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电视购物节目

2024-10-27

怎样做好电视购物节目(通用9篇)

怎样做好电视购物节目 篇1

生活服务类节目是电视台的新闻、社教、文艺、服务四大类节目之一, 集思想、知识、艺术、趣味于一体。全国多数电视台开设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专业频道和栏目, 如旅游卫视频道、中央电视台的《生活》、《交换空间》等栏目、大连金州新区电视台的生活娱乐频道, 设置有《为人民服务》、《健康快乐》、《生活我乐意》等栏目。生活服务类节目因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贴近生活的特点而深受观众喜爱。从广义上讲, 新闻、社教、文艺、服务四大类电视节目都是为观众服务的, 都具有服务功能。但生活服务类节目因其直接面向百姓日常生活, 与观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最能体现电视四大职能“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提供服务”的“提供服务”功能, 所以在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从1979年中央电视台的《为您服务》节目至今, 生活服务类节目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化的发展过程, 已经开拓出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 成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一档电视节目。但随着电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化, 电视节目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状, 生活服务类节目也面对着受众市场不断分化的现实。面对这样的现状, 如何能让节目赢得更多的观众, 已成为生活服

话过程设计的意图都需要主持人来有力的积极执行。编导在编写文案时, 要加强和主持人的沟通, 策划方案要尽量考虑主持人的个性因素, 不能以一己之好去限制主持人的临场发挥。目前一些地方台谈话节目主持人很大程度上是按照编导的策划文案照本宣科, 个性特点多数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老酒馆》节务类节目的当务之急, 如何办好这类节目, 也就成为业内人士着重关注的问题。

1 生活服务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是消费时代, 也是生活服务类节目蓬勃发展的时期。但在繁荣的背后, 仍然存在着影响生活服务类节目发展的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 一是缺少创新、节目雷同;二是定位有偏差, 过度追求收视率而失去服务的本质。

1.1 缺少创新、节目雷同

创新是所有电视节目的生命力, 缺乏创新就是缺乏生命力。如今的电视节目大都有模仿同类型成功节目的趋势, 一个节目脱颖而出, 总会引起多米诺反应, 带动众多雷同节目的出现。打开电视, 铺天盖地的饮食类节目、健康讲座、相亲类节目, 看的人眼花缭乱, 但其中有特色、能获得观众长期关注的节目却寥寥无几。很多跟风节目因为盲目抄袭、毫无创新, 根本不能与原创节目相提并论, 更不用说推陈出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盲目跟风的节目最终难免昙花一现, 对电视台和节目制作人来说, 损失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栏目、一次提高节目水平的机会, 更是观众的热情和支持。长此以往, 对整个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 也是有害无益的。

1.2 定位不准, 原则不清

目主持人有二十年的电视栏目主持经验和中文、历史学历背景。节目组很好地调动了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 自始至终把主持人作为节目策划和录制的核心。主持人能随机应变, 临场发挥, 展现了其做为一个谈话节目核心成员所应有的应对谈话现场的能力, 引导嘉宾和观众, 使整个节目流畅而有序地录制。后

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定位和原则是一致的, 即为观众服务。服务的内容可以有差异, 形式可以有创新, 但基本的定位和原则不能有偏差。曾有某电视台民生节目记者暗访古玩市场, 被暗访的某老年女业主在不知记者身份的情况下披露了不法分子进行不法买卖的情况。节目播出后观众对节目大加赞赏, 但节目播出时却没有对老太太进行任何技术处理, 模样外表看得清清楚楚。老太太有没有受到不法分子的伤害, 自然不再是节目关心的问题, 但如此提高收视率, 却实在有失服务类节目“为民服务”的初衷和本质。生活服务类节目贴近百姓生活, 以实用性为主, 也有部分节目为博得观众眼球, 过度娱乐化, 这些都是偏离原则的表现, 应当予以避免。

2 做好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策略

做好一档节目, 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电视台、策划人、主持人的共同努力。为了解决生活服务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促进生活服务类节目更好的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2.1 树立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

做好生活服务类节目, 首先需要树立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创新是所有电视节目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制作一档电视节目时, 有好的创意固然可遇不可求, 但并非完全无章可循。生活服务

期编导通过一些技术手段, 比如音乐的穿插、镜头的修补, 又最大限度地美化了演播室镜头画面。因此, 《老酒馆》是一个通过主持人贯彻编导意图, 各环节互相间沟通协调, 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成功文化栏目。

(即墨广播电视中心, 山东即墨266200)

类节目尽管形式多样, 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符合时代发展背景, 随观众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观众的需求从单一性到多元化变化, 从最初简单的信息需求, 逐渐发展到追求有全新的思维和理念, 这就为生活服务类节目指明了发展方向。生活服务类节目可以从观众的需求中寻找创新点, 制作不同类型的节目, 而不是一味追求全面、综合, 反而失去节目的发展方向。

2.2 坚持服务观众的基本原则

电视生活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 难免会面临提高收视率的压力, 或者借鉴其他节目思路的时候, 但是, 不论采取何种手段提高收视率, 无论如何融合其他节目的制作模式或制作理念, 都不能偏离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基本原则。服务观众是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基本原则。服务观众就是要及时解决观众遇到的各种困难, 体现节目价值。为观众服务是多方面的, 如衣食住行所需信息、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 此类生活服务类节目大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既然以“服务”为宗旨, 就应当将服务观众的原则贯彻在节目内外, 设身处地为观众考虑。这就需要节目制作人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 关注民生、重视民意, 了解百姓所想所需, 把普通百姓在生活中的各类需求同节目制作联系起来, 才能及时准确地解决百姓生活难题, 避免损害百姓权益的情况发生。

