模市场。公司年施工能力、质量水平、社会信誉等方面一直名列全省同行业前列。
(二) 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财务风险现状。
公司财务状况比较复杂, 财务费用太高, 费用年年上升, 营业额盲目需求增高, 导致负债累累, 公司在投资方面随意性大, 导致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同时, 公司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意识不强, 不及时处理财务问题, 从而导致公司出现财务风险。
三、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 复杂多变的外部 (宏观) 环境。
公司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公司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是企业难以改变的财务决策外部约束条件, 涉及范围很广, 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 这些因素存在公司之外, 但对公司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公司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 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例如, 由于近几年的通货膨胀导致了建筑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从而导致成品价格的上涨, 使公司增加了营运成本, 减少了利润, 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外部环境多样化可能为公司带来某种机会, 也可能使公司面临某种威胁, 而给公司理财带来困难。目前, 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 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 导致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 反应滞后, 措施不力, 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 公司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金结构主要是指公司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 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偏高。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近几年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公司财务负担加剧, 偿付能力受到影响。从表1可以看到2005~2009年负债不断地上升, 从2005年的2, 121.02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3002.87万元。在筹资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导致公司财务负担沉重, 偿付能力不足。一般而言, 在公司中, 资产负责率基本保持在30%~50%左右, 从表1可以看出, 公司的资产负债比例在持续地上升, 2009年的资产负债比例已经达到了61.29%, 虽然较高的负债可以使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得到很好的利用, 但是相应的风险较高, 会使得公司的偿债能力减弱。
(三) 流动资金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问题。
(表2) 公司在资金运营方面的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公司流动资产中, 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从表1可以看出, 公司2005年的存货为1, 433.45万元, 2006年为1, 499.89万, 2007年为1, 566.56万元, 2009年为1, 675.04万元。公司的存货在逐年的递增, 存货流动性较差, 一方面占用了公司大量资金, 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 导致公司费用上升, 使得公司的管理费用从2005年的1, 453.34万元逐渐上升到2009年的1, 654.67万元。长期库存存货还要公司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损失, 由此产生财务风险。除此之外, 公司的应收账款也在不断地上升, 从2005年的876.32万元一直上升到2009年的1, 211.04万元, 短短五年增加了334.72万元, 占了2005年应收账款的38.2%。可以看出, 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中普遍存在只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应收账款控制的状况。一些为了增加销量, 扩大市场占有率, 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 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
四、应采取的措施
规避并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公司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规避财务风险要求公司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创造最大的收益。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如下:
(一) 提高公司自身的适应能力。
作为市场的主体, 每个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是不同的。首先, 公司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 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 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 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 改变财务管理方法, 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同时, 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就需要具备较好的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 包括企业的资本、主营业务收入、收益等方面的增长趋势和增长速度。传统的财务分析仅仅是从静态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这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然不够全面, 也不够充分。因为企业能否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 取决于企业的资本、主营业务收入、收益等的未来增长。因此, 公司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能力可以通过资本保值增值率、自办积累率等发展能力变量体现出来。
(二) 加强流动资金管理。
公司的流动资金管理主要包括现金 (短期投资) 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三方面。公司加强现金管理主要是在国家有关规定的范围内, 做好日常收支, 加快现金周转速度, 控制现金持有规模。针对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流动资产中, 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存货流动性差、存货管理不善的情况, 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采用最佳生产订货批量模型, 加强了生产订货的提前期, 控制积压存储量, 以降低存货成本。
(三)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是指为了防止公司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它主要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 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危机, 进行事先预测和防范的一种战略管理手段。根据该系统事先发现的迹象或征兆, 警示决策者, 提醒其采取防范与调整,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工具, 其灵敏度越高, 就能越早地发现问题并告知公司管理者, 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针对上述财务风险问题, 无锡建筑总承包公司构建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注意以下方面:
1、加强信息管理。
首先建立财务预警组织机构, 并遵循“专人负责, 职责独立”的原则, 确保财务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 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而且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是开放的, 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 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最为关键的是, 系统信息不断更新, 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 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健全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
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 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风险时, 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规避, 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减少损失, 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公司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度发生。
3、加强人才培训, 注重人才更新。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操作主体是公司财务部门, 因此, 财务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预警机制实施的成功与否。财务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 抓住非正常的经济现象, 深入了解原因并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处理方案。
总之, 财务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命运, 不可小视, 只有了解它的成因, 采取相应的、稳妥的措施才能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 使公司健康长足发展。现今, 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每个公司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扬长避短, 进行适当财务风险控制, 以达到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朱荣.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2008.4.
[2]张志宏.创业之初必知必会的财务知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 2010.1.
[3]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12.
[4]彭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11.
财务风险及成因 篇2
操作风险的提出虽由来已久,但一直作为“其它”风险而被所考虑,直到2004年巴塞尔协议Ⅱ创造性的提出了操作风险的重要性,将操作风险作为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并列的三大风险之一。巴塞尔协议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的不力或过失,人员或系统问题和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将法律风险包含在内,但排除了策略风险和信誉风险。这个定义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内部操作,内部操作常常就是银行及其员工的作为或不作为,银行能够也应该对其施加影响;
2、重视概念中的过程导向;
3、人员和人员失误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人员失误不包括由于个人利益和知识不足的失误;
4、外部事件是指自然、政治或军事事件,技术设施的缺陷,以及法律、税收和监管方面的变化;
5、内部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
银行柜面业务风险作为操作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巴塞尔协议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为准则,结合兰溪合行柜面业务差错现状,分析兰溪合行柜面业务的风险成因,并提出相关防控建议。
一、兰溪合行2015年柜面业务差错概况
2015年,全行共办理会计业务624.15万笔,平均差错率为1.03‰,较2014年上升。从各个月份来看,全行会计业务办理总量较为稳定,但差错率波动较大,呈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兰溪合行的整体差错率水平。
(一)兰溪合行全年各项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兰溪合行全年全行共办理会计业务624.15万笔,较2014年增加了7.03个百分点。从全年来看,各项业务量依然呈现季节性特征,即2015年春节前后一月到三月份达到业务高峰,全行共办理业务笔数分别达到59.32、57.60和60.02万笔,而往常的淡季月份,即六到十一月份全行业务总量均保持在46万笔上下。整体而言,全行业务总量基本稳定,各项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二)柜面业务差错率呈现不稳定性特征
从全行整体来看,业务差错率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与业务总量的稳健发展趋势存在较大的背离,说明全行柜面业务差错率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在处于业务淡季的八到十月份,其平均差错率反而上升并达到顶峰。
(三)柜面业务差错率集中度较高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全行发生差错涉及相关经办人员251人,发出差错通知单约7964笔,平均差错量为31笔/人,但差错量最多的前二十名以及前十名人员差错量显著高于平均水平。据计算,差错量最多的前二十名人员差错量之和占总差错笔数的20.316%,差错量最多的前十名人员差错量之和占总差错笔数的10.597%。
(四)三大类型业务差错屡见不鲜
业务差错的防范旨在规避潜在风险的发生,其中,票据结算类、存取款业务及特殊业务三大类型业务差错常常蕴含着较大的风险,需要经办人员严防避错,但就2015各月份的业务差错情况而言,三大类型业务差错屡见不鲜。票据结算类常见差错主要有违规转移票据权利和受理无效票据,存取款业务差错主要有客户填写凭证要素与电脑打印信息不符、无折存款使用免填单等,特殊业务差错主要有挂失手续不规范、法院查询、冻结解冻、扣划业务不规范、抹账处理不规范等几类,基于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将部分业务类型差错笔数统计如下。
二、柜面业务风险成因分析
银行柜面业务风险是指银行网点为客户办理账户开户、销户、现金存取、特殊业务、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柜面业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而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严谨、合规的业务操作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中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就是降低乃至规避业务差错,以保护合行自身的利益和信誉。基于兰溪合行2015年柜面业务差错现状,并以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为准则,我们认为兰溪合行柜面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意识淡薄,合规操作的理念未成型。兰溪合行在柜面业务淡季时差错率反而有所反弹甚至达到顶峰的事实,虽存在事后监督中心加强严格审核的因素,也从侧面反映出柜面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合规操作理念未深入人心。部分柜员在业务淡季时反而降低了警惕性,麻痹大意,要素审核不仔细,还有部分员工甚至明知是差错,并且能够及时整改,却以“麻烦”、“不严重”、“最多告知”的侥幸心理放任业务差错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潜在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写金额不符或不规范,支票出票日期错误,无折存款户名或金额有误等这种由要素审核不仔细或审核流于形式的不作为,在业务流程中缺乏自身对差错的防控意识,不重视过程导向的重要性,其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相关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合规理念不深厚,从而最终导致人员的失误,造成风险产生,损害合行利益和信誉。例如,如2015年5月15日,某支行受理出票人甲,收款人乙的转账支票,支票大写金额为8308.48元,客户账转出8380.48元与支票金额不符。
