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下功夫

2024-09-07

课下功夫(共12篇)

课下功夫 篇1

最近伫立于农夫茶的巨大广告牌前,我低头沉思,若有所悟,情不自禁地联系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主题深刻,发人深省,深深地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表现了作者的生命感悟。这不是人造的“茶”又是什么? 我们的教学方式和茶道又有什么区别呢?曾经,在一开始阅读某一篇课文时,学生总是表现得极为好奇,有快点读下去的冲动, 但为什么一经我们对课文的解析,学生的这份阅读欲望就逐渐消失呢?语文老师如果不能真正把握语文教学的内涵与真谛,课堂上讲得再多也是无效的。如何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具有语文味? 如何更好地改善自己的语文教学效果呢?

一、注重有效设计,创设教学实施的前提

笔者最近发现,茶道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有相融的地方。茶道讲求的是稳扎稳打的功底与细腻操作的工序,行业里一直认为,一场“功夫茶”的表演就是一场艺术的展示。如果我们照语文教学的标准程序来比较,课前的教学设计就如同茶道一开始的操作步骤:即先精心挑选清澈可人的水源同时将茶碗进行热烫或热烤,以方便茶水之香充分飘扬。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这就是“预设生成”,而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理念之一。因此,从茶道专业程序来看,课堂中的“预设生成”必须要有课前的“精彩预设”的功夫做保障。

(1)教材解读是有效设计的基础。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然具备对教材正确解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需要我们对文本内容主题的宏观视野和本质理解。这就是我们发挥学科基本功夫的时候了,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教材的解读信息点,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个性化体验,自由地去解读,获得个性化的教学效果。

(2)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向指标。我们在课堂上的所有教学活动应该围绕着预设的教学目标前进,而不能随自己的性子随意发挥,导致目标偏离。如我们在进行《散步》一文的教学时,主题应是感悟亲情,所以设计应该都围绕着这一主题来进行,而不能一味地花大量的时间展示多媒体情境,最后匆忙地强化基础训练。一节真正有效的优秀课必须是自始至终贯彻教学目标的,这是课堂的灵魂和核心。

(3)训练设计是有效设计的重点。课堂教学离不开一定的反馈训练设计,反馈训练分两种,一是基础训练,二是能力训练。现在一些课堂表现出了学生学习低效、课后学生课业过重的情况,从根子上看,是我们没有做到精选精练。要减少训练设计的负面影响,我们一定要注意训练设计的内容,注重情境设计,精选典型题型。

二、注重过程有效,把控教学组织的关键

前面笔者所说的课前预设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然而我们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和固定程序,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智慧和扎实的课堂组织能力。这就如同沏茶,当你在挑选完了合适的茶具和水源之后,就必须考虑冲和泡的操作程序。正品功夫茶要求操作者要讲究水沸的时机和茶具的品质———唯有如此,最终呈现客人面前的才可能是一杯醇香可口、甘味怡人的茶中极品。由此,联系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注重把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有效预习,关注整体感知。语文学科的本质也是一门语言学科,按其认知规律,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设计有效预习环节,让学生在预习中整体感知课文主题。这样我们就能在整体把握课文的情况下对课文进行各部分的有效解读和感悟。

(2)品味语言,重视语感培养。一堂真正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并不是靠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灵活新颖的教学模式简单生成。个人认为,教师的教学艺术应该是高超或巧妙的。具体表现为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能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课文中运用恰到好处的词语、句子,可以是写法上的独特之处,也可以是句式上的有意变化,还可以是修辞上的别具一格,但绝不会是蜻蜓点水式的浮华讲读。天长日久,随着阅读内容的增多,学生语感自然得到提高。

(3)运用迁移,提升语言能力。如果我们将学生积累在大脑中的语言知识不能加以灵活运用,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是一坛死水,毫无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在通过种种手段,想方设法让学生积累了相关的语言知识后,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其进行有意识的情境运用和训练。我们可以把对每篇课文里的生字词重复单一的抄读模式,变成“认字———组词——造句”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既从音形义上掌握了语言知识,又在实践中学会了真正的运用,知识与能力得以协同提高。

教学犹如沏茶,“功夫”愈深,其“味儿”就愈显鲜香甘醇。

摘要:教学犹如沏茶,“功夫”愈深,其“味儿”就愈显鲜香甘醇。青年教师应该本着求真务实的信念与作风坚守自己的讲台,视探究语文教学的本色与实效为自己永恒的主题,不断地历练自己教学的耐性和悟性。

关键词:功夫,语文教学,实效

课下功夫 篇2

活动意图:

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这节活动《中国功夫》。让幼儿更多的了解我国传统的武术文化,激发幼儿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萌发幼儿喜爱民族文化的积极情感。培养幼儿对中国武术的热爱,懂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

活动目标:

1、了解武术的作用,并尝试模仿武术动作。

2、知道武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武术的气概。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已了解了一些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

2、相关图片及视频。

活动过程:

一、看看、学学武术动作。

1、欣赏中国武术视频。

提问:我们在哪里看到过中国功夫?<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中国武术?武术有什么作用?

小结:中国功夫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体育运动,它能锻炼身体还能防身自卫。

2、幼儿交流模仿各自学到的武术动作,如冲拳、砸拳、推掌、亮掌、弓步、马步。

二、欣赏并理解歌曲《中国功夫》。

1、欣赏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小结:雄壮有力,有气概。

2、幼儿尝试学唱歌曲中的基本句子。

3、师生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够唱出练武的刚劲有力。

三、表演武术操

1、教师引导语:现在我们把学的中国功夫表演一下。一起做一个神气的中国人。

2、集体表演武术操——中国功夫。

活动延伸:

1.从幼儿的表现上给予表扬鼓励。

2.拓展延伸到相关中国功夫音乐。

3.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幼儿从小把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幼儿不再是原有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而是探索体验式学习。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为幼儿提供观察、体验、探索、表现的空间。为幼儿的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幼儿围绕活动,进行自主观察、运用多途径的方法感知探索活动的内容,并自由地表达与表现,教师只需要适时、适宜、适度地予以支持、引导。整个活动以欣赏表现为主要形式,活动的氛围宽松、自主,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注重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始终把孩子推在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对歌曲的学唱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下功夫才能做成事 篇3

下功夫才能发现规律。任何事物都有规律,不按规律办事就会适得其反。因此,下功夫首先是在找规律上下功夫。只要下功夫,或迟或早会发现规律。规律隐藏于事物的背后,需要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方能发现它、把握它。

下功夫才能找准思路。思路泛指目标、蓝图、规划、战略、实施方案、途径方法等。找规律是为了确定实干思路;没有思路,认识规律也是白搭。要想找准思路,就要下功夫。思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来源于刻苦学习、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反复思考。要想找到符合规律的新思路,更要下功夫。至于把思路变成现实,那就需要下更大的功夫了。

