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提升途径(精选12篇)
素质提升途径 篇1
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将员工培养成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开辟员工锻炼成才通道,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等方面的具体实践进一步探索提升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 随着国内卷烟市场向国际化发展, 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不仅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发展放缓给行业带来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还要面对烟草控制、完善体制、构建和谐、国际竞争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化危机为机遇, 迎接挑战?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引擎在哪里?笔者认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企业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依靠素质提升和自主创新, 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道路, 员工素质起到决定性作用, 完善人力资源队伍结构, 培育青年梯队, 提高员工学习力、发现力、创造力很重要。这几年我们注重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育人机制、助推企业文化建设来推进员工素质提升, 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原动力和凝聚力, 为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激发更大的活力、增强更大的能力。
培育一支敬业、忠诚和稳定的企业团队, 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这些年虽然经过依托行业优势和改革发展, 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在企业未来发展瓶颈诸多因素中, 队伍素质面临的挑战仍是主要因素。目前企业内主要存在职工年龄偏大, 结构不佳;经营管理层中高级人才缺乏, 未成梯队;还存在文化程度、岗位技能、综合素质等参差不齐。人员素质现状与行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和手段不相适应, 员工在相对安逸的工作环境中, 缺乏足够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作为一个企业要在未来发展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至关重要的就是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 正确把握发展是目的、转型是方向、创新是动力、素质是关键的内涵。本文试从五个维度进行员工素质提升的思考。
一、在建设中, 组建学习型组织, 成就团队, 实现自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是上海烟草推进“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现代企业集团建设的关键时期, 作为商业企业必须紧紧围绕集团“发展、改革、规范”工作主线, 把推动创新转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 以促进员工素质全面提升为根本目的, 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立足企业发展, 重视个人自学
随着集团的快速发展, 我们在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时, 在市场营销、品牌培养、市场监管和经营管理等条线涌现出许多优秀员工。但面对集团创新转型的要求, 我们的人力资源在数量、素质、结构等方面还存在着差距, 企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还是十分短缺。因此提高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只有创新才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内外部的竞争。
要立足企业发展战略, 紧跟形势发展需要, 就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加强个人的自学, 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一种工作责任和一种精神追求, 坚持在学习中把握规律、探求真理, 使自己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睿智,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素质上、行为上与发展新格局同步。我们要不断启发员工去主动发现工作中的短板, 并用自己的智慧去化解这些问题, 让员工切实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2、着重抓好中层干部、党员多层面的学习和素质提升
企业的中层干部, 作为承上启下的环节, 是联系企业领导层与员工的纽带和桥梁, 因此中层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关系着企业的未来。中层干部又是基层团队的带头人, 是企业理念的传递者, 在组建学习型组织中, 要着重抓好中层干部的学习和素质提升, 努力形成重视学习、鼓励学习、推动学习的正确导向, 营造勤奋学习、持续学习的良好氛围。要强调“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强化中层干部学以致用, 用以促学的能力。以各类培训、竞赛为抓手, 畅通渠道, 保证中层干部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有效学习,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践行“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的理念。注重对党员学习和提升素质的激励引导, 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党风廉政教育、课题调研等载体, 拓宽学习渠道。通过学习不断促进岗位工作, 提升党员思想境界、实现自我超越, 提升整体绩效, 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3、注重课题研究与个人素养提升的有机结合
个人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学习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 还是行业、企业发展的小背景来看, 都需要我们的中层干部、党员队伍和员工队伍多层面多形式地学习, 以求适应。
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注重广度、深度和系统性相结合。把课题研究与个人素养提升的学习有机结合, 注重未知知识领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让课题研究人员更多地感受、理解课题的立项和发展过程, 更好地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思维, 切实有效地提高员工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4、开展师徒带教模式
“名师出高徒”是人们的普遍意识, 在社会各个领域, 很多名师带出了许多高徒, “名师”功不可没。在青年员工中进一步弘扬岗位成才、岗位奉献、岗位立功的爱岗敬业精神, 我们要选择企业中德才兼备或已取得一定工作业绩、具备一定专业特长的优秀员工, 作为新进员工的带教老师, 采取“一对一、一带一”的拜师结对形式, 开展“师徒带教”活动, 将师徒带教、师徒结对作为提升员工素质的有效培养模式。
老师“带教”除了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 要重点激发被带教者自我发展的内心渴望。老师将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业务技能系统有条理地传授, 并注重培育与树立一批新的青年服务品牌, 让新进员工更快地成长, 加快地融入企业团队, 使带教老师身上的宝贵经验和操作技能很好地传承。同时要提升老师“带教”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提升新进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进行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的传帮带, 共同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 为企业的战略实施提供后备人才的支撑。
二、在引领中, 文化凝聚力量, 培育队伍, 共启愿景
员工的行为对应着企业的行为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可以说是企业之魂, 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 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企业在提高员工队伍素质过程中, 要着重抓好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 注重培养员工团结协作的行为, 突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让员工接受思想、纪律、企业文化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全力提升团队合作、精神面貌和队伍培育等工作的水平。
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升整体素质
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要结合“国家利益至上, 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进班子、进岗位、进制度、进流程的“四进”活动, 促进“两个至上”实现全员、全流程覆盖, 通过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宣传贯彻, 使企业上下始终保持满腔热情、富有激情、充满智慧、奋力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 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投身到工作之中, 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全面完成。
我们根据企业特性开展了适合企业实际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在企业中层干部中开展“讲责任、讲奉献、讲纪律”专题教育和宣传贯彻, 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在企业中深入开展“践行‘两个至上’、做到‘三个始终’、树立‘五种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切实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切实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2、征集典型事迹启发工作激情
从提升员工素质的角度出发, 在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征文活动, 征集内容以真实反映职工群众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经历中形成的经验、感悟和体会, 或身边的同事、工作伙伴的小故事, 充分挖掘在平凡岗位上经营、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不平凡的人与事, 并树立典型进行宣传和弘扬。
以服务客户、成就员工、共同发展为目标,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们开展了“分享现场故事, 共享职场和谐”的问卷调查, 把企业举办的系列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 所收获的经验、所激发的感悟, 进行汇总、提炼, 从中挖掘出工作中的好习惯、好品质、好方法, 并评选“双感动”人物, 为全员树立好榜样, 更好地鼓舞、启发和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
3、营造“现场主动、职业自觉”的良好氛围
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 以点带面, 把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企业发展上来, 进一步为“服务顾客, 诚信经营;服务员工, 诚信待人”的企业宗旨注入新的内涵, 使“现场主动、职业自觉”的精神落地生根。把推进群众满意工程、服务零售客户、营造和谐发展氛围等作为广大干部和职工的自觉行动和应尽的责任, 切实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使员工能够自觉地按照工作标准和流程, 增强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 鼓励员工在思路上不断有新的创新、行为上不断有新的规范。
三、在育人中, 确立用人理念, 畅通渠道, 能职匹配
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开辟人才锻炼成才通道, 才能培养出企业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后备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从而带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内部挖潜, 把企业内工作表现突出和具有能力、有工作经验的员工选拔到所需岗位培养锻炼。另一方面, 畅通渠道, 搭建锻炼平台, 给有发展和培养潜能的员工展示才华和能力的机会。
建立和完善企业用人理念创新机制, 畅通渠道, 努力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目标, 拓宽思路、抓好措施, 构建企业人才培养新局面。
1、抓好战略规划制定
结合企业特点和公司发展大局, 统筹思考和谋划, 既立足当前, 又着眼未来。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制订人才战略规划, 建立企业人才库, 采取定向培养、定向录用、定向储备的措施, 实施人才战略规划。通过与高等院校等联系的方式, 有目的招聘企业所需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 引进优秀大学生, 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后备人才资源。
采取企业“内荐”、“内聘”和“内培”的途径, 定向培养企业所需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 中层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可以向企业推荐优秀人才;充分挖掘人才潜能, 认识不足、发现优势, 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有效避其不足, 做到“知人善用”, 使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建立企业后备骨干资料库, 随时按需挖掘起用,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2、抓好责任目标落实
企业实行人才“动态管理”, 建立岗位竞争机制, 打破传统观念, 大胆起用德才兼备优秀人才, 真正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企业成立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 明确“第一把手抓第一资源”, 由党委书记挂帅, 负责总体规划, 班子成员集体决策, 出思路、提要求、抓落实。人力资源、组织部门分工落实具体工作, 经营部门、企业各部室及工会、团委协同参与, 营造各级重视、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把人才队伍建设责任目标落到实处。
