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成人教育实践环节

2024-06-24

提升成人教育实践环节(共10篇)

提升成人教育实践环节 篇1

摘要:园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实践教学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 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就提高园艺教学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园艺教学,综合实践,策略提升

高校园艺专业的综合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掌握园艺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实践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 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把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使学生系统掌握所学内容, 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使学生能够系统和全面掌握园艺专业知识和技能, 达到综合训练学生的教学目的。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环节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学习技术知识,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条件。园艺专业综合实习这门课程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不仅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同时对于培养高水平、实用型的园艺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必须加强校企合作,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建立稳定的校外综合实习基地, 集中时间安排校外生产综合实习, 深入园艺业, 产学结合, 使学生不仅学到技术, 还学会管理,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目前园艺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园艺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遵循的是经过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改造的“学科化”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改“知识本位”的培养目标为“能力本位”, 突出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它只是对“学科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适当调整, 遵循“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的教学规律。但是由于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模式上仍沿袭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生产实习等环节, 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 暴露出不适于园艺专业教育的弊端, 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具体表现为: (1) 学生对园艺技术专业各项技术的熟练水平不高, 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2) 学生对农业的理解存在着偏差, 这些偏差主要来源于社会上一些群体的误导, 在教学过程中, 严重地影响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 (3) 在教学过程中, 难以解决既要保证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时数, 又要增加实践教学时间的矛盾。 (4) 学生在工作中很难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联系不紧密, 学生反映学习枯燥乏味, 用人单位反映学生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

三、园艺教学综合实践环节提升策略

1、建立“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学做一体”即学中做, 做中学, 边学边做, 学做交替, 学习与实践融于一体。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交互融合, 相互贯通, 采用课堂实习、生产实训、综合实训、假期实践、毕业顶岗实习等形式, 着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提高。该教学模式将课程学习与具体工作情境相结合,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托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将学生作为工作和学习的主体, 以工作者的角色在仿真实训场完成模拟的工作任务, 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者, 从旁予以必要的知识讲解和技能示范, 让学生通过系统地完成工作任务掌握该课程涉及的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及职业能力。

2、建立综合实习校外实习基地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既是校内实习基地的有益补充, 又为学校节约资金投入, 还有利于引导学生迅速与社会接轨, 有助于学校随时掌握人才市场变化规律, 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主动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 使园艺专业的3个分支都与对口的行业、企业挂钩。近几年, 我们以“项目开发”为纽带进行合作, 进行植物新品种的培养和研发, 繁殖推广。综合实习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途径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 发挥园艺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将实践教学环节重点转移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 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 即校企合作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综合生产实习时, 联系相关企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完全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进行, 做到实习即就业, 使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做到零对接, 提高学生就业率。基于校企合作下的校外实习由所在二级学院统一组织协调, 实习开始第1周将实习安排表报教务处备案, 由专业教研室联系落实实习单位集中组织。实习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 要求每个学生做出个人实践活动总结, 主要内容是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指导教师需及时收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成绩考核表, 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写出实习总结。为保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顺利进行, 必须要精心组织选派素质较高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 同时基地也要组织选派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实习指导, 并形成制度。

3、不断丰富学生实践环节的模式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 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 以园艺协会、生产兴趣小组等形式继续参与专业课程的学习, 主动增加实践动手机会。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 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将课堂搬到田间, 由学生在具体的生产情境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提高。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学生在每个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组员之间需要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 小组的评分还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必须主动融入工作团队, 从而使学生的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得以提升。促进了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实际的园艺生产流程, 掌握生产流程中各工作环节的相关技能, 能完整地进行实际的园艺生产, 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创业有了扎实的能力支撑, 自主创业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朱永莉, 瞿宙.《园艺栽培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2) .

[2]孙俊, 叶振风, 刘莉.园艺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13) .

[3]杨洋, 韦小英, 白先放, 陈桂光, 朱萍, 汪嵘, 莫柏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模式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S1) .

[4]王俊东, 冀满祥.加强校外基地建设提高实习教学质量[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3) .

[5]吴翠云, 高疆生.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方法探讨[J].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7 (01) .

提升成人教育实践环节 篇2

切入点: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和规定。

重点:全体教职工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任务目标:增强意识转作风 服务群众树形象 凝心聚力提质量

1.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

2.作风进一步转变

3.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4.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5.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

设计实践教育环节的必要性 篇3

关键词:设计实践 设计素养 德国教育模式

中国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104-02

一 德国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1培养目的、教育方式

中国设计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均引进于德国,所以在国内所学的设计课程与德国的设计教育模式是接轨的。相比国内的设计教育,德国的课程设置更完善,并且其课程设置会随着社会的生产状况不断做出调整,但课程的核心理论体系没有发生变化。中国设计教育侧重的是工艺技能的培养,德国设计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和设计素养的提升。

德国的设计教育非常注重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直接到企业进行实习。比如本科会学习较多的结构课程,也接触过天然纤维的运用研发,金属构件,飞机机翼,风能发电风车叶片,摩托车结构和多种自行车结构等的设计。另一种实践的形式是德国的项目制课程与实践指导,此外,企业与学校的结合也非常密切,企业直接提供一些设计项目,教授针对企业要求提出设计思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讨论与分析并完成设计方案,最终交由企业进行检验,企业会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设计类院校也经常和企业合作,但明显少于德国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机会。

2设计竞赛

在德国,学生需要制作实物参加展览,每一届工业设计的学生都要去美国俄罗斯参加大赛,对设计前端进行合理性以及技术端验证。概念设计可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必须依托现有技术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推导出可行性方案和理论指导以及未来实现的可能性。模型制作是理性验证的手段之一,社会也会推出验证的一个平台,那就是设计比赛。中国不少的设计比赛针对学生设立的概念奖不需要提交实物,有些参赛项目需要提交实物,但是实物也并未和真正的实践相结合。

二 德国教育方式的实践性

1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德国学制设计是双轨制,承接于包豪斯,包豪斯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当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会有技师辅助,所以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模式是设计师全面发展。手工艺是设计师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设计时一定要亲自动手去做实物。在我国,设计类学生的设计理念与社会市场现状脱节,使其在毕业后较难立即进入为社会服务的工作状态。(图1)