下功夫才能克服困难。没有困难、一帆风顺的事情也有,但很少。思路的实现往往会遇到障碍,前进的道路常常会出现曲折。改革如此,发展也是如此;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如此,党的自身建设也是如此。克服困难、扫除障碍的唯一出路就是下功夫。

下功夫才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下功夫才能发现资源、开发资源……总之,下功夫才能做成事。

下功夫是一个人刻苦努力的表现。一个人做事下不下功夫,功夫下到什么程度,既取决于外部环境,例如压力、激励等;更取决于自身内在因素,例如自觉性、责任心、进取意识等。有了自觉性,就能不用扬鞭自奋蹄,无论有没有压力或激励,无论领导在场还是不在场,无论什么时候、从事什么工作,都能下功夫去做事,表现出发自内心的高度自觉。有了责任心,就能千方百计做成事。责任心是对自己所担负责任的清醒意识,这种意识驱使一个人任劳任怨、脚踏实地,想方设法把事情做圆满。有了进取意识,就能不断提高工作标杆,不甘落后,不愿停步,快中求好、好中求优、优中争先。自觉性、责任心、进取意识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就是坚强党性的具体表现。

课下功夫 篇4

考试, 评分, 发卷。之后呢?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讲评试卷。在实际的操作中, 不少教师习惯于将答案抄到黑板上, 学生抄下来记住就完事儿。岂不知, 这样做枉费了出题人的一番心思不说, 考试对学生真正发挥了多大作用, 教师真的不得而知。

要想真正发挥试卷的评价、检测与指向的功能, 必须对照学生答题情况, 深入地研究试卷, 认真地讲评试卷。科学的讲评能查缺补漏, 以点带面, 举一反三, 有效提升检测成效, 推进教与学的全面提高。

能够重视试卷讲评的教师, 不是一般的教师, 能够真正上好试卷讲评课的教师, 才算有“真功夫”。作为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师, 我认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讲评试卷中的“真功夫”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能够以点带面, 分类延伸

教师讲解试卷的目的, 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识记该试卷上的某个试题, 而是要以该试题作为一个考点, 以点带面, 复习和掌握一大块的知识。因此, 知识的延伸是很有必要的。例如, 考题中出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莫泊桑, 那么其他两位 (欧·亨利、契诃夫) 学生也必须清楚。同时由“作家作品并称”这个知识点还能联系一系列的知识, 从而不断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能够变换角度, 激思补漏

有些题目, 只是部分学生答错, 为避免答对的学生厌烦, 必须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增设一些问题, 查缺补漏, 或让学生在“旧题”中变换角度, 重新提问。这样做, 在激发兴趣、调节情绪、加强记忆、创新思维、提高能力等方面, 都有明显效果。

三、能够鼓励交流, 释疑拨难

鼓励四人一组, 合作学习。方法如下:一起看其中一个同学的错题, 如果别人错的题目你做对了, 那么你就可以当小老师, 把这道题正确的做法与思路讲给同学听, 直至他们听懂为止, 四个人轮流着来, 如果有的题目四个人都错了, 那么可以选择自己思考或请教老师的方法来解决。

这种小组的划分每次不固定, 我较多采用的是优劣互补式, 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此过程中, 组内成员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也有倾听别人想法的机会, 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自己与别人合作、交流、探讨的能力。

合作交流后, 收集讨论订正的结果, 看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 教师再重点释疑拨难。如, 讲对旅游景点的告示“除了你的脚印, 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 什么都别带走”的看法一题时, 抓住学生容易忽略的“句式整齐, 使人容易记忆、接受”等加以补充。

四、能够灵活创新, 讲究艺术

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 潜心研究教学艺术的教师, 应该说就是一位好教师。在试卷讲评中, 教师的教学艺术体现在:

1. 讲快与讲慢

快与慢取决于试题的易与难以及学生的得分情况。如果试题较简单, 学生得分也高, 那么就可以点到即可, 甚至不讲。讲评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归纳、比较以及解题思路上;如果试题较难, 学生得分不佳, 则讲评的速度就慢些, 确保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尤其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类试题, 如果是课外的文章, 就应该逐字逐句串讲, 并针对一些有典型意义的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

2. 先讲与后讲

在讲评试卷时, 一般教师习惯于按试题的先后进行。我认为最有效的做法是:先讲有代表性的题或学生普遍出错的题, 而那些普遍做得好的题则宜放在后边讲解。另外, 即使是同一道大题, 也可以打乱顺序讲。比如, 诗词鉴赏类试题, 我总是先讲选择题, 因为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基本说出了诗词的主要内容, 先看这道题就能把握诗词内容, 那么其余的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3. 讲解与练习

一般来说, 讲评一份试卷需要一至两个课时, 如果长时间让学生被动地记答案, 学生会感到疲倦, 教师也会觉得劳累。可让学生把某道做得不够理想的试题再重做一次, 然后再讲, 或者讲解之后变“手动”为“口动”, 出声朗读, 巩固记忆。

4. 思辨与品味

许多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对试卷的思辨, 而忽略了对阅读材料的阅读与品味。阅读材料基本上都是出题者精心选择的内容与文辞俱佳的文段, 学生在考试期间没有时间也无心思仔细品味。那么, 在讲解这道题时, 就应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阅读和品味, 教师还可补充设计典型问题,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和结构。

下功夫写新闻标题 篇5

作者:阿 木来源:2006-11-2

4台湾学者陈实安在他的《新闻编辑学》一书中给新闻的标题下了这样的定义:“ 在每一宗新闻的内容文字前面,将新闻的内容要点,用简明扼要的辞句,以比本文较大的字体,表现出来的,便是报纸上的标题。”新闻标题具有着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表现编排意图和美化活跃版面的作用。我们平常所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是最简洁最单纯的新闻,标题是新闻文学的最高技术,题好文一半,足以说明新闻标题的重要。

俗话说:“看书看皮儿,看报看题儿。”新闻的标题,就是指引读者的“路标”。一个好的标题,首先要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他觉得新鲜,才可能吸引他去读文章。

浓缩新闻事实和主题而为新闻稿件做标题,要体现其“准确”、“鲜明”和“生动”,这里凝聚着记者和编辑的闪光智慧,迸发着人类思维的灵感。

作为带有行业报性质的产业经济报,《中国石化报》除正刊四版外,所报道的内容主要是石油石化系统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动态、过程、经验、成绩之类的经济新闻。相应地说,其内容较为雷同,题材较为单一,加之多年形成的模式和习惯,体裁也不甚丰富,这就导致了新闻标题在“鲜明”和“生动”方面欠佳,干巴巴的枯燥无味。为了提高报纸的质量,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报社在组织专家评报中,加大了对标题评讲的力度,并作为对采编人员考核的一项内容,体现了报社领导对新闻标题的重视,也将这种重视传递给了采编人员。尽管到目前,还没有完全扭转标题制作方面存在的大量问题,但进入今年以来,却显示出可喜的现象,即采编人员开始动脑筋在标题制作上下功夫了,也出现了一些好的标题。仅以二三版为例作一试评。

