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系统

2024-10-20

接触系统(共12篇)

接触系统 篇1

摘要:在建筑、机械、化工等工农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普遍利用电力拖动生产机械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使用继电器、接触器、按钮、空气开关、行程开关等低压电器构成的控制电路称为继电接触控制电路。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控制方式,具有价格低廉结构简单、实用、维修方便的特点。低压电器被广泛应用于发电、输配电场所及电气传动自动控制设备中。它对电力的生产、输送、分配应用起着转换、控制、保护和调节作用。常用低压控制电器一般又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类。手动低压电器必须由人工操作,如闸刀开关、转换开关、按钮等,所谓自动低压电器就是不直接由人工操作,而是依赖于电压、电流或其他物理量的变化采改变其工作状态,如接触器、继电器、行程开关等。

关键词:电器,开关,按钮,组合开关,接触器

1 手动电器

1.1 闸刀开关

闸刀开关是一种最简单、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器,最常用的刀开关是瓷底胶盖刀开关。它由电源进线座、刀片式动触点、熔丝、负载接线座、瓷底板、静触头、胶木盖等部分组成。用手推动操作手柄使触刀插入静插座时电路接通。图1所示为闸刀开关的结构图。

闸刀开关的用途非常广泛,经常用做照明电路的电源开关,也可用于5.5kW以下电动机的不频繁起、停控制。其额定电压为250V和500V,额定电流范围为10A~100A。应当注意,电源进线应接在开关上端的刀座上,而负载则接在刀片下熔体的另一端。

1.2 按钮

按钮是一种手动、短时接通小电流的开关电器,一般具有自动复位功能,通常用于接通和断开控制屯路。按钮按其结构不同可以分为动合按钮、动断按钮和复合按钮。在无压力作用的常态下,动合按钮的触点是开断的,称之为常开触点;动断按钮的触点是闭合的,称之为常闭触点。在压力的作用下,动合按钮的常开触点闭合,动断按钮的常闭触点断开,由此完成对电路的控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复合按钮同时具有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在外力的作用下,常闭触点先断开,常开触点再闭合,在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中特别要注意这一点。

图2a为复合按钮的结构图,图2b为其在电路图中的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

按钮的种类很多,如把两个按钮组成“启动”和“停止”的双联按钮,其中一个按钮用其常开触头用于电动机的起动;另一个用其常闭触头用于电动机的停止。用三个按钮组成“正转”、“反转”和“停止”的三联按钮。

1.3 组合开关

组合开关也被称为万能转换开关,其结构较紧凑。它有三对静触片,每对触片的一端固定在绝缘垫板上,另一端伸出盒外,联在接线柱上。三个动触片套在装有手柄的绝缘轴上,转动手柄就可以使三个动触片同时接通或断开。

图3a为组合开关的结构图,图3b为其在电路图中的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

组合开关在生产机械中常用作电源开关,一般用在空载时接通或断开电源,也可用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停止、变向,控制局部照明电路等。

2 自动电器

2.1 行程开关

行程开关也被称为限位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与按钮相似。按钮需要用手压动,而限位开关是由连接在生产机械运动部件上的挡铁压动采控制其动的。限位开关经常用来限定运动部件的运动界限或完成运动部件的往复运动,也常用作电器设备的门开关以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限位开关按传动方式分为杠杆式、转动式和按钮式数种。

图4 a、图4b、图4c为行程开关的外形结构图,图4d为其在电路图中的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

2.2 自动空气断路器

自动空气断路器又被称为自动空气开关,它具有对电路的短路、过载和失压等多种保护功能。自动空气断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机械寿命和电寿命、过电流脱扣范围、短路通断能力等。

自动空气开关广泛用于电器控制线路、建筑电气线路的电源引入等。自动空气断路器的结构如图5a所示,图5b为其在电路图中的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断路器主要由触点系统、保护装置、操作机构和灭弧装置等几个部分构成。

注:图5a中,1为释放弹簧;2为主触点;3为钩子;4为电磁脱扣器;5为失压脱扣器;6为热脱扣器。

断路器合闸后主触点被钩子锁在闭合位置,保护作用是靠各种脱扣器的工作实现的。流过电磁脱扣器线圈中的电流在整定值以内时,铁心线圈产生的吸力不足以吸动衔铁。发生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超过整定值,铁心线圈产生的吸力克服弹簧的拉力使衔铁顶开钩子,原来被钩子锁在闭合位置的主触点断开,电磁脱扣器起到了短路保护作用。

与此相类似,断路器中的失压脱扣器、热脱扣器对电路完成欠压保护和过载保护的功能。

2.3 熔断器

熔断器俗称保险丝,它是电路中最常用的短路保护电器。熔断器中的熔丝或熔片用电阻率较高的铅锡合金制成,电路正常工作时流过熔体的电流小于或等于额定电流,熔体不会熔断;当电路中发生短路故障或电路严重过载时,电路中过大的电流流过熔体,使熔体瞬间被加热到熔点而熔化,从而起到切断电源、保护线路和设备的作用。

常见的熔断器有管式、瓷插式、螺旋式熔断器和快速熔断器等。图6为常见熔断器的外形及结构。

选用熔断器主要是确定额定电流。熔体额定电流的选择可按如下方法计算:

1)照明线路中,电灯支线上的熔丝额定电流≥支线上所有电灯的工作电流。

2)一台电动机熔丝的额定电流当电动机起动频繁时,K的取值为1.6~2,当电动机起动不太频繁时,K取2.5。

3)若干台电动机的总熔丝的额定电流取(1.5~2.5)×容量最大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其余电动机额定电流。

2.4 交流接触器

交流接触器是一种可以实现远距离自动控制的电器,可以用它频繁接通和断开电动机电源。交流接触器具有控制容量大和欠压释放保护的特点,是继电接触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电器。

交流接触器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铁心和线圈构成的电磁系统;另一部分是组合触点。图7是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图和电路符号。组合触点由静止不动的静触点和可以移动的动触点组成,其中,在常态下动触点和静触点处于闭合状态的一对触点称为常闭触点,另一对在常态下动触点和静触点处于断开状态的触点称为常开触点。电磁铁是由一个动磁铁和一个静磁铁组成。当静磁铁中的线圈通电后,静磁铁将产生电磁力,吸引动磁铁闭合,而动磁铁与一对动触点相连,当动磁铁吸合时,就带动动触点运动,使得通电前闭合的一对触点断开,并使通电前断开的一对触点闭合。需要注意的是两对触点的动作顺序是:“常闭触点先断开,常开触点后闭合”。

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图及电路符号如图7所示,根据用途不同,接触器的触点分为主触点和辅助触点两种。主触点上通过的电流比较大,可以用来接通或断开负载较大的电路如电动机、电热设备等,这一类的电路称为主电路;而辅助触点一般接在用以控制电路的控制电路中,通过辅助触点的控制电流较小。由于主触点通过的电流较大,在主触点接通或断开时会产生电弧,上装有灭弧装置。

交流接触器的主要技术参数主要有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它们是指接触器的主触点长期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和电流。交流接触器的额定电压有380V、600V和1 140V三种。交流接触器的额定电流为6A~40A。

2.5 继电器

继电器是根据一定的信号接通和断开小电流电路,以完成对电路进行控制和保护作用的电器。按使继电器动作的参数进行分类,继电器可分为: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压力继电器等。按它们的用途进行分类,继电器可分为控制继电器和保护继电器等。在生产中最常用到的继电器主要有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压力继电器、热继电器等。

2.5.1 中间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主要用于提高控制容量、扩大信号的传递。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常与接触器配合使用,中间继电器输入的是线圈得电、失电信号,输出的是触点开闭信号;其触点较多,可以用来增加控制电路中信号的数量以满足复杂控制的要求。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交流接触器类似,图8给出了中间继电器的电路符号。

2.5.2 热继电器

热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切断电路对电动机进行保护的自动电器。当电动机工作在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状态下时,电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当其工作在欠电压、断相或长期过载的情况下,都会使电动机的工作电流超过额定值,引起电机过热,损坏电动机或减少电动机的寿命。热继电器可以防止电动机的过载,其工作原理如下:

图9为热继电器结构及电路符号图。热继电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一段电阻丝构成的发热元件绕在一个双金属片上,这个双金属片是由热膨胀系数不同的两种金属材料碾压而成,双金属片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可以自由活动,自由端顶在常闭触点上,拉开常闭触点上的弹簧使常闭触点在双金属片不动作时处于闭合状态。发热元件串联在电动机的定子电路中,这样,通过发热元件电阻丝上的电流就是电动机的定子电流。当电动机过载时定子电流过大,使发热元件产生热量,给双金属片加温,由于双金属片中两种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使双金属片向热膨胀系数小的方向弯曲,当双金属片变形到一定的程度时,它的自由端脱离常闭触点,使常闭触点在弹簧的作用下断开。由于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是与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串联在一起的,当常闭触点断开时会使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断电,交流接触器主回路上与电动机定子电路相串联的常开触点断开,使电动机与正载电路断开,从而起到保护电动机的作用。由于热继电器动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电动机起动或短时过载时,热继电器不会动作,这一特性可以避免电动机的不必要停车。

注:图9a中,1为热元件;2为双金属片;3为扣板;4为弹簧;5为复位按钮;6为常闭触点。

参考文献

[1]唐定曾,唐海,朱相尧.建筑电气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李力,王硕禾.电工与电子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接触系统 篇2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隔离开关纳入运动监控系统是实现率引供电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目前设计及工程实施中监控方案多样,通过比较、分析各方案的特点,总结出不同应用场合的设计思路.

作 者:尹磊  作者单位: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610031 刊 名:建筑电气 英文刊名:BUILDING ELECTRICITY 年,卷(期):2010 29(8) 分类号: 关键词:接触网隔离开关   运动监控系统   无线通信   有线通信  

★ 接触网工实习报告

★ 接触网工个人工作总结

★ 铁路接触网激光数字检测装置的研制

★ 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停电施工挂接地线问题的探讨

★ 月度总结范文

★ 年末总结

★ 总结范文

★ 总结模板

★ 总结格式范文

接触系统 篇3

汽车上的人机交互系统可以说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帮助我们实现了人与车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功能。车主可通过人车交互系统,轻松把握车辆状态信息,如车速、里程、当前位置、车辆保养信息等、路况信息、定速巡航设置、蓝牙免提设置、空调及音响的设置等。让自己对于这个亲密爱车的状态随时了如指掌,在“她”就要发些小脾气的时候就立刻安抚她,让她时刻保持最佳状态,为你提供最High的服务。

早期,汽车上并没有所谓的的人机交互系统,一般只是配置有听音乐的CD机和收音机等,用户最多就是控制下音乐播放等,完全是单向的操作,“交互”二字无从谈起。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功能被集成到车载多媒体系统上,如车辆的行驶信息,定速巡航、蓝牙免提,空调音响等等,驾驶者和汽车的电子系统之间有了更多操作的可能,而且用户会根据车载多媒体系统所显示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驾驶状态等。可以说这个时候的车载多媒体系统已经具有了人机交互系统的一些雏形,但离完美的人机交互系统似乎还缺少一些内容。

移动互联系统的高速发展终于为我们带来最为完美的人机交互系统。随着现代汽车工业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车辆导航、通信、移动办公、多媒体娱乐、安防辅助驾驶和远程故障诊断等功能电子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联网形成车载信息网络系统。未来的汽车仪表系统向着集成化、智能化、全图形化车载信息系统平台的方向发展。未来的车载信息系统平台将全面超越传统汽车仪表的现有功能,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全图形化数字仪表、GPS导航、车载多媒体影音娱乐、整车状态显示、远程故障诊断、无线通信、网络办公、信息处理、智能交通辅助驾驶等等。未来的车载信息平台是人、车、环境的充分交互,集电子、通信、网络、嵌入式等技术为一体的高端车载综合信息显示平台。

学大师泰戈尔曾经说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句话并不只是适合形容亲密爱人的,对于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最为密切相关关的汽车来说,也非常合适的。因为当我们驾驶着爱车高速行驶在坦途上,我们仿佛都已经是躺在了爱车的怀抱中,却不知道自己的爱车再想什么,甚至爱车已经处于一种高度危险的状态时,我们也毫无察觉,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这个时候,你所需要的,是一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人机交互系统!