2学生设计素养的培养

德国的设计教育一直把设计素养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好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输出,文化输出就需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人文素养,这就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而在中国,学生由于从小学到高中都习惯于“被动学习”。国内注重对学生单一技能培养的同时,应该加强学生人文素养、设计素养的培养。

3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

德国教育除了实践外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教授给学生设计方式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设计素养的养成,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德国设计教育注重用新形式传授设计理论,国内设计教育者们应该凭借自己的思维不断创新课程,国内设计教育可以具有更多新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素养。

4学生团队合作

德国设计进行到专业课程时有的设计项目需要合作完成,这就需要团队合作。一个团队可以是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是跨年级的学生,学生间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整个项目。德国很多学生在读期间由于企业导师带领参与了产品的研发而且表现突出,一毕业就会被这些大企业留用。他们的设计课程内容与实践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

5教学与产业结合

德国国家不大,北部有大众,南部有保时捷、宝马、奔驰、奥迪,所以德国唯一一个汽车设计学院在德国南部,而且南部靠近意大利,意大利有法拉利、兰博基尼,学生的很多设计项目都来源于这些企业。借鉴到中国,拿广州来讲,广州有腾讯、小米、华为、中信、小家电美的九阳等,美院老师如果有设计事务所,接到与这些产业相关的项目拿给学生做,那这个学生毕业后可以对口进入这些企业。

6课程设置

在德国,基础课程是所有课程里的精华课程,设计的和艺术的能力训练课程,用两个学期完成六个基础训练课程和两个基础专题。德国设计课程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每门课程都包含了各种能力的培养且学时持续时间较长,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理论以及设计能力,利于设计素养的养成。(图2)

三 对中国教育的思考以及教育创新

目前,中国设计教育出现诸多问题,具体来说目前的专业界限太清、缺乏交叉综合;课程设置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课程体系不很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启发式,缺乏对话研讨。大部分院校欠缺综合性的设计实践,这样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设计师的。从教学的体制、结构改革着手,探索更加综合的教育之路,这正是设计教育面临的挑战。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缺少足够的认识、社会定位含混不清等原因也都造成学科专业缺乏个性而显得过于单一,培养不出优秀的设计人才,大批毕业生难找到工作。

比较中德工业设计教育,针对出现的问题,建议设计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

1课程设置改革—增加实践性课程

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以落实或具体化,以建设精品课程为突破点,以点带面,最终形成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这方面还包括设计艺术的教材建设、教学成果评估等,涉及很多内容。我国当代的设计艺术教育已经到了一个转型时期,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艺术设计人才,需要建立新型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增加设计实践性。

2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一强化教师的设计师角色

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基于这种认识,艺术系领导极力倡导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按照各自所学的专业,积极投入到科研、生产社会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更新观念,充实自己,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建设一批适应教学需要的实践基地

在德国,每个艺术学院都有规模甚大、设备齐全的实习工厂。在我国,这一问题则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而我们要争取更多的高校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体系,中国学生最缺乏实践性环节,包括市场调查与分析、模型制作、工程技術设计、市场推广等。

4实践性教学创新—产学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高等艺术教育不是把学生送入艺术的象牙之塔,而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实用人才。学校应该建立同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了解社会需求、市场信息,逐步形成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来促进教学,通过面向社会的实际能力来提高并检验专业水平,反馈教学效果,改善办学条件。

5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网络

提升成人教育实践环节 篇4

实践教学是工科类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就业及创业能力并最终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保障, 故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勿庸赘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也着重指出, 应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2014年4月, 教育部四部门印发《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 “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总之, 无论国家层面的相关教育规划纲要还是最近发布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指导意见都突出强调了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但是, 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与变化及囿于现有各种因素的制约, 当前的工科实践教学环节日益显现出各种缺陷与弊端, 严重限制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难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对复合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不断需求。因此, 探究造成当前实践教学环节这种不利局面的成因、改革思路及对策, 就成了目前各个工科类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我校自动化专业为例, 从分析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入手, 重点给出我校的改革思路及实施对策, 并总结改革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 借此希望能给兄弟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提升过程中能有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二、工科实践教学体系概述

工科实践教 学体系的 构成要素 及功能模 块较多 , 文献[2,3]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按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内容要素、过程要素与形式要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共同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要素;教学环境、教学管理与学习反馈模式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要素;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形式要素[2]。若按照教学环节各自功能的不同, 可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与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创新实践活动四大教学模块。结合我校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 这四大教学模块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实验教学是对基本理论知识的验证与拓展[4], 是培养学生基本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工程实践与实习是让学生在学习及储备了一定量的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 和企业职工及相关科技人员一起参与实际生产工作, 借以加深巩固专业知识, 培养工程实践能力;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均属于教学过程最后阶段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实施, 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架构, 全面系统的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与技能综合解决更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具备基本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 通过学科竞赛、学生创新活动及教师科研项目所涉及到的实际工程对象为依托,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能力。

综上所述, 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与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创新实践活动共同构成一个金字塔型的实践教学体系[3], 其中实验教学处于金字塔结构的最底端, 是支撑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 然后才是工程实践与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创新实践活动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最终目标, 处于最顶层。这其中, 工程实践与实习和创新实践活动这两个模块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尤其重要, 且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能否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一最终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下文就以我校自动化专业在这两个实践教学模块上的改革和实践为例, 总结经验与不足, 以供交流, 共同探讨工科实践教学环节的提升与改革办法。

三、工程实践及实习的提升与改革

1 、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工程实践与实习环节对学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是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学生就业率及学生社会美誉度的重要基础, 故我校自动化专业历来十分重视, 多年来都积极组织、妥善安排、重点保障该实践教学环节的高效顺利进行。但是, 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 各企事业单位对接收大学生到本单位进行“驻厂”见习及“下厂顶岗”实习意愿的降低、实习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实习经费以及实训设备、场地投入的严重不足, 致使工程实践与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在实施工程中不断显露出各种缺陷和问题, 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驻厂顶岗”实习方式不易实现

近年来, 企事业单位接纳大学生驻厂实习的意愿不断降低, 致使“下厂顶岗实习”这种最为有效的实习方式难以实施。我校自动化专业为了适应新形式, 被迫将这一教学环节逐渐转变为“工厂参观、企业总工讲课”的方式来进行, 且囿于实习经费的限制, 参观企业仅限于学校驻地附近。这样一来, 实践实习主要以参观为主, 走马观花, 隔着车间玻璃观看机器设备运行, 学生无法实际动手操作, 实践实习的真实效果大打折扣。