3、抓好制度机制创新
在提升员工素质工作中, 坚持把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作为推进人力资源工作的保障。结合企业特点, 形成机制和体系。在提出思路、制定计划时, 按照科学、合理、适用和可操作的要求进行;在具体落实中, 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条件和对应的标准, 以制度贯穿全过程;在整个运行过程中, 注重规范, 特别是在引进和选拔等重要环节, 严格按程序、按标准、按要求操作, 让真正综合素质优、工作能力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骨干脱颖而出。
4、搭建多种平台帮助员工成长
(1) 搭建实习制平台。经企业招聘录用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必须到企业各部门第一线轮岗实习一年, 了解公司的企业概况、方针目标、企业文化及各部门的业务流程、操作规范、安全常识、服务规范等各方面的情况, 在企业指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由简单到复杂的岗位实习。 (2) 搭建见习制平台。为实现多方位的选择、发现、培养人才, 经组织推荐、民主推荐的优秀后备人员, 作为见习经理到所需岗位实习锻炼一年, 以培训的形式选派资深师傅一对一指导培养, 在见习期间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其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360度考核。 (3) 搭建经理助理制平台。根据企业实际需要, 设立了经理助理岗位, 通过民主推荐和岗位竞聘, 为青年骨干搭建挂职锻炼平台, 在实际工作中“负载”工作, 做到三个参与:参与班子会议、参与重大工作、参与重要活动, 并承担一定的工作项目。 (4) 搭建轮岗制平台。轮岗锻炼的重要功效是能够持续激活员工的潜能, 培养复合型后备力量。从经营部门到管理部门, 从业务部门到政工部门, 从基层部门到公司部门交叉进行轮岗实习, 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好基础。 (5) 搭建竞聘制平台。通过岗位竞聘激活人才沉淀层, 促进员工队伍中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优化人员结构, 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配置。
四、在培训中, 满足学习需求, 鼓励深造, 提升素养
对企业来说, 重视员工培训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同时员工培训也是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加强员工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极大地开发员工的潜能, 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丰富培训载体, 充实培训内容
从全面提升员工素质的要求出发, 针对队伍年龄及文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我们坚持“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原则按需引进人才。同时, 针对不同岗位工作要求, 强化对员工的教育培训。
通过组建员工培训基地, 培育企业内训师, 通过轮岗培训、脱产培训的方法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1、采取新上岗位重点培训。对新进企业或换新岗位的员工, 进行上岗培训, 参加岗位持证学习和考核;2、特殊岗位专业培训。对客户经理、财务人员、专卖管理人员, 每年都按培训计划, 实施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和考核;3、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对企业中层经营管理人员, 邀请专家进行政策法规、管理理念等培训。公司还坚持每年对班组长培训, 以提高一线店长和班组长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2、举办拓展训练挑战自我
拓展训练是有组织的开展户外活动来开发员工团队协作的能力, 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挑战自我、熔炼团队、培养团队意识、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拓展训练中的冒险性学习和实践, 可以让员工共享挑战的经历, 这种经历能帮助员工打破原有的行为方式, 使他们愿意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和行为。
通过拓展训练, 特别是在心理素质的考验上, 让员工全情投入和积极参与, 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 达到跨越“心理极限”。在拓展训练中要注重开发员工的自身潜能, 增强自信心, 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 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 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心与参与意识;改善人际关系, 学会关心, 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 体验团队的伟大力量, 树立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群体合作意识。
3、强化团队协作培训, 提升员工协作能力
激发团队协作精神, 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 让员工互相协作, 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在企业越来越重视团队组织发展的今天, 英雄式人物已经落伍, 如何养成团队的合作态度非常重要, 要让员工懂得, 一个优秀的团队, 能够战胜任何优秀个人, 必须协同作战, 融入一个优秀的团队, 而不是一味追求个人的成就。
组织员工进行团队协作方面的培训, 要在培训过程中增强员工的互动, 把彼此之间不熟悉和不了解的员工编排在同一组, 提高员工的开放度和接纳程度, 让员工在分组讨论或交流发言中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注重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员工的经验传递。团体协作培训要有实实在在的载体, 并不断创新培训载体, 提高员工参与团队协作培训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例如可以开展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创意年会、行为示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拓宽协作培训渠道, 向学员提供团队协作和实践的机会。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团队协作氛围。良好的沟通容易形成合力, 取得共识, 要引导员工牢固树立“合作共赢”的观念。员工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提高企业的安定率, 及时化解矛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形成一个团结合作、共同努力的良好环境, 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五、在分配中, 构建有效体系, 激励成功, 共同进步
1、建立健全绩效管理考核机制。
绩效管理不仅能促进企业和个人绩效的提升, 而且能促进企业管理进步和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最终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绩效考核为评价员工的贡献和员工薪酬的发放提供基础信息;绩效考核能激励企业优秀员工、督促员工改进业绩低下的状况。绩效考核使公司领导班子及各部相关负责人对整个企业的方针目标完成情况有一个总体了解, 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绩效目标的实现。
2、聚焦结果, 探索日常考核新模式。
要加强绩效考核管理, 充分发挥企业现有考核机制作用, 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管理方案, 形成独具特色的职工素质提升长效机制。建立“过程”与“结果”有机统一的考核标准, 注重对日常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方针目标检查与考核, 用定性、定量来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激发员工的潜能。
以目标管理为抓手, 以质量改进为重点, 以薪酬激励为配套措施, 围绕各部门在目标策划分解、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考察评估, 让考核过程成为识别管理疏漏和审视管理效果的重要环节, 考核结果成为衡量管理成效和开展激励奖惩的主要标尺, 通过进一步强化、细化和深化考核管理机制, 带动部门开展科学管理的主动性, 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3、深入推进, 完善薪酬分配模式
将企业新的岗位薪酬分配体系应用到岗位升降级管理工作中, 通过考核和评定, 每年保持30%的员工得到岗级晋升, 享受更高的薪酬, 同时也必须有一部分员工被降级。实行有上必有下的动态管理模式,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有效凸现薪酬分配体系的激励作用。岗位薪酬分配体系符合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管理需要, 进一步拓展员工的职业成长通道, 也利于企业内部人员流动, 起到了较好的激励效果。
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 是一项长期工作, 需要通过企业有效的管理以及员工自身的不断努力才能逐渐改善和提升。我们要坚持从工作实际出发, 以“发展、改革、规范”为主线, 以提升素质讲学习、职业自觉比贡献为要求。围绕企业“夯实基础, 优化指标, 提升素质”的总体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 搭建好人才培养平台, 与员工实现互动, 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素质提升途径 篇2
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与途径及有效的教学反思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才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关键,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创新性,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近些年来,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关键词:观念更新 业务水平评价和激励机制
人类的步伐已经迈入了
21世纪的大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我国是人口大国,但却十分缺少人才,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这就要求当今的教育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作为教师中坚力量的青年教师。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水平、谈吐甚至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势必要求教师能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因此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此,我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促进观念更新 教学思想是教学的灵魂。要想使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培养出现代化的创新人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为此,应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论述,如:学习《中小学创新教育研究》、《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走进新课程》等教育理论材料;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学术研讨。通过理论学习,逐步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
1、树立教育观: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本。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这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
2、树立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树立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造型人才。
4、树立学习观:传统的学习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学习。而新的学习观应是“掌握知识是为了更新知识,掌握规则是为了突破规则”。
5、树立质量观:分数不等于质量;质量就是能力。
6、树立教师观: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教师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样化的,而且是永无休止的,所以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人生的领路人;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传统的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教师的任务只是教,专家“名师”有什么教学经验方法,其他教师只是照搬模仿,并且带有强制性。而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方面转变;由执行者向建设者和开发者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只是按教科书去教,成了被动的执行者,而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由专业型向开放型转变。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会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教师能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直接决定性因素。具体来说,教师应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一,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以前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是个相当博学和有着深厚功底的人。可一桶水从哪里来?百分之百的知识从哪里来?作为教师就必须严谨治学,苦练基本功。既要精通学科知识,又要博采相关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有关本领。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胜任教师职业。
扎实的基本功确实能够决定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和处理问题时能否得心应手。要想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
