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台

2025-01-02

现代舞台(共9篇)

现代舞台 篇1

一、舞台灯光的发展历程

戏剧表演诞生初期, 太阳光是最便捷的光源。将晨曦变化用作戏剧背景, 最早见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酒神节和戏剧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 人们对光的利用仅停留在自然光源的层面, 演出多是白天时分在教堂内或露天广场中进行, 没有专门的照明设备。

直到中世纪, 欧洲神秘剧中首次使用了松香、木炭粉末来营造烟火效果, 但太阳光仍是单一的光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随着剧场、表演方式的改革, 火炬、蜡烛、油灯等被加入到舞台中。建筑和舞台设计师塞里欧提出透视图法设计理论, 并将舞台台口、沿幕及侧灯等技术设备结合起来展现三度空间, 现代剧场由此开端。

在中国, 早期舞台灯光的使用始于明代, 明传奇有记载, 戏曲《唐明皇游月宫》中首次使用了一种特制的羊角灯——云灯。20世纪初期, 上海、北京等地的舞台相继使用了电光器材, 京剧大师梅兰芳还在排演《嫦娥奔月》时创造性地尝试了追光的运用。到了计算机信息化时代, 原来的油灯被白炽灯, 乃至后来的高压水银灯、天空玫瑰灯、电脑灯等现代舞台灯光所取代, 完成从基本的灯光照明到多样的灯光语言的进化。

二、舞台灯光的类型

除了聚光灯、回光灯、脚光灯、追光灯、天排灯、地排灯等旧式灯光, 还有以下几种新型舞台灯光:

1. 柔光灯:又叫罗纹灯, 漫射范围广, 光线较柔和, 能与舞台环境无缝融合, 常用于近距离光位, 如流动光、侧光等。

2. 造型灯:又叫成像灯、椭球聚光灯, 造型时将光斑变成任意几何形状或图案花纹, 一般用于对人和景的投射。

3. 散光灯:

一种长条形灯具, 由多格组成, 通常有三四种颜色相互衔接, 其光线均匀、漫散面积大, 常用作顶光和正面光照明, 如电影摄影、电视演播中的照明。

4. 光柱灯:

又叫筒灯, 安装方便、价格较低, 广泛使用于人和景的各方位照明, 或直接安装到舞台上形成灯阵, 起到装饰和照明的双重作用, 常见于服装表演的照明。

5. 电脑灯:

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 一种由电脑程序控制, 相对灵活的舞台特效灯。与传统灯光相比, 它具有明显的兼容性强、控制灵活、图案丰富、色彩变化纯度高、操作简便、走位精确、旋转角度与光圈大小可调等优点。但它也有不足之处, 如传统灯泡可换大功率灯泡来提高亮度, 电脑灯则需要借助电机、镀色片和镜面等部件方可实现亮度提升, 而且存在散热问题。作为目前舞台上最为灵活、最受关注的灯具之一, 电脑灯在结构形式上大概分为两种, 一种是适合悬挂使用的镜片扫描式电脑灯, 另一种是可以360°旋转的摇头式电脑灯。

6. 投影灯:

用于向舞台天幕打出各种景色画面或特殊效果的智能灯具, 可产生较好的舞美视觉。在服装表演中常用来暗示服装内涵, 或渲染现场气氛, 引导观众理解服装设计主题。

7. 激光灯:

目前比较先进的舞台效果灯之一, 通过光与色的变化来营造空间变换的视觉刺激, 颇具时代感和神秘感, 常用作呈现线条、时空隧道。

三、舞台灯光的运用

1. 灯泡冷时, 瞬间推满灯光可能会导致灯泡爆裂或钨丝熔断, 原因是灯泡壁受热不均或沾染水滴。

使用技巧:先将灯泡处于压光状态进行预热, 水滴蒸发后灯泡壁均匀受热, 再将灯光调至最大。

2. 混淆开关灯控台和硅箱的先后顺序, 会影响灯具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使用技巧:先开灯控台再开硅箱, 先关硅箱后关灯控台。

3. 推亮灯泡时大力摇晃灯泡, 会造成钨丝脱落或折断, 因为点亮灯泡使钨丝发热变软, 受到大力摇晃容易损坏。

使用技巧:推亮灯泡要保持动作轻柔, 拆卸灯泡要等到灯泡冷却。

4. 直接用手接触灯泡, 容易在灯泡壁留下油脂、划痕, 降低灯泡的照明度和光洁度, 沾染汗液甚至会造成灯泡破裂。

使用技巧:戴上手套、塑料袋或用纸包裹来对灯泡进行换装、拆卸, 再检查灯泡的光洁度。

5. 安装换色器时忽略防护网罩, 可能在灯泡爆破时造成碎片飞溅伤人或损害物品。

使用技巧:一方面要做好灯泡清洁, 另一方面要注意安装防滑装置、防护装置。

6. 光束过于聚焦, 会造成物品灼热甚至点燃。

使用技巧:合理调节灯光聚焦, 散光程度可适当加大, 如果亮度不够可相应增加灯具。

7. 灯具与幕布等易燃物摆放得太近, 灯具过热时会灼烧甚至造成事故。

使用技巧:灯光与幕布保持一定距离, 最好在灯具需要摆动的范围外设置一个金属隔离网, 以防幕布等易燃物接触灯源引发事故。

8. 灯泡的功率一旦超过额定值, 会加重灯具负载导致设备损坏。

使用技巧:将功率的设计与使用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 根据额定功率大小来选择使用功率大小的灯具, 给功率限值预留一定的空间。

9. 随意改变额定电压的开关设置会影响灯光电压, 严重者造

成保险和电源的变压器被烧, 因为大部分灯具设置了可选的额定电压开关, 随意更改档位容易与最先设置的保险设备发生冲突。使用技巧:更改额定电压要根据当前电压, 再经过适当的专业推敲合理选取, 对电压的调节也可根据季节的特点作变更。