分析:根据《票据法》第57条之规定:“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以恶意或者有重大过失付款的,应当自行承担责任”。若银行未及时发现差错而受理了无效票据,一旦形成法律纠纷,付款或代理付款银行将承担全部损失,易使银行陷入经济纠纷的漩涡,埋下较大的风险隐患。
2、业务素质不强,学业务的意愿不够。由于银行系统优化较快,制度更新较多,随着新业务不断推出,柜面人员因年龄、教育程度、接受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而新职工又不熟悉流程规章,对特殊业务操作掌握不够,形成因不知而犯错。柜面业务差错率集中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这一点。例如:2015年6月25日某支行办理财政局非税收入汇缴专户-罚没款专户现金缴款业务,金额为37500元,未通过中间业务菜单入账。
分析:中间业务给金额机构创造收益的同时,也会带来潜在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并没有在会计报告上反映出来。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之八十九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对代理资金支付进行审查和管理,按照代理协议的约定办理资金划转手续。”银行未按代理协议流程办理,容易造成代理资金被挤占挪用,形成风险资产。
3、责任心不强,细心度不高。责任心不强,细心度不高,一般是伴随着风险意识不强,合规理念不深厚而存在。柜员在受理票证时,未仔细严格审查票证要素,以习惯代替制度;记账时,也只简单查看相关要素,或仅凭记忆经验进行操作;复核时,简单参照票证背面打印信息,未尽要素审核的责任;授权时,只停留于屏幕或票证表面,甚至流于形式,形成因“粗心大意而犯错”。例如:2015年11月4日,某支行营业部办理转账业务,客户填写的付款人(为另一客户)账号与实际转出账号不符。2015年10月25日,某支行柜员办理改密业务,客户填写账号为有效账号,但柜员将另一账号进行了改密。
分析: 原始凭证是银行记账的重要依据,柜员必须核对相关要素的一致性,合规性后方可入账。临柜中很多柜员一拿到凭证就马上记账,之后也不复核,这就很容易造成差错,轻者影响客户资金使用,重者银行将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严重影响银行声誉。所以柜员对所受理的每一笔业务的类型、审查的要素、账务处理的程序等都要作出明确判断,按规定操作,这样才能减少继而杜绝此类差错的发生。
4、内控氛围欠佳,内控机制还不完善。兰溪合行不论在员工思想意识上,还是在相关制度建立和完善上,都缺乏形成良好内控氛围的因素,随着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综合业务处理,电子银行等的广泛应用、推广,使柜面业务程序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应的内控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提高柜面业务风险防控力的几点建议 基于本文从柜面业务差错角度分析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下面我们将从降低柜面业务差错率的角度对提高柜面业务风险防控水平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业务综合培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1、要加强临柜人员对《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和《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综合业务系统操行规程》等法律法规、基本制度文件、操作规程,服务制度规范的学习,必须做到对新业务、新制度、新办法等应知应会。对手工流程进行实际的、完整的、严格的重点培训,并强化对业务的风险提示。对新职工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要全面揭示风险点所在。通过不断努力,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水平。
2、通过晨会、周会以及会计主管例会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柜面人员尤其是新员工对银行账务核算内容、原理不能很好掌握,学习业务只是硬性记忆操作码,风险点不能全面掌握。同时,由于制度的宽泛性,很难对每笔业务做出详细规定,员工在执行中特别是遇到比较特殊的业务,会有无可适从之感,针对业务中的一些难点疑点,我们可以在晨会、周会,会计主管例会中提出,通过讨论交流,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
(二)强化人为因素操作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1、针对违规操作风险特点,风险管理应从产生的原因、分布的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有效管理,杜绝违规型操作风险的发生。首先加强员工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做好绩效考评、劳动考核方式的解释工作,不断提高考评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其次,深入了解柜员思想动态并引导柜员办理业务时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对自己经办的业务要细心,对接收会计凭证审核要做到速度快、要素全、质量高,在处理账务前把凭证要素审核齐全。在核对日终流水时进行换人勾对,对会计凭证进行再审核,这样能有效防止出现缺少短缺及要素不全等差错。
2、建立业务量、核算质量长效考核机制。对业务量大,核算水平较高的柜员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反之,进行经济处罚和扣减违规积分。处罚标准要适当,太高致难以承受会造成柜员心理负担,影响工作积极性,处罚标准过低,又不能起到震慑作用。只有措施到位了,降低会计凭证差错率的目标才能逐步实现。
3、建立柜面岗位责任制度,将各员工每日查出的差错与薪酬考核及绩效挂钩,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不能因追求业务量而忽视柜面风险。同时要加大执行检查力度,对违反规章操作行为进行处罚。
(三)严格流程管理,加强执行力度
1、严格业务流程管理,切实发挥流程管控作用。特别在实行综合柜员制和单收单付制后,要真正发挥其中交易受理、记账、复核等业务流程对风险的管控作用。对开办的新业务,应制度先行,建立风险管理策略。
2、要加强授权管理,发挥授权在交易过程中的监督和防控作用。在实行授权交易过程中,授权业务要切实做到认真审核凭证要素、如实核对屏幕输入内容及入账的打印信息。但事实上,在事后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重大差错,大部分都有授权人,往往是经手人越多的业务反而越容易形成差错,说明授权流于形式,从而完全丧失了授权的意义所在。因此,为筑稳“第二道防线”,还必须加强授权管理。
3、要充分发挥网点主管对重要业务再审核的中坚作用。一般来说,大额和重点交易的凭证都需要分级授权审批,网点主管应在审批和上报审批环节中强化对交易关联凭证的审核,发挥凭证上交前最后“过滤器”作用。
(四)加快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建立和完善
建立和完善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提升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事前不相容岗位的制约、实时交易控制、实时业务监测、深度数据分析。结合风险预警系统,对产生的预警项目进行风险定位和评估,有效提高风险的事后监督效能。
(五)加快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 篇3
关键词:宏观经济;资本结构;营运能力;财务关系;国家政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风险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之一,是贯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范畴。而财务风险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运营、金融市场的稳定,我国及世界范围内每年因企业财务风险而导致的破产案屡屡发生,众多大型企业集团亦陷入危机,给全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冲击。因此,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和防范措施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风险概况
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于各个企业中,只要有财务活动就伴随着相应的财务风险。人们无法回避和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所带来的企业损失。
2.全面性,财务风险是贯穿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的,而不仅仅存在于某一方面或某个过程,例如企业投资、筹资以及资金的积累和分配过程。此外,财务风险的体现各种不同的财务关系上。
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受企业财务活动各方面要素的影响而变化的,在某一时期、某一条件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一定。
4.收益共存性,财务风险与收益同时存在,风险不仅仅伴随着损失,同時还会发生一定的经济收益,并且风险越大,一般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可能越低。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企业外部原因也有企业自身原因,且不同的风险所形成的具体原因也各不相同。从企业内部看,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方面;从企业外部环境看,主要可分为宏观市场环境和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
1.企业生产经营方面
(1)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会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负担过重,偿付能力不足,继而使得资金的流动性大大降低,从而直接导致了财务危机的发生。
(2)投资、筹资缺乏科学性。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却忽略了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例如一些长贷短投、短贷长投的投资方式极易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为了筹资而筹资,不考虑企业自身的负债能力,更是扩大了风险。
(3)财务关系混乱。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之间,在资金的管理及使用、利益的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管理人员对风险缺乏主观能动性。造成了资金流失严重,资金安全性降低。
(4)运营能力不足。企业普遍存在的应收账款难回收直接导致了企业资金流转困难;存货的不断积压则往往会占用大量的资金,还会大大提高储存成本。
2.宏观市场环境方面
(1)经济全球化。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环境瞬息万变,是难以预见和无法改变,如同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冲击了国内外各大企业,不少企业难以度过危机而频频宣布破产;国际经济市场的变化、汇率的波动更是对我国的进出口企业造成深远影响。
(2)消费者偏好的不断改变。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是经济的快速增长,更是消费者的快速变化。所以企业的生产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偏好,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安排生产,此期间,如果企业不能及时作出准确安排,很有可能导致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滞销。
(3)经济活动网络化。随着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如果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及时、不准确,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而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与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流程不够先进,基础工作不扎实,使得企业对国际局势的反应滞后,这一切必然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3.国家政策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这只无形的手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绿色环保企业,引导和鼓励刚刚开始或完成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兴技术产业;而对于那些高污染、高能耗、技术水平严重落后的企业则实施严格限制和淘汰,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另外,国家对于股票、证券市场制度、税收制度的改革均对企业造成了重要影响,例如最新出台的营改增税收改革以及刚刚提出的改变征税环境、增设销售税等提案均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从而从侧面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尽管企业财务风险不可避免,也难以准确预测,但在生产经营的具体过程中,仍然可以提前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控制系统,争取尽早识别风险、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经营。
(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企业应结合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结合行业特色,测算出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资产负债率底线,严格保持合理的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并以此作为风险调控的杠杆。
(2)科学选择投资、有效筹资:把目标从单纯地追求利润定位到收益和稳健的最佳组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项目和效益较好、风险较低的项目上,通过计算资产回报率、投资方案的期望值和净现值、各投资方案的风险程度,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防止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资金需求与预算相差过大。
(3)完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改善企业财务关系:建立和强化企业内部机制,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全面梳理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寻找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及相应控制措施;对现有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审核,并补充和完善相关监管漏洞,健全内部控制措施。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做到权责利相一致,使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4)加强绩效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开展绩效沟通,增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同时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通过绩效考核加强企业员工的认同感,提高其工作效率。
