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素质(精选8篇)
舞台素质 篇1
在舞台当中, 一切表演艺术均为综合艺术, 与演员、舞蹈、音乐、道具、灯光、其他演出相关物件息息相关。而舞台音响可以称之为舞台艺术演出的核心, 直接影响着舞台艺术表演的成败, 没有它则演出无法得到完美展现。
一、舞台音响的作用
(一) 创造舞台氛围。想要展现出具备影响力的舞台表演, 舞台氛围的营造尤为关键。在表演当中, 剧情需在相衬的氛围中才可展现出来, 舞台道具乃至背景只会具有一些打造氛围的作用, 关键还需要舞台音响将气氛烘托出来, 通过试听结合的方式, 为观众带来强大的冲击感, 画面需与音响效果一同展现出来, 如此才可展现出最优的艺术效果。舞台音响的重点不可忽略, 假如在舞台表演中不存在音响设备, 表演会显得毫无生机、呆板无趣。打造良好的舞台气氛还可以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当前的情景, 获得较好的演出效果。
例如在话剧《骆驼祥子》中, 背景是军阀混战时期的京城, 主人公祥子十分吃苦耐劳, 一心想要成为一名体面的车夫, 剧中展现了祥子与虎妞的爱情, 可是由于虎妞产后生病, 大人、小孩都死去, 祥子又变成孤身一人, 此时音响效果则十分悲凉, 衬托出祥子当时凄凉的生活景象。音响效果的融入, 可以让人们体会到祥子的痛苦及当时人们生活的不易, 将剧情推至高潮, 打造出合适的舞台氛围[1]。
(二) 推进情节。舞台演出中也要有剧情的展现, 在剧情发展当中操控音响效果需做到毫无差错, 这均需音响效果有效地展现出与剧情紧密相连的音乐氛围。舞台音响对于推动情节进展乃至展现戏剧人物命运, 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效效果能够衬托剧情, 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将剧中的形体动作与语言所无法完成的任务完成, 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情境。比如在《雷雨》中, 幕后出现的枪声, 引发出男主人公周平自杀的剧情, 由此推进此后戏剧情节的发展。
(三) 加深主题。舞台音响具有加深主题的效果。在演出达到高潮时, 舞台音响的融入可以把整个主题展现得更加清晰。例如在《雷雨》当中, 四凤与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有了感情, 并且怀了他的孩子, 当四凤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得知事实真相时, 情绪尤为激动, 她冲出门后, 却不幸触到漏电的电线, 当场死亡。而当四凤意外身亡时, 大雨伴着雷电的声音, 恰好烘托出了主题, 也体现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封建大家族的悲哀, 加深了剧情的主旨[2]。
(四) 令舞台表演更加生动。舞台音响不但可以衬托环境的气氛, 还能够在细节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表演可以于细微处展现出来, 有的演员表演效果不好则可以通过音响技术效果进行美化, 例如:在演出的过程中会出现万马奔腾的声音, 通过音响则可以令效果更加生动, 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还有时会出现动物的声音、人吃东西的声音, 都可以通过音响效果进行展现, 可以把所需的不同舞台特效声音预先录制好, 待到演出时只要掌控好时间, 通过不同的效果音箱进行播放, 通过前期的音响效果设计, 透过细节展现出更加美妙的艺术效果[3]。
二、舞台音响特点
(一) 听觉性。舞台音响是一门听觉艺术, 触摸不到、看不到。在舞台美术当中, 其与视觉艺术的灯光、道具、布景、化妆等, 一同打造视听结合、音画相同的艺术风格。
(二) 服务性。舞台音响等同于舞台美术中的其他要素, 均为舞台演出提供服务, 服务性成为其关键的属性。这需要舞台音响必须找准自己的艺术定位, 不但要展现出舞台演出服务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还不可喧宾夺主。所以, 舞台音响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
三、舞台音响师的素质
在剧场观赏时, 并非单纯地体现音响的效果, 而是要通过音响效果的展现将舞台艺术进一步深化。舞台音响尤为关键, 所以有人将其称为舞台魔术师, 而魔术师会展现出多大的效果, 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舞台音响师的涵养。一名好的舞台音响师, 能够将舞台音响作用完全展现出来, 充分服务于舞台表演;而一名不合格的舞台音响师, 则无法将好的舞台音响的作用展现出来。
(一) 技术水平。科技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普及, 并且也步入了艺术的范畴, 令舞台艺术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技术条件的提升与艺术思维的提升, 需要舞台音响师的创意更为现代、更加具有高科技水准。舞台音响师应当在安排音响效果时, 通过现代科技技术, 结合舞台打造出听觉效果。所以, 需要舞台音响师具备应有的音响技术、电子音响设备操作及维修等相关的科技素质, 并且时常追踪并探究新型的音响设备, 建立自身对于新技术的敏感度。
(二) 艺术修养。艺术是尤为宽泛的概念。舞台艺术涵盖面广泛, 需要所有参与表演的人均具有相应的戏剧修养、音乐修养、文学修养以及美术修养, 只有具备这些艺术修养, 才能更精准地掌握戏剧自身所要展现的深层次内涵, 才能通过相应的岗位职责完成对舞台艺术的表现。音响师不仅需要进行技术工作, 还需进行艺术创新。对舞台音响师而言, 最终目的是通过具备的音响设备辅助表演者完成舞台演出。所以, 音响师应当多学习艺术知识, 提高自身对艺术的正确理解, 才可牢抓人物性格且进行合理表达;时常与表演艺术家进行沟通, 了解各种艺术的风格, 以此掌控其特征, 逐渐积攒自身的艺术修养;并且, 舞台音响师还应当积累综合知识, 提高关于建筑学、美学、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具有备这些艺术修养, 才可以把舞台艺术性与技术性更为完美地融合。比如在《刘邦与萧何》的第一场场景中, 当刘邦被困时, 展现出楚汉相争的情景, 远处的呐喊声、马蹄声、天空中肆虐的大雪乃至刘邦的悲戚声, 均完美地体现出艺术的效果[4]。
(三) 心理素质
当我们注重舞台音响效果时, 很容易忽略舞台音响师, 而这一职业恰恰属于幕后英雄, 这会令许多舞台音响师有一种挫败感。如果舞台音响师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则很难认真对待工作, 也很难将工作坚持到底。舞台音响师要注重自身的思想品德的塑造, 一名好的音响师更应具备牺牲、奉献精神, 需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不可在演出当中拉关系、搞远近, 应认真对待舞台艺术, 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因此, 一名优秀的舞台音响师, 需要具有较好的心理承受力, 能够忍受寂寞与孤独, 如此才可以更好地将舞台音响效果展现出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观众在观赏舞台表演时, 均是为了获得美好的艺术体验, 舞台音响效果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艺术感受。音响设施由于舞台而具有艺术性, 舞台通过音响设备能更好地传达艺术, 舞台音响师则令舞台设备更加具有生命力。所以, 不仅要加强舞台音响的效果, 还需要提升舞台音响师的综合素养, 只有音响技术与舞台音响师素质都得到提升, 才可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艺术感受。
参考文献
[1]夏衍.舞台音响效果简论[J].戏剧之家 (上半月) , 2011, (06) :42.