1、严格把握教学环节,并努力作好每一环节。备课,上课,课后反思,课后作业,单元测试,试题点评,个别辅导等等。比如备课,要备得充分,就要研究教学大纲,读透教学课本,分析学生情况,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明确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翻阅参考资料,确定教学方法、用具,精选练习,写好教案,不断完善等。有的还要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这些都是备课时应该考虑进去的。要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要想上高层次,就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尤其是对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学习和深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深层理论文章,也应努力研究,力争为教学服务。只有正确的和先进的理论进行指导,实践才可能少走弯路,并更直接和有效。
3、说好普通话,练好粉笔字、钢笔字等等。第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要优化教育教学,就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并自觉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教师只有尽快地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利用Photoshop处理图象,利用Flash制作动画以及制作个人网站、管理个人博客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优质、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还可以实现天下资源共享,及时更新知识,转变教育理念等。还一直运用传统的教育方式的教师,终究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也只有善于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教师,才更容易更快成熟起来,并在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
“一个好教师应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此外,本人若能热心于本门科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深入学习。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和心理学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学生成长的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第四,教师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
教师在不断地为自己充电的同时,还应善于向别人取经,不耻下问,更以向比自己有经验、学问渊博、成绩突出的教师请教。每个教师都在教学上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然而,在相同的授课时间里,讲授相同的内容,面对学力相当的学生,不同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其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往往有很大差距。这里边虽然也有班风学风、学生素质等因素,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方法的运用。
学会教书,对教师而言,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学会教书,首先要学会的是怎样教学生学习。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个性各异,要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成效,教师必须要有一套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而想拥有它,又必须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践。所以每个教师都应不失时机地向自己的同行、同事、老前辈学习,向周围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去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失败的教训。
这就要求教师之间相互扶持、团结协作。它对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任何人都离不开集体,一个好的集体可以带动所有成员的发展,闭门求发展早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应当学会取长补短,形成相携互助的合作氛围。集体备课在教学行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是资源优化和共享、打造和谐团队所必需的。这有利于所有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现在流行一句话,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教师应该培养浓浓的学术风气。而同组教师之间的质疑,解难,相互探讨,进行听课、学习观摩和评课,都能使同组教师收获颇丰。教师的心胸要宽广,不仅对学生要充满无私的爱,同事之间,也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也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三、不断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
1、建立合理、适宜的内部竞争体制
竞争为教师提供满足各种需要的机会,能从多个角度激励教师更好地工作。对于那些有抱负且有能力的教师,要让他们有实现理想、表现自我的机会。竞争有利于发现人才和选拔学科带头人。竞争把教师放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再论资排辈,取胜重在当前的表现,这样有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竞争还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能关注自己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能得到提高。要确定完善的教育竞争机制,还要有科学的聘任制、考评制筛选制等措施。当这些措施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教师的优胜劣汰便成为可能,从而促使教师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并使其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强大而又持久的行为动力。这有助于建立一个你追我赶、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教师置身于这种工作环境中,会感到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压力,人人兢兢业业地工作,注重自身素质的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改善。
2、对教师的激励要采取公平的原则
学校教职工最讲究的实际。表扬,可在短时间内在工作开展得较好的教职工中进行,不需教职工达到“先进”、“模范”时再小结。要以质定量,确定表扬对象的数量,不对个个教职工都表扬,这会助长懒惰者的习惯,挫伤先进。学校管理者也不能只注意到某一项工作和某一两个人而表扬,一花独放,这会让大部分教职工认为先进或优秀难以评上。奖励,是激励人们再勤奋工作的外在动因,需符合实际,事实求是,让所有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还须像古人一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重在以绩论人。比如一学期结束后,该重奖谁表扬谁,应该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发扬民主,让各教研组、年级、各部门来评判裁决。不能搞照顾性奖励。同时,奖励的相对值需要合理,通常情况,贡献大的人拿的奖励要大于贡献小的人。褒优贬劣,奖勤罚懒,是学校管理者必须要重视的激励艺术,应公正、公平地进行,并在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
3、激励方法因时、因人、因需求不同而
根据不同层次的人,激励的方法也因不同,学校管理者面向教职工做工作,而教职工是由不同居住地、不同觉悟、不同身份的人群构成的。因此,激励方法也需讲究。例如:表扬,总的依据是以质定量,但在相互比较中教职工可以分出先进、一般、后进三个层次。对积极性较高的职工,表扬不宜太经常,在表扬过程中应辅之希望;对于表现一般的教职工,表扬应适度,肯定其工作的某些方面;对于落后者,应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及时表扬并辅之说理。
激励还须因需求不同而定。表扬,可以分公开表扬、私下表扬和间接表扬。因为奖励的对象不同,对奖励的需求也不同。如果不加选择地采取一个奖励模式,奖励的效果也会大受影响。
4、要注意激励刺激的适度性、针对性、递增性、适时性、创造性和比较性。
首先刺激的程度性是指刺激量不宜过大或过小。针对性是指激励是针对一个明确的目和标准。递增性是因为人的需要是逐步上升的,刺激量要有适时性,才能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创造性是指不要重复使用同一种刺激方法。比较性是指学校组织成员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存在各种待遇的比较问题,因此,要注意刺激量的相对比值。
5、确立现代教师评价的崭新理念
要改革我国教师评价的现状,就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师评价观。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要视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一战略的目的旨在给予教师更多相关的、集中的和有效的专业发展,并且把专业发展置于学校改进的中心地位。通过“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技能、知识和理解力以及他们在学校中的工作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教师评价的实质就是发展教师、帮助教师、激励教师、服务教师。
总之,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及其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知识经济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与竞争,新的时代呼唤新型的教育、新型的教师和新型的人才。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实践,探求新办法、新途径,为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
1、李祖超 《教育激励理论探讨》 2002.3 《教育学》
2、许立新 《完善教育激励机制,推动教师管理与评价改革》 2003.1 《当代教育论坛》
3、杜友坚 《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2003.4 《教育评论》
4、程方正《管理心理学》
平顶山市第十四中学 名师工作室成员主讲
周小可 吴晓光 参与
足球教学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 篇3
关键词:足球教學;学生;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45-01
一、足球教学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目的心理素质是指一定的心理结构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处理、综合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复合体,是学生发展的一个综合能力指标。实践证明它是导致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足球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方面将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探索足球教学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将是体育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之一。
二、足球教学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与方法在足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是多种多样的。
在这次试验研究中,我主要从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足球课教学内容在足球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合理的学习内容,能有效地调动和纠正个性的心理、情感缺陷。如有的学生胆怯、怕羞,可安排并鼓励他们多抓人、射门比赛等活动项目的锻炼,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使他们不断地克服胆、害怕心理,以勇敢的精神跨越心理障碍。还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则组织足球教学比赛活动,动员他们主动参加,使他们融合在集体之中,用团体精神帮助他们克服孤僻、不合群的个性,使他们体会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由此,逐步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针对急躁、易怒、遇事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则让他们多做球感练习以及颠球、过杆等一些缓慢、持久的运动项目,以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稳定被动情绪,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一定的改善。面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遇到重要事情极易出现紧张、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平时多组织他们参加公开的激烈的足球比赛,如分组对抗足球赛等,使他们在失败与胜利之间,得到锻炼,慢慢的克服自身心理障碍。
(二)根据学生各自的体能特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应结合学生技能、体能、兴趣组织教学形式,可以进行循环练习、不等时轮换和交叉练习。例如:将学生分组进行学习脚背内侧传球、过杆射门、脚背内侧传球技术,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换组等,这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达到了锻炼的目的。有的学生传接球技术突出,并在教学中领悟快、技能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地让他们多做示范,使他们有自我表现和发展特长的机会。而面对少数技能训练不达到要求的学生,则进行个别辅导,反复练习,帮助他们领悟动作要领,树立信心,这样就能充分提高体育课的教学密度和广度。
