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新发展空间

2024-11-11

民营企业的新发展空间(共11篇)

民营企业的新发展空间 篇1

中外企业家都问同一个问题: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了吗?我的回答是:不是的。那么大家就会问另外一个问题:这与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感受不是就不一致了吗?我的回答同样是:不是的。

1992年我开始从事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的调查, 那个时候中国私营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担心政策变化、贷款难 (即使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是最大的私营企业) 、难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厂房等资源。那么这些问题是今天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吗?我想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知道中国的市场经济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也不大可能像20年前那样担心政府会没收私有财产, 你如果是个大型私营企业, 现在贷款与金融支持并不是个问题, 土地厂房等资源更是很多地方政府能够给你的投资环境的组成部分。如果你有不满, 那么是什么呢?如果你是中小私营企业, 你发现得到金融支持的难度是大的;不管你经营多大的企业你也会发现税收问题是个不确定的紧箍咒, 而且即使你与现任政府领导说好了合作条件, 下任领导认不认就是个问题;与20年前或者10年前相比, 虽然名义上的法律规定更完备了, 而具体的行政部门与公务人员行为的强势度有了很大的变化, 现管更狠了。强势政府, 在很大程度上, 成为了民营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你不知道啥时候它成为砍你的家伙。如果我们从《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报告中解读最核心的信息, 那么就是行政权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中最不可捉摸的一种力量——它似乎帮助造就更有利的发展条件, 但也可能成为收拾你的权势力量, 最重要的是, 这种力量你不能控制。

中国民营企业希望耐心地进入更多的市场, 成为更为活泼的市场发展力量, 从市场的角度, 民营企业更加接近地气, 也更为依靠多元的社会资源, 承受市场规则的奖惩力量的作用。如果我们看待一个市场的健康性, 民营经济的比重以及发展空间是个非常重要的衡量因素。中国市场上, 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是在扩大的, 但是与民营企业家的期待值比较、与从市场角度对于经济规律作用而且行政权威作用比重的预期值比较、从经济资源自由化而非控制化或者寻租化的价值判断的角度, 我们现在的经济体制与经济资源分配体制显然是在增加与强化民营经济与创业者的疑虑的。我们今天期待一个说法, 期待管理权威给出一个具有一致性的说法:一种阉割创造性的教育体制如何与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机制统一;一种强化行政权威的趋向如何与期待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的口号衔接;一种行政化的操控模式, 如何能与全球的自由贸易规则与投资规则一致。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忧虑是一种合理的忧虑,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是一种合理的要求, 而站在对面的体制将何去何从呢?

智慧创新引领企业新发展 篇2

峰会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四川省国资委、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等指导,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主办,国电大渡河公司等企业承办。

峰会以“推进管理创新,打造智慧企业”为主题,围绕智慧企业建设理论与实践以及企业提质增效、自主创新的转型升级路经等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授予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智慧企业管理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发布了开展创建“智慧企业管理创新示范基地”活动通知。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原副主任邵宁在会上作了《“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报告》,他深入浅出、系统性地分析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出台背景,强调了我国经济处于结构性调整时期,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十三五规划建议”与大家分享了供给侧改革、货币政策、财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战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2017年的我国经济走向等大家关心的话题。

四川省企联、四川省企业家协会会长、四川省原副省长邹广严代表主办方致词指出:四川目前正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实践,这为我们智慧企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生态圈,创造了重要的环境条件。各企业要找准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理清自己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市场需要的是什么?找准创新的切入点,形成“互联网+”创新模式,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产学研合作,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积累和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用管理创新推动智慧建设,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邹广严会长提出:企业家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企业管理创新上下功夫,努力打破传统思维壁垒,推进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路径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发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智慧企业建设是第三次世界互联网大会后,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针对企业管理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大胆尝试,在中国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作用。他高度赞扬了国电大渡河公司总经理涂扬举率领团队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企业家精神,成为了四川乃至全国智慧企业的探路人和领跑者。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张国厚在会上强调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管理、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工作,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认真践行“两化”融合和“互联网+”战略,瞄准“创新国电”战略目标,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智慧企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网络信息技术、工业控制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技术,还需更多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模式实践探索,需要大量的硬件、转件开发和应用。他认为:如果把智慧企业建设比作未来推动企业发展强劲引擎的话,那么,创新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以等不起、慢不得的意识推进创新,点燃企业发展的新引擎,探索完善智慧企业理论体系,着力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大力促进相关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智慧企业建设。

中企联驻会副会长、安徽省原副省长黄海嵩在会上致辞说: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业结构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有效供给明显不足。创新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保持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创新的主体,更应该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新理念,带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主动适应调整,抢占市场先机,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首家被授予“智慧企业创新示范基地”的企业,国电大渡河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涂扬举作了智慧企业建设经验交流。

国电大渡河公司是集水电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于一体的大型流域水电开发公司,为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所属特一类企业。公司坚持“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开发方针,科学有序推进大渡河干流及西藏帕隆藏布干流水电资源开发,致力于建设“发展高质量、建设高标准、运营高效益、管理高水平”的国际一流水电企业。目前,公司拥有水电项目43个,水电资源约3 000万千瓦。其中,大渡河干流总装机约1 800万千瓦,帕隆藏布干流约1 200万千瓦。

国电大渡河公司引进外力,加强智慧企业建设。首次提出了建设智慧企业的思路,通过对全球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企业经营角度等多方面把控理清企业转型发展新思路;

首次系统阐述了智慧企业理论体系和框架,(1)统一全员思想;(2)加强顶层设计;(3)明确远景目标;(4)理清建设路径;确保智慧企业建设有序推进。

首次在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推进了智慧企业建设规划落地、推进了智慧工程建设、推进智慧电厂建设、推进了智慧调度建设、推进了智慧检修建设。

智慧企业建设是国电大渡河公司创新落地的具体实践,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智慧企业国电大渡河公司已走在了行业前列。国电大渡河公司下一步将深化智慧企业建设,不断提高对电站建设、生产管理、经济运行、设备检修以及企业管理的洞察力、提高应对外部风险能力,增强智慧决策与管控水平,推动管理与效益提升,必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水电企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在会上作了主旨报告。他认为:中国的智慧企业建设应该在“智能”上下功夫,沿着“管理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决策智能化”的进程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正处于信息化和工业化相融合阶段,需要通过创新来引领企业的发展。

在下午举行的峰会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钟登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分别代表本次峰会支持单位发表智慧企业建设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专题演讲。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水利水电技术分公司等企业代表在论坛上分享了智慧企业技术应用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责任编辑:李 直)

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 篇3

一、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 维护当前社会稳定。

不同人之间可能存在摩擦与分岐, 为避免激化矛盾, 减少负面影响, 维护员工情绪稳定, 思想政治教育宣讲必不可少。这些小的过失酿成的结果不可预计。要对每个人都进行充分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其心存宽容, 时刻保持正确的思想, 大大减少不和谐事件的发生几率。

2. 稳定企业职工思想。科学有序的管理、领导的决策和创新的生产力技术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三要素。改革开发的深入, 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文化和经济变化巨大。人们的思想也不断改变, 在利益的诱惑下人们原来坚守的道德底线变得脆弱不堪。当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冲突时, 个人利益往往占绝对优势。企业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对企业员工的宣讲教育必不可少, 这有利于稳定员工思想。领导要经常的和员工谈心, 平等沟通, 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在和员工交谈的过程中依据不同人的不同性格, 进行渗入式的思想教育。让员工体会到组织的关心, 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稳定企业职工的思想意义重大。

