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对比论文

2024-09-03

中俄对比论文(共8篇)

中俄对比论文 篇1

摘要:常言道:“民以食为天”, 饮食是人类生存之基, 然而在人类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 各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饮食文化,就餐习俗,茶文化,酒文化

一、中俄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从旧石器时代的茹毛饮血到明清时期的满汉全席,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特点也逐渐显著:在满足色、香、味、形俱全的同时达到精、美、情、理。这不仅展现了人们饮食活动过程中的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底蕴, 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俄罗斯从9世纪古罗斯的烹饪法形成至15世纪饮食文化兴盛都体现了俄式餐饮的独具特色。广袤的土地、富饶的物产为俄罗斯饮食提供了众多的海鲜、野味和浆果之类的美味菜肴。自从18世纪俄罗斯进入了社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以来, 彼得大帝强制改变了许多生活习俗:从西方引进厨炉、锅、烧盘等, 外国菜肴传到俄罗斯并与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烹饪相结合, 更具有俄式风味了。

可见各个国家与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是在其自然、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 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 中俄也不例外。在两国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 两国形成了各自迥异的饮食文化。

二、中俄食品特点与差异

在饮食观念上, 中国人对美味的追求几乎达到了极致, 中国饮食的独特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 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 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 使之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水乳交融。而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 而俄罗斯则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 其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 等等。就拿牛排来说, 在中国人看来, 要把牛肉煮的熟透了才可以进食, 而在俄罗斯人看来不完全熟透的牛排才能尽显其美味和丰富的营养, 他们更注重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

在食物烹饪上, 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 喜欢酸、辣、咸味, 偏爱煎、炸、烤、炒, 好冷菜, 制作粗糙。在中国, 烹调是一种艺术, 它有极强烈的趣味性。中国烹饪方法奇多:熘、焖、烧、汆、蒸、炸、酥、烩、扒、炖、爆、炒、砂锅、拔丝等无所不有, 做出的菜肴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就拿俄罗斯人在食材使用上, 俄罗斯人只需要面包、牛奶、土豆、奶酪和香肠——“五大领袖”, 圆白菜、葱头、胡萝卜和甜菜——“四大金刚”, 以及黑面包、伏特加、鱼子酱——“三剑客”。在俄罗斯, “面包”代表着富裕与丰收, 而赫鲁晓夫曾把共产主义简化为“土豆烧牛肉”, 可见俄罗斯人对面包和土豆的钟爱。而在中国, 饮食结构丰富, 菜式花样繁多, 而且取材相当广泛, 青菜、肉类、蛋类、奶类样样都可以作为食材。俄罗斯人尤爱红菜汤, 中国饮食中汤类也占重要地位, 但不像俄罗斯那样单一, 而是丰富多样, 荤菜汤、素菜汤应有尽有。

在就餐习俗上, 众所周知, 中国人用筷子夹菜, 用汤匙喝汤, 用碗盛饭, 而俄罗斯人用盘子装菜, 用刀叉吃牛排, 喝汤则用专门的汤匙。中国人就餐习惯围着圆形餐桌、共享美味, 而俄罗斯人用餐一般会选择非常高雅、安静的环境, 多采用自助餐的方式, 大家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

总而言之, 中俄两国在食品烹饪及技巧、食材使用、就餐习俗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但是各有各的文化韵味。

三、中俄饮品特点与差异

众所周知, 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茶文化享誉世界。自古以来中国人饮茶往往注重一个“品”字,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 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俄罗斯饮茶习惯源于中国, 但是又形成了与中国形式迥异的茶文化。

从饮茶形式上来看, 中国人饮茶一向是香茗一杯, 细品慢饮;俄国人喝茶, 则伴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等“茶点”。从功能上看, 中国人饮茶多为解渴、提神亦或消遣、待客;俄国人喝茶则常常为三餐外的垫补或干脆替代了三餐中之一餐。当然, 喝茶之际谈天说地是必不可少的, 俄罗斯人把饮茶当成一种交际方式, 饮茶之际达到一种最好的沟通效果, 而独自饮茶则可以给自己一个沉思默想的机会, 进行一种“我”与“我”的交流。从饮茶的品种来看, 中国人喜喝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多种茶饮, 俄罗斯人则酷爱红茶。从饮茶的味道看, 中国人喜欢喝清茶。俄国人更喜欢喝甜茶, 喝红茶时习惯于加糖、柠檬片, 有时也加牛奶。从饮茶的具体方式看, 俄罗斯人喝甜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里, 搅拌后喝;二是将一小块糖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糖喝茶, 既不把糖搁到茶水里, 也不含在嘴里, 而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第一种方式最为普遍, 第二种方式多为老年人和农民接受, 第三种方式其实常常是指在没有糖的情形下, 喝茶人意念当中想着糖, 一边品着茶, 结果是似乎也品出了茶里的甜味, 很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觉。中国的茶文化讲究茶具。而在俄国有这样一种“Какойжечайбезсамовара” (无茶炊便不能算饮茶) 的说法, 可见在俄罗斯人的家庭生活中仍离不开茶炊。早期俄罗斯茶炊分为两种:茶壶型茶炊和炉灶型茶炊。茶壶型茶炊的主要功能在于煮茶, 其中部竖一空心直筒, 盛热木炭, 茶水或蜜水则环绕在直筒周围, 从而达到保温的功效。而炉灶型茶炊的内部除了竖直筒外还被隔成几个小的部分, 其用途稍稍广泛:烧水煮茶可同时进行。而在现代俄罗斯人们生活中, 电茶壶和电咖啡壶取代了原来餐桌上摆放的茶炊。但茶炊并没有因此而淡出俄罗斯人民的生活。

比较两国的茶文化传统, 我们发现两国茶文化虽然在饮茶的历史、习俗、茶具等方面均不同, 但是茶文化在两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两国礼仪文化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两国人民喜欢以茶待客, 宾来客至, 清茶一杯, 以表敬意、叙友情, 从中表现出高尚的礼节与美德。

提到饮品则不得不提到酒。俄罗斯人以好酒出名, 无论男女, 大多嗜酒。他们大多喜欢伏特加、啤酒、香槟、葡萄酒, 等等。早在996年, 民间就习惯对蜂蜜进行蒸煮。1284年, 俄罗斯拥有了自己的啤酒。15世纪40-70年代, 伏特加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自此伏特加成为俄罗斯人民的挚爱, 有人说“不了解伏特加, 你就不懂这个国家。没喝过伏特加, 你就难以把握俄罗斯人的性格”。事实上, 俄罗斯人喝酒有一定的讲究, 喝伏特加时一般喜欢一口喝干, 第一杯通常一齐干下, 酒足饭饱离开时, 餐桌上剩酒也是犯忌讳的。俄罗斯人的祝酒辞也很有意思, 第一杯为相聚, 第二杯祝愿健康, 第三杯为爱, 接下来便是祝愿和平、祝愿友谊等。如果在朋友家聚会, 最后一杯要献给女主人, 表示对她高超厨艺的赞赏和辛勤劳动的感谢。

而白酒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伏特加在俄罗斯的地位。中国的酒风和俄罗斯也是不一样的, 俄罗斯人习惯自斟自饮, 与朋友聚会喝酒时也不劝酒, 而是拿起来便一口闷, 经常一喝就是一个通宵, 而中国人喜欢劝酒, 喜欢一大帮人聚在一起喝。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 中俄两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然而差异是相对的,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 两国的饮食文化也将不断融合, 研究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将有助于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促进两国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秋颖, 何山.浅谈俄罗斯饮食文化.理论研究, 黑龙江:黑河学院, 2010.

[2]张薇.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分析.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 (11) .

[3]王洪岭.中俄饮食文化差异探析.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 (01) .

