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提升综合素质(精选12篇)
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篇1
当今社会, 经济与政治全球化的深度与广度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国家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日益密切,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 “要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国际视野已成为时代对当今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也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培养国际视野的意义
关于国际视野, 许多经济及教育的研究者已经对其概念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讨, 究其核心意义主要在于超越国家与地域的界限, 站在世界的高度以更加开放的角度去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 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
(1) 国际视野有利于适应国际化人才要求。在国际交流、跨国合作乃至日常工作中, 具备了国际视野的人才能充分地发挥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 更快地适应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 选择更合理更具竞争力的应对方式, 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2) 国际视野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世界公民”。高素质人才具备国际视野, 有利于通识教育的开展, 帮助其跳出本国、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局限, 了解与认识乃至吸取其他文化的精粹, 取长补短, 为己所用。同时也使其更具人文关怀, 从更多的角度更全面地看待与分析问题, 成为有独立思考力与判断力的“世界公民”。
(3) 国际视野有利于弘扬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高尚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是建立在对本国与世界的充分认识上的。在培养国际视野的过程中, 在对各文化了解、认识与鉴别的同时, 对自身文化的审视与思考也会随之觉醒, 并对本文化有更加全面、理性、深刻的认识。这对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的弘扬都有积极的作用。
2 培养高职生国际视野的措施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是高等教育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受教育群体。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 高职生的理论水平相对较弱, 但在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技能应用方面则又存在其优势。如何把握高职生的特点来合理地进行国际视野的培养, 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爱国情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值得高职教育者与学生管理者们深入探索。
(1) 将提升国际视野的教学目标融入课程体系。在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中, 将国际视野作为专业人才必备的素质进行培养, 列入教学体系中, 从知识、技能、素养三个角度分别结合专业特色设置课程;在课程大纲的确定上, 着重培养实际的应用能力, 同时一定程度地弱化其理论层面的要求, 重点加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的培养。
(2) 将提升国际视野的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课堂。课堂教学是传递理念最直观的途径之一。以课堂教学作为重要阵地, 在相关课程教学中传递国际视野,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国际视野。在针对性培养国际视野的课程中, 以兴趣为依托, 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多技能训练, 少理论阐述, 多直观实例, 少抽象描述, 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激发其学习意愿, 提高关心国际动态的意识, 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观察与分析问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注重知识的更新与发展, 保证与国际前沿接轨, 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与本国本地区, 而能更自觉地关注国际领先国家的发展状况, 扩展国际视野。
(3) 将提升国际视野的实践活动融入第二课堂。第二课堂, 即除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活动, 能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辅助国际视野的培养。小至英语角、文化节、社团活动、知识竞赛、名师讲座, 大至寒暑假国际访问、游学交流、海外实习, 在校内外组织的各类活动中都能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发他们的国际意识与国际视野。
(4) 营造具备国际元素的校园环境为提升国际视野提供保障。校园环境与文化的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国际化的校园装饰, 浓厚的语言交流氛围, 现代化的宣传媒体, 以及具备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都能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接触中提升对国际视野的认识。
3 培养高职学生国际视野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以铁路专业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示范性院校, 我校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简称国际学院) 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方面做出了一些具体的实践。
3.1 课程体系建设与课堂教学
国际学院在许多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将国际视野的培养列入了学生的培养方案。语言知识层面设有英语口语、商务英语、New Interchange以及基础德语等课程,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 教学中突出语言的“工具性”特质, 侧重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教材方面大胆引进国外原版教材, 融入英文电影、视频、录音、广播、歌曲、报刊杂志等丰富素材, 使学习内容直观、生动、贴近实际, 同时充分利用外教作为文化使者, 营造真实地道的语言氛围, 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文化素养层面, 开设国际文化交流与沟通、文化交流英语等课程, 巧妙地将外教资源与中教结合, 鼓励外教运用国外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 同时以中教作为中外文化的衔接者和中国文化的弘扬者, 达到中外合璧的效果, 大幅提升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多层次理解, 提升其国际视野的高度。
专业教育层面, 力图从专业教师的教学中渗透国际视野, 在国际视野教育中增强专业特色。以电子商务和旅游英语两个专业为例, 电子商务专业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职业设计规划、市场营销实务等课程都将专业的前沿讯息与国际发展趋势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让学生能跳出本专业大纲基本内容的局限, 培养出时刻关注专业国际动态的意识, 发展专业领域的国际视野。旅游英语专业则通过大胆的双语教学模式, 将导游基础、客源国概况、旅游职业设计规划等专业课程与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 在专业素养的培育中发展国际视野。
3.2 第二课堂
除了课堂中对国际视野的直接培养之外, 国际学院也利用第二课堂扩展国际视野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国际学院发挥自身优势, 为学生创造各种文化交流与语言运用的机会。对于实践能力与文化适应力较强的同学, 学院积极组织暑期海外带薪实习及游学交流活动, 为学生提供在真实文化环境中体验文化冲击、思考确立自身价值观、立于本国文化体系之上观察、分析问题的机会;对于语言能力与沟通技巧较强的同学, 学院提供外教助理的机会, 协助外教进行公共英语口语课程的师生沟通与信息传递, 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及与外国教师的真实互动中体会语言的工具性以及中外文化和思维方式、教育模式的差异;此外, 面向广大学生群体, 学院邀请各领域名师、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开展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的讲座, 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
学生活动组织方面, 英语角、德国文化节、圣诞晚会、感恩节活动、社团模拟现场、Cosplay、中国文化知识竞赛、英美文化知识竞赛、辩论赛等, 在不同的活动形式中, 贯穿全球化、国际化的理念, 同时包含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内核, 通过“活动助学”、“以赛促学”的形式加强了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
3.3 环境氛围的营造
对于环境氛围的营造可以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方面, 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各具文化特色的外教团队、独具文化特色的教室, 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软环境”方面, 学院营造出浓厚的文化交流氛围, 建立了平等开放的师生交流平台, 教师努力做课堂上的“良师”课堂外的“益友”, 在智育的同时开展德育工作, 引导向上思想, 传递正能量。同时, 专业教师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型信息平台, 将最近的专业国际动态、领先职业理念、全面的职业定位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在“浸入式”的氛围中发展国际视野。
4 结语
国际视野是时代对当今高素质人才的提出的新要求, 更是对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的新挑战。在国际视野的培养中, 把握高职生在个性、思想、学习方面的特征, 不断探索新的思路, 采取更加完善的举措, 才能帮助学生成长为具备开放视野、国际眼光的国际人才。
摘要:随着经济、政治全球化的不断加深, 高校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高职学生强实操弱理论的学习特征, 将提升国际视野的教学目标融入课程体系、将其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课堂、将其实践活动融入第二课堂、营造具备国际元素的校园环境, 有助于培养具备开放视野、国际眼光的高等人才。
关键词:国际视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奕, 高晓莹, 皇甫卫华.探索外语教学中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的途径[J].学园 (教育科研) , 2012 (19) :68-69.