(5)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通过对外部宏观市场环境的规律和趋势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把握环境接下去可能要发生的变化,预测公司即将要面临的风险,针对环境变化的预测,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管理办法,以减少环境不利变化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冲击,一次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的的技术办法
(1)分散法:即“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合经营、多种经营、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风险。例如:同时,对于一些大风险项目,可以选择多企业合作投资,以实现风险共担,避免独家承担投资时产生的财务风险;而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则恰好可以应对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之快;同样,多种经营方式的选择下更可以减少企业的完工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
(2)回避法:企业在投资、筹资的过程中,对于理财方案的选择应建立在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法,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3)降低法:企业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比率。例如:当股票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及时降低股票投资在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风险;此外在生产环节中,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设备、努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艳丽: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J].企业研究.2010,(07).
[2]赵 洁:浅析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关系[J].审计月刊.2010,(07).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 篇4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 企业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的产生一般是由于举债经营决策失误或客观的经营状况恶化造成的, 由于资金供需情况、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 企业筹集借入资金给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面临筹资上的风险。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负债规模和结构不合理。企业负债规模大, 利息费用支出增加, 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 负债率越高, 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大, 财务风险也越大。 (2) 金融市场的波动。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 如负债利息率的高低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 国家实行“双松”政策, 企业筹资的资金成本较低, 因此就降低了企业的筹资风险。 (3) 企业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 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用股本融资时, 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 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本与负债融资时, 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 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 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 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 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 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 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 严重时企业丧失偿债能力, 被迫宣告破产。 (4) 企业投资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的不确定性。当企业投资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企业使用借入资金将因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企业使用借入资金将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 甚至发生亏损, 严重时则因资产负债率过高或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 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
(二) 企业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来源于企业的投资活动, 是指投资项目小能达到预期效益, 从而影响企业获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要有以下四种: (1) 产业结构风险。投资分散化现象严重, 有限的资本被投往过多的行业, 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投资结构不适应市场需要, 许多产品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导致大量产品积压。 (2) 投资决策风险。在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时, 对投资方案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或者所依据的经济信息失真、滞后, 违反科学决策程序, 造成投资的巨大浪费。 (3) 投资执行风险。在投资过程中, 因不了解市场行情, 或者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物资供应不及时、缺乏严格管理等, 造成投资项目不能按原计划完成所形成的风险。 (4) 投资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不能形成预期生产能力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以及成本、生产技术和通货膨胀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
(三) 企业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可能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就是收益分配风险。如果企业未能预计投资的时间、所需资金时间, 可能出现企业过度发放股利, 造成企业投资的内部资金不足, 使得企业需要放弃投资机会或加大外部筹资额度, 而外部筹资的风险高于内部筹资风险, 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会加大;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发放股利不积极, 也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 引起股价的下跌, 影响企业的未来外部筹资, 从而加大企业的筹资风险。企业选择以现金形式发放盈余, 也会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 加大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风险, 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一) 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是指在财务危机发生前,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提前发出预警信号, 提醒企业经营者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 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改善财务状况和财务结构, 化解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基础, 以计算、统计、分析、监控等方法为手段, 设置预警指标, 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 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示。通过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详细记录财务风险的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等, 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控制, 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首先必须准确、及时地识辨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讲, 从盈利能力角度来着, 营业利润率越高, 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 发展潜力越大, 从而获利能力越强;成本费用率越高, 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 成本控制得越好, 获利能力越强, 总资产报酬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 获利能力越强, 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否则, 相反。从偿债能力考察, 流动比率越高, 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一般情况下小应高于50%, 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
(二)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减少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自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 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 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 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切忌主观臆断。例如, 对固定资产投资, 应采用科学方法计算各种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又如, 在筹资决策过程中, 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 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 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 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 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 以降低成本, 减少风险。按照以上方法作出的决策, 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从而可以避免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 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而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 打破传统的风险与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 建立起全而整体的风险观, 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 自发地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 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 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 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 强风险管理机构建设,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 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 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 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 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 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另外, 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 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 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 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 单位分管领导分开, 分别设置管理中心, 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 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财务风险及成因 篇5
(胜利合行黄河路支行穆丹257000)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下称农信社)的各项业务迅猛发展,伴随而至的财务风险、会计核算风险、会计结算风险、出纳风险等问题,也成为合作金融业内人士乃至整个银行金融界需要冷静思索和认真对待的首要问题。本文现就农信社财务风险及成因分析如下:
一、农信社财务风险的成因
1、体制风险。体制风险是由于管理体制错位,造成的政策传导,管理方式、方法的错位而造成的农信社经营的风险。农信社建立以来,一直按照合作制的原则去经营和管理,但是经过5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农信社并没有真正实现合作制这一最初目标和原则,而实际上行使的是相当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这种名义上的合作制而实际上的“准银行”,必然造成政策传导,管理方式、方法上的错位,从而导致风险的积聚。而且农信社的“准国家金融机构”的形式承递了旧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各金融机构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特别是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管理体制的每一次变化均对农信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实质上也就是现在农信社的体制风险的积聚过程。农信社与商业银行脱钩以来,不良贷款增加,财务状况恶化。表面看来是历年风险积累的暴露,而实际上是管理体制的错位所造成的,简而言之是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
2、经营环境风险。一方面是政策因素影响所带来的风险。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政策引导着农信社资金的投向,地方政府扶持某项农业项目的发展,农信社的资金也相应投向那个项目,这样遇国家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农信社的经营就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引发了财务风险。二方面是农信社为国分忧,开办了保值储蓄没能得到补偿,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逐年消化,从而形成了财务风险。从微观上看,农信社面临的经营环境的风险越来越突出。一是地方政府部门对其贷款业务干预突出;二是农信社受体制、经营实力和人才的制约,在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务方面严重滞后,使其难以留住发展壮大起来的优良客户;三是少数农信社发生支付危机,使农信社信誉下降,业务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四农信社的经营环境决定了其资本金成本较高,各项存款中高成本的定期存款占到了60%以