(三)根据学生爪.陛差异,要因材施教的进行教学学生的爪.陛差异在休育课中的表现也不一样。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较胖,不愿动;有的学生体能差,不想动;有的学生懒,怕运动,特别是当教师站旁边看着他们训练时,显得更加紧张。根据这些心理因素,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给他们以示范和展示的机会,采用肯定、表扬、鼓励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组织地把他们同体能好的同学安排在一起,使他们多看、多思考,并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盘带球接力、五对五擂台赛等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情绪,并在活动中及时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肯定,提高他们练习的热情,从而激发他们练习的能动性。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给学生一定的自动选择训练项目的时间,让他们调整学习心态,确定自己的训练目标,内容上做到一主多副,让他们更多的选择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四)根据学生足球活动的需要,要灵活地创设教学氖围经常参加足球体育活动的学生比一般学生更有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创设和谐足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业余生活中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是学生终生受益。为此教师要创设一种让学生表观的环境和氛围,使足球课成为一个小社会。如在足球教学中多增加一些自我创造的练习,使学生在足球课堂里生动活泼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这过程中,学生所产生和表现出来的情感、兴趣、特长等可以进行交流,碰撞,从而培养他们学会各种人际关系和处事能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竞争自强的活动场所。
女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途径探析 篇4
一、影响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社会心理因素。中国男性的成就动机比女性高,在教师群体中,男教师对工作的期待值比女教师要高很多,比如,在职称评定、政治地位等的追求上。另外,女体育教师要面对特殊生理期的困境和体育职业的特殊性和社会认可值,这些都给女教师的专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客观因素。体育工作的负荷强度大,除体育教学外,还有体育训练,在室外受到日晒雨淋的机会很大,女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强度与男教师一样,还要做很多的家务,还要生儿育女,女性在多种客观情况的制约下开展工作,就显得任务繁重。
(3)自身因素。很多女体育教师科研意识淡薄和理论知识匮乏的情况比男老师要严重,对自己的业务提升不够重视,从而影响到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女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内容
(1)提高职业基本素质。其一,健美的形体。一名女体育教师拥有健美的形体是其职业角色的直观体现。形态优美的身姿,匀称协调的身材,再加上健康的体魄与顽强的意志,在教学示范中是一种优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会给学生一种亲和感,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会赢得学生的赞赏和效仿,在教学中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其二,端庄的仪态。根据职业角色要求,女体育教师的仪态要稳重端庄,服饰打扮要考虑职业身份和工作特点。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身体姿势,无论站、坐、行都要姿态优美、仪态大方,给人以含蓄、自然、轻盈、飘逸的美感,展现出充满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美好形象。其三,优雅的气质。形象美的产生一般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主体方面,一是客体方面,老师没有好气质,学生也就不会有好的气质产生。老师如果气质好,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就会欣赏老师、模仿老师。
(2)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其一,敬业爱岗,敢于付出。体育教师工作很辛苦,除了上好体育课外,还要进行大量的运动训练与一些额外的竞赛工作,而女体育教师还要面临特殊生理期、生育、抚养孩子、操持家务上的困难,所以女性体育教师要比男教师付出的更多,只有做到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才能在工作上有更大的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二,热爱学生。女体育教师有一个优势,就是能让学生产生母爱的感觉,而女体育教师就要把自己当成一位母亲,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在教学中无私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把自己的感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形成一种爱学习、爱老师的习惯。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同样的环境下都有所进步。
(3)提高专业素养。其一,积极充实文化知识。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教学能力与文化知识是联系在一起的,而能力的高低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基础的。一名女体育教师要想超过男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用现代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为从事教书育人的职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其二,拥有精湛的体育技能。一名女体育教师在技术上不能输给男老师,只有这样,教学才会更具说服力。如果女教师连体育动作都完成不好,或者不优美,那么学生就无法学习和模仿;如果动作娴熟、质量高,那么学生就会学得好,动作到位又准确、优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其三,具备良好的教学科学研究能力。一名女体育教师要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评课、指导课,能写科研论文,能做课题,能组织与策划各种活动,从而给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三、结束语
总之,女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更加重视专业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发挥自己的优势,付出更多努力,敢于挑战,乐于奉献,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杨娟.株洲市城镇中学女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吴晓芳.南京市普通高校女体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6.
素质提升途径 篇5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的重中之重。同时提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而目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素质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是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农民的要求
所谓新型农民是指具备一定文化基础,掌握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具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的农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它概括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发展生产、生活富裕”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实现。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农民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农村现代化进程[1]。
二、现阶段农民素质存在的问题
1、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农村文盲半文盲总体规模较大。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整体水平还很低,有文化农民的文化水平也很有限。仍然存在数以万计的失学儿童,这意味着在未来新增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将出现新的文盲半文盲。
2、农民文化素质低下导致农民科技意识淡薄
农民缺乏基本的科技知识。在农业生产中,大部分农民还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的农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不稳[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兴农事业的发展,农村造就和培育了一批农民科技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但是目前农业科技领域技术人员数量少,而且流失严重。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培训无长远规划并且形式主义严重。
3、农民法制意识淡薄
农民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不够。目前很多农民不了解也没有意识去主动了解法律。农民运用法律的意识淡薄。在处理各种矛盾纠纷时,很多农民宁愿依赖传统伦理或者采取极端的处理方式也不习惯依赖法律所提供的制度资源。
4、农民的身体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农村的经济落后和农民生活贫困,许多农民缺乏保健意识,饮食不科学,膳食结构不合理,使得农民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并且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农村的居住条件差,医疗卫生条件差,使得农村成为地方病,传染病等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
三、提升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与对策
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素质。要提高农民素质需要有学习型、知识型的农民,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观念、言行和能力上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
1、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哲学依据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
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就要尊重农民、依靠农民、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和首创精神,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发展农村教育,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要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4]。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所以在实践中政府要引导扶持,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违背农民意愿。
(二)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1、农民同其他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农民同其他社会成员享有同等的权利。但是目前中国农民的名义地位和实际社会地位相差甚远。农民的职业本来是神圣的,然而大多数人,包括农民目身在内都认为农民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身份。这种观念已根深蒂固,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完全改变。究其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离的二元社会结构,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使农民的迁徙自由和择业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由于对农民身份设置了很多歧视性的限制,使农民身份被定格在主流社会以外,社会地位处于社会底层,这种以身份区别不同职业人群的做法深深的影响了人们的职业价值观,造成很多人轻视农业,鄙薄农民。
2、使农民树立新的人才观、就业观
打破农村教育实行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大学的传统观念。从政策上制度上采取有力的措施,“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衡量办好教育好坏的标准,而不单纯以升学率来论质量的高低。要大力提倡“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都是人才”的新观念,破除“只有高学历者才是人才”的片面认识,从实际出发,培养农村各种适用人才,同时要改变只有在城市找到国有事业企业单位的工作才是就业,而在农村务农不是工作的传统观念。
(三)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科学水平和法律意识
1、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
从长远来看,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基础教育,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应该逐步普及高中教育,使未来的农民成为有知识、懂科学的新一代劳动者。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使其具备较强农村师资力量的配备。通过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懂法、守法,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重新构建农村教育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
要改变当前农村教育的弊端,必须从农村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结构和布局诸方面进行彻底改革。要坚持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一体化战略,可以借鉴产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去兴办农村的教育的事业,紧紧把握改善农村教育结构这一突出问题,力求办学的最佳效益。政府应该重新审视有关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政策,包括资金投入、学校规模、社会地位、专业设置等等。政府如果像抓重点高中那样重视职业教育,我国农村教育面貌会有很大改观,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会上一个新的台阶[5]。
注释:
[1]陈庆立.中国农民素质论[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4.