(2) 实践实习企业难以落实

即使近年来我校自动化专业被迫采取的“工厂参观、企业总工讲课”的实践实习方式, 由于被参观企业出于对产品质量、实习学生人生安全等因素的考虑也难以联系落实。近年来这一难题多是依赖院系领导及相关老师的私人关系加以解决, 但这样又易出现所联系企业的合适性、连续性及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3) 校内实训设备、场地不足

为克服当前工厂实践实习企业不好联系落实, 难以实现“驻厂顶岗”实习的缺陷, 自动化专业在工程实践实习期间积极开展校内实践实习活动, 如利用学院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的资源, 积极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实训, 并联系校外专业嵌入式系统培训机构到学校里来, 以学校提供场地, 对方提供师资及设备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免费嵌入式系统培训;利用学院PLC实验室资源, 开展电气控制及变频器综合应用实训;利用郑州轻工业学院———通用电气 (GE) PAC系统联合实验室开展PAC过程控制系统实训、PAC运动控制系统实训、PAC柔性加工控制系统高级实训、组态及SCADA系统高级实训等校内实践实习活动。经近几年的连续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受校内客观条件的限制, 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 场地狭窄、设备不足、实践实训设备综合性较差。目前开展的校内实践活动如电气控制及变频器综合应用实训、PAC系列控制系统集成实训等, 都集中在GE实验室不足80平方米的空间内展开。由于场地狭小、设备台数不足, 各种实训项目被迫只能轮流进行, 致使每个学生不能在整个工厂实习期间全天候进行实训, 实训效果自然不佳。另外, 目前的实训设备多条块分割, 系统的综合性集成性差, 各个实训设备只能对学生局部或某个单一领域的技能进行实训, 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

其二, 在校内实验室开展的校内实践实习活动使用的设备毕竟是教学科研设备, 和企业实际现场使用的设备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异, 且没有真实的工业生产氛围。因此, 校内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是无法完全等同在工业现场进行的“驻厂顶岗”实习。

(4) 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缺乏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必然需要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及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我校自动化专业近年来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努力提高学术水平”这一大方针的指引下, 引入了多名博士型教师。这些教师多是从高校走出来, 立即走上高校教师岗位, 尽管具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及较高的学术水平, 但是缺乏工程实践的实际历练, 在指导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时依然显得力不从心。

2 、改革思路与实施对策

针对上述工程实践与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我校自动化专业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探索, 并取得了想要的实际效果, 下面就将这些改革思路与实施对策简述如下:

(1) 构建实习工厂 (基地) 、营造“驻厂顶岗”实习氛围

如上文所述, 目前工程实践实习环节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实践实习企业不好落实, 难以实现“驻厂顶岗”实习。为克服这一难题, 结合我校实际, 并借助我校“自动化类专业集群”在河南省第二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中获准实施的契机, 积极采取了以下提升与改革措施:

措施一:学校主导、校企联合, 共建校内生产性实习工厂。该工厂以学校自身为主导, 采取“筑巢引凤型”模式引入相关企业参入, 并完全按照社会真实工厂的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建设。工厂建成运营后,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 企业委派熟练技术人员负责组织生产, 学校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可以按照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学生开展“下厂顶岗”实习。这种做法的好处是, 学校主导、企业参与, 既兼顾了企业投资就要获利的目的, 又能使“下厂顶岗”这种最有效的实习方式顺利进行, 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素养及实际动手能力。

措施二:学校主导, 建设半实物仿真实习工厂。半实物仿真工厂以真实企业为蓝本, 逼真反映企业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内容;采用典型工业生产流程, 结合工业现场真实设备, 并借助仿真软件全面模拟实际的生产工艺过程。半实物仿真实习工厂完全由学校主导, 投资不大、占地较少, 且能起到生产性实习工厂的真实效果,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十分明显。

措施三: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建立高校集中实习基地”的可行性。政府主导建立高校集中实习基地是指, 以政府为主导, 以各类产业开发聚集区内的现有企业为依托, 建立服务于高校学生的集中实习基地。政府配套建立基地协调管理机构, 负责制定引导激励政策、统一管理基地各项事务;基地生产企业可自愿向管委会申请成为实习成员单位, 在成为成员单位后, 可以享受政府设立的各种优惠政策;高校在进行工程实践实习时, 可向基地管委会提出申请, 然后由管委会统一分配适合于申请高校的实习企业;实习学生的食宿由实习基地管委会统一招商引进的后勤企业负责解决。这种模式的好处是, 由政府主导, 充分利用现有企业资源;并通过制定激励优惠政策, 极大提高了企业接受大学生“驻厂顶岗”实习的意愿, 也同时降低了高校开展工程实践实习的难度。目前, 苏州率先建立起了苏州工业园区———全国重点高校实习基地, 我校自动化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前往实习, 在取得了较好的实践实习效果的同时, 也为未来在我校所在城市实现这种实习模式积累了相关经验。

(2) 校企共建、联合建立校内综合实训中心

针对目前工程实训和技能培训场地、设备不足的问题, 我校自动化专业抓住目前许多世界知名自动化产品供应商积极推广大学计划项目的契机, 先后和GE、台达、AB等知名企业合作, 以自动化产品供应商提供设备、培训技术, 学校提供场地的形式共建了多个校内综合实训技能培训中心。通过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工程实训和技能培训场地、设备不足的问题, 又能使更多的学生接触到目前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 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同样明显。

(3) 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工程实践指导能力

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工程实践指导能力, 自动化专业积极制定引导激励制度, 鼓励教师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其一, 对新引进缺乏工程实践经历的博士型教师派到相关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驻厂顶岗”工程实践工作 ;其二 , 和GE、台达、AB、三菱等知 名自动化 设备企业合作, 定期对教师开展多层次实践技能培训, 培训合格颁发技能等级证书。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 教师的自身工程实践能力及对学生的工程实践指导能力均得以有较大的提高。