一、比喻式标题令人耳目一新

运用比喻修辞方式制作标题,既能使其形象化,又能使其逼真、通俗和生动。如今年1月4日第三版的头条标题《让人才与市场无缝对接》,较为清晰地说明了中原油田实施人才战略,有效地进军国际市场的工作成效和经验。人才和市场,既是一对矛盾,又是统一体。拥有人才是企业的主观,市场则是客观的存在。如何使两者统一起来,就需要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对人才进行培养。中原油田采取多种措施,从思想观念到管理观念的嬗变,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循的跨越,最终很自然地与国际惯例接轨。如果对本篇文章只拟写诸如《中原油田按国标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之类一般性的标题,在《中国石化报》上也能说得过去,但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而编者(作者)使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方法,拟写出《让人才与市场无缝对接》的标题,将管理行为用技术术语来说明,既使人才与市场的结合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不落入俗套,又因“无缝”两字,而将人才与市场结合的紧密度概括得一览无余。这样,就有效地增加了读者对文章的可读欲望:首先是要了解人才与市场如何“对接”,其次又想进一步了解如何“无缝”对接。这样的标题不仅生动,而且十分准确,应属好标题。

类似这样的标题还如3月6日的三版头条《万里管线涌动倡廉春潮》,乍看似乎很一般,但只要你认真推敲,便觉得涌动春潮这四个字用得好,将倡廉比作春潮,将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营造清廉、倡廉、尊廉、崇廉的良好氛围”喻为涌动,很是形象。同时,标题中的倡廉一词用得也十分确切,这是因为,企业是经济组织,不是行政机关,应该讲“反腐倡廉”,而不应讲“廉政”。此外如3月24日二版头条《放下沉重的“幸福”包袱》,3 月27日二版头条《挤干水分,给成本装上“过滤网”》等,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标题。

二、“幽默标题”令人回味无穷

“幽默标题”是指对新闻事实的主题思想进行提炼浓缩后,以趣味、悬念、夸张、对比等等幽默的手法给新闻稿件起的名字。“幽默标题”隶属于新闻制题范畴中,因此,它与一般新闻标题有着共有的属性:内涵上浓缩新闻,外表上视觉冲击,时空上时代感强。今年以来,这种类型的标题制作见报不少,尤以2月23日二版头条的标题《“吐出来”的废水再“喝进去”》为佳。这是一篇齐鲁石化氯碱厂做好废水循环再利用的新闻稿。这个标题中一个“吐出来”,一个“喝进去”,给人一种幽默感,营造了趣味,增加了吸引力,放大了新闻,激活了读者的联想。当我看到这则标题时,首先就产生一种想读一读的兴趣,想了解吐出来的是哪些废水,这些废水为什么还能喝进去,是谁喝进去了。如果不是这则标题,而是换成别的诸如《齐鲁氯碱厂实现废水再利用》之类 1的直白式的标题,就不会吸引人的眼球,也就引不起一般的读者的阅读欲望。

再如,1月12日三版头条的标题《我和周四有个约会》,也是一个有幽默感的好标题。如果说我与张三或李四有个约会,这是很普通的,没有什么特殊。而与周四有约会,就透出了一种悬念和一种趣味:为什么和周四有约会?周四是个什么特殊的日子?倒底约会干什么?一连串的好奇便油然而生,就引导读者非要弄个明白,就非要读一读。这就达到了编者(作者)制题的目的了。

带有幽默感的标题让人看后记忆深刻,令人回味,使人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忘却,这样的标题称得上是好标题。

三、设问式标题令人眼前一亮

按常规,新闻标题一般多用肯定或否定语气,而采用设问语气用就打破了这种常规,让人眼前一亮。这类标题在《中国石化报》上总体上看来运用得不多,但因为此类标题能够引引起读者的思考,想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因而较之一般性标题吸引读者阅读的效果是很好的。如1月26日二版头条的标题《车用LPG推广为何开倒车》,就是一则设问式的标题。看了这则标题,业内人士都会想,前几年,国家为缓解能源紧张,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乃至小骄车的车用燃料上,曾大力推广使用LPG。那么为什么现在却开倒车?这就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就要将这篇文章读一读,弄清楚其中的原因。此外,这则标题从引题到主题做得都不错:引题“正当河北、江苏、山东、湖北等省大力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之际,车用液化石油气(LPG)推广工作正经受着„倒春寒‟。与早几年前„断气烦‟相比,如今的„出气难‟更令人深思。”编者(作者)在引题中用了比喻式词语“倒春寒”来说明形势的严峻,又用了“断气烦”和“出气难”两组既生动又幽默的词语来形象地说明前后两个时期推广车用LPG时的尴尬局面。这组引题和主题组成的文章标题,应该说也是我们报纸的上乘标题。

1月5日的三版左中部位,也有一则属于设问式的标题:《谁说女子不如男》。尽管这是一句借用戏词的话,人们都很熟悉,读起来不算新,但用作标题,与整篇文章还是很协调的。难得的是编者(作者)脱出了肯定和否定式标题的老套,采用设问的形式作题,本身就是在标题制作上动脑筋下功夫的体现。

四、人性化标题令人赏心悦目

除了头条之外,对于现场短新闻和小特写,二三版的编辑也在标题上下了功夫,并没有因为文章短而忽视制题。如1月31日三版中下部位标题为《“今天我是来报喜的”》一则小故事。这个标题并没有修饰,也没有加上文学色彩,只是用了被救助员工的一句话来作标题,读后让人感到清新,没有那种无病呻吟和忸怩作态;3月9日三版中下部位的小通讯《亲情让小站如此美丽》,标题在细腻中透着一股人情味,让人感到一种亲切和谐;3月22日二版中下部位的特写《站长的手》,用对三个站长的手的描写,反映出为石化为国家创造着利润的最基层职工干部的艰辛劳作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而编者(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词汇或表现高大形象高尚精神的词语来作题,而是用十分直白十分简捷的语言“站长的手”来直扑主题,让人看了之后觉得煞是痛快。

综上所说,我们的报纸在标题制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是应该值得充分肯定并很好发扬的。但是,纵观二三版的标题,也确实存在着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老话、套话,令人生厌

现在,当你一打开报纸,从二版到三版(因为我只是点评二三版,不涉及一版及周刊),大量的带有“强化管理”、“见实效”、“保安全”、“增效益”、“新突破”、“创新高”、“有新意”、“不断增长”、“拓市场”等等老套词语的标题扑面而来,让你躲都躲不及。这些程式化的标题,让人不爱读,不想读,读多了头晕。倘若初次读《中国石化报》的读者还有些新鲜感,那么时间一长,岂能不产生视觉疲劳?岂能不降低报纸的影响力。