2.3 明确定位, 培养稳定的观众群体

目标群体不明确, 是导致很多节目定位不清、缺乏创新的重要原因。没有明确的目标群体, 也就意味着节目必须以大部分观众为目标群体。在当前观众需求多样化的环境下, 一个节目是很难满足多数人的所有需求的。由于生活服务类节目直接作用于观众个体, 因此针对性越强, 越容易被观众接受。细分受众, 需要考虑观众差异。由于存在地区、年龄、职业、文化、性格等差异, 不同观众的关注焦点和收视习惯是不同的, 这些差异都要在进行受众定位时予以考虑。节目的本土化就是考虑地区差异后的观众细分。如大连金州电视台精心打造的《为人民服务》栏目, 覆盖范围就是金州新区, 四大板块又有明确分工:《五折幸运星》和《生活参谋》版块以演播室直播为主, 重点突出观众参与互动, 旨在为金州新区各层次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类信息。《城市表情》和《你有事我帮忙》以记者外采内容为主, 适当加入演播室评论, 通过对城市点滴变化的阐释, 居民生活中大事小情、家长里短的记录, 形象描述开发区的区域特质, 以横向空间和纵向时间为坐标, 展示出立体、生动、细腻的新区社会风貌。有了明确的受众定位, 制作节目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针对性越来越强, 因而也就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收视率。

开拓新的潜在收视人群。相对细分受众来说, 挖掘新的用户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并且存在着一定的制作风险。制作生活服务类节目可以关注小众群体, 避开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比如在现有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中, 针对农民工、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的节目并不多。作为城市的一员, 他们也有生活需求, 但却很难从相应的电视节目中了解到所需内容。一方面是某些节目泛滥, 一方面又存在某些群体无节目可看。问题的关键, 对生活服务类节目来说, 就是将服务对象定义地过于狭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并非一两个节目就能完全表现出来, 开拓新的收视群体, 对如今的生活服务类节目来说, 也是稳定观众群体不错的手段。

2.4 丰富节目的表现形式

目前评价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优劣, 普遍采用“有用且好看”的标准, 也就是选材内容的实用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内容要贴近百姓生活、满足百姓需求, 形式要新颖、与观众收视心理相一致。生活服务类节目若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仍要在丰富节目的表现形式上下功夫。 (1) 可以借助电视技术, 运用电视声画结合的优势获取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电视技术的发展总是超前于电视节目, 目前大行其道的3D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电视也已经进入普通家庭, 生活服务类节目可以综合运用相关技术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 也可以利用便捷的通讯手段增强与观众的交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硬件设施是丰富节目表现形式的必要选择。 (2) 发挥主持人效应。主持人是节目的标识性人物, 相比其他类电视节目, 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更为平民化、生活化, 好的主持人往往会对节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天天饮食》节目主持人刘仪伟, 以居家好男人的装束出场, 动作略带滑稽、普通话也不标准, 却吸引了许许多多观众的注意力。对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来说, 主持能力并不一定体现在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敏捷的谈吐上, 契合观众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刘仪伟正是用平民风格包装节目, 满足了观众实用、放松的观赏需求, 既给节目带来了亮点, 也提升了央视生活栏目的好评度。 (3) 适当运用娱乐因素。生活服务类节目并不排斥娱乐因素, 相反, 轻松愉快的环境正是人们在欣赏电视节目时期望的氛围。服务类节目, 首先要避免过度娱乐化, 在娱乐因素的应用上, 重要的是把握好一个度, 引领高尚的消闲文化。例如中央电视台《美食美客——三人餐桌》栏目, 采用情景剧的表现方式, 将菜肴制作过程和枯燥的解说通过主持人的角色扮演娓娓道来, 气氛温馨且轻松。节目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美味和健康, 更是一种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饮食类节目中别具一格。这样的创新打破了原有制作模式的条条框框, 活泼而不夸张, 娱乐因素应用恰当, 值得生活服务类节目借鉴。

3 小结

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过程已经证明了这类节目的存在价值。我们也期待在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努力后, 生活服务类节目在今后的发展中会日趋完善, 为观众的生活带来更多帮助和乐趣, 让生活服务类节目成为观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摘要:生活服务类节目集思想、知识、艺术、趣味性于一体, 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一档电视节目。在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缺少创新、定位不清的问题。笔者从创新理念、服务原则、节目定位、表现形式四个方面阐述了做好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策略。

关键词: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策略

参考文献

[1]马红.浅议如何办好生活服务类节目.当代电视, 2009 (4) .

[2]杜军.浅谈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创作.当代电视, 2010 (2) .

[3]张楠.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成功原因及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导报, 2009 (8) .

[4]许卉子.从《交换空间》看服务类节目的受众策略.视听界, 2008 (7) .

怎样做好电视购物节目 篇2

当今时代,网络等新媒体铺天盖地,充斥着人们的视野,浸淫着传统的认知,颠覆着以往的思维。特别是广播电视等传统视听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争夺受众、提高收视率,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电视台都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技术设备、引进专业人才、加大节目创新力度、努力提高节目质量。而作为基层的县级电视台,由于受到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在这场拼财力、拼创新的竞争中更加边缘化。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取一席之地,基层县级电视台就要发挥好贴近实际的宣传优势,在积极办好地方新闻节目的基础上,努力采编制作出彰显地方和民族特色、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专题节目。

一、影响县级电视台专题节目质量的制约因素

1、资金不足、设备落后。天祝藏族自治县电视台自1994年成立以来,电视节目只有《天祝新闻》,负责对自治县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报道。直到2001年,才开始尝试开办电视专题专栏节目,在节目质量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和低层级状态。由于资金有限,更新的设备、引进的技术,这些有限的资源要首先保证新闻采访使用,无法保证专题节目采编制作。特别是在深入基层、进行深度和后续报道的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持和车辆等后勤保障。

2、人才缺乏、技术薄弱。由于受到体制和人事等因素的制约,新闻采访专业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缺乏,县级电视台在选人、用人上没有自主权,需要的人招不来,进来的人不专业,专业技术薄弱,导致有好栏目和创作素材,而没有合适人员去承担的尴尬局面。

3、专题节目中策划创新意识不足。无论是新闻事件的策划活动,还是人为策划的新闻事件,策划的目的都在于实现对媒介新闻传播资源的最大发掘与最佳配置。我台设置的专题栏目《今日华锐》、《共同关注》、《百姓生活》中虽然也制作了不少的专题节目,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但是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存在策划、创新不足,不少记者在拿到选题后,基本上没有策划,只根据自己的想法,就开始了专题节目的采访创作,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争取更大支持,彰显地方民族特色,努力做好专题节目

