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模块实施方案

2024-10-15

临床路径模块实施方案(通用12篇)

临床路径模块实施方案 篇1

摘要:为了有效推进临床路径工作,结合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工作实践,提出组织保障、政策保障、机制保障等6项保障措施,形成完整的实施临床路径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医院,临床路径,保障体系

临床路径应用于医院管理,融入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持续改进等理念,对医疗服务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经验治疗走向共识基础上的标准化治疗,促进了诊疗行为的规范化,形成了医生、医院管理者、患者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和质量持续改进的机制,但对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医患之间的沟通以及政策支撑、技术支撑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上海市级医院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一些进展较慢或阻力较大的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线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具体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理念问题,部分人员认为每个病人都有其特点,不赞同标准化管理;二是记录表单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三是实施路径管理后,医护人员除了医疗工作还需和医技、后勤等部门不断沟通协调才能按时完成路径内容,增加了工作压力;四是部分医院缺乏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

为了有效地推进临床路径工作,结合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工作实践,提出实施临床路径的保障体系。具体包括六个方面:(1)有效的管理模式是组织保障;(2)适宜的医政和医保政策是政策保障;(3)循证医学和电子病历是技术支撑;(4)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机制保障;(5)病患宣传是外部环境支撑;(6)有效的变异管理机制是临床路径可持续运行的关键。

1 有效的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是组织保障

各医院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有三种管理模式:一是科室为主的管理模式,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牵头推进,这种模式医院相关部门参与不够,单靠个别临床科室的力量很难整合相关资源,实施难度较大,往往举步维艰;二是由医院医务部门牵头,协调护理、医技、后勤保障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共同推动试点工作,较好地动员了医院相关资源,推进效果尚可;三是构建了医院管理委员会、学科指导小组和科室实施小组的三级管理和实施架构,并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这种自上而下的模式,有力地整合相关资源,短时间内将临床路径工作推行至多数临床科室,将临床路径工作与医院现有的管理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最为有效的医院管理模式。

2 临床路径的深入推进需要医政和医保政策的支持

临床路径的推进过程中为了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有必要在病案管理上大力推进表单化病案,这就需要调整相关的医政政策,尤其是病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医疗质量检查的有关规定。在卫生部近期公布的《临床路径应用指导原则》没有提到这一点,不能说不是一个缺憾。希望卫生行政部门能够及时调整政策。质量和费用控制是临床路径管理的两大主题。国际上的经验是先有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如按病种付费或者DRGs,医疗费用控制得越好,医院获益越多,这样医院才有动力推进临床路径,获取结余。因此,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是推进临床路径的重要条件之一。推进临床路径的同时必须先期或者同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1]。

3 大力发展循证医学和基于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支撑临床路径的推进

临床路径如何制订,根据国际经验,最理想的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这样容易取得共识。但国内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方面资料较少,不得不依赖专家的经验来制订。此外,目前国内很多医院已经建设了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但很少有临床路径模块的有效整合。为有效推进临床路径,必须开发基于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既可以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又便于变异信息的分析与效果考核,提高工作效率,方便诊治工作。

4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机制保障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要实现四个结合,突出一个重点。四个结合是:人员职责必须与查房和医嘱执行制度结合;文书使用与现有病历书写制度结合;变异管理与值班、交接班制度结合;人员教育与岗前培训制度相结合。一个重点是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是临床路径推进的激励机制。临床路径的激励机制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构建。从外部来说,在医院考核评价和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面给予倾斜。从内部来说,临床路径的推进必须与科室乃至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考核指标一要考虑到导向性指标的设置,鼓励缩短平均住院日与合理降低医疗费用;二要考虑到控制性指标的设置,一是医疗安全方面的指标,这是工作底线,二是必须进行变异记录与变异原因分析,促进持续改进。对临床路径工作实施较好的科室在启动期要给予较高的奖励,鼓励尽快启动实施,逐步形成习惯。

5 病患宣传是赢得外部环境支撑的关键

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发现变异的一个原因来自于患者的不配合,如部分患者受传统就医观念的影响,要求手术伤口愈合拆线后出院,而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在保证医疗安全的情况下到门诊换药和拆线。必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尤其是要同步推进病人版临床路径,增加患者参与医疗服务的主动性,保证路径的顺畅完成。

6 临床路径变异管理机制是可持续运行的关键之一

变异是指在按照临床路径的标准计划实施病人医疗护理活动中事先没有想到的新的情况,就是假设的标准临床路径与实际过程出现了偏离。变异情况分析以及引起变异因素的确认与改善这些因素的措施是临床路径中的重要过程及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同时往往也是管理的瓶颈所在。

变异分析过程是为标准临床路径提供反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变异将激发医务人员查找变异的原因,对临床路径反复评价、修改、完善以减少路径继续实施过程中变异的发生。另外,通过对变异的分析,可以改良和优化不合理的诊疗护理措施,有利于临床路径的完善与实施。在分析变异过程中,医务人员搜集了大量临床资料,积累经验和知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临床路径的有效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对变异的管理,必须在流程安排、表单记录、专有人员督导、考核等方面作出必要的安排。

在变异记录、原因分析之后,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变异的处理。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异是正常的,及时、有效的变异分析和处理,无论是对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患者还是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科室都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和医院系统原因造成的变异多属于可控范围,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内容[2]。如针对病人的变异,要做好临床路径告知工作,合理安排诊疗流程。针对病人病情的变异,进行病情分型,细化临床路径方案。针对医护的变异,合理安排医生外出,保证患者的医疗如期开展。针对系统的变异,加强与相关科室沟通;保证患者的手术、化验、检查能够如期进行,能够按期取得结果。

临床路径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诊疗模式,如胸科医院肺癌临床路径实施后,化、放疗前辅助检查和化疗后副反应的随访与处理及疗效评估从原来的住院进行改为全部或部分在门诊完成。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制约临床路径执行的关键点并及时予以解决,以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执行,同时合理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并且不断适时总结和修定临床路径。

参考文献

[1]齐德广,秦银河.临床路径的应用及其相关问题和对策[J].解决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38-39.

[2]陆栋定,吴雁鸣,徐德志,等.临床路径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7):17-19.

