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和谐素质提升

2024-12-26

人的和谐素质提升(精选6篇)

人的和谐素质提升 篇1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当前我们全党全国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努力推进人的素质和谐,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这个课题包含的内容丰富, 其中提升人的和谐素质, 发展完善人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是一项基本的工程, 必须真正摆在重要位置, 认真加以对待, 不断向前推进。

一、和谐素质的涵义

素质是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所特有的品质、特征, 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等方面, 经过长期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它是人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属性, 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人的素质是质与量的统一。素质既包含量的规定性:素质的状态、水平、层次;又包含素质的根本性质:即进步或落后、崇高或卑微、优良或恶劣、积极或消极。和谐素质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 和谐素质就是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和谐整体, 三方面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另一方面, 和谐素质是指人的和谐思想、意识、理念, 它决定支配人的思维特征、行为方式、以及对事物的认识。没有人的和谐素质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的和谐素质。提升人的和谐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人的发展程度不仅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 而且人的综合素质决定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水平。人的全面发展,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靠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和谐素质提升的设想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 只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 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 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最终收益者,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 因此, 人的和谐素质的提升是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提升人的和谐素质, 就要从人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环境中、实践范围里研究, 探索建设人的和谐素质的方式方法和规律。和谐素质的建设的过程是公民知行合一的过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家庭美德的继承、发扬和建设是基础;学校、单位和社会的素质教育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优良素质有重要的榜样作用。温家宝总理说:“国家大事, 唯赏与罚。赏当其劳, 无功者自退, 罚当其罪, 为恶者咸惧。”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机制, 从根本上形成良好的风气, 和谐的素质。

三、和谐素质提升的措施

1. 系统办法是提升人的和谐素质的基本方法。

将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看成和谐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一种素质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其他素质的存在和发展, 只有三种素质协调发展才能有人的整体素质和谐统一。

(1)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和谐素质存在、发展的前提。人而不德、人而无信, 其行不远, 其人可畏。德乃做人之道, 道德是文化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道德素质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与方向, 是人的素质中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

(2) 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和谐素质的重要基础, 是人生成才, 创造完美人生, 奉贤社会的资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 实现人类理想离不开科学。无知的人即使想行善, 也是没有能力的, 或反而把事情做错。才是德之资, 思想道德必须借助于科学文化素质即人的智力和能力因素方能存在。没有道德的人, 其行不远, 有德而无才, 便失去了飞翔的翅膀。

(3) 健康素质是人的和谐素质的根本和载体。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 健康素质是发展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等其他素质的有效载体, 是人进行正常工作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将失去存在的条件, 健康正常的身体素质条件是各种人才成长不可缺少的前提。

2. 教育是培育人的和谐素质的重要方式。

人们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素质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从思想到行为, 最后成为人内在的素质, 必须历经内化修养。开发人才资源要优先发展教育。构建内涵丰富的和谐社会, 关键是人, 关键在人, 没有人的素质和谐就没有和谐社会, 因此和谐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通过素质教育, 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优秀的人文精神, 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就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了基础。

3. 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是人的和谐素质形成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文明的社会风尚。文明的社会风尚, 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 也是人的和谐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积极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就要求建设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

在发展中促进和谐, 靠改革推动和谐, 依公平求得和谐, 凭稳定保证和谐, 用真爱感染和谐, 都离不开人的和谐素质。没有人的和谐素质就没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构建依赖人的和谐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体, 而且通过发展完善人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保障,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和谐,社会,素质,提升,措施

参考文献

[1]陆学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要求[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5, 7 (3) :8~10

[2]罗秋萝:和谐社会与公民素质[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46 (2) :29~30

人的和谐素质提升 篇2

我叫***,今年38岁,是特种装备公司一中队的一名普通吊车司机。1985年初中毕业招工到沈阳油田,21年矢志不渝,与吊车相伴,我将汗水洒在了沈阳油田,将青春奉献给了沈阳油田,组织和同事也给了我很高的评价,曾多次被授予局先进职工、处最佳岗位能手、处优秀共产党员示范岗、处叫得响的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5年代表处参加局第九届职工技术比赛获得了驾驶员第四名,代表局参加2005年中国石油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驾驶员比赛银牌的好成绩。