对于目前火热的智能手机来说,移动智能操作系统已经到了激战正酣的时候,iOS、安卓和WP8已经基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对于另外一个要求更高,使用环境更苛刻的环境—轿车驾驶室,人机多媒体信息交互系统似乎还是一个空白。但无论是高科技电子公司,还是汽车制造商,实际上都已经瞄准了这个领域,卡迪拉克、福特可以说就是其中的代表厂商之一。移动战境,一触即发!

奥迪MMI多媒体交互系统

奥迪轿车上的MMI系统(多媒体交互系统)是在一个显示屏和一个操作系统中,巧妙地融合了所有信息娱乐部件的操作。通过精简控制器数量和执行统一逻辑,MMI可以迅速、方便、直观地使用大量功能和技术。MMI是所有信息娱乐部件的控制点,包括车载电话、手机、收音机、导航设备或电视等功能。虽然功能不断增加,用户指南却保持一贯简单明了的风格,系统操作符合逻辑且简单易懂。组合式旋转控制器/控制按钮是MMI的核心部件,该按钮四周配备四个控制键。在控制单元两侧,共有八个功能键,可用于直接选择主菜单。通过八个永久赋值功能键可以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娱乐、通讯、信息与车载系统控制。在各个菜单下,驾驶者可通过旋转/按压控制键激活所需功能,菜单结构设计合理,采用直观操作逻辑。

MMI系统采用了以直观操作为主导的偏移控制板和一部6.5英寸TFT彩色显示器,分辨率为400×240像素。可选MMI Navigation Plus是奥迪A5、奥迪A6、奥迪A8和奥迪Q5产品系列的亮点。集成硬盘拥有10GB的存储空间,与MMI控制板互补,两部SD存储卡插槽每部可支持容量最高达32GB,方便车主存储自己喜欢的音乐。醒目的三维地图不仅能够显示地形信息,还能以三维图形方式显示城市模型与标志。而音响方面则是采用了DSP音响系统,配备6声道功放(2×40W+4×20W),前门和后门配备10部扬声器。导航系统采用了高级可视化地图,提供数个显示选项。采用TMC(如可用)和存储的当前交通报告提供动态路线指南(TP存储器),导航系统的语音对话系统也可将目录条目用作目的地。车主可使用语音对话系统对目录、电话(如定制)和带有姓名拼写输入的导航目的地进行语音控制电话功能。可通过MMI控制大部分电话功能。可通过SD存储卡播放MP3与WMA音乐文件,通过播放导航DVD的DVD光驱播放音频CD、MP3与WMA格式的音乐。

宝马iDrive系统

车辆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给驾驶者提供有力支持。而宝马的iDrive将车辆的功能按钮重新布局,最常用的功能都分布在方向盘上和周围,全新的操控方式最大程度地方便了驾驶者。iDrive可控的功能包括指示器、风挡玻璃刮水器、大灯控制、基本音响系统和通讯控制等。作为驾驶者,您无需将手从方向盘上拿开,关键驾驶数据如速度和导航方向等都在视线之内,通过信息显示器或平视显示系统显示。从空调器和导航设置到BMW在线支持和悬架设置的大多数其他功能都通过中央控制器启动:中央控制台中提供一个单独的旋转按压式刻度盘。它通过与仪表板中上部的控制显示屏精确的对话实现直观的操作。中央控制器可只用一只手操作,并提供触觉反馈,因此车主甚至不用看它即可以使用。车厢内后部的第二个控制器使后座乘客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娱乐、舒适、多媒体和导航系统。

凭借防眩控制显示屏,车主可以在驾驶时迅速、便捷地掌握所有重要信息。控制显示屏可将所有功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出来,并可通过iDrive控制钮操控。这一系列功能包括来自车载电脑的信息、声音系统和收音机的设置、导航系统给出的提示、以及BMW在线支持提供的当前交通信息和车辆的当前售后服务状态。透返式液晶显示屏提供出色的对比度以及在所有角度和光线条件下均显示清晰的防眩影像。一个亮度传感器测量座舱中的亮度并自动调整控制显示屏,确保显示器在阳光直射下的清晰易读,以及座舱黑暗时不致过亮。主菜单清晰地划分为四个类别:通讯、导航、娱乐和气候。其逻辑结构结合iDrive控制钮,确保了便捷、直观的全部功能操作。控制显示屏有两种尺寸可供选择:6.5英寸或与导航功能或电视选择装备关联的8.8英寸。它的智能设计让车主可以始终专注于驾驶乐趣。

作为iDrive系统的中央控制工具,中央控制器被舒适地定位在中央控制台上,驾驶员和前排乘客都很容易触及。它的旋转按压式操作模式实现了单手的直观操作。这个实用的控制系统使车主可以操作众多车辆功能。即使是长列表,也可以快速顺畅地滚动浏览。控制显示屏清晰呈现当前菜单选项和相关数据的视觉信息。此外,中央控制器的智能触觉反馈,支持完全触觉操作,从而使驾驶员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前方道路上。

沃尔沃 Sensus多媒体信息交互系统

众所周知,北欧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而沃尔沃 SENSUS多媒体信息交互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理念是:“让驾驶者不用看说明书就能操控该系统,从而能够真正享受驾驶乐趣。”该系统在美观和功能集成方面完全可以媲美其他高档轿车的多媒体人机交互系统。SENSUS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人体力学,整个操作界面向驾驶者方向倾斜,所有按键都在手指触碰范围之内,让车主把精力更多集中于前方路面,从而保障行车安全。借助方向盘控制键,驾驶员要运行系统功能时不需要将手移到中控台的控制键上,所有功能都可以随时通过方向盘控制键调用。此外还增加了一个创新的带按下功能的滚轮、一个退出键和一个静音/语音键。使用滚轮可在列表和菜单中上下滚动或使地图放大缩小。按下滚轮可输入激活的源菜单或激活所选的项目,如选歌、接听来电、选信号源、设置、预置电台等。

方向盘上的导航控制键还方便了限速器的设置。其中Volume/Tuning(音量/调谐)旋钮与只有这两个旋钮的传统收音机同样好用,但现在有了更多的功能。用音量旋钮可以接通/关闭电源,并方便地滚动显示播放表以及放大/缩小地图;MEDIA(媒体)由此选择所收听的音乐是来自CD、iPod/USB还是AUX插口连接的装置。在此还可以调用DVD播放器和TV调谐器;TEL(电话)对音量2、3和4可调用蓝牙电话。搭配导航系统可提供语音控制。还可用来通过集成的蓝牙免提系统打电话;RADIO(收音机)可接收AM、FM广播,还可收听预置无线电台和现场波段。在屏幕上显示无线电频率、电台名称和节目内容;MY CAR(我的汽车)通过此键可以调用所有的高级系统设置,如城市安全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带全力自动刹车和行人探测功能的碰撞警示系统、驾驶员警示系统、盲点信息系统、灯光、后视镜、空调、中央门锁和音响等。按MY CAR键一次第一选择是快捷方式,可以激活/停用安全装置,既方便又安全;NAV(导航)可直接调出导航地图,有不同颜色的鸟瞰图和各种细节,都显示在高清晰彩色屏幕上。为方便设置目的地,设有语音控制功能;CAM代表驻车辅助摄像头。按此键可选择后视图或后视图变焦。

打造 你的人机交互系统

随着互联网和I T企业大举进军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系统,在车联网世界力求占据有利位置的同时,一些汽车制造商也在进行着一场声势浩大的保卫战,试图保住自身在汽车这个传统行业中的主导地位。比如说福特汽车就和微软一起推出了车载信息系统SYNC,在今年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13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福特汽车正式宣布启动“福特开发者项目FordDeveloper Program”,为手机应用程序开发者开放福特SYNC AppLink平台,为他们提供一个开发车载应用程序的机会。已经有超过2500位开发者进行了注册,这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由汽车制造厂商启动的类似项目。手机应用程序开发者在developer.ford.com注册之后,可以成功下载AppLink软件开发包。开发包内包含代码管理器以及应用编程接口的相关文件,这将用于手机应用与车辆之间的双向交流,还包括驾驶人语音命令等。福特工程师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开发者们还将能够通过在线论坛互相交流经验。开发者们研发的应用程序将经过福特工程师团队的审核,以确保它们与车辆的兼容性。福特随后会与开发者一道,为应用程序申请发放认证证书,之后即可投放到相关市场。

作为一项主要内容,福特汽车发布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以帮助程序员编写可用于福特SYNC AppLink系统的应用。通过福特的AppLink SDK创建的应用能和福特汽车方向盘上的按钮和车载语音识别程序一起搭配使用,双向通信。福特应用中心也将有一个审批过程,看起来会更像Apple公司应用中心。另外,某些类别的应用(尤其是会分散驾车司机的应用)将被禁止,比如游戏、特吸引注意力的视频和其他需要大量阅读文字的应用。该项计划不只是针对开发者的,福特汽车宣布开放SYNC AppLink API以后,更多的第三方公司也能针对汽车特性开发更多的手机应用。目前通过SYNC可以访问Amazon Cloud Player提供流媒体播放服务,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上的Amazon MP3 App可以与SYNC连接,使SYNC可以访问云中的整个音乐库,并通过语音指令进行播放控制。同时,福特也宣布将有九款新应用加入到SYNC系统中,包括资讯应用《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亚马逊的娱乐应用云播放器、导航应用Glympse等。

如果说老牌豪车制造商的人机多媒体交互系统的功能还主要集中在多媒体娱乐、道路导航和汽车安全系统检查等方面上,无疑有一些汽车品牌会看得更加高远一些。因为他们所开发的人机交互系统已经具有了移动互联的功能,为用户带来了近乎是目前大屏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使用体验,而且这些多媒体人机交互系统里也可以下载很多不同类型的应用,甚至是个人自行开发的应用等。在这个方面,凯迪拉克、福特无疑是走在最前面的两大汽车制造商!