临床路径模块实施方案 篇2

2018年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能更规范的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和医护人员在常见病种的诊疗流程,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2017年发布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2018年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明确职责

骨科住院部须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骨科住院部主任和护士长任组长,把临床路径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所有医护人员对医务科下发的由邓先堂院长汇编的《中医临床路径》一书要认真学习,对我院目前制定的8个中医临床路径标准诊疗规范逐一掌握,并认真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方案。

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相关要点

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2017年发布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 理指导原则》对临床路径进退严格把关。拟进入临床路径的患 者应先进行入径评估,满足以下条件方可进入临床路径:

1、诊断明确;

2、没有严重的合并症;

3、预期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时间完成诊疗项目。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1、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需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2、患者个人原因无法继续实施的;

3、对入院第一诊断进行修正的;

4、因合并症或检查发现其他疾病,需转科治疗的;

5、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应用。

应当严格落实危急值管理制度。当患者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当立即召集临床路径进领导小组行评估,确定是否退出路径,确保患者安全。还应当做好临床路径变异的记录、分析、报告和讨论工作。对反复发生同一变异,可能影响此病种临床路径实施的,应及时、仔细查找原因,必要时通过修改临床路径等措施进行整改。

四、临床路径监督

医院制订了临床路径管理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由科室质控员负责日常督查,业务部和骨科住院部主任定期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抽查考核。引导各临床医务人员规范诊疗行为,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

临床路径模块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内科、临床护理路径、构建、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18-02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護理工作模式。随着现在高等护理教育的的迅速发展,内科临床护理已经开始应用,通过把护理的相关优点运用到内科的医疗上,使得内科的治疗过程中更加程序化、标准化、合理化、先进化,充分激起了人们对内科临床护理的兴趣,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护理质量、健康教育效果及服务满意度等方面明显提升。

一、内科临床护理路径构建的必要性

(一)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创新的护理模式,他是在原有的护理模式上采用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图表的形式,形象的再现了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他的主要针对对象是病人,通过把计算机与医疗设备相连接,显示一些图表来制定一个日程计划表,从而可以使治疗过程有计划性、有预见性的进行,对于特殊的病人还可以使他们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措施。病人也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二)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必要性

1、减轻病人经济及精神上的负担

内科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在医学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在内科的医疗治疗中也开始普及,它可以使病人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也可以是病人都够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的病情,预知到自已现初于什么治疗阶段,使病人的家属也可以有计划的有目的的进行呵护和照料,能够使他们减少精神上的压迫或者是焦虑,这样不仅仅是在病人的经济得意改善,也可以使他们在精神上降低摧残,同时也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有效的增强了治疗的效果。

2、为医生提供全面、准确分析病人的信息

在内科构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科技术的应用,相比于传统的内科护理模式,它能够使医生能够全面、准确的观察病人病情,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处置,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在内科构建临床护理途径不仅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了病人的治疗时间,也可以使治疗过程中变得更加科学、准确,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3、实现了医院护理的标准化及程序化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使护理的过程更加标准化、程序化,医生可以根据途径上合理的进行治疗,有序的评估病人每天的病情和进展,在遇到一些病变时,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措施,这样大大避免可以偶然情况带来的伤害,同时由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监控机制,可以保障医院护理管理的有效进行,增进各方之间的沟通,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性改善。

二、内科临床护理的实施策略

(一)详细的制定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项具体而又准确的的治疗途径,必须具有一份详细明确的思路,按照一定的步骤有序的执行,才能够顺利完美的进行治疗,比如说可以按一下顺序实施:医疗措施—检查与化验—评估患者—活动—治疗与护理—饮食—宣效—检测—出院计划—治疗护理结果,这样就可以明确具体的每项步骤,从而指导护理工作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开展,培养护士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防止差错的发生。

(二)做好内科临床护理的基础准备工作

首先在构建、实施和推行内科临床护理途径时要详细的了解他的概念、特点、实施方法以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结合医院的的实际情况和内科疾病的相关特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制定适合医护人员的操作的内科临床路径,使医护人员可以准确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具有较好的专业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便于临床护理途径的实施和开展。

(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人性化操作

针对不同患者实施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所谓的人性化操作顾名就是在护理路径中体现人性化服务。比如说我们可以在病人住院时由护士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给于心理咨询,详细明确的了解病人的病情,确定相关护理途径,确定每日应执行的诊疗护理活动,给予饮食、活动等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大致确定病人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等等各项内容,这样可以是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心里面有个大体的了解。

(四)健全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质量考核指标

1、护理服务品质

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质量控制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可以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涉及的内容比如可以有:护理的知识掌握情况、护理的态度、护理的实际表现情况等。

2、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参照美国Marion J 2000年护理评价分类系统制定手术患者健康教育评价标准

三、内科临床护理途径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内科学领域已取得了巨大成就,许多疾病的诊治已达到国际水平。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的大面积普查和防治,基本明晰了食管癌、鼻咽癌、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及一些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新的诊断技术得到了推广,新的治疗手段已应用于临床,所以在临床护理上具有辉煌的前景。

四、小结

内科临床护理路径在现在医学上是一份比较有前途的方案,在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将会有更大发展前景,不断的更新改进,使护理的的途径更加合理化,流程化,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效益和患者满意度。实施内科临床护理路径,不仅符合医学科学的发展,而且提供给患者最新的治疗手段与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保证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提高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使病人可以更好的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沈耀英.临床护理路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行杂志 2007

临床路径系统实施的利弊探讨 篇4

临床路径又称为护理路径, 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 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 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 减少变异, 降低成本, 提高质量。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的临床路径已经被系统化和自动化, 但是这样的变化是否符合医院治疗患者的实际需求以及合理性呢?本文将从临床路径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着手, 分析其在医院实际使用中的利与弊。

1 临床路径系统的应用现状

1.1 临床路径业务流程简介

临床路径经过多年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和合理的业务流程, 具体如图1所示。

1.2 临床路径系统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医院和医疗系统起步较晚, 临床路径系统更是近几年才开始推广普及。虽然起步晚, 但是临床路径系统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却很快,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目前临床路径系统在我国分布广, 应用覆盖面大, 全国大中型城市三甲以上的医院基本全部实施了临床路径系统。并且, 经过探索, 我国的很多社区医疗站也逐渐开始应用临床路径系统, 使这一系统更加普及化。

我国的临床路径系统应用不仅在使用单位数量上迅速增长, 同时, 临床路径系统所包含的疾病种类也逐渐增加。目前已经涵盖了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多种常见疾病, 从最初的外科手术、急性病慢慢扩展到内科、慢性病。并且, 临床路径系统的功能业逐渐完善, 逐渐向全面医院管理系统发展, 逐渐形成了包括个案管理、路径制订、评价指标和变异以及监督控制等的体系化系统。

2 临床路径系统实施的优势

临床路径系统因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优势, 对于医疗、护理和患者来说, 实施临床路径系统对他们都会有帮助, 主要优势有以下几个:

2.1 对医院的好处

实施临床路径系统, 最基本的作用是可以为医院节约护理费用, 提高医院的诊疗效率。因为临床路径系统将其所包含的疾病从开始的问诊, 到检查、结论等各个环节都规范化了, 这大大节约了医院的时间成本, 节省了医疗资源。