[2]彭剑洪.论舞台音响的调试技巧与效果[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2, (10) :20-21.
[3]李小沛.音乐录音美学观浅析[J].音响技术, 2013, (1) :6-8.
[4]李斌.浅析调音师应具备的素质与技巧[J].民营科技, 2014, (1) :24-25.
舞台素质 篇2
近年来,芦溪县把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到劳动实践中“动手做”,促进了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劳动实践基地这个小载体成为了育人大舞台。
在开展劳动技术和社会实践教育中,该县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小学生中,该县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掌握简单劳动常识和种养知识、共享劳动成果为主线。南坑镇中心学校把劳技教育与社会综合实践课紧密结合,分年级自编教材,在基地上现场教学,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该方法列入省级教研课题,并获省优秀教研课题。银河镇中心学校在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时做到了与学校建设整体规划同步,做到了高标准、高起点,提出了“以劳树德、以劳促智、以劳促体、以劳审美”的劳动教育办学理念,既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技术教育,又美化了校园,成为了全县劳动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中学生中,该县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为主线。银河镇第二中学根据劳动实践场所和当地蔬菜种植这一特点,重点进行蔬菜栽培技术的传授,抓好特种蔬菜、大棚蔬菜、供港蔬菜等知识的培训,不仅为当地“三农”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学生都能吃上自己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在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谈舞台演唱心理素质的自我调节 篇3
歌唱中不良心理素质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缺乏自信心, 演唱者可能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对作品掌握的不好, 以至于在演唱时不能全神贯注的表现作品, 而是担心观众会觉得自己唱得不好, 心神不定, 从而更加影响了在舞台上的发挥, 结果越怕出错就越出错。其次就是对自己期望过高, 觉得自己的演唱水平一流, 怕别人超过自己, 想表现得更好。反而给自己更大的压力, 具有不良心素质的演唱者往往是对自己的表现过分期望, 给自己增加过多的负担, 它所造成的影响不但使歌者平时熟练的演唱技巧不能正常发挥、更重要的是演唱的失败会给表演者带来心理上的影响, 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不良的心理素质对歌者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一旦出现了上述不良的心理素质, 演唱者也不要气馁, 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培养和训练自己良好的歌唱心里素质, 想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自己对歌唱的爱好和执着的兴趣, 是自己不论是在声乐课堂上还是舞台上都保持着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和强烈的歌唱和表演欲望, 其实每个歌唱者站到舞台上都是紧张的, 但是我们要学习如何把这种紧张情绪转变成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 另外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光是建立在心理上的, 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声乐技巧, 常言道“艺高人胆大”只有经过严格的声乐专业训练,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才能更好的把握作品, 从而消除紧张和恐惧的心理。2:是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要珍惜每一次上台实践的机会, 每一个成功的歌者都是经过舞台上的千锤百炼, 慢慢积累经验, 从而获得成功的。而且还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培养自己自信心和相信自己的乐观态度。在舞台上演唱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唱者的自信心, 周小燕曾经说过“演唱者的自信心要比有优越的专业条件更重要”只要充满“我能唱好”的信心和勇气, 能保持沉稳和积极的情绪, 就能战胜紧张与恐惧的心理:3: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还需要在平时的个性, 气质做起,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意志坚强, 个性开朗, 充满自信的人, 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暗示的调节, 经过长期的训练, 最终都会摆脱胆小, 羞怯腼腆的个性。4:要注重自己的艺术修养,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 它需要歌者有良好的音乐修养和文化底蕴, 没有音乐修养的演唱是苍白的, 是没有任何色彩的, 也无法感染听众。要想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首先要通过刻苦的声乐训练, 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 其次要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多读一些文学方面的书籍, 文学修养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会帮助歌者提高演唱艺术修养, 俗话说“艺术无边界”只有吸收各个方面的知识才能在声乐演唱中付之感情和心血, 从而真正了解声乐演唱的内涵。5:在舞台演唱时歌者选择的曲目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及特点还选择演唱曲目。不贪大求难, 不唱力所不及的曲目, 如果一再追求演唱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曲目, 那么势必会造成演唱时过重的心理负担, 担心演唱失误, 破音。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歌者在舞台上的正常发挥和自信心。所以, 在选择曲目时, 要留有余地, 使演唱者自身有充分的把握, 从而消除紧张情绪而获得成功。6:演唱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认真对待演出前的彩排, 熟悉舞台环境。尽可能减少演出时的不适应感, 提前排除演出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只有做到准备充分, “心中有数”才能保证演出时稳定的心态, 排除恐惧心理。
在声乐演唱中,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不要只注重技术的训练, 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不断地实践与训练中总结经验, 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以冷静, 沉稳, 坚强, 勇敢取代紧张, 焦虑, 腼腆恐惧的心理状态。从而使自己成为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演唱者。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
[2]王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7.