中俄对比论文 篇2

【关键词】图腾 跨文化 龙 熊

【基金项目】项目:跨文化交际视阈下中俄图腾文化对比研究——以龙和熊为例,编号jsky2016027。

【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12-02

一、图腾崇拜

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图腾作为崇拜对象,主要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血缘关系。

图腾一词最早见于1791年在伦敦出版的英国商人、人类学家龙格所著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一书中。图腾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包括埃及、希腊、阿拉伯地区、以色列、日本及中国等;图腾崇拜的对象也极为广泛,由动植物、非生物及自然现象,其中以动植物为主,动物又占绝大多数。①

恩格斯指出:“没有统一的君主,就绝不会出现统一的神”。②何星亮说道:“图腾文化既是宗教文化,又是社会文化。因为,它包含宗教、法律、文学艺术、婚姻和社会组织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③

二、中国的图腾崇拜―龙

对龙的崇拜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绵延了数千年的特殊现象。其实,龙就是广义的图腾,有着图腾的实物体现。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这也体现了华夏民族绝对优于其他民族——不屈、顽强、团结,龙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也就是龙是从蛇演变过来的,传说中龙的形象是: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鬛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意味着以蛇为图腾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并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为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非凡的能力,他有鳞有角,有牙有爪,能钻土入水,能蛰伏冬眠;他有自然力,能兴云布雨,又能电闪雷鸣。

中国历代君王,皇袍上都以龙为帝王标志。说明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龙就是一种权利、力量、智慧的综合体,龙的广义解释,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所以中国人始终爱龙、望龙、信龙。无论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感到骄傲和自豪!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与传说及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龙几千年来往往成为中国奴隶、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是皇权的代名词,因此,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他们的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船叫“龙辇”、“龙舟”……总之,凡是与他们生活起居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龙与皇权挂钩的历史也很久远,从黄帝时就开始了。在传说时代,有着龙的血缘的黄帝曾四处巡视体察民情。他叫人开采首山的铜,然后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以纪念自己大战嗤尤的辉煌胜利。

龙还象征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古代把那些贤人高士也称为“龙”。相传孔子去见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聃,回去后三天不开口讲一句话,弟子们很奇怪,问他:“先生见了李聃,是怎样教他的呢?”孔子说:“我见到的是一条顺着阴阳变化无穷的龙,我张口结舌,哪里还能教导他呢!”意思是所有的话都是多余的,老聃是人中之龙,难得一见的大贤。此外,诸葛孔明未出道时被称为“卧龙先生”,东汉大夫蔡邕饮酒上百斤醉倒路旁,大家叫他“醉龙”。所以凡是有品德、有才识,或者精工书文,或者为官清廉、或者行为举止出众的人,都可以比作“龙”。俗话说“望子成龙”,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头上长角、身上长鳞、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将来能出人头地,做一番事业。④

三、俄罗斯的图腾崇拜―熊

俄罗斯,通常被称为“俄罗斯熊”或“北极熊”。俄罗斯人被称为“熊的传人”。俄罗斯熊是俄罗斯民族崇高的象征,是人们心中永远的图腾。在俄罗斯至今流传着许多与熊有关的部落起源的传说。古时西伯利亚人以捕鱼狩猎为主,他们崇拜熊,把熊看作森林的主人、世间整个大家庭的祖先。他们认为熊具有很多神奇的本领,死后会复活,明白人的语言,能够认识自己的每一个亲属,能带来幸福或灾难。俄罗斯人不但虔诚地信奉熊,而且关于熊的传说也颇具宗教色彩。据说,熊从前与上帝同住在天上的一个锥形帐篷里,只因为它固执不从,被贬到地上,成为人类的神。

宗教上还有禁令规定,直呼熊的名字是一种禁忌,所以,在俄罗斯民间只是按熊的外形,将其称为“脚趾内翻的”或按其颜色称为“棕色的”。俄语中“熊”一词是由蜂蜜和吃两部分组成,意为“吃蜜的”动物。由于该词更具有形象性,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熊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也是俄罗斯人最喜爱的动物,俄罗斯不少地方都有熊的标志,也流传着不少关于熊的故事。俄罗斯有一个索契镇,这个镇的周围是高加索大山,不少的熊在此出没,与人和谐相处,并且建造了许多熊的雕塑,这个小镇后来也就更名为“熊的角落”,逐渐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圣地。坐落在伏尔加河上游的雅罗斯拉夫尔城之所以被称为熊城,是因为城徽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一头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人对熊的崇拜。

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熊“心地善良”、“憨态可掬”、“惹人爱怜”,熊的形象是被英雄化的,是勇敢、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如果你对俄罗斯朋友说你像一个大熊,他会很高兴。

熊给俄罗斯人的印象是力大无比、笨拙憨痴。这些形象出现在一些俄语谚语之中:“熊行动笨拙,但力大无比”,“家中的主人,林中的狗熊”、“熊不洗澡,但很结实”、“一穴容不下二熊”等。由于熊力大无比,所以猎熊既困难,又危险,有谚语云:“熊没碰上猎手很走运,猎手没撞上熊也很走运”,“没打死熊之前,先别卖皮”,(意谓事未成,先别夸口)。“熊个子大,不灵活”,人们用脚趾内向的熊来形容像熊那样笨拙的人。

四、跨文化交际

所谓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早期也称Cross?鄄culturalCommunic?鄄ation。广义上看,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而要想学好外语,就不能不避开文化的学习。因而,文化的差异是造成我们在交际时出现文化误读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交际障碍的主要因素。

中国传统的价值强调大一统和注重整体利益,这样的价值取向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传统。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而从民族性格来看,中国人重视“合和”,龙是多种动物的化身,体现了自然界与人的合和,人自身的和。龙象征着光明,刚健,开创,进取,这些也是中国人的理想。

俄罗斯一位当代哲学家说:“从表面上看,俄罗斯是欧洲的,但从骨子里他是亚洲的。将欧洲和亚洲结合在一起的便是俄罗斯的灵魂”。在俄罗斯人身上,各种矛盾的特点奇妙地结合在一起,膨胀的国家意识,和恣意妄为的无政府主义;暴力倾向,和善良、人性、温和等等。正如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所说:“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罗斯,用一般标准无法衡量她。”因而,对于熊的崇拜也就有了双重性:既是勇敢、力量、智慧的象征,也是笨拙、憨痴、粗鲁的代表。

因而,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 既要求同,也要存异。在本国文化走出去的同时,要积极地宣传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中国龙”的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活,让外国人对“龙”不再怀有不解和敌意。对外来文化的学习要以宽容务实的态度给予足够的包容。同时,应当凸现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和中华文化的自觉,而这种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觉并非囿于狭隘的民粹主义和文化自大,而是在清醒的文化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础上,通过中俄文化的交流融会为人类和世界提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知识和价值。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对“俄罗斯熊”造成不必要的文化误读。

注解:

①http://baike.so.com/doc/5344525-5579970.html

②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第 4卷) [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8

③何星亮.图腾与中国文化[M].江苏凤凰出版社, 2000.

④http://wenda.so.com/q/1363695082061413

参考文献:

[1]http://wenku.baidu.com/view/03e951cfad6195f312ba6cc.html

[2]刘光准、黄苏华.走进白桦林―俄语语言与文化面面观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1月 第 89―92页

[3]翟石磊、魏渊.文化图腾与国家形象―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国家形象符号化比较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4]孙瑞雪.浅谈俄罗斯与熊文化 黑龙江科学 2014年第9期

[5]杨慧、徐黛黛.俄罗斯民族“熊”图腾文化研究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

[6]叶柏川.“熊性”俄罗斯:扩张成性与救世情怀并存http://n.cztv.com/news/12184572.html

[7]陈麦池.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龙及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索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

[8]亚·弗·卢金.俄国熊看中国龙 重庆出版集团 2007

作者简介:

中俄商务文化对比 篇3

1 价值观与文化因素

世界各国的商务文化大致有两种信任关系: 其一, 商务活动的双方通过工作建立友好的社会关系, 工作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没有工作关系就没有社会关系, 比如北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其二, 正好相反, 工作关系是建立在友好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的, 倾向与自己喜欢与信任的伙伴做生意, 比如中国、日本、俄罗斯。中国与俄罗斯是处于同一种商务信任关系之下的, 因此在很多方面存在共性[2]。

在中国, 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中国人尊崇中庸之道, 天人合一的思想, 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于任务或工作, 对美德的追求胜于追求真理。中国人信奉孔夫子, 崇尚职业道德, 推崇集体主义、子女尽孝、耐心、谦逊与忠诚的美德。在商业界人们推崇礼尚往来, 注重质量, 态度诚恳, 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尊重老人和领导, 注重建立良好的关系, 礼貌互助。冲动急躁、丢面子、傲慢、对老人不敬和铺张浪费是中国人所不齿的行为。

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寒冷, 拥有光辉灿烂而富有悲剧色彩的历史。因此俄罗斯人非常注重性格刚毅, 隐忍忠诚, 精神原则和道德底线与集体主义的俄罗斯精神。俄罗斯人享受工作, 倾向于做长期计划并且富有行动力, 尊重对方的时间习惯与地位差异, 尊重领导, 注重建立友善的个人关系。他们与欧美人不同, 不刻意区分硬逻辑和情感。与俄罗斯人做生意, 必须得到他们的认可与喜爱。成功的生意是建立在好关系的基础上的, 在生意刚开始时也双方的关系是非常正式的, 但是到了后来, 生意是否能做成功就取决于双方是否建立了友好的关系[2]。