四、舞台灯光的艺术效果

1. 营造唯美意境

艺术的魅力, 在于意境的传达。舞台灯光, 缔造的是舞台意境, 展现的是舞台灵魂。灯光设备日趋多样化、智能化, 与舞台表演完美融合在一起, 一方面使舞台场景更加美轮美奂, 另一方面使观众如亲历般体验表演中的情感内涵。现代表演, 在光与色的交错中, 营造出一种唯美绝伦的舞台意境。

2. 增加画面张力

舞台画面, 是给观众的第一印象, 灯光是表现舞台画面质感的必备武器。灯光作为对人物和布景的渲染, 是对舞台艺术的润色、打磨, 乃至画龙点睛之笔。灯光在和表演、布景、服装、故事情节等的结合中, 起到美化舞台画面, 使舞台艺术更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作用。

3. 表现人物个性

舞台灯光, 被誉为“舞台魔术师”, 既有绚烂的颜色变化, 又有奇特的艺术魅力。在舞美设计中, 利用灯光的角度与色彩的变化, 可以表现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 呈现人物情感的变化。例如, 用火红色表达激昂与豪情;用桃红色描画春风满面、生活幸福、爱情甜蜜;用灰黄色象征忧郁凝重、萧条阴沉。

4. 增加艺术感染力

灯光, 在展现舞台艺术的过程中, 将人们带到舞台表演的精神世界中, 具有传递情感和感染观众的作用。一个成功的舞台表演, 离不开精心设计的舞台灯光, 少了光和色的巧妙结合, 就很难激发人们情感的共鸣。只有将艺术的感染力释放出来, 才能真正实现舞台表演的艺术价值。

5. 表达演出主题

浅议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发展概况

方婷婷1范贺2徐婕3巢昺轩4 (1.2.3.4.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要:青白瓷是以青中闪白、白中显青而得名, 它创烧于五代, 在北宋时期达到巅峰形成一时的风尚。北宋景德元年 (1004年) 间, 景德镇因盛产青白瓷而闻名于世, 其青白瓷以独具魅力的釉色、造型和纹饰之美而享誉天下, 具有鲜明而突出的美学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将对景德镇青白瓷的起源、发展和艺术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发展;价值

景德镇瓷器有着悠久的历史, 青白瓷的创烧, 让景德镇声誉雀起, , 形成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白瓷系, 所谓青白瓷 (又名影青) , 是指釉色介于青白之间, 青中泛白, 白中显青, 胎质细腻, 却体薄透光, 釉面莹润, 滋润清雅等特点。它的釉面像玻璃一样, 透明度也颇高。在所有宋瓷中, 影青是最薄的, 声音也是最清的。它创烧于五代, 在北宋时期达到巅峰, 在唐代制瓷业中, 青瓷和白瓷的占领市场主导地位, 南方主要生产青瓷, 北方主要生产白瓷, 在五代景德镇制瓷业受到北方邢窑、定窑的影响从而开始烧造白瓷, 但是到了宋代, 南方的许多窑场改变了以青瓷为主的现状, 竞相烧造青白瓷, 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青白瓷的烧造历史长达300多年。它创烧于五代, 兴盛于宋元, 延续到了明清。它是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烧制的一种瓷器, 它的胎质坚硬细白, 有“素肌玉骨”之称。北宋早期, 由于窑工对窑内气氛掌握的欠缺, 青白瓷釉色微偏黄, 到了北宋中晚期, 青白釉色晶莹如玉, 南宋时, 釉色普遍偏黄。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工匠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生产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原料的特点和中国广大民众的审美需求的变化而产生的, 同时也受到文人雅客的推崇, 在瓷器市场上风靡一时。它模仿青白玉质和玉色的效果而创造出来的, 有很大的影响力的一种瓷器。

在古代, 景德镇有优质的瓷石, 它们经过人工粉碎、淘洗等工序制成做坯的泥块, 景德镇的瓷工注重瓷胎的加工成型, 使瓷胎致密洁白, 半透明度较好, 经过他们独具匠心, 别树一帜的精湛技艺, 为同期各窑产品所不能比拟的。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成型工艺主要有三种:拉坯、旋削、模印。装烧方法上基本上也有三种方式, 它分为仰烧、叠烧和覆烧。五代为支钉叠烧, 到了北宋, 窑工用匣钵仰烧, 但由于它的盘、碗的足部满釉, 口部无釉, 口沿就形成“芒口”, 定窑使用这种方法覆烧了一段时间后, 由于这种“芒口”瓷器不容易被洗涤干净。因此这种方法不被采用。到南宋中期以后, 景德镇受定窑装烧工艺的影响采用了支圈复合覆烧法, 这种方法减少了瓷器烧成后的变形率, 也增加了瓷器的产量, 降低了成本, 同时提高了市场竞争率。窑工制瓷工艺的严谨, 器壁薄腻且规格统一, 器形精巧且挺拔, 其利坯技艺及其娴熟, 这也反映出当时景德镇在制作青白瓷上已经有了高超精湛的技艺。因此, 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 是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青白瓷系, 它以其典雅素净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 形成了宋瓷窑体系中规模最为庞大的青白瓷窑系, 产品远销世界。

在瓷器鉴定方面, 可以判定宋代青白瓷其成型和装烧方法及其重要, 因为不同的成型方法和装烧方法, 也可以看出瓷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在器形、釉色、纹饰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工艺特点, 景德镇青白瓷以湖田窑为代表, 以淡淡的米

以光传情、以光达意, 是舞美设计师匠心独运之处, 所以舞台灯光具有表达演出主题的艺术效果。单一的舞台表演形式, 无法将艺术内涵完全展现, 而要人们主动通过感官去体验, 通过大脑去分析。灯光的运用, 无疑强化了演出主题, 直达人们心灵深处。