1、作为县级电视媒体和地方新闻宣传的重要平台,要主动出击,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和设施设备的投入。随着地方经济和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随着地方党委、政府对新闻宣传事业认识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具备了支持电视台宣传的经济实力。只要我们积极努力争取,办台条件就会不断得到改善,人力资源和设施设备支撑度就会越来越坚实。

2、要充分挖掘地方民族特色,采制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作为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没办法跟中央、省、市台去竞争受众,要提高专题节目收视率,就要抓住本地的观众,突出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发掘彰显民族特色、具有本土文化的题材,把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展示给观众,这样的专题节目更具有原生态和亲和力,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我县电视台在专题栏目《百姓生活》中采编播出的《七彩的婚礼》、《土族绝唱格萨尔》、《藏民村的婚俗》等专题节目,真实再现了天祝藏族自治县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不仅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还被评为省、市优秀电视专题节目。

3、要结合作风建设,减少对工作成就的大量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努力反映普通人的感人事迹。深入报道典型人物背后的感人故事,注重细节把握和感情引导,设身处地的为群众考虑,为群众服务,从而引发群众的共鸣。我台播出的《环卫工人马玉兰》、《救救白血病孩子》、《剪刀人生》、《养牛村唱响致富歌》等节目,通过反映群众身边的真人真事,表现了普通人物的喜怒哀乐,引导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4、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品牌栏目,提高专题节目的创新力度。认真做好策划,准确把握主题,积极联系协调,深入挖掘素材,解说词撰写不能脱离画面,在后期的节目制作中手法新颖多变、避免格式化和模式化,对典型细节精雕细琢,画面要丰富,特技应用灵活多变,镜头语言合乎逻辑,要提高主持人出镜和串联能力,配音配乐要有节奏感和表现力,努力提高作品的整体效果。

总之,县级电视台专题节目制作体现了一个群体的智慧,更体现了一个电视台的水平。各类专题节目选题上不一定要多么高深,但一定要深入生活,具有较强的贴近性,为群众服务,反应群众心声,把专题节目办成老百姓喜爱的看点。要想法设法凸显地方民族特色,以小见大,以奇见长,突出个性,拍摄出趣味性强的专题节目,提升节目档次。同时,还要形成自身风格,树立自身形象,创造出历久弥新、与受众共享的佳酿甘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1] 付丽丽.大数据商业应用引路人.科技日报,2013-12

怎样做好电视购物节目 篇3

【关键词】电视节目 新闻报道 三贴近

现如今,许多地方电视台开办的新闻节目群众并不爱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所报道的内容和所反映的情况离群众的日常生活太遥远,讲的道理太空洞,报道的形式太死板。群众不爱看,宣传报道的效果势必大打折扣,桥梁纽带、耳目喉舌的作用也自然不能够充分发挥。

这种被动局面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大胆地尝试和不断地创新,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提出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报道想要做到鲜、活、新必不可少的致胜法宝。作品如果不能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人们见之不闻不问、不为所动又怎能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因此,笔者认为“三贴近”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指导我们现实工作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实践者、创造者,是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重要思想同样体现在社会主义的媒体上。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的宣传报道的源泉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之中,党的宣传报道的服务对象也还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做好新闻工作心中必须时时刻刻装着人民群众,切实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三贴近”原则一直是我党新闻宣传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央三代领导核心都曾对这一基本原则进行过深入广泛地阐述。中央提出新闻宣传“三贴近”的要求,就是要“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把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广大人民群众有什么愿望、要求、困难、疑惑、苦恼和欢乐都是我们新闻报道所应该重点关注的,真正使我们的新闻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道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以群众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作为评价我们节目的标准。

二、处理好群众满意与领导满意之间的关系

现在基层新闻单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群众满意的,领导不一定满意;领导满意的,群众不一定满意。其实,群众满意和领导满意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就应该善于在群众满意和领导满意之间寻找契合点。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群众所想要看到的是与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不同需要的新闻节目;领导所要想看到的是如何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地方党委、政府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的新闻节目。处理好群众满意和领导满意之间的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做活会议报道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应该把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党和政府的工作联系起来,把握好党和政府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践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三贴近”的过程中,坚定着我们的信念,磨炼着我们的意志,增强着我们的能力,提升着我们的境界。坚持“三贴近”,才能与人民同心,让党满意。像医疗改革、国企改革、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既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我们要善于从群众的意愿出发,找到最好的宣传方式,找到最贴近的结合点,运用群众性的语言进行报道,加深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理解,引起双方共鸣。我们新闻工作者要多动脑筋,妥善处理好群众满意和领导满意之间的关系,交出群众和领导都满意的答卷。

三、体现人文关怀

新闻的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各种需要的肯定。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也正是新闻人文关怀的出发点和归宿。电视新闻平民化近些年来在电视媒体的新闻改革中体现得很明显,电视新闻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老百姓成为了电视新闻的主角,新闻中拉的是家常话、说的是身边事,这些可喜的变化接近了群众与媒体的距离。新闻界同仁大都熟悉这样的行话:“脚底板下出报道”;“跑出来的新闻”;“涉深水捉活鱼”;“腿勤、嘴勤、手勤,抓新闻的真本领”,等等。这足以说明“三深入”是“三贴近”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三深入”,才能“三贴近”。因此,要做到“三贴近”,首先必须做到“三深入”。

“群众不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更是我们的精神父母”;“心离群众有多近,作品离群众就有多近”。长时期以来,我们对新闻的认识仅仅局限在其宣传教化的功能上,忽视了新闻的其它更多功能,也使得新闻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随着新闻改革深入,特别是媒体经营理念的提出,媒体对自身的功能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媒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还要得到群众的认可。没有群众的认可,不仅宣传效果不能实现,甚至连媒体自身的生存发展都将成为问题。体现人文关怀,新闻平民化已是大势所趋。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和新任务对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坚决贯彻贴近群众的原则,这样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唱响时代和谐发展主旋律,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和神圣使命。