舞台素质 篇4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培养,声乐舞台表演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素养、个性特征及其身心素质进行培养。一个人原始思想与意识形态的规范和提高就能够称之为素质教育, 对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 也是如此, 对其所实施的素质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声乐舞台表演能力。
一、声乐舞台表演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
声乐舞台表演专业的大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而言, 对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是其声乐舞台表演的重要基础,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条件, 学生才能够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自信与活力。而声乐舞台表演, 又是学生良好基本素质的一种扩展和升华。因此, 对声乐舞台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 其表演技能的强弱与其基本素质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二者是一种缺一不可, 互为补充的关系。
二、大学生声乐舞台表演中素质培养的内容
(一) 专业素质培养
专业素质的培养是指对学生乐理基础知识和音乐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声音情感的表达、对发声技巧的使用、舞台表演、形体训练、化妆技术以及服饰搭配等能力的训练。上述都是作为专业声乐舞台表演者所要具备的最基本专业素质, 然而这些专业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除了教师的严格要求外, 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专业素质培养时, 声乐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 对学生的声音进行着重训练, 因为好的歌唱表演离不开好的嗓音条件。同时, 学生对音乐的处理能力及其乐感的培养也是不能够被忽视的, 因为这些都是一个优秀的演唱者最重要的专业素质。此外, 还要加强对学生舞台适应能力的训练, 要通过各种舞台表演实践来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二) 人文素质培养
对声乐舞台表演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主要是指对其人文知识与技能进行培养, 培养的重点在于学生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质。人性自觉是人文素质培养起点, 对人的灵魂陶冶和心灵自悟尤为看重, 其着眼点也在于情感所发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崇高理想与优秀道德情操的对求、对健全完美人格的向往与塑造以及对真理和求实严谨科学精神的热爱和追求等都是良好人文素质的表现。而也只有在这样的要求下培养出来的声乐舞台表演者才具备继承和发展声乐艺术的潜能。
(三) 情感素质培养
声乐舞台表演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情感艺术, 如果声乐舞台表演没有情感, 是很难获得观众支持的, 一旦失去情感渲染, 声乐舞台表演的艺术性就会被大大降低。而古人常说的“发于声, 行于情”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个意思。歌唱其实就是一种声音的延续, 而歌唱延续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进行声乐舞台表演教学时, 要将情感素质培养置于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在对学生的情感素质进行培养时, 教师更应该注重对该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图、情感环境与舞台环境的氛围和创意、词曲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各声区声音音色的体现以及音乐作品情感术语的应用与处理等内容的讲解。要让学生明白, 声乐作品是先有情, 再有声的, 要通过“以情带声”的方式来进行歌唱, 同时, 更要学会“以声传情”, 要切实地将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声音表达出来, 由此而形成美妙的歌声, 让听众在歌声中宣泄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情感素质培养方式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又能够激发声乐教师的传道欲望与热情。
(四) 心理素质培养
学生学习状态的好坏、理解音乐作品的思维、对音乐乐谱的理解和记忆以及歌唱发声训练的效果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影响, 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成效等也会因此而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 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予以高度重视。对声乐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 比如:歌词思想内涵的外化心理、发声的心理、舞台环境的心理、歌唱的技巧运用心理、演唱的情感表达心理以及表演的实践过程心理等。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素质加以培养, 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激情, 帮助学生构建起较为完美的演唱心理状态。与此同时, 教师的声乐表演教学工作也会不断深化, 师生之间的互动将会加强, 其教学质量也就会随之而得到提升。
三、结语
一名优秀的声乐舞台表演者, 不仅要有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与积极向上的心态, 还要有强烈的审美观念以及深厚的文学内涵。同时, 较强的表演欲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声乐舞台表演者的能力包括了其专业知识技能、音乐创造力、心理适应能力、舞台形象塑造能力以及学习和理解能力等, 并且, 还要具备敢吃苦、能奉献的精神。对其专业素质、人文素质、情感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都非常重要, 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澎湃.再论如何将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到声乐舞台表演教学之中[J].法制与社会, 2010, 24:241.
[2]张昕.论大学生素质培养与声乐舞台表演[J].青年文学家, 2015, 21:169.
