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患者(共12篇)
术前患者 篇1
胰腺癌包括胰体尾部癌、胰头癌, 为临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常见类型。近年随着饮食结构转变、环境恶化等危险因素增多,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本病诊断较为棘手, 多数确诊时病情已处于进展期或晚期, 患者悲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 对医护造成不利影响, 引发多种术后并发症发生[1]。故术前掌握患者心理特点, 针对性干预, 是获得理想预后的关键。本次选取相关病例, 随机分组, 就常规护理与加强术前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80例, 男52例, 女28例, 年龄41~80 (56.2±2.7) 岁。其中胰尾部癌8例, 胰头癌72例, 均行手术治疗。初中及以下32例, 高中及以上48例。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试验知情同意书, 并排除机体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案护理, 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指导、护理配合等。观察组在应用上述方案的同时, 着重加强术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 完善接待工作:由责任护士组织护工在患者入科时行热情接待, 营造安全、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 介绍科室规章制度及责任医护人员, 消除患者陌生感, 以提高舒适度, 保持愉悦; (2) 加强术前访视:受病情影响, 患者身心均承受较大压力, 加之食欲不振、上腹痛、腹泻、恶心等不适, 及过分担心手术费用、术后恢复状况, 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多较重。护理人员需积极开展术前访视工作, 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沟通, 个体化展开疏导, 切实解决患者困难, 讲解疾病基础知识,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遵医依从性[2]。 (3) 健康指导:讲解术前注意事项, 如功能锻炼、饮食、镇痛泵的应用, 咳痰训练等, 使患者掌握应对不适的技巧。 (4) 重视榜样引导:安排预后良好的同类型病例现身说法, 发挥榜样的力量, 使患者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 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全程[3]。 (5) 完善术前准备:对血糖严密监测并控制, 协助完善相关检查。针对全身瘙痒病例, 勤更衣、勤沐浴, 勿使用肥皂, 避免皮肤抓伤。术前3d抗生素口服应用, 以对肠道细菌加以抑制。术前1d沐浴, 做好病服更换, 清洁腹部。遵医嘱禁饮食, 洗肠, 行导尿管留置, 保障手术成功实施[4]。
1.3 指标评定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D) 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焦虑状况, 所得分值越高, 护理效果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干预后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明显低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均背负沉重心理压力, 对手术是否成功持有怀疑态度, 且过分担心预后, 焦虑、抑郁心理严重。依据新型“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制护理理念, 除重视疾病本身的照护外, 精神、社会、心理方面因素也应引起重视, 故护理人员在术前实施耐心、真诚、全面的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导, 对降低术前焦虑, 保障手术顺利完成, 改善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观察组做好术前热情迎接, 以消除患者陌生感;加强术前访视, 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 在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同时, 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医护依从性;同时, 重视榜样的引导作用, 提高主动参与的热情, 促使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此外, 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为手术实施提供有力保障。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前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加强胰腺癌患者术前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 对降低术前焦虑程度, 促进手术成功实施作用显著, 为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加强术前护理对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80例,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护理, 观察组给予加强术前护理干预, 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干预后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明显低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强胰腺癌患者术前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 对降低术前焦虑程度, 促进手术成功实施作用显著, 为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护理,胰腺癌,焦虑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胰腺炎诊治指南[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 2007, 12 (3) :206-208.
[2] 张素萍, 丁俊灵, 王俊敏.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前术后的护理[J].当代医学, 2009, 15 (3) :129-130.
[3] 徐磊, 房振青, 张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19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基层医院论坛, 2007, 11 (9B) :807-808.
[4] 王改珍.应用护理干预对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27 (6) :209-210.
术前患者 篇2
前言
剖宫产是妊娠28周或28周以上因特殊原因无法从阴道正常分娩,经手术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外科手术,是解决阴道难产、某些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一种有效快速、相对安全的常用手术,剖宫产是避免因阴道生产可能对婴儿或母亲性命及健康造成损害。但近来有部份剖宫产被用作替代本来的自然分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剖宫产率不应超过15%,以5-10%为佳。现将1例剖宫产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姓名:孔某
出生地:XX省XX市XX市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年龄:32岁
职业:无业人员
婚姻:已婚
住址:XX省XX市XX镇XX村
入院时间:XX-12-1113:00
记录时间:XX-12-1113:10
病情陈述者:患者本人
入院方式:平车入院
.1一般情况
患者孔某,女,32岁,已婚。于XX年12月11日13时以先兆临产入院。
.2健康史
主诉:停经38w,阴道流水1小时。要求手术。
现病史:孕妇平素月经规律3-4/28天,末次月经XX年03月18日,预产期为XX年12月25日。患者妊娠反应时间停经40余天,胎动时间停经4余月。孕期经过及目前状况:平时月经规律,孕40天出现妊娠反应,较轻,孕4余月感胎动至今,孕8余月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孕期顺利,定期产检,无头痛、头晕、眼花、无胸闷、心慌、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要求手术,入我院治疗。
既往史:有剖宫产史。体健,否认“乙肝”、“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否认外伤、其他手术及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XX省XX市,久居于本地,无疫区居住史,无疫水、疫源接触史,无放射物、毒物接触史,无毒品接触史,无吸烟史,无饮酒史,无冶游史。
月经史:月经初潮13岁,3-4天,28天。末次月经为XX年03月18日。平素月经量中等,色暗红,无痛经,平时白带正常,无异味。
婚姻生育史:25岁非近亲结婚,G2P1,XX年剖宫产下一女婴,现配偶及小孩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健在,兄弟姐妹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3
身体状况:
体格检查: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