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自今年全局上下开展‚面向‘十一五’,实现‘三提一和谐’‛主题教育以来,使我更加清醒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的油田工人,必须从自身做起,扎实岗位工作,不断提高素质,做到安全行车,管理好设备,提高车辆的出勤率,优质高效地服务于用户,以确保劳务收入指标的完成,才是对组织多年培养最好的回报,才是响应主题教育最好的回答,才能实现自身与企业的共同和谐发展。

一、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提高技术素质,争当一名“学习型职工”

当代产业工人的楷模许振超有句名言,一个人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不可以没有知识。他这句话说到我们工 1

人心坎上了,一线的工人要立志成材,我觉得,岗位就是永不关门的大学,实践就是最好的老师,同时,提高自身素质也是践行‚三提一和谐‛主题教育的最好内容。自开始跟师傅学开车时,我就下定决心——学就要学好,干就要干出个样。功夫不负苦心人,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年仅19岁的我被评为局‚双文明先进职工‛。面对荣誉,我深知不能满足,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强能力,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体现价值‛。为此,在处、公司开展了‚争当学习型职工、争创学习型班组‛活动中,我在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项技术培训的同时,还坚持自学,将驾驶员中、高级的技能鉴定书籍熟读背牢,几年来,我写下两百余页、近7万字的读书笔记,这为在将来的技术比赛中获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老人常说,人生的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我却要对在座的朋友讲,机遇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只要你肯努力、肯付出,机遇就会垂青你。为考取技师资格,我抱定‚勤能补拙‛的信念,对课堂听不懂的,就利用课余别人休息的闲暇时间苦读课本,再弄不懂就找老师或同学求教,在教室自学到深夜,将每道计算题至少做了十几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以总分168分的成绩取得了技师资格,成为我处当年唯一一名通过驾驶员技师鉴定的司机,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去年,我又凭借着自己勤学苦练、刻苦钻研的精神,取得了

局技术比赛第四名、总公司技能大赛银牌的成绩,当我从总公司领导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牌,那一幕幕三伏酷暑与同事练车时的艰辛情景在眼前浮现,为了备战技能大赛,整整2个多月时间,我们每天凌晨4时练车,晚10时还伏案学习理论;冒着驾驶室内高达40几度的高温练习,身体就像是泡在水里似的;为了攻克S形路,双手不知磨掉了多少层皮……

多年来,我坚信并实践着‚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人生信条,尤其是通过这次主题教育,我更加认识到企业发展需要员工的高素质,员工高素质需要不断地学习,作为企业的主人,只有我们员工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企业的发展才会有源源的动力。

二、牢记安全,爱车护车,提高管理素质,叫响“我是共产党员”

作为手握着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车辆的司机,我清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安全素质,提高维护设备技能水平,才能为安全行车、经营创效保驾护航。对此,我积极参加各类安全培训,不断提高自我的应急反应能力,促进安全素质的提高,并将安全检查与设备维护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安全行车的‚三检‛制:开车前重点部位看一遍,行车中两耳注意听异响,收车后及时报修排故障,决不开带病车上路,杜绝了机械安全事故;吊装设备严格执行‚十不吊‛,实现了路面行车和现场吊装双安全。

而通过‚三提一和谐‛的主题教育,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安全对于我们员工自身、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安全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基础,安全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核心。我在平时工作中,以‚我是党员,安全工作要干在前、做在先‛要求自己,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始终保持30—40公里/小时中速行驶。一次,我在去二区的大集线上时,行至温查牛村时,对面驶来一辆满载玉米秆的马车,我观察到马车驾辕马的耳朵竖起来,凭多年的驾车经验,判断这是匹生马,可能要惊,我立即采取制动,也就一、二秒钟的时间,马惊了,那辆马车紧贴着吊杆头驶入我的路面并掉到车右侧沟内。正是由于安全工作到位,20年来,我行车58万公里无事故,安全快捷地完成了8000余项大型设备的吊装任务。