五、小结

舞美设计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舞台灯光的管理是黄色和浅灰白色为主色, 胎质有洁白细密的小孔, 这和现代瓷器不同, 现代瓷器的胎致密而坚硬, 这可以和现代仿品区别开来。宋青白瓷采用碓碾粉碎, 人工淘炼, 坯体比较粗糙, 所以在很多器物露胎处呈现出微小颗粒。瓷釉的光泽度高, 在釉下刻花纹饰因线条的深浅而留有厚薄不等的釉面, 积釉厚处呈青绿色, 浅处呈青白色, 莹润清雅, 晶莹夺目。其青白瓷的器形有各种食器, 茶具, 酒具等, 雕塑用具等较有特色的器皿有斗笠碗, 瓷枕, 注子, 香炉观音塑像等。它们一般分为两大类, 琢器和圆器, 琢器有立体造型感较强的瓷器, 如瓶、尊、罐等。而圆器比较就是我们比较常见的盘, 碗, 碟等。

青白瓷除了具有胎白、釉润如玉、如冰似玉等特点外, 其装饰方式以刻花为主, 兼有印花、浅浮雕、堆塑、镂空等增加了青白瓷的艺术感染力。划花、印花、雕花都属于同一种装饰手法。北宋初青白瓷无纹饰, 中期至南宋初刻划花, 镂雕, 堆塑褐彩, 篦点及蓖划兴起, 出现了大量的纹饰, 南宋中后期印花装饰大为盛行。花纹在坯体上刻划之后, 再施以一层透明青釉, 入窑以1 20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从传世品和大量墓葬出土来看, 有不少此类印花盘碗, 盘大多覆烧, 纹饰题材和布局方法受定窑影响较大。从景德镇现存的遗址调查初步统计, 目前景德镇保存尚好的窑业遗存大约有150多处。南宋时期的窑址数量明显比北宋减少, 在竞争中很多瓷窑不再生产。从窑址的数量和分布上看, 南宋时青白瓷的烧造已呈下坡趋势, 市场竞争和繁重的瓷税最终导致了民窑数量逐渐减少, 并主要向镇区和湖田两地集中, 这也为政府管理民窑提供了方便。

青白瓷成就了景德镇, 优越的自然条件, 诸如优质的高岭土, 山区有充裕的松柴, 临近昌江, 便利的水上交通给瓷器运输带来方便, 最重要的是景德镇有技术高超的制瓷工匠, 这些有利的条件是都江南地区任何瓷窑无法比拟的。宋朝景德年间 (公元1004~1007年) , 宋真宗赵恒命景德镇开始烧造御器, 以器底书“景德年制”为款。蓝浦《景德镇陶录》云:此类御器“光致茂美, 四方则效, 于是天下都称之为景德镇瓷器影响面之大, 居宋代六大瓷系之首。青白瓷是对中国青瓷艺术价值的提升, 同时也扩大了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深化瓷器创作的艺术价值, 青白瓷艺术上的成就更需发扬, 重塑时代精神闻名于世。

瓷器, 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宋代的制瓷业呈现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 以其恬淡雅致挺拔的艺术风格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让景德镇成为世界人眼中的瓷都闻名天下。

参考文献:

[1]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刘新园白馄.景德镇湖田窑各期碗类装烧工艺考.文物.1982 (5) , 87[3]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J].陶瓷学报, 2007. (04) .[4]曹建文.余志琴.景德镇传统陶瓷兴衰历史原因之研究.中国陶瓷工业.2010 (01) .6

[5]江建新.景德镇窑业遗存考察述要, 南方文物, 1991 (03) .11[6]彭涛.青白瓷鉴定与鉴赏.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

否科学。舞台灯光, 除了要对舞台有基本的照明作用, 最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利用照明技术, 通过光与色的有机结合、灵活变化, 来营造艺术化的视觉效果, 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般的视觉体验。

参考文献

[1]孟杰.关于舞台灯光的几点调控体会[J].商业文化, 2012-2:343

[2]何俊.舞者训练与舞台灯光运用[J].作家杂志, 2012 (06) :247-248

现代舞台 篇2

刚开始的时候,我曾想着:哎呀,也许很好玩吧,参加咯。参加之后,我才发现,这不是玩不玩的问题,而是一种锻炼,虽然曾想过放弃,但是,我坚持了下来,

这舞台,造就了我的恒心以及耐心。

六年级关于舞台的作文:我的舞台是不是很好呢?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 我的舞台作文450字

★ 我的舞台800字作文

★ 我爱书法

★ 这就是我的舞台

★ 我与书法四年级作文

舞台美术在戏曲现代戏上的探索 篇3

关键词:舞台美术 戏曲

0 引言

面对当代观众日益注重观赏性的审美趣味,舞台美术的作用更是被提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地位。综观当今舞台,无论是哪种表演形式,都十分重视与讲究舞台美术的设计。有些作品甚至不惜花费巨资投入,调动一切手段,运用高科技先进成果,在舞台上令人目眩神迷,从而造成一种形式美。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戏的舞台美术设计者,如何才能既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不丢弃戏曲内在精神的前题下,正确处理好舞台美术与其他艺术语汇的关系,又不故步自封,充分发挥舞台美术的艺术功能,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创造出更多的当代观赏价值,这是走向未来的现代戏创作必然面临的问题。回顾与总结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创作已经取得的经验,无疑对我们解决创作难题,把

握未来创作脉络具有重要启示。

1 大胆创新,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气息

为了更好地表现新生活、新人物,服务于剧本的主题,现代戏的舞台设计应该将戏曲化与现代化相结合,根据现实生活的变化,广泛吸收现代艺术语汇和先进的物质技术手段,大胆创新,渲染时代氛围,创造具有现代意味的表现形式,以适应当代观众不断变化着的审美情趣。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舞台设计提供了先进的表现手段,新材料、新的照明技术,以及现代投影、激光等手段的运用,使舞台艺术语汇不断丰富,从而大大增强了舞台美术的表现力,甚至使其具有了直接创造舞台形象的功能。随着舞美意识的增强和舞台美术设计功能的的开发,现代舞台用景已不再满足于实用性、再现性功能的阐发,而向追求表现性突进,注重精神的表现,哲理内涵的揭示。