2 沟通方式与时间观念

中国人的生意往来建立在长时间建立起来的关系, 商业行为倾向于保守, 更加遵循惯例。中国人比较守时, 很注重第一次商务会面的礼节, 会花比较长的时间来正式地介绍双方。他们会鼓掌欢迎对方的到来, 此时对方也应该鼓掌回应。中国人重视对人的称呼, 比如“工程师”、“主任”等, 用职务加姓的方式, 突出人物的地位以显示对其尊重。中国人往往不苟言笑, 穿着也比较正式和保守, 所以显得有些神秘。他们说“是”的时候并不一定代表同意, 而是“我听到了”的意思。微笑不代表满意, 赞同不代表理解。

俄罗斯人注重谈话技巧、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 他们喜欢直接的目光接触和坚定的握手。他们喜欢轻松热烈友善的气氛, 并且言行一致。他们注重对方的经历、资格和专业知识。与俄罗斯人谈话的时间在35 ~40分钟, 需要态度认真严谨, 措辞严肃地交谈。俄罗斯人喜欢有技巧的谈话, 注重事实和数据, 不喜欢夸张或激烈的言辞。俄罗斯人注重商务礼仪, 言行严谨, 对文化因素很敏感, 比如不将大衣存放在衣柜里, 双手插在口袋里闲逛, 在公共场合大声叫喊或大笑打口哨等是他们所忌讳的。见面或分手时, 握手是合乎礼节的, 但是摇晃拳头或做OK手势是不礼貌的。俄罗斯人对人的称呼用“先生 ( 女士) ”加姓, 或名加父称的方式, 而不是用头衔称呼。俄罗斯人对时间的概念是多向时性的, 他们愿意随时谈生意而不是严格按照时刻表的安排做事。

中国商人的工作时间通常是朝九晚五, 比较遵守时间, 但是通常会留出机动时间。俄罗斯人的工作时间通常是朝九晚五, 但是却不太严格遵守时间, 所以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用于会面。

3 团队协作关系

中国传统价值观对团队的重视远远大于个人, 强调集体主义精神, 个人是集体的一分子, 个人利益和意志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和意志, 因此在商业界中等级关系非常明确, 组织结构是垂直型的。团队领导是绝对核心, 在与中国团队合作时必须尊重其领导, 相关事务须直接对领导提出。团队成员注重和谐与磋商, 团队成员可以间接提出意见和建议, 但是不能参与商务会谈; 领导会征求下级的意见和建议, 但是领导做全权决定并负责。

俄罗斯人强调个人主义, 突出个人价值、个人能力和个人权利, 并以个人成功衡量个人价值。因此与俄罗斯团队合作的基础是良好的私人关系和信任, 有必要充分了解每一位成员并与之保持良好的关系。一旦建立了合作关系, 双方就必须全力以赴。俄罗斯人也会通过非官方的渠道来达成目标。在团队中, 等级关系非常明确, 每一位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 通常是团队领导者做出决策。如果谈判放慢下来, 那么有可能是谈判的对方没有选对领导。在俄罗斯做生意是典型的人际关系型, 只有双方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才有可能成功做生意[2]。

4 商务谈判

商务谈判时, 良好的私人关系是成功的关键, 这一点对中国商人和俄罗斯商人都适用。绝大多数的谈判都是面对面进行的, 因此经常的会面和联络是必要的。在谈判过程中, 中国人很少直接拒绝对方, 而是委婉地暗示有困难, 此时对方应该重申自己的观点和热忱。沉默不代表默许, 个人观点也不受鼓励。中国人通常遵循由大到小、先总后分的模式, 先探讨原则问题和总体框架, 然后再商讨细节和具体步骤[3]。中国人非常重视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 相比利益的获取, 更加注重关系的发展。商务名片是必须具备的, 而且最好印上汉语。

俄罗斯人在谈判中立场坚定, 喜欢反复重申观点, 这就需要对方有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和重复观点。一旦产生异议, 应该直白地告诉俄罗斯商务伙伴能够理解他们的困难, 并且帮助寻找出产生差异或问题的根源, 此时应该以朋友的语气进行建议, 而不是以上级的口气进行命令, 因为信任是进行所有商务活动的基础。俄罗斯人却遵循由小到大、先分后总的模式, 先探讨具体细节和步骤, 然后进行总体目标和框架的商讨并且会在同一个条款上反复磋商[3]。一旦交易达成, 俄罗斯人会送上一份书面的正式合同来保护双方利益。与俄罗斯人做生意也需要准备好双语印刷的名片。

在中国, 做决定的速度比较慢, 但是一旦决定了就具备长期效应。因此, 生意伙伴应该具有耐心并保持定期联络。新兴公司比较老公司在工作效率上会高一些, 上下级关系也比较随意些, 但是面对太多的观点差异, 新旧公司都不会欣赏。有些事务可能办理的不会太快, 因此不能急躁, 否则会被认为缺乏耐心和个人修养。因此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处理事情。如果错过了最后期限, 也应该以不带个人感情的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 中国人遵守既定计划, 在做出详细计划之前会制定一个行动大纲, 有时这些大纲会延伸至未来的很长时间, 同时会牵扯一些社会和关系的问题[2]。

5 妇女地位

自从新中国成立, 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同等的地位。但是在商业界和政界, 位于高层的女性仍然为数甚少。代表国外公司来访的妇女在中国会被特别的款待, 因此她们需要具备相当的资质和专业技能。中国女性普遍戒烟戒酒, 因此来访的女性最好不吸烟喝酒, 女性穿着比较正式。在俄罗斯, 妇女的地位与男子平等, 尤其在学术界和行政界。但是在公司的高层领导中, 绝大多数都是男子。他们会按照传统的礼仪彬彬有礼地对待女性, 但是跟女性在平等的基础上谈生意的可能性比较小。公司的高层领导, 不论男女都穿着很正式, 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这也就意味着, 生意伙伴也应该如此[4]。

6 饮食与馈赠礼品

在饮食习惯方面, 中国人一日三餐的时间比较固定, 夜生活比较少, 晚宴通常下午6点开始。中国人热情好客, 喜欢邀请客人去家里。一般来讲, 主人会至少一次地款待客人。在席上, 会有十几道菜, 主人会为客人夹菜, 但是客人不必给主人夹菜。在正餐结束后会有水果, 但是不是西方人传统的甜点。在安排餐桌座位时, 主人的座位在门的对面, 尊贵的客人在主人的右手。在正餐开始前, 主人会说祝酒词, 并以“干杯”结束。客人如果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也应该设宴回报主人的款待。

俄罗斯人的会面时间通常比较长, 而且会面之后通常聚餐。用餐的气氛很正式, 人们穿着正式服装, 按照等级排列座位, 反射出上下级关系。用餐时间可能拖延很长。俄罗斯是世界上饮酒量最多的国家, 酒量大小甚至被认为是衡量男性的标准之一。商人们喝酒非常普遍, 谈生意时必须喝酒, 否则不算用餐[5]。

赠送礼品是必要的, 金黄色和红色是中国人喜欢的颜色, 不要用黑色、白色或蓝色包装礼品。在交接礼品的时候要用双手, 接受礼品的一方不能当众打开礼品, 因为这些礼品是代表公司的。俄罗斯喜欢高质量的生意礼品, 尤其带有鲜明公司标志的礼物。所以跟俄罗斯人谈生意千万不能空手去。如果俄罗斯商人请他的生意伙伴去家里, 那是一种荣耀, 不容推辞。客人应该带一些鲜花, 酒类或者名贵的食材。晚餐一般6点钟开始, 客人要准备一些祝酒词, 比如国家繁荣昌盛, 双方友谊长久常青。在会议的休息期间, 主人会在餐桌上放置一些点心, 有时还有伏特加酒。

摘要:在世界贸易和流通不断加深加速的国际大环境之下, 加强国际贸易各方相互理解与交流, 促进贸易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成果, 避免误会而导致的贸易活动失败, 了解贸易各方的文化和商务文化非常必要。良好的商务文化知识可以促进各方企业的交流合作, 体现企业的修养和形象。本文对比了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商务文化方面的异同点, 以期对不断深化的中俄贸易往来和经贸联系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商务文化,商务活动,社会关系

参考文献

[1]谌黔萍.商务文化教程[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12.

[3]王庆.中俄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初探[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4) :51-53.