舞台素质 篇5
关键词:钢琴舞台表演,心理素质,影响
一、钢琴舞台表演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
(一) 由于恐惧、不自信导致的心理障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人由于恐惧、不自信等消极情绪影响, 容易使大脑神经系统形成一种特殊的兴奋状态, 这种特殊的兴奋状态, 在有些时候自身不能完全控制, 进而导致所谓的“怯场”。因此, 舞台表演中的“怯场”, 实际上是一种过度紧张的心理表现, 外界环境的变化, 给人的内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时候这种紧张心理是在情绪控制范围内的;有时候紧张心理会给人造成一种不安, 进而影响到演奏效果。在钢琴表演中, 很多演奏者都曾经有过“怯场”的情况, 由于心理紧张导致难以控制自己的现场表演, 或者导致在表演过程中演奏失准, 或者表现为遗忘。其实, 在演奏表演中, 适当的紧张有时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演奏者大脑皮层在紧张情绪影响下, 会激发其兴奋度, 让演奏者思维更加敏捷, 注意力更加集中, 进而提高演奏效果。然而, 如果在演奏过程中紧张过度, 就可能造成心跳加速、出汗、身体紧张僵硬等问题, 出现思维空白、大脑活动迟缓现象, 给钢琴演奏造成障碍。
(二) 风险性的干扰因素导致的心理障碍。钢琴演奏过程中, 紧张过度实质是人内心恐惧的表现, 或者是因为自身的演奏水平影响导致内心恐惧, 或者是因为舞台灯光、环境影响导致的内心恐惧。演奏者应正确认识自身的恐惧心理, 不要让紧张情绪影响自身的演奏水平。钢琴演奏要想获得满意效果, 必须调整心态, 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奏技能, 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 钢琴演奏在表演上有其特殊性, 钢琴演奏是演奏和欣赏合二为一的过程, 钢琴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具有直接性、即兴性和现场性的特征, 演出效果和成功与否是事先无法预料的。钢琴表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这种风险性不仅与演奏者自身的技法有关, 还和演奏者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说, 风险性的干扰因素有许多种, 心理因素只是干扰因素之一, 对于钢琴表演者来说, 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至关重要。
二、钢琴舞台表演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 心理因素影响演奏效果。在钢琴演奏过程中, 要想俘获欣赏者的耳朵, 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钢琴演奏者专业水平必须过硬。演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音色的转换、以及音乐的传达, 手指、踏板是否运用自如, 都和演奏水平有关。除此之外, 演奏者必备另一个重要素质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影响着演奏水平的发挥。在钢琴演奏过程中, 心理素质较好的人, 可以将自身的演奏水平发挥到极致, 而心理素质较差的人, 由于怯场、紧张导致出现思维空白, 大脑活动迟缓, 进而影响到现场发挥。目前, 我国的钢琴演奏还处于发展阶段, 虽然许多艺术院校都开设了钢琴教学, 但是, 在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只关注技能的传授, 忽略了心理素质的培养, 导致学生在遇到大型音乐演奏时, 会产生怯场心理。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 日常训练和舞台表演截然不同, 在日常训练中每一段旋律、每一个音符都能够表达自如, 但是一到独立演奏, 就会出现一片空白, 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二) 心理因素影响演奏技能的发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心理的调节与支配, 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各种活动的效果。钢琴演奏表演更是这样, 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与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优劣有很大的关系。有些演奏者在钢琴舞台表演中追求完美, 但又缺乏自信, 得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有些演奏者客观地面对每一场演奏, 却能够超常发挥, 可以说, 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 控制自身心理素质非常关键。钢琴演奏者演奏技艺是否娴熟, 也影响着演奏效果。如果钢琴演奏者演奏技艺不熟练, 就会缺乏自信, 演奏时会身体僵硬或手指不听使唤, 无法弹出想要的音色, 越是紧张, 越容易“忘谱”, 使大脑一片空白, 很容易产生怯场心理。钢琴演奏者音乐修养不高, 在演奏中滥竽充数, 就很容易导致怯场心理。因此, 钢琴舞台表演, 要想消除紧张情绪, 技术准备是前提条件, 还有演奏者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与把握, 都是减少心理压力的必备素质。只有在钢琴舞台表演前, 对自身的演奏技能胸有成竹, 才会获得理想的演奏效果。钢琴舞台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 还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外界环境无法预料。突发的事件, 有时候会打乱演奏者的思路, 给演奏水平的发挥造成影响, 所以, 在日常训练中, 演奏者也要训练自身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 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 为钢琴舞台表演成功奠定基础。
三、钢琴演奏者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 加强日常技能训练, 熟练掌握所演奏的曲目。钢琴演奏者在钢琴舞台表演中要想获得满意的效果, 长期、艰苦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钢琴演奏能力的提升, 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 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钢琴演奏技巧涉及多个方面, 琶音的练习、八度的练习, 还有左右手的协调以及手指的跑动等等, 娴熟的技巧是钢琴演奏者钢琴舞台表演能否成功的基础, 如果演奏者基本技能还不娴熟, 就贸然上台演奏, 怎么会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观众?思想上背包袱, 就容易出差错;只有技巧娴熟, 才会放下思想包袱, 轻装上阵获得演奏的成功。在技巧准备阶段, 演奏者对所要表演的曲目每个音色、每组动作都要钻研, 如果在练习过程中, 遇到容易出错的地方, 或者演奏者对于某一个地方把握不准, 就要重复练习, 加倍努力训练, 必须充分理解, 熟练掌握, 才能够流畅自如的演奏, 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演奏的曲目是否熟练, 对于演奏者的心理素质来说也非常关键。演奏者不仅要了解弹奏曲目的时代背景, 还要了解作曲家的风格, 演奏者只有熟悉作品的和声配置、曲式结构, 在舞台表演中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另外, 背谱也是演奏者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果正式上台演奏前, 对于作品的乐谱还不娴熟, 舞台演奏时, 就很容易出现紧张忘谱的情况, 背谱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曲目的内涵, 增强演奏者的信心, 为钢琴演奏更高境界打下基础。
(二) 正确定位自身的演奏技能, 培养随机应变的反应能力。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对于演出成功非常关键。有的演奏者对于自身的演奏水平要求过高, 反而影响了自身的演奏效果;有的演奏者由于缺乏自信, 不适应舞台, 导致紧张心理。所以在演奏过程中, 演奏者要正确定位自身的演奏技能, 既不能够过高的要求自己超常发挥, 也不能够缺乏自信, 丧失表演欲望, 要预防演奏过程中产生不良心理, 增强钢琴舞台演奏的自信心。在钢琴舞台表演中, 偶尔出现一些失误也是在所难免的, 演奏者不要过度关注这些, 要培养自身的随机应变的反应能力, 只有事先有这样的心态, 才能够积极地面对偶尔的失误问题, 减少记忆中断的可能。在钢琴舞台表演中, 就算是出现了暂时的记忆中断, 钢琴演奏者也要想办法稳定住情绪, 通过过渡旋律掩饰自己的失误。钢琴演奏过程中, 不要过于在意失误的地方, 如果对所犯的失误过于在意, 就会影响到演奏心理, 最终导致演奏失败。每一个钢琴演奏者都不是圣人, 都有可能出现演奏失误的现象, 演奏中如果出现了失误, 要及时地调整心态、改正错误。对于舞台经验比较少的演奏者来说, 紧张心理是在所难免的, 在日常训练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演奏。
参考文献
[1]杨妙.钢琴演奏中心理素质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12) .