3. 提高企业职工的工作效率。

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乐观向上积极努力的员工, 将为企业投入更多热情与努力, 将高效高品质完成自身工作, 并积极帮助同事共同提高。员工之间相互影响, 形成良好的生产气氛, 会大幅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 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 为企业创造更高收益。因此, 企业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 就是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服务能力, 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使企业职工能够在一个充满工作动力的环境下努力工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让企业职工的思想不断适应企业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 能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使其看清形势, 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获得更多收益。因此, 加强对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1. 认清当前社会形势。

经济的蓬勃发展, 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随着全球经济化的程度不断加深, 我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在给我国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一旦产生经济危机, 需要全体员工齐心协力, 共度难关。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教会员工认清社会形势。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必须从政治思想工作着手, 将正确的理念潜移默化到职工的头脑中, 大力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 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增强说服力和战斗力, 增加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创新就业环境, 国家大力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近年来, 企业数量显著上升。市场经济不断发发展的同时, 国家贫富差距也被不断的拉大。很多企业员工生活压力都很大。在此背景下, 企业更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要积极引导员工树立集体观念, 保证员工的思想阵地和道德防线不动摇。思想素质过硬的团队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另外, 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不断创新, 以切实增强员工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改进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如果按照原有形式进行生产, 就很可能被淘汰。在经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今天, 人们面临很多外界环境影响。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道德观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 原有的思想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不断创新方法。只有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才能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思想工作人员要具备更高的文化素质, 扩充自己的信息资源量。要深入员工内部, 关心员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准确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积极为员工排忧解难。另外,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 以稳定企业职工的思想。

四、结语

人的行动可以被控制, 但思想却无法控制。在新形势下, 要切实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不断总结经验, 创新思想, 使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好, 稳定职工思想, 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良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处理好十大关系[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4) .

[2]刘清明.谈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4) .

[3]蒋广庭.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1 (4) .

[4]石伶.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障措施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 (3) .

[5]李颖.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 (3) .

[6]索芳萍.浅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J].财会研究, 2010 (3) .

[7]李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运行机制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 .

[8]赵一名.浅谈如何发挥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J].财经界, 2013 (20) .

[9]张列.浅析如何发挥房地产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0) .

民营企业的新发展空间 篇4

1.企业文化建设从企业“软环境”方面重塑企业形象,注重管理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变革,企业文化是以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群体精神支柱、思维方式、行为约束等聚集的合力,它对物质生产起促进和导向作用,是企业的灵魂。现代企业的竞争是技术竞争,是质量竞争,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取决于人的意识、观念和素质,这些差异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激发人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共同经营宗旨、共同价值观、共同道德行为取向,产生共同语言和集体荣誉感。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时期,企业文化理论应有效地引导企业及职工,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要求,符合国家的法规和政策,把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国家建设、市场需要紧密结合。

2.企业再造理论强调从硬、实的方面构建企业管理新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业务流程重组为重点,以求在质量、成本和业务处理周期等绩效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企业再造工程在欧美企业受到高度重视,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涌现大量成功范例,通过再造减少费用,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企再造理论考虑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注重作业流程之间的联络作用,协调经营流程和管理流程关系。有效的管理学者提出“MTP”(Manage Through Process)即流程管理的新办法,对流程规划、设计、构造、调控所有环节系统管理,企业管理理论应将“硬环境”和“软环境”理论有机结合。

(二)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另一趋势是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

1.在国际上,正是科学管理支撑了美国企业的高效率,把经济送上快车道,日本汲取科学管理的精华,成为经济大国。提高生产效率是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泰罗认为:“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法律、条件和原则上。”科学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用培训来教给工人完成任务的技能,用科学研究制定标准和规章制度规定下达的任务,用奖惩等激励机制保证任务的完成。规范化、制度化是企业大规模生产的基本要求,是任何先进管理思想得以实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就没有管理的现代化。

民营企业的新发展空间 篇5

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学发展

十八大报告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国企》: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国有企业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国有企业如何在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

韩保江:此次十八大报告的点睛之笔,就是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我们党以及党的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很显然,就是要求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们国家方方面面工作的总体思想。

国有企业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一直承担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的角色,因而应该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行者。

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国有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宏观上来讲,科学发展观是国家指导思想;从微观上来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将其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理念统一起来,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地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解决好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将企业发展由过去粗放型的要素投入拉动转变到由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创新驱动、创新经营模式。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心骨,能否在生产经营的实践过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也是考验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讲不讲政治,能不能比其他经济主体如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先行一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重要方面。

小康社会目标指引发展

十八大报告摘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国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于国有企业提出了怎样的现实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和贡献?

韩保江: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非常广泛。目标首先强调了“两个翻番”,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要求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积极整合资源,通过改善管理,技术创新,加快发展,继续做大国有企业利润的蛋糕,为人民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这是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于国有企业最根本和最直接的要求。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腰杆能否挺直是小康社会能不能建成的重要基础。

十八大报告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强调了几个“必须”。比如说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国有企业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所有制基础,这就需要企业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更要勇敢地承担一些社会责任,为公平正义做好表率。

再比如说必须坚持共同富裕。从企业内部来讲,国有企业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也成为影响企业发展和职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为此,在未来新一轮的企业改革当中要妥善处理好经营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特别是一线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的问题,切实使职工的工资收入增长能够跟上企业的利润增长,跟上企业的产值增长,特别是跟上企业的效益增长。让职工能够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这是以人为本,提高职工主人翁意识,激发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信心的根本动力。

“两个毫不动摇”完善发展环境

十八大报告摘要:强调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国企》:在十八大报告之前,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以及出台的重大经济文件和国务院重大决策,都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表述。我们党是如何看待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两者关系的?

韩保江:党的十八大报告之所以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不仅是考虑到我国现有的生产发展力水平,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如何通过创造一个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公平的发展环境。

对于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两者关系,针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国进民退的观念来认识这个问题更有意义。国有企业无疑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但是中央在强调巩固发展国有经济,进一步做强做优国有经济的前提下,如何让非公经济获得平等充分发展也是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完善的问题。事实上,从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经验来看,在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私有制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既非“国退民进”也非“国进民退”,而是“国民共进”。之所以会有“国进民退”的争议,其实更多地还是因为民营企业在跟国有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一个不完全公平的境地。这才是问题症结所在。

我们必须承认的客观现实是,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然而,现在有一种很普遍的观点认为,国有经济规模越大,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就越稳固。这其实是个悖论。计划经济时代虽然全是公有制经济,但是如果我们不进行改革,老百姓日子就过不下去,执政党地位也就不可能稳定。因此,我认为混合经济要优越于清一色的单纯经济。只有我们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能让各种经济都参与竞争、平等使用要素的平等发展的竞争环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鲶鱼效应”。两者在竞争中共同健康发展,而不是弱肉强食的零和博弈结果。

《国企》: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该如何有效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韩保江:江泽民同志在上世纪90年代初论证国有企业改革时,将国有企业定位讲得很清楚:“市场经济当中,国有经济处在什么地位,说到底你就当好主力队员、明星队员。”这里的主力队员、明星队员很明确地指出了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小康社会建设以及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所起的标杆作用和地位。

我们强调的国有企业的影响力,不是通过规模大吞并别人,而是通过带动力、影响力,用自身的科学发展,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能力来引领其他企业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强调的是效率,垄断则阻碍了企业的效率提升和技术创新,这是已经被无数经济学理论所证明的事实。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幻莫测,企业单靠自身规模的大,不能很好适应市场提出的灵活多变的要求。国企的能力不是在政策保护下形成,而是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勇敢地接受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和民营企业的竞争挑战中炼就。任何靠保护或者靠行政提供的准入壁垒而形成的垄断地位都是不能持久的。

现在我们的一些大国企,依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的现象。这也能说明企业能不能做大做强,或者说怎么做大做强不是一个行政命令的问题,而是一个市场竞争、市场选择、市场配置的问题。因此,国企真正的控制力不是体现着以大胜小,恰恰是以小博大,以精博广,用少而精的国有经济、国有团队去带动更广大的社会资本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这才是国有企业控制力的真正体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十八大报告摘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国企》:我国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整体水平如何?国有企业应该如何实现结构升级和创新,进而承担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责任?