上,其大量存放央行及同业款项利率严重倒挂,形成了亏损。
3、内控制度风险。一是农信社内控制约机制基础薄弱,系统固有的产权不明,机制不顺,基层网点业务开展、人员配置、费用核算、制度建设等不科学;二是内控制度建设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强,制度的制订和修改缺乏统盘考虑,影响了制度作用的发挥。然而制度保管分散,制度执行中往往只保留最新的业务制度,习惯于师傅带徒弟的告知形式,缺乏制度超前性和创新意识,拓展新业务中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三是员工的内控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到位。执行贷款“三查”制度中,普遍存在贷前调查深入不够,贷后检查跟不上等问题。由于农信社多数管理人员存在缺乏计算机运用知识,使计算机安全管理成为内控管理上的盲点;四是内部稽核监督的力度和范围不到位。县级联社的稽监人员配置存在问题,业务素质较差,有的对基层机构的经营合规、资产风险、安全保卫、业务核算等方面的整体情况掌握不够,内部稽检查往往局限表面上,稽查范围未能涵盖农信社的整个业务,造成事实上的监督不力。
4、财务制度风险。一是观念滞后,未能建立以利润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机制。时至今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没有确立,勤俭办社的思想较为淡漠,铺张浪费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给原本很困难的农信社财务状况带来进一步恶化。二是农信社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存在财务制度亟待改进,职工教育经费计提和管理办法应创新,业务宣传费计提比例欠合理,粗放经营占用了大量不生息资产,并且这些不生息资产大部分是信贷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信社盈利水平的提高。三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农信社的会计信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提供的信息)披露结构不完备,使得财务制度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会计监督认识不到位,以“做好账、管好账”为标准的会计工作考核使内部控制如同虚设,有的农信社为完成上级任务出政绩等,不惜采取转移收入或费用、随意变更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人为调节利润、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报表等违规手段操纵会计信息。
二、降低农信社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首先,应创造农信社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规律将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起主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市场经济发展越是成熟,企业越是注重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随着深化农信社体制改革,促进企业不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篇6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成因 对策分析
1 财务风险的理论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是指由企业负债引起的,具体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企业利润(股东权益)的可变性,它是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它与经营风险、资本市场风险一起构成了企业所面临风险的主体。广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得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
2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2.1 外部原因
2.1.1 财务环境复杂。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当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增大时,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有增大的趋势。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全面分析各种不同的风险产生原因,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立于不败。
2.1.2 自然原因及其他原因。自然原因也是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是不确定的,正体现了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他原因是指国家政策等不可预料的因素。国家政策的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风险涉及到相关政策的稳定程度和完善程度。
2.2 内部原因
2.2.1 财务活动自身因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流动性弱,负债资金比例过高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部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使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的变成现实的,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2.2.2 管理人员认识滞后。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2.3 内部关系混乱。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的通病,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
3 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思路及防范措施
3.1 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思路
3.1.1 利用筹资活动应对财务风险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持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筹资是企业理财的起点,是投资、用资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作为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
对筹资风险形成的因素,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①建立筹资风险预测体系是防范筹资风险的前提;②合理安排企业收支,避免资金组织不当带来的临时风险;③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筹资风险的防范能力;④优化企业资本结构;⑤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效益增加盈利;⑥科学决策优化筹资方案;⑦对企业实施债务重组;⑧合理选择筹资币种。
3.1.2 利用投资活动应对财务风险 企业筹资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去投资,通过投资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同样企业无论对内对外投资也存在着风险,这些风险同样需要企业采取措施去识别和防范。当企业决定进行投资活动时,首先要对企业投资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要合理进行投资组合,使其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
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对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进行市场调研,收集丰富的市场信息。②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投资决策。③实施过程中的防范④动态监控⑤整体全面的防范⑥组合投资分散风险⑦实行投资保障
3.1.3 利用资金回收活动应对财务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因为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产生的财务困难。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下,不错的经营收益并不能表示销售回款的结清和销售利润的实现。信用工具作为繁荣市场的助推器,他一方面促进了企业业务的开展,但是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导致大量的应收帐款的长期挂帐,坏帐损失的可能性由此加大,财务风险应运而生。企业应依据谨慎原则,对于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在其发生之前提取坏帐准备,以减少本期虚增利润,防范资金回收风险。
对于在资金回收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做好赊销客户的资信调查②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③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强化管理④建立应收帐款考核制度落实责任制⑤加强营销人员培训和提高素质。
3.1.4 利用收益分配活动应对财务风险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在分配收益的方式、时间和金额上的不同权衡和取舍给企业的价值到来的不确定性。为此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向投资者传达正面有利的住息,塑造投资者信心,以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收益分配活动中的风险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确定股利政策,降低利润分配风险;②积极面对利润分配政策因素的影响,控制企业利润分配风险。
3.2 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2.1 加强财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3.2.2 加强资金管理,有效防范资金风险。企业应制定《货币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加强内部稽核制度,实行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根据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3.2.3 强化对外担保管理,降低或有负债风险 针对对外提供担保方面的潜在风险,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对外担保必须按照制度和管理程序进行。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贷款额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有负债,减少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篇7
一、企业财务风险现状种类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 由于受到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的影响, 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 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 从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上讲, 企业财务风向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的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体现在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 及在企业项目活动中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项目预算中计划收益偏离, 因而造成企业在项目后续发展过程中有可能遭受财务损失[1]。然而, 狭义上的财务风险则主要指企业因偿还债务而导致企业财务状况而具有的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狭义上的企业财务问题与负债经营有关[1]。本文中所采用的是广义上的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
依据专家、学者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 可以将当今社会,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筹资风险。
作为企业活动的起点, 筹资活动负责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领域的拓展活动筹集活动资金。换句话说, 整个筹资活动是最易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环节。其中资金的供应市场、宏观环境、资金来源结构和期限机构等是影响资金筹集环节的重要因素, 资金筹集环节是否可以顺利进行需要这些因素的相互配合。然而在企业进行筹资活动的过程中, 各个因素的不确定性常常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 例如, 在进行筹资活动前, 企业没有设定精准的筹资活动方案, 对于资金预算、资金来源结构、资金供求市场等方面因素未进行周密的设计, 也未进行突发事件的预判, 致使筹资过程中资金无法到位, 无法确保企业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 致使企业因为项目搁浅并遭受财务损失;或者是筹资活动过程中预算资金与实际运转过程中资金金额不相符, 从而使建设项目后期债务问题无法进行清算, 企业日后的运行、发展受到巨大影响。
2. 投资风险。
在企业的正常经营、运转过程中, 投资活动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手段, 其中包括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1]。对外投资指国际投资, 是企业以多种经营形式、资本形态在国际市场进行投资活动, 包括无形资本和有形资本两个方面, 而对内投资则是指企业将资金用于企业内部资产的加固, 以扩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方面[1]。在投资项目中, 对外投资是为企业财务带来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国际投资的过程中, 国际市场环境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 投资项目的管理者无法准确的对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作出准确的判断;无法对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进行判断或决策;无法确定国际投资的形式、形态都会影响到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的收益问题, 进而影响到企业财务问题。
3. 资金回收风险。
在企业正常运营的过程中, 产品能否进行正常的销售活动及各类款项是否能够足额的进行及时的收回成为形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大环境下, 商业竞争愈加激烈, 这就影响到企业商品是否可以占领市场, 或在市场中进行正常的销售活动。不能占有市场就意味着商品无法实现其价值, 也就是说企业无法通过正常的销售活动获得财务收益。
当然, 企业资金回收风险还体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收益分配方面。在企业不断发展扩大的过程中, 新项目的开发、运行需要大量资金对其进行财力的支持。当新项目占用企业资金收益过大就会导致企业财政收支不平衡且充满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 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1]。
二、企业财务风险存在揭示的核心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源自于各种具有本质性、核心性的现实问题的存在, 其中以下问题最具有代表性:
1. 市场投资大环境具有复杂性。
我国企业的发展依托于市场经济整体的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进行的投资活动也受到了市场投资大环境的影响。在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的过程中, 企业需要对于国家宏观经济、市场供求需求、人文消费理念、行政法规、外币汇率等诸多外部原因影响, 而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以汽车产业为例, 在进行汽车生产线再建设项目投资时, 汽车产业首先要对当时市场供求需求、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下与该产业相关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了解、掌握, 随即决定对于某类别的汽车生产线进行扩建, 如若对这些影响因素无法做到了解及无法控制扩建中各种突发状况的出现, 将会为企业财务带来不确定性。也就是说, 企业投资过程中财政风险的种种表现是对于市场投资大环境复杂性的具体体现。