2.2 对医护人员的好处

从临床路径是由一名护士最先提出就可以看出, 是使临床路径系统最大的收益人应该是医护人员。通过临床路径系统的实施, 医生、护士、护工的分工更加明确, 目标和护理措施更加清晰, 可以最及时的发现治疗或护理中出现的偏差, 同时还可以提高医生和护士之间的配合协调度。同时, 由于治疗和护理的环节、步骤已经做了明确规定, 因此可以减轻医生、护士的工作量, 只需按照临床路径系统逐步操作。

2.3 对患者的好处

临床路径系统的实施除了对医院和医护人员大有好处之外, 另一方的受益者就是患者了。没有实施临床路径系统时, 患者对于自己的治疗过程、护理过程是有盲区的, 也无法确定医生和护士的判断、做法是否正确, 因此, 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大程度是依赖于医生和护士个人的职业素养。但是实施了临床路径系统之后, 患者可以清晰的了解自己的诊疗计划、医生的治疗措施以及护士的护理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患者的病情管理, 同时也能培养医患之间的信任, 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同时, 通过对自己治疗计划的了解, 患者也能最清晰的预测治疗费用。

3 实施临床路径系统的弊端

临床路径是是建立在医护人员大量开展临床医护工作的基础之上, 而临床路径系统更是建立在规范合理的临床路径业务流程之上。但是临床最大的特征就是虽然有规律但是各不相同, 因此, 实施了临床路径系统之后, 医院和医护人员有可能会过于依赖这个系统, 造成患者诊疗延误。

其次, 临床路径系统是服务于临床的一种医疗管理工具, 因此不能有悖于临床规律, 必须以临床信息为基础, 设计与开发必须有大量临床信息及数据支持才能更高效、准确地监控、管理、规范并收集病例个案以及路径变异情况等方面信息。但是, 目前我国很多临床路径系统并没有以大量临床信息为基础进行开发设计, 因此, 对于所包含疾病的临床诊断就会出现不准确、依据不足的情况。

4 结论

医疗服务改革是我国近年政府工作的重点, 其中的主要工作就是提高医院诊疗效率、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诊疗费用。临床路径系统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利器, 因为它为医院提供了规范的工作模式和工具, 具备传统临床诊断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是同时, 也有不完善之处。如何利用这些优势, 弥补缺点, 正是今后学者们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帆, 刘本禄, 姬军生.临床路径在医院管理中应用的问题与展望[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4 (05) .

中医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范文 篇5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医院各科室: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116号)和《卫生部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65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明确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组织保障

1、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订本院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本院相关病种临床路径,指导并监督各实施小组开展工作,定期向市卫生局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办公室报告开展情况及相关信息。

2、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开展、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督查工作开展情况,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4、各科成立临床实施小组:

内科:组长副组长

外Ⅰ科:组长副组长

骨科:组长副组长

外Ⅱ科:组长副组长

由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制定实施本科相关试点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定期向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5、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修订临床医师路径;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长修订护理路径;病案室和信息科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财务科和医保科负责收费的实时监控;药剂科负责监测合理用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用药成本,协助处理与药物有关的变异;医技科室负责执行临床路径表上本科室执行的项目,协助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变异。

6、临床医生负责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在医嘱中注明;确定治疗项目、计划并执行;对病人的康复进度进行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讨论需要改良的服务项目。

7、护士负责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负责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协助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记录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制定和执行出院计划;有变异时,仔细记录变异,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埋;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需要改良的服务项目。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3年7月)。

1、各临床实施小组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病种,编制本院临床路径标准及临床路径表并上报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审核。

2、组织召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会议,印发工作方案。

3.各科室组织学习临床路径管理方法,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动员、教育和培训。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4年11月)。

1.全面启动临床路径工作,通过临床试行对临床路径进行检测,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逐步完善成一套合理、切实可行的临床路径。

2.各科室每月对本科临床路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定期召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会议,就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讨,交流经验。

(三)实施工作评估总结(2013年12月)。

1.各科室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13年12月上旬前将总结材料报医务科。

2.组织召开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工作,逐步增加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五、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评价指标

(一)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1.效率指标。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平均住院日较前缩短或持平,如有延长需分析说明原因。

2.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

(1)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死亡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再住院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前下降或持平,如有升高需分析说明原因。

(2)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治愈及好转率较前升高或持平,如有下降需分析说明原因。

3.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前下降或持平,如有升高需分析说明原因。

(二)卫生经济学指标。

1.加强对单病种总费用的监控。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单病种总费用较前下降或持平,如有升高需分析说明原因。

2.加强对重点科室医疗费用的监控。对重点科室医疗费用加强监控,尤其是对高值耗材的使用进行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单病种总费用较前下降或持平,费用增长率较前下降,如有升高需分析说明原因。

六、工作要求

(一)相关科室务必认真学习有关规定,按照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和方法实施确定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由指导评价小组负责日常督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强化监管、务求实效。临床路径管理实行“检查、备案和督查”制度。指导评价小组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对试点病种进行有计划的综合质量检查,定期考核入院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药品费用、检查项目所占比例、治疗有效率、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病人满意度、临床工作人员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路径管理效果评价;定期对药品进行重新筛选,降低药品费用;定期对临床路径管理效果进行通报。

(三)严格考核、落实责任。临床路径考评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严格奖惩兑现。

(四)积极探索、总结提高。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加强交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我院临床路径管理的制度和工作长效机制积累宝贵经验。

附件:~~~~中医医院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市中医医院

2013年7月20日

附件

临床路径模块实施方案 篇6

关键词:髋膝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体会;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32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9-0073-01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2011年07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104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对临床病例的总结,分析和探讨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实施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104例均为我院骨外科2011年07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102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年龄在46至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2.5岁,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9例;观察组52例患者年龄在44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7±3.0岁,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本研究在征得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前提下开展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52例患者采用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模式,观察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模式基础上增加实施临床路径,要求观察组患者进入临床路径并根据本院所统一设计的临床路径表,要求各部门的有关治疗以及护理人员各尽其职,从而保证患者能够高效率配合做完所有评估和检查工作,并对整个护理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到有所了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首次功能锻炼时间,在治疗结束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满意率调查,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满意率=[(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见表1)、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首次功能锻炼时间(见表2)以及两组患者的满意率(见表3)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方面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住院费用、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功能锻炼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满意率等方面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髋膝关节疾病是临床上骨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后会引起患者出现疼痛并使得患者的运动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严重妨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1-2]。临床统计结果表明[3],我国各大医院每年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达到数百万以上。通过该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同时,由于昂贵的手术和治疗带来的费用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所有,临床上迫切需要制定出一种既能提高护理治疗质量,又能减少医疗费用的科学的治疗模式。目前,临床路径治疗模式在医院的有效实施已经能够满足临床上的这种需要[4]。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对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临床路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海舟. 骨科髋膝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实施体会[J]. 中外医疗,2011,24:2-3.