韩保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十八大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一举措要求除了社会各个层次的企业都要积极创新外,还要求党领导的国有企业成为创新的表率。

这十年来,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包括在航空、军事、信息产业国有企业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较,与一些跨国公司、合资公司相比,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很大差距。调查显示,在我国只有四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国有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占企业收入比重平均也不足百分之一。而很多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创新投入占收入比往往要高的多。像华为、中兴等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要占企业收入比重超过10%以上。

客观来讲,由于国有企业的发展积累已经形成的规模,意识形态上对于非公经济的偏见,以及政策上倾斜等原因,创新动力上是不足的。国有企业在转变生产方式中的最大的考验,就是国有企业能不能提高自己整体的创新能力。国有企业作为创新体系的主体骨干,应该加大对于创新的投入,通过不断培植自身新技术、新品牌、新专利来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推动国家产业升级的战略目标,成为国家创新的引领者。这将关乎到国有企业能否基业长青,健康发展。

开放型经济加快走出去步伐

十八大报告摘要: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国企》:十八大首提“开放型经济”体现了国家对于国际市场的战略布局,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这是否意味着新的机遇?国企该如何把握?

韩保江:邓小平同志提出“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十六大提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此次十八大提出了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思想。应该说,最主要的还是为国有企业如何利用好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多重的对外开放体系,以及国有企业如何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政策指导。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不会再走西方列强以掠夺资源为主要目的的走出去的方式。我们的国企应该在遵守国际秩序、国际规则、遵纪守法、平等互利的对外开放路径下走出去,充分展示中国企业是和平发展使者的形象,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同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最大限度地将国际市场的优势资源引进国内市场,也要将我们的优势产业、产品带到国际市场,甚至要用中国人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以及国有企业所带来的道德风尚给东道国提供标杆、提供典范。让走出去的国有企业,用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的经营、卓越的技术管理能力赢得当地的信任,甚至起到引领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保障职工就业质量

十八大报告摘要: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

《国企》:国有企业如何完善职工的教育技能培训体系,有效提高员工从业素质,进而保障员工就业质量?

韩保江:十八大很重视就业问题,特别提出高质量就业。我认为,高质量就业就是通过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职工教育技能培训体系,有效提高职工从业素质,特别是要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职工在企业的发展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进而使职工能够在企业得到全面发展。

国有企业应该在切实给员工创造很好的物质保障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精神保障和文化保障,特别是基本权益的保障。让职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不仅生产技能得到提高,而且通过企业的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让职工的心灵得到改造。唯有如此,曾经给资本主义带来惨痛教训的劳资矛盾才能得到真正缓解。企业才能在和谐的劳资关系中实现健康发展,职工才能对企业有归属感。

我们讲以人为本,讲高质量就业,最大程度上就是讲的如何减少就业歧视的问题。市场化进程推动了灵活的用工制度的实施,国有企业很自然出现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用工。当然,要保证体制内和体制外完全能够一样,也不太现实。但是,国有企业需要重视的是防止用工歧视。每一个工作的人都是有尊严、有体面的,要尊重每一个能够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人。因此,要让人们真正在工作中找到尊严,让体制外工人与体制内工人相处过程中得到尊重。比如说,面向全体职工进行培训体系设计,尽可能保证企业内培训机会的均等化。在收入方面尽可能使体制外职工的收入与其贡献也能得到同比例的增长,真正体现十八大报告“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要求。

收入分配兼顾效率和公平

十八大报告摘要: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国企》:国企收入分配改革如何更好地体现十八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现有国企员工收入分配制度是否有需要改进的方面?

韩保江:针对收入分配,中央提出了“两个同步”的概念:宏观上居民的收入增长要与国民经济增长要同步;微观上劳动者的工资增长要与劳动效率的提升同步。

改革开放到现在,国企内部的收入分配问题始终是阻碍国企发展的重要因素。起初是“脑体倒挂”,就是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搞管理的不如生产一线的,以致出现因经营管理者的劳动得不到尊重所导致的59岁现象。随着国企改革深化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很多企业包括中层管理者都实现了年薪制。这种制度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廉洁从事管理工作,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工人与出资人之间也的确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

因此,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处理好国有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主要是解决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二线管理者与一线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要防止为涨工资而涨工资的情况。若为涨工资而牺牲了企业必要的积累,使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儿,这是较收入差距更大的灾难。没有效率的涨工资只能是竭泽而渔,只有在效率提高的基础上涨工资才是合情合理的。

《国企》:国有企业红利该如何分配和使用,才能产生最大效益,为人民谋取最大利益?

韩保江:社会上对于国有企业红利分配争论很多。应该说国有企业的资产是人民的资产,因此国有企业用所有权属于全民的财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红利理应由社会分享。

实际上,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财税体制方面有关于“公共资源收益的社会共享”的内容。虽然这是财税体制方面的论述,但非常适合讨论国有企业红利问题。因为,国有企业是公共资源。公共资源创造的收益应该实现社会共享。

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的新发展 篇6

一、数字化企业形象的概念

企业形象设计又名CIS, 英文全称为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包括MI (理念识别) 、BI (行为识别) 、VI (视觉识别) 三大识别系统。它们运用统一化、规范化的视觉传达系统及广泛的公共关系活动, 传达给企业的关系者乃至全社会, 在企业的内部、外部以及相关环境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 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社会环境。

“数字化”概念伴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流行的名词, 它是指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数字、文字、图像、语音, 包括虚拟现实, 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 实际上通过采样定理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 这样数字化以后的0和1就是各种信息最基本、最简单的表示。因此计算机不仅可以计算, 还可以表示这种多媒体的形象, 可以描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

数字化企业形象, 就是利用数字化的基础、方式、技术开展企业形象的创建、宣传、推广等等建设与管理工作。简单地说, 就是使企业形象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着。就目前而言, 作为传统企业形象的升级版, 数字化企业形象与传统企业形象设计最为本质的区分就在于其交互参与性。

二、数字技术带来企业形象设计新发展

(一) 数字技术的发展, 使企业形象体系得到了拓展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码媒体的兴起和应用, 使得企业形象体系不只局限在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上, 还体现在听觉识别和网络识别上。这必然导致原有的企业形象体系发生变化。

听觉识别是通过音乐、声音、语音等表达形式与受众产生由听觉到意识感官上的共振与记忆, 从而实现品牌理念的传播。比如Intel的五旋音, 短而明快的声音出现在所有英特尔的电视及网络广告中, 有研究表明, 这段广告音的鲜明和易记程度与英特尔商标不相上下。还有摩托罗拉的“Holle Moto”、麦当劳的“balabalaba我就喜欢吗”, 这些在广告中相当于商标作用的特别声音早已深植于人们的记忆。今天, 无数触碰点 (广告、多媒体、网站、手机、场所、呼叫中心、公关活动等) 都在通过声音去描述着品牌与受众的关系。

网络识别是以互联网为载体, 既可以以静态形式出现又可以以动态形式出现, 它是一个全新概念, 透过网络树立企业形象、通过网络媒介的交互性、及时性等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功能, 使企业形象深深扎根于顾客心中, 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这种新表现方式将网络技术与创意能力相结合, 在互联网空间中生成品牌体验。通过对用户在客户品牌网站上的在线体验的鼓励、维护和优化, 达到丰富数字品牌来作为线下品牌的延伸的目的。网络识别具备了多媒体艺术的许多现代化元素, 从而产生更为新型的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形态, 即将动画、声音、形象、文字等等统一于一体, 不断地开拓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设计空间、传播空间。