二、文题不符,令人不信

有的标题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者可能都下了功夫,力求作出有新意,作出有吸引力、有文采的标题,但因欠缜密的考虑和细致的推敲,使作出的标题言过其实,令人不信服。如3月17日三版中下部位一则小消息《考核机关干部基层说了算》。这个标题若从其本身来说,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标题,因为用了“基层说了算”这样既通俗又直接的语言,让人看后感到做法很好,很解渴。但是一读消息正文,觉得文题不符。文中说:“……将(基层)打分情况作为机关干部调整、聘任及奖励、晋升的重要依据。”这里的“重要依据”并不等于“主要依据”,更不是“惟一的依据”,那怎么能说考核机关干部就是由基层“说了算”呢?事实上,任何一个单位,在考核干部中,并不是由谁说了算,而是要综合考评,最后由组织人事部门汇总报上级主管领导机构审批后才能宣布。而文中报道的这个单位只不过是重视基层的作用,改善了过去的考核办法,使考核更加民主化了。

再如3月1日二版《走进一线》栏目中的小通讯《真诚呵护顾客》,此标题本身没有毛病,问题也出在了文题不符。文中报道的是一个加油员宁肯自己受委屈,以真诚“对待”顾客的事迹,而没有写如何“呵护”顾客。这样的标题,还是属于编者(作者)不认真不细心造成的失误。

三、含糊不清,令人费解

有的标题是作者或编者没有真正弄清文章的内容,对标题制作下的功夫不到家,造成标题不明朗,不清晰,令人费思量。如3月7日二版头条《“工作对话”成为强化管理新途径》,标题主要突出的是“工作对话”,但是正文中从头到尾也没交待清楚什么是工作对话,工作对话到底是怎么开展的。这个标题的主体都没让人搞明白,又怎能让人了解它成为强化管理的新途径呢?再如,2月7日的二版头条《川维厂靠诚信营销打造品牌》,刚读此标题,就会令读者理解为川维厂靠诚信营销推出并打造出了几个产品的品牌。而全文读下来,才弄明白,原来是这个厂的销售专业化公司,在营销过程中,注重诚信,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营销水平,打造四川维尼纶厂这个大品牌,增强了川维厂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如果是这样,将标题改为《坚持诚信营销 打造川维品牌》岂不是更好一些?

四、贬词褒用,易生歧意

标题中使用贬意词以作褒用,这也是有不少例子,如过去在报道雷峰时,有的报纸曾用“社会主义的傻子”作为标题,这是典型的贬意褒用。近年也有的媒体用“社会主义的守财奴”为题来报道为国家为企业把住财务关的典型人物,这也属此例。如果用得好,这样的标题也会起到好的效果。但是,无论是“傻子”还是“守财奴”都属于人的范畴。而若用动物来比喻人,我觉得就有些不雅。如3月20日三版《石化语丝》栏目中的一则标题:《像牛一样苦干 像狗一样忠诚》,就应商榷。文中说集团公司领导在会议上深情寄语审计工作者要“像牛一样苦干,像狗一样看家”,还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说,“审计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这些话听起来都不错。但在我们的报纸上公然打出这样的标题,总是让人看了不太舒服,尤其那些专业人员看了心里更是不爽。我遇到机关的一位干部对我说,领导在会上说说也就算了,你们报纸为什么还白纸黑字地写出来?可见,这样的标题容易令读者产生歧意。

一份报纸能做出一些令人感叹的好标题,说明这份报纸成熟,有较高的质量和品位。而所谓好标题,叶春华在其《新闻采写新编》中曾概括为:“就它的生动而吸引人讲,它应该使读者一见倾心;就它的简洁明快讲,它应该让读者一目了然;就它忠实于新闻事实讲,它应该是一片丹心;就它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讲,它应该是一语破的;就它的笔触犀利讲,它应该是一针见血;就它的逻辑说服力讲,它应该是一言九鼎;就它所提供的信息含量讲,它应该是一以当十;就它的含意深刻讲,它应该让读者一唱三叹;就它给读者的印象讲,它应该是一曲难忘。"

关注健康 要在“嘴上”下功夫 篇6

早上这顿饭,尤其重要,一定要吃营养早餐。营养早餐必须具备牛奶、豆浆、鸡蛋或者肉,主食必须要有蔬菜、水果。假如只有两种以下食物的早餐,就属于低质量早餐。

现在我们中国人20%不吃早餐,50%~60%不会吃早餐。早餐营养不好,中午、晚上是补不回来的。一天吃的东西是有规定的:每天四五百克蔬菜;每天吃两种水果;每天3勺清油,不要超过25克;每天200克米饭或4个馒头;每天5种优质高蛋白,肉、蛋、奶、鱼、豆,但有量的规定(50克肉,一个鸡蛋,牛奶四五百克,豆腐一块或者一碗豆浆、豆腐脑,肉、蛋、奶、鱼30克,不要超过50克),6杯水或者6克盐。

现在讲8杯水,每天一定要喝8杯水。8杯茶行吗?茶不行。8杯咖啡行吗?也不行。饮料、咖啡、啤酒都不能代替水。如果喝茶,就喝淡茶,不能喝浓茶。

关注健康,除了吃得科学,还不要吸烟,尽量少喝酒。一生吸烟的人,少活20~25年。清晨一起床就抽烟,危害尤其大。抽烟的人,容易患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甚至肺癌。少量喝酒有好处,比如每天喝白酒50毫升,喝葡萄酒尤其干红100毫升,啤酒250~500毫升。过多饮酒伤害身体,喝醉一次白酒,约等于患一次急性肝炎。喝酒不仅伤肝,而且伤脑。

健康生活,管住嘴最重要,但是也要做到以下6个方面:一定要吃好3顿饭;一定要睡足8小时,每天坚持运动30分钟;每天要笑30分钟,保持身心健康;每天都要排大便;要与爱人搞好关系,每天给爱人说几句他(她)喜欢听的话;不吸烟,不酗酒。

学习写作应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篇7

第一个问题, 输出主体的态度。杨邦俊先生曾在《从写作的本质看作文教学的改革》一文中谈到:“从本质上考察, 写作是人的一种生命实践形式, 是情感长期作用的结果。”这里的“生命实践”、“情感作用”关涉着写作者的态度:往大处说, 关涉到写作者对“我”与“非我”两个世界的价值观念与基本态度;小而言之, 是对写作的态度。学习写作首先还是应该从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入手, 态度端正了, 认识提高了, 兴趣就容易激发起来, 写作主体就会积极地面对写作了。

第二个问题, 拿什么输出。现在大家比较认同的办法是“积累”, 一般论者谈得更多的是积累的对象, 即积累什么。写作主要考查表达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 积累也围绕着语言与思想展开, 通常用一个外显的东西——写作材料把二者统一起来, 这些我们可以称为内容方面的;还有一个形式方面的积累, 即方法与形式规律的积累, 主要涉及:一个是积累的操作性的方法, 比如“诵读”、“摘录”等;一个是方法论层面的形式规律的积累, 这些是写作者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工具与手段。当然, 这个过程中写作者直接的情感体验也至关重要, 写作毕竟来源于生活, 因此学习写作, 尽可能获取更多的直接情感体验。