中俄两国传统婚礼对比 篇4

1 中俄两国传统婚礼简述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是人生中的四大喜事。婚姻作为人生中的大喜事之一, 对一个人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 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结婚是大事, 因此, 采取什么样的结婚仪式也极为重要, 因为婚礼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不同国家的婚礼仪式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作为我们睦邻友邦的俄罗斯, 虽然与我们地域相近, 但是婚礼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传统婚礼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征。红色, 是中国传统婚礼的主旋律, 人们把红色作为吉祥的象征, 吉祥、祝福和孝敬是婚礼的主旨。而反观俄罗斯传统婚礼就像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戏剧化的表演是它的风格, 每个参加婚礼的客人都是演员, 而新娘是这场盛大音乐会的主角。

2 中俄两国传统婚礼对比分析

2.1 中俄两国传统婚礼的仪式

婚礼仪式是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中国传统婚礼的仪式是漫长而烦琐的, 首要的程序是进行“三书六礼”。婚礼当天的迎娶和宴请宾客的时间较长, 早晨女方摆出嫁酒, 中午男方宴请宾客。迎亲是相当隆重的, 一般迎亲车都用双顶轿, 新郎乘坐一顶, 带领大队迎亲队伍, 前往女方迎娶。等到达女方, 鞭炮齐鸣迎接。新郎进入女方堂屋, 叩拜岳父母及亲朋好友, 递上迎亲简帖, 然后女方开宴。早宴之后, 新娘新郎拜别父母长辈, 坐花轿返回男方家中, 举行婚礼仪式。而俄罗斯传统婚礼相比中国传统婚礼显得更严肃、庄重。婚礼当天新娘要首先举行哭嫁仪式, 告别少女时代, 紧接着就是洗澡。然后就是新娘身着洁白的婚纱礼服, 梳着已婚妇女的头型, 坐在神像下等待迎亲车队。迎亲车队一般用的是马车, 但装饰的十分华丽。迎亲队伍要经历几番周折才能顺利进入新娘房内, 伴郎代表男方向女方家人敬三杯酒, 然后把一张手帕的两端各塞在新娘和新郎的手里, 新娘新郎一起接受父母的祝福, 最后和迎亲队伍一起去教堂。

2.2 中俄两国传统婚礼的地点

婚礼仪式的举行地点的选择也是婚礼中的重要内容。由于中国人喜欢热闹、突出男方在婚礼中的地位, 所以在举行婚礼时会邀请所有的亲朋好友, 婚礼举行的地点大都安排在男方的家中, 进行拜堂仪式。新娘新郎只有在进行完“拜天地”仪式后才正式标志着两人结为夫妻。“拜天地”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拜天地, 拜天神地福不但预示着告知神明, 期望受到天神地福的保佑, 而且也标志着人伦之义由此开始。二拜高堂, 主要是作为人子人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示感谢, 并在今后的日子里共同孝敬父母。三夫妻对拜, 表示夫妻要互敬互爱, 感谢对方的信任。“拜天地”仪式结束后, 新人被送入洞房, 婚礼仪式完成。由于风俗和信仰的不同, 俄罗斯传统婚礼则显得更加庄重、圣洁, 婚礼仪式一般安排在教堂举行, 需要新娘新郎进行宣誓, 程序简单而庄重。接亲的马车从新娘家离开后, 直奔教堂, 在神父的主持下, 在教堂完成结婚仪式。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是基督教, 所以俄罗斯人认为婚礼仪式只有在教堂举行, 才能得到上帝的祝福, 婚姻也才会幸福。

2.3 中俄两国传统婚礼的服饰

红色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代表着喜庆, 因此, 红色充满着中国的传统婚礼, 不但张贴物品, 新房的用品都以红色为主, 而且新娘也都穿红色的礼服。传统的中国婚礼服饰为凤冠霞帔、状元服, 新娘的头上盖着红盖头。虽然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 很多的中国人在结婚时新娘也身着白色的婚纱, 但大都在婚礼仪式后换上红色礼服。而在俄罗斯的传统婚礼上, 白色却是主色调, 在俄罗斯人的眼中, 白色象征着忠贞和纯洁。新娘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 头戴基奇加帽, 新郎也大都以白色的西装为主, 并且新娘的捧花以及周围环境的装饰也都以白色为基调。

2.4 中俄两国传统婚礼的婚宴

婚宴是婚礼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国传统婚礼的婚宴大都选在宽敞的庭院或大型的酒店。婚宴相对其他的宴席更加盛大、更加隆重, 宴请的主要是男方女方的亲朋好友。在婚宴上新郎的父母要带领新人给亲朋好友点烟敬酒。宴席结束后, 亲朋好友离席回家, 娘家人需要带走一条里脊肉回去, 这叫作“离娘肉”。晚上有许多人来闹洞房, 预示热闹、美满。而俄罗斯传统婚礼的婚宴也在婚礼结束后进行, 婚宴中通常有舞会, 婚宴的桌子要摆成门形, 正中坐着新婚夫妇, 大家互相敬酒共同庆祝, 在各种甜食和蜜糖饼干端上后, 舞会也随即开始, 时间较长, 大都在午夜才会结束。婚礼结束后属于新娘新郎的蜜月旅程正式开始。

3 中俄两国传统婚礼产生差异的原因

中华民族与俄罗斯民族是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民族,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 形成了特色迥异的文化和民族风俗。这些各具特色的习俗也体现在中俄两国的传统婚礼上,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宗教信仰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 宗教形式多种多样, 有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这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佛教, 中国人很多信仰佛教, 但更多是无神论者, 祭祀、祭神仅仅是一种仪式, 相信神鬼精灵、崇尚红色是对传统的继承。所以, 中国传统婚礼注重红色, 既是受几千年佛教文化的影响, 又是对传统的尊重。而俄罗斯人的宗教信仰单一, 主要是信仰东正教, 上帝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是无所不能的, 举行婚礼不仅仅是个人和家族的私事, 也是教会上的大事。而只有得到教会认可, 得到上帝见证的婚礼才是幸福的。所以, 俄罗斯的传统婚礼都是在神父的主持下, 在庄重肃穆的教堂中完成仪式。

3.2 价值观念

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 封建社会占据着较长的时间。而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 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强调的“繁文缛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种强调礼节的价值观直接造成了中国传统婚礼仪式意义多样, 环节繁杂。相较而言, 俄罗斯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受东正教文化的影响较大, 逐渐形成了俄罗斯民族崇敬上帝、博爱宽容、崇尚和平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传统婚礼的表现就是仪式简单不复杂, 新郎新娘是婚礼的主角。

3.3 历史背景

由于封建社会在中国的统治时间较长, 所以中国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和影响, 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巩固自己的统治, 把佛教的“因果循环”思想融入到其统治思想中, 经过长期的灌输使中国人形成了大爱的封建家庭伦理等级观念, “三纲五常”是其重要的体现。男女双方的结合并不是平等的、以爱为基础的, 而是把家庭利益放在首位, 为了家庭声望甚至可以放弃真爱, 这直接造成了我国传统婚姻讲求门当户对, 导致了在婚姻中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地位。虽然传统的俄罗斯婚姻也讲究门当户对, 但由于历史的因素、战争的磨难、多民族的现状等, 造成了俄罗斯人崇尚自由、讨厌强权和约束, 在恋爱和婚姻的过程中也都是勇敢的表现自己, 追求自由的恋爱和婚姻。

3.4 思维方式

封建社会的长期统治造成了中国人过于保守、思维古板、喜欢热闹的民族情结, 这也导致了中国的婚姻习俗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但仍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变化。闹洞房作为中国传统婚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被保留下来就是很好的证明。洞房闹得越热闹, 就预示着新人的生活越幸福, 所以, 亲朋好友在婚宴结束后, 大都会去新房中闹洞房, 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爱热闹的性格。而俄罗斯的传统婚礼则没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种种礼节, 他们婚礼的诸多环节都是在教堂进行, 没有那么多的规矩, 这主要是由俄罗斯人的思想较开放, 对婚礼要求较低所决定的。

3.5 地理环境

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民族小农思想严重, 这导致了中国人天地为大的传统观念。表现在婚礼仪式上就是“祭祖”、“拜天地”等, 信奉“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形成了“天作之合”的婚姻观。而俄罗斯虽然横跨亚欧大陆, 但是大多生活在欧洲, 深受欧洲文明的影响, 信奉上帝, 形成了西方人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婚姻观。

4 结语

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的不同造成了中俄两国在传统婚礼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 全面了解中俄两国传统婚礼的差异性, 有利于中俄两国文化的沟通, 也有助于两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与传播。