(二) 数字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独特的企业形象设计语言

在数字技术的背景下, 艺术设计观念不断更新, 企业形象设计在设计理念、视觉表现、形式构造等方面都发生重大的变革, 其发展趋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跨媒体的视觉整合

在数字信息时代, 单一形式的传播媒介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跨媒体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多种跨媒体的视觉整合为受众勾勒出一个大致的形象 (符号) , 但又保留着进一步拓展的可能性, 能够根据新的实际情况和因素进行调整。由此, 观众所看到的或许不再是一个单调的图形, 而是一组色彩、图形、字体以及其组合整体形象。例如MTV是全球最大音乐电视网, 其标志给人一种不断的扩张与构建感, 通过对方块形的灵活变化, 使其标志可以适合于多种媒体的空间版式, 从而给人一种力量感及灵活感。纽约的艺术与设计博物馆的标志同样有一个固定的形状, 在它的统领下, 根据不同的传播媒体及传播项目进行各种可能的变化。

2. 动态

新媒体的空间化、时间化赋予了标志前所未有的丰富细腻的情感与生命力, 它打破了平面的限制, 开始向立体化发展, 有了越来越丰富的“表情”和“动作”。这类标志在座标维度上继X轴和Y轴后, 在纸面上仅拓展了一个Z轴, 却为画而带来了无穷的空间表现魅力。从最早的一批矢量三维绘图工具到现在的一些优秀的三维渲染插件都可以提供全新的视觉方案。

索尼爱立信就是典型的例子。一个是横跨数码、娱乐领域的日本企业, 另一个则是来自北欧瑞典的通信电子服务商, 当他们联手推出索尼爱立信品牌时, 急需创造一个新的品牌标志来统一形象。索尼爱立信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slimeball粘球式”的标志, 标志展现出一种灵活性和流动性, 很好地诠释了公司所倡导的“活力”主题。新的视觉形象虽然是一个“S”和小写的“e”的融合共生, 但是它造型美观, “流动的形象”充满着时尚气息与某种不确定的未来感。在设计上, 设计师运用光的直射与反射原理, 利用渐变完成了对造型和光泽的控制, 更多透明色.更多阴影.更多反光的层层安排, 使标志更具有三维质感。

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由奎恩工作室设计的作品——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标志。它是一个能根据不同场合改变结构与色彩的波纹图形, 在整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时刻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它充满动感, 仿佛只有高倍相机才能抓拍它下一刻的游走, 它又像一种难以捕捉的现象, 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国际评审组织评价认为:“这个外观看似有机生物结构的造型是标志领域技术运用手段变化的重要标志, 它极富动感的造型与传统静止的印刷形态产生强烈的反差。看来不论在内涵还是技术上, 这都是一个会呼吸的标志。”设想一下, 当这类企业形象被印于工作服、购物袋或是办公用具上时, 其视觉感染力会让人们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不过它的最大潜力还是被用于网络或视频传播, 它本身所具有的动态性更能激发受众的参与性, 从而起到积极的传播效果。

索尼爱立信标志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标志

3. 多变性

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的标志, 在其基本形态不变的情况下, 配合不同的时政主题和特定话题, 把字母中的“O”和“L”进行处理, “O”变成了万圣节的南瓜、诺贝尔奖牌、韩国国旗上的“八卦”和地球等图案, 而“L”则变成了旗杆、奥运会火炬或者雪橇。人们只需点击以设计为主题的Google图标, Google就能搜索出涉及这个话题的相关网站和网页。我们在惊叹“穿了衣服”的Google标志是如此“妖娆”的同时也看到企业形象也可以是丰富多变的。Google的视觉形象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字化企业形象的全面设计, 具体体现在互联网终端、搜索技术、信息组织和分发方式等方面。围绕着这个数字技术平台, 其视觉形象呈现出多维立体、动态、富于变化等新感觉。

4. 新的设计风格的形成

在数字时代, 新的图形语言出现在数以千计涌现的品牌形象设计中, 呈现出“多彩、多维、多元”的整体倾向。设计师使用软件工具及利用图形语言创造出富于生机、生活气息浓郁的图形来引发人们的感受和体验, 使标志从呆板乏味的平面介质中跃然而出。在一段时间里, 企业的形象是以极简的几何形态出现的, 而当下的设计师利用强大的矢量绘图软件和三维设计工具创作出打破这种规则的限制, 把想象得到的任何标志图形实现出来。在这种技术条件与环境下, 当代标志设计的理念也在经历悄悄的变革, 各种繁复风格的企业形象利用数字技术将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标志构成元素迷幻般地表达出来。作为一种新的图形创意风格, 它正在为更多的品牌、企业所接受。

Google标志

可口可乐公司的网站

三、数字化企业形象的表现特征

(一) 交互识别

交互识别是运用数字技术创造出的一种沟通方式, 这种沟通方式是为了促进受众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 强调受众的参与和控制, 并以此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在数字媒体上, 交互反馈的信息可以是多种媒体形式, 受众可以通过多维的感官体验建立或巩固对企业的认知。如可口可乐公司在站点中运用了具有视觉识别特征的交互方式。进入网站前加载一段空瓶逐渐灌满可乐的动画, 而且瓶中可乐的上升是起伏的, 就好像可乐在瓶中晃动一般, 而波动的弧线又与可口可乐标志特有的弧线相呼应。这一交互过程的设计完成了交互与识别的联系。在未来, 触觉、嗅觉等感官信息也会通过数字技术反馈给受众。

(二) 多种媒体的综合性

在数字化信息传播媒介中, 应用html超文本链接技术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以二维页面形式统一组织起来供用户使用, 这是数字化形象表现的多媒体特征。像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制作的产品促销多媒体光盘中, 除使用了大量生动的图片、音乐、声效外, 甚至将产品信息融入其中的交互式游戏。可口可乐公司的网站除了饮料最新包装形象的广告画面外, 还伴随有一串串跟随鼠标跑来跑去的晶莹的水珠、开启汽水瓶盖的“砰”声和气体泻出的“扑哧”声, 清凉之意立即溢出画面。

(三) 跨界设计

“跨界”是指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所要求的知识范畴已远远超出设计师个人能力所及的控制和管理范围。多元化的视觉传达方式融合多种学科, 因此, 需要一个跨界的设计团队。除了专业的设计人员, 还应包括多媒体设计、网络维护和三维设计人员。

跨界合作不仅从技术上解决了具有视听效果的多媒体形象的实现, 更重要的是跨界最终形成融合。还体现在设计的领域、思维和方法的融合, 重要的是文化的融合。跨界使企业形象与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给企业形象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 而它们所形成的矛盾与冲突会产生新的艺术形式。

四、结语

企业形象设计发展到今日经历了50多年的时间, 目前正处于沉淀和反思的状态。在新的历史环境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同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为数字化企业形象的生存空间在网络之中, 其传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活在数字时代的我们, 在思维模式、意识形态、审美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企业形象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变化, 由此导致数字化企业形象的立体识别性和多重识别性, 使得企业形象的视觉语言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总之, 企业形象的数字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参考文献

[1]胡心怡, 朱琪颖.数字化时代的标志设计新趋向[J].包装工程, 2008 (07) .110-112页

[2]于方.论信息化时代数字化企业形象的构建[J].包装工程, 2009 (04) .193-194页

[3]王瞻宁.Cl的数字化趋向及设计的适应对策[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0 (03) .50-52页

民营企业的新发展空间 篇7

一、从精细化管理到互联网+时代, 为管理会计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及含义

在企业界已经认同管理会计是使一个企业做到精细化管理和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既然如此, 在企业互联网+时代下, 企业的互联网化能否取代传统企业?时代变迁, 同样的人、财、物以及产、供、销, 使得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营销模式、使用的管理手段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互联网+时代对企业精细化管理也提出了深层次的需求, 企业整个的内部与内部间、内部和外部之间都在实施着精细化的管理。