[2] 谷忠建,林静娥. 护理临床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16:130.

[3] 王锴,彭丹丹,林剑浩. 实施临床路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住院费用的影响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2013,11:30-32.

临床路径模块实施方案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 患儿均符合临床相关诊断标准:第一诊断为热性惊厥患儿;初次发作为4个月~5岁者;体温达到38.5℃以上者;既往无热性惊厥史;符合住院指症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高热惊厥患儿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 (n=40) 和对照组 (n=40) 。男58例, 女22例, 观察组患儿平均年龄 (2.3±0.3) 岁。对照组平均年龄 (2.0±0.3) 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临床治疗中, 对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护理, 即根据医嘱及护理常规实施护理, 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儿的病症以及体征变化, 详细记录患儿临床中的各项数据, 密切观察患儿的康复信息, 对临床并发症及时进行预防。

1.2.2 观察组

对观察组患儿采取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的制定是通过笔者所在科主任、主治医生以及科护士长和责任护士依据高热惊厥治疗特点与护理特点, 并结合笔者所在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 时间用表格的横轴表示, 护理的项目用表格的纵轴表示 (护理表格略) 。住院第1天, 根据临床路径治疗, 依据第1天护理计划, 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治疗与护理方案;做好临床沟通护理,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方式, 与患儿家长做好信息交流以及沟通工作, 在患儿入院时, 护士要用和善的态度以及温柔的说话语气, 这样可以消除患儿及家长的陌生感, 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严密监测患儿神志及体温, 注意体温波动情况, 多与家长沟通, 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消除其陌生感及紧张情绪, 对患儿及家长交待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取得配合, 做好各项宣教工作, 防止意外发生。遇到患儿家长都不配合的情况, 可让家长在治疗室外面等候, 应用亲切、温和的语言耐心解释, 缓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等到打针成功后再把患儿交给家长;住院第2~3天, 根据制定方案具体实施, 定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 做好记录, 协助患儿做好各项检查, 并加强饮食、用药、疾病方面的健康宣传, 考虑患儿病情, 关注家长的心情, 能够设身处地多为患儿着想, 通知医生, 做好基本护理工作;住院第4~6天, 在执行护理计划的同时, 为出院患儿做好出院指导, 协助家长办理出院手续, 嘱咐定期门诊复诊, 指导家长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积极引导患儿进行治疗, 提高其自信心, 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惊厥的措施, 提升护理干预效果[1]。最后, 观察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临床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病情得到极大改善, 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家长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均具有显著优势,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临床路径主要是在专业医疗机构中, 通过多个专业人员对某一特定疾病而制定的一种标准性照顾计划, 是一种医疗模式, 实施该模式可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缩短其住院天数, 在治疗高热惊厥患儿中,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就是利用专业医疗健康模式, 对患儿实施标准化照顾护理, 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直观化, 优化临床护理效果[2,3];通过逐项完成路径式护理表格中的任务, 护理工作具体细化到每日之中, 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同时, 成立专门护理路径小组, 组织护士对患儿病情进行讨论, 严格按照护理路径对患儿进行护理, 可优化临床护理流程, 帮助患儿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有效降低患儿住院医疗费用, 缩短其住院时间[4,5,6];在该护理中, 还可以减少护士进行书写记录的时间, 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通过逐项完成路径式护理任务, 使临床护理工作不会出现遗漏, 并能够及时发现潜在危险, 提前给予正确干预, 防止惊厥再次发作, 改善患儿预后[7]。

对患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还可以帮助家长增加对疾病的了解、认知, 加强健康知识掌握, 注重预防, 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使患儿与家长可以主动参与治疗, 提高家长的临床满意度。其中在本次患者临床治疗中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均具有显著优势,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黄爱肖[8]在高热惊厥患儿健康教育中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最终发现患儿家长对高热惊厥知识掌握程度良好, 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 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 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同时和其他临床研究资料研究结果均一致, 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 效果显著[9,10]。

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 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实施效果观察。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实施治疗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 分两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临床护理路径,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家长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均具有显著优势,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患儿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护理路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自杰.病程不同时段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7) :3816.

[2]曹建英.高热惊厥患儿的中西医结合救治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15) :1377-1378.

[3]戴丽霞.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康复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 (10) :17-18.

[4]舒辉.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及家长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 2010, 8 (10) :871-872.

[5]陈辉丽.高热惊厥患儿20例急救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 2011, 33 (6) :923-924.

[6]毛君芳.223例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病因分析及其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1) :70-73, 76.

[7]张凤伟, 郭秋菊, 陈小萌, 等.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0) :29-30.

[8]黄爱肖.对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的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0) :92-93.

[9]高艳.临床护理路径在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 :109-110.

消化性溃疡临床路径实施分析 篇8

为了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医疗质量, 增加疾病治疗效果, 我国自2009年开始采用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 即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 进行管理医疗费用、临床护理工作, 并即刻进行省部级医院和少数基层二级甲等医院的试点工作,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随着临床路径模式的深入发展, 逐渐普及县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中医院, 为了更好更快地把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落实到所有患者, 我国首先制定了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笔者现以消化性溃疡为例, 对基层医院实施临床路径中遇到的问题做一分析, 以便今后更好地按临床路径进行操作管理。

从适用对象来看定为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 (无并发症患者) , 在基层医院主要服务对象是乡村百姓, 无并发症或无并发病者较少, 专门因为上腹痛或溃疡病住院者更少。从临床症状上来看, 诊断依据是反酸、慢性上腹疼痛等症状, 有很多患者症状不典型, 原因有: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症状叙述不清, 即便是叙述清楚, 也有一些表现虽然是消化道症状, 但很可能是新心脏病或其他症状引起的;也有的是消化外系统症状完善辅助检查后才诊断为消化性溃疡。

在治疗栏目中, 基本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等。基层医院医护素质水平低, 健康教育和护理队伍建设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加之这些与实际经济效益无关, 无人关注。药物治疗时, 根据病情选择抑制胃酸药物、胃黏膜保护药物、根除Hp药物、对症治疗药物。在我国, 药剂商品名种类繁多, 一种药剂就有十几个品种, 有十几个价格, 此种路径中没有规定价格,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就约束不了收费, 能否降低医疗费用恐怕是个问号。

在标准住院日栏目中:标准住院日为5~7d。 (1) 消化性溃疡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不住院, 即使是住院, 患者也不会服从安排, 有事就走, 没钱就跑, 为完成路径带来困难。 (2) 在进入路径标准栏目中, 基层医院住院患者都是多种疾病并存, 这使进入临床路径受到限制。