摘要:经济发展的全球化, 促进了中俄两国文化的交流, 使两国人民更加关注相互的文化生活。中俄两国传统婚礼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不断升温, 对比和分析中俄两国传统婚礼, 探究两国传统婚礼产生差异的原因, 不仅能够增加中俄两国人民对不同文化风俗的深入了解, 而且对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俄两国,传统婚礼,对比研究,差异原因

参考文献

[1]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潘晓梅.婚俗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3]刁统菊.婚嫁礼俗[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

中俄茶文化异同对比研究 篇5

1 中俄茶文化的历史演变

1.1 中国茶文化演变

中国是茶的故乡,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论述了中国茶叶的起源和发展, 追本溯源, 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国家就是中国,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中国茶的历史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从制茶技术而言, 可以划分为春秋东汉的制茶开始时期——三国至南宋的制茶发展时期———元朝至清朝前期的制茶鼎盛时期———近现代制茶机械化时期。从茶文化史的角度而言, 可以将茶文化划分为两晋南北朝出现时期———唐代的形成时期———宋辽金的发展时期———元明清的曲折时期。中国茶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不断繁荣和壮大, 不断走向辉煌, 影响和传播到了世界各国。

1.2 俄国茶文化演变

俄罗斯是中国的毗邻国度, 中国的茶文化也传入了俄罗斯, 俄国人在历史的演变发展进程中, 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饮文化。俄国茶文化的演变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阶段:一、17世纪中国茶文化传入。中国茶文化传入俄罗斯是在17世纪, 经由西伯利亚直接进行了茶叶的商贸活动, 在中亚商人的商贸活动中将中国的茶叶引入了俄罗斯, 由于运输、环境等方面的限制, 喝茶是极为奢侈的事情, 仅限于俄国皇室、贵族、富有商人之间, 是一种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二、18世纪之后俄罗斯茶文化的发展。在中俄《恰图克条约》签订之后, 中俄的茶叶贸易迅速提升, 在中俄外交关系恶化的年间, 茶叶暂时中止, 随后, 在中俄关系的正常外交谈判之下, 茶叶贸易又重新开启, 中国茶文化也流入了俄国的普通百姓家, 得以广泛传播。到了19世纪, 茶叶已经成为了俄罗斯国家的民族饮料, 俄罗斯人开始种植茶树, 进行产业化运作, 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三、苏联时期非常重视茶叶的发展, 其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为茶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设备保障基础。在苏联解体之后, 茶叶成为俄罗斯人民的重要饮品, 并且在饮茶习俗上发生了改变, 他们钟情于热饮。

2 中俄茶文化的相同点比较

2.1 茶对价值取向的相同影响

中俄茶文化都同属文化的范畴, 体现了一种价值观念, 人们在茶这个物质的生产实践活动中, 衍生出了特定的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获得了精神层次的满足。在茶文化中所蕴含的茶的制作方法和技术、茶具使用等, 都使两国的社会文化变得丰富多彩, 出现了多种茶道、茶艺、茶馆、茶具、茶书等, 俄国的茶文化历史虽然比中国的茶文化短暂, 但他们也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茶文化, 出现了茶饮、红茶等内容, 同样也符合人们精神层次的需求。在中俄两国关系的层面上, 我们不难看到茶叶饮品的交际作用, 茶叶成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重要纽带, 引领了社会的风潮, 净化了社会的风气, 形成了趋同性的价值社会观念。

2.2 茶对国民性格的相同影响

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精髓, 其核心内涵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倡导“和谐、和敬、和美、谦和”, 在清香萦绕的饮茶文化之中, 它与中国的国民性格相吻合, 具有同质性的特点。从饮茶之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质朴平实的体验, 体悟到返璞归真的人生哲理, 从而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同样, 茶叶也深刻影响了俄罗斯民族的国民性格, 他们也显现出纯朴、绅士、友善、好客、热情、享受自然的品性, 展示出饮茶与性格的相融性。

2.3 茶对社会生活的共同影响

在饮茶的社会生活体验中, 人们可以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休闲与祥和, 展示出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人们在饮茶之中寻求自身的心灵满足, 在渗透禅机的感悟中得到人生的升华。中国传统茶文化所特有的“茶道”和“茶艺”筑就了中国人民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务实的人生观。在中国茶文化传入俄罗斯之后, 也对俄罗斯的社会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在他们的身上也显现出一种积极的开拓精神, 他们在珍爱茶、品茗的过程中, 也展示出这个民族积极乐观、崇尚自由、拼搏向上的社会生活态度。

2.4 茶对文学艺术的共同影响

中国浩瀚的文学殿堂中, 我们可以发现茶文化的内容, 有晋代的“茶事诗词”、明代的《金瓶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以及《老残游记》、元代赵孟頫的《斗茶图》、齐白石的《煮茶图》等, 这些文学艺术作品都涵盖了传统茶文化的元素, 实现了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融合。俄罗斯的茶文化也与文学艺术相融, 显现出俄罗斯文学艺术创作者对于茶文化的体验, 在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中就有关于茶的诗句, 体现了俄罗斯茶文化的独特氛围和意境。

3 中俄茶文化的差异之处

3.1 茶文化历史的差异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 显现出本源性和长期性, 在历史的发展中, 由萌芽到成熟、壮大, 显现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连续性和文化上的强韧特性。而俄罗斯的茶文化历史较短, 显现出历史底蕴不足的现象, 由于运输及环境的影响, 俄罗斯的茶叶主要由中国的陆路运输而得。

其次, 中国的茶文化涵盖了各个领域, 在政治方面就产生了“贡茶”、“税茶”、“槯茶”等茶法, 还出现了专门的茶叶专卖制度如《嘉佑通商法》、《通商茶法诏》。在经济方面, 中国的茶叶贸易更为发达, 边境的茶马贸易和茶马古道显示出中国茶叶贸易的繁荣景象。在宗教领域, 中国茶文化融合了道家、佛家、儒家的思想精髓, 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茶道”。而俄罗斯的茶文化涉及领域较窄, 他们重点将茶文化应用于经济贸易和社会生活领域, 形成了自己对茶文化不同的理解。

3.2 饮茶方式的差异

中国的饮茶方式讲究全叶冲泡法, 并将第二杯茶视为味道最好的茶, 习惯于将茶叶泡于容器内, 用开水冲泡, 待茶叶全部舒展后完全下沉, 即可以饮用。而俄罗斯则会在茶壶中泡好茶, 兑水至一定浓淡再饮用, 并且俄罗斯人饮用茶的时候, 通常会吃一些其他的东西, 如:蛋糕、馅饼、糖块、果酱等。

3.3 茶具的差异

中国的茶具材质主要是陶瓷, 这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相关, 历代的茶具变化较多, 有:晋朝的青釉褐斑碗、南北朝的青瓷羽觞杯、宋朝的白陶八面炉、元朝的青花龙形瓷杯等。而俄罗斯的茶具主要用茶炊煮茶, 这些茶炊大多由手工制作, 工艺复杂, 其材质由金属原料和陶瓷制成, 是俄罗斯茶文化中的独创, 代表了俄罗斯专业的茶炊文化和品位, 具有精致化和特色化的独特风味, 是社会家庭生活和社交必不可少的器皿。

4 结束语

茶叶由中国传到世界各国, 它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使者。在历史的波折发展进程中, 中国的茶文化也传入了俄罗斯, 俄罗斯是我国的毗邻国度, 受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影响较深, 俄罗斯的茶文化在时代的演变发展过程中, 其幽香、绵长的气息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俄罗斯的茶文化与中国的传统茶文化有许多共通之处, 但是也衍生出鲜明的本国特色和风味, 形成了具有浓郁欧洲风情的茶文化特色。在中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领域中, 茶文化作为了两国友谊的和平使者, 增进了中俄双方的联系和了解, 这种友好的联系将世代相传。

参考文献

[1]Olga Ulanova (茉丽) .中俄茶文化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4.

[2]刘海平.中俄茶文化对比——解读中俄茶文化物质与精神内涵[J].外国语文, 2012 (S1) :229-232.

[3]黎婷婷.中俄茶文化比较研究[J].文化学刊, 2009 (4) :88-91.

[4]白金杰.中俄茶文化差异比较谈[J].湘潮 (下半月) (理论) , 2009 (6) :14-15.

[5]赵洪波.提升中俄文化外交战略的再思考[J].东北亚论坛, 2013 (6) :107-112+127.

[6]申艺芳.浅谈中俄茶文化的比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1) :149-150.