凯迪拉克CUE移动互联体验系统

作为凯迪拉克品牌一项重要的创新科技,CUE移动互联体验配备于新推出的凯迪拉克XTS以及全新SRX上,并将在未来凯迪拉克旗下车型上陆续普及运用。CUE自2008年开始研发,它全面整合了移动互联、导航、通信、娱乐及车辆控制等多种功能,首次将汽车打造成一个最大的个人移动终端。凭借震感的视觉呈现,直觉而便捷的操作模式,人、车、网络以及多设备间的无缝互联和开放的系统平台,CUE将为用户带来无以伦比的人车沟通体验。其中,多点触控、接近感应、触觉反馈操控界面以及可自定义的液晶显示仪表盘、语音辨识等众多前沿科技均是首次在汽车领域应用。

CUE系统采用了高亮黑化中控面板,展现科技的简约豪华,简约科技钢琴镜面设计,豪华与科技并存,盾形立体金属键简约时尚。CUE的12.3英寸的个性化驾驶员信息中心为车主提供了4种个性化仪表显示界面(均衡版、简易版、性能版、加强版)。让车主会更感心动的是CUE配备了媲美战斗机座舱的HUD显示仪,在轿车的前挡风玻璃上即可显示彩色的行驶信息。

CUE系统实现了多种方式的人机交互系统,其中包括有手势接近感应(感应式智能菜单功能,手势接近自动弹出);触屏振动反馈(触控面板采用全电容设计,以脉冲振动回应使用者),隐藏式收藏夹(多达60组的功能收藏,收藏内容可自由移动、排序、编辑);人声语音控制交流(语音输入可控制地图导航、拨打电话和音乐播放)。多点触控操作结合全电容设计触控面板实现人性化多点手势操作,五维控制按键让车主手握方向盘同时完成对CUE全功能操作。CUE能与多达10种蓝牙设备相连接,并能与USB、SD卡、MP3播放器等相连。CUE的云互联可联网自动更新,信息可以让驾驶员第一时间掌握,人车远距监控系统可运用通讯工具远程监测、操控车辆。CUE采用了服务开放和应用开放的策略,未来,开放的功能带来无限尊享的服务,而应用开放可打造开放式的CUE Store,实时升级体验最前沿应用。

专访凯迪拉克陈威旭

对于汽车上刚刚兴起的移动互联人机交互系统,凯迪拉克的CUE无疑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产品之一,它为XTS、SRX等新车带来的至酷至炫仪表板,轻松自如的操作方式,丰富全面的应用体验,都让人充满了惊奇与好奇。而想要了解隐藏在CUE系统背后的故事,无疑专业人士的解答是最好的答案。因此本刊记者特别专访了上海通用汽车凯迪拉克市场营销部部长陈威旭(Kevin Chen)先生,请他来为广大读者解读神奇的CUE系统。以下DP代表《数码精品世界》,Kevin Chen代表陈威旭先生。

DP:CUE是在以前产品基础上开发的还是完全一套全新的人机交互系统,开发周期是多长时间?

Kevin Chen:凯迪拉克在车载人机交互系统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除了已经得到大家广泛认同的On Star安吉星外,凯迪拉克CUE移动互联系统,同样将为使用者带来革命性的驾乘体验。

CUE移动互联系统的研发最早始于2008年,在初始阶段,系统设计师们对32名驾驶者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追踪调研,针对他们的驾驶习惯记录下海量数据,然后由工程师和设计师们基于这些数据展开研发,并最终通过先进的技术应用,即首次在汽车领域运用多点触控、接近感应、触觉反馈操控界面以及可自定义的液晶显示仪表盘、语音辨识等众多前沿科技,从视觉、直觉、互联、开放四大方面为使用者带来全新的移动互联体验。

DP:请问凯迪拉克此次大力推广CUE系统,是否说明人机交互将成为车企未来一个主要研发方向?

Kevin Chen:车联网是汽车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潮流和趋势。现在很多汽车企业宣传的车联网还处于概念阶段,真正做到位的企业并不多。可以说,在车联网技术上,凯迪拉克已经走在了前面。因为CUE移动互联系统已经作为凯迪拉克产品的一项领先配置,全部标配在新推出的凯迪拉克XTS以及全新SRX上。今后也将陆续运用在其他新车上。

CUE移动互联体验的出现将车载移动互联系统从“石器时代”带入“四维时代”,即凭借视觉、直觉、互联、开放的人车沟通模式,为车主带来革命性驾乘体验,引领了未来汽车智能化发展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凯迪拉克CUE移动互联体验为车主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之上,可以不断的完善和升级,甚至打造专属于CUE的应用程序,车主可以通过CUE应用商店下载获取,真正改变了人们与车辆的互动和沟通。

DP:CUE系统的操控采用了手势接近感应、触控屏幕和人声语音控制等交互方式,另外移动互联可以实时更新信息、数据,这样是否会分散驾驶者在行驶中的注意力?

Kevin Chen:恰恰相反。车载互联系统与普通的移动终端设备有很大区别。开车时,需要让驾驶员尽可能集中驾驶,因此车载移动系统的界面、操作需要直观化、直觉化、简易化。你提到的三种控制方式都是为了更好适应车载环境需求,简化车主操作。除此之外,我们在方向盘上还集成了一个五维按键,配合仪表盘上的液晶屏幕,手不离方向盘,眼观路面耳听八方就可完成CUE的全部功能操作。同时凯迪拉克还全系标配了On Star安吉星系统,可以自动下发导航信息到车载地图或进行声控领航和语音电话,所有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让操作更简便,更好保障行车安全。

DP:CUE系统是否会有针对中国用户优化后的版本?

Kevin Chen:目前推出的CUE移动互联系统已经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本地化,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地图信息、周边兴趣点、中文语音控制等都已经进行了优化。

因为CUE系统是基于Linux来开发的,所以就像我们的手机操作系统一样,可以不断进行更新和升级。随着凯迪拉克更多新车型在中国上市销售,我们会收集到更多的中国用户反馈,根据这些用户的反馈内容,我们也会对操作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和用户体验提升。

福特SYNC车载多媒体通讯娱乐互动系统

福特新款蒙迪欧和翼虎等车型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创新科技,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车载多媒体通讯娱乐互动系统(SYNC和MyFord Touch),新款蒙迪欧配备的SYNC是一款高度集成且具备语音识别的车载信息交互平台。SYNC为消费者提供了很多实用的语言指令,让消费者在驾车途中“双手不离方向盘,双眼不离前方路”,更加集中注意力开车。同时,消费者可以用语音命令拨打和接听电话、连接上最爱的音乐播放器并用语音进行操控、用语音命令查阅电话簿、语音播出短信内容、聆听蓝牙设备中音频内容等。而MyFord Touch系统由一个8英寸的触摸屏和1个位于仪表板的LCD显示屏组成,把娱乐、通信、导航及空调等相关的信息都以不同颜色一目了然地标示在触摸屏上,只要轻轻一按,就可以轻松实现免提通话、语音发送短信、搜索并播放音乐、电台及有声读物、调节车内温度等。消费者还可以用MyFord Touch进行个性化设置,调节语音指令层级或是将希望看到的信息展示在LCD显示屏上等。

不同于普通的巡航系统,新蒙迪欧搭载的智能自适应巡航控制(带碰撞预警和碰撞缓解制动系统)能够自动调节车速。当前方无车时,会保持在设定车速;当前方有车时,智能自适应巡航系统会自动调整车速并与前车保持设定的距离。智能自适应巡航系统采用微波雷达,实时性好,探测角度范围大,在提升燃油效率的同时,减少疲劳驾驶,对于用户在常规高速公路驾驶非常实用。新蒙迪欧所配备的紧急救援(EA)是福特在亚太市场提供的第一项连接服务,在车载多媒体通讯娱乐互动系统(SYNC和MyFord Touch)原本的娱乐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安全功能。当紧急救援功能处于开启状态且正常工作时,如果车辆发生严重碰撞事故导致安全气囊打开或油路中断的情况下,该功能被激活。系统会通过已连接的手机自动拨打福特紧急救援呼叫中心,并将连接的手机号码和车辆的位置提供给紧急救援呼叫中心话务员。呼叫中心话务员在和用户通话或通话线路接通且尝试通话后,联系相关公安部门并建立三方(即用户、呼叫中心及公安部门)通话,最终由当地公安部门组织援救。长安福特是首家终身免费提供此覆盖全部中国大陆地区的紧急救援系统的厂家。

福特轿车上的SYNC人机交互系统也是一套在业界非常有名的高科技系统,而且是福特公司2008年开始就与微软公司一直在联合研发,因此对于SYNC系统想必很多人都充满了期待。本刊记者也特别邀请到福特公司的相关专业人士,对SYNC系统这个强强联手的产物进行了解读。

DP:福特汽车上的SYNC系统是从2008年就开始与微软公司一起研发的,请问目前最新的福特轿车上的SYNC系统已经是第几代的产品,每一代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福特:目前最新的SYNC系统为第二代SYNC系统。第二代SYNC系统相比第一代SYNC系统增加了MyFord TouchTM系统,整个MyFord TouchTM系统提供了多元的人机交互方式,包括:中控操作面板,方向盘操作按键,8寸WVGA的触摸屏(比例为15∶9,分辨率为800×480)以及语音操作方式,操作起来就如同操作一部智能手机那么便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中文或者英文的触屏操作界面。强大的中文语音指令集可以实现免提通话、语音发送预设短信、搜索并播放音乐及有声读物、操作收音机、调节车内温度等功能。用户还可以对该系统进行个性化设置,调节语音指令层级或是将希望看到的信息展示在液晶显示屏上等。新蒙迪欧的车载多媒体通讯娱乐互动系统,给中国用户带来了中文的用户界面、中文的语音识别与合成以及中文导航系统,并且具有更快的系统响应速度,和更稳定的系统表现。

DP:我们注意到除了SYNC系统外,还有一个MyFord Touch系统,请问为什么会考虑有两个系统,是否考虑后期把两个系统做一个整合?

福特:SYNC和MyFord Touch统称车载多媒体通讯娱乐互动系统。该系统是一款具备语音识别功能的车载信息娱乐智能交互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丰富且实用的语言指令,能令用户在驾车途中轻松保持“双手不离方向盘,双眼不离前方路”的安全驾驶状态。

DP:2012年1月10日,福特汽车宣布推出开源车辆应用研究平台OpenXC,并且宣布启动“福特开发者项目FordDeveloper Program”,为手机应用程序开发者开放福特SYNC AppLink平台,为他们提供一个开发车载应用程序的机会。请问是否有计划招募针对中国的开发团队进行App的研发与制作,以后是否会有特别针对中国用户的版本?

福特:一月份在北京福特公司的互联技术部门跟百度合作,举办了一个叫黑客马拉松的活动。其实并不是进行黑客活动,而是他们开发这个技术,针对福特的车型开发各种不同的App,有关于燃油经济性的,或者娱乐系统的,或者是导航系统的,鼓励福特和百度的工程师组成小组,我们提供平台支持。希望他们能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出来更多的App,为以后福特的车主用到。他们组成各个小组,要作出不同的计划,根据他们的想法开发出App,最后他们有一个竞赛,有评委进行评选,会有获胜的团队。有上百位工程师,百度的和福特的工程师共同来参加这个比赛,这个是在中国举办的。

人车合一新体验

北京南站接触网系统优化设计 篇4

北京南站在接触网系统优化前采用的支柱及悬挂型式种类繁多, 支柱包括角钢格构式软横跨钢柱 (底盘尺寸800mm×1 2 0 0 m m、高1 5 m;底盘尺寸1 0 0 0 m m×1800mm、高20m) 、角钢格构式硬横跨钢柱 (底盘尺寸800mm×800mm、高9.7m) 、双线路腕臂柱H型钢柱 (2×300mm、高13~13.9m) 、单腕臂柱H型钢柱 (240mm、高7.75m或8m;280mm、高7.75m;2×300mm、高7.75m) 等约10种类型, 支持悬挂型式包括腕臂、软横跨、硬横跨吊柱等多种型式。支柱断面尺寸、高度和接触悬挂安装形式等差异较大, 导致接触网整体结构布局比较凌乱, 与北京南站的整体景观环境极不协调。

北京南站是首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其造型美观、气势宏伟, 建设时又逢奥运会开幕前期, 北京南站整体设计的美观性显的尤为重要和必需, 2007年11月, 针对北京南的情况, 开展了接触网外观结构优化设计, 最后北京南景观化设计的成功, 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我国铁路发展的先进技术, 还向世人呈现了一个良好视觉效果的美学工程。

下面从北京南站接触网系统优化设计的原则及优化设计的具体内容, 进行简单介绍, 希望对以后的设计工作能起到借鉴作用。

1 接触网系统优化设计原则

经过技术、经济的多方面综合比较, 最终选择了与北京南站环境结构相协调的灰白色环形钢管柱、定位索式三角形断面钢管结构硬横跨, 支柱高度也主要有轨面以上7.1m、8.9m两种类型。另外配套优化无拉线锚柱、恒张力弹簧补偿装置、竖排数字超强型塑膜式接触网支柱号码牌。