四、创新实践活动的提升与改革

创新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尤其重要, 自动化专业也历来重视,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创新实践活动。通过鼓励自动化学生成立创新实践活动小组, 开展小的创新项目制作, 培养学生创新兴趣、锻炼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参加与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各类学科竞赛, 鼓励学生走出去和全国的大学生进行切磋交流, 培养竞争意识, 并在制作参赛作品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近年来, 自动化专业以GE实验室为依托, 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台达杯”海峡两岸自动化设计大赛、“OMRON杯”Sysmac自动化控制应用设计大赛、“I Love Control”中国自动化设计大奖赛等多项赛事, 并都取得优异成绩。

通过成立创新实践活动小组及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自动化学科竞赛, 虽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囿于现实各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突出问题表现在:管理协调机构缺乏、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受益的学生较少;创新实践平台匮乏、设备和场地不足;参与的学生及教师较少、参与热情及投入度不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和不足, 自动化专业采取了以下提升与改革措施:

1 、规划成立管理协调机构 、扩大创新实践规模

针对目前创新实践活动管理机构缺乏、规模小、受益学生少的问题, 自动化专业组织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实践活动工作小组, 作为系部常设机构, 并派专人负责创新实践活动的日常工作。同时依靠系学生会组织成立了多个与自动化领域有关的学生科技协会, 如智能控制协会、电子协会、无线电通信协会等。通过这些学生科技协会, 在大一新生一入校学习就开始广泛宣传,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热情;并通过科技协会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的高效合理组织, 扩大创新实践活动规模, 最终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人人争进学生科技协会, 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及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

2 、构建多种创新实践平台 、提供充足设备与场地

为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必须构建相应的创新实践平台, 并以此为依托,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新实践设备以及参赛培训、参赛作品制作的工作场所。目前, 自动化专业共构建了大学生电类创新实践平台和大学生自动化类创新实践平台, 两平台共占地600多平方米, 能提供多种电类及自动化类实训实践设备。以这两个平台为支撑,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自动化领域的各类学科竞赛, 如全国智能车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大赛、“挑战杯”、节能减排大赛、GE全国自动化设计大赛、“台达杯”海峡两岸自动化设计大赛等十多种比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比赛的校内选拔赛、省区赛、全国总决赛, 使具有参赛经历的学生人数能占到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能占到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参赛学生通过以赛代训、以赛代练, 自身的创新思维及工程实践能力都得以有较大的提升。

3 、制定各种引导激励制度 、提高师生参与热情

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必然需要师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自动化专业在结合学校层面相关政策的基础上, 积极制定各种引导激励制度, 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对教师来说, 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等同科研工作, 并加大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工作量权重, 在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年终考核评优中给予倾斜, 使参加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教师的工作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对学生来说, 设定创新实践学分, 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可以获得相应的创新实践学分, 并在学生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评定中加大创新实践活动的比重, 进而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 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导向意图得以充分彰显。目前, 通过这些引导激励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使广大师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热情及投入程度都有了明显提高。

五、结论

工科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也是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学生就业率及学生社会美誉度的重要基础, 故其在整个工科专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尤其重要。我校自动化专业针对当前实践教学环节, 尤其是在工程实践与实习、创新实践活动两个模块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实施构建实习工厂 (基地)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中心、建立多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规划成立专门创新实践管理协调机构、制定引导激励制度提高师生参与热情等多种举措, 实现了对工科实践教学环节的提升与改革。经过近几年的连续探索与实践, 这些举措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2010-07-29].www.moe.edu.cn.

[2]赵曼初.实践教学的构成要素[J].中央电大时讯, 2004, 11:1.

[3]谢德明, 毛萱.高等工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考[J].广东化工, 2014, 12:213-214.

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评估 篇5

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评估工作

按照省委《关于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评估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处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认清形势,落实责任,处领导认真研究部署,周密组织实施,较好地完成了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工作的各项内容,取得了初步的效果。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上下高度重视、扎实认真、推进有序,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我处结合“回头看”把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评估工作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1、我处通过开展一系列系统的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动员和学习教育,我处组织了三次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五次领导班子集体学习,并在每周五下午各党小组进行自行学习,都很好地学习完了五篇必读科目,每名党员同志都做了学习笔记并写了学习体会,并组织了答卷考试。我处还利用板报、学习交流园地、条幅等进行宣传,更具体更全面进行宣传与学习。3月25日,督导组组长xxx同志带领督导组到我处进行座谈,并与干部代表、老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谈话。

2、我处在3月31日下午,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影院集中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4月3日下午,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全体党员干部还在线收看了《孔繁森》、《焦裕禄》、《生死牛玉儒》三部电影,都认真写了观后感。我处4月15日举行一次以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抓、提、强、转、促”工作为主题的演讲会。在5月7日,我处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七楼会议室认真观看了电影《郭明义》。

3、我处领导班子成员到业务二科、三科对职工进行宣讲,还面对面谈心,并征求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还专门设立了意见箱,鼓励全体职工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处又开展了对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作风建设的民主测评,党员们认真并公正地填写了对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的作风建设征求意见和建议表。

经过系统的教育学习、征求意见和建议所有党员干部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执行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党员的纪律性和组织性也得到了加强,党员的自身的素质、修养也得到了提高,还为规范党员和干部的作风建设和改进党支部的工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1、学风不够浓学习的自觉性不够高,学习系统性不够强。个别党员,对活动的认识不够到位,思想准备不够充分,有应付的苗头。有的党员干部在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时,强调工作忙,忽略了学习。还有的党员满足于一知半解,理论学习的转化成果不多,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不思进取,工作敷衍,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强,开拓创新的劲头不足,工作安于现状。

3、勤俭节约意识有所淡薄。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做得不够。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政治素质不够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二是宗旨观念树的不牢,离群众路线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自我放松,没有认真学透“正六观、促三转”要求与精神。

三、整改措施及今后努力方向

1、我处党员和干部要发扬自我学习的优良传统,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建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型领导班子。要克服埋头具体事务、疏于理论学习,盲目学的倾向。

2、重点解决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的问题,明确责任,服务大局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责任。

3、解决铺张浪费不良风气,观看革命时期艰苦奋斗的电影和纪录片,实行相互监督和督促的措施、批评教育的方式来杜绝铺张浪费现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要进一步树立长期受教育的思想,保持活动的深入推进。我处很好地完成了第一环节的工作,未来将按照局党委的安排部署与要求,做好下个阶段的工作,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更好、更细,更精。

针对以上情况,就搞好教育实践活动提三点要求:

一是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紧迫感。党中央部署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是当前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党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可搞可不搞,对此,大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紧跟形势,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过去近一半时间,既有一些经验,也有一些不足,任务要求仍然艰巨。在座的都是支部书记,是开展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增强工作的紧迫感,按照活动实施方案,严肃认真地抓好活动落实。

二是要端正态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责任感。习近平要求各级党的组织,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突出强调了做好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今年党建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与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各位支部书记要统筹兼顾,把这项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的总体布局,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发挥好本部门的职能作用结合起来,找准教育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和落脚点。

三是要改进作风,进一步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标准高、内容多、要求严,从上至下都很重视,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改进作风这个重点,把工

提升成人教育实践环节 篇6

【关键词】任职教育 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77-01

初级任职教育实践性教学是实现学员由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是实战化训练的基础,更是培养优秀基层指挥员的重要环节。为达成“上岗就能胜任”的目的,初级任职教育院校要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的研究,拓展实践性教学思路,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使教学更贴近岗位需求。

一、把准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实践性教学的主要特点

初级任职教育实践性教学主要是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即战型、创新型指挥人才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其主要特点:

一是教学目标针对性强。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实践性教学就是针对基层岗位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其目标是培养学员的第一岗位任职能力。因此,初级任职教育实践性教学必须紧贴分队的岗位任职需求,紧密结合分队指挥员应具备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等实际,设置教学训练内容。在教学中以应用性为主,注重学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二是教学内容标准性高。实践性教学必须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紧贴时代发展的外延,应具备一定的开拓视野、创新思维等功能,并能促进学员充分发挥学为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持久性。需在教学内容构建时,调整相应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管理体制、考核评估机制等,加大实践性、应用性内容的训练与考核比重,有条件的课题应与部队训练实际相融合,以谋求院校教学训练与部队实际需求真正的无缝对接。

三是教学方法灵活性大。实践性教学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员专业技能、指挥技能等需要,提高学员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实践性教学包括理论、技能、应用、指挥等各阶段内容体系的知识传授以及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的介绍,使学员既得到基本能力的培养,又受到素质教育的熏陶。并通过课内与课外、实训与研讨、实装与虚拟等多种组训方式,激发学员主动参与,提升其潜能。

二、构设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体系

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角点,构设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实践性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是搞好顶层设计。实践性教学活动涉及大量场地、器材、后勤等综合保障需求,必要时,同一课题还需要不同专业方向的师资力量共同承担,这些均需要院校从顶层设计开始,注重实践性教学的构设,并有针对性地搞好整体布局和规划。具体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将实践能力置于突出位置,在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中细化实践性教学内容,制定实践性教学活动对具体内容、标准要求、考核评估等方面的实施方案,成为院校组织实践性教学的依据,从而使实践性教学活动得到落实并提升效益。

二是优化课程体系。初级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分队人才需求。设置实践性教学的课程体系,必须以部队需求为牵引,通过不断调整完善而构建。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教学,应重点将部队特别是基层分队工作及演训中发性的典型案例及时融入教学,以达成教学贴近实际,实现专业理论与想定作业、案例研究等内容的有机结合。在课程体系优化中,重点突出培养学员对复杂情况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对分队的组织指挥能力,强化学员战斗精神的培育,以提高学员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决策能力。

三是完善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性教学内容,首先,针对不同课程,要重点突出学员分析研究能力、谋划参与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决策咨询能力等技能与谋略训练,使学员在有计划、有目标的教学实践中提高素质。其次,要以实践问题及其解决过程为理论载体,紧扣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展开相关教案编写,重点突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讲授和探讨。第三,要从部队工作、演训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当前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以问题倒逼的方式,创新性地编写相关的教辅资料,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达成教学内容的操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促进实践性教学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创新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方法手段

实践性教学,要围绕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广泛采取现地、案例、模拟等教学模式,全面煅炼学员。

一是加强现地教学。现地教学是初级任职教育实践性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表现形式有实地参观学习和现地作业(演练)等。组织实地参观学习,应做好先期准备、组织协调和参观总结等工作。其中,组织协调应重点引导学员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启发学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学员现地作业(演练)要注重三点:即精心选择地形、精心编写作业情况、精心组织现地备课,并在长期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完善,以提升教学质量。

二是突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对培养学员良好的品质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综合的实践技能、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案例的选择应结合教学目标、学员特点和教员自身能力,选取贴近学员岗位任职需求、贴近部队实际、贴近作战任务并易被学员接受认同的案例。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最好选取基层分队实际工作或演训中发生的典型、具有代表性、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组织教学。在案例教学中,应坚持以学员为主、以集体讨论为主、以鼓励为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内化提升学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三是强化模拟教学。模拟教学是强调学员通过情景学习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获得体验,将知识有效地内化的过程。组织模拟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紧贴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不搞临时变动,不偏离教学方向。第二,要着眼实际需求。着眼任职需求,把握重难点问题,确保培育学员的能力素质。第三,要注重学为主体。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让学员在模拟教学中唱主角。第四,要设置逼真环境。近似真实的教学环境、近似真实的工作过程,是达成预期效果的基础。第五,要严密组织。模拟教学,教员要当好“编剧”、“导演”和“评论员”,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冷场及偏离主题,并适时点评和总结,提高学员实践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庆龙,赵海洋,黄海;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提高任职培训质量[J];潜艇学术研究;2010(4)

提升成人教育实践环节 篇7

一、写生可以培养儿童的恒心与好奇心, 从而增强自信心

小学阶段的写生画教学, 一般是从中、高年级才开始的, 主要是围绕教科书的内容而安排。而在小学低年级, 甚至从幼儿阶段开始, 多以记忆画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带着画, 或用临摹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物体画像, 久而久之, 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就会被束缚, 依赖性也变得很强, 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自己的“眼睛”。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去写生, 带着好奇心去观察, 那么他们所创作出来的画面将是多姿多彩的。儿童期美术教学的目的, 不在于学生学会几种物象概念, 而在于通过艺术创作, 把儿童潜能发挥出来, 促进智力的发展, 受到美的陶冶。低年级的儿童好奇心很强,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在观察写生的同时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表现在画面中可能不那么准确但非常有童趣, 是成人所替代不了的。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视觉处于发展阶段, 所看到的事物也是不断变化着的。这时他急切地想让别人分享他的发现, 并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因此这一阶段的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很浓, 作业质量也高。因此说在低年级进行适当的写生, 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提高和兴趣的延续。