[2]千方平.农业现代化的唯一出路——提高农民素质[J].科技文汇,2006.(12):199.
[3]黄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理论界,2007(1):40.
[4]许静.论培育新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J].江西青年职业学报,2007(12):41.
反思:班主任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篇6
一、班主任反思的持续性
角色决定了班主任的反思内容多为事务型的,而所有具体事务都难以摆脱动机、目的以及利益的纠葛。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表率,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完成班级建设工作,要理顺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就需要在规划管理、沟通协调、紧急应变和自我开发等诸多方面都要有过人之处,同时需要不断增进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决定了班主任的反思必须是持续的。持续的反思就是对问题的拓展和深化,也就是对素质的不断“加载”,持续反思要着眼长远和连续跟进。
(一)着眼长远
浮躁和急功近利是当前社会最为常见的两种关联的症候,它们正在传染着教育界,因为受感染,已经使一次性的快餐式教育方法大有变成主流之势。最近几十年里,教师们受到了不少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学到了不少新鲜的教育概念和方法,也知道有很多学校没有班主任这个设置,但从没有一个教育实践者认定快餐式教育可以把人教育好,谁都知道即便是那些在教师心中最省事的学生也无法一次就教好的,某些必须“抓反复、反复抓”的学生更是需要持久教育的。教育人离不开功利,但教育好一个人则不能太计较功利;不讲功利可能缺乏效率,太讲功利容易拈轻怕重。教育一个学生要着眼于长远,促进一个班主任发展也要着眼于长远,因为没有一个人的发展是平坦的,人的发展受制于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发展会时快时慢甚至于停滞倒退,学生如此,班主任也不例外。因此,班主任的反思就应该着眼长远,对自己、对他人都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把近期当成是将来的一个短小阶段,把每一件事每一个变化都看作是一个小阶段的重要节点,动态地看待每个人或每件事,特别是严格地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促使自己每回有更加满意的表现。
(二)连续跟进
着眼长远才能使自己有大格局,不至于为一时一事而患得患失,但着眼长远并不是全然抛弃过程,否定一时一事的重要性。着眼长远在乎的是眼界的开阔,是事物的发展方向。不难推知,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生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平淡无奇的片段,最具轰动效应的大事也可以切割成几个连续的平常琐事。因此,班主任想要有所成就,就不能忽略平日里连续不断的些微小事,就不能不对平日不起眼的人与事进行深刻反思。一个社会若是英雄辈出,就会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一个班主任在职时若是有大事发生,他的班级和学生就将命运多舛。班主任要带领全班学生健康发展,最该用“幸福的人都是不声不响的”来印证。班主任用自己的人格来感化学生,用和风细雨的引导方式来带动学生,用一对一的私密交流来转化“差生”,默默地去家访,悄悄地请人劝导特殊学生,静静地用肢体语言鼓励个别学生,没有大张旗鼓,不必昭告天下,许多班主任就是这样走来的。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是只靠一次的工作,一个班主任的发展不是只靠一天的工作,班主任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次连续地反思,才能从平凡的工作中提炼出不平凡来。
二、班主任反思的全面性
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事关当前,而且相当大程度上也关乎今后,班主任不仅对班级有责任,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责任,对学生的在校成长有责任,对学生日后的立身处世和服务社会也有责任。为此,除了学科知识外,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社区文化、宗教、当地礼仪习俗、简单的医学知识等,都是班主任不可推脱的学习和研究课程。可见,班主任的反思只有边缘而没有边界,班主任全面反思要有主次、有顺序,反思对象简要可以区分为内与外、人与事。
(一)内与外
所谓内与外,是就班主任个体而言的,内指的是自身,外指的是身外。划出内与外,只是为了便于反思时的归类,并非要作严格的概念界定。班主任的绝大部分思想与行动都是在探索和实践生命的意义,班主任会为自己设定生命的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班主任工作目标,为自己的目标做好任务分解,为实现目标制订保障措施。因此,班主任的每次思索、每项行动,都有反思价值。在知识大爆炸时代,在信息化时代,想不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行动都不可能。从儒家的“成人”到杜威的“在生活中学”,从老子的“绝圣弃智”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古今中外的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人做人做事。为此,每个班主任有足够的理由来清点与他人思想观念的异同。班主任知道同行教育学生的许多独门手法,知道家长教育子女的不少长短,了解学生五花八门的需求和行动,熟悉社区民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知道很多共性的心理,知道极端个别的案例,所以身外有着取之不尽的反思素材。
(二)人与事
所谓人与事也是为了反思时归类的方便,人要做事,事属人为,因此很难为人与事划出严格的界限。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得选择如何立身处世,而班主任不仅需要自己选择,而且还要教育学生学会选择,因此值得班主任反思的内容就特别多。人要立身,立身就是做什么样的人,它牵扯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复杂的思想观念问题,也牵扯到远大理想和现实定位问题,它是古今中外人们一直在着力探讨而又收效甚微的问题,是人们必须摆在首位的但又经常被弃如敝屣的问题。人要处世,处世就是怎么样做人,它牵扯到大量的人际关系问题,牵扯到大量的冗繁的事务,牵扯到许多关键的细节,处世是通过做事体现出来的,因此它总是与个体的思想、能力、智慧、心理等密切关联。显而易见,班主任反思的人与事是内容丰富、结构复杂而历时久长的。
三、班主任反思的彻底性
做教师的都知道“教过了”与“教会了”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同理,“反思过”也只是代表浅尝辄止,它与通过反思来求得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班主任彻底反思从根本上说就是与自己竞争,因为反思通常是自主决定的独立运作研究,反思者不求助的话是没有帮手的,所以反思者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和开掘都是对既有素质的检验,甚至是对自身潜质的挑战,想求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与自己竞争,争取学识、见识与胆识的进一步提升。反思的彻底性,在于班主任认准了特定问题之后,顺藤摸瓜,不断探究,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反思要彻底,就要特别注意刨根究底和放大专项。
(一) 刨根究底
班主任跟前往往只是一些些微小事,零碎而不起眼,但这些事往往又与特定人员密切相关,甚至影响着他的未来走向,所以班主任不能不精心地追溯事件本源,不能不谨慎处理事件。班主任每接触一件与学生相关的事物,就得考虑到相关的文化、制度与价值观。班主任不仅要探究事物的“真”,还要考虑到事物的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就是“善”与“美”;班主任不仅要看到事物的现状,还要探究事物的成因、推想事物的结果。对事物了解得越深越透,就越能看清楚其动态发展过程,对学生的引导也就越有针对性。
(二) 放大专项
专项反思最适宜于班主任的自主发展。专项可以是班主任的专长部分,也可以是班主任的短板部分;可以是各种案例的共同点,也可以是无迹可寻的特例;可以是全程的,也可以是其中的细节。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反思,可以把反思的内容进行放大,不管是班级建设还是学生个体发展,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不管是他人经历的还是自己经历的,总归都要有益于班主任当下的工作和今后的发展,或者从根本上说,就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培优和转差,这些工作都涉及特定个体,班主任有既往的经验可资借鉴,但无现成做法可以套用,因为每个个体都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独特的家庭背景和交往群体、独特的见识与潜能,都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活动时空。因此专项放大必须注意每个人每件事的独特性,避免错误地全盘照抄。
民营企业家群体的素质及提升途径 篇7
关键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企业家素质模型
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历练的30年,也是民营企业家获得非凡业绩的30年。30年来人们对民营经济的作用、意义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其潜在的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
一、民营经济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国家税收、人民就业和光彩事业的主力军
仅以2006年为例,民营企业在事关国家平安、人民就业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国家提供了4 110亿元的税收,创造工资收入2.1万亿元,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达37 655亿元,占当年全社会投资总额的42.4%。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数从1997年的1 350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5 824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20.3%,比同时期的GDP的年均增长率高出10.1个百分点。2006年民营经济在光彩事业上投资1 247亿元,安排人员就业479万人,帮助769.8万人脱贫,赠予物资价值170亿元。这种义举除经济意义之外,对社会责任心的培育及公德宣传的意义也很深远。
(二)技术创新的急先锋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辜胜阻曾说,民营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拥有全国66%的专利与74%的技术创新以及82%的新产品开发。进入21世纪后,积累了大量资本的民营企业,引入了一大批专家、教授、专业科技人员及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将自己的产品的标杆指向了高科技。一批批民企争先恐后地跨入各地的科技园,生产出大量尖端产品,2006年拥有专利达176 182项,其中26 702项为发明奖。
(三)企业蓬勃发展的生力军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中国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5.2%增加到2006年的19.3%,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民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年增长率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22.8%、25.3%、25%,均位居各类型企业增长速度之首。这表明,民营企业在历经多年的创业发展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支生力军,对全国及各省市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民营企业家素质是企业制度竞争力形成的决定因素
据有关研究表明,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有“生”有“死”,这本是自然现象,但中国民营企业如此之“短命”就不能不说有问题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障碍呢?是什么约束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呢?本文认为,民营企业的成长障碍归根到底是企业制度竞争力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民营企业外化成本的约束和限制,短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机遇和环境已经时过境迁,不需要战略定位和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的时代已经远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企业间的制度竞争,因此,有效的企业制度系统对于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至关重要。
(一)制度竞争力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有效的制度系统能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健康成长。制度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制度竞争力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惟一来源。有效的企业制度系统通过激励和约束企业行为,作用于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管理行为选择,从而使企业获得低运营成本和良好的市场声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丰厚的收益。
1. 完善产权安排,开放企业产权,逐步做到产权清晰化、产权结构合理化或多元化以及实现产权的可流动性。
在民营企业创业和原始积累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血缘、亲缘或地缘关系为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家族制企业。这种企业的特征是单个企业主占有企业的绝大多数剩余收益权和控制权,承担企业的主要风险。在创业初期或者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时,这种产权结构是具有效率的。企业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产权多元化和社会化。打破产权的封闭性,增强其流动性,形成企业的产权竞争力。
2. 建立和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实现企业内部的约束和制衡。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机制,如年薪制、期权制等;建立内部治理的监督机制,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和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如设立科学的决策程序等;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避免单一专制管理。
3. 逐步培育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树立“共赢”理念,提倡“以人为本”理念,构建文化交流网络及相应的制度,创建学习型组织,形成积极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二)民营企业家素质决定的企业制度阻碍了民营企业前进步伐
1. 企业产权制度方面。
中国民营企业在产权制度方面大多数产权清晰。但是,产权单一是其重要特征,出资人的各种资本投入(如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绝大部分属于自然人产权,90%以上属于业主个人或业主家庭所有,这就形成了中国民营企业较为封闭的产权制度。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在产权制度方面其视野囿于出资人资本,漠视人力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倾向相当严重。具体表现在:
第一,产权结构单一。多数私营企业采用的个人业主制、合伙制等组织形式,产权结构单一,这种产权模式使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妨碍了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有效结合,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投资主体单一化与加快资本扩张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呈现不断激化的趋势。
第二,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在中国大多数私营企业中,出资者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合一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一”在企业发展初期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由于人的能力和理性的有限性,其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第三,个人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所有权不分。在中国民营企业中,企业法人所有权受到私人所有权的干扰和控制,公司组织只是一种形式,实际上并没有健全的法人制度来保证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
2. 企业治理结构方面。
在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存在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一”的问题,这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在形式上多数民营经济(主要指私营经济)都建立起了公司法人制度,但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涵盖了现代产权制度、现代组织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的概念,并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理念。例如,在组织制度方面,多数民营企业还是处于一种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合一的状态。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发展战略完全取决于股东的个人喜好,决策也只是个人的经验决策。因此,应当以系统的制度来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系统问题,提升企业的制度竞争力,最终使民营企业中能产生世界级的跨国公司。然而,系统的企业制度只有靠民营企业家素质提高才得以保证。
(三)民营企业家素质模型分析
在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领头羊”,担负着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任。基于对民营企业家这一特殊群体的角色认知,将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模型划分为核心素质和基础素质两部分,其中基础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核心素质包括知识素质、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基础素质和核心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核心层——企业家精神,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素质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基础和核心素质)的集合,是民营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复旦大学,马涛)。企业家精神最突出的表现是企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有宏大的愿景。具体讲,企业家精神至少应该包含五个子精神:大胜靠德的和谐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屈不挠的耐挫精神,心明眼亮的市场精神,纳善如流的整合精神。
三、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路径的思考
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提升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需要从主观上作自身努力,增强品德修养,不断学习知识,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社会为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家素质提高所需要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培训,结合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特点,考虑当地情况,有计划地进行短期辅导或培训;还可以结合干部挂职锻炼,有计划地开展跨地区和跨省份的国内培训和出国培训,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当然,要形成和强化企业的制度竞争力,必须依赖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提高;而企业家素质的提高在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提升民营企业家自身的能力和毅力。
(一)强化民营企业家的基础素质
1. 强化身体健康意识。
身体健康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民营企业家需要强化身体健康的意识,注重身体锻炼,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具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来高效率地管理企业,才能长时间地领导民营企业。
2. 思想观念的转变。
民营企业家需要不断转变自己固有的对事物的看法,做到正确地看待成功和失败;并且要随着自身地位的提高、所处的社会角色的不同,及时转换角色认知,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引导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 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个人魅力。
民营企业家个人魅力的大小及个人威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对领导者的态度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期望,因此,企业家需要不断提高个人魅力来赢得广大企业员工的爱戴,上下团结一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共同奋斗。
4. 树立经济的诚信原则。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从整体上来说是按市场经济法则、诚信原则运作的,民营企业家中的大多数也是言行如一的。但是,诚信缺失的情况也大量存在,这既有市场机制不完善、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低的因素,也有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备的因素。诚信与否,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诚信本来就是和谐社会的一个表征。
(二)培养民营企业家的核心素质
1. 不断学习知识,强化实践,提高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民营企业家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作为企业家个人,既要注意关注最新的管理经验,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事物,实现知识的更新换代,更要不断将新知识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
2. 创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随着民营企业从家族式管理方式逐渐向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企业家一人决策的现象将逐渐被合理的治理结构所取代,需要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保证企业家的顺利转型。企业家对事业、成就、名誉和社会地位的期望及重视程度较高,企业发展的业绩和精神鼓励会产生较大的激励效果,可以实行年薪制、股票期权等体现其工作成就感的制度加以激励。
(三)形成肩负企业和社会双重责任的企业家自律机制
浅论教务工作者素质及其提升途径 篇8
通常情况下, 教务工作者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作风与道德修养、统筹能力与协调能力、严谨踏实与细致认真等方面, 并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加以提升。
一、教务工作者素质的主要方面
(一) 思想作风与道德修养
教务工作者需要具备的素质中, 重要的一条在于要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这是和教务工作者本身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密切关联的。教务工作者是与教育密切相关, 而教育最重要的精髓在于关注人的思想, 完善人的道德, 这就要求教务工作者自身具有过硬的道德素养。在具体的要求中, 要求的是积极向上的思想作风, 以及符合主导道德要求的道德修养。
教务工作者思想作风与道德修养, 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教务工作者素质的主导方面。
(二) 统筹能力与协调能力
统筹能力与协调能力是具体开展教务工作的重要能力。因为教务工作牵涉到很多方面, 这就要求教务工作者在其中充当好引导的角色, 充分统筹和协调各方关系。具体而言, 在组织协调中, 教务管理人员要熟知教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按照教学规律, 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举措地开展各项工作。教务工作虽然繁杂, 但仍有规律可循。教务人员应统筹安排事务, 分清轻重缓急, 充分利用间隙时间, 有意识地进行前瞻性工作, 对下一段的要务心中有数。只有充分发挥顾全大局的能力, 才能真正将教务工作落到实处。
(三) 严谨踏实与细致认真
严谨踏实与细致认真是教务工作者的又一重要素质。这也是和教务工作者自身所从事的工作要求息息相关的。认真细致的作风对教务工作者来说十分重要。教务工作本身就是十分具体、非常实际的事务性工作, 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比如在编排课表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清楚新学期上课的班级、课程、学时数和人数, 其次要掌握教师的不同要求和学生、教室的实际情况, 还要考虑到各类实践教学环节不能跟正常上课时间发生冲突等。
二、教务工作者素质提升的途径
(一) 关注内因, 加强学习
教务工作者素质提升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自身修养的不断完善。而这样的提升落实到实处, 就是对于自身角色的准确定位。教务工作者的角色定位更多的应该在于辅助教学, 但同时也应当适当的参与教学的具体工作。这样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务工作者不仅应当是“辅导、辅助”的定位,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转移到主导者地位之上。这些定位为教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务工作者被要求不仅应当具有管理才能, 还应当在专业知识等方面提升自己。高校教务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维持良好教学秩序, 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教务管理人员, 是教学管理的执行者, 是联系学校与教师、学生的桥梁, 肩负着保证学校教学秩序顺利运转的重要使命, 是光荣的和不可或缺的。
当下, 教育工作者大多将自身定位在管理的单一角色上, 因此自身因素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关注内因入手, 不断加强学习, 将使得教务管理者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并更好的服务到具体工作之中。
(二) 重视外部因素, 强调领导关注, 合理配置
在提升教务工作者素质的途径中, 除了提升教务工作者自身素质, 关注内因, 也应当在外部环境上提供更多便利, 并加以适当改善。在众多外部因素中,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强调领导关注。强调领导关注, 一方面在于强调领导的主导作用, 关注领导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在于, 要切实做好领导的相关配置, 严选严任, 合理配备, 只有做到以上两点, 才能为最终提高教务工作者素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为只有选好、用好领导, 才能带来宽松民主的环境, 也才能为教务工作者的发展和素质提高把好关。
而与此同时, 合理配置, 除了领导的合理配置, 对教务工作者, 也就是教务管理者的合理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教务管理队伍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今, 教务管理队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管理和服务层次, 在确保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 将教务管理者纳入到合理配置中, 是确保教育工作者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所在。
三、结语
教务工作者素质提升建立在对其素质的了解之上, 并且可以通过内外因双重作用加以完善。只有在教务工作者内因和外部条件的全面改善之下, 教务工作者的素质才能够全面提升, 获得更好的发展, 并最终改善学校和学校教育。
摘要:教务工作者素质的提升在整个教育提升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重点分析了教务工作者素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并提出了提升教务工作者素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教务工作者,素质,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东旭.普通高校二级教务管理模式的探讨[J].高教论坛, 2008 (3) .
[2]周晓辉.浅议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J].大众科技, 2005 (3) .
[3]薛思军.浅谈高校教务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4) .
[4]赵晖.浅谈院系教务秘书的素质与能力[J].教育探索, 20ll (9) .
[5]李锋.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ll (21) .
素质提升途径 篇9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 首先是艺术珍品, 能培养细致入微的性格, 性格越细致, 人对世界的认识越敏锐, 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大, ……把自己培养成为人, 这是头等重要的事, 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 但学会做人, 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人的心灵, 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说的美是广义的美, 它包含艺术、音乐对人的诚挚的态度”。