因其工期及供货情况的限制, 优化设计存在很大制约, 仅按以下原则对接触网进行了优化。

(1) 保证原设计功能要求。

(2) 尽量使用单腕臂支柱。

(3) 尽量统一支柱结构型式、统一支柱高度。

(4) 维持或减少接触网设计锚段长度。

(5) 与北京南站环境及站房结构相协调。

2 接触网平面布置优化

因原设计支柱类型及悬挂型式较多, 很多软横跨、单支柱、双线路腕臂支柱之间相互交错, 且尺寸大小、高低各不相同, 使得平面布局显得比较凌乱。优化时, 对其进行了整合, 尽量较少支柱数量, 合理加大支柱间距, 使得原来水平交错的软横跨优化为了连续硬横跨、站内成排支柱有条件的尽量对齐。如凉水河桥上原来有7组双线路腕臂支柱及几个单支柱, 跨距约12m、15m, 优化后剩余三组硬横跨, 跨距为28m左右, 简洁了许多。另外如原E017~E018附近原设计为20m和15m的格构式钢柱软横跨几组, 优化后为支柱高度统一的连续硬横跨美观很多。站房两侧对齐后的无拉线锚柱见图1。

3 单支柱优化

为增加整体结构的通透性, 不至于接触网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在部分区段有条件的情况下, 取消原支持结构悬挂型式改为直径350mm环形钢管单腕臂支柱。北京南站为客运车站, 其站内不考虑进入超限列车, 亦不考虑进行大机养护, 故站内直线区域支柱侧面限界可按不小于2.15m (曲线处适当加宽) 设计。原设计中很多硬横跨、软横跨、双线路腕臂柱的形式, 在此条件下即可改为单支柱。如凉水河桥与地铁4号线涵洞之间原B136号为双线路腕臂支柱, 优化后改为单腕臂支柱。

4 钢管硬横跨优化

原设计的软横跨、硬横跨及其支柱均为格构角钢型式、双线路腕臂支柱为H型钢柱, 支柱高度、尺寸类型较多, 给施工安装、运营维护均带来较多不便。通过对国内有应用实践的几种硬横跨结构型式 (三角形断面钢管结构硬横跨、双H型钢结构硬横跨、双槽钢结构硬横跨、单钢管结构硬横跨) 进行技术经济比选, 并结合北京南站站房景观, 采用了倒三角形断面钢管结构硬横跨 (硬横跨支柱采用外径350mm的环形等径钢管柱) 。接触悬挂统一采用定位索安装方式。钢管硬横跨安装形式见图2。

5 恒张力弹簧补偿装置优化

原设计接触网下锚补偿装置为棘轮加铁坠砣的形式, 坠砣串的长度较长, 坠砣直径亦有410mm, 为了防止坠砣串横向摆动, 还需配坠砣限制架, 整套补偿装置占用空间较大, 显得比较笨重。

北京南站作为京津城际和京沪高速的起始和终点站, 机车运行速度较低, 接触网张力不大且平面布置锚段长度不长, 有条件采用恒张力弹簧补偿装置。取消了坠砣串及坠砣限制架等一套设备, 使得接触网下锚柱显得简洁、美观。恒张力弹簧补偿装置的安装形式见图1。

棘轮或滑轮加坠砣的补偿装置是电气化铁路传统的补偿方式, 其补偿效率高, 精度灵敏、受环境影响小, 寿命长, 造价便宜。但缺点是显得笨重, 要求空间大, 根据环境变化需要维护调整。恒张力弹簧补偿装置是一项新技术, 以前由于技术原因, 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但这些年随着技术的进步, 其补偿精度有较大提高, 寿命也大幅延长, 完全能适应低速区段小张力的接触网补偿要求。其优点是结构小, 安装方便, 少维护、简洁美观。

6 无拉线锚柱优化

北京南站站房两侧原设计各有两排双拉线的H型接触网锚柱, 为了进一步改善站台附近的景观, 取消了下锚拉线。

以往电气化铁路设计中, 下锚支柱一般采用打拉线下锚方式。特殊情况下如受地形等限制无法打拉线时, 采用特殊设计的支持结构。目前已应用的无拉线下锚结构主要有方形断面的格构式钢柱、门形钢管结构下锚硬横跨、双H型钢支柱。为了与硬横跨支柱相协调, 经过详细的结构计算及经济比较, 确定了无拉线锚柱采用双钢管柱结构形式, 其中一根支柱用于下锚, 一根支柱可用于安装接触悬挂。两根支柱的间距为700mm, 外径为300mm, 安装方便, 接触悬挂腕臂与下锚可分别安装于两根主杆上, 互不影响。其安装效果见图1。

7 支柱号码牌优化

以往的接触网支柱号码牌通常采用螺栓固定方式或油漆喷涂方式。螺栓固定方式运营一段时间后, 由于风及其他外力震动, 螺栓容易松脱, 如维护不及时, 可能缺失, 或大风将号码牌吹向线路, 甚至影响行车安全。油漆喷涂方式夜间反光效果不好时间久后, 油漆易脱落。随着对铁路安全的重视度不断提高, 对支柱号码牌夜间反光效果要求也渐渐提高, 现用的支柱号码牌字体及底衬部分均具有在外部光源照射下能够反光的性能。

原设计中, 因支柱类型较多, 尺寸差别较大, 很难选择一种支柱号码牌的尺寸及安装方式来适用所有支柱。这样给提料加工将增加较大难度, 且形式多样, 观感效果较差。在对支柱优化设计的基础上, 选择了超强型塑膜式的反光号码牌, 数字竖向排列, 统一了形式及尺寸大小, 无螺栓松脱问题, 免维护, 且安装方便, 夜间反光效果好, 价格适当, 美观性好。

8 结语

通过对北京南站接触网系统优化设计, 从几个方面着手, 初步摸索出接触网景观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使接触网系统在保证功能要求的条件下, 能与环境协调, 给人观感上一种美的享受。

接触网景观化设计主要应考虑环境的协调性, 包括相关设施的结构形状、断面尺寸、材料颜色等。对于接触网系统本身, 应尽量使其整齐、简洁、统一化, 零部件形状大小适中, 造型美观。同时, 还应考虑生产加工、施工安装、运营维护、经济合理等多方因素。

北京南站接触网系统优化设计中几个方面, 仅仅给以后的接触网景观化设计提供了一些思路, 不能生搬硬套, 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针对性的认真研究, 力保每个接触网工程不仅系统功能稳定, 还是一个美学工程。

摘要:结合北京南站接触网系统优化设计, 探索接触网景观化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考虑的因素及采取的方法, 使接触网系统既保证功能稳定又达到景观化效果。北京南站的成功实施, 效果良好, 受到广泛赞誉, 给以后的设计提供了一些思路, 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接触网景观化,钢管支柱,钢管硬横跨,恒张力弹簧补偿装置,无拉线锚柱

参考文献

[1]铁集成函[2007]1214号, 北京南站及京津城际工程接触网外观结构优化设计协调会会议纪要.

接触系统 篇5

献给所有和我一样刚接触FreeBSD的小鸟们![转贴]

FreeBSD Command Tools

论坛看到的,就转过来了

FreeBSD Command Tools

第一步

我如何离线?(exit)

我如何停止电脑?(shutdown -h now)

我如何重新激活计算机? (shutdown -r now)

我如何在单使用者模式下停止系统? (shutdown now)

我如何切换终端机? (ALT-F*)

文件

我如何阅读 manual page? (man)

使用者管理 (1)

我该如何增加一个使用者? (adduser)

我如何移除使用者? (rmuser)

我如何改变我的密码? (passwd)

“su” 指令

我如何 “su” 至 root 帐号? (su)

我如何 “su” 至其它使用者的帐号? (su username)

四处观察

我在哪? (pwd)

我如何观察目录下有什么? (ls)

我如何看到以点开始的隐藏档? (ls -a)

我如何看到更多的讯息 (存取许可,拥有者,群组,大小,日期)? (ls -l)

我如何看出那些档是什么? (ls -F)

这些是什么档: “..” 与 “.”? (ls -aF)

四处移动

我该如何改变工作目录? (cd)

如何回到上一层目录? (cd ..)

我如何回到自己的工作目录? (cd, cd ~/)

屏幕控制

我如何卷回 (在终端机中,非 X)? (The Scroll Lock Key)

我该如何清除屏幕? (clear)

文章

我如何不使用文书编辑器就可以观看小的档案? (more)

最普遍的文书编辑器是? (vi)

“vi” 看起来有点难,我可以从 “ee” 开始吗? (ee)

“visual” 编辑器

学习“vi” 最有效的方法为何? (vilearn)

“vi” 是如何工作的? (man vi)

什么是储存指命? (:w)

什么是离开指令? (:q)

什么是可以储存与离开的命令? (:wq)

如何离开而不使用储存指令? (:q!)

我如何移动? (h, j, k, and l)

Esc 键有什么用途? (The Esc Key)

我如何加入新的文字? (a and i)

我如何建立新的一行? (o and O)

我如何删除文字? (x and dd)

我如何拷贝文章内容? (yy and p)

我如何替代文章? (r)

我如何使用数个指令? (nCommand)

我如何搜寻文章? (/text)

我如何起动 “vi” 于只读模式? (view)

使用者管理 (2)

我如何新增使用者至群组? (vi /etc/group)

计算机信息

我如何能观看开机记录文件? (dmesg)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慢慢地观看开机记录文件吗? (dmesg |more)

显示谁在系统上? (who)

他们正在做什么?? (w)

“w” 可以显示出所有的处理吗? (w)

何时

我如何显示或设定日期时间? (date)

我如何显示月历? (cal)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慢慢地观看月历吗? (cal | more)

Communications

我如何显示 (或不显示) 其它使用者送来的讯息? (mesg y, mesg n)

我如何传送讯息到其使用者的屏幕? (write)

我如何送讯息到每一个人的屏幕? (wall)

我如何与他人交谈 (chat)? (talk)

档案管理

我如何建立一个空档案? (touch)

我如何删除档案? (rm)

我如何建立一个目录? (mkdir)

我如何移除一个空的目录? (rmdir)

我如何移除一个目录包括里面所有的东西 (包括子目录)? (rm -r)

我如何移除以 “-” 起头的档案? (rm -- -filename)

我如何拷贝档案? (cp)

我如何拷贝整个目录包括它所有的内容? (cp -R)

我该如何搬移档案与目录? (mv)

我如何改变档案/目录名称? (mv)

我如何执行 rm、cp 与 mv 时,须要我的许可? (-i)

我如何执行 rm、cp 与 mv 时,不须要我的确认? (-f)

档案连结

我如何连结一个档案或目录? (ln -s)

我如何 hard link 一个档案? (ln)

档案拥有权/存取许可

我如何观察谁是档案拥有者? (ls -l)

我如何观察档案/目录的存取许可? (ls -l)

我如何改变档案/目录的使用者拥有人? (chown)

我如何改变档案/目录的群组拥有人?s group owner? (chgrp)

我如何改变档案/目录的使用者与群组拥有人? (chown user:group)

我如何改变存取许可? (chmod)

如果我拥有这个目录,我可否修改不是我的档案? (yes)

软盘机装置

我如何挂上我的软盘? (mount)

我如何挂上 MS-DOS 格式的软盘机? (mount -t msdos)

我如何卸下我的软盘? (umount)

应用程序

我如何起动应用程序? (./)

我如何由文件名称来起动应用程序? (PATH)

我如何在背景起动应用程序? (&)

我如何知道我的 PATH 是? (echo $PATH)

所有的应用程序在那? (The FreeBSD Ports Collection)

我如何安装一个 port? (make install clean)