一般情况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及皮下出血。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头颅五官发育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咽部无充血,双扁桃腺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侧呼吸动度一致。两侧语颤均等,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见异常搏动。各瓣膜区未扪及震颤,心界正常。心率84次/分,律齐无杂音,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轻度水肿。布氏征,巴氏征均为阴性。
专科检查:宫高33cm,腹围100cm,胎儿估重3500g,胎心音140次/分,律齐,胎方位LoA。先露头,半入盆,腹部可扪及不规则宫缩:10"/10'—15',骨盆外测量23-26-20-9.5cm、阴道检查:宫颈管已消80%,质软,宫口未开,胎膜已破,S=-3,阴道口可见羊水流出。
.4
辅助检查:
(XX年6月22-24日本院)血型B型Rh阳性:RPR、TPPA、HIV、HcV、乙肝两对半均为阴性。(XX年12月11日本院)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随机血糖、心电图均正常;RPR、TPPA均阴性。B超:宫内单活胎,胎头位于上腹部,双顶径87mm,胎心音140次/分,羊水指数83mm,胎盘位于子宫右侧壁,胎儿估重3500g。
.5
入院诊断:
①疤痕子宫。②G2P1宫内孕38w,单活胎。③脐带绕颈1周。
.6
治疗措施:
诊疗方案:①产科护理常规。②完善相关检查。③检测胎儿宫内情况,补液等对症治疗。④告知病情。
诊疗过程:产妇平车入院后,立即送入产前高危病室进行治疗,输氧,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实施药物治疗,抗生素预防感染,进行胎儿监护。患者要求手术治疗。
.7
治疗效果:
①孕妇无感染发生;②孕妇得到家属支持;③情绪稳定;
2护理诊断:
2.1疼痛与术后切口疼痛有关
2.2营养失调与禁食有关
2.3知识缺乏缺乏术后护理的知识
2.4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和留置导尿管有关
3护理措施
3.1术前护理
3.1.1测量生命体征
测量产妇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符合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1.2药物过敏试验:
做好普鲁卡因、青霉素等术后抗生素药物过敏试验;
3.1.3备血:
对高危孕妇实施手术前给病人采血,确定血型和交叉配血准备,核实交叉配血情况,协助医生联系好血源,以备手术中需要输血时配血用。
3.1.4术前备皮:
做好腹部、外阴清洁,脐窝较深者提前进行清洁。范围上至剑突下,下至大腿前内侧上1/3及外阴部,两侧至腋中线,阴毛及汗毛应剃干净,并用湿毛巾擦洗,注意操作时勿损伤皮肤。
3.1.5留置导尿管:
该操作是产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护理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致泌尿系统炎症。导尿管插入的长度适宜,晚期妊娠孕妇由于子宫增大使膀胱向腹腔方向推移,同时孕妇常因体内激素的作用及增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盆底组织疏松、充血、水肿、尿道相对延长,对这种情况,尿管应插入深度达8~10cm,否则常使导尿效果不佳,甚至失败。
3.1.6心理护理: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导致手术病人产生较剧烈的生理、心理反应,如果反应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的顺利实施。针对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应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首先,术前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嘱患者注意多休息,术前一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安慰并鼓励产妇,消除恐惧紧张情绪,并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使其积极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1.7术前指导:
指导产妇术后在病床上翻身、饮水、用餐、双手保护切口咳嗽、吐痰的技巧;手术前8个小时禁止进食进水以防止在手术中发生不测。产妇去手术室前听1次胎心并做好记录。手术准备完毕如不立即去手术室,请侧卧等待。将发卡、活动假牙、隐形眼镜、首饰等取下,交家属妥善保管。孕妇分娩后要转至产后病房或病室,家属需提前将个人物品整理好,以备转床,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孕妇送入手术室时,家属需陪同,并在手术室外等候区等候。[1]
3.2术后护理:
3.2.1一般护理:
将手术病人安置适宜房间,同时向护送人员了解手术中情况及目前状况,测血压、脉搏、呼吸;检查输液管、腹部切口、阴道流血及尿管的通畅情况,并做好相应记录。按腹部手术术后护理常规进行,取平卧位,术后24h改换半卧位,以利恶露排出。麻醉消失后,上下肢肌肉可做些收放动作。术后6h就可起床活动,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根据病情的轻重和产妇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及活动量,讲明下床活动的意义,每次活动不能过累,以产妇满意舒适为宜。鼓励产妇作深呼吸,勤翻身,以防止肠粘连等并发症。早期的下床活动对促进全身功能恢复,利于伤口愈合,促进肠蠕动、防止腹胀、肠粘连等,并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2]同时应鼓励产妇咳嗽排痰,有利于肺的扩张和分泌物排出。教会产妇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深呼吸、咳嗽、恶心、呕吐时,应压住伤口两侧并深呼吸,要防止缝线断裂。按医嘱给予止痛药物。休息时最好采取侧卧微屈体位,以减少腹壁张力。伤口要勤换药,保持伤口和周围清洁干爽。随时保持疤痕处清洁,及时擦去汗液,不要用热水烫洗。保护好手术后刀口的刀痂,过早揭痂会把尚停留在修复阶段的表皮细胞带走,甚至撕脱真皮组织,刺激伤口出现刺痒。可在医生指导下,涂抹一些外用药,如肤轻松、去炎松、地塞米松等。外阴护理:每日2次外阴擦洗,避免引起阴道或泌尿道的上行感染。每日观察切口有无渗血、血肿、红肿、硬结等。切口敷料保持干洁,及早下床活动。拆线后,要避免剧烈运动、身体过度伸展或侧屈。一般术后第三天切口换药一次,术后5-7天拆线,美容缝合不需拆线5-7天即可出院。
3.2.2术后观察
术后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观察产妇的精神、意识等情况,血压每15~30min测量1次,至病情稳定后改为1~2h测1次,并准备记录。体温、脉搏、呼吸每4h测量1次并记录,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产妇的体温可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称术后吸收热,属正常范围,手术后1~2天逐渐恢复正常,不需特殊处理,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不退或手术后3天出现发热,应引起重视,寻找发病原因,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或合并其他并发症,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术后注意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有无宫缩乏力导致阴道严重流血,正确估计出血量,必要时给予催产素以维持子宫良好的收缩状态。如剖腹产时,子宫出血较多,应注意阴道出血量,如发现超过月经量,及时通知医生。一般于手术后第二天补液结束即可拔除留置导尿管,拔除后3~4小时应及时排尿。卧床解不出,应起床去厕所,再不行,应告诉医生,直至能畅通排尿为止[3]
3.2.3饮食护理
临床上仍主张术后禁食6h,6h以后根据情况可进流质饮食如米汤、稀饭等,术后第二天可吃粥、鲫鱼汤等半流质食物可有利于肠蠕动及早恢复,避免引起肠麻痹肠粘连,注意忌食甜食等产气食物,防止肠胀气。等胃肠功能恢复,肛门通气后可给半流质饮食或恢复正常饮食[4]。适当改善饮食,多吃水果、鸡蛋、瘦肉、肉皮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切忌吃辣椒、葱、蒜等刺激性食物。
3.2.4心理护理
术后病人可出现腹部伤口疼痛,并因各种引流管的安置可使病人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障碍,应多给予关心,视产妇为亲人,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的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减轻紧张心理,在产妇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将新生婴儿抱至怀中吸吮,可提高产妇对疼痛的耐受性,也能使产妇减轻紧张心理并得到精神安慰。
3.2.5术后指导:
教会产妇做产后保健操,产后第二日做能增强腹肌张力的抬腿等动作,及时指导婴儿护理和母乳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利于母亲健康,减少产后阴道流血。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使母亲早日恢复;哺乳期推迟月经复潮,不易怀孕,有利于计划生育;哺乳母亲可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等的发病率。
4出院指导
4.1病情观察:
体温如超过37.5℃,则不宜强行出院。回家一周内,最好每天下午测体温一次,以便及早发现低热,及时处理。晚期产后出血:回家后如恶露明显增多,如月经样,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家住农村交通不便者更宜早些。最好直接到原来生孩子的医院诊治。伤口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时有所见,表现为经期伤口处持续胀痛,且一月比一月严重,后期可出现硬块。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早去医院就诊[4]。
4.2生活指导:
加强营养,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注意观察恶露的性质,产后6~8周进行产后常规检查,产褥期内禁止性生活,产后6周应采取避孕措施。鼓励产妇保持良好的心境,合理的营养、休息、睡眠和活动,注意个人卫生和外阴清洁。给予高营养、高蛋白,充足热量及水分的饮食,多吃汤类食物,如鱼汤,骨头汤,猪蹄汤及鸡汤等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4.3计划生育指导:
及时采取避孕措施:保持外阴清洁,术后禁性生活6周。一般于产后42天到医院复查,经复查后确定是否适于性生活,恶露完全干净后开始。初期宜用避孕套,产后3个月应去原手术医院放环。因为如果一旦受孕做人工流产,特别危险。须再生育者,术后至少避孕2年。
5护理体会
5.1通过对剖宫产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使患者感到被关心及重视,从而使护患距离逐步缩小,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避免了护患纠纷,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措施。随着麻醉及剖宫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剖宫产手术安全性逐渐提高,以及保护母婴安全的社会需求不断上升,要求剖宫产手术的孕妇越来越多,剖宫产术后患者的观察对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术后镇痛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先进仪器的临床应用,仍有不安全的因素,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适时地进行剖宫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剖宫产给产妇带来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要确保母婴安全、健康。
5.2剖腹产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有的产妇因为产程进程缓慢、骨盆狭窄阻碍产道、有剖腹产史、产前出血、前置胎盘或胎盘早期剥离、妊高症或心脏病、生殖道有感染等危险因素选择剖宫产。有的是因为胎位不正、胎儿过大、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多胞胎怀孕等因素。除母胎因素以外还有社会因素,主要是剧烈性疼痛,不能耐受宫缩,而不愿意试产。还有因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通过对实习期间参加了多次术前术后的护理过程,我学会了术前术后对病人的护理,从中也学到许多东西,如对病人的细心呵护与关心,待人处事及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上的转变,且对人对物都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要会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学会了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再改善自己的不足。
6致谢:
术前患者的心理观察及护理对策 篇3
关键词 手术患者 心理观察 护理
当患者确定手术,进入手术室前,整个机体对这一事实感到緊张。对手术室的环境及手术结果都处于恐惧状态,迫切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对60例手术患者(包括择期手术、限期手术、急症手术)进行了手术前心理分析及护理。术后调查:有54例患者解除了术前紧张的心理现象(93%),有51例患者经心理护理后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88%),有57例患者认为心理护理十分必要(96%)。
心理护理程序:即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护理,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及反馈功能的过程。综合,即指要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处理病人的心理反应;动态,是指心理护理应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变化进行护理;决策,是指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作出心理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反馈,是指采取措施以后的结果可以反过来产生影响,根据问题的变化进一步制定决策。心理护理按照护理程序作为护理实践中的工作方法,能够保证病人得到完整的、连贯的、具有专人负责的管理。
患者心态分析
不良的心理反应。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分为4种:①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②孤独忧虑的心理状态;③忧伤和失望的心理状态;④情绪幼稚依赖心理状态。
不良的表现反应:①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交感神经亢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②呼吸系统的变化,呼吸加深加快;③肌肉振颤,手脚发冷,这种恐惧紧张情绪等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护理措施
明日手术,大多数的患者对这一事实感到紧张,它属于一种情绪反应。为了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手术室护士应尽可能全面了解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手术前1天到病房向手术患者介绍:我是明天配合你手术的护士,由我来接您进手术室。手术室有各种仪器,在手术时可能会发出各种声响和闪电,听到或者看到后不要害怕,这些对你的身体是无损害的。手术床较窄,为了防止坠床,必须固定你的身体。在进行麻醉时,需要保持正确体位,穿刺时不能动,以免损伤神经,同时有利于穿刺成功。由于术前介绍了手术中的要求,第2天进入手术室,患者的紧张心理就消除了。另外,护士摆放器械时要尽量轻,避免对患者引起不良刺激。这样,患者就可以在较为放松的情绪下接受手术。
术前患者常被恐惧心理控制着,不知所措,心理负担重。担忧主刀大夫的水平,打听手术的做法及安全程度有无危险,愈后有无后遗症等。护士可酌情在遵守保护医疗制度的前提下,向患者介绍手术大夫的技术情况,讲解手术的意义、施术中的注意事项及以往同种病例的治疗情况,就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恐惧心理。①对于做腹膜探查腹腔脏器时,会感到不适,想吐。此时,可张口平稳呼吸,即可克服呕吐现象。如大喊大叫,不仅不能防止呕吐,而且还会引起腹腔胀气导致生命体征的变化,故不能喊叫。不舒服可告知医生。由于手术前的宣传、介绍,故患者较为积极地配合了腹部手术。②对于骨科患者,护士需将动骨时的感觉和敲骨的声音以及动骨、遗骨、植骨的过程告知患者,并证明这没有什么危险,不必担心。由于患者已知术中详细过程,恐惧心情自然消失了。③对于手术需要切除某些脏器及截肢的患者,往往出现情绪焦虑手术后是否留下后遗症。手术后能否忍受疼痛,会不会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等。护士必须根据患者的需要在手术前就做好家属和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使他们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多疑是患者意志行为的又一种特色。尤其是怀疑自己得了癌症的患者,在术前常常观察医生的言行,了解自己的诊断。术中医护人员的交谈失言,也会使患者产生多疑情绪,而引起医源性恐惧。另外,由于受社会重男轻女的影响,有的产妇听护士讲生出的是女孩,也会出现类似的变化。因此,在手术护理中要注意言语分寸,避免使患者产生不安心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为了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强手术的信心,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护理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娴熟的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平等相处,主动给予患者以热情关怀,态度和蔼、真诚、亲切,语言温柔,体贴、关心照顾患者,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使其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在较为放松的情形下面对手术。护理人员要视其患者的文化素质、年龄、性别、职业、病情及经济条件优劣而观察其心理动态,根据各层次手术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把握特点,从不同角度满足患者的需要。讲究策略,达到帮助患者增强第一线防卫,即生理和心理防卫,使患者在平静良好的心里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必须认真负责,对患者要一视同仁,用一颗真挚的心去温暖患者,在术中可采取与患者交谈的方式来分散其注意力,并要注意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如给患者擦汗,手脚麻木者可给予搓揉等,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使其情绪稳定,更好配合手术,取得最佳疗效。
讨 论
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心理活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正确地分析手术患者的心态,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充分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平静稳定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直接的影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化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不断探索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郝玉芳,张淑芳.胸外科病人术前指导重要性的调查.实用护理杂志,1993,8(3):19-20.
2 任相花,田立芹.手术室护理隐患与护理对策.中国社区医师,2006,8(4):95.