二、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下, 管理会计应用新的发展方向

在云计算、大数据下, 在企业整个全面预算的过程中, 创造价值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以流动性管理为支撑的营运资本管理的核心, 财务绩效评价、会计责任中心, 基于大数据和决策分析的内部报告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互联网+应用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一) 在云计算中, 企业已经开始由管控型财务向价值创造型转变

互联网+、云计算下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使企业催生了新的管理工具和业务发展模式, 为管理会计注入了新的内涵, 促进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企业的财务部门参与经营管理、提供经营决策将更加容易,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起来更有效率, 真正的做到了传统的财务向企业的物流, 资金流, 信息流的三流整合。例如,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推动财务体系的重新设计, 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 提供数据管理和基于组织的财务职能转变;电子采购系统 (企业云采购) 的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 使采购通过采购中心会计岗位设置、财务人员参与采购活动更容易和有效的确定采购价格, 供应商的信用卡和账户的控制;电子商务客户资源管理, 互联网+基于现实的一部分, 使财务真正的参与到业务和管控中, 这就是云计算及互联网所要做到的。

(二) 互联网+使得管理会计服务范围增大

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 企业财务人员为领导层提供的财务报告, 不再是仅仅关注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预算、绩效评价等财务数据, 同时还要分析同业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及企业的供应商及客户的经营状况、资金现状及潜在的用户需求。转变财务人员思维, 多角度了解企业产品用户的需求特别是特定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 从而才能与相关的业务部门一同改进产品, 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

(三) 互联网促进整个价值链条的流动性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下, 企业的资金流量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命,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 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管理要比经营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更重要。传统企业现金流管理上的结算管理, 集中于内部现金流管理, 云计算,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使企业内部开发的上游和下游供应商, 经销商对流动性管理的产业链。互联网+金下融的发展, 需要对企业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库存及现金等全部的运营资笨进行实时监控, 管理和优化企业资金周转周期, 及时准确的对资金进行预测, 随时对资金进行预警分析, 科学合理地做出财务决策, 确保公司总有能力偿还债务和各种临时资金需求。

此外, 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中, 目前业界的重点是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企业的追求, 是企业的最大利润。在未来的发展中, 管理会计将逐步扩展到企业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 追求企业的净现值最大化和融资的平均成本。管理会计是充分发挥创造价值在企业决策、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中的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对管理会计人才的新需求

互联网时代, 不仅企业要求实现转型, 管理会计的发展要求财务人员也需要转型。由于我国企业经济主体及内部管理活动的多元化发展, 使得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会计实务操作呈现新的需求:首先, 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务水平和技能需求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其一, 对初级会计人员的需求是大的, 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财务基础工作的需要;其二、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易于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 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数据分析和有效利用的会计制度产生的数据信息。其次, 管理会计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形式分为两类:会计和非会计类。原来传统的不参与会计工作的企业开始做基本的会计工作, 原来的会计人员转变, 开始计划的企业, 决策, 成本管理的预测。然后, 企业管理咨询越发展, 管理会计知识越重要。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应用,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会计的工作量, 使企业财务人员节省时间, 工作重心从会计核算到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财务管理的转变, 真正实现了会计向管理的转变。最后, 要求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因为一个社会有分工的专业, 这就决定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专长。同时, 对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也要求管理会计财务专业技术人员应掌握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财务分析方法;具有获取信息和决策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专业的判断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敏感性, 实现通才和专家的完美结合。

四、管理会计以提高数据的价值, 大数据为企业管理和内部报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全面预算是一年, 企业内部的下一场比赛, 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基于杜邦内部管理理论模型, 财务部门成本结构分析和财务比率的计算和指标的设置等, 并计算不难, 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财务分析, 内部和外部缺乏, 行业和区域相关的数据, 难以评估其合理性。未来,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基于数据的话, 从“三游戏”到“全过程全多游戏”的整体预算尽可能。

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通过使用相关的数据信息来预测企业的未来, 为企业管理者做出及时、准确的管理决策。基于杜邦内部管理理论模型, 财务部门成本结构分析和财务比率的计算和指标的设置等, 并计算不难, 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财务分析, 内部和外部缺乏, 行业和区域相关的数据, 难以评估其合理性。未来,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基于数据的话, 从“三次博弈”到“多次博弈”的整体预算尽可能。

五、在信息化条件下, 管理会计的发展将为企业资源规划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力

企业ERP管理软件为管理会计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与此同时, 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的转型升级, 企业ERP管理软件来提供能量。我国企业ERP软件与一些外国先进的管理软件区别, 在某种程度上, 是由于管理会计系统赋予的基本思想、概念、框架、工具、方法和最佳实践, 和模型库,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 明确的将信息化列入“4+1”的管理会计体系, 全面推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它还提供了企业ERP的转型升级, 为国内资源管理软件厂商要赶上国际供应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民营企业的新发展空间 篇8

财务分析是指利用分析工具及经验从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报告、企业其他的相关资料中得出有用的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判断、解释、分析, 以便对企业的财务活动、经营活动等作出科学的评价和预测, 帮助经济决策的制定。

财务分析实际上就是一种评价与判断的过程, 能够识别主流趋势、数量、数据关系等方面的主要变化, 并了解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财务分析的一个基本目标。有时一个财务数据的转折点就可能是企业走向失败或成功的前期警报。评价和判断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比较标准, 比较标准是否恰当也直接关系到财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应该谨慎对待。

二、中外财务分析功能演进的比较

1. 财务分析功能定位不同

我国企业的财务分析功能多以内部控制和内部分析为主,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财务分析则是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相结合, 对财务分析的决策支持功能更为注重, 这也是由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而造成的。

相关调查发现, 数百名以上财务负责人的观点与立场都会因他们所在的国家及客观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美国大部分的财务负责人把自己定位成企业战略设计和执行的主要参与者, 因为企业成本已经控制到一定的极限, 所以工作的压力变成了为企业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西欧的财务负责人则更关注成本的控制与削减;德国的财务负责人大多将自己定位成企业的审计官员;而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收入的自发性增长, 企业的财务负责人的工作中心则更多的倾向于内部控制、业务报告处理等基础财务职能。财务分析是财务职能体现的一种重要手段, 其功能的演变也由此而具有了明显的地域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的接轨, 国内的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 加之外部的全球化竞争也越演越烈, 财务分析需要向不同的股东报告预测结果、企业财务表现及一些更细致的财务信息, 例如:企业什么样的部门、什么样的产品在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什么部门和产品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等。企业只有充分的利用了这些详细信息来进行经营上的改进、流程上的优化, 以求达到增加股东价值的目的, 只有这样的财务分析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2. 财务分析技术手段不同

相对于国外的企业, 我国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数据的收集与数据的核实上, 而对数据的分析及决策则较少。在国外, 企业的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运用相结合, 能够帮助企业从现有的流程系统中抽取数据及进行数据升级从而扩展数据基础。数据仓库是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点, 此项技术在国外企业已经可以相当成熟的被应用, 数据仓库可以帮助财务分析人员快速的检索到需要应用的数据。数据仓库整合并丰富了数据, 它可将各种来源的数据转换为同一的格式, 并且能够以对管理者及相关使用者最有用的格式处理呈现数据, 产生出从任意某个单独来源都不可获得的信息, 这样得到的信息超过了各种来源的数据简单的汇总, 企业财务分析人员可以随时对其获得的重要情报及信息加工利用。在我国企业实际工作中, 财务分析人员可能面临无奈选择是, 有了较为先进的财务处理软件, 但因为分析模块的功能不能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 最后不得不用手工的方式在财务报表中取数放进自己编制设计的分析性报表中去, 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财务人员把时间精力都放在了大量的数据提炼和数据整理过程中, 也就无法对企业的运营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3. 财务分析运作环境不同