第三个问题, 怎样输出。刘锡庆先生在《基础写作学》一书中提出了“写作过程的‘双重转化性’”观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头脑”的转化, 这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重”转化;作者观念、感情向文字表现的转化, 这是由认识到表现的第二“重”转化。这里的“第二重转化”主要关涉的是输出的问题, 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输出的准备——积累的梳理;一个是语言输出机制的贯通——内语言与外语言的转换;一个是输出的控制——作文过程意义上的成文表达。

当前, 学生主动的信息输入量并不少, 但为写作储备而积累的量却非常有限,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好比食物吞进肚子里面去了, 但是没消化好, 食物的储存到营养的转换这个环节出了问题, 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能力就差, 学生们为写作而进行的积累又何其不是这样。因此, 学习写作应在梳理性的积累上下功夫, 写作主体应经常性地通过梳理性的积累, 让写作输出处于一个最佳状态, 一旦进入写作实践时就能够迅速、有序、高质量地输出。

在日常表达实践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想不会说, 会说不会写, 想的、说的和写的有时脱节或掉链。这其实是一个语言输出的机制贯通问题, 即“想”这个层面的思维语言、“说”这个层面的口头语言和“写”这个层面的书面语言的转换问题。那么, 如何完成好这个转换呢?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以内语言的形式存在。“作文是思维 (想) 的体操”一说, 反证了思维训练对于学习写作的重要性。所以, 要解决这个问题, 一要认识内语言与外语言的特性, 二要有效地加强思维训练。思维语言具有内隐性和随意性的特点, 一般没有直接的手段进行测量;口头语言具有外显性的特点, 语用大于语法, 但是要顾及交际场境与对象的制约而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写作这种书面语言具有公开性、系统性、严密性与稳定性的特点, 是语法与语用的统一。由此可见, 作为外语言, 写作这种语言形式要求最为严格, 口头语言的要求相对次之;作为内语言, 思维语言为外语言张本, 是外语言的逻辑起点。但由于特点不同, 要求不同, 生成的机制也不尽相同, 在写作实践中内语言向写作书面语言转换就会变得困难重重。因此在加强思维训练过程中, 一定要提高要求, 站在写作的书面语言的高度, 整体提升思维品质, 提高思维能力, 锤炼思维语言。

自主汽车要在三个核心上下功夫 篇8

特别要强调,这次车展是在日本大地震影响下,全球汽车产销预计下降30%,国内鼓励汽车消费政策退市的情况下举办的,在千余辆展品中近17%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不仅展现东道主的风范,也大大提高中国自主汽车自立世界汽车强国之林的信心。

中国自主汽车要自立自强,首先表现在掌握自主技术方面,不仅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技术,在新能源和信息化方面也要迎头赶上,同时在关键技术上要下功夫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解决。政府应发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组织企业展开技术攻关,如同当年联合汽车电子公司解决发动机电子喷射技术那样。同时引导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完善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机制,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和制度软环境。

第二个核心是供应链问题,日本大地震影响全球的汽车生产能力,这是拜全球化所赐。中国的自主汽车企业生产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似乎证明自主汽车企业核心供应链相当稳固,这值得振奋但不能太当真,因为自主汽车企业核心供应体系的国际化水平还不高,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和制造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日本地震只不过给了自主汽车企业追赶机会但没有给追赶的资本。发达国家在整车技术和零部件开发预研至少在2015年以后,而目前的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中高端的核心零部件都被外资或者合资企业把控。当务之急是必须加大对重点零部件企业研发和生产的资金投入,鼓励零部件供应商与主机厂进行同步开发,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引导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形成资本层面的合作关系以形成稳固的核心供应体系。

要下功夫增强讲话稿的思想性 篇9

一、增强领导讲话稿的思想性, 要善于站在思想理论和时代的制高点上

写好领导讲话稿, 一定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然而, 思想理论水平是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的, 我们不能成了理论思想家之后再来写讲话稿。在工作中, 较为实际的办法就是在写关于某一个问题的讲话稿时, 注意学习和研究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和领导同志的讲话, 酝酿和积累思想。领导讲话一般是对一些重要工作做出部署, 对一些重要思想进行阐发, 对一些重要政策给予明释, 必定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看问题。在撰写领导讲话稿的过程中, 起草者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把握发展大势, 对情况做出科学判断, 对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因此, 要增强领导讲话稿的思想性, 平时就要积极学习新理论, 接纳新观点, 先学一步, 先走一步。否则, 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就会落伍, 跟不上形势发展和任务的要求, 写出的讲话稿思想性也不会强。

二、增强领导讲话稿的思想性, 要注重借助唯物辩证法这个政治上的“望远镜”

哲学是一个伟大的认识工具。撰写领导讲话稿时, 要想把问题抓得准、分析得透, 必须运用唯物辩证的分析方法。一份高质量的领导讲话稿, 要做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且富有深刻的哲理。凡是写出好讲话稿的人, 必定善于运用丰富的哲学思想。有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抓住本质, 找到事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内在联系, 形成统一的而不是混乱的、集中的而不是分散的、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辩证的而不是片面的逻辑思路, 给人以深刻启示。讲话稿的思想性, 不仅仅体现在论述中, 怎样选取和使用材料也很重要。会写讲话稿的人常常仅用一两个事例, 就能既说明问题, 又使人受到多方面的启示, 原因就在于这些同志独具慧眼, 能够发现这些事例中蕴含的深刻思想。而有的同志在写讲话稿时, 选用的材料占的篇幅不小, 却让人不得要领, 甚至感到莫名其妙, 究其原因, 就是这些同志思想方法有问题。古人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把积累思想比作鱼, 那么改进思想方法就是网。因此, 努力学习和掌握辩证法, 不断提高思想水平, 是带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问题。

三、增强领导讲话稿的思想性, 要有很强的宏观意识

只有立足全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对领导指导全局才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对单位才有普遍指导意义。思想的深度往往与人们视野的广度成正比。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想得深。我们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 千万不能只考虑局部, 要能与领导在一个层次上考虑问题, 甚至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考虑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尽量掌握全局的情况, 善于把具体情况拿到全局上来分析, 经常关注上级的工作部署和工作重点, 认真研究本级领导关注的问题, 研究单位建设的主要矛盾和倾向性问题。此外, 还要积极适应情况的发展变化, 保持思想的敏锐性, 不断更新观念, 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只有这样, 才能总揽全局, 强化讲话稿的主题思想。因此, 要增强讲话稿的思想性, 视野和思路一定要开阔。