那里有编辑好的二进制文件? (The FreeBSD Packages Collection)

我如何移除应用程序? (pkg_delete)

使用者环境

使用者的 profile 档案在那? (vi ~/.profile)

我如何改变我的 shell? (chsh)

处理管理

我如何列出处理? (ps)

我如何列找到处理? (ps -waux | grep “name of the process”)

我如何砍掉处理? (kill)

磁盘管理

我如何检查可用的磁盘空间? (df)

我如何检查每个目录下用了多少磁盘空间? (du)

工具

哪里有计算器? (bc)

接触系统 篇6

关键词:低净空;柔性接触网;接触线;局部更换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062-02

地铁运营安全与各系统设备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其中接触网设备因其无备用特点而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电客车的动力来源。深圳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自2004年开通至今已超12年,接触线正常承受1.1T张力,其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弓网关系。1号线接触网采用120 mm2银铜合金接触线,TB/T2809-2005标准并未明确其使用寿命,根据地铁电客车运行频率,使用寿命大概为20年。但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因电客车受电弓短路故障、异常机械磨损多次造成接触线局部高温烧伤、重点磨耗。为提高接触线的可靠性,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低净空隧道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接触线局部更换标准

①局部磨耗和损伤。接触线损伤百分比超12.5%,受损长度在30 mm以下,采用接头线夹补强;受损长度超过30 mm进行局部更换,更换长度在20 m以上。

②同一跨距内接触线单线不得有两个接头,且两接头间距不得小于10 m,接触线接头距定位点不得小于2 m,双接触线的两接头错开1 m安装;在一个锚段内接触线接头和补强线的总数不得超过下列规定(不包括分段、下锚接头):

其一,锚段长度在800 m及以下时接触线单线接头最多为4个;

其二,锚段长度超过800 m时,长度每增加200 m允许增加一处接头或补强,但接触线单线接头最多不超过8个。

2 接触线局部更换方案

深圳地铁1号线柔性接触网已完成多处接触线局部更换,更换的接触线位置有跨中、锚段关节,下面以会展中心锚段关节接触线局部更换为例进行介绍。

2.1 接触线接头线夹、吊弦选择

局部换线后新、旧接触线连接图,如图1所示,所使用的接触线接头线夹为天泽线夹,特点是线夹下端独特的弧形(从两侧至中间下移)结构可保护接触线断头不与受电弓相磨,新增吊弦可减轻接触线负荷及灵活调整接触线高度。同时为确保接头部分有集中负荷,影响接触线的弹性,在接头线夹上安装环节吊弦。

针对承力索与接触线结构高度过低、环节吊弦无法安装的情况,采用“V”型吊弦确保接触线的弹性,如图2所示。

2.2 施工流程

1号线接触网会展中心站下行绝缘锚段关节RC42~RC43因弓网关系较差,导致受电弓经过时接触线机械磨耗、电气磨耗加剧。为确保设备安全,利用天泽接触线接头线夹做接头对该区段受损的右线进行局部更换,需局部更换长度约30m,以消除受损接触线存在的安全隐患。

①换线前,测量RC43~RC40间定位及吊弦处导高、拉出值。

②测量局部换线长度及切割位置,并用记号笔在切割位置做好标记:由于绝缘锚段关节的特殊性,RC43~RC42靠RC43定位处接触线串连HJ-1.5C合成绝缘棒,合成绝缘棒与接触线通过连接线夹相连。此次局部换线两截断点:机场东侧为RC43合成绝缘棒处接触线断头;罗湖侧截断点为RC42罗湖方向第2根吊弦的机场东方向1 m处。

注意:必须使用钢卷尺进行测量,且测量过程中,在测量点中间区段需采用绑扎和人托的方法避免卷尺驰度造成的测量误差;标记线应线细、清晰且垂直接触线中轴线。

③根据第二步中测量的长度,在车辆段提前预制好一根同批次等长度新线:库房截取一根比测量长度稍长接触线,选取适当位置分别将接触线带上张力拉直,用接触线液压整直器处理,消除接触线内部应力,并在接触线拉直的情况下,在新线中做好两断点标记。最后卸掉张力,用液压切割机对其中一断点进行切割,对断面进行打磨处理,保证截面与接触线中轴线垂直且无毛刺。

注意:现场测量时使用钢卷尺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同第二步;接触线预制过程中需带张力进行,注意采取防滑移、抽脱等措施。

④接触线更换

具体步骤如下:

其一,在RC43~RC40适当位置,对左线接触线安装单吊弦,防止接触线弛度过大影响换线作业,然后拆除RC43~RC40接触线上所有线夹(含吊弦线夹、电连接线夹、定位线夹),定位管用Φ3.0铁线绑扎固定在腕臂上。

其二,在需更换接触线罗湖侧截断点做好标记,用50-150自动万能卡线器+防滑线夹+拉力绳+1.5T手扳葫芦(简称:卸载工具,下同)对接触线进行卸载,卸载时受力即可,避免手扳葫芦出现超拉现象,再用接触线液压切割机对切割标记位置垂直往上切割,截面要平齐,并用锉刀和砂纸去掉毛刺,不能造成接触线硬点。注意:液压切割机使用时注意方向,保证两切断点靠下锚侧断面平齐。

其三, 既有接触线切割后,根据线夹安装要求,一端先用天泽接触线接头线夹将新线与既有线连接做接头(无张力做接头),然后,从新线已装线夹侧用手向另一侧摸过去,找准线面,并在另一侧新线与既有线适当位置装好卸载工具,调整线索受力。将合成绝缘棒连接线夹安装在新线罗湖侧截断点处,然后利用销钉将合成绝缘棒连接线夹与合成绝缘棒进行连接,如图3所示。接触线接头制作时要求:两断口位置新线与既有线应对齐,调整断口接合间隙在1 mm以内,天泽接触线接头线夹紧固力矩65 N.m,接触线应完全入槽。合成绝缘棒与连接线夹串连后注意接触线是否扭面。

其四,新线与既有线做好接头后,在原位置重新恢复安装RC43~RC40间所有线夹。

其五,检查确认:全面检查并调整施工影响范围内接触悬挂的技术状态。

3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换线前先测量需更换的接触线长度,测量误差±2 mm,然后提前预制拟安装的等长度新线,采用接触线整正器将新线压直,消除接触线本体弯曲力。

②使用50-150自动万能卡线器时应做好防滑防脱措施、导线不得有损伤、扭曲及硬弯。

③新旧接触线接头应紧密,用塞尺测量接口端缝隙不超过 1 mm。

④检查接触线接头表面要过渡平滑,不得出现碰弓及硬点,并注入一层导电油脂,必要时用平锉打磨平整。

⑤天泽接触线接头线夹安装方式正确,两侧螺杆应从内向外交替紧固,紧固力矩65 N.m。

⑥局部换线结束后,须安排接触网检修人员观察当日至少3趟运营列车通过换线点处的弓网状态。

4 结 语

柔性接触网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技术成熟,弹性好的特点使其具有良好的弓网关系,可满足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大客流的需求。在接触线大修整锚段更换前对磨耗异常、烧伤的接触线进行局部更换,不但确保了接触线安全性能,又节省了设备维护费用。

参考文献:

[1] GB_5051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 铁道部令铁运〔2007〕69号,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S].

接触网辅助设计系统开发 篇7

利用Auto Lisp和Object Arx编程技术, 实现Auto CAD R2009版的接触网辅助系统的设计开发, 实现接触网线路设计的计算和绘图功能;实现杆塔选型及绘制, 自动生成工程材料表和接触网支柱, 碗臂明细表, 甲供物质清单等, 并能提供预算接口。

2 数据库

功能:接触网线路设计数据库, 为接触网线路、供电线, 地线, 回流线, 支柱, 碗臂安装等选型提供数据库。

接触网辅助系统软件为用户提供数据库信息查询, 添加﹑修改﹑删除数据。

接触网数据可查看接触线, 承力索, 回流线型号﹑截面积﹑直径﹑最大使用张力﹑单位重量﹑最大载流量, 单位公里电阻率, 弹性及温度系数等数据信息, 并可直接修改添加自定义或者特点型号的相关参数。

架空地线供电线数据可查看地线、供电线的型号﹑截面积﹑直径﹑破坏张力﹑电阻率, 单位重量﹑弹性及温度系数等数据信息, 并可直接录入数据修改某一型号地线的所有数据。

气象信息可查看各气象区相应气象条件下的气温﹑风速﹑覆冰等数据信息。

基础数据可查看基础的目录名称、埋深、挡板﹑基础底宽﹑基础底长、钢材、基础混泥土等数据信息。

锚段参数可查看拉线锚段的目录名称、埋深﹑基础底宽﹑基础底长、钢材、基础混泥土等数据信息。

碗臂柱安装参数可查看碗臂柱, 硬横跨, 软横跨的目录名称、材料。

支柱数据可查看支柱的型号﹑杆名﹑类型﹑支柱直径、杆高、单重、基础混泥土、基础底宽﹑基础底长等数据信息。

电缆数据可查看电缆的型号名称﹑芯数﹑标称截面﹑单位重量﹑电缆套管等数据信息, 并可直接双击修改某型号电缆的相关数据信息。

3 布置杆柱

功能:在平断面图中插入﹑编辑支柱。

布置支柱包括:支柱简图图库、任意点插入支柱﹑连续排列支柱﹑移动﹑替换﹑删除, 中间插入。所有支柱插入或编辑操作中软件均动态显示支柱插入点的里程。

3.1 支柱简图

提供开放式支柱图库, 可根据需要选择绘制支柱的样式, 如橫腹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环形等径预应力支柱, 圆钢支柱, 角钢铁塔。并能根据特点要求区分既有支柱, 删除支柱, 新立支柱。

3.2 排杆

在此功能下可手动或者按特点要求自动连续插入支柱, 并且能在插入支柱的过程中随意切换支柱类型、选择支柱样式进入支柱图库变换支柱简图的选择、更具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支柱, 插入到图中相应支柱位置, 并能在快捷选择窗口能显示已选择的支柱类型及简图, 便于快速选择绘制排列接触网支柱。

3.3 移动, 替换, 中间插入

可以根据特点要求进行支柱编辑, 实现对支柱线路的编辑和修改。此命令可对已绘制的支柱进行移动, 替换和插入。

3.4 结果校验

选择要校验的锚段, 软件自动显示校验部分的初始里程和结束里程。

校验内容, 软件可进行档距﹑对铁轨隙最低点等内容的校验, 并生成详细的TXT格式或EXCEL格式的校验结果计算书

4 接触网线路杆塔标注

执行此命令, 自动完成工程图中杆塔位标注;标注内容包括杆塔里程标注, 杆塔编号, 档距标注, 锚段标注, 碗臂标注。

5 设备赋值

在常用材料选择对话框中, 可以在线杆材料标签中添加设计要用到的所有型号接触网杆柱;在碗臂材料标签中添加设计要用到的各种碗臂的组合;在线路材料标签中添加设计用到的接触网, 承力索, 钢绞线型号;在开关材料标签中添加设计用到的手动隔离开关, 电动隔离开关, 负荷开关型号;在地下电缆标签中添加设计要用到的所有型号地下电缆。