通常来说, 在企业所处的行业范围内, 以行业的标准为依据, 对同行业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比较式是目前财务分析较为常用的手段。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财务分析的数据可比性, 分析的准确度也大大提高, 被分析的目标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能够更真实、更客观的显现出来。

行业分类方法、行业标准的计算方法是获取行业标准的两个关键内容。行业分类是进行行业标准计算的基础, 合理的行业分类方法下得出的行业标准才更具有可靠性。企业在运用行业标准进行财务分析时, 必须准确的确定其所属的行业, 这样才能得到可靠的行业标准, 才能对照行业标准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发达国家代表美国为例, 无论是咨询公司还是联邦政府, 财务分析中对行业进行分类通常都将美国《标准行业分类》作为最基本的分类依据。与我国企业相同的是, 美国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于开展多元化的经营, 其经营范围涉及的行业也就越来越多, 这种现象给行业分类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要求那些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送交报表的公司提供企业经营项目方面的专项报告, 这些报告也都是向美国民众公开的。我国的财务分析工作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也一直没有较权威性的行业标准, 应用行业分类方法也较为主观随意, 目前对公司所属行业的分类仅限于上市公司, 但即使是上市公司, 在行业分类方法上也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为了能够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的行业分类方法, 我国企业可以遵循国家统计局96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进行行业分类, 它是按企业经济活动性质的趋同性进行分类的, 可以作为我国企业进行行业分类的依据。与此同时,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完善行业分类, 尽快出台更具有权威性、国际性的行业分类细化标准, 这样才可以使企业进行科学的行业分类, 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及可比性。在我国企业处于全球化市场的今天, 也有利于同国际财务分析信息进行比较, 促进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对于前面提到的多元化经营企业的行业分类, 我们应该当本着科学细致的原则, 深入调查企业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 准确的确定企业的行业归属, 。对于占据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 且企业主营业务涉及到多个行业, 应当考虑把企业按业务不同分别归入到不同的行业中去;如果企业没有明显的主营业务, 且所占市场份额较小, 对这样的企业可以将其归入综合类行业。

行业标准的计算办法通常有三种, 即综合报表法、算术平均法和中位数法。在西方发达国家, 行业标准的计算一般采用算术平均法来进行, 通过算术平均法的运算将所得的出的平均值作为行业的行业标准。以美国为例, 美国的行业标准覆盖了特别多的企业, 为了计算行业标准, 有可能要调查获取几千甚至几万家企业, 而且还要求以企业资产、市场占有量等因素来对行业内企业进行划分, 保证得出行业标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无论行业标准的计算采用什么方法, 全面完成的行业普查数据都是其基础保障。我国的财务分析工作还处在发展和改进中, 虽然也有一些行业普查数据, 但其中一部分都是延用计划经济下陈旧的指标数据, 这点已经成为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障碍。行业分类和行业标准对企业的财务分析结果影响极大, 是财务分析的关键性参考基准, 建立行业标准是财务分析的出发点, 有了有说服力的行业标准, 财务分析才能够更具可信性及说服力。

三、财务分析功能演进的未来展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目标, 市场经济体制则要求市场必须能够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 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在市场上的各种经济资源等价交换来得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之一就是追求利润, 企业不但要在市场交换中实现等价的交换, 而且能够通过市场交换最终实现利润获取, 这就要求企业务必确立好投资方向, 资产结构设计合理, 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经营成本, 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建立有效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评价和监控体系, 及时的对企业经营过程以及经营结果进行监控, 是企业良性发展的保障。企业投资者、供应商、企业债权人等, 自身也需要有一定的财务分析知识, 才能更好的保障自身的利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与国际经济接轨, 企业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的深入, 企业面对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这种趋势也对财务分析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具体体现在:在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和降低各类经营成本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点、能够对全球市场信息做出快速反映、全面提高企业内部及外部组织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战略性财务信息, 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未来, 财务分析功能对企业的发展将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企业的财务分析模型也会更为复杂, 财务分析体系将更加庞大, 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模型即使极为先进, 分析思路清晰, 分析指标环环相扣, 也很难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企业只有配备成熟的财务信息系统, 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使计算机能够按照财务模型的分析思路去分析, 从而实现财务分析的智能化。从长远来看, 未来的知识产权保护会使财务分析软件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软件的商业化与技术革新也会不断降低软件成本, 这些也必将更有利于财务分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昌.财务分析与决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2]普华永道.首席财务官—公司未来的建筑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民营企业的新发展空间 篇9

1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研究基础及其与无形资产的关系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 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 它使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内成为领先者。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 它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

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是其载体;核心竞争力以无形资产为基础, 是企业通过多种无形资产的有机整合而形成的, 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无形资产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并决定着企业价值的高低。

2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价值贡献及其资产属性分析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对企业的价值贡献

2.1.1 技术与技术创新。

企业拥有自已的核心技术是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 企业还必须拥有持续保持核心技术的能力:即技术创新能力。

2.1.2 资源优势。

资源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 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优劣, 拥有核心技能而又忠诚于企业的核心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2.1.3 环境条件与营销网络。

环境条件包括市场竞争条件、宏观经济与政治条件、社会自然条件等。在当今消费者主权时代, 先进的营销技术甚至比制造技术更为重要。

2.1.4 管理协调。它反映企业的资源组织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2.1.5 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经营化了的知识体系, 它包括企业的核心理念、观念、道德、团队精神和员工的默契度等。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中, 经营理念及由此形成的企业文化是最具生命力、最为持久、也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战胜的要素。

2.2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价值贡献的效应分析

2.2.1 协同效应, 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各种资源和能力综合

作用而产生的合力, 因此, 它们在为企业的价值进行贡献时, 各组成要素之间以某一独特的资源或能力为主导相互协调而产生合力, 从而为企业的价值做出贡献。

2.2.2 综合效应。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能产生于某一具体要素, 但它的功能则不只局限于某个部门或产品, 而是渗透到企业所有的资源之中, 体现在企业经营的一切方面, 产生综合效应。

2.2.3 创新效应。

创新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通过不断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而形成更大的合力, 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从而在竞争中保持明显优势。

2.2.4 储备效应。

是指为企业将来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有效储备, 它代表着企业未来潜在的盈利能力及可能持续发展能力。如企业形象的提升, 融资能力的加大, 人力资源的储备, 物质技术条件的改善, 技术的开发与储备, 企业经营、创新、制造、营销以及服务能力的提高等。

2.2.5 品牌效应。

品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就在于提高其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既是企业价值的综合反映, 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品牌效应可通过品牌盈利倍数与品牌强度体现出来。

3 核心竞争力会计理论框架构想

会计的本质是一种价值管理活动。核心竞争力会计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反映与控制对象的会计分支, 其主要对象就是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培育、提升、壮大等过程相关联的各阶段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它可以具体化为核心竞争力资产、核心竞争力资本、核心竞争力价值贬损、核心竞争力耗费、核心竞争力收益等基本要素。会计人员通过对这些会计要素的核算与管理, 从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培育、提升、保护、利用和再形成等环节的经济活动及其所导致的变化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计量与记录, 从而核算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价值贡献。

3.1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对象———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价值具有密切的关系。企业价值由诸多价值贡献因子组成, 因而一个持续经营并能获利的企业是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综合作用的结果。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价值贡献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组合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价值贡献更为明显。然而, 现行会计体系中并不核算这类资产的价值, 因为根据现行会计的会计准则, 任何一项资源要被确认为资产, 其必备条件是:其一, 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其二, 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只能满足条件一, 尚不满足条件二, 故一直游离于企业的会计系统之外。因此, 核心竞争力会计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其价值计量问题, 并成为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反映与控制的对象。