人的和谐素质提升 篇3

关键词:和谐;班级;人才;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17-02

俗话说:“和为贵。”所谓和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配合得适当”,虽然只是寥寥几字,但是和谐的内涵却远不是字义本身所能包容的。诸如,和谐的音乐使人妙不可言,和谐的山水使人心旷神怡,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乐在其中,和谐的集体使人受益,这无一不体现着“和谐”丰富而深刻的意蕴。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以及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培养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如今,“和谐”成为社会的高频词,“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等应势而生。作为一个从事高校学生工作不久的“新兵”,我也进行了一些思量,并结合自身工作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和谐班级一直是我们师生都向往的一种理想的班级,我愿为了她,倾注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应有的贡献。和谐班级的标志是生生和谐、师生和谐、家校和谐。和谐的班级应该包括班级环境的和谐、班级里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班级学习氛围的和谐等重要内容。和谐班级一定是班风正学风良的班级,全班同学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班级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和谐班级就是要针对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积级打造富有特色的和谐的班级文化,进而满足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使教育从“人”出发,让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得到自然、健康、快乐、和谐的发展。和谐的班级能够促进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精神上得到惬意;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使之健康成长;能够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能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但如今,现实情况并不是如我们设计的这么理想。目前部分班级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同学对班级活动不热心、参与度不高等现象,班级凝聚力下降,班级功能弱化;班级缺乏明确目标;学生与学生之间发展不平衡;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距离感;家长与学校沟通不畅,等等。作为辅导员,这些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一直尝试着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就以我从事学生工作的经历和体会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和解决措施。

一,引导各个班级制订目标,并围绕目标开展具体工作。作为辅导员主要指导各个班级结合本班级实际,制定适合本专业班级特色和实际的建设目标,以促进班级和谐为出发点和归结点,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

二,健全制度,构建良好的班级环境。和谐的班级环境是和谐班级的基础。和谐的环境需要制度来规范。因此我指导各个班级建立学生行为规范,健全班级量化、考核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保障班级目标实现。例如,各班级制定日常行为规范,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细化规定,明确了班级成员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具体行为;辅导员每周召开班长团支书例会制度,及时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同时借此机会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其管理服务水平;实行零汇报制度,确保学生安全;制定学生干部考核细则,每学期对学生干部进行量化,奖优罚劣,末位淘汰,促进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打造强有力的学生骨干,为班级提供强劲的动力核心。按照民主公开公平原则,选举产生班级学生干部,并进行一系列培训,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整个班级发展;同时通过学生干部对班级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树立了学生主人翁的意识,使其从内心里成为班级的主人。民主管理是和谐班级的重要内容。

四,以学校“六大节日”为平台,全面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大学是一个舞台,我们同学自己是主角。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成为学生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学习,有力地促进了班级整体的和谐发展。

五,除了上述措施,下面几对关系的和谐对和谐班级的建设也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和谐班级的建设成功与否。

1.教师与学生的和谐。①“亲其师,信其教”,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始终坚持“先做人、后做事”的标准来要求和引导学生,并始终把做人放在教育学生的第一位。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自主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带着感情,真心关爱自己的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我给自己提出的要求。身是老师,心是朋友,做一个不是老师的老师。在身份上,维师道之尊严,作学生之表率;心灵上,与学生融合为一,想学生之所想。③用发展的眼光、和谐的评价方式真心帮助鼓励每一个学生。对于犯过错误的学生,对暂时在某些方面落后的学生,我都会给其足够的时间以改正和提高,而不是只看当时的结果。这里涉及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体系,评价除了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做到准确无误外,一定要注重艺术性,抓住学生的心理,运用和谐的评价方式,这样就能更好地起到教育和激励的作用。和谐的评价方式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尊心、自信心,都享受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④不吝惜自己的激励。激励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学生取得了进步,获得了成绩,不论大小,我们都要及时地、适度地、合理地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激励,让其感受到老师的肯定,感受到自己取得的成就,促使其更好地继续进步提高。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当今大学生,个性十足,每个学生的性格迥异,行为方式千差万别,极易产生矛盾,出现摩擦,甚至正面冲突,出现吵架、打架的现象。学生入校之初,我就组织开展“珍惜缘份,重视友情,与人为善,淡化矛盾”的主题班会,使其树立这样的观念,正面引导学生相互关爱,相互帮助。