老年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探讨 篇4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老年手术患者38例, 其中男22例, 女16例, 年龄60岁~80岁, 平均年龄68岁。职业:农民10例, 工人18例, 干部10例。
2 心理特征
2.1 焦虑和恐惧心理
患者患病后, 往往有一种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不安, 而且手术对患者来讲常是万不得已的, 以致手术前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 出现焦虑、恐惧心理。
2.2 忧虑、孤独心理
老年患者性情较怪癖、固执、易怒, 不易合作, 同时又害怕孤独, 希望有人探视, 有人真正关心他们, 为他们解除寂寞。
2.3 猜疑和担忧心理
由于老年患者的视力、听力因生理因素下降, 有时听不清别人说什么, 便猜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或担心手术是否安全等, 以致加重心理负担。
2.4 行为退化、情绪幼稚依赖心理
有些老年人童心复萌, 如爱吃、恋玩, 表现天真, 并且处处依赖亲人, 依赖医护人员。
3 心理需求[2]
3.1 共性需求
患者都希望在就诊的医院里由名望较高的医生为自己做手术, 不希望让实习医生在自己身上“练刀”, 都希望在术中能避免或减轻疼痛, 并且希望亲属能给予同情理解、关心和支持, 医护人员能尽心尽力地精心照顾和给予帮助。
3.2 不同的需求
由于知识层次、经济能力的不同, 患者的需求也不同。如经济能力差的患者仅需基本的医疗条件, 他们往往除疼痛外最关心的是住院和手术费用问题。而经济能力强的患者则不仅要求用最好的药品, 还要求住条件好的单间病房。知识层次高的老年患者除要求有好的治疗条件外, 对各方面的条件也要求较高, 他们首先要求对自己的治疗和手术有较高的透明度, 其次是患病后不愿与他人来往, 要求住安静的单人间。
4 心理护理
护士自身素质的好坏, 是能否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 同时也是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护理专业技术和娴熟的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知识, 建立良好的朋友式的护患关系, 对待患者热情、态度真诚、语言委婉、关心体贴患者, 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 这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和关键。
手术日确定后, 护士应访视患者, 介绍手术室的环境, 说明手术的过程和麻醉方式, 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认识。主动与患者交谈,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耐心的交谈, 发现手术患者暴露出来的主要心理问题, 并针对手术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术前宣教, 通过讲解, 将有关手术信息提供给患者, 有助于降低因信息缺乏而引起的焦虑、恐惧、紧张, 增强对手术的信心[3]。
注意交谈的态度和技巧, 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谈话, 或表现出不愿听、不耐烦的情绪。交谈时注意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美好的语言, 愉快的情绪, 友善的态度, 可使术前患者高度紧张的心情得以松弛, 应多使用解释、鼓励性语言。另外, 护理人员还应重视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如说话的语调、表情、姿势、动作、态度等。访视患者时, 护士微笑的面容、乐观开朗的情绪、整洁美观的仪表、稳重大方的姿态以及合适而亲呢的称谓, 都能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并且能感染患者, 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 唤起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增强其安全感。
根据患者不同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性格和信仰等个体差异, 结合患者的病情,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 深入浅出地讲解和介绍疾病治疗的有关知识, 并详细阐明手术在治疗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麻醉的效果以及术后可能留置的多种引流管、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等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并告诉患者术后出现伤口疼痛是术后的必然现象, 且疼痛持续时间短,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 术后可使用镇痛泵以减轻疼痛等, 均应给患者作介绍和解释。在介绍病情时, 医护人员的谈话内容应保持一致, 以免因内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 加重其心理负担。
老年人由于呼吸系统对刺激反应迟钝, 咳嗽反射减弱, 再加上有的老年人长期吸烟, 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 术前护士应耐心地告诉吸烟患者吸烟对手术的不利因素, 劝其戒烟, 并指导老年患者多做深呼吸, 教会患者咳嗽的方法和有效的排痰, 以保持气道通畅和增加肺泡通气量, 对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因老年人的脑细胞减少, 记忆力下降, 反应迟钝, 对术前所要注意的事项及将要实施的护理计划、措施及目的, 宜事先通知患者和家属, 并耐心做好解释, 对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 要提醒家属注意, 以免术前准备不充分, 而延误手术进行。
可邀请同病房做过同类手术的患者谈手术感受, 并介绍他们在治疗、护理全过程中的配合经验和体会, 用现身说法稳定患者情绪, 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恐惧和紧张, 产生安全感、信赖感,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整个手术前期心理护理应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步展开, 让其有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总之, 全面掌握每一位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要, 对每位老年手术患者做好手术前期的心理护理, 都将对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患者身体的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瑶, 邓光辉, 等.手术患者心理干预模式及其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4) :297
[2]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9~48
术前小结要求 篇5
术前小结是手术前经管医师和手术医师对病人住院后的系列诊断检查,手术指征以及术前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迸行小结,格式:
术前小结的内容 日期、年 月 日
姓名: 性别: 年龄: 术前诊断: 诊断依据: 手术指征: 手术方式; 麻醉方式: 注意事项:(术前、术中、术后)术前准备:
1、常规化验检查和特殊检查结果;
2、备皮及某些专科的手术区局部准备之要求;
3、血型、Rh及备血数量;
4、皮肤过敏试验(青霉素、普鲁卡因等的过敏试验);
5、术前用药及术中或术毕所需要应用的特殊物品;
6、要有与病人及家属或单位领导谈话内容的记录,(如对术中困难的估计及防范措施),拟施手术的日期,要有患者和直系亲属签名的手术知情同意书,如患者由于病情或不便签字时,应有病人委托亲属签字的委托书。住院医师签名
(三)、对术前签名的要求
1、患者及家属方的签名问题(1)、有创伤性的检查及治疗、手术操作前,应用文字记录向患者及直系家属交待患者病情、手术指征、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等,必须有患者及直系家属(或被委托签字人、关系人)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表示知情同意后才能进行手术。特殊情况下,如抢救时,病人意识不清、家属也不在现场,需请示医院医疗行政领导签署意见。
(2)、使用自费药前要征求病人及直系家属(或关系人)的意见,同意签字后才能使用。
(3)、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必须有病人及直系家属(或关系人)在同意书上签名。
2、《手术知情同意书》必须先有主治医师或第一手术者的签名,然后有患者或被委托签字人或关系人的签名。
Xxx医院
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篇6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34-01
胫腓骨骨折在骨科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多由车祸、重物砸伤、扭伤等引起,且并发症多,临床上要严密观察、细心护理、减少并发症、并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今共收治150例,为提高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取了周密的术前术后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0例患者中,男85例,女65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82岁,平均44岁。60例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钢钉内固定术,90例骨折复位后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术后均骨折愈合良好,治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要消除手术前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据临床观察表明,术前病人的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快慢有很大的影响,此时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主动用关切的语言与病人交谈,及时发观病人的所需并加以解决,鼓励其正确对待即成事实,采取积极态度,适应现实处境,达到心理平衡。
2.1.2饮食护理 创伤早期宜食清淡食物,鼓励患者多进食水果、蔬菜,增加植物纤维,以利消化,使二便通畅;中期(伤后第2周)宜食清补食物,如清淡的鱼片汤,而不易食用肥腻食物;后期(伤后5~6个月)宜食促进骨折愈合,壮筋骨的滋补食物,如猪骨汤、鸡汤等。[2]
2.1.3完善术前护理 术前协助医生做好各种必要的术前检查,有急性失血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做交叉配血试验及各种药物的过敏试验,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做好皮肤的无菌准备,彻底清洗皮肤,备皮中避免皮肤损伤,以免术后感染,最后通知手术室准备手术所需器械。