3.2 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的计量

鉴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没有特定的时点交易, 也没有直接的成本费用支出, 无法计量其实际支出, 尤其是不能单独交易或转让, 因此,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计量只能采用间接计量法进行计价。在采用间接法计量时, 除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方法外, 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除可采用价值连分析法、技能分析法、资产分析法、知识分析法、顾客贡献分析法、竞争差异分析法等方法外, 还可以采用更为科学的层次分析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进行计量与分割, 将其成为会计上可以确认与计量的无形资产。

3.3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核算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算, 目前仍然是会计的难题之一, 期难点就在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一项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组合资产, 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第一,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予以分割, 将组合资产分割为若干可独立核算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即使目前会计上不直接核算这些内容, 至少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些信息, 因为,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及构成要素信息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 对现有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内容重新进行整合, 利用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对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按现行会计制度核算。

第三, 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 改革现行会计核算体系, 重新界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标准, 建立完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核算体系。

4 基本结论

建学习型企业 铸新发展优势 篇10

强化氛围营造

确保学习型企业创建高位启动

以先进理念引导学习。公司按照“分步推进,打造特色,确保实效”的创建方针,全面启动以“学习创新型组织创建、学习实践型团队活动、教育培训创优评先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大力倡导“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现场就是课堂,难题就是课题”的学习理念,把培育先进理念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推动企业困境突围、转型发展结合起来,与提高管理素质、个人素质及提升执政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破题能力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干部员工转变原有的思维习惯和思想观念,增强提高学习力的责任感和紧迫性。

以共同愿景激励学习。公司以共同愿景为统领,组织干部员工针对不同年龄、岗位、专业,规划职业生涯、制订学习愿景、改善心智模式、确立工作格言,帮助干部员工提升标杆定位、调整人生坐标,树立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将干部员工的职工理想、价值追求与公司愿景目标融为一体。使干部员工从实现共同愿景和自身价值高度,以更加主动的意识、更加积极的行动,投入到学习型企业创建中,不断进行自我激励、相互激励,始终处在一种争先学习、团队学习、共同提升的“激活状态”,切实做到“只有不懈地学习,才能不断地重塑自我、超越对手,才能不断地跨越障碍、保持领先”。

构建学习体系

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深入开展

加强机制建设,促进创建长效化。公司抓住机制建设这个关键,积极探索实践,形成创建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将学习“软要求”,变成“硬任务”,使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落到了实处。一是建立创建推进机制。公司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明确创建目标、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从时间、人员、措施、经费上,为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保证。二是建立学习调研机制。固化党员干部每年“确定一个课题、进行一次调研,撰写一篇论文”制度,推进企业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形成党员干部带头抓学习的良好风气。三是建立多重助学机制。公司两级班子定期下基层开展形势任务辅导、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解读政策法规、按月编发指导性学习计划和内容,促进干部员工由“笼统学”向“针对学”转变。四是打造督学激励机制。公司将创建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与季度绩效考核挂钩,与评先选优挂钩,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通过检查考核、效果评估、选树先进、表彰奖励等方法,进行激励鞭策。五是健全成果转化机制。畅通学习教育成果转化运用渠道,对创建工作中涌现的经验做法、调研成果,通过交流会、职工课堂、材料汇编、内部宣传、多媒体发布、网上展评等多种途径及时进行转化运用。坚持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有力地确保了年度创建目标的顺利实现。

丰富学习载体,提高创建能动性。公司在运用好现有学习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创设富有时代特点、行之有效的学习载体。一是开创“共享式”学习型态。以公司网络资源为依托,发挥网络覆盖面广、更新传播快、影响力大的特点,形成了以企业网页——网上课堂为主导的专业知识题库平台,以先锋党建数字化管理系统——网上党校为辅助的政治理论学习阵地,以工会之窗——电子职工书屋为补充的精神文化家园。鼓励干部员工运用网络开展学习,充分发挥“网上深造”作用。二是引入“互动式”学习型态。通过举办学习成果交流发布会、开办知识讲堂、组织大讨论、开展党支部片区学习观摩等点面结合、交流共享、互比互促的学习平台。三是搭建“示范式”学习型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企业创建,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1+X互助行动,通过老党员与新党员结对、党员对员工进行帮扶,示范党支部、示范党小组结对共建,呈现出“互助、互学、互比、互赛”的生动局面。

坚持领导带头学,增强创建引领力。两级领导班子围绕“调结构、转方式、提效益、促发展”,把握全局性、突出前瞻性、找准结合点,精心确定调研主题,带头调研、带头服务、带头实践,以实际行动为干部员工树立了榜样;着眼于破解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创效、转型发展难题、加快战略实施,两级领导班子加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上级重大战略部署、华电核心价值观、华润经验、市场经济规律等多方面知识学习,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集团公司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找准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华电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学习成果及时转化为谋划“强管理促提升,抓市场争效益,求突破保稳定”的科学思维和加快发展的方法措施。驾驭扭亏增盈“第一主课”、谋划发展“第一要务”、促进和谐“第一责任”、推进党的建设“第一工程”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抓牢教育培训,扩大创建覆盖面。公司围绕华电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评级标准,抓住全员技能提升这一根本,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创优评先工作,有效扩大了创建的覆盖面。通过完善三级培训网络,强化培训职能管理,规范培训工作的绩效管理和考核,加强教育培训的计划实施和过程管控,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等,充分发挥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的作用。两年多来,公司全员岗位培训率均超过80%,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各部门培训计划完成率超过90%。以高桂峰为代表的多名员工,多次在全国、省市和华电集团公司系统举办的各种技能竞赛上,夺得个人和团体较好名次,多名员工直接被授予全国、省市级技术能手、专家和技师。教育培训创优评先,促进了员工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显著改善和提升,为公司构建起由全国技术能手、省市优秀企业家、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和中高级职称人员组成的人才链。不仅为公司创新突破提供了强力的智力支持,而且为华电集团公司在江苏和全国的发展,输送两百多名各类人才,在构筑人才高地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nlc202309021739

突出实践特色

提高学习型企业创建价值贡献

开展学习创新型组织创建,积聚争先进动力。公司领导班子与各部门直面挑战,带着问题学习,跳出公司调研,联系实际研讨,“日经济利润分析”“电量、燃料管理领导小组月度例会”等新的经营管控模式快速投入运作,促进了主要生产指标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对国家能源政策走向的深度研究,为企业打开了煤机向燃机转型的发展空间。创新学习催生领先活力。针对33万千瓦机组能耗缺少竞争优势,运行部、计划营销部加强竞争性经营策略研究,抓好电量结构优化,谋划好电量替代的时机、节奏,电量峰谷比、替代电价水平位于全省领先水平,为增盈创效奠定了坚实基础。安全生产部“1+3”安全监督法的创新推广,使长周期安全生产稳定局面不断得到巩固提升。截至目前,公司连续安全生产纪录已经突破4 800天大关,在华电集团公司系统名列前茅。各级学习创新型组织将学习力持续转化为推进企业争先进位的创新成果:化学生产部首创全国电力系统化学专业领域《化学监督工作法》;燃料管理部以全国技术能手高桂锋命名的《高桂锋煤样制备法》,跻身江苏省十大操作法;公司先锋党建数字化管理系统,作为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创新品牌,在华电集团公司系统广泛推广;“设备缺陷管理信息系统”,获得华电集团公司管理创新优秀成果;《替代发电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绩效奖金激励机制的创新和实践》,双双被评为全国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开展学习实践型团队活动,彰显攻关破题力量。公司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型团队活动作为推动学习由“虚”向“实”的重要实践。学习实践型团队按照“选好课题、组建团队、制订方案、开展活动、展示成果”的步骤和要求,以“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为主要特点,以“现场当课堂、难题当课题”为主要特色,解决生产现场、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为价值取向。通过专题研究、探索试验、挂牌攻关等形式,全面深入开展学习实践型团队活动。