[2]孔燕.国际视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思想教育导刊, 2007 (5) :72-74.
[3]朱伟芳.文化意识+语言技能+国际视野——高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1) :73-75.
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篇2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学期以来,二实小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扎扎实实开展“诚信”教育。利用黑板报、主题班会、校园网、宣传栏等途径,在学生中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思想,并通过写诚信日记、争当“诚信小天使”等活动,使诚信教育最终落实于学生的实际行动。
2、制定《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要求细则》。细则中对学生提出了“学会倾听的习惯” “敢于提问的习惯”等10项学习习惯的明确要求,课堂上各科教师针对细则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训练,学校领导则通过推门听课加以督查。
3、充分利用好学生阅览室、实验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篇3
在这纷繁多彩的营地实践活动中,不得不提到一个隐藏在幕后但却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学生组织——“地球村”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委员会里的每一名学生干部都是校外活动营地所依靠的重要力量和得力助手。学生干部是管理学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干部的工作水准,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整体的活动质量和效果,同时对增强学校内凝聚力、学校间的良性竞争、促进学校的学生队伍建设有直接影响。
如何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全方位地加强营地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我们校外活动营地的教师以营地地球村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为抓手,以服务学生为落脚点,以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工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为根本途径,切实有效地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也得出了一些有效的学生干部培养途径与相关经验。
一、以理念精神为指引,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素质
高中、职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尾声,花季的年龄,思想普遍活跃,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培养方面应首先认识到思想政治水平是提高思想素质的重要方面。营地带队教官组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第一次讲评时,既要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正确激发出同学们对集体荣誉的渴望,也要紧密联系实际,结合当下政治形势,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生干部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结合学生年龄的特点,有目的地结合一些纪念日、热点时事等,多角度开发教育途径,注意避免长篇说教。
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对学生干部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广大学生干部心理素质。营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老师和教官要多了解一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学生工作中需要培养和具备的相关心理素质。特别是在一些营地特色活动项目,如军事定向、火炮操作、拓展训练、搭建帐篷等活动,需要班级成员之间彼此共同协作,团结一心,更要注重发挥学生干部的主导作用,发挥榜样作用,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
二、以实战指导为手段,提高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学生干部还要善于通过营地特有的交流平台(扬帆绿舟广播、绿舟快报、宣传栏等)收集各类活动的信息,及时掌握收集分析反馈各种有效信息。
1.组织能力是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如在营地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宣传部的活动中,需要在第一天就组建成三支队伍——学生记者团(每班2名)、广播主持(每校2名)、快报编辑小组(每校4名),这就要求宣传部长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学校范围内短时间、高效率的找到合适对象,明确相关工作任务,落实到人,最后还要对学校老师和营地老师双方进行有效反馈,进一步落实各项任务的完成。通过让学生干部广范发动同学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从沟通、组织、管理和决策工作的方式提高其组织能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干部勇挑工作重担,锻炼、检验和体现学生干部的组织才能。
2.注重提高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发挥学生干部在校际之间、班级之间的引领作用。如在营地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文艺部的活动中,要组织好一场校际之间的文艺联欢晚会,从学生主持人到各校节目的演出人员、营地的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再到具体的音乐、服装、道具等,都讲究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这就需要辅导老师指导学生干部在人际交往中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及工作人员的关系。注重讲究语言艺术,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
3.注重提高学生干部的创新能力。能够在营地实践活动过程中提出新见解、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增强彼此之间的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如在营地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内务部的文明寝室评比活动中,辅导教师充分注重发挥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发动各寝室张贴原创的“寝室公约”,各校内务部部长牵头组织实施。
三、以独当一面为推手,提高学生干部的实践能力
营地安排的各校实践课程活动,提供给各校学生干部很多的锻炼机会以提高他们处理事务、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可以帮助培养学生干部养成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辅导老师与教官也应注意引导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独立思考,并善于总结工作中的各种收获。
上海中学的龙门精英团每年都会来营地开展48小时生存训练,活动异常的丰富,同时也充满挑战。活动过程中每个职能部门的同学都会及时总结工作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和最好的解决办法,比如宿管班会总结出如何快速搭建露营的帐篷;炊事班会总结出在菜场里怎样买到物美价廉的蔬菜、怎样烧出美味的米饭;宣传报道组则会秘密交流催稿的法宝……这些被称为“绿舟秘籍”的工作经验与体会将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集结成册,下一届的同学自然会“寻访抓药”,保证“药到病除”。
要引导学生干部明确提高工作实践能力的落脚点,就是服务同学、协助学校老师和营地教官教师开展各种工作。让学生干部认识到只有立足于学生的根本利益,立足于现实,一切从实践出发,脚踏实地、一心一意,才能为学校、为班级做更多事情,为同学们提供更好服务。
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篇4
21世纪人才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未来的教育质量, 而未来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 其思想、学识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效果。所以提高新时期教师综合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诸多方面, 主要体现在健康、智力、心理、道德、角色五个层面上。这五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共同决定着个人的综合素质。
一、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现状
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 使得青年教师在教师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 更需要高素质、高质量、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队伍。教师素质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抓住教师队伍建设, 便抓住了学校全面建设和发展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素质, 尤其加强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 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全面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 从而保证其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途径
1. 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精神追求、强烈的事业心和神圣的使命感, 做到“德高为范”。春秋末期, 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师德规范。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应该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 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 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青年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循循善诱, 更要通过言传身教, 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在思想上、行动上, 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 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新时期的师德, 还应表现为一种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情操。青年教师表情丰富、高雅自如、利落洒脱、端庄稳重的教态, 有利于学生听课, 减轻学习压力, 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
2.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是爱岗敬业精神的实质。只有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才能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荣誉感, 自觉献身于教育事业, 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培养学生的教育工作中, 才能努力研究教育规律, 不断提高教育技能和水平扎根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精神是以“为学生服务”为最高目标, 以培养学生成才为己任, 不计报酬, 不图名利, 乐于奉献。以教为荣、以教报国的精神是人民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只有具备无私奉献精神, 才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 克服各种困难, 守住三尺讲台的一方圣土,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在平凡的岗位中建功立业。
3. 要有健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
教学工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创造性劳动, 没有健康的身体是难以胜任的。青年教师应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坚持体育锻炼, 抛弃不良嗜好, 注重劳逸结合, 科学用脑, 保持精力充沛、记忆良好、思维敏捷。在有健壮体魄的基础上, 能够正确对待遇到的各种压力和困难, 把压力变为动力,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无论教学科研工作多么繁忙, 都应积极增加自身的生活情趣, 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绪, 克服和化解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消极情绪, 保持良好心态。同时, 青年教师要增加自我保健意识, 善于关心自己, 保持乐观向上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状态。
4. 关爱学生, 做到“爱生如子”。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 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最重要的教育力量, 爱是教育的生命之水。关爱学生, 是铸造师德的核心。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首先要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思想、理想、学习及生活,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其次, 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给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关心和呵护, 以平等的意识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厚此薄彼;其次, 在生活上关心学生, 在学习上帮助学生, 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和学会爱。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师生间平等亲密的关系, 构成师生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5. 勇于创新, 要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
教育家吕型伟曾说过:“教育是事业, 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 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提高国民素质是教育的根本。青年教师不能墨守成规, 必须具备创新意识, 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学行为, 树立“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理念。在精通自己的专业并对所教课程有精深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科研创新来解决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深化科研水平, 进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 还应熟练掌握相关学科及现代教育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具备比较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 努力使自己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三、结束语
社会的进步与高速发展形成了对人才的高需求和高标准要求, 这无形中给学校尤其是处于象牙塔顶端的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使青年教师不断地面临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全新挑战。这些要求和期望在给高校青年教师创造并提供发展机会、展示才能的同时, 也给青年教师带来了愈来愈大的压力。青年教师担负着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重任, 在工作中不仅需要敬业负责的工作理念, 而且需要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更需要从各方面提升和培养职业所需的核心素质和综合素质, 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站脚根, 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忠波.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1) .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9.