2. 我国国家财政政策具有多变性。
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调节是我国特有的经济调控方式, 在企业进行运营的过程中的处理要考虑到市场经济的大背景, 也要对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财政政策进行关注。这是因为我国国家财政政策具多变性。国家会根据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阶段性的经济目标, 以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 经济稳健发展[2]。也就是说, 企业根据国家政策具有多变性的特点, 对于企业自身的投资、筹资和经营策略进行相应的合理规划、管理。
3. 通货膨胀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通货膨胀的出现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不平等而引起的, 直接导致货币价值下降, 贬值。这就导致市场购买力下降,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固定和流动资金价值下降, 运营成本增大, 资金流动难度增加, 利润收益减少等。因而在通货膨胀期间, 企业的财务不稳定因素增多, 财务风险加大。换句话说, 通货膨胀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4. 管理层淡薄的风险意识影响整个企业财政状况。
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除了对于市场等诸多外部环境存在的进行了直接、深刻的揭示, 对于企业内部存在的核心问题也同样做出了揭示。其中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最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层淡薄的风险意识。企业管理层即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作用, 一旦企业的管理层缺乏风险意识, 那么将无法起到正常的企业运营引导作用, 在进行各项企业活动的过程中存在隐患和过失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使企业受到巨大经济损失。
三、如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管理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可避免的产物。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 企业只能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和对风险进行防范, 以避免财务风险为企业带来的财政危机。针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存在的各种问题, 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企业对市场投资的适应能力。
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在进行市场投资时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 从而出现各种类型的企业财务风险。因市场因素无法以企业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面对无法更改的市场投资大环境, 企业自身只能根据市场环境进行相关调整, 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进行投资活动, 保证企业财政收支平衡。
2. 实时关注国家政策并进行政策预判。
我国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国家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在进行企业运营, 财务管理等企业活动中, 为了确保企业能够正常运营, 单纯的依靠市场经济调节是不符合我国特殊的国情的, 因此, 企业本身要对于我国国家政策进行实时关注, 并且通过对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关注, 根据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企业运营项目的规划和管理。
3. 拓展业务领域进行金融危机转嫁。
金融危机或通货膨胀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引起的, 因此, 当经济危机或通货膨胀出现时, 企业要依据当时的市场供求关系进行业务领域的调整和扩展, 将金融危机专业到市场交易中, 以确保企业收支平衡。
4. 完善企业内部对于财务风险的评估机制。
为了避免企业管理层由于风险意识淡薄而做出与市场大环境、国家宏观政策相反的企业决定, 会为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 甚至是财务危机。企业要在内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 以做到未雨绸缪。
四、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企业只有在风险中寻求生存和发展才能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针对企业运营与发展中遇到的各类财务风险, 分析风险成因, 并及时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管理成了企业财务问题中的关键, 同时也是企业进行运营与发展活动中无法避免的核心问题。可以说, 对于财务风险的实施防控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樊继贤.国有石化工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2]荀淼.中国汽车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 2013.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 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对策
企业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 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以期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与企业价值活动相关联的微观经济风险, 它强调的风险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与竞争者。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险仅指筹资风险, 而本文研究的视角是广义的财务风险。广义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 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 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从企业理财活动的全过程和财务的整体观念透视财务本质来界定财风险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 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下的集中体现。财务风险与企业资金的筹措、运用、管理以安全密切相关, 它是从价值方面反映企业在理财活动以及处理财务关系中所遇的风险, 具体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
(一) 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国家宏观经济变化。宏观经济的变化对企业来说, 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 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2008年年底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宏观经济受到了重大的冲击, 使我国的企业, 尤其是出口型生产企业和外贸类企业财务危险加剧, 表现在坏账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等;二是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 如果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 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 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市场利率呈现上升趋势, 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 但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上升, 货币升值压力增大, 一旦货币升值, 公司债券可能遭到赎回的压力, 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 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三是产业政策变化。国家对某些产业进行优惠、鼓励和倾斜的同时, 也会对另一些产业进行限制。产业政策对企业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政府对产业的政策会因经济状况的变化而调整, 企业的财务决策也处在不断变化中, 企业财务决策的变动也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 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目前, 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 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 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 有的企业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个人素质不高等原因, 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 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 投资无法按期收回, 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二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 企业要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程序, 分清监管职责, 落实好分级负责制。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 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企业负债率分析以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 完善风险监测技术, 建立敏感的风险预警系统。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减少决策失误。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 要进行系统而科学的论证, 做到慎之又慎, 充分估计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企业获利水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重视资金成本管理和分析;企业负债规模要适度, 储备库存要合理, 决不能为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使企业过度负债。
(二) 企业要构建财务风险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建立健全授权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会计记录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并对未决诉讼、担保业务等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监控。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 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主要措施是包括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控制是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与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 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其他控制的再控制。
参考文献
[1]、王筱红《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国际商务财会》2009年第1期
[2]、陈霞《浅析企业财务风险》《求实》2008年第S2期
中型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 篇9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即企业资金匾乏,负债过度;信用等级低,融资能力差。具体表现为:企业过度负债。过度负债一方面会导致企业信用等级降低,再筹资成本提高,另一方面会弱化企业的支付能力,影响到期债务偿付,甚至发生财务危机;债务结构不合理。一般来讲,企业的短期债务资金应当与速动资产保持一致。企业短期债务比例过高,或者把短期借款资金投资于变现能力差的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就会降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影响短期偿债能力。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即由于投资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不能取得期望投资报酬的可能性。如果投资项目出现偏差,产品成本费用高,毛利率低,资产收益水平差,投资回报率低,则会引起企业获利能力低。从长期而言,获利能力低会导致企业在未来经营中经济效益差、经营状况不佳。进一步而言,企业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于投资以后所获得的现金流入量,如果投资以后不能获得大于或等于现金流出量的现金流入,就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也就意味着较高的财务风险。
(三)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即在产品销售出去后,因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金额的不确定性而出现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外在表现。中型企业对资产的经营管理能力差,不仅关系到能否达成预期目标,而且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大量不良债权和“残次冷背”存货,导致资产周转率低,经营能力不佳,不良资产比例大,预示着日后极有可能发生财务危机。
(四)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即因收益所得和分配而对资本价值及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影响的可能性。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过多,会削弱企业投资经营实力,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分配过少,会削弱股东投资扩股的积极性,影响企业股票价值,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科学性,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财务风险。
二、中型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客观原因
外部经营环境是形成中型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原因,此类原因是不可控的,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背景环境两个方面。
1、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是中型企业生存、发展的指南针。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中型企业的资金持有成本将随之变化,使中型企业财务状况不确定,由此产生了财务风险。如采取调整利率水平、实施消费信贷政策、征收利息税等政策会对中型企业产生巨大影响。
2、行业背景环境分析