在活动开展上实行分级管理。根据课题大小和涉及范围,实行分级管理。将跨专业、需多部门协作的课题列为公司级学习实践型团队课题,由公司领导、职能部门参加,明确由副总师任负责人;对涉及工种多、班组参与多的由部门牵头,成立部门学习型实践团队,部门领导和技术员任负责人,班组课题由班长和班组技术员进行组织落实。团队组成后,向公司分管部门申报,经审核后成立。

近三年来,公司相继成立了以党员管理、生产骨干领衔的180多个学习实践型团队。各级学习实践型团队积极开展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以学习成果推动创新突破,以工作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先后破解了石子煤系统不稳定、汽轮机轴瓦漏油等一批影响安全生产和经营创效的难题;在提高特殊煤种掺配掺烧比例、锅炉“四管”防磨防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硕果。结合6#机组大修,成立330 WM机组空气预热器优化改造学习实践团队,通过对空气预热器柔性密封改造,降低空预器漏风近10%;330 MW机组循环水泵电机节能改造学习实践型团队,通过对62#、72#循环水泵电机实施高低速改造,低速运行电流下降近70 A,年节电430万千瓦时,年节约费用约190万元;燃煤掺配掺烧学习实践型团队,围绕提高褐煤、泥煤等特殊煤种掺配比例,确保掺烧安全,积极开展课题研讨,形成“燃煤掺配掺烧工作法”成果,助推公司特殊煤种掺配掺浇比例持续创出新高。七号机组整体优化改造学习实践型团队,围绕“做精品,树标杆”愿景,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改造后机组供电煤耗进入国内300 MW级机组煤耗先进行列,为高煤价形势下提效益、创一流抢占了“制高点”。

2012年,围绕集团公司管理效益双提升和创一流工作部署,公司党委突出管理先行先试,又牵头启动了价值动态检修和全面预算管理两个公司级学习实践型团队,带动公司各级学习实践型团队在促进管理效益双提升的关键环节和流程上攻关创效。各级学习实践型团队已经成为公司扭亏增盈、科学发展的重要推手、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最活跃的载体、深化学习型企业创建的成功实践。

回顾总结提高

把握学习型企业创建的特点

把握四个特点。公司学习型企业创建的理念进一步深植、机制进一步完善、载体进一步丰富、方法进一步科学、效果进一步彰显,呈现出四个明显特点:一是开创了一个立体化的“大创建”格局,即“行政主抓、党委推进、工团造势、支部落实、党员带头、员工参与、上下互动、全面联动”的创建格局,做到党政工团齐抓共举,各层各级创有责任。二是构建了“一条主线统领、三大平台驱动”的创建模式,即以促进干部员工与企业协调发展为主线,教育培训创优评先、学习创新型组织创建、学习实践型团队活动三大平台同步发力,做到创有舞台、竞相争鸣,掀起了大兴学习之风、务求学习之实的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热潮。三是建立了“一个注重,四个支撑”的科学化创建机制,即注重创建工作的长效化,以建立创建推进机制、学习调研机制、多重助学机制、督学激励机制为支撑,使创建工作落到了实处。四是呈现出“一个带动,一个带头”的创建气象,即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企业创建,党员干部率先学习,当好示范,带动员工共同学习,形成了创建合力,提高了创建成效。

坚持四个必须。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一场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重要变革,要使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是必须做到“四个一定”:一定要注重实效,防止形式化;一定要克服短期行为,防止突击化;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防止神秘化;一定要把握真谛,防止标签化。二是必须注重“持续创新,注重实践”的建设品质。要立足行业特征和企业实际,坚持创新学习,防止学用脱节,要把学习与思考、学习与调研、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产生创新突破的思路、方法。三是必须建立“管用实用”的创建机制。只有用务实可行的创建机制保证学习、推动学习,才能使创建工作迈上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实效化的轨道。四是必须发挥好“双带”作用。党组织是企业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的坚强政治保证,党员干部是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岗位的骨干和中坚,坚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企业创建,发挥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引领实践的先进性作用,有利于学习型企业创建增强动力,形成声势,以点带面,带动员工勤学真学。

(责任编辑:罗志荣)

民营企业的新发展空间 篇11

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企业职工群众思想、观念、政治立场问题,提高职工群众思想觉悟的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国有企业的文化思想优势。当前,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受到各方面的冲击和影响,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处于激烈的冲突和变动之中,由此滋生出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倾向。笔者结合太化股份合成氨分公司职工思想工作实际认为,在当前“打造百亿太化,实现二次腾飞”的新形势下,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讲究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 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1.1 导向性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把职工群众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因此,必须坚持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要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干部职工正确思考问题,分辨是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头脑,不受各种腐朽和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

1.2 针对性

面对太化合成氨分公司生产线停产,职工分流、培训、安置等重点工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方式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对当前干部职工思想动态的特点、种类、受到影响的来源等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分别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要注意层次,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不同工作、不同身份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不搞一刀切。

1.3 交互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以相互沟通为基础的,采取行政性、命令性的方法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抵触和对抗。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这样才能赢得信任和拥护。被教育者也应当积极地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相互沟通了解,双向交流,才能让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并收到实效。

1.4 实效性

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分流安置职工、培训职工以及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要把教育引导职工群众与切实服务职工群众结合起来,增强说服力与凝聚力;要把自律与他律,思想教育手段与法律、政策、管理等约束功能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整体效应。要着眼基层,把工作落实到企业、车间、班组,甚至“一对一”落实到每个职工身上。要讲究艺术,增强效果,以感情为基础,以情感人。

2 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

2.1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首先,要从制度上明确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其次,要从机制上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消除少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存在的“做思想政治工作吃力不讨好,容易得罪人”、“个人得不到好处,是个清水衙门”等错误思想。第三,要增强“生命线”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太化合成氨党委为核心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在企业党委的领导下,党、政、工、团等组织齐抓共管,专职兼职干部相结合,行政和政工系统相配合的格局。

2.2 关心职工生活,倾听群众呼声

问题同解决职工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诚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当前特别是要做好职工分流、内退和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工作。此外,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做到与职工群众同甘共苦,说实话,动真情,干实事,让职工群众感到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亲、思想政治工作可信、思想政治工作可靠。

2.3 拓宽渠道,丰富载体,切实加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教育内涵

要继续搞好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企业、文明单位等活动,努力使广大职工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还要积极开展学习先进活动,注意总结和宣传太化合成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转岗培训先进典型,做到既不降低标准,又不人为拔高,让人们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使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辐射到企业各个领域的全体职工中,形成崇尚积极转岗培训、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建好阵地,造好载体,完善活动室、阅览室、健身室等设施场所,组织学习、培训、参观等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2.4 更新手段,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迫切要求太化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迅速吸收新的科研成果,采用新的手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就是说,一要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二要充分运用现代传播媒介,不断扩大和丰富思想工作手段;三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理论和网络技术,逐步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四要重视互联网的作用,认真研究网络传媒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网上宣传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5 坚定信念,培养新人,与教育工作相结合

一方面,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太化合成氨分公司全体职工中,树立起一种崭新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概括起来就是高昂的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个人素质、积极参加转岗的热情,坚定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信念。另一方面,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培养和造就太化合成氨的“四有”新人。要关心职工的成长,多做培养人才和团结稳定的工作,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

2.6 加强制度建设,贯彻思想教育与管理并重原则

要巩固和加强职工思想教育成果,使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要加强有利于形成企业良好风气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把先进思想和道德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之中,使自律与纪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企业环境。

3 结语

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实现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行政体制改革的加速器论文下一篇:中国机器人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