在住院期间检查项目栏目中, 必须完成的检查: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试验;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 (3) 胃镜检查及黏膜活检 (包括Hp检测) ; (4) 心电图、胸片。诊断有疑问者可查: (1) 血淀粉酶、血浆胃泌素水平、肿瘤标记物筛查; (2) 13C或14C呼气试验; (3) 腹部超声、立位腹平片、X线钡餐、上腹部CT或MRI。基层医院工作人员治疗消化性溃疡, 一般是先正规抗Hp、抗溃疡治疗7~10d, 再复查胃镜, 如有好转或溃疡愈合则证明治疗是正确的, 继续服药直到4~8周完全愈合为止, 必须完成的辅助检查, 使患者难以接受, 多认为这些检查与胃肠道疾病无关, 另外也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

在变异及原因分析栏目中, 有以下3条: (1) 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调整药物治疗,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 难治性或顽固性溃疡, 需要进一步诊治,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现并发症 (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 , 退出本路径, 转入相应临床路径。在临床实施过程中, 如果按此要求进行将会有50%的患者退出。

临床路径模块实施方案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某医院2012年三季度的带状疱疹、计划性剖宫产、甲状腺肿、老年性白内障、乳腺癌、社区获得性肺炎共6个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268例患者为观察组, 已去除未入径和未达到治疗目的变异退出病例。选取开展临床路径系统化管理前一个季度的符合入径标准的相应临床路径病种的235例患者为对照组。

1.2 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研究, 包括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 所得各项指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正态分布取值undefined, 用独立样本t检验, 以P值<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对6个临床路径入径病例与未入径的同期相应病例的术前待床日和住院费用支出构成进行横向对比。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费用类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0.05。

2.2 平均住院日比较

见表1, 从患者平均住院日统计比较来看, 6个临床路径病种的平均住院日都有显著下降, P<0.2。

2.3 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见表2, 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来看, 6个临床路径病种的平均住院费用都有明显的下降,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术前待床日对比

见表3, 其中4个外科手术病种的入径病例与同时期未入径病例平均术前待床日对比来看, 入径病例的术前带床日略有降低。

2.5 住院费用支出构成对比

见表4, 6个临床路径病种的入径病例与同期未入径的相应病例总住院费用支出中的药品费、耗材费和检查费所占的比例进行对比, 在平均住院费用已下降的同时, 费用的支出比例也趋于合理。

3 讨论

3.1 临床路径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从分析资料可以看出运用管理的手段通过临床路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能改善平均住院日过长的问题,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 有效利用宝贵的医疗卫生资源, 提高效率, 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同时, 临床路径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 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虽然在平均住院费用减少方面不是每个病种都很明显, 但均已呈下降趋势。病人住院天数缩短了, 客观上减少了患者不必要开支, 间接费用也会随之减少, 使患者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医疗及护理服务。药品、耗材、检查和治疗费用的相对合理, 也会使医患矛盾有了明显缓和。实施临床路径提高了医疗质量和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缩短平均住院日, 加快病床周转次数, 减少无效住院日, 其是一个充分循证和持续改进的精细化管理过程, 可以保证医院诊疗过程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 把各个具体的服务项目落实到位, 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感, 保证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 最大限度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和降低住院费用, 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如何缩短平均住院日和降低住院费用的严峻挑战[2]。由此可见, 不断完善各病种临床路径流程并加以改进推广, 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病种管理办法, 必定会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达到更好的质量管理预期效果,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增加病种。

3.2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

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和医疗质量的提高需要通过多种的管理途径和管理手段, 临床路径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管理方法之一。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就在于将患者住院过程中所接受的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3], 并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化, 在为患者带来更高效的医疗服务的同时, 优化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 最直接的缩短平均住院日和降低住院费用。对临床路径的管理要将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疾病诊疗标准, 以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 使临床医务人员连续主动的为患者提供相应规范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达到全面提高诊疗质量, 有效减少差错事故发生的医疗管理目的[4]。

3.3 实施临床路径需加强管理

临床路径管理是医疗管理新模式发展的趋势, 也是现代化医院按病种诊疗管理方法的铺垫。但对很多临床医务人员来说, 临床路径更多的重视规范化和管理化的概念并不是很容易坚持执行, 对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不够了解, 对所谓的束缚其医疗行为就容易产生抗拒的心理。因此, 要利用多种形式认真开展组织教育培训, 将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介绍给广大医务人员, 并提供有效的操作流程, 减轻实施临床路径时给医务人员带来的额外工作负担, 使临床更主动的去开展执行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 还要注意对路径变异和退出的分析, 通过PDCA的手段, 进一步优化医院服务流程, 同时, 对路径表单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持续改进, 使路径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医院和地区的实际情况[5]。此外, 医院要有成套的科学管理制度以及合理的奖惩办法, 制定合理的平均住院日标准, 健全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奖惩机制, 考评制度要健全, 监督机制要得力。临床路径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医院的各项医疗质量。加强质量管理的关键就是规章制度的落实, 职能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的力度, 尤其是检查路径的定义内容是否严格落实、病历记录是否与路径表单一致、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路径外诊疗项目、对患者的知情告知是否充分等, 并对路径病例的住院费用清单进行严格审核, 确保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正规有序, 取得实效[6]。

3.4 临床路径管理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工程, 不仅对医院的整体实力要求较高, 而且还需要医院具有高效的医院管理水平和先进的经营理念, 具有合理的资源配置和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等。医院在实施过程中肯定存在各种问题, 如束缚医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记录表单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 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还存在认识上不统一, 主动积极性不高, 缺乏内在动力。另外, 临床路径管理流程制定、系统软件的开发、质量评估体系、奖惩管理机制和医院现有电子病历系统的衔接有待完善[7]。因此, 医院的管理者必须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 一方面积极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和临床专家共同研究和定义医院具体的临床路径方案;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和学习,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相关政策的宣传和知识培训, 让医务人员和患者真正了解临床路径给双方带来的真正效益, 从而得到支持和配合,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所以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医疗管理办法, 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实施科室, 都有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和完善的目标, 制定和不断改进合理的临床路径文本, 提高入径率和完成率, 路径变异的分析、统计和管理, ICD码和电子化病历工作站的配合运行[8], 环节质量的监控和完善, 提高临床医护工作效率, 以及终末质量的临床路径数据分析, 随着应用病种范围的扩大和质量评估体系建立, 更新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理念, 保障临床路径工作的顺利实施, 临床路径管理也必定会对整个医疗体制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岩.临床路径方案及实施[J].中国病案, 2011, 12 (2) :18-19.

[2]王明红, 林凯.临床路径对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影响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 2012, (1) :46-49.

[3]季一鸣, 徐冰, 尹燕玲, 等.流程化控制系统在临床路径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 (9) :692-694.

[4]宋丽, 范理宏.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与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 2010, 10 (5) :41-44.