2 .2 术后护理
2.2.1术后应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早期冰袋冷敷作为控制软组织肿胀,减少炎症反应的方法之一,能有效减轻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肿胀、疼痛,降低患者对镇痛剂的依赖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切口愈合。[1]但冷敷一般要在术后24小时之内,注意冰袋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中间要放上毛巾、棉垫等,防止冻伤皮肤。要注意远端肢体的温度、颜色,观察有无神经功能障碍及伤口渗血情况。另外,对术后有石膏外固定者,石膏边缘皮肤应给予软垫保护,防止压疮发生。特别是腓骨小头处,防止压迫形成人为的腓总神经损伤。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很重要。一般是术后第三天起,指导病人在床上主动行下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它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并避免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五天,可继续在床上练习膝、踝关节屈伸活动,一周后可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扶双拐下床活动,并逐渐使下肢负重,使骨折部位产生生理性应力,刺激骨折早期愈合。[3]同时,要使每个病人都明确加强康复期的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即可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又可防止老年病人肢体深静脉栓形成。通过精湛的手术及完善的护理,切口愈合快,无感染,骨折对位好,患者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
2.2.2 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即开始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活动及膝、踝等关节的被动活动,每日2次,每次15min,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并告知患者早期活动对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使之能自觉、自主地进行功能锻炼。
2.2.3饮食指导:术后后患者忌烟酒,禁食辛辣食物,以防伤口感染。多食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含钙质,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蛋类或骨头汤之类食物,以促进骨折加快愈合。
2.2.4大小便的指导护理 由于患者不习惯床上大小便以及长期卧床致活动量小,易引起尿潴留、便秘及泌尿系的结石等,应训练其床上使用便盆的习惯。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者开塞露以通便。
2.2.5预防褥疮的护理 牵引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体位不能随意改变,极易发生褥疮,所以患者骨隆突处应垫以软枕,臀部应垫气圈,足后跟应扩垫小棉圈,每2-4小时取放一次。[4]在进行预防褥疮护理的同时,应固定好患肢,以免移位。同时,每日早晚应给予温水擦洗、按摩。
3. 护理体会
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警惕骨折合并胫动脉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及小腿骨筋膜间区综合征,发现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触及不清、肢端发凉,感觉迟钝、肿胀严重、皮肤颜色改变,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出紧急处理。 患肢抬离,保持中立位,防止旋转,为防止足跟压伤,可住踝部垫小软枕,以使足跟悬空。 患肢功能锻炼应尽早开始,防止膝、踝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5]同时,在骨折固定坚强牢固的情况下,早期下床,适当给骨折端以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4.小结
新的医学模式将人的生物、生理、心理活动和社会适应性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对护理要求也从单纯的疾病护理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护理模式转变。外伤患者来到医院就医,其心理状态往往十分复杂,对疾病的预后尤为担忧,其心理活动均较强烈。应激反应较为明顯。心理因素的生理学效应均可产生致病与治疗作用。我们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通过交谈取得病人对护理干预的理解和合作,减少病人抑郁、焦虑、恐惧、孤独的心理。使病人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关节和肌肉的被动与主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加速骨折愈合,从而缩短了疗程,促进了康复。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3-1146.
[2] 赵自力,创伤骨科的护理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9-10.
[3] 张莉,骨科围手术期病人饮食指导与减少便秘的发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02-103.
[4] 刘昌风、贾秀琼、邹兴建,等,复杂性胫腓骨骨折病人的护理107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2
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心理干预研究 篇7
关键词: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干预
手术治疗是临床上一种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 众多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然而, 由于手术治疗的风险性, 患者往往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 其中, 焦虑情绪是手术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负性心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手术的治疗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1]。有研究表明, 对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从而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2]。本研究以12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心理干预对于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年龄18~40岁 (平均年龄32.4岁) 的成年 (无精神障碍) 手术患者120例, 手术以普外及产科手术为主。其中, 男56例, 女6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6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前访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术前访视的基础上, 进行焦虑心理评估、测量和心理干预, 具体操作如下。 (1) 将访视患者的工作改为访谈, 以往都是患者在病房听医务人员说, 而医务人员并未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2) 将对于患者来说陌生的场景用图片或者是PPT形式集中在心理辅导室进行场景演说, 消除患者面对无影灯和手术房间的陌生感, 接患者进手术室后直至麻醉开始全程不离护理人员陪护[3]。 (3) 对于已心理评估测量出焦虑存在的患者进行, 心理认知行为疗法肌肉松弛训练疗法、音乐冥想疗法[4]。 (4) 对于择期手术患者集中于心理辅导室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整合资源, 降低患者手术压力源。 (5) 用模特演示视频播放方法向患者展示如何进行麻醉配合及麻醉的安全知识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30 min的血压、心率以及心理评估结果。
1.3 焦虑判定方法
采用SAS评分标准, 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 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依次计分4分、3分、2分、1分。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 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 60~69分为中度焦虑, 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5]。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数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前血压及心率较对照组显著低 (P<0.05) , 见表1。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试验组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对患者来说, 手术和麻醉是一种强烈的应激事件, 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应激反应。当患者心理应激超过其机体的适应范围, 导致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改变, 对患者造成伤害[6]。较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情绪, 尤其是当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缺乏认识时, 其焦虑情绪会更加严重, 往往表现为呼吸、心率、血压、焦虑程度、术后疼痛等临床指标的变化[7]。
Claas Lahmann等[8]认为在手术之前要积极与有焦虑情绪的患者进行沟通, 制造和谐的氛围, 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使其树立疾病治愈的信心, 乐观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要态度和蔼、言语诚恳, 以获得患者的信任, 提高患者的亲近感和安全感[9]。另外, 除为患者提供疾病咨询和安抚患者之外, 护理人员要注意维护好良好的护患关系, 促进卫生护理事业的发展[10,11,12]。有研究报道对剖腹手术患者手术前焦虑的音乐疗法显示能够增加患者手术后正面的情感, 并导致负性情绪的显著下降, 干预效果明显优于控制组[13]。