(作者单位:安徽泗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

如何做好老年电视节目 篇4

一、节目创新是做好老年节目的首要

2007年9月太原电视台专门为全省的中老年人首创了一档展示中老年人艺术才华的大型综艺栏目《魅力老爸老妈》。节目以“中老年人的梦想舞台”为宗旨。独辟蹊径的艺术追求和服务中老年人的鲜明理念, 填补了山西省专门面向中老年观众的综艺节目的空白, 吸引了全省广大中老年观众的目光。节目以“真情告白、才艺展示”为主线, 分为“默契搭档”、“理财巧手”、“公婆过招”、“花样年华”“金典歌曲”、“童年回忆”等多个环节。“金典歌曲”, 以参赛选手现场演唱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经典歌曲为主题, 展现中老年的歌唱风采;“花样年华”, 以展现中老年参演者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和他们的精彩才艺, 构成轻松愉快的多元化综艺看点;“童年回忆”, 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展现与童年相关的内容, 做儿时的游戏, 唱儿时的童谣, 展现中老年人“老有所乐”的年轻积极的心态, 构成温暖怀旧情感的走向;“公婆过招”环节, 展现婆媳之间互敬互爱、和谐相处, 构成中华传统孝道美德的风气。节目着力于促进社会和谐。在此意义上一个中老年人平台的内涵得到了广阔提升, 增进了舞台层面的和谐氛围, 增进了荧屏内外的和谐氛围, 更增进了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氛围。活动从最初的二万人报名参加, 发展到六十万人的渗透, 三百万人的关注……

二、满足收视需求是做好老年节目的根本

2010年12月6日,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达18年的《夕阳红》栏目告别荧屏。《生活早参考》节目随之诞生。对此, 《生活早参考》栏目制片人的解释是:长久以来, 早间节目一贯以新闻、资讯类节目为主要, 但是在这个时间点上, 还有很多中老年观众收看节目,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新栏目, 就是为了满足这些目标受众群的需求。对于停掉《夕阳红》这档老牌节目, 其实从领导到编导都是一个很纠结的过程, 之所以下定决心进行调整, 还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生活早参考》在策划上照顾了两个方面的关注, 一是主流媒体价值的判断;二是着眼百姓的身边事, 邀请权威领域的专家、学者, 对生活中的困境进行解构与求证。据了解, 《生活早参考》依然延续《夕阳红》的节目类型, 以生活服务为主, 把中老年观众作为主要目标受众, 在选题方面力争紧贴大众需求, 做老百姓关心的、实用的, 真正成为百姓身边信得过的生活参谋。与《夕阳红》相比《生活早参考》更时尚更活泼, 也更贴近现代生活热点。《生活早参考》被喻为《夕阳红》的升级版。

三、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是做好老年节目的重点

《魅力老爸老妈》作为山西省第一档集中展示中老年人艺术才华的综艺节目, 有着极其明确的受众定位, 那就是为中老年人做, 做给中老年人看, 它只接受50岁以上、热爱生活、酷爱艺术的普通中老年人报名。在那些值得感怀的青春岁月里, 他们经历了上山下乡, 和那个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年代, 舞台几乎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在很多人的心底, 都或多或少地有着一种情愫, 那就是能站在舞台中央, 舞动自己的梦想, 当超女快男的狂潮席卷了全国, 我们将目光投向了我们的老爸老妈们, 点燃他们的激情, 成就他们的梦想,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让我们做好节目的动力。据统计, 45岁以上的观众是《魅力老爸老妈》的收视主体, 明显看出节目精准地锁定了这个年龄段目标人群。《魅力老爸老妈》在太原电视台每周一至周五21点播出, 每期60分钟, 播出期间, 收视率节节攀升, 在晚间九点到十点段最高收视达到6%, 开创了在太原的130家落地的全国电视台同时段的收视率之最。

《魅力老爸老妈》节目不仅吸引了广大中老年观众的目光, 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广受各界赞誉。《魅力老爸老妈》节目推出几年来, 不仅诞生了一批“草根明星”, 更带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居民小区, 在公园, 到处可以看到“劲歌热舞”的场面, 成千上万的中老年人投身其中, 展示着他们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2009年春节期间, 太原电视台选送的新闻《老爸老妈的快乐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 时长3分钟。之后, 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朝闻天下》等黄金栏目也作了大篇幅报道。中央电视台专门给栏目组发来感谢信, 感谢太原电视台的编导策划出这么好的一档节目。《魅力老爸老妈》成为红遍全国的节目, 也成为太原展示文明和谐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

摘要: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41亿, 占到总人口数的12.5%。如何让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既是一个涉及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和关系民生的课题, 也是我们电视媒体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如何做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 篇5

确定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类型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以即兴的谈话为主, 按照访谈话题来分一般包括人物故事访谈、新闻事件访谈、观点意见访谈。人物故事访谈, 以采访在社会某方面取得特殊成就的人物为主, 与被访问对象的进行深入的语言交流, 来生动具体的展示人物独特的精神风貌。新闻事件访谈, 由某一新闻事件为由头, 采访相关权威人士或事件相关人员, 以详尽了解事件本身。观点意见访谈, 重在传播有关事件或现象在认识上的新观点、新想法, 以独特深刻的见解帮助观众认识社会、思辨社会。作为电视台的固定栏目,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要结合电视台节目设置需要确定栏目定位, 固定访谈形式, 形成品牌效应。阳光卫视推出的《杨澜访谈录》是国内知名的电视访谈节目, 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为中心讲述故事, 就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热门话题, 与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进行广泛探讨, 将嘉宾的人格力量和社会价值作为节目的终极呈现。

把握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意识

收入率高、观众评价好的电视节目一个突出的特点, 是都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较高的文化意识。优秀的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创作者应该有提高节目整体格调的潜意识, 注重节目内容的品质, 在访谈的背后传达出深沉的文化底蕴, 力求在观众收视心理上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感受。中央电视台开办的《艺术人生》就是以其独特的视角、真诚的情感交流, 将自身与一些媚俗的明星娱乐性节目区分开来, 在表现形式上形成了正面、健康的艺术风格, 使观众在欣赏节目时, 能融入和谐幸福的氛围, 在艺术的审美愉悦中, 潜移默化的受到更深层次的文化熏陶。

节目策划是做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基础

节目策划是电视节目创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来说, 节目录制前期就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工作, 如嘉宾前期沟通与采访、访谈话题的选择、访谈的层次设计、叙事与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现场录制时的灯光设计、场景设置、机位摆放等各环节的都需要统筹协调处理, 所以做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 前期策划显得尤为重要。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在推出《实话实说》节目时, 不仅投入了精干的技术队伍, 还在节目前期策划上狠下功夫, 邀请中青年学者和专业人士出任策划, 并在每一节目的筹划期向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广泛咨询。《实话实说》播出后, 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 许多观众通过热线电话和信函表示了热情支持。