[3]张俊, 宋小清, 朱光玉.高校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初探[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5, 5, (2) .
[4]刘宁.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5) .
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提升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提升队伍能力素质”为抓手,切实抓好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践行法治、公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奋力打造江汉平原振兴发展高质量示范区提供司法行政力量。
二、目标任务
1、着力提升政治领导能力。全体干部职工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司法行政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司法行政工作各方面,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得到不择不扣贯彻落实。全体干部职工要永葆忠诚可靠的政治本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听党指挥,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队伍的政治灵魂,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决抵制西方错误法治观点侵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着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全体干部职工要在增进群众感情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地加强宗旨意识教育和群众观念教育,组织干部职工经常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在感同身受中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在换位思考中打牢执法为民、服务为民的思想基础。要在维护群众权益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最关切的权益保障问题、最关注的公平正义问题,把执法过程变成联系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过程。要在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上下功夫,把传统有效做法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把“面对面”交流与“网对网”沟通有机结合起来,搭建服务群众新平台,拓展联系群众新渠道,有效提升新形势下社会沟通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
3、着力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要坚持严格执法,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充分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紧紧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岗位和关键环节,健全执法制度、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管理,努力实现执法程序流程化、执法裁量标准化、执法行为规范化,从源头上预防随意执法、粗放执法等问题的发生。
4、着力提升司法行政队伍拒腐防变能力。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促进干部清正、队伍清廉。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坚决落实各项禁令,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强化监督问责,坚决查处滥用职权、贪赃枉法、以案谋私等行为,坚决清除司法行政机关内部充当黄赌毒等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害群之马”。
三、主要措施
本次活动从20xx年4月开始至12月底结束,分四个环节:
(一)强化教育培训(4月—6月)。深入开展大培训、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1、深入开展大培训。举办专题培训班和业务研讨班,武装干部头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2、深入开展大学习。认真制定学习计划,《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重点围绕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应诉和执法审查、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加强学习。
3、深入开展大讨论。组织干部职工集中观看违法违纪案例警示教育片,紧紧围绕加强作风建设,保持清正廉洁等主题开展大讨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4、深入开展大调研。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经济发展、防范重大风险、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强化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坚持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提质增效。
(二)强化查摆整改(7月—9月)。围绕政治、业务、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全面深入的自查互评,真正查出问题,改出实效。
1、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坚持开门纳谏,深入开展开门走访活动,以基层司法所和各科室为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征求“两代表一委员”、企业业主和基层干部群众对司法行政队伍和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建议。
2、深入对照检查。结合征求到的意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开展自查,重点查摆理想信念牢不牢、群众观念深不深、担当精神强不强、执法水平高不高、纪律意识强不强等五个方面问题。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撰写查摆剖析材料。剖析材料要开门见山讲问题,深刻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3、扎实整改落实。对查摆和收集的问题,要认真归纳、整理,并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进行立项整改,清单式销号。对重点部门、重点问题和重点人员要重点督促整改。
4、组织明察暗访。局党组成立督查专班,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活动开展不扎实、整改不到位的司法所、科室和个人,督促其进行补课并通报批评。
(三)强化建章立制(10月—12月)。制度建设是确保活动取得实绩的重要保障,要将制度建设贯穿活动始终。
1、全面梳理查漏补缺。针对查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全局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清理、修订,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巩固活动成果。
2、及时自查总结。对全系统“能力提升年活动”进行自查和总结,分析研究对策,提炼经验做法,把成果转化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3、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司法行政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切实根除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顽疾”,建立常态化制度管理体系。
(四)强化实践锻炼(贯穿活动全过程)。注重从基层一线、从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中考察选拔干部,形成正确用人导向,让干部在基层实践受锻炼、提能力。
1、选派机关干部下基层。采取定期轮岗的形式,把有潜力的年轻干部职工下派基层司法所,让他们在基层工作中磨练品格、丰富经验、提升能力。
2、选派优秀干部到急难险重一线工作。选派优秀后备干部到人民调解、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接受锻炼,在具体实践中提高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3、强化岗位练兵。要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专业能力大测试、大竞技活动,通过比赛推进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四、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立同志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政治部,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2、严肃纪律,改进作风。在活动中,全体干部职工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树立司法行政系统良好形象。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走访调研一律轻车简从,减轻基层负担。
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篇6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提升;兴趣;综合素质
数学是一门思辨性学科,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上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系统的传授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学生的作业设计也大多局限于“课本”和“同步”的书写演算。长期以来,形成了“学数学就是要会做题,学好数学就是要会做难题”的错误观念,使教师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致使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机械、重复的较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为了克服这些作业的弊端,让学生爱上数学,这些年我潜心研究数学实践作业的开展,为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一、拓展实践作业内容,为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服务
数学实践作业,活化学生的思维,调整学生认知结构,改变了以往“数学难学,枯燥无味”的观点,认为“数学有趣、有用”的人数大大增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设计成有趣的实践作业。例如,在长方体棱的认识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操作作业,为每组提供了数量不同,长短不一小棒,让学生在反复的操作与思考中发现长方体的棱在数量、分组及长度等方面的特点。通过这次实践作业,他们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的准确率和灵活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2)把难于理解的数学习题设计成形象直观的操作。例如,植树问题中的“一端栽”、“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三种情况下的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们最容易搞糊涂,将其设计成实践活动,在摆一摆、画一画的基础上总结发现,与以往死记硬背公式的做题方法相比,错误率明显降低,学习效果大为提高。