2 为剧情服务,展现独特的舞台风格

戏曲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各个因素只有和谐地统一于这个艺术的整体之中,才能产生完美。因此,每一出戏的舞台设计都应寻求它与剧情之间的关系,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进行创作,使之与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时代氛围相适应,以体现出独特性。

舞台设计,包括布景、装置、灯光等,其主要任务就是美化舞台,再现剧情环境,参与塑造人物,表现戏曲的思想内涵。当代戏曲舞美在发挥实用性、再现性功能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表情达意的功能,力图在舞台上构造一种情景交融的状态,来体现和深化剧作的思想内涵,传递人物精神世界的信息。由此,我联想到瑞士戏剧家阿尔道夫·阿庇亚说的:舞台布景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戏剧“完全内在的、诗意的、音乐的性质表达出来。上述所举的这几个戏的创作,正体现出这种思想。

3 配合表演,增强演出的整体性

戏曲艺术是虚拟化、程式化、歌舞化的表演艺术,舞台设计要与表演相适应,为表演创造自由广阔的空

间。首先,实物的装置应该简练、精美,以简代繁,切记堆砌,以至喧宾夺主,淹没表演。此外,作为舞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的服饰装扮也要与表演相适应,给表演以辅助,并有利于表演动作的延伸和夸张无论是实物装置,还是虚设之景,或是混合型的中性布景,只有与戏曲表演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充分显示舞台美术的特有艺术创造力。

4 抓住戏曲特征,正确处理虚与实的关系

在舞台实践中,处理虚与实的关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以局部之实代表整体之虚,以简代繁,以少胜多,或运用象征性、装饰性的景物,借此寄彼,虚实相生。采用个性化的中性布景也是正确处理虚实关系、缓解景物造型与虚拟表演之间矛盾的重要方法。这种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布景装置往往抓住戏曲的特征,将生活真实寓于艺术真实之中,追求“神似”,因而有利于强化演出的整体风格,并且可以创造诗化的艺术氛围。

戏曲艺术重在写意,戏曲的舞台美术以“假定性”和非幻觉主义为基本创作方法,以程式化的简单形式存在于演出中,着重服务于表演,是通过表演来表现的抽象之景,现代戏的舞美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借鉴现代造型艺术的绘画性与建筑性因素,注重发挥舞台布景直接描写的造型功能。因而要使舞美造型与

戏曲的内在特质相融并保持舞台演出整体风格的统一,就必须正确处理虚与实的关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君实.创造美的演出形式——戏曲舞台美术风格样式谈[J].剧影月报.2007.(03).

[2]姚骏.浅谈舞台美术对现代戏曲表演创新的促进作用[J].剧影月报. 2007.(02).

[3]张向音.浅谈戏曲舞台美术[J].黄梅戏艺术.2007.(02).

[4]戴长安.论戏曲舞台美术[J].剧影月报.2007.(02).

[5]王蕾.解析戏曲舞台美术的“大制作”[J].福建艺术.2005.(05).

谈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舞台表演 篇4

传统京剧又称平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之一。徽剧是京剧的前身,京剧产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根据徽、汉戏班的二黄腔、西皮腔等不同的部分剧目、唱腔、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而形成的一种新剧种。

现代京剧主要是指五四运动之后至今的所有反映人们现代生活的京剧。受现代观念的影响弘扬民主、自由、平等的生活。

二、分析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是视觉、听觉、时间、空间四位一体的一门综合艺术(1)。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演员通过京剧所具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唱、念、做、打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对京剧作品进行演绎。对舞台装饰、布置、服装等不做过多的要求。

(一)《贵妃醉酒》唱段的舞台表演

1. 演员的心理活动。

作品《贵妃醉酒》主要描写的是唐玄宗驾转西宫梅妃处,杨贵妃闷闷不乐,独饮闷酒,不觉沉醉,自怨自艾,悻悻回宫的一段剧情。因此作品中杨贵妃的心理活动应该是由期盼唐玄宗的到来到失望,最后自饮自酌喝醉怨恨的复杂心情。

2. 形体表演是京剧艺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形体表演的基础:手、眼、身、法、步。又称“五法”。(1)京剧演员的每一个姿势、步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剧中,杨玉环的饮酒从掩袖而饮到随意而饮,梅兰芳以外形动作的变化来表现这个失宠贵妃的心理变化过程。繁重的舞蹈举重若轻,像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身段难度甚高,演来舒展自然,流贯着美的线条和韵律。

3. 声腔的特点。

《贵妃醉酒》的声腔运用的是传统声腔体系——四平调。杨贵妃一角唱腔醇厚流利、嗓音高宽清凉、圆润甜脆、音色饱满、情感表达含蓄丰富。

4. 京剧伴奏乐器分管弦乐与打击乐。

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打击乐器有大锣、单皮鼓、板、钹、铙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二胡、京胡、三弦、月琴,称为“文场”。

5. 舞台布置及演出角色的舞台服装、饰品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要求外在舞台装饰、角色服装、饰品的搭配既要符合剧情、又要美观大方。传统京剧《贵妃醉酒》中的场景布置、演员服饰等都较为传统。宫廷的道具、传统的桌椅摆设与其他京剧中的一样,没有其自身独特性。

(二)《智斗》唱段的舞台表演

1. 演员的心理活动。

《智斗》是京剧《沙家浜》中较为经典的唱段。剧中阿庆嫂以她朴实的本色语言,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现了她的革命胆略与融入当地环境的生活情趣。和谐自然,贴切生动;锋芒内含,一语双关。既合乎一位见惯世面、混迹江湖的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又流露出一位肩负重任、坚忍不拔的革命者的凛然正气。

2. 作品的文学性。

[1]京剧唱词的艺术文学性。京剧冠为国粹,闻名世界。然而,传统京剧场次庸俗,不重视唱词的艺术文学性。现代京剧《沙家浜》,唱词优美,曲尽人情。在文学性方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2]唱词风格。在京剧《沙家浜》中,编写唱词的风格上,力求把传统的戏曲形式与现代的思想和审美观结合起来,并致力于戏曲剧本的“可读性”。在《斗智》一场,阿庆嫂那段精彩纷呈的唱词,字字珠玑,可点可圈。它散发出的浓烈泥土气息,显示了来自民间的乡土文学的醇厚与机趣。(3)声腔特点。京剧起源自秦腔、徽戏与汉调,其实也是地方戏曲的一种变种。以“俗文化”的形式,创作出具有很高文学性的优美唱词。