本研究中, 试验组患者术前血压及心率较对照组显著低 (P<0.05) ;SAS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重度焦虑3例, 中度焦虑5例, 轻度焦虑10例, 与对照组重度焦虑10例, 中度焦虑18例, 轻度焦虑24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ERCP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 篇8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以来共对45例患者进行了ERCP, 其中胆总管结石29例, 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13例, 胰腺癌3例。年龄26~68岁;男20例, 女25例;主要影响因素中担心手术不成功45例 (100%) , 担心术中疼痛44例 (97.78%) , 被其他患者歧视31例 (68.89%) , 经济问题28例 (62.23%) ;文化程度:小学5例, 初中15例, 高中以上25例;职业:农民6例, 个体7例, 工人18例, 干部14例。
2心理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3]。护士应热情接待新入院患者, 介绍住院环境, 经常巡视病房, 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 消除患者因环境陌生而造成的孤独、恐惧感, 小儿患者可让家人陪伴。总之, 从患者刚入院开始, 就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2 手术知识的宣传
ERCP是一项新技术, 患者和家属对它了解甚少, 因此应详细介绍手术原理、方法、可靠性及各种安全措施, 向患者介绍术者的精湛技术和成功病例, 教会患者运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及松弛疗法, 以消除因恐惧而导致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反应。
2.3 创建良好的病室环境
绝大多数行ERCP的患者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现象, 因此会被其他患者误认为是肝炎等传染病, 不愿与其同居一室, 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强烈打击。因此护士除应多体贴、多安慰, 尽量减少应激源, 增加其心理承受力, 还应加强对本区住院患者的宣传, 积极帮助患者与同室病友建立良好关系。
2.4 尽力协助解决经济问题
大多数患者因长期患病, 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因而情绪十分低落, 甚至拒绝治疗。护士应富有同情心, 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说, 主动与主管医师联系, 在许可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如造影剂和胰酶抑制剂的选择等。
2.5 病因知识的宣教
患者长期在当地医院或门诊治疗效果不佳, 又听说或自己亲眼见到肝癌等肿瘤患者有皮肤、巩膜黄染的症状, 故担心自己也患了不治之症, 终日郁郁寡欢。我们不但要向患者讲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还应讲解引起皮肤、巩膜黄染的可能因素, 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总之, 术前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 对提高ERCP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丽萍, 许国铭, 孙振兴, 等.诊断与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 2001, 21 (5) :285·
[2]张启宇.实用胆道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84-90·
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及其护理 篇9
1 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
1.1 病人一旦得知要做手术后, 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焦虑和恐惧, 他们害怕手术引起剧烈的疼痛与各种不适;害怕手术留下并发症和后遗症, 使自己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害怕在手术或麻醉过程中发生意外而死亡。因此, 病人常希望能由既有丰富临床经验, 又能关心体贴自己的医生为自己手术;又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术中及术后的疼痛与不适;同时也希望能尽量减少手术中对机体的创伤, 保持自己身体器官的完整性。
1.2 手术患者心理问题根源 手术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 (1) 病人缺乏医学基础知识, 不了解解剖与生理有关的知识, 不了解他们经历的手术、麻醉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以及会发生的意外和后果而产生焦虑和恐惧; (2) 恐惧的心理反应; (3) 患者对手术人员的信任不足或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鼓励不够而产生紧张和焦虑; (4) 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气语、态度均可减轻或加重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2 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从患者入院开始。热情接待患者, 帮助其熟悉环境、人员、制度, 并向患者简单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 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是直接相关的, 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通过美好的语言, 端庄的举止, 亲切的问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给予心理支持, 使患者感到真诚与温暖, 增进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使患者能对护理人员倾心相谈, 说出心里话。
2.2 运用恰当的语言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客观认识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恐惧心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早日恢复健康。有些患者面临手术时, 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这是一种积极的准备反应, 它使人能够适应环境, 处理好所面临的问题, 但是过度的紧张就会影响手术中对患者的观察及麻醉用药。对这一类患者首先要给予理解, 关心患者, 语言文明, 态度和蔼, 否则患者会更紧张。对忧伤抑郁的患者指出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影响, 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 任何疾病都不会是不治之症, 消除患者焦虑、紧张及恐惧心理。
2.3 共性化与个性化心理护理相结合
同一种疾患可以有同样的心理反应方式及心理反应程度, 也可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方式及心理反应程度, 同样的心理反应方式及心理反应程度可来自于不同的原因。因此, 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应首先从他们的共性着手进行心理疏导, 如从认知的角度启发患者, 指出其所患疾病的相关原因。根据专业理论知识,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给患者介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手术的必要性, 权衡手术的利弊, 实事求是地解答患者的问题, 以消除患者顾虑。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程序、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教给患者必要的技巧。例如:术前禁烟酒、禁食、禁水;自我精神松弛法;术后各个部位放置引流管的时间, 更换、保护方法, 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咳嗽、呼吸的技巧;如何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的训练;减轻切口疼痛方法等。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不同, 对疾病和手术引起的心理反应也存在个体差异。对担心手术失败患者向其介绍手术医师的业务水平和以往成功的例子, 启发、鼓励患者,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担心经济问题的患者则首先给予安慰, 陈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使其放下思想包袱, 愉快接受治疗。
2.4 示范
术前让病人观看反映类似手术的病人如何经历手术的录像, 或让类似病人“现身说法”, 都是示范作用。示范可有较好的准备效果。应根据病人术前心理反应, 对资料和手术性质灵活地适用。
2.5 行为应对法
即在术前, 教病人学会配合手术, 应对痛苦和不适的一些具体方法, 并鼓励病人适当的时候运用。这些方法包括:肌肉松弛法、腹式呼吸法、翻身法、咳嗽法、吸痰法等。
3 小结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作用, 以及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手术是疾病的治疗手段之一, 同时也是对机体的一种创伤, 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心理应急与适应的过程,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安全顺利的进行手术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接受手术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为术后康复奠定基础[3]。
摘要: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手术治疗尽管作用很大, 但手术的本身仍是一种对身体的创伤和组织的破坏, 会产生疼痛、不适、出血等。无论手术的大小, 人们普遍对手术的反应是紧张、疑虑、恐惧, 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心理变化各有不同,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手术和稳定情绪, 是护士首要的工作。
关键词:外科手术,心理学,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曾文星, 徐静.心理治疗理论与分析[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4:4.
[2]刘梅, 万炜, 阎娟.肝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J].齐鲁护理杂志, 2004, 10 (7) :549-550.