行业本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该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使得各个行业的投资价值不一致,进而导致投资风险也不一样。公司的经济效益会随着行业经济运行周期、行业物价水平等行业整体因素的变动而变动。行业经济运行不容乐观,中型企业投资和经营会受到影响,盈利下降,可能面临财务风险。
(二)主观原因
企业自身原因是中型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此类原因是可控的。中型企业的财务风险根据资本运动的过程产生于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利润分配四个环节:
1、筹资环节资本结构不合理
随着市场复杂化,中型企业筹资决策环境不断变化,企业资金中的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当,造成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投资环节投资决策不科学
投资决策对中型企业未来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错误的投资决策可能会给中型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许多中型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给中型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资金运营环节财务制度不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中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应涵盖中型企业基本活动的所有部门(包括筹资、投资和营运资本管理)以及所有操作环节(包括制定财务决策,制定预算和标准,记录实际数据,对比标准与实际,评价与考核等各个环节)。实践中,许多中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易造成财务的漏洞,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实际工作中,中型企业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预警认识不足,导致企业应变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造成财务风险。如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大量应收款不能及时回收。超储积压存货占用了中型企业大量资金导致中型企业保管费用上升,利润下降。
4、利润分配环节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中型企业未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中型企业的声誉,影响投资者对中型企业未来发展的判断,进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在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公司可以自主安排盈利中有多少用于给股东发放股利,有多少用于保留盈余作为公司进一步发展的资本,这就形成了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中型企业股利分派水平过高,虽然满足了股东近期的愿望,但不利于中型企业长期发展,必将影响中型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财务风险。
三、中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举措
(一)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中型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中型企业应当提高自身资本积累的能力,不断充实资本;二是借贷投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并审时度势,把握借款时机,对于不同期限的债务,做到合理搭配,以减少偿还债务的压力。
(二)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
中型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无论进行哪种投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首先要对投资项目未来收益进行比较和评估,必须认真分析风险因素,并反映在项目的评估之中,明确了投资目标之后,可以拟定具体的投资方向,制定多个投资方案,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价,最后选择最优的投资项目。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的职能包括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的各个职能中,必须及时的识别、分析和测试财务风险,采取科学方法防范和化解风险,并对财务管理的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提高中型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财务人员对风险的判断和应对能力,准确及时的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
(四)建立科学的收益分配政策
收益分配包括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中型企业必须注意权衡财务风险与收益,加强财务风险监测,从整体上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规避财务风险提高收益。
中型企业应当对财务风险的成因有清楚地认识,并采取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措施积极规避财务风险。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傅莉玲.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J].社科纵横,2010(4)
[2]唐君.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方法[J].活力,2010(5)
[3]韦竖安.浅谈后金融危机时期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控制[J].中外合资,2011(3)
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 篇10
一、高校财务风险类型
高校作为特殊的法人, 与企业相比, 其核心目的并非盈利, 企业收益分配方面的风险在高校这里并没有体现, 并且资金流转过程的诸多环节产生财务风险的各种内容与形式都和企业所面对的财务风险有所不同。通常来讲, 高校所面对的财务风险主要有财务状况总体失衡导致的风险、债务导致的风险、财务管理导致的风险和投资导致的风险。
首先, 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收不抵支、净资产潜亏和流动资金短缺等。高校经费收入主要有由政府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学生缴纳学费收入、校办产业投资及校属资产经营收入、社会方面捐赠这些部分组成;其收入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高校财务的支出项目主要有高校维持日常运转、进行教学、科研活动产生的支出等方面组成。高校财务的支出会随着高校发展目标的不同有所变化, 但这些支出一般变化不大,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刚性。高校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季节性以及支出的刚性, 可能会使高校在一定时期或阶段出现资金短缺问题, 从而使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导致的风险的出现。第二, 债务导致的风险。由于高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 高校往往因盲目扩招而进行高额贷款, 从而引发债务风险。为了按时偿还高额贷款和利息, 同时也为了避免资金流出现严重问题, 部分高校往往会降低人教学、科研以及日常管理活动等必要方面的开支, 久而久之, 对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第三, 高校投资导致风险。高校投资主要包括基础教学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投资、校办企业投资等。部分高校在产业投资及资产经营中往往缺乏科学的收益论证分析, 大量出现盲目的扩建, 很多资产与资源严重闲置, 大量资金被无效占用。部分高校校办产业产权不明晰、体制不规范、角色定位不准确、管理不善等严重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和阻碍了校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校办产业出现亏损甚至破产, 最终都市由高校承担相应的责任。第四, 高校财务管理导致的风险。高校财务管理导致的风险是指由于高校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治理、会计处理等内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导致高校出现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财务决策失误、资金浪费等而导致的风险, 这也是构成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部分。
二、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既受政府相关财政等政策的影响, 又受高校财务自身运行机制、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素质、审计监督等因素的影响。
1. 国家政策的影响
第一, 国家高等教育扩招的影响。自1999年国务院通过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后,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同类型与不同层次的高校都在不断扩大自身的招生规模, 在较短的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历史跨越。与此同时,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软硬件条件的投入等支出也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张而相应增多, 这些都需要依赖于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拨款是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 虽然财政拨入高等教育的经费每年都在提高, 但长期以来财政拨款不足仍是高校财务面临的普遍问题。而向银行借款是短期内缓解这一问题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高额的贷款额和利息往往引发财务风险。第二, 政府对高校贷款缺乏审查机制, 银行盲目贷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高校通过向银行贷款来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但对高校贷款条件、额度等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或制度进行约束和限制。这往往导致高校无视自己的偿债能力和学校的发展实力盲目贷款, 最终给高校财务带来了隐患。第三, 政府不能赋予高校完全的法人权利、对高校财务监管不利。高校产权不明晰导致高校内部责任人责任意识不强、超负荷贷款、资源使用效率低等现象出现, 这是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高校自身因素的影响
第一, 高校负责人风险责任意识缺乏, 盲目扩张贷款, 债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高校属于事业单位, 加上高校领导实行任期制, 多种因素导致高校负责人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不强, 片面追求办学规模扩大, 建设项目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的论证, 不能有效的进行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检测, 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为了追求业绩所谓的高水平而盲目向银行借款的可能性。贷款规模的随意扩大, 投资盲目性较强, 只是重视投入而不注重经营绩效的现象日益严重, 但是管理者们却无视这些行为带来的巨大财务风险。一般来讲, 自有资金占年末存款的比率50%是警戒线, 自有资金动用程度超出100%偿还能力弱。校办产业和基建投资的负债率大于100%, 就意味着资不抵债, 可能影响学校的财务状况。第二, 其他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少, 自筹资金能力不足。高校资金来源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和其他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高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仍然是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 学校除了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之外, 通过社会合作和社会募捐等其他渠道收入所获得的办学经费极其有限, 无法缓解高校面临的财务困难和风险。当然这主要与国家配套政策缺位、学校领导缺乏自筹资金意识等因素有很大关联。第三, 校办产业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基地, 对高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从校办产业运行的实践来看, 由于产权不清, 运行机制不顺等问题的存在, 致使大多数校办产业没有完全的市场竞争意识, 其经济活动没有完全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相当一部分校办产业经营亏损甚至破产, 不仅不能给高校带来相应的收益, 其债务量相当惊人, 在其偿债及其破产过程中高校必然面临要承担部分的债务责任, 甚至出现高校投资难以收回的财务后果。除上述原因外, 高校在校学生欠费和生源变化等因素也应作为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成因加以考量。
三、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应采取的对策
建立健全高校内控长效机制,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是加快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也成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紧迫课题。下面分别从政府、银行以及高校这三个主体尤其是高校这个角度, 对如何控制高校财务风险针对性的提出应采取的对策。
1. 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首先, 政府应合理增加教育投入, 完善多渠道有效的筹资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国家高等教育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 辅之以征收教育附加费、校办产业收入、学费、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这种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近年来, 政府不断增加了高等教育的投入, 但这对于高校来说不应仅限于此, 政府还要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捐赠的积极性, 比如政府可以给捐赠的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等;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机构鼓励、规范高校教育基金会充分发挥筹资作用等。第二, 转变政府职能, 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政府应促成形成完整的委托代理关系。正确认识其在高校发展中扮演的是服务者角色而不是控制者角色, 高校校长或董事会具有根据高校实际现状和发展要求, 具有依法依规经营学校的权力, 强化了学校内部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意识, 依法依规积极开源节流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第三, 强化政府对高校的预算约束, 严格审查高校贷款。积极尝试建立校银合作的新体系, 努力寻求高校与银行的双赢, 树立成本管理意识。高校建设资金中贷款比例相当高, 一旦高校国家划拨经费政策等发生变化或者是大学生学费收费政策发生变化, 高校贷款的风险就会显现。因此, 应该进行严格把关, 建立和完善高校贷款审批制度, 明确高校责任, 合理控制贷款规模, 对高校贷款条件划定标准。如陕西等地方都对高校贷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未经省政府批准, 各高校不得自行举债。同时, 监控高校贷款的利用情况, 特别是对高校贷款的使用效益进行科学评价。
2. 银行应采取的对策