四、增强领导讲话稿的思想性, 要注意运用经典言论和典型经验深化认识

革命导师的经典论述、名家名言、历史典故、警言警句等, 都是经过精心提炼、历经千百年的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思想精华。在撰写领导讲话稿时恰当地运用这些经典言论, 并顺着这些言论提供的思路, 扩展和深化对自己所要阐述的问题的认识, 不仅有助于强化讲话稿的思想性, 而且还会使讲话稿生辉添彩。回答和解决工作中普遍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是增强讲话稿思想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用典型经验回答和解决问题, 则是最简洁、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它不仅能使讲话稿更有说服力, 而且还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五、增强领导讲话稿的思想性, 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讲话稿的思想性强不强, 与起草者能否独立思考、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表达、是否有深刻的独到的见解有很大关系。所谓独到见解, 就是富有哲理、揭示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话, 是来自个人的独立思考,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话, 这样的话在其他文章里是找不到的。一篇领导讲话稿, 哪怕有一处或者几处, 能够给人留下这样“打烙印”的话, 就是好讲话。否则, 语言再流畅, 大话再多, 也避免不了给人一般化和雷同的感觉。那些空话、大话、套话多的讲话稿, 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讲过了就过去了, 引不起更多的共鸣, 留不下什么印象。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 蹈袭别人的思想轨迹, 简单地重复别人的思想, 这是低层次的。高质量的、思想深刻的好讲话稿是抄不来的, 只能来自平时丰厚的积累和写作过程中的冥思苦想。因此, 我们一定要学会用自己的话写文章。只有这样, 写出来的东西才有独到性。

六、增强领导讲话稿的思想性, 要透彻地讲清道理

领导讲话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指导工作。我们撰写的讲话稿既要让大家听得懂、听得明白, 又要便于被大家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这就决定了首长讲话必须透彻地讲清道理, 要透过现象抓住并深刻剖析事物的本质, 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做深入浅出的阐述, 而思想性往往就在其中。起草领导讲话稿要把握好讲道理的艺术, 也就是既要符合上级精神, 又要贴近单位实际;既要有对上级会议、文件精神的中肯评价和深刻理解, 又要有变虚为实、变大为小、变抽象为形象、变原则为具体的本事;既要全面辩证, 不顾此失彼甚至自相矛盾, 又要准确生动, 不离腔走调甚至脱离上级和党委意图另搞一套。讲道理不能光讲大道理, 要多讲实道理、新道理。比如, 你想阐述责任重要性的道理, 用“强烈的责任意识能够使人的能力提高得更快, 工作做得更好, 任务完成得更圆满”行不行?也行, 但这句话比较平淡, 不够新鲜。如果用“强烈的责任意识不仅能够使人产生努力奋斗的愿望和热情, 成为一个人成功与成才的催化剂, 而且可以使人产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恒心, 全力以赴地完成所担负的任务”来讲, 效果感觉就大不一样了。写讲话稿时, 如果在论理上不容易说透的问题, 用事实说话是最好的方法。

七、增强领导讲话稿的思想性, 要不断提高理论概括能力

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科学理论的提出, 就很能说明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一些基本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讲过。真理往往是朴素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就是想用最简洁的语言提出响亮的口号, 高度概括出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得明明白白。可以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高瞻远瞩, 深思熟虑, 高度凝炼, 对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思想理论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和科学的归纳总结而得出的科学理论。这一重要思想, 博大精深, 通俗易记, 且创新性、指导性、思想性都特别强。在起草领导讲话中, 我们要注意对上级重要会议、重要指示精神进行概括, 对调查了解和平时获取的情况进行概括, 对工作任务和要求进行概括, 将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普遍的东西具体化、具体的东西理性化, 反复提炼思想, 使领导讲话像串珍珠一样, 把一个个思想观点贯穿其中, 熠熠生辉。

八、增强领导讲话稿的思想性, 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思维

课下功夫 篇10

1 广东耕地保护现状分析

2010年耕地保有指标为4371万亩, 至2020年为4363万亩, 87.9%属于基本农田。全省17.98万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占16.18%, 即耕地不足全省面积的二成。数据解读, (1) 耕地十分的宝贵, 不足土地面积的二成, 须倍加珍惜; (2) 八成以上的土地是非耕地, 土地开发有广阔的后备空间; (3) 近90%的耕地是基本农田, 其分布主要在粤东、粤西和粤北 (占78.2%) , 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经济实力欠佳, 保护的任务艰巨。 (4) 2006~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46.5%用在珠三角地区, 其中仅广州、深圳和佛山3市, 占全省新增建设用地的26.6%。发达地区的土地值钱, 资金取之, 欠发达地区保护耕地, 资金予之。

2009年珠三角以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4%, 创造了全省79.4%的GDP;全省农村居民收入构成, 农业生产性收入仅为21.9%, 非农收入 (非农生产和非生产性) 为78.1%。两个“八成” (珠三角GDP占全省的八成, 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占八成) 说明: (1) 经济发展不均衡, 强大功能的城市经济的成长, 形成强大的就业和购买力, 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提供了基础 (包括耕地保护补偿的条件) ; (2) 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发达地区用地需求量减少, 坚持从发达地区拿钱, 耕地保护补偿基金“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 在全省范围内仍然有充足的保证, 这不是“劫富济贫”, 而是生态保护、粮食安全等一系列主题的客观反映; (3) 农业生产性收入所占农民收入构成低下, 农民依赖土地生存的压力减少, 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更多的农民能够离开土地, 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这也是耕地保护补偿资金集中使用, 培育壮大专业农户和企业的依据。

土地调查, 2009年末广东耕地保有量为4570万亩, 高于规划的2010年4371万亩的目标;基本农田面积4275万亩, 超过规划的3834万亩的要求。2009年, 中央政府下达广东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14.36万亩, 实际使用7.35万亩;补充耕地任务18万亩, 实际补充耕地53.7万亩, 已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总体来看, 对耕地保护是重视的。

主要问题:耕地保护侧重面积数量, 对耕地质量尚未成为明确的目标;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部分地区基层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高。关键是家庭农场 (专业农户) 经营主体培育壮大, 重点和难点是如何保证耕地质量。

耕地保护侧重面积数量, 耕地质量尚未成为明确的目标;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部分地区基层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高。关键是家庭农场 (专业农户) 经营主体培育壮大, 重点和难点是如何保证耕地质量。

2 结论与建议

基本结论是树立耕地保护 (土地整理) 持久战的理念, 针对耕地保护主体的利益博弈, 依照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 采取政治强制和经济激励。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政方针下, 实施村庄规划, 以土地整理为切入点, 耕地保护补偿做到“取之于土, 建立基金, 激励耕农, 用之于土”。

(1) 政治强制, 令行禁止

耕地面积数量保护的行为主体, 以基层政府为责任对象, 严格执行土地总体规划的数量控制, 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在省内通过易地开垦, 保障耕地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保护的行为主体, 必须依靠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农场和企业。建立耕地面积数量保护以政治强制, 耕地质量保护以经济补偿为主要激励手段。

(2) 市场机制, 激励耕农

耕地保护补偿落实到家庭农场和企业, 做到“谁保护、谁受益”, 调动社会资金和智慧, 保证耕地质量落到实处。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竞争, 让真心实意做农业的农户和企业, 通过改进耕作条件, 转变生产方式、实现种养结合等途径, 实现不菲的收入。