谈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 篇10
1 了解术前患者心理需求
通过调查820例患者结果发现,术前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术前担心疼痛157例 (19.0%) ,关心主刀医生及手术效果119例 (14.5%) ,紧张要求关心照顾69例 (8.0%) ,担心疾病性质52例 (6.0%) ,担心室温51例 (6.0%) ,关心愈后情况34例 (4.0%) ,要求保留脏器6例 (0.7%) ,不要输血6例 (0.7%) ,担心经济问题3例 (0.4%) ,其他21例 (2.6%手术时间长短、手术体位等) ,302例患者表示无特殊问题 (38.1%) 。
通过术前访视,我们发现患者术前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术中担心疼痛,精神紧张要求关心、照顾,担心疾病性质,关心愈合情况等,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导。
2 对术前常见心理问题进行语言支持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3]。它可以直接地及时地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收效最快。但有时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往往会误导患者,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应用规范化指导语后,事先告诉患者麻醉过程,指导患者密切配合,确保麻醉、手术顺利进行。因此通过设计的语言,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及心理支持,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制订了以下9条规范化指导语:
2.1 担心疼痛
一般情况下,手术是在充分麻醉、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另外,我院麻醉科的学术地位、临床经验,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医生具有一定的临床麻醉经验。上完麻醉后将测试麻醉平面,到时麻醉师会用针头点刺手术范围表面的皮肤,您需分清刺痛与点触感觉,希望您如实反映。术中麻醉师还会根据手术需要辅助用些镇静药,可能您一觉醒来,手术已经结束了。
2.2 关心主刀医生及手术效果
您的手术情况将由负责手术的外科医生向您解释。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您要相信我院外科医生的医术、医德水平。如手术过程中有疑难情况,会及时组织全院有关科室和有经验的专家亲临解决,您尽管放心。
2.3 要求关心照顾
您明天早上进手术室时,会有护士、护士长迎接并关心您。为了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我们手术室为患者设置了背景音乐。在手术等候期间,您可以借助优美、流畅的轻音乐,得到适当调整和放松。整个手术过程中您有任何不适或需要,可随时向巡回护士或麻醉师反映。我们将为您提供一流的服务,请您放心。
2.4 担心疾病性质
首先希望您手术结果属良性。但有时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您也要承受得住。人的精神因素很重要,要相信目前医学在不断发展,有不少治疗和控制肿瘤的方法,如:化疗、放疗介入疗法,中药等。另外,有些肿瘤只要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远期存活率是很高的,您术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按时随访,完全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2.5 担心室温
手术室内温度按规定应保持在22℃。当伤口消毒前,巡回护士会把空调暂时关闭,有时因特殊手术需要,室温可能会低于22℃。如您觉得冷,一定要及时向巡回护士反映,我们备有特制的小棉被为您解决怕冷问题,您不必忍受不说。
2.6 关心预后情况
人的个体差异性很大,预后情况也各不相同,如保持良好的情绪、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及尽早下床活动等,都能有利于术后早日恢复。由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 (您) 出室后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很难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估,应由主管您床位的护士、医生根据术后情况为您作具体解答。望您谅解。
2.7 要求保留脏器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该保留有关脏器。如病变累及附近脏器,手术医生会根据病情与家属及时联系,在家属同意情况下,再进一步决定手术方案。您应该相信医生和家属的决定。
2.8 术中不要输血
麻醉师会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判断您是否需要输血。一般介于可输、可不输的情况下,会尊重您的意愿,尽量不输,但术中出血非输不可时,一定得输,否则会影响生命安全。当然输血有可能会带来血清感染的危险。但其发生率是非常非常小的。
2.9 担心经济
您的担心我们会认真考虑,术中我们会根据您经济状况保证情况下,控制高费用物品的使用,请您放心。如您实在有困难无法解决,可借助有关机构反映,以解决您的经济问题。
3 掌握交流技巧
在术前访视中,有时遇到患者提出的问题,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有时解释不当,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一次患者对无张力疝修补术中所用的疝修补片提出了一些问题,令我们护士无法详尽解答,科室就请公司产品销售人员专程来为大家上课,使全体护士对这一医疗用品有了新的认识,给予患者满意的答复。另外,有的护士不善言辞,与患者交谈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为了使大家掌握交流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平时晨会抓紧各方面知识训练,模拟患者心理问题,寻找最佳语言表达方式。有一次在对一位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访视过程中,患者情绪十分紧张,担心手术体位、手术效果、预后情况、术后生活质量等。这位护士母亲曾做甲状腺癌手术多年,至今各方面恢复很好。她就以自己母亲的亲自经历、经验感受、治疗措施与患者进行详尽交流,使患者紧张情绪大大缓解,术后恢复顺利,提前出院。术前访视中要求做到:仪表、仪态端庄,语气态度温和,视线角度合适,回答问题恰当,掌握交流技巧,取得患者信任。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提高交流技巧。
4 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逐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患者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解释指导及安慰。常言道:“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把一片爱心传递给患者,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宗旨,符合患者的需要,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费桂英.手术室术前心理护理的作用[J].上海护理, 2002, (7) :27-28.
[2]陈爱初.新编医院手术室护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5:32-35.
[3]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205-207.
术前患者 篇11
[关键词] 术前营养;肠道营养;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23-02
目前,老年病人(≥65岁)在外科住院病人中比例呈增长趋势,其中40%-60%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而需治疗。营养复苏在外科病人术前准备中,尤其对老年、危重并营养不良者的术后转归有重要作用,逐渐成为术前准备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的临床研究证明,外科治疗前有效正确的营养支持及术后早期营养是更安全、经济、有效的方式,尤其适于老年病人,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创伤后高分解代谢水平,利于早期恢复正氮平衡与创伤修复。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吻合口漏和切口裂开的发生,同时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研究结果发现年龄越大的直肠癌患者,越容易发生营养不良且有营养不良的风险[1]。
1 营养状况的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构成成分发生变化,器官功能减退,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和代谢能力也随之减退。因此青壮年的热量需要对老年人来说是过多的。而纳入过多的能量对于老年人的代谢能力无疑是超负荷的,不论在术前还是术后,对器官功能(肝、肾、肺等)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2 术前营养支持的原因
外科手术病人术前存在许多原因,如疾病本身、肿瘤消耗、胃肠道梗阻等,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尤其是老年人功能衰退,感觉迟钝,免疫力低下,疾病不易早期发现,病程长,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分解代谢明显增高、耗能途径异常,而利用外源性氨基酸和能量的功能受限,这一复合因素降低了术后营养支持的效果。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前有30%-50%存在显性营养不良,术后有近40%-70%出现显性营养不良,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特别是蛋白质营养不良在外科老年患者中普遍存在。
3 术前营养支持的途径
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EN的方式可经口服或管饲饮食,PN选用外周静脉或经外周静脉的中心静脉途径的中心静脉途径进行输注。术前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病人可借助内窥镜将营养导管放置于消化道病变的远端,采用鼻胃管或鼻空肠管进行营养支持。术前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有:①增加机体营养物质储备,提高術后血清蛋白水平。②改善肠道粘膜屏障作用,增强胃肠道免疫功能。③加快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恢复,促进机体代谢。EN具有符合生理状态,保护胃肠黏膜,防止菌群易位,以及使用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存在消化道功能的病人的首选。但它受病人的食欲、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术前准备等影响,因此,术前病人不宜接受EN,或单靠EN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所以通常首选PN。PN尤其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有明显障碍的病人,较EN更容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4 老年营养支持的护理