标注方式有单个标注和整体标注两种方式, 整体标注能实现一次框选或点选实现设备信息的标准。

6 输出支柱明细表

自动统计图面支柱信息, 生成Excel格式支柱明细表文档。

7 碗臂安装明细表

自动统计图面碗臂安装信息, 生成Excel格式明细表文档。

8 材料统计

执行此命令, 框选要输出材料的对象, 弹出线路长度系数对话框, 输入线路长度系数, 点击[确定]按钮, 材料统计输出到Excel电子表格里。

9 标准图集

“武化网标准设计”提供丰富的武汉院和铁道部的接触网标准图集, 可根据需要打开、插入图中, 方便查看、调用、编辑。

10 其他辅助插件

图框:选择图符规格﹑加长级数, 软件自动计算显示图框长度, 点击[自动]按钮, 软件自动选择加长级数, 在标题栏选择框选择标题类型, 点击[预览]可在右侧预览选择的标题栏样式;在标题栏数据框里可以设置工程名称﹑图纸名称﹑图纸编号﹑设计阶段﹑绘图时间、绘图比例和出图比例, 可勾选是否以当前图号为文件名保存;点击[确定]后即可根据设置在平面中插入图框。

会签:提供对不同项目走不同的校、审流程。校、审、会签人员收到待校、审的成果后, 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打开图纸查看, 如果需要批注, 可以直接在相应的校审、会签单中填写后提交。

添加日期:提供不同日期格式, 时间格式。自动添加到会签栏时间框内。

坐标标准:能实现手动标准图上某一点坐标, 或者自动标准全局特定点的坐标。

文字统计:能实现对选定区域或者整张图纸内的相同文字进行统计, 统计结果以EXCEL表格输出, 也可以文本输出。

11 结论

接触网辅助设计系统是我公司总结多年接触网设计经验, 结合当前国内天正等辅助设计软件的各自优点, 收集大量中铁二院, 中铁四院的设计图纸而开发的接触网辅助设计软件。

摘要:在我国铁路建设过程中, 铁路里程越来越长, 设计任务也越来越大, 接触网零部件繁多, 每一个零部件规格参数也有很大差异。手工统计的甲供物质清单上很难保证与实际的工程量和材料清单达到精确的统一, 校对工作使接触网设计工作越来越繁重, 为了便于快速高效的设计铁路接触网, 本系统利用AUTOLISP等技术对CAD进行二次开发。

真空接触器电磁系统的改进 篇8

1 真空接触器的电磁操作机构

真空接触器的操作机构大多为直流电磁-弹簧机构。电磁-弹簧机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吸合时直流线圈通电,产生的磁通经过铁芯、铁芯与衔铁间的气隙、衔铁、轭铁形成闭合回路,气隙间的电磁引力吸动衔铁,带动转臂绕轴O转动,从而使真空开关管触头闭合,同时压缩分闸弹簧使之储能;释放时切断线圈电源,转臂在分闸弹簧作用下反方向转动,拉开真空开关管触头。

吸合开始时电磁引力既要克服分闸弹簧的反力,又要以必要的加速度给运动系统加速,电磁铁需要较大的磁通以产生足够的电磁引力,而此时衔铁与铁芯间的气隙大,磁路的磁阻也最大,因此,线圈需要通以很大的电流才能产生足够的磁通,此时线圈处于瞬时过电流状态。吸合完成后,气隙极小,运动系统只需静态的维持力,电磁引力只要能克服分闸弹簧和触头弹簧的反力即可,此时线圈只需要通以较小的电流。因此,线圈多采用两种不同阻抗的绕组,用辅助接点进行切换,吸合时用低阻抗、大电流绕阻产生较大电磁力,吸合完成后将高阻抗绕组串入回路,以限制电流。

电磁操作机构电气原理如图2所示。这种电磁系统结构简单,加工简便,是目前真空接触器最为常见的操作形式。但在生产和使用中也存在着吸合与保持力搭配不合理、对电源冲击大、线圈成本较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几个品种的研究比对,对系统进了改进和优化。

2 磁路的改进

如前所述,真空接触器的吸合是由电磁铁衔铁与铁芯间产生电磁引力来驱动的。由电磁学原理可知,这个引力与衔铁铁芯间距离(气隙)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1/δ2。

另一方面,假定全部电磁引力作用于衔铁与铁芯相对应的一点,则该点到转臂轴心的距离L即是电磁转矩的力臂,转动力矩为:T=F×L×cosα。

真空接触器的结构尺寸确定后,转臂需要转动的角度α是一定的,而δ=L×sinα,所以,电磁铁开始吸动时的转距:T∝1/δ2∝1/L2。即铁芯距离轴心越近,电磁转矩越大,换言之,当铁芯位置靠近轴心时,可以用较小的电磁安匝获得较大的吸动转矩。当吸合完成后,气隙是接近于0的固定值,此时吸持转矩:T∝L。即铁芯位置远离轴心时,有利于获得较大的吸持转矩,这样就形成矛盾,采用原来的铁芯形式就只能选择一个折中的位置来兼顾。

因此,本文对磁路进行了改进,磁路改进示意图如图3所示。用两块轭铁板取代铁芯,两个线圈合并成一个,吸合时,由于轭铁近轴心A端与衔铁之间的气隙较小,磁场更多地集中在这一端,从而获得较大的吸动转矩;吸合完成后,衔铁在远离轴心的B端与轭铁拍合,而在A端则留有一小段气隙,此时磁场较多地集中于B端,使电磁力获得较长的力臂,有利于接触器的吸持。经过这样的改进,在接触器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线圈吸合时的电流下降了约20%,铜材用量减少了15%左右。

3 电路的改进

图2所示的电路是目前真空接触器最常用的控制电路。它采用两个线圈,每个线圈又有两个绕组,吸合绕组线径较大、匝数较少,因而阻抗较低;吸持绕组线径较小、匝数较多,因而阻抗较高,其安匝比约为3:1~6:1。吸合时只有吸合绕组通电,此时绕组中电流较大。吸合完成后,常闭辅助接点断开,吸持绕组串入,限制绕组中的电流,以较小的安匝维持接触器的吸持。显然,在最需要电磁力的吸合阶段,只有吸合绕组工作,线圈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针对于此,对电路作了简单改进,改变了绕组接线方式并相应调整了绕组参数,如图4所示。

吸合阶段绕组全部参与工作,吸合绕组与吸持绕组并联,吸合后由辅助接点将吸合绕组切断或在其回路中串入限流元件,这样就提高了线圈的利用率,从而能够节省铜材。

能够提高线圈利用率的另一种方法是,两个绕组在吸合阶段并联工作,吸合后切换为串联工作,可简称为并-串联方式,如图5所示。这种电路的缺点是需要两个辅助接点进行切换。

上述电路中,绕组在吸合阶段都要通过较大的电流,实际上此时线圈处于瞬时过载状态,如果由于机构卡阻、电源电压过低不能吸合或辅助开关故障等原因造成辅助接点不能及时进行电路切换,线圈将很快过热烧毁,造成设备运行事故。因此应采用另外的接点,在接触器得电后经过预定的吸合延时,自动进行电路切换,或不能切换时自动切断电源,对线圈进行保护。这样虽然要增加一些制造成本,但可以使接触器的可靠性得到很大提高。

如图6所示为电子控制电路框图。上述电路由晶闸管可控整流和电子控制电路组成,除了能够实现上述的自动切换外,还具有以下的优点:(1)增加了控制端口,可用小容量接点控制接触器吸合与释放,从而省去前级中间继电器,这对大规格的接触器来说更有意义;(2)对电源电压进行检测,确保电源电压在75%以上时可靠吸合,电源电压低于设定值时可靠释放,避免了由于电压波动造成的接触器“慢吸”和“偷跳”现象;(3)采取稳流措施,在保证接触器可靠吸持的前提下,限制线圈中的电流,避免由于电压升高造成线圈温升提高。

以上改进主要着眼于降低成本,并保证原来的设计性能。至于整体性能的进一步的提高,则除了要提高真空开关管质量外,还需要引入电子控制、永磁机构、选相操作等先进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应用,需结合接触器整体结构的改进进行统一设计。

摘要:介绍了真空接触器的电磁系统的基本结构,分析了真空接触器电磁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各种状态时的电、磁量值变化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对真空接触器的磁路及控制电路的改进,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保证了真空接触器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直流接触器的触头系统设计 篇9

直流接触器主要用于远距离接通和分断直流电路以及频繁的使直流电动机起动、停止、反转和反接制动。虽然, 直流接触器没有交流接触器的用途广泛, 但它还是有它独到的特点和用途, 并且在世界范围内的低压电器产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发挥重要的作用。

1.1 触头系统的设计要点:

(1) 使用可靠, 即能可靠地分合电路; (2) 耐磨性好, 即耐机械磨损和电磨损, 寿命长; (3) 具有足够的电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4) 工艺性和经济性好, 即加工容易, 有色金属使用少, 成本低, 维修方便。

1.2 触头系统的设计程序

1.2.1 选型选型原则:

(1) 使用条件适合我国自然条件, 即符合J B2455-85标准中规定的使用条件; (2) 提高寿命, 即电寿命和机械寿命符合要求; (3) 减小外形尺寸和重量; (4) 加工工艺性好, 材料利用率高, 贵金属消耗少; (5) 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

1.2.2 触头系统的设计程序触头系统的设计程序如下:

(1) 确定触头参数; (2) 确定触头尺寸; (3) 校验热稳定性; (4) 校验触头温升; (5) 校验电动稳定性。

2 电接触及灭弧工作原理

触头是一切有触点电器的执行部件, 一般电器就是通过触头的动作来接通或断开电路的。因此, 触头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器工作性能的优劣。触头的工作情况有三种: (1) 闭合状态; (2) 分断过程; (3) 接通过程。

2.1 触头在闭合状态下的工作

(电接触基本原理) 由于金属表面即使加工得十分光洁, 也不可能是理想的光滑表面, 在光学仪器下面仔细观察, 两接触面总是凹凸不平的, 只有少数的点才真正接触上, 因此, 电流仅从两触头间的极少数接触点流过。既然真正接触的区域是几个斑点, 比理想接触表面小得多, 这就使得触头接触处的电阻特别大。另外, 金属在空气中不免要氧化或硫化, 在表面生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或硫化膜, 而后者的电阻率比金属本体的电阻率要大得多, 这也使得触头接触处的电阻增大。这样, 在触头接触处就形成了所谓的接触电阻, 它会使触头的损耗增大, 温升升高, 因此接触电阻是有害的, 然而又是不可避免的。根据实验研究, 触头间的接触电阻为:Rj=K/ (9.8F) a

式中:F为触头间的接触压力 (N) ;a为与接触形式有关的指数, 点接触时a=0.5、面接触时a=1、线接触时a=0.7;K为与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及接触表面状况有关的系数 (Ω·kg) 。

影响触头接触电阻的因素有: (1) 接触压力; (2) 触头材料的电阻率; (3) 触头材料的机械性能; (4) 接触形式; (5) 接触表面状况。

接触电阻增大会使触头温度升高, 而温度升高反过来又会使触头表面氧化加剧, 以致形成恶性循环。因此, 对触头的容许温度一般都有规定。在使用中, 应经常据此规定检查触头温度, 不使其过高, 否则会造成事故。

2.2 触头在接通过程中的工作

在触头的接通过程中, 经常发生机械振动, 即运动部分的弹跳, 也就是闭合——分离——再闭合过程中的重复。除机械碰撞外, 触头接触时电流产生的电动力也能导致触头振动, 特别是当接通较大的电流时, 电动力的影响更加显著。

触头的电气磨损会使电器使用期缩短, 而触头的熔焊则使电器工作不可靠。为了降低触头的电气磨损和防止触头发生熔焊, 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减小和消除触头的振动。

2.3 触头在分断过程中的工作

两个触头之间的接触, 从本质上来说是许多个点的接触, 因此在分断时最终要出现只在少数几个点有接触的现象。这时, 在这些点的电流密度相当大, 致使接触点开始熔化, 并随着触头的互相分离形成熔化了的高温金属液桥。一旦触头完全分开, 金属液桥就拉断, 而断开处立即产生电弧。这是由于在触头间隙中产生了大量的带电粒子——正负离子和电子, 终于使气体导电形成了炽热的电弧。