中俄两国学校卫生工作对比研究 篇6

1 学校卫生法规及政府主管部门

俄罗斯联邦政府针对学校卫生及防疫特颁布《教育机构卫生保健要求规范》行政命令 (Гигиенические требования к условиям обучения в общ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х учреждениях) , 自2003年9月1日生效。该规范规定了各级学校学生数及校区面积比例、卫生室设备及编制、学校保健人员配置、卫生间数量配备及管理、学生营养餐点提供、教学场所温湿度及噪音管制等内容。俄罗斯中央政府主管学校卫生部门为教育部及卫生部, 省市共和国自治区等地方政府则为教育局及卫生局。

我国教育部、卫生部分别于1979年12月6日颁布了《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和1980年8月26日颁布《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1996年6月4日国务院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同时废止了上述2个草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共6章41条, 规定了学校卫生工作要求 、学校卫生工作管理 、学校卫生工作监督 、奖励与处罚等, 指出了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1]。我国学校卫生工作中央政府负责部门为教育部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及卫生部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 省市为教育厅 (局) 和卫生厅 (局) 与中央管理部门对应的业务处 (科)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 出版有《中国学校卫生》 (核心期刊) 、《中国校医》等专业杂志。

对比中俄两国学校卫生管理法规, 俄罗斯的规定比我国全面、细化, 这点有待于我国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时完善。目前中俄两国学校卫生机构归教育、卫生双重管理, 常常导致管理落空, 出现都管、都不管的局面, 比如经费、基建、设备、人员等难以落实, 导致学校卫生机构人员老化或缺失, 房屋陈旧, 设备落后, 经费无保证。建议学校卫生机构纳入教育部门直属管理, 设立学校卫生司 (局) , 实行独立直属管理。

2 学校卫生机构与专业人员

俄罗斯各级学校依规模设有医院、诊疗所、诊疗室、医务间等医疗机构, 配备一定的医疗器械;人员编制大小差异颇大, 要求的专业资格不一, 但护理人员均需有专业执照方可执业工作;学校卫生、健康标准是否符合保护学生和教师健康的标准, 是俄罗斯教育科学检查服务部门许可证检查的目的之一[2,3]。

我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规模较大的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普通中小学可以设立卫生管理机构, 管理学校的卫生工作。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者卫生科。校医院应当设保健科 (室) , 负责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 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 可以根据需要, 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不足600人的学校, 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 开展学校卫生工作[1]。

从中俄两国学校卫生的实际来看, 学校卫生机构均不健全, 技术人员均欠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规定不明确, 监督检查不力, 学校对学校卫生工作重视不够。2007年教育部对河南等4省学校卫生工作进行抽查发现, 校医配备不足, 中小学校校医配备不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 39所中小学校中有18所学校无专职校医, 只配备了兼职卫生人员[4]。建议教育部门在各级各类学校评估时, 将学校卫生工作作为评估内容之一纳入评估。

3 学校卫生工作经费预算

现有的资料显示, 1999年俄罗斯联邦政府预算中仅2.3%配置于人民卫生及健康支出, 近年虽逐年有所增加, 仍在3%~5%之间, 相比较欧美各国15%~20%之预算配置实属偏低[5,6,7]。

尽管我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学校卫生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 实际上我国学校卫生工作没有单独预算。各学校学校卫生经费高低不一, 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学校卫生工作上多年没有投入, 绝大多数学校在编制学校年度经费预算时, 没有将学校卫生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下拨年度经费时, 将学校卫生防疫保健经费单列, 严禁挪用, 专款专用。

4 学生健康状况及健康问题

俄罗斯自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 政治经济形势恶化造成诸多影响学生健康的社会问题, 其中资源缺乏的地区影响尤其严重, 大学生体育锻炼科目缺失。例如俄国卫生部资料显示, 俄国某市1993年入学儿童约有40%为完全健康, 至2000年竟降为1%。另该部曾抽样对新西伯利亚地区进行学生健康调查发现, 该区3~17岁学生健康状况恶化,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量表新西伯利亚省仅35.1%属完全健康, 新西伯利亚市则仅有28.6%, 该省市分别有15.4%及19%长期慢性病患或残疾的儿童。俄罗斯学生最常见的疾病依次为呼吸道疾病、肠胃消化疾病及伤害。除一直存在且无法解决的影响学生健康各种疾病外, 目前最引起各界关注且列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毒品、性病 (尤以是艾滋病) 猖獗与酒精泛滥以及心理疾病普遍化[8,9,10,11]。

我国近年学生体质调研结果与2000年和1995年相比, 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较为明显, 贫血等常见疾病的患病率下降, 体能素质下降, 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肥胖学生增多, 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 学生近视患病率仍居高不下, 农村地区学生口腔保健水平仍然较低。我国目前学生健康最受关注的问题为心理问题、过度营养问题、传染病防治问题、近视问题、饮食卫生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等[12]。

中俄学生目前健康状况不同, 存在的健康主要问题也有差别。建议建立国家学生常态化健康监测、预防、指导、管理、教育中心, 隶属于教育部或卫生部相关职能部门, 全面、科学、规范、常态地开展学生健康管理与指导工作。

5 学校健康检查实施情况

俄罗斯各级学校每学期开学均为学生举行全身健康检查, 中小学生免费, 大学则需缴纳极少的手续费。概括而言, 俄罗斯学校学生健康检查颇上轨道, 只是由于物力及财力所限, 品质不及欧美, 检查后结果无相应的财力解决, 最后仍需病生家庭自行解决。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健康检查不一, 近年来中小学逐渐实现了免费体检, 但普及不够。高等学校几乎没有统一规定, 各校自行其是。对于体检中发现的问题, 和俄罗斯一样, 由于财力、物力、人力所限, 结果重视不够。在健康检查方面, 俄罗斯做得较好, 值得借鉴。建议我国将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年度健康检查纳入学校年度规划, 统一体检时间, 统一体检项目, 统一体检结果报告, 统一上报体检结果, 合理使用体检结果, 做到有安排, 体检结果有“结果”。

6 学校营养午餐供应情况

俄罗斯中小学均由国家统一免费供应热食早餐, 中高年级全天上课者提供付费午餐, 费用极低, 每月60~80卢布, 部分寄宿学校并提供三餐及点心。学校师生超过百人以上者需设置学生餐厅, 并聘请专任且具有执照的厨师, 餐厅内需为每20人安装一盥洗设备, 餐点食物采买及烹调皆有规定[13,14]。

我国学校营养午餐供应情形难以评定, 开设营养午餐供应的学校很少。即使开设学校营养午餐的学校也存在许多问题:2007年教育部检查发现, 学校食堂设施设备还比较落后, 现场检查的38所学校食堂中, 13所学校食堂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部分食堂加工场所面积与就餐人数、加工和供应品种及数量不适应等, 学校食堂尤其是农村学校食堂存在无有效卫生许可证的现象。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不符合有关规定, 且有些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不符合要求, 如某中学食堂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是1 a, 且1个卫生许可证包含了4个食堂, 但卫生许可证上没有相关信息。食品卫生管理措施不落实, 食堂冷藏设施上无生食、半成品和熟食标识, 餐具大肠杆菌超标。学校周边餐饮业卫生存在隐患, 无卫生许可证, 无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操作间卫生设施条件差、生熟食品容器混用、未能按规定对餐饮具进行清洗消毒, 设施简陋[4]。

7 学校防疫通报体系及防疫紧急处理措施

俄罗斯学校防疫通报体系采用双轨制, 颇为灵活健全, 不易发生漏失的情况。学校行政体系循序向上就学校内发生的传染疾病向教育主管机关报告, 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也可直接与省市主管卫生单位联系报告, 且国家颁布有明确可循的指标为学校当局施政参考依据。如流行性感冒期间, 各中小学可在报备后自行宣布停课。关于SARS的处置就颇有成效, 各级学校按规定要求可能罹病学生不得到校并报请当地卫生机关处理;俄罗斯学校原本就规定学生家长非因必要原因不得进入校区, SARS风暴期间更加严格执行;在大学, 各校曾停发疫区入学许可, 并劝阻来自疫区的外国留学生暂缓返国等防疫措施[7]。

我国学校防疫通报体系在高校基本形成了网络直报体系, 中小学比较薄弱;防疫紧急处理措施由于学校医疗机构不完善, 所以比较薄弱。2007年教育部检查发现, 我国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与处理存在薄弱环节, 有些学校发现并报告了传染病, 但没有采取处理措施, 一些有传染病发生但学校均无传染病疫情处理情况的相关资料。部分学校传染病防控规章制度不完善。一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不完善, 没有领导小组、报告方式、处理措施等, 缺乏操作性。有些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还延用旧的报告时限, 未能及时更新, 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培训和指导还要加强。对53名校医和兼职卫生人员进行了传染病防控知识问答 (满分10分) , 最高9分, 最低4分, 专职校医对传染病知识掌握相对较好, 但对传染病报告有关规定掌握不够, 兼职卫生人员传染病知识掌握不足[4]。俄罗斯学校防疫通报体系及防疫紧急处理措施优于我国, 值得借鉴。建立合理、安全、高效的学校防疫通报体系及防疫紧急处理措施, 已经成为我国学校卫生的当务之急。