银行对高校的贷款是信用贷款, 应密切关注高校的财务状况, 如果高校资金出现运转困难, 银行将会承担较高的贷款信用风险, 甚至难以进行追索维权。实际操作中, 银行之所以积极贷给高校巨额款项, 甚至认为高校贷款是银行的优质资产, 这主要是银行认为高校具有社会公益性, 不会破产, 还款来源有保证, 有财政拨款、学费等其他收入。事实上, 大多数高校财政投入和学校创收能力十分有限, 如果银行贷款过多, 就会形成潜在的财务风险。首先, 银行应像对待企业贷款需求一样对高校进行信用评级, 判断出高校在同行业中的信用等级, 对贷款风险进行足够的分析认识。授信环节要综合考虑高校贷款项目的可行性、贷款用途的合法性、累计贷款额度、期限等因素, 特别是要对其还贷能力进行充分而缜密的调查评估, 最终确定对某个高校的授信额度。其次, 做好贷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评价及其效益论证。最后, 银行应在高校的还款期内密切关注影响高校财务状况的因素变化, 并定期进行分析评估, 如国家对高校财政投入政策、收费政策等, 这些直接涉及高校的财务状况和银行资金的安全。
3. 高校应采取的对策
高校应积极探索应用制度手段和技术手段有机结合的机制使财务风险得以有效控制, 从而防范财务危机的出现, 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第一, 积极稳妥的提升高校办学的整体实力并在此基础上大幅提升筹资能力。在当前国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 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顶层设计, 制定出有自身特色的整体发展战略。在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指导下, 通过完善教学、科研等必须的软硬件条件、创建特色学科、引进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人才等具体措施, 有效提高高校自身的竞争优势, 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从而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更多的教育拨款和科研拨款, 实现筹资渠道多元化, 化解高校资金周转压力。另外, 各个高校还应对校友会、公司、私人、基金会等针对高校的社会捐赠给予高度重视, 这是未来高校社会筹资的重要途径, 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 并建立了相关的基金会, 但在很多高校基金会组织成员多为非专业人士, 不仅没有有效的组织结构保障, 也缺乏科学基金运作制度的制定。基于这一现状, 高校要设立专门的相关组织机构, 作为高校的一个下设机构建立完善的运作机制与规章制度, 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资金的筹措与管理。
第二, 通过与企业合作增加筹资渠道。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经验来看,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现代高校发展的基本方向, 在我国当前走创新化发展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 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必将走向越来越紧密的合作。所以除财政拨款与社会筹资外, 高校必须顺应时代背景, 充分利用自身各种比较优势积极探索与校外企业协同创新, 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自身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企业为高校提供的实践平台与研究经费。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必将成为高校筹资的重要来源与渠道。
第三, 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除通过拓宽筹资渠道有效增加资金供给外, 高校保障财务安全和风险控制还必需通过引进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积极推行新的会计制度、完善财务治理、落实经济责任制度等具体措施来实现。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情况的财务制度是高校整体有序运转的润滑剂, 只有通过不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财务制度不断更新, 才能使之更好的为学校实现平稳而快速的发展服务。高校预算应做到集权分权有序,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 预算体系的完善和建立至关重要, 因此要求学校慎重对待。高校在预算过程中应注重预算支出的实际效果, 建立反馈机制, 从而不断优化支出结构, 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很多高校采取的传统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已经跟不上高等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引进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理念才能实现高校办学资金的优化配置, 这就需要新的会计制度、财务治理制度与经济责任制度与之匹配。
参考文献
[1] .王静.公办普通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财会通讯, 2012 (26) .
[2] .丁玉苓, 高岩.试析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渤海大学学报, 2006 (4) .
[3] .蒋文清, 余晶晶.浅析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经济师, 2013 (7) .
[4] .赵九龙.浅析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其解决措施.商业经济, 2012 (8) .
[5] .窦弘.高校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科教文汇, 2012 (1) .
财务风险及成因 篇11
关键词:财务风险;种类;成因;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概述
若要全面彻底地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首先就要对财务风险的定义与种类有一个相当明晰的认识与理解。
(一)财务风险概述
从广义上来讲,财务风险指企业在开展财务活动中,会受到一些无法预测、难以控制的因素(内外环境)的作用,导致了其在一定的范围与时期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完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要求,继而有可能造成企业重大经济损失。从狭义来看,财务风险即企业用货币形式(资金)偿还即将或已经到期的债务的不确定性。从这一方面来讲,财务风险依然是未知的,无法预测。在本文中,主要阐述的是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广义方面。
(二)财务风险的种类
企业财务活动在具体的内容上存在着广泛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它的这些特性导致了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性质与程度都不同,对于风险采取的防范措施也就截然不同。因此,要根据一定的条件对企业财务的风险进行科学分类,这样做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让企业对风险一目了然,同时也有助其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的提高。本文根据风险的来源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两种大类: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
1.内部风险
(1)投资风险
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往往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分析,这样对于未来的规划有着一个指向的作用。但是,某些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往往进行了错误的可行性研究,有的甚至在投资之后遇到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无法预测的危机,导致了自身投资的项目没有收到预期的报酬,实际报酬也许还无法抵消自身当初的投资,从而造成了企业亏损的风险。
(2)筹资风险
大部分企业经常开展筹资活动,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而筹资的来源主要有股东的投资和举借外债。当前来看,企业的筹资方式主要属于负债筹资,当到了合同约定的时间,企业就得偿还本金以及付给债权人利息,如果能力达不到,无法偿还,就有可能被债权人控告其违约,最严重的后果便是破产倒闭,从此一蹶不振。
(3)分配收益风险
分配收益风险指的是在进行所获的利益分配后,对于以后的管理和经营造成的不确定性。企业要进行扩大化投资生产,它的资金来源之一便是留存收益,如果对其分配不当,企业就不得不不断从外部吸取资金进行内部的扩张,从而加重了企业的财务承受风险。
(4)资金流动风险
如果企业不能以低于收益率的成本筹集资金或者不能以合适的价格变现,那么极易导致资金流动性的风险,产生财务危机。
2.外部风险
(1)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顾名思义是由国家制定的,而且是只能由国家出面专门制定,谁也无从知晓国家在一段时期内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出台什么类型的政策。作为企业,没有理由拒绝与反抗国家的法律,只有无条件依从与遵守。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其中与企业有关的,或许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机遇,但有时候更是一种可怕的挑战与威胁。
(2)自然环境
众所周知,自然环境不仅复杂而且多变,早上起来也许感觉是晴天,但中午忽然就下起了暴雨。它的复杂多变,可能会促进企业不断地发展,但也有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灾难。天灾人祸袭来的时候,人总是渺小而微不足道。
(3)外汇
随着与国际接轨越来越频繁,外汇也成为了大部分企业的一种资金方式。外汇风险是指某些原因导致了本国的货币与外币之间发生了汇率的变动,引发了外汇的实际价值不断波动,极有可能造成企业损失,也叫做汇率风险。当前,我国的币种在不断升值当中,导致了企业应收取的外币却发生了严重的贬值,明显给企业带来了汇率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企业无法躲避,只有充分地认识它,了解它形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一)内部原因
1.企业自身有着过多复杂的财务活动
(1)在筹资的安排上不合理
从当前来看,我国有以下几种筹资方式: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以及商业的信用等。这几种方式是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在使用的,但是当他们自身所持有的资金和从外借贷的资金之间出现了比例失调,那么就容易导致资金结构不合理,极有可能引发财务风险。
(2)项目在投资决策上出现失误
企业在项目投资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可是一旦项目的决策出现失误,投入的大量资金有可能就无法收回;此外,市场的需求随时在发生变化,若是投资期间市场需求的变化让企业无法接受,那么企业投资项目的回报率就可能严重不达标,从而致使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降低。
2.资金流动性不灵活
(1)企业资产的质量
企业资产的质量是指企业将非货币资源转化为货币资源的能力,即变现能力。若变现能力强,则流动性就灵活;反之,变现能力弱则流动性就不灵活或很差。
(2)企业的营运能力
企业的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所具有的周转速度的快慢程度,可以用以下三个指标来表示: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存货的周转率和流动的资金周转率。如果一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已经过时,那么市场的需求自然而然就会减少,而企业的存货大量地堆积,产品的应收货款比重越来越大,实际上却一直在亏损,这就导致了企业所具有的流动资产严重不足,支付能力也下降,更不用说扩大化生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3.不明的企业内部财务关系
财务关系一直都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内部之间的一条关系链,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在这条关系链上并不明确。他们在使用和管理资金,以及进行利益分配的时候,往往出现一些权责不明、管理不给力等现象,导致资金的使用率不高,资金流失得也很厉害,因此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
(二)外部原因
外部风险产生,主要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宏观调控能力不强。外部自然环境变幻莫测,企业对此无能为力;而政治经济方面,企业也往往无法预见它们的复杂与多变。所以,这些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对于一些企业而言是致命的,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财务风险。
(一)健全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
一种健全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对于财务风险控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事前控制:企业进行新的方案设计与制定时,要充分地结合市场环境,参考实际情况的需求,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方案。这个方案要保证它的可行性,并且要选择一种适当的筹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
(2)事中控制: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时候,要建立一种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其中以财务会计的信息资料作为机制的基础,进行计算、统计、分析与监控,设立合理而恰当的预警指标,并随时对这些变化进行观察记录,起到实时监控与预测警示的作用。
(3)事后控制:如果企业不幸遭遇了财务风险,不能坐以待毙,应该及时寻找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同时,还要根据这次风险进行评估和总结,吸取教训,避免同种类型的风险再次降临。
(二)多元化经营,适当分散风险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风险过大的项目,为了能够以最小的风险投资这个项目,企业之间可以选择共同合作,通过合资的方式来经營这个项目,分散财务的风险,以求共同获益。一旦出现了风险,也可以一起承担,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另外,企业需要多元化的生产经营,避免单一的产品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需求骤减,从而无利可图,亏本过大。
(三)资金流动性要得到保障
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要得到合理的保障,必须持有最佳的现金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不利于企业的继续发展。当前,企业主要通过随机模型、概率模型等数学知识来确定现金的最佳持有量,以使资金拥有合理的流动性。
(四)理清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
企业的财务风险始终贯穿在整个财务活动中,不管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都有可能引发财务风险。基于此,企业必须要明确各个部门、职工之间在财务方面所处的位置和作用,通过相互牵制的方式划分他们的职能,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各司其职、权责分明,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五)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除了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外,还应该加强他们认识风险、分析风险以及防范风险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风险发生前有所察觉,在发生之后能够及时全力以赴去处理和解决。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依然是当前企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只有通过深入地分析其产生原因,进行不断地探索与改进防范措施,才能提升企业的效益,从而降低企业财务的风险。这条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更多的人进行探索与创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蒙晓雅.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分析[J].经济视角,2012,(3):38-39,37.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1.17.