下面就艺术教育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旨在抛砖引玉, 能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做深入探究。
一、艺术教育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所谓艺术, 就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富有创造性的方式, 形状独特而美观, 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电影、戏剧、舞蹈等等。
因为艺术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如果说, 科学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反映世界, 那么, 艺术则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世界。例如, 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对典型情境的描述, 刻画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不均以及女孩的美丽梦想。通过阅读作品会使学生提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 清楚地观察到, 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儿童的不同命运。
艺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世界, 而且能够鼓舞学生以高昂的热情去改造世界, 树立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把文艺作为团结人民, 教育人民, 打击敌人, 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在战争年代, 《义勇军进行曲》《黄河颂》《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 曾经鼓舞了千百万人民奋起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在和平年代, 《歌唱祖国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 人们便会想到红日蓝天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各行各业的人们正齐声高唱赞美伟大的祖国。“跨过高山, 越过平原”就会想到高山就在自己身边, 就在自己脚下, 自己在攀登高山, 正在广阔的平原上纵马奔驰。这样借助歌声蕴含音乐美的力量, 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热爱美、追求美的能力, 同时激励学生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实现崇高的理想。
二、艺术教育与德、智、体、劳教育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
艺术教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互相制约, 相互促进。
1. 艺术教育和德育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
孔子主张“尽善尽美”, 墨子主张“务善则美”等等, 艺术教育就是以优美的艺术形象和事物去影响人和感染人。使人们在情感上、思想上得到熏陶, 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庄严雄伟的万里长城, 现代化的浦东建设, 移山填江的三峡大坝的建成, 不仅会使人感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而且也会使人联想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能激起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黄河大合唱》的歌曲, 不仅歌唱了黄河的雄伟气魄, 更歌颂了人民的伟大力量。当同学们唱这首歌的时候, 自然会联想到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是古老民族文化的发祥地, 在那烽火连天的日子里, 有多少英雄儿女, 在黄河两岸的山冈上和青纱帐里保卫黄河, 为保卫全中国而浴血奋战。
2. 艺术教育与智育的关系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要欣赏艺术, 那么, 你应当是一个艺术上有教养的人。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 艺术的修养越高, 那么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也就会越深刻。”反过来说, 一个愚昧无知的人是不会有美的享受和美的思想境界的。这就是说艺术要以智育为基础, 同时艺术中又包含着智育的成分, 艺术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扩大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并学会运用艺术手段去认识世界。艺术又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都有独特的作用。
3. 艺术教育与体育的关系
如果说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是美与善的结合, 艺术教育与智育的关系是美与真的结合, 那么, 艺术教育与体育的关系就是美与健的结合。小学生富有游戏性的体育活动, 也可以说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的“艺术创作”。在体育活动中, 动作的协调、优美和富有节奏感, 学生体态的健康和匀称, 以及在体育活动中形成起来的生动活泼、积极乐观的性格等, 都是艺术因素的具体体现。小学生的游戏和舞蹈, 更加具有艺术的特点。
4. 艺术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关系
创造性的劳动就是艺术, 艺术产生于劳动, 人们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 最初就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认识和改造世界, 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 这本身就是艺术的表现。劳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劳动就成了创造艺术的源泉。
素质提升途径 篇10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定位及特征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定位
高校设置辅导员岗位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培养者,担任着学校最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在复杂的文化思潮和意识形态中做出合适的选择,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提高对抗挫折的能力。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特性
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四种职能,具体工作实践涉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学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党团组织建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班级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安全稳定工作等。其工作内容纷繁复杂,既有许多日常事务性的工作,也有许多专业性的工作。
二、辅导员工作环境和工作现状
现在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和现状不是很理想。原因主要有辅导员不受学校重视,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认可度不高,自身职业归宿感比较低,辅导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和加强。
(一)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并不能达到零距离接触
辅导员定位是多重的,在当前高校中大部分学生希望辅导员能成为自己的人生导师或朋友,能从内心理解学生,支持学生。但是学生日常管理者的职责又偏向于学生职业规划、学风建设、文化活动制定等具体事务上,两者在一些具体的事情上存在交流和沟通方面的矛盾,导致辅导员和学生关系偏普通,甚至有些冷淡。辅导员未能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度偏低,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度不高。
(二)辅导员对自身职业归宿感比较低
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认识不够充分,因此对辅导员的奖励机制不完善,对辅导员的工作考核量化不够细致,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和岗位空间没有保证。从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处于加班时间多、进修机会少、工作强度大、工作内容繁杂、业绩难以体现、工作未受足够重视的境地,导致辅导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对自身职业的归宿感偏低。
(三)辅导员由于工作涉及面广,部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欠缺的高校辅导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突发事件,能够镇定地、有条不紊地及时解决问题
多元的知识结构包括一般学科文化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和其他人文知识。实践技能主要涉及组织管理、分析判断、表达、沟通及应变能力等,这种能力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特别是处理突发紧急事件中有充分的体现。一部分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受后天教育和主观学习的影响,表现出部分专业素质欠缺。
三、加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建议
(一)招聘从严把关
严格选拔辅导员是加强辅导员整体素质和队伍建设的第一个环节。通过笔试和面试来选拔一批思想素质过硬,具有较强的政治分辨能力;思想品德优良,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业务素质优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有教育学、心理学、就业指导等多元的知识结构;纪律观念强、有较强的沟通和组织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员来构建辅导员队伍,能从源头上保证较好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辅导员培训
着重发挥“岗前培训”的重要作用,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有关辅导员培训的文件要求,从学校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切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的培训方案,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内容,使新进辅导员能在短期内熟悉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在工作过程中定时开展辅导员集中培训,加强各辅导员之间的工作经验交流,把工作中积累的实际案例总结分析,建立学生工作案例库,以便于工作积淀的传承和保管。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来提高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三)重视辅导员的工作,完善考评机制
学校应根据本地或本校辅导员的工作情况,结合国家的相应规定来制定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标准,以此来完善辅导员的考核体系,对其工作期间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多方面的考核。在个人待遇和晋升方面应得到学校的重视,提供与之工作水平相当的物质保证和精神鼓励,增强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感和职业归宿感,形成良好的鼓励机制,不断激发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起引导作用的重要角色。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多样文化的冲击,大学生个体与群体对辅导员的需求也随之提高。结合辅导员定位和工作特性,分析辅导员工作中的现状,提出了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现状,能力
参考文献
素质提升途径 篇11
关键词:中职 专业教师 素质要求 提升途径
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职业学校作为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肩负着振兴民族经济的历史重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是技能型适用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与引领者,在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能力、素质的提升,是当前职业学校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
一、中职专任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主要从事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教学,是中职教育教师中的重要部分,对其能力和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达到“双师型”要求。
专业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必须具备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
专业教师既需要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需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双师型”教师的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其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就尤显重要。
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标志,尤其是对教师而言,要把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就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这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善于学习,不断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并运用在教学当中,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组织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的精神、创新意识,在专业教学方法上创新,在专业技术工艺上创新,并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二、中职专任专业教师的提升路径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是当前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培训机构是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师资的有效保证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师资培养培训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建立专业师资专门培养培训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符合当前发展形势的。这种形式的培训机构,既可以建立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也可依托普通高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专业师资培养院校或培养机构。在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同时,要依托大型企业建立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单位。通过建立职教师资基地,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和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实施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有力地促进以全国重点建设基地为龙头,省级基地为主体,校本培训为基础,灵活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的形成。