中俄对比论文 篇7

一、自然环境因素

1. 地形对中俄民族性格的影响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自然环境非常的优越,东临大海,西北是茫茫戈壁,西南是青藏高原。内陆辽阔,形成一个相对安全的天然屏障。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地带位于黄河流域,黄河下游一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特别适宜动物的活动和农作物的生长。土地 (在经济学上也包括水) 最初以食物、现成的生活资料供给人类[3]。适宜的土地是上帝赐予的最佳礼物,因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开始了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生活的无忧无虑,加之没有外族人的侵略扩张,使这里的生活变得平静、安逸。同时,也带给他们以平和的性格特征。

与中国地形相比,俄罗斯的地形便没有那么“幸运”,俄罗斯人祖先是东斯拉夫人。公元7—8世纪,东斯拉夫人居住在东欧平原上———第聂伯河沿岸森林及其以北地区,南方草原生活着伊朗、突厥和蒙古游牧民族。南部的邻居是最富有的希腊人,北部是北冰洋,三面均是开阔之地,极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影响。因此,俄罗斯民族是个缺乏安全感的民族。如果不奋起反抗那只有坐以待毙被其他强敌侵占。所以,他们别无选择,要想保护自己,就要进行侵略扩张。俄罗斯民族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好战的民族,自彼得大帝开始,就不断地向东方和西方扩张,到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期间,领土面积发展成为全世界第一并且延续至今。这个民族的命途可谓多舛,好战、善战的性格也受到了地形方面的影响。

不同的地形特点,使得两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呈不同的状态,使得两个民族的性格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受自然环境因素之一—地形的影响。孟德斯鸠提出“地理环境论”,他认为,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等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同的民族性格还受到气候方面的影响。

2. 气候对中俄民族性格的影响

自然气候使世界上不同区域的人形成不同的人种,也使不同区域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气候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人的性格的形成还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下面的表格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和俄罗斯的气候差异 (虽不能说中国和俄罗斯的气候差异完全相反,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本文综合考虑两个国家的气候类型以及特点,当然国家地区与地区间也是存在气候差异的,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

中国由于纬度跨度大,距海远近差较大,地势高低不同,地形差异及山脉走向多样,因此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气候。由表1可知,中国的气候类型包括东部属季风气候 (其中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西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由于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又在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较近,因此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偏高,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因此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自然带包括亚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 ,大部分地区是温带。

相比中国,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也是复杂多样。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包括中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部沿海属温带海洋气候,南部沿黑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北部属极地气候。冬季长寒,夏季短凉,春秋过渡季节很短。俄罗斯的气候自然带包括温带、亚寒带和寒带,大部分地区是亚寒带。其中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两地的极端最低气温曾分别达-70℃和-71℃,成为北半球的“寒极”,七月份平均气温从北向南逐渐升高,里海沿岸低地可超过25℃。一月份莫斯科的气温低于零下20℃是很普遍的事,而西伯利亚的冬天冷得无法想象。全年气温温差较大: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50℃,七月份平均气温为1℃~25℃。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国的气候性差异,我国大部分处于温带地区,民族体格中等,热情多智。而俄罗斯寒带、寒温带较多,因而民族躯体魁伟、有精力、性格执着。中国和俄罗斯虽处于近邻,领土面积,地理分布的不同,气候的差异对两个民族的性格的差异影响也是很大的。表2是中国人与俄罗斯人性格的比较。

注:上述列举的有关民族性格的词均为中性,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当然,这些性格特点也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的中国人和俄罗斯人。任何个体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是,我们也需承认这些性格特征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累积下来的,还会有一定的代表性。

下面将以上列举的性格特点做以介绍和解释。

提到“中庸”一词,马上会联想到这是儒家的一个核心理念。最早提出“中庸”二字的是孔子。孔子在《论语》中讲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在孔子看来,任何过头或是保守都是不好的,只有恰如其分才是最佳选择。气候对“中庸”性格的形成是有一定制约的。按照温度带的划分,我国自然带可以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和高原地区 (青藏高原) 。我国多数地区属于温带性气候,这些地区更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再加上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人内敛、保守、平稳的大陆性文化形态。这种精神使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总结出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而这些思想慢慢渗透到民族性格当中,内化成为一种性格特点。含蓄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一。辜鸿铭先生用“温良”一词概括出了典型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他指出,温良绝不意味着性格的懦弱和顺从,它意味着拒绝过激、粗野和暴力。温暖的气候似乎会更容易使人感受快乐,中华民族是喜于接纳“笑”的民族,在与中国人打交道时,你会得到对方充满善意的“笑”,即使是对待陌生人,在宾馆、饭店等地,“微笑”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了[4]。

而俄罗斯包括寒带,亚寒带,温带三种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处于亚寒带。俄罗斯寒带主要分布在北冰洋诸岛及北冰洋的亚洲沿岸地区。亚寒带位于俄罗斯平原和西西伯利亚低地的北极圈以内地区。此外,还包括几乎到北纬60°边界的俄罗斯东部分地区[5]。俄罗斯由于大部分是温和的大陆,这里的大陆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冰雪和严寒带给俄罗斯的是漫漫黑夜,冰雪皑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需要较多的热量来抵御严寒,故而肉食量比较大,这类人肠子较短,所食肉食能在肠子中分解较多的甲肾上腺素,它可以升高血压,使大脑皮层缺少控制情感区域的能力。因而性格暴躁,易怒,忍耐克制力差,容易走极端。自然资源丰饶充沛,民族性格自信懒散。俄罗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也给人们留下了生活的重负与精神的压抑。由于自然条件太优越,使俄罗斯人显得懒散。更多的人都放弃与寒冷作斗争选择在室内活动,因此,在俄罗斯无论是街上,还是饭馆,到处都是酒鬼而且特别多,在俄罗斯饮酒也成为一种文化了。因此,俄罗斯民族是出了名的酗酒民族。同样这种自然气候使其社会特质中包含一种强烈而固有的“革命”意识,要么顺从,要么反抗。“对自我历史的坚决否定和对另一条道路的盲目轻信是其社会特质的昭然反映。”[6]俄罗斯民族的极端性在别尔嘉耶夫的《俄罗斯思想》中也被提到:“它不懂得方法而好走极端。”[7]

每个民族因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因而他们的性格也是有差异的,除此之外,人文地理环境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二、人文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为求生存和发展而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 、城市、交通、文化等等。民族是人类中具有特色的群体,于是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徙,民族分布和融合,成为历史人文地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人们的生活习惯、观念意识、宗教信仰、行为结构等也由于人文地理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在宗教信仰方面,宗教是人们在异己的,外部的自然力量或社会力量的压迫下,虚幻地反映这种力量而形成的一种信仰意识和实现体系;是以信仰超人间神圣力量为核心的社会意识形成和情感,并有与宗教信仰相适应的行为、组织与制度;宗教是一种社会制度[8]。对于宗教的理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表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9]信仰是以信念为基础的,宗教信仰则是人们对所信仰的对象的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10]。宗教信仰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俄两国在宗教信仰方面由于受到宗教派别、本土文化、人文环境等原因,两国的宗教文化呈现出众多差异。本文只探讨由于人文地理环境因素造成的民族性格差异。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民族,除了本土的儒教和道教外,还有西汉时期传入到中国的佛教,7世纪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天主教等。但是后期传到中国的宗教或多或少都受到本土宗教的影响。中国人的中庸谦逊是出了名的。中国人基本是不会和人闹翻的,尤其在处理大事情上,讲求的都是以和为贵。前面提到这种性格一方面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还有就是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儒家思想崇尚道德和中庸,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佛教是一种以追求解脱为目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学说劝人向善的宗教。佛教也主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等,这些都是劝人向善,懂得行善和感恩的人才能心地柔软。在佛教文化的浸染下,民族的性格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佛教认为众生平等,平等包括对所有事物,平等地对待任何动植物的生命。相信因果报应,善恶论也都是佛教所倡导的,此种观念也慢慢地深入到中国人的民俗信仰中。以上这些都是受到佛教的影响使中华民族的性格发生变化[11]。