(3)把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生活设计成实践作业。例如,“物体的包装怎样最省材料”这个实践活动,以超市中玲琅满目的商品包装为切入点,以解决如何包装、捆扎最省材料这一问题为目标,活动中孩子们边操作、边记录,通过计算不但发现了最省材料的包装、捆扎方法,也发现了其中隐藏的节省规律。通过这次作业,孩子们的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二、在完成数学实践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1.体会到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艰辛和快乐,培养了学生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意志
实践性作业不同于普通作业,学生可要付出比平时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学习了单价、数量、总价后,做一天的小当家,学生就碰到了“斤”、“千克”、公斤“间的换算,讨价还价的窍门,第一天的当家经验,以超过预支而告终,第二天小当家做好充分准备,事先预算好今天的开销准备,而后在市场上了解总体情况,再进行合理搭配,终于得到了宝贵的理财经验。用小当家的话:“长大了,我可不要当家,当家真累,还得要数学好,才能做合格的当家。”
2.同学之间增进了了解,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
合作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一种行为,而是一种需求,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对于某些实践性作业,95%的小组由学生自愿结合,98%的组长由组员推选,90%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愉快,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例如“小统计”、“面积的测量与计算”等都需要集体的智慧,集体合作。
3.扩大了学习数学的知识面,促进各学科的学习
数学学科是一门涉及领域广的学科,传统的作业只局限于数学知识,而实践性作业却会涉及到许多知识,例如:在统计家庭开支与提出合理化建议方面,许多学生学会了看电表、水表、阅读收据等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4.促进学生走向社会,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和信心
实践性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学生去实践探究,就是尽可能的让学生走向社会,使学生在与社会的交往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实践性活动,某些性格内向的女生变得开朗、大胆了,能纷纷和社会人员打交道,在调查材料、商品价格、菜场调研中,100%的学生都通过了不同的渠道,获得了不同的数据和经验体会,90%的学生通过活动觉得自己能出色完成一项任务。
可以说数学实践性作业为学生在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实现了让学生把课外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情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
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篇7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药学专业
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能够在药学领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药学专门人才。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目前药学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让本科生参与到科研实践中来,教学和科研实践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改变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学科前沿的动态,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就所在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实践谈一些体会,旨在为同行作一参考。
1 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可行性
从专业知识储备上,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大二就已经完成了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化工原理等课程的学习。从时间上,寒暑假时间大概有3个月,此间师生并无其他课程安排,学生进科研实验室时间相对连续集中。从大学生的主观愿望与兴趣上,据笔者了解,现今药学专业大部分本科生对本专业兴趣浓厚,对能够参与科研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纷纷表示本科阶段如能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不管以后是继续攻读研究生还是毕业参加工作,都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今后的个人发展。从国家及学校有关制度上,国家设立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校也设立了校级的大学生科研资助计划,有一万到几千元不等的资金资助(经费由学校代管,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教师不得使用学生项目经费,学校不得提取管理费,不得截留和挪用),旨在通过实施该计划,带动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改变目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因而,主观与客观条件相辅相成,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了良好条件[1,2]。
2 本科生参与科研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3,4]
2.1 巩固理论知识了解学科前沿的动态综合掌握各项实验技能
本科生在参与科研实践之前,通常已经完成了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获得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教材的内容与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科研项目的研究通常反映了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沿动态。要融入科研项目中来,就必须在掌握了教材中知识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提炼有用的知识信息,学习独立思考,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这些都是巩固理论知识的途径。目前开展的学生实验实践,实验内容通常分散、孤立,单纯学习某一种实验技术,如分析化学中各种滴定的操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药物含量,有机化学中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等。在科研实践中能将单个实验技术有机整合,如某注射剂质量标准制定的相关课题,就涉及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多项学科实验技能,本科生若能参与到科研实践,便可以获得一系列实验技术训练的机会,再融合学科的前沿技术,做到初步综合掌握各项实验技能。
2.2 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目前,药学专业实验实践大多为验证型的,开设的模式为,实验带教教师与实验员教师会准备好实验需要的各种试剂及仪器,同时将仪器设备调试好,做好实验预试。实验课堂上,实验带教教师会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详细讲解,学生即使不动脑筋,只要照做,大多可以正常完成实验。但在科研实践中,不管是试剂的配置、仪器的调试,还是实验器具的选择都要亲力亲为,事先制定的实验方案可能要通过多次实验条件的优选才能确定,还有可能事先制定的方案根本做不出预设结果,实验过程中需要实验者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反复摸索体会,教师可以引导,介绍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经验与经历,启发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科研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2.3 团队合作精神、探索精神、逆境抗挫折素质的培养
科研实践研究通常都是以团队为单位,本科生参与到科研中,就要学会如何融入这个集体,如何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当自己遇到困难时虚心请教团队其他成员,当团队成员出现状况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科研不同于课堂实验,有很大的未知与不可预见性。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这个过程可能会重复很多次,这需要科研团队成员具有探索精神,不断查找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反复尝试。同时,当今的大学生大多在顺境中成长,往往对困难估计不足,容易产生挫败感轻言放弃。大学生参与到科研实践中来,有助于学习怎么调整心态,怎么以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困难与挫折,怎么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培养逆境抗挫折素质。
2.4 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
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专门的学术写作课。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向学校提出项目申请材料,参与计划的学生要自主设计实验(课题)、自主完成实验(课题)、独立撰写实验研究报告。项目的验收,必须提交结题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可见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学术写作素养。参与到科研实践,从科研标书的撰写,课题中期汇报及结题答辩材料的准备,都有助于学术写作能力的提高。不管学生毕业后工作还是继续读研都大有裨益。
3 结束语
本科生参与到科研实践中,巩固了理论知识,了解到学科前沿的动态,综合掌握各项实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提升了学术写作能力,从而在本科阶段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的道路,应是高校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瑜,谢操.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J].药学教育,2013,29(4):23-25.
[2]张泰松,邵伟,郝国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药学教育,2012,28(2)55-57.
[3]王红胜,杜军,李嘉丽,亓毅飞.以综合性实验教学提升本科生科研素质的思考[J].药学教育,2013,29(5):46-49.