3.学校与家庭关系的和谐。人文主义家庭教育观认为家长应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学校教育。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和关爱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和生活情绪往往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家长要真正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真正关心支持他们的学习生活。如果学生回家得到了父母的表扬和肯定,他们的学习劲头就会充足,生活也会感到幸福,自然想表现好、求进步,形成良性循环。作为老师,应促进家庭与学校和谐,做到“将心比心,以情动人”。让他们在感受到老师对其关心肯定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校和班级的认可,从而为和谐的家庭与学校关系做了良好的铺垫。

4.任课教师和管理教师之间的和谐。目前,高校任课教师只管课堂教学,而辅导员承担了除教学以外的所有与学生相关的事宜。二者从各自的立场和教学理念出发,或多或少会有些理念上的摩擦,认为二者关系不大。但是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看来,教育活动应该是一个双主体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忽视任何一方面的教育功能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良好的班风、和谐的班级与所有教师都密不可分。辅导员应该统揽全局,任课教师要服从于这个全局;同时辅导员要艺术性地做好各任课教师的工作,使其真正成为班级的一员,而不是仅仅给学生上课而已。只要我们处理好了上述关系,做到各方面的和谐,和谐班级的建设也就水到渠成了。

上述仅是我在创建和谐班级过程中的一些不成熟观念和做法。我想,如何创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班级”,消除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不和谐音符,奏响和谐班级的主旋律,这是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一个永恒主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付出。

提升人的素质,构建和谐广东 篇4

关键词:和谐社会,广东人,素质提升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认为, 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 人与人, 人与社会, 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 为此必须全面提升人的素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1)

一、提升广东人的素质, 构建和谐的自然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存在的自然基础。人与自然和谐表现为人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双重目标。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经济建设成就斐然, 但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为有效治理环境问题, 固然需要变更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完善的治理措施, 但更关键的是需要植根于深层的广东公民环境意识的革命性变革, 培育全新的生态理论素质。

1.提升可持续发展素质。可持续发展素质就是要求当代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意识, 要对自身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进行反思, 树立爱护资源、减少浪费的资源道德观, 克服疯狂掠取、肆意占有的意识。大多广东人重商、重利, 缺乏宏观意识和深谋远虑, 存在把发展看作是向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思维惯性, 从而容易单纯从自然界索取物质财富, 难以摆脱把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唯一目标, 造成对今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瓶颈”, 对和谐社会不利。

2.提升生态伦理素质。只有平衡的生态系统, 才有人类和谐的自然家园;只有生态系统中唯一有意识的生灵———人具有生态伦理素质, 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和谐。首先, 生态伦理素质要求人们承认生态系统中其他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改变那种滥砍滥伐、滥捕滥杀的失礼行为。“食在广东”是许多中国人对华夏饮食文化的第一印象, 但广东菜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最不人道的一个菜系, 从食材的选取到加工的方式, 都暴露出广东人生态伦理素质的低下。一种饮食文化, 植根于一地丰富的自然人文土壤, 并无优劣褒贬之别, 有所差别的, 是食者赋予它的人文关怀和享受这一饮食文化时的精神状态。其次, 生态伦理素质要求人们确立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 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统一。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体,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有一条永远割不断的脐带。人作为自然之子, 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自然的恩惠。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我们统治自然界, 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那样, ———相反的,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2)