4.1 肠外营养护理
4.1.1 营养液配制 需在专用配液室及层流净化配液操作台,采用“三合一”方法,在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下先将微量素加入氨基酸中,将各种电解质、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维生素类加入脂肪乳剂中,以氨基酸―糖―脂肪的顺序混入3L静脉输液袋中。一般患者在营养液中按1∶10加入胰岛素,血糖增高时可根据血糖值,酌情增加胰岛素量,最多可加至1∶2的比例。配制好的营养液放置4℃恒温箱中保存备用,最长可保留24h。
4.1.2 观察与监测 应用TPN期间,每日监测尿糖4次,每3日测定糖1次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定期测定血糖和电解质,根据结果及时通知医生调整配方中胰岛素的用量加以调控血糖。
4.1.3 静脉护理 由于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差,仍然避免不了静脉炎的发生,工作中需多加以注意。
4.1.4 营养液滴速的控制 输入TPN液要匀速,24小时内连续输入,使24小时内血糖处于稳定状态,应用输液泵准确地维持恒定的滴注速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减少了胃肠外营养中因输液速度不均造成的代谢紊乱并发症。高血糖是TPN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手术及创伤后机体产生应激性的血糖代谢紊乱,如果输入过快或浓度过高的葡萄糖极易发生高血糖,尤其原有糖尿病者甚至可能发生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4.1.5 PN输注时间长,可为患者提供带有滑轮的输液架,帮助患者下床活动。
4.2 肠内营养护理
4.2.1 观察 肠内营养液可通过口服和鼻饲管进入体内,口服营养液需在开瓶后24小时内用完,一般无不良反应。
4.2.2 管道护理 妥善留置管道,做好固定,以方便病人活动为宜。做好导管宣教,向病人解释导管的意义,防止拔管。
4.2.3 三度 熟练掌握营养液的输注方法:掌握好营养液的滴度、温度和浓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地控制腹泻。为了防止营养液堵塞管腔,每次输注前后均以温开水冲洗管道。
4.2.4 体位 注营养液时,病人可取半卧位,防止液体反流。输后,保持半卧位30-60min。
4.2.5 心理护理 经常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营养治疗情况及感受。通过缓解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的食欲。
4.3 饮食护理 在进餐前,主动介绍食物的口味,创造热烈的进食期待,同时在早晚餐是尽量开灯供暖,创造明亮温暖的饮食环境,避免患者在阴暗寒冷的环境中进餐。还可以鼓励家人与老人一同进餐,增加家庭进餐气氛,使病人增强食欲。
5 小 结
据调查,普外科患者中营养不良者占28.3%,其中老年人、恶性肿瘤、腹部手术病人比例较高,分别为18.1%,19.7%,18.1%。可想而知,普外科老年腹部手术病人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老年腹部手术前营养不良的原因除了疾病本身的因素之外,还有生理功能减退,饮食习惯等因素。我们除了对病人的疾病评估之外,还应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营养不良者,术前要适当输血和营养支持,使血红蛋白大于9g/L,白蛋白大于30g/L,术后一周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切口一般延迟至术后2周拆线。术前营养支持的时间一般认为在7-14d,时间过短,营养支持难以达到效果。张仁玲等认为,支持时间主要取决于病变性质。良性疾病的支持时间不受限制,可待营养状态改善后再进行手术,恶性肿瘤应考虑营养支持本身及手术延迟带来的潜在危险,支持时间不宜超过14d,应在尽可能使其营养状态改善后早期手术。高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差,手术危险和术后并发症较高,做好成分的术前准备,给予合理营养支持,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总之,加强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可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增强机体免疫力,对其术后的康复作用很大。
参考文献
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分析 篇12
1 护理措施
1.1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主要是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治疗的意义, 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鼓励患者做咳嗽、排痰及床上的排便练习, 提供多方面的生活护理等。如指导患者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1.1.1 术前准备
完善有关检查。术后患侧肢体不宜行静脉穿刺。做好手术区皮肤的准备, 特别是腋窝处, 需植皮者还应做好供皮区的准备。
1.1.2 心理支持
患者入院后, 包括其家属因担心手术效果, 都会表现出焦虑、沮丧的情绪, 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并给予帮助, 对了解病情者要向其介绍有关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及成活率方面的信息及有关疾病与手术知识, 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对疼痛者, 要多给予安慰, 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配合医生适当使用镇静止痛药物, 改善患者不良的情绪, 保证其休息与睡眠, 使机体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1.2 术后护理
1.2.1 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回病房后应给予平卧位, 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血压平稳后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抬高患侧上肢, 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避免或减轻术侧肢体水肿。注意伤口有无渗出, 保持敷料干燥、整洁, 注意患肢皮肤的颜色深度。做好负压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 防止滑脱。注意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及术侧肢端血运。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量, 引流量每小时超过100 ml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2.2 防止术后水肿和功能障碍
要向患者讲明术侧肢体水肿的可能, 即由于手术时腋窝淋巴结清扫使淋巴液及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和术后胸部伤口加压包扎所致, 使其配合。指导患者及时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以防发生功能障碍。活动上肢先由肘部开始逐渐发展到肩部。术后1~3 d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功能, 可做伸指、握拳及屈腕、屈肘等锻炼。术后4~5 d, 可练习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功能, 然后逐步练习将患肢的肘关节屈曲抬高, 手掌置于对侧肩部、颈后, 进而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 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1.2.3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并做深呼吸运动, 有利于肺扩张, 防止肺部并发症遵医嘱口服三苯氧胺 (TAM) 或来曲唑等药物。
1.2.4 饮食指导
患者术后由于食欲不振致进食量减少, 要及时向患者讲解因手术可能导致其营养失调, 原因主要是癌性消耗、因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 抑制消化道的运动与消化腺的分泌, 致食欲不振。因此建议其增加热量, 以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为主, 促进组织生长及伤口愈合。
1.2.5 其他
同时, 术后患者卧床期间,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主管护士应给予完全帮助、部分协助、支持教育等不同方式护理, 满足其自理需要。
2 护理分析
2.1 对疾病焦虑恐惧和担心手术预后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
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病情轻重的情况因人而异, 做好心理分析, 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 使患者了解病情, 促进其对疾病及治疗的理解, 配合治疗。有条件的, 可请术后康复病例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接受疾病的事实。
2.2 及时处理疼痛及手术造成的不适
术后切口疼痛或晚期癌肿转移引起的疼痛是造成乳腺癌患者失眠的重要原因。术后镇痛一般采用芬太尼、布比卡因、氟哌啶等药物, 通过镇痛泵持续给药, 镇痛效果明显。晚期癌症转移引起的疼痛, 口服曲马朵缓释片, 肌肉注射度冷丁、吗啡止痛, 尽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减少因疼痛引起的睡眠障碍。
2.3 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和睡眠条件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湿度是良好睡眠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室内相对湿度50%~56%, 温度18℃~24℃。夜间应调弱照明灯的亮度, 避免灯光直射患者面部, 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同时应根据每个人的生活条件和文化修养, 满足个人对睡眠条件的特殊要求。如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等。
2.4 并发症护理
①积血积液, 予皮下抽液后胸带加压包扎;②皮瓣坏死, 吸时换药, 切除坏死后二期植皮;③患肢水肿, 抬高并适当活动患肢, 使用弹力绷带, 利于回流, 避免患肢意外伤害, 禁忌在患肢测量血压, 注射及抽血, 患肢不能负重。
3 健康教育
①保护伤口, 避免外伤、磨擦;②定期检查按医嘱继续化疗;③指导患肢功能锻炼。
4 出院宣教
出院宣教是一项心理护理重要内容, 对帮助患者鼓足勇气, 促进康复起到一定作用, 患者术后因摘除乳房组织及部分胸部肌肉, 担心预后, 害怕癌细胞存生, 不能树立正常信心, 影响美观, 而痛苦, 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相关的医学知识及患者术后树立更健康的机体功能信心, 应告之患者术后, 要定期随访、定期放疗, 以观察疗效, 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