耕地保护基金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经营面积准入, 引导经营主体实施适度规模经营。项目通过规定耕作技术要求, 鼓励实施种养结合, 施用农家肥, 从而保证耕地质量不断提高。

(3) 构建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配套措施

法律法规体系构建。依法界定如下内容:耕地保护补偿主体、补偿资金的来源、补偿金的支付方式和用途及补偿资金的管理机制等。

基金运作体系构建。建议省人大立案, 省内耕地保护补偿的土地出让金和财政土地保护资金设立土地开发 (发展) 基金, 实行专款专用。土地开发的出让金征收, 严格按照《广东省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管理办法》 (粤财综[2004]186号) 执行, 资金全省统筹安排使用。

基本结论是树立耕地保护 (土地整理) 持久战的理念, 针对耕地保护主体的利益博弈, 依照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 采取政治强制和经济激励。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政方针下, 实施村庄规划, 以土地整理为切入点, 耕地保护补偿做到“取之于土, 建立基金, 激励耕农, 用之于土”。

具体的操作:财政部门负责耕地保护补偿基金的征收, 基金交由金融部门管理, 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农户耕地保护项目的申报和专家对项目的评审, 负责项目的指导和验收。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坚持宁缺毋滥, 培育各地有志于农业、有实力的专业户和企业, 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改进耕作技术, 使耕地真正成为致富的源泉。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上缴省级财政的部分、土地出让金的省级集中部分、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归集到省级土地开发 (发展) 基金, 专门用于省域内的区际补偿, 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偿承担过多耕地保护指标任务的市、县。市、县级当届政府从土地出让金提取一定比例归集到市、县级土地开发 (发展) 基金, 换届时移交给下届政府支配使用, 避免突击花钱现象。

土地规划体系构建。土地规划是耕地保护补偿的依据和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的界线, 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 不同区域实行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 (不同区域建设用地总量指标、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和耕地保有量指标实行差别化分配) 。

评估体系构建。评估体系是保证政府耕地保护补偿资金有效使用的基础条件。耕地资源使用的合理性与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直接相关, 从而表现不同的经济产出、社会承载和生态环境服务等功能。对于土地整理项目申报的家庭农场和企业, 这就是一次重要的产业规划、科技资源整合和管理水平提升。评估体系直接面对耕地保护项目的申报和评审, 将广泛动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 这是联系项目单位、耕地保护补偿基金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桥梁。

意大利古典声乐训练需下功夫 篇11

五声部独缺男中

栾峰介绍说,这场音乐会在策划的时候本来还邀请了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这样张健一是男高音、栾峰是男低音、张立萍是女高音、梁宁是女中音,五位音乐家正好凑齐五个声部。但由于三天哀悼日,许多演出档期进行了调整,作为四川人的廖昌永要在上海参加奥运火炬接力和赈灾义演,无法按时赶来天津,所以非常遗憾,五声部中唯独缺少了男中音。音乐会开场前,栾峰向到场观众进行了解释,并拨通了廖昌永的手机进行了现场连线,转达了观众对他的问候和支持,廖昌永也向现场观众表达了感谢和歉意,并承诺将来一定要找机会来天津演出,以弥补这次缺席的遗憾。

担任音乐会钢琴伴奏的是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张佳林和中国歌剧舞剧院陈钰。几位歌唱家依次出场,每人每次上场演唱2首歌曲,共演唱了《阿玛丽莉》《让我痛苦吧》《以爱的名义》《青青牧草》《绿树成荫》等20多首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这些歌曲都是美声学习过程中必要基本功训练,每位歌唱家都可以很熟练的演唱其中任何一首,所以节目单上只列出了总的曲目,并没有标明谁唱哪一首,几位歌唱家只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临时商议分配曲目,以使得每首歌曲都达到最好的效果。除了上述四位歌唱家之外,最近崭露头角的青年男高音陈苏威顶替廖昌永出场,其精彩表现同样颇见功力。几位歌唱家的演唱十分精彩,每个人上场时都会博得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后来每人又不得不各自加演一首。

基本功不应轻视

本场音乐会的所有曲目均为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这些作品都非常细腻和安静,其中包含了许多技巧和韵味,需要细细的去欣赏和品味。用本场音乐会艺术总监栾峰的话来说,这是一种“功夫歌”,是一种纯粹的声乐。

这些歌曲多诞生于17至18世纪,平时很少有机会听到,但在声乐教学和演唱当中却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它不同于咏叹调,如果把咏叹调比作大部头的交响乐作品的话,那么这些古典艺术歌曲就好比是小巧精致的室内乐作品。然而,正如室内乐一样,作为美声唱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训练基石,这些人类声乐艺术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正因为如此,旅意归来的声乐教育家栾峰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推广这些歌曲,希望通过努力引起声乐界的重视。

幸运的是,现在国内声乐界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本场音乐会能够聚集这几位国内声乐界的顶尖大腕,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问题。张健一表示:“这些歌曲很有艺术价值,在国外的声乐训练非常重视这类作品,我们几个都是从国外回来的,所以这些歌都很熟悉,几乎不用准备,直接上台就可以唱,国内声乐界应当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梁宁也谈到,两年前栾峰就说要搞一场古典艺术歌曲的音乐会,当时一听这个想法就觉得非常好,所以这次能够来天津感到很高兴,希望这场音乐会能够对年轻人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张立萍也表示,现在有些年轻人比较浮躁,总是追求高难度的大曲目,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其实这些歌曲很有技术性,想唱好并不容易,必须要下功夫才行。

课下功夫 篇12

一、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切实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上下功夫

工会办公室作为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服务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 我办坚持立足实际抓定位, 找准坐标谋思路, 准确定位、明确职责, 发挥作用, 特别是通过在服务工会中心任务、推动工会重点工作和协调工会大型活动中, 办公室人员在参与调研、完善活动方案、起草文件材料、横向沟通协调、搞好会务服务等方面, 尽心尽力, 尽职尽责, 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起草重要材料, 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文字材料是发挥办公室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载体, 我们把起草工会主要领导的讲话、重要文件作为发挥参谋助手的有效途径, 通过文字材料来推动工作, 服务全局, 特别是对每年的工作报告、党委领导讲话、工会重点工作以及部室工作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习, 使起草的文字材料既符合上级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 又符合企业工会工作的实际, 切实使文字材料有效地发挥了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准确体现领导工作意图、如实反映基层真实情况的作用。同时, 按领导的要求, 我办对各部室起草的相关材料进行了审核把关。2007年以来, 我办先后起草撰写审核40多个有关材料, 审核把关100多件工会文件。二是强化基础, 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按照领导要求, 我办在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 不断强化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和规范, 推动了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有效实施。去年以来, 办公室先后制定了机关办文、办会、办事、财务管理、车辆使用、阅文、保密、督办、值班等15项内部管理制度, 涵盖了办公室政务、事务和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 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使各项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同时, 工会办公室系统坚持及时根据工会的决策和领导的意图, 不断加强对基层工作的具体指导, 通过多种途径, 及时把工会自身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取得的工作实绩, 推荐上报, 辐射延伸, 指导实践, 促进工作, 较好地发挥了沟通左右、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三是严格办事程序, 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办事上, 我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任务, 想在前、考虑在前, 准确把握领导的工作意图, 积极建言献策, 不断提高协作意识、“窗口”意识, 结合办文、信访、信息、督查、接待、会务等工作的落实, 增进与有关部门和工会部室间的沟通和联系, 确保了办公室工作高效健康运转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办文上, 我办重点抓文件的规范把关。严把公文的形成、处理、管理三个环节, 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党委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对文件的字体、格式、行文规则进行了规范。规范了文件收发、阅办、归档三个流程, 保证了公文快速有序流转, 并做到公文撰写、处理、立卷、归档规范化。