2.4 触头的工作参数

2.4.1 触头开距

(即触头行程) 触头开距是指触头在完全断开位置时动静触头间的距离。它是动静触头为断开电弧所需的最小间距。触头开距既不可过小, 也不宜过大, 其数值应随具体要求来定。一旦确定之后, 使用中就不宜轻易改变它, 因为它一般是不允许调整的。

2.4.2 触头超程

触头超程是指当触头在闭合位置时, 将静触头移开, 动触头能移动的距离。这是保证触头在其寿命终结之前仍能可靠地接触所必需的。超程在工作中不断地减小, 习惯上认为当超程减小到原来的1/3以下时, 触头便不宜继续工作。

2.5 触头材料的选用

作为直流接触器的触点材料应满足如下要求:电寿命高;抗熔焊性好;具有稳定的接触电阻;耐机械磨损;散热性好;加工方便及价廉。双断点的触点材料多采用银或银基材料, 单断点的触点材料多采用铜、铜镉材料。静触座和动触座材料一般多采用紫铜或黄铜材料冲压而成。

3 触头系统设计

3.1 确定触头参数

主触头开距β1=6m m, 超程r1=3m m;辅助触头开距β2=4m m, 超程r2=3m m;主触头初压力F1o=16N, 终压力F1z=22N;辅助触头初压力F2o=1N, 终压力F2z=1.2N。

3.2 触头尺寸

3.2.1 采用桥式双断点触头, 材料选用银——氧化镉。

3.2.2 选用触头尺寸:选用矩形触头, 动、静触头均为10×8m m, 触头厚度取超程的0.6~1倍, 我取主触头厚度d1=0.8×r1=0.8×3m m=2.4m m, 辅助触头厚度d2=0.8×r2=0.8×3m m=2.4m m。

3.2.3 选用锡青铜带QSn6.5-0.1作触桥, 它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和较高的机械强度。

3.2.4 周围环境温度取40℃, 则允许温度Qm ax=100℃, 发热电流Ith=45A。

3.2.5 触头座截面按电流密度j=2~5A/m m 2选取, 取为2.25A/m m2, 则截面S=Ith/j=45/2.25=20m m2, 考虑机械强度等因素, 触桥的宽度和厚度分别为b=10mm, a=2mm (满足触头厚度约为0.6~1.2倍超程) 。

3.3 触头热稳定性的校验

用牛顿公式对触桥进行温升验算:τ=I2thR1/KTSl

式中R1——导体电阻, R1=ρ0 (1+αTθ) (Ω) ;KT——表面综合传热系数, 取KT=10×10-4, W/ (cm2·℃) ;θ——导体发热允许温升, τ=60℃;l——导体长度 (cm) ;S——导体截面周长 (cm) 。

所以, τ=I2thρ0 (1+αTθ) /2KTab (a+b)

式中ρ0——0℃时导体的电阻率, 取ρ0=1.28×10-5Ω·cm;αT——电阻的温度系数, αT=0.0005/℃。把以上数据代入后得τ=54.3℃。小于允许温升60℃, 触桥温升验算合格!为简化计算, 假设热稳定试验在绝热条件下进行。

式中It——热稳定电流, It=8Ie=800A;t——热稳定时间, t=10s;γ——材料比重, γ=8.8g/cm3;C——材料比热, C=0.38J/ (g·℃) ;θk——材料在短时工作时的允许发热温度, θk=350℃;kj——集肤效应系数, kj=1;ke——邻近效应系数, ke=1。

所以, It2·t=2349160J

∴It=480A﹤800A, 因此触桥热稳定合格!

3.4 触头温升的验算

3.4.1 联接导线温升的计算Ith=45A, S=20·10-2cm 2, ρ=2.1·10-6Ω·cm, KT=10·10-4W/ (cm2·℃) , 连接导体周长l=2.4cm。

由式τwd=I2thρ/KTlS=9℃

3.4.2 触头温升的计算:触头表面状态银—氧化镉按未氧化计算。

由公式Rj=Kj/ (9.8F) a

式中F——触头接触压力 (N) ;Rj——接触电阻 (Ω) ;a——触头接触系数;面面接触触头取a=1;Kj——触头材料、表面状态系数;银——氧化镉 (未氧化) 接触触头取Kj=170, 触头材料银—氧化镉的软化压降Ujr=0.09V, 触头接触压降Ujy= (1/3~1/2) Ujr=0.03V

接触电阻:Rj=Ujy/Ie=0.03/100=0.0003Ω

由F=9.8 (Kj/Rj) =5.6N (此处Rj的单位是μΩ)

满足接触器触头减少机械磨损和电磨损的原则, 在F/Ie=0.04—0.15N/A。

触头温升τjd=τwd[ (1+350Ujy) /姨τwd]=9·[1+ (350·0.03) /3]=40.5℃

3.4.3 计算接触板端部温升

取铜导体的热导率λ=3.9W/ (cm·℃) , 接触板的电阻率ρ=1.75·10-6Ω·cm。

小于接线端允许温升65℃, 因此接线端温升合格!

3.5 触头的电动稳定性的校验触头闭合时, 电流线在实际接触

点附近产生强烈收缩, 由于电流从动触头流到静触头时, 有些电流线几乎是相互平行的, 而且电流方向相反, 从而产生触头间相互排斥之力, 即收缩电动力, 力的大小与电流平方成反比, 常用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Fd——收缩电动力 (N) ;S——触头的视在接触面积 (cm2) , S=0.2·10-2cm2;S0——触头的实际接触面积 (cm2) ;I——10倍额定电流 (A) 。

当收缩电动力超过触头压力时, 触头会分开并产生电弧, 然而电弧电阻使电流减小, 收缩电动力随之减小, 触头又闭合, 然后又被电动力斥开, 从而导致触头损坏或熔焊。触头承受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电动力而不致损坏的能力, 称为触头的电动稳定性, 以动稳定电流表示。当触头通过动稳定电流时, 收缩电动力及回路电动力的代数和, 若小于触头接触压力, 不会使触头分开, 则触头的动稳定性合格。

取S0=0.3·10-4cm2, 计算得:Fd=0.42N≤触头接触压力2.8N, 故触头的电动稳定性合格!

4 结束语

直流接触器的工作寿命取决于其触头的寿命 (包括机械寿命及电寿命) , 故触头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直流接触器的使用, 因此, 正确的触头结构设计、合理选用触头材料和采用先进的触头制造工艺, 来增加触头系统的耐磨损、抗熔焊性能, 提高其工作寿命, 以期达到国家标准对直流接触器的工作寿命的要求。

提高机械寿命的措施有: (1) 力的传动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尽量避免加工时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 (2) 大、中容量的动触头与弧角分为双体, 从而减轻动触头的质量; (3) 尽量减小辅助触头的冲击力。

提高电寿命的措施有: (1) 合理选用触头初压力; (2) 适当选用弹性系数较高材料做主触头弹簧; (3) 增大触头的宽度; (4) 选用耐磨损、抗熔焊的触点材料。

参考文献

[1]低压电器/马镜澄等编.—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6.

[2]低压电器.西安交通大学.方鸿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8.

铅接触对神经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篇10

1 铅接触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1 铅对中枢和末梢神经的损害

铅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呈潜在性和迟发性效应。铅作为一种神经毒物,可引起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升高,机体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内外渗透压和跨膜电位发生改变。在透析性脑病、帕金森神经障碍—痴呆综合征等病中发挥一定作用[4]。

长期接触铅烟(尘)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常见的异常有伸肌麻痹。这种麻痹可能是由于铅抑制了肌肉里的肌磷酸激酶,使肌肉里的磷酸激酶减少,致使肌肉失去了收缩的动力。也可能是神经和脊髓前角细胞有变性,阻碍了伸肌神经冲动的传递而造成麻痹和感觉异常。常见的是上肢前臂和下肢小腿出现麻木、肌肉痛,早期有闪电样疼痛,进而发展为感觉减退和肢体无力。侵入人体的铅,随血流进入脑组织,可损伤脑组织的皮质细胞,干扰代谢活动,导致营养物质和氧的供应不足;由于能量缺乏,脑内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变窄,血流淤滞,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造成血管周围水肿,发展成为弥漫性脑损伤。经常接触低浓度的铅,当血液中铅含量达到60~80 μg/100 ml时,便会出现头痛、头晕、疲乏、记忆力减退、失眠和易恶梦惊醒等症状[2]。王建英[5]对221例铅中毒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患者出现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炎、袜套样感觉等神经系统症状。

1.2 铅对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2008年王李仁等[6]报道认为铅是一种神经系统有毒性的金属,可通过血脑屏障在神经细胞中蓄积。铅通过干扰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对其合成、贮存、释放及分解代谢过程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产生影响,从而引起一系列神经行为功能变化。

铅是一种亲神经性毒物,所以在低浓度铅接触即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方法(NCTB)已广泛应用于金属等毒物引起的神经系统亚临床损伤的检测。王李仁等[6]报道的通过Meta分析对国内1994—2006年发表有关铅接触与神经行为功能关系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2个NCTB检测指标接触组与对照组测试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职业性铅接触可能对神经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反应速度这一指标是最为明显结果。与杨红光等[7]的判别分析研究结果一致。

1.3 铅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文献[8]报道的铅对脑发育各个阶段均有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经历了诱导、增殖、迁移、分化、突触形成与神经元回路建立以及神经细胞死亡等一系列过程。彼此间紧密联系有的互相重叠,其中任何环节发生错误都将损害整体功能,而铅几乎对每个环节都产生影响,严重者导致智力低下或痴呆。杨桂凤[9]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儿童血铅水平由0.483 μmol/L升高到0.566 μmol/L时,经统计分析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1~3岁儿童智商平均下降2~6分,4~10岁儿童平均下降2分,横断面调查儿童血铅水平0.483 μmol/L升高到0.566 μmol/L时,排除各种因素后智商平均下降2~6分。血铅浓度越高,智商越低。有研究人员指出既使在血中铅含量低于0.242 μmol/L的儿童中,也存在着血铅水平与智力测试得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1.4 铅对视神经的损害

2006王涤新等[10]报道了职业性接触铅烟尘和口服含铅中药治疗癫痫、银屑病导致铅中毒而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病例各1例。

例1,女,24岁,河北省某蓄电池厂工人,从事铅极板焊接、组装工作6 a。因头痛、恶心、便秘、阵发性腹痛伴双眼视物模糊约40 d,双目失明10 d,尿中铅含量最高达3.01 mg/L。(正常<0.08 mg/L)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未见齿龈铅线,双侧瞳孔5 mm,无对光反射,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眼科检查:无光感,晶体清晰,双眼底乳头边界不清,呈蕈状隆起,视乳头周围可见出血、渗出、网膜水肿,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杯盘比值(C/D)0.4。

例2,女,22岁,学生。因治疗银屑病,服用含铅、汞中药秘方,服药期间经常感乏力、头晕、恶心、腹痛、便秘,而且症状逐渐加重,在黑龙江省当地医院检查,曾诊为“卟啉病”,因头晕、乏力加重、双眼失明1月余,可疑铅中毒被收住院。查体:右眼光感,左眼无光感,黄斑中心凹反射不清,色略红,双眼底未见出血、渗出、水肿。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双视神经受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双眼视盘凹陷扩大。双眼B超:双眼睫状动脉(PCA)血流正常,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速度下降。患者尿铅0.308 mg/L。

以上2例铅中毒引起视神经损害,造成一时性双目失明,虽然是很少见的病例,但笔者认为其发生机制值得研究。

2 铅接触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2.1 铅对细胞免疫系统损伤及其影响

有研究表明,胸腺在近期输出的初始T细胞数量可表示胸腺的能力并代表了T细胞增殖能力的潜能[11]。初始T细胞的标志是信号结合T细胞受体删除DNA环(signal ioint T-cell receptor excision DNA circles,Sj TRECs),简称TRECs。李扬秋等[11]利用近期报道的实时定量PCR检测TRECs的含量,了解了反应T细胞增殖能力和潜能的胸腺近期功能的状况,分析了铅对人体免疫能力的影响程度。