[5]徐锡武, 陈彤, 窦婧婧, 等.单病种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病案, 2012, 13 (5) :54-55.

[6]马谢民.我国评价医疗质量指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医院, 2008, 12 (2) :32-34.

[7]高春然.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病案, 2012, 13 (2) :28-29.

临床路径模块实施方案 篇10

1 临床路径是国家和军队要求

临床路径作为提升医疗效率、控制医疗费用和强化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已经被国内诸多医院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1]。为此,国家、军队的卫生行政部门先后提出了推行临床路径实施的系列管理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在2012年提出,到2015年末所有三级医院、80%的二级医院均要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和细则》[2]要求:三级综合医院临床路径开展指标≥15个专业,超过6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患者入组率≥50%,入组完成率≥70%。医院应当建立临床路径管理组织和信息化平台,以常见病种为重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及路径病种质量监控。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也提出: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增加病种病例、入组完成率、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加快信息化建设,以更好地促进伤病员服务[3]。近5年,解放军总医院根据国家和军队的要求,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工作,结合医院收治病种特点、患者特征和医疗工作实际,研究并制定了满足上级要求又适宜本院运行的1305条临床路径,并在不同科室实施运行。通过强化院内病种、术种的过程质量控制,有效提升了医院病种质量管理,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2 临床路径的标准化实施

2.1 建立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目标

为促进临床路径标准化管理,确保医院建立的各项医疗质量安全标准落实,医院根据医疗质量管理要求,提出在医院实施医疗质量管理4个医疗,即:规范医疗、集成医疗、安全医疗、温馨医疗,总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临床路径管理的5个目标:一是建立标准化诊疗流程,规范临床医疗行为;二是设置阶段医疗费用和诊疗时间控制限额,控制医疗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三是突出循证诊疗,多学科参与路径建立与实施;四是加强变异监测干预,严格质量管理;五是遵循风险管控规律,实现风险预警干预。

2.2 制定规范化临床路径管理流程

为确保临床路径各环节实施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解放军总医院首先制定了临床路径实施的业务流程,明确了4个重点业务环节(图1)和17个主要标准要素(图2),以及各要素应遵循的管理标准。

2.3 建立标准化的临床路径表单

临床路径的标准化表单包括标准住院流程和临床路径表单两部分。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和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要求,医院应当每年组织临床路径表单的制订修订工作。解放军总医院每年按照临床管理制度要求定期进行临床路径表单的新建与更新,并汇编成册。从2012年的32个分册1305条临床路径,到2016年度,重点针对合理用药、合理输血、等级护理、疼痛评估、营养评估、心理评估、出院前康复评估等内容,组织了126个亚专科183名临床专家对既往临床路径表单进行更新修订和专科评审,最终形成了涉及987个病种、术种,39个分册1313条的《2016版临床路径表单汇编》(表1)。通过将医疗核心制度嵌入临床路径的各个阶段,实施临床路径运行核查与管理(表2)。

2.4 测算标准住院日和标准医疗费用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和标准医疗费用的科学测算是临床路径能否实现标准化实施的基础。由于临床路径是基于关键路径法的诊疗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所以其标准住院日和医疗费用有别于常规医院管理过程中经常提及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用。解放军总医院标准住院日和标准医疗费用测算方法采用6倍法测算作业期望时间(或费用),计算公式为E=(TO+4TM+TP)/6,其中E是作业期望时间(或费用),TO是最小标准计划时间(或费用),TP是最大计划时间(或费用),TM是平均计划时间(或费用)。

临床路径的标准住院日和标准住院费的测算,应注意每一病种或术种阶段性计划的测算。如:内科非手术类疾病应当分为入院病情评估阶段、治疗阶段、治疗效果评估阶段和出院阶段;外科手术类疾病应当分为术前评估阶段、围手术期阶段、术后治疗阶段和出院阶段。由于治疗过程的不同,手术类疾病路径和非手术类疾病路径的阶段费用升高点有显著不同。手术类路径的费用升高主要在围手术期阶段是高峰值,而非手术类疾病路径的费用升高主要在入院病情评估阶段和治疗效果评估阶段。笔者认为,科学、合理测算各阶段的计划目标,有利于病种的合理管理和问题的针对性控制。

2.5 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

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是确保临床路径常态化运行、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为保证对临床路径运行科学评价与规范化管理,解放军总医院在2010年启动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的研发,2013年度实施升级,2015年度继续优化完成了包括面向管理者的临床路径管理子系统、面向临床的临床路径执行子系统和面向专家审核的临床路径评审子系统的临床路径管理信息系统(图3、4)。医院电子化临床路径数量已经从最初的110个病种130条路径,提升到200个病种300条路径,涵盖了医院所有收治床位科室。

临床路径的电子化上线首先是遴选病种。只有遴选出符合医院管理实际的病种,才能保证临床路径运行质量,规范临床诊疗,提高病种诊疗效率、费用控制。解放军总医院精选适宜病种的主要原则是:(1)各科室病区收治量占前50%的病种;(2)国家卫生计生委推荐颁布的成熟病种;(3)国家推荐适宜日间手术的术种,或收治量大、平均住院日为2~3天的术种;(4)优先临床技术前沿和医院医疗水平的新业务新技术路径上线。

2.6 基于DRGs临床路径质量评价

临床路径的过程干预和结果评价是临床路径实施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保障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科学判定。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了控制飞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实行的以病种诊断相关分类为付款基础的定额预付费制度(DRGs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DRGs-PPS),提出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方式的控费举措[4]。DRGs的优点是通过把同一诊断相同治疗方式的疾病进行分组,可以关联多个医疗服务提供者,降低医疗服务评估过程困难,提升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降低受评者的策略性行为,主要是实施医疗费用控制管理。解放军总医院在2015年度实施了基于DRGs的临床路径效果评价,提升了临床路径的专科覆盖病种的医疗技术范围能力、专科收治病例的平均技术难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效果的综合科学评判能力。由于其是对终末数据的判定,其缺陷是不能对正在实施的临床路径环节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但是可通过上一年度DRGs病种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作为临床路径标准化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的目标值,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管理基于DRGs的临床路径医疗质量监控与评价采纳的指标是应用总权重值W判断医院工作效率,用病例组合指数(case mix index,CMI)值实现医疗技术难度的判定,应用DRGs组数指标判定医疗技术的服务广度,用低风险死亡率判定病种治疗效果。