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篇8
一、职业技能大赛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是职业院校努力的方向, 也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指引棒。不过, 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只注重学生技能的提高, 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的技能训练变成了鹦鹉学舌般的人云亦云, 没有自己的思想, 而职业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 很好地改善了这一传统教育理念。正如教育部职成司葛道凯司长指出, “职业技能比赛不仅是一个比赛, 更注重德技并重、教产结合, 起一个纽带作用”。通过职业技能大赛, 学生不仅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技能, 展示自己独特、精致、创新的成果, 而且在比赛的培训过程中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从个案中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以及目前企业最看重的创新能力, 从而收获对未来的信心, 为学生将来的创业、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一切都会让广大职业院校的教师产生观念上的改变, 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 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 重新定位, 树立新的学生成才观。
二、职业技能大赛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随着职业技能大赛的不断发展, 在比赛内容上已经非常贴近实际。比赛项目本身就是一个企业要现实解决的一个问题, 教师为了带好比赛, 往往要深入企业, 学习最前沿的技能并接受全新的理念, 并将比赛项目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任务, 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培训。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做到“以项目训练为目标, 以任务驱动为目的”, 采取“在做中学, 在做中教”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汽车维修技能大赛的过程中, 不仅要教会学生的维修技能, 而且还要将理论融入比赛项目中。在比赛的指导过程中, 教师既是指导者, 同时又是陪练者, 教师要从原来完成教材上的教学任务转向研读职业标准、参与工作过程、通晓竞赛规程方面。同时技能大赛引发的广大学生普遍的技能学习诉求, 不得不使教师在练就实操的同时, 变更自己的教学方法, 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整体素养。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制造工程系的教师在技能大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大赛培训过程中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培训教师、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汽车制造工程系除了充分利用假期让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之外, 还成立了一系列的“特训班”“技能班”“兴趣小组”, 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定期来汽车制造工程系进行培训。“特训班”“技能班”以学生为主, 从全系选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一般利用晚自习、周末的时间, 所有专业课教师也都参与进来, 与各行业专家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交流。在培训学生的同时, 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经过一系列的改革, 该院汽车制造工程系在国赛、省赛中均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目前汽车制造工程系有五位老师获邀到兄弟院校、培训中心去讲课, 取得了一定的认可。
三、职业技能大赛提升了教师的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
目前, 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 还要有创新性思维。在比赛培训过程中, 要敢于进行尝试研究, 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共同进行研究与探索;同时要积极关注相关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技术与动态, 将最新的技术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 对学生的新思想、新方法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帮助学生实现从理念创新到实践探索的发展过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同时, 教师的创新能力也得以很好的提升, 教师的创造性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学生的创新素质通过技能大赛展现出来。
我院汽车制造工程系目前正在利用职业技能大赛, 全力培养教师的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汽车制造工程系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指引, 以教师的专业为基础, 组建了创新社团、AutoCAD社团、智能机器DIY协会、大学生DIY汽车社等六个社团。以团队的力量进行职业技能大赛培训的同时, 也极大地促进了每位教师的科研服务能力。通过竞赛型大赛我们可以对比赛项目、所设计制作的产品进行深入研究, 包括理论性的分析、产品结构优化等, 为论文的写作、课题的申请做准备, 同时也可以进行专利的申请。通过技能型大赛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技能, 以便跟企业对接, 为企业提供服务, 包括:员工的培训、技术方面的支持等, 打破以往校企合作中企业的主导地位, 让学校也有一些话语权, 得到企业的尊重。
汽车制造工程系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 在老师、学生共同探索、研究下, 设计制作了多项作品, 取得了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多项成绩, 其中的一项作品“安全预警巡视装置”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并获授权。其他老师在该比赛的影响下, 自行设计、制作了两个项目“保险杠弹性安装装置”“汽车自平衡装置”并申请了专利。目前, 正在对这两项作品进行制作, 并将首先作为学生的实训装置使用, 再进行成果推广。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汽车维修、检测类技能大赛, 很好地锻炼了老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多名教师成功取得了机动车维修检测人员从业资格培训考核员、机动车维修检测人员从业资格培训师资相关资格证书。由此, 汽车制造工程系目前承担了烟台地区“机动车维修从业资格”培训。通过我系教师的培训, 机动车维修从业资格的培训通过率达到90%以上, 很好地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同时, 汽车制造工程系教师正在积极与周边企业进行合作, 为其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并作为横向课题来进行研究, 极大地激发了老师的科研服务热情。
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断认可, 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也越发凸显, 尤其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一名优秀的指导老师, 必定是综合能力强的老师。同样, 通过大赛的指导也很好地提升了老师的综合素质, 二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闫寒乙.浅谈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的影响[J].科技视界, 2014 (24) :240.
[2]方俊芳, 汤萍.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J].宿州学院学报, 2012 (8) :81.
重视阅读训练,提升综合素质 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预习,阅读,揣摩,运用,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 要开阔学生的视野“, 广泛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的必要途径。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也指出:“现在国文教学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 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 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而“阅读又是写作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阅读的重要地位,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加强阅读的指导和训练, 让学生不断吸收文化, 积累知识, 增长才智, 促进他们自身素质的发展。
阅读能启迪思维, 开阔视野, 渊博的知识来自广泛的阅读, 古今中外成千上万的诗人、学者, 直至革命领袖、导师, 他们的学问、智慧、成就无不来自阅读。一代伟人毛泽东, 在北京图书馆工作期间博览群书, 日后成为运筹帷幄、指挥三军的伟大领袖, 同时又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政治家、诗人。贫苦出身的高尔基, 他的“人生三部曲”, 他著名的长篇《母亲》, 也出自于他刻苦的自学、广博的阅读。阅读, 它能将知识汇聚成记忆的长河, 能把智慧堆集成金色的大山, 让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可阅读的源头必须从小就要开凿, 挖的早, 开的深, 日后才会源远流长, 因此在中小学教学中, 要十分重视阅读教学。
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时期, 抓紧这时期的阅读教学, 让学生多读多记, 多思考, 对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定将受益匪浅。作为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 让他们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叶老说过:“有了习惯, 一辈子读书, 一辈子受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 要求他们多设问, 多思考, 读懂文章的内容, 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大纲也要求我们, 初中阶段让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的方法, 培养默读的习惯, 提高阅读的速度,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基本课文中一些精彩片段, 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并非短时间能奏效的, 它要靠平时的训练和积累, 日久天长, 习惯成自然。因此我们平时就要加强这方面指导训练, 让学生喜欢阅读, 并懂得读什么、怎么读, 懂得学习方法以达到今后“不需要教”的目的。
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靠平时的训练。语文教学中, 可以在课内、课外两方面进行相应的训练。
一、课堂教学
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读懂每篇文章的途径之一,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 叶老指出:“阅读的目的, 在于吸收知识, 增加自身的经验……要使书中的知识化为自身的经验, 必须从记忆入手, 抓住要点, 条理清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在课堂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着重训练:
(一) 课前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阅读最主是预习阶段, 让学生自己动脑, 解决困惑”。课前在布置学生阅读每篇课文的“预习提示”“自读提示”时, 要求学生抓要点, 把握每篇课文的文体、作者、线索、人物、主旨, 甚至特色等, 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含义。有的课文老师还可以设计课前的预习问题, 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阅读。比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之前, 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1) 每篇文章一般都会有它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的背景是怎样的呢? (2) 不同文体的文章就有不同的学习要点, 这篇是什么文体的文章, 可以从哪些要点方面来学习? (3) 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与这些要点相关的文句, 并简要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阅读相关的课内课外的资料, 需要自己动脑筋。或者还可以让学生预习后提出问题, 供课堂上讨论。预习作业完成的好, 课堂上学习起来就容易些, 就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 学生往往就会产生第一步成功的喜悦, 学习的积极性就上来了。
(二) 课上阅读
“阅”即看。阅读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一环节做好了,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各方面的能力也就相应地得到训练和提高。课堂阅读不是走马观花似的, 而是要看到内容, 能讲出条条道道。“读”, 包括默读和放声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们知道, 一篇课文的阅读可以泛读和精读相配合, 在读中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感受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训练语感。如在教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时, 先播放龚玥的《母亲》歌曲, 并将歌词幻灯演示给学生看, 学生看着歌词听歌, 容易被感染, 能够为课文的学习营造感性的氛围, 之后再请学生阅读课文, 找出文中自己觉得最为感染人的语段, 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当我小学毕了业的时候……”, 这段中母亲除夕之夜送儿子“返校”的事情, 然后指名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朗读演绎这段文字, 有的学生还从自己母亲的事情上进行比较, 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这样的阅读较之老师对课文的分析, 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都得到了更积极的锻炼;这样的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动性也得到体现。这样的课堂, 学生的思想是活跃的, 言论是没有约束的, 他们体会到了身心投入阅读的愉悦, 慢慢地就会喜欢上这样的阅读。
(三) 揣摩运用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后, 列举一两个重点段落作为“精读细研”, 让学生揣摩运用。教师点拨指导他们从字音、词语、语法、句子、层次、情感等方面提出问题。可采取分组方式, 一组学生出题, 另一组学生回答。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如果是教学诗歌, 则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揣摩体会, 一首诗歌, 听录音中“美读”或教师“范读”, 或采用学生个别读、分组读、整体读等相结合的方法, 读出声调, 读出感情, 才能使学生在听读中陶冶情操, 在一次次的听读中感知揣摩诗歌的意象、作者的情感以及诗歌的意境, 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仿读”,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体味。
(四) 安排课堂的阅读欣赏课
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安排一节课堂的阅读欣赏课, 学生把自己平时阅读中喜欢的好文章推荐给同学, 在课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在朗读、讨论中既训练了读、听、说的能力, 又拓宽了知识面, 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地提高了, 综合素质也就得到了提升。
在平时语文教学中, 通过以上形式的不断练习, 锲而不舍, 学生就可以逐渐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 逐渐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逐步锻炼提高自身的能力, 把知识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二、课外阅读
“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发展”, 这是语文教学中带有规律性的经验。阅读教学也应充分体现这一点。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以及高科技的不断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阅读平台, 丰富了人们的知识积累, 对人们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如果光靠课内阅读掌握的知识, 那是永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在当前形势下能够左右逢源, 在今后工作上运用自如,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就必须指导他们课外广泛阅读, 积极主动去获取各类知识、信息, 为达此目的, 在课外学有所获可以这样:1鼓励学生养成每天阅读书报信息的习惯;2用摘抄优美精辟语句的方法阅读鉴赏, 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3制作读书卡片, 积累阅读知识, 写读书心得笔记, 提高收集资料、练习写作的能力;4班级中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齐分享, 谈方法, 谈体会, 增加阅读量, 扩大知识面, 锻炼提高听说的能力。
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篇10
我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省、市先进技工院校, 办学资质快速提升, 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以我校特有的办学资质和强劲的校企合作能力为出发点, 依托于学校教师资源形成的教学体系, 不断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尤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了大胆突破与创新 (成为北车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准确定位,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不断提高学生素质, 为社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毕业生, 根据学校相关数据显示, 学校于2014年已完成预分学生100%就业, 企业满意率99.8%的高目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作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一、树立新的人才观,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1. 转变观念, 坚持把以知识传授、继承为主的教学观念转变为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教学观念上来。教学计划需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方面上, 教学计划增加一定的人文教育课程和内容, 使学生善于处理与社会、与自然、与他人的关系, 会做人、会学习、会工作、会合作;为学生顺利就业构筑成长的平台。
某段时期, 我校为追求创一流的专业技能人才, 着重学生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 对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品质的培养方面稍有放松, 在省、市级技术比赛中, 即使我校学生在各专业领域中取得较好名次, 但离我们最近的装备制造业用人单位却频频到其它院校去招聘大学生。从我校的整体实力、口碑乃至学生的专业功底都略胜其它院校一筹, 出现这种局面, 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很是困惑。我们通过走访兄弟院校进行比较观察, 发现我校学生在言谈举止等小节方面存在弊端;并对相关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进行市场调研, 结果显示企业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学生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企业对毕业生的选择与否。通过总结经验教训, 我校加大了学生品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力度, 通过尝试各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从生源到就业都有较大的改变, 一些用人单位主动到学校招聘学生, 实现了学生就业率99.9%的可喜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我校春季招生出现了额满为止,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进校动用了社会关系, 打破了多年技工院校招生难的历史局面。
我校不仅重视在校生的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教育, 同时也关注着毕业生在企业的种种表现, 通过信息反馈, 不断总结教育经验, 提炼和改进教育方法, 从而推进培养高素质学生的进程。
2. 建立知识、能力、修养三位一体的全面教学观。高素质人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知识—具有形成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修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品质和健康体魄。我们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知识、能力、修养必须达到岗位一线的要求, 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岗位的要求;二是必须加强修养教育, 老师对自己所教课程, 必须提出创新教育、修养教育的思路和具体培养点。
3. 实行由知识教育向知识和认知教育的转变, 由传授专业知识向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转变。
知识点的多少对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影响越来越小, 认知能力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断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纵观以往我校毕业生就职企业后的发展, 在技术岗位上履创佳绩的大多数是那些勤于动脑的毕业生, 他们凭借已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知识, 在工作中不断发现工件的加工特点, 并进行改进和技术创新, 生产的工件工时短、产品质量精细, 逐步成为生产一线技术能手和劳动模范的先进事例笔笔皆是, 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轨迹再次证明认知教育的重要性。
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促学生素质提高
多年来, 我校充分依托企业资源优势,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实践了教育与生产全程合作促进学生素质提升的方式。
自2010年, 经双方意愿, 我校与玉田县星铄锯业签订了人才“订单式”培养计划, 我校选派有着多年专业教学经验教师, 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班组, 与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实际情况, 量身定做出一套完整的专业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涵盖该企业文化等诸多元素。