二、提升广东人的素质, 构建和谐的社会家园

建设和谐社会, 还必须从根本上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是人的社会, 人是社会中的人, 因而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具有细微性、直接性, 更能体现出人的价值观的不同性。因此, 必须大力提升广东人的素质, 以达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诚信友爱的人与人和谐状态, 达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人与社会的和谐状态。

1.提升诚信友爱素质。诚信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作为一个关系范畴, 诚信友爱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体现在一切社会活动之中。首先, 重视将“诚信友爱”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处岭南的广东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和冲突的地域, 为使广东多样性文化得以和谐共存, 实现文化的生态平衡, 就应该在它们之间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广东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基础。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因此, 我们要将其纳入广东人的思想建设与行为建设之中, 用“诚”与“爱”促进广东的和谐社会建设。其次, 坚持用“诚信友爱”充实“广东人精神”。广东人精神是指由广东人创造、传播、表现的风貌和状态, 包含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状态、人格追求、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内容。2003年颁布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提出了培育和弘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这一概括简洁明了、朗朗上口、易于传播, 但我认为, 还应加入诚信友爱的内容。因为多年的市场经济实践使广东人越来越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信用经济, 越是发展市场经济, 越要提倡诚信友爱。诚信友爱不仅是一种道义, 而且是一种资源。做人诚信友爱, 可赢得尊严;经商诚信友爱, 可赢得市场;从政诚信友爱, 可赢得民心。

2.提升创新精神。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为此要大力倡导创新, 提升广东人的创新素质, 包括知识创新素质、技术创新素质、制度创新素质、管理创新素质等。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 曾经是创新的热土, 创造了众多“中国第一”。但在经济高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之后, 务实的广东人渐趋保守, 丧失了创新的勇气和毅力。广东若要在改革开放的转折点和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再次领跑, 创造新辉煌, 就必须从提高全民创新素质入手, 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 为建设和谐广东提供人才保障。

3.提升科学人文融通素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是社会发展、科学发展、人类发展的大趋势, 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务实的广东人重实际、轻理论, 重感觉、轻思维, 科学和人文素质双双较低, 在现实生活中突出表现为一是导致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在广东影响深远, 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上, 一度过于强调基层工作经验, 造成领导干部学历过低, 影响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和知识化进程。二是导致宿命论, 封建迷信盛行。三是轻视社会科学, 缺乏理论深度, “广东人只会生孩子, 不会起名字”就是必然的结果。因此, 必须大力提升广东人的素质, 使其既有尊重事实、追求真理、敢于怀疑、不断进取、严谨创新的科学素质, 又有坚定信念、远大理想、独立人格、高尚道德等深厚人文素质, 这才是作为和谐社会主体的人的必备素质。具有这样素质的人, 才能正确对待并关爱自然、他人、社会和自我。

三、提升广东人的素质, 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这是一条具有深刻内涵的哲理。“看得见的和谐”比如一个人五官端正, 就给人一种直觉的和谐美感, 而“看不见的和谐”是事物内部结构深层的和谐, 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到。为什么“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因为看得见的和谐实质上是由看不见的和谐决定的, 即“慧中而秀外”。这就告诉我们, 要建设和谐社会, 必须努力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只有人内心的和谐发展, 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季羡林先生曾说:“和谐社会建设关键是人内心的和谐。”这是最高层次的和谐, 是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当前人与自我不和谐的主要表现是人性物化, 不能正确理解和看待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过多追求物质财富、物质享受, 忽视或轻视精神财富、精神追求。因此, 必须培养和提升广东人的物质需求有限素质、精神修养素质等。

(一) 提升物质需求有限素质。

物质需求历来被看作是无限的, 从而导致人们把物质需求当作人生的第一需要, 纷纷拜倒在商品和货币面前, 把物质当作生活的全部目的, 人的价值不断被贬抑, 人在精神上陷入虚幻境地, 严重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物质需求有限素质要求人们认识到:自然法则有始有终, 整个人类作为一种自然的物质存在是有限的。因此, 物质需求有限素质就是要把人对物的追求限定在一定合理的度内, 这个度就是, 既能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又不致走向人性物化的歧途。