[2]吴飞.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187-187.
[4]王颖,延科.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0):33-35.
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策略 篇12
关键词:财务风险,医院财务风险,对策
一、医院财务风险概述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投资、筹资、收益分配和资金回收等财务活动中, 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不能预见因素的影响, 使医院的财务运行偏离预期目标, 从而导致医院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医院的财务风险不但会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 而且也会使医院的财务状况恶化, 严重时还会使医院陷入财务危机中, 并且最终影响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因此, 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 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只要清楚了解财务风险的特点, 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1. 财务风险的客观性
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是指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医院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会存在财务风险, 而财务风险会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 从而给医院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因此医院应采取各项措施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但是, 由于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 医院完全消除财务风险也是不现实的。
2. 财务风险的全面性
财务风险的全面性是指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财务活动的全过程。一般来说, 医院的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因此, 医院的财务风险相对应的也就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3. 财务风险的损失性和收益性
财务风险是一种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 即财务风险可能产生损失, 也可能不产生损失。换言之, 财务风险可能意味着损失也可能意味着收益, 即损失和收益是共存的。财务风险会影响医院的正常、持续运转, 给医院经营活动的持续性和经济收益的稳定性带来威胁;同时, 财务风险也会促使医院采取各项控制措施改善经营管理, 力求使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因此财务风险既会给医院带来损失, 也可能意味着收益。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 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财务风险意识薄弱是导致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 长久以来, 由于深受医院公立性质的影响, 国家财政是医院资金的主要供应者, 医院需要钱就可以申请财政拨款, 因此不存在市场经营风险, 由此造成医院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其次, 医院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对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理解不深, 日常工作重点只放在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上, 导致财务人员失去风险管理意识。最后, 医院财务管理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机制, 加之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导致财务人员管理风险的动力不强, 同时也会削弱医院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 财务控制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财务控制机制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多数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很多医院虽然意识到财务控制机制的重要性, 却在具体建立过程中没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主要表现在:有些医院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有的医院虽然设立了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 却没有将内部控制部门的作用有效的发挥, 而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审计和检查, 致使内部控制部门的设立流于形式。此外, 有些医院没有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同时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也不够, 这无疑会助长医院部分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 极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3. 医院存货结构不合理, 应收医疗款较多
目前, 医院药品、卫生材料等库存物资占用了大量营运资金, 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有些医院在存货管理中, 只重视降低药品、卫生材料等库存物资的进货成本, 忽视其储存成本和订购成本, 造成医院药品、卫生材料等存货库存量较大, 流动资金占用过多, 降低了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 过多的存货库存量还需要医院承担由于药品、卫生材料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和由于存货保管不善所造成的损失。同时, 由于恶意拖欠和医疗纠纷等事件的发生, 导致医院应收医疗款所占比例较大, 变现能力弱, 增加了坏账、呆账发生的可能性, 由此增加了医院的资金占用和财务风险成本。
4. 医院资本结构不合理, 财政补偿不足
卫生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 致使国家财政对医院的财政拨款逐渐减少;加之医院融资渠道受限, 从而导致医院不得不通过银行融得资金以满足其基本建设的需要。一定的银行借款会降低医院的资本成本, 但是过多的银行借款会加大医院的偿债压力, 从而增加医院的财务风险;而且银行贷款需要到期偿还, 并且明确约定了资金的使用年限和使用成本, 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医院的财务风险。此外, 由于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 其药品价格和收费标准受制于国家政策;同时医院也要承担部分政府的公益性开支, 但是政府却不能足额补偿, 由此造成医院资金不足, 财务风险加大。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1. 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
首先, 医院管理层应该具有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学会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风险, 正确对待财务风险。只有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了, 才会引导医院全体员工参与风险管理工作, 继而在医院形成全面防范财务风险的局面。其次, 医院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有重要作用, 因此医院应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具体来说, 医院应加大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 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认识, 树立财务风险观念。最后,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和管理机制, 提高医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医院因财务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同时, 医院应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 增强医院财务人员应对财务风险的动力。
2. 建立健全财务控制机制
首先, 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基础, 因此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保证医院的一切工作均应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办事, 从而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其次, 医院在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过程中, 应将理论和实践具体结合起来。具体来说, 医院不但要意识到财务控制机制建立的重要性, 还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要, 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 并确保有效发挥内部控制部门的控制作用。最后, 医院应加大财务控制机制的执行力度, 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院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 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3. 加强存货和应收医疗款的管理
首先, 医院应结合现代企业存货管理办法, 对医院药品和卫生材料等存货进行管理。医院应重点加强药品、卫生材料等存货的采购管理, 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数量, 减少因存货价格大幅度波动而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 医院应保证存货周转不能超过医院财务预警机制制定的天数, 超过天数应查找原因, 减少存货库存量, 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其次, 医院应采取欠费责任制和款项回收责任制对应收医疗款进行管理, 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坏账、呆账的发生, 以提高医院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 医院还应建立完整的信用评估制度, 及时编制账龄分析表, 并据此制定合理的收款政策;在处理医疗纠纷事件时, 医院应最大程度的明确双方责任, 尽量使其经济损失最小化。
4. 完善预算编制, 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首先, 医院应结合内部控制的反馈意见, 通过编制完善的预算来合理确定资金的需求量, 优化筹资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如医院对基建工程、医疗设备的购进等重大投入, 应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 作出合理的市场可行性分析之后, 通过测算投资回收期继而确定合理的融资方式。其次, 医院应将负债额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众所周知, 合理的负债经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成本, 但是过度的负债经营会使医院陷入严重的财务风险中。因此, 医院应确保将资金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 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 优化长短期贷款组合以分散、转移筹资风险。同时, 医院还应在依靠政府财政资金的基础上,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以获得其他资本的注入。
参考文献
[1]顾忠坚.浅谈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现代经济信息, 2011年第3期[1]顾忠坚.浅谈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现代经济信息, 2011年第3期
[2]伍芳英.浅谈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年第16期[2]伍芳英.浅谈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年第16期
【财务风险及成因】推荐阅读:
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05-22
财务风险成因10-29
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06-01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08-11
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12-21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论文06-26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12-21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01-09
财务及风险07-21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的论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