几年间, 我校为企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 这些技术工人适应力强, 能够很快进入角色, 深受企业的好评, 有的毕业生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这种“订单式”培训计划不仅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学生和家长也非常愿意,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企业给予一定的生活费用, 这样减轻了一些困难家庭的学习负担, 是多方双赢的一种培训模式。
三、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促学生素质提高
“一体化”教学模式, 即由同一教师担任同一班级的理论和实习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的认知成度, 教师能客观及时地把控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使每个学生都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
一直以来, 我校非常重视一体教师队伍的建设, 由教务处牵头制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计划, 特别要求年青理论教师, 利用工作之余和假期, 到工厂去参加实习, 以便提高自身的经验和技能水平。经过一段时期刻苦训练, 我校教师大大提升了自身技能操作水平, 大部分教师已通过考试, 获得不同等级技能证书, 其中具体高级技师资格证书比例已占70%, 为我校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夯实了基础。
经过推行多年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改变了以往理论和实训课脱节, 避免了给学生带来学习困难的弊端, 加快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理论和实训课由教师一人担任, 充分发挥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同步进行的特点, 实现了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大大缩短了学生掌握理论和技能操作知识的过程,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
运用“素质”教育, 符合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改革与发展的产物, 它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是勿庸质疑的。技工教育中的教学摸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不断完善, 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是强国战略的需要, 是人超越自我、彰显个性的需要。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工作, 努力形成高素质学生辈出的局面, 迎接“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的时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贯追求。
摘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积极开发学生潜在能力, 是广大教师长期以来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将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形成过程的分析, 以我校作为个案进行研究, 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开展课外活动 提升综合素质 篇11
[关键词]课外活动 生活性 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55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中,有许多可供观察的自然现象,有不少可供探索的物理技术问题,也有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所提供的训练课题和创造活动。开辟中学物理教学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将越来越清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了有效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在此,结合实践经验简要分析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的特性及作用。
一、中学物理课外活动的特性
1.中学物理课外活动具有广泛的生活性
学生通过有意识地对自然界、实际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可以大大丰富感性认识,为接受与巩固课内的系统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观察一些生活和自然现象。例如,在静止的火车上观察另一辆火车的启动,体验一下运动参照物的作用,这比教师在课堂中一遍遍地讲,印象深得多。还可以让学生观察雨后的彩虹、湖面的涟漪、五彩晶莹的薄膜……在师生的相互启发下,可能会有新奇的发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可以把学到的知识主动应用于课外实践,从而深化、活化已掌握的知识,这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2.中学物理课外活动具有多样性
中学物理课外活动可以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和约束,它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同样的活动,只要认真加以组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而这些活动又以其小型、灵活、生动、多样的特点吸引着不同的学生。也就是说,他能够满足不同程度、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因材施教,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开发,可以较早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3.中学物理课外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中学物理课外活动是以学生独立为主的实践活动。在选题、取材、空间、时间等方面都比课堂教学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因此有利于学生施展聪明才智,培养能力、发挥创造力,学生从独立实践中能够不断获得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因而也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4.中学物理课外活动具有拓展性
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少都与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它所涉及的知识比课内知识广泛得多,可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效拓展,有些内容还涉及多种学科,综合要求较高。因此它不仅能使学生认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如此,在课外活动中,往往还能较迅速地反映科学技术中的新成就和新进展,因此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信息,开阔视野,活跃思想。
二、开展物理课外活动的作用
1.从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可以成为物理研究的对象。诸如体育课上学生跑步速度测定方法的讨论、引体向上功率测定方案的设计、利用家中的器材测定牛奶的密度、灯泡的额度功率等等,这些课外活动简便易行,且与学生所学知识相结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有别于实验室用规定器材和方法的实验,它们的器材任选,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在测定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时,可以先测量步幅长度,再数步数;或者先测定步速,再记录所用时间;可以在地图上量出长度并知道地图的比例尺等等。方法虽然不同,但都可以测出距离来。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认知的灵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引导学生深入调查,收集多种信息,提高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
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发现物理现象,并在生活中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比如,制冷空调安装在房间什么位置合理?按常理应该在略低于天花板的位置,生活中果真如此吗?经过调查不同型号空调出风口的位置,发现不同空调的合理安装位置并不相同。比如,壁挂式空调位置较高(一般在2米以上),柜式空调稍低一些(一般在1米7左右),而窗式空调更低一些。学生对此产生了不解:冷气向下,出风口应该在高处才好,可为何却有如此差异?原来人的活动区域大约离地1米7左右,冷气从此高度下降,可使这一高度以下是冷的,之上是却是热的,也就是整个房间不需要全部制冷,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电能。而柜式空调制冷面积较大,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制冷效果,出风口在此位置较为合理,而壁挂式空调制冷面积相对较小,出风口稍上一些也是可以的。通过这样的调查,学生不仅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还有效提升了严谨的科学作风。
3.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抓住他们智慧的闪光点
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同时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一次,班上一位学生用水服药时难以吞咽,旁边一位男生说他服药的方法错了,不应该仰头,而应低头。此句话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时我对服药的学生说:“你低头试试看。”那学生头一低,果然顺利地服下了药。这时同学们都愣住了,这是为何呀?我就抓住这一事例,让大家进行实验并讨论。原来,平时的口服药,一般分为片剂和胶囊,片剂密度比水大,口服片剂时,含一口水,仰起头正好沉于喉部,一咽,就下去了。而口服胶囊时,由于胶囊的密度比水小,含一口水,低下头正好浮于喉部,而那位同学服的是胶囊,仰起头胶囊浮在最上面,水下去了,胶囊还在口中,当然咽不下去了。真是不探究不知道,服药还有如此大的学问。事后,对那位敢于创新的同学大大夸奖了一番,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学习他平时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宝贵的求异思维。我想即使有的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可笑,或者有明显错误,教师也应该正面引导,使他们的创新思维活动慢慢步人正确而有效的轨道。
4.培养学生实验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的习惯
真知从怀疑开始,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一次,一位学生说他家养的一条断了鳍的金鱼无法浮起来,难道鱼的浮沉靠的是鱼鳍而非鱼鳔?可平时我们一直说鱼的浮沉是靠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的,而体积的改变是靠鱼鳔来完成的,难道都搞错了吗?为此安排同学进行实验探究:拿一条能自由上下浮沉的活鱼,剪去它的鱼鳍,再放人水中,发现它始终无法上浮,难道它的鱼鳔缩小了吗?剖开它的鱼腹,发现鱼鳔仍饱满;拿一条死鱼放于水中,发现有的沉于水底,也有的浮于水面。剖开沉底的鱼的鱼腹,发现鱼鳔仍饱满。那么鱼鳔有何用?通过实验证明,鱼身上除了鱼鳔外,包括鱼鳞、鱼肉、鱼骨等,且它们的密度都大于水,因此鱼沉于水底,有了鱼鳔可让它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且鱼鳔的体积是不会改变的,鱼的浮沉完全靠鱼鳍的划水作用来完成。学生还查阅了网上的有關资料,绝大多数鱼的鱼鳔体积是不变的,也有例外,鲨鱼并没有鱼鳔,所以它必须不停地游动,才能浮在水中,否则它就会沉下去。通过这些课外实验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和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