[2]刘娟.浅谈钢琴演奏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J].音乐天地, 2010 (6) .
舞台素质 篇6
近几年来, 我们“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边学边做边研究, 摸着石头过河,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初见成效。
一、抓学习之“本”, 夯理论之“基”
1. 组织学习, 理论先行
如何使教师们很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中的“新”, 了解它与传统学科、传统教法的不同呢?
一方面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理论,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我们多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开展专题讲座和参观学习活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创新与体验》到《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由发展的天空》, 从“走出去”———组织教师前往扬州、姜堰等外校观摩、参观到“请进来”———邀请兴化专家、内行来本校听课、指导。另一方面是定期组织教师收集资料, 了解其他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学生活动情况, 学习优秀案例, 借鉴成功经验, 做到扬人之长, 补己之短。
通过系列学习, 教师消除了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同时也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组织实施提供了帮助, 为课程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加强领导, 提供保障
为了顺利推进本校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深入发展,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和教研组长为组员的实践课程领导小组, 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开展工作。近年来, 教导处经过精心的研究, 每学年都制定详细的计划, 让3至6年级结合校本课程和班级特点, 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 优化学科整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领导学校, 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领导小组的成立, 职能科室的重视, 使得本校实践课程的开设既有连续性又有梯度性, 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夯实了基础。
二、挖本土之“源”, 掘兴趣之“泉”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 我们本着“在实践中探索, 在体验中感悟”的理念, 立足本土, 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 围绕“三个紧扣”, 全方位、多角度地选择活动素材, 设计活动主题。
1. 紧扣学生生活
开学初, 针对家长们反映孩子用钱大手大脚的意见, 本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 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摸底, 开展了一次“零花钱如何花?”的主题实践活动。2009年, 本校有3位同学患重病, 各班都开展了《和你在一起》的主题教育活动:“走进生病同学家中”“为生病同学捐款”“珍爱生命”……身边人, 身边事, 教育了学生, 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综合实践活动课上, 陈明同学一脸不快地说:“刚才, 我们在打扫包干区, 刚扫完地面, 几个三年级的学生跑着去倒垃圾, 纸篓里的垃圾撒得满地都是, 害得我们白忙活一场……”还没等他说完, 班长唐梦语就接过话茬:“有一次, 我去倒垃圾发现路面上有许多碎玻璃片, 一定是哪个班同学倒垃圾时扔的, 万一被小同学捡去玩了, 那多危险啊!”“用纸篓倒垃圾确实不太好, 有些小尘土一边走一边就漏了, 有些废纸片, 被风一吹, 就刮得满校园都是。还有最近同学们喝完的牛奶袋, 乱丢现象比较严重。老师们为此感到头疼。”王源同学说:“不如我们试试用塑料袋来装垃圾, 这样既干净又方便。”仅仅一个班使用是不行的, 怎样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呢?朱老师说:“不如我们就以此为课题, 开展一次‘袋装垃圾与学校环境’的研究活动吧!”
联系学生生活, 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用敏锐的嗅觉和眼光, 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发展, 帮助学生捕捉和发现生活中的课程主题,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
2. 紧扣学校特色
本校是省农村实验小学, 校园书香四溢。近年来, 本校开展了“我读书, 我快乐”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各班制定读书计划, 安排综合实践内容, 最后推荐班级小能手, 参加学校组织的优秀读书笔记评比, “一路书香”现场手抄报、绘画、作文比赛, 古诗文诵读比赛, 课文朗读比赛, “我爱讲故事”比赛……在创建“书香班级”的活动中, 我校涌现出了很多的“书香班级”。上学期, 本校30名同学在市级以上的读书征文及其他比赛中获奖。2009年10月22日兴化市课外阅读教学研讨会在本校举行, 会上我校两位老师做了专题发言。在系列活动中, 学生开拓了视野, 增长了知识, 了解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更给自己营造了一个更为广阔开放的思想空间。
本校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每年10月下旬, 本校实施学生健康行动的“体育节”。学校还以“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为主题, 开展了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篮球乒乓球比赛、田径比赛、趣味体育比赛系列活动, 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又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2009年12月, 在兴化市教育局举办的田径运动会上, 本校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校环境怡人, 花香四季。我们根据学校特点挖掘活动资源。春天到了, 学生驻足于花圃四周, “‘花花’世界”主题诞生了;秋天到了, 好玩的同学总喜欢捡几片树叶带入教室, 将它张扬着摆弄着, 引来同伴欣赏和品味, “秋天的树叶”主题产生了。主题选定后, 怎样开展, 学生各抒己见, 畅谈构想, 师生共同分析哪些问题有条件去探究, 值得去探究, 最后确定子课题。学校有一竹园, 四季长青, 分外引人注目, 主题“竹缘”应运而生:竹型、竹画、竹诗、竹魂以及与翠竹有关的人和事……通过活动的开展, 拓展了学生学习的领域, 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能在活动中掌握研究方法, 提高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秋天的树叶》获泰州市二等奖。
本校少先队活动很具特色。学校结合少先队主题活动月, 开展了系列专题实践活动:三月的“感恩父母”, 四月的“缅怀先烈”, 五月的“劳动光荣”, 九月的“难忘师恩”, 十月的“国歌声中”……尤其是寒暑假, 这段时间是家长沟通留守儿童、沟通亲情的最佳时期。为了弘扬中华传统, 增进相互亲情, 构建和谐家园, 我们围绕“感受亲情·感恩父母”设计了亲情作业, 多篇作品在市“三爱”主题实践活动评比中获奖。专题活动的开展, 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素材,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兴趣盎然, 热情高涨, 增长了才干, 提高了创新能力。
3. 紧扣地方特色