有关铅接触和铅中毒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研究,既往多数集中在了解免疫球蛋白和CD3+、CD4+/CD8+比值等,而未深入了解细胞免疫系统损伤及其影响。以往的观点认为,成人胸腺已不具备的功能,但近期发现胸腺仍存在活化T细胞合成的功能。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能够作为初始T细胞的标志的是TRECs,通过定量检测TRECs而推算胸腺输出初始T细胞数量,从而了解胸腺的近期功能。

有文献报道,0.483 μmol/L(10 μg/L)的血铅虽然不足以引起临床症状,但已能损害免疫系统。经计算得出,慢性铅中毒患者血铅平均浓度为(3.36±0.77)μmol/L,尿铅平均浓度为(0.69±0.27) μmol/L时,TRECs水平的PBMC[(2.44±1.87)/1000]已明显低于正常状态,提示铅对胸腺输出功能可能已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2007年陈嘉榆等[12]报告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Th淋巴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对23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铅中毒组)及20例健康非职业铅接触成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CD3、CD4、CD8的表达,同时通过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检测血浆中IL-2、IL-4、IL-6、IL-10、TNF-α、IFN-γ的浓度。其结果是铅中毒患者外周静脉血CD4相对百分比(32.68±11.54)%及CD4/CD8比值(0.89±0.39)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IL-2浓度为(2.00±0.68)pg/m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IL-10和IFN-γ浓度分别为(1.83±0.85)pg/ml和(3.42±0.85)pg/m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报告者认为: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对评价铅免疫毒性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表明,铅对T淋巴细胞及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及抗体、其他细胞如红细胞、巨噬细胞的功能影响较为明显,但目前对职业性慢性铅中毒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研究资料较少。文献[12]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对铅中毒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做出评价提供了铅中毒患者6种血浆Th1/Th2细胞因子浓度,为更好地评价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免疫功能提供新的参考指标;以前关于铅对T淋巴细胞影响的研究有2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铅抑制了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如 Mishra取铅作业工人外周血培养,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淋巴细胞增生明显受到抑制,而另一种观点认为铅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如Kowolenko等证明铅可以促进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T淋巴细胞的增生。

2.2 铅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容汉等[13]报道,高铅组的IgA、IgG及补体C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低铅组),且经过排铅治疗,高铅组学龄前儿童的免疫球蛋白IgA、IgG及补体C3均较治疗前提高,而对照组使用同样的补钙干预措施,免疫球蛋白IgA、IgG及补体C3没有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高血铅对人体体液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高血铅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远比想象的更复杂,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高铅组(血铅≥0.48 μmol/L)学龄前儿童IgE水平与低铅组(血铅<0.48 μmol/L)比较具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铅组血铅浓度与IgE水平呈正相关(r=0.50,P<0.01);女童高铅组IgE水平与低铅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铅中毒具有刺激学龄前儿童IgE的产生;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IgE水平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14]。

检测铅作业工人的免疫功能变化,发现IgG、IgM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在无任何临床表现的接触组已经出现,中毒组更为显著,与Koller等[15]的动物实验结果相符合,表明铅对作业工人体液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我们的亲密接触 篇11

第一名:《那年的西域,那年的长安》

作者:七日霜飞

第二名:《恶魔小子的爱情罪状》

作者:颜落

第三名:《青春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作者:夏七夕

第四名:《有一种爱叫纠缠》

作者:风中雅竹

第五名:《全身进退》

作者:任丽

点评:

辽宁 崔维民:《青春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把青春描述得惟妙而清纯,仿佛淡淡的蓝,让人觉得很舒服。

山东 金延鹏:《恶魔小子的爱情罪状》——文章很具有时代潮流,读后很想拥有一段这样唯美的爱情呢。

江西童蕴华:《那年的西域,那年的长安》——这篇复古式的文章写的很不错,虽然,有些伤感,但文笔还是不错的,好喜欢你哦,加油!

广西黄月梅:《全身进退》——心情收拾起来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只是很多人做不到轻松放开,对爱即使说清了,也是可以执迷不悟的。

广西梁鹏雨:风中雅竹,你的特性很另我感兴趣,你怎么可以写出那样的文章,好像就是我的生活写照。Come on !

碰撞:

四川杨水蓝:《那年的西域,那年的长安》——五颗星,很不错,有迷惑,有阴毒,有可悲,有舍不得的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这是故事不可少的。故事很新颖。

七日霜飞:谢谢亲爱的喜欢呢。霜飞每一次听到读者说故事好看,就飞起来了,嘿嘿。霜飞会加油,星期9也会更加好看的。请亲们一如既往支持。

安徽孙纯燕:风中雅竹,其实有时候,人生更多的是无奈,我们笑笑,不流泪,不忧伤。

风中雅竹:对于生活,现实,理智,我们总是有着莫名的无奈,当爱得可能已被剥落,我们只能这样边流泪,边微笑,然后道别,从此,天涯路人。

浙江沈瑶瑶:颜落,你真神拉,连网游都如此具体地写进小说中来,很多言情小说都是一笔带过,很想认识你,要套高级装备,口水ING……

颜落:汗……偶装备很垃圾的,自己还口水别人的极品装备呢。挖哈哈,谢谢对偶的支持哈,偶一定继续玩好游戏,写好稿稿……

广西谭琳子:夏七夕,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你的名字我莫名的兴奋,看了你的文章我更是兴奋,嘻……发痴!

夏七夕:=。=如果看到我的本人,你会不会直接抽过去。呃,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害,我还是不要露面了。我默默的隐匿了。T_T

河北刘蕊:任丽,看你的文章如同读我自己的心情,你说得很对,人就应该学会全身进退,那样才能过幸福的日子,享受人生。

磁锁接触中电磁系统的结构分析 篇12

2铁芯材料采用矫顽力H介于软磁材料与永磁材料之间的新半永磁材料,来满足剩磁锁接触器的特殊要求,他同永磁材料五本质区别,单因用途的特殊形成独立磁性材料体系。(见表二)

半永磁材料的品质主要用矫顽力He和剩余磁感应强度Br来表征。半永磁体的工作点对应的Br与He乘积(BH)越大说明材料单位体积具有能量越大,材料使用量就越少。

半永磁铁芯的磁化工程如图1所示,开始励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使半永磁材料铁芯沿正方向磁化,由于此时的磁体曲线含气隙轴的磁路的磁化曲线,故曲线的形状相当宽。当外加磁场到达某一值(a点),由铁芯磁通所产生的衔铁与铁芯间的吸力便克服衔铁的反作用力,而使衔铁与铁芯相吸,从完全吸合的b点开始气隙不复存在,磁化曲线便上升到磁通饱和点c点,如在此切断电流,因铁芯用的是半永磁材料,故残留了剩余磁感应B3,由于要求电流切断剩磁吸力大得足以克服衔铁的放作用力,并是衔铁与铁芯可靠吸合,所以铁芯用半永半磁材料的首要条件是剩磁感应要高。Br≈1~1.5T.

当施加反向磁场时,随着反向磁场的增加,磁通密度下降,假设在一定的反向磁e点上,铁芯对衔铁的吸力相等于衔铁的反作用力,则越过e点,衔铁就开始释放,在f点释放完毕,然后,方向励磁到h点时,切断电源就放回到O点,回到最初的去磁状态。如反向励磁到g点时才切断电源,则残留下相当B1的剩磁,因此,为了完全释放,鱼鱼释放方向磁场的过大或过小残留的剩磁所产生的吸力必须小于衔铁的反作用力。

3铁材料选用软磁材料无剩磁。衔铁与铁芯闭合时没有气隙。

4磁线圈和操作电路

自保持和复位合为一只励磁线圈的操作电路(图2),在励磁线圈L,两端与两只双连按钮A1A2,给励磁线圈L提供正反方向直流电流,在双连按钮A1A2的另一端各串联一只常闭触头J1和常开触头J2,再与直流殿宇点连接,当励磁线圈接通正反向电源的同时,常闭合常开触头立刻将电源断开,事项瞬间(即脉冲)供电。

当按A1双连按钮,正向直流经过常闭触头J1,流入励磁线圈L,半永铁芯被正向磁化将衔铁吸合,常闭触头J1断开,电源被切断,半永磁铁芯的剩磁讲衔铁保持闭合,常开触头J2接通;当按下A2双连按钮,反向直流电经过常闭触头J2流入励磁线圈L,半永磁铁芯被反向磁化,磁化被去磁衔铁释放,常开触头J2断开,电源被切断,接触器复原位。自保持和复位各为一只励磁线圈的操作电路(图3)

两只励磁线圈L1L2两端各串联一只常开按钮A1A2各与电容器CIC2并联,桥整口正电输出经常闭按钮A1A2再各与电容器C1C2正极相连接,桥整口负极与电容器负极电相连接,常开和常闭按钮A1A2为双连按钮。当按下A1时,常闭A1断开停止充电,常开A1接通C1,给只保持励磁线圈L1放正反电,半永磁铁新被正向磁化将衔铁吸合;当按下A2时,常闭A2断开,C2停止充电,常开A2接通,C2经复位励磁线圈L2放反向电,半永磁铁芯被反向磁化铁芯去磁,衔铁释放复位。

磁锁接触器保持工作考半永磁铁芯的剩磁,不用电,万一停电,接触器不会释放,再来电时接触器所带的负载会直接懂起存在安全隐患。为此需要有一个停电时能制动释放接触器的电路(图4)。在励磁线圈两端各串联一只常闭接触头J1,再与电容器C并联。桥整口正负极与电容器C正负极电连接,继电器与电源并联。当停电时,继电器J因失电师傅拿个两只常闭J1接通,电容器C给励磁线圈释放向它。接触器释放。电容器C有桥整口供电充电。

5缓冲装置(见图五)能吸收运动部分的碰撞能量,减少衔铁反弹距离,提高和私用寿命。本缓冲装置在线圈架上面连接两只上弹簧顶着衔铁,在线圈架下面通过两只下弹簧压往铁芯,衔铁与铁芯考线圈架上的上下四只弹簧撑开。

在闭合过程中,当电磁吸力大于上下缓冲弹簧的张力和铁芯碰撞,上下缓冲弹簧压缩,是衔铁智慧产生很小的反弹,因而不会引起触头第二跳动,运动系统其它部分的动能不使上下缓冲弹簧吸收。从而减少碰撞动力。

磁锁接触器电磁系统的结构与传统接触器有本质的不同,半永磁材料的铁芯,正反方向脉冲电的操作电路,使它具有省电,无电磁噪音十分环保的特点。由于半永磁铁芯受吸力的限制,只能用于小型接触器,若能替代所有传统接触器,前景宽广。

摘要:磁锁接触器只需在励磁线圈中通以一定方向、一定大小的脉冲电流就可以实现其2K个状态的转换,他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在励磁线圈中长期通电,接触器闭合时不用电,靠半永磁铁芯的剩磁锁住衔铁,十分省电。又称脉冲接触器和剩磁接触器。

关键词:接触器,电磁系统,结构分析

参考文献

[1]周茂祥.低压电器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年10月.

[2]高卫东,宋玉兰,龙劼,孟庆龙直流电磁系统结构与设计.《机床电器》,2009年第36卷第4期.

[3]王忠,王绪然,冯小明,陈立贵.粉料除铁机电磁系统及结构设计.《铸造技术》,2007年第28卷第7期.

上一篇: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论文下一篇:后殖民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