5.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今社会,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的现象较严重,节能环保已成为世界性课题,有学生说这些都是大人的事情,与我们毫无关系,看似事不关己,其实与学生也息息相关。如何为社会做点贡献呢?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安排学生在课外测定相同亮度的白炽灯和节能灯的功率,比较相同时间消耗电能的多少,写一份使用节能灯节约能源的倡议书,向家人和朋友宣传,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生活是物理的大课堂,让学生积极开展有意义的物理课外活动,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新课程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在实施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受到更多新思想的熏陶,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习惯,引导学生发扬团队精神,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篇12
(1) 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工作是直接涉及国家、单位、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面经济利益的活动, 如果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自觉或不自觉地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不仅会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 使其决策失误, 而且会导致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 扰乱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 助长贪污腐化之风, 使社会风气败坏。
(2) 会计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 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要求现代会计必须随之转轨变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相关经济领域的改革将不断深入, 新知识、新方法将层出不穷, 会计人员必须学习、掌握和实施, 才能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2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1) 政治思想素质。
会计人员的行为是由其思想支配的, 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会计行为。在新时期, 会计人员应能够灵活运用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
(2) 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职业道德素质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 人们应遵循的职业行为和规范, 是调整与单位有关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 有效实现财务会计目标和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手段, 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3) 会计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应具备熟练的记账、算账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等操作能力, 作为更高要求, 还要会预测、会编制计划、会分析、会决策等, 还要有较强的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抓住主要矛盾并妥善予以解决。
(4) 综合文化素质。
由于市场运作往往会出现各行业相互渗透、交叉, 综合性是现代会计业务的特征之一, 这一特征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 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 又要有一定的广度, 需要做到深广结合。
(5) 沟通协调能力。
财务部门一般是单位的综合性管理部门, 要和单位内外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 因此应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 能简要、准确地陈述问题和观点;文明礼貌、团结协作、互相支持, 能正确处理好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内外的关系, 树立会计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3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的途径
(1)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众所周知, 美国的“安然”, 中国 的“琼民源”、“银广夏”等财务造假事件都与会计人员缺少起码的职业道德有关, 因此, 倡导会计职业道德,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 教育 , 并结合各项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人员不断加强道德的自我修养,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职业道德品质, 可以促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
(2) 加强后续教育培训和考核。
有些地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形同虚设, 只顾收费, 不顾教育质量, 培训单位承担着教学任务, 同时也承担着考核工作。由于对会计人员考核不严, 导致了会计人员素质并未及时得到提高。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实施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继续教育培训应该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题库、统一合格标准, 考试难度适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由计算机随机出题, 在电脑上答题, 前后左右的人所答的题目秩序是不一样的, 尽量减少作弊情况发生。各地方可根据具体情况, 设立考试次数, 给文化水平较低的会计人员多次的考试机会。
(3) 把年检工作落实到实处。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指出:连续三年未接受继续教育或连续三年未按有关规定完成继续教育时间的会计人员, 由省级财政部门做出或建议做出取消其会计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职称) 、会计人员所在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证书的决定。但是, 这个规定的执行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一些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无证上岗, 或虽有会计证, 但多年都没有年检。所以, 应加强会计证的管理, 严格执行持证上岗, 对继续教育培训不及格的会计人员, 会计证不予年检。保证会计人员真正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 保证会计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如果在继续教育学习中, 会计人员累计几门课程考试不及格就要被吊销会计证, 就可以督促会计人员主动、自觉地学习。就能优胜劣汰, 把无法完成继续教育、文化素质太差的会计人员坚决清理出财会队伍。
(4) 促使会计人员多种方式自学。
由于会计工作繁琐, 业务性强, 需要有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 才能做好日常核算工作, 才能对报表进行编制和 分析 。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也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要达到此目标, 其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后续教育。管理部门可出台一些激励措施, 大力支持会计人员通过各种形式自学。“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对于会计人员来说, 自身的不懈努力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
(5) 实行会计岗位定期轮换制度。
会计人员较长时间内从事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 有其连续性和熟练性等特点, 但这样做不利于会计人员全面熟悉和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应定期对内部岗位分工进行轮换, 使会计人员在各个不同的业务岗位上都得到实践的机会, 促进相互交流, 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6) 融合网络的各种信息交流。
随着 科学 的发展, 网络信息的交流日益广泛, 会计人员可依托网络环境, 进行会计经验交流, 如通过QQ群、“会计论坛”等方式相互探讨会计知识, 交流会计经验和集思广益,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7) 发挥会计学会的辅助作用。
会计学会是一个由专家、教授、财会工作人员、专业教师、 研究人员等组成的研究财会科学的群众学术团体。学会一定要团结和组织各条战线广大的财会人员,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开展财会科学理论研究, 积极组织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 举办专题报告会、宣讲会、培训班、学习班, 组织会计知识大赛等, 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扩大会计工作社会影响, 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历史在前进, 知识在更新。面对会计领域更新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 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 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提升了会计人员整体的素质才能使整个会计行业有良好的工作风气, 才能抵挡住外界的压力与诱惑, 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摘要:会计人员的素质, 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业务素质、综合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五个方面。会计人员的素质, 直接关系到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导致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不力, 以致带来严重后果的事例, 在近年来屡见不鲜。因此, 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会计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怎样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已成为会计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就这一问题做探讨。
关键词:素质,会计,职业道德,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剑文.财税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熊伟.财政法基本原则论纲[J].中国法学, 2004, (4) .
【实践提升综合素质】推荐阅读:
综合素质的提升05-09
提升记者综合素质11-01
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规划09-22
综合素质提升心得体会12-20
实践技能提升06-27
教学反思提升实践智慧08-23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探究与实践06-18
提升成人教育实践环节06-24
矛盾论实践论提升05-18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