3. 在服装道具等方面。

现代京剧《沙家浜》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因此剧中人物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等任人物在服装、道具等方面全都是以当时普通妇女、伪军等真实形象塑造出来的,相对具有艺术性。

三、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是传承的关系

现代京剧在唱腔、板式上有所发展。吸收了交响乐等音乐元素对剧情的渲染是传统京剧难以达到的。现代京剧的唱词为了适应广大听众全部用普通话演唱。在服饰、舞台布景等方面取消了传统京剧的行头,布景丰富了,道具丰富了,程式化没了,不分演唱流派。另外,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还可以从内容上进行区分,传统京剧多表现历史题材,如《贵妃醉酒》,而现代京剧多反映现实题材,如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等等。

摘要:京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也是第一个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的最具中国特色的表演艺术,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至今分为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两大类型。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舞台表演的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人们对京剧的了解更加系统全面。

关键词:现代京剧,传统京剧,舞台表演

参考文献

[1]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探讨现代舞台灯光设计的观赏性 篇5

一、舞台观赏性需求

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舞台灯光。生活离不开灯光, 舞台更加是依托灯光而存在的。舞台灯光不仅仅具有照明的功能, 而且对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舞台灯光仅仅用以模拟自然, 不能够完全再现自然环境, 但是舞台灯光必须要尽量达到最真实的感受。首先是外在的场景, 其次是内在的情感。外在的场景说的是灯光设计者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等一些客观存在的场景进行提炼, 使场景能够更加的真实。总而言之, 艺术技巧不能够过度堆积, 只能够进行辅佐。只有完全遵循本来面貌, 在舞台布光时候做到自然, 观众自然而然能够感受到艺术呈现的意境, 享受舞台灯光带来的观赏效果。

二、舞台灯光创作模式

(一) 舞台灯光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最早的舞台大概在原始社会, 人们围在火堆旁载歌载舞举行盛大庆祝活动, 这应该就是最早的舞台了, 火堆应该就是最早的舞台灯光。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20世纪, 电灯光源已经被运用与现代舞台表演之中, 这时候的灯光主要是用来照明, 突出角色的。进入21世纪, 人们对舞台灯光的艺术效果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 大量的数控灯具被运用于现代舞台艺术之中, 从老式投影灯到现代先进调光灯等等, 这都为舞台灯光的发展开阔了广阔前景, 舞台灯光也越来越显示它的无穷魅力。

(二) 舞台灯光的创作

在进行舞台灯光创作的时候, 灯光的设计人员一定要对舞台上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灯光进行预算, 从而有效地确定舞台灯光设计工程的规模, 同时可以根据舞台灯光所需要的岗位情况, 来确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灯光设计人员还必须要及时与节目导演进行沟通, 及时掌握节目导演对节目整体的创意、导演的创作意图以及导演对灯光的要求标准, 并且灯光设计人员还必须要与舞台监督、服装等等部门进行合作, 并向有关人员及时了解表演节目的主要内容以及节目的音乐播放内容, 有效提炼节目表演的背景、环境、人物的性格、节目的主旨内容等等。然后, 灯光设计人员还必须要对灯光设计的方案进行说解说, 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明确出节目表演的具体日程安排。

三、现代舞台灯光设计要素

(一) 舞台光色的情感表达

光色是舞台灯光设计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要素。在一些歌舞晚会演出中, 舞台灯光的设计常常要使用光色本身中色相上面的区别, 以及光色在冷暖、明暗上面对比更好地衬托舞台表演的氛围, 有效向观众传递表演的思想感情。舞台灯光不仅仅能够展示舞台艺术的独特观赏性, 还能够有效地体现精神世界, 将观众代入舞台表演的情感世界中去, 对观众进行情感的传递。成功的舞台表演都会有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灯光。人们在灯光环境中能够体味到舞台艺术表演的独特艺术魅力, 舞台灯光设计师使用灯光的流动将现实世界与舞台表演进行融合, 使演员能够通过灯光更好地进入表演世界中去, 感染观众的情绪, 更好地进行舞台艺术表演。通常情况下, 色彩的变化能够引起人们情绪的变化, 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想象, 例如蓝色, 总是被灯光设计人员用于承托表演人物忧郁的情绪。

(二) 舞台灯光对于空间感的体现

现代舞台灯光的基本表现元素包括灯光的点、线、面。光点是现代舞台灯光艺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在舞台中的体现主要用于独特的光域进行使用, 来突出舞台表演重点、吸引观众的眼光。将光点做有序的排列能够形成一定的动态演示效果;每一个光域范围内都有一个人物, 可以通过灯光的颜色还有强弱变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光线在舞台中可以很好地引导观众的视线, 具有引导剧情发展的作用, 有效对舞台环境进行切割, 更好地帮助观众进行理解, 形成十分丰富的舞台艺术效果。光面作为一种铺垫底光, 对舞台环境能够有效进行烘托, 使剧情的发展能够更加的合理化。

(三) 展现舞台灯光技术

在进行舞台灯光设计的时候, 首先一定要强调色彩的对比。一般情况下, 光色的对比主要是通过色调对比、冷暖对比、明暗对比来体现的。使用光色本身在色相上面差别创造出随着节目变换的舞台氛围, 能够有效凸显出灯光的色彩效果, 能够有效突出舞台表演的意境, 使舞台表演中能够不断体现出艺术的观赏性。另一方面, 在进行舞台光色设计的时候, 还必须要严格遵守“主次光”原则, 灯光设计师可以通过突出某一色彩达到弱化其它色彩的目的, 使舞台表演能够有效凸显出主题。一般情况下, 灯光设计是由表演区域为中心, 按照主光、辅光、逆光、测光、定点光等一些功能分级进行调配的, 以便有效保障表演区域范围的光照情况, 使场景能够最优展现。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还必须要对光色的艺术效果进行把握, 保证在舞台灯光中, 主光与次光的对比明显, 有效突出舞台表演的主题。

四、结语

舞台灯光在舞台艺术表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上面分析可以知道, 对于观赏者来说, 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 确实能够感受到舞台灯光所营造的场景氛围, 灯光成为观众与表演者联系的纽带, 使观众能够欣赏到节目的美感。灯光设计师将灯光进行设计不仅仅使舞台效果变得丰富多彩, 更加丰富了舞台表演的内涵, 使舞台表演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刘保华.当月亮再圆的时候--儿童剧《彩虹》舞台灯光设计创作浅谈[J].艺海, 2013 (12) :45-46.