(二) 提升精神修养素质。

精神修养素质即正确对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关系, 在保证基本物质需求的前提下, 注重开发人的精神世界, 在精神需求上下工夫。广东历来就有“重商”、“崇利”的文化传统,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广东人更是言必商利, 过于注重物质财富而忽视精神世界的塑造, 致使广东至今在国内外仍被看作是一个商业中心而非文化中心。因此, 务实的广东人还必须学会适度的务虚, 即提升精神修养素质, 如探寻未知世界、丰富情感世界、树立科学的信仰及崇高的理想, 等等。

总之,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也依靠广东人的素质提升, 而广东人的素质提升又必将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共处于社会发展与建设的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林世选.国民素质论:和谐社会构建与国民素质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

[2]史艳红.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的素质的全面重塑[J].河北学刊, 2006, (03) .

[3]单培勇.国民素质均衡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J].求实, 2006, (07) .

[4]蒋海冰.构建和谐社会与提高人的素质[J].大江南北, 2006, (02) .

[5]陈载舸.大力倡扬诚信友爱夯实和谐社会基础——“诚信友爱与和谐广东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 (02) .

[6]霍秀媚.广东的改革开放与岭南文化[J].岭南学刊, 2008, (05) .

人的和谐素质提升 篇5

据统计分析,公交企业发生的生产运营事故,90%与员工的失误(误操作、违章、判断失误)有关,比如:一次不经意的超速驾驶,一次习惯性的闯信号,或者一次偶然的违反操作规程等。事故发生后,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员工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薄。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员工对车辆的驾驶和道路环境的适应,必须经过长期的教育、培训和练习,通过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培训,提高每个员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进而提高广大员工整体的安全素质,才能够有效地减少或者避免失误,防止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不应一味地抱怨员工安全素质差,而应当认真思考怎样通过努力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减少事故的发生。

提升员工安全素质,是打造安全和谐公交的基础和保障,是公交企业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长期的艰巨任务。笔者通过对基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针对相关问题和解决对策提出以下粗浅看法。

1相关问题

(1)员工知识的差异给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难点

公交企业的员工中,有驾校培训的学员,有社会上其他企业的员工,也有社会青年,有正式职工,也有聘用人员,有老职工,也有“80后”。由于教育背景、自身经历、家庭环境的不同,造成了他们对岗位满意度、工作心态、工作表现都有很大的差异,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认知、理解、感受也有很大的不同。

(2)方法内容缺乏创新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相对滞后

基层的安全教育培训大多停留在以会带课和传统的说教方式上,就事说事,内容缺乏系统和计划,问题不具体,解决办法少,没有深刻的分析判断和思考,没有抓住职工关心的焦点问题,很少触及职工的真实想法,职工兴趣不高,不能真正入耳、入心、入脑。

(3)师资力量欠缺制约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

公交企业以生产运营为主,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既能干又会讲的管理人员欠缺,加之切实可用的教材较少,使得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即便经过努力做到常规化,实际效果仍然与预期目标有着一定差距。

2解决对策

(1)提升员工安全素质,首先要提高管理者能力素质

公交企业的管理者也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对公交企业的熟知程度,对各种问题的理解判断,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修养,都直接决定着教育培训的效果。归纳起来,管理者应具备的意识和精神是:高度的责任意识(公交企业的生产运营工作,直接影响到广大市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乃至生命安全,要抱着对乘客高度负责,对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执行到位);高度的能力意识(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工作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高度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企业发展进步的灵魂,要善于打破因循守旧,突破惯性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力争工作有新突破,新起色);高度的敬业精神(要竭尽全力履行职责,率先主动将各项工作做到位,力求做得更好,无愧于自己的岗位);高度的奉献精神(对待工作要有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甘于奉献的态度,要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树立勤勉务实的作风);高度的合作精神(要将自己融入到整个团队中去,广泛合作,善于沟通,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形成合力,为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努力)。