到高年级情况会有很大变化, 他们更多地用写实的手法去表现画面, 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已经懂得简单的透视关系变化。到什么年龄会有什么阶段的画面出现, 他们画面中也经常有透视的效果。怎么样去解决画面中的透视关系呢?如果在课堂中跟他们讲解什么是透视还不如把他们拉到外面直接尝试对景写生。其中的原因在于, 低年级儿童画的最多的是记忆画, 画平时记住的印象, 或对外界刺激的感应, 对形的要求不太高;高年级作画重点逐步转向写生。而惯于画记忆画的学生, 往往缺少观察能力和写生技巧, 出现绘画能力断层的现象, 于是产生儿童绘画的抑制期。

二、写生可以积累素材使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体验学习的快乐

从能力上来说, 写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 同时, 也使儿童的创作能力得到锻炼。同样, 儿童写生教学过程重在训练观察方法, 写生的过程是儿童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 是对绘画对象的体会和研究, 手、眼、脑的并用, 使儿童智力得到了发展。另外, 儿童在美术中比在其他学科领域中能更大程度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能力, 速度进行创作。教师不必顾忌作业布置得可能太难或太限制, 每个儿童会以自己的语言和个人的方式完成美术作业。我们可以根据本地的环境、季节变化, 引导儿童观察环境、体验生活。有节奏地创设写生的环境, 增加写生的课程。最简单的写生也就是对教室内的一些物品和室外的建筑和风景进行写生, 教学过程中不时地穿插一些写生课学生会感觉很新鲜, 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他们不但乐于接受而且又锻炼了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 同时还提高了造型能力, 对进一步地创作奠定了基础。何乐而不为呢?因此, 美术创作的过程是真正的自主活动。在这个创作过程中, 那些天生擅长思维、擅长情感、擅长幻想的儿童, 应该得到尊重。我们必须注意教学的多样性, 教师应向儿童提供达到任何既定目标的选择性途径。同时, 也要高度评价儿童美术表现的自发性, 欣赏他们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活力和愉悦。因此说写生可以积累素材, 提高综合能力, 为创作画面奠定基础, 使学生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远程开放教育实践环节教学研究 篇8

电大远程教育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 其内涵就是要求电大远程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 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 但是长期以来, 一些主、客观原因导致实践教学成为电大远程教育的薄弱环节, 例如没有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远程开放教育先进的理念与传统的实践模式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实践教学监控与考核机制不健全等。思想决定过程, 过程决定质量。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应有的实践训练, 毕业后缺乏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削弱了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电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

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性, 尽管我们已经在全面推进现代远程教育, 但从远程教育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到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设定, 都基本延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 我们清楚地看到, 近年来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质量明显适应不了办学规模扩张的速度, 其压力之大已成为提升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瓶颈”, 以下几对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1. 观念认识不到位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

在远程开放教育中, 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性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但许多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与研究还停留在传统教育范围内, 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相去甚远。不少人认为开放教育的学生都是在职成人, 他们都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 没有必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的认为远程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比较适合于知识的传授, 对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并无太大助益。加上成人教育开展实践教学比普通高等院校难度更大、管理也更为复杂, 使得远程教育的实践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影响了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教学模式的远程化、开放化与传统的实践模式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课程实践教学因为学生的整齐划一, 完全可以“大一统”的安排。在统一要求下, 教师的教学、考核与监控都比较容易进行。但远程开放教育的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 这造成了实践教学具有特殊性与分散性。学生因为岗位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差异, 很难“大一统”地安排实践教学, 这对教师的教学与职能部门的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 办学规模大与实验、实训设备相对不足的矛盾。

跨越式发展的远程教育形势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实践教学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将呈现进一步加剧的态势。河北电大的远程开放教育自2000年开办以来, 招生人数直线攀升, 从当年首届的5255人逐渐增加到2009年的3.7万人, 居全国各省级电大前列。然而, 实验设施、设备、实践场所等完善速度却相对缓慢, 远远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

我们对保定、邯郸、秦皇岛等11所市级电大的教师进行了问卷普查。85.9%的教师认为课程实践环节是电大教学的薄弱环节。对于专科层次的教学, 由于条件的限制, 只有55.7%的课程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 只有26.4%的课程按计划全部进行了各项实践环节, 只有38.1%的课程实践环节占学分。由于组织实践教学难度较大, 近25%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的积极性较低, 教师和学生大都属被动参与。

4. 学生的分散性、个性化与实践教学相对集中之间的矛盾。

复杂的学生来源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所面对的现实。学生从年龄、工作性质、文化基础、学习目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理论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平台、电子邮件等远程教育手段实施个别化辅导, 而实践教学则要求相对统一、集中, 例如组织到某企业进行考察、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实验等, 这对电大成人化、业余化的教育对象则具有一定的困难。再如, 有些学生的专业与自己的工作相一致, 有的学生的专业与自己的工作相关, 而许多学生的专业与自己的工作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 对实践环节如何要求、如何实施与考核都需要认真研究。

5. 实践教学过程要求与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

目前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不能适应学生实践活动的要求。有的外聘指导教师尽管有丰富的实务经验, 但其理论水平相对不足, 而与之相反, 有的外聘指导教师来自普通高校, 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经验不足。这两类单一型的指导教师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都有较大的距离, 难以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还有些教师大学毕业后即来到电大, 自身缺乏实践技能又没有经过培训、锻炼, 有的教师因各种原因指导实践教学热情不高。这些问题已影响到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制约了实践教学向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发展。

6. 相对松散的网络教学环境与有效的实践教学监控机制之间的矛盾。

电大的教学点遍布于省、市、县甚至乡镇, 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教学组织一般都是通过网络进行, 网络教学相对松散的环境与有效的实践教学监控机制之间的脱节也构成了一对突出的矛盾。虽然对实践教学的管理有相关规定, 也明确了各级电大的职责, 但是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检查、督导、监控还不到位, 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考核, 指导实践教学开展的手段、方法与措施明显缺乏, 致使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

上述矛盾如不能有效解决, 必然会影响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社会声誉和发展前景。