发挥主持人在访谈中的核心作用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 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而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主持人不仅要起到连接作用, 而且要遵循节目的策划方案不着痕迹地引导节目向前发展, 成为节目内容表达的一部分。主持人不仅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技巧, 同时需要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美国电视界在选择主持人时, 最看重的不是个人的容貌和仪表, 而是学识、经验和幽默感, 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访谈节目在美国电视台很常见。CNN的名牌栏目《与拉里·金对话》就是由著名主持人拉里·金主持的名人访谈节目, 这档电视节目不仅在美国本土有较高的地位, 也受到各国政要人物的关注, 具有很高的收视率和影响力。

在后期编辑中注意访谈的叙事结构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极少是现场直播形式, 大多是录制完成之后, 再进行编辑合成。要把录制几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的前期素材剪辑整合成为固定时长的节目形态, 是一项十分的繁琐工作。对这些零散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时, 创作者要掌握前期录制素材及访谈的内容层次, 理清好思路, 使创作思维有条理有逻辑, 有明确的主题和独特的视角, 这就需要创作者在后期编辑之前就要确定好大体框架, 把整个节目分几个段落, 每个段落讲述什么内容, 节目的情感高潮设置在哪里, 最终想要表达呈现给观众的是什么等等。在合理安排结构之后, 再编辑内容, 就可以达到故事完整、主题鲜明、结构严谨, 层次清晰, 使观众观看时感受到顺畅、明了, 得到好的传播效果。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社教类节目 篇6

1 节目选题注重新闻价值

选题是新闻社教类节目的第一环节, 确立了选题, 也就决定了新闻报道的主线和报道的内容对象, 电视节目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 这一根本属性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目的是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 观众作为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 他们的喜闻乐见是衡量新闻报道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群众是电视新闻的立足点, 失去了观众, 得不到群众的认可, 新闻报道也就失去了价值, 也就无从发挥其影响力。

在选题上, 坚持及时贴近应该成为新闻报道节目的一大特点。及时就是要突出新闻的时效性, 善于发现、发掘新闻热点, 对于容易引起关注的事件、人物、新闻现象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性。从而抢占先机, 加强节目的可看性和吸引力。所谓贴近就是要贴近实际生活和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为此, 我们在选题的时候, 应立足于“群众利益无小事”, 把目光主要投向那些关乎民生和民心的题材, 如老百姓的“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 还有一些关乎民心的事, 如各级党委、政府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各项“温暖工程”、“民心工程”, 还有各部门、各单位心系群众, 为社会或本单位职工所做的实事、好事, 同样要成为我们报道的重点和重点报道的方向。也就是说, 我们报道的重点应该是正面的、正能量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符合的宣传。在策划的时候, 要突出“以人为本”, 以“人”作为节目的研究之本, 使新闻理念不断更新;以“人”作为节目的传播之本, 使节目受众常看常新。让社会公众通过观看节目有所收获:原来不了解的事情看节目后了解了, 不仅如此, 也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有误解, 心理不平衡的, 通过看节目对事情有了新的认识, 对事情的处理能够理解了;或者学习到了新的知识, 新的生活技巧等等, 通过这样的努力, 保持强烈的观众意识, 贴近观众, 节目才能提高收视率, 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2 内容制作精益求精

真实是新闻节目的生命, 当我们确定了一期节目的选题之后, 接下来考虑的就是节目的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来自电视、报纸、网络, 也可以来自其他信息渠道, 无论信息来源是哪里, 首先都要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通过工作人员亲临现场, 多方询问了解, 客观记录, 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保证节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把新闻事实全面地展现给观众。正如厨师制作佳肴, 首先必须保证真材实料。选材之后的加工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发挥团队优势, 团结协作

栏目的全体人员都应该是策划人, 每期节目都要经过多次策划会, 从题材的取舍、主题的确立、计划的制定、方案的实施, 认真研究, 集思广益, 通过自己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智慧, 打造优质的节目。

2.2 树立品牌意识, 名牌意识

对于一档新闻深度报道节目来说, 其品牌的创立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名牌效益也不会一蹴而就。必须树立品牌观念, 不断提高收视率和竞争力, 这才是市场取胜的基础和法宝。

2.3 整合新闻资源, 突出主题

主题是节目的灵魂, 不论是做人物、事件还是现象都是这样。有了主题, 在选取新闻资源时可通过其他电视节目、报纸、网络, 整合多种媒体资源, 通过多元化的视角, 提供丰富多彩的资讯, 形成长期的多种媒体合作共赢的局面。注重新闻逻辑性, 故事性。

在节目叙述层次上, 要做到思路清晰, 在内容上, 有较强的可视性, 就像讲故事一样, 多设几个兴奋点, 通过主持、采访、评论, 有效串联, 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2.4 注重新闻报道的深度, 广度

新闻社教类节目, 不仅要向观众讲清楚“怎么样”, 更要说明白“为什么”。在节目制作前, 需要广泛地搜集信息, 从而能全方位, 多层次进行剖析。通过对新闻人物真实生动地再现和对新闻事件理性地分析、解读, 让观众有所感触, 有所收获。

3 栏目结构形态富于变化和吸引力

新闻报道类节目的结构一般应包括这些内容:

导语在整个节目之前, 通过最有冲击力的画面, 最精炼的内容提示和概括, 起到先声夺人、烘托气氛的作用。

新闻事实即节目关注的焦点。来龙去脉, 发展过程。

新闻背景深度探究新闻背后的原因。

新闻人物让人感动的人物事迹。

人物背景成长历程, 原因, 所思所想等。

焦点事件社会焦点事件。

专家答疑特定事件, 专家学者的解惑答疑, 分析评论。

现场追踪记者新闻现场的跟进报道。

主持评论主持人在播音室进行的开场、串场、评论。

以上列举的只是节目的一些形式,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节目不同, 因时因需而变, 以增强节目吸引力和感染力。