(2)提升员工安全素质,要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内容

首先要夯实以理服人这个基础,包括注意自身修养,平时工作中要公道处事,正派做人,以正确的观点和务实的作风积极影响和引导职工;注重理论学习,利用各种条件认真学习与工作有关的理论知识,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为为人师表打下扎实理论基础;重视实践运用,经常关注和总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来自职工中的信息,认真加以梳理分析判断,找出问题症结,理清思路,帮助职工澄清模糊认识;关注热点难点问题,要把某一时期职工最关心的生产运营等问题列入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评或加以解决,吸引职工的注意力。

其次要把握以情感人这个切入点,即要转变角色,课堂上没有领导者和管理者,只有参与学习者,应尽量拉近与员工的距离,以“我们”、“大家”的口吻讲话,避免“你们”、“处理你”等训斥口气;要摆正位置,由于惯性思维,自觉不自觉间往往把员工放在对立面,无形中使员工产生对立情绪,要摆正这样的心态:自己也是企业一名员工,没有任何特殊之处;要多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员工工作中的实际感受,最大限度地理解员工的喜悦与忧愁,情感与困惑,只有发自内心真正地理解员工,想员工所想,才能被员工所理解和接受。

再次要突出以典型塑造人这个重点,即要有意识培养员工中的骨干力量,把有威信、素质好、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员作为教育培训的主力军,平时多鼓励,多提醒,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要发挥优秀员工的传帮带作用,首席员工、驾驶标兵、技术能手等优秀员工在驾驶技术、车辆修理、节能降耗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要给他们提供平台,把课堂从抽象的教室延伸到工作的车间、车厢,面对面言传身教,近距离传授经验,解疑释惑,帮助其他员工在实践中迅速掌握各项技能;要重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决定一只木桶盛水量的不是最高的木板,而是最低的短板,不仅要培养先进典型,也要关注后进典型,使他们由薄弱环节达到安全状态,才能避免事故发生。

第四要调动以多种方式育人这个资源,包括以多媒体方式增强信息量,电脑、网络等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应充分应用多媒体优势,转变单一的说教模式为直观教育,辅之以警示教育图片等资料内容,使员工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以让员工参与方式拓宽视野,一些工作中存在的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可以有意识引导员工参与讨论,广泛发言,了解他们当时的心态和真正的想法,便于追根究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纳入生产运营方式提供组织保证,教育培训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纳入生产运营总体布局,与生产运营同步计划,同步实施,根据生产运营的特点分阶段、分步骤抓好考核落实。

(3)提升员工安全素质,要有教育培训措施和机制

企业内部有了教育培训的必要措施和长效机制,才能够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员工层次不同,培育的内容、要求、标准也不同,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如科以上干部要侧重理论知识;修理技术人员要侧重专业知识;全体员工要侧重于基本常识等。要根据公交企业生产运营实际,针对每个时期的特点,制定统一的教育培训计划,在每个阶段分步骤抓好实施,如汛期、暑期、冰雪天气、突发事件、年终岁尾等。还要建立综合考核考评机制,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考评,以检验教育培训的效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员工测评、一篇论文、笔试答卷等,不合格者继续办班学习。

人的和谐素质提升 篇6

一, 引导各个班级制订目标, 并围绕目标开展具体工作。作为辅导员主要指导各个班级结合本班级实际, 制定适合本专业班级特色和实际的建设目标, 以促进班级和谐为出发点和归结点, 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

二, 健全制度, 构建良好的班级环境。和谐的班级环境是和谐班级的基础。和谐的环境需要制度来规范。因此我指导各个班级建立学生行为规范, 健全班级量化、考核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 保障班级目标实现。例如, 各班级制定日常行为规范, 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细化规定, 明确了班级成员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具体行为;辅导员每周召开班长团支书例会制度, 及时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同时借此机会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 提高其管理服务水平;实行零汇报制度, 确保学生安全;制定学生干部考核细则, 每学期对学生干部进行量化, 奖优罚劣, 末位淘汰, 促进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 打造强有力的学生骨干, 为班级提供强劲的动力核心。按照民主公开公平原则, 选举产生班级学生干部, 并进行一系列培训, 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以点带面促进整个班级发展;同时通过学生干部对班级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树立了学生主人翁的意识, 使其从内心里成为班级的主人。民主管理是和谐班级的重要内容。