3 临床路径的管理成效

2014年度,解放军总医院35个科室中的29个科室完成了电子化临床路径上线运行,按国标实施临床路径的专科≥15个的要求,超目标值14个专科。有100个病种实施电子临床路径,按国标实施电子临床路径的病种≥60个的要求,超目标值40个病种。有130条路径、10400人次入组,入组率达到45%,按国标入组率≥50%的要求,尚低于目标5个百分点。路径完成率达66%,按国标路径完成率≥70%的要求,尚低于目标4个百分点。2015年度,根据国家、军队临床路径管理的要求,医院加快了电子化临床路径的规范化管理,全院共上线198个病种、267条路径,涵盖全院35个科室,超国标20个专业,有13307人次入组。其中临床路径入组率为59.03%,超目标值9.03%;入组完成率78.01%,超目标值8.01%;变异退出率22.57%,其中负变异率为11.07%、正变异率为11.5%,低目标值7.43%;路径覆盖率59.03%。病种数量平均专科4.7个,次均住院费用1.98万元,与对照组2.88万元比较降低0.9万元;标准住院日7.39天,与对照组8.7天比较降低1.31天。2015年度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各项目标全部达标,其中路径入组率为59.03%(国家要求≥50%);入组完成率为78.01%(国家要求≥70%);变异退出率为2 2.5 7%(国家要求≤30%);路径覆盖率为51.03%(国家要求≥50%);专科病种数4.7个(国家要求≥3);次均住院费用为1.98万元,标准住院日为7.39天,均比对照组降低;专科覆盖病种的医疗技术范围方面,DRGs组数在北京市排名第二。

经过5年开展临床路径标准化管理,医院无论在患者服务和医疗质量上,还是在运行效率和控费上均有所提高。在服务上,满意度提高了1.43%。在质量上,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了0.8%,入出院第一诊断符合率提高了2.5%,治愈好转率提高了2.1%,CMI值上升到北京市第一位,低风险死亡率降至0%,DRGs组数782组上升至北京市第二位。在效率上,平均住院日降低了1.31天,CMI位列北京市第三;在控费上,次均住院医疗费用降低了0.9万元,除治疗费增加了0.93%外,药品费降低了2.73%,耗材费降低了1.58%,检查费降低了2.13%,检验费降低了2.95%,其他费用降低了1.03%。

4 临床路径标准化管理体会

临床路径实施标准化管理应把握好5个关键。一是制度建设上,医院应当定期修订《临床路径管理办法》,按照国家实施路径要求建立本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年度目标,制定临床路径的建立、修订、审批规范与常态化的临床路径管理与考评机制,提出具体奖惩措施,建立定期督导通报机制。二是组织体系上,医院应当加大临床路径设计过程的专家审核把关力度;建立各级组织对临床路径表单的建立、修订与审批的标准管理流程;严格落实各级组织职责,科室路径实施小组根据年度工作任务,进行病种路径的建立、科主任实施把关;路径评价小组严把路径质量关,路径管理委员会及时组织科室开展路径的审修与发布、监控路径执行质量。三是分层培训上,机关应当针对不同科室,重点培训临床路径审批流程和系统使用操作;针对各级管理部门重点培训临床路径发布、考评和相关政策要求;推送国家最新颁布的病种路径表单和304个单病种路径表单,给各科室参照;完善信息系统,配合医院医生工作站的更新,实施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的更新优化;面向科室病区个案管理员,开展临床路径审批流程和系统使用操作培训;面向科室负责人,开展临床路径审批标准和考评要求的分层培训。四是全面监测分析,围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效率、费用控制、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6个维度的医院管理各级指标,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质量监测、问题分析与效果评价。五是强化内部管控,医疗质量管理科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当指派专人专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制定内部标准化管理流程,每日提取数据实施入径预警预告,确保路径入组率;每周汇报末位科室情况,进行专人盯防,落实路径推广工作;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确定月工作核心主题。

临床路径是医院标准化管理理念导向的有力抓手,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医疗效率、合理控制费用和促进医疗质量,提升医院以病种为单位的医疗质量管理能力。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医院应当积极实施临床路径,依据医院收治病种和诊疗流程的实际情况,建立管理重点明确,管理手段有效,注重质量效率的标准化临床路径管理体系,促进医院内涵质量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陶红兵,郭石林,陈璞,等.临床路径的实施对医疗费用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2):63-65.

[2]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通知[S].2011-11-25.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军队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通知[S].2012-03-01.

临床路径模块实施方案 篇11

关键词: 模块教学 高中体育 创新路径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模块教学法成为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身体素质。模块教学比较重视对学生情感、创造性与个性发展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科学锻炼、自我调控和养生保健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实现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

一、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教学内涵理解

首先,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概念理解模糊不清,不少教师不了解模块教学法的具体教学方式,导致模块教学无法得以顺利开展。大部分高中体育教师认为一些简单的模式或技巧就属于模块教学法,模块教学成了“模糊教学”,无法真正实现模块教学。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模块教学主要指,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并且每个模块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所有模块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其次,管理力度不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少学生的心态比较消极,更重视文化课学习,不重视参加体育活动。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可以进行惩罚,如做俯卧撑或者是上下蹲等,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再次,没有因材施教,由于每个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成长环境和心理特点等差异性明显,其学习能力、特长和优势也不一样,针对这一具体情况,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体育训练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或优势,使模块教学法的优势得以体现。最后,缺乏实施动力,在采用模块教学法时,不少教师缺乏实施动力,虽然采用了模块教学法,但是找不到具体有效的实施方法,长此以往,有的教师就会认为模块教学法意义不大,教学效果不明显。这样会导致教师在实施模块教学法时,会越来越缺乏动力。

二、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法创新路径探析

1.提升模块教学水平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采用模块教学法,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坚持和努力,高中体育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训练,并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接受模块教学新法,也是对传统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所以,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以此保证模块教学法的顺利贯彻实施,提升教学效率。例如,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三个教学元素:第一,游戏元素,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快乐中学习;第二自主元素,让学生亲身参与体育训练,亲身体验与实践;第三,和谐元素,促使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增强师生感情,从而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体育训练。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体育教师在运用模块教学法时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而且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参与,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兴趣。交流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例如,高中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模块教学实践中,可以把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互相交流,探讨学习。像在学习篮球技术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以互相指出对方的不规范动作或错误动作,并且寻求解决的方法,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掌握正确的篮球技术。另外,学生通过更多交流和互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促使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法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3.完善模块教学制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要保证模块教学法的顺利贯彻实施,学校需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的有序进行,还能维护教学秩序,提高学学校管理效率,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高中体育教师在运用模块教学法时,如果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后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没有后顾之忧,有利于开展模块教学。例如,学校的领导需要带头重视高中体育教学,并且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力度,改善教学环境,完善体育教学设施与器材,保证每周至少两节体育课,给学生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同时,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学校的体育教学情况纳入考核,并且对体育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制度要公平、合理、公正。

4.加强模块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模块教学法比较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其体育项目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身体素质、学习能力、体育特长和性格特点等,还可以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相似之处进行组合教学,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更灵活多变,最终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巧,热爱体育运动。教师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灵活程度与具体水平,并且由难到易的设计课程,增强课程设计效果,从而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例如,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田径类项目教学时,跑步、跳远和跳高等都有助跑阶段,还可以针对这些项目助跑过程中的异同点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跑步助跑最后需要加速,而跳远和跳高的助跑最后需要减速。

三、结语

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模块教学法的应用,科学合理地开展模块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实施模块教学,提高体育水平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薛小勇.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J].时代教育,2014(16).