4 表现形式多样化

任何一种新闻表现形式, 观众都会经历从新奇到熟悉, 再到审美疲劳的一个变化过程。这同时也是节目宣传影响力从很大到普通再到很弱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阐述清楚新闻事实的几大要素, 而要适应观众求新、求变的复杂需求, 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 力求多样化。利用好新的声、光、电技术, 整合电视画面、字幕、解说, 结合网络、图表、动漫、电脑制作技术等, 充分调动多种元素, 合理利用, 力求表现了更加丰满, 更加生动形象。

5 整体风格独特, 突出亲和力

在众多的新闻报道节目中, 要想吸引观众目光, 获得良好的收视效率, 必须在节目的整体风格上下功夫, 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和个性风格, 以群众作为关注对象、报道对象和服务对象, 使节目拥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具体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 围绕主题, 浑然一体。每一期节目, 从宣传片到内容主体, 从结构形态到包装形式, 虽然各有侧重, 但都是围绕同一焦点、同一主题, 重点应在挖掘深度, 可以有一定广度, 但必须服务于节目主题, 有益于节目主题;

2) 层次分明, 跌宕自然。无论报道的内容是关于人物, 还是新闻事件, 在整体连贯的叙述之中, 还应该有清晰的段落、层次, 其中应该巧妙地穿插起伏跌宕的情节, 使叙述更具有故事性, 更饶有兴味;

3) 语言干脆利落, 主持风格自然。新闻深度报道节目中, 主持人、记者担当的职责就是引导者和解说员。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新闻事实说出来, 把自己和栏目组成员的所思所想、所挖掘出来的更深层次事实真相讲清楚, 讲明白。主持人、记者并不是法官, 也不是裁判, 作为事件的观察者, 面对采访对象, 应该做到平等、自然。善于运用最生动、最接地气的解说语言, 同时, 还需充分发挥记者个人的智慧和语言才能;

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包装工作 篇7

关键词:新闻,编辑,包装

随着电视产业化的不断推进, 电视包装已成为提升电视媒介价值的重要手段。好的电视包装能够引起受众对电视媒介及其品牌的立即确认。[1]对电视节目进行包装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电视栏目、频道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成功的包装能提升栏目品位, 提高收视率。新闻是立台之本, 因此对新闻节目的包装显得尤为重要。新闻节目的包装有一定的特殊性, 它不需要变幻多端的特技, 也不需要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字幕, 但需要我们细心地去修饰、装扮, 让它表现出自己独有的品位和韵味, 散发出独有的魅力。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电视新闻的包装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片头、片尾的制作

片头是节目给观众的第一印象, 是节目的名片, 片头创意一定要与频道风格相一致, 服从整个频道包装的需要。片头制作力争醒目、简洁、特点突出、有时代感, 能体现地方特色。片头的色彩、节奏、旋律、长短、字幕的材质以及所有表达的含义都要反复推敲, 认真研究。片头的主色调可以是单色, 也可以是复合色。蓝色凸显严肃、冷静、客观, 红色代表着积极、热情和奔放, 淡黄表达着纯静、时尚和温馨, 制作片头时既要考虑频道整体效果, 也要考虑栏目内容, 选择合适的色彩。笔者所在的长葛电视台开辟的《长葛新闻》, 是一档以时政要闻为主的新闻节目, 笔者选择了蓝色基调作为片头的主色调, 而《葛天视点》是一档以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为主的新闻评论节目, 所以笔者选择了红色基调作为片头的主色调。片头的节奏包括画面节奏和音乐节奏, 两者要协调统一, 快节奏的画面配上缓慢的音乐, 效果可想而知。片头的旋律应尽可能简洁, 力争过耳不忘, 常听常新。新闻片头的制作一定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片头一旦推出就不要随便更换。3DMax、Photoshop、After Effects软件给我们制作人员提供了无穷的空间, 我们要有熟练运用多种电脑软件的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意识, 才能实现片头的创意与构思、色彩与光效、构图与造型、音乐及艺术的和谐统一, 制作出紧跟时代步伐的电视新闻栏目片头的艺术精品。

片尾制作一般分多屏上滚和左飞两种。片尾字体要清晰, 排版要合理, 速度要适中, 保持在观众视觉最舒服的状态, 再加上节奏轻快的音乐, 让观众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结束对新闻节目的收看。

导视的制作

导视也就是新闻节目主要内容的简介, 它不仅是新闻片头的延伸, 还是后面新闻节目的索引,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般常用的非线编系统提供给我们很多导视模板, 我们可以根据栏目需要进行修改和创新, 也可以利用其他软件制作出更加精美的模板, 每次使用, 只要选出重要新闻的核心画面, 利用画中画、卷页等特技进行处理, 再配上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及导视字幕, 一个完整的导视就完成了。

后期编辑

真实是新闻的魅力所在, 编辑新闻画面时一定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要选择最稳、最准、最有表达力的镜头, 剪辑后的画面在时间、空间逻辑关系上与实际情况要保持一致, 追求朴实无华、客观真实的效果。画面的编辑要符合静接静、动接动、动接静或静接动等一些基本规律, 远、全、中、近、特景别运用要恰到好处, 做到画面清晰流畅、主题鲜明。要巧用特技手段, 为了保持新闻的朴实性, 新闻画面的编辑最忌滥用特技处理, 画面之间的连接一般不需要特技, 直接硬切就可以了, 但对前期拍摄中出现的偏色、亮度不够、同期声有杂音等非用不可的镜头, 我们可以利用非线编的特技功能在后期对其进行白平衡、色彩、亮度等技术矫正, 同期声有杂音时, 我们要利用音频制作软件过滤掉杂音部分, 只保留真实的声音。在编辑时一定要调整好配音、同期声及现场声音量的大小, 整组新闻不能出现声音忽大忽小的不均衡现象。