三、几点建议

1. 从战略高度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 远程开放教育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体, 而实践教学的真正内涵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能否落实、效果如何, 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其次, 加强实践教学是实施质量立校的战略要求。电大的声誉和电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在教学质量。社会对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评估, 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毕业生的执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其三, 加强实践教学, 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实践教学能否贯彻落实, 关系到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目标能否实现, 在很大程度上也关系到远程开放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2. 要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效果评价机制。

一是要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督导与监控, 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对教学效果随时评价, 以评促改。二是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保证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 有序化。要明确单个实践环节的流程管理内容, 使实践教学的开展和管理能环环紧扣, 收到实效。要针对教师及其实践教学行为、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考核及评价方式等分别制订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去规范实践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步骤、程序与要求, 使实践教学与管理各环节落实到位。同时应力戒急功近利、放宽标准、疏于管理、草率敷衍等情绪与倾向, 以保持远程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 从学生实际出发, 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机制。

要结合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实际, 转变并创新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就业, 在组织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尝试“随岗实践”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即凡所从事的工作业务与所学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学生, 经学校审批同意后, 均可参加“随岗实践”。没有工作的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己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寻找对口单位实践;学校可以出面帮助学生寻找对口单位;可以在虚拟实践平台上完成;学生自愿建立互助小组 (例如有条件的学生为同学提供某些实践的便利等) 。

有些学生可以考虑免于某些实践环节, 例如在会计岗位工作多年且持有会计师资格证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另外, 也可以根据学生需求, 在取得规定的学分以后, 自主选择综合实践的时间, 争取实现开放性与自主性的结合。也可以考虑改革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建立与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培训机构的联系和沟通, 实现部分技能性实践环节的学分替代。

4. 发挥网络教育技术优势, 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探索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开发实践课件和虚拟实验系统, 创建网络共享实验环境是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必须以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和终身学习的综合能力为中心, 突出实践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特点和实践主体的自主性特点,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虚拟实践平台。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专业、不同实践形式的特点,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媒体手段的优势, 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实践教学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课件等多种媒体资源。积极开展网上模拟实验, 学生下载仿真实验软件, 在家里或办公室完成实验内容。实验报告的提交、教师的批阅与成绩的查询都通过网上管理系统完成。这样, 突破了学生与教师时空分离的的限制, 缓解了学生人数多、实习基地少、师资不足等困难所造成的压力。

5.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用好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涉及到人员、场地、时间、计划等一系列教学要素。要合理调配实践教学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硬件资源的效能, 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通过自建、借用和共建等多种方式以及与其他高校及社会组织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协议等方式,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从实践内容、数量和质量等多方面满足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是“建”, 更重要的是“用”, 要让学生定期、定题进入实践教学基地, 采取“走进去、领回来”的方法, “用活、用好”实践教学基地, 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的利用率。

6. 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以明确的制度设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职称与资格考试, 参与各类社会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与学习, 从多方面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要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 聘用一批适宜于电大实践教学的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指导教师, 解决电大实践教学人才的匮乏是当务之急。要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职责, 增强其实践教学职责意识, 激发其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摘要: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培养的是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远程开放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对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巨大压力,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矛盾也日渐凸显。如何认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 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机制, 怎样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效果评价机制, 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培养目标: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尤佳春.远程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7, (6) .

[2]罗梅娟等.对构建高校实践叫蹙额质量监控机制的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8, (8) .

提升成人教育实践环节 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毕业实践环节,毕业设计

一、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改革的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综合实践环节是教育过程必需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远程学习者理论联系实际, 综合应用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解决学前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重要环节。

(一) 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增强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些课程, 如:教育学、心理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 对远程教育学习者来说, 这些课程都是基本的理论基础, 为学习者进行教育实习和毕业作业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综合实践环节的改革就是要增加学习者对学前儿童理论的了解及深入了解, 树立新时期下的正确的儿童观。

(二) 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提升学习者从事学前教育的工作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者大多数来自与学前教育机构, 他们本身熟悉幼教的教育工作特点, 了解学前教育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本身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 但是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组织的开展能力及教育活动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综合实践环节的改革就是为了提升学习者诸多与教学相关的能力。

(三)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综合实践改革加强学习者日常管理水平

远程学习者大多数来自于幼儿园或其他学前教育机构, 对具体的教育过程有着真实的体验, 更希望通过综合实践环节进而全面熟悉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 独立胜任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管理和保育、教育工作, 这是学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之一。

二、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综合毕业实践改革的要求

学习者在已取得本专业毕业总学分 (76学分) 的80%, 并已修完所学专业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后, 方有资格进行毕业实践环节。毕业实践环节改革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方案和毕业设计作品两项内容。毕业设计方案占3学分, 毕业设计作品占5学分。

(一) 毕业作业设计方案

1. 每名学习者撰写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者根据专业教学计划, 毕业作业的形式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方案, 其目的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与手段, 紧密联系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 通过对教学设计与研究的实践, 掌握基本的教学设计程序和方法, 树立教与学的新理念, 做一名能适应当代学前教育发展形势要求的优秀幼儿教师。

2. 教学设计方案字数:不少于1000字

学习者确定一个主题, 设计主题目标, 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据。设计方案应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内容。

3. 毕业设计的选题

选题应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从事教育工作的学习者也可以选择跟本职工作相关的选题。同时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能满足幼儿兴趣, 需要、包含多方面的教育价值, 涉及各个不同的学习领域。

整个毕业设计过程, 由学习者独立完成, 教师指导。根据个人情况确定选题。选题范围:教育、教育管理、班级管理、教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的科目教学。

(二) 毕业设计作品

每名学习者需提交一则20分钟的教学视频, 该视频可以是学习者在自己实践单位实习时的实录, 也可以专门进行录制。

提交的教学视频的要求如下:

1. 以光盘形式, 盘面注明“教学设计科目名称, 班级、姓名、学号) 毕业作品展示采用JPG格式。

2. 视频报送要求:按时将学习者的教学视频光盘及教学设计方案统一上交。

三、综合实践环节的实施过程

(一) 毕业作业写作环节

远程教育学习者在整个教育实习与毕业作业写作过程中, 随时要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 进行必要的指导。

综合实践环节的流畅是:

综合辅导→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拟定教学设计题目→收集资料→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初稿→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修改二稿→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修改、定稿→录制毕业作品→提交教学设计及毕业作品→指导教师成绩评定。