2.校企合作加快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步伐有效手段
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通过合作,学校专业建设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的有益补充
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要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作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重要来源。兼职教师是中职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兼职教师是沟通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有助于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职业学校师资的波动性比普教大得多,专业课教师队伍必须走专兼职并举的路线。
4“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有职教特色的有效工具
(1)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
由于对“双师型”内涵把握的不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同的标准,这成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的阻碍因素。因为认识不一,没有制定出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包括体系方法)、培养方案、评聘制度等,导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能满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这是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所在。
(2)要制定“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 “双师型”教师的特殊性,出台体现“双师型”教师特色的职称评审标准,要把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作为专业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指标,适当降低学术要求,真正体现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同时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引导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
(3)要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对“双师型”教师要体现其专业性,将考核工作与职称评定、出国培训、工资收益、职务晋升等挂钩,以激活教28师队伍,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稳定发展。
5.校本培训是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渠道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阵地,立足岗位,立足本校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際进行再学习、再提高的一种培训形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培训的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校本培训目标非常明确具体,培训工作与日常工作密切结合,培训成果及时体现在教师的工作之中。
三、结束语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而强化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已成为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核心能力的首要任务。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研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手段和措施,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方法,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快速发展,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及培养模式研究报告[R].2005.
素质提升途径 篇12
一、拓展知识面, 培养幼专教师良好的修养
优质的教育课程需要教师来实施, 优质的教育方法需要教师去创造与运用, 优质的教育需要优质的办学条件与教学环境, 更需要优质的教师, 而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优质教育的走向,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 才能培育出心理素质良好、思想道德高尚的学生; 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专业素质的教师, 才能培育出知识扎实、富于创造的学生。因此, 良好的教师个人修养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前提。
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打造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职业的特点是具有公众性和示范性, 因此, 教师应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这样才能引导并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实践证明, 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础, 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激励价值, 并能够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给学生以情感激励,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 教师要努力提高学历, 终身学习
教师学历提升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形式之一, 也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必然阶段。我国现已对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提出了明确的学历标准, 这些标准都是最起码的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 对高校教师的学历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 教师学历的提升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目前, 许多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都是由原中等师范学校升格而成, 其幼专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 基本不能满足国家对高校教师学历的要求, 因此, 提升幼专教师的学历刻不容缓, 但学历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知识水平, 在当今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 才能具备广博的知识。
二、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及培训, 更新教育理念
适当的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及培训, 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进修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去同等学府学习, 也可以向知名学府讨教, 还可以外派出国进修学习, 参加外出进修学习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学习收获共享的作用, 这样不但有益于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而且也节省了资源, 从而达到“一人培训, 大家受益”的目的。教师培训, 可以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为在校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有针对性、有目的地为学校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这种培训不要仅看作是一个讲座而已, 学校要为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分享的服务平台, 以便培训后期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继续交流探讨, 从而做到真正有效培训。外出进修学习和培训都可以使教师开阔眼界, 给教师以激励, 受益匪浅, 可以学到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学到很多在书本上找不到的新知识, 从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三、学习幼儿园教学新理念, 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 专业课教师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 既要有课堂理论教学能力, 又要有实践指导能力。作为高校幼专的双师型教师, 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 还要对幼儿学前教育的理论及经验有一定的认识, 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认知规律, 并指导幼专生进行实践活动, 这就需要幼专教师经常去幼儿园观摩学习, 并了解当前幼儿教育理念及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
1. 关注幼儿早教, 设计适合幼儿的数学游戏及教具
研究表明, 早期教育是能够促进大脑发育的教育, 人类在幼儿阶段是最善于学习的, 因此, 不但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早教问题, 职业学校的幼专教师更要关注幼儿早教, 培养幼儿教师。作为一名幼专的数学教师, 要有意识地借助幼儿生活经验, 以游戏的方式来设计幼儿数学教具, 培养幼儿的耐心、意志力, 帮助幼儿塑造出成功的性格, 并将其设计启发传授给幼专学生, 在现实问题中启发学生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鼓励学生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数学游戏, 当今社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早教机构, 幼儿的家长也更加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 作为职业学校的幼专教师, 更应该担当起培养幼儿教师的重任, 专注幼儿智能开发的游戏, 并启发幼师学生的早教意识。
2. 积极研发适合幼师生特点的数学校本教材
幼专教师如果只关注现有的固定教材, 整天围着教材转, 必然缺乏对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智力开发方面的能力, 也不能及时把握幼儿教育的新动向, 这对于幼专学生来说, 数学课堂教学是枯燥无味的, 也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更不能使学生产生对未来职业的热爱。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讲授知识的同时, 增加学生实际的教学环节, 与学生共同了解当前幼儿园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模式, 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并研发出适合幼专生的数学校本教材, 为幼专学生能够学有收获、学有所得而努力钻研。
四、做一名真正的研究者, 把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教师要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不能被动的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而停留不前,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真正地做一名研究者, 要以研究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情境中的各种现象, 探究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 反思自己的行为, 积累经验并总结归纳到课题的研究中, 注重课题的实用价值, 从过程做起, 彻底的把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 使教师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自觉实践, 用理论知识指导并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真正的把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这是当前幼专学校的首要任务, 时代呼唤教育创新, 呼唤创新型人才, 教师只有靠自身的努力, 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 探索教研、培训、科研一体化, 发挥其整体效能, 才能提升其专业素质, 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发展, 素质教育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 因此, 我国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来探讨幼专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途径。 (1) 拓展知识面, 培养幼专教师良好的修养; (2) 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及培训, 更新教育理念; (3) 学习幼儿园教学新理念, 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4) 做一名真正的研究者, 把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幼专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教育,修养,进修,培训,科研
参考文献
[1]许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