本镇是“泰州市文明小城镇”, 其中蒋庄村被誉为“江苏番茄第一村”, 我们请蒋庄的学生牵头, 带动邻村的学生, 走进“番茄王国”, 了解种植、施肥、防治、采摘技术, 感受菜农一份耕耘的辛劳, 一份收获的喜悦。在蒋庄村委的关心下, 我们拥有了一分地的实践基地。同时, 活动案例《昨天今天明天》先后被泰州市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评为一等奖。在开展此活动的同时, 六年级组的同学还搞了一次乡村环保调查, 在乡村进行了一次环保宣传, 对家乡致富能手进行了一次采访活动。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开拓了视野, 增长了知识, 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本镇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可是近几年的水源受到污染, 居民只能引用地下水。喝着略带咸味的“地下自来水”, 学生们不管是在家还是在校, 都是议论纷纷。为此, 我们借助这一契机, 围绕“如何保护水资源”开展了“蓝天碧水在我心”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调查后通过交流、讨论, 说出自己的感想, 发出保护水资源的倡议, 编写手抄报, 在校内展览;书信《给XX的一封信》, 寄给了市长、镇长;作文、诗、儿歌, 寄给了报社;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画, 张贴到大街小巷……本次活动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并且立即展开调研与整改, 有效改善了我镇的水面貌, 记录活动过程的展牌也被市教育局评为一等奖。
三、择时机之“苗”, 绽创新之“花”
在综合实践课的指导实施过程中, 我们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前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 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并逐步使他们由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在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同时, 引导他们积极去探索、勇于去创新。
如劳技教学《凉拌豆腐》, 书本上把需要的配料和制作过程介绍得很清楚, 学生自己就能看懂, 学会。如何教学呢?教师课前先作调查, 有哪些同学在家自己独立做过或和家长一起做过, 课上请他们起来介绍。想不到有同学提出与书上不同的配料“番茄酱”。教师当场肯定并表扬了他, 于是其他同学受到启发, 纷纷讲还可以有肉松、肉沫、小虾、辣椒、胡椒粉等;还有同学提出给凉拌豆腐配上一些西瓜片、桔子片, 这样色、香、味更佳。一盘盘凉拌豆腐在学生的手下, 俨然成了一件件艺术创作。这样的综合实践课, 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起来了, 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初步的培养。
又如, 科学老师在研究物体沉浮规律时, 师生一起做实验。把橡皮泥和小木块一起放入水中, 学生看到木块浮在水面, 而橡皮泥则沉入水底的现象。这时, 教师提出问题:谁能想办法让浮着的小木块沉入水底?学生马上动手实验, 并在探索性的操作中找到了办法, 有的学生把稍大的一块橡皮泥按在小木块上, 有的则直接用手把木块按入水底;接着, 教师又提出问题:能否想办法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同样, 学生在思考和操作的实践中很快作出反应:有的把橡皮泥放在稍大的塑料泡沫块上, 有的把橡皮泥捏成小碗或小船的形状, 等等, 最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想出方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这样做, 学生手脑并用, 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既训练了发散思维, 锻炼了创新能力, 又学到了有关物体沉浮的初步知识。无疑是给了学生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
舞台素质 篇7
这两年来, 浙江省海监总队积极探索创新海洋执法, 改变过去单独派骨干办大案、办要案的通常做法, 通过连续开展海洋联合执法检查行动来解决当前制约海洋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瓶颈, 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海洋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 把海洋联合执法检查行动作为队伍建设重要阵地, 把提高海监人员的能力素质纳入到了整个行动的全过程, 把各级海监机构中素质基础不同的执法人员作为培养锻炼的对象, 使他们在重大行动中得到了实践厉练, 为海监队伍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联合执法之所以重要, 不仅在于能够大规模实施有效检查和解决疑难问题, 关键还在于全面提升了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联合执法检查的实践过程, 对于海监人员能力的提升以及海监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从“办案能手”到“整体提高”
单独培养“办案能手”通常是少量的、平稳的, 而集中培养却容易达到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普遍的、快速的提高, 海洋联合执法将带来海监队伍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过去执法办案过程中, 一些海监机构为了快速完成任务, 把整个执法业务压在少数几个“办案能手”上, 造成几个业务骨干忙不过来, 其他人又帮不上忙, “多数人围着少数人转”的被动局面, 背离了队伍建设整体提高的要求。为了尽快解决部分执法人员因办案经历少、实践经验缺、实务培训短等不利因素而造成海监队伍能力素质提升较慢的问题, 这两年来, 浙江省海监总队抓住队伍建设的关键, 更加注重整体能力素质的培养, 以学习掌握海洋法律法规为基础, 把联合执法当作队伍建设的实践舞台。在连续开展的“东海区联合执法”“浙江海洋联合执法”和“海岛保护巡航执法”等行动中, 省总队以各级海监机构纵向深度联合、横向交叉办案的方式, 为执法人员创造了提升能力素质的“场”, 促使他们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为在海洋联合执法行动中切实提高海监队伍的整体素质, 浙江省总队作出了全面部署。一是严格制订各项行动计划。每年年初, 各级海监机构都自上而下地制定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做到在行动目标上有前瞻性、在实施方法上有可操作性、在提高能力上有针对性。二是加强检查督导。每次重大行动, 省总队都要派出督导组, 对各海监支队、大队进行督促检查, 对每项行动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跟踪, 及时进行总结提高;对每个大案的最终处罚都要召开重大案件会审会, 开展情况互通, 推动各级海监人员能力素质的提高。三是加大装备的投入。目前, 浙江省各级海监机构已经把装备建设纳入到海监队伍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配备了相对完备的办公设施;按照《中国海监执法监察装备配置方案》的标准, 逐步配置了各种办案设备, 并梳理出了种类比较齐全的海洋监察资料, 为执法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四是及时通报表彰。为调动各级海监机构参与联合行动的积极性, 省总队对重大行动或专项执法中表现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实施表彰奖励, 2010年度对海洋执法成绩突出的7个集体和23名个人进行了集中表彰;从2011年开始, 根据新的《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表彰奖励工作管理办法》, 浙江省还将以海洋主管局的名义对海监执法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综合性表彰, 对重大联合执法检查行动进行专项表彰。