(二) 毕业作业的考核环节

学前教育专业的综合实践过程具有实践性、活动性的特点, 实践成果形式及成绩评定方式不同于一般专业。毕业作业考核由各分校根据学习者提交的教学设计进行成绩评审, 由聘请的专家具体实施。具体操作分为:指导教师初评、专家评审最终合成综合评定成绩。

四、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改革的实施效果

针对我校这学期的专家评审的反映及对学习者提交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析, 通过专业责任教师及时与学习者沟通和访谈, 了解学习者对此次综合实践环节改革之后教学设计撰写的真实想法。

学习者普遍认可此次改革的效果, 教学设计源自于学习者本身的课堂实际教学活动。从学习者发展的角度看, 以课程体系与实践并重为原则, 教学设计明显是提高了学习者的课堂教学效果。学习者学会了从情感的维度设计教学方案, 给每个有个性差异的学习者充分展现自己独特教学才华和兴趣的机会, 搭建起不同学习者的教学平台, 让学习者在达成自己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找到自我, 体验教学的愉悦。

教学设计作业作品以光盘的形式提交, 把各种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手段, 也锻炼了远程学习者更多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要求学习者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途径在教学设计作品里传递信息, 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更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的改革切实提高了学习者掌握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知识和原理, 指导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更使学习者早日进入教师角色, 并胜任学前教师的工作。

五、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改革出现的问题

(一) 课程教学突显的问题突出

课程教学是学习者掌握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课程教学包括专业课程、公共课程以及基础课程的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者的实践技能培养应突出“课程渗透”的教学理念, 即在各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都要注重突出学习者技能培养。此次改革没有特别突出学习者对音乐、美术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特长。所学的课程理论知识在教学设计中也没有与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

(二) 学前教师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没有充分展示

在毕业作品的视频中, 学习者呈现的教学方法还是很单一, 主要以讲授为主, 配有多媒体技术教学, 但是生动性, 趣味性没有很好体现出来。音乐、美术、舞蹈等学前教育专业应具备的技能没有展示出来。

(三) 对现代媒体技术的掌握还需加强培训

因为客观原因, 一些分校如我校的周至及户县分校, 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幼儿园, 学习者对现代技术的掌握, 普遍不如城市里的学生, 学习者反映, 所在单位条件差, 毕业作品的视频制作不能独立完成。

高等职业教育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篇10

一、要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时间

实践教学的实施中, 必须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如果学生们对专业知识一点都不懂, 就到生产车间或施工现场进行认识实习, 对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所讲到的专业术语、设备或构配件名称及作用, 学生一无所知, 实践教学只是走马观花, 一则无法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则无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则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例如, 工民建专业学生的现场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行, 此时学生们只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测量》并没有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当学生去混凝土搅拌站和预制构件厂进行认识实习时, 他们对工程技术人员所讲的混凝土的配料要求、上料顺序及混凝土搅拌过程等内容非常感兴趣, 听得也很认真, 并不时提出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而对各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名称、类型及作用却知之甚少, 学生们听起来不但没有兴趣, 而且提不出任何问题, 更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认识实习放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们学习了《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 实习效果大大提高。所以, 实践教学一定要在学生们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 才能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指导教师要在实习前给予学生必要的实习指导

学生下厂实习前, 实习指导教师或任课教师要根据实习内容和要求及所去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习指导, 让学生知道下厂时主要做什么、怎样做, 有哪些注意事项。否则, 学生进入实习现场, 由于生产车间或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噪音较大, 加之学生多, 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讲解使跟在后面的许多学生听不太清楚, 从而使实习走马观花, 达不到实习目的。比如, 建筑系的学生在下厂实习之前, 实习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什么, 所要参观的建筑物的功能、结构形式、所用材料、构件组成、特点、连接方法、钢筋配置, 等等, 进入施工现场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 实习指导教师都应该在学生实习之前向学生讲明, 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有的放矢地去进行实习, 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提高实践教学的管理水平

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练习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场地, 也是师生进行科学试验研究的重要阵地。学校必须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围绕培养目标搞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学服务的功能。到2012年底, 我院共建立包括现代物流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沙盘演练实验室、电气传动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PLC实验室、测量实验室、液压实验室、钳工实训车间、数控加工实训车间及网络中心实验室等各类实习实训基地共30多个, 大大提高了我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要提高校内实践教学的管理水平, 不但要有各项管理制度, 而且要定期检查、督促, 并具体落实。教学的管理应科学化、规范化, 要有具体的计划, 明确的目标和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管理的落实到位。要落实学生实践教学的考勤制度, 有奖有罚, 建立档案, 良好的教学管理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四、“校企合作”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为了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我们许多专业教学计划中, 实践教学时数增加幅度较大, 学生在企业真实现场中进行实习, 较之在学校模拟现场或实验室中进行的实习, 在培养生产一线职业能力上, 效果是有很大不同的。学生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 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或设备陈旧而跟不上现代企业步伐的问题, 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职业环境, 使学生有机会与实际工作环境进行“零距离”接触, 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现场实践机会,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学生还可获得部分资金补助, 解决了学生生活费问题, 减少了企业雇佣临时工付出的劳务费和培训费, 对学生和企业来说是双赢的好事。

根据我院的发展需要和各学科的专业需要, 本着“资源共享, 共同发展, 互相协作、互惠互利”这一基本思路, 我院共确定了包钢炼铁厂、炼钢厂、无缝厂、焦化厂、机制公司、电修厂、计量处、供电厂、物资供应公司、技术中心、凯捷公司、稀土高科、焦化厂、轨梁厂、建筑研究院等二十多家企业作为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 既为本院高职学生创造了一个生产现场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 也将我们与企业的合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地。

五、拓宽“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渠道,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质量和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教学质量的保证, 关键是教师, 教学特色的建设, 关键也是教师。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与生产和工作结合在一起, 迫切要求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 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掌握高职教育教学规律, 又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熟悉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实践。拥有一大批具备“双师型”素质的专业教师, 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培养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拓宽“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渠道,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重点引进优质“双师型”教师。要鼓励教师“走出去”, 到生产单位第一线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了解所教专业在工作实际中的情况, 掌握操作技能, 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 也可“请进来”, 积极聘请相关专家或生产第一线的具有丰富经验和相当技术等级的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通过优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等多项政策措施, 持续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 促进职业教育向良性发展, 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为企业、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摘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从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管理、校内外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 提高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下一篇:推而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