新闻标题、字幕、角标的制作

标题是凝练精准的文字精华, 是电视新闻的眼睛和窗口, 标题的设计一定要醒目、时尚、大气, 标题的色调、字幕、位置、出现时机、显示时间、出现次数、切换方式等都是有讲究的。标题的设计要与片头及频道风格协调一致, 字幕一般选用黑体、宋体、圆头体等观众常见且清晰可视的简体字。在显示新闻标题时, 由于观众的视觉注意力中心只有一个, 一旦显示了字幕, 观众的注意力则会马上转移到字幕。如果在显示字幕时选用了近景、特写等镜头, 两者都不能充分体现, 则会造成观众视觉上的混乱, 所以我们在显示标题时应选择信息比较单一的画面, 或者是大景别及辅助性的画面。新闻标题通常叠加在开头一组画面的正下方, 显现时间长度为正常浏览速度的两倍, 出现次数一般为一次, 但对重大新闻和精彩新闻应区别对待, 可以出现多次, 甚至是通篇显示。考虑到新闻节目的紧凑感, 标题切换方式一般采用比较干净、利落的划像方式。另外, 新闻同期声字幕的底版制作也要与标题色彩相协调。为了不影响主画面, 最好使用透明的底版, 上字幕时根据画面的整体结构选择合适的位置, 特别是竖着排列的字幕要避开人物的脸部。同期声内容的字幕出入时间应准确, 要与声音同步, 不能早也不能晚。

新闻栏目角标是新闻栏目的标志, 如同一张报纸的版面, 报花是必不可少的, 精美而又简洁的角标, 既可以对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又可以增加画面的美感。角标的制作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 但不下点功夫是制作不好的。角标一般都是由几个精练的字和一些提示性的或抽象性的色块、图案组成的, 如《主播看两会》、《记者观察》、《新闻快递》等,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主要精神, 通过图片扫描和图形处理软件, 设计出一个精巧、醒目、别致的小角标, 适时叠加在画面的左 (右) 下方。这些角标个头虽然不大, 但对我们制作人员的要求却不低,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并熟练掌握各种制作软件的运用技术, 否则就会黔驴技穷, 制作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 毫无个性。

新闻节目的主持人

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 是一个电视台综合实力强弱的表现, 是电视台永久的生命线, 而主持人就仿佛是这条生命线上跳动的音符, 为之谱写着动人的旋律, 很多著名的新闻节目往往得益于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应端庄、大方, 服装应简约、得体, 面部化妆简洁、淡雅, 表情不卑不亢、分寸适度, 眼神要坚定、自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主持人在演播时面对的是摄像机镜头, 而观众从屏幕上接受的却是主持人的眼神。好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就是应该有能力做到在实际录制节目时, 把摄像机镜头当成观众的眼睛, 与观众进行眼神的交流。坚定、自信, 有亲和力的眼神让人信任, 而逃避或游移不定的眼神都会给观众以不真诚、内心畏缩的感觉。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要敏于思考、勤于学习, 要有自己的思想观点, 而思想观点的产生是基于深厚的知识积累。没有丰富的知识, 思想观点就会缺乏深度。只有博学多识的主持人才会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 播出的新闻节目才能更有吸引力。

新闻演播室

新闻演播室分实景演播室和虚拟演播室两种,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以超大液晶屏作为播音背景, 给人以磅礴大气的感觉, 一些省地级电视台以编辑室为背景, 播音员身后有忙碌的编辑,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更具有信赖性。虚拟演播室的产生, 给节目制作带来了一场革命, 它可以制作出任何想象中的布景和道具, 给我们制作提供了无穷的空间。由于受条件的限制, 长葛电视台使用的是色键抠像技术, 实践证明, 只要充分地调整好演播室的灯光, 调整好背景的空间感、立体感, 制作出的效果同样可以与虚拟演播室媲美。新闻演播室背景的制作, 一定要和新闻片头、频道包装相吻合, 并保持每个背景独特的风格。

新闻节目的后期包装固然重要, 但前期的选题、策划、拍摄、撰稿是基础, 是内包装。一条空洞无物、缺乏深度的新闻, 再好的包装也只是金玉其外, 吸引不了观众的眼球。精品的新闻节目, 不但要有优秀的外包装, 还应有极富内涵的内包装, 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的魅力。

21世纪的今天, 电视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观众的欣赏水平日益提高, 对电视节目的挑剔程度也越来越高。不讲究特色包装、不讲究包装美感的新闻, 观众对其接受程度和认同感势必大打折扣, 栏目的播出效果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所以新闻节目的包装也是势在必行。让我们从每一个环节入手, 从每一个细节做起, 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把新闻节目包装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做好农业电视节目 篇8

一、农业节目的定位

1. 节目内容要有针对性

在信息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 电视已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作为一档农业节目找对自己的受众群体, 立足农村发展现状, 了解农民现实需求, 办出真正“急农民之所急, 想农民之所想”的电视节目至关重要。农业节目的受众群体, 顾名思义是广大农民朋友, 所以要求节目农村气息浓, 语言朴实通俗, 让农民朋友觉得自己就是在看身边人的故事, 同时节目的主持人形象定位也要让农民朋友觉得像身边的人一样亲切, 而不是遥不可及。《三农最前线》作为黑龙江电视台唯一一档农业栏目, 从2011年开播以来定位鲜明, 一直以“三农”为立足点, 栏目组全员定期组织农业知识、农村发展培训, 首先让采访的记者能够了解农村, 了解农民, 这样在和农民沟通的时候能够让农民朋友觉得自己是在和身边的兄弟姐妹话家常, 把农业记者定位成农民信得过, 愿意和你说真心话的朋友, 这样采访出来的节目也会更加鲜活生动, 《三农最前线》口号是“做农民的朋友, 做农民的帮手”。

2. 节目内容要真实、可靠、及时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对于农业电视节目来说, 真实显得更加重要, 因为农业节目的一头连着农民生产生活, 一头连着政府的惠农政策、先进的农业科技、市场的供求信息以及成功的致富经验等, 可以说直接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但是, 如果我们报道不真实, 不可靠, 事先没有足够的调查了解就发布信息, 不仅会影响节目在农民朋友心中的地位, 更有可能因误导而给农民带来更大损失。所以, 农业节目一定要“言出有据, 言出有效。”