[2]杨华祥, 焦辉.大型剧场舞台灯光设计与建筑条件的配合——剧场舞台灯光设计心得 (一) [J].演艺设备与科技, 2009 (3) :13-17.

[3]周培玉.浅谈舞台灯光的作用及舞台灯光设计人员的素质[J].戏剧丛刊, 2013 (1) :92-93.

现代舞台 篇6

只有百年历史的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两部分。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而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在中国文化艺术与近代西方文化艺术发生交流碰撞前,并没有现今意义上的“戏剧”,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起源于原始歌舞,经过汉、唐代到宋、金代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也就是——中国戏曲。

二、中国传统戏剧与古典舞

在我国,最初的祭祀、庆典都是以歌舞的形式来表达。虽说中国古典舞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舞种,但是,我国的古典舞追根溯源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求训练者的每个动作中手、眼、身、法、步的统一和协调,也讲究动作中的内在呼吸及神韵,并对舞蹈动作的柔韧度和技术技巧有很高要求,这就使得中国古典舞拥有独特的东方式刚柔并济的美感,以及令人陶醉的身韵身段。古典舞体系中所有的肢体动作都是从内在呼吸开始,通过“呼”“吸”“冲”“靠”到躯干到四肢到身体的末梢神经,最后将气息通过末梢神经延伸到远方。

戏剧表演重在“声”“台”“形”“表”。而其中,演员的形体制约更是重中之重。在中国传统戏剧中不乏古典舞的运用,如《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举手投足间,都有着古典舞的影子。而现代戏剧作品中,也充斥着传统戏剧与古典舞的诸多元素,如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演出的《伏生》《青蛇》等,演员的台词与形体,都有着传统戏剧中的神韵,在长时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中国古典舞形成了一套独具东方韵味的审美特征与美学规范,在动作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着独特的要求和讲究。

三、现代舞台手段的运用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舞枪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在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吸收了很多外国戏剧的精髓,在“服化道”与“声光电”的运用上,中国戏剧从戏曲象形意义上逐渐演变到实体意义上,以真实性代替虚拟性,让观众观看和演员演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情景的印象。

四、中国传统戏剧与现代舞台手段碰撞与运用的必要原因

传统的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够穿越历史流传至今,在于其所积累的深厚艺术感染力,是经得起时间、空间、艺术文化相互碰撞考验的。但是,孕育着强大力量的“瑰宝”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遗忘与遗失。中国的传统戏剧也正面临着这样的考验。如今中国传统戏剧的萧条与落寞,是由于没有更好的舞台手段相之配合,而埋没了它那无法在短时间快节奏的情况下淋漓尽致展现的独特魅力。

如今,很多中国传统戏剧的老艺人拒绝让传统戏剧现代化,是因为现代舞台手段的错误运用。然而这并不代表二者是不可相容的。面对中国传统戏剧急待传承和发扬的现状,融合才是硬道理,让老艺人的心热情高涨起来,年轻人的心沉淀下去,二者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寻找二者最完美的结合点,让二者的碰撞涌现出巨大的价值。

所以,要改良现阶段的文化表现形式,就必须将中国传统戏剧与现代舞台手段碰撞融合。如此,中国戏剧走向世界才指日可待。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更,舞台剧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解压方式。纵观大小舞台剧作品,经久不衰的中国传统戏剧作品都是反映真实生活,来自于生活最本源处。中国古典舞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舞种,它的每个动作中手、眼、身、法、步的统一和协调,也讲究动作中的内在呼吸及神韵。如何在中国传统艺术的两大门类中,使中国传统经典戏剧与中国古典舞有机结合,并加以现代舞台手段的运用,使之戏剧与舞蹈在舞台上迸发出新的活力与价值是本文的主旨。

关键词:传统戏剧,古典舞,现代舞台手段,碰撞,改良,融合

参考文献

[1]金登才.戏剧本质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2]梁国楹,王守栋著.中国传统文化精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现代舞台 篇7

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方法的形成是根据中国道家哲学思想“万变不离其宗”构成的。而道家的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 俗称阴阳鱼。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 相对统一的形式美。比如, 戏曲里的子午相, 这是对舞台上人物造型的一种要求。夜晚的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子时, 白天的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是午时。“子午”就是一个在白天, 一个在晚上, 而又遥相对称的意思。子午相就是要求演员在亮相的时候, 面部、眼神、胸部、双臂、腿脚的摆放位置应处于不同的方向, 而又能互相映衬, 从而达到平衡。从美学上说就是在参差错落中求平、求顺、求美, 而忌讳绝对均衡式的呆板造型。还有戏曲中最重要的十欲望:欲左必先右、欲右必先左、欲上必先下、欲下必先上、欲进必先退、欲退必先进、欲收必先放、欲放必先收、欲响必先轻、欲轻必先响、欲快必先慢、欲慢必先快、欲直必先弯、欲弯必先直、欲正必先斜、欲斜必先正、欲矮必先高、欲高必先矮、欲浮必先沉、欲沉必先浮。这十欲中, 每个句子中的内容是相反的, 互相矛盾, 即构成一双阴阳, 形成太极图。戏曲里的上场和退场形式运转太极图的动力, 而演员的唱、念、做、打的形态则构成阴阳交叉的曲线。中国戏曲舞台的最大特征是演员以唱、念、做、打的程式化方式, 表达演员的内在情感和传达感情的写意性和以程式化展现舞台空间的虚拟性。