临床路径模块实施方案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1年7月—2012年5月我院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临床路径患者60例作为路径组,其中男性患者7名,女性患者53名;年龄在25~65岁之间。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非临床路径实施患者,即对照组60例,男性5例,女性55例;年龄在21~66岁之间。所有入选病例均按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4]诊断标准,病情符合我国卫生部临床路径中的入径标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125例试验组患者按照卫生部发布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路径(2009版)执行进入路径标准:①第1诊断必须符合ICD-10:E04.902,结节性甲状腺肿疾病编码,行甲状腺(部分、次全、全)切除术(ICD-9CM-3:06.2—06.6);②年龄小于70岁;③具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恶性肿瘤等病情复杂的病例,不进入临床路径;④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1.3 方法

路径组:患者入院后,对符合入径标准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三级医师及各级护士严格按照当日临床路径实施治疗及护理,观察病情并作好病情记录等。CP以表格形式列出,见表1。

对照组:纳入标准是在我院实施临床路径之前,沿用传统模式诊疗的患者,待检查结果完善后,于住院第三四天安排手术,周末一般不安排择期手术,术后第8天拆线等。手术过程及术后引流管拔除基本同路径组。

1.4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住院总时间、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记录术后并发症及意外事件(跌倒、失去联系、院内感染等)发生例数,对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所有计量资料数据均以undefine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路径组与对照组各观察指标的比较

路径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明显减少,而路径组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意外事件及医患争执次数进行比较,路径组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见表3。

2.2 路径组变异情况

路径组60例中,3例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第2天拔出引流管,术后第3天要求出院;1例患者因月经来潮,推迟手术时间;2例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超过2 d;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有亚急性甲状腺炎。

3 讨论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医疗单位市场化的日益成熟,如何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方面。临床途径是实现“医疗质量与医疗成本合理结合”的一种新型的病种管理模式,在西方国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医疗保健体制的健全,我国医疗改革的步伐逐渐与世界接轨,于2009年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引入并实施临床路径这种新的模式。以往的研究表明[4,5],合理的临床路径的实施,可有效地降低单病种的费用,显著提高医疗质量[4,5]。

本研究同样显示,实施临床路径后,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均住院总时间缩短近5 d,总费用减少近4 500元,医患争执明显减少,明显降低了医疗成本,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明显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消除了潜在的医患纠纷。

注:意外事件包括患者跌倒、失去联系、院内感染等。()内数字为百分率(%)。

结合本研究,阐述临床路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临床路径的实施,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诊治,减少同一病种的不同医师、不同患者的医疗差异,增加了临床治疗的指引,避免过度检查,严格控制抗生素等非必须药物的使用,在病情诊治方面节省了时间与费用;②患者住院天数的减少,对应的床位费、陪护所造成的损失相应的减少,从物质上及精神上减少患者的压力,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③医院实施临床路径会增加病床的周转率,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增加了医院收入,也增加了社会效益[6];④临床路径的实施增加了医务人员向患者的健康宣教及沟通时间,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了大致的了解,减少了患者不安及紧张情绪,增加了信任感和满意度;⑤临床路径的实施,要求医疗管理者及时吸收总结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制定并设计出最新治疗、护理及管理标准;临床一线工作者不仅严格执行标准化的治疗,同时也要及时记录、反馈临床中的信息,有利于及时更正现有的治疗指南;增加了医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及科研精神;⑥原有治疗模式忽视了护理的工作责任,临床路径保持了治疗与护理的完整性、规范性、统一性及紧密性,规范了临床实践中的行为,使护理人员由被动为主动,及时更新健康宣教知识,加强沟通能力及表达技巧,增强了自身的能力,也增加了满意度,真正实现了“医患和谐”,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医学伦理原则。

大量的研究表明临床路径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但现实医疗实践中,临床路径的实施范围及程度有限,主要表现在:①临床路径在我国开展较晚, 进入路径的病种偏少,只有少数病种的可操作性有研究证实,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难度较大,对于病情复杂的疾病,很难降低其变异系数,需要加大研究及推广力度[7];②现有的医疗体制影响临床路径的运行,临床路径降低住院费用同时,也影响科室、医院收入,如何使临床路径有效开展并非试行,需要政府及卫生部门的参与,制定双赢的政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8];③临床路径的运行,不仅考验医院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延迟,同时要求医师对疾病的难易程度准确评价,对于一些大的综合性医院,需要加强其医院的信息化、制度化及人才知识的全面性[9];④临床途径要求医师、护士及管理者共同参与其中,按照其规定天数、检查、用药及护理途径进行操作,要求参与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不能教条、机械地使用,在增加了劳动量同时,也对医务人员的知识面提出更高的要求;⑤临床路径的有效评价研究偏少,缺少大规模、多国家参与的研究,对现有的研究工具的有效性需要作出全面评价;基层医院因为经费、人员、病源等问题,实施临床路径难度很大。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医疗资源的“供”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与传统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相比,临床路径将临床服务的项目具体到每一个环节,实现了定时、定量、定人,优化了临床实践活动[10],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在做好充分应对情况下,“利”大于“弊”,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医”与“患”的关系,制定与之相适应政策及法规,促进临床途径的普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严记林,彭永娥.开展临床路径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189-190.

[2]Liu PZ,Tao HB,Wu GH,et al.Status quo analysis of variations man-agement of clinical pathways in China and abroad[J].Chinese J of HospAdministr,2011,27:100-103.

[3]Byszewski A,Azad N,Molnar FJ,et al.Clinical pathways:Adherenceissues in complex older female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HF)[J].Ar-chi Gerontol Geriatri,2010,50:165-170.

[4]陆涯林,周松,傅俊良,等.临床路径在4种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1):663-665.

[5]Chang CL,Cheng BW,Luo CM.Knowledge-based quality managementand clinical pathways[J].Quality Manage in Health Care,2006,15:46-57.

[6]江一峰,祝延红,汪曦,等.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与评价[J].复旦大学(医学版),2011,38(6):505-507.

[7]吴素玲,杨大锁.实施临床路径的相关问题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40):79-80.

[8]武广华,郑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5):3619-3170.

[9]张帆,刘本禄.临床路径在我国医院管理中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7):410-413.

上一篇:学生乐园下一篇:试验可靠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