然而俄罗斯与中国则不同,俄罗斯人的祖先属于斯拉夫人的一个分支,他们最早的宗教观念植根于印欧文化和从中派生出来的斯拉夫文化[12]。俄罗斯的多神教究其根源来说,属于东斯拉夫文化,也包含了其他斯拉夫人的一些共同信仰。东斯拉夫人生活在大自然的环抱之中。因此,俄罗斯民族与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风神、雷神、太阳神等都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施行“罗斯受洗”,将东正教定为国教,这使得多神教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帝国灭亡,走投无路,许诺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伊凡三世,最后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便借机把自己看成是拜占庭皇帝的直接继承人。为此将双头鹰国徽也一同拿来作为自己国家的国徽。与此同时,俄罗斯教会就自名为全东正教会的首脑。后来,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使俄罗斯自然成为东正教会世界的中心。“第三罗马”的理论也随即出现,第三罗马就是莫斯科,它是“第一罗马”和“第二罗马”的继承,而且第四个罗马也不会有的。因为第三罗马无限忠于东正教,所以他是万古长存的[13]。“第三罗马”的思想使得俄罗斯民族认为自己具有救世主义精神。救世主义来源于弥赛亚意识,“弥赛亚一词有‘膏油’的意思,指‘受膏者’,认为一个人的头上被涂上膏油,这个人就成了被选中的人,成为负有某种使命的人。”[14]因此,俄罗斯民族认为,这是上帝赋予他们来拯救世界的,世界的和平少不了俄罗斯。别尔嘉耶夫说:“俄罗斯人是继以色列人之后,最具思想的人民,因为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俄国成为唯一的东正教中心,宗教上的这种特点抬高了俄国沙皇的地位,使之成为王中之王,也赋予俄罗斯人以优越的地位,使之萌生普救众生的救世主义。”[15]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作用也是很大的,宗教信仰对其民族性格的形成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中俄对比论文 篇8

一、慈禧太后的“新政”

1、历史背景

自19世纪80年代始, 世界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狂潮。中国领土遭到了英、俄、法、德等殖民列强的分割。慈禧发动政变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宣布重新训政, 开启了独裁统治, 从而导致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慈禧太后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实施了“新政”。

2、“新政”的内容

慈禧的"新政"主要包括四项内容:练兵、筹饷、育才和立法。在军事上, 进行军事制度改革, 建立新式军队, 并在各省设武备学堂, 编练新兵。在经济上实施"振兴商务, 奖励实业"的政策, 并鼓励开采矿产、兴办工厂。从而达到从今工商业发展的目的。在教育方面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生, 为中国近代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慈禧时期制订了《商会简明章程》、《大清商律》、《公司注册章程》和《矿务章程》等法律章程, 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客观上, “新政”的实施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国内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但是国内的商品市场迅速扩大, 促使了国内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促进了清末旨在推翻清王朝运动的发展。而文化教育改革中早就的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传播的是西学思想和民主观念。军事方面的改革的最终结果也事与愿违, 新军用洋枪、练洋操后来被留学生和新式军事学堂的毕业生所掌握。因此, 慈禧新政使统治阶级内部、满汉之间、各派系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以至“事事有尽更其故之思, 人人有不如其初之慨。腐败如此, 何尝见政治发达。”

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

1、历史背景

十八世纪初, 俄国封建农奴制度的腐朽达到了顶点, 贵族地主不断加强对农奴的剥削, 使本已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十八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农民普加乔夫起义。为了稳固统治基础, 挽救风雨飘摇中的农奴制度, 沙皇政府要求贵族地主阶级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因此“开明专制”在俄国便应运而生了。

2、“开明专制”的内容

经济上, 大力发展农业和工商业, 繁荣经济,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军事上, 进行军事改革, 大力发展海军, 组建黑海舰队, 发展军火工业, 增强军事实力。在外交方面, 派遣留学生去欧洲学习, 在国内开设欧式学校, 并聘请西欧学者、专家和技术人员来俄工作和开展文化交流, 促进俄罗斯的欧化进程。

综上所述,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是封建君主制度向资本主义君主制度的一次转变, 带有除旧布新的色彩, 局部地改变了旧的经济基础, 迟早会对旧的封建上层建筑产生一定的冲击, 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使俄罗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

三、两位女性执政者“新政”之对比

从表面看, 两位女性统治者的施政改革均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究其实质并在两国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二者的改革, 不难发现, 其意义和结果迥然不同。分析原因, 我们认为, 除去二者新政的历史条件有所不同外, 慈禧的新政明显存在一系列“先天不足”, 而俄国女皇的改革则拥有良好的社会基础, 顺应时代的政治潮流……具体表现在:

1、慈禧太后的“新政”是消极、滞后和麻木的, 俄国女皇的统治思想是积极的、进步的,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清政府虽然标榜要实行资本主义立宪制, 然而其指导思想却依然是“盖不易者三纲五常, 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变革者令甲令乙, 不妨如琴瑟之改弦”。在文化层面的改革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实施措施, 反而是处处制约, 这就使得“新政”的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改革受到封建文化的束缚, 难以取得实效。相比之下,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可谓全面: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部分被解放的农奴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大力发展军工企业有利于增强沙俄的军事实力和扩大军事储备, 同时重视先进文化思想的传播, 发展教育和学习先进的技术, 派遣的留洋的学生归国之后在各个领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这些都是“开明专制”能够进行下去的保证。

2、慈禧太后所有的“自救”努力, 不过是内外交困下不得已而做的选择。

她从未想把新政认真的实施下去, 尤其是对新政的关键部分, 如责任内阁的建立和议会的召开等。她认同改革“不过是对于国内不满的搪塞、贿赂和对于外国无力的软弱屈服, 都是政府无能的表现”。因此, 这一消极、滞后和麻木的改革, 预示着清末新政的必然失败。同慈禧太后相比, 叶卡捷琳娜二世自幼接受西方文明的熏陶, 博览群书。其中, 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思想对女皇的影响极大。而人民对专制制度的仇恨和专制君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促使着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其统治初期就积极推行这种对内可以安抚早已躁动不安的国民情绪, 对外则可以提高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开明专制”。

3、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对改革的驾驭能力极其不足, 而俄国女皇则巧妙的利用了统治阶级为自己的改革服务。

当时软弱无能而又效率低下的清政府早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不可能承担有效推进变革的新型任务。即便慈禧太后的“新政”得到有效的实施, 要想将列强赶出中国也是回天无力。叶卡捷琳娜二世则是贵族利益的保护者和代理人。她一上台就进行了加紧争取贵族的工作,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贵族在政治、经济上拥有的权势达到历史之最。这样一来, 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行的“开明专制”政策就显得顺风顺水了。

4、在对外政策上, 两位女性统治者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当西方列强真正打入北京之时, 慈禧带着几位大臣逃之夭夭。叶卡捷琳娜二世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来建设国家, 她宣布自己是坚决拥护和平的人, 不愿同邻国发生任何的冲突。当国家的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以后, 俄国走上了不断侵略与扩张的道路, 成为雄踞欧洲的霸主。

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开明专制”使俄国进入了帝国的鼎盛时期。在叶卡婕林娜二世长达34年的统治期间, 俄国人口增加了一倍, 国库收入增长了两倍, 帝国领土进一步扩大。这一时期是俄国民族意识形成、国民士气高涨的阶段。与其形成鲜明比照的是, 慈禧太后的“新政”未能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一改革的直接后果是加剧了国内固有矛盾, 统治者在“痛苦的让步中”加速了辛亥革命革命的进程, 导致清政府自身的垮塌。

历史告诉我们, 任何改革都应符合时代潮流, 顺应民意。实施改革的政府要抓住机遇, 具备总揽全局的能力, 注重建立和保护政府权威的合法性, 重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的连续性, 正确处理对外关系和外来文化。上述两位在中俄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女性统治者的改革实践和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新世纪新阶段, 面对新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 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大改革的力度,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 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望。在这样的历史关头, 我们应该抓住改革的有利时机, 把握改革的重点, 注意改革的全局, 并用法制手段为改革保驾护航, 只有这样, 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才能早日进入现代化的国家行列。

参考文献

[1]周积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困境[J].社会科学辑刊, 1996 (2) :91.

[2]肖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朝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M].上海三联书店, 1999:136.

[3]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未筹备立宪档案史料 (下册) [Z].北京:中华书局, 1979:761.

[4]列宁全集 (第2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9:165.

[5]肖步升.关于叶卡捷琳娜二世“开明专制”的几个问题[J].兰州大学报, 1993 (1) :88.

[6]G.特伦西:近代欧洲的形成1648—1780[M].伦敦, 1985:587.

[7]#12

上一篇:种质评价下一篇:全断面砂层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