2 传统戏曲舞台和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社会备受瞩目的艺术形式, 它既是舞台技术的手段, 也可以在舞台上构成虚拟空间, 并且以抽象的形式表达人物内在活动和思想变化。换句话说, 多媒体技术自身可以表达虚拟性和写实性。而中国戏曲注重以程式性来表达舞台的虚拟性, 这就意味着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戏曲有着共同性, 为二者的融合带来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戏曲的虚拟性和多媒体技术的虚拟性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戏曲艺术以“形式虚拟”造成审美意境及追求创造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而多媒体技术的虚拟性是直接创造虚拟空间并传达给观众, 所追求的是缩短虚拟和现实的距离, 以单纯的感官愉悦和摄魂的超真实形象瞬间捕获大众的注意力。“形式虚拟”是中国戏曲的灵魂, 如果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虚拟性的介入而冲淡甚至遮蔽了戏曲虚拟性特质所追求的写意性审美氛围, 最终沦为后现代数字技术的“仿真”实验品。所以多媒体技术无论怎么新潮, 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所起到的作用只能是为艺术服务, 为剧情服务, 为演员服务。

3 多媒体戏曲舞台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 由于技术的限制, 背景主要以绘画或者雕塑来构成, 所以演员的表演形式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现实空间的约束。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 这种空间的表达方式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展, 使空间转移更加自然生动并且打动人心。

3.1多媒体戏曲舞台的时间和空间的穿越

多媒体影像以一种连续的画面效果将舞台空间、视觉构图、灯光与声音一同整合到四维的空间体验中, 以此来表达演出的节奏。这种综合手法的运用能够便捷地改变演员所需的舞台环境, , 并通过大量的图像信息包围观众, 使演员与观者置于特定的自然或心理环境中, 以此烘托剧情氛围。例如, 2009年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首演的多媒体音乐京剧《白娘子·爱情四季》, 该剧引入影像等视觉技术可以扩充和延伸舞台的空间, 起到了丰富舞台效果的作用。所谓“爱情四季”表达春、夏、秋、冬。其中“春”代表修炼成仙的白娘子来到人间, 以绿色为基调, 展现舞台一片春意盎然, 凡心已是春心萌动;“夏”是白娘子与许仙成婚, 以火红为基调, 欢乐喜庆的气氛甚为浓烈, 甚至唢呐和竽筝也搬上了舞场;“秋”是以蓝色为基调, 表达黄叶满天、萧杀气息、水漫金山, 蛇仙水怪与神兵天降激情斗杀;而“冬”则是以白色和黑色为基调, 表示白娘子被镇雷峰塔, 一种世界清冷, 人间悲凉的情绪油然而生。四个季节, 也有四个不同的故事:断桥相识、喜结良缘、水漫金山、再别断桥。

摘要: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世界戏剧的东方一支, 是全人类文化遗产宝库中极为珍贵的一部分。然而,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技术的发展, 以光鲜绚丽的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西方舞台形式慢慢浸染着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与认识。不容否认的是在多元文化日渐兴起的今天, 传统艺术日趋被边缘化。但这也为传统戏曲在当代艺术中发展的瓶颈找到了突破口, 那就是注重神韵的中国戏曲与布满光影效果的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在传统戏曲艺术中保留原有的美学特征的同时, 又有现代的审美特征的韵味, 使之焕发出崭新的光彩和神韵。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传统戏曲,融合,美学

参考文献

[1]韩勤.论昆曲写意性的唯美化特征[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文艺学, 20070701:9-14..

[2]朱文相.中国戏曲学概论[M].北京:.第一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7:326.

[3]徐上.论影像在戏曲舞美创作中的运用[D].北京:, 中国戏曲学院戏剧戏曲学, , 20130609:31-38.

[4]左雪梅.新媒体艺术在舞台艺术中的应用[D].大连:,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01303:24.

现代舞台 篇8

1 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基本内容

舞台美术设计通常被成为舞美,是进行舞台演出时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涵盖舞台灯光、演员化妆、服装等多方面工作,在对具体舞台演出内容进行分析前提下,进行统筹性设计,使用各种艺术设计手法,为舞台表演构建外部环境,烘托演出效果,创造良好氛围[1]。每一个年代都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舞台美术设计具备一定艺术性,成功的设计作品必然是根植于当前文化环境中的,符合当前人们审美标准。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舞台美术设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传递出内部含有的信息,在保持舞台整体性同时,兼顾个性化艺术特色[2]。

2 视觉传达基本概念

视觉传达指的是通过视觉符号的运用,设计者将信息内容传递给接收方,对眼睛能捕捉到的信息进行设计,从而跨越语言、文字的阻碍,进行沟通和一定程度的互动,视觉传达设计逐渐成为当前较为迅速的信息传播手段。

3 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视觉传达

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进行视觉传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比度、平衡度、韵律以及简洁性。

3.1 对比度

对比度在舞台美术设计视觉传达中的含义是:对设计材料的色彩、质感、形状等因素进行综合运用,并通过互相之间比较而产生的视觉效果[3]。因此在设计中,首先要了解舞台演出预期效果,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当原材料,将不同元素合理运用到同一空间内,通过创意的搭配,张扬个性,表现出浓重的个人风格和多变特色。对于传统而保守的舞台美术设计中,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但其效果显著,丰富了舞台整体内涵。

3.2 平衡度

平衡度的概念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安放各元素具体地点时,要考虑在视觉效果上是否保持平衡,避免由于分布不均产生的失重感,通常观察两条线交叉点,来判定该设计是否遵循平衡度要素。实际应用中,标准的正方形、圆形符合平衡度要求,原因是该类几何体是能完美对称的[4]。舞台美术设计中,从整体效果来看,往往是能将设计平分为二的,且这两个部分具有极高相似程度。平衡度高的设计一般来说会出现在较为正式的场合,展现出庄重、优美、高雅的氛围。