启示之一:联合执法实质上是一种海上与陆上执法相支持相配合的集中统一行动, 其效果与执法人员的整体能力素质成正比。对于懂法律、懂管理的海洋执法人员, 当前影响他们能力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 已不完全是文化程度、工作热情和道德品质, 还包括实践能力, 即能否从实践中取得营养并转化为能力。而在联合执法行动中, 由于各海监机构及海监人员之间的相互激励, 每个执法人员的潜能都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因此, 与其无奈地抱怨“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与新的海洋执法形势不相适应”, 不如扎扎实实营造一个“场”, 形成人人能得到提升的良好氛围。
从“实务培训”到“全面提升”
“实务培训”可以解决当务之急, 也可以弥补执法力量的不足, 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因此, 全面提升海监队伍的能力素质还要着眼于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变化。
有些海监机构重视办大案、办要案, 认为这样可以做出亮点, 还可以增加处罚数量, 容易出成绩, 而往往轻视了执法人员普遍素质和队伍整体建设的现状;同时, “实务培训”固然可以弥补执法力量的不足, 但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却很难跟上新的执法环境变化的实际。为此, 浙江省总队加深了对海监队伍建设水平的认识, 走出了停留在当前需要上的“框”, 增加了联合执法工作的前瞻性。在每次联合行动的前期重视开展发动工作, 重点落实对行动区域的初步检查, 着力为海洋集中执法提供详实的日常排查资料;在实施巡查中, 紧紧围绕形势的发展和海洋工作的新要求, 排查出与目前社会经济形势相适应、与当代科技发展水平相协调、与海监队伍规范化建设步伐相一致的执法检查内容, 把联合执法检查从海上挖砂、海洋污染等现场处罚转移到监控海洋工程与环境保护全过程上来。2011年5月, 中国海监东海区总队与浙江省总队成功开展了“中国海监2011年度浙江联合执法行动”;根据执法方案, 行动前浙江省海监对舟山海岛海域进行了全面摸底, 分析提供了41个检查项目, 补充完善了相关资料, 促使了联合执法行动的有效实施。同样, 各级海监机构着眼做好对海洋环境保护“三同时”的联合检查验收, 把各项工作做在前, 把难以解决的环节作为联合执法的重点, 使联合执法大检查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更丰富的内容。
为配合各项联合执法行动, 把握工作的前瞻性, 浙江省总队及时调整对各级海监机构的指导策略。在督查方式上, 从督查办案数量、质量和效率延伸到督查人员编制和执法人员在位率, 促成人人落实岗位, 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分工;在培训方法上, 把实务培训转到案卷普查上, 实现了提高办案能力的升级转换;在健全机制上, 把提高能力素质放在了突出位置, 落实队伍建设具体措施, 逐步形成了争当优秀执法人员、争当办案能手的局面;在达标考核上, 按照中国海监总队的部署要求, 对照海监队伍规范化建设评分标准, 进行量化考核, 目前浙江省已经有12家海监执法机构分别被评为了一级或二级规范化达标单位, 占全省海监机构的三分之一, 通过考核也使省总队对各级机构及领导海监工作的能力有了全面了解, 对海监队伍和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清醒的认识。
启示之二:海洋联合执法行动之所以能够获得多重效果, 最重要的是做到了执法工作的前瞻性, 也就是既依托联合执法行动又跳出联合执法行动, 把海洋执法检查工作做在前, 着眼于当前的新任务、存在的新问题, 而不是搞低层次循环。能力素质之所以在联合执法中得到全面提升, 是因为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找到切实有效的执法管理方法方式, 促使我们的工作必须着眼于长远和变化;能力素质的增长离不开成功经验的积累, 但绝不能停留在学习经验上, 面对变幻莫测的海洋形势, 切不可靠经验管理21世纪的海洋。提升执法者的能力素质就是要把目光瞄向海洋经济发展的未来, 驾驭海洋管理的最新发展, 实现能力素质的与时俱进。
从“严格执法”到“创新执法”
创新执法必须建立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 但严格执法并不代表能够创新执法。只有在实践中培养执法人员的创新能力, 才能实现向创新执法的跨跃, 从而促使海监队伍能力素质的根本转变。
浙江省海监总队领导班子把思路转变到以联合执法来提升海洋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 进一步探索创新执法方法方式和内容, 注重赋予联合执法行动目标的新内涵和新定位, 以激发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来提高执法人员的创新能力, 积极引导海洋执法人员从“联合执法就是集中检查、严格办案、从重处罚”的误区中走出来, 不断解开迈向创新执法的“结”。
一是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全省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分析排查案源、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 省总队组织执法人员有意识、有选择地分析一些案例, 引导大家在重温亲身经历的案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在分析案例过程中, 更加注重对海洋相关法律法规运用能力的培养, 进而引导创新意识, 促使海监人员学会在执法实践中做有心人, 善于积累联合行动中各个环节的素材和感性认识, 为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奠定基础。
二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确保联合执法行动的成效, 浙江省总队经常聘请法律顾问或邀请上级业务部门有关领导及专家学者给执法人员讲课和指导, 授课内容涉及海洋法规、海洋形势、海洋资源、海洋地理等有关前沿知识;通过在联合执法中各级海监机构执法工作方法技巧相互学习, 引导执法人员集思广益、举一反三, 发掘成功之法;通过运用一些成功的海洋处罚案例, 启发大家从不同的视角, 从涉海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从海洋经济的全局来理性思考, 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上, 海监人员经常写出确有真实感受的体会文章进行交流, 变一人收获为大家所得。
三是帮助升华对海洋执法的理性认识。为集中研究新形势下海洋执法管理的新措施、积极开展对新事物的探索研究, 浙江省总队在探索执法过程中, 从严格对照法律法规转向允许表达个人不同看法, 对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倡总结思考, 鼓励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经常梳理出有代表性的意见, 进行把关定向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着力把实践中的感性认识系统化、条理化。为此,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先后出台了《关于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督察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为使大家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海洋法律与规章, 各海监支队、大队还组织海监人员开展专题讨论、案例剖析、现场督察, 悟出成功之理, 掌握做好海上执法的“金钥匙”, 促使创新能力的提高。
舞台素质 篇8
本地区选用的苏教版数学教材, 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贴近, 倾向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好数学, 服务于生活”的学习理念。如何运用好教材,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数学人才, 是每位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结合教学中的实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以教材为源, 充分挖掘教材内涵