四, 以学校“六大节日”为平台, 全面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大学是一个舞台, 我们同学自己是主角。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成为学生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学习, 有力地促进了班级整体的和谐发展。

五, 除了上述措施, 下面几对关系的和谐对和谐班级的建设也至关重要, 直接影响到和谐班级的建设成功与否。

1. 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1) “亲其师, 信其教”, 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 我始终坚持“先做人、后做事”的标准来要求和引导学生, 并始终把做人放在教育学生的第一位。通过自己的言行, 引导学生自主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 (2) 带着感情, 真心关爱自己的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我给自己提出的要求。身是老师, 心是朋友, 做一个不是老师的老师。在身份上, 维师道之尊严, 作学生之表率;心灵上, 与学生融合为一, 想学生之所想。 (3) 用发展的眼光、和谐的评价方式真心帮助鼓励每一个学生。对于犯过错误的学生, 对暂时在某些方面落后的学生, 我都会给其足够的时间以改正和提高, 而不是只看当时的结果。这里涉及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体系, 评价除了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做到准确无误外, 一定要注重艺术性, 抓住学生的心理, 运用和谐的评价方式, 这样就能更好地起到教育和激励的作用。和谐的评价方式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尊心、自信心, 都享受成功的快乐, 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 不吝惜自己的激励。激励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学生取得了进步, 获得了成绩, 不论大小, 我们都要及时地、适度地、合理地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激励, 让其感受到老师的肯定, 感受到自己取得的成就, 促使其更好地继续进步提高。

2.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当今大学生, 个性十足, 每个学生的性格迥异, 行为方式千差万别, 极易产生矛盾, 出现摩擦, 甚至正面冲突, 出现吵架、打架的现象。学生入校之初, 我就组织开展“珍惜缘份, 重视友情, 与人为善, 淡化矛盾”的主题班会, 使其树立这样的观念, 正面引导学生相互关爱, 相互帮助。

3. 学校与家庭关系的和谐。

人文主义家庭教育观认为家长应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学校教育。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和关爱程度, 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和生活情绪往往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家长要真正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 真正关心支持他们的学习生活。如果学生回家得到了父母的表扬和肯定, 他们的学习劲头就会充足, 生活也会感到幸福, 自然想表现好、求进步, 形成良性循环。作为老师, 应促进家庭与学校和谐, 做到“将心比心, 以情动人”。让他们在感受到老师对其关心肯定的同时, 也加强了对学校和班级的认可, 从而为和谐的家庭与学校关系做了良好的铺垫。

4. 任课教师和管理教师之间的和谐。

目前, 高校任课教师只管课堂教学, 而辅导员承担了除教学以外的所有与学生相关的事宜。二者从各自的立场和教学理念出发, 或多或少会有些理念上的摩擦, 认为二者关系不大。但是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看来, 教育活动应该是一个双主体的活动, 学生是主体, 教师也是主体。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 忽视任何一方面的教育功能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良好的班风、和谐的班级与所有教师都密不可分。辅导员应该统揽全局, 任课教师要服从于这个全局;同时辅导员要艺术性地做好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使其真正成为班级的一员, 而不是仅仅给学生上课而已。只要我们处理好了上述关系, 做到各方面的和谐, 和谐班级的建设也就水到渠成了。

上述仅是我在创建和谐班级过程中的一些不成熟观念和做法。我想, 如何创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班级”, 消除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不和谐音符, 奏响和谐班级的主旋律, 这是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一个永恒主题,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不断付出。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 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高校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和谐程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而作为高校的基层组织——班级, 在和谐高校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班级成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和谐班级建设。因此提升高校班级成员素质, 对建设和谐高校、和谐社会意义非凡。

上一篇:戏曲本质规定性下一篇:知识体现