二、农业节目的特色

1. 节目突出服务性

工作中我们发现, 除了消遣娱乐, 农民愿意看电视节目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在节目中得到实用信息, 在这方面, 《三农最前线》栏目就做得比较好, 在节目开播初期, 就邀请二十三位涉农厅局负责同志做客演播室, 畅谈农业发展大计, 解读惠农政策, 真正将最新、最权威的惠农信息传递给农民朋友。同时, 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 节目组都时刻关注农民需求, 例如, 在备春耕期间, 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化肥、种子、农药的市场价格以及如何辨别真伪;春耕、夏管阶段, 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庄稼长得更好, 产量更高;秋收后卖粮阶段, 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了解市场信息, 找到销路, 让自己的粮食卖个好价钱。针对不同时期的农民需求, 栏目组定期策划系列报道, 每年春季, 节目组都会联合东北农业大学、省农委及各地农委、科技、水利等部门开展“全省百万农民培训行动”, 把农业科技切实送到农民手中, 活动把各地的乡村教室、田间地头以及农户家炕头作为培训地点, 针对各地农业种植情况及问题, 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因地制宜讲解农业种植知识, 做到让更多的农民懂科技、会科技、用科技。此外, 对于农民的求助电话也要第一时间给予回复和帮忙, 这样才能让农民朋友觉得自己和节目离得很近, 2011年3月, 正值备春耕期间, 然而五常等地农村竟有数百吨的水稻积压, 农民心急如焚, 水稻卖不出去, 春耕物资又谈何而来, 当我们记者接到农民的求助电话后, 冒着初春大雪第一时间赶到村里, 为了帮助农民找销路, 节目组不但通过节目进行呼吁, 寻求社会帮助, 同时还尽心尽力为农民奔走, 帮忙联系相关部门寻找销路, 一个月之内成功帮助农民销售500万吨水稻, 就是这种真真正正为农民帮忙, 才能真正办出走进农民心坎的节目。

2. 内容可看性强, 有吸引力

在制作农业电视节目时, 除了节目语言要贴近农村外, 在拍摄节目时, 如能够加入故事情节就会增加农民收看兴趣, 因为这符合农民爱听故事的生活习惯。我们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农民成功地把反季节草莓幼苗移进了大棚, 实现了规模化人工栽培。如果简单地把移栽技术拍摄下来, 就会成为农业科教片, 观众就会失去观看的兴趣。我们在制作节目时, 则主要讲述了这位农民十几年来一直搞草莓栽培研究, 钻研独特技术的故事, 节目播出后收到很好的效果。

怎样把电视服务类节目做得好看 篇9

如何使电视服务类节目既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又有较高的收视率?关键词就是“好看”。

投诉服务冲突化

投诉类服务节目要吸引观众的眼球,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冲突。投诉方与被投诉方最好同时在现场, 这样矛盾双方的焦点才会凸显, 有了冲突节目才会生动好看。无锡电视台曾报道过五河新村的“垃圾王”, 讲的是一对老夫妻常年喜欢捡垃圾堆放在家里, 严重影响到了周围邻居的生活, 节目一开始就是老夫妻俩和众邻居在楼道里吵架, 节目收视率明显上升。

投诉双方都在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无锡电视台做过的《不翼而飞的球鞋》, 讲的是某商场的营业员投诉她新买的耐克球鞋因没有按规定放在柜子里而被主管擅自扔掉的事情。后来记者陪当事人找到商场的负责人, 双方坐在一起, 从一开始的争论到后来的协商, 最后商场负责人同意赔偿当事人的损失。

解难服务故事化

通过对百姓生活故事的开掘, 使电视节目更彻底地走向大众, 极大地拓展了新闻的疆域, 增强了电视的传播效果。在故事化的操作过程中, 悬念的运用至关重要。13岁的女孩小春亚腿上长出一个硕大的肿瘤, 生命垂危。《阿喜帮忙》在无锡市发起了救助的号召, 捐款纷纷而来。在募集到爱心资金后, 阿喜又联系了上海最好的肿瘤专科医院, 请来专家会诊。春亚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可以挖掘出很多感人的细节;阿喜发起的救助行动又是一个故事的开始。整个故事的悬念在于:春亚的病还有希望吗?编导跟随事件的发展和春亚病情的突发情况, 把握住叙事的快慢节奏, 在春亚一次次与病魔抗争的生死搏斗中应时地运用悬念, 使春亚的命运成为节目转折点和情节高潮点。

资讯服务实用化

2007年7月, 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进行了3000户居民调查。在“收看电视新闻的主要原因”时, 有1236人回答是获得资讯;168人回答是看看热闹;166人因缺少娱乐活动而看。大多数人看电视新闻是为了获得资讯, 然而实际上播出的大多数新闻资讯与观众无关, 这是什么原因?主要是编导们没有深入基层、深入观众中去了解观众的需求, 即资讯不实用。

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每天播出的《阿喜帮忙·阿喜提醒》板块, 针对当地每天的实际情况而为观众提供资讯和提醒, 内容涉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停水、停电、停气, 各类交通信息, 相关政策出台, 各类便民利民服务, 季节性生活提醒, 重大事件相关提示等等。节目曾经播出的“老年人提防上门推销”, 就是根据观众反映的情况作出的及时提醒, 播出后反响强烈。梅雨季节《阿喜提醒》连续推出了“梅雨季节应多吃、忌吃哪些食物”、“梅雨季节要提防湿症病”、“梅雨季节防潮贴士”等内容, 虽然只有几句话, 给观众带去的却是润物细无声的关怀, 让观众切实感觉到, 《阿喜提醒》的确是“用得着”的资讯。

服务节目互动化

服务类电视节目往往是观众有难, 电视台来帮忙。但久而久之, 忙没少帮, 观众却越来越少, 主要原因是忽视互动。

多数服务类栏目的内容是有局限的, 介绍生活常识、生活技巧, 提供生活信息资讯, 帮助观众解决生活问题等构成了服务的主要内容。在这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 受众可以迅捷、深入地从互联网上获取衣食住行等相关生活信息, 不需要特别依赖电视给他们提供服务。因此, 发挥电视的自身优势, 以多变的视觉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吸引观众, 尤为重要。在这里, 互动就大有用武之地。《阿喜帮忙》在高考前夕接连推出了3档《高考注意啥阿喜来支招》节目, 主持人和营养师一起走入考生家庭, 以情景剧的形式, 在轻松自然的生活场景中, 提醒家长和考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互动中提供的服务信息更具功能性和可行性, 也更容易被广大观众接受和采用, 播出后获得了广泛好评。

上一篇: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下一篇:财务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