苏科版教材的设计都体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每节课都按照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下, 激发学生参与问题的兴趣进行自学, 再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就个人几年来从适合学生发展和能力提高角度的体会评价, 苏科版教材体现得更深刻一些。新教材的编排虽然是以文字形式呈现, 究其内涵, 展现在教者面前的实际是一部部生动的放映机, 即把“死”书教“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认真备课, 精心筹划, 领会编者的设计意图。教材中的每一节内容, 每一句话, 甚至每一个字都渗透着编者辛勤的汗水。数学教材章节内容的设计都从实际生活而来, 所以课前准备就显得十分重要, 有的课程需要必要的教具, 有的课程内容需要每个学生准备学具等,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之前, 要求学生课前搜集生活中的相似图形, 学习“概率”时, 需要学生分组准备游戏用具来得出实验概率, 探究“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 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细绳, 发现“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时, 需要大量的小棒和投影面等, 教师只有准备充分,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达到驾驭自如, 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以“教学流程”为根, 综合运用先进课堂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下的新版教材, 呼唤着适合自己健康生长的沃土,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一般, 伴随着教材快速发展起来, 为教材这颗“幼苗”茁壮成长提供养料和生存发展的空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杜朗口中学的“10+35”模式等一大批适合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模式凸现出来, 并被一些学校作为经验推广与使用, 这些模式加上科学的管理, 确实挽救了一个个濒临倒闭的学校, 也壮大了一个个乡村中学, 成为全国初级中学学习的典范。我们要结合本校实际很好地学习, 机械地照搬照用不但不会促进本地教学发展, 还会成为制约我校教学发展的桎梏, 所以只有把我校初中数学教学流程与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中汲取其精髓, 运用于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才会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发展水平。我市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在已有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进一步把课堂教学过程细化, 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 探究新知, 运用自学的方法, 掌握新知, 再运用新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理顺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以达到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我校几位同行, 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不同的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把“先学后教”中“先学”融入其中,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重要, 自学提纲的设计体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思路, 它会引导学生由已有知识通过阅读教材、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独立思考、剪纸拼图、合情推理等方式, 对提纲中的问题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这个过程正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 尽管学生获得的知识会出现不全面, 甚至不正确的情况, 教师在学生汇报时都要给予恰当的评价与鼓励, 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使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收获感。“后教”虽然称为“教”, 也应以学生的汇报收获为主, 鼓励其他学生提出汇报中的不足, 经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 形成数学模型。以上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与我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中的前半部分的结合, 此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如果形成, 脱离教师设计的自学指导提纲, 脱离其他配套教材的课外书籍, 学生也能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 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为将来适应社会练就基本功。
三、以堂清练习为本, 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备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堂清题的设计, 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练习题, 不但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反而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实际问题, 数学堂清题可以分为三类: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应用性练习。设计时题目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知识到应用, 每节练习时间不少于25分钟, 有些内容即使不能堂清的, 也要在课后批改, 或集中反馈, 或单个交流, 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学会学习的目的, 指导学生把自己易错的题目整理在错题簿中, 为月考积累题目。处理使用好堂清题,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增加学生学习的情感, 使学生善学、乐学。
总之, 旧的教学模式是乏味的, 不利于学生发展, 我们只有不断探究, 不断创新, 把数学课堂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展示个人素质的舞台, 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洋思”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10+35”的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本, 我们要取其长处, 补己之短, 使之与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我校教学资源之优势。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国中小学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好几年了,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中产生, 适合学生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的学习方式也在逐渐地形成。无论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还是杜朗口中学的“10+35”课堂自学模式, 都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探索、创新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