二、拓宽渠道, 搭建平台, 切实在提高工会信息工作水平上下功夫

工会信息工作是工会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渠道, 是工会服务于职工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之一。近年来, 我办把信息工作作为激发工作活力、凸显工作特色的有效载体来抓, 通过强化三项建设, 充分发挥了工会信息对内反映情况、服务决策、指导基层, 对外扩大工会组织影响、树立工会良好形象的作用。一是规范信息工作制度建设。研究制定了符合工会实际的信息工作办法, 明确了信息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促进了信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提高信息工作的积极性, 实行了工会信息工作通报制度, 对基层单位和部室的用稿情况做到一季度一通报。针对信息工作敏锐性和时效性的特点, 积极做好向上级工会报送信息的工作。二是加强信息载体建设。重点抓工会信息网站建设和《肥矿工会通讯》的编辑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实现了网上互动, 使互联网成为加强信息工作的重要载体。比如, 我们在泰安市工会系统率先建立了肥矿工会信息网网站。网站的建立, 加快了工会信息化建设, 成为展示肥矿工会工作的重要平台。在网站内容上, 开设了“工会部室工作、工会论坛、基层快讯、理论园地、文学园地”等十几个独具特色的网络互动栏目, 各基层工会也同时组建了富有基层工会特色的网络专栏, 要求基层工会开展的活动通过网络平台上传信息不过夜, 实现工会上下级信息的横向流动, 加快与会员的信息互动。自2007年网站建立以来, 网站点击数近5万次, 上传信息4900余条, 构建了工会日常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同时, 高质量地做好工会信息的编辑工作, 不断拓展信息采集渠道, 加大信息采集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基层工作动态、典型经验以及指导当前工运工作的方针政策, 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为指导基层工作提供服务。2007年以来共编发《肥矿工会通讯》39期, 选登信息1600多条, 近80万字。三是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系统专兼职信息员人才库, 并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 提高基层信息员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特别是加强对工会人员进行相关的网络知识培训, 让大家尽快掌握网络操作要领, 保证工会网站的高效正常运转。肥矿集团公司工会在信息员的配备上, 设立了公司级专职信息员, 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报送, 并聘请100余名兼职信息员充实到工会信息员队伍中, 建立了覆盖全矿区工会系统的公司—矿 (厂) —车间工会三级工会信息网络体系。在信息员的培训上, 采取“走出去”的方式, 组织信息员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研讨会、培训班, 接受高层次的业务知识培训;采取定期辅导培训的方式, 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文字专家授课、开辟网上课堂强化信息员的业务知识。去年, 我们举办了集团公司信息员培训班, 采取脱产培训的方式, 集中两天的时间, 对全公司工会专职信息员进行了培训, 同时召开了信息工作经验交流会, 让优秀信息员现身说法, 推广经验做法;采取“请上来”的方式, 选拔优秀信息员到集团公司工会办公室挂职锻炼, 今年已有两名基层信息员到集团公司工会办公室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短期培训, 开阔了基层信息员的视野和思路, 提高了他们的信息写作能力。

三、立足实际, 注重创新, 切实在提高理论调研工作水平上下功夫

调查研究是办公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作为指导和开展工作的基本实践活动, 认真加以坚持。特别是要围绕工会工作的重点任务, 制定调研活动方案, 进一步明确调研工作任务和重点课题, 指导全公司各级工会组织立足实际, 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 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力争多出调研精品。今年, 肥矿集团公司工会启动实施了“新时期工会工作调研年活动”, 把理论创新实践贯穿全年。一是在理论调研创新的方向上, 重点围绕三个方面下功夫, 即在紧扣大局、增强针对性上下功夫;在拓宽视野、增强前瞻性上下功夫;在理论提升、增强指导性上下功夫。今年, 理论调研的重点突出了六个方面的研究, 即如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更好地服务于集团公司工作大局;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 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如何围绕安全生产, 加强群众安全工作;如何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如何加强工会文化建设, 打造工会工作品牌;如何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提高工会组织的影响力等。二是在推动理论调研的方法步骤上, 严格程序, 狠抓宣传发动、深入调研、成果上报、评选表彰和推广利用五个阶段的实施。对活动的实施步骤专门下发文件进行明确, 要求各基层工会不仅要针对调研内容, 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而且要严格程序、层层开展活动, 确保活动实效, 切实了解真情、实情, 掌握第一手资料, 为促进矿区工会工作提供思路。在宣传发动上, 层层召开动员会议, 注重扩大参加活动的人员参与面;在深入调研上, 突出专题调研, 注重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 重点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挖掘总结工作经验做法;在成果上报上, 严格把关, 既要保证上报数量, 更要注重成果质量;在评选表彰上, 层层召开理论创新成果发布会, 让理论成果创新者既有名又有利;在成果推广利用上, 我们开辟了专栏, 并积极向上级工会组织推荐。通过狠抓五个阶段的实施, 切实培养了工会干部善观察、会思考、爱动笔的良好习惯, 提高了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 激发了各级工会工作人员的活力和创新的热情, 有力地促进了工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三是在理论创新的工作效果上, 把调查、分析、研究、探索、创新融为一体, 及时把理论成果付诸于实践。为抓好理论调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我们召开了工会理论研讨成果发布会, 并在网站开辟了《理论园地》栏目, 在《肥矿工会通讯》上开辟了《工会论坛》栏目, 及时刊登各单位涌现出的理论研究成果。去年以来, 工会办公室先后有20多篇理论文章在《中国工运》、《中国职工教育》、《当代矿工》、《中国能源化学工会通讯》、《工会论坛》等刊物上刊用, 其中国家级8篇, 实现了理论创新的新突破。理论创新的深入开展, 在工会形成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 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良性闭路循环系统, 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中提高了研究活动的成果转化率, 形成一批工作创新成果, 推动了工会整体工作再上新水平。

四、严格程序, 狠抓落实, 切实在强化督促检查工作上下功夫

上一篇:白细胞介素(lβ)下一篇:农业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