虽然重视平衡度能够呈现出对称的美感,但这也是较为传统的设计方式,设计理念也相对更加守旧,而当前社会人们更加追求个性化、创新等,因此平衡度元素实际使用中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在舞台设计中,不再保持舞台设计高度平衡,通过这样的方式,观众可以在画面中产生动态体验,使整个舞台更具动力,演出效果张力十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当谨慎把握对平衡度的使用,根据场合的变化进行调整,庄重的氛围选用平衡度。相反,强调创新时,采用不均衡设计,从而优化舞台设计效果。

3.3 韵律

韵律的基本含义是设计中对多种元素进行排列组合,不同排列方式,呈现给观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通过对单一的视觉元素进行统一排列,让受众按照设计者意愿,有序地阅读图像元素,使观众的观感体验和思维沿着舞台演出进度思路发展,达成演出预期效果[5]。

在舞台美术设计中,韵律是难以捕捉的,无处不在,不受格式限制,涵盖多种元素,采取的手段多样化,以期达到完美效果,完成辅助舞台表演的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舞台美术设计可以看成是对空间元素的处理,因此,在设计中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空间元素的使用首先必须在促进演出发展基础上展开,对剧情下一步发展有一定暗示甚至揭示作用;其次,空间元素的运用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凭空想象,要表达出舞台美术设计者个人理念;第三,操作手法应当简易,过于复杂的方式不易在舞台中体现;第四,在保持舞台整体大局完整情况下,随演出进度时刻变化。通过对顺序和空间这两点的运用,把握住韵律元素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视觉传达效果。

3.4 简洁

简洁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通过简单几个元素的安排运用,突出情节,吸引观众注意力,减少冗杂元素累积中给观众带来的目迷五色、应接不暇的感受,有利于观众分辨重点,而简洁性更加注重设计中融合抽象性思维和创新理念。比如,大型悲剧民族舞剧《阿炳》,其舞台整体背景就充分运用了简洁性元素,侧重于抽象化表达方式,舞台整体道具仅有几件:立柱两根、平台、香炉和茶房,抛弃其他多余道具[6]。

4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艺术创作者想象空间越发广阔,采用手法多样化、个性化,舞台美术设计地位更加重要。首先,要重视对比度的运用,选择原材料时,在考虑舞台需求基础上,将不同材质、色彩等因素进行对比,造成视觉冲击,其中色彩元素尤为重要,给观众带去不同情感体验。其次,平衡度保持与失衡,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守旧与创新两种理念。再次,通过对顺序和空间因素的搭配,完成韵律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最后,简洁性舞台美术设计,有助于突出剧情重点。将这几种元素根植于文化土壤中,才能做出更加优秀、有个性的舞台美术设计。

摘要: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快,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观众在欣赏舞台剧表演时,只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才能迅速抓住眼球,保持注意力长期集中,恰到好处的视觉传达对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影响重大。本文简单说明了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基本内容,以及视觉传达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设计传达的具体几个方面,主要从对比度、平衡度、韵律及简洁性4个元素入手,促使更多优秀作品出现。

关键词:现代,舞台美术设计,视觉传达

参考文献

[1]李贺东.浅谈传统图形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3,9(3):212.

[2]徐明.色彩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使用原则及具体运用[J].大舞台,2014,11(1):66-67.

[3]傅志超.色彩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4,10(8):53-54.

[4]肖丽.舞台美术设计的构成要素[J].大舞台,2014,7(9):59-60.

[5]曹艳,余剑.舞台美术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视觉创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0):144-146.

现代舞台 篇9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声音、动画、文字、图像和图形等各种媒体的组合。使用先进的技术教学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掌握知识。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包含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教具无法比拟的。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中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二者加起来有94%,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有效地利用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一、增强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专学生年龄约在16—19岁之间,生活阅历使他们对一些课文内容理解感到困难,而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使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如过去讲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学生对课文中的基调总是理解不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后,“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等一幅幅直观、形象、逼真的画面和舒缓、浑厚、沉静的朗读,使学生仿佛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学生总结说: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既高兴又不高兴。我说:意思对了,但你回答的太“白话”,太“通俗”了,于是同学们开动脑筋寻找恰当的词汇,最后同学们总结出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淡淡的喜悦夹杂着淡淡的哀愁的情感,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学目的。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朗读、音乐、画面等,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某些教学知识点,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为学生提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下是演示时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文章的感情基调。见下表:

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想象力

一些课文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掌握词语、理解作者的感情,这些要求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突出这些重点、突破这些难点,过去只能凭着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来启发学生,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就比较容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雨中登泰山》中有大量的景物描写,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匍匐”二字是课文重点词语之一,我问同学:想象一下“匍匐”是什么样的?这两个字的情境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大概是紧十八盘像山涧里爬行的蛇。我首先肯定了他的回答,然后说:让我们看看这条爬行的蛇是什么样的,看后请同学们继续思考“匍匐”二字的情境意义。我点击泰山风光彩色照片,屏幕上显示出孔子登临处、柏洞等17幅作者描绘的景点图片,我点击放大其中的紧十八盘彩色图片,这是一张摄影者站在半山腰仰视紧十八盘山道的照片,画面上紧十八盘在丛山翠岭中像一条灰白色的巨蛇,慢慢地、懒懒地爬着,同时播放我为这个图片配制的课文朗读,一个同学思考后回答说:“匍匐”二字,将山势的蜿蜒、山路的曲折写得极有动感,作者运用比喻恰当地将站在半山腰仰视紧十八盘山道的印象、感觉表现出来。其他同学们也表示赞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很轻松地就掌握了这个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画面中的松树长在悬崖峭壁上,苍劲有力、翠绿挺拔,学生很快就能领会松树“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从而联想到在生活中要象松树那样在逆境中奋斗,在逆境中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生活态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中专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中职政治教学创新下一篇:《双城记》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